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丰城市高产油茶产业发展现状分析(论文).doc_第1页
毕业论文-丰城市高产油茶产业发展现状分析(论文).doc_第2页
毕业论文-丰城市高产油茶产业发展现状分析(论文).doc_第3页
毕业论文-丰城市高产油茶产业发展现状分析(论文).doc_第4页
毕业论文-丰城市高产油茶产业发展现状分析(论文).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Analysis of the developing status of high-yielding Camellia Oleifera in FengCheng Abstract:Briefly introduce the development of high-yielding Camellia Oleifera in FengCheng, the main methods and sucessful experiences. Especially the “2 straw, 1 seedling” cultivation technology,which is a preferable solution to the low survival rate of high-yielding Camellia Oleifera in the first year cultivation. Objectively reflect the difficulties and problems in developing high-yielding Camellia Oleifera, also, put forward corresponding recommendations.Key words: high-yielding Camellia Oleifera; development丰城市高产油茶产业发展现状分析黄新华 , 欧阳峰林(江西省丰城市林业局,丰城 331100)摘要:介绍丰城市高产油茶发展情况、主要做法和成功经验,特别是在栽培技术上提出了“两把稻草一棵苗”的做法,较好地解决了油茶栽培中头年栽植成活率低的技术难题。客观反映了油茶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关键词:高产油茶;发展丰城市属半平原县市,整个地理轮廓为“四山一水四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全市有林地面积10.4万公顷,占国土面积的36.6%,森林蓄积总量131.8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34.5%。我市是全省油茶生产重点县(市),目前,全市有油茶面积3.57万公顷,规模居宜春市第二、江西省第五。其中高产油茶面积4000公顷,2006年投产的油茶亩产达50公斤以上,是传统油茶产量的15倍。油茶产业已成为丰城市林业经济一大品牌。在推进丘陵山地综合开发,促进广大农民增收以及提升林业产业规模和水平上,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发展高产油茶也是该市广大干部群众的迫切愿望。经过多年来的不懈努力,丰城市油茶产业发展有如此好的局面,笔者认为在许多方面需要认真加以总结,并深入分析探讨。一、丰城市油茶产业发展现状丰城市地处赣抚平原,位于江西省中部,与南昌、樟树、高安、新干、临川等县(市)接壤,全市国土总面积2845平方公里,人口130万。据统计,至2008年全市共有油茶林面积3.57万公顷(详见表1),其中:初产期面积200公顷、盛产期面积10096.7公顷、衰产期面积23636.7公顷,近几年新造高产油茶林面积达4000公顷。全市茶油常年产量20.5万公斤,主要有寒露籽和霜降籽两大类,其中寒露籽所占比例小一些,大约为全市油茶面积的1/5。近年来,新引进种植了赣石84-8、赣无20、赣兴48等20余个高产优良无性系品种,栽培面积4000公顷,主要分布在白土、董家、隍城、袁渡、张巷、段潭、湖塘、梅林等乡镇。种质资源主要由江西省林科院,分宜大岗山实验局等高产油茶种苗繁育基地提供。从2006年开始,丰城市在白土镇岗霞村建起园田化式高产油茶苗木基地13.3公顷,2009年又在该市的湖塘乡建立了3公顷高产油茶苗圃,可供造林面积6600公顷。长期以来,丰城市百分之八十油茶林面积属“人种天养”,且多数为六、七十年代通过群众运动营造的,有的则是建国前后的天然油茶林,没有得到很好的管抚和改造,70年代后期曾一度进行了大面积低改垦复,产量逐步有所上升1。80年代初期,即林业“三定”后,山区群众对油茶林管理抚育也出现过较高的热情,但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农村劳力发生了重大转型,多数青壮年劳力外出务工或经商,农村富余劳力不断减少,从而使油茶林的垦复和改造工作基本处于停滞状态,有的油茶林甚至到了半荒芜状态。近年来,该市选择有油茶种植传统的白土、董家、隍城、袁渡等16个丘陵乡镇作为高产油茶基地,实行集中连片开发,其中白土、董家、隍城、袁渡等乡镇集中连片种植高产油茶面积均达67公顷以上。全市涌现出新造高产油茶林规模6.7公顷以上的种植大户达100余户,其中20公顷以上的26户。同时,坚持走种育加、贸工农一体化的产业发展道路,通过招商引进的上海恒银集团、宜春青龙高科、丰城天缘公司投资发展高产油茶面积均在200公顷以上。表1 江西省丰城市油茶林情况分布一览表单位: 公顷面积合计产前期初产期盛产期衰产期备注合计35733.3 1800.0 200.0 10096.7 23636.7 坪荫林场240.0 0.0 0.0 73.3 166.7 株山林场146.7 0.0 0.0 0.0 146.7 荷湖乡1560.0 66.7 0.0 260.0 1233.3 石江乡2520.0 33.3 0.0 1000.0 1486.7 蕉坑乡1600.0 33.3 0.0 933.3 633.3 铁路镇2926.7 100.0 0.0 1800.0 1026.7 洛市镇2653.3 120.0 0.0 133.3 2400.0 秀市镇3786.7 120.0 0.0 1000.0 2666.7 淘沙镇2100.0 100.0 0.0 200.0 1800.0 桥东镇1500.0 33.3 0.0 0.0 1466.7 丽村镇3166.7 100.0 0.0 2100.0 966.7 荣塘镇326.7 0.0 0.0 0.0 326.7 石滩镇313.3 0.0 0.0 266.7 46.7 杜市镇2266.7 40.0 0.0 493.3 1733.3 张巷镇2026.7 80.0 0.0 280.0 1666.7 白土镇940.0 233.3 33.3 40.0 633.3 袁渡镇700.0 166.7 0.0 0.0 533.3 段潭乡70.0 40.0 0.0 0.0 30.0 董家镇2586.7 120.0 0.0 600.0 1866.7 隍城镇1220.0 140.0 66.7 213.3 800.0 湖塘乡733.3 93.3 0.0 440.0 200.0 梅林镇1040.0 66.7 20.0 20.0 933.3 尚庄镇346.7 20.0 26.7 0.0 300.0 曲江镇136.7 33.3 13.3 23.3 66.7 泉港镇666.7 20.0 26.7 200.0 420.0 上塘镇160.0 40.0 13.3 20.0 86.7 二、主要做法1、强力推动。为推动油茶产业健康发展,丰城市把油茶产业作为全市农业三大主导产业之一进行培育,作为丘陵地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举措来抓。一是高规格成立领导机构。成立了由市政府市长亲自任组长,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市林业局、国土资源局、发改委、农业综合开发办、新农村建设办、财政局等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高产油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负责油茶产业的组织协调和检查指导。林业局专门成立油茶产业办,抽调精干力量专抓油茶产业。各乡镇(街道)也成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组建了专门工作队伍。二是高调进行宣传。组织专人对高产油茶造林大户、经营机制、育苗造林技术、经济效益测算分析等情况,形成详细的文字材料,制作成1000余碟光盘,发放到农户手中,并利用电视、宣传手册等进行专题宣传,使全市上下对栽种高产油茶的技术要求、经营机制、经济效益有全面认识,充分调动了广大干部群众的造林积极性。三是高起点编制产业规划。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油茶产业五年发展规划,全市计划用5年时间,实现“1121”目标,即:新造高产油茶6666.7公顷,改造低产油茶林6666.7公顷,建立2个高产油茶苗木基地,培养一个年产值超亿元的油茶加工龙头企业。2、加大投入。发展油茶产业资金投入很大,我们主要通过四种途径解决资金难题。一是向上争一点。结合国家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项目、省级油茶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项目,以项目建设为载体,积极争取上级项目资金支持。二是社会投一点。鼓励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和本地私营业主通过领办、承包、租赁等形式带头发展高产油茶,充分发挥民间的投资主体作用,促进民间资金向高产油茶产业聚集。三是招商引一点。以优惠的政策、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市内外客商投资油茶产业,建立高产油茶基地,兴办油茶加工企业。2007年丰城市引进上海恒银集团御润坊(宜春)富硒山茶油股份有限公司,计划5年内总投资1亿元,种植高产油茶5万亩,新建年加工能力1万吨油茶加工厂1个。目前,已完成投资2000余万元,栽植高产油茶466.7公顷。四是财政补一点。市财政已投入高产油茶基地基础设施建设资金950万元,并且每年安排3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发展油茶产业。同时,每年整合支农资金1200余万元向油茶产业倾斜。今年,该市对经验收合格的新造油茶林每亩补助达450元。3、创新机制。为增强油茶产业发展活力,丰城市着力在创新经营机制上下功夫。目前,全市油茶产业发展已基本形成四种经营模式。一是“公司+农户”模式。由龙头企业租赁农户土地栽植高产油茶,统一规划,统一技术标准,统一供苗,聘请农户参加管理,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连结体。御润坊富硒山茶油有限公司和农户签订合约规定:农户管理的高产油茶苗成活率达到75%,按165元/亩支付管理费。在此基础上,成活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奖励农户4元/亩,以提高农户生产管理积极性。公司租赁农户的土地租金,前4年每亩60元,从第5年开始按每年每亩2公斤茶油的市场价计算租金。二是合作社牵头模式。该市的白土镇岗霞村2007年以油茶种植大户为主体,成立了全市第一个高产油茶生产合作社,成为加快油茶产业发展的桥梁和纽带。合作社通过组织科技下乡、技术讲座等形式,直接帮助协会会员解决生产技术难题。三是大户或联户集中开发模式。以租赁、拍卖、承包等方式进行土地流转,使适宜栽植高产油茶的山地向懂技术、会经营的大户集中,以充分发挥造林大户的生产、管理和资金优势。该市民营企业天缘公司投资900余万元在白土、隍城等乡镇通过土地流转将200多公顷山地或坡耕地集中起来连片栽植高产油茶。四是农户自主经营模式。目前,全市共有高产油茶生产散户1万余户。这些散户一方面依靠传统油茶生产技术,加强油茶管理;一方面积极参与林业部门组织开展的各种培训活动,学习新技术,引进新品种,以提高高产油茶种植效益。据不完全统计,发展高产油茶产业,可使全市高产油茶种植散户年均增收3000余元。4、培育典型。丰城市坚持“政府引导,典型带动”的发展方式,通过建基地,树样板,抓企业,推动油茶产业大发展。一是突出建立示范基地。该市选择有油茶种植传统的白土、袁渡、董家、隍城等16个丘陵乡镇作为高产油茶建设基地,实行集中连片开发。其中白土镇岗霞村33.3公顷高产油茶示范基地,年产值达180万元。据调查测算,该村1999年栽植、已进入盛产期的8公顷高产油茶,2007年为亩产茶油50公斤,总产6000公斤,产值21.6万元;年产穗条300万枝,产值24万元;13.3公顷优良无性系油茶苗圃基地,可向社会提供一年生优质苗1000万株、两年生优质苗30万株,产值800多万元。该基地已成为全市油茶种植、苗木培育和科技培训基地。二是突出培植种植大户。市委、市政府从政策、资金、技术上积极鼓励、引导和扶持油茶种植大户发展。目前,全市涌现出种植规模6.7公顷以上的油茶种植大户100余户,20公顷以上的26户,33.3公顷以上的10户。同时,对白土镇岗霞村雷本刚、袁渡镇邹毛如等一批高产油茶种植典型示范户进行宣传推介。通过召开现场会、参观学习等方式,充分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有力地促进了油茶生产的发展。三是突出培育加工企业。由该市重点培育的江西省天玉油脂有限公司是一家以油茶加工及综合利用为主的企业。企业位于我市工业园区,总投资7000万元,年可加工茶籽、茶饼、米糠50000吨,精炼米糠油、茶油35000吨,制取环氧油5000吨。企业投产后,将有效解决油茶籽的销售问题,有力带动该市油茶产业的发展。5、科技兴油。丰城市紧扣“优质、高产、生态”主题,着力推广良种良法,以提高科技对油茶产业发展的贡献率。一是加大良种示范推广力度。1999年,该市从省林科院引进赣石94-8、赣无2、赣无24、赣68等15个优良无性系高产油茶新品种作为主推品种,在全市逐步加以推广普及。同时,为解决高产油茶苗木问题,在白土镇岗霞村、董家镇富硒生态产业园分别建立百亩高产油茶苗木培育示范基地,全市所有高产油茶苗木全部来自示范基地,确保了油茶苗木质量。目前,这两大苗木培育示范基地每年可提供优质苗木1200万株。二是加大良法示范推广力度。先后聘请省林科院、江西农大、湖南省农科院、亚林中心等林业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的专家作为技术顾问,负责种苗的选育、培植,杜绝选择抗病性能弱、产量低的油茶树枝条实施嫁接,保证了苗木质量。市林业部门坚持每年举办高产油茶栽培技术培训班,并组建油茶生产技术服务组,从苗木组织、规划设计到造林栽植后管理,实行全程跟踪服务,现场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难题。在多年的栽植实践中,岗霞自然村林农摸索总结出的“两把稻草一棵苗”的成功做法,已在全市推广应用,并作为油茶产业项目造林一条硬性管护措施来抓。三、存在问题和几点建议从丰城市高产油茶产业发展情况看,成效是明显的,但也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资金投入不足。高产油茶产业发展前期投入资金大,每亩新造林需投入1500元,低产林改造每亩需投入600元,尽管市财政给予了较大的扶持,但还是十分有限,林农对于山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