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心理学专业论文)大学生职业需求研究.pdf_第1页
(基础心理学专业论文)大学生职业需求研究.pdf_第2页
(基础心理学专业论文)大学生职业需求研究.pdf_第3页
(基础心理学专业论文)大学生职业需求研究.pdf_第4页
(基础心理学专业论文)大学生职业需求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文摘要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妻竺墼童丝度的 改革,大学与蛙业生 分酝麓发遣发生了巨大交纯,砉譬多太学挚燕奎在择堑畦走入误嚣,客褒上要求 对大学生的择业心理进行充分有效的研究。 职业需求是指人对职业的鼹求在头脑中的反映。它魇映着个体对浆种职 监熬渴求程欲望,莠通过从事该静职鲎寒瀛照蠡身的其它瓣求,它是个抟谍取 职韭并在职业活动中获取成功的积极性源泉。职业需求可以激发从监餐的积 极职业情感,提高从业者的职业意志力,是个体从事职业活动的根本动力。本 文在怼罗恩的职妲鼹求理论稻撩毒 克的职艘爨求理论箕零套缨的基毯。量,稳 建了舆有特色的综合职韭需求璃论模型。认为人类的敬照鬻求沿个体藕社会 两个方向发展,分为四种类型:维持生活的需求,学习与发展的需求,承担社会 义务的需求和交往归属的需求。在开放式间渗的基础上,编制了大学生职业 需求辩溺式阕卷,对溺试结果避纷两次霞素分辑,成功挺敬淄个因素,与理论 构建究全符合,总爨表和分量表的信度和效魔均达到了较满意水平。 学习与发展的需求受专业和性别因素的影响;维持生活的需求受专业因 素秘彩# 鑫;摹毽较会义务戆嚣求受生滚嚣素静影穗。慧嚣上器,大学生辍泣需 求体系受专业因素影响较大。y 目前,我国大举生旧的职业需求体系面临崩溃,新的职业需求体系尚未完 全建立,嚣焚,有必绥对大学生鹣鞭盟需求抟袭逶幸亏考效瓣溺逶。( i ) 帮霸大 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准确定位,建立合理的职救需求体系。( 2 ) 发展职业所需 的技能和品质是大举生建立理想职业需求体系的前提和錾础。( 3 ) 改革教育 极测,馁逑大学生建立良好斡驳渡霉求髂系。( 4 ) 聂展雹摇羧监政策撂彤、裁 韭信息指导、择监艺术指导、择她心理指导等方面的学校驳救指导活动,漏适 大学生的职业需求体系。 + 美键词需炎职业需求综合职业需求模型 l 。 a b s t r a c t s w i t ht h ee s t a b l i s h m e n to ft h es o c i a le c o n o m i cm a r k e t i n gs y s t e ma n dt h e r e f o r m a t i o no fh i g h e re d u c a t i o n a ls y s t e m ,t h ea l l o c a t i o ns y s t e mo fc o l l e g eg r a d a t e s h a st a k e ng r e a tc h a n g e s m a n yc o l l e g eg r a d u a t e sh a v ee n t e r e dt h ew r o n ga r e a , w h i c h o b j e c t i v e l yr e q u i r e sa na d e q u a t es t u d yo nj o b s e e k i n gp s y c h o l o g y c a r e e rn e e dm e a n st h er e f l e c t i o no fm a n sn e e df o ro c c u p a t i o ni nh i sm i n d i tr e f l e c t sa ni n d i v i d u a l se a g e r n e s sf o rac e r t a i nj o b ,a n ds a t i s f i e sh i so t h e rn e e d s t h r o u g ht a k i n gu pt h i sj o b ,w h i c hi st h ea c t i v es o u r c eo fa ni n d i v i d u a l ss e e k i n ga j o ba n do b t a i n i n gs u c e s s e s ,c a r e e rn e e dc a ns t i m u l a t ej o b s e e k e r sa c t i v ej o b 6 m o t i o n ,i n p r o v e t h e i r j o b p e r s e v e r a n c e ,w h i c h i st h eb a s i c a lm o t i v eo f i n d i v i d u a l st a k i n gu pc a r e e ra c t i v i t i e s b a s e do p o nb r i e fi n t r o d u c a t i o no fr o e s a n dh o p p c v k st h e o r yo fc a r e e rn e e d ,t h i sp a p e rh a se s t a b l i s h e da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 t h e o r yo fc a r e e rn e e dw i t hi t so w n i ti s h e l dt h a tc a r e e rn e e do fm a n k i n dw i l l d e v e o l e pa l o n gt h ew a yo fi n d i v i d u a la n ds o c i e t y ,a n dc a nb ed e v i d e di n t of o u r k i n d s :t h en e e do fm a i n t a i no n e sl i v i n g 、t h en e e do fl e a r n i n ga n dd e v e l o p m e n t 、 t h en e e do fu n d e r t a k i n gt h es o c i e t y so b l i g a t i o n s 、t h en e e do fs o c i a li n t e r c o u s e a n db e l o n g i n gt oo n eg r o u p o nt h ef o u n d a t i o no fo p e np a p e r ,i tc o m p l i e sac l o s e t e s tp a p e ro fc o l l e g es t u d e n t sc a r e e rn e e da n dh a st w of a c t o ra n a l y s i so n t e s t i n g r e s u l t s ,e x t r a c t sf o u rf a c t o rs u c e s s f u l l y w h i c hc o m p l i e sw i t ht h et h e o r y t h e r e l i a b l i t ya n dv a l i d i t yo fs c a l ea n ds u b s c a l er e a c hs a t i s f a c t o r yl e v e l t h en e e do f l e a r n i n ga n dd e v e l o p m e n ti s i n f l u e n c e d b ym a j o r sa n ds e x e s t h en e e do fm a i n t a i n i n go n e sl i v i n gi si n f l u e n c e db yo n e sm a j o r t h en e e do f u n d e r t a k i n gt h es o c i e t y so b l i g a t i o n si si n f l u e n c e db yo n e ss o u r c e ,i ng e n e r a l , t h ec a r e e rn e e do fc o l l e g es t u d e n t si sg r e a t l yi n f l u e n c e db yt h e i rl r l a j o r s n o w a d a y s ,t h ec o l l e g es t u d e n t s s y s t e mo fo l dc a r e e rn e e di sa l m o s tb r o k e n d o w n ,a n dt h en e ws y s t e mh a sn o ty e te s t a b l i s h e d ,h e n c e ,i ti s n e c e s s a r y t o 1 - a d j o s tt h ec o u e g es t u d e n t s s y s t e mo fc a r e e rn e e de f f e c t i v e l y ,t oh e l pc o l l e g e s t u d e n t su n d e r s t a n dt h e m s e l fa n dt h e ns e tu par e a s o n a b l es y s t e mo fc a r e e rn e e d , q 2 ) t h es k i l l sa n dc h a r a c t e r st od e v e l o pc a r e e ra r et h eb a s i so fe s t a b l i s h i n gi d e a l c a r e e rn e e ds y s t e mf 。r c o l l e g es t u d e n t s t or e f o r mt h ee d u c a t i o n a ls y e t e ma n d p r o m o t et h ee s t a b l i s h m e n to fp e r f e c tc a r e e rn e e ds y s t e m ,t oc a r r yo u tt h e a c t i v i t i e so fc a r e e rd i r e c t i o ni n c l u d i n gt h ed i r e c t i o n s j o b s e e k i n go fp o l i c ya n di t s i n f o r m a t i o n ,a n ds k i l l sf o rj o b s e e k i n g a n dp s y c h o l o g yf o rj o b s e e k i n g ss oa s t oa d j l i s tt h ec a r e e rn e e ds y s t e mo fc o l l e g es t u d e n t s k e yw o r d s :n e e dc a r e e rn e e d 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m o d e lo fe a r e e rn e e d 大学生职业需求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高等教育制度的改革,大学毕业生 分配制度已逐步由国家“统招统分”转变为“自主择业”。1 9 8 5 年上海交通大 学和清华大学试行了“在国家方针政策指导下,学生选报志愿,学校推荐,用人 单位择优录用”的办法,逐步形成了“双向选择”的初级模式。随后全国高校普 遍推行这种做法。1 9 8 9 年3 月,国务院批准了教委提出的高等学校毕业生 分配制度改革方案。即中期改革方案。明确指出,学生毕业后可在国家方针、 政策指导下,按照有关规定在一定范围内选择职业,用人单位择优录取。从 此,毕业生就业进入了体制改革阶段,并逐渐向新的就业制度过渡。为加快教 育体制改革步伐,国家教委于1 9 9 4 年在关于进一步改革普通高等学校招生 和毕业生就业制度的试点意见中明确提出:从招生开始,通过建立收费制度, 改变学生上大学由国家包下来,毕业时国家包安排职业的做法。同时建立相 应的奖学金、贷学金制度,鼓励毕业生努力学习,引导学生毕业后参与劳动力 市场的竞争。国家不再以行政分配而是以方针、政策指导、奖学金制度和社会 需求信息来引导毕业生在一定范围内自主择业。依照上述规定,凡取得毕业 资格的学生,实行在国家就业方针指导下,经“供需见面”或由学校推荐,在一 定时间和一定范围内通过“双向选择”的办法就业,毕业生就业工作要贯彻统 筹安排、合理使用、加强重点、兼顾一般和面向基层,充实生产、科研、教学第一 线的方针,在保证国家需要的前提下,贯彻学以致用、人尽其才的原则。我国 大学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为广大毕业生选择理想职业提供了前提和依 据,能否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就要看毕业生如何选择了。 从理论上讲,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为大学生选择理想职业提供了便利 条件,应该是”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可是在实践中我们发现,许多大学生 择业时,不能从实际出发,走人了误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自我 意识过强。校园生活的相对单纯性及社会生活知识和经验的相对匮乏,使部 1 分大学生在选择职业时难免具有幼稚的冲动,盲目的激情,过分的自信,注重 自我的设计与实现,忽视了社会需要,脱离了自身的实际情况,产生出眼高手 低的不正确择业观。大学生选择职业时,首先考虑的是自己如何如何,是否符 合自己兴趣,是否能发挥自己的优势,而社会的需要则被抛在一边,不能把实 现个人抱负与社会需要结合起来考虑,不能把自我实现放在恰当的位置上,在 社会需要的前提下进行自我设计,当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发生矛盾时不能服 从集体利益,缺乏必要时牺牲个人利益的精神。第二、过分注重经济利益。强 烈的社会求财倾向严重地影响着大学生,不少毕业生在选择职业时“求实惠”、 追求高收入的择业愿望显得非常明显。“有钱好办事”的思想已程度不同地影 响着部分大学生的职业选择,大学生注重职业的经济效益。据9 4 年广州3 所 高校的调查统计,有4 5 6 的学生把“经济收入高”放在择业因素的首位,北 京6 所高校的调查结果,有3 66 的学生把收入和福利放在首位。在工作地 点上,大学生都选择经济特区、大中城市等较发达地区,而偏远的小城镇、农村 则成为被遗忘的角落。9 7 年大连高校调查表明,6 4 5 的大学生希望到沿海 开放城市及经济特区工作,l i2 的人愿意到内地大城市工作,86 的人愿 意到中小城市工作,5 4 的人想出国,而愿意到“老少边穷”地区的人微乎其 微,只有4 3 。第三、其他不良心理。从众心理,对某些用人单位,别人不 去签约,自己也不前往,别人去“三资”企业,自己也不落后,别人想进党政机关 走“仕途”,他也“随大溜”。自负心理,自认为自己的条件优越,对用人单位过 分挑剔,提出的要求过分苛刻,把择业目标局限在“区域要好,层次要高,效益 要佳”的单位,而对基层和边远地区从不问津。自卑,1 2 , 理,对择业缺乏自信,总 认为己不如人,对自己的缺点看的过重,不敢同用人单位见面,或不敢介绍自 己的长处,使许多择业良机失之交臂。功利心理,有些学生不问专业是否对 口,只要工资、福利高就去。在与人谈论时,过分关注单位效益、奖金发放、住 房待遇、进修出国机会等。 大学生择业走人误区客观上要求对其择业心理进行充分的研究,在这种 现实推动力的作用下,许多学者开展了有关职业心理的研究。职业心理在我 国发展的历史比较短,但由于众多学者的努力,也取得了不菲的成就。总的看 来,我国近年来的职业心理研究呈现以下特点:第一、职业价值观研究是重点。 职业价值观是人们对职业的重要性与意义所持的态度和评价,并在这种态度 和评价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比较固定的看法和观点。它是个体职业心理的最 高层次,对于个体的职业兴趣、职业动机等具有明显的制约作用,因而是广大 学者关注的重点。目前,我国职业心理方面的文章大多是关于职业价值观的。 8 0 年代初,金一呜对上海中学生的职业价值观进行了研究,冯百麟于8 0 年代 中期对北京中学生的职业价值观进行了调查。进入9 0 年代,随着大学毕业生 就业分配制度改革力度的加大,有关职业价值观的文章纷纷涌现。如宁维卫 的职业价值观研究综述, 楼静波的当代青年的职业价值观,凌文辁等 人的我国青年学生的职业价值观研究等。第二、职业兴趣研究是热点。 与国外研究趋势相一致,职业兴趣是近年来职业心理研究的一大热点。白利 刚对霍兰德职业兴趣理论进行了系统介绍 :龙立荣介绍了国外三个著名的 职业兴趣测验的发展趋势唧,并对编制本土化的职业兴趣测验提出了自己的 意见和建议; 凌文辁、方俐洛等人对霍兰德职业兴趣测验进行了本土化的改 造,各方面统计指标均达到理想水平,且创造性地将普雷迪克的工作世界图与 职业兴趣测验结合起来,聚类分析取得良好效果,初步绘制了我国大学科系职 业兴趣类型图。 此外,龙立荣也对职业自我探索量表进行了修订。第三、集 中于引进,本土化研究较少。综观职业心理的研究,多集中于国外成熟理论的 引进,如白利刚、龙立荣等人的工作和职业量表的修订,除此之外,张厚粲等对 爱丁堡职业测验进行了修订。 与此类工作相比,尚不多见由我国学者自己编 制的职业心理问卷问世。在开展研究的初期,引进国外的先进成果是必要的, 但若仅仅停留于此,则无益于研究的进一步开展。第四、职业需求研究尚不多 见。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需求是人类行为的根本动因和出发点。目前的职 业心理研究多集中于职业价值观和职业兴趣方面,都属于人格结构的较高层 次,但归根到底,这些方面都是受人的需求制约的。抛开了人的职业需求来探 讨职业价值观和职业兴趣,显然是不充分的,在实践中也是有缺陷的,如凌文 辁等为了对职业价值观的研究结果作出令人信服的解释,最后不得不回到人 格的深层结构需求上来,提出了“职业价值观是人们对各种人生需要的重 视程度的反映”的假设。 二、职业需求的理论构建及量表编制 ( 一) 职业需求的理论构建 1 需求与职业需求 在心理学中,需求是指有机体的一种不平衡状态,它反映着某种客观的要 求和必然性,并成为个体活动积极性的源泉。与此相对应,职业需求是指人对 职业的要求在头脑中的反映。它反映着个体对某种职业的渴求和欲望,并通 过从事该种职业来满足自身的其他需求,它是个体谋取职业并在职业活动中 获取成功的积极性源泉。 作为社会个体的人,一生中要从事多种活动,其中职业活动是社会活动的 重要组成部分。一般说来,凡是有劳动能力和工作能力的社会成员,都要从事 一定的职业,通过职业活动为社会尽职尽责,同时也获取一定的物质和精神报 酬,以满足自身的各种需求,促进自身发展。 职业需求在人的职业活动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 方面: ( 1 ) 职业需求能激发从业者的积极职业情感。职业需求能促使人产生职 业兴趣,激发积极的职业情感。职业兴趣和职业需求是紧密相关的,凡是感兴 趣的事物,就一定具有相应的需求。在需求的基础上产生的职业兴趣。又是职 业情感产生的基础,离开了职业兴趣、职业需求,就谈不上职业情感,而职业情 感水平的高低则直接影响着个体的职业活动效率。 ( 2 ) 职业需求可提高从业者的职业意志力。职业需求可提高从业者的意 志力,促使从业者为达到追求的目的而克服困难,增强毅力,更好地完成职业 活动。人的职业活动是有目的、有计划的,职业活动的目标与个体的职业需求 是分不开的,实现了职业目标,就可以满足个体的职业需求。为了满足自身的 职业需求,去努力工作,积极自觉地克服困难,以实现某种职业目标,这本身就 是对人的意志的一种培养和锻炼。 ( 3 ) 职业需求是个体从事职业活动的根本动力。职业需求是个体从事职 业活动的内部动力,是从业者工作积极性的源泉。职业需求可以激励从业者 树立职业理想,不断进取,把具体的职业和远大的理想结合起来,不断提高思 想和业务水平,增强职业适应性,从而提高人们的工作效率和成就水平。 2 两种职业需求理论述评 、 由于需求问题在职业活动中的核心地位,许多学者都对职业需求问题进 行了研究,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观点,但到目前为止,较为成熟的职业需求理 论尚不多见。这里我们主要介绍一下罗恩的职业需要理论和霍朴克的职业 需求理论。 4 - ( 1 ) 罗思的职业需要理论 美国临床心理学家和职业指导专家罗恩根据从事临床心理学的经验以及 有关各类杰出人物的生活史与人格特征的研究,并综合精神分析理论和马斯 洛的“需要层次论”原理,提出了职业选择的需要理论。他说:“为了了解生活 中职业所担当的角色,我们首先必须对个体及其需要做些了解。”o “需要论”关于职业选择的中心论点是,一个人早期所受的养育方式,影响 其追求的职业类型以及在所选择领域中可能达到的水平。罗恩认为,儿童时 期一些东西的缺乏,可以通过所从事的工作得到补偿。早期经验决定着个体 心理需要的发展方向,而个体便朝此方向选择职业。早期经验影响个体需要 的发展表现在: 、 如果个体需要获得满足,则不会变成无意识的动力来源; 如果个体的高层次需要未获满足,则此等需要将永远被消除,不再发展; 如果个体的低层次需要未获满足,则将成为主要的驱动力; 如果延迟需要的满足,则这些需要将成为无意识的驱动力。 上述这些需要的发展与个人早期家庭环境有关,尤其是父母对待子女的 态度,极大的影响到个体成年后的职业选择。罗恩将父母的态度分为三种类 型:关注子女型,包括溺爱型和严格型;回避子女型,包括拒绝型和疏忽型;接 受子女型,包括随意接受型和抚爱接受型。 个人基于家庭早期环境的影响,发展出与人际关系、情绪反应以及职业选 择有关的态度和兴趣。生长于溺爱、过度保护及过度要求的家庭者,将发展出 顺从型人格,而选择与他人有关的职业;生长于拒绝忽视或不稳定的家庭者将 发展出倾向独立型人格,而选择与他人无关的职业;如果个人感受家庭过多保 护的情况非常严重,则可能产生强烈的防卫与侵略性格,形成非人际的倾向。 罗恩认为,在我们的文化中,社会地位和经济状况更多的依赖于所从事的 职业。个体的自尊感也与工作所赋予的责任大小紧密相连,它在职业威望的 等级和对职业满意度的研究中反映出来。那些生活处于困境的人可能会发 现,地位和尊严是由职业所给予,或来自同事,他们是满足这些需要的最主要 来源。 用组别和水平两个纬度来进行职业分类,是罗恩理论的一大特点,他所列 的组别为服务、商务接触、团体、技术、户外、科学、一般文化、艺术和娱乐:水平 则从“专业性的和管理性的”直到“不熟练或新手的”多个序列。 c 罗恩的职业需要理论将环境和个人经验背景纳入职业选择的理论框架 中,给职业指导实践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而他的职业分类系统在职业资料的 整理上也具有重要价值。但其理论也具有一定的局限,目前还没有证据证明 亲子关系、早期经验对职业选择的影响;从实践的角度来说,该理论未能发展 出具体明确、操作性强的指导方法与技术,对实际指导意义不大。 ( 2 ) 霍朴克的职业需求理论 霍朴克指出,职业选择必须适合个体的需要。他的理论可以归结为以下 十大要点:o 选择职业是为了满足需要。 我们所选择的职业,是我们相信它最能满足我们的大多数需要的职 业。 需要可以被理智地觉察,也可作为某种有吸引力的东西被隐约地感觉 到。但无论在何种情形下,他们都会影响选择。 当我们第一次意识到职业能帮助我们满足需要时,职业性发展就开始 了。 当我们能更好的预料到一项职业能如何满足我们的需要时,职业性发 展及对职业的选择性就提高了。预测能力则取决于我们对自己及对职业的了 解,以及我们清晰思考的能力。 通过帮助,认清我们所需,并预测在我们期望的职业中能否成功地获得 所需,可影响职业选择。 通过帮助,发现能满足我们需要的职业,并预料某种职业比另一种在 多大程度上更能使人满足,此种信息也影响职业选择。 职业满意度取决于我们所从事的职业在多大程度上符合我们觉得应 满足的需要。换句话说,满意度决定于我们得到的与我们想要的之间的差距。 满意度来自于目前能符合我们需要的工作,或来自于在将来有可能符 合我们的职业。 当我们相信某种变化能更好的符合我们所需时,职业选择很容易改 变。 霍朴克的思想代表着一种“合成理论”。因此,它可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 对很多人都适用。它能对职业咨询中的各种观点进行协调,为各种训练和不 同体系的整合提供空间。 6 3 综合职业需求理论模型的构建 人的职业需求是一个多类型、多水平、多层次的复杂的需求系统。综合前 人的理论,结合我们进行的大学生职业声望评价研究工作,我们认为从人们对 职业需求的因素上看,人的职业需求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 1 ) 维持生活的需求:人类要生存,种族要延续,必然要求一定需求的满 足,如衣食住行等。只有这些需求基本得到满足,人类的生存、生活、延续后代 的责任才能得以实现,维持生活的需求是个体职业需求中最基本的成分,也只 有当一种工作能成为个体谋生的手段时,我们才称其为职业。无论任何人,从 事任何职业,其最基本的要求都是为了获取一定的物质报酬和经济利益,以满 足维持生存和正常生活的需要。 ( 2 ) 学习与发展的需求:人们选择或决定从事某种职业,其要求并不仅仅 局限于维持正常的生活,人们还希望在职业中获得相应的职业知识,掌握干好 工作所需的职业技能,培养相应的能力,形成相应的职业兴趣,培养职业气质 和职业性格,以更好的适应职业的要求,更好的完成职业任务,促进自我本身 的发展。 ( 3 ) 承担社会义务的需求:人不仅是一个自然的实体,也是一个社会的实 体。对于自然实体的个体而言,人有衣食住行方面的需求,就社会实体而言, 个体不仅要向社会提出各种各样的要求,社会也要求有劳动能力的公民从事 一定的工作,通过职、业活动为社会尽职尽责,因而,承担社会义务的需求归根 到底是社会对个体的要求在个体头脑中的一种反映。 ( 4 ) 交往归属的需求:创世纪1 8 章开篇所言“人不应当孤独”。人们不 是作为独立的社会个体而存在的,而是在与他人的联系交往中生存和发展的, 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人是社会的人。职业活动为人们的社会生活开辟了一 片广阔的天地,人们在职业生活中扩大交际范围,结交一些志趣相同的朋友, 发展和谐的人际关系,并可组成各种非正式群体,开展群体内的活动。社会也 通过职业赋予人们一定的形象和地位,使他们得到认可,受到尊重,感到自己 是有能力、有用处的。 f 个体:维持生活的需求_ _ - 学习与发展自我的需求 需求职业需求 【社会:交往归属的需求一承担社会义务的需求 图3 职业需求综合模式图 需求是人类行为的原动力,是个体活动积极性的源泉。职业需求是个体 需求母系统中的个子系统,然而这个子系统又w 以从个体和社会两个方嘲 加以考察。从个体属性上看,种族的延续决定了个体首先有维持生活的露求, 毽太游拿给霉求著不仅仅弱疆予鼗,人类逐毒学习与发袋鑫我瓣嚣求,后毒熟 在前者之上的高级需求。从人的社会属性上看,社会的发展瑟求个体承担一 定的责任,为社会进步作出贡献,因i ? i :,人有承担社会义务的需求。在此需求 之上,正魁出于人的被会蛙的存在,为了更好的承挺社会义务,个体还有交谯 稻舞属瓣需求。瑾想耱辍韭需求应该楚个淬往驳鼗篱末与柱会性强盈蓑蕊熬 协调统一。 关于这个模型,有几个问题应该加以注意: 入黪职韭震求是多辩多样约,骥落入豹塞身发浸毂毒主会臻溪条终豹变豫 而变化,并且需求的屡次也不断改缀,困人而异,上面讨论的双是几种主要的 职业需求,但并不能涵漩职业需求的全部。 入在阉一时期内肖多种职韭需求,它们相互作月,并结合成为一个统一的 整簿,形成复杂懿雾求模式。其中占据主导照位,越决定器震瓣称为主导瞧鞍 业需求,黛它的则称为辅助性职业需求。 同职业者在不同时期,不同部门工作,职业需求的主导因索是不同的。 职业黉求受众多缀豢的影响积秘约。如早期经验、家庭环境、受教育程 度、社会致治经济制度、匿家的法薄、敬策、单位的娩章制度等。 人可以依据自己的职业需求,结合其它条件,作出理性决策,选择最适窟 的职业。 ( 二二) 职韭需豢量袁裁缡翻 1 项目的选取 第一次采用开放式问卷。我们以“每个大学生都有种种需露,请把你认为 通过职业可以满足的嚣簧都写出来”为题,商河南大学、郑州大学、河南农业大 学、郑翊工盛大学、溥南中医学豌聂狻发放褥卷6 0 0 份,液回藤卷5 4 3 静。并 对河南大学的2 0 名大学生进行了个别访问。 第二次制订封闭式阔卷。我们对开放式问卷得到的庞杂资料加以归类熬 理,及中发瑷,大学生意识蜀秘霉零遮数百秘之多,毽英孛不少楚重复翦,鸯黧 是类似的,有些贝i 与职业需求关系菡远,将这些资料加以整理,结合黄希庭等 人的研究成果o 、况志肇等人的研究锚果。以及俞文钊等人编制的工作满意感 量表。和丁彪编制的高校中青年于部工作积极性酒查表o ,编制甄成大学生职 采t 业需求问卷。 大学生职业需求闷巷共包括四都分内容:被试基本情况如专业、生源等; 捂导n ;4 0 遘试题全都以薮逑旬形式蹬瑗,要拳缎涟鬏据题嚣蒎述媾琵与鑫 身实际情况相符合的裰度进行评定,评定分为五个等级:非常符合、比较符合 、说不清楚、不太符合、非常不符合,备等级分别记1 - 5 分。对部分题目进行 反向记分。一道主观性谶题:“我选撵工作单位的蓠要条季争是”,要 求被试写麓l 一3 条鑫认为重要豹捺簸条 孚。 2 被试的选取 被试分别来自河南大学文学院、艺术学院、物理系、计算机系等单位,共计 5 5 1 名有效渡试,基本壤嚣翔下表: 表1 被漩基本馕掘裹 性别生源专业 共计男文农秘城市文辩理辩 艺术 5 5 j2 9 82 5 33 1 72 3 42 1 3 2 0 81 3 0 3 施测 殪罨添:“为了了辫影嫡裹校毕戴生驭翌选择黪遮素,我识缝豢j 了这掺溺 查表。这项调查不记名,只作研究之厢,答案也无对错之分,请你不要有太多 顾虑:”然后简单介绍答题方法? 群体施测,全部测验约需1 5 分钟。 4 结果统计与处瑕 共浚溺阖卷5 8 3 徐,掰除基本恃嚣不弱释答黎不全的霹豢3 2 份,褥臻蠢 效问卷5 5 1 份。把测验结果用f o x b a s e + 数据库管理,然胼用s p s sf o r w i n d o w s8 0 软件进行处理。 ( 1 ) 对灏验数握邀行k m o 瓤b a r t e t t 检验,缭浆表疆数爨邋金子运赐嚣 素分析。酋先对5 5 1 份溯试结果遗行主成分分析,参照张智勇农中文人格特 质词的具体维度研究o 中采用的方法进行。由初始因素负荷嫩阵可知,特征 值大于t 酌因素共有1 2 个,可以解释总变异的5 6 8 ,具体情况见表2 ,决定 撞取瑟个因素,旋转磊瓣因素受蕊凳下表: 聱 表2 初次因素分析方差贡献率表 因素特征值方差贡献率累积方差贡献率 l2 8 7 0 7 1 7 67 1 7 6 2 2 6 0 36 5 0 71 3 6 8 3 32 4 4 16 1 0 2 1 97 8 5 417 9 64 4 9 02 4 2 7 5 517 7 84 4 4 42 87 1 9 6i 7 6 04 4 0 03 3 1 2 0 71 6 7 04 1 7 63 7 2 9 5 816 4 74 1 1 84 1 4 1 3 91 ,6 1 240 2 94 5 4 4 2 1 01 5 7 839 4 64 93 8 8 1 l15 6 739 1 85 3 3 0 6 1 213 2 633 1 55 66 2 1 表3 初次因素分析负荷 r 1r 2r 3 n r 5r 6 q 2 1 6 7 6q 2 97 2 3 q 1 4 7 3 1 q 3 7 6 9 6 q 3 7 2 1 q 3 9 6 6 0 q 2 0 5 9 3 q 3 5 7 l lu 1 57 2 5 q 3 0 5 0 2 q 2 6 9 1 q 2 7 5 3 4 q 4 5 6 0 q 3 4 6 7 8 q 3 2 6 3 9 q 3 3 4 4 2 q 7 4 6 5 q 2 8 5 3 2q 1 96 0 2 q 1 6 5 1 0 q 2 2 5 1 1 q 3 1 5 0 3 q 1 1 4 7 1 q 1 3 4 3 3 续表 【功如勾 r 3 0r i lr i : q 9 6 7 2 q 2 9 7 2 3 q 1 4 7 3 1 q 3 7 6 9 6 q 3 7 2 l q 3 9 6 6 0 q 1 7 5 7 6 q 5 5 5 4 q 4 0 6 6 8 q 3 8 6 3 3 q 1 6 5 8 q 1 0 5 1 3 q 8 5 3 9 q 1 8 3 2 2 q 2 6 4 5 8 q 1 2 4 0 2 根据初次因素分析结果,确定1 2 个分量表和总量表所包含的题目,然后 分别计算各个被试在各个分量表和总量表上的得分,以各分量表得分为基础, 再次作因素分析,同时进行旋转,得到特征值大于1 的4 个因素,可解释总体 变异的5 5 5 4 。因素负荷如下表: 1 0 表4 二次因素分析方差贡献率表 因素特征值方差贡献率 累积方差贡献率 12 3 7 8 1 9 8 1 5 1 9 8 1 5 219 7 61 64 6 6 3 62 8 1 315 8 01 31 6 4 4 94 4 5 4l5 2 21 2 6 8 26 2 1 2 7 表5 二次因素分析因素负荷矩阵 f lf 2 f 3 f 4 r 56 5 9r 37 7 5r l o 。6 7 0r 99 0 5 r 66 0 4r 27 6 3r 1 16 7 0 r 75 8 1 r 15 0 4r 86 6 5 r 45 6 7 r 1 25 2 9 ( 2 ) 信度分析 分别计算各个分量表和总量表的克龙巴赫a 系数作为信度指标,如下表 表6 信度系数表 l 总量表分量表1分量表2分量表3分量表4 l题目数 4 01 31 683 l 信度系数 07 5 8 906 8 4 007 5 6 4 07 3 4 50 7 8 4 3 ( 3 ) 效度分析 效度从构想效度和效标效度两个方面加以考察。构想效度:两次因素分 析的结果成功提取4 个因素,这与我们理论构想相一致,表明该量表具有较好 的构想效度。效标效度:我们以被试最后一道主观题的答案为依据,随机抽取 1 0 0 份问卷,将列出的需要归为上述四种因素中的一种,赋值为1 ,与其对应的 分量表得分求相关,相关系数见下表: 表7 效标效度表 分量表1分量表2分量表3 分量表4 【人数 5 63 1 、l l2 l相关系数 0 9 5 4 20 9 2 4 708 7 5 408 9 2 6 5 结果分析 马斯洛把人类的需求分为五个层次,即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和爱的 需求、自尊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o 。奥尔德佛把人的需求分为三类,即生存 1 1 需求、关系需求和成长需求 。我国心理学工作者陈沛霖把人的需求分为五 类,即生存需求、享受的需求、发展的需求、自主自尊的需求和贡献的需求。 而在职业需求的分类上,塞普尔指出,人对社会间各种职业和从事这种职业所 形成的生活方式有三方面的需求,即满足生活的需求、满足社会人际关系的需 求和满足劳动的各种活动的需求。 赵喜顺认为,人们对职业的基本需求有四 方面:满足经济需求、能提高自己并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干和创造性、为社会服 务、获取社会声望。 我们认为,上述各种分类都包含有其合理的方面,但也有 某些欠缺。在研究大学生职业需求这一特定的对象时,我们没有生搬已有的 分类方法,而是从广泛的调查人手,将调查的庞杂资料加以归类整理,进行二 次因素分析,最后成功提取四个因素。根据构成每一因素的变量内容,我们将 4 种因素命名如下: f 1 共包含1 3 个题目,为学习与发展的需求。数年寒窗,刻苦攻读,立志 成树是大学生择业的“聚焦点”。从心理需求的视角看,大学生随着社会交往 的日益扩大、生活阅历的不断积累和文化科技知识的不断增加,心里必然萌生 早日成材的良好愿望;从社会需求视角看,大学生的社会地位并非是想象中的 那么高,仅仅属于“社会准成人”和“社会边际人”,因此,他们具有强烈的改变 自身形象、较快完成由“自然人”向“社会人”过渡的愿望。8 0 年代初期( 金一 呜) 和中期( 冯伯麟) 的研究结果表明,人们选择职业最重要的标准几乎都是为 了满足“自我实现需求”和“发展需求”。进入9 0 年代,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 临和终身学习观念的确立,这一观点得到了进一步强化。据电子科技大学的 一项调查表明,毕业生在确定工作单位时,对“符合个人兴趣爱好”重视的有 7 43 ,另外据云南大学和韶关大学两贝j 调查同样显示,大学生在职业选择时 会优先考虑“有利于自身的发展”的职业。 车艺的研究也表明,求知需求是大 学生最为看中的需求,其重要性在1 8 种需求中位居第一。在本研究中,学习 与发展的需求排在第一位,再一次证明了学习与发展因素在大学生职业选择 中的重要性,同时,这一结果与凌文辁等人的研究结果也是相一致的。 f 2 共包含1 6 个题目,为交往归属的需求。对自我实现的过分关注使现 代人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对交往和归属需求的满足,网络时代的来临,使人身 居斗窑之中而知天下大事,闹市之中,对面而居,“鸡犬”之声相闻而老死不相 往来的情况时有所闻,但人毕竟是感情的动物,渴望心灵的沟通,灵魂的碰撞, 感情的交流。车艺的研究表明,当代大学生对归属的需求相比十年前明显增 1 , 强,精神上渴望有所寄托、有所依附的要求日益强烈。本研究表明,大学生在 选择职业时,渴望所选单位能有一份自由的空气,良好的氛围,人与人之间进 行平等的交往,在此基础上建立稳定的人际关系。 b 共包含8 个题目,为维持生活的需求。大学生是个不断探求个体新生 长点的青年群体,他们正从不成熟走向成熟。在商品物价这柄“达摩克利斯” 之剑的威慑之下,大学城中的不少学子顿感囊中羞涩,一种挣脱物价上下波动 曲线的紧迫感油然而生。力争早日经济自主、奠定和创造生存所必需的物质 基础,并取得较大物质利益的冲动,在大学毕业生身心中加速运行,呼之欲出, 一方面满足学子们个体生存、愉快生活和健康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也能满 足他们从父母的依附襁褓中解脱出来,经济上开始独立的本能需要,经济独立 也是大学生人格独立,意志独立的重要方面,是大学生走向全面独立的基础。 与此同时,虽然对于大学生来说,毕业后温饱不成问题,但由于社会体制的改 革和铁饭碗的打破,特别是目前大中型企业经济效益不好的情况下,大学生对 维持生活的需求的关注是可以理解的。正如恩格斯所言:“人们首先必须吃、 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 f 4 共包含3 个题目,为承担社会义务的需求。李勤发现,在“你的职业走 向由什么决定”时,有3 72 4 的人选择了“社会需要”;在“你的择业动机”中, 有3 6 7 1 的人选择了“对国家、对社会贡献大”。 这说明实现社会价值,促进 社会发展是影响城镇青年择业的重要因素。本研究表明,承担社会义务的需 求也是影响大学生职业选择的一项重要因素,这也与赵喜顺的观点相一致。 它表明,当今的大学生在追求个人实现的前提下,兼顾到个体的社会责任。把 自己同社会联系起来,把自己融人到社会中去,融人到社会变革的洪流中去。 他们希望通过自己参与改造社会,在改造社会、实现社会价值的过程中充分地 体现自我的价值。就业在当代大学生看来,既是实现自我价值的手段,也是实 现其社会价值的重要途径。把职业选择与实现社会价值联系起来,成为2 1 世 纪大学生职业选择最重要的特征之一。这是一种积极的反映倾向,应该大力 加以鼓励和提倡。 本研究中的学习与发展的需求、交往归属的需求和维持生活的需求可与 凌文辁等人的职业价值观研究结果相互印证,再次证明了“职业价值观是人们 对各种人生需要的重视程度的反映”这一假设。 1 3 三、大学生职北需求影响黼豢分析 在本研究的第二部分,我们成功她编制了大举生职业需求问卷,并利用该 问卷对5 5 1 名大学生嫩行了测试。结果分析得知,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 度,说明该量表具有较麓的使用价德。下面就影口巍大学生职搬篱求豹因素煳 潋分辑。 进行4 次单独的2 ( 性别) 2 ( 嫩源) 3 ( 专业) 的a n o v a 分析,考察由 问卷所测誊的四种职业需求的性别、生源、专业熬肄。 ( 一) 学习与发展需求彩响露誊分椅 袭8 学习与发震鬻求的a n o v a 分析表 注* p 0 0 5 * p ( 0 。| 以下扭翁。不霉洼鹳。 由表8 可知,专业不同,陛别不同,大学生对学习与发展需求满足的 重视程餮也不嗣,且两者间交互作粥不明显,表弱两个因素各裔独立的发簿作 惩。毒关专逢与狴戮瓣蹙蕊差冥冕裘9 、表1 0 稳裘i 1 : 褒9 学习与发腱需求专业特鬣分布表 一_ 。_ _ _ h _ _ _ - _ 。_ “ “- _ h _ _ - - 。1 ”_ h 。_ - 。_ _ _ _ _ _ _ _ _ _ - _ _ _ h -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 _ _ _ _ - _ 一 专业人数 平均数标准差标准误 义辩2 1 31 5 9 6 20 ,3 9 1 2 2 6 8 1 e 0 2 慧零1 3 0t 4 7 9 3 0 3 2 9 22 。8 8 8 e 0 2 理科2 0 81 4 9 0 80 3 6 5 825 3 6 e 0 2 总体5 5 11 5 2 8 8o 3 7 0 15 s 1 e 0 2 l 霹 表l o 学习与发展需求专业a n o v a 分布表 艺术类专业崇尚个性的充分发挥,注重个体的天赋和灵感的闪现,该专业 学生自我意识浓厚,追求个人价值的充分实现。理科学生长于思考,注重与社 会实践的结合,是社会生产力的最有力推动者,一切从实际出发,为人做事有 目的、有计划、有条理,较容易做出实际性的研究成果,因而,理科专业易技术 创新,是个培养发明家、创造家的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