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企业补充养老保险是社会养老保险体系的第二支柱,也是现代员工福利计划 的重要组成部分,毋庸置疑应大力发展它。但我国目前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发展严 重滞后,制约其发展的个重要原因是企业经济承受能力不强。 建立企业补充养老保险所需的资金来源于企业或员工,企业缴费会增加企业 的成本费用,抵消销售净利率。本文通过建立模型,分别在税前列支和e e t 税 制条件下,对养老金替代率、缴费率和销售净利率之间的关系进行计量分析,并 结合浙江制造业进行实证分析。最后对发展企业补充养老保险提出若干建议。 关键词:企业补充养老保险财务可行性税前列支模型e e t 模型 a b s t r a c t c o m p l e m e n t a r yp e n s i o n i n s u r a n c ei st h es e c o n dp i l l a ro f 。s o c i a l d e n s io ni n s u r a n c ea n dist h ei m p o r t a n tp a r to fe m p l o y e e w e lf a r ep 】a d t h e r ei sn od o u b tt od e v e l o pi t b u tp r e s e n ti td e v e l o p s1 0 w l y e c o n o m i c i so n eo ft h ei m p o r t a n tp a s s i v ef a c t o r s h ef u n d so fc o m p l e m e n t a r yp e n s i o ni n s u r a n c ec o m ef r o mt h ee m p l o y e e a n de m p l o y e r t h el a t e rw i l lc o u n t e r a c tt h er e t a i n e dp r o f i t s u n d e rt h e c o n d it i o n so fb e f o r et a x p a ya n de e t ,t h i sa r t i c l es e t sm o d e l st oa n a l y z e t h er e l a t i o no fs u b s t i t u t er a t e ,p a yr a t ea n dr e t a i n e dp r o f i t sr a t e t h e n , a u t h e ru s et h em o d e lt oa n a l y z et h ef i n a n c i a lf e a s i b i l i t yc o m b i n i n gw i t h t h em a n u f a c t u r i n gi nz h e j i a n gp r o v i n c e f i n a l l y ,a u t h o rp u tf o r w a r ds o m e s u g g e s t i o n t o p r o m o t e t h e 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t h e c o m p l e m e n t a r yp e n s i o n ii l s u r a n c e k e yw o r d s :c o m p l e m e n t a r yp e n s i o n i n s u r a n c e ,f i n a n c i a lf e a s i b i i t y e x p e n db e f o r et a x p a y m o d e l ,e e tm o d e l 浙江大学硕十学位论文 企业建立补充养老保险财务可行性研究 1 引言 在社会养老保险改革不断探索中,我国借鉴国际上的成功经验,确立了社会 养老保险“三支柱”模式的改革思路:第一支柱是由国家依法强制建立,实行“广 覆盖、低水平”原则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第二支柱是企业补充养老保险,也称 企业年金。它是指在基本养老保险之外,在国家提供税收优惠政策支持下,用人 单位根据自身的经济实力和发展状况,自愿建立的旨在为本单位职工提供一定程 度退休收入保障的制度;第三支柱是个人结合自身经济实力,向商业寿险公司购 买的带有储蓄性的养老保险。“1 与改革前相比,基本养老保险提供的保障水平大 幅度下降,为了不降低整个养老保险制度的保障水平,以保障职工退休后的生活 水平不下降,发展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具有重要意义。 但近几年补充养老保险的发展速度十分缓慢,发展水平严重滞后,远远没有 发挥第二支柱的应有作用。制约其发展的因素有很多:如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不到位、国家缺乏税收优惠政策支持、企业改制、企业经济承受能力等,其中, 经济因素是不容忽视的。企业建立补充养保险在财务上是否具有可行性昵? 本文 试图对此做出回答。 文章共分四个部分,第一章阐述本文研究的目的与意义:企业补充养老保险 是社会养老保险“三支柱”模式中的第二支柱,但目前受经济发展水平很低,有 必要对企业建立补充养老保险的财务可行性进行研究。第二章从社会养老保险制 度改革、员工福利计划的角度论证发展企业补充养老保险的重要性,介绍目前发 展状况及分析各种制约因素。第三章建立计量模型,讨论在不同税收政策条件下, 企业缴费对销售净利率的影响。第四章结合浙江制造业的实际情况,设定计量模 型中的各参数值,对建立企业补充养老保险的财务可行性进行实证分析。第五章 提出若干发展企业补充养老保险的建议。 塑垩查兰里主兰垡垒兰一 垒些堡皇塑壅茭耋堡堕型墨里堑壁塑窒 2 企业发展补充养老保险的重要性、现状及制约因素 2 1 企业补充养老保险的重要性 2 1 1 企业补充养老保险的建立是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需要 8 0 年代初期,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建立在计划经济基础之上,实行现收现付 制、统筹层次局限于企业。当时面临的人口老龄化使退休金支出大为增加,在现 收现付制下在职职工的缴费负担沉重,有必要引入个人账户制;经济体制改革要 求在各企业间平均养老保险缴费负担,把养老保险由“企业办保险”变成“社 会办保险”。养老保险制度新一轮改革始于当时,并延续至今。 现收现付制是指正在工作的一代人将收入的一部份,用于支付同时期退休 一代人的退休金支出,是下一代人供款养活上一代人的制度。j 它的稳定运行以 人i e 年龄结构的相对稳定为前提。在现收现付制下,缴费率、养老金替代率、抚 养比的关系可用如下公式表示: 缴费率= 养老金替代率x 抚养比 其中:抚养k l = 领取退休金的职工人数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在职职工人数 人口老龄化使退休职工人数的增加,适龄劳动力人口的相对减少,抚养比变 大:而养老金替代率一般具有刚性,易升不易降,改革开放初期为了鼓励老同志 从岗位上退下来,我国更是屡次提高养老金替代率水平。在养老金替代率和抚养 比同时上涨的作用下,缴费率大幅度上升,这意味着在职职工的缴费负担大大增 加,代际之间的平衡被打破,现收现付制的运行的基础受到挑战。 我国人口正在迅速老龄化,据世界银行的预测报告,我国人口的抚养比上升 速度迅速较快,每1 0 0 个1 5 6 4 年龄组内的人需要抚养6 5 岁以上的老年人的人 数将由1 9 9 0 的8 7 个上蹿到2 0 5 0 的3 1 2 个。 表2 1世界银行对于1 9 9 5 年中国就业人口及老年人的预测数 1 9 9 01 9 9 52 0 0 02 0 1 02 0 2 02 0 3 02 0 5 0 1 5 6 4 岁年龄组( 百万) 7 6 28 0 8 38 4 5 89 5 5 99 8 8 69 8 9 49 6 2 2 6 5 岁以上年龄组( 百万) 6 6 17 5 g8 6 61 0 4 21 5 3 62 1 4 93 0 0 4 抚养比( )8 7 9 41 0 21 0 91 5 52 1 73 12 数据来源;王晓军,中国养老金制度及其精算评价,第一版,北京,北京科学出版社,2 0 0 0 浙江大学碗士学位论文 企业建立补充养老保险财务可行性研究 浙江人口老龄化始于2 0 世纪6 0 年代末。到1 9 9 4 年,浙江省6 0 岁以上老年 人口比重为1 1 4 7 ,6 5 岁以上老年人口比重为7 2 3 。0 - 1 4 岁少儿人口系数 2 2 2 7 ,年龄中位数3 0 4 岁,6 5 以上老年人口与少儿人1 :3 的比为3 2 4 7 ,这几 项揖枥均达到老龄型标准,意味浙江人口全面进入老龄化社会。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浙江人口老龄化速度正在加剧,其中2 0 0 0 年6 5 岁以上人口比重己达到89 2 ,比1 9 9 0 年增加了2 ,0 9 ,1 0 年闽年环比增长速 度为2 7 1 ,比1 9 8 2 1 9 9 0 年的年环比增长速度增加了0 ,5 6 。在人口老龄化趋 势下,退休职工的人数越来越多。根据2 0 0 0 年浙江省人口普查资料预测,未来 五十年是浙江省老龄化最严重的时期,退休职工的比重将逐年增加。6 5 岁以上 老年人口比重在2 0 5 5 年达到最大值,大约为3 4 5 ,之后才逐渐下降。 表2 2 浙江人口老龄化指标 o 1 4 岁人口比重6 0 岁以上人口比重6 5 岁以上人口比重年龄中位数 年份 现状国际老龄国际老龄国际老龄国际老龄 ( )化标准 现状( )现状f )现状f ) 化标准化标准化标准 】9 5 3 年3 5 ,2 36 、9 4 0 82 2 9 7 【1 9 6 4 年 4 1 2 37 0 44 1 91 9 8 2 3 0 1 0 7 3 0 1 9 8 2 年2 9 38 6 95 7 62 4 7 f 1 9 9 0 芷2 3 2 9l o 3 86 。8 32 7 7 4 b 0 0 0 年1 8 0 61 2 3 4 8 9 23 33 4 数据米源:蜘文炯、黑可吴、张畅玲等,浙江人【_ :l 老龄化与社会养老保险课题 1 9 8 4 年后,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在全国迅速展开。企业日益成为 “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市场主体,强烈呼唤个基于 公平的制度环境。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起来的“企业办保险”的模式,仅在单个 企业内部实现退休费用收支统筹,由于各单位职工年龄结构存在很大差异,养老 保险费用负担畸轻畸重,严重影响到企业间的公平竞争,不符合当时由计划经济 逐步向商品经济、市场经济转变的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势 在必行。 在渐进式改革过程中,我国采纳了世界银 亍的建议,结合具体国情,确立了 社会养老保险体系改革实行“三支柱”的原则:保障职工退休后的生活达到退休 前的水平,是基本养老保险、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和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三者共周 浙江人学硕士学位论文 企业建立补充养老保险财务可行性研究 的任务,不应只由基本养老保险来承担,原先由基本养老保险承担的部分责任将 转移给后两者。1 9 9 7 年,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的决定中,正式决定建立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 ( 下称新制度) 。新制度就“新人”而言,其退休后的基本养老金是基础养老金 和个人账户养老金之和,其中,基础养老金为上一年社会平均工资的2 0 ,个人 账户养老金为个人账户余额的1 1 2 0 ,两个账户提供的替代率水平可阻达到 5 0 一6 0 左右。耨制度明确了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将实行“广覆盖、低水平”原则, 其提供的保障水平只是保障退休人员的基本生活,也就是只保障退休人员的生活 水平达到社会平均的基本生活水平,其保障水平处在最低基本生活水平和退休前 生活水平这两者之间。 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要降低退休职工的养老保障总体水平, 而是社会养老保险责任在国家、用人单位、个人三者之间重新划分,把原来由基 本养老保险承担的部分责任转移给用人单位和职工。改革后,基本养老保险的替 代率水平由目前的8 0 9 0 下降到5 6 6 0 ,为了不降低整个养老保障制度的养老 水平,发展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勿庸置疑。而且,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 康社会”的目标,未来老年人应享有较高的“老有所养,病有所医”的福利水平, 这将使企业补充养老保险承担更大的责任。 2 1 2 企业补充养老保险是现代员工福利计划的重要组成部份 从宏j | ! l 角度看,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属于社会养老保险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从 微观角度来看,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制度主要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员。i :福利计划的重 要组成i : i j 分。从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看,员工福利计划( e m p 】o y e e b e n e f 。n 川a n ,眺 ) ) 足指出企业和单方面或者共同出资,通过非政府组织自:接缀办的保险 建立的各种形态的给付措施,旨在为其员工提供死亡、意外伤害、疾病、退休等 方面的经济保障。它般由以下部分组成:( 1 ) 国家立法强制实施的社会保障制 度,包括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等法定计划;( 2 ) 企、 日i 资的企业补充养老保险、补充医疗保险、人寿保险、意夕i , z i 伤残保险等觚i k 保 险计划;( 3 ) 股权、期权计划;( 4 ) 住房、交通、教育培训、带薪休假等其他梢利 计划。o 浙江大学硕上学位论文 企业建立补充养老保险财务可行性研究 历经近二卜年l | _ 场化取向的改革,我豳初步形成了i “品f 订场与要素m 场,特 剔是通过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促使企_ k 薪酬福利制度和员工福利计划急待蘑新 构建。随着我国社会j 三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完善,产业结构的进一步调燧,企业 闸f 向竞争将会进。步加剧,人才的争夺更加激烈。就企业角度面惠,现代企业之 问的竞争,实质卜- 就是高素质人才的竞争。企业要吸引和留住素质好、技术离的 员工,有必要为员工提供一揽子福利措旄,员工福利计划成为企业间入,i 。竞争的 种重要手段。就员工角度而言,可以通过企业补充养老保险等员工福利计划, 得到自己以正常价格购买的一般保险所无法得到的同样程度的保障,因为员1 一福 利计划能够享受某种程度的税收优惠政策,所需费用通常要比具有相同给付的个 人保险的保费要低。无论足企j 和员工都对员工福利计划感兴趣。瞄内外的实践 经验和犬量的研究结果表明,企业孙充养老保险制度、特别是和员工期权计划融 仓的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可以将企业利益与个人利益、,员工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 存机地结合在1 起,降低员工的后顾之忧,增强企业的凝聚力,毁大限度地调动 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稳定企业人力资源,对企业的发展和稳定极为有利。中 国自2 0 ( 1 年l lh 正式加入w t o 后,预期大量涌入的外资企业必将阿内资企业进 行激烈人才争夺战,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将成为重要竞争措施之一。 2 2 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发展现状 与仑北幸 充养老保险的重要地位形成强烈反差,近,l 年补充养老保险冉勺发 展速度,卜分缓慢,发展水平很低,各地发展水平畦王参差不齐。现状与制度原先没 想的目标棚去甚远。截至2 ( 0 1 年韧,全国实行企业补充养老保险的企业仅为 1 6 0 0 0 多家,历年滚存累积的资金为1 9 2 亿元,涉及职工为5 6 0 万人。 然经济 发达地区的企业补充养老保险遥遥领先于全幽的平均水平,如深圳截至2 0 0 j 年 全市大约有4 8 0 家企业建立了企业补充养老保险,涉及的员工近六万人,糕金规 模达6 3 6 亿元。但还有若干省区至今仍未开始建立。栩比之下,全圈辇本养老 僳除到h 前为j 二参保人数已达到1 0 6 0 0 万,覆盖了大部份国有企业及部分集体、 乡镇企、起到了第支柱的保障作用;企, i k b 充养老保险所覆篙的职工仅为前 者参保人数的5 ,到2 0 0 1 年滚存积榘的基金规模仅占当年g d p 的0 2 2 。” 浙江省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发展亦严重不足。浙江企业补充养老保险的经办机 卡勾主要是社会保险机构和商业寿险公司。寿险公司提供的团体养老保险是企、泣补 浙江大学硕上学位论文 企业建立补充养老保险财务可行性研究 充养老保险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浙江省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发展严噩滞后,可以 从近几年浙江省商业寿险公司团体人寿保险保费收入的增长情况锝到反映,团体 人寿保险以团体养老保险为主。从表中r 叮知,近几年保费收入总量较小h 徘徊小 l 扎2 0 0 0 年跌入近几年的谷底。2 0 0 1 年【型体人寿保险的保赞收入为1 8 7 1 亿元, 保除密度仅为4 l - 4 元人,保除深度仪为0 2 8 s 。蓿考虑为数不小的网退保导 致的保费返还,保险镒度和保险深度指标水平将更低。 袭2 31 9 9 7 - - 2 0 0 1 年浙江省团体人寿保险保费收入 年份 1 9 9 7j 9 9 81 9 9 92 0 0 02 0 0 l 保费收入 l ( 亿元) 1 8 0 91 6 2 62 0 1 51 3 1 11 8 7 1 数据来源:根据1 9 9 8 2 0 0 2 中国保险年鉴数据躲理 团体养老保险保费收入在陷入裹足不前的同时,覆盖丽也在缩小,受国有企 , i k 改制和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覆盖面持续扩大的影响,浙江省参加团体人身保除的 用人蕾位数凰最近几年呈逐年下降之势。据调查,目前参加团体保险的主要单位 是电力公司、电信公司、烟草公司、金融系统等效益较好的单位和一些没有参加 社会保除的外资企业及大型的民营企业,制造业等 二业企业参加团体养老保险则 很少。根据有关资料,参加团体人身保险的用人单位不足1 0 ,而且,参加嘲体 人身保险的单位通常不能做到全部职工1 0 0 的参保。企业补充养老保险严熏滞 后,远远没有达到第j :支柱的应有作用。 2 3 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发展的制约因素 目前企业补充养老保险的发展水平很低,没能真正成为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之初设想的养老保险体系的“第二支柱”。究其原因,受到社会保险制度改革、 税收优惠政策、企业改制等因素的制约。 ( 1 ) 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不到位。企业补充养老保险的发展与社会保险 制度改革进程密切相关。现行社会保险在缴费负担和发展空间上窒息了企业补充 养老保险的发展。就缴费负担而言,现阶段社会保险特别是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 医疗保险的缴费率较高,致使用人单位和职工负担沉重,无力构筑第二支柱的补 充保险。自1 9 9 5 开始,为了应付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危机和改变传统的“企业 保障制”,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由现收现付制向部分积累的统账结合制转变,出于 浙江大学硕j :学位论文 企业建立补充养老保险财务a r 行性研究 多方面的考虑,改革后的基本养老保险仍然保持了原来较高的养老金替代率,而 且国家没有以适当的方式很好的承担由企业化的现收现付制向社会化的部分积 累制转轨成本,“老人”、“中人”历史债务问题未得到妥善解决,导致企业承担 了沉重的基本养老保险缴费负担。按照浙江省现行的社会保险制度,城镇各类用 人单位及其职工都要依法参加社会保险,就企业而言,应当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 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其缴费率一般分别在 2 0 ,6 1 1 ,2 ,1 ,1 左右,企业缴费率合计大约为3 0 3 5 ,负担沉重, 大多数企业无力再为职工建立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就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发展空间 而言,新制度中“老人”的待遇按原来的规定执行,养老金替代水平并没有下降, “中人”、“新人”替代率水平的下降是个逐渐的过程,目前总体替代率水平仍居 高不下,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对基本养老保险的替代作用并无多大发挥之余地。 ( 2 ) 缺乏国家有力的税收优惠政策支持。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曾发文 规定,企业支出的补充养老保险费用( 不论在社会保险部门办理还是在商业保险 公司办理) ,在职工工资总额5 以内部分可以作为劳动保险费用列入成本( 费 用) ,但由于缺少相关配套措旌,实际执行难度较大。而近来根据财政部财企 2 0 0 3 6 1 号文件,企业支出的补充性保险费用,除补充医疗保险外,诸如补充 养老保险、团体意外伤害保险等都必须从应付福利费中列支,应付福利费不足抵 扣的部分只能进行税后列支;投资收益、个人缴费部分是否免税亦无明确规定; 补充养老保险待遇给付方面,按照个人所得税法规定,只是将其“按照国家 统一规定发放给干部、职工的安家费、退职费、退休工资、离休工资、离休生活 补助费”列入免税范围。因此,企业补充养老保险的税收政策环境亟待优化。 ( 3 ) 企业改制的影响。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推进,国家有步骤、有策 略地从一些竞争性领域主动退出,民间资本的能量得到释放。股份制改革蔚然成 风,原有的一些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被拍卖、转让或被职工买断,产权明确到个 人。在民营化水平很高的浙江,这一进程大大领先于全国。到2 0 0 1 年底,浙江 民营经济占全省工业经济中的比重近5 0 ,相当于国有、集体和三资企业的总和, 占据浙江工业“半壁江山”。到2 0 0 3 年上半年,全省私营企业达2 8 2 1 万家,个 体工商户总数为1 5 6 2 9 万户,个私从业人员总数达7 1 8 0 6 万人;民营经济总比 重占到了全省g d p 的5 3 ;浙江省民营经济总产值、销售总额、社会消费品零售 浙江人学顿士学位论文 企业建立补充养老保险财务可行性研究 额、出口创汇额、全国民营企业5 0 0 强企业户数等五项指标均位居全国第一。营 经济已成为浙江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的重要推动力量。追求利润最大化是企业 和股东的主要目标,而建立企业补充养老保险所需费用无论税前还是税后列支, 都将会抵消利润,是经济利益的第二次分配,企业剩余由股东向员工进行转移, 双方存在利益冲突。在当今“强资本、弱劳工”的劳资格局下,企业主一般不愿 意为职工建立企业补充养老保险,有的企业主甚至想方设法拒绝为职工办理社会 保险,”。这在民营企业较多的地区尤为明显,这可以从企业向保险公司购买的团 体人身保险情况得到佐证。下表说明,浙江和广东的城镇职工人均团体人身保险 保费要低于江苏,而众所周知,浙江和广东的民营经济比江苏发达。 表2 42 0 0 1 年浙江、江苏、广东三省城镇职工人均团体人寿保险保费比较 团体人身险保费收入城镇职工人数人均团体人身险保费 省份 ( 百万元)( 百万人)( 元) 江苏3 1 0 8 7 83 5 6 5 48 7 1 9 浙江2 2 4 6 5 l2 7 7 28 1 0 4 厂东1 8 3 6 6 0 3 9 6 2 84 6 3 资料来源:根据2 0 0 2 中国保险年鉴、2 0 0 2 中国统计年鉴整理 ( 4 ) 保险资金投资渠道狭窄,投资回报率低,在国外,企业补充养老保险 比基本养老保险优越的一点是,前者投资渠道更广,管制相对宽松,能获得较高 的投资收益率,深受企业和员工青睐。鉴于目前我国资本市场投机气氛浓,投资 者心态不成熟、市场风险较大,国家对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用有严格限 制。社会保险部门经办的基金,主要投资于国债和银行存;保险公司经办的企业 补充养老保险基金,要受到保险法的限制。如保险资金不得直接投资于股票市场, 投资于基金的比例最高为保险总资产的1 5 。目前我国大陆保险公司的可投资资 金有近7 3 用于银行存款,有价证券的比例只有1 0 。5 ,主要是政府债券,直 接导致的结果是影响了基金的盈利能力,削弱了寿险公司在养老保险产品开发能 力和竞争能力,同时也挫伤了员工参加企业补充养老保险的积极性。 ( 5 ) 企业和员工更重视短期激励。由于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到退休时才以领取, 其效应主要是预期的而不是现期的,对调动职工当前积极性的作用比较弱,而且 也不直接反映现任领导的政绩,因此企业在选择激励措施时,更倾向于选择发奖 金、涨工资等货币化手段。”1 就员工而言,近些年一系列的养老保险改革、医疗 浙江人学硕士学位论文 企业建立补充养老保险财务可行性研究 改革、教育改革、住房改革等,原来的享受的福利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现金支 出增加,安全感缺失,更多的人选择接受当期现金,而非未来的养老金。 在众多制约因素中,经济因素足根本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把部分养老责 任从原先不墩重负的基本养老保险中转移出来,由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和个人储蓄 性养老保险来承担,这对企! 抄的经济承受能力是个考验。企、i k 补充养老保险的发 展与企、的发展水平息息相关。实践证明,企、i k 发展水平高的地方,企业补充养 老保险的发胜水平也高;反之,经济落后的地方,发展水平亦低。在目前的发脞 水平下,企业是否具备建立企业补充养老保险的经济条件呢? 在企业删务上是否 具有可行性毗? 。f 文从企业缴费与当期企业销售净利率两者之阿的关系为切入 点,对此问题建立计鼍模型进行探讨。 3 企业建立补充养老保险财务可行性的计量分析 3 1 判断财务可行性的标准 建立仓业补充养老保险需要企业、员工单独或共同缴赞,企业缴赞会使仑 、当年孺余减少,影响企业的各种盈利能力指标水平。衡墩企业盈利能力指标有 很多,如资产净不u 率、净资产牧益率、销售毛利率,销售净利率等,考虑到获取 数抛的真实性和难易程度,本模型里采用销售净利率这个指标。那么企业缴赞足 蚋何影响销售净利率的怩? 下面通过其计算过程柬况明。 销售净利率= 燃= 塑坠蒜掣 从企业缴费会计核算流程来看,缴费总额先被计入应付福利费科目,然后根 据费用支出不同性质通过两种不同途径来结转。第一种:费用支出一转化为成本 一费用收回,例如为生产工人支付的缴费将随产品完工面结转到生产成本、随产 品入库结转到库存商品科目,在产品实现销售时结转为主营业务成本,降低销售 期的销售净利率;第二种:费用支出一费用收回,例如为企业经理等管理人员支 付的缴费在当期期末直接转入管理费用,使当期销售净利率降低。值得注意的是, 缴费提取期与计入产品生产成本的缴费抵消净利润的影响期在时间上可能不一 致:如果该企业的产品当期完工并且当期实现销售,这将直接冲减当期销售利润, 此时,影响期与提取期是一致的:如果该企业的产品完工后留在仓库中作为存货, 浙江人学硕士学位论立 企业建立补充养老保险财务叫行性研究 没有实现当期销售,它只在资产负债表上反映为存货增加,毋需通过损益表核算, 将不会影响当期销售净利润,缴费抵消净利润的影响将递延到销售期才得以反 映。无论在会计核算上是否存在时间差异,企业缴费都会影响销售净利率。 从销售净利率公式中可以看到,销售收入也是一个不确定的变量。企业有 可能通过提高价格,把因缴费而增加的成本或费用转嫁给消费者。如果这种产品 在市场上处于垄断地位,或者需求弹性很小,企业会采取提价销售策略。但在供 给市场上大多数产品不具有这种优势,现代工业化生产,在生产走向专业化的同 时,市场更加细分,替代产品也越来越多,而且,随着技术革新步伐加快,企业 技术创新和模仿能力增强,一旦出现利润很高或者垄断的行业,立即会有大量资 本进入,展开激烈竞争,使这个行业成为竞争性行业。此时,降价往往成为促销 的手段,为争取市场份额,各企业竟相大打“价格牌”,价格战狼烟四起。此时, 提高价格无异于将市场拱手送给竞争对手,甚至是自寻死路。企业采用提价销售 策略将是非常慎重的,在本文将不考虑企业提价行为。 从上可知,企业补充养老保险缴费将通过增加成本或费用,而抵消销售净利 率。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在财务上到底是否具有可行性,或者说企业到底能否承受 得起建立企业补充养老保险所需的缴费,这= ;:f ;仪取决于企业以前的积累情况,更 取决于企业现在和未来的盈利能力。从企业补充养老保险的可持续发展角度而 苦,缴费的来源主要是来自企业盈利,如柴企业出现亏损,缴费将如同无源之水。 所以,企业缴费以不严重影响企业盈利能力为宜,即企业缴费不能媪鬻抵消销售 挣利率。达到某种养老金替代率水平下所需的企业补充养老保险缴赞率,将会在 一定程度上二抵消企业销售净利率。如果所需企业补充养老保险缴费大幅度降低销 售净利率,这意味藿企j i k 补充养老保险缴费将占用很大一部分,桀至耗蜗企业的 净利润,严重影响企业盘余积累,通常会危及企业的持续经营,足不川行的;反 之,如果企业补充养老保险缴赞只是抵消了很小一部分销售净利润率,这将是可 行的。 3 2 模型制度要素分析 企业缴费对销售净利率影响的大小受到许多陶豢的影响,如企业补充养老 保险的筹资模式、税收优惠政策、既得受益权进度表等。它们将影响到计量模型 的建立,以下将它们逐一展开分析。 1 0 浙江人学硕士学位论文 企业建立补充养老保险财务可行性研究 l 、筹资模式的选择。企业补充养老保险的资盒来源按筹资模式可以分为待 遇坝定制( d e f i n e d b e n e f i tp l a n ,d b ) 和缴费预定制( d e f jn e dc o n l ; 一i b u t o n p l a n ,d e ) 。”吁奇遇预定制是指职工退休后的养老金水平是确定的,缴赞率需要 根据职“f 由缴赞年限和工资水平经精算估计t 。缴费预定制是指职工的缴费水平是 确定的,职工退休后领取的养老金水平取决于缴费和投资收盏的最终累积额。两 种模式番有优缺点,在待遇预定制中,基金嘶临的给付不足的风险、个人 乏寿风 险、投资风险等都将由企业承担,而后者这些风险将转嫁给职工:但缴赞预定制 采取个人账户的方式,建立- 缴赞与退休金受益权之间的直接联系,易被职工理 解与接受,而且个人账户可以继承和转让,有利于职工的流动。从实践来看,我 困目前的企j 眦补充养老保险呈现明显的d c 倾向,以保险公司为例,近几年投资连 接保险和分红型险种成为团体养老保险市场的主流险种。在以下的模型中将采_ f = j 缴费预定制方式。 2 、税收优惠政策。税收优惠政策是国家鼓励企业为职工提供企业补充养老 保险的最主要措施,企业缴费能不能进行税前列支直接影响企业的负担。根据我 国税法和2 0 0 3 年财政部财企 2 0 0 3 1 6 1 号文件,企业按计税工资的1 4 计提的应 付福利费可以进行所得税前列支,这部份应付福利费在依次列支了基本医疗保险 费、补充医疗保险费所需费用之后的余额,才可以对企业负担的补充养老保险费 用进行税前列支,且这部分费用仅限于职工工资总额4 以内。在实践中,单建 立基本医疗保险企业缴费率就达到8 - 1 0 ,有的地方甚至更高;而且其计提的基 数为职工的实际工资,远远大于单位职工每月8 0 0 元的计税工资扣除标准,所以, 在现行政策下,企业负担的企业补充养老保险缴费部份只是在理论上存在通过 “应付福利费”进行税前列支的可能性,在实际上往往只能是税后列支,f 文建 立的第一个模型就是基于此。 企业补充养老保险是社会养老保险体系中的第二支柱,它能否真正建立以及 提供的退休收入水平的高低,关系到广大退休职工能否老有所养问题,是事关社 会稳定的一张责任重大的安全网,从这个意义上说,虽然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实行 自愿举办原则,但政府还是有必要承担一定的责任。国家往往会提供税收优惠政 策,鼓励和支持企业为员工建立补充养老保险。 企业补充养老保险的资金要经历三个涉及税收的交易环节:保费征收环节、 浙扛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企业建立补充养老保险财务可彳亍性科究 基金投资环节和退休金给付环节。第一个环节中,个人缴费涉及个人所得税、企 业缴费部份涉及到企业所得税;第二个环节中,以股息、红利等形式取得的投资 收益和资本利得涉及到企业所得税;第三个环节中,个人领取的退休会涉及到个 人所得税问题。国家在每个环节上都有权决定是否征收,总共存在如下八个基本 税收组合。” 表3 1 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制度的税收组合 税收组合 e e tt e et t ee t te e et t tt e te t e 缴费 etteette 基金投资 eettetet 年金给付 teetette 说明:t ( t a x ) 表示征税;e ( e x e m p t ) 表示税收免征 其中e e t 和t e e 税制,与储蓄存款账户相比更有利基金的积累,深受职工欢 迎,例如美国最流行的4 0 1 ( k ) 养老金计划就采用了e e t 税制。t e e 税制中t 涉及到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但企业缴费是否能够税前列支,只对企业所得 税产生影响,和基金的积累无关;影响基金积累额大小的税率因素是个人所得税 税率。t e e 税制将企业缴费和个人缴费视为职工缴费当期的工薪所得,征个人所 得税,而在投资环节和领取环节是免税的;而e e t 税制不把企业缴费作为职工的 当期收入,个人缴费作为当期收入的扣除项亦不征个人所得税,投资环节也是免 税的,直到领取环节才征税,它起到延期缴纳个人所得税的作用。下面举例说明 三种账户对基金最终积累的差异。此处假定e e t 与7 r e e 税制中对个所得税的税率 是棚同的;储蓄存款账户,实行单利计息,对1 9 9 8 年1 1 月1 目后产生的利息, 在领取时征2 0 的利息税。现假定一笔1 0 0 元的供款投资于以上三个账户,期限 为5 年,每年的投资回报率为5 ,可得下表 浙江大学硕 学位论文 企业建立补充养老保险财务可行性研究 表3 21 0 0 元供款在三个账户中的投资收益 e e tt e e储蓄账户 净值应付税额净值应付税额净值应付税额 税前收入 1 0 0 ,0 00 0 01 0 0 0 0 1 01 0 0o 在账户中投资 1 0 0 0 00 0 09 0 0 01 0 0 年底: 11 0 5 0 09 4 5 01 0 5 21 1 0 2 5 9 9 2 31 1 0 31 1 5 7 6 1 0 4 1 91 1 5 41 2 1 5 51 0 9 4 0 1 2 0 51 2 7 6 3 1 27 61 1 4 8 71 2 52 5 累计支付税额 1 02 5 最终积累额 1 1 4 8 7 1 1 4 1 8 71 0 0 从表中数据可知,e e t 和t e e 最终积累额是一样的,都要比储蓄账户的积累 额大,但各国采用e e t 税制的较多些。1 1 因为从职工心理感受来说,前端纳税 更痛苦,在此环节免税企业补充养老保险更具吸引力。而且在实际中,一些瞬家 个人所得税的“工资薪金”税目实行超额累进税率,税基大小不问,两者的税率 可能不一致。一般而言,职工退休河收入要大于退休后的收入,t e e 税制中对个 人缴费征税的税基更大一些,其边际税率更高,而在e e t 税制中个人退休时,其 收入除了退体金外相对减少,税基变小,边际税率降低,对个人来说能够达到避 税的目的,这对收入较高的个人来说效果更为显著。“” 表3 3 国家企业年金计划征税模式比较表 e e t e t tt e e 门r n j e e e 英国 比利时 德国 丹麦 希腊 西班牙 法国 意人利 爱尔兰 卢森堡 荷兰 奥地利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企业建立朴充养老保险财务可行性研究 葡萄牙 芬兰 瑞典 美国 加拿人 澳大利砸 新两兰 匈牙利 瑞士 波兰 数据来源:t h ee l i m i n a t i o no f t a xo b s t a c l e st ot h ec r o s s - b o r d e rp r o v i s i o no fo c c u p a t i o n a l p e n s i o no f t h ee u r o p e a n c o u n t r i e s ,b r u s s e l ,1 9 4 2 0 0 1 ,c o n ( 2 0 0 1 ) 2 1 4f i n a l 许多国家在对个人账户积累进行税收激励的同时,对企业缴费也提供税收 优惠政策,允许在工资总额一定比例以内的企业缴费进行税前列支,这个比例德 国规定为1 0 、美国规定为1 5 、加拿大规定1 8 、澳大利亚为2 0 、法国为2 2 , m j 我国在2 0 0 0 年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印发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试点方案的通 知( 国发 2 0 0 0 4 2 号文件) 中,也允许试点地区的企业把工资总额4 以内的缴 费计入成本或费用,进行税前列支。 目前,虽然我国对企业补充养老保险的税收优惠政策支持力度不大,但随着 基本养老保险改革的逐步到位,国家借鉴国际经验,加大对企业补充养老保险的 税收支持力度,在第二个模型中将假设我国实行e e t 税制,职工工资总额4 以 内部分的企业缴费能够真正进行税前列支。 2 、既得受益权进度表( v e s t i n gs c h e d u l e ) 。既得受益权进度表关系到职工 对退休金所有权,直接影响企业的缴费。根据现行法律,职工对自己缴费和相应 的投资收益形成的累积额拥有i 0 0 的既得受益权,既得受益权进度表主要是解 决职工对企业缴费及其相应投资收益部份的所有权问题,约束企业因职工主动离 职或不当行为被解雇而剥夺其退休金的做法。”。 既得受益权进度表在美国产生与发展,被一些国家效仿,也值得我国借鉴。 在刚开始出现企业补充养老保险的时候,最广为接受的关于退休金计划和权利的 理论是“雇主施礼理论。根据这种“施礼”理论,退休金是雇主赠送给腥员的 t 礼物”。因此,退休金计划往往包括一个条款:允许雇主随时随意取消其所承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企业建立补充养老保险财务口j 行性研究 诺的退休金。提供退休金的承诺就像是答应将来送雇员一份礼物的单方承诺一 样,受礼人在礼物真正拿到手之前,没有对所承诺的退休金的受益权。这e n 论 赋予了雇主极大的权利,在实践中,雇主往往滥用这种权利,借故取消对雇员的 承诺,能最终领到退休金的人很少。“施礼”理论将雇员置于弱势方的地位,引 起雇员的不满和抵触。这种所谓的“施礼”理论一直持续到2 0 世纪5 0 年代。 “延期报酬谢理论”应时而生。这一理论将雇主为雇员所提供的退休金看作 是雇员劳动报酬的一部分,而这一部分是等到雇员退休之后才支付给他们的。这 就为雇员主张对退休金的所有权提供了理论依据。立法也表现了同情和保护雇员 权利的倾向,美国国会于1 9 7 4 年通过的保障法确立了既得受益权进度表, 并规定了3 种类型。第一种是一次性1 0 年既得受益权进度表;第二种是1 5 年渐 次性既得受益权进度表;第三种是一次性和渐次性既得受益权进度表的混合。 1 9 8 6 年,美国国会对保障法进行了修改,修改后的保障法对美国私有 退休金计划中所存在的既得受益权进度表规定为两种类型:( a ) 次性5 年1 0 0 既得受益权进度表:或是( b ) 7 年渐次既得受益权进度表。 既得受益权进度表对减少雇员频繁“跳槽”现象和由此给雇主造成的经济上 的损失有积极的影响。有调查表明,如果一个退休计划中包括一个1 0 年的既得 受益权进度表,个雇员在工作满1 0 年获得1 0 0 既得受益权后,离开该企业的 可能性要比满1 0 年工作期限之前就离开的可能性大4 倍。有两种观点对此进行 了解释。第一种观点认为,由于一个公司对每一个新的雇员都要进行投资和培养, 那么雇员频繁的工作转换就会对雇主造成很高的经济损失。雇主可以通过两种方 法来防止频繁“跳槽”现象:一是根据某一雇员在该公司工作的年限的长短来调 整其工资,工作时间起长工资也就赚得越多:另一个方法就是通过提供退休金计 划的福利,在退休金计划中规定必须要起码工作一定的年限以上才能获得该计划 所提供的退休金的1 0 0 的受益权。第二种观点认为,一个雇员的生产力在其工 作生涯达到一定的程度时,就开始下降了,但由于内部劳工市场的作用力,公司 又不能减少工作年限长的工人的工资。由于这一原因,公司很希望在雇员们达到 一定年龄的时候鼓励工作年限长、年龄大的雇员及时退休。这两种观点都认为: 公司从其经济利益的角度出发,既不希望其雇员过早的“跳槽”,也不希望他们 在该公司工作的时间太长。 浙江大学硕十学位论文 企业建立补充养老保险财务可行一阵研究 3 3 计量模型 3 3 1 税后列支的计量模型 目前由于国家没有提供有力的税收优惠支持,企业缴费部分实际上只能进行 税后列支。从销售净利率指标的计算来看,由于是税后列支,企业缴费在税法和 会计核算上将形成永久性差异,对所得税的税前扣除项目不会产生影响,所得税 将保持不变。企业缴费将全部转化成本或费用,抵消销售净利率。那么它将在多 大程度上抵消销售净利润率呢? 在假定企业不提价的情况下,缴费抵消的销售利 润率等于缴费与销售收的比率,即 被抵消的销售净利率= 蔷卷篙吴= 丽淼销售收八 9 彀贡上赞思狈 + 堂塑三塑:望塑 销售收入 又考虑到企业补充养老保险的覆盖率水平因素,受目前企业经济发展水平的 限制,我国的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实行自愿原则,由企业自主举办,尽管国家可以 通过税收优惠政策等来引导企业把尽可能多的员工纳入受益范围,但企业在一定 程度上仍然有选择为哪些员工来提供的权利。也就是说,缴费工资总额要低于企 业实际支出的工资总额,令受益人员的工资总额和符合参保条件的职工的实际工 资总额之比为参保工资系数,则可得 被抵消的销售净利率= 丽淼 。塞堕三墼璺塑! 叁堡三堡墨塑 销售收入 上述公式中,企业缴费与缴费工资总额之比就是企业缴费率。此处的企业 缴费率是对应于某一养老金目标替代水平下的平均缴费率。在企业补充养老保险 方案设计中,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制度将与人事考核制度、工资薪金制度和岗位调 动制度有效结合,综合考虑职工的工龄、岗位责任等因素,将职工企业补充养老 保险待遇的高低与企业的经济效益和个人的劳动贡献直接挂钩,退休金实行差别 待遇,每个员工的缴费率可能是不同的。“4 企业实际工资总额与销售收入之比为工资消耗系数,该系数因行业而异, 其数据可以通过中国统计年鉴中的投入产出直接系数表而获得。其中,周小 川在一文章中对制造业的工资消耗系数做出过专门分析。 参保工资系数间接反映出纳入保障的职工范围,这取决于许多因素,如企 业家为职工投保意识、职工维权意识、劳资双方力量的对比等,各企业状况千差 浙江大学硕十学位论文 企业建立补充养老保险财务可行性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项目进度汇报与问题解决方案表
- (正式版)DB15∕T 3262-2023 《混播人工草地放牧利用技术规范》
- (正式版)DB15∕T 3241-2023 《草原瑞香狼毒发生等级划分技术规程》
- (正式版)DB15∕T 3213-2023 《黄河流域西瓜、甜瓜主要病虫害绿色防控与蜜蜂授粉融合技术规程》
- 护理学三基简答题题库及答案
- 医院外科护理考试题库及答案
- 企业财务报告制作标准化指南
- 儿科护理学期末押题题库及答案
- 行业标准化操作指南汇编
- 农业科技园农业技术支持与培训协议
- 西畴殡葬管理办法
- 小学生意外伤害课件
- 银行外包人员管理办法
- 2024年法考主观题刑法真题(回忆版)解析与复习重点
-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教学标准(高等职业教育专科)2025修订
- 妊娠合并心脏病疾病查房
- 消防安全评价管理制度
- 2025至2030年中国二手车金融行业市场行情监测及发展前景研判报告
- 2023年5月7日全国事业单位联考A类《职业能力倾向测验》试题真题答案解析
- 正念心理治疗
- 2025成人高考民法真题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