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异源四倍体螂鲤是世界上首例人工培育的两性可育的四倍体鱼, 这为研究四 倍体动物的生物学 特性提供了良 好的实验材料, 本文对异 源四倍体螂鲤及其相关的三倍体湘云卿、 二倍体红螂血液及血细胞的 生物学特性进行 了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 1 ) 对异源四 倍体螂鲤、 三倍体湘云螂、二倍体红卿的血液指 标 ( 红细胞数、血红蛋白值、红细胞脆性、比 容) 、细胞大小及它们 的显微结构进行了比 较观察。结果表明: 在不同倍性鱼中,四倍体、 三倍体、 二倍体红细胞在数目 、 脆性、比 容方面随倍性的降 低而依次 升高; 血红蛋白含量无显著差异; 在细胞大小方面, 四倍体、 三倍体、 二倍体的红细胞及细胞核、 嗜中性粒细胞、 单核细胞表现出4 : 3 : 2 的比例关系; 在红细胞的形态方面, 异源四 倍体螂鲤、 三倍体湘云卿. 二倍体红螂存在明 显差异,异源四 倍体螂鲤红细胞短径/ 长径比 值为 0 .5 9 , 表现为明 显的长椭圆形, 另外有 3 3 % 的红细胞有哑铃形细胞核; 湘云螂的红细胞短径/ 长径 比值为 0 . 6 3 ,细胞呈椭圆形,近 2 5 %的红 细胞有哑铃形细胞核;二倍体红螂红细胞短径/ 长径比 值为 0 .7 4 ,接 近圆形,未见哑铃形细胞核。 ( 2 ) 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对异源四 倍体螂鲤外周血细胞 的显微结构及亚显微结构进行了观察。 结果表明: 在异源四 倍体螂鲤 外周血中, 可观察到红细胞、 嗜中 性粒细胞、 单核细胞、 淋巴 细胞和 血栓细胞, 且嗜中性粒细胞依据细胞质中颗粒的形态分为 i 、ii , i q 三种类型, 其中 1 型嗜中性粒细胞含特殊颗粒, 而在光学显微镜下观 察三倍体湘云螂、二倍体红螂外周血中 仅有ii . i q 型嗜中性粒细胞, 未见含特殊颗粒的i 型嗜中性粒细胞。 异源四 倍体细鲤外周血光学显 微镜和电 子显微镜下均未发现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 三倍体 湘云卿、 二倍体红螂外周血在光学显微镜下也未发现嗜酸性粒细胞和 嗜碱性粒细胞 。 ( 3 ) 用光学显微镜对异源四 倍体螂鲤的肝脏、肾脏、脾脏中的 血 .细胞发生过程进行了比 较系统的 观察。 结果表明:其肾脏、 脾脏、 肝)u r 内血细胞的发育大致经过 3 个阶段: 原始阶段、 幼稚阶段、 成熟 阶段。 关键词: 异源四倍体0鲤,三倍体湘云螂, 二倍体红螂, 血液指标, 血细胞, 显微结构, 超显微结构, 血细胞发生 abs t ract t h e f o r m a t io n o f t h e p o p u l a t io n o f t h e a l lo t e t r a p lo i d h y b r i d s o f r e d c r u c i a n c a r p a n d c o m m o n c a r p i s t h e fi r s t c a s e in t h e w o r ld w h ic h b o th t h e f e m a le a n d th e m a l e a ll o te t r a p lo id s a r e fe r ti le , t h e y a r e t h e g o o d m a t e r i a l s f o r s t u d y in g th e b io lo g ic a l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c s o f te t r a p l o i d a n i m a l s . w e m a d e a lo t o f s t u d ie s a n d e x p l o r a t io n o n t h e b lo o d c e ll s in a ll o te t r a p l o i d h y b r i d s , a ll o t r i p lo id c r u c ia n c a r p a n d d i p lo id r e d c r u c i a n c a r p . t h e r e s u l t s w e r e s u m ma r i z e d a s f o l l o w s : ( 1 ) t h e b l o o d in d ic e s i n c lu d in g t h e n u m b e r o f e ry t h r o c y te , h e a m o g lo b in c o n te n t , e r y t h r o c y te o s m o t i c f r a g il it y , s p e c i f ic v o lu m e , n o r m a l s iz e o f th e b lo o d c e l l s a n d f in e s t r u c t u r e o f p e r ip h e r a l b l o o d w e r e c o m p a r e d a m o n g a llo t e t r a p lo id h y b r id s , a l lo t r i p lo id c ru c i a n c a r p a n d d i p lo id r e d c r u c i a n c a r p . t h e r e s u l ts r e v e a l e d t h a t th e n u m b e r o f e ry t h r o c y t e , e r y t h r o c y t e o s m o t ic fr a g i li ty , s p e c i fi c v o l u m e w e r e in c r e a s e d g r a d u a ll y w i t h t h e p l o id y l e v e l d e c r e a s in g , w h i le th e r e h a d n o o b v i o u s d i ff e r e n c e s i n h e a m o g l o b in c o n t e n t . f u r th e r m o r e t h e s iz e o f th e e ry t h r o c y t e a n d c e l l n u c le u s , m o n o c y t e , n e u tr o p h i l in t e tr a p l o id y , t r ip l o id y , d ip l o id fi s h h a d t h e p r o p o r t io n o f 4 : 3 : 2 . i n t h e r e s p e c t o f e ry th r o c y te m o r p h o lo g y , 3 t y p e s o f fi s h h a d e v i d e n t ly d iff e r e n c e s . t h e e ry t h r o c y t e o f a llo t e tr a p lo id h y b r id s a p p e a r e d t h e l o n g e l li p s e w it h th e w i d t h b e i n g 0 .5 9 o f th e l e n g t h a n d 3 3 % o f th e e ry t h r o c y t e h a d th e d u m b b e l l n u c l e u s . t h e e ry t h r o c y te o f a llo t r ip l o id c r u c ia n c a r p a p p e a r e d e l li p s e w it h th e w id t h b e in g 0 .6 3 o f t h e l e n g t h a n d 2 5 % o f t h e e ry t h r o c y t e h a d th e d u m b b e ll n u c l e u s , w h e r e a s t h e e ry t h r o c y t e o f d ip l o id r e d c r u c ia n c a rp t e n d e d to b e r o u n d w it h th e w id t h b e in g 0 .7 4 o f th e le n g th , b u t n o n e o f t h e e ry t h r o c y t e w i t h t h e 如m b b e i l n u c l e u s w a s f o u n d . ( 2 ) t h e f in e s tr u c t u r e a n d u lt r a s tru c t u r e o f p e r i p h e r a l b l o o d i n a ll o t e t r a p l o id h y b r id s w e r e s t u d i e d b y t h e lig h t m i c r o s c o p y a n d t r a n s m is s i o n e le c t r o n m ic r o s c o p y . t h e r e s u lt s s h o w e d th a t th e p e r i p h e r a l b l o o d o f t h e a l l o t e t r a p lo i d h y b r id s h a d t h e c e ll t y p e s i n c lu d i n g e r y t h r o c y t e , m o n o c y t e , n e u t r o p h il , ly m p h o c y t e a n d t h r o m b o c y t e , wh il e t h e n e u t r o p h i l w a s d iv id e d in t o i , ii , iii 3 t y p e s b as e d o n t h e g r a n u l e s i n t h e c y t o p la s m . b u t t h e n e u tr o p h il o f a l l o t r ip l o i d c r u c ia n c a r p a n d d ip l o i d r e d c r u c ia n c a r p o n ly h a d t w o ty p e s o f c e ll s i n c lu d in g th e ty p e ii a n d ty p e iii , a n d n o n e o f t h e ty p e i w it h p u r p li s h r e d g r a n u le s w a s f o u n d . n e it h e r e o s in o p h il n o r b a s o p h il w a s f o u n d d ir e c t ly i n t h e p e r ip h e r a l b lo o d o f a l lo t e tr a p lo id h y b r id s b y t h e l ig h t m ic r o s c o p y a n d tr a n s m i s s i o n e l e c tr o n m ic r o s c o p y , a n d n e ith e r e o s in o p h i l n o r b a s o p h i l w a s f o u n d d i r e c tly in t h e p e r ip h e r a l b lo o d o f a ll o tr ip lo i d c r u c i a n c a r p a n d d ip l o id r e d c r u c i a n c a r p b y t h e l ig h t m ic r o s c o p y . ( 3 ) t h e b l o o d , k i d n e y a n d s p le e n o f t h e a l l o t e tr a p lo id h y b r id s w e r e o b s e r v e d o n s t a i n e d s me a r s b y t h e l i g h t m i c r o s c o p y . t h e r e s u l t s r e v e a l e d t h r e e s t a g e s o f b l o o d c e l l d e v e l o p m e n t i n c lu d in g t h e p r im it i v e s t a g e , t h e im m a t u r e s t a g e a n d t h e m a tu r e s t a g e . k e y w o r d s : a l lo t e t r a p lo id h y b r i d s , a l lo t r ip l o i d c r u c ia n c a r p , d ip l o i d r e d c r u c i a n c a r p , b l o o d i n d i c e , b l o o d c e l l s , f i n e s t r u c t u r e , u l t r a s t r u c t u r e , b l o o d c e l l d e v e l o p me n t 引言 鱼类的血液循环系统与其他脊椎动物一样, 主要肩负输送组织和 细胞活动所需的氧, 带走活动后产生的二氧化碳的 主要任务, 与此同 时 还负责 输送激素调节体内 各部 位机能以及防御外来微生物、 细菌等 各种毒素对机体侵害的 功能。 一方面血细胞是鱼类机体重要的免疫细 胞, 其中白 细胞直接参与了免疫应答及其他与免疫应答直接相关的过 程, 同时还肩负着鱼类机体非特异性免疫的 主要机能, 在鱼类疾病防 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 2 , ; 另一方面, 鱼类血细胞对自 身生理状态变 化和外界环境因子的 刺激十 分敏感, 通过检测其血液指标, 可以 初步 了 解鱼类的健康状况及其生活水环境的质量3 、 4 。目 前, 国内外己 有 大量有关鱼类血液及血细胞的 研究报道, 尽管其总体研究水平与哺乳 动物血细胞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而且对部分血细胞的分类及其功能也 仍存在一定分歧。 但是, 随着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与方法逐渐应用于 鱼类血细胞的 研究,一些争论己 久的问 题相继得到澄清或确认, 6 , 。 血液的组成成分 血液由体液的血浆( p las m a ) 及悬浮于其中的血细胞组成。每 1 0 0 毫升血液中血细胞所占 的容积, 称血细胞比 容。 由于鱼类血液中白 细 胞的含量很少, 所以 血细胞比 容主要由红细胞的数量和体积决定。 不 同种类的鱼, 血细胞比容各不相同, 运动能力强的 鱼, 血细胞比 容的 值较大, 如金枪鱼可达 4 0 %以 上; 而活动能力 较差的鳃则不到 i q % e 同一条鱼在不同生理状态下, 血细胞比 容也会发生变化, 如在患病期 间, 血液的血细胞比 容会下降; 而二氧化碳则能改变红细胞的通透性, 使水易于进入红细胞, 增加细胞体积升高血细胞比容; 另外, 季节变 化、 摄食营养条件、温度及盐度的变化,都会影响血细胞比容。 2鱼类血细胞的种类及其主要功能 鱼类血细胞的分类与命名主要根据其形态和功能, 参照哺乳动物 相关血细胞而进行的。 它包括红细胞和白细胞; 其中白 细胞又包括淋 巴 细胞、 血栓细胞、 单核细胞、 嗜中 性粒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嗜碱 性粒细胞 、浆细胞和巨噬细胞等。 2 . 1红细胞( e r y t h r o c y t e ) 除短腹冰鱼( c h a e n o c e p h a l u s a c e r a u s ) 等极少数南极目 鱼类没有 红细胞或红细胞含量很少外 7 , , 绝大多 数鱼类的红细胞含量均占 其血 细胞总量的 9 0 %以 上 5 )。该细胞呈椭圆形或长橄榄形, 表面光滑, 成熟的红细胞中央有一个圆形或椭圆形的细胞核, 与哺乳动物的无核 的成熟红细胞显著不同4 . 8 )鱼类红细胞的大小因鱼的种类、d n a 含量和生活环境而有一定的差异, 除少数软骨鱼类的红细胞的长径可 超过 2 0 u m 外,绝大多数鱼类红细胞的长径为 9 - 1 8 u m,短径为 7 . 51 0 .5 u m; 细胞核长径为 5 l1 m - 6 .5 1a m , 短径为2 .5 11 m - 4 .5 11 m . 透射电子显微镜镜下, 鱼类红细胞的胞质内 只有少量线粒体、 核糖体、 滑面内 质网、 高尔基体或囊泡等结构 4 ) ; 但也有些鱼类红细胞的胞质 内没有任何细胞器 7 。 在鱼类红细胞的细胞膜下方, 具有与细胞膜平 行排列的边缘微管束, 该微管束具有维持红细胞正常形状并使红细胞 保持一定的弹性的双重功能吕 。血红蛋白是红细胞的主要组成成分, 血红蛋白 在氧分压高时结合氧, 在氧分压低时释放氧的特性, 使它特 别适宜在体内 担负运输氧的 机能。 血红蛋白的量以 每 1 0 0 毫升血液中 所含血红蛋白的克数表示。 血红蛋白 的量随鱼的种类、 营养状况、 季 节变化等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 硬骨鱼类的血红蛋白 含量比 软骨鱼类 多; 营养条件好的鱼血红蛋白 含量高; 运动能力强的鱼类较运动能力 弱或底栖生活的鱼类有较多的血红蛋白。 血红蛋白 从红细胞内释放出 来称血容, 此时血红蛋白 携带氧气的能力丧失。 溶血的发生或因红细 胞膜破裂, 基质溶解; 或因红细胞膜孔隙增大,以 致血红蛋白 逸出而 留下双凹圆盘形的细胞膜, 这个空壳医学上叫做“ 血影细胞” 。 正常红 细胞在渗透压逐渐减低的 溶液 ( 如氯化钠溶液) 中表现有一定抵抗低 渗 ( 或低张) 溶液的能力, 也即抗张力强度, 它与脆性相对。 换言之, 红细胞抗张力越低就愈易 溶血, 也即是脆性越大。 我们把红细胞在低 渗盐溶液中出 现溶血的特性, 叫做“ 红细胞渗透脆性” , 各种淡水鱼中, 红螂1 鳃鱼、 娜鱼、 鲤鱼抵抗力大, 鳗鱼、 马苏大麻哈鱼、 虹鲜的抵 抗力小4 ) 。 此外, 王旭东等对多种鱼类红细胞功能的研究表明, 有些 鱼类的红细胞除 具有以上主要作用外, 还有与吞噬细胞类似的吞噬能 力,因此,红细胞有时也有一定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 9 , 。 2 .2白 细胞 ( l e u c o c y t e 鱼类的白 细胞种类很多, 包括淋巴细胞、 血栓细胞、单核细胞、 嗜中 性粒细胞、 嗜酸性粒细 胞、 嗜碱性粒细胞、 浆细胞和巨 噬细胞等。 2 .2 . 1 淋巴细胞( l y m p h o c y te ) 淋巴细胞是鱼类血液中最常见的白 细胞。 虽然不同淋巴细胞之间 有较大的大小差异, 但外形上基本一致, 且与其他脊椎动物的淋巴细 胞相似, 呈不规则圆形; 细胞中央有椭圆形或马蹄形细胞核, 核质比 2 ( s . 7 . (0 。透射电子显微镜下, 淋巴 细胞的细胞质内 有较大型的线 粒体、 游离的核糖体或粗面内 质网, 有的还有高尔基体、 溶酶体和吞 饮泡等 。 , 。过去, 有些学者根据淋巴细胞的 大小的不同而将其分为 大淋巴 细胞和小淋巴 细胞, 但目 前越来越多的学者反对这种纯粹依据 大小的分类方式, 因为淋巴细胞大小的差异是一种连续变化, 不同大 小的 淋巴 细胞只是同一种细胞处于不同发育阶段或不同功能状态 , ,。 鱼类与哺乳动物在免疫器官组成上的主要区别为: 鱼类没有骨髓 和淋巴结。 胸腺、 头肾、 脾脏以 及粘膜淋巴 组织是鱼类淋巴细胞分化 成熟的主要场所。 在早期文献中, 虽然也有学者将鱼类淋巴细胞的发 育过程分为未成熟淋巴细胞和成熟淋巴细胞两大类 ” , 但是目 前己 基本根据其分化程度的不同而统一将其分为原淋巴 细胞、 幼稚淋巴细 胞、成熟淋巴 细胞 3 个阶段 12 ) 。 从 2 0 世纪 7 0 年代以来,虽然对鱼 类淋巴细胞是否具有与哺乳动物相似的t , b细胞分化有较长时间的 争论,不过, e l l is 和 w a r r ( 13 首先报道了 鱼类膜表面免疫球蛋白 ( s u r fa c e m e m b r a n e i m m u n o g l o b u l in ,s m l g ) ; 陈昌 福 用 直接 荧光 抗 体法证明了鲤鱼的淋巴细胞存在 s m l g和胸腺淋巴 细胞表面抗原 ( c a t l c ) 2 种细 胞 类型, p a r t u la (b , 和s c a p i g li a ti 等( 15 , 还通 过单克 隆 抗 体技术、 分子生物学技术和流式细胞仪技术等在有效分离淋巴 细胞的 基础上, 确定了鱼类淋 巴细胞也与哺乳动物淋巴细胞一样存在表面抗 原以 及表面受体不同的t , b两类淋巴细胞。 有关鱼类淋巴 细胞的进 一步研究还表明,鱼类不仅存在t和b淋巴 细胞,而且其 t细胞还 可以 与哺乳动物一样分为t辅助细胞 ( t h 细胞)和t抑制细胞 ( t s 细胞)2 种不同的亚群。 鱼类淋巴细胞也像高等脊椎动物那样能被抗原激活而产生相应 的 抗体和淋巴因子。 其中, t 淋巴 细胞具有直接杀伤细胞以及通过分 泌细胞因子调节免疫反应的作用 6 ,它的作用受温度影响较大,低 温不仅能 抑制其受有丝分裂素和异源细胞刺激而增生的功能, 而且可 抑制其帮助的功能“ , 。 b淋巴 细胞为抗体生成细胞,对于非胸腺依 赖性抗原,它的激活需要吞噬细胞的帮助,而 对于胸腺依赖性抗原, 它的激活需要吞噬细胞和t细胞的共同参与。 b淋巴细胞被激活后, 可直接演化成免疫淋巴细胞和浆细胞,并产生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此外b细胞本身也可以作为抗原的传递细胞, 还具有记忆的功能 日 ,。 2 .2 .2血检细 胞 ( t h r o m b o c y te ) 虽然有的研究认为有些鱼类可能没有血栓细胞 “ ” ; 但绝大多数 研究表明,鱼类的血栓细胞是数量上仅次于淋巴 细胞的白 细胞 。 , 。 该细胞常成群分布, 呈纺锥形或泪滴形, 表面有粗钝的突起, 细胞核 大, 位于中央, 并常因发育阶段或生理状态不同 而呈现2 至4 种不同 形态, 包括泪滴形、 纺锥形、 卵圆 形等 3 , 。 透射电子显微镜下, 在血 栓细胞内缘有较多的空泡和边缘微管束, 在胞质的其他部位则有血栓 颗粒、 线粒体、高尔基体和核糖体等结构。 其中, 空泡和边缘微管束 是电 子显微镜下区分血栓细胞、 小型淋巴细胞等其他白 细胞的主要标 , 公 鱼类血栓细胞具有与哺乳动物血小板相似的凝血功能。在结构 上, 位于血栓细胞外缘的空泡也类似于哺乳动物血小板的表面连接系 统, 具有增加血浆凝血因子附着面积的作用 3 , 。 另外, 尽管有些学者 从细胞发生的角度认为血栓细胞不可能 具有吞噬功能, 但已 有越来越 多的 研究证实, 实验鱼类在静脉或腹腔注射胶碳颗粒后, 血栓细胞确 实具有一定的吞噬胶碳颗粒的能力 刁 ; 有的研究还表明, 血栓细胞中 的胞质小泡、 溶酶体和边缘维管束其实是与其吞噬作用直接相关的结 构 “ , 口 2 .2 .3单核细胞 ( m o n o c y t e ) 在鱼类白 细胞中, 单核细胞的大小仅次于巨噬细胞和一些大型的 嗜碱性粒细胞。 该细胞呈球形、 圆梨形或不规则形, 表面有细长的 伪 足样胞突。 单核细胞的核较小, 呈肾形或马蹄形, 常偏于一侧, 核质 比1 。 鱼类巨噬细胞与哺乳动物的巨噬细胞 一样, 具有良 好的吞噬能力, 18 不仅能吞噬颗粒性抗原, 还能吞噬可 溶性抗原。 此外, 有些鱼类的吞噬细胞表面还有表面抗体, 能够部分 参与抗体的 特异性免疫反应3 。 3鱼类血细胞的发生 鱼类血细胞发生的部位包括胸腺、 头肾、 体肾、 脾脏、 肝脏和肠 粘膜下层。 鱼类由于缺乏哺乳动 物红骨髓等那样的造血组织, 也没有 与哺乳动物类似的 淋巴 结,其发挥中枢免疫功能的主要结构为胸腺。 鱼类的胸腺有淋巴 母细胞、 浆细胞、 淋巴 细胞、 分泌样细胞、 巨噬细 胞、 肥大细胞和肌样细胞等组成, 它除具有中枢免疫功能 外, 也是淋 巴 细胞发生的主要场所。 鱼类肾脏分为头肾和体肾, 其中, 头肾为专 的免疫和造血器官; 体肾则担负着机体主要的排泄功能, 只是在其 肾小管之间以 及肾小管和集合管之间的管间组织仍保留着一定的造 血和免疫功能。 在个体发生上, 鱼类的头肾是继胸腺之后第 2 个发育 的淋巴样器官, 它既具有自 主产生红细胞和 b淋巴 细胞的能力,也 是单核细胞等免疫细胞的重要发源地, 具有类似哺乳动物中 枢免疫器 官和外周免疫器官的 双重功能2 0 ) 。 软骨鱼类的肝脏与哺乳动物不同, 哺乳动物肝脏的主要功能为消化和解毒, 只在应急时才有一定的造血 能力; 而鱼类肝脏的窦状隙是其另一个重要的 造血部位, 具有良 好的 产生红细胞的能力。 此外, 鱼类小肠的粘膜下层也具有一定的造血功 能,它与红细胞和嗜中性粒细胞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 2 0 ) 4鱼类血细胞研究方法及发展方向 鱼类血细胞研究与生物学的 其他许多 研究一样, 研究方法直接决 定着其研究水平和发展方向。 长期以来, 鱼类血细胞研究基本是借用 哺乳动物血细胞研究中比较成熟的方法, 并根据具体研究的需要作些 适当的调整, 其中, 比 较传统的方法包括w ri g h t 染色、 g ie m s a 染色、 罗氏染色等血细胞常规染色法以及苏丹黑b反应、 p a s 反应、 过氧化 物酶反应、 酸性磷酸酶反应和碱性磷酸酶反应等组织化学方法, 这些 传统的研究方法为确定鱼类各种血细胞的基本形态以及细胞内各种 常见组分的性质发挥了重要作用, 并且仍然是当前及今后各种鱼类血 细胞研究最常见的基本方法。自2 0 世纪 7 0 年代以来, 随着电子显微 镜技术的高速发展, 透射电子显微镜、 扫描电 子显微镜以 及透射电子 显微镜的冷冻蚀刻技术等己 相继应用于鱼类血细胞研究, 为揭示鱼类 血细胞的超微结构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3 . 4 . 1 4 。 在鱼类血细胞研究中, 由于其白 细胞种类繁多且功能复杂, 因此, 对白 细胞的形态、 结构与 功能的 研究一直是国内外鱼类血细胞研究的焦点, 而在鱼类白细胞研 究中, 首先要做的工作是进行白 细胞的分离, 并且对白细胞分离效果 的好坏常常直接决定着白细胞研究的成败。目 前, 通常采用的白 细胞 分离 法: 普 通 离 心后 挑取 血块 黄 层( b u f fl y c o a t ) 法、 应 用f i e c o l l p a q u e 或 p e r e o ll 液进行密度梯度离心法以 及应用流式细胞分拣技术 ( f l o w c y t o m e t r y c e ll s o r t i n g t e c h n i q u e ) 等 4 . 12 ) 。 随 着 许多 现 代生 物技术的 高速发展, 对鱼类血细胞研究的手段也在不断更新, 应用单克隆抗体 技术, 流式细胞技术以 及分子生物学 技术进行鱼类血细胞的研究己成 为近年来的发展新趋势, 此外, 随着这些新技术方法的 成功应用, 许 多有关鱼类血细胞分类和功能方面争论己 久的关健问 题己经得到了 解决。 相信在今后一段时间内, 这些新方法还将在鱼类血细胞研究中 发挥重要的作用, 从而进一步推动鱼类血细胞以 及与之相关的鱼类免 疫学研究向更深的层次发展。 5本项研究的主要内容 湖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鱼类发育生物学研究室与其协作单位 湘阴东湖渔场合作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培养出两性可育并形成群体的 异源四倍体螂鲤 ( 2 n = 2 0 0 ) , 至今四倍体螂鲤己 连续繁殖了 1 4 代, 形 成了一个遗传性状稳定的四倍体鱼新种群(2 3 . 3 2 ) 。该四倍体螂鲤群体 形成的创新性得到了 国内外专家的充分肯定 6 , 、 “ 2 , ,四倍体鱼种群的 获得不但在大规模制备不育三倍体鱼的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在 生物进化以 及不同倍性鱼的生物学特性比较方面也具有非常重要的 作用。以前我们对四 倍体螂鲤、三倍体湘云螂的染色体数目、 组型、 d n a含量、 性腺结构、生长速度、食性、 m td n a结构等方面开展了 一系列研究2 3 - 4 8 ) , 但对其血液及血细胞的研究尚未见系统报道,本 项研究主要包括 以下内容: 5 .1不同倍性螂鲤鱼血液指标及显微结构的比 较 对异源四倍体0 4 鲤、 三倍体湘云螂、 二倍体红螂的血液指标 ( 红 细胞数、 血红蛋白 值、红细胞脆性、比 容) 、细胞大小 ( 红细胞及细 胞核、 白 细胞、 血栓细胞的长、 短径值) 及显微结构进行了 观察比较。 5 2异源四倍体蜘鲤外周血细胞显微及亚显微结构 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对异源四倍体螂鲤外周血细胞的显 微结构及亚显微结构进行了 观察 5 .3异源四 倍体细鲤血细胞发生研究 用光镜技术对异源四 倍体卿鲤的肝脏、 肾脏、 脾脏中的血细胞发 生过程进行了较系统的观察。 以上研究结果为不同 染色体倍性鱼的鉴定及确证异源四倍体卿 鲤的遗传进化地位提供了 重要实验数据, 为异源四 倍体卿鲤血细胞及 其免疫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 基础资料。 第一章不同倍性螂鲤鱼血液研究 材料与方法 实验材料 实验鱼为池养健康的 f 1 , 异源四倍体螂鲤、三倍体湘云螂、二倍 体红卿。 异源四倍体螂鲤3 0 尾, 平均体重为 ( 2 8 5 .5 4 1 6 0 .2 5 ) g ,平 均体长为 ( 2 3 .4 4 士 2 .5 5 ) c m;三倍体湘云细 2 4尾,平均体重为 ( 5 5 0 .6 7 1 6 5 . 1 ) g , 平均体长为( 3 5 .5 5 1 3 .8 0 ) c m ; 二倍体红卿3 0 尾, 平均体重为 ( 3 1 5 .6 5 1 5 6 .2 3 ) g , 平均体长为 ( 2 3 .2 4 1 3 .5 0 ) c m . .2血液指标测定 取样前,实验鱼禁食2 4 h ,采取血样后进行下述指标测定: ( 1 ) 红细胞数:将血液用 0 .7 5 %的 生理盐水稀释 2 0 0 倍后在显 微镜下计数。 ( 2 ) 血红蛋白 值: 用沙利 ( s a h l i ) 法测定。( 3 ) 红细胞 比容及 ( 4 ) 红细胞脆性的测定参照林光华等方法4 4 1 0 ( 5 ) 确定血细 胞大小用血涂片经瑞氏染色液染色后在装有测微尺的显微镜下测量 血液细胞的长径、短径。 .3光镜样品的制备 从异源四 倍体螂鲤、 三倍体湘云螂、 二倍体红卿尾静脉取血, 常 规法制作血涂片, 瑞氏 染色液染色, o ly m p u s 显微镜下观察并摄影。 实验所得数据借助 e x c e l中统计软件进行处理,t 检验分析显 著性水平设置为 。 = 0 .0 5 . 2实验结果 2 . 1 血液常数值比 较 表 1 显示了异源四倍体螂鲤、 三倍体湘云细、 二倍体红螂单位体 3 分析讨论 从表 1 可看到单位体积血液中3 种鱼的红细胞数目 的多少是: 异 源四倍体卿鲤 三倍体湘云螂 二倍体红娜,这种分布可以 补偿红细胞数量减少带来的不足, 从 而保证了 气体运输的正常实现。 我们认为红细胞数目 、 体积及血红蛋 白值 3 者之间是一个有机整体,其数目、形态与功能之间有机协调。 在形态方面,异源四 倍体卿鲤红细胞短径/ 长径比值为 0 .5 9 ,表 现为明显的长椭圆 形, 另外有3 3 %的红细胞有哑铃形细胞核; 湘云细 的红细胞短径/ 长径比 值为 0 . 6 3 ,细胞呈椭圆形, 近 2 5 % 的红细胞有 哑铃形细胞核; 二倍体红细红细胞短径/ 长径比 值为0 .7 4 , 接近圆形, 未见哑铃形细胞核; 在大小方面, 红细胞及细胞核、白 细胞长、 短径 值都是随着染色体倍性的增大而增大。按照一般规律,细胞大小与 d n a 的含量或染色体多少成正比,而且为了 维护恒定的核质比例, 随着染色体数目 增多, 细胞大小 及细胞核大小按一定比例增加, 因此 组成多倍有机体的细胞及细胞核通常要比二倍体大。 怎样解释 3 种鱼 的不同短径/ 长径比 值以 及哑铃形的细胞核呢?有研究表明年龄、性 别、核的大小及新陈代谢都可能影响红细胞及细胞核的形态, 3 种鱼 红细胞核的体积比为:异源四倍体螂鲤/ 三倍体湘云螂/ 二倍体红细 = 4 / 3 /2 ,随着d n a含量增多,细胞核体积增大,细胞的体积也随之 增大。 变形的细胞核可以 增大细胞核的表面积, 从而有利于核膜的核 孔进行物质和信息交流 5 2 ) 。四、三倍体鱼红细胞哑铃形核可作为他 们区别于二倍体鱼的一个重要鉴定标志。 在光学显微镜下, 我们还看 到异源四倍体in鲤血涂片中少量红细胞核已 分裂但胞质没有分开及 细胞质正在分裂但细胞核没有分裂的现象, 而在二倍体、 三倍体鱼中 这种现象极少见到。 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尚 不清楚, 估计可能与四 倍 体螂鲤染色体的倍性有关。 如何解释四倍体、 三倍体、 二倍体的比容依次升高这一现象呢? 据其他学者5 “ , 的 研究, 三倍体鲤鱼的比容较二倍体鲤鱼低,为二倍 体鲤鱼的 0 .8 8 。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比 容29ffi f* :比容二 。= 0 .8 s ;而 比容, 。 体 :比 容二 , 体 = 0 .9 1 ,两者相似。比容是由 红细胞数目 及红细胞 体积两个值决定, 显然 3 种鱼血液比容随着倍性降 低而升高是由它们 单位体积内红细胞数目随 着倍性降低而升高决定的。 红细胞膜脆性是说明红细胞本身 特性的生理指标, 它与膜的流动 性相关。 鱼的红细胞膜微粘度会随 温度的降低而升高, 在低温下 膜的 流动性变小, 将导致膜的通透性、 变形性、 脆性、 物质运输及酶的活 性发生改变,造成生理功能的紊乱5 、 5 6 一 ,。就红细胞膜脆性而言, 3 种鱼的红细胞膜脆性有显著差异, 即四 倍体的 红细胞对低渗盐水的 抵抗力最强, 三倍体其次,二倍体最弱。 我们的观察结果表明, 不同倍性卿鲤鱼在血液指标及形态大小上 都存在明显差异。 两性可育、 遗传性状稳定的异源四倍体卿鲤在血红 蛋白 含量、 红细胞膜脆性、 红细胞及细胞核的形态等方面均表现出了 明显的优越性。 第二章异源四倍体螂鲤外周血细胞显微及亚显微结构 材料与方法 实验材料 实验鱼为池养健康 的 f ,。 异源 四倍体g o 鲤,平均体重 为 ( 2 8 5 .5 4 士 6 0 .2 5 ) g ,平均体长为 ( 2 3 .4 4 1 2 .5 5 ) c m . .2光镜样品制备 从四倍体娜鲤尾静脉取血, 常 规法制 作血涂片, 瑞氏染色液染色, o ly m p u s 显微镜下观察并摄影。 3 电镜样品制备 从四倍体螂鲤尾静脉取血2 m l ,注入含 1 m l白 细胞分离液的 离 心管中,经7 5 0 0 r / m i n 离心 1 0 m i n ,除去血清, 4 % 戊二醛固定过夜, 挑取富含白 细胞的一层,1 % 饿酸固定,常规脱水、包埋、 超薄切片 后用醋酸双氧铀一柠檬酸铅双重染色,在 h i ta c h i - 6 0 0型 透射电子显 微镜下观察并摄影。 实验结果 异源四倍体螂鲤外周血细胞的显微结构 红细胞: 细胞呈椭圆形或长椭圆 形, 部分呈哑铃形, 细胞表面光 滑。 核为椭圆形或哑铃形, 经瑞氏染色液染色呈紫红色,1 2 0 个四倍 体卿鲤红细胞中, 4 0个有哑铃形细胞核,约占总数的 3 3 %。细胞质 浅蓝色 ( 图2 - 1 : 1 ) 。 外周血中还可见到红细胞直接分裂现象, 细胞 核向两侧伸展呈哑铃形, 细胞拉长, 中间由 细丝连接, 少部分细胞表 现为泪滴状 ( 图 2 - 1 : 1 ) 。此外,我们还观察到少量红细胞核己分裂 但细胞质没有分开及细胞质正在分裂但细胞核没有分裂的现象 ( 图 2 - 1 :2 ) 0 嗜中性粒细胞:i 型嗜中 性粒细胞呈圆形。 核分叶或不分叶, 稍 偏位, 核内 异染色质带状分布于核膜周围或成岛状分布于中央。 光面 内质网和g o l g i 复合体丰富, 胞质内有大小不等的 液泡, 特殊颗粒较 多,其中 a型颗粒基质均匀,呈圆形、卵圆形或长棒状,电子密度 较高, 着色深; b型颗粒呈圆 形,电子密度中等, 可见丝状或絮状结 晶 ( 图2 - 2 : 4 , 5 ) o ii 型嗜中 性粒细胞为椭圆 形, 核分叶或圆形。 胞 质内有大量大小不等的吞噬泡, 特殊颗粒少,只有极少量 a型颗粒。 电 子显微镜下还可看到ii 型嗜中 性粒细胞吞噬红细胞的 现象( 图2 - 2 : 6 ,图2 - 3 ; 1 ) i ii 型嗜中 性粒细胞呈圆形。 核不分叶, 较小, 位于细 胞中央。细胞质中 充满了大小不等的空泡,胞质内几乎无颗粒 ( 图 2 - 3 : 2 , 3 ) 。 单核细胞:细胞表面有细长的小胞突。核不规则偏于细胞一侧, 核周隙明显, 核内 异染色质少, 沿核膜内 侧呈薄层分布。 线粒体数量 多, 呈 椭圆 形, 其中 可见 和纵 轴 平 行排 列的 蜡 , 胞 质中 还 可看g o lg i 复合体, 粗面内质网以及一些致密的颗粒和大小不等的囊泡( 图2 - 3 : 4 , 5 ) 。 血栓细胞: 细胞呈纺锤形, 表面光滑。 核为梭形或肾形,中央有 一陷窝凹进很深,居于细胞中央, 核内异染色质丰富,沿核膜分布。 胞质成分较小, 含有线粒体、内 质网 及大小不同的 囊泡 ( 图2 - 3 : 6 ) . 3分析讨论 异源四 倍体卿鲤 外周血细胞中含有红细胞、 嗜中性粒细胞、 淋巴 细胞、 单核细胞、 血栓细胞, 未发现有嗜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北京邮政合作协议书
- 2025年RISC-VDAC接口规范考核试卷
- 协议书对接模式是什么
- 上市辅导签约协议书
- 2025年环境应急(饮用水源地应急保障方向)资格考核试卷
- 2025年环保科技行业清洁技术创新与生态保护研究报告及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 2025年互联网教育行业创新教学模式研究报告及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 2025年环保科技行业清洁技术应用与环境治理政策研究报告及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 2025年碳排放权交易数据安全管理实务考核试卷
- 2025年光伏电站运维操作知识更新考核试卷
- 顾客财产控制程序、工作流程图表
- 腰椎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
- 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2024-2025学年三年级上学期期中英语试卷
- 江苏省苏州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调研数学试题(含答案)
- 绿色食品检测收费表(上海中维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 2024-2025学年八年级化学沪科版(五四学制)全一册上学期期末复习卷①
- 高中英语3500词(乱序版)
- DL∕T 1798-2018 换流变压器交接及预防性试验规程
- 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技术交底
- 2024年海南万宁市招聘事业单位人员(第6号)历年高频考题难、易错点模拟试题(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宁波大学经济学专业培养方案及教学计划(09.9)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