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控制理论课程设计-基于自动控制理论的性能分析与校正.doc_第1页
自动控制理论课程设计-基于自动控制理论的性能分析与校正.doc_第2页
自动控制理论课程设计-基于自动控制理论的性能分析与校正.doc_第3页
自动控制理论课程设计-基于自动控制理论的性能分析与校正.doc_第4页
自动控制理论课程设计-基于自动控制理论的性能分析与校正.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程设计报告( 2012- 2013年度第1学期)名 称: 自动控制理论课程设计 题 目:基于自动控制理论的性能分析与校正院 系: 动力工程系 班 级: 学 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设计周数: 1周 成 绩: 日期: 2013 年 1 月 18 日自动控制理论课程设计任 务 书一、设计题目 基于自动控制理论的性能分析与校正二、课程设计的目的与要求1 目的与要求本课程为自动控制理论A的课程设计,是课堂的深化。设置自动控制理论A课程设计的目的是使MATLAB成为学生的基本技能,熟悉MATLAB这一解决具体工程问题的标准软件,能熟练地应用MATLAB软件解决控制理论中的复杂和工程实际问题,并给以后的模糊控制理论、最优控制理论和多变量控制理论等奠定基础。作为自动化专业的学生很有必要学会应用这一强大的工具,并掌握利用MATLAB对控制理论内容进行分析和研究的技能,以达到加深对课堂上所讲内容理解的目的。通过使用这一软件工具把学生从繁琐枯燥的计算负担中解脱出来,而把更多的精力用到思考本质问题和研究解决实际生产问题上去。通过此次计算机辅助设计,学生应达到以下的基本要求:1.能用MATLAB软件分析复杂和实际的控制系统。2.能用MATLAB软件设计控制系统以满足具体的性能指标要求。3.能灵活应用MATLAB的CONTROL SYSTEM 工具箱和SIMULINK仿真软件,分析系统的性能。2 主要内容1前期基础知识,主要包括MATLAB系统要素,MATLAB语言的变量与语句,MATLAB的矩阵和矩阵元素,数值输入与输出格式,MATLAB系统工作空间信息,以及MATLAB的在线帮助功能等。2控制系统模型,主要包括模型建立、模型变换、模型简化,Laplace变换等等。3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主要包括系统的各种响应、性能指标的获取、零极点对系统性能的影响、高阶系统的近似研究,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控制系统的稳态误差的求取。4控制系统的根轨迹分析,主要包括多回路系统的根轨迹、零度根轨迹、纯迟延系统根轨迹和控制系统的根轨迹分析。5控制系统的频域分析,主要包括系统Bode图、Nyquist图、稳定性判据和系统的频域响应。6控制系统的校正,主要包括根轨迹法超前校正、频域法超前校正、频域法滞后校正以及校正前后的性能分析。3 进度计划序号设计内容完成时间备注1基础知识、数学模型1天2时域分析法、频域分析1天3根轨迹分析1天4系统校正1天5整理打印课程设计报告,并答辩1天4 设计成果要求上机用MATLAB编程解题,从教材或参考书中选题,控制系统模型、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法、控制系统的根轨迹分析法、控制系统的频域分析法每章选择两道题。第六章校正选三道,其中根轨迹超前校正一道、频域法超前校正一道、滞后校正一道。并针对上机情况打印课程设计报告。课程设计报告包括题目、解题过程及程序清单和最后的运行结果(曲线),课程设计总结或结论以及参考文献。5 考核方式自动控制理论课程设计的成绩评定方法如下: 根据1打印的课程设计报告。 2独立工作能力及设计过程的表现。3答辩是回答问题的情况。成绩评分为优、良、通过以及不通过4等。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2013 年 1 月 18 日三、设计正文(一)、控制系统的数学建模(1)已知系统的结构图如下:R(s)C(s)求整个系统的传递函数模型。解:利用LT1对象相乘 clear G1=tf(5,1,1,6,111); G2=tf(15.6,29.32,1,12,26,37,102,1); G=G1*G2程序运行结果如下:Transfer function: 78 s3 + 162.2 s2 + 34.32 s + 1-12 s6 + 98 s5 + 1525 s4 + 3210 s3 + 4720 s2 + 11328 s + 111(2) 已知系统零极点增益模型:求其等效的传递函数模型。解:求其等效的传递函数模型的程序如下:z=-1;-2;P=0;-3;-4;-5;K=8;sys1=zpk(Z,P,K);sys=tf(sys1)程序运行结果为:Transfer function: 8 s2 + 24 s + 16-s4 + 12 s3 + 47 s2 + 60 s(二)、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1) 已知单位负反馈系统前向通道的传递函数为:试作出其单位阶跃响应曲线。解:根据题目要求,程序如下: %MATLAB PROGRAM ch4_1.ms1=tf(80,1 2 0);closys=feedback(s1,1);figure(1);step(closys);hold ont1=0:5:20;y,t=step(closys);根据程序得到以下响应曲线:(2)已知二阶系统为:c=1,2,4,k=1.25,2,29试绘制该系统所对应的三组不同参数下的阶跃响应曲线(在同一坐标下)。解:程序及其结果如下:c=1 2 4;k=1.25 2 29;t=linspace(0,10,100);for j=1:3 num=k(j); den=1 c(j) k(j); sys=tf(num,den); y(:,j)=step(sys,t);endplot(t,y(:,1:3),gridgtext(a=1 b=1.25),gtext(a=2 b=2),gtext(a=4 b=29)结果图如下:(三)、控制系统的根轨迹分析(1)已知系统的根轨迹方程为 1)、绘制系统的根轨迹; 解:MATLAB程序如下:num=1,1,10;den=conv(1,2,0),conv(1,4,1,8); rlocus(num,den)运行结果如下:(2)已知系统的根轨迹方程为绘制系统的根轨迹,编程求取当特征根为-0.3时,系统的根轨迹增益K为多少?另一个特征根为多少?解:程序如下: clear num=1,2.2; den=conv(1,0,1,1.1); rlocus(num,den) k,poles=rlocfind(num,den,-0.3)根轨迹图如下:k =0.1263poles = -0.9263 -0.3000因此,当一个特征根为-0.3时,系统的根轨迹增益K为0.1263,另一个特征根为-0.9263(3)已知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b的变化范围为0,+),试绘制系统的闭环根轨迹,分析使闭环系统稳定性的b的范围。解: 系统闭环传递函数特征方程为即有 令K=0.2b,变化范围为0,+),则有根轨迹方程为编写MATLAB程序如下: num=1; den=1 1 0.2 0; rlocus(num,den)运行结果如下图:由图可知,系统稳定的K的范围为0,0.2),因为K=0.2b,所以系统稳定的b范围为0,1).(四)、控制系统的频域分析(1)已知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绘制系统的伯德图,并要求在图上显示系统的幅值裕量和相角裕度。解:运行程序如下: n=2; d=conv(0.2 1 0,0.1 1); sys=tf(n,d); margin(sys);运行结果如图:由图可知,系统的幅值裕度Gm=17.5dB,对应频率wg=7.07rad/s;相角裕度Pm=59.3dB,对应频率wp=1.85rad/s。(2)已知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绘制系统的nyquist曲线。解:程序如下: n=10*conv(0.5 1,0.2 1); d=conv(10 1,1 -1); sys=tf(n,d); nyquist(sys);运行结果如下:(3) 有二阶系统;,画出该系统的nyquist曲线。解:运行程序如下:num=2 5 1;den=1 2 3;nyquist(num,den);titlt(nyquist plot)运行结果如下:(4)已知一个二阶系统其闭环传递函数如下: 求K=0.2、0.5、1、2、5时,系统的阶跃响应和频率响应。解:程序如下:num1=0.2;num2=0.5;num3=1;num4=2;num5=5;den1=0.5 1 0.2;den2=0.5 1 0.5;den3=0.5 1 1;den4=0.5 1 2;den5=0.5 1 5;t=0:0.02:20;c1=step(num1,den1,t);c2=step(num2,den2,t);c3=step(num3,den3,t);c4=step(num4,den4,t);c5=step(num5,den5,t);w=0:0.01:10;g1=freqs(num1,den1,w);g2=freqs(num2,den2,w);g3=freqs(num3,den3,w);g4=freqs(num4,den4,w);g5=freqs(num5,den5,w);mag1=abs(g1);mag2=abs(g2);mag3=abs(g3);mag4=abs(g4);mag5=abs(g5);subplot(211),plot(t,c1,t,c2,t,c3,t,c4,t,c5),title(Step response);ylabel(c(t),xlabel(Time-sec),gridsubplot(212),plot(w,mag1,w,mag2,w,mag3,w,mag4,w,mag5),title(Frequency response);ylabel(Magnitude),xlabel(Frequency-rad/s),grid程序图如下:K值由上至下:K=5,2,1,0.5,0.2。Bode图程序如下:num1=0.2;num2=0.5;num3=1;num4=2;num5=5;den1=0.5 1 0.2;den2=0.5 1 0.5;den3=0.5 1 1;den4=0.5 1 2;den5=0.5 1 5;w=logspace(-1,2);mag1,phase1=bode(num1,den1,w);mag2,phase2=bode(num2,den2,w);mag3,phase3=bode(num3,den3,w);mag4,phase4=bode(num4,den4,w);mag5,phase5=bode(num5,den5,w);db1=20*log10(mag1);db2=20*log10(mag2);db3=20*log10(mag3);db4=20*log10(mag4);db5=20*log10(mag5);subplot(211),semilogx(w,db1,w,db2,w,db3,w,db4,w,db5);title(Amplitude responde (db1,db2,db3,db4,db5) versus w),gridsubplot(212),semilogx(w,phase1,w,phase2,w,phase3,w,phase4,w,phase5);title(Phase angle response (degree) versus w),gridsubplot(111)K值由上至下:K=5,2,1,0.5,0.2。(五)、控制系统的校正(1) (串联超前校正)已知被控对象的传递函数模型系统的设计指标要求如下:1) 速度误差常数为10;2) 相角裕量为。解:根据可求得。利用如下语句num0=2000;den0=1,30,200,0;bode(num0,den0);Gm,Pm,Wcg,Wcp=margin(num0,den0)绘制的Bode图如下,并得到相应的稳定裕量大约为32.61,需要补偿大概13。为达到性能指标,设计采用串联超前校正方法。根据串联超前设计步骤,可编写如下M文件,其中附加相位角在515范围自动调节。num0=2000;den0=1,30,200,0;Gm1,Pm1,Wcg1,Wcp1=margin(num0,den0); r=45;r0=Pm1; w=logspace(-1,3); mag1,phase1=bode(num0,den0,w); for epsilon=5:15phic=(r-r0+epsilon)*pi/180;alpha=(1+sin(phic)/(1-sin(phic);i1,ii=min(abs(mag1-1/sqrt(alpha);wc=w(ii);T=1/(wc*sqrt(alpha);numc=alpha*T,1;denc=T,1;num,den=series(num0,den0,numc,denc);Gm,Pm,Wcg,Wcp=margin(num,den);if(Pm=r);break;endend printsys(numc,denc);printsys(num,den);bode(num,den);校正后的系统Bode图如下:执行程序后得到校正装置和校正后的系统的传递函数分别如下:num/den = 0.14396 s + 1 - 0.057561 s + 1num/den = 287.9161 s + 2000 - 0.057561 s4 + 2.7268 s3 + 41.5123 s2 + 200 s校正后的相角裕量为45.2807,附加相位角=13,从图中可见,校正后系统的动态响应速度明显加快,当然由于开环增益的加大,系统的超前量也变大。(2) (根轨迹滞后校正)已知单位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试设计串联校正装置,使系统指标满足单位阶跃输入信号时稳态无差。解:相位裕度g50。根据静态指标系统本身已满足要求绘制原系统的Bode图程序如下:num=100;den=conv(1 0,0.1 1);figure(1)margin(num,den)grid on结果图如下:取wc=5由20lga=25;和则可以求出参数a=10.(25/20);wc=5;T=1/(0.1*wc);nc=T 1;dc=a*T 1;n=conv(num,nc);d=conv(den,dc);figure(2)margin(n,d)grid on程序图如下:n1,d1=feedback(num,den,1,1);n2,d2=feedback(n,d,1,1);G1=tf(n1,d1);G2=tf(n2,d2);figure(1)step(G1,k)hold onstep(G2,r)(3)(根轨迹超前校正)已知一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是确定K值由和的取K=6 程序如下:num=6;den=conv(0.05 1,0.5 1) 0;bode(num,den);grid得到系统Bode图如下:频率的相对稳定性即稳定裕度也影响系统时域响应的性能,稳定裕度常用相角裕度和幅值裕度h来度量。由上图可得:截止频率,穿越频率,相角裕度,幅值裕度h=11.3dB,显然,需进行超前校正。校正前系统的根轨迹运行如下程序:num=6; den=conv(0.05 1,0.5 1) 0; rlocus(num,den); grid校正前系统的根轨迹程序图如下:由上面的分析可超前环节为: 加入校正环节之后的传递函数为:执行如下程序num1=6*0.431 1;den1=conv(0.108 1 0,conv(0.05 1,0.5 1);bode(num1,den1)grid此时校正后系统的伯德图如图:校正后系统的根轨迹输入如下程序num1=6*0.431 1;den1=conv(0.108 1 0,conv(0.05 1,0.5 1);rlocus(num1,den1)grid校正后如下图:(4)(串联滞后校正)已知一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是:要求系统的静态速度误差系数,。解:由已知的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有如下计算:故有,运行程序如下:G=tf(100,0.02 0.3 1 0); kg,r=margin(G)margin(G)运行结果如下:Transfer function: 100-0.02 s3 + 0.3 s2 + sWarning: The closed-loop system is unstable.kg = 0.1500r =-40.4367运算得出Bode图如下:由图可以看出幅值裕度h(h=20lgkg)和相角裕度小于零,且负值较大,因此该系统不稳定,需要串联一个滞后校正环节进行校正,使系统趋于稳定。在系统前向通路中插入一相位滞后校正,确定校正网络的传递函数如下, 由= -(180-),式中一般取510,而为题目要求的系统校正后的相角裕度,所以为 =-90-arctan-arctan 则可以在上面得出的波特图中找到,=2.74rad/sec。根据式(1-9)和式(1-10)确定滞后网络参数和T:20lg=20lg=0.1 得出=0.032, T=112.66; 在知道了和T后则可以确定校正环节的传递函数: 即为 :则校正后的传递函数为:=运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