(中国古代史专业论文)唐代淮南镇研究肃宗—宪宗时期.pdf_第1页
(中国古代史专业论文)唐代淮南镇研究肃宗—宪宗时期.pdf_第2页
(中国古代史专业论文)唐代淮南镇研究肃宗—宪宗时期.pdf_第3页
(中国古代史专业论文)唐代淮南镇研究肃宗—宪宗时期.pdf_第4页
(中国古代史专业论文)唐代淮南镇研究肃宗—宪宗时期.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藩镇一直是唐史研究的传统问题、热门问题,本文选取的研究对 象淮南镇却算是热门中的冷门。本文通过对淮南镇的研究,来考察肃 宗至宪宗这段时期内淮南镇的地位、作用及唐廷与淮南镇的关系。 淮南镇是在玄、肃二元的政局下设立的。安史叛军攻下潼关后, 玄宗仓惶逃往巴蜀,在此过程中太子李亨前往朔方并于灵武即位,由 此唐廷出现了两个政治中心,也即玄、肃二元的政治格局。玄宗与肃 宗在权力的争夺上进行着激烈的较量,玄宗命永王李磷坐镇江陵以牵 制肃宗,肃宗为了打破永王对江南的威胁,设立了淮西、淮南、江南 东三道,并且命三道节度使联合讨伐永王。永王之乱平定,而淮南镇 也成为肃宗平叛安史之乱的后勤保障。 建中三年,河朔三镇联合淮西节度使李希烈共同对抗唐廷。李希 烈一方面在河南攻城略地控制运河沿线以切断唐廷的物资供应;另一 方面势力不断向南扩张,南侵淮南。李希烈之乱虽被平定,但淮西镇 却不受唐廷控制,从此淮南镇担负起抵御淮西军队南侵及维护运河安 全的重任。 元和时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宪宗强化了对藩镇的控制。宪宗对 藩镇控制的手段有:武力征服,财政改革,任命宰相为藩镇节度使。 就淮南镇而言,宪宗先后任命宰相李吉甫和李夷简出任淮南镇节度 使。宪宗任命二人为节度使,一方面是为了加强对淮南镇的控制;另 一方面是为了配合武力讨伐淮西、平卢二镇的军事行动。 肃宗至宪宗时期,淮南镇抵御淮西、平卢二镇的威胁及维护漕运 的安全,其具备军事防御的功能。同时其又是唐廷重要的财源地,为 加强对这一区域的控制,从宪宗开始中央多次任命宰相出任淮南镇节 度使。 关键词中央与地方关系,淮南镇,防御型,财源型 a b s t r a c t t o w np a nh a sb e e nat r a d i t i o no f r e s e a r c hq u e s t i o n 。t o p i c a li s s u e sf o rt h et a n g h i s t o r y t h i sp a p e rs e l e c tt h eo b j e c to fh u a i n a nt o w ns t u d yi sa l s op o p u l a ro fu p s e t b a s e do nt h es t u d yo ft h eh u a i n a nt o w n ,w er e v i e wh u a i n a nt o w ni nt h es o u t he a s ti n a c c o r d a l i c ew i t ht h ep a nt o w ns t a t u s :h u a i n a nu n d e r t a k eo nt h er o l ea n dt a n gd y n a s t y r e l a t i o n s h i pw i t ht h et a n gd y n a s t ya n dt o w no f h u a i n a na sw e l l h u a i n a nt o w ni se s t a b l i s h e du n d e rt h ep o l i t i c a ls t r u c t u r eo fr e i g n i n go fd u a l 飚n g x u a n z o n ga n ds u z o n g o nt h eh i s t o r yo ft a k i n go v e rt o n g g u a nb yt h er e b e l s ,t h e x u a n z o n gf l e ew e s t w a r dt ob a s h u ,i nt h ep r o c e s s ,p r i n c ee d w a r dl e el e f tf o r s h u o f a n ga n da s c e n d e dt h et h r o n ea tl i n g w u ,s ow h i c ha p p e a r e dt w op o l i t i c a lc e n t e r s , i no t h e rw o r d s ,h y u n ,s u b i n a r yp o l i t i c a ls t r u c t u r e r e i g nw i t ht h ek i n gh y u na n ds u w e r eo nt h ep o w e r se n g a g e di naf i e r c eb a t t l e ,h y u nc o m m a n d e dl e el i nt os t a ya t j i a n g l i n gi no r d e rt oc o n t a i nk i n go fs u ,f o rt h ep u r p o s eo fb r e a k i n gt h et h r e a to f j i a n g n a n g ,k i n go fs ue s t a b l i s h e dh u a i x i ,h u a i n a n ,j i a n g n a ne a s t3 ,a n do r d e rt h r e e e n v o y st ou n i t e dt o g e t h e rt oc r u s a d ey o n gw a n g a n dy o n gw a n gc h a o ss t a b i l i z e d , w h i l et h et o w na l s ob e c a m ek i n go fh u a i n a na n - s h i hr e b e l l i o nl o g i s t i c si n s u r g e n c y j i a n z h o n gt h r e ey e a r s h e s h u ot h r e et o w n su n i t e dh u a i x ie n v o yl i x i l i ef i g h t t o g e t h e rw i t ht a n gc o u r t o nt h eo n eh a n dl i x i l i ec o n t r o l l e di nh e n a nl a n d sa l o n g t h ec a l l a lt oc u to f ft h es u p p l yo fm a t e r i a lf o rt a n gc o u r t ;o nt h eo t h e rh a n dh ef o r c e d s o u t h w a r de x p a n s i o nt oi n v a s i o nh u a i n a n t h o u g l lt h er e b e l l i o nl i x i l i es t a b i l i z e d , t h et o w no fh u a n x ii sn o ts u b j e c tt ot a n gc o u r tc o n t r 0 1 f r o mt h i s ,t h et o w no f h u a i n a na s s u m e sh u a i x it or e s i s tt h em i l i t a r yi n v a s i o na n dm a i n t e n a n c eo ft h ec a n a l s a f e t yb u r d e n i no r d e rt os t r e n g t h e nt h ec e n t r a l i z a t i o no fp o w e ri ny u a nh ep e r i o d ,x i a n z o n g s t r e n g t h e n e dt h ec o n t r o lo fp a nt o w n t h ec o n t r o lw a y st h e r ea r e :t h eu s eo ff o r c et o c o n q u e r , f i s c a lr e f o r m 。t h ea p p o i n t m e n to fp r i m em i n i s t e rf o rt h ep a nt o w ne n v o y a s f a ra sp a nt o w nc o n c e m e d ,x i a n z o n gh a sa p p o i n t e dt h ep r i m em i n i s t e rl i j i p ua n d l i 弼i a ne n v o y so fp a n t o w ne a r l yo rl a t e x i a n z o n ga p p o i n t e dt w op e r s o n sf o r h u a i n a ne n v o y ;o nt h eo n eh a n d ,h ew a n t e dt os t r e n g t h e nt h ec o n t r o lo ft h et o w n h u a i n a n ;o nt h eo t h e rh a n d ,t om e e tt h ec r u s a d eh u a i x i ,l ut o w n ,t w om i l i t a r y a c t i o n sw i t hu s i n gt h ef o r c e t h ep e r i o df r o ms ut ox i a n ,t h eh u a n n a nt o w nr e s i s t st h eh u a i x ih u a i n a n l u t w ot h r e a t sa n dt h em a i n t e n a n c eo ft h et o w no fc a n a l ss e c u r i t y , a n dw i t hm i l i t a r y d e f e n s eo fi t sf u n c t i o n s a f l e r x i a n z o n g ,t h el i f l i n gt h r e a to fh u a i x i l uo ft h et o w n t w o ,w h i l et h et o w nh u a i n a nf u n c t i o n sm a i n l yt op r o v i d ef i n a n c i a lr e s o u r c e s k e yw o r d s :r e l a t i o n s h i pb e t w e e nc e n t r a la n dl o c a l h u a n n a nt o w n d e f e n s i v e t y p e r e s o u r c e st y p e 中央民族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作者声明 本人声明:本人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取得的 研究成果。对前人及其他人员对本文的启发和贡献已在论文中作 出了明确的声明,并表示了谢意。论文中除了特别加以标注和致 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和其它机构已经发表或者撰写过的研 究成果。 本人同意学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 法等有关规定将本人学位论文向国家有关部门或资料库送交论 文或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中央民族大学可 以将本人学位论文的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 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者其它复印手段和汇编学位论文( 保 密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规定) 。 作者签名:l 主杰丝日期:兰4 - 年月l 日 选题意义 引言 藩镇问题是唐后期存在的主要政治问题之一,历来为治唐史者所重视。然而研究的重点 大都着意于河北藩镇,本文选择的研究对象淮南镇却鲜少涉及。张国刚先生曾把藩镇分为: 河朔割据型、西北御边型、中原防御型、东南财源型四类,按照张国刚先生的分类,淮南镇 属于东南财源型。笔者基本上认同张先生的分类,认为淮南镇属于东南财源型藩镇。然而这 种分类是一种对藩镇类型大体的概括,静态的描述。本文选取肃宗至宪宗这段期间,考察在 此期间内淮南镇的地位、作用及其与唐廷的关系,展现这一时段内淮南镇的特征。 二学术史回顾 本文探讨的问题主要涉及以下两方面:( 一) 唐代财政史的研究( - - ) 藩镇问题的研究 ( 一) 唐代财政史的研究 鞠清远唐代财政史( 商务印j f 5 馆,1 9 4 0 年) 是较早探讨唐代财政的专著。该书共分 六章,分别从专卖收入、官业收入与税商、特种收支、财务行政等角度详细的论述了唐代的 财政问题,奠定了唐代财政史研究的基础。何汝泉唐代转运使初探(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 社出版,1 9 8 7 年) 一 5 从唐代转运使的没置、转运使治所等方面探讨唐代的财政使职问题。 陈明光唐代财政史新编( 中国财经出版社,1 9 9 1 年) 一j s 是一部从总体上把握唐代财政, 揭示财政体系各侧面内在联系的论著。此f 5 分唐前期、肃代时期及唐后期三编,描述了唐代 的预算制度及发展变化,尤其对唐后期中央与地方税额及支出等加以论述。李锦绣唐代财 政史稿( 北京人学出版社,1 9 9 5 年) 一二1 5 是近年来对唐代财政史研究最深入、最全面的力 作,此j l s 分为上下两卷,分别从财务行政及机构、财政收入、财政支出诸方面详细论述唐代 财政问题。此外,有关唐代财政问题研究的相关论文还有:吴丽娱略论元和初期李巽的盐 法漕运改革( 清华人学学报,1 9 8 6 年第l 卷第2 期) ;吴丽娱论膊代财政三司的形成 发展及其与中央集权制的关系( 中华文史论丛1 9 8 6 年第4 期) ;吴丽娱唐代的户部与 户部钱( 中国唐史学会论文集,三秦出版社,1 9 8 9 年) ;吴丽娱试析刘晏理财的宫廷 背景( 中国史研究,2 0 0 0 年第l 期) ;陈丽菲唐代财政三司历史作川初探( 中国唐 史学会论文集,三秦出版社,1 9 8 9 年) ;何汝泉唐代户部使的产生( 历史研究,1 9 9 6 年第3 期) ;- 干怡辰庸代后期盐务组织及其崩坏( 晚唐社会与文化,台湾:学生书局, 1 9 9 0 年) 。这些论文从不同角度探讨了唐代特别是唐中后期的财政状况,对我们理解这一时 期淮南节度使的地位和作h j 都有裨益。 ( 二) 藩镇问题的研究 从藩镇的整体情况进行研究的著作有:王寿南唐代藩镇与中央关系之研究( 台北: 大化书局,1 9 7 8 年) 。张国刚唐代藩镇研究( 湖南教育出版社,1 9 8 7 年) 一书从宏观 层面,多角度的对藩镇问题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提出把藩镇分成四种类型,即:河朔割据 型;中原防遏型;边疆御边型;东南财源型。此外剑桥隋唐史(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 9 9 0 年) 对藩镇的问题也多所涉及。 就藩镇具体问题进行研究的成果有: l 、关于藩镇军将体系的研究 张国刚唐代藩镇军将职级考略( 学术月刊,1 9 8 9 年第5 期) 认为:唐代主兵军将 的职级可划分为都知兵马使、兵马使、副兵马使、都虞候、十将、副将等职级;散兵马使、 散虞候、散十将皆不统兵。荣新江唐五代归义军武职军将考( 中国唐史学会论文集, 三秦出版社,1 9 9 3 年) 认为归义军节度使下各级武职军将顺序应为:都指挥使、都押衙、 都知兵马使、兵马使、都教练使、教练使、将头、队头。堀敏一藩镇亲军的权利构造一 文指出:由于藩镇近卫军的发展,致使将帅的自由日益减少,从而形成了藩镇的权力构造。 渡边孝唐五代藩镇的押衙一文探讨了押衙职号的变迁,文章指出:押衙起源于行军制下 牙旗的职务,在藩镇体制下其地位比较高,及至9 世纪后半期其地位有所下降,出现了参与 庶务、吏职事务的人员。 2 、关于藩镇幕府的研究 严耕望唐代方镇使府僚佐考( 唐史研究丛稿香港新亚研究所,1 9 6 9 年) 一文,奠 定了藩镇幕府研究的基础。该文详细考订出:唐代方镇使府组织有文物两个系统,文职僚佐 中节度使之权最重:观察使最为普遍,盖凡节度使例兼观察使之号。军将则属于武职僚佐, 都知兵马使、都虞候、都押衙、都教练四职对军镇影响较大。石云涛唐代幕府制度研究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 0 0 3 年) 一书从幕府僚佐职位的设置,僚佐的辟署、迁转,幕府辟 署与唐代政治社会的关系等方面对有唐一代的幕府制度进行了深入研究。戴伟华唐方镇文 职僚佐考一- t s ( j “两师范人学山版社,2 0 0 7 年) 对方镇文职僚佐进行细致具体考订。 3 、关丁藩镇个案研究 藩镇的个案研究范围相对集中,以魏博镇、平卢镇、淄青镇、朔方军、武宁镇、宣武 军的研究为主。河北藩镇的研究成果最为丰硕。主要成果有:毛汉光:魏博二百年史论( 中 国中古政治史论上海。弓店山版社,2 0 0 2 年) ;张止田唐代成德军节度使之变动一安史 乱厉初期( 7 8 l 一7 8 9 ) 河北中部军政形势研究( 国立政治人学历史学报,2 0 0 4 年1 1 月) ; 李鸿宾唐朝朔方军研究一兼论唐廷与两北诸族的关系及其演变( 吉林人民出版社,2 0 0 0 年4 月) ;于式平唐官武镇始末( 史学月刊1 9 9 7 年第l 期) ;樊文礼唐朔方节度使 略论( 内蒙古人学报1 9 8 8 年第3 期) 及唐代平卢淄青节度使略论( 烟台师范学院 学报1 9 9 3 年第2 期) ;周宝琳隋唐时期的注州和宣武军( 河南大学学报1 9 8 9 年第1 期) ;孙慧庆唐代治理东北边疆的重要机构平卢军节度使( 北方文物1 9 9 1 年第4 期) ; 黄清连忠武军:唐代藩镇个案研究( 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1 9 9 3 年第六十 四本,第一分) ) ;罗开玉于建是怎样走上割据道路的( 四川师范学院学报1 9 8 4 年第4 期) 。 2 第一章玄、肃二元政局下淮南镇的设立 淮南道的设置可上溯至太宗时期。“贞观元年,因山川形便,分天下为十道:一日关内, 二日河南,三日河东,四日河北,五日山南,六日陇右,七日淮南,八日江南,九日剑南, 十日岭南。景云二年,分天下郡县,置二十四都督府以统之。既而以其权重不便,罢之。开 元二十一年,义因十道分山南、江南为东、西道,增置黔中道及京畿、都畿,置十五采访使, 检查如汉刺史之职。”1 景云二年,扬、益、荆、并四州被设为人都督府,其长史为正三品。 虽然都督的设置并没有实行,但大都督府的建制还是被保留下来。在肃宗朝藩镇普遍设立后, 淮南镇的节度使名义上仍称为扬州大都督府长史。应该说唐前期的道( 都督府) 具有一定的 监察性质,这与后期作为准一级行政区划的道有着很大的差异。 作为藩镇的淮南道的设置肇始于肃宗时期。其设置和安史之乱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玄 宗天宝十四载十一月( 7 5 5 年) ,安禄山起兵范阳,由此拉开了影响唐代前后期局势的安史 之乱的序幕。安史军队西向,潼关失守,大唐社稷陷于危难,玄宗仓惶逃离长安。正可谓“渔 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农曲。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十五载( 7 5 6 年) 六月丙申( 十四日) ,“至马嵬驿,将士饥疲,皆愤怒。陈幺礼以祸由杨国忠,欲诛之,因东 宫宦者李辅国以告太子。”2 马嵬兵变,太子与谋,处死杨国忠,杨贵妃白缢,杨家势力十崩 瓦解。兵变后,太子李亨北上朔方,玄宗南下入蜀。秋七月甲子( 十二二日) ,太子即位于灵 武城南楼,肃宗的即1 1 i 7 :使国家同时出现两个政治中心,即形成幺、肃二元的政治格局3 。此 时逃往蜀中的幺宗并不知道肃宗已经即位,自己依然希望掌握人权。七月j 卯( 十四日) , 玄宗行至普安郡发布命三王制: 太子亨,宜充天下兵马元帅,仍都统朔方、河东、河北、平卢等节度采访等使,与 诸路及诸副大使等,计会南收长安、洛阳,以御史中丞裴冕兼左庶子;陇西郡司马刘秩 试守右庶子永王璜,充山南东道、江南西路、岭南、黔中等节度度支采访等都使,江 陵大都督如故,以少府监窦韶为之傅;以长沙郡太守李岘为都副大使,仍授江陵郡大都 督府长史兼御史中丞。盛王琦,宜充广陵郡大都督,领江南东路、淮南、河南等路节度 度支采访等都使,以前江陵都督府长史刘汇为之傅;广陵郡长史李成式为都副大使兼御 史中丞。丰王珙,宜充武威郡都督,仍领河西、陇右、安西、北庭等路节度度支采访等 都使,以陇西太守邓景山为之傅,充都副大使。应须兵马甲仗器械粮赐等,并于本路自 供其署官属并本路郡县官,并各任自拣,五品已上署置迄,闻奏;六品已下任便授 已后,一时闻奏。其授京官九品已上,并先夹名奏听进止4 。 诏令中太子被命为天下兵马元帅节制诸路,而永王、盛千、丰- 干却都具有相当大的权力, 他们各自节制一方,可以自行招募军队任命官员。太子所控之地居于抗击安史的前线及北方 沙碛之地。永王、盛王则居于江南人镇,抗击安史军队所需军需物资均仰赖江淮藩镇的供给。 玄宗此举,同然是希望合力平叛,但也不乏利用永乇、盛王镇江淮以牵制太子,自己则于蜀 中筹划全局的考虑。此时身处灵武的肃宗处境非常的艰难,“时塞上精兵皆选入讨贼,惟余 【宋】欧阳修、宋祁等撰:新唐书卷3 7 ,地理志,北京:中华书局,1 9 7 5 年,第9 5 9 9 6 0 页。 2 【宋】司马光编著、【冗】胡三省注:资治通鉴卷2 1 8 ,至德兀载六月条,北京:中华书局,1 9 5 6 年, 第6 9 7 3 - - 6 9 7 4 页。 3 关于幺、肃二元的政治格局,任士英先生于所著 唐代玄宗肃宗之际的中枢政局一书中有详细的阐述。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 0 0 3 年。 4 【宋】宋敏求编:唐大诏令集卷3 6 ,命三王制,商务印书馆,1 9 5 8 年,第1 5 5 页。另据资治通 鉴补校。 3 老弱守边,文武官不满三十人”1 。其首要任务就是扩充自己的实力,“上命河西节度副使李 嗣业将兵五千赴行在,又征兵于安西,行军司马李栖筠发精兵七干人,励以忠义而遣之”2 。 “颜真卿以蜡丸达表于灵武。( 肃宗) 以真卿为工部尚书兼御史大夫,依前河北招讨、采访、 处置使,并致赦书,亦以蜡丸达之。真卿颁下河北诸郡,又遣人颁于河南、江、淮。由是诸 道始知上即位于灵武,徇国之心益坚矣”3 。肃宗一方面在自己控制的地区招募军队;另一 方面通过颜真卿把自己即位的消息对外传布,希望得到更多人的认可和支持。肃宗的即位已 成事实,但即位义属非正常程序,因而皇帝的权威也大打折扣,他需要得到玄宗的认可才可 以稳i 司自己的地位。八月癸巳( 十二日) ,灵武使者至蜀,向玄宗通报了肃宗即位的情况。 丁酉( 十六日) ,玄宗下诏:“朕称诰焉,衣冠表疏礼数须及者,朕称太上皇焉。且天下兵权 制在中夏,朕处巴蜀应卒则难。其四海军郡先奏取皇帝进止,仍奏朕知,皇帝处分讫,仍量 事奏报。寇难未定朕实同忧。诰制所行须相知悉,皇帝未至长安已来,其有于此便近去皇帝 路远奏报难通之处,朕且以诰旨随事处置,仍令所司奏报皇帝,待克复上京已后,朕将凝神 静虑、偃息大庭。”4 玄宗身处巴蜀,需依靠肃宗召集力量讨伐安史叛军,因此对肃宗的即位 只得承认,但同时玄宗也为自己保留了处置政事的权力以制约肃宗。掌控天下几五十年的玄 宗,对权力依然深深的留恋,他与肃宗在权力的争夺上进行着激烈地较量。八月二十一日, 玄宗颁布了停颍王等节度诰,诰日: 颍王、永王、丰王,朕之诸子,早承训诲今者皇帝即位,亲统师旅,兵权大略, 宜有统承。庶若网在纲,惟精惟一。颖王以下节度使,并停。其诸道先有节度等副使, 便令知事,仍并取皇帝处分李岘未到江陵,永王且莫使离,待交付兵马了,永王、丰 王并赴皇帝行在5 。 玄宗颁布的这道命令,除永千外其余诸_ 干不再出镇,这看似是玄宗对权力的放弃,其实 不然。玄宗需依靠肃宗在河南、河北地区对抗安史叛军,在与肃宗的权力斗争中必须要有一 定的让步,冈此除永王外其余诸王不再出镇。玄宗命诸道原有节度副使管理诸千所镇之地, 而诸道节度副使也都是由玄宗任命的,在幺宗看米即便诸_ 干不出镇,自己对三千所镇之地依 然有控制的能力。玄宗没有停止永千出镇,这对制约肃宗义是至关重要的。当此之时,河南 大部分地区己被安史叛军所占,汴河漕运阻绝,“漕运者白江、汉抵梁、洋”6 。肃宗的军队 仰赖这条漕路的供给,而这条漕路在永王的控制范围,冈此幺宗要通过永- 千牢牢控制漕路以 牵制肃宗。 前述命三王制中,以长沙太守李岘为山南东道、江南两路、岭南、黔中等都副人使。 在一个多月的时间内,李岘迟迟不赴任,而永王李磷又一直留在襄阳,不见玄宗将之召同。 在玄宗的不断纵容下,永王李磷遂有吞并江左之意。旧唐- f s 永王磷传载: 磷七月至襄阳,九月至江陵,召募士将数万人,恣情补署,江淮租赋,山积于江陵, 破用钜亿以薛谬、李台卿、蔡垧为谋主,因有异志肃宗闻之,诏令归观于蜀,琰不 从命7 。 李磷坐拥江陵控制漕路对肃宗产生极大的威胁。李磷不接受肃宗的调遣,肃宗与李磷的 资治通鉴卷2 1 8 ,至德,e 载七月条,第6 9 8 3 页。 资治通鉴卷2 1 8 ,至德元载七月条,第6 9 8 7 页。 资治通鉴卷2 1 8 ,至德元载七月条,第6 9 9 0 页。 唐大诏令集卷3 0 ,明皇令肃宗即位诏,第1 1 7 页。 唐大诏令集卷3 6 ,停颍王等节度诰,第1 5 5 页。 资治通鉴卷2 2 3 ,广德二年三月条,7 1 “页。 【后晋】刘l i f ! 等撰:1 日唐书卷1 0 7 ,永土磷传,北京:中华书局,1 9 7 5 年,第3 2 6 4 页。 4 矛盾必定在所难免。 肃宗于灵武即位之初虽身处艰危,但其仍着眼全局把自己的势力向江南扩展。“肃宗即 位于灵武,起( 韦陟) 为吴郡太守,兼江南东道采访使。未到郡,肃宗使中官贾游严手诏追 之。未至风翔,会江东永王擅起兵,令陟招谕,除御史大夫,兼江东节度使”1 。肃宗在未 获知玄宗已命盛王、永王出镇江淮的情况下,命韦陟为江南东道采访使,而肃宗的这一部署 对以后的时局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玄宗以诸子分镇天下的方案也曾出现过反对的声音,“谏议大夫高适谏,以为不可,上 皇不听”2 。高适的切谏,玄宗并不以为然。而刚即位不久的肃宗,由于缺乏政治上的支持 者,因而高适的提议对肃宗而言难能可贵。于是,“上( 肃宗) 召高适与之谋。适陈江东利 害,且言磷必败之状”3 。高适的进言得到肃宗的重视,肃宗针对局势进行了预先的部署。“十 二月,置淮南节度使,领广陵等十二郡4 ,以适为之:置淮南两道节度使,领汝南等五郡, 以来填为之;使与江东节度使韦陟共图磷5 。其中,任命高适为节度使成为淮南镇建立的 标志。而淮南镇在建立之初便承担了稳定江南、维护中央统治的重要任务。 在战争的开始阶段,永千连连取胜,“江左大骇”。如果三节度使各自为政,不能够团结 一致,最终永王很可能会全取江南,而江南局势事关全国,更严重威胁到肃宗的地位。三位 节度使在危机面前表现出了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团结协作,戮力同心。 ( 韦陟) 因与淮南节度使高适、淮西节度使来琪等同至安州。陟谓适、填日:“今中 原未复,江淮动摇,人心安危,实在兹日。若不齐盟质信,以示四方,令知三帅协心, 万里同力,则难以集事矣。”陟推填为地主,乃为载书,登坛誓众日:“淮西节度使、兼 御史大夫填,江东节度使、御史大夫陟,淮南节度使、御史大夫适等,衔国威命,各镇 方隅,纠合三垂,翦除凶慝,好恶同之,无有异志。有渝此盟,坠命亡族。皇天后士, 祖宗神明,实鉴斯言。”陟等辞旨慷慨,血泪俱下,三军感激,莫不陨泣6 在三节度使的团结卜,韦陟说服了李磷手- 卜人将季广琛,于是李磷阵营开始瓦解,大将 季广琛、浑惟明、冯季康、康谦纷纷背离,永千终至兵败,丁南逃的途中被杀。肃宗在平叛 李磷的战役中取得了胜利,控制了富裕的江南地区,为白己在前线对抗安史的军队提供了物 资和兵源的保障。同时,这也意味着二元格局的另一方,幺宗势力的式微,更多的力量逐渐 倾向肃宗一方。而淮南镇止是在此二元格局的背景卜,一开始便表现出维护中央的特性,成 为肃宗后勤保障的一块重镇。 1 i 丌唐书卷9 2 ,韦安石附韦陟传,第2 9 6 0 页。 2 资治通鉴卷2 1 9 ,至德元载十二月条,7 0 0 7 页。 3 同上 4 据新庸书表八,方镇五,载:淮南镇初置时辖扬、楚、滁、和、寿、卢、舒、安、申、黄、沔、 光、蕲十三州。淮两镇设立后以光州立淮西。 5 资治通鉴卷2 1 9 ,全德元载十二月条,7 0 0 7 页。 6 旧唐书卷9 2 ,韦安硒附韦陟传第2 9 6 0 页。 5 第二章刘晏的改革与淮南镇地位的上升 安史叛乱之际,北方大部分地区深罹兵燹,虽然战火未大面积扩及江淮,然而江淮地 区却遭受重大灾异,正所谓“天灾人祸”。新唐书五行志载:“宝应元年,江东大疫, 死者过半。1 身处江南的文人独孤及2 目睹此情写下吊道瑾文:“辛丑岁( 肃宗上元二年) 大早,三吴饥甚,人相食。明年大疫,死者十七八,城郭邑居,为之空虚,而存者无食,亡 者无棺殡悲哀之送。大抵虽其父母妻子,亦啖其肉而弃其骸於田野,由是道路积骨,相支撑 枕藉者,弥二千里。”3 从文中可以看出,江淮连遭早疫,受灾之广,程度之深,民何以堪! 兵乱、灾疫不断地摧残淮南镇,作为中央财政来源的淮南镇受此重创,更加深了中央的财政 危机。当此之时,安史之乱甫定,民众急需从长久的战争中得到休息,社会也需要重新同归 正常秩序,为此朝廷任命名臣崔圆出镇淮南4 。崔圆在镇八年,颇有惠政。全唐文收有常 衮授崔圆左仆射制: 特进检校尚书左仆射知省事兼扬州大都督长史御史大夫充淮南节度观察处置等使 上柱国崔圆外绥戎政,久镇名都苦心恤人,精力勤职,图艰思易,适要除烦。敦 风化而少长有礼,齐法令而军戎知禁,正身不渝,奉上弥恪。有大赂南金之贡,有浮泗 达河之漕,事多宏济,人不疲劳。淮海晏然,朕实毗倚,宠章所以裒善,大任所以寄贤 可检校尚书左仆射,馀并如故5 。 在经受战争破坏,又继以早疫的情况下,崔圆接掌了淮南镇。经过k 期的治理,淮南百 姓得以安。j 。,更重要的是漕运得以疏通,赋税能够及时地上缴朝廷,这也是朝廷最为看重的。 为了奖励崔圆治理淮南的功劳,代宗任命崔圆为左仆射。( 圆) 将赴朝“吏民乞留”6 ,可见 崔圆在任深得民心。继镇淮南的韦元甫、张延赏亦皆以理行称。在儿任节度使的治理之下, 淮南财富之地的意义逐步彰显。 在地方得剑治理的同时,中央也开始了财政改革。人历元年,以户部尚书刘晏为都畿、 河南、淮南、江南、湖南、荆南、山南东道转运、常平、铸钱、盐铁等使,侍郎第五琦为京 畿、关内、河东、剑南、山南西道转运等使,分理天下财赋。刘晏负责管理东南地区的财政, 开始对东南地区的漕运、盐政进行改革。漕运改革早在开元时期便开始实行。开元二十四年 以前,由于关中的物资匮乏,中央政府屡次迁往洛辫1 以解燃眉。针对这种情况,裴耀卿向玄 宗进策,玄宗采纳了裴耀卿的意见,任命裴耀卿主持漕运改革。裴耀卿对漕运最大的改革是 实行节级转运的办法。唐会要载裴耀卿的改革方案: 于河口置一仓,纳河东租米,便放船归。从河口即分入河洛,官自雇船载运。至三 门之东置一仓。三门既属水险,即于河岸开山。车运十教里,至三门之西,又置一仓 每运置仓,即搬下贮纳,水通即运,水细便止自太原仓诉河入渭,更无停留,所省巨 1 新唐书卷3 6 ,五行三,第9 5 7 页。 2 肃、代之际,独孤及一直在江南任官,历任濠、舒等州刺史。 3 【清】革浩等编,全唐文卷3 9 3 ,吊道残文,北京:中华书局,1 9 8 3 年,第4 0 0 3 页。 4 据两唐书记载,棒网是在李光弼的推荐下被任命为淮南节度使。时李光弼正为河南、淮南、山南东 道、荆南等剐冗帅镇守 i | 南、江南之地。栏圆乃玄宗逃往蜀中后任命的宰相,其与杨国忠的关系甚密,故 而1 i 被肃宗所容,崔阴在肃宗朝屡遭贬官。李光弼镇守河南后推荐崔圆j l j 任怀州刺史,崔圆在任政绩颇佳, 故牟光删又荐具为淮南节度使。 5 全唐义卷4 1 0 ,授崔圆左仆射制,第4 2 1 0 页。 6 新唐书卷1 4 0 ,崔圆传,第4 6 4 2 页。 6 万1 裴耀卿的改革重点是,在汴河与黄河交汇处的河阴县置河阴仓,在清河县置柏崖仓,在 黄河北岸三门之东置集津仓,三门之西置三门仓,以储藏节级输纳的粮食。在三门以北的山 中开凿山路以避水险,三门一段改为陆运。运至三门仓后再由三门转运至太原仓,然后由渭 河运往关中。裴耀卿的漕运改革省时又省力,同时也解决了关中物资匮乏的问题。 安史之乱关中、河南饱受战火,漕运阻绝,使安史乱后的中央在财政上对江淮地区的倚 赖更甚,因而运河的疏通也就更为迫切。针对这种情况,代宗起用刘晏进行改革。刘晏的改 革首先是疏通河道,又“以盐利为漕佣,不发丁男,不劳郡县”2 。刘晏对裴耀卿的节级运 输法加以改进,“晏即盐利顾佣,分吏督之,随江、汴、河、渭所宜自扬州遣将部送至 河阴,上三门江船不入汴,汴船不入河,河船不入渭;江南之运积扬州,汴河之运积河 阴,河船之运积渭口,渭船之运入太仓”3 。按照裴耀卿的漕运方案,江南各地的租船要经 汴河驶往河阴,再由河阴返回。刘晏的方案则是把从江南到河阴的路程分成两段,由江南到 扬州为一段,江南各地运来的物资集于扬州,再由扬州装船运往河阴。又“晏以为江、汴河、, 渭,水力不同,各随便宜,造运船,教漕卒”。刘晏的漕运改革还有其它方面,在此不一 一列举。仅就以上所举而言,其对淮南镇的影响甚大。在唐代,扬州号称“扬一益二”,本 来就是经济非常发达的城市。刘晏改革把江南到河阴的漕路分成两段后,扬州成为江南的转 运中心,其地位的重要性无疑随之上升。扬州义是淮南镇的治所,由此亦可见淮南镇的重要 地位。 刘晏在改革漕运的同时又对盐法进行改革。“晏专川榷盐法充军国之用。时白许、汝、 郑、邓之两,皆食河东池盐,度支主之;汴、滑、唐、蔡之东,皆食海盐,晏主之。晏以为 官多则比扰,故但于出盐之乡置盐官,收盐户所煮之盐转鬻于商人,任其所之,白馀州县不 复置官其始江、淮盐利不过四十万缗,季年乃八百馀万缗,由是国用充足而比不i i j 弊” 5 。刘晏的盐法改革为中央增加了巨大的财政收入。“大历末,通天下之财,而计其所入,总 一千二百万贯,而盐利过半”6 。唐代的盐大体可以分为海盐、池盐、井盐三类。海盐的产 量在三类盐中最人,扬州海陵监的盐产量义居第一,“( 年) 煮盐六十万石,而楚州盐城、浙 两嘉兴、临平两监所出次焉”7 。扬州、楚州的产盐量居全国前列,且二州均属淮南镇管辖, 淮南镇的地位是其它尔南财源型藩镇无法企及的。这样,经由刘晏的改革,淮南镇作为财富 重镇的意义显著提升,对我们理解淮南镇在庸后期的地位具有重要意义。 【宋】七溥撰, 唐会要卷8 7 漕运,商务印书馆,1 9 3 7 年,第1 5 9 7 页。 l h 唐书卷4 9 ,食货志下,第2 1 1 7 页。 新唐书卷5 3 ,食货志三,第1 3 6 8 页。 资治通鉴卷2 2 6 ,建中元年七月条,7 2 8 6 页。 同i : j l l 庸书卷4 9 ,食货志下,第2 1 1 8 页。 【唐】李占甫撰:元和郡县图志阙卷逸文卷二,北京;中华书局,1 9 8 3 年,第1 0 7 4 页。这虽是元和 年间的产盐量,但就产盐能力而论应所差无几 7 第三章淮南镇与周边藩镇的关系 第一节来自平卢( 淄青) 镇的觊觎 安史之乱北方饱受战火,南方则尚未发生战事。肃宗上元元年( 7 6 0 年) ,南方始历刘 展之乱。资治通鉴载t 御史中丞李铣、宋州刺史刘展皆领淮西节度副使铣贪暴不法,展刚强自用,故为 其上者多恶之;节度使王仲升先奏铣罪而诛之仲升使监军使、内左常侍邢延恩入奏: “展倔强不受命,姓名应谣谶,请除之”请除展江淮都统,代李垣,俟其释兵赴 镇,中道执之,此一夫力耳”上从之,以展为都统淮南东、江南西、浙西三道节度使; 密敕旧都统李垣及淮南东道节度使邓景山图之展悉举宋州兵七千趣广陵。延恩知展 已得其情,还奔广陵,与李垣、邓景山发兵拒之,移檄州县,言展反。展亦移檄言颤反, 州县莫知所从垣引兵渡江,与副使润州刺史韦儇,浙西节度使侯令仪屯京口,邓景山 将万人屯徐城展倍道先期至,使人问景山日:“吾奉诏书赴镇,此何兵也? ”景山 不应使其将孙待封、张法雷击之,景山众渍,与延恩奔寿州。展引兵入广陵,遣其 将屈突孝标将兵三千徇濠、楚,王咂将兵四千略淮西1 。 显然,由于朝廷的举措失当,刘展的势力不仅没有削弱,反倒有所向披靡之势。刘展的 军队一路长驱南下,“屈突孝揲陷濠、楚州,王啮陷舒、和、滁、庐等州,所向无不摧靡, 聚兵万人,骑三千,横行江、淮间”2 。此时的淮南已无力进行抵抗,节度使邓景山只得向 朝廷求援,朝廷派平卢兵马使田神功率部讨刘展。田神功击败刘展,继而“入j “陵及楚州, 人掠,杀商胡以千数,城中地穿掘略遍”3 。 刘展之乱平定后田神功一直逗留在扬州,朝廷对田神功据有扬州深表担忧,此乃除一刘 展又来一田神功,淮南局势并无实质性的变化。对江淮地l 又:而言,整体形势亦处丁动荡之中。 上元二年五月,肃宗以李光弼为河南副元帅、太尉兼侍中,都统河南、淮南东、两、山南东、 荆南、江南硝、浙江东、西八道行营节度,出镇泗州。“田神功平刘展后,逗留于扬府,尚 衡、殷仲卿相攻于充、郓、来填旅拒于襄1 5 1 l ,朝廷患之。及光弼轻骑至徐州,史朝义退走, 田神功遽门河南,尚衡、殷仲卿、米填皆惧其威名,相继赴阙”4 。摄于李光弼在平定安史 之乱中积累的巨大威信,田神功被迫离开扬州,江淮地区的局势才得以初步稳定- 卜- 来。 田神功的撤离并不意味着平卢( 淄青) 镇与淮南镇之间从此相安无事。事实上,平卢与 淮南邻境对淮南的垂涎并未随田神功的离去而消除。代宗人历三年,“许杲以平卢行军司马 将卒三千人驻濠州不去,有窥淮南意”5 。运河生命线上的涡口在濠州境内,若濠州被平卢 据有,无疑漕运将受阻滞。“( 崔) 圆令( 张) 万福摄濠州刺史。杲闻即提卒去,i :当涂陈庄。 贼陷舒州,圆又以万福为舒州刺史,督淮南岸盗贼,连破其党6 。此时的平卢节度使是李 正己,李正己的割据态势已然形成,平卢行军司马许杲据濠州以窥淮南的行为,其幕后指使 者不能不让人怀疑为李正已,李正己占据濠州是想要控制运河以挟制中央为自己的割据增添 砝码。代宗对此事非常的重视,“( 上) 召( 张万福) 赴京师,代宗谓曰:闻卿名久,欲一 资治通鉴卷2 2 1 ,上元元年十一月条,第7 0 9 7 - - 7 0 9 9 页。 同上,7 1 0 l 页。 资治通鉴卷2 2 1 ,上元元年十二月条,7 1 0 2 页。 旧唐书卷1 1 0 ,李光弼传,第3 3 l o 页。 资治通鉴卷2 2 4 ,大历三年十二条,7 2 0 5 页。 旧唐书卷1 5 2 ,张万福传,第4 0 7 5 页。 8 识卿面,且将累卿以许杲。万福拜谢,因前奏日:陛下以一许杲召臣,如河北诸将叛,欲 以属何人? 代宗笑谓日:且与吾了许杲事,方当大用卿。以为和州刺史、行营防御使, 督淮南岸盗贼”1 。张万福不负厚望,讨平了许皋的入侵,暂时挫败了李正己的阴谋。 德宗建中二年正月,成德节度使李宝臣薨,其子李惟岳与魏博田悦、平卢李正已互为奥 援,谋袭节度位。德宗一反代宗大历时期对藩镇的纵容态度,没有应允李惟岳的请求。德宗 对河朔藩镇态度的转变使之皆不自安。“会汴州城隘,广之。正己惧,发兵万人屯曹州;田 悦亦完聚为备,与梁崇义、李惟岳遥相应助,河南市民骚然惊骇”2 。德宗对此也做了充分 的准备,“永平旧领汴、宋、滑、毫、陈、颍、泗七州,分宋、毫、颍别为节度使,以宋州 刺史刘洽为之:以泗州隶淮南;又以东都留守路嗣恭为怀郑、汝、陕四州、河刚三城节度使。 旬日,又以永平节度使李勉都统洽、嗣恭二道,仍割郑州隶之,选尝为将者为诸州刺史,以 备正己等”3 。从地理位置上看,泗州距淮南镇较近,以泅州隶属淮南更有利于朝廷对运河 的控制。六月,德宗命淮西节度使李希烈讨山南东道节度使梁崇义。李正己愈发恐惧,派兵 扼守甬桥、涡口4 ,以阻绝运路。运路被阻严重影响了漕运,江淮千余艘进奉船只停泊在涡 口不敢前行。德宗急召和州刺史张万福,以其为濠州刺史。“万福驰至涡口,立马岸上,发 进奉船,淄青将士停岸睥睨不敢动”5 。迫于张万福在江南的威名,进奉船只得以通过,然 而此终不是久长之计。德宗义调张万福为泗州刺史。泅州介于甬桥、涡口之间,以张万福为 洄州刺史,一方面为守涡口之要;一方面为拒平卢之胁。 平卢镇屡次三番派兵南下侵掠淮南镇,尤其是对濠州的争夺,是出于运河的重要性。前 文已经说明,扬州是江淮转运中心。从扬, j 4 i 发运的货物,如果沿汴河漕返,涡口是必经之地, 涡口不守,江淮的物资将无法发运。涡口所在的濠州比邻平卢镇,所以濠州成为平卢镇与中 央争夺的重点。代宗、德宗两次亲召名将张万福以其为濠州刺史,对濠州采取重点防御的策 略。 第二节李希烈之乱对淮南镇的威胁 建中二年七月,平卢节度使李止己薨,其子李纳欲袋父位,德宗不允。建中三年七月, 唐廷以淮曲节度使李希烈率军讨李纳。李希烈接受中央的任命后并没有讨伐李纳,反而联合 李纳,“与共谋袋汴州”6 0r b - , j ,1 1 是运河沿线重镇,东南漕运枢纽,李希烈与李纳的联合对汴 州形成了巨人的威胁。“东南转输者皆不敢由汴渠,白蔡水而上”7 。在朱滔和于武俊的鼓动 下,李希烈自称天下都元帅,太尉、建兴于,开始止式与朝廷对抗。李希烈一面在河南攻城 略地,尤其是加紧对运河沿线地区的争夺,以切断东南地区对中央的物资供给;另一方面联 络淮南节度使陈少游,冀图将势力向东南扩张,从而控制财源。 战争初期,陈少游尚对朝廷表示忠诚。“淮西节度使李希烈乘破灭梁崇义之势,渐纵恣 跋扈,寿州刺史崔昭数书疏往来。淮南节度使陈少游奏之,上遽召宰相令选寿州刺史”8 。 随着形势的变化,战事愈发不利丁中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