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110各个数.doc_第1页
一年级数学:110各个数.doc_第2页
一年级数学:110各个数.doc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年级数学:110各个数教材设计了一幅校园的情境图,提供给学生可以直观数110各数的人和物的信息资源。同时出示了110各数及对应的代表性人或物。有利于学生认读110的数。教材内容较开放(各种数量的事物不止一种)。可让学生从不同的类别去数数。渗透了分类,对应、统计等数学思想。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培养学生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的数学活动能力。【教学目标】1、通过合作交流的数学活动,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感知110各个数。2、使学生体验数学就在我们熟悉的生活中,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建议】1、口头数110,先个别数(了解学情),再集体数(使少数不会数数的同学跟着数)。2、看图数数,先让学生独立地观察教材上的图画。师问:你发现了什么?有多少?教师可以把图中的人和物按同一类依次出现,便于学生观察数数,同时教师板书如P45的数和物的对应集合图。3、合作交流充分地数。观察全幅图,同桌同学合作讨论:1还可以表示什么。从第一节课就开始培养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充分地发言,培养学生倾听他人意见的良好习惯。4、认读110的数。5、数数教室周围的人和物。6、走出教室,数自己校园中的人和物,增加对自己校园的了解。【教材分析】教学内容有同样多、多、少、长、短、高、矮,把比大小安排在第三单元的15的认识中,教学内容较开放。教材在学生已经积累的有关比多少比长短、比高矮的感性经验基础上,根据儿童认知规律,创设了生动有趣的故事情境,提供学生观察合作操作的机会,有利学生体验同样多、多少、长短、高矮的含义。同时安排了做一做和相应的练习题,让学生在有趣的数学活动中,探究观察事物和体验比较的基本方法。本单元并不是纯碎的知识性学习,更注重一种体验性的活动,包含了丰富的过程性的学习目标。下面分节来谈。一、比多少教材P67设计了一个小猪帮小兔盖房子的童话故事。可比的对象较多。如小兔与砖、小猪与木头、苹果与红萝卜、凳子与桌子、蝴蝶与小鱼、一条小河与一座桥、房子中的门与窗等等,还可以交错地比。教材的做一做中的第1个内容是摆铅笔和笔记本、梨和苹果,用对应的方法比同样多。第二个是摆圆片和三角形、摆小花的活动。让学生体会多、少的含义。【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合作交流,操作探究活动,初步知道同样多、多、少的含义。能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2、初步体验用数学的乐趣。3、渗透互相帮助的思想品德教育。【教学建议】1、可用1课时完成P68 的内容以及P11的练习一中的第14题。2、同桌同学合作交流,观察P67的主题图,互相讲故事,发现哪些东西? 数一数有多少这样的东西?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说一说:每只小兔搬1块砖,刚好没有多余,也就是说:1对1,我们就说4只小兔和4块砖同样多,教师可以借以图片和文字同样多进行对应板书。一头小猪搬一根木头,木头多一根没有小猪搬,也就是说小猪头数比木头少、木头根数比小猪只数多,同样板书。让学生较直观地感悟用对应的方法比较两样东西的同样多、谁多、谁少,初步感知同样多、多、少的含义。3、让同学通过摆学具来对小兔与萝卜,小猪与苹果进行比较,说一说什么与什么同样多,什么比什么多,什么比什么少,说说用什么方法进行比较。再小组合作,找出主题图中的其他物品的比较结果。4、做一做中两题都是通过摆学具来比较多少的,方法可以是一一对应,用数数的方法,也可以凭直觉比较。两个同学互相说说你的比我多也就是我的比你少。5、练习一中第 1 题是直观的一一对应方法比较,第 2 题排列不是一一对应,头尾对齐,让学生说出疏密不同,排得疏的公鸡少,排得密的鸭子多。可以用多种方法比较。第 3 题不对应比较,可以从第 2 排的 2 个蛋糕比 1 个蛋糕多的方法。第 4 题比较方法也是多种的,让学生反馈多种思考方法。6、让学生会用今天学到的比较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比比身边的实物。二、比长短、高矮【教材分析】远近、长短、高矮、厚薄都属于物体长度问题。只是在实际生活中,我们习惯把水平放置的物体的长度叫长短,把竖着放的物体叫高矮。因此教材把这部分内容排在一起教学。教材呈现的情境是两个小朋友比纸条的长短,用一端对齐比较另一端的长短。还有把铅笔底端戳在桌面上进行比较。做一做中有两人比手臂的长短,比手指、比绳子的长短。引导学生自由选取物品进行比较,比高矮的内容都是通过比身高的活动让学生感知高矮的含义。做一做的排队渗透了相对性的数学思想。教材为这部分内容配置了练习一中的第 59 题的练习。【教学目标】1、初步感知物体之间有长短的关系,通过观察、操作,学会比较长短、高矮的方法。2、通过比较身边实物的实践活动,从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教学建议】1、本节P910 的内容和练习一的5道题可以分2课时完成。2、首先感知物体有长短之分。学生分小组,教师提供各种学具(如尺子、铅笔、纸条、小棒等),让学生观察两件或多件同类长短明显的学具,说出哪个长哪个短。3、通过合作操作的数学活动,体验比较方法。先看一看情境图怎样比,自己用学具做一做,利用教室里的实物进行较多的比较活动。体会直接比较和间接比较的方法。4、感知高矮。教师可以制作高楼与低层平房和高树与矮树的情景图。让学生观察发现房子有高矮、树有高矮。由学生举出平时见过的高矮实例,问:什么与什么比?谁高?谁矮?你怎么知道?5、组织有效的数学活动,学会比较方法。教师可在讲台地面上摆一块厚木板,叫两个学生上去演示。一个站在地面上,一个站在木板上,讲台桌把学生的下身遮住,让学生说出谁高谁矮,再让这两个学生掉换位置,然后说出谁高谁矮(要有明显的相反结果)。给学生产生悬念,最后二位学生站在同一平面比较,学生说出比较结果。教师引导学生说出高矮结果的不同是什么原因。以此使学生理解比高矮时要站在同一个平面上,身子要直。6、学生分小组排队活动,感悟高矮的相对性。7、练习一有关练习题说明。第5题可以用物品占格子的多少来比较。第6题,蛇与鳄鱼首尾相对,而蛇是弯曲的(长)。联系实际问题,两条道路起点和终点相同,领会中间是曲线的道路长的结论。第8题摸高活动可以是动态跳起来(做记号),也可以是静态的,让学生做一做。第9题的(1)纠正不正确的比较方法,(2)是由尺子或绳子比较不能直接比较的两个物体的长度,(3)先猜一猜,强调比较的方法。8、做游戏,综合比较长短、高矮的方法。分小组自由活动,比较身边的实物。教师可以提供三个或三个以上同类学具进行小组操作,互相比较,让学生说出谁与谁比,怎样比,结果呢?再与第三个比,结果呢?渗透相对性。师问:你是高还是矮?引导学生说与谁比是高,与谁比是矮,你能使自己变高吗?(站在矮的旁边比就高了,渗透可变性)。9、教学过程设计可分为初步感知-直观比较-操作练习-发展新知几个层次来教学。【本单元教学总体设想】1、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材只是提供学生学习活动的个例材料,需要教师实践,丰富、完善教学内容。如教材出示的比身高情境图,高矮不明显,不利于学生感知高矮。做一做中的排队,因学生身高差异不大,内容也欠丰富。需要教师利用这个空间,搜集信息资源来补充。2、尊重学生,让学生在活动中自主地探究数学。在学生对多少、长短、高矮有初步感知后,对比较方法和相对性缺乏认识。教师作为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应精心创设有效而有趣的活动情境,促使他们主动地合作操作,探究比较方法,体验过程。3、在活动中发展思维,培养能力。本单元的知识融贯于学生身边的生活,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培养猜想、观察、操作、交流的能力,构建数学模型,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教材分析】本单元教学内容可分两大部分:5 以内的数的认识,5以内数的加减法。教学安排是先15的加减法,然后教学0的认识和加减法。知识结构表如下:本单元教学内容是培养学生数感和符合感的最基础的知识。认数与加减计算穿插进行,适当结合。有利于学生掌握数的概念,分散写数的难点,也有利于掌握 5 以内的加减计算。教材适当渗透集合、对应、统计等知识。(P14P15 看图数数时,先要对实物进行分类,把每一类看作一个集合,集合中的每一个元素分别同自然数一一对应。又如 P17 猴子、梨、桃子、香蕉的对应排列成象形条形统计图)。教材还将数和图形适当联系。如 P15 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五边形以及后面的圆等,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到图形的特征。教学材料的选取注重与学生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呈现方式是设置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便于儿童在具体的事物情境中,通过一定的数学活动,体验过程,抽象出数学问题,体会数学的价值。新课标中的对提倡计算方法多样化在本单元已经得以体现。下面分小节谈。一、15 的认识【教材分析】主要教学内容有:15的基数含义、认读写、数的顺序、比大小、序数的含义、数的组成。将一个个知识点以较形象的标题单列出来。如P15 的野生动物园主题图,让学生经历数具体的人和物的过程抽象出数,突出基数含义的领悟,便于认读。P16 在计算器上拨珠和点子图,让学生领会从 2 开始,每一个数都是在前一个数的基础上加1得到,理解数的顺序。P17 以比大小为标题,先用一一对应排列出猴子和三种水果进行比较,引出关系符合和。P18 的第几,在数购票人次序的过程中感知自然数的序数含义。P19 以几和几为标题教学数的组成。通过老师和两个小朋友之间的互动摆小花活动学习 4 以内各数的组成,再小组合作探索5的组成以及规律。P21 的练习二是配合这部分内容而设计的。【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认、读、写15的各个数,会用15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和事物的顺序,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2、使学生掌握25数的组成。3、使学生认识的符号含义,并知道用关系符号词语来描述15以内数相互之间的大小。4、培养学生认真书写的良好习惯。【教学建议】1、这部分内容安排 3 课时进行。P14P16的15基数含义和认、读、写,数的顺序,练习二的第1-第4题为1课时。P17P18 的比大小、第几,练习二的第6题-第7题为1课时。P19P20 的几和几,练习二的第8、9、10题为第三课时。为了使学生更深刻地区分基数与序数的含义,也可以把基数和序数的内容排在一起,以几和第几为标题。2、基数含义、数的顺序,认、读、写的教学。先让学生独立观察动物园的主题图。数图中的人和物,抽象出15各数,然后教师为各小组准备数量足够的各类人和物、15的数字卡片以及小棒。小组合作,使数字卡片和事物的卡片对应摆出来,同时摆上对应根数的小棒(引导学生把小棒摆成相应的几何图形)。利用小组合作的优势,挖掘图中的信息资源,发挥学生的观察能力,各个数除了书上代表性事物外还可以表示什么?如1还可以表示1个太阳、一位老师、天空中一只小鸟在飞。2还可以表示2棵大树、2根木桩、2个背书包的小朋友。3还可表示3只长颈鹿。4还可以表示4朵白云、4个小朋友、4只小鸟。5还可以表示5朵花等等。P16的做一做,体现了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关系。教师拿出一个数的实物,让学生各自拿出相应的学具和数字长片,加深对基数含义的理解。同桌同学还可以互相说说自己周围还有什么为15数的物体。做练习二中的第2、3两题。利用计数器进行1个1个地拨珠活动,说明2比1多1个,3比2多1个,利用点子图,可以从整体上把握数的顺序,为比数的大小打下基础,做练习二中的第4题。写数教学,完成练习二的第1题。3、比大小的教学。比数的大小教学内容是在前面的第二单元比一比和数的顺序基础上学习的,也可以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或数数的方法进行比较,要渗透相对性的数学思想。学生利用相应数量的学具,观察P17的情境图摆一摆。3只猴子吃3只桃子,1对1,刚好没有多余,抽象出3=3,3只猴子吃2根香蕉,猴子多1只,不够吃,抽象出32的方法,因为大小和多少是有联系的,但这里主要是从直观的实物多少比较中抽象出数的大小的,教师应让学生在直观观察比较事物的多少基础上,引导学生会用等于、大于、小于词语来描述观察的结果,了解关系符号的功能。扩大比较空间。可以用其他水果之间进行比较。思考题的5只白兔与4个萝卜比较,也是由一对一有多余的方法,比较结果是54或45 。P18的做一做,第1题是利用灯笼、小猴子对应排列,填数活动,加深学生对数的大小的感知。做练习二中的第5、6题,用关系符号交流周围的实物,同时让学生用一个数说出三种表达方式。如3 = 3,32,34。渗透大小的相对性的思想。4、第 几教学。教师可参照P18的情境图,把人物制成动态的卡片,让学生互相说说一共有几个什么样的人在购票。从前面数起,谁是第1,谁是第3,如果从后面数起,谁是第1,谁是第3呢?。如果前面第1个人购票后,剩下几个人?现在谁是前面第2个?。看P16做一做的第2题的照片,说说共几人?几个男?几个女?谁是第几,从右边数起谁是第几?。体会基数是指一共几个人,第几是指某个人从哪个方位数起是几。通过学生摆学具(如练习二的第7题)的数学活动和做游戏的方式说说教室里的人或物的情况,要求学生带上方位词,初步感知方位,激发学生用数学的乐趣,同时增强数学语言的表达。完成练习二的第 9、10 两题。5、几和几的教学。P19 的主题图是通过一位老师和二个小朋友的分4朵红花的3种不同分法,抽象出 4 的分解图。让学生利用做一做中的猜数活动,掌握 3 和 4 的组成。P20的4个小朋友合作交流摆小棒活动,学习5的4种不同组成方法,同时探究规律,又通过师生互动做一做,从直观中抽象出5的组成。完成练习二的第8题。二、加减法的初步认识【教材分析】这部分教学内容包括加减法的初步认识和15的加减法两部分。先教学加法的初步认识和15的加法。P23的主题图是通过1个红纸鹤和2个蓝纸鹤合并在一起,求一共是多少?用加法计算。求一共有几个小朋友,求3个红气球和1个蓝气球合起来是多少?都是用加法计算。初步感知把两个数合起来要用加法计算。同时认识算式1+2=3,3+1=4 中的计算符号。教材安排了摆圆片,说算式活动。P24 是加法计算的教学,主题图有三种不同的算法,做一做中两道题,都是通过直观实物抽象出算式和得数,展示不同的算法。减法认识和减法计算教学内容与加法类似,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从一个数里去掉一些要用减法计算,利用523为例,展示算法多样化。教材还配备了内容较丰富的练习三。【教学目标】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景初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会正确口算15的加、减法。并能用加、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2、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合作交流和倾听他人意见的习惯。【教学建议】1、本部分内容可分5课时完成。加法认识,15的加法、减法认识,15的减法,综合练习各1课时。2、加法认识的教学。P23 的主题图让学生直观地通过一个小朋友的1只红纸鹤和 2 个小朋友的 2 只蓝纸鹤,1 个小朋友和 2 个小朋友合起来是几个小朋友,一只红纸鹤和 2 只蓝纸鹤合起来,求一共有几只纸鹤,用加法计算,得数是3,引出加法算式,认识加号,并会读算式。让学生利用气球图说出算式314的意思。加法的认识是通过直观操作抽象出加法算式的,应让学生通过一定的数学活动,体验知识生成的过程,培养学生初步的思维能力。做一做中的摆学具活动,可以让同桌同学合作,充分地摆各种学具,说出不同的算式,直观数出得数。联系数的组成,把同一个得数(和)可以用不同的算式表示。如:3+1=4,2+2=4 。尽可能创设让学生自主地参与活动,进行一定量的巩固练习。3、加法计算教学。教师创设如 P24 的小鸟情境图,让学生观察根据加法含义说出算式4+1=5。教师问:得数5是怎样算出来的?教师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反馈各种算法。教师应尽力尊重学生的个性,展示不同的算法,并予以肯定。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算法:a、看图1只1只数出来的。b、从原来4只数起数到5只数出来的。c、用掰手指方法1只1只数出来的。d、用数的组成方法(4和1组成5)算的。e、摆学具的方法。f、直接看出来的等等。教师引导学生把自己的算法和其他同学的不同算法比较,哪种算法较好,用你认为较好的方法完成做一做的两道题,再小组合作交流,怎样的计算方法最好。同时感知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的性质。以上诸多的算法中,有些算法是有局限性的,烦琐、慢、不好的。教师可设置一些有障碍性的游戏口算练习(如比速度),让学生在实践中和合作交流的基础上,感悟那种方法最好,在倾听他人意见的基础上,使自己的思维在发散的同时,往最优的方向发展。达到自主优化,自我感悟。使新课程的理念在这部分教学内容中得以落实。4、减法认识和减法计算内容,教材编排和教学思路与加法类似。减法口算方法还可以用推理的方法(想加算减)来计算。5、综合练习(P27的练习三)。教师在理解练习内容编排的意图基础上加以发挥,以提高教学目标的达成度。三、0的认识和有关加、减法【教材分析】这部分教学内容主要是通过盘中没有桃子可以用0来表示,利用直尺的起点刻度0,说明0也可以表示起点的二层含义。同时说明了 05 数的顺序。有关 0 的加、减计算是根据 0 表示没有的含义算出得数。P29 的情境图中描述的一个鸟窝中原来有 3 只小鸟,现在飞走 3 只,这时鸟窝中没有小鸟,可以用0表示结果。列成算式是 330。一片荷花叶子上有 4 只青蛙,第二片叶子上 0 只青蛙,加起来得数从直观上看出是 4 只,就是原来的 4 只 ( 加数 ) ,算式表示是 404。这里初步展示了 0 的加减法的二个特性。在做一做的加减法练习中,体现了有 0 的加减计算的其他特性。如: 000,404等。教材还安排了配合本单元的综合练习四。【教学目标】1、使学生知道0的含义。可以表示没有,也可以表示起点。2、会用0的加、减法的特性来计算有关0的加减法。能熟练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减法。3、通过综合练习能用5以内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进行交流,培养主体意识和对算法进行内在优化的能力。【教学建议】1、本部分内容可分2课时完成。0的认识和0的加减计算1课时,完成综合练习四1课时。2、P29的猴子吃桃子情境图,第一个盘子里原来有2个桃子,用2表示,第二个盘子里剩下1个桃子用1表示,第三个盘子里没有桃子用0表示。让学生初步感知0是表示没有的意思,观察直尺上的刻度左端起点用0,依次一段一段地数,分别用1、2、3表示。这里一方面说明0可以表示起点,同时0是排在1的前面,说明01的意思。3、利用3只小鸟从鸟窝中都飞走了,鸟窝中剩下0只小鸟的结果,根据减法的含义,可以列出算式330。这时教师可以补充一些学生操作内容,练习得数是0的减法,加深对同数相减得数是0的意义理解。4、一个加数是0的加法意义教学,是通过一片荷花叶子上有4只青蛙,另一片叶子上0只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