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扬州评话王派水浒·武松》的比喻研究.pdf_第1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扬州评话王派水浒·武松》的比喻研究.pdf_第2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扬州评话王派水浒·武松》的比喻研究.pdf_第3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扬州评话王派水浒·武松》的比喻研究.pdf_第4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扬州评话王派水浒·武松》的比喻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杨刚:扬i - i , i 评话乇派水浒武松的比喻研究 中文摘要 王丽堂的演出本扬州评话王派水浒武松,既是对扬州评话“王派水浒” 的传承发展,更是对民族非物质性文化遗产的弘扬,其中蕴含着数量庞大、独具特 色的修辞现象。但长久以来,学者们对评话武松大多集中于对其所反映的文学 现象、社会现象的研究,相应地缺乏对其辞格系统深入的研究。本文以王丽堂的演 出本武松中的所有比喻为主要研究对象,对武松的比喻作专题研究。本文 除绪论外共分为四章: 第一章为“武松比喻的分析描写 。比喻的基本类型主要有三种,分别为: 明喻、暗喻、借喻,本文对这三种比喻类型逐一进行分析,以反映武松中比喻 的本体特征、喻体特征的隐现情况。除了比喻的三种基本类型外,武松中比喻 的其他类型也十分丰富,本文分出小类,选择语例,加以描写。本文还对武松 中的比喻和其他辞格合用后所产生的效果进行分析。 第二章为“比喻的喻体选择”。分类整理了武松中比喻喻体的类型,主要 有三种:用自然界的事物作喻体;用社会生活事物作喻体;用文化生活事物作喻体。 进而探寻了这些喻体的特征:具有假设性、粗鄙性、反传统性。 第三章为“比喻的认知过程分析”。首先,从认知的角度对武松比喻的建 构过程进行分析,主要讨论比喻建构过程中对相似点的找寻,本体和喻体的关系。 其次,从认知的角度对武松比喻理解过程进行分析,武松中比喻的相似点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物质特征相似点和心理相似点。最后是对武松中比喻的 认知功能的分析,武松中比喻的认知功能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开辟认识世界 的新途径:二是扩大人类的认识视野;三是深化对思维对象的认识。 第四章为“武松比喻的相关比较”。从喻体的语法形式、比喻的语体风格两 个层面将水浒传的比喻和扬州评话武松的比喻进行比较;从比喻类型、比 喻的地域风格两个层面将山东快书武松传的比喻和扬州评话武松的比喻进 行比较。 关键词:王派武松;比喻;水浒传;山东快书武松传;比较 a b s t r a c t w a n gl i t a n g sp e r f o r m a n c es c r i p to fy a n g z h o up i n g h u ao ff a c t i o nw a n g sw a t e r m a r g i n w us o n gi sn o to n l yas u c c e s s i o na n dd e v e l o p m e n to fy a n g z h o up i n g h u ao f f a c t i o nw a n g sw a t e rm a r g i n ,b u ta l s oap r o m o t i n go fn o n m a t e r i a lc u l t u r a lh e r i t a g eo f o u rn a t i o n ,w h i c hc o n t a i n sal a r g en u m b e ro fu n i q u er h e t o r i c a lp h e n o m e n o n f o ral o n g t i m e ,m o s ts c h o l a r sh a v eb e e nd e v o t i n gt os t u d y i n gt h el i t e r a r ya n ds o c i a lp h e n o m e n o ni t d e m o n s t r a t e s ,h o w e v e r , t h es y s t e m a t i cs t u d yo fi t sr h e t o r i ci sr a r e i nt h i sp a p e r , im a i n l y s t u d ya l lt h ea n a l o g yi nw a n gl i t a n g sp e r f o r m a n c es c r i p to fy a n g z h o up i n g h u ao f f a c t i o nw a n g sw a t e rm a r g i n w us o n g t h i sa r t i c l ei sd i v i d e di n t of o u rc h a p t e r se x c e p t t h ei n t r o d u c t i o n : p a r to n e :d e s c r i p t i o na n da n a l y s i so fa n a l o g yi n w u s o n g ”t h e r ea r et h r e eb a s i c t y p e so fa n a l o g y :s i m il e ,m e t a p h o r , a n dm e t o n y m y ia n a l y z et h et h r e et y p e so fa n a l o g y o n e b yo n e t oi l l u s t r a t et h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o ft e n o ra n dt h el o o m i n gv e h i c l e i na d d i t i o nt o t h et h r e eb a s i ct y p e s ,t h e r ea r ea l s om a n yo t h e rt y p e so fa n a l o g yi n “w u s o n g ! ,w h i c hi d e s c r i b eb yc l a s s i f i e de x a m p l e s t h ee f f e c to f c o m b i n a t i o no fa n a l o g ya n do t h e rf i g u r e s o f s p e e c hi sa l s od i s c u s s e da n da n a l y z e di nt h ea r t i c l e p a r tt w o :c h o o s i n go fv e h i c l e s is o r tt h ev e h i c l e so fa n a l o g yi n “w u s o n g i n t ot h r e e t y p e s :t h i n g so fn a t u r e ,s o c i a ll i f ea n dc u l t u r a ll i f e t h e nit a k ef u r t h e rs t u d yo nt h e i r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w h i c ha r eh y p o t h e t i c a l ,v u l g a ra n da n t i - t r a d i t i o n a l p a r tt h r e e :a n a l y s i so fc o g n i t i v ep r o c e s so fa n a l o g y f i r s t ,is t u d yt h ec o m p o s i n g p r o c e s so fa n a l o g ) i n “w u s o n g f r o mt h ep e r s p e c t i v eo fc o g n i t i o n ,m a i n l yf o c u s i n go n h o wt of i n ds i m i l m i t i e si nt h ec o m p o s i n gp r o c e s sa n do nt h er e l a t i o n sb e t w e e nt e n o r sa n d v e h i c l e s n e x t ,ia n a l y z et h e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p r o c e s so fa n a l o g yf r o mt h ep o i n to f c o g n i t i o n t h es i m i l a r i t i e so fa n a l o g ym a i n l yi n c l u d es i m i l a r i t i e so f m a t e r i a lf e a t u r e sa n d t h o s eo fp s y c h o l o g i c a lf e a t u r e s f i n a l l y , is u m m a r i z et h ec o g n i t i v ef u n c t i o no fa n a l o g yi n 杨阳:扬州评话干派水浒武松的比喻研究 3 “w u s o n g ,w h i c hm a n i f e s t si t s e l fi nt h r e ea s p e c t s :o p e n i n gan e wd o o rf o rc o g n i t i o n , e x p a n d i n gp e o p l e sh o r i z o na n df a c i l i t a t i n gab e t t e r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o fo b j e c t s p a r tf o u r :c o m p a r i s o no fa n a l o g yi n “w u s o n g ”if i r s tm a k eac o m p a r i s o no f a n a l o g yb e t w e e n ”w a t e rm a r g i n ”a n d w u s o n g f r o mt h ef o l l o w i n gt w oa s p e c t s : g r a m m a t i c a lf o r mo fv e h i c l e sa n dt y p e so fw r i t i n g t h e nip r o c e e dt oc o m p a r et h e a n a l o g yb e t w e e ns h a n d o n gc l a p p e r ”l e g e n d a r yo fw us o n g ”a n dt h a to fy a n g z h o u p i n g h h a w u s o n g f r o mt w oa s p e c t s :t y p e so fa n a l o g ya n di t sl o c a lf l a v o r - k e y w o r d s :f a c t i o nw a n g s “w u s o n g ”;a n a l o g y ;w a t e rm a r g i n ;s h a n d o n gc l a p p e r ”l e g e n d a r yo f w us o n g ”;c o m p a r i s o n 杨掰l :扬州评话千派水浒武松的比喻研究 扬州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和版权使用授权书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在导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研究 成果。除文中已经标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的研 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声 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签字r 期:矽沪年厂月i 刁同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人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并向国 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学位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文档,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 人授权扬州大学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 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同时授权中国科学技术信 息研究所将本学位论文收录到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并通过网络向社会公 众提供信息服务。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枸阳 签字同期:护年歹月弓i ) r 翩躲可尹幻 签字同期:7 ol q 年歹月弓of i 4 一 扬州人学硕十学位论文 绪论 一、扬州评话王派水浒武松介绍 扬州评话,又叫扬州评词,是以扬州方言讲说表演的曲艺况书形式。扬州评话 界最有成就的代表人物之王少掌,在他长达六十多年的艺术实践中,以说演 古典文学名著水浒传为主,在家传艺术的基础上,不仅融会邓光斗、宋城章两 大水浒流派之所长而且借助丰富的生活积累,独辟蹊径,形成了独特的艺术 风格,于是在扬州评话水浒中一枝独秀,人称“王派水浒”。 “王派水浒”从清朝末年丌始形成,前后历经王会章与王玉掌兄弟、王少常、 王筱掌、王丽掌四代人。每代人学艺都是从武松丌始,逐步将武松、宋江、 卢俊义、石秀四个“十回书 娴熟于胸。从王少掌到王丽常,祖孙三代说得 最多的书目也是武松。清末民初的一年春节期i 、日j ,著名说书艺术家“康派三国” 始祖康国华在扬州教场一家书场说三国,天天客满。当时只二十多岁的王少常 在教场的另一家书场说书,与老前辈打擂台,毫不逊色,座客拥挤一堂,他说的就 是武松。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江苏文艺出版社整理印出扬州评话武松的演 出本,老舍称之为一部大著作,一部通俗史诗。 王丽堂是“王派水浒”第四代杰出传人,自幼聪颖,六岁习艺,十岁登台,艺 惊四座。王丽堂直承祖父王少堂书艺,在祖父“甜、粘、锋、辣”之艺术风格的基 础上,说演更脆雅,语言更洗练,被书坛前辈称之为“桶脱贫倾一串珠”的秀口。 1 9 5 9 年的整理本中,由于历史原因,有些内容被删改或截并了。王丽堂的演出本还 了历史原貌,也给民俗学、语言学、社会学家们提供了很多有价值的资料。王派“水 浒”王丽堂演出本,可谓王派“水浒 的集大成者。本文研究的对象即是由中华书 局2 0 0 5 年出版的扬州评话王派水浒武松( 下文为了叙述方便,简称武松) 。 二、扬州评话王派水浒武松研究现状 “王派水浒”在扬州评话界的影响,引起了许多研究者的注意。较多学者从文 汪复日等编:扬州计西王派 评论集,中国曲艺i i :版社,1 9 9 0 年。 杨阡 :扬州评话下派水浒武松的比喻研究三 学角度对“王派水浒”进行了研究。主要有段宝林的王派 书的文学特色管 窥比较文学的一个尝试,高r 晖的论清代说唱艺术中的 以 子弟书和扬州评话为例,徐德明的论 的通俗史诗特征和从“王派 ”看扬州评话的艺术形态特征,这些文章都主要讨论了“王派水浒”的 文学特征。从修辞格角度对“王派水浒”进行分析研究的尚未发现。 三、本文主要内容、方法和意义 “扬州评话的艺术形态是由口头文学叙事、书场音韵效果和说书人书台表演的 形象塑造互动构成的,即使撇开所有的声音、造型,这种文学也不同于一般的书面 文学。 阅读王丽堂的演出文本,语言细腻、生动,这与文中突出地、频繁地使用 比喻分不开。我们从武松中择录出的比喻句有2 4 5 条( 详见附录1 ) ,可以说比 喻成了武松最主要、最具亮点的、最有代表性的修辞手段。这些比喻活泼、新 鲜、贴切,并且保持着生活的原汁原味,在方言语境中显得更加鲜活且富于个性化。 在中国,自先秦时期的“修辞立其诚”n - 十世纪三十年代陈望道先生的修 辞学发凡,直至二十一世纪初,汉语修辞学已经走过了漫长的发展历程。回顾汉 语修辞学所走的历程,曾经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问罩,汉语修辞学一直是以静态的方 式来研究辞格。王希杰先生指出:“过去的辞格研究习惯于一个辞格一个辞格地孤 立地封闭地考察,不善于把辞格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和描述。而客观上,全部辞格 不但构成了一个静态的系统,同时又是一个动态的系统。 以往的辞格研究只注重 其内部结构,正如宗廷虎先生所说的:“以比喻研究为例,一是分析比喻的结构由 明喻、隐喻、借喻等构成。二是探讨比喻的定义。三是举一些佳例或作一些分析。 四是最多论述一下比喻运用的原则等等,比喻研究就算完成。所有这些探索,当然 对加深比喻的认识也很必要,但内中有一个最大的缺陷,就是未把比喻放在交际的全 汪复吕等编:扬州评话l :派 评论集,中国f l l l 艺f ;版社,1 9 9 0 年。 o 高fj 晖:论清代说唱艺术中的 以了弟书和扬州评话为例,学术交流,2 0 0 6 年第l 期。 汪复昌等编:扬州许话 i 派 评论集,中困f f 1 岂j l j 版社,1 9 9 0 年。 徐德明、李真:从“上派 ”看扬州评活的艺术形态特征,扬州人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 0 0 6 年 第2 期。 固徐德明、李真:从“王派 ”看扬州评话的艺术形态特征,扬州人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 0 0 6 年 第2 期。 希杰:语言艺术的景点辞格群序t 一- i ,中国修辞学通史( 当代卷) ,吉林教育 j ;版社,1 9 9 8 年,页 2 5 4 。 皇 扬州人学硕十学位论文 过程中去探索,没有探讨比喻运用的规律,只能算是静态研究而不是动态研究。”q 比 喻作为人类语言重要的语言现象,它不是孤立地存在的,它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 陈望道先生说:“凡是切实的自然的修辞,必定是直接或间接的社会生活的表现, 为达成生活需要所必要的手段。 鉴于此,本文对武松演出文本中的比喻进行穷尽性地整理和分析。将这些 比喻同扬州传统文化联系起来,从言语交际的全过程出发,将武松中比喻的喻 体进行分类整理,并概括其主要特征。运用概念整合理论,研究本体和喻体的相似 点与相异点,本体和喻体的关系。再将评话中的比喻与小说、山东快书中的比喻从 历时、共时的角度,作对比研究分析,以期对比喻的个性研究作更全面的阐释。 宗廷虎;( 2 1 世纪的汉语修辞学向何处发展? 关于现状与前景的思考,云梦学刊( 社科版) ,1 9 9 6 年 第2 期,页7 0 。 。陈望道:修辞学发凡,上海世纪j i ;版集团,2 0 0 1 年,页l l 。 杨阳:扬州评话- 千派水浒武松的比喻研究z 第一章武松比喻的分析描写 第一节武松比喻的基本类型分析 比喻的相似点是由本体事物的一个突出特征联想到有点与其相似的喻体事 物,在此基础上,孙光贵提出了“本体的部分特征”和“喻体的部分特征”这两个 概念,同时他认为“本体的部分特征”和“喻体的部分特征”是比喻的要素之一。 本文为了叙述方便,简称为“本体特征”、“喻体特征”。相似点表现在本体和喻体 共享的特征,相异点表现在只能为本体和喻体一方中独享的特征。王丽堂在建构比 喻时,对于那些浅显易懂的比喻都是稍稍交待,一笔带过,而那些比较新奇的比喻, 她对本体特征和喻体特征进行了一些补充说明,这样听读者便可以调动自己的知识 储备,充分发挥想象力,从而与作者达成共鸣。 目前许多修辞学论著认为明喻、暗喻和借喻是比喻的基本类型,其他的分类, 王希杰先生称为“比喻的变式”;袁晖称为“小类” ;谭永祥先生则认为这些都 是“比喻在具体运用时形式上的多样化”。这里,我们赞同谭永祥先生的观点:“任 何比喻不管它多么特殊,不是明喻就是暗喻,再不就是借喻。本文就比喻的基 本类型,根据“本体特征和“喻体特征”的隐含和显现,对武松中出现的明 喻、暗喻和借喻进行更细致的刻画。 一、明喻 明喻的构成方式是本体、喻体都出现。明喻内部的类型变化依靠的是本体特征 和喻体特征的隐现关系。本体特征和喻体特征的隐现搭配有四种情况。下面例子中 用“一 标出本体特征,用“ 标出喻体特征。 ( 一) 本体特征和喻体特征都出现 这是明喻最复杂的一种: o 孙光贵:论比喻的重新分类,长沙电力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1 9 9 7 年第2 期。 王希杰:汉语修辞学,北京出版社,1 9 8 3 年,页2 8 4 。 袁晖:比喻,安徽人民版社,1 9 8 2 年,页1 2 。 谭水祥:汉语修辞美学,北京语苦学院出版社,1 9 9 2 年。 扬州大学硕十学位论文 ( 1 ) 两只手落了地,他本来是人,这一刻变成狗了,垄塞丛呈塑煎丛,好像狗 蕉塞照曼:参置杰似的。 ( 第二回) ( 2 ) 孔明棍头一抬,又把他左肩头抵着。只看见和尚右肩头上,打了一块紫红 色的斑,犹如一块紫猪肝。 ( 第九回) 这种类型完整地体现了比喻的结构,可以集中凸现事物的特性,使其生动形象 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例( 1 ) 中将人比作狗是常见的比喻句,有的是选取人与狗在 动作上的相似点,有的是对人丑陋思想的讽刺,王丽堂在这里补充交待了喻体特征, 突出了西门庆和狗在动作行为上的这一相似点。例( 2 ) 中人们无论如何也不会将 “斑”与“猪肝”联系到一起,所以王丽堂突出本体特征“紫红”与喻体特征“紫”, 这样听读者很容易就能理解了。 ( 二) 本体特征出现,喻体特征不出现 ( 3 ) 可怜武大郎在地下滚来滚去,脸上如白纸一般,双手就抱住肚子,肚子底 下同稻草把子差不多,丝丝丝:鎏鎏鲍 ( 第二回) ( 4 ) 他的喉音洪亮,声如霹雳,垫堂里虚i 堕堡蕉蕉丝:鲞盔丝丝鲍。 ( 第二回) 只对本体的某些特征进行描写,喻体的相关特征不出现,一般是因为喻体的相 关特征比较突出,为人们所知道。例( 3 ) ,在苏北地区,农民习惯把割下来的稻秆 扎绞成一把,武松是用扬州方言讲演的评话,所以“绞绞的”可以说是苏北人 民都知道的“稻草把子”的一个特征。例( 4 ) ,喻体“霹雳”本义是“响声很大的 雷”,当读者看到“霹雳二字便会联想到雷雨天气,门窗被雷声震得框框作响, 语言使用者不需要再作详细描写。 杨阳i :扬州评话干派水浒武松的比喻研究竺 ( 三) 喻体特征出现,本体特征不出现 这一类比喻使用频率最高,因为许多学者都倡导在运用比喻时,要扩大两体间 的相异点。正如文心雕龙比兴说的那样:“物虽胡越,合则肝胆。”大胆新 颖的比喻句两体差异性越大,比喻效果也就越强。语言使用者往往打破常规思维, 将一些人们很少联系到一起的事物作为本体和喻体。那么作为主要目的的喻体特征 就需要突显,便于人们很好地接受比喻效果。 ( 5 ) 二老头子这一刻头虽掉下来,颈项脖子像杰撂丞盎的烧卖口,血还没有出 来哩 ( 第七回) ( 6 ) 出来的这个人,身高九尺,这副脸色才难看哩! 面似巍红熊木炭。 ( 第七回) 例( 5 ) ,蒸煮的烧卖口是裂开的,所以语言使用者必须要强调是“才撮起来的”, 本体和喻体之间的相似点方明显。例( 6 ) ,如果喻体特征“烧红的”不出现,人们 怎么也不能把“面”和“木炭”联系到一起。 ( 四) 本体特征和喻体特征都不出现 ( 7 ) 你看,宽肩厚背,脸蛋子和银盆仿佛,五官清秀,这一身的筋骨可爱。 ( 第二回) ( 8 ) 他( 农人) m , j - a , - + - 走到树林口,武二爷如猛虎穿出,再加上这一声 喊,农人吓倒了 ( 第五回) 这两例本体特征和喻体特征都隐含了,比喻的相似点不出现。通常这一类比喻 贴近生活,取材于人们惯用的、耳熟能详的一些题材。虽说评话是要尽可能详细地 描述故事情境和人物形象,但对于这一类本体和喻体的相似点、相异点人们一看便 d 刘勰著、陆侃如、牟世金注:文心雕龙译注,齐鲁书 i l l 版,1 9 9 6 年,页4 4 8 。 1 0 扬州人。子:硕十学位论文 晓的比喻,如果作者再去细细刻画,效果倒会适得其反。这种类型在武松中出 现的频率很高。 二、暗喻 除了组合语言的手段是“是、变成、成为、等于”这类词语外,暗喻的基本结 构与明喻完全相同: ( 一) 本体特征和喻体特征都出现 ( 9 ) 他想拱到四仙桌的肚里去保险些,那里保险你就站起来走过去啊,他吓软 了,站不起来了,两只手帮忙,在地板上爬。亟釜壁丝人,变成旦参熙鲍狗了 ( 第三回) 例( 9 ) 中强调本体“人”的部分特征“两条腿”,喻体“狗”的特征“四条腿”, 突出两者的相似点,表现出西门庆面对武松时的猥琐、胆怯。 ( 二) 本体特征出现,喻体特征不出现 ( 10 ) 武松见这些乡间农民包围上来,心里晓得,这一定是武家庄的惊弓之鸟, 一个个瞪着武松,谁也不敢动手。 ( 第八回) 这种格式的使用率不高,因为喻体特征没有出现,而人们对比喻的感知主要还 是通过喻体特征体现出来的。 ( 三) 喻体特征出现,本体特征不出现 ( 1 1 ) 远望它,没角魁牛。 ( 第一回) 老虎和牛在外形上最大的区别是牛头上有角,而老虎无角。但虎和牛卧倒时, 他们魁梧的轮廓相似度还是很高的,所以例( 1 1 ) 突出了一头无角牛的特征,听读 者才能把握本体和喻体问的相似点。 杨 阳:扬州评话下派水浒武松的比喻研究旦 ( 四) 本体特征和喻体特征都不出现 ( 1 2 ) 人家开店的有个招牌,一爿店有个字号,这爿店如是名店,走到哪里, 面子格外大些。我们混衙门的也有招牌,陈知州就是我的招牌,我最好今晚先去拜 见他,同他商量,明日请老爷同我一起去。 ( 第六回) 一个比喻,如果它的相似点太多,就缺乏新意;相反,如果它的相似点太少而 相异点太多的话,这样的比喻虽然新颖,但给听读者的解读造成了一定的困难。直 接看“陈知州就是我的招牌”这句比喻,听读者会很难理解。所以这样的比喻一般 是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生成的,上文已详细交待了“招牌”的由来和作用,虽说本 体“陈知州”与喻体“招牌”相异点较大,但作者抓住两者在功用上的相似点,听 读者还是能够明白的。 三、借喻 借喻也是通过相似关系建立起本体与喻体的关系,但在语言结构中本体不出 现,原先应出现本体词的位置上出现的却是喻体词。喻体词既然已经在语言上完全 取代了本体词,它的所有特征都将随之成为本体词的特征。根据喻体特征的隐现, 共有两种情况: ( 一) 喻体特征出现 ( 1 3 ) 这个孩子走店里后门出去,到了张二爷面前:“回家里爷,不好了! ”“什 么事? ”“奶奶今天拿个买卖,把这个堡萋牛子拿跑掉了” ( 第四回) ( 1 4 ) 到了前进柜台里,他朝下一坐,气得直哺,胡子都气得支起来。我家老 婆麻木,把火团子留在家里,基有:杰逮起& 要魄出煮的。我家老婆太糊涂了! ( 第七回) 例( 1 3 ) 和例( 1 4 ) 中本体与喻体的相异点都很大。例( 1 3 ) 喻体是“牛子”, 1 2 扬州人学硕十学位论文 _ _ _ _ _ - _ _ - - _ - _ _ _ _ _ _ - _ - - _ _ - - - - - - _ _ _ 一- j - _ _ _ - _ _ _ _ 。- _ _ - 。1 。_ _ 。_ - _ _ _ - 。- i - _ _ _ _ - - _ _ _ _ 一 例( 1 4 ) 喻体是“火团子”。这两例有一点区别就是,例( 1 3 ) “倔犟”既可用以形 容人,也可用以形容牛,本体“武松”在接受喻体特征时没有什么困难。而例( 1 4 ) 中,“火团子 是代指武松,武松是不可能“烧出头的”,必须转换为“总有一天这 把火要烧出头”指的是“武松将会给家罩带来麻烦9 99 这才是可理解的。 ( 二) 喻体特征不出现 ( 1 5 ) 一轮火伞当空,晴空朗朗无风,石裂地崩 ( 1 6 ) 恨天台,推倒瑶阶,摔下白梅,不成祥瑞反成害! ( 第四回) ( 第九回) 这一类格式,喻体都接受了本体的部分特征。例( 1 5 ) 中,喻体“伞”是“当 空”的;例( 1 6 ) 中,“自梅”是从天上落下的,而这都是喻体的不可能特征,本 体和喻体的相异之处很大。但是和明喻第四类一样,这类格式一般选取的喻体都是 人们常见、常用、常说的事物。读者看到“伞”就会联想到一把巨伞笼在头 项,正像烈r 当头照,而“白梅”和雪一样是白色且轻盈的。 第二节武松中丰富的比喻样式 比喻有明喻、暗喻、借喻三种基本类型,又有倒喻、较喻、反喻、引喻、博喻 等变化样式。所有这些样式,在武松中都有所运用。 一、较喻 在比喻之中,将本体与喻体进行比较,以突出本体。例如: ( 1 ) 拶子什么样子呢? 五根木头不到一尺长,比大拇指还要壮一些,两头其形 像木鱼槌 ( 第三回) ( 2 ) “老爹,你要去一个人去,我不愿意代这种坏人恳情! ”“罢啦! 兄弟哎, 杨阳:扬州评话于派水浒武松的比喻研究 卫 你看我的面子,君子有成人之美,救人一命,胜造一座宝塔。” ( 第五回) 这两例都是强喻,例( 1 ) 突出拶子的粗细,例( 2 ) 是用句俗语表现救人之道。 把本体与喻体进行比较,本体事物胜过喻体事物,喻中有比。听读者也会在心中作 比较。 二、引喻 武松中一些简单句子难以容纳的意思,经常会由引喻来表达。王丽掌常用 一些俗语引进一些意思。例如: l 3 ) 干妈妈,无针不引线哎,你把篮子拎进去,银包儿带出来,包你不错。 ( 第二回) ( 4 ) 单丝不成线,我最好到城脚跟找几个小朋友,有一二十个哩。 ( 第二回) 例( 3 ) 通过“无针不引线”来暗示王婆的计谋已被拆穿。例( 4 ) 用单丝不 成线”来比喻人多力量大这个道理。 三、博喻 武松的博喻结构多是一个本体两个喻体,有必要时,才用上三四个喻体。 例如: ( 5 ) 你看,恶人也不过萤火之光,昙花一现,到末了也不过如此收梢结果。 ( 第七回) ( 6 ) 天上有映光,见衣服上落的白的,不好,下雪了! 只有雪没有雨,此为干 雪越下越大,越下越紧,开始是飘飘洒洒,继则是鹅毛大片,满目梨花。 ( 第九回) ( 7 ) 英雄赶往飞云浦,两足奔腾不停留脚步登登飞马快,如同张帆走顺风。 又似流星不落地,犹如离弦弩箭同 ( 第九回) 1 4 一 扬州人学硕十学位论文 例( 5 ) 写的是韩玉兰知晓张都监一帮恶人被武松除掉后的心理感受,恶人自 有恶报,之前还不可一世,之后就己命丧黄泉,生命就如“萤火之光”、“昙花一现”。 例( 6 ) 描写的是漫天大雪,先将雪喻作“鹅毛”,这是从雪花大小上刻画的,又将 雪喻作“梨花”,这是描写雪洁白的色彩,接连两个喻体,形象到位。例( 7 ) 一连 三个喻体描述武松的脚步,准确细致地表现了武松当时急迫的心情。 四、叉喻 王丽常用喻往往交叉套叠,一喻之后,又派生他喻,形成树状结构。这样的比 喻描写详细,容易激发听读者的想象力,达到表演效果。例如: ( 8 ) 蒋忠朝下一蹲,大腿才算落地,双手就来抓武松右腿的脚面,这一着的姿 势叫“猫儿捕鼠”。他把武松这只脚比作老鼠,他自己比作狸猫,双手等于猫爪子。 如武松要让,让到哪里,他两只手跟到哪里,双手能朝左右摆动,就仿佛猫捕老鼠 的架子。 ( 第五回) ( 9 ) 武二爷这个紫燕双飞飞上去,又变化了一着,变为一个燕子掠水。把两条 腿朝起一并,朝后一甩,变为头朝底,脚朝上飞,倒空头的样子,从上头朝下栽。 两口戒刀分在左右,自己的头仿佛就是燕子头;两口刀分在左右,就是燕子两个大 翅,两只脚笔竖在上面,活像燕子尾巴;由上朝下的这个姿势,活像燕子掠水。武 松从上头栽下来的这个姿势,活像个燕子过河的姿势 ( 第十回) 例( 8 ) 先将蒋忠的姿势喻作“猫儿捕鼠”,接着又连续派生出三个比喻:武松 的脚是“老鼠”,蒋忠是“狸猫”,蒋忠的双手是“猫爪子 ,两人打斗的姿势自然 就是“猫捕老鼠的架子”了。例( 9 ) 将武松的动作喻作“燕子掠水”,下面分别将 武松的头喻作“燕子头”,两口刀喻作“燕子两个大翅”,一双脚喻作“燕子尾巴”, 武松矫健的身姿便呈现出来。 五、倒喻 杨阳:扬州评话于派水浒武松的比喻研究堕 王丽堂有时设喻,将喻体提l j i ,本体置后,用以突出喻体,从而加强本体给 人的印象。此种样式多出现在赋赞中,例如: ( 1 0 ) 心有何事心不遂,紧皱春山两道眉? ( 1 1 ) 面似沙泥发似麻,娥眉淡扫赛朱砂。 生成两只俊坚眼,长就一嘴黑焦牙 双蒲扇玉手尖尖,大南瓜两只金莲。 张门孙氏多矫女,倾国倾城母夜叉! ( 第一回) ( 第四回) 例( 1 0 ) ,喻体“春山”置前,突显出眉毛的黑浓且多情。例( 1 1 ) ,“双蒲扇 玉手尖尖,大南瓜两只金莲”这一句是两个较喻组成的,未见其入,先见两只蒲扇 般的大手,一双南瓜似的大脚,重在描写孙二娘外貌上给人带来的震撼。 第三节武松中比喻和其他辞格的合用 人们因为表达上的需要,经常把不同的辞格合用,这样可以更好地发挥辞格的 积极作用。“合用”是指在同一句话中运用两种以上的辞格,将这些辞格糅合在一 起用,同一段落辞格的连续使用不在这个范围内。比喻是最活跃的辞格之一,它几 乎同所有的辞格都能合用。武松在比喻运用的实践中,常与其他辞格综合运用。 本文着重看看武松中比喻与其他辞格合用时,在语言上所产生的效果。 一、比喻同其他辞格合用达到的语言均衡美 探求语言的均衡美,是修辞学的任务之一。选择各种同义手段时,必须注意语 言均衡美这一原则,这主要是利用语言结构形式来形成的,它是通过词序的变化和 句式的整齐,构成结构匀称、音节和谐的语句。有时候,这是通过比喻手法来组合 的。武松中常见的和比喻合用的辞格有对偶和排比。对偶是用语法结构基本相 同或者相似、音节数目完全相等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一个相对立或者相对称的 兰场州人学硕十学位论文 意思;排比就是把结构相川或相似、意义相关、语气致的词组或句子排列成串, 形成一个整体。和这两种辞格合用的比喻句,既能赏心悦目,又能娓娓动听,使人 从语言中得到美的感受。例如: ( 1 ) 年纪大的人了,风前烛,草前霜。 ( 第六回) ( 2 ) 眼如丹凤,眉似卧蚕,厚厚两耳垂肩,皎皎双睛点漆。坐下时宛如虎象, 行动时犹若龙行。 ( 第九回) ( 3 ) 我们吃东西有歌诀的,吃起来:眼睛如打闪,筷子如雨点,牙齿如夹剪, 舌头如锉板,不到喉咙皮,只顾往下咽。 ( 第二回) 例( 1 ) 、例( 2 ) 是比喻和对偶的合用;例( 3 ) 是比喻和排比的合用。这样, 在表意上不仅具有形象生动的特点,而且句式整齐,又富有语言的形式美和声韵美。 二、比喻同其他辞格合用达到的语言变化美 变化,是语言美的一个基本原则。人们有时候不从正面去描绘或阐述某一事物, 而是运用一些不同寻常的方式,强调突出某一事物,使听读者受到感染。这一类中, 和比喻关系最密切的是夸张。夸张就是故意言过其实,运用超出客观现实的语言来 渲染另一个事物,目的是让听读者对所要表达的内容有一个更深刻的印象。例如: ( 4 ) 他行动运气之后,坐马势朝下一蹲,两膀往外一伸,复行朝回一收,两个 拳头朝起一捏,只听他周身的骨节处处皆响,如同放小爆竹,站闲的人毕静无声, 人人褒赞。 ( 第五回) ( 5 ) ( 武松) 提足了气一声喊,喊的是“好酒”两个字。哪里是人喊,如同天 空响了一个霹雳,穿过树林外落下 ( 第五回) 杨 曰l :扬州评话千派水浒武松的比喻研究 旦 ( 6 ) 鞭杠是什么样子? 用檀木做成,有一尺五寸长,有大拇指壮,并不是用来 敲打犯人皮肉的。鞭杠一下子撞来,觉得自己这颗头如同一问房子犬。 ( 第六回) 例( 4 ) 联系下文语境“站闲的人毕静无声,人人褒赞”,可见武松骨节响声给 大伙带来的震撼,通过比喻、夸张,增添艺术感染力。同样例( 5 ) 中,上文罩“提 足了气一声喊”,武松本是练武之人,这里意在通过比喻和夸张强调他深厚的内力。 而例( 6 ) 用比喻、夸大的手法突出和强化叙事人的感觉。 三、比喻同其他辞格合用达到的语言侧重美 侧重也是语言美的一个重要方面,在语言表达中,自然地、合理地、巧妙地突 出重点,能够收到最隹的效果。这一类经常和比喻合用的是反问,反问就是尤疑而 问,不要求回答。这种疑问的形式表示的是确定的意思,而且语气更强烈。例如: ( 7 ) 这话你不懂啊? 不懂我讲给你听。滚圆的鸭蛋,我这个蚂蚁怎么钻得进去? 要有个洞,有个缝,我才钻得进来哩。 ( 第二回) ( 8 ) 大娘子,你要放贤惠些,夫妻无隔宿之仇,哪个牙齿不同舌头斗? ( 第二回) 例( 7 ) 将潘金莲同西门庆有奸情这件秘密的事情喻作“滚圆的鸭蛋”,将“我” 喻作“蚂蚁 ,而“缝”是喻指奸情的败露;例( 8 ) 将“夫妻”喻作“牙齿”和“舌 头”,在比喻句上反问,语言形象生动,而且风趣幽默。 扬州人学硕十学位论文 第二章武松比喻的喻体选择 第一节比喻喻体的类型 武松是以讲说表演形式呈现给大众的文学形式,武松中多样的比喻成 了百姓欣赏的乐趣之一。武松语言的丰富性,很大一部分体现在新颖且贴近人 们生活的喻体选择之上。归纳总结武松比喻句中作为喻体出现的事物,可以发 现有以下几类: 一、用自然界的事物作喻体 自然界是人们赖以生存的窄问,人与自然朗掾与共,直接j h 接地发生着联系, 人类越来越多地关注自然界。作为民问艺术家,王丽堂更多地把自然界的事物直接 融入到评话之中。分析武松发现,在自然物作喻体的比喻中,主要体现在如下 三个方面: ( 一) 用植物做喻体 此种类型在武松中十分常见。 ( 1 ) 我好比半放海棠初遭雨,又如同雪里开来一枝梅。 ( 第一回) ( 2 ) 这个铁叉头子是重的,铁又杆朝下,对着他的头,能够把头捣个洞,苋菜 汤直流,就没有下面这回事了 ( 第二回) ( 3 ) 你晓得前头这一个多大啊,像核桃,后头一个像荔枝,左边一个像枣子, 右边还有个像樱桃,头上被王婆打得大瘤小疙瘩。 ( 第二回) ( 4 ) 一五升柳斗子,一蒲扇,五条黄瓜,五条胡萝卜,头还打歪过来哩! ( 第二回) 杨 刚:扬州评话千派水浒武松的比喻研究。 竺 例( 1 ) 用海棠和梅来比喻潘金莲的娇弱,自然而贴切。例( 2 ) 用“苋菜汤” 喻鲜血,从色泽上刺激我们的感官。例( 3 ) 将头上不同大小的瘤比作“核桃”、“荔 枝”、“枣子”、“樱桃”,显得新颖有趣。例( 4 ) 用“五升柳斗子”比喻拳头,“蒲 扇”比喻手掌,“黄瓜”、“胡萝b ”比喻手指头,夸张中让人感受到武松的力量。 ( 二) 用动物做喻体 武松中的比喻句有许多是用动物做喻体的,武松一般选取的都是生活 中常见或常听说的动物,而且这些动物在人们心目的喻意一般是既定的,具有一定 的文化色彩。 ( 5 ) 两只手落了地,他本来是人,这一刻变成狗了,在桌肚里朝前爬,好像狗 在桌肚里吃骨头似的。 ( 第二回) ( 6 ) 她( 孙二娘) 说起话来非常莽撞,笑起来- t l - 5 众不同,既像猴子嚎,又像 公鸡叫,还有点回音呢。 ( 第四回) ( 7 ) 蒋门神好似一只荒山免,武二爷好似一苍鹰这才是夺人之路人还夺,恶 人自有英雄磨! ( 第五回) ( 8 ) 武太公膝下无后,只生一女,芳名金定,长得美貌无双今日坐了一乘小 轿,带了两名庄汉,到我们镇上大悲阁代母亲烧香还愿。烧过香,坐轿出镇,刚巧 遇见二寨主李二头陀,他看见这位姑娘美貌无比,一把抓,压在马背上,把轿班家 人打退,把姑娘抢走。大和尚,说来可怜! 哪里是抓个人,好像老鹰抓一只小鸡, 叽哇叽哇,抡上山去了。 ( 第八回) 例( 5 ) 狗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是带有贬义色彩的,将西门庆比作狗,具有 很大的讽刺意味。例( 6 ) 猴子给人的印象是调皮、鲁莽,而公鸡打呜声又亮又刺 耳,用猴子和公鸡的声音来描写孙二娘的笑声,既写出了孙二娘声音的难听,又写 垫扬州人学硕十学何论文 出了孙二娘性格的拳h 鲁。例( 7 ) 连用了两个比喻,作者将蒋忠比作“兔”,武松比 作“苍鹰”,兔子代表着胆小的形象,而苍鹰象征着矫健、勇敢,听读者眼前很容 易浮现出蒋忠落荒而逃的画面。例( 8 ) “老鹰捉小鸡”的故事,人们耳熟能详,“老 鹰”比喻凶残的李二头陀,“小鸡”比喻娇弱而又值得怜悯的武金定,用以体现两 者之间的力量悬殊是最恰当不过的了。 ( 三) 用自然界中其他的事物做喻体 ( 9 ) 朱红漆的刀把,两口7 j f f _ 耍到得意之时,蹦纵窜跳,身腰步法,进退有方。 哪里是两口刀,直接如同雪片。 ( 第二回) ( 1 0 ) 只听见黑段子里一声响,响声并不大,仿佛小孩子拿个鱼泡踩下子,啪! 豁啦哒! 就从黑段子当中一分两半,如同两个半瓢,又像河蚌张开嘴的姿势。 ( 第二回) ( 1 1 ) 4 也4 r l ( 武松和蒋忠) 两下交起手来了。他们双方都是拳似流星眼似电, 手底下打得极快,两个人都是拳术中的好手。 ( 第五回) 例( 9 ) 把刀比喻成“雪片”,不仅写出刀的光泽,而且突出了刀法的高超。例 ( 1 0 ) 中,前一个比喻句把不大的响声比喻成孩子踩鱼泡发出的声音,鱼泡被踩破 时的声音是比较小的,本体和喻体之间结合的十分贴切。后一个比喻句把分成两半 的黑段子比作“两个半瓢”和张开嘴的河蚌,如若不是细心的观察者,是不能构造 出如此妙趣横生的比喻的。例( 1 1 ) 中流星和电都是来自大自然中自有的事物,用 它们比喻速度,形象生动。 二、用社会生活事物作喻体 ( 一) 用同常生活用品作喻体 武松中比喻的喻体许多取材于日常生活中的事物,王丽堂在讲说表演时信 手拈来,不留痕迹,这其实需要作者对生活的细心观察和感悟作底子的。 杨l ;1 1 :扬州评话千派水浒武松的比喻研究 ( 1 2 ) 左手捏了个拳头,插着腰。哪里是拳头,犹如米店里小小五升柳斗子。 右手一个巴掌捂着面庞,哪里是巴掌,就像夏天里扇的一把大蒲扇。 ( 第二回) ( 1 3 ) 你看老哥哥在厨房_ e 系1 6 n 上蒸笼差不多,今日天又热,我小褂裤 都湿透了。 ( 第二回) ( 1 4 ) 这种枷,它有规定的斤两,七斤四两重。枷在颈项上,同小孩子戴的围 嘴仿佛。 ( 第三回) ( 1 5 ) ( 康武) 走到房门里,拿了个匙子。另外有种器具,用铜片做成的管子, 有六七寸长,大拇头这么壮,头上有个喇叭口,一头细细的,其形如同烟斗。 ( 第六回) 例( 1 2 ) “柳斗子”、“大蒲扇”是同常生活用品,是人们熟知的事物,分别用 以比喻拳头和巴掌,夸张之处,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