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现代汉语定中超常搭配.pdf_第1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现代汉语定中超常搭配.pdf_第2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现代汉语定中超常搭配.pdf_第3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现代汉语定中超常搭配.pdf_第4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现代汉语定中超常搭配.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现代汉语定中超常搭配 摘要 0 0 0 5 s 8 7 本文一共分四章对定中超常搭配这种超常越格的特殊搭配形式分别从语义、语用、认 知层面进行了论述。在第一章绪论中详细地介绍了前人对现代汉语定中结构的研究概况, 并分析了定中结构中的一类特殊搭配定中超常搭配概念的形成、研究历史和现状。在 对定中结构的分类中,把定中结构分为常规定中结构和非常规定中结构;又根据是否有合 理的深层语义和语用价值把非常规定中结构分为了超常搭配和搭配不当。在第一章中对定 中常规搭配和非常规搭配、定中超常搭配和搭配不当的区别分别做了详细的解释。 第二章从语义角度研究定中超常搭配。通过分析定中常规搭配的语义规律,再和定中 超常搭配做比较,最后得出定中常规搭配的语义规律并不适用定中超常搭配。只有通过寻 找或显现或隐含的第三方语义中介来为表面违背逻辑语义规范的定中超常搭配找出 深层的语义关系,才能使原本有语义冲突的搭配变得有据可依,有法可循。本章分别从显 性语义中介和隐性语义中介两方面入手,并通过语义中介立足对象分为:立足于定语、立 足于中心语、分别立足于定语和中心语三个层面,试图为本无规律的定中超常搭配寻找到 一定的规律性。 第三章从语用角度研究定中超常搭配。通过从修辞角度、审美角度、语境三方面,分 析定中超常搭配这种特殊搭配形式独特的语用价值。在依托具体事例的基础上,加上了详 细的分析,使表面违反句法、语义规律的定中超常搭配在语用方面变得合理。强调这种特 殊的搭配方式存在的意义和用途,是对词语的巧用、妙用,而不是胡用、乱用。 第四章从认知角度对定中超常搭配进行了探究。通过运用认知语言学中的“范畴化背 景理论、“辖域”理论、“视角”理论等,对定中超常搭配中的一些搭配,如:“男保姆、 不是男人的男人、活死人”等等做了一定的分析,使定中超常搭配这一特殊形式在认知领 域也有了支持理论。 本文在查阅了大量前人对定中超常搭配的研究后,发现研究大都停留在句法、语义层 面。从语用和认知角度去分析的文章很少见,因此本文在总结前人的基础上又有创新,通 过从语义、语用、认知三个层面去寻找支持定中超常搭配的理论,为这一特殊搭配形式的 研究进一步补充理论依据。 关键字:语义中介激活语用价值认知理论 心 e x t r a o r d i n a l t ym 夕汀c ho fm o d e r nc h 醛l e s e a b s t r a c t _ j t h i sa r t i c l ed i v i d e si n t of o u rc h a p t e r so ft od i s c u s sas e to fw i t hm o r eo ft h e e x t r a o r d i n a r yf o r mo f as p e c i a lm i xf r o ms e m a n t i cl e v e l ,p r a g m a t i cl e v e l ,c o g n i t i v el e v e l i nt h e f i r s tc h a p t e ri ti n t r o d u c et h es t r u c t u r eo fa no v e r v i e wo ft h ep r e d e c e s s o r so ft h em o d e mc h i n e s e l a n g u a g ei nt h ed e t a i l e da n da n a l y s eas p e c i a ls t r u c t u r e ,t h a ti st h ef o r m a t i o n ,s t u d yh i s t o r ya n d c u r r e n ts t a t u so ft h ea b n o r m a lc e l l s e x t r a o r d i n a r yf o r m i nt h ec l a s s i f i c a t i o no ft h es t r u c t u r e ,i t d i v i d e si n t or e g u l a rp r o v i s i o no fs t r u c t u r a la n dn o n - p r o v i s i o ns t r u c t u r e ;a n dd e p e n d i n go n w h e t h e rt h e r ea r er e a s o n a b l ed e e ps e m a n t i ca n dp r a g m a t i cv a l u eo ft h ev e r yp r o v i s i o n so ft h e s t r u c t u r ei td i v i d e si n t oa l le x t r a o r d i n a r ym a t c ha n dm i s m a t c h e s t h ef i r s tc h a p t e re x p l a i nt h e d i f f e r e n c eo fr i g h tm i xo fc o n v e n t i o n a la n du n c o n v e n t i o n a lm i x ,e x t r a o r d i n a r ym i xa n d m i s m a t c hi nd e t a i l e d c h a p t e ri is t u d yt h ee x t r a o r d i n a r ym a t c hf r o mt h es e m a n t i cv i e w t h r o u g ha n a l y z i n gt h e s e m a n t i c sl a w so ft h ec o n v e n t i o n a lm a t c ha n dc o m p a r i n gc o n v e n t i o n a lm a t c h ic a m et ot h e c o n c l u s i o nt h ec o n v e n t i o n a lw i t ht h es e m a n t i c so ft h el a wd o e sn o ta p p l yi nt h ee x t r a o r d i n a r y s e t t i n g i ti so n l yt h r o u g hl o o k i n gf o ra p p e a r a n c eo ri m p l i e dt h i r d - p a r t ys e m a n t i cm e d i a t i o nt o t h es u r f a c e ,d e f yl o g i c s e m a n t i cs p e c i f i c a t i o no ft h es e ti na ne x t r a o r d i n a r ym a t c ht oi d e n t i f yt h e d e e ps e m a n t i cr e l a t i o n si no r d e r t om a k et h eo r i g i n a ls e m a n t i cc o n f l i c sb e c o m ee v i d e n c e - b a s e d , h a v em e t h o dt of o l l o w t h i sc h a p t e rs e p a r a t e l yf r o me x p l i c i ta n di m p l i c i ts e m a n t i cs e m a n t i c i n t e r m e d i a r yt w o p r o n g e da p p r o a c h ,a n dt h r o u g hi n t e r m e d i a r i e sb a s e do nt h es e m a n t i co b j e c ti t d i v i d e si n t ot h r e el e v e l s :b a s e do nt h ep h r a s e ,b a s e do nt h ec e n t r a ll a n g u a g e ,r e s p e c t i v ec e n t e r b a s e do nt h ea t t r i b u t i v ep h r a s e ,t r y i n gt of i n dac e r t a i nd e g r e eo fr e g u l a r i t yf o rr u l e l e s s - b a s e d p h r a s e c h a p t e ri i is t u d yt h ee x t r a o r d i n a r ym a t c hf r o mp r a g m a t i cv i e w f r o mt h r e ea s p e c t so ft h e r h e t o r i c a lp o i n to fv i e w , t h ea e s t h e t i cp o i n to fv i e w , c o n t e x t ,a n a l y s i so ft h ee x t r a o r d i n a r ys e t t i n g w i t ht h i sp a r t i c u l a rf o r mw i t ht h eu n i q u ep r a g m a t i cv a l u e ,i ta n a l y s et h ep r a g m a t i cv a l u e o nt h e b a s i so fc o n c r e t ee x a m p l e s ,c o u p l e dw i t had e t a i l e da n a l y s i s ,t h ec h a p t e rr e v e a lv i o l a t i o n so f s y n t a c t i ca n ds e m a n t i cr u l e sg i v e ni n t h ee x t r a o r d i n a r ym i xw o u l db e c o m er e a s o n a b l eo n p r a g m a t i cl e v e l s t r e s s i n g t h ee x i s t e n c eo fs u c has p e c i a lw a yw i t ht h em e a n i n ga n dp u r p o s e ,i s ac l e v e ru s eo fw o r d s ,m a g i c a l ,i n s t e a do fu s e l e s s ,a l le x a g g e r a t i o n i i 嚏;0; 弋 f l 矗 c h a p t e ri ve x p l o r e dt h ee x t r a o r d i n a r ym a t c hf r o mc o g n i t i v el v i e w t h r o u g ht h ec o n t e x to f t h eb a c k g r o u n dt h e o r y , f i e l dt h e o r yj u r i s d i c t i o n ,p e r s p e c t i v et h e o r yi nt h ec o g n i t i v el i n g u i s t i c s , t h i sc h a p t e ra n a l y s eac e r t a i na m o u n to fa n a l y s i sf o re x t r a o r d i n a r ym a t c h ,s u c ha s :m a l en a n n y , n o tam a no fm e n ,l a n do ft h ed e a d ,”,m a k i n gt h ee x t r a o r d i n a r ym i xo ft h i sp a r t i c u l a rf o r ma l s o h a v e s u p p o r t i v et h e o r yi nc o g n i t i v ed o m a i n s i nt h i sa r t i c l e ,a f t e rr e f e r r i n gt oal a r g en u m b e ro fo u rp r e d e c e s s o r s s t u d yo fe x t r a o r d i n a r y m a t c h ,if o u n dt h a tm o s ts t u d i e ss t o pa ts y n t a xa n ds e m a n t i cl e v e l t h e r ei sr a r ea r t i c l et oa n a l y s e t h i sl i n g u i s t i cp h e n o m e n o nf r o mp r a g m a t i ca n dc o g n i t i v ev i e w , s ot h i sa r t i c l eh a si n n o v a t i o no i l t h eb a s i so fo u rp r e d e c e s s o r s r e s e a r c h ,t r y i n gt of i n ds u p p o r t e dt h e o r yo fe x t r a o r d i n a r ym a t c h f r o mt h r e el e v e l so fs e m a n t i c ,p r a g m a t i c ,c o g n i t i v e ,a n dt of i n daf u r t h e rc o m p l e m e n t e d t h e o r e t i c a lb a s i sf o rt h es p e c i a lf o r m k e y w o r d s :s e m a n t i ci n t e r m e d i a r y ;a c t i v a t e ;p r a g m a t i c v a l u e ;c o g n i t i v et h e o r y i i i n t 目录 摘要i a b s t r a c t 】i 目录 第一章绪论1 1 1 现代汉语定中结构研究概述1 1 2 现代汉语定中超常搭配的研究概况2 1 2 1 定中超常搭配概念的形成2 1 2 2 定中超常搭配研究历史和现状3 1 3 定中常规搭配和定中非常规搭配的区分3 1 4 定中超常搭配和搭配不当的区分4 1 5 本文的研究理论、思路和方法5 第二章定中超常搭配的语义研究6 2 1 定中常规搭配的语义依据6 2 2 定中超常搭配的深层语义探究8 2 3 第三方语义中介对定中超常搭配的语义激活9 2 3 1 显性语义中介1 0 2 3 2 隐性语义中介1 3 第三章定中超常搭配的语用研究1 7 3 1 通过修辞上的体现1 8 3 2 通过审美角度的体现1 9 3 3 通过语境上的体现2 1 3 3 1 语言环境中的体现2 2 3 3 2 非语言环境中的体现2 3 第四章定中超常搭配在认知领域的新探2 4 4 1 范畴化背景理论的运用2 4 4 2 辖域理论的运用2 5 4 3 视角理论的运用2 6 结 吾2 6 参考文献2 8 第一章绪论 1 1 现代汉语定中结构研究概述 定中结构,是表示定中关系的句法结构,是现代汉语中非常重要的一种结构类型。定 中结构由定语和中心语两部分构成,定语主要起修饰、限定中心语的作用,如:勇敢的心、 辛勤的园丁、幸福的孩子等等。 1 9 8 9 年,马建忠在他的著作马氏文通里第一次把定中结构作为一种结构类型进行 了研究。马建忠( 1 8 9 8 :9 1 ) 指出:“凡数名连用而意有偏正者,则正意位后,谓之正次; 凡数名连用而意有偏f 者偏者居先,谓之偏次”,“如天时两名字连用,虽似天字作主, 而明其为天之时,正意恰在时,则天字意偏转,故先之。地利、人和, 亦此解也。”他还指出:“两名之中有意偏正者,每参之字,以明属偏于正意。虽行文 者不必尽参之字,然偏正两名之中,加之字者其常也。 如“千乘之国 、“桓文 之事”、“离娄之明等等。”随着马建忠首次提出“偏正”这个术语,对汉语定中结构的 研究正式展开,一大批汉语学家纷纷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对定中结构做了详尽的分析。 黎锦熙( 1 9 2 4 :1 2 1 ) 提出了“形容词性的附加语的概念,包括“修饰名词的形容词 和 “名词”。他根据语法意义,又把这两类分为“统摄性领位 和“修饰性领位”,这为现代 汉语定中结构分类奠定了基础。吕叔湘在他的中国文法要略中对汉语词组的基本结构 进行分类时,把词分为了三种关系:联合关系、组合关系和结合关系。其中他对组合关系 的定义是:“倘若两个词里面有一个是主体,一个是附加上去的,这个关系便和联合关系 不同。我们称这个为组合关系,也可称为附加关系。 这个组合关系就相当于我们 现在所说的偏正关系( 1 9 4 2 :1 9 ) 。王力先生提出过一个概念叫“仂语”,他( 1 9 4 3 :2 5 ) 认为“凡两个以上的实词相联结,构成一个复合的意义单位者,叫做仂语。 在他给仂语 分的两大类中,一类是“主从仂语”,其中的一部分就相当于定中结构。“主从仂语必须有 一个中心,其余的都是修饰这个中心的。我们把修饰的成分叫做修饰品。所谓修饰,在大 多数情形之下,乃是对于意义的一种限制。 赵元任( 1 9 5 2 ) 在他提出的汉语五种基本结 构格式中把偏正结构称为“主从结构”,后来丁声树等人确立了汉语基本词组框架,把赵 元任的“主从结构改为“偏正结构”,并将其定义为“由修饰语加中心语组成,修饰语 放在中心语前头,修饰语的功能是限制或描写中心语。 至此,对“偏正结构”的研究更 加全面、细化。 进入2 0 世纪8 0 年代后,对定中结构的研究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全面。朱德熙先生对 定中结构进行了深入地研究并取得了显著成果。他( 1 9 8 2 ) 在句法结构的类型上把名词性 偏正结构分为了黏合式和组合式两种,还探讨了准定语、多项定语等问题,另外,他( 1 9 8 5 ) 还正式提出了词组本位的语法思想。可以说朱先生对于这些语法现象的解释在当时是开创 性的。在8 0 年代末期,随着认知语言学的诞生,国内开始重视认知语法的研究,学者们 开始运用认知语法的一些理论和方法去解释汉语中的一些语法现象,其中张伯江、方梅、 刘宁生、石毓智、沈家煊、袁毓林、张敏等一些学者借鉴认知语法对现代汉语定中结构中 的一些语法问题进行了研究,如多项定语的排列次序、名词配价的原因、定中结构中谓词 的隐含、领属构造中“的字的隐现、方位表达、名+ 的+ 动形、“动双+ 名双”定中结 构、偏正结构的中文信息处理等等。 汉语偏正结构作为汉语五类基本句法结构之一,其形式多样,语义复杂,目f ; 能够结 合句法、语义、语用、认知等因素对汉语定中结构进行较系统研究的文章很少。从研究内 容上看,主要集中于对偏正结构的各种形式的结构分析、句法分析,语义关系、语义特征、 语义限制、句法歧义、句法功能的分析上,所以对定中结构规律的研究还有很大的空间。 本文所要探讨的是定中结构中一类比较特殊的搭配,姑且称之为定中结构的超常搭配,本 文旨在对定中超常搭配这种特殊结构从语义、语用、认知的角度进行分析,为这一特殊结 构进一步扩充理论依据,这也正是本文成文的原因。 1 2 现代汉语定中超常搭配的研究概况 1 2 1 定中超常搭配概念的形成 词语的超常搭配这个概念最早来自于冯广艺对词语搭配类别的划分。冯广艺( 1 9 9 3 ) 将词语的搭配分为:搭配不当、常规搭配和超常搭配三个层次。在过去,词语的非常规搭 配往往被人们笼统的归到词语的搭配不当中,但这其中不乏很多表达效果很好的搭配。这 些词语搭配表面看似不合句法、语义,但从语用角度看,却往往会产生很妙的表达效果。 王希杰( 1 9 9 5 ) 曾说过:“词语的运用的基础便是词语的搭配规则。而词语搭配不当的毛病 就是对于词语搭配规则的一种偏离一负面值的偏离,而词语运用的艺术也是对词语搭配规 则的一种偏离一正面值的偏离。 按照王希杰的观点,我们可以把词语的搭配不当和超常搭 配都看做是对正常搭配规则的一种偏离,所不同的是,一个是负偏离,一个是正偏离。 目f j i ,对词语超常搭配的研究很多,而定中超常搭配又是其中占比重最大的一个部分。 现代汉语定中结构是由定语来修饰、限定中心语的一种偏正式结构。语言学界普遍认为, 从句法结构方面看,定中结构中的定语可由形容词、数量词、名词、动词、代词等各类实 词充当,而中心语则一般由名词来充当,动词、形容词和数量词也可充当。而从语义的角 度来研究,定语则分为领属、时地、指别、数量、行为、断事、涵义、性状等八个类别( 邢 福义) ,来对中心语所指对象进行修饰、限制或描写。根据袁毓林的谓词隐含理论,他认 为定中结构中的常规搭配是定语和中心语可以通过补出隐含的谓词转化为相应的表述的 一种搭配,而定中结构中往往还存在着这样一些搭配:它们的定语和中心语不能通过补出 隐含的谓词转化为相应表述,但为了达到一种艺术化的修辞需要和语用目的,表面违反逻 辑一语义规范,在语用上又有据可依,结合包括语言环境和非语言环境的语境,可以合 2 理解读。这类搭配我们称之为“定中超常搭配 ,它是对语言的一种活用、巧用,而不是 胡用、乱用。 1 2 2 定中超常搭配研究历史和现状 8 0 年代以前,研究词语搭配问题的领域还很局限,多集中在语义和句法的较浅的层面, 很少涉及语用层面。所以对当时存在的一些超常词语搭配没有引起重视,一律以用词不当, 成分搭配不当总结。进入8 0 年代以后,随着句法平面、语义平面和语用平面三个平面理 论的提出,研究者们的目光慢慢从以前局限的框框中转移了出来,开始注意超常词语搭配 在语用层面的研究,这时,很多在句法,语义层面无法解释的词语超常搭配在语用层面可 以得到解释,不再被单纯的看做搭配不当。 冯广艺( 1 9 9 3 ) 认为:超常搭配是言语表达者在对言语运用的规律有了清楚的认识的 情况下,为了一定的修辞需要而故意超常越格的一种言语变异手段。和正常搭配有联系 的它着眼于言语表达艺术,言语表面形式虽然违反常规。但其深层含义却是符合常规 的所以我们把它看作正常搭配的艺术化。 王希杰( 1 9 9 5 ) 认为:词语的搭配方面存在着两个世界六个规则。“两个世界 即: 语言世界和非语言世界,“六个规则 即:语法规则、语义规则、语音规则、情景规则、 文化规则、心理规则。超常搭配和搭配不当都是对正常搭配的偏离,前者是正偏离,后者 是负偏离,两者在表面形态上又是惊人的相似,区分方法是看其在更高一层中能否得到合 理的解释。 综上所述,目前对定语超常搭配的研究虽然很多,但所涉及的大多是从修辞、句法、 语义等角度的浅层探讨。从语用层面和认知层面的研究虽也有涉及,比如运用社会文化语 用条件中的语言经济原则和认知层面中的扩散性激活和转喻理论探讨过此类结构的形成 和理解,但才刚刚起步,还有很大的研究空间。 1 3 定中常规搭配和定中非常规搭配的区分 词语与词语的搭配,不外乎两种情形:一种是常规搭配,即符合一般语法规则、逻辑规 律、语义特征和习惯的搭配;另一种是非常规搭配,即违背或者超出了这些条件限制的搭 配,在非常规搭配中又根据对常规搭配词义的正偏离和负偏离分为超常搭配和搭配不当。 下面我们来简要分析一下定语常规搭配和非常规搭配的区别。 首先,我们可以把词语的常规搭配看做是符合句法的词类搭配。定中结构从句法结构 上看,定语可以由形容词、数量词、名词、动词、代词来充当,中心语可以由名词、动词、 形容词和数量词来充当。又因为形容词经常放在名词前修饰名词;量词一般和数词组合, 成为数量短语放在名词前等等搭配规则,所以我们可以认为“美丽的女孩( 形容词修饰名 词) 、一个人( 数量词修饰名词) 、他们的年龄( 代词修饰名词) 等搭配是常规搭配,但 如果换做“美丽的看、一个快、他们的绿色等,则变成了非常规的搭配。像这种不符合 句法规律的搭配基本也可以认定它是语言毛病,可以被归到搭配不当中去了。 其次,我们还可以从语义的角度来看词语的搭配,定语和中心语搭配时除了语法上要 能搭配外,还要遵循一定的语义配置规则,能搭配的词语就要具备意义上的联系,语义上 合情合理的,可以理解、可以接受,若违背了这一原则,便可以说是对固有语义规则的一 种偏离。定中常规结构从语义结构上看,定语可以从质料、性质、状态、领属、来源、产 地、时间、数量用途等等方面来对中心语所指对象进行修饰、限制或描写。比如“塑料筷 子、木头椅子、玻璃杯子”等搭配中的定语是表质料;“金黄色的太阳、红红的脸蛋、蔚 蓝的天空”等搭配中的定语是表性质;“两匹马、一群牛、十斤大米等搭配中定语是表 数量等等。如果将上面的搭配换成“金黄色的女孩、木头米饭、两匹自行车”等,则变成 了完全不合理的搭配。这种不顾语义规则的随意组合,极有可能造成搭配的混乱。但并不 是所有的非常规搭配都是不合理的,现在涌现出的很多定中结构的词语,如“跳蚤市场、 垃圾股”等搭配。虽然从正常的语义规则来看,也是一种偏离,但这些词却早已进入了汉 语书面语和口语,并被人们广泛的接受了。原因就在于虽然这种非常规搭配打破了语义结 构的配置规则,但却有着特殊的表达效果,大多数短语表意明确、形象性强、简洁度高。 如上面所说的“跳蚤市场”,来自英语中的“f l e a - - m a r k e t ,专指出售、转让廉价物品的 交易市场,据说因出售的旧衣、旧物中常常带有跳蚤,所以得名“跳蚤市场;“垃圾股, 比喻没有升值希望的股票如同被扔掉的废物。这种形象的描述比简单、直白的称谓更加生 动,更加贴切。 1 4 定中超常搭配和搭配不当的区分 与定中结构的常规搭配相对应的是定中结构的非常规搭配,而这种非常规搭配又被分 为定中超常搭配和搭配不当。王希杰指出,“我们理应当区分开对语法规则的正和负的偏 离。在其他层次上得到合理的解释的对语法规则的偏离,而且在此时此刻这其他层次在交 际中比语法层次更为重要的时候,便不是什么语言毛病了。只有在其他层面上得不到合理 的解释,或此时此刻这其他层面远不如语法层面重要的时候语法规则的偏离才是真正的 语言错误。”从王希杰的话中我们可以看到,非常规搭配是对常规语义结构的偏离,所不同 的是超常搭配是对常规语义结构的正偏离,可以被看做是语言的艺术;而搭配不当则是对 常规语义结构的负偏离,属于真正的语言毛病。 从言语的表达上,词语的超常搭配、常规搭配和搭配不当处于不同的层次上,三者比 较,超常搭配的层次最高,它和词语的常规搭配有着内在的联系,虽然表面上看似违反常 规,但它的深层含义是符合常规的,可以被看做是种常规搭配的艺术化;常规搭配处于 中间;最低层次是搭配不当,搭配不当的词语,和常规搭配不存在内在联系,往往是胡乱 组合,没有任何依据,令人捉摸不透。如:“灰色收入”,是指工资、奖金之外的,透明度 4 不高,一般不完全合法规的收入。这个词是根据“正常收入、额外收入 这样的常规搭配 转换过来的。灰色用来表性质,本来不能和收入搭配,但这里却用灰色来形容收入如灰色 般不透明,见不得光。在表层上看似违反了常规,但深层上的却完全符合常规,并且描述 还更加形象、贴切。因此,类似“灰色收入 这样的词,因为它有据可依,并和常规搭配 有内在联系,便可以被看做是定中超常搭配。但如果我们说“蓝色收入、红色收入”,则 无法找到如此搭配的理据,蓝色和红色这种性质也无法和收入扯上关系,因此我们可以认 定这样的搭配是语言毛病,属于搭配不当。 定中结构中的超常搭配和常规搭配一样,在语言中已存在了很久。其之所以在语言中 能长久的存在,并随着社会、文化、语言的发展而被越来越多的使用,主要是因为这种超 常搭配是以客观事实为依据,根据上下文或者具体的场合,对词语加以引申,形式新颖的搭 配,它的使用可以造成不同往常的修辞效果。超常搭配是在一定的语境环境中产生,其理解 也必须在语用背景下才能进行。正是有了超常搭配,我们的语言才能够如此丰富多彩。我 们可以认为定中超常搭配是对常规搭配的一种艺术化的变异,它的出现本来就是建立在言 语使用者对定中结构规律的认识和掌握之上的。如果使用者对这些规律缺乏足够的认识, 那就会造出不能理解,无据可依的搭配来,而这样的搭配就是存有语病的搭配不当了。 1 5 本文的研究理论、思路和方法 对于定中超常搭配的研究,目前还多停留在对它的句法结构、语义关系、语义特征、 语义限制、句法歧义、句法功能的分析上。从句法、语义、语用、认知等因素对汉语定中 超常搭配进行较系统研究的文章很少,所以对这一问题的研究空间还很大。本文在依托大 量语料的基础上,运用客观描写和深入解释相结合的方法,从语义,语用,认知多角度分 析定中超常搭配这一特殊结构。 在语义层面,通过寻找表层结构中或显现或隐含的第三方语义中介,为本不合逻辑一 语义规范的超常搭配找到合理的语义解释;在语用层面,通过定中超常搭配在修辞,审 美角度和语境上的体现,分析了定中超常搭配在语用层面上的合理性;在认知层面,通过 背景理论解释超常定中结构,特别是矛盾式定中结构,例如“小大人、男妈妈”。运用辖 域理论解释像“不是男人的男人”一类的超常搭配。运用视角理论解释立足于定语和中心 语两者的语义中介,例如“活死人( 活的是肉体,死的是精神) ”。使定中超常搭配这一特 殊结构的认知理论基础更加完善。从而实现对定中结构超常搭配从语义,语用,认知角度 的全方位深入的理解和研究。 本文中列举的例子定语仅限于形容词、名词、动词、数量词;中心语仅限于名词,形 容词,动词。文中未注明出处的长句语料都出自北大语料库,部分语句有删节,以后不赘 注出处。 第二章定中超常搭配的语义研究 2 1 定中常规搭配的语义依据 在定中常规搭配中,定语和中心语的搭配都是受语法、语义规律制约的,当表层的语 法结构和深层的语义结构一致时,形成的搭配就是常规搭配;但如果表层语法结构和深层 语义结构达不成一致,就会形成非常规搭配,也就包括超常搭配和搭配不当。 定中常规搭配中的定语可以从性质、状态、质料、数量、范围、形式、来源、时间、 产地、领属、处所、用途等方面对中心语进行描写和限制。例如:“勤奋”作定语表状态, 一般是用来形容人的,可以的搭配有:“勤奋的学生、勤奋的徒弟 等;“木头”作定语表 质料,一般用来形容木质的物品,可以的搭配有:“木头桌子、木头门 等;“红色作定 语表性质,一般用来形容有颜色的事物,可以的搭配有:“红色的花、红色发卡”等。根 据袁毓林谓词隐含理论,他认为在中心语为名词的定中结构中,定语和中心语之间存在的 语义关系可以由隐含的谓词表示出来。那么谓词隐含的方式分两种,一种是当名词性成分 作定语时,和中心语可以构成某种述谓关系,其间隐含的表这种及物关系的谓词可以通过 两个名词性成分的语义连接激活。另一种是当动词性成分作定语时,和中心语也可构成某 种述谓关系,隐含的表这种及物关系的谓词也可以通过动词性成分和名词性成分语义间的 连接来激活。通过袁毓林的理论,我们可以知道定中结构中的一些常规搭配可以激活隐含 的谓词来变成另外一种表述,体现出深层的语义关系。这里我们把定语用a 代替,中心语 用b 代替。比如: 表性质的定中搭配, 漂亮的女孩 绿色的外套 表质料的定中搭配, 塑料的杯子 牛皮纸的袋子 表领属的定中搭配, 奶奶的老房子 学者的新观念 表产地的定中搭配, 西湖的龙井茶 景德镇的瓷器 表数量的定中搭配, 九十九朵玫瑰 五十公斤体重 可以变成:“b 是a 的”,如: 一女孩是漂亮的 一外套是绿色的 可以变成:“a 制作的b ,如: 一 塑料制作的杯子 一牛皮纸制作的袋子 可以变成:“b ( 据拥) 有a ,如: 一奶奶( 拥) 有老房子 一学者有新观念 可以变成:“a ( 生) 产的b ”,如: 一西湖产的龙井茶 一景德镇生产的瓷器 可以变成:“b ( 据拥) 有a ,如: 一玫瑰有九十九朵 一体重有五十公斤 6 除了用名词性成分做中心语的定中常规搭配可以变成另一种表述外,一部分定语是名 词性成分,中心语是谓词性成分的搭配也可变成激活谓词的表述,可以变成:“a b 或者b a ”, 如: 农作物的栽培一栽培农作物 生活的艰辛一 生活艰辛 上述这些表述形式,可能只是众多语义关系表述形式中的一种,但我们仍可以借助以 上表述形式把定中常规搭配中的定语和中心语间的语义关系理解得更加明确。 定中结构中,除了受语法、语义规律制约的常规搭配外,还大量存在着一些超常搭配 现象。这些超常搭配如果再用上面的表述形式去进一步探究语义关系的话,就可能会出现 语义冲突。例如: 黑色幽默一沉重如黑色般的冷嘲热讽式幽默 灰色收入一如灰色般不透明、见不得人的收入 如果用定中常规搭配中的语义关系来定义,这两种搭配属于表性质的定中结构。套用 上面的表达式,就变成了: 黑色幽默一幽默是黑色的 灰色收入 一 收入是灰色的 又如: 1 、 垃圾股一如垃圾般没有价值的股票 黄金搭档 一 如黄金般珍贵的搭档 以上两个搭配如果用定中常规搭配的语义关系来定义,属于表质料的定中结构,那么 套用上面的表达式,就变成了: 垃圾股一垃圾制作的股票 黄会搭档 一 黄金制作的搭档 2 、心灵的窗户一 能窥视心灵的通道,窗户是能窥视外界的通道 中国的比尔盖茨一中国的首富,比尔盖茨是首富 以上两个搭配如果用定中常规搭配的语义关系来定义,属于表领属的定中结构,那么 套用表达式后,就变成了: 心灵的窗户一心灵有窗户 中国的比尔盖茨一 中国有比尔盖茨 通过以上例句的对比,很显然,这种定中超常搭配使用定中常规搭配的转换表达式无 法正确表述出其深层的语义关系,产生了表层语法结构和深层语义结构上的冲突,违反了 逻辑语义规范。是否有对逻辑语义规范的冲突就是我们区分定中常规搭配和超常 搭配的关键。 2 2 定中超常搭配的深层语义探究 在定中结构中,定中超常搭配和搭配不当都违反了逻辑语义规范,但所不同的是, 定中超常搭配的定语和中心语之间可以找到某种内在的联系,可以通过第三方语义中介, 使原本违反常规的搭配形式也有据可依。这种第三方语义中介表现到表层的句法结构中, 或是显现的,或是隐含的。显现的,我们可以直接找到;隐含的,我们也可以激活它。搭 配不当则不然,它无法找出支持这种搭配的第三方语义中介。例如: a 、注水学术b 、黑心秤c 、无声语言 以上三个词,从表面看,看似令人费解,学术怎么会注水? 秤怎么是黑心的? 语言怎 么会是无声的? 这种违反了常规搭配规则的词语,却可以通过或显现或隐含的第三方语义 中介激活它们的深层语义关系,这种搭配就被看做“定中超常搭配 。“注水学术 这个词 的语义中介是定语“注水 的基本义“灌注水和性质义“夸大程度、膨胀体积”。这种 用法最早来源于“注水肉”。我们一般把人为注水以虚增重量从中牟利的这种肉叫做“注 水肉”,所以有此可知“注水学术”指的就是人为夸大自己的学问以牟取不正当利益的学 术风气。相似的搭配还有“注水球队”、“注水剧”等等,都有夸大事物原本水平的意思。 同样的,“黑心秤”是指不法商贩动手脚后缺斤少两的秤。这个词的语义中介是定语“黑 心”的性质义:坏心眼,没有良心;“无声语言”是指借助肢体,表情等非语言方式来传 递思维、信息的工具。这个词的语义中介是中心语“语言”的性质义:可表达思想、可交 流感情的。上面三个例子中的第三方语义中介都是隐含的,我们只有通过进一步的分析定 语或中心语的内部含义,才能把它激活。定中搭配不当和定中超常搭配一样,都违反了逻 辑语义规则,但它却无法找出第三方语义中介来体现出深层的语义关系。如例b “黑 心秤”是超常搭配,但“蓝心秤”则就变成了搭配不当。因为“黑心秤 有可体现深层语 义的第三方语义中介,而“蓝心秤 则无法找到这个第三方语义中介。再如:“无声语言” 是超常搭配,但“无声会议”则变成了搭配不当,因为“无声语言”的第三方语义中介是 中心语“语言 的性质义,而“无声会议的中心语“会议 的性质义则无法作为第三方 语义中介使搭配有据可依。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定中超常搭配虽然是违反常规搭配逻辑语义规范,但却可以 通过建立第三方语义中介让搭配合理化。所以,能不能找出或显现或隐含的第三方语义中 介就是区别定中超常搭配和定中搭配不当的关键。 2 3 第三方语义中介对定中超常搭配的语义激活 定中超常搭配中的第三方语义中介,或与定语有联系,或与中心语有联系,或者与定 语和中心语都有联系;有的第三方语义中介从定中超常搭配中就能找到,有的则要借助上 下文中其他成分或特殊语境去理解;有的第三方语义中介从上下文中可以直接找出,有的 则是隐含在其中,需要迸一步激活的。定中常规搭配可以通过补出隐含的谓词,还原成有 8 谓词的表达式来体现深层语义关系,而定中超常搭配也可以模式化为特定的表达式来体现 其语义关系。所不同的是定中超常搭配的表达式是借助第三方语义中介来完成的。我们不 妨把定语标记为a ,中心语标记为b ,第三方语义中介标记为c ,在下文举例时用标记来代 替。 在具体的搭配中,第三方语义中介可能是单向立足于定语或中心语的,也可能是双向 分别立足于定语和中心语的,分别都可以形成一定的模式化表达式。例如: ( 1 ) 立足于定语的语义表达式:a 、b 像a 一样c 垃圾股一股票像垃圾一样的没有价值 灰色收入一收入像灰色一样不透明 b 、a 是c ,c 的b 黑心秤 一黑心是丧失良心、不公道 的,丧失良心、不公道的秤。 开心辞典一开心是让人心情快乐舒畅的, 让人心情快乐舒畅的辞典。 ( 2 ) 立足于中心语的语义表达式:a 、a 像b 一样c 男保姆一男的像保姆一样可以做家务 塑料布 一塑料像布一样可以是柔韧、结实的材料 b 、b 是c ,c 可以是a 无声语言一语言是人类表达意思,交流思想的工具,人 类表达意思,交流思想的工具可以是无声的。 人造皮革一皮革是原本用动物皮加工成的熟皮,原本用 动物皮加工的皮可以是人造的。 ( 3 ) 分别立足于定语和中心语的语义表达式可以写作:c 是a ,d 像b ,例如: “1 8 岁的任惠民厌倦了这个家,竟辍学出走,成为社会上一名筮曼塑全鲍亟丛。”这 句话中的“父母双全的孤儿”可以理解为“任慧民是父母双全的,辍学出走、离开父母的 任慧民像孤儿。 定中超常搭配的第三方语义中介有的可以从搭配中的定语或中心语自身含义中找出, 也有一些需要借助上下文,通过句子中其他成分找出。例如: ( 1 ) ) 刚刚过去的4 月2 2 同是世界地球日,北京等8 个城市同时举行“消除白色污 鎏,倡导堡鱼逍夔”活动,让公众的目光再度集中在“自鱼违鎏的话题上。( 羊城晚 报1 9 9 9 年4 月2 5 日第7 版) ( 2 ) 玉绳鱼适的出现毫无疑问方便了广大消费者,圆了“市话移动的梦”。( 羊城晚报 1 9 9 9 年3 月3 0 同第7 版) ( 3 ) 丝想赶在过年前做完这笔生意,好回家过个安心年,没想到却遇到了这倒垂鲍墨丛 月吕 三土o 9 例句l 中的“白色污染和“绿色消费”这两个超常搭配,第三方语义中介分别是定 语“白色”和塑料制品;“绿色”和自然环境在语义特征上的相关性。因此我们可以把“白 色污染”和“绿色消费分别理解为:“塑料制品形成的污染 、“对自然环境无害的消费”。 例句2 中的“无绳电话”的第三方语义中介是中心语“电话 的本义:利用电话线连接主 副机到电话网中,使异地人互相交谈的装置。那么“无绳电话 我们就可以理解为t “采 用无线电连接主副机,使异地人相互交谈的装置。 例句3 中的“倒霉的暴风雪”的第三 方语义中介是上文中的“他”。所以这“倒霉的暴风雪 可以理解为:“他是倒霉的,他遇 到了暴风雪。 定中超常搭配中的第三方语义中介有的可以直接从上下文语境中直接找到,有的则是 隐含的,需要深入分析后激活。例如: ( 1 ) 然而悲惨的皱纹,却也从他的眉头和嘴角出现了。( 鲁迅铸剑) ( 2 ) 现在的楼房盖得越来越高,卖得越来越贵,但质量却跟不上,出现了很多星廑渣王 程。 例句l 中的第三方语义中介是显现的,是下文中的“他”。“悲惨的皱纹 这个定中 超常搭配可以理解为:“他是悲惨的,他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