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at h e s i s s u b m i t t e di np a r t i a lf u l f i l l m e n to f t h e r e q u i r e m e n t s f o rt h em a d e g r e ei nh i s t o r y b y w a n gs h e n g y u a n p o s t g r a d u a t ep r o g r a m c o l l e g eo f c u l t u r ea n dh i s t o r y c e n t r a lc h i n an o r m a lu n i v e r s i t y s u p e r v i s o r :z h a og u o h u a a c a d e m i ct i t l e :p r o f e s s o r s i g n a t u r 9 a p p r o v e d m a y ,2 0 1 1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华中师范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周授权说明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 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文中已经标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 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 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鲐叫。 日期:矽f 年钥岁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华中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研 究生在校攻读学位期间论文工作的知识产权单位属华中师范大学。学校有权保留并 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学位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学校可以公布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允许采用影印、缩印或其它复制手 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规定) 保密论文注释:本学位论文属于保密,在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非保密论文注释:本学位论文不属于保密范围,适用本授权书。 作者签名:办吖力 日期: f f 年月;日 导师签名:2 兰,矽爹 日期:矽厂,年6 月3 日 本人已经认真阅读“c a l i s 高校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发布章程 ,同意将本人的 学位论文提交“c a l i s 高校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中全文发布,并可按“章程中的 规定享受相关权益。回童途塞堡变后澄后! 璺堂生;旦二生;旦三生蕉查! 作者签名:z 叮厶 日期:w il g - 6 bj 日 导师签名:影,秽圹 日期:矽f ,年胡7 日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摘要 本文试图通过对六安国国名的由来,安徽六安双墩汉墓刘庆墓的介绍,六 安国的政治军事经济的历史地位,六安王位的历史沿革,六安国内部建制,社会文 化以及王族成员等方面进行详细的阐述。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从宏观上探究汉代帝 王在治理国家内政,解决中央和地方关系以及处理叛乱与维持和平等方面所作的努 力和创新的尝试,从而,让我们可以站在一个大的方向上去认识一个封建王朝在治 民治国方面的得与失,利与弊。在微观方面,通过对六安国各方面历史的论述,在 一定程度上比较真实的还原六安国的历史,让一直罕为人知甚至是尘封的六安国历 史能完整的、全面的、详细的展现在世人的面前。所以,两汉六安国研究这一 课题,通过对六安国历史的综合研究,能对六安国历史的发现以及对这一文化遗产 的宣传做出一点微薄的贡献,让这段不为人熟知的历史能更加清晰地展现在世人面 前。这对于了解六安国的历史,了解六安国历史上的存在状况和发展状况,是十分 有帮助的。同时,借助对六安国历史的了解,也会让人们对现实中的六安地区进一 步增加了解。这无疑对宣传历史上的六安国以及六安国所在的现实中的六安市起到 很好的积极作用。本论文就是基于以上两个方面的考虑而做的选题,而使本论文做 到了历史性和现实性的双向结合, 关键词:两汉;六安国 l i u q i n gt o m bi n t r o d u c t i o nh a r t 一,l u a nk i n g d o m sp o l i t i c a l ,m i l i t a r y , e c o n o m i c ,h i s t o r i c p o s i t i o n , t h eh i s t o r y , t h et h r o n el u a ns y s t e m ,s o c i a lc u l t u r el u a ni n l a n da n dr o y a l t y , e t c ,i n d e t a i l ,o nt h eb a s i so fe l a b o r a t i n gf u r t h e rf r o mo nm a c r o s c o p i ce x p l o r ei ng o v e m i n gt h e c o u n t r y si n t e r n _ a la f f a i r so fh a nd y n a s t ye m p e r o r s ,s o l v et h ec e n 仃a la n dl o c a lr e l a t i o na n d p r o c e s s i n gi n s u r g e n c ya n dm a i n t a i np e a c e ,e t c ,e f f o r t sa n di n n o v a t i o n , t h e r e b y , m a k et h e a t t e m p ti nal a r g ew ec a ns t a n dt h ed i r e c t i o no ft h ef e u d a ld y n a s t i e sg ok n o war u l i n gi n r u l i n gp e o p l eo fp r o f i ta n dl o s s ,p r o sa n dc o n s a tam i c r o l e v e l ,t h r o u g he v e r ya s p e c to f l u a nc o u n t r i e sd i s c u s s e do fh i s t o r y , a n d ,t os o m ee x t e n t , c a nc o m p a r et h et r u et ou n d o l u a nc o u n t r i e sh i s t o r yt h a th a sb e e na b r a h a mk n o w n , e v e nd u s t i e rl u a nk i n g d o m _ , c a n c o m p l e t e ,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 ,d e t a i l e di nt h ew o r l db e f o r et h es h o wt h e t h e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 o ft h ek i n g d o mo fh i s t o r y , u n d e r s t a n dl u a ne x i s t i n gi nt h eh i s t o r yo ft h ek i n g d o ml u a n s t a t u sa n dd e v e l o p m e n ts i t u a t i o n , i ti sv e r yh e l p f u l m e a n w h i l e ,晰t ht h e a i do ft h e k i n g d o mo fl l i s t 0 巧t ou n d e r s t a n dl u a n ,a l s oc a nl e tp e o p l et ot h er e a l i t yo fl u a nr e g i o n f u r t h e ri n c r e a s e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 s o ,s o ,b o t l lf o rp u b l i c i t yi nt h eh i s t o r yo ft h ek i n g d o m , a n dt h ep r o m o t i o no fl u a no ri nt h ek i n g d o ml u a nr e a l i t y , w i l lh a v ev e r yg o o dl u a nr o l e t h i sp a p e ri sb a s e do nt h ea b o v et w oa s p e c t so fc o n s i d e r a t i o n , a n dd or e s e a r c ht o p i c ,s o t h a tt h ep a p e rd i dt h ec o m b i n a t i o no fh i s t o r i c a la n dp r a c t i c a l k e yw o r d s : w e s tl a m aa n de a s t - h a n ;l u a nc o u n t r i e s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摘要 a b s t r a c t 绪论 目录 i i i - 1 ( 一) 选题缘起及意义- 1 ( 二) 学术史回顾2 一、“六安国一国名由来及刘庆墓葬简述 4 ( 一) “六( l u ) 字读音由来考释4 ( 二) “六安国 国名由来考释“5 ( 三) 刘庆墓葬简述”5 二、两汉六安国历史沿革及王位沿革 9 ( 一) 历史沿革的西汉时期9 ( 二) 历史沿革的王莽新朝时期1 1 ( 三) 历史沿革的东汉时期一1 1 ( 四) 王位沿革的西汉时期1 2 ( 五) 王位沿革的王莽至东汉时期1 7 三、中央政府与六安国 1 8 ( 一) 中央政策与六安国政区变化及王位传承l8 ( 二) 综述中央政府对地方统治政策l9 四、六安国内部建制 2 2 ( 一) 官僚制度2 2 ( 二) 军事制度”2 3 五、六安国社会文化 ( 一) 社会文化发展状况2 5 ( 二) 概述两汉社会文化特点:2 7 六、六安国士人及王族成员 2 9 结语”o o o o o o o o o b o o o o o o o 一”一”“”“3 0 ( 一) 六安国建立的政治地位3 0 ( 二) 六安国建立的军事地位31 ( 三) 六安国建立的经济地位3 3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3 6 3 9 4 0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 一) 选题缘起及意义 绪论 西汉开国皇帝刘邦吸取了历史的经验与教训后,在西汉初年创立了郡国并行的 制度,这一制度在两汉存在的历史时期内一直被沿用,成为西汉一种创新性的地 方行政政治制度。古代史在发展过程中一直存在着两种矛盾的斗争,一是皇权与相 权的斗争,二是中央和地方的斗争。郡国并行制创立与存在的目的就是要从制度上 去解决中央与地方的这一矛盾。所以它既是一种加强中央集权的制度创新,又是一 种行政区划的新型发展。这一制度,自然成为了两汉历史研究的一个热点,也是研 究两汉历史绕不开的一个课题。从大处、大方向上对这一制度的研究,已经相当深 入,如果再沿旧路如此研究,可能会落入俗套,同时也不会有新的发现。简单的重 复,会让研究的价值尺度大大缩水。个案研究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小切口,可以 实现个案中的概括,个案中的分析性概括,从而达到超越个案的概括、以及扩展个 案的概括,也就是我们说的小切口大问题。两汉六安国研究就试图从个案研究 的思路出发,从对两汉一个地域较小的诸侯国的研究,来看两汉历史发展的脉络。 包括郡国并行制的演变与发展过程,汉代行制区划的沿革与变化,中央集权制度的 发展,帝王的治国策略等。 对两汉六安国的研究,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还原汉代六安国的历史风貌,让人 们更清晰地去了解一个连续、完整的六安国,去认识一部六安国存在、发展以及最 终归途的历史。可以说,以时间为线索的两汉六安国研究一文,可以把史学中 对六安国断层、片面、零散的认识进一步系统化、完整化。虽然不能再展现历史的 原貌,但是我们可以告诉人们历史演变的具体规律。这也是作者写作此课题的一个 最基本且直接的意图。 “对六安国的历史存在实相,包括六安国的历史沿革与政区版籍、社会经济政 治文化状况、历史人物、重要史事等进行系统的整理和研究 固,这对中国古代地 域文化和地域历史的发展、演变,也会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o 有人认为郡国并行制是一种历史的倒退;有人认为郡国并行制是一种历史的创新;有人认为郡国并行制是西 楚制度的延续;有人认为郡国并行制是西周和秦朝制度的结合;作者认为郡国并行制既有历史的积极性,也 有历史的消极性,应该两方面看待。 o 个案研究方法是一种从整体上来处理一个课题的方法,它通过详细地调查一件实例来了解这一个实 例所属的整类群体存在以及发展的情况。 o 卢晖临李雪:如何走出个案从个案研究到扩展个案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 ,2 0 0 7 年第l 期 o 马育良:西汉六安国政区地理, 皖西学院学报,2 0 0 7 年4 期。 1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在二零零六年四月,当合肥到武汉的高速铁路即将开始建设的这个关键时刻, 一个重要的任务摆在了考古工作者们的面前,那就是要对合武铁路沿线及其周边地 区的文物进行抢救性发掘。在发掘的进程中,后来被命名的双墩一号汉墓震撼出世。 这一重大的、惊动世人的历史考古大发现,被国家评为二零零六年全国十大考古最 新发现之一。借此时机,西汉六安国一直被尘土封存的历史,开启了全新的篇章, 同时,受到了海内外学者、专家的密切关注。所以,两汉六安国研究这一课题, 作为对六安国历史的综合研究,希望也能对这一历史的发现以及对这一历史文化遗 产的宣传做出一点微薄的贡献,让这段不为人们所熟知的尘封的历史能更加清晰地 展露在世人的眼前。 ( 二) 学术史回顾 国内外对两汉六安国作系统研究的论文及著作目前还没有发现,已有的研究, 大多囿于具体细节的研究,缺乏对其历史全貌的概括。 西汉六安国政区地理( 马育良郭文君:皖西学院学报,2 0 0 7 年8 月第2 3 卷第4 期) 认为研究西汉六安国之政区版籍的变化,必须采用逆推法等考证方法。 六安国始封时至少应有七县之地。武帝以后的推恩分封、颁行左官律和附益法等, 使得包括六安国在内的西汉诸侯王国逐步走向了衰微;周振鹤在西汉政区研究 ( 北京:人民出版社,1 9 8 7 年版) 指出汉书地理志所载六安国之沿革云 “六安国,故楚,高帝元年别为衡山国,五年属淮南,文帝十六年复为衡山,武帝 元狩二年,别为六安国。 的描述告诉我们六安国为故衡山国所分置;马育良西 汉六安国史实钩沉( 安徽史学,2 0 0 8 年第6 期) 认为西汉六安国的出现,同汉 初皖西境内淮南国、衡山国屡出变故直接相关。六安国首位国王刘庆,出身于一个 显赫而又富有传奇色彩的家族。六安国因刘寄、刘庆家族显要,同武帝关系亲近, 以及为着解决刘寄家族的矛盾而建立。同时解答了西汉六安国缘何而来、首位六安 王刘庆是带着怎样的身世背景来到六安的及西汉六安国之政区版籍及其立国后之 史事如何等问题;姚治中的六安王刘庆墓的研究价值一文( 皖西学院学报, 2 0 0 7 年1 2 月第2 3 卷第6 期) 认为六安王刘庆墓的价值所在,就是它在这个汉墓群 的代表性,但绝不是全部。如果破坏其原始性、整体性而孤立地研究它,将悖离科 学与历史真理。并提出围绕刘庆墓的发掘而引发思考的几个问题,如:宏观上,这 。宗荷:( 2 0 0 0 多年的历史文明重现天日“六安王”汉墓发掘惊天大发现,新闻世界( 社会生活) ,2 0 0 7 年第3 期。 。逆推法含义:依靠最终的结果或与结果相关的材料来推测起始的原因或起始的基本情况,多用在数学中。 2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 里是刘庆为开山鼻祖的六安王家族墓葬群,还是多个西汉贵族的墓葬群? 如果这里 为上述西汉后期的贵族墓地,那么西汉的六( 1 u ) 县城邑的准确地址在哪里? 规模 又如何? 等;六安考释( 宁业高王心源杨福生:巢湖学院学报,2 0 0 6 年第8 卷第5 期总第8 0 期) 一文,认为新石器时代,六安地域即有人类活动。远古时期, 六安这地方属于以有巢氏族部落生活区,商周时期,皋陶后裔偃姓部族活动和聚居 地,境内先后形成英、六、蓼、群舒诸方国和诸侯国。春秋、战国时期属楚。并把 历朝历代六安的行政地位以及隶属的变化进行了大致的概述,可以说是六安地区发 展、演变的一部通史,从而揭示了六安文史在江淮文史研究中举足轻重的地位;六 安出土铜镜赏( 汪欣:安徽文物) 一文,综合了六安地区出土的不同历史时期 的铜镜,结合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等特点,采用了对比性鉴赏的方 法,论述了不同时期铜镜的艺术及工艺特点,尤其强调了两汉时期出土铜镜的历史 价值及考古价值。从文物考古鉴赏的角度,凸显了六安地区在历史上的地位;双 墩汉墓“共府 铭文新解( 马育良:皖西日报,2 0 0 7 年第4 期) 一文认为就 目前所能了解到的墓葬情况分析,初步确定六安双墩汉墓为西汉六安国王陵大体上 是可以接受的。但对墓主人身份的确定,不宜取铜壶“共府 铭文 为核心证据, 因为环绕双墩墓“共府 铭文的证据链基本上并不指向刘庆。事实上,“六安猷丞 封泥等物件在确定墓主身份时更应受到重视:西汉六安国与六安王刘庆( 马育 良:皖西日报,2 0 0 7 年第5 期) 一文细致介绍了刘庆与六安国建立初期的一 些历史事实,一定程度上还原了六安国建立初期的历史概况。 综上所述,目前对六安国的研究多集中在政区地理、文物考古、历史沿革以及 双墩汉墓的发掘研究等方面,尤其是双墩汉墓的发掘,引起学术界对六安国研究的 关注,但这种处于起步阶段的研究,比较浅显,缺乏细致、深入、综合地探讨。进 一步拓展对这段历史的研究,作者认为价值还是比较肯定的。 。刘庆谥号“共”,也写作“恭”,“共府”是否就是“恭府”,是否认为带有“共府”两字器具的出土,就表明 此墓葬就是六安王刘庆墓,存在着不同观点的争议,但作者赞成。共府”= 字就是“恭府”二字,就是刘庆 墓标志的说法。 o 刻写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就叫做铭文,这种铭文常镌刻在钟或鼎之上,所以又叫钟鼎文,青铜在古时叫金, 所以又叫金文 3 硕士学位论丈 m a s t e r s t h e s i s 一、“六安国 国名由来及刘庆墓葬简述 ( 一) “六( i u ) 字读音由来考释 “六字在表示量词的时候读音为“l i u ,如“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六六 大顺 等。用于地名时,在安徽一带读为“l u ,比如“六( 1 u ) 安市 、“六( 1 u ) 合 县 等。而在这些地名中有关“六( 1 u ) 字的读音,安徽地区之外的人们往往误读 为“l i u ”。所以,考证“六( 1 u ) ”字的读音缘由,对人们认识“六 字读音的演变, 以及正确区分、辨别“六 字的不同读音,有着现实且实用的历史价值。 现代汉语中存在着数量众多的异读词,而这些词语的产生与存在是有很多种原 因的。简单地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文白异读 。“文 指读书音,“白指口语音,如“熟 ,读书音为“s h u ,口 语音为“s h o u 回; 方言异读。如“揩油 一词,吴地方言读为“k a y o u ,而普通话读为“k a i y o u 。 方言异读中,根据异读音的来源,我们还可以把它具体划分为讹读、叶音、古音遗 留等几个方面的原因。讹读就是错读,如“商埠”本读“s h a n g b u 而被讹读为“s h a n g f u ;叶( x i e ) 音是指为了押韵而改变某个字的读音,如古诗句“远上寒山石径斜 , “斜字本读为“x i e ”而被改读为“x i a ;古音遗留是指古代的人名、地名等的 读音多被保留了下来,而“六( 1 u ) 字用于地名的读音就属于此类,但也不尽完全 符合,在语言发展演变的过程中,“六( 1 u ) 字的读音也多少发生了一些细微的变 化。古汉语中,汉字读音分为平上去入四声,“六字在古代有两个读音,为“l e u k 与“l u k 。“l e u k ”用于数量词,而“l u k ”用于地名。随着时代的变迁与社会的发展, 汉语也在随之变化、发展,演变到现代,古汉语中入声的读音逐渐消失, “l e u k 与“l u k 读音中表示入声的“k 音也就消失了,于是读音变为“l u 与“l i u ”而 分别用于数量与地名了。o o 在安徽一带,六与陆在地名中可以互用。 o 何自胜:六安方言字词考辨,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 0 0 9 年l o 月,第2 8 卷第1 0 期 o 田范芬:湘音检字及其反映的三套语音系统,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 0 0 7 年1 期。 o 李树春: ,2 0 0 7 年第3 期。 o 马育良:六安双墩一号汉墓墓主考,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 0 0 8 年7 月,第2 6 卷第4 期。 6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壶,带金箔或银箔的漆木器,光洁温润的玉器,铜铁兵器等。这些器具做工细腻, 外观华美,从中可以看出墓主人身份的特殊。遗憾的是在墓内发现了盗洞,可以推 断,一些更珍贵的文物很可能早已不复存在。 汉代礼制规定,诸侯王以及公主等所用的器具上可以彩绘红漆云纹图案,其下 者只能用黑漆且无图案的器具,所以说侯王一级可以用红色云纹图案。双墩一号墓, 出土的器具,如外椁、兵器及戈套上都有红漆云纹,据此可以推断,此墓葬为一侯 王级的汉代大墓。同时,在出土的封泥上面发现了“六安饲臣四个字,“饲臣 就是“食臣”之意,是为陵寝服务的官员名称。周礼有说明,为帝王诸侯等服 务的叫“食官 ,为大夫服务的叫“食臣,也就是说“食官比“食臣 高一个级 别。汉武帝颁布的左官律里明确规定,诸侯国官员为左官,朝廷官员为右官, 所以,诸侯王所辖官员级别要比帝王下属官员级别低一级。由此也可以看出,双墩 一号墓为一诸侯王墓。 从“六安饲臣 四字可以看出,此墓与“六安存在重大联系,但此“六安 是否就是“六安国 呢? 我们知道,楚国人崇拜北极星,而在双墩一号墓棺盖上发 现了五枚铜镜,一枚稍大居于中间,其他四枚环绕,正符合论语为政:“譬如 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的记载。“楚人尚东,鸿门宴里项羽东向坐可以为证 。 “而双墩一号墓也坐西朝东,符合楚人的习俗。楚人善射,而在双墩一号墓的棺盖 上出土了为数不少的弓箭和弩机,这也正符合楚人善射的楚文化风格。楚人尚红, 棺木上绘制的红漆色图案可以印证此说。所以,从这些事例可以看出,双墩一号墓 保留了很多楚文化的特色,这也完全符合皖西作为楚文化承载地的历史事实。但从 墓葬的结构,以及内部的黄肠题凑看,此墓的汉代风格又很明显。可以说此墓是典 型的楚汉文化结合体,是汉楚文化融合的最贴切的实例体现。而楚汉文化相互包容, 相互融合的最典型时期为西汉初期。可以初步断定,此墓葬应属于汉初,而汉初在 此建国的侯国中,有一六安国 。然而,此墓葬是不是就是六安国国王的陵寝呢? 单凭“六安 二字以及楚汉文化风格是很难下结论的。 墓葬里出土的铜壶上有“共府第十 的字样,说明当时陪葬的铜壶有十件,此 是第十件。那么“共府 二字是什么意思呢? 古帝王死后,在位者会根据死者生前 的经历及事迹,议定其“谥号 作为对死者盖棺而论的评价。六安王刘庆死后,按 照惯例,汉昭帝诏命大鸿胪议定并颁布刘庆的谥号为“恭 ,后人称之为“六安恭 王 。“恭也可以写为“共 ,意为“正德美荣,敬顺事上 。谥号一旦确定,任何 耿涛: ,安徽史学,2 0 0 8 年第6 期。 1 7 三、中央政府与六安国 ( 一) 中央政策与六安国政区变化及王位传承 中央政策的变化发展,以及新政策的不断出台,都会对地方政治的走向产生深 远的影响。 六安国的设立,本身就是汉代中央政府解决王国问题的措施之一,上文已经做 过详细论述。在六安国发展的历史过程中,一直伴随着推恩令的执行,如松兹候国, 富阳候国,博乡候国,庸乡候国等的分封,就是最确切的说明。这些侯国的不断设 置,日益缩小着六安国的政区范围,从而使六安国由鼎盛时期的六、安丰、安风、 松兹、蓼、阳泉、博乡等七地,“到西汉末,只剩了六、安丰、安风、蓼、阳泉等 五地了 。同时,左官律的推行,致使王国所属官员的地位进一步降低,附益法 的施行,进一步限制了人才向诸侯国的流向,也制约了侯王对官吏的招纳权。这种 变化的背后,正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结果,同时,也符合历史发展的潮 流。一个国家、民族的发展,势必要走向统一,而王国问题的解决,王国辖区的缩 小,这符合历史发展的大趋势。在这种趋势下,六安王位的传承,也与中央权利的 集中牢牢结合在了一起。为限制王国权力过大带来的诸多问题,加强对王国的控制, 汉代规定,历代诸侯王的继承,必须要得到中央政府的任命。在任命的过程中,也 要进行朝议,借众臣之力,对新的侯王进行点评,考察新任王侯的德行、服从力以 及可控力等等。朝议过后,据朝议结果,颁布任命诏令,诏令下达,诸侯王才可以 名正言顺的继承王位。所以,得到皇帝为首的中央政权的承认,是一个诸侯国得以 延续的前提。同时,诸侯国还要处在侯国所属刺史部的监督之下,而刺史则代表中 央对诸侯国进行定期的巡视与监察,因此,刺史的存在,是中央监督政策得以贯彻 执行的中间力量。诸侯王薨逝后,中央会遣派专人,对其生前所作所为进行综合品 评,按照其德行与功绩,赐予谥号,并颁布全国。这是朝廷对诸侯王的盖棺论定, 这种论定,不论是对诸侯王的身后名,还是对其宗庙或家族的延续,甚至是王国的 存废,都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o 马育良:西汉六安国史实钩沉,安徽史学,2 0 0 8 年第6 期 1 8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 二) 综述中央政府对地方统治政策 中央与地方的矛盾,是历代政权需要解决的最重要问题之一。缓和中央与地 方对立的矛盾,强化中央集权,维护政治统治是当务之急。西汉初,高祖刘邦对 西周与秦朝的政治制度进行比较认为,秦朝的灭亡是没有众建诸侯行分封,而是 因为采用了郡县制度。因而,刘邦决定分封同姓兄弟子孙为王,同时下令:“非 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 。于是,在基本解决了异姓王的问题后,开始大行分 封同姓诸侯王。 但随着王国势力的大发展,分封的同姓诸侯国的弊端便日益暴露了出来。诸侯 王在国内有官吏任免权、赋税征收权、钱币铸造权等一系列政治经济特权。这样, 就在中央的统一管理与地方的高度独立之间形成了尖锐的矛盾,这种矛盾的存在与 发展,不仅削弱了国家的整体实力,还潜在着战乱和国家分裂的巨大统治危机。为 缓和,甚至最终解决这一矛盾,文帝采用了“众建诸侯而少其力 的妥协性措施, 但是,这一举措没有收到显著的成效。“汉景帝时期,王国问题更为严重,御史大 夫晁错根据当时的统治危机,主张用严厉的政策进行消藩。但由于政策过于激 烈,并且执行过程过于草率、求快、求效,最终引发了吴、楚两国为首的七国之 乱咖回。“七国之乱 是西汉诸侯王反叛中央的集中爆发,也是西汉破坏性最严 重的一次政治叛乱。如此大规模叛乱的出现,不得不引起中央对王国问题的进一步 重视。“随后,汉景帝借平叛胜利之机,规定诸侯王不再拥有治民的大权,从而消 减了王国及官吏的行政权力,但王国的势力在经济、政治等方面依旧很大,它们的 存在对中央政权的威胁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于是,进一步削弱王权和加强专制主 义中央集权制度就成为汉武帝时期主要的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汉武帝采取了一 系列的政治措施 : 汉武帝继续沿用并进一步推行其父汉景帝时采取的措施,将王国任官权收归 中央,同时采纳主父偃的建议,以和缓的方式来削弱诸侯王的势力。于是在元朔 二年,也就是公元前1 2 7 年在全国范围实行“推恩令 ,诏令全国:“诸侯王或 欲推私恩分子弟邑者,令各条上,朕且临定其号名 ,“于是藩国始分,而子弟 毕侯矣。”显然,推恩令的实行,使王国问题得到了进一步解决。随之,汉武帝 以诸侯王和列侯献给朝廷供祭祀之用的贡金成色不足为由,而削夺了一大批侯王 公元前1 5 4 年,地方王国势力和中央政府在权力分配方面发生矛盾,于是以吴楚为首的诸侯国发生叛乱,因 为参与叛乱的共有七个诸侯国,所以叫做“七国之乱”,又叫“吴楚七国之乱” 。洪煜:评汉武帝史学月刊,2 0 0 1 年4 期。 o 洪煜:评汉武帝史学月刊,2 0 0 1 年4 期。 o 班固:汉书武帝纪,北京:中华书局,1 9 5 9 年版,第8 5 页。 1 9 颁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等的爵位。在元狩元年也就是公元前1 2 2 年,汉武帝进一步颁布左官律回、附 益法等法律,限制了诸侯王在地方上的各项政治活动。此后,诸侯从封国内只 得到食税,而不能参与政事。汉武帝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基本解决了王国问题,有 利于西汉的政局稳定,为西汉的鼎盛繁荣局面的出现奠定了稳固的政治基础。 地方富豪大贾凭借雄厚的经济实力,长期盘踞地方,欺压百姓,兼并土地,严 重干扰地方郡国的发展,也不利于中央政权对地方的控制。为打击这些富商豪强势 力,汉武帝采取了包括迁徙地方郡国豪富和打击地方豪侠等的措施。汉武帝先后几 次迁徙郡国富豪,削弱他们在地方的势力。“如公元前1 3 8 年,徙郡国富豪至茂陵, 公元前1 2 7 年,迁郡国豪桀及依附奴三百多万人至茂陵、云陵一带 。这些迁徙 措施,有利地打击了膨胀的地方势力,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为加强中央对全国各地的监控,公元前10 6 年,汉武帝把全国划分为十三个 监察区域,命名为十三州部,每州部设刺史 一人,作为州部负责人。刺史需要在 每年八月巡视所下属的郡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微积分测试题及答案
- 家电公司车辆管理规定
- 2026届湖南省永州市祁阳县第一中学高三上化学期中教学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汉阳大学本科面试题及答案
- 正阳科四考试试题及答案
- 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观察
- 自闭症救生员考试试题及答案
- 三年级语文教育教学工作总结
- 2026届广西南宁市马山县金伦中学、华侨、新桥、罗圩中学化学高二第一学期期末统考模拟试题含答案
- 河北省正定县第三中学2026届化学高三第一学期期末检测试题含解析
-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2004
- 合作店铺合同协议书
- 临沂教师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3 植入式静脉给药装置护理技术中华护理学会团体标准解读
- 建筑材料采购招标文件范本格式3篇
- DG-T 028-2024 单粒(精密)播种机
- 2025-2030中国高端葡萄酒行业市场发展分析及前景趋势与投资研究报告
- DB5132∕T 76-2022 熊猫级民宿的划分与评定
- 湛江市语文新初一分班试卷含答案
- 中建总公司《项目管理手册》2024年修订版最终稿印刷版
- 2024-2025学年湖南省雅礼中学高三1月综合自主测试历史试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