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 中文摘要 中文摘要 本文以全国选取的七所小学为试验基地, 以中国武术段位制系列教程 趣味武术 (段 前级教程) 为试验内容,探索武术段位制在小学的开展现状和存在之问题。本研究一 方面丰富了小学的体育课堂内容,起到传承民族文化,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增强民族 文化认同的作用;更重要的是,摸清了小学武术教育的现状和症结,为武术教育的全面 推行提供了若干原则思路和具体的方法措施。 通过文献资料法,查阅与武术段位制和小学武术教育相关的资料,了解武术段位制 和小学武术教育的基本状况;在全国选取七所小学 2 年级的自然班为研究对象,进行一 个学期的趣味武术(段前级教程) 教学试验;以问卷调查法,调查所选学校的武术 教学现状,及试验前后学生在身心各方面的变化;同时,通过访谈长期从事小学武术教 学的一线教师,及参加本次试验的七位授课教师,了解小学武术的开展状况,和本次试 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等;运用统计软件,对调查资料与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分析数 据反映的现象和问题,为课题研究提供实证;最后运用逻辑分析法,对结果进行综合分 析,得出趣味武术(段前级教程) 教学试验对学生的身体健康、运动参与、运动技 能、心理健康、社会适应和传统文化认知六个方面的促进作用。 与以往的武术教学相比,本次教学试验加强了师资力量,统一了教材,更新了教学 内容,改进了教学方法。一个学期的教学试验证明, 趣味武术(段前级教程) 的推行 加强了学生对武术和传统文化的认识, 提高了学生的运动参与, 增强了学生的运动技能, 促进了学生的身心健康,提高了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关键词:关键词:武术段位制;趣味武术(段前级教程) ;试验性研究 ii abstract abstract as a traditional chinese sport, martial arts should be developed in the classroom to contribute to the curriculum objectives. in this paper, seven primary schools in china were selected as the object to study fun martial arts (pre-class section) .the purpose is that we can find out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martial arts education now in china and establish several methods to enhance it. literature research, retrieving related literature to realize the academic and practical situation in primary school. experiment, seven primary schools in china were selected as the object to study fun martial arts (pre-class section) .questionnaire survey, to understand physical and psychological aspects of students before and after the experiment; at the same time, through interviewing front-line teachers who participated in the trial, to hold the existing circumstances and problems appearing in the experiment.spss11.0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data acquired. logical analysis,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 results was carried out to validate the efficacy of education of fun martial arts (pre-class section), dealing with sports participation, motor skills, mental health, social adaptation and traditional knowledge. compared with the previous teaching practice, this test has enhanced the staff,updated the content,and used more consistent materials and advanced teaching methods.a term of experimental teaching proved that fun martial arts (pre-class section) can enhance the childrens interest of sports participation, increase studentsathletic skills, promote their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 improve their social adaptive capacity, and finally strengthen the awareness of and identification with martial arts and traditional culture. key words: key words: wushu dan system;fun martial arts (pre-class section)) ;experimental research. 首都体育学院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首都体育学院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本论文所用方法、手段及数据、材料真实可靠,研究工作是在导师 的指导下独立完成的, 无任何剽窃他人成果行为。 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 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 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 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 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 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首 都体育学院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 可以采用影 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本学位论文属于(请在以下相应方框内打“” ) : 1、保密 ,在 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2、不保密 。 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导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1 趣味武术(段前级教程) 在部分小学试行的调查研究 1 前言 趣味武术(段前级教程) 在部分小学试行的调查研究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体育(1-6 年级)体 育与健康(7-12 年级)课程标准(试验稿) (以下简称新课标 )明确规定了各年级 水平应掌握的武术技能。 新课标规定了体育课的课程目标,即:运动参与目标、运 动技能目标、身体健康目标、心理健康目标、社会适应目标 1。作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 项目的武术应走进体育课堂为实现课程目标做出贡献。 2004 年 3 月,中宣部、教育部颁发了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 要 ,其中明确规定: “体育课应适量增加中国武术等内容。 ” 2这为武术走进体育课堂奠 定了基础。然而,中小学武术教学现状令人担忧。2005 年 3 月,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研究 院组建了“关于学校武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研究” 课题组,该课题组下设 1 个理论课 题组、7 个地区课题组,对全国 30 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的 252 所普通中小学进行了新 中国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学校武术教育调查。调查显示:作为国粹的中华武术,在中小 学的开展状况很不乐观。 有 70.3的学校没有开设武术课, 有些学校不仅没有增加武术 教学内容,反而削减武术以增加跆拳道等域外武技项目。学生对武术的认知很模糊,分 别有 42.6和 25.4的学生认为跆拳道和拳击属于武术;学生的习武动机主要是强身 健体和防身自卫, 高达 34.5的学生不了解民族精神的具体内涵, 75的学生认为武术 课能够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 武术课教师主要由一般体育教师担任, 所占比例达到 70.8 ,武术专业教师只占 29.2。 3 “教什么、谁来教、怎样教”成为学校武术教育的重点和难点。对此,中国体育总 局武术管理中心在全国范围内组织了一百多位专家学者和武术传人,着手组织编写中 国武术段位制系列教程,作为大众习练武术和考取国家武术段位的规定用书。该教程 本着科学、人性化的原则,适应时代和社会的发展需要,创编了新的武术段位制套路, 为武术爱好者提供了新的武术锻炼标准,同时也为中小学武术课提供了素材。2009 年 6 月, 趣味武术(段前级教程) 、 长拳 、 剑术 、 短棍被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局确 定为中国武术段位制进校园的 4 个拳械项目,并在全国 7 大区的 133 个学校开展了 试点推广工作,引导学生由课堂习武,进入考取国家武术段位的锻炼队伍。 趣味武术 (段前级教程) 最新增设的段前级别,分为三级,由武术基本技术、趣味练习和健身 拳操三部分内容构成。 本研究以全国选取的七所小学为试验基地,以中国武术段位制系列教程趣味武术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体育(1-6 年级)体育与健康(7-12 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 22004 年 3 月 中宣部、教育部颁发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 3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研究院.我国中小学武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研究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6 2 (段前级教程) 为教学内容,分析武术课对学生身心健康、运动参与和运动技能及社 会适应的影响,探索武术教学的现状和存在之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武术段位制与学校 武术教学结合的切入点和结合方法。本研究一方面可以丰富小学的体育课堂内容,增加 小学体育锻炼的兴趣;另一方面,还为武术教育在全国的推广,乃至民族文化的传承、 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提供了思路和借鉴方法。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内学校武术教育研究现状 武术是我国优秀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根植于传统文化的沃土中,经过数千年的演 化发展,形成了多样的运动形式,同时也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我国文化的瑰宝。 武术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流派众多,集健身防身、修身养性等价值于一体。学校武术 作为学校教育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普及与发展武术运动,传承民族精神,弘扬民族 文化起着重要作用。然而,在东西方文化激烈碰撞和相互渗透的今天,武术的发展出现 “瓶颈”现象,学校武术也面临巨大挑战,许多新问题急需解决。分析和总结当代武术 的发展现状,使之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发挥弘扬和传播民族精神的作用成为民族文化 发展研究的重要课题。 早在 1915 年,武术已被有识之士推入学校,逐渐成为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1915 年 4 月,在天津召开的“全国教育联合会”第一次会议上,通过了北京体育研究社 许禹生等提出的拟请提倡中国旧有武术列为学校必修课议案。教育部命令“各学校 应添授中国旧有武技,此项教员于各师范学校养成之” 。 1 1956 年, 国家教育部编订并颁布的中国第一部全国通用的 中、 小学体育教学大纲 中就有关于武术方面的内容。1961 年,武术被列入同年编订出版的全国大、中、小学 体育教学大纲 。大纲明确指出:教学内容,小学从三年级起为武术基本功、基本动作、 组合动作、武术操、初级拳;中学为初级拳二路、青年拳、青年拳对练等。80 年代起, 我国学校体育对武术的重视进一步加强,国务委员李铁映曾多次指出:要把武术列为从 小学、中学到大学的体育课。1987 年颁布的全日制小学体育教学大纲中,明确把武 术列为三至六年级的基本教材之一;1988 年在修订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时,把武术 扩为“民族传统体育” ,增加了五禽戏和八段锦的内容;1992 年的第二次全国武术工作 会议上,就发展学校武术提出了具体任务, “编写大、中、小学校的武术教材,使三分 之一的高等院校和中、小学在校生学会一套武术套路” ;1993 年国家体委群体司会同国 家教委有关部门,讨论了在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施行办法中增加武术试点的问题。 2 目前,我国已有 17 个省市的学校把武术列为教育计划,33 所高等院校开设相关系 科。 潘海湘、 许可通过 学校武术教育的发展现状 一文对学校武术教育的现状总结为: 1国家体委武术研究院.中国武术史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 2周伟良.中国武术史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 专业的师资力量短缺;教材内容的陈旧,缺乏时代的气息;与国际文化内涵的差异。 1 陈根福、武俊昊在学校武术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中对学校武术教育的现状总结 为:师资匮乏,难以满足教学之要求;教材更新滞后,与时代节拍发展不相符;教学方 法呆板, 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民族传统文化在青少年一代中严重丢失, 学生对蕴含深厚民族传统文化的武术兴趣较低; 高校武术专业的培养目标与社会实际需 求存在差异。 2 吴尚的学校武术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认为学校武术教育存在的问题为:教学内容 的偏差;教法的偏差;师资力量的局限;应试教育的影响;忽略了传统武术的教育意义; 外来格斗技能的影响。 3同时还提出了学校武术教育改革的对策。 张峰、闫民的学校武术教育的自觉与反思除对武术教育的必要性进行分析外, 还论证了学校武术教育的定位:突出武术文化的民族性;强调武德的塑造;注重爱国主 义精神的培育。 4此外,还对当代武术教育进行了反思。 总的来说,学校武术教育的现状为: (1)专业师资力量短缺。大部分关于学校武术 教育的文章指出师资力量短缺是学校武术教育的最大问题,总结起来说,我国对专业武 术教师的培养不力,武术专业学生短缺,而真正进入学校教学的人更少。 (2)教材内容 呆板化,缺乏时代气息。学校体育教材的武术内容都是五步拳、初级三路长拳、简化 24 式太极拳、初级剑等长拳类或太极内容。教材内容单一,枯燥、乏味,学生的主动性、 积极性较差。 (3)武术的体育化教学模式使教学方法单一。由于竞技武术的发展,使得 学校武术也走西方体育模式,在教学中缺乏利用武术的功能和特点来积极引导、鼓励和 帮助学生提炼知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导作用和培养自我锻炼能力,拓宽学用结合 的思路,从而导致学校武术发展缓慢。 (4)与国际体育文化的差异迫使民族传统文化在 青少年一代中严重丢失。现在有不少学者指出,西方文化的入侵也是武术在学校体育教 学中失去阵地的原因。武术与国际体育运动产生于两个完全不同的文化背景,无论是思 维方式、认知方式还是价值观、价值取向都有质的差异。由于以竞技体育为代表的国际 体育侵入中国市场,传统武术在青年一代中严重丢失。 1.2.2 武术段位制国内研究现状 中国武术段位制 是国家体育总局(原国家体委)武术运动管理中心为进一步推动 武术运动的发展,增强人民体质,建立规范的全民武术锻炼体系,全面评价习武者的武 术水平而制定的等级制度。实施武术段位制是深化武术项目改革,加强武术运动行业性 和规范化管理的重要举措。 5 中国武术段位制从 1995 年 10 月启动,在北京市、河南省、江苏省、山东省进 行试点操作的基础上,于 1998 年 1 月 1 日起在我国全面实施。根据个人从事武术锻炼 1潘海湘,许可.学校武术教育的发展现状j.搏击武术科学,2007,4(4) 2陈根福,武俊昊.学校武术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j.搏击武术科学,2007,4(6) 3吴尚.学校武术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08,10(4) 4张峰,闫民.学校武术教育的自觉与反思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8,25(3) 5国家体育总局.关于做好中国武术段位制实施工作的通知1998050 号 4 和武术活动的年限,掌握武术技术和理论的水平,研究成果、武德修养以及对武术发展 所做出的贡献,将武术段位定为九段.即:高段位七、八、九段、中段位四、五、六段、 初段位一、二、三段。1998 年 4 月,中国武术协会公布了首批获得高段位人员名单并在 人民大会堂举行了隆重的授段仪式。 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审批、 授予 “七段” 、 “八段”和“九段”段位,省、自治区、直辖市体委、各行业体协、国家体育总局直属 体育院校武术主管部门(或武术协会)审批、授予“四段” 、 “五段”和“六段”段位;地、 市体委武术主管部门(或武术协会)审批、授予“二段”和“三段”段位;区、县体委武 术主管部门(或武术协会)审批、授予入段资格和“一段”段位。 原中华武术主编昌济在武术进中小学难在哪中提到:在中、小学生中实施 武术段位制,让学生习武有明确的奋斗目标,促使其上进,使他们能感受到习武进步的 喜悦,并增强自信心!建议明文规定:凡武术成绩优异者可以优先入选上一级学校、提 前或破格入段、晋位;成绩不及格者不得升级。 1 武术段位制施行十多年以来,效果并不明显,而且面临着众多问题。国内一些学者 对现行的武术段位制执行体制进行了初步研究。其中涉及的内容有对现状的调查与分 析,段位的考评体系、考评内容,以及进一步推广武术段位制的可行性研究等,其代表 性的研究主要有: 易钦仁在对中国武术段位制实施现状的调查和分析一文中明确指出中国武术段 位制实施现状为:入段人员和评段单位数量大幅减少,入段人员分布不尽合理;高段位 人员中教师比例过大,社会武术工作者偏少;武术段位制初、中段位评审标准各地差异 较大,初段位人员多数是初中学生;单一的行政办法实施武术段位制已难以与市场经济 相适应。 2 蔡仲林等在武术段位制实施现状及对策研究中阐明了武术段位制实施现状的特 点: 中国武术段位制主要依靠行政(各级体委)方式进行运作;入段人员和评段单 位逐年减少,入段人员地域分布不甚合理;高段位人员职业分布不平衡,中段位评审标 准差异较大。 3同时,还提出了相应的实施对策。 宿继光、刘定一、张江华在对中国武术段位制实施现状的思考中除了分析目前 武术段位制的研究动态,还提出了段位制考评体系改革的思路,为现行武术段位制提出 几点建议。首先是考评体系应进一步细化,其次考评的内容应科学化,要全面反映习武 者的水平,最后,考评权利应该下放,充分调动民间武术机构和基层武术组织的积极性。 4 周亨友对理论考评内容做了研究,他在中国武术段位制理论考评体系的构建与实 施一文中认为:“虽然编写了统一的中国武术段位制理论教程,但是由于理论教程 1昌济.武术进中小学难在哪j.体育文化导刊,2003(1) 2蔡仲林等.武术文论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5.1 3蔡仲林等.武术文论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5.1 4宿继光,刘定一,张江华.在对中国武术段位制实施现状的思考j.搏击武术科学,2007,4(5) 5 的内容不够丰富、体系不够完备,因而难以使习武者在武术理论的学习中获得丰富而深 刻的历史文化熏陶。而且,同一册中国武术段位制理论教程供不同段位的人员共同 使用,缺乏明确的高低层次界限,无法区分各段位人员的内容考核要求,也使段位制的理 论考核工作难以正常有序地进行。这种忽略武术理论考评的现状,与段系、全面评价习 武者的武术水段位制的健康全面发展。 ” 1 孙喜莲通过对各地高校武术部分知名教授以及各省主管武术段位工作负责人的调 查访问,对中国武术段位制理论考评的内容体系进行了研究,在 武术段位制理论考评的 内容体系一文中指出:武术段位考试是面向社会的水平考试,考试内容应体现面广、题 易的特点,以普及性知识为主,考试内容以基础理论和技术理论为主,并建议广泛征集试 题,经专家审核建立试题库; 选取部分武术段位制开展得较好的省市,率先进行理论考试 的试点。 2 刁振东、于德义在普通高校推广武术段位制研究中分析了武术段位制的特点, 建议将武术段位制推广到普通高校,这符合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发展方向,对进一步提 高大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了解,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拓展德育教育的新途径具 有重要的意义。文章还指出构建高校武术段位制自己的“直通车”运行和管理模式。 3 复旦大学体教部副教授、高校武术段位制课程创建人花妙林在构建高校武术段位 制课程教学模式的研究中提到:复旦大学武术专项课在指导纲要精神的指导下, 2002 年率先试行了武术段位制课程教学模式。经过了 1 年多的实践,有 551 名学生 参加了通段教学赛(参与率 8.091),分别获得了一、二、三段,通段率达 9.328。 试验证明,新模式反映出引入中国武术段位制形式后,课程教学运作性强、学生乐 意接受、教师的个人特长和技能得以发挥,拓展了武术教学功能。 4 王家忠在安徽省高校施行武术段位制的可行性研究中总结了武术段位制实施现 状不良的原因:武术段位制宣传力度不够,很多教师学生都不了解;武术段位制的实施 主要依靠地方武术管理部门,但是管理部门与学校没有合作,致使武术段位制与武术教 学严重脱轨,很多地方还没有举行过武术段位制的考评及评审工作;武术段位制与学校 的升学率没有关系,致使学校、家长对武术的重视不够,甚至忽略。因此武术段位制与 升学挂钩是其在学校开展的良策。 5同时对安徽省高校实施武术段位制进行了可行性论 证,并提出了相应的实施对策。 肖雪在武术与跆拳道段位制比较研究中对中国武术和韩国跆拳道段位制制定目 的,等级划分,等级标志,资格年限,考评、审批办法及考评时间,考评内容等进行了 全面的研究,分析了二者的差异,并结合现阶段武术段位实施情况和实际问题,对我国 1周亨友.中国武术段位制理论考评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咸宁学报,2001,21(5) 2孙喜莲.武术段位制理论考评的内容体系j.体育学刊,2004,11(2) 3刁振东,于德义.普通高校推广武术段位制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08(1) 4花妙林.构建高校武术段位制课程教学模式的研究j.华北师范大学 2006 年度同等学历申请硕士学历论文 5王家忠.安徽省高校施行武术段位制的可行性研究j.合肥学院学报,2004,14(4) 6 武术段位制的改革提供了一些参考意见。 1 廖奕德通过普通高校跆拳道与武术开展现状分析一文在对跆拳道与武术的有关 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对普通高校大学生的跆拳道与武术的认识、兴趣、态 度和动机,跆拳道与武术目前在高校开展的形式(选项课、社团)、影响因素与学生教育 功能,以及对策分析等都进行了较全面地分析和论证。文章最后指出高校开展跆拳道、 武术现状,学生的认识、兴趣、动机等影响因素都不是很明显,主要差别是武术教学内 容陈旧,缺乏吸引力。在影响因素当中,从社会、学校、家庭等方面上分析也很少,比 如我国现在重视竞技体育发展而轻群众体育普及,学校、家长一味地追求“重文轻武” 的应试教育而勿略学生的体质健康发展。 所以武术教学改革,要立足目前发展现状,应从 多方面多纬度探讨,重点是放在教学的内容方面,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寻找和挖掘 具有新颖、时尚而又不缺乏传统文化的新元素。 2 1.2.3 小学武术教育与武术段位制 1.2.3 小学武术教育与武术段位制 武术在学校的开展状况一向不乐观, 小学武术也引起各位专家和不同层次教师的注 意。 赵飞等在中小学学校武术教育的历史回顾与重要性一文中运用文献资料法对我 国中小学武术教育的历史进行了回顾,并从缓解学校体育场地器械不足的角度、提高国 民素质的角度、继承和弘扬民族文化的角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角度对武术在中小 学开展的重要性进行了分析。 3 武建伟在我国中小学武术教学的普及现状及对策研究中对我国中小学武术教学 普及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查找出了制约我国中小学武术教学普及的因素,并提出普及我 国中小学武术教学的相应对策。制约我国中小学武术教学普及的因素为:大众对武术认 识的落后;有关领导对中小学武术教学的忽视;城乡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而普及我国中 小学武术教学的对策为:建立相应的考试考核制度是保障;加大宣传力度,扭转大众对 武术错误肤浅的认识是基础;各级主管领导特别是中小学领导的重视是前提;普及农村 中小学武术教学是重中之重。 4 李领航在 走出中小学武术教学的尴尬局面从促进中小学生习武兴趣的角度探 析一文中认为:我国中小学武术教学的普及情况仍然不尽人意,教学状况存在严重问 题。首先,中小学中存在的一个普遍问题就是“中小学生喜欢武术而不喜欢武术课” 。 因为武术起源于我国,所以在我国的群众根基非常深厚,可以说没有人不知道什么是武 术,再加上小说、电影、电视、书刊、杂志等的艺术宣传效应,使武术披上一层神秘的面 纱,武术几乎在每一个人的心目中被神化,成为一种力量和智慧的象征,特别是中小学生 更是对武术热爱有余、崇拜有加。再次,中小学生在课余时间很少有人练习武术,很少有 1肖雪.武术与跆拳道段位制比较研究j.搏击武术科学,2007,4(8) 2廖奕德.普通高校跆拳道与武术开展现状分析j.科技信息,2008(2) 3赵飞.中小学学校武术教育的历史回顾与重要性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8,16(3) 4武建伟.我国中小学武术教学的普及现状及对策研究j.搏击武术科学,2007,4(5) 7 人把武术作为自己日常锻炼身体的手段和娱乐方式。在课外活动时间,大部分学生都是 去打篮球、踢足球、打排球、打乒乓球或去操场跑圈,却没有人去练武术。引起这些尴 尬现状的原因:第一是教材内容方面;第二是教学方法方面;第三是场地和器材方面; 第四是教师的武术素质方面。 1 杨焕峰、马雷的中小学武术教育:传播健康、快乐与文化一文从武术的健身、 娱乐、 文化等方面对武术的价值作用进行了论述, 指出武术价值功能在中小学武术教育 中的体现为:健身价值;娱乐价值;人文价值,并结合我国中小学武术的教育现状,从 中华武术所蕴含的价值来剖析武术对中小学生身心健康方面教育的重要性,旨在弘扬中 华武术、推动和普及中小学武术教育。 2 杨安花在武术在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指出武术的作用为:培养 爱国道德情操;磨炼意志;增强体质;发展智力;提高文化素质。 3 2004 年 4 月 3 日,中宣部、教育部颁发了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 施纲要 ,明确规定: “体育课应适量增加中国武术等内容” 。但是,虽然武术在不同时 期都被编入教学大纲,列入教学教程,但武术教育在全国至今没有实现根本的普及,学 校的武术教学大大落后于其它体育科目。近年来,学生对课堂武术教学不甚满意,农村 学生纷纷到武术馆校学习武术,城镇青少年则以追逐跆拳道为时尚。与此相反,武术在 国外却广受欢迎。武术在国内的尴尬境况与在国外的流行形成发差,这不能不引起我们 对学校武术教育问题的考量和重视。 2005 年 3 月, 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研究院组建了 “关于学校武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研 究” ,课题组的调查显示: “作为国粹的中华武术,在中小学的开展状况很不乐观。各地 普遍以体育 (小学 1-6 年级) 、 体育与健康 (中学 7-9 年级)为首选教材,县级学 校教材的选用比较混乱。已开课学校中,教学内容以套路为主;学生对体育教师所教武 术内容的喜欢程度高于不喜欢程度;学生感兴趣的武术项目依次为套路、散打和功法。 中小学武术教育存在着对武术运动的内容、文化特色、功能和价值认识迷糊等问题,在 教学中由于受竞技武术的影响,武术的文化内涵没有得到重视。研究认为,要革新旧有 武术教学观念,突破旧有武术教学模式,改革武术教学内容,加强武术教师队伍建设。 ” 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管理中心科研部组织起草了国家青少年武术教育指导纲要 , 建议通过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联合审定下发。2007 年 7 月底,邀请国家体育总局、教 育部的有关负责人和部分高等院校的学者一道在北京召开了“ 国家青少年武术教育指 导纲要论证会” 。与会人员一致认为,青少年武术教育关系着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国民 的健康,对增强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实现民族文化的复兴和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具有十 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可见,武术段位制在学校的推广并不理想,高校已是举步维艰;小学武术的教育形 1李领航.走出中小学武术教学的尴尬局面从促进中小学生习武兴趣的角度探析j.搏击武术科学,2007,4(7) 2杨焕峰,马雷.中小学武术教育:传播健康、快乐与文化j.搏击武术科学,2006,3(6) 3杨安花.武术在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j.山东体育科技,2001,23(1) 8 势更不容乐观,关于小学武术段位制的教学内容少之又少,即使学生学习了些许段位制 内容,也是一知半解,甚至不知道与段位制有关。 司幸伟、冯霞通过小学实施武术段位制的可行性研究一文理论论证了小学实施 武术段位制的可行性,即:武术段位制纳入小学教学是发扬武术、弘扬国粹的需要;武 术段位制纳入小学教育是塑造阳刚之美、提高青少年文化道德素质的需要;武术段位制 纳入小学教育为人才培养奠定了坚强的后盾; 武术段位制纳入小学教育促进了终身体育 的发展。 1 秦念阳通过涪陵城区小学武术活动开展现状与对策研究抽样调查涪陵城区 10 所小学开展武术活动的情况,掌握城区小学开展武术活动的现状,分析影响武术活动开 展的不利因素,从而提出:改善师资状况; 提高学生对武术的认识; 严格按照 课程标准 , 认真制订武术教学计划;通过多种渠道丰富武术教学的方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武术活动 等对策。 2 谢和刚通过 中国武术段位制与学校体育 一书阐述了武术的发展、 段位制的形成; 中国武术在学校体育中所起的作用;学校武术的教育现状等。除了研究对武术段位制的 现状与对策外,还提出了武术段位制与学校体育结合的设想,指出武术段位制与学校体 育结合的基础在小学;武术段位制与学校体育结合重点在中学;武术的普及、武术段位 制的推广关键在体育院校。 3 高嵘在不同中小学武术教材教学效果的研究一文运用教学试验对四类不同的中 小学武术教材进行了研究, 研究表明学生在对四类教材的学习态度和教学效果评价方面 存在着十分明显的性别差异,段位制套路教材、传统教材、课程标准试验教材、试验自 编教材各有可取之处;而段位制套路和自编搏击操教材在所有教材中最受中小学生喜 爱。小学女生所学段位制套路教材与武术操教材在所有维度均存在显著差异,说明小学 女生对段位制套路的学习态度和教学效果评价明显优于武术操, 即段位制教材比武术操 教材更适宜小学女生学习。小学男生在段位制套路的学习态度和教学效果评价方面,其 均值最高,而搏击操次之。这说明,段位制套路和搏击操比较适合于小学男生学习。研 究表明,段位制套路是小学生最为喜爱的武术运动形式,其原因之一在于获得武术段位 的具体目标和荣誉感对于学生习练武术具有一定的激励作用, 原因之二可能则是段位制 套路本身的动作编排比较合理,含有较为明显的攻防含义,简单易学。这在某种程度上 说明了武术专家在套路研究及其相应教材开发方面的优势。因此,在中小学武术教材的 研制方面,武术专家的作用和参与是不容忽视的。 4 1司幸伟,冯霞.小学实施武术段位制的可行性研究j.搏击武术科学,2007,4(11) 2秦念阳.涪陵城区小学武术活动开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搏击武术科学,2008,5(7) 3谢和刚.中国武术段位制与学校体育m.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10 4高嵘.不同中小学武术教材教学效果的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2) 9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以中国武术段位制系列教程之趣味武术(段前级教程) 在部分小学的试行为研 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期刊网(cnki)查阅颁布的武术段位制规则和学校武术教育方面的相关方 针政策和论文资料,了解最新的武术段位制实施情况,为论文研究打下基础。 2.2.2 问卷调查法 通过阅读大量文献资料和走访专家,获取符合试验研究的有关指标,根据论文研究 需要,设计学生、教师调查问卷,并经专家论证。试验前,对选取的七所小学的武术教 学情况进行调查,了解小学武术教学现状;试验后,再进行问卷调查,获取武术段位制 在小学实施的基本情况及教学效果,并进行分析讨论。 2.2.2.1 本问卷主要包括四部分:第一部分是试验前教师问卷,即针对学校体育教师的 问卷;第二部分是试验前学生问卷,即要进行趣味武术(段前级教程) 试验教学的 自然班学生问卷;第三部分是试验后教师问卷,即参与趣味武术(段前级教程) 试 验教学的授课教师问卷; 第四部分是试验后学生问卷, 即参与 趣味武术 (段前级教程) 试验教学的学生问卷。 问卷设计完成后,邀请了北京体育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和首都体育学院的 10 位专 家对问卷的设计进行效度评价,并征询其对问卷设计的意见。根据反馈再做相应修改, 于 2009 年 7 月底制作成调查问卷正式稿。 2.2.2.2 问卷的效度检验 本文根据需要选取了一份问卷进行分析研究。对问卷设计进行效度检验的 10 位专 家的职称结构见表 1。 表 1 专家职称结构表 (n=10) 职称 教授 副教授 总计 人数 4 6 10 对专家调查的结果进行统计, 根据专家提出的建议, 对问卷进行修改和补充。 最终, 使问卷设计的内容符合研究任务,能够满足研究需要,具有较高的效度,见表 2。 10 表 2 问卷的效度检验结果 (n=10) 很完善 比较完善 基本完善 不完善 很不完善 专家人数 0 6 4 0 0 2.2.2.3 调查问卷的信度检验 为了检验问卷答案的稳定性,保证调查的可靠性,笔者在进行了问卷调查以后,又 采用了“再测法”对调查问卷进行了信度检验。具体做法是:发放问卷15天后,将相同 的问卷让部分第一次填写过的教师和小学生再一次填写,使用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结果表明,前后两次问卷结果的皮尔逊相关系数r=0.87,p0.01,说明前后两次问卷 调查高度相关,问卷内容的有关信息是可信的。 2.2.2.4 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对全国七所小学的教师和学生发放调查问卷,其中试验前体育教师问卷48份,学生 问卷227份;试验后体育教师问卷7份,学生问卷165份。 表3 问卷回收情况表 类别 试验前教师 试验前学生试验后教师 试验后学生 合计 发放(份) 48 245 7 210 510 回收(份) 48 227 7 198 480 回收率 100 90 100 94.3 96.1 有效问卷 48 227 7 165 447 有效率 100 100 100 83.3 95.8 2.2.3 逻辑分析法 对调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探求存在的问题及其根源,探索武术段位制在中小学的 施行方法及决策。 2.2.4 数理统计法 运用统计软件, 对调查资料与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分析数据反映的现象和问题, 为课题研究提供实证。 3 研究结果与讨论 3 研究结果与讨论 3.1趣味武术(段前级教程) 在小学的推行试验 3.1趣味武术(段前级教程) 在小学的推行试验 在全国选取七所小学进行趣味武术(段前级教程) 教学试验,七所小学具体为: 11 北京市建华试验学校、长春市南关区东二小学、兰州市城关区金塔路小学、云南师范大 学附属小学、厦门市集美乐安小学、河南省肥西县试验小学、连江县教师进修学校第二 附属小学。课程安排是,新学期开始,选取 2 年级的某一个自然班,进行武术教学试验, 每周设三节课,每节课 45 分钟,共五周。 其中,北京市建华试验学校是由北京市著名的十一学校建立的一所民办学校,其余 都是全日制小学;厦门市集美乐安小学是一所武术传统学校,有自己的武术队,曾多次 参加较大型的演出和比赛。 这些学校均设有多功能电教室、 微机室, 甚至班班都有电视、 录音机、实物投影仪等,教学设备先进,师资力量雄厚,这为本次实验打下了坚实的物 质基础。 简言之,本次教学试验从师资、教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较以前的武术教 学都有较大改进。 3.1.1 师资力量的加强 中国武术教育的基础在中小学、普通高校以及广大的武术爱好者。小学阶段作为普 及武术的主要阵地,是少儿武术的启蒙阶段,师资问题一直是困扰其工作开展的一个主 要问题。目前,我国的优秀武术教练、武术教师大都集中在专业武术队、体育院校及部 分高校的体育院系。小学武术教师参差不齐,配备不足,很多学校没有专任武术教师, 师资力量滞后于武术教育发展的需求。 对七所小学的 48 名体育教师进行调查,48 名体育教师中,武术专业为 8 人,仅占 16.7,其中考取武术段位的有 6 人,考取中段位的教师为 3 人。可见,武术教师比例 偏低,这势必影响学校体育课的武术教学。 本次教学试验由武术运动管理中心统一组织,并对任课教师进行试点教材培训,统 一学习,培训结束后统一考评。教学试验过程中,每个教学点至少配备一名专业教师, 有的实验点还设一名辅助教师。对参与试验教学的 10 名教师的调查显示,参与试验的 教师都是武术专业的教师,有多年教学实践经验,武术技能突出,其中 7 人是中段位。 武术段位代表一定的武术知识和掌握的武术技能, 是武术教师能够基本完成小学武 术的教学任务的保证之一。因此,抓好师资培训,培养出大批优秀的、考取中高段位的 武术教练到小学开展武术教育工作,是武术在我国健康开展的重要环节。 3.1.2 教材的统一 近年来,学校体育教材无论是试订本还是修订本,都有适量的武术内容。查阅 1956 年至今的武术教材可知: 表 4 建国后小学体育教材中的武术内容 颁布时间 教 学 内 容 1956 年 无 1961 年 一年级:简单的腿功、腰功、肩功 12 二年级:马步、弓步、竖叉、横叉、外摆腿,斜踢腿 三年级:武术操第一套、弹腿、马步冲拳、前进踢打 四年级:飞腿、初级拳第一路 五年级:上步剑弹、旋风脚 1978 年 三年级:武术操第一套:基本动作:预备势、冲拳、架拳、弹腿、横打 四、五年级:复习武术操第一套、基本动作、少年拳(第一套) 1987 年 三年级:同 1978 年 四年级:基本动作:跳步推掌、弓步架打、弓步撩掌、高虚步架打 五年级:复习。少年拳(第一套) 六年级: 1 复习。选择一套符合儿童特点的套路 1988 年 三年级:正压腿、侧压腿、正踢腿、侧踢腿、前俯腰、甩腰。 基本动作:冲、推、弹、蹬。 组合动作:(略) 四年级:基本功:斜压腿、后压腿、侧俯腰、翻腰。 基本动作:摆、撩、穿、架。组合动作:(略) 五年级:基本功串连:正踢、侧踢、外摆、里合、蹬腿冲拳、弓步冲拳、仆 步穿掌、翻腰。 武术套路:步形拳 六年级:基本功串联:正踢、侧踢、外摆、里合、蹬腿冲拳、弓步冲拳、仆 步穿掌、腾空飞脚。 少年拳:第一套、第二套 1992 年 三年级:同 1988 年三年级内容 四年级:基本功同 88 年,减少了侧俯腰和翻腰,其它同 88 年一样。 五年级:1.少年拳第一套(同 88 年)。基本功串联:减少了翻腰 2.步形拳(同 88 年) 六年级:基本功同 88 年。少年拳同上 2000 年 三、四年级:1.武术基本功练习;2.与拳术套路有关的基本动作练习; 3.拳术组合练习:少年拳第一套。各地特色拳 五、六年级:少年拳第二套:其它同三四年级 新课标对小学武术教学的要求为:3-4 年级要求做出简单的组合动作;5-6 年 级要求知道武术动作术语,初步掌握一套简单的武术套路。 结合上表可知,近 60 年来,中小学体育课武术教材、教学大纲变化不大,武术组 合动作变化也较少。虽然新课标打破以往规则,只规定简单的教学范围,给体育教 师更多的选择。但也使教材难以统一,教学内容难以衔接,不利于以后的学习。武术进 13 入体育课堂以来,一般遵循由易到难,由基本功到基本组合再到基本套路这一循序渐进 的编写原则,就小学武术而言,还是五步拳、长拳等一成不变的教学内容,单调枯燥, 与韩国跆拳道、日本空手道、搏击操等相比,缺乏新意,不能激起少年儿童潜在的兴趣 和参与的积极性。 本次教学试验以趣味武术(段前级教程) 为教材,统一性好,教材技术内容以 武术基本功为主,是一系列以单一动作的反复训练为手段的功法。为了避免单一练习的 枯燥,教材将练习武术基本功法和培养兴趣相结合,以“打、踢、拿、靠、摔”为基本 技术要素,以“练打结合”为结构模式,促进了武术初级教育理念、内容和方法的改革。 3.1.3 教学内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出租车安全夏天培训内容课件
- 急救知识培训考试试卷及答案
- 出海作业安全培训课件
- 2025合同范本合同法规定
- 《市场营销学》作业考核试题及答案
- 2025标准汽车租赁合同样本
- 道法考试试题分析模板及答案
- 2025《合同风险评估与控制》
- 冲焊部员工安全培训课件
- 高中化学必修第三章第四节基本营养物质
- 生物质颗粒购销合同
- 第01讲 意象、画面与意境 练习 中考语文复习
- 2025年湖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附答案
- 第四章药品调剂质量控制第二节用药错误管理课件
- 幼儿园酸奶牛奶采购合同
- 高中化学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路径
- 2025年四川宽窄实业有限责任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中药提取物生产技术》课件-中药常用的粉碎方法
- Unit 1 完形填空训练8篇-2023-2024学年英语八年级上册单元冲刺满分题型训练(人教版)
- DB32/T 1086-2022 高速公路建设项目档案管理规范(修订)
- 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必背知识点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