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论文中除 了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其它机构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 研究成果。其他同志对本研究的启发和所做的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声明 并表示了谢意。 作者签名:邈日期:圣竺12 :三:三三 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复旦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 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 容,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保密的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 规定。 作者签名:斟 导师签名:j 至2 宙盘日期:丝竺z :竺:之= ! 中文摘要 钱谦益可称为杜甫的隔代知音,他推崇杜甫,在诗学理论中常借助杜甫的观 点,以杜甫的诗学理论作为自己的文学批评武器,针对明代文坛弊病指出问题, 尤其对于明末诗坛复古和反复古两大思潮,既有深入批判,又有吸收借鉴。钱谦 益继承了杜甫诗歌重视现实的优良传统,同时追求诗歌的弘丽气势,其诗歌创作 实践与诗学理论紧密结合,作品以七律为主,并且大量创作组诗,从形式到内容 都在学习杜诗的基础上进一步体现出个人特色,显示出了近体诗创作上炉火纯青 的造诣,成为清诗的开山宗匠。 钱谦益的钱注杜诗在杜诗研究史上也具有颇高的地位,不仅在典籍及史 实的考证功夫方面值得称道,他还针对宋人的观点提出了“杜诗刺君”等新观点, 并指出杜诗刺君同时用词深婉的特点,说法自成一家。同时由于其志在存史,也 利用注杜反映了明末党争等问题,如其反复提到房瑁一案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据, 本文针对这些问题加以研究讨论。 【关键词】: 钱谦益杜甫诗学钱注杜诗 【中图分类号】:1 0 2 4 a b s t r a c t o i a nq i a n y ic 扯b er e g a r d e da sac n ) s s g e n e r a t i o nf r i e n do fd uf u h ee x p r e s s e d g r e a te s t e e mf o rd u , a n dg o th e l pf r o md u so p i n i o ni nh i sp o e t i c st h e o r y h eu s e d d u st h e o r ya sh i sw e a p o nf o rl i t e r a r yc r i t i c s ,p o i n t e do u tm a i p r a c t i c e so ft h el i t e x a r y w o r l di nm i n gd y n a s t y , e s p e c i a l l yt h a tt w ot r a i no ft h o u g h to nr e n a i s s a n c ea n d a n t i - r e n a i s s a n c eo fp o e t r yw o r l di nt h ee n do fm i n gd y n a s t y i ti n v o l v e db o t h t h o r o u g hc r i t i c i s ma n da s s i m i l a t i o nf o rr e f e r e n c e q i 缸i n h e r i t e dg o o dt r a d i t i o no f r e b u i l d i n gt h er e a l i s mf r o md u sp o e t r y a n dh em a n a g e dt os h a p eam a g n i f i c e n t f e e l i n gi nh i sp o e t r y ,a sw e l la sp u tc l o s et o g e t h e rt h e o r ya n dp r a c t i c e h i sw o r k m a i n l ys t o o do ns e v e nr h y t i n n ,a n dh ec o m p o s e dl o t so fg r o u pp o e t r y h i s d i s t i n g u i s h i n gf e a t u r ew a ss h o w nf r o mf o r mt oc o n t e n to nt h eb a s i so fd u sp e o t r y , a l o n gw i t hh i sp e r f e c ta c c o m p l i s h m e n t si nc l a s s i c a l - s t y l ep o e t r y , w h i c ha l lm a d eh i m af o u n d i n gm a s t e ro fp o e t r ys c e n a r i oi nq i n gd y n a s t y t o e t r yo fd uf ua n n o t a t e db y q i a nq i a n y i s t a n d so nah i g hg r o u n di nt h er e s e a r c ho fd u sp o e t r y n o to n l yd o e si t m a k eaa c c l a i m i n ge f f o r ti nt h ev e r i f i c a t i o no fh i s t o r i c a la n ds c r i p t u r a lf a c t s , b u th e p u tf o r w a r dn e wp o i n t ss u c ha sd u sp o e t r yp r o m p t e dt h ee m p i r e a sw e l l h ea l s o p o i n t e do u tt h a td up r o m p t e dt h ee m p i r ei nv e r yp o l i t et e r m s ,w h i c hs t o o da p a r tf r o m o t h e r s o p i n i o no nh i so w n a sq i a ne m b r a c e dh i sa s p i r a t i o no fs t o r a g i n gt h eh i s t o r y , h eu s e dd u sp o e t r yt or e f l e c tt h ef i g h tb e t w e e np a r t i e si nt h ee n do fm i n gd y n a s t y a r e p e a t e d l ym e n s i o n e dc a s eo ff a n gg u a nc 锄b es e r v e da sg o o dp r o o f t h e s ei s s u e s a r ea l la d d r e s s e di nt h i sp a p e r 【k e yw o r d s : q i a nq i a n y i ,d uf u ,p o e t i c s , d uf u sp o e t r ya n n o t a t e db yq i a nq i a n y i 【c l a s s i f i c a t i o n :1 0 2 4 2 引言 “杜甫诗学”可以兼指“杜诗学”与杜甫的诗学理论,具有双重含义,无论 是前者还是后者,钱谦益与之都有深切关系。 “杜诗学”一名,始见于金人元好问的杜诗学一书,其引言如下: 杜诗注六七十家,发明隐奥,不可谓无功,至于凿空架虚,旁引曲证,鳞 杂米盐,反为芜累者亦多矣。蜀人赵次公作证误,所得颇多,而托名于东坡 者为最妄,窃尝谓子美之妙,释氏所谓学至于无学者耳。今观其诗,如元气淋漓, 随物赋形,如三江五湖,合而为海,浩浩瀚瀚,无有涯涣,如祥光庆云,千变万 化,不可名状。固学者之所以动心而骇目,及读之熟,求之深,含咀之久,则九 经百氏,古今精华,所以膏润其笔端者,犹可仿佛其余韵也。夫金屑、丹砂、芝 木、参桂,识者例能指名之,至于合而为剂,其君臣佐使之互用,甘苦酸盐之相 入,有不可复以金屑、丹砂、芝术、参桂名之者矣。故谓杜诗为无一字无来处, 亦可也;谓不从古人中来,亦可也。前人论子美用故事,有著盐水中之喻,固善 矣。但未知九方皋之相马,得天机于灭没存亡之问,物色牝牡,人所共知者为可 略耳。近世唯山谷最知子美,而山谷未尝注杜诗,试取大雅堂记读之,则知 此翁注杜诗已竟,此但可为知者道也。乙酉之夏,自京师还,闻居崧山,因录先 东岩君所教与闻之师友之间者为一书,名日杜诗学,子美之传志年谱,及唐 以来论子美者在焉。候儿子辈可与言,当以告之,不敢以示入也。六月十一日河 南元好问引。”i q 到了清代,杜诗学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尤其是清初,基本上重要的杜诗注 本都集中在这个时期,钱注杜诗采取以诗证史的诠释方法,开辟了注杜的新 局面,对清代的杜诗学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余波至今不息。 钱谦益学识渊深,文章博赡,为海内推服,宗盟明清两代文坛,又处于明末, 对明代文学弊病有深入而系统的认识,他的诗学主张主要是为了纠正明代诗病而 提出的。钱谦益一生于杜诗用功最勤,笺注杜诗“年四五十即随笔记录,极年八 十书乃成”1 2 j ,在一些细节上也体现出对杜甫的推重,如南京大理寺评事张君 墓志铭写道:“有亭圃在吹台、繁圃问,与词人张林宗、阮太冲饮酒射猎,登 高赋诗,极望平芜,叹杜甫、高、李之不可作。”唐代诗人高、李犹在杜甫之前, 而钱谦益先言杜甫后说高李,显然并不以时间顺序为意,而是推崇杜甫的地位, 认为出于诸人之上。因此他常常借用杜甫的诗学观点作为自己的理论依据。 钱谦益的诗歌创作无疑实践了自己的诗学理论,这两方面他所受到的杜甫的 影响,已经受到研究者的重视,也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但是大多数研究诗学理 论的文章往往直接从初学、有学二集中提取观点,并不关注钱谦益自身的 3 诗歌创作以及他撰写的钱注杜诗。更有甚者,将列朝诗集传中的文章引 为信史,作为理论的根据。需知钱谦益入清之后夙意在撰史,作列朝诗集传 本意也是如此,“所谓秉均衡,专史席,两者皆违所愿,方才着手编写明诗, 列朝诗集原非其精心之作品,“取去之间,率多草草,不足为典要( 居易 录卷二十1 ,又,钱氏选诗常有诗外的意义,所谓列诸贤之诗,都为一集, 使后之观者有百年世事之悲,不独论诗而已,再加之好肄排击,议论文字多于 事实考辩,弄错漏记诗人生平爵里的地方在在多有。”f 3 l 不足采信,用来补史之 阙尚可,却不能以诗歌理论的权威著作来看待。而有的研究者断章取义,以之为 论据,殊不合理。 研究钱谦益的诗文作品的文章数量相对少一些,对作品与他的诗学理论之间 的关系也缺少关注。其实钱谦益的诗学理论、诗歌作品以及杜诗笺注三者之间关 系密切,尤其钱注杜诗中的观点,更是统摄全局,可以看成一部钱谦益论诗 的著作,涉及平仄、格律、句法、结构、内容等各方面内容。将三者结合起来则 可以相互发明,割裂开来则不能得窥全豹。后文即将三方面的内容联系起来,以 钱注杜诗中的一些诗学观点为抓手,探究钱谦益与杜甫诗学的关系。 4 第一章钱谦益对杜甫诗学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钱谦益的诗学理论大多都是针对明代诗坛弊病,有所指斥而提出,但由于他 对杜甫推崇备至,并且二人所面对的诗坛风气、欲纠正的诗坛弊病也颇有相似之 处,因此他的诗学理论中常借助杜甫的观点,继承其理论并有所发展。 杜甫在组诗戏为六绝旬里较为集中地阐释了自己的诗学理论,对于此杜 甫诗学的重要作品,钱谦益在其钱注杜诗中作笺注为: 作诗以论文,而题日戏为六绝句,盖寓言以自况也。韩退之为之诗日:“李 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不知群儿愚,哪用故谤伤。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然而当公之世,群儿之谤伤者,或不少矣。故借庾信四子以发其意。“嗤点流传”、 “轻薄为文”,皆指并时之人也。一则日尔曹,再者日尔曹,正退之所谓“群儿” 也。卢王之文,劣于汉魏,而能江河万古者,以其近于风骚也。况其上薄风骚 而又不劣于汉魏者乎? “凡今谁是出群雄”,公所以自命也;“兰苕翡翠”指当时 研揣声病、寻章摘句之徒;“鲸鱼碧海”则所谓浑涵汪洋、千汇万状、兼古人而 有之者也;亦退之所谓“横空盘硬、妥帖排界、垠涯崩豁、乾坤雷碾”者也。论 至于此,非李杜谁足以当之? 而他人有不怃然自失者乎? “不薄今入”以下,惜 时人之是古非今,不知别裁而正告之也。齐梁以下,对屈宋言之,皆今人也;不 薄今而爱古,期于清词丽句,必与古人为邻则可耳。今人侈言屈宋,而转作齐梁 之后尘,不亦伤乎? 又日,今人之未及前贤,无怪其然也,以其递相祖述,沿流 失源,而不知谁为之先也。骚雅有真骚雅,汉魏有真汉魏,等而下之,至于起来 唐初,靡不有真面目焉,舍是则皆伪体也。别者,区别之谓;裁者,裁而去之 也。果能别裁伪体,则近于风雅矣。自风雅而下,至于庾信四子,孰非我师? 虽 欲为嗤点轻薄之流,其可得乎? 故日转益多师是汝师。呼之日“汝”,所谓尔曹 也;哀其身与名俱灭,谆谆然而寤之也。题之日“戏”,亦见其通怀商榷,不欲 自以为是,后人知此意者鲜矣。 这一条长笺或许可以看作钱谦益的诗学理论的一份总纲,涵盖了他的核心诗 学观点中的大部分,对于散见于其他作品集中的诸多议论诗学的偏什遥相统摄, 借用他评杜诗的一个说法,即其诗学理论当以此篇为果位,其他诸篇为分身。 钱谦益学诗,发轫于对后七子的模仿,随着其学力与见识的增长,逐渐发现 了七子盲目拟古的弊端,于是改辕易向,转而激烈批判当时文坛僵化的模拟剽窃 之风。钱谦益嗤点时人、针砭流弊的文章篇什甚夥,在他的初学、有学二 集、列朝诗集小传及钱注杜诗中均随处可见关于诗学理论的批评和主张。 o 见钱谦益初学集卷三十二曾房仲诗叙:自唐以降,诗家之途辙,总萃于杜氏。大历后以诗名家者, 靡4 i 繇杼i m l ;。韩之南山,白之讽谕,1 f 杜乎? 若郊若岛,若一李,若卢伞、马异之流,盘卒排界,横 从谲魄1 f 得牡之一枝者乎? 然求j 所以为牡者,无有也。以佛乘譬之,杠则果位也,诸家则分身也。 5 他曾仿杜甫戏为六绝句的体式与内容创作了十六首论诗组诗,其二日:“一 代词章孰建镳,近从万历数今朝。挽回大雅还谁事,嗤点前贤岂我曹? ”可知他 是以挽回大雅,开陈后学,建镳一代为己任,亦以之为诗学理想。 联系钱谦益文学活动的文化背景,可以清楚地见到,他的诗学思想在诗学史 上虽然并非有开辟鸿蒙、手洗日月之地位,却完全是从有明一代的文坛现实状况 出发,针砭时弊,尤其对于明末诗坛复古和反复古两大思潮,既有深入批判,又 有吸收借鉴,有匡扶颓圮、清源溯流之功。为此钱谦益倡导诗歌应表现诗人真情 实感,诗能言志、有本、有物方为“真诗”,在以思想内容为主的前提下,求艺 术形式,重续诗歌重视现实的优良传统,强调诗歌的情志时遇,同时他也较为全 面地论述了诗歌的继承与革新规律,视诗歌为一种广义的史,用“诗史”理论编 选、研究、创作诗歌,有颇高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第一节以“别裁伪体”和。转益多师”为批评武器 杜甫论诗组诗戏为六绝句的最后一首为“未及前贤更复疑,递相祖述复 先谁。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杜甫创造了“别裁伪体”和“转益 多师”两个术语,籍此表明了自己对继承与创新之间关系的看法。“别裁伪体” 和“亲风雅”是在对前代文学遗产的继承的两种途径,“亲风雅”即“亲真风雅”, 1 5 l 不被伪体所惑,而真、伪之间的区别则在于对前代文学遗产是能识别其精神面 貌、深昧其真挚情感,还是仅仅限于对声律、句法及遣词、用典等表层文学创作 样式的揣摩和仿效。 钱谦益极力褒扬这一论点,称“自古论诗者,莫精于少陵别裁伪体之一言”, 但是这一评价其间颇有取巧之处,并非公平正大之论。案杜诗本意,六首论诗绝 句之问的内容相互钩摄,评点的内容和陈述的观点之间并无太大的地位区别。他 之所以特拈出此点为第一,而非戏为六绝句中前几首谈及的诗风警道、阔大 与浮浅、纤丽等问题,是为了纠正有明一代诗坛的最为明显的盲目拟古这一弊病, 故而解读杜甫的观点之际,褒贬扬抑常常因利就便,略做变化然后收归己用,正 如王国维先生所谓“以我之眼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看他在徐元叹诗序 中的描述,对于他称为“论诗最精”的观点,态度其实是相当草率的:“当少陵 之时,其所谓伪体者,吾不得而知之矣。” 6 1 仅一语带过,完全没有做详细的考 证,其他地方也不见涉及具体的考证分析的文字,如钱注杜诗的戏为六绝 国钱谦益的笺汴确实自i 一定的主观色彩,这一篇笺注以匡证当时的文病为核心,并不是完伞客观地解读杜 诗。其他笺注则常青存史之心,0 他撰写的列朝诗集小传情况相仿。方孝岳先生的中固文学批评 中认为返一点足枉甫诗学理论的核心,但足枉1 运熙、顾易生先生的中国文学批评史新编中,只是将 其作为杜甫诗学中的一点,更为公正持平,符合牡诗的本意。 6 句的笺注,而他的笺注其实正是以考证功夫精到而见称的。很明显这里他并非 着意阐发杜甫诗论的意义,而是将杜甫的诗学理论略加点拨,化为救青肓之灵药, 披榛芜之斧斤,匡正明代诗坫的问题。钱谦益将明代诗病归结为“三变”:台阁 体则“沿宋元之窠臼,排章俪旬,支缀蹈袭”,为弱病;前后七子则“剽唐、选 之余沉,生吞活剥,叫号隳突”,为狂病;竞陵派则“搜郊、岛之旁门,蝇声蚓 窍,晦昧结情”,为鬼病;“救弱病者,必之乎狂;救狂病者,必之乎鬼,传染日 深,膏肓之病e l 甚。”i 7 l 彼时复古者“限隔时代,支离格律,如痴蝇穴窗,不见 世界”嗍,拟今者囿于门户之别,递相祖述,沿流失源,致使诗人个性丧失, 诗坛风气萎靡。因此他借杜甫所倡导的“别裁伪体”、“转益多师”来点出拟古的 正确途径,虽然未必尽得子美真意,但也可谓用心良苦,而且切合时代之需要。 这一观点很明确地表现在了他阐发自己诗学理论的文章中,如徐元叹诗序 谓:“宋之学者,祖述少陵,立鲁直为宗子,遂有江西宗派之说,严羽卿辞而辟 之,而以盛唐为宗,信羽卿之有功于诗也。自羽卿之说行,本朝奉以为律令,谈 诗者必学杜,必汉、魏、盛唐,而诗道之榛芜弥甚。羽卿之言,二百年来,遂若 涂鼓之毒药甚矣! 伪体之多,而别裁之不可以易也。呜呼! 诗难言也。不识吉学 之从来,不知古人之用心,狗人封己,而矜其所知,此所谓以大海内于牛迹者也。 王、杨、卢、骆,见晒于轻薄者,今犹是也,亦知其所以劣汉、魏而近风骚 者乎? 钩剔抉摘,人自以为长吉,亦知其所以为骚之苗裔者乎? 低头东野, 懂而师其寒饿,亦知其所谓横空磐硬,妥帖排弄者乎? 数跨代之才力,则李、杜 之外,谁可当鲸鱼碧海之目? 论诗人之体制,则温、李之类,咸不免风云儿女之 讥。先河后海、穷源溯流,而后伪体始穷,别裁之能事始毕。”1 9 】 此篇无论是用语还是持论,都与钱注杜诗中戏为六绝句下的笺注若 和符节,强调拟古需厘清源流、脉络,亲近风雅真貌,追求“横空磐硬,妥帖排 弄”的雄浑境界。 从这个逻辑起点出发,他对前后七子的复古论大加抨击o 。曾房仲诗叙谓: “自唐以降,诗家之途辙,总萃于杜氏。大历后以诗名家者,靡不繇杜而出。 本朝之学杜者,以李献吉为巨子。献吉以学杜自命,聋瞽海内。比及百年,而訾 警献吉者始出,然诗道之敝滋甚,此皆所谓不善学也。夫献吉之学杜,所以自误 误人者,以其生吞活剥,本不知杜,而日必如是乃为杜也。今之訾警献吉者,又 岂知杜之为杜,与献吉之所以误学者哉? 古人之诗,了不察其精神脉理,第抉摘 一字一句,日此为新奇,此为幽异而已。学诗之敝,可谓至于斯极者矣! 奔 。虽然钱谨益对七了:派的攻击确实非常猛烈,但应该注意的足他对七了并非一税同仁。他对二李抨击不遗 余力,但是对于何最明、徐侦卿,i :世贞等的态度则人为小l 叫他称何为“俊逸人”,称徐足“江左之逸才”, 对f :世贞,除r 有“神明意气,足以绝世”的赞语外,列朝诗集中丁榘i :“i :尚书世贞”条中更称:“元 美著作l l 益繁富,而其地掣之岛,游道之广,声力气义,足以翕张贤豪,吹嘘才俊。于足天下成掣走萁门, 若玉帛职贞之会,莫敢后最。操文章之柄,登坛设坫,近古未有,迄今五i 年。”评价小町消小高。 7 者东走,逐者亦东走,将使谁正之? 杜有所以为杜者矣,所谓上薄风雅, 下该沈、宋者是也。学杜有所以学者矣,所谓别裁伪体,转益多师者是也。舍近 世之学杜者,又舍近世之訾警学杜者,进而求之,无不学,无不舍焉。于斯道也, 其有不造其极矣乎? ”【埘。黄子羽诗序则说:“近代之学诗者,知空同、元 美而已矣。其哆口称汉、魏,称盛唐者,知空同、元美之汉、魏、盛唐而已矣。 自弘治至于万历,百有余岁,空同雾于前,元美雾于后。学者冥行倒值,不见日 月。”1 1 1 l 这两篇文章完全借用杜甫的诗学理论来批判李梦阳所倡导的复古风气对杜 诗的生吞活剥与学习杜诗时递相祖述,沿流失源,直指其为导致诗道凋敝、“学 者冥行倒值”的始作俑者与罪魁祸首。 另外,在列朝诗集小传李梦阳传中他说:“献吉以复古自命,日古诗必 汉魏,必三谢;今体必初盛唐,必杜;舍是无诗焉。牵率模拟剽窃于声句字之间, 如婴儿之学语,如童子之洛诵,字则字,句则旬,篇则篇,毫不能吐其心之所有, 古之人固如是乎? 必日汉后无文,唐后无诗,此数百年之宇宙日月尽皆缺陷 晦蒙,直待献吉而洪荒再辟乎? ” 1 2 1 ;对于后七子的代表李攀龙,钱谦益则斥 之为“剽贼”,认为他“僻学为师,封己自是,限隔时代,揣摩声调经义寡 稽,援据失当,暇疵晓然,无庸抉适。”【1 3 j 。从这些用语极为激烈的评论中可以 看到,钱谦益全力批判李梦阳、李攀龙等所带来的盲目拟古和“僻学为师”的风 气。 针对此种现象,钱谦益由杜甫“转益多师”的观点演绎出了“学溯九流,书 破万卷”的口号,并指出模仿、学习之后的指归是“言志永言,有物有则,宣导 性情,陶写物变”【1 4 】。正如前面所引的徐元叹诗序中所言,他一再强调要 清楚“古学之从来”,要“先河后海,穷源溯流”l 埘。可见钱谦益认为学习过程 中,必须广泛涉猎,然后溯清源流,才能做到去伪存真。在诗歌创作实践中,他 也认为诗人必须博采众长,提高自身学养才能写出真正的好诗。汤义仍先生集 序中说:“古之人往矣,其学殖之所酝酿,精气之所结樯,千载而下,倒见侧 出,恍惚于语言竹帛之间。易日言有物,又日修辞立其诚”1 1 6 1 。 他将“学殖”与“精气”并列,共同作为诗歌“言有物”、“修词立其诚”的条件, 强调了学问的积累对写出优秀的诗歌的重要性。 同时,钱谦益也指出了学习的途径和方法:首先要求从读经入手,然后广泛 涉猎子史典志,逐步增加自身学养。其苏州府重修学志序谓:“古之学者, 九经以为经,注疏以为纬,专门名家,各仞师说,必求其淹通服习而后己焉。经 术既熟,然后从事于子史典志之学,泛览搏采,皆还中其章程,隐其绳墨。”p t i 第二步则是要能对古人作品进行批判性的学习,去粗取精,去芜存真,能“择其 8 灵秀,而集其清英,久之而有得焉,李、杜、韩、孟之面目亦宛宛然在吾心目中 矣。”i 埔 冯已苍诗序中详细地讨论了融会诸家之后更重要的是自身对其真精 神心领神会,自得于心:“孟子不云乎: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又 日:博学而详说之,将以反说约也。余以为此学诗之法也。抒山之言日:“取 由我衷,得若神表。”文外之旨,但见情性,不睹文字,严羽卿以禅喻诗,归之 妙悟,此非所谓自得者乎? 说约者乎? ”1 1 9 “自得”、“说约”是学习之目的, 而“深造”、“详说”则是“登山之蹊,渡水之筏”,是学习的工具,虽然必不可 少,但登堂入室之后,终需抛却。之后他还是以杜甫的诗学理论作为总结:“读 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得之者妙无二 门,失之者邀若千里。此下学之径术,妙悟之指归也。”唧j 但仅此还是不够的, 钱谦益认为学习之后更为重要的是能入能出,活学活用,形成自己独特的精神气 格。他提出“无不学,无不合”1 2 l j ;“无不学”,就不至于封己自是,“无不舍”, 则可以避免徒袭其貌,所谓牝牡骊黄,“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见 其所见,不见其所不见,视其所视,而遗其所不视。” 2 2 1 与方尔止云:“金 刚筏喻,最重弃舍能弃能舍,则能变矣。”l 嚣l 这样学古,才不至于沉迷于古 人而失去自我。在答唐训导论文书中,他更进一步指明“作者代出,文不必 为汉而能为汉,诗不必唐而能为唐,其精神气格,皆足以追配古人。”1 2 4 】“不 必为汉、唐”即指不能泥古不化;“能为汉、唐”即是要求诗人形成个人特色。 他推许李东阳说“西涯之诗,有少陵,有随州,有香山,有眉山,道园,要其白 为西涯者,宛然在也。”1 2 5 j 就是肯定他能学古而不泥古,可以做到能学能舍,自 铸新词,形成自己的风格。 虽然钱谦益在清算拟古流弊,开启新一代诗风方面功不可没,但由于前后七 子长期操纵海内文柄,熏习人心,钱谦益既要扫荡俗学秽氛,批评之时不免过分 捧斥,忽视了七予复古革新的初衷与他重学力、性情的主张也有相通的一面。正 如前面谈及钱谦益对杜甫诗论的态度亦略有取巧处,常以方便已用为宗,对于他 极端推重的前贤尚且如此,对其不遗余力批判的前后七子的态度更是可想而知。 有时其非但不作诛心之论,反而常以笔墨狡狯,歪曲对方面目。他对李梦阳、李 攀龙等人的批评,的确有失公允,其门户之见与私人意气之言,常为后人诟病。 如王士祯带经堂诗话即说“钱牧翁撰列朝诗,大旨在尊李西涯,贬李空 同,又因空同而及大复,因沧溟而及弁州,索垢指瘢,不遗余力。夫其驳沧溟拟 古乐府拟古诗,是也;并空同东山草堂歌而办疵之,则妄矣。所录空同集 诗,亦多泯其杰作。予窃非之,偶著其略于此。牧翁于予有知己之感。顺治 辛丑,序予渔洋诗集,有代兴之语今三十馀年,先生墓木拱矣,予所以 不敢傅会先生以诬前辈者,亦欲为先生诤臣云尔。”瞄l 王士祯因为曾受到钱谦益 9 的嘉许鼓励而对钱颇为感激,他的这段叙述应该较为客观征信。四库全书明 诗综提要则对其评价为:“至钱谦益列朝诗集出,以记丑言伪之才,济以 党同伐异之见,逞其恩怨,颠倒是非,黑白混淆,无复公论。”f 1 而今人钱钟书 先生也指斥钱谦益“舞文曲笔,每不足信”,“悍然杜撰掌故,殆自恃望重名高, 不难以一手掩天下耳目欤。”他还举出钱谦益窜改弁州语“久而始伤”为“久而 自伤”,“以坚其弁州晚年定论之说”,“不雷上下其手”的例子来进行佐证。 【篮1 作为明朝文学复古思潮前后相继的两个文学团体,前后七子主盟文坛多年, 影响颇大,其成员的言行主张昭然天下,多见记载,如明史文苑传评价李 攀龙“才思雄鸷”冽,四库全书怀麓堂集提要说“自李梦阳、何景明崛起 弘、正之间,倡复古学,于是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其才学足以笼罩一世,天下 亦响然从之,茶陵之光焰几尽。” 3 0 l 少室山房类稿提要的评价更为全面:“考 七子之派,肇自正德,而衰于万历之季,横据海内百有余年,其中一二主盟者虽 谓天下所攻击,体无完肤,而其集终不可磨灭,非惟天资绝异,笼罩诸家,亦由 其学问淹通,足以济其桀骛,故根柢深固,虽败而不至亡也。”1 3 1 j 所以,尽管钱 谦益对他们的评价有失客观公允,究竟不能湮灭事实,七子诗文“败而不亡”, 不至于沦落覆瓿,千秋之后自有公论。 第二节追求诗歌的弘丽气势 如前综述中所论,钱谦益与杜甫所面临的诗坛状况颇有相似之处,因此钱可 以继承杜甫的观点纠正明代之诗病,在诗歌风气的提倡上,同样吸取了杜甫提出 的一些观点。如果说前面他用杜甫“别裁伪体”、“转益多师”的理论主要是批判 七子盲目拟古的风气,则此处强调诗风弘丽则主要是要纠正竟陵派“搜郊、岛之 旁门,蝇声蚓窍,晦昧结惰”之鬼病 。 对于杜甫而言,之前已有陈子昂在齐梁余风还占有统治地位的初唐诗坛上提 出复古的主张,而接下来的李白则完成了廓清摧陷的任务,到了杜甫,他即着眼 点在于把理论“建设在一个更全面、更细致、更为广博而坚实的基础上。”1 3 2 】 因此,他的批评态度比陈子昂提出“齐梁| 日j 诗,采丽竞繁,而兴寄都绝”以及李 。钱谦益舞文曲笔的地方,不一i 面足。如对李攀尼也是一例。殷i :儋在给李攀尼写的墓忠铭中说:“盖文 白西汉以下,诗白灭宝以下,若为j 毫豢污者,辄小忍为也。”这句话本柬即出白第三肯之转述,并不f 分 町靠,饯谨益却小但将其引用d :李攀龙的小传中,i f i j 且窜改r 这段文# 的意思:“( 李攀龙) 廓自夸许。诗 自灭宝以下,文自两京以下,誓小污我毫索也。”“若为j 毫索污者,辄小忍为也”仅足说西汉以后文, 天宝以后诗,如果李攀龙认为小好的,即卜愿意学习,钱谦益却改变- r 其态度u 吻,意思为之亦变,显然 足有意的紊曲,以掩盖牟攀龙的真面目。 吲注释见前第7 页。 1 0 白所说的“梁陈以来,艳薄斯极”更为中正平和,有“庾信文章老更成”、“清新 庾开府,俊逸鲍参军”等句,对六朝文学不再一味单纯地采取否定和摒弃的态度。 杜甫对汉魏六朝及唐代诸诗人不同的风格亦多有肯定性评价,如其认可清丽的诗 风则日“清词丽句必为邻”,称王维“最传秀句寰区满”,赞孟浩然“清诗句句 尽堪传”;同时对南朝谢灵运、谢眺、阴铿、何逊诗歌的绮丽也有肯定,曾谓“孰 知二谢将能事,颇学阴何苦用心”。但是在他的诗学理论中最为突出的还是对诗 歌高华俊朗、雄奇伟丽的风格追求。 戏为六绝句其四谓:“才力应难跨数公, 凡今谁是出群雄? 或看翡翠兰苕上,未掣鲸鱼碧海中。”其不满“翡翠兰苕”之 纤丽,而向往“鲸鱼碧海”之阔大可知。他对建安诗歌的推崇,也是一个有力的 证据。例如对曹植即多有称道,有“文章曹植波澜阔”,“诗看子建亲”等句;在 戏为六绝句的第一首里他说:“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对庾信 之“凌云健笔”特为嘉许,也体现了这一观点。其同代诗人,杜甫称赞最多的是 李白和高适。对李则日“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标举白诗豪纵奔放;对高 则谓其诗如“骅骝开道路,鹰隼出风尘”,亦是肯定其诗风弘壮清朗。1 3 3 】 与此相似,钱谦益既反对“僻学为师”,其必然结果也就是肯定多种诗歌风 貌的并存。答徐巨源书中说:“其于诗,枚蔡、曹刘、潘陆、陶谢、李杜、元 白,各出机杼互相陶冶,譬诸春秋日月,异道并行。”p 4 j 复李叔则书则谓: “天地之大也,古今之远也,文心如此其深,文海如此其广也,窃窃然戴一二人 为巨子,仰而日李何,俯而日钟谭,乘车而入鼠穴,不亦愚而可笑乎? ”( 3 5 j 但 是他强调的重点亦在弘丽、俊朗,在刘司空诗集序中其评介弘丽与幽眇两种 风格的关系:“譬之山川,连冈噎障,逶迤平远,然后有奇峰仄涧,深岩复壁, 窈窕而忘归焉。譬之与居室,前堂后寝,弘丽靓深,然后有便房曲廊,层轩突夏, 迂回而迷复焉。”1 3 6 】从两个“然后”的使用上,不难看出他对这两种风格主从关 系的界定。曾房仲诗序说学习古人诗歌时不能对“古人之高文大篇,所谓铺 陈终始,排比声韵者,一切抹杀”,否则其作品则仅能“所谓新奇幽异者,则木 客之清吟也,幽冥之隐壁也。纵其凄清感怆,岂光天化日之下所宜有乎? ”【3 刀 对诗歌整体风貌的理论归结,钱谦益以“大音宫声”概括之。徐季重诗稿 叙并且将其解释为“宽裕肉好,顺成和动之音”1 3 8 l ,而“作为一种理想的诗 歌风格,钱谦益所提倡的大音宫声实际含义早已超出了诗歌声律音调的范围,而 是对诗歌美的全面要求。即是说美的诗歌应该具备铿锵宽宏、从容和清的声韵, 高华俊朗、雄奇伟丽的辞才,和铺陈恣纵、枝丰叶茂的结构,从而显示气象宏博、 脉理沉厚、深稳雅健的整体风貌。”1 3 9 1 他追求的j 下是杜甫所提倡、杜诗所拥有的 气格。杜甫纠正了“好古者遗近,务华者去实”【删的流弊,对诗歌的形式与内 容的关系有了全面、辨正的认识,“上薄风骚,下该沈宋,言夺苏李,气吞曹刘, 掩颜谢之孤高,杂徐庾之流丽”,1 4 1 】形成了沉郁顿挫的风格,钱谦益追求的“气 象宏博,脉理沉厚,深稳雅健”庶几也可以目为对“沉郁顿挫”的另一种阐释。 在钱注杜诗中,钱谦益也着意强调杜诗“铺陈排比”之特征,并认为这 是自己于前人笺杜成就之外的独得之秘。注杜诗略例中他批评刘辰翁“不识 杜之大家数,所谓铺陈终始,撵比声韵者,而点缀其尖新俊冷,单词只字,以为 得杜诗骨髓,此所谓一知半解也。”1 4 2 j 列朝诗集小传钟提学惺中对诗归 选诗( 包括选杜诗) 不选“铺陈排比”一类诗歌的选诗标准也表示不满:“举古 人之高文大篇铺陈排比者,以为繁芜熟烂,皆欲扫而刊之,而惟其僻见之是师。” 【4 3 】 钱谦益所标举的“铺陈排比”,原出自元稹唐故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弗 序说杜诗:“铺陈终始,捧比声韵,大或千言,次犹数百,辞气豪迈而风调清 深,属对律切而脱弃凡近。”i 这里元稹所评价的是杜甫的长篇捧律,是最早对 杜诗长捧“组丽”特点美学价值的赞誉。对于长篇排律的文学价值,历代颇有争 论。如明人郝敬即称:“子美才富学博,其为近体长篇,多至千言,而气力益壮, 称擅场矣。然诗家妙义,正不在多。若夫长律娓娓,只足当其富有,无关性 情。盖诗至近体,不免雕琢,更加凑砌,兴味已尽,葛藤蔓延,甚觉无味。故予 于长律,不甚解颐。”1 4 5 1 t 夫之对排律的批评则更为尖锐,唐诗评选中他说: “晋宋以降,大有斯体,其差异者唯以音节,初终条理,固不容乖异也。既 以命意成章,则求尽一物一景、一情一事之旨,得尽而毕。”指出了排律有框架 固定的弊端。继而他对盛唐特别是杜诗的排律大加挞伐:“盛唐以后,失其宗旨, 以排为律,引律使排自杜陵夔府诸作以相沿染,而人间乃有此脆蛇寸断、万 蚁群攒之诗,谓之排律。”m 他的这一论断是针对洪迈称赞杜诗排律“如常山之 蛇,无间断龃龉处”l ”。王夫之还有“杜于捧律极为漫烂,使才使气,大损神 理,庸目所惊,正以为是杜至处”之语【镐j ,否定排律的文学价值。 据材料所见,唐宋之时对于排律肯定较多,如元稹、洪迈的观点,而到明清 之际,则出现了较多争论,反对者可以王夫之为代表,而肯定者亦有,如钱谦益、 王士祯等。王士祯认为“铺张叙述宜老杜,未可限以一格”、l 卯j “七言大篇, 尤为前所未有、后所未及”。即j 肯定者主要是认为其形式组丽华美,内容铺叙感 慨,可以作为“诗史”的载体,而反对者则以为长篇排律只是表面上“漫烂”, 其实华而不实,缺乏内涵,只是杜甫“使才使气”所作,违背诗歌言情咏志的目 的,因此没有精神气格,即王夫之“大损神理”。但杜甫的排律其实能熔感事、 纪行、抒怀于一炉,佳作颇多,如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北征等,文 学价值已经得到肯定,而前者有“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朱门酒肉臭,路 有冻死骨”等脍炙肉口、情真意切之佳句;后者“学母无不为,晓妆随手抹。移 时施朱铅,狼籍画眉阔”描写小女儿憨态可掬,也颇生动佳妙,因此经过争论之 后其长律的地位仍旧得到肯定。不过长律之缺憾,如王世贞言“调高则难续而伤 篇,调卑则易冗而伤句。合璧犹可,贯珠益艰。”m j 也确实有道理。 钱谦益标举出杜诗的这一特点,主要是为了批判竞陵派对幽深孤峭风格的片 面追求,可以看出他提倡弘丽诗风的原因和指向。且他自己亦有哭稼轩留守相 公一百十韵这样的长篇排律之作,陈寅恪称赞此诗:“牧斋庚寅夏五集后一年 所赋之诗,最佳最长者应推哭瞿式耜五言排律一题。”1 5 2 】钱谦益才大学博,可差 拟子美,医此其制作长篇排律并不艰难,能得佳篇,所以他敢于肯定杜甫铺陈排 比之作,而刘辰翁与后来之竟陵派诸公则似才力不能及此,因此作品的面貌与其 审美取向之间出现了一定偏差,因而受到钱谦益的批评。 第二章杜甫诗歌对钱谦益诗歌创作实践的影响 钱谦益的诗歌创作实践与其诗学理论紧密结合,虽然他议论诗法的笔墨甚 少,但是其诗论主张、审美理想、学术功底以及世运身世,都在他的诗歌作品中 有极好的体现。 钱谦益诗歌作品以七律为主,以杜甫为根柢,殆无疑义。与其同代的吴伟业 即称其“深心学杜”1 5 3 】,后来的王士祯也说“虞山出于少陵”彤】,王应奎蓉 庄诗稿序则谓:“牧斋一代雄才,文奇而诗更高,平日服膺老杜,故其挥洒所 及,饶有浣溪风格。”1 5 5 】他的诗歌唐宋兼宗,情词恻怆,沉雄悲凉,与吴伟业、 龚鼎孳并称为“江左三大家”,论者犹多认为钱谦益的诗歌成就在吴、龚二人之 上。袁嘉毅卧雪诗话谓钱谦益“为明末诗雄,元孝、翁山、梅村、竹姹、阮 亭、初白,固一时之杰,未见远过牧斋。”例陈文述则说:“沉郁藻丽,原本杜 陵,逸情高致,远在梅村祭酒之上。”【5 7 l 他七律诗汲取杜甫的沉郁顿错、李商隐 之绮艳整丽,又有苏辙、陆游纵横豪宕之气调剂其中,并能推陈出新,洵为清代 七律诗的冠冕。他的作品中长诗、组诗达几十韵和上百韵的有数十首之多,后 秋兴则是步杜甫秋兴八首韵的大型七律组诗,八首一组,相互关联,十三 组诗浑然一体。步杜诗原韵,达到十三叠1 0 4 首,另外附自题诗四首,澜翻不穷, 丝毫没有斧凿凑韵的痕迹,为历来次韵诗所未有,可以称为巨幅史诗的创新,显 示出了钱谦益在七律上炉火纯青的造诣。后秋兴诸诗正如其钱注杜诗中 笺注秋兴八首时所说的:“章虽有八,重重钩摄,有无量楼阁门在。”p 8 j 陈 寅恪称赞其组诗为“摹拟少陵,入其堂奥,自不待言。且此集牧斋诸诗中颇多军 国之关键,为其所身预者,与少陵之诗仅为得诸远道传闻及追忆故国平居者有异, 故就此点而论,投笔一集实为明清之诗史,较杜陵尤胜一筹,乃三百年来之绝大 著作也。”【5 9 j 钱谦益无愧此论,他能在广泛继承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因而可以做 到笼罩百家,肇开风气,成为清诗的开山宗匠。 。 乾隆二十五年( 1 7 6 0 ) ,沈德潜编定国朝诗别裁集,将钱谦益冠于卷首, 传日:“尚书天资过人,学殖鸿博。论诗称扬乐天、东坡、放翁诸公,而明代如 李、何、王、李,概挥斥之。余如二袁、锤、谭,在不足比数之列。一时贴耳推 服,百年以后流风余韵犹足警人。生平著述大约轻经籍而重内典,弃正史而取稗 官,金银铜铁,不妨合为一炉。至六十以后颓然自放矣。向尊之者,几谓上掩古 人;而今薄之者,又谓渐灭唐风,贬之太甚,均非公论。至前为党魁,后逃禅悦, 读其诗者应共悲之。”1 6 0 j 沈德潜的这段评论以一个选家的眼光,说明了钱谦益的 文坛地位、著述特点,并点评了对后人对他的评价,颇为公允,也可以算是对钱 谦益的盖棺论定。民国初年,徐世昌编晚晴移诗汇论钱谦益为:“牧斋才大 1 4 学博,主持东南坛坫,为明、清两代诗派一大关键。誉之者日别裁伪体,转益多 师。毁之者日记丑言博,党同伐异。要其驱使百家,雕搜众象,非一邱一壑者比。” 6 q 与沈德潜的评语颇相契合,由此可知钱谦益写诗之“才大学博”,确为不易之 论。 第一节对七律形式的偏好 如前所论,钱谦益“才大学博”,人所共知,并且由于他对杜诗极为推重, 因此选择七律作为自己主要的诗歌创作方式,也是情理之中的自然举动。 七律最终成熟于杜甫,已经成为通人之共识。如明代胡应麟在肯定王、李、 高、岑的七律创作同时,进而说:“( 七言) 近体,盛唐至矣,充实辉光,种种备 美,所少者日大、日化耳。故能事必老杜而后极。”i 蚓“杜公才力既雄,涉猎 复广,用能穷极笔端,范围古今”i 叫王世贞在议论七律时,业认其他诸家 都出于杜甫之下:“盛唐七言律,老杜外王维、李颀、岑参耳。李有风调而不甚 丽,岑才甚丽而情不足,王差备美。”即j 杜甫留下的严整七律共有1 1 3 首,虽 然五律在数量上多于七律,但是如果从诗体的发展和创造角度来看,则杜甫最大 的贡献仍在于七律。七律成熟于杜甫,“标志有二:一是杜甫创作了数量惊人的 完全符合七言律诗规则的诗篇;二是七律的体制已在杜甫手中彻底冲出了应制、 应酬的狭窄藩篱,能像其他诗体那样反映广阔的社会生活。”l 叫 钱谦益非常重视对杜诗的学习,在文章中常常议论涉及,并且花费了极大的 心血作笺注杜诗的工作。草堂诗笺元本序中他说:“老归空门,拨弃世间文字, 何独于此书,护前鞭后,顾视而不舍”1 6 6 j ,可见他对杜诗的特殊感情。七律属 于近体,因此在声律平仄、粘对循环等均有严格的准则,正如王世贞所言:“七 言律最难,迄唐世工不数人,人不数篇”一”,“近体之难,莫难于七言律,五十 六字之中,意若贯珠,言如合璧。宫商角微,互和以成声”l 鲳】钱谦益深于 诗律,已有定论,固不待言,他在草堂诗笺元本序中论及诗律问题:“注杜 之难,不但如务观所云也。颜之推言观天下书未遍,不得妄下雌黄。何况注 诗,何况注杜。今体诗之称律,取其律吕铿锵,首尾繁会,今摘每句相承二字, 限隔平仄,命之日粘。卢家少妇之章,高棵硬改末二句,差排作律。老去渐 于诗律细,杜老容有不知,即太白、右丞,亦当同科结罪矣 。”l 叫 。即不包括所谓。拗体七律一,这个数宁依据仇兆鳘杜诗详注所收作品统计而得,见韩成武试论七 律的定型j 成熟,河北人学学报1 9 9 7 年3 月,2 2 卷第一期,p 4 6 。此序见青学集卷十五,p 7 0 1 ,而钱注杜诗卷首荦堂诗笺元本序) ,自“何况注杜”以下一段文 宁1 j 此币同。而为:“少陵问代英是,目卒终古,占毕儒生,h 鲢如针孔,郇”可能足由于钱、朱一段注 杜公案,钱i 蓑益对朱陆孺人为小满,冈此前后之序肯所不m ,眼如针孔者或许即暗指朱长儒。 其中卢家小妇句是指高檬唐诗品汇所收的沈俭期古意( 下注: 乐府作独不见) ,末二句为“谁为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1 7 0 l 唐诗 品汇中此诗全文为。; 卢家少妇郁金堂, o 平 仄仄平平, 海燕双栖玳瑁梁。 圆仄平平 仄平。 九月寒砧催木叶, 仄。平e 仄仄, 十年征戍忆辽阳。 平e 仄仄平平。 白狼河北音书断,圆平。仄。平仄 丹凤城南秋夜长。o 仄平平。仄平。 谁为含愁独不见,e 仄。平 仄仄, 更教明月照流黄。圆平。仄仄平平。 这样一来,这首诗属于首句入韵的平起式,前三旬都是标准律句,其余各句 虽然不是完全标准,但是也都在格律变化允许的范围内,如第四句“十年征戍忆 辽阳”,按律应为“平平仄仄仄平平”,但是此旬为“仄平平仄仄平平”,然而第 一字和第三字本来即为平仄均可,因此仍属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试题)无人机地面站考试题库及答案详解(易错题)
- 安丘市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测试试卷
- 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高考第一模拟考试(一模)英语考题及答案
- 四川省绵阳市江油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三学月四校联考物理试题
- DB21-T 4163-2025 城市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程
- 社区消防知识培训课件标语
- 社区消防知识培训课件
- 2024-2025学年河南省周口市沈丘县西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期中测试数学试卷(含部分答案)
- 废品纸板购销合同范本
- 社区暑期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护士职业防护
- 知识图谱驱动的故障预测解释
- DL∕T 1455-2015 电力系统控制类软件安全性及其测评技术要求
- 临床护理“三基”应知应会汇编
- 家委会给老师的感谢信
- NB-T20024-2010核电厂工程建设预算编制方法
- OpenStack私有云基础架构与运维(openEuler版)全套教学课件
- HYT 0302-2021 沸石离子筛法海水提钾工程设计规范(正式版)
- DL∕T 2473.7-2022 可调节负荷并网运行与控制技术规范 第7部分:继电保护
- 眼鼻美容造型艺术设计
- 安徽省旅游服务合同44629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