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艺术学专业论文)苏州古典园林装饰性铺地研究.pdf_第1页
(设计艺术学专业论文)苏州古典园林装饰性铺地研究.pdf_第2页
(设计艺术学专业论文)苏州古典园林装饰性铺地研究.pdf_第3页
(设计艺术学专业论文)苏州古典园林装饰性铺地研究.pdf_第4页
(设计艺术学专业论文)苏州古典园林装饰性铺地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苏州古典园林装饰性铺地研究 中文提要 苏州古典园林装饰性铺地研究 中文提要 苏州古典园林装饰性铺地产生于苏州独特的文化环境,园林铺地图形具有丰富的 人文内涵,这些人文内涵发端于人们日常的生产生活实践。铺地图形也是一种独特的 民俗文化符号,体现了人们对幸福吉祥生活的向往和追求的心理。这些文化符号被人 们在生活中广泛使用;在园林铺地中通过一定的施工技巧表现出来,在一定程度上增 强了园林文化氛围。园林装饰性铺地具有的实用功能和装饰性能是现代景观镳地设计 学习、研究、参考的对象;现代景观铺地应该借鉴古典园林装饰性铺地的某些设计和 施工要素,去解决一些实际存在的问题,以此弥补现代景观铺地的不足。 关键词:园林铺地文化图形 作者:左沭涟 指导老师:袁牧教授 一s u z h o uc l a s $ i c a jg a r d e n sd e c o r a t i v eb e d d i n g s t u d y ,a b s l r d c 【一 s u z h o uc l a s s i c a lg a r d e n sd e c o r a t i v e p a v i n gg r o u n d s t u d y a b s t r a c t d e c o r a t i v ep a v i n g g r o u n di nt h es u z h o uc l a s s i c a lg a r d e n so fs u z h o us 1 8 蚴e d 丘啪 t h eu n i q u ec t f l t u r a le n v i r o n m e n t p a v l a gg r o u n dg r a p h i cc o n t e n to f c u l t u r a l p r a c t i c es t a r t e d i np e o p l e sd a y - t o - d a yl i v e s ;t h e ya r ca k i n do fu n i q u ef o l kc u l t u r es y m b o l s i tf c n e c t st l l e p e o p l e 。a s p i r a t i o na n dt h ep u r s u i to f h a p p i n e s s ,g o o df o r t u n e t h e s ec u l t u r a ls y m b o l sh a v e b e e nw i d e l yu s e di nt h eg a r d e nt h r o u g ha t e c h n i q u ed e m o n s t r a t e d g 甜d e nd e c 硎v e p a v i n gg r o u n ds h o u l db el e a r n e da n dr e f e r e n c e db ym o d e ml a n d s c a p ed e s i g n , m 0 d e m l a n d s c a p ed e s i g ns h o u l dl e a r nf r o mc l a s s i c a lg a r d e nd e c o r a t i v ep a v i n g 目o u n d ,a n dt o s o l v es o m er e a lp r o b l e m s k e yw o r d s :g a r d e n p a v i n g c m t u r e g r a p h i c s w r i t t e nb yz u os h u l i a n s u p e r v i a e db yp r e f e s s o ry u a nm u 苏州大学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及使用授权声明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提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 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 不含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含为获得苏 州大学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对本文的研究作 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承担本 声明的法律责任 啤名:触期:坦彳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苏州大学、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国家图书馆、清华大学论 文合作部、中国社科院文献信息情报中心有权保留本人所送交学位论 文的复印件和电子文档,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 文。本人电子文档的内容和纸质论文的内容相一致。除在保密期内的 保密论文外,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可以公布( 包括刊登) 论文的 苏州古典园林装饰性铺地研究 引言 引言 研究现状:国内文献对于苏州古典园林的研究主要是从造园艺术、文化、历史、建筑 的角度来进行的;对于园林装饰的研究涉及较少,对其装饰进行系统研究整理的文献 尚缺;苏州古典园林铺地作为园林地面装饰,它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和造园设计意义, 目前还没有文献从装饰的角度对其进行文化和艺术的探讨。对于铺地的研究,同济大 学任索华攥写的硕士论文从景观文化学的角度对其进行了宏观回顾和展望,但对铺地 的装饰性能认识和探讨不足。其他一些散见于期刊的文献对铺地的研究大多数都是对 其具体技法的介绍,只具有较强的实际操作性,很少有人从理论的角度对铺地进行横 向和纵向的拓展。对于园林铺地进行专业研究的专业书籍可见明代计成的 园冶; 以及现代苏州民俗建筑协会编著并由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的苏州园林营造录; 这两本造园的专业书籍也只是从施工实践的角度对铺地的具体铺装技法和图案样式 进行了技术上的介绍,理论深度广度不够。本文所涉及的园林主要界定在苏州园林管 理局所直属的古典园林,对于此外的古典园林铺地资料只用来作为研究的参照,并非 是主要的研究对象。 研究意义和目的:本文将从文化和艺术的角度对苏州古典园林装饰性铺地进行系统深 入的探讨和梳理,旨在强调铺地的人文性能;同时解读铺地装饰图形的文化内涵,以 期对苏州古典园林装饰性铺地进行理论层面的深入探讨;并在大量实地调查的基础上 对苏州古典园林铺地的设计内涵予以甄别,进一步理清铺地图形的文化含义和苏州古 典园林文化之间的关系。 研究方法:文献检索、实地勘察、图形测绘、综合分析 苏州古典园林装饰性铺地研究第一章概论 第一章概论 第一节苏州古典园林的人文底蕴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为苏州地方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孕育 发展的土壤。丰富的物产和繁荣的地方经济加快了生产生活的节奏,在这样快速发展 的环境中,文化频繁的交流。通过长期的文化积淀而形成的文化风貌和传统被一代代 的苏州人继承和发展起来,最终形成了一个稳定的独具有地方特色的苏州水乡文化。 一、优越的地域条件 苏州是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优越的地理条件孕育了独具特色的吴文化。其 地处长江三角洲中心地段,西临太湖,北依长江,大运河的江南河段也正好从境内穿 过,并且沟通了水上交通。城内更是 河网众多,水路出行非常方便,通过 城内的水路连接内运河可以到达南北 各地。通过海上贸易可以进一步加强 苏州和海外的交流。另外,苏州的陆 上交通也十分便利,自古就修有通往 南北的驿道,素有水陆并行的说法。 苏州位于北纬3 1 。l9 ,东经1 2 0 。3 7 , 属于亚热带季风海洋性气候,四季分 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苏州境内属于江南平原、其地势低缓、起伏不大,其境内 虽有山丘,但是海拔都不超过2 0 0 米,这些山丘的存在为苏州提供了丰富的生物资源。 苏州地域内的耕地土壤以三合土为主,其肥力充足,适合各种植物生长;优越的地域 性条件和丰富的物产,为苏州赢得了。人间天堂”的美誉。 二、发达的地方经济 苏州在历史上曾经是一个蛮荒之地,经济文化十分落后。经过太伯、仲雍对当地 2 苏州古典园林装饰性铺地研究第一章概论 原始文化的影响和改造,其地逐渐发展起来,并且最后建立了自己的政权,即句吴。 句吴以后的统治者对于地方经济文化军事的发展也作出了贡献,并最终在阖闻时期建 立了强大的吴国,修建了自己的都城,现在的苏州古城基本保持了伍子胥最初规划时 的格局。苏州的经济在历史上得到不问断的发展,最为重要的时期是明以后,并且由 此而成为当时重要的粮食和赋税基地。最值得一提的是当时的丝织业,苏州城内是“万 户机杼声”,其盛况空前。苏州因为物产丰富,农副产品贸易也十分发达,通过发达 的水陆交通,其地产的农副产品可以运往南北各地,进一步加强了当地与外域经济的 交流。苏州的手工艺,也因为经济的繁荣而得到发展,其主要代表是刺绣和和雕刻, 这些工艺品做工之精湛,艺术构思之巧妙都是无与伦比的。到明后期,苏州已经发展 成为一个百业繁荣的南方大都会。 三、深厚的历史文化 苏州特殊的地理位置造就了宜人的生活环境,丰富的物产提供了充裕的物质资 料,发达的交通促进了对外交流。这些有利的条件吸引了大批商旅,文化名人到此谋 生居住,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本地经济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佰雍奔吴之前,苏州被中原斥为蛮夷之地,其地土人“断发文身”i ,具有典型 的野蛮未开化特征。随着吴国的兴起,苏州的经济文化得到了迅速发展,2 5 0 0 多年 前兴建的我国历史上最古老的吴国都城说明了苏州经济文化的繁荣和发达。大量有识 之士的到来,为苏州带来了先进的文化和思想,这些先进的文化思想促进了苏州的迅 速发展。伍子胥等都为吴国的兴起立下汗马功劳,他们的思想言行对当时的人产生了 一定的影响,现在苏州的端午节就是对伍子胥的纪念。吴国灭亡以后归属越国,其所 辖的规定地区在越国的统治下同样繁荣昌盛,吴越文化也得到充分的交融,使得吴文 化和越文化结下了深厚的因缘关系。隋唐时期,苏州的经济文化更是飞跃发展,苏州 的名称也由此确定并延用至今。 明清时期是苏州文化形成自己独特风貌的时期,这段时期苏州的经济空前繁荣, 大量的文化名人荟萃于此。他们讲学、吟诗、作书、绘画的文化活动对苏州文化空气 的形成起到了积极地促进作用。最有代表性的是吴门画派和吴派四家。代表人物有沈 周、祝枝山、文征明、唐伯虎等,他们的诗文书画成为当时人们收藏拥有的时尚。 1 左传哀公七年) :“大伯端委以治周礼仲雍嗣之,断发文身,裸以为饰 3 苏州古典园林装饰性铺地研究第一章概论 苏州园林是多种古典文化艺术的结晶,各种文化艺术都在园林里留下了痕迹。 首先是书法和绘画,然后是诗词歌赋,接着是乐器等各种风雅的艺术活动。文人士大 夫大都涉猎广泛而且多才多艺,他们借各种文艺事务来寄寓自己的高雅风骨。他们的 这些行为也被后来者学习和效仿,为他们啸傲山林,隐身于市的行为找到了文化的根 源。当他们落脚于山清水秀的江南一隅,便把这些风雅精致的文化在他们的花园里发 挥运用到极至。 聚会于苏州的大量政治失意文人大都具有很深的文化艺术修养,这些修养成为 他们造园的重要条件,即是计成在他的园冶所说的“三分工匠,七分主人”2 。 他们在退隐的同时结交了大量的文人雅士、社会名流,并且和他们进行艺术、学术思 想上的交流,这些交流活动也不断地提高了他们的文化艺术修养,这些见识成为他们 的造园活动提供了设计思想。许多失意官吏还请当时的造园家,书画家为他们设计自 己的园林,这都是造园活动化的重要原因。 另外,苏州手工业迅速的发展对造园也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最具影响的是苏 州的刺绣工艺、玉雕工艺、石雕工艺、木刻年画等。这些工艺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为苏 州其它艺术的发生和发展奠定了文化、艺术、工艺上的基础。这也为后来苏州园林的 发展和兴盛奠定了技术和艺术的基础,造园所需的工艺技术与这些工艺美术门类的进 一步发展是分不开的。这些工艺美术的繁荣兴盛不但在技术上为造园提供了一定意义 物质上的保证,也在审美意义上为造园提供了理论上的借鉴。造园是一门综合各种艺 术门类的艺术,离开了这些艺术元素的补充滋养,造园则成为单纯的建筑设计,这就 脱离了园林本来的文化宗旨。 特殊的地域,优良的自然条件,发达的经济文化,先进的地方手工艺,文化名 人的荟萃使苏州比较起同时期的其它城市,更具有造园的各种有利条件。园林的产生 也为附属于园林的装饰性铺地提供了现实的土壤,这样的土壤孕育出来的装饰性铺地 是园林文化最形象最直接的体现。 第一节苏州古典园林装饰性铺地的作用和意义 2 见园冶 卷一兴造论第旬“世之兴造。专主鸠匠,独不闻三分匠、七分主人之谚乎? ” 4 苏州古典园林装饰性铺地研究第一章概论 铺地作为一种功能的载体,它的作用和意义无非是两个主要方面,一是铺地的承 载功能,二是铺地图形的文化鉴赏和教化作用,在苏州古典园林里这些作用和意义通 过铺地的形式向世人展示。对装饰性铺地的作用和意义的探究可以进一步加强人们对 于古典园林文化艺术的深入了解和理解,这对于现代园林景观铺地工程的发展和创新 也有着理论上的借鉴意义。 一、园林铺地的历史概述 自从有了人类的聚居活动,也就有了固定的生产生活场所,这些场所的存在是铺 地概念得以确立的必要条件。早期铺地功能没有明确化,只是应生产生活方便而产生 远古人类只是把居住巢穴的地面加以平整和硬化,使得这些地面更加适应人的使用。 他们也会出于宗教的需要在地面上刻划,或者用硬器钻洞,让地面带上神秘的宗教色 彩,这是最初的地面装饰,虽然装饰的动机是朦胧的、不明朗的。这种对于地表加以 平整处理的现象在世界各个地区的原始文化中都有体现。据最近的考古挖掘报道陕西 横山县寨山遗址3 发现的窑洞住宅,其住宅内的前室地面被施以白灰,并有坚实的夯 土,这表明当时对于地面处理的意向已经非常明确。随着人们对日常生活所密切接触 的地面逐渐重视,铺地也应运而生。 进入奴隶社会后,建筑随着生产生活的发展逐渐完善起来。夏朝出现了王室,这 些王室规模宏大,并且成组群形式出现。许多考古遗址都陆续被发掘出来,当时的房 屋内的地面都作了夯实处理,地面非常平整。这意味着对地面的处理也成了建筑房屋 的一个必须的工艺流程。到了商朝,出现了以席铺地的现象,所谓的“筵席”就是对 这种远古生活起居现象的描述。当时还没有高型家具,人们所采取的还是从祖先那里 继承的席地而坐。应该说对于地面采取外物进行铺设的应该是那种草编的“筵”,然 后在“筵”的上面铺上“席”,这就是所谓“筵席”铺地的来源。园林的铺地可能起 源于王侯的园囿,为了在自己的园圃中行走的方便,他们则需要对地面进行平整硬化 处理,象吴王的“馆娃宫”的地面就作了铺设处理。商纣王的鹿台根据史料的记载, 可谓是极尽富丽豪奢。既然是台,肯定有平整的地面,对于地面的铺设处理肯定也是 苏州古典园林装饰性铺地研究 第一章概论 花了工夫的,因为铺地应该与周围的环境相协调。秦代已经出现使用鹅卵石铺设渠沟 底部的情况,这些鹅卵石铺设整齐紧密,成一定的几何形状。另外在建筑倒塌堆积物 中发现不少战国时期的绳纹铺地砖和山形云纹及素面的半瓦当,这与秦都咸阳宫建筑 遗址出土的铺地砖和半瓦当基本相同,这些都说明当时就有了铺地的设计。中国的铺 地基本上以两种材料为主,一是砖,一是石。对于砖石的形状、大小、装饰图纹都各 有具体的要求。金砖铺地就是对于砖本身物理性质具体要求的体现;鹅卵石铺地也是 对石材铺地的色彩、肌理进行选择的具体实例。铺地的装饰图形则是吉祥文化心理长 期积淀发展的结果。汉代以后的铺地无论在功能上还是在装饰上都得到了全面发展, 特别在一些宫殿、大型祭祀场所,这种铺地的表现手法更加突出。同时,各种填充材 料也纷纷出现,最初是一些碎瓦片碎瓷片,到明代开始使用碎玻璃等作为填充物。尤 其以苏州园林为代表的江南园林更是广泛采用了包括整瓦整砖在内的各种铺地材料 组合,苏州古典园林装饰性铺地对材料的巧妙使用对现代的园林景观铺地产生了深刻 的影响。 。 二、园林铺地的作用和意义 作为一种为生活提供方便和美化作用的地表建筑结构,其作用和意义是以它的功 能性为第一,美化性能为其次。首先它得满足日常生活起居,然后在此基础上对周围 的环境进行适当的点缀。但当铺地被运用n t 园林当中,其装饰审美意义则被进一步 加强。因为园林铺地要考虑与造园相关要素的关系,对这些要素的深刻了解和把握是 对铺地施以变化的基本条件,这些要素包括主题、选材、旖工工艺等。 对于地面的硬化处理是园林铺地在功能上的第一层意义。为了方便行走,对于地 面的硬化处理是非常必要的。硬化了的场地道路表面排除了纯土表层因为气候变化而 产生的不稳定性。古代对于这种铺地的处理往往是把地面夯实整平,使得土地的致密 度增加,从而在地表形成一个相对平整的硬化层。这一层也可以作为铺设其它材料的 基层,例如铺地砖、铺地石材等。秦汉以前的夯土地基都是这方面的典型实例。 6 苏州古典园林装饰性铺地研究第一章概论 古典园林里有许多道路,这些道路对于园林景观的营造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具 体表现为以下几点,一是道路在实现行走功能的同时,把整个园林景观联系为一个有 机整体;二是道路和周围的造园元素形成一个完整的有机体,共同组成了完整的景致; 三是装饰后的道路也是园林里一道独特的 风景线,具备相对独立的审美意义。这三个 方面的要素不是独立存在的,都必须紧紧围 绕园林景观的主题。其中装饰性铺地图形对 环境主题的暗示和意境的营造具有其它造 园元素不可替代的意义,特别是当装饰图形 大量运用在与人密切相关的道路上时,行走 其上的人则可以时刻感受这些图形和各种 造园元素共同营造出来的文化氛围。 园林铺地对地面的美化装饰主要是通 过材料的色彩、肌理、图形来实现的。色彩 主要是利用材料本色,其色彩具有朴素自然 的特性。具体铺设物的颜色主要有青灰色( 砖瓦) 、白色( 鹅卵石、瓷片) 、黑色( 鹅 卵石) 、赭红色( 瓦片) 、灰绿色( 玻璃) 、土黄色( 鹅卵石) 等。通过对这些材料的 合理搭配而产生丰富的色彩变化。材料胍理的运用在建筑中是非常广泛的,通过肌理 可以产生一种可感的触觉,这种具有造型和色彩的触感,更能调动人的内在情感,让 人产生审美体验。不同的材料可以给人不同的肌理感觉,园林的铺地充分地利用了材 料的组合,创造出各种不同的地面肌理效果,从而带给人一种愉悦的感觉。如有用石 子密集铺排而产生的肌理、几种颜色鹅卵石组合而产生的肌理、鹅卵石和缸片组合而 产生的肌理、石子和鹅卵石组合产生的地面肌理效果等。丰富多样的铺地肌理效果为 园林的艺术内涵增添了几分魅力。铺地图形是铺地产生装饰性效果的关键因素,这些 图形大多数是传统的吉祥图形,有的图形是民间喜闻乐见的民俗题材,例如连生三级、 年年有余等。有的是表现一种风雅气度的,如松树的图形、梅花的图形、扇子的图形 等。有的是表现园主高雅精神追求的,例如冰裂纹和梅花、六方和八方的图形等。这 些图形涉及的题材很广泛,同时这些图形又都寓意了一定了文化含义,这些含义极富 7 苏州古典园林装饰性铺地研究 第一章概论 装饰情趣。 另外,值得一提的就是园林铺地的保健功能。当脚穿薄底布鞋行走其上时,突出 的鹅卵石可以对人的脚掌起到一个很好的按摩作用。人的脚掌密布着丰富的神经和血 管,这些神经和血管联系着人体全身的经络,进而和人的组织器官紧密相连。通过对 脚掌的按摩可以对人体组织和器官起到一个很好的刺激作用,从而激发生命的活力。 园林铺地的鹅卵石正好利用人行走时的人体重力,对人的脚掌产生挤压作用,从而刺 激了人的神经和血管,起到了很好的保健效果。 8 苏州古典园林装饰性铺地研究 第二章苏州古典园林装饰性铺地设计的整体性特征 第二章苏州古典园林装饰性铺地设计的整体性特征 苏州古典园林装饰性铺地不是孤立的,它与园林的整体设计紧密相联系。苏州 古典园林装饰性铺地大多使用和造园一致的材料,石头是其中使用最为广泛的材料, 其次是砖,适当辅以其它材料,象玻璃、缸片、瓷片等。这些材料和造园使用的主材 也是协调的,有的材料本来就是造园的下脚料,对这些材料的合理运用不但经济节约, 而且和周围环境相呼应。在铺设设计上采用人们熟悉的吉祥图形,并且尽量在文化内 涵上和园林的主题相协调;这种协调有世俗的一面,也有风雅的一面。 第一节古典园林装饰性铺地设计的基本特征 苏州古典园林装饰性铺地讲究与宏观空间的协调和对园林主题的衬托,这是它的 基本特征。这里的宏观空间是指园林的整体文化艺术氛围。园林的环境氛围是通过它 的造国语言来表述的,假山、装饰、绿化、建筑、理水、铺地等元素都对营造着园林 的整体艺术气氛起着重要的作用。装饰性铺地中所使用的图形蕴涵着传统文化精神。 这些内涵有世俗的,也有风雅的,这正好和园林总体文化特征相符合。 一、衬托主题的特征 园林的主题并非主体,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主题是设计的立意,即设计思 想或理念,是反映园林文化艺术含义的指导思想。而主体是指园林的组成要素,它通 过一定的形式来展示园林的特色。在园林里,假山可以是它的主体,建筑也可以是它 的主体,绿化、水面、也可以是主体,主体也可以是这些要素的综合。根据园林所要 表达的主题,主体也会有所侧重。如前所说,主体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两个,也可 以是多个;但是主题只能有一个,主题是这些主体综合表现出来的文化精神风貌。苏 州园林装饰性铺地是通过配合主题来衬托主体的,并在衬托主体的基础上把园林设计 的主题含蓄委婉地体现出来。 9 苏州古典园林装饰性铺地研究 第二章苏州古典园林装饰性铺地设计的整体性特征 下面就苏州园林举例说明装饰性铺地对于园林主题的衬托作用。狮子林的主体是 它的假山,它的假山面积几乎占了整个园林面积的五分之二,那么它的装饰性铺地又 是怎样来配合这一园林主体的呢? 首先,从具体的材料上,狮子林的铺地几乎全部采 用碎石,这和假山山石是非常协调的。其次,狮子林假山山洞是按照九宫八卦来布局 设计的,假山顶上的装饰性铺 地采用了八卦的图形,以此来 暗示假山的设计主旨,即道家 神仙思想。网师园的主体是它 的房屋建筑,它的铺地是紧密 围绕与房屋有关的主体来进行 铺设的。它所有的院落都采用 了装饰性的铺地,其材料也有 所不同。有的地方用望砖铺成 精致的席纹,有的铺成人字纹。 有的地方采用方条石铺地,简 洁实用,朴素大方。还有一些 院落里采用了鹅卵石来铺设, 并且运用鹅卵石组合成不同的 图形,这些图形根据不同建筑 院落的使用功能而采用与其意 义相符合的图案组合。例如殿春穆的院子铺设成鱼网图形,并且在西南角的冷泉亭处 点缀以扇子和鱼的图案,这都与园林的主题思想相吻合,也对书房文化的主体性予以 突出,这出自古语“与其临池羡鱼,不如回庐结网”,书房读书也等同于结网,有了 结实的鱼网就可以网捕鱼虾,有了渊博的知识也可以有机会大展身手了。这种衬托是 通过文化的深层含义来实现的,也是一种含蓄的审美。 二、协调空间的特征 装饰性铺地与园林空间的协调体现了造园设计者的巧妙用心。园林空间包括其实 体的景观建筑空间,也包括其无形的园林文化空间。装饰性铺地和园林实体空间的协 1 0 苏州古典园林装饰性铺地研究第二章苏州古典园林装饰性铺地设计的整体性特征 调主要是通过铺地的材料和施工工艺来实现的;与园林文化空间的协调则是通过铺地 图形所蕴涵的文化意义来呈现的。 苏州园林的实体性空间是由造园的诸多要素组合而成的。这些要素包括假山、水 面、建筑、绿化等,它们之间存在着 有机的联系,这些联系是通过一些有 形的或者无形的媒介来实现的,铺地 往往就充当了这种媒介作用。铺地通 过对地面的铺设引导,引领游人从一 个空间进入另一个空间,造成景致的 不断变化。铺地在实现这些功能的同 时也考虑到自身和这些空间的协调, 主要是通过运用材料组合的变化来和 空间取得协调的。最典型性的是园林 长廊里的铺地砖和长廊出口处鹅卵石 铺地的过渡。长廊运用青望砖作为铺 地,这些青砖铺地与长廊空间取得了 很好的协调。走出长廊步上假山,假 山周围的铺地则换上以石为主的材料,以便和假山所构成的空间取得协调。拙政园的 走廊两侧都有假山和其他的景观,它很好地运用了这种转换。苏州园林里竹林附近的 铺地也往往和竹子所营造的空间环境关系密切,大多采用大片黄石铺设或者用石子铺 成冰裂纹,这种铺地的自然肌理正好和竹子的形态风貌很好地协调起来,从而构成一 种清雅爽静的环境空间,网师园的静虚斋、沧浪亭的翠玲珑都是这方面最好的实例。 在园林实体性空间中,装饰性铺地起着一种空间暗示和规定作用,同时也和周围的空 间协调统一。 苏州古典园林装饰性铺地研究 第二章苏州古典园林装饰性铺地设计的整体性特征 苏州园林的文化空间体现一种文人情调,这种情调不入流俗,处处表现出文人的 操守和人生的意趣。苏州园林装饰性铺 地主要是通过它的图形文化含义来协 调这种空间气氛的,根据不同的空间意 境铺设不同的铺地图形是装饰性铺地 的主要表现形式。例如拙政园的海棠春 坞就是利用海棠花的花形作为铺地纹 样,它采用白色的鹅卵石铺设为花瓣, 黑色的鹅卵石铺设为花芯,并用青瓦连 结每个花朵,使得整个小园的铺地成为 一个整体;再配上园中的海棠树等植 物,并通过海棠书屋来强化整个文化意 境,从而塑造了一个雅静素洁的文人读 书场所。总之,各种造园元素通过精心 搭配,再通过设计加工,使得各种元素之间产生文化内涵上的联系,装饰性铺地也不 例外,这种联系和园林的文化意境取得了高度的一致性。 第二节苏州古典园林装饰性铺地与其它几种造园元素的关系 苏州园林的装饰性铺地与造园元素密切相关,这些元素甚至是它的载体。即铺地 以这些元素为依托充分发挥自己的功能和装饰性的特点,为苏州古典园林增添审美的 情趣和意味。与装饰性铺地有着紧密联系的元素有如下几种,一是园林的庭院,这是 铺地运用最为普遍的地方。二是园林的假山,假山局部的道路也采用装饰性铺地,并 且通过铺地的图形来加强假山的文化意境。三是绿化,绿化和装饰性铺地相互衬托, 更能把苏州古典园林的特色呈现出来。四是园路,苏州的古典园林的道路几乎离不开 铺地装饰,没有了这些装饰性的铺地,园路也就和普通的道路没有什么区别。 苏州古典园林装饰性铺地研究第二章苏州古典园林装饰性铺地设计的整体性特征 一、铺地与庭院 庭院作为苏州园林空间的一个重要组 成部分,有其自身的一些特点,封闭性、私 密性、情趣性是它的重要特征。在保持这些 特征的同时注重和外界的沟通和联系,铺地 往往在此就充当了与外界交流的桥梁。它可 以通过铺地的材料、图形、肌理质感来引导 人的感官,让身处其中的人有渐入佳境的感 觉,并且在不知不觉中获得空间的暗示。苏 州的几大古典名园中,如拙政园的海棠春 坞、玉壶冰、网师园殿春移的庭院、留园的 自在处、环绣山庄的两个大庭院等都铺设了 鹅卵石砌嵌的图形,这些铺地图形和庭院的 主题都有着紧密的关系。海棠春坞的海棠花铺地正好和庭院的主题相映衬;玉壶冰的 冰裂纹也衬托了一个“冰”字;殿春移庭院的鱼网图形也点出了渔隐的思想等等。这 样的实例很多,但都证明了一点,铺地的材料组合、色彩组合等装饰因素对于庭院而 言是其次的,而由这些材料组合而成的图形所蕴涵的含义对于庭院主题的暗示和深化 才是最为主要的。 也有一些庭院的铺地没有明确的所指性, 这些铺地在此的主要作用就是对地面起到硬化 和装饰的作用。例如耦园的织帘老屋前的铺地 就没有明显点明庭院的主题,但是其西山墙下 的一对蝴蝶却又和整个大园的主题相呼应。有 的庭院的铺地是单纯的几何形,寓意并不明显, 只是通过材质和肌理来美化周围的环境,使得 整个院子带上几分素雅。 苏州古典园林装饰性铺地研究 第二章苏州古典园林装饰性铺地设计的整体性特征 二、铺地与假山 苏州古典园林的假山上几乎都有砖石铺设的道路,带有铺地装饰图形的假山不 多,比较典型就是狮子林、环绣山庄、留园的假山。留园的假山上的装饰性铺地图形 最丰富,几乎每几步就有图形题材的变化,这些图形也大多和祈求吉祥和道教文化有 关系。假山寄寓着传统的长生不老的神仙思想和纳祥祈福的美好愿望,当然这也是园 主人的理想,他们这种生活理想,往往通过假山的题字和装饰性铺地图形表现出来。 但假山的道路其实用性的功能也是装饰性铺地要兼顾的,假山作为山,为了方便登临, 其道路的铺筑也是很有必要的。 三、铺地与绿化 铺地与绿化之间存在着一种互相衬托的关系,铺地的装饰图形和周围的绿化植物 互相辉映,形成一种意境。这种意境和园林的整体氛围也是相协调的,以此确保铺地 和植物文化性格的协调。苏州古典园林对绿化 植物的选择是很讲究的,每一种植物都是历史 上文人文化的产物。例如竹子是苏州园林中最 常使用的植物,它在传统文人的心耳中代表着 虚心、节气、骨气,这些特点是读书人人格在 植物载体上的拟人化,并且通过历史的传承被 积淀下来。沧浪亭的竹子,不但其品种多样, 其建筑也因竹而命名,“翠玲珑”就是使用竹子 的象征意义来命名的。网师园的“静虚斋”也 利用了竹子虚心的意思,窗前的小院子里也栽 上几杆翠竹来正好加强了这种含义。梅象征高 洁、不畏严寒;海棠象征富贵,菊花象征清淡,荷象征高雅不俗等。总之,苏州古典 园林里的植物绿化无一不被寄寓了士人文化精神意义。处于这些植物脚下的装饰性铺 地也用其变化的图形来补充植物的文化精神内涵。竹子周围的铺地图形往往是冰裂 纹,以象征冰清玉洁;海棠树下则使用海棠花作为铺地图形与海棠呼应。现今苏州古 典园林因为历经历史上多次的整修,再加上对造园原始资料整理的不够全面,许多地 1 4 苏州古典园林装饰性铺地研究第二章苏州古典园林装饰性铺地设计的整体性特征 方的铺地和植物已经失去了文化含义上的协调而陷于混乱。 四、铺地与园路 铺地与园路之间有着一种必然的联系,凡是有园路的地方总是要施以铺装的。通 过适当的铺装使得道路便于行走,并且带来 视觉上的审美感受。用计成的话就是“路径 寻常,阶除脱俗。莲生袜底,步出个中来; 翠拾林深,春从何处是4 。”园路有通道、花 径、走廊等几种形式,这些道路都进行了铺 装,并且大多数都运用了装饰性的图形。这 些图形让人在低头欣赏的时候不由自主地放 慢了脚步,放慢了脚步就意味着增加了和园 林景观接触的时间和机会,这也正是园林设 计的目的,并通过这些装饰图形把身处园中 的人逐渐过度到对园林的审美佳境当中。这 样的通道在苏州古典园林中是很常见的,例 如留园的舫舟前通道上的莲藕、鲤鱼、风、鹿等图形就组成了一系列的吉祥用语,如 年年有余、福禄连年等。几乎每个园林主要通道上都有五福捧寿的图形,这些图形寄 寓了古人对长寿的期盼;经常使用的金钱铺地则直接点明了期盼富贵的愿望。园路上 运用最多是一些几何形的图形,这些图形虽然不象那些具象图形具有明显的象征意 义;但是它们的装饰性效果更明显,更能起到丰富视觉感受的作用。 苏州园林装饰性铺地依靠造园要素发挥出自身的作用。它们对于园林意境的补 充和营造也是通过和这些要素的紧密结合来实现的。在很大程度上,它们之间的关系 是密不可分的,相互相承的。 4 见园冶) 卷三第七章铺地总论部分 苏州古典园转装饰性铺地研究 第二章苏州古典园林装饰性铺地设计的整体性特征 第三节苏州古典园林装饰性铺地对园林空间文化氛围的强化 装饰性铺地的文化内涵主要体现在铺地的图形上,没有这些传统图形的运用,则 谈不上铺地的文化内涵。因为铺地本身没有什么内涵,它更多的是满足平整硬化地面 的需要,它们都是为了铺地的牢固性和平整性服务的。在此基础上,为了增加园林的 审美情趣才考虑铺地的装饰性,这些装饰性的表现因为受到材料、工艺、技术等限制, 只能采用材料组合成的传统吉祥图形来增加园林的审美内涵。这些图形具有一定的文 化、民俗内涵,造园者通过对园林整体和局部的设计来确定使用不同的铺地图形。 一、铺地题材与空间主题 苏州的古典园林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这是苏州古典园林的重要特色,整个园林 可以说是文化教娱的场所。所有的苏州古典园林里面都有书法、绘画、诗文、雅玩等 文人用品,这些有形的文化载体营造了一种浓郁的无形文化氛围,此氛围和造园的各 种元素相结合而形成了苏州古典园林幽雅清丽的特色。 苏州古典园林的装饰性铺地作为造园的元素之一,它也要考虑和空间主题的协 调,只有这样才能成为整个园林的有机组成部分。铺地和园林空间主题的协调主要体 现在其两个方面:色彩肌理和图形。苏州古典园林装饰性铺地主要是利用材料的天然 色彩来进行搭配的。对于铺地色彩的选取虽然没有对图形应用的那么讲究,但是在大 的色调肌理上还是要和整个空间取得统一的。大片的云石铺地可以营造一种朴素自然 感觉,这种感觉大多是通过对于云石色彩肌理的大面积使用而营造出来的。青砖的使 用往往可以营造出雅静幽深的感觉,靠近书房的院落大多采用青砖铺地。这种感觉大 多是由青砖那青灰的色彩和密排的肌理效果渲染出来的,拙政园听雨轩前的青砖铺地 就很好的发挥了这种效果。玉壶冰院落的白色鹅卵石也在一定意义上象征了冰块。当 然,对于铺地色彩肌理的选择运用并不是很严格的,也没有什么具体章法可以参照, 但是在苏州所有的古典园林中,铺地色彩肌理的选择基本上保持了和周围空间色调的 一致,这是无可争议的事实,特别在一些主题性明显的空间中,这方面的特点更为明 显。 和空间主题联系最为密切的另一因素是铺地的装饰图形,用下脚材料铺设的图形 苏州古典园林装饰性铺地研究第二章苏州古典园林装饰性铺地设计的整体性特征 如果离开园林的整体环境则失去其美感意义。对这些图形所蕴涵的文化寓意的理解应 该和园林文化紧密结合,这些图形所表达的文化含义有体现文人雅趣的,也有体现大 众世俗取向的。严格来说体现大众世俗取向的图形和园林高雅明洁的风格是有些不相 协调的。但是,当一种文化完全符号化了以后,并成了一种祈望吉祥的标志,因为祈 望吉祥是世俗人生的共同想法,在这样的前提下,对一些通俗图形题材的运用则是在 情理之中的。苏州古典园林里的许多铺地图形在特定的空间主题下都起着某种暗示作 用,引人入胜而进入文化审美的境地,使得进入园林的游人眼睛看到的、脚下踩到的、 身体碰到的等等都是和空间主题相关的事物,从全方位来刺激人的感官心理感受,最 终达到激发审美的目的。 二、雅俗共赏的文化载体 苏州古典园林属于风雅文人的居所,整个园林必然体现出园主人优雅的审美情 趣。造园的诸元素肯定也受到影响,尽量寻找与整个园林风格协调的造园元素也是必 然的,所以装饰性铺地图形的选择也尽量能反映园主人的要求。所谓的“三分工匠, 七分主人”说明的就是这个道理。在此意义上,园林格调的高低则和园主人的情操修 养密切相关。历代居住使用园林的人都是有一定经济文化基础的,他们必然在审美情 趣上排斥一些世俗气浓厚的事物:但是作为社会的一分子,他们享受着普通的人生, 也必然受到传统民俗文化的深刻影响,所以他们也接受一些通俗题材的铺地图形,因 为祈求吉祥的心理对于世俗的人来说都是相同的。况且,作为一种图形,它的装饰性 效果也早已被社会所普遍认可和接受的,所以园林中一些耳熟能详的吉祥图形的应用 也是正常的。另外,还有一些象征人生理想中人格精神的图形,例如梅花象征傲骨, 冰纹象征冰清玉洁,荷花象征清高、不甘同流合污等,这些图形在园林中贝被广泛使 用。这些图形在铺地中的大量应用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苏州古典园林的文化内涵,使 得园林不但具有文人文化的“雅”,也带有这些文人作为世俗人的。俗”。 1 7 苏州古典园林装饰性铺地研究 第三章苏州古典园林装饰性铺地的图形文化解读和艺术分析 第三章苏州古典园林装饰性铺地的 图形文化解读和艺术分析 第一节苏州古典园林装饰性铺地图形起源概述与分类说明 苏州古典园林装饰性铺地图形的原型来自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动物、植 物、器物等。当时人们对它们某些特殊功能有着无比的崇拜和向往,比如一些动物、 植物繁殖功能,人们希望自己能够具备与这些动物植物同样的繁衍能力,以此维系自 身种族更好的延续。人们期望通过某种手段和这些动物植物建立一种联系,让这种联 系给人们带来帮助,原始宗教、图腾崇拜、原始巫术都带有这种色彩。在当时人们看 来,那些被画上某种动物植物的器物是神圣的,因为这些动物植物具备人类不具有的 功能,这样的崇拜会形成一种传统和固有的思维习惯,这可能是吉祥文化产生的根源 之一。 儒家的精神实质是中和与秩序,这样的思想对中国文人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这种 文化精神反映在吉祥图形上则是图形的对称和整齐。特别在一些几何图形中,这种特 点更为明显,园林装饰性铺地中的正八方和正六方图形就是典型表现。道家是中国本 土宗教,它宣扬的是神仙方术思想,对自由和长生的追求是它的道宗。道家吉祥图形 表现为道家的法器,暗八仙是典型的实例。道家的长生不老思想具体表现为国人对于 长寿的追求和向往,并且把长寿列为五福之一,在具体的吉祥图形中以五福捧寿图、 盘长图、蟠桃图为代表。佛教属于外来文化,但是其在国内的兴盛程度远远超过了道 教,因为佛教的某些教义契合时人对于人生社会的看法和理解。佛教对于人生幸福的 理解深刻地影响了国人,因此佛教中一些纹饰图形也被国人用来作为对人生幸福的期 求标志,例如佛教中的八宝被广泛运用在国人传统的装饰中。佛教中的莲花也是国人 喜爱的吉祥题材之一,其含义因为本土文化的影响而有更多的意义表述。 苏州古典园林装饰性铺地的图形运用和园林主人的思想文化背景密切相关,对于 世俗人生的追求,自然需要与普通大众同样的幸福和快乐。长寿、多子、招财进宝等 1 8 苏州古典园林装饰性铺地研究 第三章苏州古典园林装饰性铺地的图形文化解读和艺术分析 也是他们所乐于接受的人生模式,代表这些世俗幸福的盘长图,金钱图,五福捧寿图 等则被广泛应用在他们的园子中。同时,因为人生的失意,他们也羡慕道家的潇洒飘 逸,形骸放浪;更向往佛家的恬静和平淡,因此道家的法器自然和他们想象中的琼楼 玉宇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了;佛家的符号也自然地出现在他们谈禅说宗的园子里。 根据对苏州古典园林装饰性铺地图形分类表格的分析可以看出苏州古典园林的 装饰性铺地所采用的铺地图形都是传统吉祥题材,其种类涉及具象形、几何形、抽象 形三大类。使用这些图形的主要目的是对园林地面的装饰和美化;并寄寓一定吉祥预 祝的含义,这些含义也是装饰的主要目的。在一定程度上是对园林文化的补充,即在 古典园林风雅文化的主体背景之下蕴涵着一份世俗文化的因子,由此也表明园林主人 。大隐隐于市”5 的世俗人生态度。园林的主体文化是“雅”,这与园林主人的高蹈操 行是十分一致的;但是园林主人并非不食人间烟火的脱离凡俗之人,对于世俗的关注 也是他们生活的一个部分,他们也和常人一样向往人生的幸福吉祥,对世俗图形的装 饰性运用也是在情理之中的。 苏州古典园林的装饰性铺地分类的方法不止一种,从题材上可以分为动物、植物、 自然景观、器物、几何形五类;从民俗意义上可以分为祝寿、平安、求学求官、求财、 子嗣、仙道等;从其从属类别可以分为假山道路铺地、园路铺地、庭院铺地( 包括一 些小广场) 、建筑室内铺地四大部分。本文为了研究的方便,对其进行了更为明确的 分类,即从具体的形状上把苏州古典园林的铺地分为三类;一是具象形类,二是几何 形类,三是抽象形类。这些不同的图形都代表了不同的含义,这些含义和民族文化、 民俗文化密切相关。由于大部分图形在拙政园、留园、网师院、狮子林四大园林中都 可以见到,所以本文选用的图形基本上都是以上述几大园林的铺地图形为标准采集样 本,它们之间的区别只存在施工材料及组合、图形尺寸大小的差别。文化寓意的一致 性是本文选用上文所提及的几大园林铺地图形的主要依据。另外,限于篇幅的原因, 只选取一些园林中具有代表性的图形进行详细分类( 详见附表) 并进行文化意义上的 阐释。图形的代表性是指这些图形在本文的研究中具备以下条件,首先是这些图形在 几大园林比较常见,应用比较广泛。其次是这些图形的施工材料和施工手法基本一致, 没有什么大的区别和变化。最后是这些图形都是民众喜闻乐见、耳熟能详的民俗题材, 5 庄子 “小l 隐隐于野,大隐隐于朝市” 1 9 苏州古典园林装饰性铺地研究第三章苏州古典园林装饰性铺地的图形文化解读和艺术分析 避免采用一些生疏的和在应用上发生错误的图形。附表对于这些图形的分类主要是从 材料、色彩、施工、文化内涵等方面进行详细表述的,期望通过这样的综合分析能得 出有关苏州古典园林装饰性铺地的一些规律性。 第二节具象图形及其含义 具象装饰图形从原始社会一直到现今都在运用,装饰者们利用这些真实感人的细 节和具体的形体结构向观者展示他们想表达的思想。通过对这些特征和神态的符号化 的记录,传达给受众一种早已被加载的文化信息。苏州古典园林装饰性铺地中所采用 的基本上是图案化的动植物的图形。这些动 植物图形在表现它们的体貌特征同时注重文 化意义的传播。 一、蝙蝠是哺乳类动物中古老而十分特 化的一支,因前肢特化为翼而得名,分布于 蝙蝠铺地图形 除南北两极和某些海洋岛屿。- _ 外的全球各膝吲扎一似删示羔樽汗昀归7 r 酣王环台 地,以热带、亚热带的种类和数量最多。它 们由于其貌不扬和夜行的习性,总是使人感 到可怕,外文中名字的原意就是轻佻的老鼠 的意思,不过在我国,由于“蝠”字与“福” 字同音,所以在民间尚能得到人们的喜爱, 并将它的形象画在年画上。 有关蝙蝠长寿的传说,在抱朴子中 记载:“千岁蝙蝠,色如白雪,集则倒悬,脑重故也。此物得而阴干末服之,令人寿 万岁6 。”玄中记记载:“百岁付翼,色白,得食之,寿万岁7 。”水经记载:“交 州丹水亭下有石穴,甚深,未尝测其远近,穴中蝙蝠大者如鸟,多倒悬,得而服之使 太平广记卷第四百七十三昆虫一 7 中国道教卷 第三卷 苏州古典园林装饰性铺地研究 第三章苏州古典园林装饰性铺地的图形文化解读和艺术分析 人神仙。”这些是有关于蝙蝠长寿的传说记载,这些传说的因素也对后来蝙蝠所代表 的文化意义起到积极的影响。 再者,因为蝙蝠外形怪异,相貌丑陋奇特,古人有以恶制恶的心理,因此蝙蝠被 赋予辟邪的意义。古人故意将蝙蝠画的形容夸张,以 此来达到镇吓妖魔鬼怪的目的。蝙蝠的“蝠”和“福” “富”同音,因此逐渐也被附会上幸福富贵的吉祥意 义。使得原来丑陋凶恶的模样演化为纳祥接福的吉利 形象。蝙蝠为钟馗引路,便是辟邪和纳福两种意义的 糅合。具体的典故是这样胞,据清代小说记载,阎王 为了协助钟馗斩鬼邪、除狐妖,便守护奈何桥的文武 二将化为蝙蝠为钟馗引路。另一说法来自平鬼传, 门神神荼化为蝙蝠在前引路,郁垒则化为锋利的宝剑 帮助钟馗斩妖除魔。古代民间端午节有 悬挂钟馗像辟邪的习俗,钟馗手舞利剑, 前有蝙蝠飞舞,将此画悬贴于厅堂可以 降福消灾,合境平安。历代神仙通鉴 说:“天地混沌初开时,即有黑白蝙蝠, 黑的是八仙中的张果老,白的是捉鬼吃 鬼的钟馗。”钟馗在民间是辟邪除鬼的英 雄,他的出现必定和妖魔发生联系,他 要以他的神力帮助人们消除妖魔鬼怪的不利影响,而给人们带来平安和幸福。当他和 蝙蝠结合在一起,他的神力进一步增强,因为蝙蝠的形象也可以对鬼怪起到镇摄作用, 并且在此基础上把福气也引了进来。蝙蝠和其它的题材组合以后具有吉祥意义的图形 很多,下面就举一些经常见到的进行简单说明: 2 1 苏州古典园林装饰性铺地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