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学及博物馆学专业论文)岭南地区六朝墓葬出土青瓷器研究.pdf_第1页
(考古学及博物馆学专业论文)岭南地区六朝墓葬出土青瓷器研究.pdf_第2页
(考古学及博物馆学专业论文)岭南地区六朝墓葬出土青瓷器研究.pdf_第3页
(考古学及博物馆学专业论文)岭南地区六朝墓葬出土青瓷器研究.pdf_第4页
(考古学及博物馆学专业论文)岭南地区六朝墓葬出土青瓷器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考古学及博物馆学专业论文)岭南地区六朝墓葬出土青瓷器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j r i ii l j 一 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 :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i 坍引用的内容外,本论 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 的研究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 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黄玉诘 日期:口仵月,7 日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中山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 校有权保留学位论文并向国家主管部门或其指定机构送交论文的电 子版和纸质版,有权将学位论文用于非赢利目的的少量复制并允许论 文进入学校图书馆、院系资料室被查阅,有权将学位论文的内容编入 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复印、缩印或其他方法保存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责玉僖 日期:知叩年6 月,7 e l 导师签名:刽女么灸 日期:1 年月,5 e l 岭南地区六朝墓葬出土青瓷器研究 专业: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硕士生:黄玉洁 指导教师:刘文锁教授 摘要 六朝时期,青瓷制造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岭南地区六朝墓葬中也出土 了大量的青瓷器,对其进行研究对了解岭南地区六朝青瓷的发展情况和墓葬年代 的判定均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查阅相关发掘资料及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本文首先对岭南地区六朝墓葬出土青瓷器的情况作了简要介绍,并在此基础上对 其进行了器类、型式的划分;其次,从出土青瓷的形制与组合、工艺发展水平、 墓葬形制、历史背景等方面对岭南地区六朝墓葬出土青瓷器进行了分期和分区的 尝试,并指出岭南地区六朝墓葬出土青瓷器大多为本地烧造;最后,结合岭南地 区六朝窑址的发现情况和青瓷器相关测试报告对其烧造工艺进行简单的分析。 关键词:岭南地区六朝墓葬青瓷器类型学研究分期分区烧造工艺 a s t u d yo fc e l a d o np o r c e l a i nw a r e su n e a r t h e di nt h e t o m b so fs i xd y n a s t i e si nl i n gn a n r e g i o n m a jo r :a r c h a e o l o g ya n dm u s e o l o g y n a m e :h u a n gy u j i e s u p e r v i s o r :p r o f e s s o rl i uw e n s u o a b s t r a c t i nl i n gn a n r e g i o n ,a b u n d a n c eo fc e l a d o np o r c e l a i nw a l e 8w e r ee x c a v a t e di n t h et o m b so fs i xd y n a s t i e sw h e nt h ep r o d u c t i o no fc e l a d o np o r c e l a i nw a r e sb o a s t e d o fu n p r e c e d e n t e dd e v e l o p m e n t as t u d yo ft h er e f e r r e du n e a r t h e dw a r e si so fg r e a t i m p o r t a n c et og e tab e t t e rk n o w l e d g eo f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c e l a d o np o r c e l a i nw a r e s a n dm a k es u r et h ee r ao ft o m b sw i t h o u ta c c u r a t ey e a rw h i c hc e l a d o np o r c e l a i nw a r e s u n e a r t h e df r o mi n l i n gn a nr e g i o nd u r i n gs i xd y n a s t i e s b a s e do nr e l e v a n t e x c a v a t i o ni n f o r m a t i o na n ds t u d y i n ga c h i e v e m e n t so ft h o s ep r e d e c e s s o r s ,i nt h ef i r s t p l a c e , t h i sp a p e rg i v e sab r i e fi n t r o d u c t i o no fc e l a d o np o r c e l a i nw a r e su n e a r t h e di n l i n gn a nr e g i o ni nt h et o m b so fs i xd y n a s t i e sa n dm a k eac l a s s i f i c a t i o nf o rt h e i r c l a s s e sa n dt y p e sa c c o r d i n g l y t h e n , i ti s t r y i n gt od op e r i o d i z a t i o na n dr e g i o n a l d i v i s i o nr e s e a r c h e si na c c o r d i n gt ot h e i rs h a p e sa n da s s e m b l a g e ,c r a f t s m a n s h i p , s h a p e so ft o m b sc o n c e r n e da n dh i s t o r i c a lb a c k g r o u n d ,t h e np o i n to u tt h a tm o s to f t h o s ec e l a d o np o r c e l a i nw a r e sw e r es i n t e r e dl o c a l l y f i n a l l y , ab r i e f a n a l y s i so ft h e i r s i n t e r i n gp r o c e s si sm a d ei nl i g h to ft h es t u d yo fk i l ns i t e so fs i xd y n a s t i e sa n dr e l a t e d t e s t i n gr e p o r t so fc e l a d o np o r c e l a i nw a r e sc o n c e r n e d k e y w o r d s :l i n gn a nr e g i o n t o m b so fs i xd y n a s t i e s c e l a d o np o r c e l a i nw a r e s t y p o l o g i c a ls t u d y p e r i o d i z a t i o n r e g i o n a ld i v i s i o ns i n t e r i n gc r a f t s m a n s h i p n 目录 摘要l a b s t r a c t i i 目录i i i 第一章前言1 第一节研究概况2 第二节存在的问题5 第三节本文的研究方法与目的6 第二章岭南地区六朝墓葬出土青瓷器情况概述7 第一节珠三角地区7 第二节粤东地区1 3 第三节粤西地区1 4 第四节粤北地区1 7 第五节桂北地区2 2 第六节桂东、桂东北及桂南地区2 4 第三章墓葬出土青瓷器的类型2 8 第一节盛储用具2 8 第二节饮食用具3 3 第三节生活用具3 6 第四节俑3 8 第四章分期与分区3 9 第一节墓葬形制的分期与分区3 9 第二节墓葬出土青瓷器的分期4 1 第三节墓葬出土青瓷器的分区4 5 第四节墓葬出土青瓷器期、区划分的历史背景4 8 第五章青瓷器烧造工艺的探讨5 0 第一节胎釉与装饰特征5 0 第二节窑址发现情况与青瓷器的装烧工艺5 2 第三节关于“青釉陶问题5 5 结语5 7 参考文献。5 8 附i 羽6 5 附表一8 8 附表二一。9 6 后记。113 i v 图表目录 图一a a 型四耳罐6 5 图二a b 型四耳罐6 6 图三b a 型四耳罐6 7 图四b b 、b c 型四耳罐6 8 图五c 、d 、e 型四耳罐6 9 图六展唇罐7 0 图七碗q o imooooomoo 7 1 图八鸡首壶7 2 图九杯o g oo oo ooo to ooooo oo oo o oo ooo oo oooo o 7 3 图十碟7 4 图十一盘7 5 图十二a 、b 型钵7 6 图十三c 、d 型钵7 7 图十四盏、唾壶7 8 图十五盘口壶7 9 图十六盂8 0 图十七盆、盅8 1 图十八砚8 2 图十九灯o b ooo oo oo ooo 8 3 图二十虎子、狮形烛台、骑马俑8 4 图二十一岭南地区六朝墓葬形制图8 5 图二十二岭南地区六朝墓葬形制图8 6 图二十三岭南地区六朝墓葬形制图8 7 附表一岭南地区六朝墓葬出土青瓷器分期图8 8 附表二岭南地区六朝墓葬出土青瓷器一览表9 6 v 第一章前言 在中国历史上,六朝指东吴、东晋及南朝宋齐梁陈,但考虑到岭南地区历史 与考古的情况,本文将西晋也纳入了研究范围,即本文所涉及的“六朝”指公元 2 2 2 5 8 9 年这段时期。六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承上启下的大变革时期,分裂、 迁徙与融合是这一阶段的典型特征,相对于岭北地区而言,岭南地区处于一个安 定的历史环境之中,安定的社会环境是社会生产及手工业发展的前提。六朝时期 也是中国制瓷业发展的一个高峰时期,尤其是南方地区青瓷制造业经历了由兴起 至兴盛的过程,其中又以长江中下游地区为这一时期青瓷制造的中心,越窑、洪 州窑等青瓷窑址的发现证明当时的青瓷烧造工艺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从相关资 料来看,岭南地区也发现了一批六朝墓葬,以广州、深圳、韶关、始兴、桂林等 地为中心,出土了相当数量的青瓷器,岭南地区虽不是当时青瓷制造的中心地区, 但青瓷器作为随葬品所反映出来的社会历史背景当不容忽视,岭南地区六朝墓葬 出土的青瓷器虽然从造型多样化和工艺成熟化两个方面来说都比不上长江中下 游地区,但发现数量众多,组合也较清楚,典型器物演变规律性强,对岭南地区 六朝青瓷器进行更加深入及全面的研究有利于建立岭南地区六朝时期典型青瓷 器类的编年体系,弄清他们自身的发展演变关系,为这一时期墓葬及器物的断代 提供一定程度上的依据。而对岭南地区六朝墓葬出土青瓷器区域特征的研究则 是对六朝时期岭南地区历史面貌、区域变动等背景的重现。 一般而言,岭南地区主要是指广东、广西、海南、港澳台地区,但由于广西 西部、海南及港澳台地区目前尚未发现六朝墓葬,广西南部仅合浦发现一座三国 墓,可供参考的资料有限,因此本文所涉及的“岭南地区 ,主要指今广东全部、 广西东部、东北部及北部地区。 目前岭南地区六朝墓葬的年代断定多依靠纪年铭文,然从考古发现来看,有些墓葬有以 前朝墓砖砌筑的现象,如黄埔姬堂晋墓( 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广州晋代考古的重要 发现黄埔姬堂晋墓,j “州文物考古集,3 1 6 - 3 1 9 页) 出有东汉“熹平四年”砖铭, 德庆马墟公社m 7 ( 古运泉:德庆县马墟公社古墓葬发掘简报, ,华夏考古 2 0 0 0 年第4 期,8 3 - 9 9 页;蒋赞初:长江中下游历史考古论 文集 ,北京:科学出版社,2 0 0 0 年。 幢1 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编著:乳源泽桥山六朝隋唐墓,北京:文物出版社,2 0 0 6 年。 h 1 赵善德等:广东六朝墓葬综合研究之一:典型随葬品形态的演变) ,广东文博 1 9 8 8 年第1 - 2 期,1 9 2 7 页。 2 邓宏文广东六朝墓葬出土瓷器研究一文将广东各地所出六朝时期的瓷 器进行统计,将广东六朝瓷器分为两晋和南朝两期,并在此基础上对典型器物如 四耳罐、碗、鸡首壶进行类型学分析。此外,文中还对瓷器的制作工艺及胎釉特 征进行了分析,再加之与当时广东地区建置沿革和社会历史背景相联系,认为随 葬瓷器与六朝时期的流民关系极为密切。尽管广东六朝瓷器组合、造型、胎釉特 征及生产工艺与湘、赣、闽乃至浙同时期瓷器具有相似之处,但地方性特色也很 明显,它们大多应是广东本地瓷窑的产品。 朱伯谦先生也认为从墓葬出土瓷器来看,广东地区在两晋时很可能已设窑烧 瓷,西晋时的直口扁圆腹四系罐、豆形灯、圜底圆腹心形钮盖盂、直口扁圆腹三 足水盂,西晋末东晋时的圆肩筒腹平底四系覆钵式盖罐、点彩圆腹盖盂、南朝时 的侈口浅腹圜底盘等,都是这里比较典型的产品。乜1 韦正在博士论文长江中下游、闽广六朝墓葬的分区和分期中分别从墓葬 形制和随葬品( 以青瓷为主,辅以陶器) 入手对岭南地区六朝墓葬进行分期,作 者认为,岭南地区六朝墓葬从形制上可分三期:东吴至东晋中期、东晋刘宋、南 朝中晚期,从随葬品角度分析则可分四期:东吴一西晋中期、西晋晚期一东晋中 期、东晋晚期一刘宋、齐梁。d 1 覃义生在广西出土的六朝青瓷h 1 一文中对广西地区发现的六朝青瓷进行 了概述,并对各类器物进行分式,对其胎质、釉色以及花纹装饰都进行了描述, 最后,该文还对其产地问题进行了讨论,作者认为广西地区发现的六朝青瓷中有 相当一部分是从邻近诸地输入的,且有的可能与汉人的迁入有关,但也有一部分 为本地烧造。黄贵贤和梁萍也对梧州市出土的各类六朝时期的青瓷进行了分式, 并认为该地出土的青瓷应为本地烧制晦1 。 第二,对六朝青瓷器的制作工艺、胎釉特征以及窑址的分布进行探讨。 曾广亿在广东瓷窑遗址考古概要呻1 一文中将广东地区各时期发现的瓷窑 u 邓宏文: 广东六朝墓葬出土瓷器研究, 华夏考古2 0 0 0 年第3 期,7 7 - 8 7 页。 1 朱伯谦:三国两晋南北朝的陶瓷,朱伯谦论文集,北京:紫禁城出版社,1 9 9 0 年, 5 7 页。 哺1 韦正: 长江中下游、闽广六朝墓葬的分区和分期,北京大学2 0 0 2 年博士学位论文。 h 1 覃义生:广西出土的六朝青瓷,l :考古1 9 8 9 年第4 期,3 5 7 - 3 6 2 页。 1 黄贵贤、梁萍:浅谈广西梧州市出土的六朝青瓷, ,该论文发表于广东省博物馆网站上: 塾主童卫;么! ! ! :g 坌婴坠兰金! 些:5 兰眨q 坠主金旦羔么茎坚皇墨b 坚么三茎至q q 鱼! ! :! 垒q 曼! ! ! 垒! ! 圣q 墨q 圣! 圣里曼: 避 4 杨清平六朝时期岭南地区墓葬形制及相关问题分析一文从整个岭南地 区出发,对六朝时期的墓葬形制进行分型,并对墓葬的建筑技术进行了探讨,作 者认为六朝时期岭南地区的墓葬在形制方面既与岭北地区有相同之处,也有自己 的特色,如石室墓的发现。而这些不同则反映了当时当地存在的许多社会现象, 如厚葬、合葬及其相对应的思想观念等。 杨豪在广东晋南朝隋唐墓葬乜1 中对广东地区发现的晋至隋唐墓葬进行形 制上的分类,并对墓砖、纪年铭文及随葬品种类和形制的演变都有所整理及总结, 最后,还以墓内铭文为依据对墓葬等级进行判定。 此外,还有较多综述性的文章对岭南地区出土的六朝青瓷有所描述,此处不 再赘述口】。 第二节存在的问题 前人对岭南地区六朝墓葬出土青瓷器的研究已取得了不少成果,然仍存在值 得进一步探讨之处。 第一,对岭南地区六朝墓葬出土青瓷器的类型学研究还不够全面、系统只 是将典型器物演变的大体规律进行了总结,分期也略显粗糙,且目前的研究都是 以现行的行政区划为单位,分区的研究尚欠缺,因而对六朝青瓷器三百多年间的 变化和发展只有较为笼统和片段的认识,也影响到了建立在墓葬形制和随葬品分 析基础上的墓葬年代的判定。 第二,由于岭南地区六朝窑址大多未作系统的发掘,且资料未正式发表,使 青瓷器制作工艺的探索方面难度较大,包括胎釉化学成分、物理性能、烧成温度 测试等方面的专业检测。 川杨清平: 六朝时期岭南地区墓葬形制及相关问题分析,广西文物考古研究所编 广西 文物考古集( 第二辑) ,北京:文物出版社,2 0 0 6 年,5 3 5 - 5 5 1 页。 珏杨豪:广东晋南朝隋唐墓葬,广东省博物馆编广东出土晋至唐文物,香港:广东省 博物馆、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1 9 8 5 年,1 3 - 6 2 页。 1 曾广亿:广东陶瓷的历史,广东省博物馆编广东省博物馆建馆三十周年论文集 ( 1 9 5 9 - 1 9 8 9 ) 北京:紫禁城出版杜,1 9 8 9 年:莫稚:略论广东古代陶瓷j = 艺的制作 和发展,学术研究1 9 8 4 年第5 期:莫稚: 在深圳出土的天鸡壶, 羊城晚报1 9 8 0 年4 月3 日;李鸿庆:广西出士的陶瓷器,中国历史博物馆馆刊1 9 8 1 年第3 期; 罗德振、陈朗月:l :梧州出土文物概述,l :广西文物1 9 9 0 年第2 期,2 3 - 2 9 页;申家仁: 岭南陶瓷史,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 0 0 3 年。 5 第三,岭南地区与其他地区发现的六朝青瓷之间的比较研究做得较少,仅仅 概括性的指出了二者在形制、胎釉特征等方面的异同点,而没有深入去讨论这些 异同点出现的原因及其历史背景。再加上窑址发现数量较少,从而造成了岭南地 区六朝青瓷器的来源及产地问题模糊不清。 第三节本文的研究方法与目的 基于上述岭南地区六朝墓葬出土青瓷器的研究状况,本文拟在前人发掘和资 料整理的基础上对其进行进一步的研究,研究所依据的资料主要来源于历年来正 式发表的考古报告、简报及一些实物资料。本文旨在对岭南地区六朝墓葬出土的 青瓷器进行整理和分析,因此,笔者将首先从考古类型学的研究方法入手,以纪 年墓为基础,对岭南地区六朝墓葬出土青瓷器进行分类及分期的研究,以求对岭 南地区六朝墓葬出土青瓷器的总体特征和发展变化有较为准确、清晰的认识;其 次,在对出土青瓷器的型式划分的基础上进行分区的研究,这样便可清楚了解岭 南地区这个大的地理范围内青瓷器的器形及组合有哪些差异;再次,再结合历史 文献及邻近地区相关考古资料分析分期与分区的历史背景,对岭南地区六朝墓葬 出土青瓷器的产地问题提出看法;最后,笔者还将总结近年来窑址发掘材料中有 关窑炉技术、装烧技术的资料,将其与本地的青瓷器生产传统进行比较研究,简 要认识岭南地区六朝时期青瓷烧造技术的主要特征。 6 第二章岭南地区六朝墓葬出土青瓷器情况概述 岭南地区六朝墓葬的发现始自清代在梧州发掘的晋龙编侯墓,进入2 0 世 纪2 0 - 4 0 年代仍陆续有所发现,如1 9 2 8 年商承祚先生对广州员村乡西晋墓的调 查心1 ;1 9 3 1 年黄花考古学院在广州大刀山发掘了一座东晋大( 太) 宁二年墓1 以及1 9 4 8 年在桂林发现的刘宋泰始六年墓h 1 ,但这一阶段的发掘不具系统性, 以调查为主,发掘所得青瓷器也未作系统整理和发表。自2 0 世纪5 0 年代至今, 六朝墓葬在岭南地区不断有发现,其随葬品大多以青瓷器为主,墓葬地区分布不 均衡,多分布在古代行政建置中心区域、河流沿线及交通要道上以此为据,本 章先粗略将岭南地区六朝墓葬出土青瓷器的地点划分为以下六区隅1 :珠三角地 区,主要包括广州、深圳、鹤山和博罗;粤东地区,主要包括梅县和揭阳;粤西 地区,主要包括肇庆、云浮、四会和高要;粤北地区,主要包括韶关、始兴、曲 j 江、乳源、英德和和平;桂北地区,主要包括桂林和柳州;桂东、桂东北及桂南 地区,主要包括贺州、梧州和合浦。以下将以发现时间为序分地区介绍各地六朝 墓葬中出土青瓷器的情况。 第一节珠三角地区 一、广州 1 、龙生冈晋墓:位于广州东郊龙生冈,1 9 5 3 年清理,出土青釉陶四耳罐2 件、鸡首壶1 件、碟1 件、果桶1 件、盂1 件、铜盆1 件、铜镜1 件、铜印l ( 清) 谢启昆辑:粤两金石志卷一。 幅1 1 9 2 8 年,商承柞先生在调查广州员村乡两晋墓后编写了调查员村乡发现晋代古冢始末 记( 国立中山大学语言历史研究所周刊第3 集第3 0 期,民国十七年( 1 9 2 8 ) ) 。 哺1 胡肇椿:广州市西郊大刀山晋爆发掘报告,考古学杂志创刊号,广州黄花考古学院 出版,民国二十一年( 1 9 3 2 年) h 桂林发现六朝古墓,天津大公报1 9 4 8 年2 月1 日。 哺1 从目前已发表资料来看,桂两地区尚朱发现六朝墓葬。粤i h i 南阿1 江、粤尔潮阿i 地区有零 星发现,但资料未见发表,仅在,“东出十晋至唐文物一书中有当地六朝墓葬出土青 瓷器的简介,受资料限制,这两个地区六朝墓葬出土青瓷器的情况无从得知。 7 件、石猪4 件。从随葬品形制推测,其年代应属东晋时期。 2 、孑子岗晋墓:位于广州北站附近的孑子岗,1 9 5 4 年1 0 月清理,出土青釉陶 四耳罐1 3 件、盂2 件、碗1 件、豆2 件、陶珠1 件,另有漆木器、金银器、铜 铁器等数十件。据该墓所出永嘉五、六、七年( 3 1 1 3 1 3 ) 等年号铭文砖推断, 此墓应属西晋时期。口1 3 、动物园南朝墓2 座:位于广州动物园麻鹰岗,1 9 5 6 年底至1 9 5 8 年2 月 清理。 m 1 2 - 青釉四耳罐3 件、石猪2 件。 m 1 1 :青釉鸡首壶l 件、碗3 件、器盖1 件、石猪1 件。嘲 4 、西郊皇帝岗晋墓:位于广州市西郊皇帝岗,1 9 5 7 年1 月清理,出土青釉 碗l 、陶四耳罐2 、神兽镜l 、银钗2 、银指环3 、银镯2 、珠饰3 、漆盒1 。该墓 出土“永嘉三年”( 3 0 9 ) 纪年铭文,推测其年代应属西晋。 5 、沙河镇狮子岗晋墓:位于广州市东郊沙河镇,1 9 5 7 年1 0 月清理,出土 随葬品共7 4 件,除铁刀、金钗外,均为青釉陶器,其中四耳罐5 1 件、盂6 件、 碗7 件、唾壶1 件。该墓纪年铭文以“建兴四年作”( 3 1 6 ) 铭最多,推测其年代 可能为西晋末东晋初。睛1 6 、流花桥东晋墓:位于广州市北郊流花桥西,1 9 7 2 年1 2 月清理,出土青 釉陶盆2 件、套盒1 件( 底部) 、铜镜1 件、铁刀l 件、铜印1 件。该墓出土“大 兴二年 ( 3 1 9 ) 纪年铭文,推测其年代应属东晋。嘲 7 、沙河项晋墓:位于沙河顶永福村,1 9 8 1 年4 5 月清理。随葬品多为青釉 瓷器,碗4 件、盏1 3 件、盆1 件、盅3 件、耳杯盘1 套、簋l 件、四耳罐1 6 件、盂2 件、鸡首壶l 件、虎子l 件、灯l 件、骑马俑2 件、陶灶1 件、牛车2 广州市文物管理处:j _ “州晋墓清理简报,文物资料丛刊( 8 ) ,北京:文物出版社, 1 9 8 3 年,6 0 - 6 4 页。 幢1 麦英豪等:j i 州两郊晋墓清理报导。 ,北京:文物出版社, 1 9 8 3 年,6 0 _ 6 4 页。 8 件、滑石猪2 件。对该墓的年代判定目前尚有争议,原报告将该墓砖铭释读为 “太熙元年( 2 9 0 ) ,从而将其年代定为西晋,该墓出土器物也的确具有西晋时 期特征,然鸡首壶的形制却表明其年代上限不出东晋,疑释读有误。乜1 8 、下塘狮带岗晋墓4 座:位于狮带岗的广州大学内,1 9 8 6 年8 月和1 9 8 9 年3 月共清理了4 座晋代砖室墓。 m 3 :出土青瓷碗3 件、耳杯2 件、滑石猪2 件。 m 5 :出土青瓷碗2 件、盆1 件、唾壶1 件、鸡首壶1 件、八耳罐1 件、器盖 1 件、铜碗2 件、铜镳斗1 件、铜镜1 件、银钗1 件、银环1 件、铁斧1 件、铁 刀1 件、铁凿1 件、玻璃器皿1 件、滑石猪1 件。 m 4 - 出土有青瓷碗7 件、盏2 件、钵1 件、盘2 件、盆3 件、唾壶1 件、鸡 首壶2 件、三耳罐l 件、四耳罐2 件、器盖1 件、滑石猪1 件。 m 6 - 出土青瓷碗l 件、熏炉l 件、盂1 件、四耳罐1 件、铁镜1 件、滑石猪 1 件。 原发掘报告推测,m 3 、m 4 的年代约当西晋晚期;m 5 可能是两晋之间或东晋 早期;m 6 则似为东晋中晚期。口1 9 、先烈南路晋南朝墓1 3 座:位于先烈南路大宝岗,1 9 9 2 - 1 9 9 4 年清理。其 中东晋墓6 座,7 座南朝初期墓。共出土随葬品陶瓷器、玉石器、金属器及珠饰 等1 1 4 件,其中青瓷器有6 0 件,包括碗3 3 件,四耳罐1 3 件,盘7 件,盆3 件, 盂1 件,唾壶1 件,鸡首壶1 件,耳杯托盘l 套。h 1 1 0 、黄埔姬堂晋墓3 座:位于姬堂彭山,1 9 9 4 年6 月及1 1 月清理。 m 1 :共出土随葬品5 1 件,包括青釉碗、钵、盂、果桶、耳杯、盆、金手镯、 鎏金银钗、铜钗、铜镜等。 m 2 :该墓发现时盗扰严重,除追回6 件青釉器外,发掘出土随葬品仅余3 1 件,有青釉罐、唾壶、钵、盘、碗、果桶、陶釜、铜钱、珠饰及马厩、水田、灶 广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考古组:广州沙河顶两晋墓,考古1 9 8 5 年第9 期:黄淼章、 冼乐: :广州沙河顶太熙元年晋墓发掘,j “州文博通讯1 9 8 3 年第3 期,6 9 7 2 页。 晗1 韦正:长江中卜游、闽广六朝墓葬的分区和分期,北京大学2 0 0 2 年博十学位论文, 1 0 3 - 1 0 4 页;张小兰:深圳出土两晋南朝青瓷及相关问题,文物世界2 0 0 1 年第5 期,6 5 页。 哺1 广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 , 3 1 1 - 3 1 5 页。 h 1 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广州黄花岗汉唐墓葬发掘报告 ,考古学报) 2 0 0 4 年第4 期, 4 7 4 - 4 7 7 页。 l o m 6 :墓内出滑石猪1 只。 m 9 :出土青瓷四耳罐1 件、碟4 件、盆1 件。 原发掘报告推测,m 1 的年代为西晋末东晋初;m 2 、m 3 的年代上限为西晋晚 期,下限为南朝初期;m 9 的年代为南朝晚期。n 1 1 5 、先烈南路晋南朝墓葬4 座:位于先烈南路,1 9 9 9 年6 - 8 月清理。m l 破 坏严重,且无陪葬器物出土,据墓葬形制及随葬品推测,m 7 是南朝墓,余为东 晋墓。 m 3 :出土青瓷碗2 件、盘2 件、鸡首壶1 件。 m 7 - 出土青瓷碗2 件、盘1 件、盂1 件。 m 4 :墓内残存青瓷碗1 件。乜1 1 6 、永福路三国墓:位于永福路,2 0 0 2 年清理,出土青釉碗i 、钵3 、盏1 、 碟i 、四耳罐2 、砚l 、陶四耳罐l 、水田模型1 、铜镜1 。嘲 1 7 、淘金东路中星小学南朝墓2 座:位于淘金东路中星小学建设工地,2 0 0 4 年4 一1 1 月清理。 m 6 8 随葬器物中有1 4 件为青釉器,碗2 件、盏3 件、钵1 件、盆1 件、盘 4 件、鸡首壶1 件、灯1 件、四系罐1 件,另有黑釉盏1 件。 m 6 9 :随葬器物共计2 6 件,其中青釉器有1 6 件,包括碗1 件、盘1 件、盏 1 1 件、砚1 件、灯1 件、鸡首壶l 件。据此墓出土的“元嘉二十七年”( 4 5 0 ) 买地券推测,其年代应属南朝早期。 m 6 8 与m 6 9 位置毗邻,从墓葬结构及出土器物来看,均具有南朝特征,其年 代应同属南朝早期,年代可能比m 6 9 稍偏早。h 3 二、深圳 川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广州南田路古墓葬,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编华南考古 ( 1 ) ,北京:文物出版社,2 0 0 4 年,1 9 9 - 2 2 l 页。 嵋1 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厂。州市先烈南路汉晋南朝墓葬,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编羊 城考古发现与研究( 一) ,北京:文物出版社,2 0 0 5 年,4 9 - 7 1 页。 口1 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广州永桶路于莽、三国时期墓葬清理纪要,广州市文物考古 研究所编广州文物考古集:广州考古五十年文选,厂州:广州出版社,2 0 0 3 年,6 2 4 - 6 2 9 页。 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广州市淘金东路中星小学南朝墓发掘报告, , 北京:文物出版社,1 9 9 4 年,1 0 4 - 11 4 页。 深圳博物馆:广东深圳市宝安南朝纂发掘简报,文物1 9 9 0 年第l l 期,3 9 4 3 页。 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刘成基:广东鹤山市雅瑶东晋墓 ,考古 1 9 9 8 年第9 期,9 0 9 2 页。 1 2 m 1 :随葬品有青瓷器9 件、陶四耳罐l 件、铁器2 件、筷子1 双,其中青瓷 器有碗2 件、盏2 件、盂2 件、器盖2 件、另1 件残缺严重,无法辨认。根据墓 室结构及随葬品推测其为东晋时期的墓葬。 m 2 :发现纪年砖一块,砖侧印有“元嘉十二年岁口口月口口 字样,推测为 刘宋时期墓葬。无随葬品出土。n 3 四、博罗 l 、博罗县晋南朝砖室墓3 座:位于博罗县龙华区,1 9 8 4 年6 月清理。 m i :出土青瓷四耳罐2 件、碗l 件、碟1 件。 m 3 - 出土青瓷碗1 件。 m 4 :出土青瓷碗1 件、杯l 件、碟l 件。 m 1 属南朝墓,m 3 、m 4 属东晋墓。2 1 第二节粤东地区 一、梅县 l 、梅县大墓岌南朝墓:位于梅县东的“大墓岌 岗,1 9 5 4 年清理。出土随 葬品以青釉器为主,小碗4 件、盘4 件、唾壶1 件、盂1 件。臼1 该墓墓葬形制为 长方形券顶双棺室合葬墓,两棺室之间有通道,此种做法为南朝所常见,其年代 应属南朝。 2 、梅县畲江、程江南朝墓3 座:位于梅县畲江、程江等公社,1 9 7 8 - 1 9 8 1 年清理。 梅畲m 2 :出土青釉鸡首壶1 件、罐3 件、杯2 件、碟5 件、碗1 件、盏1 件和陶砚台1 件、铜盘1 件、铜器盖1 件。 梅程m i :随葬品残留有四耳罐2 件、铁釜1 件。 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东鹤山市大冈发现东晋南朝墓,考古) 1 9 9 9 年第8 期,9 2 9 4 页。 2 1 毛农明等:广东博罗县砖室墓发拥简报,广东文博1 9 8 7 年第卜2 期。 广东省文物:r = 作队:广东梅县人墓及晋、唐墓清理简报,考古通讯1 9 5 6 年第5 期, 2 7 3 0 页。原报告将其年代定为东晋。 梅程m 2 :出土青釉六耳罐1 件、四耳罐1 件、碗3 件、碟7 件、杯4 件、 唾壶1 件、酱釉四耳罐1 件、铁鼎1 件、铜盘1 件。 梅畲m 2 与梅程m 1 、m 2 出土器物风格差异显著,应为南朝早期墓,梅程m l 、 m 2 出土六耳罐已接近隋代造型,其年代应为南朝晚期。n 1 二、揭阳 l 、揭阳东晋、南朝墓5 座:位于揭阳县仙桥公社平林村,1 9 8 2 年3 月清理。 东晋墓:2 座。m 1 随葬青釉钵l 件、碗1 件、碟1 件、铁剑1 件;m 2 随葬 青釉罐1 件、碗5 件、杯4 件、铁剪、陶纺轮各1 件。出土器物与广东始兴“建 元二年”东晋墓出土器物类似,故其年代应属东晋。 南朝墓:3 座。揭仙赤m l 被盗扰,随葬品仅剩黑釉罐1 件、青釉杯3 件、 碟4 件。揭仙赤m 2 随葬品仅余罐3 件、碟1 件、杯7 件。上有“大明四年( 4 6 0 年) ”四字,为南朝宋孝武帝刘骏的年号,墓被盗扰。揭仙赤m 3 随葬品较为丰富, 青釉器共计5 2 件,鸡首壶l 件、唾壶2 件、罐5 件、盏2 件、砚台1 件、钵2 件、碗1 0 件、碟1 4 件、杯1 5 件。3 墓出土器物相似,其年代应属同时。脚 第三节粤西地区 一、肇庆 l 、德庆马墟公社古墓葬5 座:位于马墟公社,1 9 7 7 1 9 8 1 年清理。 m 1 、m 2 、m 3 随葬品m 1 有青釉鸡首壶1 件、碗2 件,m 3 有四耳罐l 件,杯 4 件。 m 4 :出土青釉四耳罐2 件、碗1 件、杯2 件、唾壶l 件、酱釉四耳罐1 件、 钵l 件、盆1 件。 m 1 、m 2 、m 3 、m 4 出土随葬品军与广东晋墓中出土同类器相似,年代当属晋 代。 1 广东省博物馆:广东梅县古墓葬和古窑址调查、发掘简报) ,考古) 1 9 8 7 年第3 期, 2 0 7 - 2 1 0 页。 2 1 广东省博物馆等:广东揭阳东晋、南朝、唐墓发掘简报) ,考古 1 9 8 4 年第1 0 期,8 9 5 - 9 0 3 页。 1 4 m 7 出土青釉鸡首壶1 件、碗2 件、杯4 件、盏1 件。该墓墓砖上有“大明 年造和“义嘉元年吉日”( 疑为元嘉) 等铭文,此墓应为刘宋时期墓葬。【i 】 2 、自行车厂晋墓:位于肇庆市自行车零件三厂,1 9 7 7 年3 月清理,出土青 瓷四系罐7 件、唾壶1 件、钵4 件、耳杯盘1 套、果桶2 件、陶釜1 件、四耳罐 2 件、滑石猪2 件、铜熊斗1 件、熨斗l 件、盆1 件、镜2 件、弩机2 件、铁器 2 件、铁剑2 件、金圈饰1 件、银发钗1 件。乜1 3 、牛岗南朝墓:位于牛岗土坡上,1 9 9 4 年1 1 月清理。随葬品主要是青瓷 器,鸡首壶1 件、四耳罐1 件、钵1 件、碟3 件、碗l o 件,另有铁器8 件,器 形不明。青瓷器具有典型的南朝特征,其年代应属南朝早期。口1 4 、坪石岗东晋墓:位于肇庆市端州区黄岗镇大路田村坪石岗,2 0 0 1 年2 - 3 月清理。出土随葬器物共5 0 件,包括青瓷器、陶器、玻璃器、金器、银器、铜 器、铁器等七类,其中青瓷器共2 2 件,有无耳罐1 件、四耳罐3 件、碗l 件、 盏8 件、盏l 件、魁1 件、盆1 件、唾壶1 件、熏炉1 件、灯1 件、狮形烛台l 件、虎子1 件、器足1 件。该墓出土有“泰宁三年 ( 3 2 5 ) 铭文。其年代应属东 晋。1 5 、肇庆市康乐中路东晋墓:位于肇庆市区康乐中路,2 0 0 4 年1 1 月清理。 出土器物以青瓷器为主,有碗4 件、四耳罐4 件、盆1 件、分格盒2 件、唾壶1 件、小盂1 件、托盘1 件、勺1 件、耳杯2 件。晦1 二、云浮 1 、罗定县鹤咀山南朝墓:位于县南部罗镜镇鹤咀山,1 9 8 3 年8 月清理。出 土青瓷器6 3 件、金饰2 件、铜镜1 件、铁剪l 件、滑石器1 件,其中青瓷器有 罐1 7 件、碗3 0 件、杯1 3 件、豆形碗1 件、唾壶1 件、五足砚1 件。从墓葬的 古运泉:德庆县马墟公社古墓葬发掘简报,:广东文博1 9 8 5 年第l 期。 幅1 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广东肇庆晋墓,文物资料丛刊( 2 ) ,北京:文物出版社, 1 9 7 8 年,1 0 1 - 1 0 4 页。 哺1 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广东肇庆、四会市六朝墓葬发掘简报,i :考古1 9 9 9 年第7 期,5 3 - 5 8 页。 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广东肇庆市坪石岗东晋墓,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编华 南考古( 1 ) ,北京:文物出版社,2 0 0 4 年,2 4 8 - 2 6 4 页。狮形烛台,原报告称“狮形水 注”。 哺1 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广东肇庆市康乐中路腿发掘报告,四川文物2 0 0 8 年第3 期,4 0 - 4 3 页。 1 5 形制及随葬品的特征看,该墓时代可定为南朝晚期。n 3 2 、新兴县南朝墓:位于新兴县东城镇扶桂乡虎曼山,1 9 8 7 年6 月清理。 随葬品有青瓷罐2 件、碗2 件、鸡首壶2 件、杯1 2 件、盆1 件、唾壶l 件、灯 2 件、铜盆1 件、金饰1 件。该墓出土“元嘉八年 ( 4 3 1 ) 、“元嘉十二年( 4 3 5 ) 纪年铭文,其年代应属南朝早期。妇1 三、四会 l 、四会县南朝墓:位于四会县( 原) 地豆公社,1 9 7 3 年4 月清理随葬品均 为瓷器,共8 件,其中鸡首壶1 件、四耳罐l 件、碟1 件、碗2 件、杯3 件。鸡 首壶器身较高,罐身下部收缩明显,碗、杯高身深腹,与我省各地南朝墓出土的 器物相同。阳 2 、四会大炒墟晋墓2 座:位于四会市清塘镇白沙管理区大涉墟,1 9 9 5 年1 0 月清理。 m 1 :随葬品仅存3 件,四耳罐1 件、碗2 件。 m 2 :残留青瓷钵、盏各l 件,胎釉特征与m 1 出土器物相同。 2 座墓均为东晋墓,其中m 1 为东晋晚期墓。h 1 四、高要 1 、高要晋墓:位于高要北门披云楼城脚,1 9 6 0 年清理。随葬品多为青釉陶 器,四耳带盖罐l 件、四耳罐2 件、鸡首壶2 件、唾壶1 件、砚1 件、盘2 件、 碗4 件、果桶l 件。西1 该墓年代应属东晋中晚期。 罗定县博物馆: ,考古 1 9 9 9 年第7 期,5 3 5 8 页。 隋广东省博物馆:广东高要晋墓和博罗唐墓) ,考古 1 9 6 1 年第9 期,4 8 8 4 8 9 页。 1 6 第四节粤北地区 一、韶关 1 、韶关市郊古墓1 0 座:位于韶关市郊,1 9 5 9 年6 - 7 月清理,其中东晋墓1 座,南朝墓9 座。 东晋墓出土青釉陶器2 0 件,四耳罐3 件、盆1 件、盅l 件、杯1 4 件、砚l 件。该墓有“永和二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