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妙法莲华经释文》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妙法莲华经释文是日本中算撰写的一部重要佛典音义著作, 成书于公元9 7 6 年。这是一部关于“妙法莲华经音义”的集大成之作, 其内容十分丰富,所引注者及书籍甚多。但是除了日本学者有零星研 究外,迄今为止尚无人对此书作系统的专门研究。本论文以此书为研 究对象,在考察中算及其法华释文基本情况的基础上,首先对法 华释文在汉语史研究和古籍整理方面的价值进行了探讨,接着对法 华释文所引各家( 包括僧人和非僧人) 及其著作进行了全面的考察, 尤其对其中引及的小学类著作、其他佛典音义著作进行了校勘、辑佚, 对法华释文中的注音、训诂、校勘等方面的术语进行了详尽探析。 法华音训是大乘基的一部重要著作,原书已佚,仅在其他佛 典音义书及日藏汉籍中有所保存。但是由于大乘基撰著丰富,这些书 籍引用大乘基的未必就是法华音训的内容。本论文特辟专章,在 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法华音训作了精细考证,提出了一些处理 原则,避免了误将他书内容羼入法华音训,对厘定法华音训 有所裨益。 关键词:妙法莲华经释文中算佛典音义校勘辑佚 a b s r a c t m i a o f a l i a n h u a j i n g s h i w e n i sav e r y s i g n i f i c a n t l i t e r a t u r ew h i c hi st h e a n n o t a t i o n so fb u d d h i s m sm a s t e r w o r k s i tw a sf i n i s h e d i na d9 7 6 t h i si sa c o l l e c t e d - b o o ko fm i a o f a l i a n h u a j i n g sn o t e s ,w h o s ec o n t e n t sa n dq u o t a t i o n sa r e v e r ya b u n d a n t b u tt h e r ei sn os y s t e m i ca n ds p e c i a lr e s e a r c hb yn o we x c e p tf o raf e w r a s e a r c h f u lf r u i t ss t u d i e db yj a p a n e s es c h o l a r s t h i sp a p e rs t u d i e so nt h i sb o o k f i r s t l y w ed i s c u s st h eb o o k sv a l u ef o rt h er e s e a r c ho nh i s t o r yo fc h i n e s el a n g u a g ea n dt h e c l e a r i n gu po fa n c i e n tb o o k s0 1 1t h eb a s eo ff i n d i n go u tt h er a d i c a lc i r c u m s t a n c e so f f a h u a s h i w e n a n dt h e nw eh a v et h ec o m p l e t ep r o b ei n t ot h eq u o t a t i o n sa n dt h e l a n g u a g eo ff a h u a s h i w e n f a h u a y m x u nw h i c hw a sw r i t t e nb yd a c h e n g j ii sav e r yi m p o r t a n tb o o k t h e b o o kh a dl o s ta n dw a so n l ys a v e di nm a n yo t h e rb o o k so fs u u aa n n o t a t i o n sa n ds o m e b o o k sw h i c hw e r ew r i t t e ni nc h i n e s es t o r e di nj a p a n b u td a c h e n g j iw r o t em a n y b o o k s ,s ot h eq u o t e dc o n t e n t sn o to n l yc i t e i nt h ef a h u a y i n x u n t h i sp a p e rh a sa s p e c i a lc h a p t e rf o rt e x t u a lr e s e a r c ho ff a h u a y i n x u no nt h eg r o u n do ff o r m e rs t u d i e s w eh a v ep a r t i c u l a rp r o b ei n t of a h u a y m x u na n dp u tf o r w a r ds o m ep r i n c i p l e sf o r j u d g i n gt h ec o n t e n t so f f a h u a y m x u n k e y w a r d s :m i a o f a l i a n h u a j i n g s h i w a n m a s t e r w o r k so fb u d d h i s m a n n o t a t i o n c o m p i l e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选题缘由 本文以妙法莲华经释文 ( 以下简称法华释文 ) 为研究对象,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 面的考虑: 一,我们在研究汉籍时。不能忽略对域外汉籍的研究法华释文 作为一部域外汉籍 著作,有其巨大的研究价值应该受到重视。所谓汉籍,狭义上释作中国典籍,广义上可理 解为汉文典籍。若取广义释之,那么汉籍的外延应当涵盖朝鲜,日本、越南诸国的汉文载籍, 甚至包括近代来华西人的汉文著述( 王勇大庭修1 9 9 6 ) 我们同意这种说法,世界上所有 用汉文撰写的著作都可以称为汉籍,而不论著者的雷界。“域外汉籍”就是指那些“留存于 朝鲜、韩国、日本,越南等地。用汉字撰写的各类文献”( 张伯伟2 0 0 5 ) 目前域外汉籍的 研究在国i 勾h a i h t 起步,还未受到学者的足够重视,正如张伯伟。在域外汉籍研究集刊第 一辑发刊词中所说的那样,4 在中国学术界,域外汉籍研究是一片刚开始耕耘的广袤士 地,它的肥沃、它的深厚正呼唤者一切有志于开垦的学人将自己的智慧与热情投入其中。” 王勇、大庭修主编的中日文化交流史大系典籍卷中亦提到域外汉籍研究的重要性,“倘 若我们将汉籍喻作一棵生命之树,而欲要究明其生态体系,那么仅仅考察中国汉籍的树干及 地下的根须是远远不够的,域外汉籍的枝权以及浓密的绿叶,也应当纳入我们的视野。汉籍 这棵硕大的古树。经中华民族数千年的精心培植,其根须穿高山涉大漠,遥暹伸展至异域: 其种子乘季风,越重洋,深深芤根于邻邦,研究者的驻光,怎能仅仅囿于国境昵! ”( 王勇大 庭修1 9 9 6 ) 总之,域外汉籍的研究是一块刚开垦的土地,它们应该引起国内研究者的重视。 对域外汉籍进行充分研究“将扩大中国文化研究者的视野,赋予历史上的汉文典籍以整体认 识,进而改善与之相关的汉语言文学研究、中国传统思想研究、东亚史研究、中外交通史研 究等学科”( 张伯伟2 0 0 5 ) 二、法华释文是一部佛典“音义”著作,理应纳入佛经音义研究的范围。随着学术 界对佛经语言研究的深入,佛典“音义书”也日益受到学者的重视。佛典“音义书”是对佛 经中的词语进行注音释义的书籍,在研究佛经语言时必不可少要运用它。玄应一切经音义) ( 以下简称玄应音义) 一直受到学者的重视,段玉裁著说文解字注时就大量引用其 中的材料。慧琳( - - 切经音义) ( 以下简称慧琳音义 ) 自清末由日本传入中国以后就不 断有学者进行研究。o 目前,有学者开始研究可洪的新集藏经音义随函录,如储泰松、郑 贤章等。可见,佛典“音义书”有巨大的研究价值,并日益受到汉语史研究者的重视。日本 学者释中算撰写的法华释文,也是一部佛典。音义书”,但由于它是日本僧人所著,在国 内流传不广,还未受到国内汉语史研究者的足够重视,目前国内尚无人对此作专门研究。 三、醍醐寺藏法华释文被指定为日本的“重要文化财”,日本有学者分别从版本、 音韵方面作过研究。但是,法华释文丰富的资料并没有得到彻底的发掘,它在汉语史研 究( 包括文字、音韵、训诂) 及文献研究( 包括校勘、辑佚) 方面颇具价值。本文在第一二章 。为省篇幅一律直呼其名,略去。先生”二字 。姚永铭在慧琳( 一切经音义) 研究 一书绪论 的第五部分 慧琳音义) 研究简史 对慧琳 音义 研究史肓详细叙述。参该书第1 9 至2 6 页 将会详细讨论其研究价值此不赘述。 法华释文 成书于公元9 7 6 年,属于近代汉语语料笔者以此为研究对象,为近代汉 语的研究提供更多资料,并希望能在法华释文研究方面有所突破。 第二节佛典“音义书”及其研究概况 音义是古书注释的一种形式,又称“音训、音解、音证、音隐、青义隐等。( 黄坤尧1 9 9 7 ) 周祖谟云:。音义书专指解释字的读音和意义的书。古人为通读某一部书而摘举其中的单字 或单词而注出其读音和字义,这是中国古书中特有的一种体制。根据记载汉魏之际就有了这 种书,魏孙炎曾作( 尔雅音义是其伪。自晋宋以后作音义的就多起来了一部书因师 承不同,可以有几家为之作音,或兼释义。有的还照顾到字的正误。这种_ 孝在传统小学著 作中独成一类,与字书、韵书、训诂书体例不同,所以一般称为音义书,或称音书,。”o 陆德明的经典释文就是一部重要的音义著作,包括 周易音义、古文尚书音义、毛 诗音义、周礼音义,、仪丰l 音义、礼记音义 、春秋左氏音义、春秋公羊音义、春 秋谷粱音义 、孝经音义、论语音义、老子音义,庄子音义、尔雅音义,凡十四 种 汤用彤在谈点佛书的( 音义) 读书札记一文中认为:“它( 音义一类的书) 专门解释所认为重要典籍的字的声音、训诂和写法等,在儒书、道书和佛书中都有之。”( 汤 用彤1 9 8 8 ) 而“音义”之学中尤以佛经音义为盛,为佛经作音义的书籍就被称为佛典“音 义书”。玄应音义、慧琳音义是其中的代表,此外,还有其他的佛典“音义书”如可 洪的新集藏经音义随函录( 以下简称可洪音义) 、中算的法华释文。关于前三部 “音义书”学术界已经有一定的研究成果。有必要全面介绍一下;法华释文,目前国内 尚无人作过专门研究,日本学者有些论文。因此也有必要介绍一下。 玄应音义,是现存晨早的佛经音义,无论是在佛经研究方面,还是在汉语史和古籍整 理研究方面均有很大价值。自乾裹以来已有大家对其作有不同方面和角度的研究,主要用于 注释词语、辑佚以及校勘。如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引用玄应音义来注释词语;任大 椿、孙星衍、马国翰等辑佚时亦以此书为据。 1 9 4 7 年陈垣撰玄应慧苑两音义合论( 经世日报读书周刊第3 9 期。1 9 4 7 年) , 介绍了玄应及其音义的一些情况。之后,周法高撰玄应音摘录( 广韵重纽的研究附录, 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 第1 3 册,1 9 4 8 年) 、玄应反切考( 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2 0 册上册,1 9 4 8 年) 及从玄应音义) 考察唐初的语音( 学原第2 卷第3 期1 9 4 8 年) , 主要研究玄应膏义的反切及由此考察唐初的语音另外,还有不少论文分别从文字、语 音、词汇( 方俗词、常用词) 等方面对玄应音义作过研究,如下: ( 1 ) 黄仁碹:玄应( 一切经啬义) 中的“假借”、“借字”,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社 会科学版) 2 0 0 3 年第7 期:玄应( 一切经音义) 中的字意,河南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 杜会科学版) 2 0 0 4 年第4 期。 ( 2 ) 蒋礼鸿:玄应( 一切经音义) 校录,蒋礼鹂集第3 卷语言文字学论丛第 1 5 1 - - 2 0 2 页,浙江教育出版社2 0 0 1 年。 。中国大百科全书语占文字 第4 5 2 页。 。昂奉学者水谷真成在佛典音义书哥 c 丈答学报第二十八卷第二二号,8 l 一7 4 页,赠和二髑年 ( 1 9 4 9 年) 三月 中将“佛典音义书”分为众经邬华严都方等韶、般若鄱、法华部、涅集部、雄邬、 印度论部,秘密部、诸宗部,杂部、音义书目部十个部分,共2 3 4 种 2 ( 3 ) 聂宛忻:玄应( 一切经音义) 中的借音)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2 0 0 3 年第1 1 期 ( 4 ) 壬力:玄应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 哲 学社会科学版) 2 0 0 4 年第4 期:玄应( 众经音义) 所释常用词考,语言研究2 0 0 4 年第 4 期;玄应( 众经音义) 各本异同考。文史 2 0 0 4 年第4 期:玄应( 众经音义) 版本考, 中国学术 第1 8 期,2 0 0 4 年;敦煌写本 玄应音义) 考补,敦煌研究2 0 0 5 年第l 期:玄应( 众经音义) 引( 方言) 考 ,方言2 0 0 5 年第l 期;玄应 一切经音义) 注 音依据考,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 0 0 5 年第2 期:玄应( 众经音义) 所释词语考 ,南 阳师范学院学报2 0 0 5 年第7 期。 ( 6 ) 张金泉:( p 2 9 0 1 佛经音义写卷考) ,杭州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1 9 9 8 年第1 期。 ( 7 ) 周法高:玄应反切再论 。大陆杂志1 9 8 4 年第孓期。 ( 8 ) 周祖谟;校读玄应( 一切经音义) 后记,问学集,中华书局,1 9 6 6 年 ( 9 ) 学位论文:陈焕芝玄应 一切经音义) 引( 说文) 考,台湾中国文化大学硕士 论文,1 9 6 9 年 另外,徐时仪有专著玄应( 众经音义) 研究,对玄应音义进行了各方面的研究。 全书共分绪论( 介绍了选题缘起、已有研究成果,研究方法、研究的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 、 版本研究( 主要考证了玄应的生平、玄应音义 的成书年代、内容和体例、流传和刊刻, 各本的比勘概况及各本异同的校勘价值) 、各本反切异切考( 穷尽性地考察了幺应音义 各本中1 1 0 0 多个异切,将其归纳为字形讹误的异切、音韵地位相同的异切、本有两读的异 切、反映当时口语已有变化的异切四种情况,并对有关玄应和慧琳的异切作了探讨) 、词汇 研究( 考察了玄应音义所释复音词、新词新义、方俗口语词、常用词的衍变递嬗、外来 词) ,玄应音义的学术价值( 论述了玄应音义 在语言研究、古籍整理研究、辞书学研 究及文化史研究等方面的学术价值) 五章。一 慧琳音义 被誉为“小学之渊薮,艺林之鸿宝”,是佛经音义的集大成之作。在文字、 语音、词汇各方面均有很大贡献。目前国内学界对慧琳音义 的研究已取得丰硕成果,表 现在文字、语音、词汇、辞书编纂、辑侠、校勘各方面其中有四部研究慧琳音义的专 著:( i ) 黄淬伯著慧琳( 一切经音义) 反切考 ,历史语言研究所专刊之六,1 9 3 1 年; ( 2 ) 徐时仪著慧琳音义研究,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 9 9 7 年;( 3 ) 黄淬伯著唐代 关中方言音系,江苏古籍出版社,1 9 9 8 年:( 4 ) 姚永铭著慧琳( 一切经音义) 研究, 江苏古籍出版社,2 0 0 3 年。 论文有: ( 1 ) 陈定民:慧琳一切经音义中之异体字,中法大学月刊第3 卷第i 期、第3 卷 第2 3 期合刊、第3 卷第4 5 期合刊,1 9 3 3 年:第4 卷第4 期,1 9 3 4 年 ( 2 ) 陈垣:慧琳希麟两音义合论,经世日报读书周刊1 9 4 7 年第3 9 期。 ( 3 ) 黄淬伯:慧琳( 一切经音义) 反切声类考,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1 9 3 0 年第1 本第2 分:慧琳( 一切经音义) 反切考韵表国学论丛1 9 3 0 年第2 期。 ( 4 ) 黄t :碹:慧琳( 一切经音义) 中的假借,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 社会科学版) 2 0 0 3 o 作者在逐字逐条对照分析的基础t ,指出此写卷与今本玄应音义 的异同,提出应当拟名为玄 应一切经音义) 抄) ;还指出它不但在敦煌遗书中是关于i 玄应音义的内容量丰富、覆盖血最广的写卷 而且还保存了一种与今奉玄应音义有重丈差异的唐代古本 年第2 期;慧琳( 一切经音义) 中的转注字。古汉语研究 2 0 0 5 年第l 期;慧琳一 切经音义) 中的转注兼会意字,语言研究 2 0 0 5 年第2 期。 ( 5 ) 蒋绍愚:篡琳( 一切经音义) 中的口语词 ( c o l l o q u i a lw o r d si nh u i l i n s y i q i e j i n g y i n y i 上s t u d i e s0 1 7c h i n e s ei nh o n o ro f e r i kz o c h e r , g a r a n th o l l a n d 。1 9 9 3 ( 6 ) 聂鸿音:慧琳译音研究 ,中央民族学院学报 1 9 8 5 年第l 期。 ( 7 ) 聂宛忻,黄仁碹:r 耄”和。考”“老”慧琳 ,辞书研究1 9 8 0 年第3 期; 富有特色的宗教辞典,辞书研究1 9 8 2 年第3 期。 ( 1 2 ) 严承钧:慧琳( 一切经音义) 论略,湖北大学学报1 9 8 8 年第5 期。 ( 1 3 ) 姚永铭;试论( 慧琳音义) 的价值,古汉语研究1 9 9 7 年第1 期:慧琳( 一 切经音义) 与汉语词书的编纂,( 香港) 中国语文通讯1 9 9 8 年总第4 7 期;慧琳( 一切 经音义) 与俗语词研究,( 香港) 中国语文通讯2 0 0 0 年总第5 3 期;慧琳( 一切经音义) 与古籍的解读。( 香港) 中国语文通讯2 0 0 0 年总第5 5 期:( 慧琳音义) 与( 切韵) 研 究,语言研究2 0 0 0 年第l 期;慧琳( 一切经音义) 综论,( 香港中文大学) 中国文 化研究所学报2 0 0 1 年总第l o 期;( 慧琳音义) 与大型字书编纂, 辞书研究2 0 0 2 年第 2 期:( 慧琳音义) 与辞书编纂史研究 。辞书研究2 0 0 2 年第5 期。 ( 1 4 ) 曾昭聪:( 慧琳音义) 中的词源研究 韶关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2 0 0 4 年 第1 0 期 ( 1 5 ) 学位论文: 陈光宪慧琳一切经音义) 引( 说文) 考) ,台湾文化大学硕士论文,1 9 7 0 年; 谢美龄慧琳( 一切经音义) 声类新考 ,台湾东海大学硕士论文,1 9 鹋年; 解冰慧琳( 一切经音义) 词义训释略探,北京师范大学硕士论文,1 9 9 0 年; 任敏 慧琳音义) 引用( 说文) 略考,河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 0 0 2 年; 黄仁追慧琳( 一切经音义) 的计算机处理和音系研究,华中科技大学硕士论文,2 0 0 2 年; 谢慧绮慧琳( 一切经音义) 俗字析论 ,台湾淡江大学硕士论文,2 0 0 3 年 可洪音义) ( 后晋可洪撰) ,目前对其研究较少有:储泰松 ( 可洪音义) 研究,复 旦大学古籍所博士后出站报告,2 0 0 1 年:储氏还有( 可洪音义) 札记,古汉语研究2 0 0 4 年第2 期( 此论文从音韵方面进行研究,对 主要是指出佛经音义的词目、释语在汉语词汇史上的研究价值,并指出佛经音义 的不足之处。不过,文中所使用的佛经音义资料主要是玄应众经音义、慧苑新译大方 广佛华严经音义 、慧琳一切经音义 ,希麟续一切经音义 ,偶尔提及窥基的法华音 胡f 第二章法华释文基本情况考察 第一节中算与 法华释文 醍醐寺藏本法华释文题记云:“兴福寺中算”,由此可知中算是兴福寺的僧人,他生 活于日本平安中期,根据吉田金彦妙法莲华经释文解题o ,可知他在写完法华释文 后就去世了,即9 7 6 年据藏俊撰注进法相宗章疏,兴福寺仲算有妙法莲华经略颂 一卷、妙法莲华经陀罗尼集一卷、妙法莲华经释文三卷、大般若经略颂。另据兴福 寺沙门永超集东域传灯目录,兴福寺仲算有大般若经略颂、大般若经音义二卷、 大般若经略要一卷、妙法莲华经略颂) 一卷、妙法莲华经陀罗尼集卷、 妙法莲 华经释文三卷。仲算当即中算。中算除法华释文外,还有其他有关妙法莲华经和 大般若经的著作数种。 妙法莲华经是佛教经典,中算在法华释文序中称其为“诸佛之秘要,众经之本 源”。慧琳音义卷二七转录窥基法花音训序云:“妙法莲花经者,斯乃扣逡束之微 言,警鸿机之奥旨,扬真乘以宏空,掩曦驾之同天衢;演觉水以潜津,孕蒙泽之通地纪。诚 法王之德玺,信怀生之履业者欤。”( p 1 0 4 5 ) 吉藏法华玄论卷一:“妙法莲华经者, 盖是群圣喉衿方等之秘奥。其文巧妙,其义深远。”( 3 4 3 6 4 b ) 吉藏法华避意开题序: “至如妙法莲华经者。斯乃穷理尽性之格言,究竟无余之极说。理致渊远,统群典之要; 文旨婉丽,穷巧妙之谈。三圣之所揄扬,四依之所项戴。”( 3 4 6 3 3 b ) 日本圣德太子法华 义疏卷一称:“夫妙法莲华经者,盖是总取万善合为一因之丰田,七百近寿转成长远 神药。”( 5 6 6 4 c ) 可见,妙法莲华经在佛经中的重要地位。于是就有了很多关于妙法 莲华经的注疏,如粱法云撰法华经义记。隋智甥说 妙法莲华经玄义、妙法莲华经 文句,隋吉藏撰法华玄论、法华义疏、法华论琉 ,唐湛然述法华玄义释签、法 华文句记。唐窥基撰 妙法莲华经玄赞、法华音训,县捷撰法华经字释记等,o 中 算在撰写法华释文时就引用到其中一些“法华经音义”水谷真成在佛典音义书目 一文中列出了“法华部”7 1 种音义,也提到妙法莲华经释文,三卷,仲算( 承平五年至 贞元元年) 撰,醍醐寺藏本,收入大正新修大藏经第5 6 册和日本大藏经第1 2 册法 华部章疏第二 关于法华释文的成书时间法华释文序题记云“时景子年建酉月朔五日,兴福 寺释中算聊白叙之云尔”,“景子年”即“丙子年”,当是避讳而改。o 亦即日本平安时期贞元 元年9 7 6 年。当是妙法莲华经及注文传八日本以后,中算在阅读时,发现“古今诸宗 疏释区分,随义训文,遂训异音。诸师音义有两三家,或述一训,或出一音。寻义读文,颇 o 妙法莲华经释文解题云;。书成- j t 主盘同年十月十九日入寂l 亡”引自古辞书音义集成) 第叫卷妙法莲华经释文第2 3 1 页。 o 据藏俊攘注进法相宗章疏 ,有关妙法莲华经 的著作有2 5 种而据兴福寺沙门永超集东域 传灯目录,有关妙法莲华经的著作更多达1 2 9 种,可见妙法莲华经在佛经中的地位是何等的重要。 o 陈垣在史讳举例“避讳改干支名例”条下有关于干支中“丙”改为“景”的说明,“唐高租之父 名龋故唐人兼讳丙凡丙多改为景”务该书第1 6 页至于日本的作者中算为何也这样避纬,疑是作者 受中国典藉的影响。 6 有不安。然复有昙捷法师之单字 ,文虽尽义犹阙;有大乘基师之音训) t 义虽穷文尚少。 读者常迷,还恨先贤”于是他“谨奉教命渐回愚虑,糅诸师之音义,集诸家之疏释刊 谬补阙,省繁撮要凡今所撰录者,取捷公之单字 ,冉( 用) 基公之 作“龉啮,上相传在诣反”,又卷七六龙树菩萨为禅陀迦王说 法要偈音义作“螬啮,上暗字堵字书并无此字,译经人随意作之,相传音在诸反”。可见 。相承”即“相传” 汉语大字典所收的“榜”、“穆”在龙龛手鉴中正作:“裙。相承音诱。”“穆, 相承又败反。”“相承”并非其释义,汉语大字典当属误解 二、古籍整理 1 校勘 在古籍整理中,校勘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我们研究的基础。如果不对古籍进行 校勘,我们在利用文献材料时极有可能引用了并不准确的材料来证实自己的观点,那样得出 的结论是不可靠的法华释文 引用了很多的古籍,这些古籍在我们汉语史研究中都是非 常宝贵的,如果把它们同其他传世文献相比勘。就能发现现存古籍的不少讹误。下面以说 文 为例说明法华释文 的校勘价值。 法华释文卷中:“枭,古尧反。说文云:食父母,不孝鸟也。”( p 9 5 5 ) 考今丈徐本说文木部:“枭,不孝鸟也日至捕枭璨之从鸟头在木上”尔雅释 鸟 :“枭,鸱。末郑樵注:“训狐也,日瞑而夜作,贾谊所赋鹧鸟是也其肉甚美,可为羹 庭,又可为炙,汉供御物。说文 云:枭食母,不孝之鸟,故冬至捕枭礞之。字从乌首 在木上或说即今伯劳也,食母”( p 4 1 9 3 ) 龙龛手镜鸟部:“枭,正。古尧反。不孝 鸟也,食父母也。”( p 2 8 5 ) 盖今本说文 脱。食父母”三字” 又法华释文卷中:“魅,美秘反。慈恩云:说文:老物精也。亦作彪矣。”( p 1 0 7 5 ) 考今大徐本说文鬼部:“彪,老精物也从鬼、乡。多,鬼毛。”慧琳音义) 卷_ 二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一。二音义:“鬼魅,下眉秘反山海经云:魅之为物,人身, 罴首,褴目。考卢云:魅。鬼神怪也。说文云:老物藕也。”( p 9 2 ) 龙龛手镜鬼 部:“彪、魅,二正。眉秘反,魑魅,老物之精也。”( p 3 2 3 ) 汉书乇莽传中:“敢有非 井田圣制无法惑众者,投诸四裔,以御魑魅。”( p 4 1 1 1 ) 唐颜师古注:“魑,山神也。魅, 老物精也。”( p 4 1 1 2 ) 文选鲍彪( 芜城赋) :。木魅山鬼,野鼠城狐。”李善注引说文 日:“魅,老物精也”( p 1 6 7 ) 据此,则当以。老物精”为是,今大徐本讹。 法华音_ ;j l i 是玄奘弟子窥基( 大乘基) 为妙法莲华经所作的音义,原书已佚,慧 琳音义收录此书由于没有别的版本可以参考,里边的一些讹误很难得到校正法华释 文大量引用慈恩( 即窥基) 的说法,其中就有不少是法华音训的内容,这些引文正好 可以用来校上e 慧琳音义的一些讹误。o 。详见第五章( 法华音训) 考 2 辑佚 “:o 上jc 古代。群害的典籍。佚文量比较的忠寅i 二璺富c 收容l t 弓黠,本者。 本文己l ,to 僵值珏孥衔的c 高 ,打工圣二酉五十站l :及二典籍l 土、 o 内容童检封ot 今後。古睿孚文献孥力基磴资料c 提供 t 1 蚕:e c 南6 ,。”o 法华释文所引书籍甚 富其中引用的很多侠书对于我们辑佚来说更有价值。关于这一点,本文将在“法华释文 所引书籍考“一节作详细论述,此从略 法华释文确实是一部“法华经音义”的集大成之作。我们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并加以 研究。但是,作者是个日本僧人,对中国古代典籍的熟悉程度有限。在引用如此多的古籍 时难免有些错误之处。如法华释文 卷中: 野干罢捷云:古寒反。慈恩云:4 色青黄如大,群行夜呜,声如狼,形如狐。狐 形稍大,野干形小,两彤相似类,大小有刺。故祥经云见一野狐,又见野千, 故知二刺。4 子虚、上林赋云:腾远射干。司马彪、郭璞注并云:射干能缘木。广 志云:巢于危岩高木也法证云:野干,与狐别者,狐能妖媚,鬼之所来,野干不尔。 灵范云:野干,形大腰长,色青而缘木,狐形小腰短,色赤而白,狐与野干有此不同也。 或本作野秆。五旦,古寒二反。蒋鲂云:野秆,狐类。武玄之云:似狐而小。婆沙论 云:紧叔迦树花红赤似肉,野秆蹲下望之,定当食肉,须臾彼花有堕地者,便走嗅之, 乃知非内,复作是念,已堕地者虽非是肉,余来堕者础应是肉者。是也。今案:狐与野 干形之大小,慈恩、灵范二说不同,若依韵铨,悬恩为正矣。( p 1 0 4 1 ) 案:由作者引文可知,“腾远射千”引自子虚赋、上林赋。而“腾远射干”是子 虚赋中的句子,考文选子虚赋:“其上则有鹞鹎孔鸾,腾远射千”郭璞注云:“张揖 日:孔,孔雀也鸾,鸾鸟也。射干似狐,能缘木。服虔日:腾远,献名也。”( p ,1 2 0 ) 又玄应音义卷六妙法莲华经卷音义:“野干,梵言悉伽罗。形色青黄如狗,群行夜 鸣,卢如狼。按:子虚赋云腾远野干。司马彪、郭璞注并云:射千能缘木。射青夜。 广志云:巢于危岩高木也。禅经云见一野狐,又见野干是也。”( p ,4 1 6 ) 法 华释文所引当是据玄应音义,只是作者没有明确注明是引用“玄麻”的说法。 。此句f 了语大意是:奉书比较忠实地收录厂粮多辞书类古籍的侠文。其中引用了2 5 0 多种典籍。核对这 晦内容将为今后的古籍整理研究和文献学提供基本资料引自吉田金彦的妙法莲华经释文解题 参古 辞书音义集成) 第四卷t 妙法莲华经释文 第2 3 5 页 1 2 第三章法华释文引书考 第一节 法华释文所引各家注 法华释文注文十分丰富,注者甚多,既有僧人之注也有非僧人之注。现将其分列 于下; 一、法华释文) 所见各家洼 法华释文中的注释内容十分丰富,所引入名甚多。为了便于了解其总体面貌,我们 作了一个统计,如下表。此表依据醍醐寺藏影印本制成,体例说明如下: ( 1 ) 同一条目中重复出现的人名,按出现豹次数计算。 ( 2 ) 对其中有些误名。在查考其他资料的基础上,予以更正。如“萨峋”当作“薛峋”; “行珀”当作“行瑶”。 ( 3 ) 若人名后同时出现书名,则作为书名在此不计次数, 注者 法华释文所引次数 不空1 0 5 曹宪 5 8 常腾僧都 1 超悟1 崇俊 3 慈恩 8 0 8 崔豹 2 道荣 5 杜延业l 杜预 1 6 法藏2 法证( 作妙法莲华经翼赞)7 服虔 l 葛洪2 郭璞1 7 郭知玄1 7 2 韩康伯 3 韩知十2 6 何承天1 何体 3 何晏 1 河西道朗( 郎)l 惠净 4 吉藏 1 0 2 贾逵 1 3 蒋鲂 1 9 晋灼 2 憬兴9 靖迈2 孔安国 1 3 孔氏1 李洪范 2 李巡1 利贞 2 良贲师l 粱武帝 1 灵范6 刘虬( 刘公) 3 ( 1 ) 刘献( 刘谳)2 刘兆( 文中有作“刘北”,误。) 3 陆法言 8 l 麻果1 1 4 马融 l 孟氏l 妙乐 l 栖复 2 8 骞师( 智骞)1 清彻 3 9 清素 4 如理 1 0 释氏2 0 9 顺憬 3 2 孙俪1 6 7 孙伯 3 0 昙捷( 捷公)9 6 ( 2 9 ) 天台( 智者) 3 8 ( 2 ) 乇弼 2 乇仁煦( 王煦、王煦仁、王仁) 5 3 ( 1 、1 ,1 ) 王肃 l 王逸 1 0 韦昭 1 武玄之 3 3 信行1 l 行贺 7 许叔重l 1 4 玄奘 1 0 1 薛峋 6 3 杨泉 l 野王 9 应劭3 圆测师l 湛然 2 7 张晏l 长孙讷言 1 8 郑玄 4 8 智广1 智周 9 祝尚丘4 2 1 僧人注者及他们的注 不空三藏 文中“不空三藏”首次出现在法华释文“序品”中的。华”字条下。其他的均出现 在“陀罗尼品”、“妙庄严王本事品”“普贤菩萨劝发品”中所释条目下,用来说明同一字词 各家音译之不同。 宋高僧传卷一有唐京兆大兴菩寺不空传 o ,云: 释不空,梵名阿月毋怯跋折罗,华言不空金剐,止行二字,略也。本北天竺婆罗门 族,幼失所天,随叔父现光东国。年十五,师事全刚智三箴,初导以茕本悉昙章及声明 论,浃句已通彻矣。洎登具戒,善解一切有部,谙异国书语。师之黛经,常令共译: 凡学声明论。一纪之功,六月而毕。( p 6 9 ) 佛祖统纪卷四一云: 永泰元年九月,俦金铜佛像威,于光顺几率百僚致拜。十月,吐蕃寇遁京师,命内 出仁王经二擎送西明诸寺诏不空三藏王百高座讲经,帝临御行香礼敬,巳而寇平。 诏日:仁王宝经叉崇护国,前代所译理未融通。乃耢不空三藏,沙门飞锑、盘贲等 于大明宫南桃团重译。帝素对读,谓新旧二经理虽符顺。所译新本文艾甚用。乃御毒叮序 文,加不空特进鸿胪卿。( 4 9 3 7 7 c ) 四 释氏稽古略卷三云: ( 不空三j 幻开元二十五年十二月,携弟予三七人,附昆仑舶返五天印度,历彼诸国。 广求密藏及诸经论五百余部。天宝五裁还京,奉动权止鸿胪。六栽,诏入内,立坛为帝 灌项,赐号智藏国师,移居净影寺( 4 9 8 2 6 a ) 天宝十二裁,西番,大石、康居 三国兵围凉州,帝请空祈阴兵救之,空结坛诵仁王密语。肃宗乾元中诏空入内,建 道场护魔法,为帝受转轮王位七宝灌项上元末空表请入山。李辅国宣耢,令于终南山 智炬寺修功德。代宗立,思( 当作恩) 渥弥厚。永泰元年,诏译密严、仁王= 经, o 周一良曾为此传作注,见周一良著钱文忠译唐代密宗第5 5 页至7 9 页唐京兆丈兴善寺不窄传 洼 。每作“日”宁释氏稽古略 鲁三:。不空三藏,籍京兆大兴善寺,梵名阿目怯跋折罗,华育不宅 金嘲。”( 4 9 8 2 g a ) 神僧传卷八:。释不空,梵名阿目佳跋折罗,华言不空金刚”( 5 0 1 0 0 1 a ) 均作“耳” 字金 j 町,梵语作o i t i ,当以作“茸”为是 o 。a b c ”表尔大正新修大藏经的“册页,栏”( 其中上栏、中栏,下栏分别用a 、b 、c 表示) , 4 5 0 5 1 3 c ”指大正新修大藏经 第5 0 册第5 1 3 页下栏“x a b c ”表示日本续藏经 的。册,页栏” 下仿此 1 5 帝为制序。十一月一e l 制授特进试鸿胪卿。大历三年,诏空大兴善寺建坛,为近侍大臣 及诸镇将帅悉授灌顶,帝亲暑加号太广智三藏。大历六年,空进所译经,凡一百二十卷 七十七部。九年示寂。( 4 9 8 2 6 b ) 宋王钦若等册府元龟帝王部崇释氏二 : ( 大历九年) 六月癸未,兴善寺僧试鸿胪寺卿不空三藏卒,瓤朝三日不空。西域 胡僧也,敏智多闻,学通释氏经论,晓知蕃汉音旨,翻译贝叶经凡数万言。( p 5 7 8 ) 神僧传、大宋僧史略亦有关于不空的记载。 不空三藏。梵名阿耳怯跋折罗,华言不空金刚,北天竺婆罗门族,住京兆大兴善寺。曾 被皇帝赐号为“智藏国师”、“大广智三藏”他师从金刚智学习梵本悉昙章及声明论,故黎 养正重校一切经音义序云;“琳书既兼揽玄应、慧苑、窥基、云公四家音训,复亲承不 空三藏指定梵文音义。”( 5 4 9 3 2 b ) 开元二十五年十二月,带领弟子游历天竺,求得密藏及 诸经论五百余部。其所译佛经有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多经、大集大虚空藏经、新翻密 严经三卷等。 常腾僧都w 关于常腾生平的记载,我们在大正藏中未见,只有关于其著作的著录。东域传灯 目录卷一有仁王般若经注三卷、妙法莲华补摄释抄、 妙法莲华经注十卷、无 垢称经注六卷、最胜壬经注十卷、法华论注三卷、显唯识疏隐决钞十卷、唯识 要诀八卷、唯识抄七卷、法苑记 六卷,均署名常腾。其中妙法莲华经注十卷下 注“内往寺常腾”,最胜王经注 十卷下注“内经寺常腾撰”,法华论注三卷下注“梵释 寺常腾撰“唯识抄七卷下注“西大寺沙门常腾撰”,不知这些“常腾”是否系同一人。 超悟师 超悟,唐代僧人释待驾的弟子。他曾参与译新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后于千福寺 讲此经。9 著六波罗蜜多经疏四卷,东域传灯目录有著录。 宋高僧传卷十九有唐简州慈云寺待驾传,云: 释待驾,俗娃王氏,全水县人也。冲孺出家,作为诡异,其父立名待驾,当天宝 束也。练行精进,时号头陀。以永泰二年归寂,弟子超悟奏乞代宗题寺额。上首日 智恒,次行弼。越州刺史皇甫政为碑纪德,襄州节度使于颤书焉。( p 4 9 3 _ 一4 9 4 ) 佛祖历代通载卷十四: 般若三藏新译大束理趣六渡罗蜜经成。( 4 9 6 0 8 a ) 大载退想灵踪,期于 叶荚,舍城妙说,久秘梵文,徒怀泻瓶,来启遣失,徽言不昧,将或起子,于是禹宾沙 门般若受旨宣扬,光宅沙门利言为之麓译。时大德则资圣寺道液、砬采寺超悟、慈恩寺 应真、庄严寺圆照、光宅寺道岸等,法门领袖,人中龙象,证明正义,辉润玄文,知释 迦之宝域,识众单之满字。以贞元四年岁次戊展十二月二十八日,于西明寺译成上进, 凡一郝十卷。( 4 9 6 0 8 b ) 崇俊 。村上专精在日本佛教史纲中对于佛教的官职有以下说明:“受任佛教法务官职的是僧侣,有僧正 僧都、律师三个官阶,总称为僧纲。僧都有大措都、权大艚都,少僧都、权少僧都的区别”( p 4 1 ) o 大唐贞兀续开元释教录,卷二。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疏十卷,右今年四月十五日少监马钦淑 奉宣进止,令超悟于干福寺讲新译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 蒹令惨疏者”( 5 5 7 6 3 a ) 1 6 崇俊,智周的弟子之,现存的崇俊塔铭并序对其生平有记载。o 其著作有如下数 种: 正理注释一卷,华严宗章疏并因明录 卷一著录; 法华决择记) 八卷,法相宗章疏卷一著录: 注唯识论二十卷、成唯识论义翼七卷,注进法相宗章疏卷一著录 慈恩( 窥基) 慈恩,又称窥基、大乘基、基、基公、基师、基法师。唐代高僧,京兆长安人为中国 法相宗的创始人之一他的主要贡献除了协助玄奘翻译外,还对新译经典作了详细的注疏, 有“百部疏主”之称。然每次出l j 必备三车,亦号“三车法师”o 因常住大慈恩寺,世称为 慈恩大师。窥基一传弟子慧沼,再传智周,均能继述阐扬。智周弟子有新罗智风、日本玄畴 等,于第八世纪初并将窥基著述传到日本成为日本法相宗的重要经典,一直流传至今。佛 教著作中有很多关于他的记载,如: 宋高僧传卷四有唐京兆大慈恩寺窥基传,云: 释窥基,字洪道,姓尉迟氏,京兆长安人也。至年十七,遂预缁林。及乎入法, 奉耢为奘师弟子,始住广福寺寻奉别耢,选聪慧颍脱者入大悬恩寺,躬事奘师,学五 竺语,解纷开结,统综条然,闻见者无不叹伏。凡百键皮玻粢,一览无差,宁劳再忆 年二十五应诏译经,讲通大小秉教三十余奉创意留心,勤勤著速,盖切问而近思,其 则不远矣。造疏计可百本。奘所译唯识论,初与防、尚,光四人同受,润色执笔, 捡文纂叉,敷朝之后,基求退焉。焚师龙朔三年于玉华宫译大般若经终笔,其 年十一月= 十二目。令大秉基奉袁奏闻,请御制序。至十二月七目,通事舍人冯义宣由。 此云灵基,开元录为窥基,或言乘基,非也。彼日大来基,盖慧立、彦惊不全斥, 敌云大来基。如言不听泰年,犹谨遣大秉光奉表同也。今海内呼慈恩法师焉( p 6 卜 “) 又法华传记 卷三唐大慈恩寺释窥基: 释大采基者,遍学三藏上足资。三千门徒,七十人选者,四人上首,于中皆袁。 十七交缁棒,别奉三藏法师玄奘明诏为门侍译经论,多以基为笔爱,因疏经论一百本。 玉华新文,盛弘东夏,法相大来,再照沙界,走韪基之力也。若朋夜牙齿放光,疏出经 论,谈游之隆,徒次博陵,道俗课虚,命讲法华典,乃自纂新文,夕制朝谈,奇瑞 继承唯识正统思想的还有,慧沼门下的义忠,道邑、道献诸师义忠撰有钞 三十。卷、纂要 ; 道邑有义蕴 五卷,解释慈恩述记 智周门下有如理、豢俊,从方等 引用地址;h t t p :- w j i q u n c c l o l d w e i s h i g a i g u a n h t m 掣崇俊塔铭并序 一卷重要文化遗产宽2 5 5 c m 。全长8 5 o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电商费用会计年终总结
- 领导公司年终总结
- 解读初中语文学科素养
- 电击烧伤病人护理查房与生产车间主管月度工作总结
- 救助站项目汇报
- 事故安全警示培训课件
- 气管插管护理措施落实
- 事故后安全培训课件
- 乾颐堂安全培训课件
- 辅导员竞聘汇报
- 第5课 我们说方言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小学地方、校本课程浙教版(2024)人·自然·社会
- (2025秋新版)青岛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 顾客联络服务 人工与智能客户服务协同要求 编制说明
- 医院汽车管理办法
- pos风险管理办法
- 上肢静脉血管超声检查规范与应用
- 2025年职业指导师(二级)专业能力职业素养提升辅导策略实务策略试卷
- 2025 精神科护理抑郁患者干预医学查房课件
- 遵义介绍课件
- 播音主持重音的教学课件
- 2025年福建省选调生考试综合知识真题解析试卷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