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概念 兽医病理学( Veterinary Pathology) 研究动物疾病的原因,发生,发展和转归规律及患病动物物质代谢,机能活动和形态结构变化的一门学科。任务是阐明疾病的本质,从而为认识和掌握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为防治疾病,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疾病是机体与外界致病因素相互作用产生的损伤与抗损伤的复杂斗争过程,在此过程中机体对环境的适应力下降,动物的生产力降低。疾病的分类1.依据疾病的经过分类最急性病、急性病、亚急性病、慢性病四种。2.依据病因分类传染病,寄生虫病,普通病。疾病发展的阶段性1.潜伏期2.前驱期3.明显期4.终结期疾病的结局完全痊愈,不完全痊愈,死亡。死亡可分为三个阶段濒死期,临床死亡.生物学死亡.病因学是研究疾病发生的原因和条件的科学。病因(一)外因1.生物性因素2.化学性因素3.物理性因素 4.机械性因素5.其他因素营养性致病因素。 (二)内因 是指机体本身的生理状态。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机体对外界致病因素的反应性,即感受性,另一方面是指机体对外界致病因素的防御能力,即抵抗力。应激:机体在应激原的作用下,处于紧张状态时发生的一系列神经、内分泌反应,借此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提高机体的防御能力。血液循环障碍全身血液循环障碍:是指由于心血管系统疾病或血液性状改变所造成的波及全身各器官、组织的血液循环障碍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是指某些病因作用于机体局部而引起的局部或个别器官发生血液循环障碍的现象。充血:某器官或组织由于血管扩张,含血量增多的现象,称为充血动脉性充血:是指由于小动脉扩张,而流入局部组织或器官的动脉血量增多的现象,简称充血。炎性充血,是由致炎因素作用于机体而引起的充血。侧枝性充血,当某一动脉受阻后,其邻近的动脉吻合枝扩张而发生的充血,称为侧枝性充血。贫血后充血,长期受压而引起局部缺血的组织,一旦压力突然解除,小动脉反射性扩张而引起的充血,称为贫血后充血或减压后充血。静脉性充血:由于静脉血液回流受阻,血液淤积在小静脉和毛细血管内,使局部组织中静脉血含量增多的现象,称为静脉性充血,又称被动性充血简称淤血淤血可分为局部性淤血和全身性淤血。局部性淤血:静脉受压,静脉管腔阻塞。全身性淤血:主要是由于心脏机能不全或胸内压增高引起。槟榔肝:慢性肝淤血时,肝小叶中央区因严重淤血呈暗红色,两个或多个肝小叶中央淤血区可相连,而肝小叶周边部肝细胞则因脂肪变性呈黄色,致使肝脏切面肉眼呈红黄相间,形似槟榔切面的条纹,故称槟榔肝。缺血:局部组织或器官的血液供应不足或完全断绝,又称为局部贫血。原因1动脉管腔狭窄或阻塞 2动脉受压3. 动脉痉挛结局:由于缺血组织缺乏氧及营养物质的供应,加之代谢产物不能及时运走而积聚,所以常引起组织实质细胞萎缩、变性、甚至坏死(梗死)。出血:血液流出心脏和血管之外的现象。内出血:血液流入组织间隙或体腔内。外出血:血液流到体外。原因和机理1.破裂性出血 2.渗出性出血血栓形成:是指活体心脏或血管内血液凝固或血液中某些陈芬析出并凝集形成固体团块的过程。血栓形成原因, 1.心血管内膜损伤 2 .血流状态改变3.血液性质改变 血栓的形成过程、类型和形态1.白色血栓的形成首先是血小板析出粘附粘性变态,血浆纤维蛋白原变成凝固的纤维蛋白,形成最初的小丘状血栓血小板血栓。因它是血栓形成的起始点,又称为血栓的头部。成分:主要由血小板、白细胞和纤维蛋白所组成2.混合血栓的形成珊瑚状的血小板梁突入管腔。纤维蛋白原变为细网状纤维蛋白横挂于血小板小梁之间,其中网罗有白细胞和大量的红细胞,形成红白相间的混合血栓。成分:主要由血小板、白细胞、纤维蛋白和多量红细胞构成。3.红色血栓的形成过程:随着血管内混合血栓形成并逐渐增大,血流更为缓慢,当管腔完全被阻塞后,局部血流停止,血液发生凝固,形成条索状血凝块,称为红色血栓。构成静脉血栓的尾部称为血栓尾。4.透明血栓是指在微循环血管内形成的一种均质无结构并有玻璃样光泽的微型血栓。这种血栓主要由纤维蛋白构成。栓塞循环血液中的异物随血液流动阻塞血管的过程。萎缩是指已经发育成熟的器官组织或细胞,由于物质代谢障碍发生体积萎缩和功能减退的过程。生理性萎缩,在生理情况下,动物体的某些组织器官随着集体生长发育到一定阶段发生的萎缩现象。也成为退化病理性萎缩由于某些致病因素的作用而引起的相应的组织和器官的萎缩全身性萎缩,畜禽常发生的一种病理过程,全身性萎缩时,体内各器官,组织都发生萎缩,但是程度是不同的。局部性萎缩是由局部原因引起器官或组织的萎缩。按其发生原因可分为1.废用性萎缩2.压迫性萎缩3.缺血性萎缩4.神经性萎缩5.激素性萎缩变性:是指由于物质代谢障碍而在细胞内或细胞间质出现某些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蓄积过多。常见的变性,细胞变性:颗粒变性、水泡变性、脂肪变性。间质变性:粘液样变性、淀粉样变性。细胞、间质变性:透明变性 水泡变性又称为水肿变性。脂肪变性指变性细胞的胞浆内出现游离脂肪滴的现象粘液样变性指由于物质代谢障碍,结缔组织中出现类粘液的蓄积,使其具有粘液组织形象的现象。淀粉样变性指在组织内出现淀粉样物质沉着的现象。淀粉样物质成分:糖蛋白透明变性透明变性又称玻璃样变性是指在慢性病理过程中,间质或细胞内出现了光镜下呈均质、无结构的玻璃样物质的现象。坏死指活体内局部组织或细胞的病理性死亡,称为坏死。细胞核变化是细胞坏死的主要标志(核浓缩、核碎裂、核溶解) 1核浓缩,核染色加深,体积减小,核膜皱缩;2核破碎核膜破裂,染色质崩解成小碎块,散在分布于胞浆中。3核溶解,核失去对碱性染料的亲和性,染色变淡,整个细胞核完全溶解。仅存核影或完全消失。 坏死的类型(一)凝固性坏死(1)干酪样坏死2.蜡样坏死(二)液化性坏死(三)坏疽细胞凋亡是多细胞生物为维持自身组织稳定, 由基因控制的细胞自主性死亡过程。又称程序性死亡结石在腔状器官管的管腔内,由无机盐和有机物聚集形成的固体物质称为结石。类型1.尿石2.胆石3.肠石 1.修复是指组织缺损由周围健康组织再生来修补恢复的过程。2.代偿是指在致病因素作用下,体内出现代谢、功能障碍或组织结构破坏时,机体通过相应器官的代谢改变,功能加强或形态结构变化来补偿的过程。3.再生机体内死亡的细胞和组织可由邻近健康细胞的分裂新生而修复,这种细胞的新生称为再生。4.肉芽组织是指富含新生毛细血管和成纤维的幼稚结缔组织。肉芽组织的组成新生的毛细血管、成纤维细胞、少量的胶原纤维和数量不等的炎性细胞。5.化生是指分化成熟的组织细胞,为了适应生活环境的改变或理化刺激,在形态和机能上完全变为另一种成熟组织细胞的过程。 。炎症是机体对各种致炎因素及其引起的损伤所发生的具有防御意义的应答反应。基本变化是局部组织细胞的变质、渗出和增生三个过程的综合。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全身性反应(发热、白细胞增多等)。炎症的原因 (致炎因素)1.生物性因素 2.物理性因素 3.化学性因素 4.免疫性因素5.机械性因子影响炎症过程的因素 1.致炎因素与致炎因子的性质、数量、作用时间及所作用的部位等有关 。2.机体因素(1)营养状态(2)免疫状态(3)内分泌状态促炎激素 甲状腺素、生长激素、肾上腺盐皮质激素等。抗炎激素 氢化可的松;地塞米松等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炎性介质是指在致炎因子的作用下,由局部组织细胞或体液产生的,参与或引起炎症反应的化学活性物质。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包括变质、渗出和增生三种变质是指发炎组织、细胞的损伤和物质代谢障碍。原因和机理一是致炎因子的直接损伤作用;二是血液循环障碍三是炎症应答的副作用所导致。渗出是指血浆成分,细胞成分从血管内逸出到炎区中的过程。包括血管反应(血液循环改变)和血液成分的渗出两部分。(1)渗出液的类型:浆液性渗出液,纤维素性渗出液,漏出液,单纯流体静压升高所形成的液体,血浆低渗。 (2)渗出液的作用渗出液的防御作用:稀释毒素,运输补体、抗体和炎性细胞,限制病原体的扩散但渗出液过多也有不利的一面,发生在肺脏可影响气体交换,发生在脑膜导致颅内压升高,引起头痛等神经症状,心包腔内积液过多加重心脏负担,限制心脏搏动引起血液循环障碍,甚至心衰。3)液体渗出的原因1)血管壁通透性增高2)微血管内流体静压升高3)组织渗透压升高增生,在致炎因子或组织崩解产物的刺激下,炎症局部细胞分裂增殖的现象炎性细胞种类主要有嗜中性白细胞、嗜酸性白细胞、嗜碱性白细胞、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五大类。(1)嗜中性白细胞1)形态结构和特征是核分叶,成熟的嗜中性白细胞胞核分成2-5个叶,幼稚的胞核不分叶而呈弯曲的杆状或带状2)功能:具有活跃的运动能力和较强吞噬作用,对吞噬的异物具有较强的消化能力,崩解后释放各种酶类,溶解周围变质组织,形成脓汁。 3)在炎症中的作用出现在炎症的早期和急性炎症、化脓性炎症的全过程。(2)嗜酸性白细胞 1)形态结构和特征:成熟的细胞核多分为2叶,各自呈卵圆形。无溶菌酶和吞噬素2)功能:吞噬抗原抗体复合物,杀伤寄生虫。 3)在炎症中的作用出现于变态反应性炎、寄生虫性炎和食盐中毒过程中。(3)嗜碱性白细胞1)形态结构和特征:胞核呈不规则的S状 2)功能和在炎症中的作用:嗜碱性白细胞参与型变态反应。4)单核细胞 1)形态结构和特征:胞核呈肾形或马蹄形 2)功能具有很强的运动能力和强大的吞噬机能。可吞噬较大的微生物、异物以及细胞等。参与特异性免疫反应。产生炎症介质,调控炎症反应。慢性细胞内感染时,单核细胞可变成上皮样细胞和多核巨噬细胞,成为主要的炎症细胞。3)在炎症中的作用:出现在慢性炎症和炎症的晚期。单核巨噬细胞为主要的炎症细胞。 (5)淋巴细胞 1)形态结构和特征:有大、中、小三种,直径分别为5m、10m、15m,成熟的淋巴细胞多为小淋巴细胞。根据来源、功能及淋巴细胞膜表面标志,可把淋巴细胞分成T、B、K、NK等几大类。 2)功能T淋巴细胞参与细胞免疫。B淋巴细胞在抗原刺激下可演变为浆细胞。浆细胞胞浆较丰富,核呈圆形,常位于细胞的一侧,核染色质团块沿核膜呈车轮状排列。浆细胞能产生抗体,参与体液免疫反应。K细胞能杀伤被抗体覆盖的靶细胞。NK细胞是一类无需抗原刺激,也无需抗体参与的杀伤细胞,能直接杀伤肿瘤细胞、病毒感染细胞等。 3)在炎症中的作用一方面杀伤病原体等致炎因子。另一方面通过产生炎症介质调节其它炎症细胞的渗出和功能。一般出现于慢性炎症和炎症的晚期,在病毒性和过敏性炎时,淋巴细胞为主要的炎症细胞。炎症细胞的效应机制 (1)吞噬作用是吞噬细胞与经抗体和补体调理的吞噬物接触时,伸出伪足包裹吞噬物形成吞噬体,并与溶酶体融合,吞噬物被溶酶体的水解酶消化、分解的过程。(2)特异性免疫:体液免疫,细胞免疫。炎症的全身反应(一)发热(二)血液中白细胞的变化 生物性致炎因素引起的炎症白细胞总数明显增多。(三)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和淋巴组织增生 炎症的经过1.急性炎2.慢性炎3.亚急性炎。炎症的结局41.完全痊愈2.不完全痊愈3.慢性迁延不愈。炎症的本质及其生物学意义:炎症的本质是机体的一种防御反应,炎症的基本病理过程,机体通过发生炎症使各种致炎因素及其损伤作用局限化,并进而消除病因,修复缺损,达到保护机体的作用,也会带来不同的损害。炎症的分类 依据炎症局部的病变,将炎症分为变质性炎、渗出性炎和增生性炎三大类。一、变质性炎 .原因常由各种中毒或一些病原微生物的感染所引起.。特点 :炎灶组织细胞变质性变化明显,而炎症的渗出和增生现象轻微二、渗出性炎 渗出性炎是以渗出性变化为主,变质和增生轻微的一类炎症根据渗出物的性质可将渗出性炎分为浆液性炎、纤维素性炎、化脓性炎、卡他性炎和出血性炎。三、一般增生性炎症是指由非特异性病原体引起的相同组织增生的一种炎症,增生的组织不形成特殊的结构,通常也称作非特异性增生性炎。根据病变特点,一般可将增生性炎分为两类 .1.急生增生性炎2.慢性增生性炎 危害人类的三大疾病:心脏病、恶性肿瘤(癌) 、脑血管病变。肿瘤是机体在各种致瘤因素作用下,机体局部组织细胞发生质变,并异常增生所形成的新生细胞团块。瘤细胞的特点有异常的形态、代谢和功能幼稚,不分化相对无限止生长肿瘤的特征 1.肿瘤的形态:菜花状,树根状,弥漫状,溃疡状,结节状,息肉状,囊状,乳头状。2.肿瘤的结构实质即肿瘤细胞间质肿瘤的间质包括结缔组织、血管、淋巴管、神经和淋巴细胞。 异型性肿瘤组织结构的异型性是指肿瘤组织在空间排列方式上与其来源组织的差异。肿瘤组织的代谢特点1.蛋白质的代谢:肿瘤组织的蛋白质合成及分解代谢增强。2.核酸的代谢:肿瘤组织合成DNA和RNA的能力增强3. 糖代谢:主要通过无氧酵解获取能量,肿瘤的糖酵解过程加强,使营养物质转或为能量的作用降低。肿瘤的生长1. 肿瘤的生长速度:良性肿瘤生长比较缓慢,恶性肿瘤生长较快。2. 肿瘤的生长方式突起性生长膨胀性生长浸润性生长弥慢性生长 肿瘤的扩散1. 直接蔓延2. 转移:恶性肿瘤通过不同途径向身体其他部位迁移,形成与原发瘤同类型肿瘤的过程。淋巴道转移血道转移种植性转移 肿瘤对机体的影响1.压迫和阻塞2.破坏器官的结构和功能3.出血和感染4.疼痛5.发热6.激素过多7.恶病质,甚至死亡。 肿瘤的命名1. 良性肿瘤的命名“瘤” 2. 恶性肿瘤的命名癌肉瘤来自胚胎组织或神经组织的恶性肿瘤肿瘤的分类 常以肿瘤的来源组织为依据进行分类;上皮组织肿瘤、间叶组织肿瘤、神经组织肿瘤和其它肿瘤四类。肿瘤病因学和发病学 外部因素1. 生物性致瘤因素:病毒,霉菌及寄生虫。2. 化学性致瘤因素(1)多环碳氢化合物 (2)氨基偶氮染料(3)芳香胺类(4)亚硝胺类(5)霉菌毒素(6)铬、镍、镉3.物理性致癌因素x射线、紫外线 放射性元素内部因素 1.年龄 2. 内分泌因素3. 种属、品种、品系 4.免疫状态5.遗传因素畜禽的常见肿瘤:良性肿瘤:乳头状瘤 ,腺瘤 ,纤维瘤,脂肪瘤 。恶性肿瘤 :鳞状细胞癌,原发性肝癌 ,纤维肉瘤 ,黑色素瘤 。发热:在致热源的作用下,体温调节机能改变产热增加,散热减少,体温升高的现象。致热源:指凡能引起体温升高的各种因素。致热原发热激活物:凡能刺激机体产生和释放内生性致热原(EP) ,从而引起机体发热的各种物质。根据其来源不同,可分为内源性致热原和外源性致热原;根据有无传染性,可分为传染性致热原和非传染性致热原。传染性致热原:1.细菌及其产物 (1)革兰氏阴性细菌与内毒素:革兰氏阴性细菌菌壁含有内毒素(ET)(2)革兰氏阳性细菌与外毒素2.病毒常见的有:流感病毒、麻疹病毒等。3.其他微生物 :如立克次氏体、螺旋体及真菌、分枝杆菌等。非传染性致热原1.蛋白性致热原2.化学性致热原3.无菌性炎症灶激活物 4.抗原抗体复合物 5.肿瘤性发热 内生性致热原(EP)是指在发热激活物的作用下,由体内产内生性致热原细胞产生和释放的能引起恒温体温升高的物质。1.内生性致热原的生物学特性EP是具有特殊肽腱的蛋白质,含有少量的糖和脂类,不耐高温和碱,不产生耐受性。2.内生性致热原的种类 (1)白细胞介素-1(2)肿瘤坏死因子(3)干扰素(4)白细胞介素-6(5)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EP的作用部位:体温调节中枢:视前区下丘脑前部为高级部位,脑干和脊髓为次级部位。外源性致热原必须通过内生性致热原而起作用发热的发展阶段及热型发展阶段1.增热期(体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华安街道智慧停车服务合同
- 2025辽宁沈阳市政府国资委市属国有企业外部董事人才库拟入库人员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1套
- 2025昆仑数智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春季高校毕业生招聘15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完整答案详解
- 2025福建泉州市部分公办学校专项招聘编制内新任教师46人(四)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网校专用)
- 2025年上半年合肥滨湖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招聘14人模拟试卷及一套答案详解
- 2025湖南岳阳市平江县事业单位第一批公开选调工作人员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详解
- 天津医疗考试题库及答案
- 兽医考试线上考试题库及答案
- 检验科标准考试题库及答案
- 江苏无人机地面站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5)中国石油化工集团中石化招聘笔试试题及答案
- 以桂为墨:高中桂花文化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探索
- 2025年计算机二级JAVA考试中的真题练习试题及答案
- 游戏俱乐部投资合同协议书
- 数字政府效能评估体系-洞察阐释
- 三级老年人能力评估师试题(附答案)
- 2025年电力机车钳工(高级)职业技能鉴定理论考试题库(含答案)
- 国家开放大学《政府经济学》形考任务1-4答案
- 委托品牌代工合同协议
- 智联招聘银行试题及答案
- 珠宝购销合同书范本珠宝购销合同书5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