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论文)救赎之途的文学体验与终极思考——史铁生论.pdf_第1页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论文)救赎之途的文学体验与终极思考——史铁生论.pdf_第2页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论文)救赎之途的文学体验与终极思考——史铁生论.pdf_第3页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论文)救赎之途的文学体验与终极思考——史铁生论.pdf_第4页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论文)救赎之途的文学体验与终极思考——史铁生论.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救赎之途的文学体验与终极思考 史铁生论 问宪莉 摘要:史铁生是中国当代文坛中一位命途多舛、个性独特的作家。他用坚强 的意志面对多病的躯体和坎坷的人生,在有限的写作空间和特殊的写作环境中, 用敏感睿智的大脑静观生命的无限可能性。他的作品中体现着细腻的情感倾诉, 诗性的语言表达,执着的境界追求,充满哲学思辩色彩的文字背后显现着平和、 安详、智慧的特质,他的语言并不壮怀激烈却动人心弦,他的文字并不高深莫测 却耐人寻味,他没有慷慨陈词却出语惊人。难能可贵的是,他在拯救自己苦难人生 的同时,投入全部的生命热情去关注人类的生存困境,他是中国当代作家中第一 个确立关于人类生存困境的文化观念的人,也是第一个将“过程论”这种带有乐观 主义和理想主义的生命哲学引入人的生存之中的人。在我们这个缺少内在的灵魂 建设和精神信仰的时代,史铁生真诚朴素的、达观平和的、宽容通透的写作可以 引发我们对人生意义更深层次的关注。本文试图从他精神历程的转变来探讨他对 残疾、死亡、命运的看法以及在残缺的人生境遇中如何进行自我救赎,和他在特 殊的写作环境下形成的独特的文学写作观,旨在揭示他的写作从返观自我的真实 存在上升到对整个人类的生存困境的终极思考这一过程带给我们的启发和意义。 第一部分生命之中难以承受的重 躯体的残疾使他经历了生命之中难以承受的重,早期作品中多以“残疾”为主 题,对由残疾引发的肉体上的病痛投入了微乎其微的关注,而浓墨重彩地描写了 残疾人不为常人所理解的苦痛和难以言说的郁闷,以及他们陷入困境之中左右突 围难觅光明之途时对死亡的冥想和渴望,并在思忖自身苦难的过程中对命运产生 了无可奈何的荒诞感、偶然感和神秘莫测感。与此同时,也表达了他们面对肉身 的残疾没有一味自暴自弃,而是试图寻找精神自救的心态,以及面对死神的诱惑, 没有立即缴枪弃械举手臣服,而是且歌且舞坦然赴死的心路历程。 第二部分残缺人生境遇的自我救赎 冷静思考过后的史铁生不再将目光踯躅于己身的残疾,沉浸在作品中残疾人的 苦痛中难以自拔,而是在残缺的人生境遇中不遗余力地进行自我救赎,他用爱的 信仰来引渡苦难人生,用美的体验来解脱束缚的心灵,并在这种宏博的爱愿和审 美的体验中感受到突破人生三大困境找到生命的意义就在于创造一个精彩的永恒 超越的过程。 第三部分史铁生的文学写作观 身体残疾迫使他为寻求生存的理由而走上写作之路,也形成了他独特的文学 写作观,本着真诚的心性品质和朴素的写作态度,他的笔触执着地向人的灵魂深 处进发,为人的精神寻找栖息的家园,并在灵魂最初的眺望中顿悟文学写作与人 本困境如影随形一脉相承,超越困境实现信仰惟有依靠重建宗教精神,同时,在 此意义上史铁生也超越了自己“沉重的肉身”。 结语:史铁生通过个体生存体验总结出人生三大困境之后,将生命的意义交 付于理想中的“过程”。他的写作中渗透着强烈的宗教精神,他用佛教的精神应对 苦难,用基督教的智慧拯救人生,用文学写作探求人本困境。困境的永恒存在, 意味着救赎的永无止境,亦即文学写作对个体精神存在的追问是一个不断超越的 过程。 关键词:史铁生救赎文学体验终极思考 l i t e r a r ye x p e d e n c e a n du l t i m a t ep o n d e rl e a d i n gt os a l v a t i o n w e nx i a n 1 i a b s t r a c t :a sav e r yf a m o u sw r i t e ri nc h i n a ,s h it i e s h e n gi sa u n i q u eo n ef u l lo f f r u s t r a t i o n si nh i sw h o l el i f e h ei sb r a v e l yc o n f r o n t e dw i t hh i ss i c k i s hb o d ya sw e l la s t h er o u g hl i f e ,o b s e r v i n gt h ef i n i t e l e s sp o s s i b i l i t i e so ft h el i f ew i t hh i sb r a i ni n f i n i t e w r i t i n gs p a c ea n das p e c i a lw r i t i n gc o n d i t i o n ,e x p r e s s i n g s e n s i t i v ee m o t i o n si nh i s w r i t i n g s f u r t h e r m o r ep o e t i cl a n g u a g e ,c l i n g i n gp u r s u i ta n dp h i l o s o p h i ct h o u g h t si nh i s w r i t i n g si n d i c a t et h et r a i to fp l a c i d ,s e d a t ea n ds a p i e n t i a l h i sl a n g u a g ei sn o ta r d e n tb u t i m p r e s s i v e ;h i sw r i t i n gi sn o tu n f a t h o m a b l eb u tu n f o r g e t t a b l e h ei sn o th i g h s o u n d i n g b u ts t a r t l i n g t h em o s ti m p o r t a n t t h i n gh ed o e si st od e v o t eh i sw h o l ez e s t st ob ed e e p l y c o n c e r n e dt h el i v i n gc o n d i t i o n so fh a m a nb e i n g sw h e nh es a l v a g e sh i m s e l h ei st h e f i r s to n ea m o n gc o n t e m p o r a r yw r i t e r si nc h i n aw h os e tu pt h el i t e r a r yc o n c e p tf o r h u m a nb e i n g ss u r v i v a lp l i g h t ,a n da l s oi st h ef i r s to n ew h oi n t r o d u c e s “t h ep r o c e s s s t a t e m e n t ”o fa n i m ap h i l o s o p h yw i mo p t i m i s ma n di d e a l i s mt ot h ec o u r s eo fh u m a n b e i n g sl i v e s i nt h ee r ad e v o i d i n go ft h es o u lc o n s t r u c t i o na n dm e n t a lb e l i e f , s h i t i e s h e n g w r i t i n g sc a ni n s p i r eu st ob ed e e p l yc o n c e m e dw i t ht h es i g n i f i c a n c eo f l i f e t l l i st h e s i sa i m st oe x p l o r ea ne l i c i t a t i o na n dt h es i g n i f i c a n c eb r o u g h tb yt h ep r o c e s s f r o mo b s e r v i n gt h er e a le x i s t e n c eo fs e l v e sm o v i n gu pt op o n d e r i n gt h eh u m a nb e i n g s s u r v i v a lp l i g h tw i t ht h ea n a l y s i so f h i sm e n t a lc h a n g ea n dh i so p i n i o n st o w a r dd i s a b i l i t y , d e a t h ,a n dd e s t i n ya sw e l la sh i ss e l f - s a l v a t i o ni nf r a g m e n t a r yl i v i n gp l i g h ta n dh i s u n i q u ew r i t i n gp o i n t sf o r m e di nt h es p e c i a lw r i t i n gc o n d i t i o n s t h ef i r s tp a r tu n b e a r a b l ew e i g h t i n e s si nl i f e h ee x p e r i e n c e su n b e a r a b l es u f f e r i n gi nh i sl i f eb e c a u s eo fh i sd i s a b i l i t y , s oh e m a i n l ye m p l o y s d i s a b l ea s t o p i c i nh i s e a r l yw r i t i n g s t o e x c e s s i v e l yd e p i c t h a n d i c a p p e d sp a i n f u l n e s sa n dg l o o m i n e s sw h i c ho t h e r sc a nn o tu n d e r s t a n da n dt h e i r d e s i r e st od e a t hw h e np u r s u i n gt h el i g h ti np l i g h t ,e x p r e s s i n gt h ef e e l i n g so fd e s p a i r , h a p h a z a r d a n d m y s t e r i o u s b u t i g n o r e t h eb o d y sa i l m e n tc a u s e db y d i s a b i l i t y m e a n w h i l eh ea l s oe x p r e s s e st h a tt h e s ed i s a b l e dp e o p l ea r en o ts e l f - a b a n d o n e db u tt r y t os e e kt h ew a yo fs e l f - s a l v a t i o n m o r e o v e rh ed o e sn o ts u r r e n d e rc o n f r o n t e dw i t ht h e d e s i r eo fd e a t hb u tg o e st od e a t hc a l m l y t h es e c o n dp a r ts e l f - s a l v a t i o ni nf r a g m e n t a r yl i f e s h it i e s h e n gi sn o tl i n g e r i n go nh i so w nd i s a b i l i t ya n ym o r ea f t e rad e e p 儿i c o n s i d e r a t i o nb u tc a r r y i n go ns e l f - s a l v a t i o nw i t hg r e a te f f o r t s h ed e l i v e r st h es u f f e r i n g l i f ew i mt h eb e l i e fo fl o v ea n dd i s e n t a n g l e st h eb a n d a g eo ft h es o u lw i t ht h ee x p e r i e n c e o fb e a u t y h et a s t e ss i g n i f i c a n c eo fl i f er e s u l t e db yb r e a k i n gt h r o u g ht h et h r e ep l i g h t so f l i f ei nt h ec o u r s eo fp u r s u i n gb r o a da f f e c t i o n sa n da e s t h e t i ce x p e r i e n c el y i n gi nc r e a t i n g aw o n d e r f u lp r o c e s sa n de t e m a lt r a n s c e n d e n t t h et h i r dp a r t s h it i e s h e n g sl i t e r a t u r ep o i n t si nw r i t i n g t h ed i s a b i l i t yf o r c e ss h it i e s h e n gt oc h o o s et h ew r i t i n ga sal i v i n gw a y , a n dh i s l i t e r a r yp o i n t sw a sf o r m e da tt h es a m et i m e t h r o u g ht h es i n c e r ef e e l i n g sa n dn a i v e w r i t i n ga t t i t u d e s ,h et o u c h e sh u m a nb e i n g s s o u lw i t hh i sp e n ,s e e k i n gad w e l l i n g h o m e s t e a df o rt h es o u lo fh u m a nb e i n g s ,a tt h ee a r l yb e g i n n i n go ft h ev i e wo ft h es o u l , e n l i g h t e n i n gl i t e r a r yw r i t i n ga n dh u m a nb e i n g si n n a t ep l i g h tr o o t e df r o mt h es a m e h e b e l i e v e st h a tt h er e c o n s t r u c t i o no f r e l i g i o ns p i r i tc a nt r a n s c e n dt h ep l i g h ta n dr e a l i z et h e b e l i e f , m e a n w h i l es h it i e s h e n gt r a n s c e n d h i so w n h e a v yf l e s hb o d y b a s e do nt h i s b e a r i n g c o n c l u s i o n : t h r e el i v i n gp l i g h t sa r es u m m e du pt h r o u g hi n d i v i d u a ls u r v i v a le x p e r i e n c e ;s h i t i e s h e n gd e l i v e r st h es i g n i f i c a n c eo fl i f et ot h ep r o c e s so fi d e a l i t y i n t e n s er e l i g i o u s s p i r i ti sf i l t e r e di nt h ew r i t i n g ,h ee m p l o y sb u d d h i s mt od e a lw i t hs u f f e r i n g ,e m p l o y st h e w i s d o mo fc h r i s t i a n i s mt os a l v a g et h el i f e ,e m p l o y s1 r e r a r yw r i t i n gt oe x p l o r eh u m a n b e i n g si n n a t ep l i g h t t h ee t e r n a le x i s t e n c eo fp l i g h tm e a n st h ee n d l e s so fs a l v a t i o n ; s c i l i c e tl i t e r a r yw r i t i n ge x a m i n i n gt h ee x i s t e n c eo fi n d i v i d u a l s p i r i t i sac o n s t a n t t r a n s c e n d e n t a l p r o c e s s k e yw o r d s :s h it i e s h e n g s a l v a t i o n l i t e r a r ye x p e r i e n c e u l t i m a t ep o n d e r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 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个人 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陕西师范大学或其它教育机构 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 已在文中作了明确说明并表示谢意。 作糕名:骅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同意研究生在校攻读学位期间论文工作的知识产权单位属陕西师范大 学。本人保证毕业离校后,发表本论文或使用本论文成果时署名单位仍为陕西 师范大学。学校有权保留学位论文并向国家主管部门或其它指定机构送交论文 的电子版和纸质版;有权将学位论文用于非赢利目的的少量复制并允许论文进 入学校图书馆、院系资料室被查阅;有权将学位论文豹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 行检索;有权将学位论文的标题和摘要汇编出版。 作者签名日期 引言 史铁生是一个用心灵歌唱、用生命写作的作家,对生命有着深刻的认识与思 考。他承受着命运的巨大打击仍傲然挺立于文学之林,在病痛的折磨下永不懈驰 的笔耕,这本身就是一种强大生命力的见证,更是对文学的意义和价值的一种确 认。他的作品中对生命意义的不断挖掘与表露,给我们展示了一个不虚饰造作、 不浮躁张扬、真实跳动着的灵魂。他和他的作品一起,让我们感受到一个脆弱的 生命背后坚强不屈的精神给予我们的震撼和思索。 史铁生对生命意义、生存价值的追寻是从思考“死亡”开始的。风华正茂的 青春时节他突然遭受双腿瘫痪从此要在轮椅上如囚徒般度过终生的打击,也许无 人能够幸免患病之初死神的诱惑,史铁生在双腿彻底背叛他之后,心里先是完全 的空白,随后由一个死字填满,并且在以后的若干年里频繁地对死神抱有过热情, 是卓别林的电影城市之光里的一句台词“着什么急,咱们早晚都会死的”启 发了他,使他意识到死亡并不复杂,生存才是严峻的这一现实。正如米兰昆德 拉所说:“有些人之所以还活着,是因为他口袋里时刻揣着一粒氰化钾”,他将自 身置之死地后意外地发现生活反而可以毫无顾虑地继续,对死神由最初的顶礼膜 拜到大彻大悟后的淡然视之,“死亡”反而促成了史铁生对生存价值和生命意义契 而不舍的追索。他用自己手中的笔和睿智的大脑,通过自身的生存体验,走进作 品中残疾人的心灵深处,诉说他们不为常人理解的苦恼和面临的困境,由这种对 个体生存困境的思考,走向众生共同面对的人生困境的思考,从而在完成自我精 神救赎的旅途中,上升至对整个人类的终极关怀和思考。 与同时代其他作家相比,史铁生的作品更容易让人接近。他的散文化的小说 和小说化的散文中对亲情、友情、爱情以及知青生活的回忆,细腻温和地绵延在 笔端,向我们表露了史铁生超越自我后的坚强。因为残疾,史铁生比别人更多一 些肉体和心灵的苦痛,痛定思痛伴随着的是更为深刻的思考,永远的思考抵不上 一分钟的痛苦,史铁生是一个痛苦着的思考的人,他不是告诉我们他的痛苦而是 平静地用他的经历让我们变得坚强;因为残疾,史铁生可能缺少其他作家在生活 素材上更多的宽度和广度,恰因如此,他的内心更加细腻,有着常人所没有的触 觉,因此也就写出了常人写不出的文字,他能有更多的时间去拓宽自己思维的深 度,挖掘人内心最深处的敏感地带,他倾注了自己全部的热情去探索人的生存困 境、生存意义,以及突破困境实现自我的救赎之途。在这个文学变成快餐、人人 皆为点击率、销售量疲于奔忙的消费时代,有几人像史铁生那样,偏安一隅,进 行着灵魂的自省,宁静祥和却不失犀利地向终极发问,虽然并不能赢得终极的解 答,却仍然不失快乐在他的西绪福斯式的救赎之途上跳跃着一颗永不停歇的朝圣 者的灵魂。 纵观当代文坛,对史铁生的研究虽不至汗牛充栋,也还是有不少的论著和散 篇表达了研究者们形形色色的观点,大致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从心理学 角度深入剖析史铁生创作中的残疾主题、自卑情结及宿命意识,如吴俊的当代 西绪福斯神话史铁生小说的心理透视;第二,从宗教精神方面对史铁生创作 中的宗教意识和宗教情怀进行阐发,如赵毅衡的神性的证明:面对史铁生;第 三,从存在主义生命哲学角度解读史铁生作品中关于生存困境的思想内蕴,如胡 山林的对人本困境的思考史铁生创作的中心主题;第四,从传统文化的角 度来探讨史铁生的作品与儒道文化之间的关联之处,如胡河清的史铁生论等 等不一而足。面对这些研究现状,本文试图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纵向研究的 角度,分析与探讨史铁生精神历程的转变给他的写作以及写作观带来的影响。在 史铁生的残疾人生中,他本人完成了从最初对生命的敬畏和惧怕,对病态生存的 一声叹息,对命运无可奈何的嘲讽,到对整个人类的终极关怀的转变。他的作品 从最初对残疾和死亡以及命运的不断思考,在自己的写作之夜里对灵魂进行审思 和拷问,捕捉自我微妙的难以言传的感觉( 包括直觉) 、情绪、心理、意识( 包括 潜意识) 进行更高、更深层次的哲理思考,到灵魂悠游自如地在笔尖行走,这种 创作历程和创作内容在当代作家中是极为鲜见的,因此,在当代文学背景下研究 史铁生的文学写作是具有特殊意义的。 人的生命意义是在不灭的希望中实现的,不管这希望的结果是否真正存在, 只要有了希望就有了奋进的力量,也就有了生命的辉煌。让我们在阅读中感受智 者精神的魅力,以及澄净的思和深切的悟带给我们的启迪和引导。 一、生命之中难以承受的重 在人生中可以肆意挥霍青春、大胆憧憬美好未来的年龄,史铁生被突如其来 的残疾击倒在病床,从此与冰冷的轮椅结下不解之缘。残疾之后的史铁生,并不 是立刻大彻大悟明白人生真谛,曾一度难以免俗地对死亡抱有极端的热情。为了 寻求生存的意义和价值,他学过绘画和外语,最终在文学写作的道路上看到了生 命的美好与精彩。他把自己患病之初的生存体验和精神上的苦闷历程凝练成一篇 篇小说,从残疾肉身引发世俗的侧目相待开始说起,到残疾人失去生活勇气试图 通过死亡解脱苦难人生,最后谈到他们对难以预测和把握的人生命运的无可奈何。 此外,他还描写了残疾人在特殊境遇下奋力进行精神自救和他们面对死亡时坦然 淡然欣然的心态,体现出史铁生对残疾、死亡和命运抱有的复杂心情,这正是他 2 突破自身困境寻求超越的开始。 ( 一) 。沉重的肉身”从残疾主题说起 研究史铁生的作品,“残疾”是一个难以绕开的话题。因为自身残疾的原因, 残疾主题在史铁生的小说中频仍出现,贯穿于他的创作始终,他对残疾人命运的 关注和思考几乎成为一种执着的创作倾向。 在伤残人的写作道路上有一种危险,这种危险就是陷在自己的痛苦里,发泄 自己的怨恨。史铁生的残疾小说中大多描写残疾人的生存困境,描写他们面对苦 难时的心里冲突,以及孤独、恐惧和痛苦的感受。没有太阳的角落里三个年轻 人因为残疾对爱情不敢奢求百般掩饰欲罢不能内心充满苦痛;一个冬天的晚上 里那对善良的残疾夫妻在领养孩子时内心发生激烈的矛盾;夏天的玫瑰中卖风 车的残疾老人用铜牛宣泄对健壮双腿的渴望;足球中两个年轻小伙子手摇轮椅 在酷热骄阳下相伴前行时热望与失落并存;山顶上的传说里执着找寻鸽子的瘸 腿小伙爱情无望事业无成在生活中遭人歧视;命若琴弦里为生计奔走的瞎眼说 书老人在弹弦千断寻药无果时心中怅然若失;来到人间里敏感聪慧的侏儒小女 孩小小年纪便要承担世俗的目光;原罪里全身瘫痪的十叔只能躺在床上为孩子 们编织着美丽童话;宿命中那个年轻教师万事俱备前途一片美好却因一场车祸 而被永久定格在病榻之上从此改变人生命运;等等。这些故事一方面是作者自我 悲剧命运的写照、自我情感的对应和宣泄,另一方面也是自己人生遭际的一种转 移和延伸,用写与自身遭遇相类似的一些人,来消解内心深处的愤懑和不平。残 疾尽管只是一种生理现象,但它客观地存在于人类的现实生活之中,时刻都有可 能伤害残疾者敏感的内心,造成他们严重的孤立感和心理障碍,这也正是史铁生 创作残疾主题小说初期内心的真实写照。 双腿残疾之后,史铁生并不是一下子就深刻起来的,而是经历了一个渐进的 过程。史铁生用笔当双拐艰难地跋涉着,以一个特殊个体的身份思考着残疾这个 特殊群体的心理特征及其遭遇的社会现实,记录下了自己对残疾思考的深化过程。 “福柯在疯癫与文明一书中说:疯癫不是一种自然现象,而是一种文明产物。 没有把这种现象说成疯癫并加以迫害的各种文化的历史,就不会有疯癫的历史。 这一关于疯癫的论说,依我看也适用于残疾。”。这说明残疾已不仅仅是一种生理 现象,而成为一种社会文化与观念,根深蒂固地隐藏在人们的大脑中,残疾人作 为社会公众中数量较少的弱势群体,无论怎么奋斗也抗争不过沉淀在人们心中强 大的残疾文化的历史。尽管他们努力拼搏,尽管他们善待生活,仍然挽回不了残 史铁生:病隙碎笔,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 0 0 2 年版,第8 l 页 疾所带来的不公正待遇。 山顶上的传说中那个陷入爱情之中的瘸腿小伙子,不能像正常人那样, 心境坦然地享受爱情带来的甜蜜,仿佛是偷来的爱情这种感觉像一把达摩克利斯 剑,时刻高悬在他和他心爱的姑娘的心上,幸福的体验也变成了一种苦难。他不 敢向别人理所当然介绍她是自己女友,拜访的客人丝毫也没有觉察到他们的恋人 关系,甚至连一秒钟的疑惑也没有,不是没有这样的敏感度,而是从未将一个残 疾人和恋爱相联系起来。为了不让女友的父母伤心,他们的交往也是偷偷摸摸的: “他只去过她家一回,没有进门,也没上过那楼梯。只在那楼梯前见 过几张严肃的脸一一如l i 占大敌般地从楼梯的缝隙间朝下晃了晃。他原本真 以为伤残是不重要的呢! 原来只是去找一个同性朋友的时候才不重要! 或 者是去找一个把伤残看得很重要的姑娘的时候,伤残才是不重要的! 他不 是第一次到别人家来做客,但却是第一次不被欢迎,因为这一次他要找的 姑娘不具备免疫力! 她慌慌张张地从楼梯上跑下来,站在楼梯前和他 说话。他不怪她。他看得出来,她不能让他到家里去坐坐,心里有多难受。 楼梯的缝隙间,那几张惊恐的脸仍不时朝下张望,一闪,不见了:又一闪, 不见了。谁愿意自己的女儿得癌症呢? 正像谁愿意自己的女儿爱上他这样 一个瘸子呢? 他还是走吧,快离开这儿吧。找一个借口,大声说:没什 么事。我路过这儿。我还有别的事。我得走了。以便让楼上的人也听 见。”。 在一个冬天的晚上中那对残疾夫妇为了能够领养一个孩子,一深一浅走 在雪花飘舞的寒冷的冬夜。他们内心非常渴望能够有个孩子,可是又怕孩子恐惧 他们丑陋的形象,更害怕孩子父母知道他们的情况会放弃把孩子送给他们。谁愿 意将孩子送给一对残疾人呢? 希望和失望并存,僮憬和失落交加,怀着这种错综 复杂的心情,两个人在风雪漫天的寒夜相依相伴踟躇前行。残疾人因为身体某方 面或先天或后天造成一定的残缺,他们也许不如正常人那样亭亭玉立,也许不像 正常人那样相貌堂堂,也许不如正常人心安理得地享受着上帝赐予的健全的肢体 和健康的生活,但他们“丑陋”的形象下面掩藏着一颗并不残疾的金子般的善良 之心,他们为道路当中没有盖好的井盖心怀不安,他们为彼此不测的未来精心盘 算,他们对上帝赐给自己生活中的另一半心存感激,只是想要一个孩子,只是想 过正常人那样有儿有女的日子,为什么就这么难呢? 足球里的小刚和山子是两个血气方刚的小伙子,正是拥有大把大把的时间 去幻想未来的二十多岁年纪,却只能坐在手摇车里拿着仅有的一张球赛票去看一 史铁生; 山顶一l 的传说梦远书城h t t p :w w w m y 2 8 5e o m d d m j s t d s a n j u a n b e n i 0 2 6 h t m 4 场足球比赛。烈日当头,两个人大汗淋漓不敢放慢车速,执着快乐地前进。他们 忘记了仅有一张球赛票两人不能同时享受观看的权利,忘记了体育场上层层的台 阶会阻碍手摇车的前行。绿茵场上歇斯底里的呐喊和奋不顾身的奔跑狂热地吸引 着他们不断地前进。当他们在谈论婚姻大事变得黯然神伤时,用观看足球比赛以 及梦想中踢足球来冲淡和消解内心的烦闷,他们想象着自己在足球场上奔跑,摔 倒了又蹿起来,鱼跃冲顶,在草坪边跪下滑出很远,冲观众台上挥舞着拳头微 笑但这仅仅是一种想象,残疾人的爱情和希望就像在梦里追逐滚动的足球, 梦想永远也难以照进现实。 史铁生的残疾小说中大多数的主人公都是“我”,故事大多以“我”这个残疾 人的所见所想所体会所感受为内容,用“我”的目光和大脑来展开情节。人们在 读这些作品时很容易将作者与这个“我”相联系,实际上作者在不经意间将个人 的经验和体会溶入了自己的写作之中,小说的全部表现可以说是作者真实情感的 自然流露,而并非他刻意的构思。之所以会给读者造成这种感觉,主要是由于作 者在他的作品的主人公身上倾注了太多自己的感情,小说的作者以及作品中的主 人公在某种程度上达成了一体化,作者的个人体验就是小说中主人公的人生体验, 我们甚至可以将这些作品看成作者的精神自传,作者和“我”相互叠加,不分彼 此: “我不能塑造他们,我是被他们塑造的。但我并不是他们的相加,我 是他们的混淆,他们混淆而成为一一我。在我之中,他们相互随机地连接、 重叠、混淆,之间没有清晰的界线。就像那个秋天的夜晚,在游人散尽的 那座古园里,凭空而来的风一浪一浪地掀动斑斓的落叶,如同掀动着生命 给我的印象。我就是那空空的来风,只在脱落下和旋卷起斑斓的落叶抑或 印象之时,才捕捉到自己的存在”。 为什么史铁生总是执着地选择残疾人作为自己作品的主要关注对象呢? 我们 可以从心理学寻求一些解释。早先的生命体验和目前困惑的生存状态在史铁生的 意识中形成了稳定的心理原型残疾,凡与残疾这个心理原型有同构关系的物 象,就特别能引起主体心灵的反映和感知。这一心理原型潜藏于他的意识的深层, 无意识地制约着他对人物的选择和描写,心理原型作为作者意识与情感的潜流, 渗透在作者的主体意识中,当生活中符合他的“特定原型的情景出现时,那个原 型就复活过来,产生一种强制性,并像一种本能驱动一样,与一切理性和意志相 对抗”, 这时,心理原型就会对作者选择描写对象产生一种制约作用。作家在构 史铁生:务虚笔记,南海出版公司,2 0 0 4 年版,第2 4 7 页 荣格:心理学与文学,兰联书店, 1 9 8 8 年版,第1 0 1 页 造这个审美世界时,就必然按照心理原型去重构现实生活,作品中的现实结构既 与社会结构相似,也是作者主体结构的外化。在此意义上,作品中的人物都可视 为作家心理原型的外化。 当然,史铁生在将自己的真实感受融入每个人物之后,他并没有一味沉浸在 苦难的生活和不公正的待遇之中无法自拔。伤残已是不争的无可改变的事实,他 在发泄苦闷之后进入了冷静的思考。在他的作品中,残疾主人公没有重复以往小 说中塑造的一个伟大而超凡的形象来表现主人公身残志坚的陈i ! e l 主题,也没有煽 情呼唤人们对残疾人的理解和同情,而是通过对残疾现象的描写和残疾人形象的 塑造,尤其是对残疾主人公与厄运抗争的表现,展示了这个特殊的弱势群体的内 心世界。残疾人需要的不是同情和怜悯,而是社会所能给予的一种公平待遇。他 们不想成为社会的负担,尤其不愿意听到“残废”这个词,“残疾”并不等于什么 都干不了成为废物,因此,他们对于自己生活的此在世界格外敏感,他们比正常 人更渴望活着的尊严。他们不需要布旌的同情,只想求得人格上的独立和完整, 以个正常人的形象与同类比肩而立。所以,我们从史铁生沉静而忧郁的作品中, 总能觉察到一股坚忍不拔的柔性力量,作品中多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像 解剖刀一样直逼人的灵魂深处,他在审视和反思自身灵魂之后,发现人生其实是 “残疾”遍布、困境重重,从而对我们生存的世界展开了不屈不挠的追问:我们 的幸福欢乐何在? 我们为之奋斗的目标是什么? 我们共同面对的困境是什么? 我 们的救赎之途在哪里? 并以切身生存体验对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做出了自己的回 答。 ( 二) 死神的诱惑关于死亡的冥想 我现在在这儿,除此一无所知,除此一无所能。我的小船没有舵,只能随着风 吹向死亡最底层的风行驶。 一一卡夫卡 死亡是人生最真实最深刻最难以逃避的宿命。雅斯贝尔斯说从事哲学即是学 习死亡,柏拉图的斐多篇引用苏格拉底之言说哲学是死亡的实习。人类在回 避死亡、思考死亡,为死亡焦虑恐惧,也因死亡而更加智慧,死亡既在此岸也在 彼岸。大多数人在生活一帆风顺波澜不惊时不会真正思考死亡这个不用预约的将 来,而当人们陷入生活的低谷左右突围却仿佛难觅一条光明之路时,难免会发出 类似史铁生小说中主人公的感叹:“活着这么难,还不如死了算了。” 在绝望的状态下,人们最容易丧失活着的勇气和耐心。最初患病的日子,史 刘小枫:拯救与逍遥,上海三联书店,2 0 0 1 年7 月版,第3 9 页 6 铁生以为自己身体里只是一个肿瘤在做怪,当幻想一点一点破灭不得不失去双腿, 丧失正常行走功能的时候,他首先想到的就是死,对死亡的渴望比任何时候都强 烈,和死神的接近比任何时候都要亲密,希望用死亡来摆脱病痛的折磨,逃避今 后人生之路可能遇到的挫折和困境。在散文我二十一岁那年中,他对自己当 时的情况做了真切的描述:“我终日躺在床上一言不发,心里先是完全的空白,随 后由着一个死字去填满”,。以后的若干年里他也频繁的对死神抱有过热情, 并执拗地想“人不如死了好,不如不出生的好,不如压根儿没有这个世界的好。” 。在真切而且深刻的生存体验的支配下,史铁生将这种病痛和精神折磨下求生不得 渴望死亡的感受编织在自己的作品中,细腻地刻画了小说主人公面对人生困境时 的复杂心理。 山顶上的传说是带有强烈精神自传性质的小说,作者将自己的生存体验 深深地烙在了这篇作品中,主人公的心路历程可以说就是作者曾经所走之路的感 受和体验。小说中的瘸腿小伙子,因为偶然的原因造成双腿残疾,从此人生之路 改变本来的方向,事业受挫、爱情无果、遭遇世俗偏见、前途一片渺茫。当他得 知自己双腿彻底无救之后,一心只想和死神接近,“他用目光在屋顶上发狠地写着 死,写着癌,写氰化钾、。d d v ”,而且痛苦万状地思索:“人为什么 一定要坚强地活着呢? 是为了坚强还是为了活着? 或是为了证明自己比任何人都 耐受痛苦,都经折磨? 是因为善于忍受痛苦是一种美德呢? 还是因为活着就算高 明? 或是因为这个世界非常需要有人来证明痛苦,否则人间就显得不够全面? 喔 ! 就算忍受就是坚强吧,就算这坚强是美德,但人们赞扬着这美德的同时却 循着实际在生活! 人们理所当然地追求着人的生活,却认为伤残人忍受着非 人的生活乃是一只纯种儿的美德。天一样大的滑稽! ”。找寻鸽子累了的时候, 他在夜晚的路旁坐下望着天空想象:“那儿是天堂。在这静寂的夜里死去,多好! 在这静悄悄的深夜,死去,是一件多么轻松、多么惬意的事! ”没有了爱情,没有 了事业,没有了平等和尊严,沉重的苦难意识充满了大脑,仿佛只有死是一条不 得已而为之的解脱之路。 怀着一种悲观苦闷的心情进行写作,死亡意象总是有意无意充斥在史铁生的 字里行间。写到照相馆时称:“橱窗里的新郎太严肃了,一身西服,倒像是在参加 葬礼”。一般人最多观察到新郎不合时宜的表情,绝不会将其和令人恐怖的丧葬仪 式联系在一起。又如写沉默:“这沉默像是否定,像是疑虑,像是哀悼。”可以用 许多喻词来描绘沉默,却极少有人会选用“哀悼”一词。再如写主人公的小说发 史铁生:记忆与印象,北京出版社,2 0 0 4 年5 月版,第1 8 0 页 史铁生:记忆与印象,北京版社,2 0 0 4 年5 月版,第2 2 4 页 史铁生:山项上的传说,梦远书城h t t p :w w w m y 2 8 5 e o m d d m j s t s s a n j u a n b e n i 0 2 6 h t m 7 表不了,发出的竟是如此的感叹:“写满了字的稿纸够糊个结实的棺材”。很显然, 死亡是作者心中的一个“结”,无论何时何地,他的想象与思考总是绕不开它。此 外,史铁生的作品中常常用到“人间”一词,他的文章也喜欢以之命名,如人 间、来到人间等。就常人而言,他们在大多数时间里不去关心彼岸世界,此 岸世界的存在也就很难进入他们的感觉,而对处于残疾状态的史铁生而言,彼岸 世界的死亡总是在前方有意无意地诱惑着他,心中有了彼岸世界做参照物,强烈 的对比刺激他经常感觉到人间的存在。他的小说与散文中也经常穿插一些关于生 与死的思辨,生命与死亡的探讨往往在两个人的对话之中展开,比如他的对话 四则里,就有一则“关于死”,另一则“关于生”:山顶上的传说也有不少关 于死的话题在瘸腿小伙子与他所爱的姑娘之间进行。这些关于生与死的精辟且通 透的对话,恰好是一条帮助我们清晰明了地理解作者不甘沉沦努力探求人生意义 的线索。 然而,史铁生并没有落入因悲苦人生以求速死的俗套,对于死亡这种素来为 人所慎言讳言的话题,他没有写成催人泪下的人生诀别,没有写成动人心魄的伤 感情怀,甚至没有应有的痛苦和悲惨,史铁生将这些自杀式的死亡行为萦绕在朦 胧的审美的哲学意境中,把这种本该暴露于外表的感情转向心灵深部,并从尖端 降落一格,由冷峻代替狂烈,以深沉代替暴躁,他镇定自若地描写死亡,人物也 镇定自若地走向死亡,没有焦虑不安和恐惧的情感,人物像是走回自己温暖的家, 走进一场华丽的演出,走向一场盛大的宴会。 中篇1 或短篇4 里的老头慢条斯理地走向彼岸世界:“他在湖上一圈一圈 至少走了有四五十公里,最后在岸边看见了一块大石头。正好像一张床。看 得出,他死前并没有迷了路的那种惊惶失措,他完全相信那是一张床”,“他走到 床前,他以为他走到床前,脱了鞋,还把一双鞋端端正正地摆好想必这是他 几十年里养成的习惯,然后爬上床,脱了棉大衣把棉大衣当被子,躺下,把自己 盖好。”一个谜语的几种简单的猜法里女医生的死写得更加朦胧神秘,在两个 病人偷窥的眼里,那些死前的行为满是优雅迷人的诱惑,她惬意地洗澡、悠闲地 抽烟、随着音乐舞蹈端详花朵,所有的姿态都充盈着美丽的各种含义和女性的媚 惑。她莫名地死了,死时她穿戴得高雅而且华贵,她的神态端庄而且安详,她坐 在藤椅中的姿势慵懒而且茁壮。务虚笔记里女教师同样为自己选好了素朴而优 雅的行装,穿戴整齐之后坦然无惧地走向死亡。 这些死亡都是自杀,都死得泰然自若,死得神秘莫测,或许是陷入困境既无 法突围也无法超然,或许是别有原因,但都把死亡作为解脱手段,以出乎常理的 平和淡泊的心态面对死亡,这是史铁生用文学化的形式对人的死亡本能进行的注 解和阐释。史铁生向来是非常在意人生中的偶然的,曾认为是一系列偶然造就了 人的无可奈何的宿命,人本身处在一种被动可笑的地位,永远不知道下一个偶然 究竟是什么又会带来什么,唯独死亡不必预约,虽然他说死亡不需要急于求成, 但是文学却是一片自由想象的天地,任由作者拟出种种人生,那么,与其等待死 亡以一个偶然的形式在未知的时刻遭遇,还不如在这种被动不幸的人生里感受主 动的生命体验,坦然淡然欣然地选择用自己的方式主动去死,显现个体的率性诚 真和至善至美。 由此可见,史铁生在作品中所透漏出的死亡意识是有矛盾的因素的,他把死 亡看作人生一大困境,对之怀有不可避免的焦虑和恐惧,但是又在小说创作里把 死亡审美化、理想化、神秘化,消解了死亡固有的冷酷无情与恐怖。他自己说: “那么死呢? 我也不知道。我不知道它好玩不好玩。我准备最后去玩 它,好在它跑不了,我只知道,假如没有死的催促和提示,我们准没有了 兴致没了胃口,生活会疲疲踏踏地活得象七个永远唱下去的样板戏那样让 人失却了新奇感” 其实,对于现实中的他来说,较多在意的是死亡的积极意义,化死亡为生存的 动力,用生活的情趣转变死亡的意义,不像他作品里人物那样竟然对死亡倍感温 馨和向往。弗洛伊德把本能分为生的本能和死亡本能:“食色本能( 生的本能) 常 欲将生命的物质集合而成较大的整体,而死亡本能则反对这个趋势,它要将生命 的物质重返于无机的状态。这两种本能势力的合作和反抗产生了生命的现象,到 死而止”。因此,生存与死亡绝非简单的对立,与死亡博弈之后的生命显得更加 唯美和精彩。洞悉了这一点,我们就会理解史铁生满怀热情地描绘充满和谐和美 感的死亡过程,是他关于死亡的真实生命体验同对死亡的理性思考及审美观照之 间的博弈,也是他对死亡采取精神上的超越的尝试。 ( 三) 难以预测的命运之旅 当残疾人意识到自己的残疾时,心理便产生一种从我们普通人的世界分离出 去的孤独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