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中国哲学专业论文)《周易参同契》易学思想研究——以“月体纳甲”说为中心.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复日大学哲学硕 学位论文 摘要 周易参同契是东汉魏伯阳描述炼丹的著作,该书以周易和道家思想 为依托,广泛吸收东汉以前的易学、医学、天文学、化学、炼丹术等各种学 问成就,魏伯阳把周易的思想与炼丹的理论结合起来,系统而详实的阐述了 炼丹的原理、方法及其具体流程。 周易参同契是中华文化史上的一部奇书,该书对易学、医学、化学 等理论有着突破性贡献。本文论述该书中有关易学的理论部分,分析其易学 思想产生的原因,寻找其易学思想的理论基础,探求其思维的发展脉络,论 述其易学思想的突破性成就,展示其易学理论对周易经文的诠释能力,澄明 其易学思想在易学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魏伯阳吸收张衡浑天说宇宙结构模式为己用,开创“坎离匡廓,运毂正 轴”宇宙结构模式思维,为其对易学思想的开拓铺平了道路。 魏伯阳基于宇宙结构模式转变而产生的对“易”含义的新诠释,这是对 周易经文中“易”原初含义的继承与发展。他把“易”的含义集中在 “日月为易”的核心解释之上,以此开辟了易学创新的先声和进行该书的写 作。 魏伯阳在易学史上具有独创性的思想是“月体纳甲”说,该说开辟了易 学理论的新视界。基于宇宙观的转变,他吸收和改造汉易学“卦气说”、“纳 甲说”,创造了。月体纳甲”说。以“月体纳甲”说为理论依据,能够合理 的解释某些周易卦爻辞。 “月体纳甲”说对虞氏易学的影响,周易参同契对易图学的影响, 彰显了魏氏易学在易学史上的地位。 关键词:周易参同契魏伯阳浑天说日月为易 “月体纳甲”说 中图分类号:b 2 2 1b 2 3 4 茎! 奎兰堑茎21 耋堡垒兰 a b s t r a c t a sab o o k m a k i n go fa l c h e m yc o m p o s e db yw e ib o y a n gi ne a s th a n d y n a s t y ,z h o u y ic a nt o n gq ib a s e do nz h o u y ia n dt a ot h e o r e t i c sa n d a s s i m i l a t e dm a n yo t h e ro l o g i e si na n c i e n tc h i n ab e f o r ee a s th a n d y n a s t ys u c ha si a t r o l o g y ,u r a n o l o g y ,c h e m i s t r y ,a l c h e m ya n ds oo n w e ib o y a n gc o m p o s e d z h o u y it h e o r e t i c sa n da l c h e m yt h e ns e tf o r t h t h ep r i n c i p l e s ,t h em e t h o d sa n dt h ec o u r s eo fa l c h e m y z h o u y i c a nt o n g q i a r em i g h t yw o r k si nc h i n e s ec u l t u r a l h i s t o r y a n dc o n t r i b u t e b r e a k t h r o u g h i n z h o u y it h e o r e t i c s , i a t r o l o g y ,c h e m s t r ye t c t h ep a r to fz h o u y it h e o r e t i c si nz h o uy i c a nt o n g q iw o u l db ed i s c u s s e di nt h i ss t u d y t h ec a u s eo ft h e z h o u y it h e o r e t i c si n i tw o u l db ea n a l y z e da n df o u n d a t i o no ft h e z h o u y it h e o r e t i c si n i tw o u l db es e a r c h e da n dt h ep r o c e e d i n go f t h i n k i n gw o u l db ec h a s e da n dt h eb r e a k t h r o u g ho fz h o u y it h e o r e t i c s w o u l db ed i s c u s s e da n dq u a l i f i c a t i o no fa n n o t a t i n gz h o u y il e c t i o n w o u l db ee x h i b i t e da n d t h e s t a t i o n a n df u n c t i o ni n z h o u y i t h e o r e t i c sh i s t o r yw o u l db ei i l u m i n a t e d w e ib o y a n ga b s o r b e dz h a n gh e n gh u nt i a nt h e o r yo fu n i v e r s ei n h i st h e o r e t i c sa n di n i t i a t e dt h et h i n k i n go fk a nl i k u a n gk u oy u n g uz h e n gz h o us t r u c t u r eo fu n i v e r s ea n d m a d eg r o u n d w o r kf o r b r e a k i n gt h r o u g ho fz h o u y it h e o r e t i c s t h ec h a n g i n go fu n i v e r s a ls t r u c t u r ei nh ism i n ds p u r st h en e w a n n o t a t i o no ny i ss i g n i f i c a t i o na n di n h e r i t e da n dd e v e l o p e dt h e o r i g i n a lm e a n i n go fy i h ec o n c e n t r a t e dt h em e a n i n g so fy io nr i y u ew e iy ia n de x p l o i t e df i r s ts i g n so ft h eb r e a k t h r o u g ho fz h o u y i t h e o r e t i c sa n dw r o t et h eb o o k o r i g i n a lc r e a t i o no fw e ib o y a n gi nz h o u y it h e o r e t i c si sy u et i n aj i at h e o r ya n d t h et h e o r yc r e a t e dan e wv i e w o fz h o u y i 星! 奎兰墼茎矍! 兰堡丝圣 t h e o r e t i c s b a s e do nc h a n g i n go fu n i v e r s a lv i e w ,h ei m b i b e d a n d r e b u i i tg u aq it h e o r ya n dn aj i at h e o r ya n dt h e nc r e a t e dy u et in a j i at h e o r y a c c o r d i n gt oy u et if l aj i at h e o r yw ec a nd e c i p h e r z h o u y il e c t i o ni nr a t i o n a lw a y y u et in aj i at h e o r yi n f l u e n c e dy uf a n st h e o r ya n dz h o uy ic a l lt o n gq i a f f e c t e dt h ep l a n so fz h o u y ii n t r o d u c ei l l u s t r i o u sp o s i t i o ni nz h o u y it h e o r e t i c s h i s t o r y k e y w o r d s :z h o uy ic a nt o n gq iw e ib o y a n gh u nt i a nt h e o r y r iy u ew e iy i y u et in aj i at h e o r y c l cn u m b e r :b 2 2 1b 2 3 4 复日大学哲学母i 学位论文 引言 周易参同契是魏伯阳描述炼丹的著作。魏伯阳( 1 5 1 一约2 2 1 ) 名翔, 字伯阳,号云牙子。会稽上虞县人,祖籍郐国( 西周候国,今河南郑州市南密 县) 1 。魏伯阳以周易和道家思想为依托,广泛吸取其前人的易学、医学、天 文学、化学、炼丹术等各种学问成就,把周易的思想与炼丹的理论结合起来, 写成周易参同契系统而详实的阐述了炼丹的原理、方法及其具体流程。实 际上魏伯阳的周易参同契借助于各种理论成果并结合他本人实践经验,研 究和探讨了人应该如何认识、调节和控制自身的功能,如何实现自身与自然和 谐相处,如何达到延年益寿、全面开发自身的潜能。 魏伯阳把周易理论引入周易参同契,不仅为周易理论开辟了应用途 径,同时也发展了周易理论。周易参同契易学思想内容非常丰富,从内容 侧重点不同大致可以分为两类。 第一类是侧重于对易学理论的开发性运用,主要包括:魏伯阳假借伏羲氏 2 、周文王3 、孔子4 三圣遗言的名义来歌叙大易的道理,以周易、黄老之 学、炼丹术三道三道由一,同出异名为理论根据实现了援“易”入“契”的易 学特征;它借鉴了京房5 的八卦纳支理论,借鉴并改造了汉易学中的六十卦更 值理论,开发出独特运用路径的八卦纳支与六十卦更值;以浑天说宇宙观为根 基,他描绘出乾、坤、坎、离四卦为特征的天地结构;效法天地之数的“契” 数主要体现为五行理论的运用。 这些理论是魏伯阳基于前人的理论成果所做出的开发性运用,虽然这种运 用不是对易学理论的巨大发展,但在易学理论的运用上是别开天地的,是一种 崭新的运用思路。本文对上述内容都有所述,分别散在于本文的整体结构之 中,不是本文重点论述的内容。其中援“易”入“契”的易学特征,乾、坤、 坎、离四卦为特征的天地结构的论述在第一章中进行,八卦纳支与六十卦更值 在第三章中进行,效法天地之数的“契”数在第四章中进行。 第二类是侧重于对易学理论本身的发展。包括:对“易”含义的开创性诠 释和“月体纳甲”说两部分。这两部分是有内在联系的,对“易”含义的开创 性诠释是“月体纳甲”说得以创造的前提,然而这两部分的开创又以宇宙观认 复日大学哲学硕t 学位论文 识上的突破为根基。它们是本文论述的重点,特别是“月体纳甲”说是本文论 述的中心。对“易”含义的开创性诠释的论述本文将在第二章中进行,对“月 体纳甲”说的论述本文将在第三章重点进行。 周易参同契是一本有着完整理论体系的巨著,其中的易学思想部分是 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无论是第一类侧重于对易学理论的开发性运用还是第二 类侧重于对易学理论本身的发展在魏伯阳易学体系中都不可有任何缺失。就其 具体内容来看,侧重于对易学理论的开发性运用的部分也往往具有思想发展的 成分,侧重于对易学理论本身的发展的部分也同样具有运用性的特征。本文论 述周易参同契易学思想虽然以“月体纳甲”说为中心,但其他的思想也不 能不论及。因为除“月体纳甲”说之外的易学思想几乎都同“月体纳甲”说有 关系,它们有的是“月体纳甲”说的理论前提和基础,有的是其运用过程中需 要与“月体纳甲”说相互配合或者相互指导,有的是“月体纳甲”说阐释易理 时所必须的依托。 周易参同契易学思想研究不仅在唐、宋、元、明、清甚为普遍,即使 在当代的研究也甚为普及,但我认为“月体纳甲”说作为魏伯阳易学的开创性 成果,在当代的研究成果中还远远没有阐述清楚其意义和价值,就“月体纳 甲”说同伏羲八卦的内在联系、同汉代易学之问关系、对其后世易学的影响等 很多问题都没有探讨清楚。解释和阐述上述未解决的问题,正是本文写作的目 的和意图,也是本文的意义所在。我经过长期对周易参同契与周易的 研究和思考,在研究和思考的过程中也参阅了大量的古代的和当代的有关文 献,在这个漫长的研究和思考过程之中,或多或少对上述问题有所领悟,日积 月累,积少成多,现在终于鼓起勇气把自己的心得体会以论文的形式展现出 来,以供有识之士参考和指教。 复日大学哲学硕十学位论文 第1 章周易参同契易学思想宇宙观基础 1 1 周易参同契气本源的易学理论 中国哲学关于本源问题的探讨总是把生成论与本体论混合在一起进行,我 想这是中国哲学的一个特色。魏伯阳博览群书,广泛吸取了前人的气本源理 论,并以此为周易参同契成书宇宙观基础。周易参同契云:“於是仲尼 赞鸿蒙,乾坤德洞虚,稽古称元皇,关睢建始初,冠婚磊相纽,元年乃芽滋 6 。”描述了宇宙从虚无生化,天地出现,阴阳二气相互作用,生育万物的初 始。正是周易系辞上有云:“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 八卦7 。”的另一种表述方式,“鸿蒙”就是“太极”,“乾坤”即为“两仪”。 周易系辞上描述的宇宙演化生成模式虽然没有提到气字,但古代众多学 者把“太极”解释为。元气”,例如汉书律历志有云,“太极中央元气 8 。唐代孔颖达9 作周易正义,主张“太极谓天地未分之前元气,混而为 一,即是太初、太一也加”。宋刘牧1 1 继承了这个解释,认为:“太极者一气 也,天地未分之前,元气混而为一1 2 ”。吕氏春秋仲夏纪大乐云:“道也 者,至精也。不可为形,不可为名。强为之谓之太一1 3 。”指出了“太一”为道 的最初。周易参同契又云:“玄远幽眇,隔阂相连。应度育种,阴阳之原。 廖廓恍惚,莫知其端1 4 。”描述了大道玄妙幽远,以气相通,没有隔阂,这阴阳 之气是遍布宇宙化育万物的种子,人对此恍惚不可见,也不知道它的开端。这 句话似乎是周易阴阳二气理论与道德经的结合运用。 道德经有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 阳,冲气以为和1 5 。”这里所描述的是一种以道为本体的宇宙生成模式,在这种 模式下万物生成之后以“气”的作用来维持相互作用。周易参同契再云: “含德之厚,归根返元。近在我心,不离己身。抱一毋舍,可以长存1 6 。”这 里的“抱一毋舍”抱的是道德经的“道生一”之“一”,“归根返元”描述 的正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逆过程。周易参同契云: “冰雪得温汤,解释成太玄玎。”又云:“太玄无形容,虚寂不可视玷。”这里的 “太玄”来自于对道德经“玄而又玄,众妙之门1 9 。”的借鉴。 周易参同契云:“天地媾其精,日月相掸持。”这罩的“精”是先于 复日大学哲学硕十学位论文 万物之前的,是万物化生之前的种子之类的。理论来源于管子:“凡物之 精,比则为生。下生五谷,上为列星;流于天地之问,谓之鬼神;藏于胸中, 谓之圣人;是故此气2 1 。”( 管子内业) 管子认为万物的本源是精 气,精气结合起来就产生万物。五谷、列星、鬼神和圣人实际上都是精气的变 化的产物。周易参同契又云;“玄精眇难妮,推度效符证丝。”其含义也染指 万物本原之意,借鉴了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中的“故天有 精,地有形,天有八纪,地有五里,故能为万物之父母巧。” 魏伯阳相信宇宙是由气演化而来,其身所处的宇宙天地也是由气构成的。 具体气的演化顺序,魏伯阳参照易纬的解释。周易乾凿度卷上有云: “昔者圣人因阴阳定消息,立乾坤以统天地也。夫有形生于无形,乾坤安从 生? 故日:有太易,有太初,有太始,有太素也。太易者未见气也,太初者气 之始也,太始者形之始也,太素者质之始也。气形质具而未离,故日浑沦。浑 沦者,言万物相浑成而未相离。视之不见,听之不闻,循之不得,故日易也。 易无形畔,易变而为一,一变而为七,七变而为九,九者气变之究也,乃复变 而为一。一者形变之始,清轻者上为天,浊重者下为地2 4 。”由此可见易 纬认为,“气”的形成与演化是从“太易”,“太初”,。太始”,“太素”,再到 。浑沦”的漫长演化过程。“浑沦”亦即“太极”,清代学者张惠言”在易纬 略义指出日:“此易所谓太极也拍。”他把“浑沦”解释为“太极”。郑玄2 7 认为。易变而为一”指北方气渐生之始,“一变而为七”指南方阳气壮盛之始, 。七变而为九”指西方阳气所终究之始也,这三部分都是太始之气的生成。 “七变而为九”又指太素之气的所生。九者气变之究也,乃复变而为一”指 从无形的气变成了有形的气的过程,有形的气产生之后清轻的成为了天,重浊 的成为了地。 易纬描绘了其作者所认为的天覆地载的现今宇宙的由来,以 气的演化路径阐明宇宙的演化路径。周易乾凿度卷上的宇宙起源是以 “太易”为本体的宇宙演化生成过程,这一过程是周易参同契认同的,并 以返回最终的“太易”为最终理想。根据周易参同契( 以朱熹周易参同 契考异和五相类文字版本) 文字含义的统计整理,我认为周易参同 契) 宇宙生成模式为太易一太玄一鸿蒙一阴阳( 见图1 ) 。周易参同契云: “太玄无形容,虚寂不可靓”,可知“太玄”是无形的,是不可见,不可察知 复e l 大学哲学硕十学位论文 的,但毕竟“太玄”是有,不是无,因而不是“太易”,是“太易”之后;又 因为“太玄”是“虚静不可棍”,可知“太玄”是虚是静故不是一个可感知其 动存在方式,故是在鸿蒙之前,因而“太玄”对应易纬中“太初”、“太 始”、“太素”三个阶段。根据本文第一段孔颖达和刘牧的论述,可以得出“太 极”对应易纬“太初”、“太始”、“太素”、“浑沦”四个阶段过程;又根据 本段上部分论述可知“太极”对应周易参同契“太玄”和“鸿蒙”。周易 参同契云:“玄精眇难鲵,推度效符证”可知玄精所在是可以通过“推度效 符”而得知的,故在天地形成之后,因而含于阴阳之中。 易纬太易一太初一太始一太素一浑沦一阴阳 周易参同契太易一太玄一鸿蒙一阴阳( 含玄精) 周易 无极一太极一阴阳 道德经 道 图1 气对照图2 8 气本源论是周易参同契成书的理论基础,但是决定魏伯阳能够写出 周易参同契并对周易理论有开创性贡献的主要认识根源并不是对宇宙 气本源及其构成的认同,而是对这个宇宙结构的认识突破。从宇宙结构模式来 看周易参同契已经同周易差异很大了,周易参同契宇宙结构模式 中体现了这本书的一个重要的易学特征。从宇宙结构模式上,周易参同契 扬弃京房易学的宇宙结构模式,结合易学思想的合理内核吸收并改造了张衡的 宇宙结构模式,开凿出具有易学特征的浑天说天地宇宙结构模式,并以此模式 为前提进行易学理论创造 1 2 周易参同契宇宙结构模式 周易参同契云:“法象莫大乎天地兮,玄沟数万里。河鼓临星纪兮, 人民皆惊骇。晷景妄前却兮,九年被凶咎2 9 。”此句是周易参同契中唯一描 述了天地之间的距离的言语,并提到了用“晷”测日影。显然这是魏伯阳借鉴 复e l 大学哲学硕十学位论文 周髀算经用“晷”以勾股之法测日高的原理而写出来的,这是周易参同 契中保留的盖天说如理论的仅有片段。传统周易宇宙理论的宇宙结构模式是 盖天说,盖天说宇宙结构模式主要论述在周髀算经之中,同时晋书天 文志上与随书天文志上均载有被称为周髀家的盖天说,在周易的 卦辞、爻辞、系辞中也有盖天说散在的描述。 从天地形态上看,盖天说认为天象一顶戴在上面的斗笠,地方方的像一盘 围棋的棋局。晋书天文志上与随书天文志上载周髀家云: 。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3 1 。( 见图2 ) ”;周易坤六- - 日:“直方 大,不习无不利”。”;周易说卦日:“乾为天,为圜”,“坤为 地为大舆”。根据晋书天文志上所述,“蔡邕3 4 所谓周髀 者,即盖天之说也。其本庖羲氏立周天历度,其所传则周公受于殷高,周人志 也,故日周髀”。”可见周髀算经、周髀家与周易息息相关,且成 书年代应该相同或者相近,因为学术界一般认为庖羲氏画八卦,文王将其推演 成六十四卦,孔子著十翼。可以肯定的是周髀算经、周髀家与周 易及其十翼都是先秦作品,而当时人们的宇宙观是盖天说,这就足以说明 周髀算经、周髀家与周易及其十翼在宇宙结构模式上是看法相同 或者相近。周髀算经的成书年代及其所讲述的内容目前学术界还存在着争 议,但我认为不管周髀算经具体成书于何时,其所反映的思想是先秦的, 内容上展现了盖天说宇宙结构模式。 盖天说认为天如同一个磨盘向左转行,太阳和月亮却向右行,在整个天空 的大背景下,随着天左转。晋书天文志上与随书天文志上载周 髀家云:“天旁转如推磨而左行,日月右行,随天左转,故日月实东行,而 天牵之以西没”;周易离彖日;“离,丽也。日月丽乎天,百谷草木 丽乎土,7 ”;周易系辞下日:“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 生焉”在盖天说的宇宙模式下,盖着地的天是一个像鸡蛋壳一样的东西, 星星固定在这个壳上随着壳运转,臼月不固定在壳上,而是在天下地上沿着自 己的轨道运行,并呈现出自己特有的规律。周易及其十翼没有具体描述日 月运行的规则,但从其文字中可以看到周髀的影子,日月丽于天就是日月在天 下地上的自己的轨道上运行;“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指日月如周髀所描 复日大学哲学硕i 学位论文 述的在天空东南西北的往来。 盖天说认为太阳光由于受 阴气阻障只能照见半径有限的 范围,这个范围是一十六万七 千里,太阳如果距离我们远于 一十六万七千里,我们就在黑 夜里了周髀算经云:“日 图2 盖天说所示天地宇宙剪 运行处极北,北方日中,南方夜 半;日在极东,东方f t 中,西方夜半;e t 在极南,南方日中,北方夜半;日在 极西,西方日中,东方夜半柏。”又云:“谓璇玑之际,为阳绝阴障以日之 时,而日光有所不达;故知日旁照十六万七千里,人所望见,远近宜如日 光所照。日近我一十六万七千里之内及我,我自见日,故为日出;日远我一十 六万七千里之外,日则不见我,我亦不见日,故为日入4 1 。”周易中没有 象周髀算经那样准确描述多远的距离可见日,多远的距离不可见日,但有 描述e t 将消隐的文句,并把随日隐日现而决定昼夜看作是刚柔。周 易离九三日:“日昃之离,不鼓缶而歌,则大耋之嗟,凶。象日:日昃 之离,何可久也4 2 7 ”;周易系辞上日:“刚柔者,昼夜之象也4 3 。” 周髀算经认为四季变化是因为太阳处于不同的轨道,从而与地的距离 有不同,进而形成了四季变化。周髀算经云:“凡为日月运行之圆周 七衡周而六间,当以六月节。”在盖天说的思维模式下, 周髀算经认为 太阳沿着七条同心圆的轨道运行,这七条不同的轨道叫。七衡”,相邻两轨道 之间有一个间隔这个间隔叫做“问”,共六个,故为“六间”。周髀算经 云:“北极之下,茼人所居六万里,滂沱四陵而下,天之中央亦高四旁六万里 4 5 ”,“北过极四万八千里,除极去夏至之e t 十一万九千里4 6 ”指的是, 周髀算经以北极为中心,外衡、内衡分别为冬至和夏至,其它五衡分布于 其中,以同太阳距离的变化来决定四季的时刻表。周易系辞下曰:“寒 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则岁成焉”。”描述了一年中寒暑的变化情 复日大学哲学硕p 学位论文 况,但没有解释引起变化的原因。周易经文( 包括卦辞、爻辞、彖、象和 十翼) 的作者以盖天说的宇宙结构模式为指导,推演出周易的卦辞、爻辞、 彖、象和十翼。 如果没有发展的宇宙结构模式,也就没有与之相对应而发展的易学思想, 发展的易学思想从一定意义上说基于发展的宇宙结构模式。周易参同契虽 然仍保有盖天说方法的一些痕迹,但它宇宙观已不再是传统周易理论的盖天 说,而吸纳了浑天说( 图3 ) 宇宙观,从这个意义上说,周易参同契发展 了传统周易宇宙理论。魏伯阳在周易参同契中所建构的宇宙结构模式主要 表现为内外“相包”的一种浑天说。浑天说详细描述见于张衡著作浑天仪 注,云:“浑天如鸡予,天体圆如弹丸,地如鸡中黄,孤居于内,天大而地 小。天表里有水,天之包地,犹壳之裹黄。天地各乘气而立,载水而浮。周天 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又中分之,则半覆地上,半绕地下,故二十八宿半 见半隐,天转如车毅之运也耜。”浑天说将天地关系喻为鸡蛋壳包裹蛋黄的关 系,主张天一半覆在地上,一半在地下,认为地球浮在一个空间上,如同蛋黄 浮在蛋的蛋白上一样,天的形状浑圆如弹丸,所以叫。浑天”。浑天说是比盖天 说更为接近于实际的学说,因为浑天说已经了解地球是圆的,浑天说中天的形 状,不像盖天说所说的那样是半球形的,而是一个圆球。浑天说认为天内充满了 水,天依靠气的支撑维持着圆球形状,地则飘浮在水面上,认为由于天球象车毂 一样的旋绕运转,带动天和天上的e 1 月星辰每天绕南、北两极不停地旋转,表 现为分布在天空黄道上的二十八星宿就必然是半见半隐。 浑天说宇宙模式在魏伯阳时代早已经非常盛行,从周易参同契全书的 思维脉络来看,魏伯阳全面继承了张衡的浑天说宇宙结构模式,以崭新的思维 方式看待这个天地,看待天地与人的关系。这种新不是武断地、毫无根据地、 随心所欲地猜测或者想象,而是根据在新宇宙观指引下通过对天地e 1 月的实际 观测,通过自己对自然界存在物性质的实际变化关系的观察,通过对自己身体 与自然变化关系的实际感应,来展开对易理的反思。魏伯阳引进“易”到宇宙 观中,实现了宇宙观和周易理论的结合与共同发展,并运用这种发展的理论来 解释天地关系,事物变化关系,人与天地的关系,人自身内部的关系。 周易参同契有取于浑天说,故云:“乾刚坤柔,配合相包。阳享阴 复e l 大学哲学硕十学位论文 受,雌雄相须”。”“乾刚坤柔”取自周易含义,乾就是天,它是刚健 的,坤就是地,它为柔顺的;“配合相包”意味着周易参同契虽然没有把 天地比喻成蛋壳和蛋黄的关系,但明确表述天地是相包的。周易参同契更 进一步把天地关系表述为“阳享阴受,雌雄相须”,就是把天地关系等同于阴 阳关系,又等同于男女的关系,这种思想都源自于周易。例如:周 易说卦有言:“乾为天,为圜,为父,;坤为地,为母,。” 就是这一观点的来源之一。思想来源对周易的继承,引进了浑天说的宇宙 模式,并同周易的思想相结合是周易参同契的易学特征之一。 “天地设位,而易行乎其中;天地者,乾坤之象;设位者,列阴阳配合之 位,易谓坎离5 1 。”这里魏伯阳把周易系辞上卷的“天地设位,而 易行乎其中5 2 。”转录于此,体现了周易参同契在宇宙观上对周易继 承、运用和拓展。魏伯阳“天地设位”解释为“列阴阳配合之位”,把“易行 乎其中”解释为“坎离”二卦行乎其中。乾坤相包还只是一个轮廓的描述,引 图3 混天说所示天地宇宙” 进坎离来增加整体互动。 盖天说的宇宙结构虽然不为周易参同契用作理论基础,但基于盖天说 的周易文字合理内核被引入到魏伯阳的宇宙模式体系之中。魏氏之所以能够这 样做的原因是因为盖天说与浑天说有某些相通之处。从宇宙结构来讲,盖天说 与浑天说是截然不同的,但是在天地存在的特性上是相同的。首先,盖天说和 复日大学哲学硕十学位论文 浑天说都承认天地是相互分开的而不是一体的,在天地之间都存在气的运动。 其次,盖天说和浑天说都承认天是有壳的,是有范围的,具体天之外是什么都 不进行探讨。第三,都承认日、月和五星在天地问运行。正因为如此,以周 髀算经和周髀家为代表的盖天说为指导原则的周易经文,在很多内 容上同样适用于浑天说宇宙结构体系。这就为魏伯阳把周易理论部分内容引入 浑天说提供了可能性和可行性。也正是基于这种可行性,魏伯阳开拓性运用了 这些理论,改造了浑天说宇宙结构模式,使浑天说不仅仅是孤立的学说,而是 具有易学特征的浑天说,是以易学理论作为指导或者说易学理论作为动力的浑 天说。这是一种全新的、动态的宇宙结构模式图景,是中国易学史上也是哲学 史上第一次实现了易学理论与浑天说的有机结合。 周易参同契有云:“坎离匡廓( 图4 ) ,运毂正轴。牝牡四卦,以为 橐篱5 4 。”描述了天体运转循环,犹如车毂之运,周旋无端。所谓“坎离匡 廓,运毂正轴”与浑天仪注中“天转如车毂之运 图4 水火匡廓图巧 也”有异曲同工之妙,同样描述了一个天球的运转模式。坎、离指月亮和太 阳,这样“牝牡四卦”指乾、坤、坎、离四卦,分别象征天、地、月、日。因 复日大学哲学硕十学位论文 此加上“牝牡四卦,以为橐衡”这两句,魏伯阳把他所理解的宇宙模式毫无保 留的展示给了读着,这就是天包着地,在天地之间日月五星运转着,运转的动 力就是“牝牡四卦”。魏伯阳以周易理论为浑天说找到了动力根源,也为浑天 说找到了指导原则。浑天仪注中的浑天说只是描绘了一个运动的宇宙图 景,而这种宇宙图景为什么会产生张衡没能够作出合理的回答,只是以“乘气 而立,载水而浮”笼统的解释一下,并不具有说服力。魏伯阳的“牝牡四卦, 以为橐篱”正是浑天之天地运转的动力根源,也是浑天之天地运转的原则所 在。 周易参同契的宇宙结构模式,更体现了援“易”入“契”的易学特 征。如果简单的认为魏伯阳把周易引入炼丹理论仅仅是为了解释炼丹或者指导 炼丹,那么周易参同契这种书随便一个喜欢胡乱套用的人就都可以写出来 了,实际上并不是那么简单解释就能够说明问题的。魏伯阳援“易”入“契” 同宇宙结构模式的新认识是互为前提、互相促进的,可谓援“易”入“契”需 有新宇宙结构为前提,新宇宙结构也需援“易”入“契”以彰显。其原因在 于:其一,魏伯阳写周易参同契是为了弘扬伏羲氏、周文王和孔子这三位 圣人遗言,叙述大易的道理,魏伯阳的理论是伏羲氏、周文王和孔子易理学说 的继承和发展。周易参同契有云:“若夫至圣,不过伏羲,始画八卦,效天 图。文王帝之宗,结体演爻辞。夫子庶圣雄,十翼以辅之。三君天所挺,迭兴 更御时。优劣有步骤,功德不相殊5 6 。”其二,用周易爻象推测无法观察到的运 动变化,天道的变化是无常的,引用周易一个重要目的是为了推测无形变化。 周易参同契有云:“有形易忖量,无兆难虑谋;作事令可法,为世定诗书 5 7 ”第三,三道同出而异名的思维。周易参同契有云:“罗列三条,枝茎相 连;同出异名,皆由一门;非徒累句,谐偶斯文;殆有其真,砾砾可观;使余 敷伪,却被敷衍;命参同契,微揽其端弼。”本着这种思维,魏伯阳自然而 然的把乾、坤、坎、离、纳入天地结构,使浑天说宇宙模式不仅仅得以援入周 易的方式得以发展而且使这种宇宙模式富有哲理和人文气息因为这种宇宙模 式可以比类人体,比类丹炉,在这种模式下,人体是一个小宇宙,外在天地是 一个大宇宙,大宇宙具有乾、坤、坎、离的动态运转模式,小宇宙也同样具 有。 复日大学哲学硕十学位论文 总之,魏伯阳采用“浑天说”,建构起“乾外坤内配合相包”、“坎离匡 郭运毂正轴”的天体结构模型,修正和发展了传统周易理论的盖天说为依据的 宇宙论,也为浑天说增添了易理内涵,为其构筑新的易学内容打下了基础。 1 3 周易参同契以。易”诠释八风的易学特征 周易参同契云:“隆冬大暑,盛夏霜雪。二分纵横,不应漏刻。风雨 不节,水早相伐,蝗虫涌沸,山崩地裂,天见其怪,群异旁出5 9 。”描述了类比 象宇宙模式下,人如果不效法天地之道,相应于自身的变化就好比自然界的灾 异现象在人身上应对发生。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魏伯阳把“风雨不节”作为 “水早相伐,蝗虫涌沸,山崩地裂,天见其怪,群异旁出”的前序事件,或者 说直接原因,这同秦汉之际人们以八风作为季节变化的前序事件,或者直接原 因是一致的。史记律书( 史记卷二十五) 云:“书日:七正,二十 八舍;律历,天所以通五行八正之气;天所以成孰万物也;舍者,日月所舍; 舍者,舒气也。”这里的七正在史记中也称作七政,指日、月和金、 木、水、火、土五大行星。二十八舍就是二十八星宿,是中国古人用作观测日 月五行运行的坐标,由二十八组恒星( 或称星座) 组成。因为它环列于日、 月、五星的四方,很像日月五星栖宿的场所,所以称作二十八星宿。古人把二 十八星宿按照东、南、西、北四个方位平均分为四组,分别称为东宫、南宫、 西宫、北宫。每宫七宿,各宫又分别将所属七宿连缀想象为一种动物形象,它 们分别是东宫苍龙、南宫朱雀、西宫白虎、北富玄武( 龟蛇) 。二十八星宿具 体名称及分宫排列为:东宫苍龙:角、亢、氏、房、心、尾、箕;南宫朱雀: 井、鬼、柳,星、张、翼、轸;西宫白虎:奎、娄、胃、昂、毕、觜、参;北 宫玄武:斗、牛、女、虚、危、室、壁。史记律书试图以“七正”在二 十八舍的位置变化解释风的由来。黄帝内经灵柩九宫八风云:“太一移 日,天必应之以风雨,太一在冬至之日有变,占在君;是故太一入徙 立于中寓,乃朝八风“。”描述了“太一移日”如果正常就风调雨顺,大吉大 利,如果不正常,就气候怪异。可见黄帝内经灵柩九宫八风以“太一 移日”解释风雨的变化和八风的由来。汉代京房将八风与周易建立了联系,为 更好的解释八风开辟了思路。京房基于盖天说的宇宙观模式,对日月星辰等天 体、风雷雨露等气象进行观测,形成了自成一家的占星学体系和风角6 2 学内 复日大学哲学硕十学位论文 容。当京房站在大地上,形象地感受到这个大地如此广袤无垠,感受到方向上 是一种四正四偶的方位排列,是以大地平直可以向四正( 东、南、西、北) 四 偶( 东南、东北、西南、西北) 这八个方向无限的延伸,从八个方形吹来的风 就是八风,其中定会有某些天机与奥妙,风的状态意味着某种前兆与暗示。在 这种盖天说的天覆地载的宇宙结构模式之中,八方就是以观测者为中心以地平 面为平面的八个坐标方位。京房接受这种宇宙模式,并受这种八方、八风宇宙 模式思维的启迪,京房将八纯卦作为八个基极,演变出京氏易学特有的八宫卦 的模式。我不能武断的说京氏易的八宫卦理论是为解释八风的而造,但我们也 不能排除这种可能性的存在。与京房的思维模式不同,魏伯阳的脑海里已经是 把“坎离匡廓,运毂正轴”引入“易”的浑天说宇宙结构模式,在这种情况下 解释八方风就必须抛弃八宫卦的模式。如果说京房有以八宫卦解释八风的愿望 的话,这也仅是一种将周易与八风建立联系的尝试,那么周易参同契完成 了利用“易”来解释八风的具体方式。“牝牡四势,以为橐筲”的“橐篱”就 是指吹风用的风箱,周易参同契借助周易形象的指出了风的由来。这种解 释比史记和黄帝内经更有说服力,因为史记和黄帝内经的解 释都是以一种现象出现了另一种现象就会出现的方式进行解释的,没有说明两 种现象之间为什么会存在这种关联性。引入“易”的浑天说宇宙结构模式同时 使魏伯阳能够构建“八卦布列曜”的易学空中图景,使月相八卦与二十八星宿 关联起来,并可以对应八风,用以显示“牝牡四卦,以为橐篱”的作用状态。 也就是说“牝牡四卦,以为橐篱”解释了八风根源,本文下文介绍的“八卦布 列曜”告诉观测者通过观天象可知引起四季变化的八风状况。 复日大学哲学硕p 学位论文 第2 章周易参同契在“易 含义上的明确 在全新图景的宇宙结构模式下,魏伯阳大胆的开创了周易“易”的主 要含义。这是魏伯阳在全新宇宙结构模式思维的指引下所走的第一步,这第一 步的走出也就使周易参同契成书有了最初的易学基础,为下一步开辟易学 思想新境界趟出了道路。 2 1 周易经文中“易”的含义 “易”字在周易经传中共有八十二次出现,共有七种含义。分别 为:书名,即周易。系辞下:“易之兴也,其其于中古乎? 作易者,其有忧 患乎酗? ”变易,改移,移易。恒大象:“君子以立不易方岱。”容易。系 辞下:“损,先难而後易”。”简易。系辞上:“乾以易知,坤以简能”。” 平易。系辞上:“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易知则有亲,易从则有功醴。”交 换,贸易。系辞下:“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 其所,盖取诸噬嗑6 9 。”指易道。“天地设位,而易行乎其中矣7 0 。”从周 易整体性来观看,并不是周易经传以及十翼中出现的。易”字都体现周易的 易理内涵精神,例如作为“交换,贸易”的意思讲的“易”字并不体现周易的 易理内涵的精神。周易乾凿度提出的“易一名而含三义”,体现了对周 易思想的系统性理解,是周易的易理内涵精神的完整展现。周易乾凿度 云:“孔子日:易者易也,变易也,不易也。管三成为道德苞篱。易者言其德 也通情无门,藏神无内也光明四通,效易立节。天地烂明,日月星辰布 设;八卦错序,律历调列,五纬顺轨,四时和栗孽结,四渎通情,优游信洁, 根著浮流,气更相实,虚无感动,清挣熠哲,移物致耀,至诚专密。不烦不 挠,淡泊不失,此其易也。变易也者,其气也。天地不变,不能通气。五行迭 终,四时更赓,君臣取象,变节相和,能消者息,必专者败。君臣不变不能成 朝,纣行酷虐,天地反。文王下吕,九尾见。夫妇不变,不能成家,妲已擅 宠,殷以之破。大任顺季,享国七百。此其变易也。不易也者,其位也天在 上,地在下,君南面,臣北面,父坐予伏,此其不易也。故易者,天地之道 也,乾坤之德,万物之宝。至哉易,一元以为元纪”。”周易乾凿度的论 复日大学哲学硕十学位论文 述准确的表达了“易”字的周易易理内涵精神。孔颖达在周易正义卷第 一第一论易之三名日:“郑玄依此意作易赞及易论云:易一名而含三义, 易简一也,交易二也,不易三也。故系辞云:乾坤其易之缢邪? 又 云:易之门户邪? 又云:。夫乾碓然示人,易矣;夫坤隋然示人,简矣。易 则易知,简则易从。此言其易之法则也。又云:“为道也屡迁,变动不居,周 流六虚,上下无常,刚柔相易,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此言顺时变易,出 入移动者也。又云: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动静有 常,刚柔断矣。此言其张设布列,不易者也7 2 。”通过郑玄非常完美的描述, 很容易理解周易乾凿度。易者易也,变易也,不易也。”,也就理解了 “易”字的周易易理内涵精神,但在周易参同契这种内涵精神已经体现了 对周易原来含义精神的一种超越。 周易参同契首先保留了这种“易一名而含三义”的精神实质,又在此 借鉴了乾坤凿度中“易名有四义,本日月相衔7 3 ”的创新思想,集中 。易”字的含义为“日月”。 2 2 周易参同契中“易”的含义 周易参同契文字中“易”字共出现十九次,共有六种7 4 含义。分别 为:容易。“同类易旌工兮,非种难为巧。”“视之不见,近而易求m 。” “以类补自然,物成易陶冶7 7 。”“有形易忖量,无兆难虑谋7 8 。”“定录此 文,字约易思,事省不繁,披列其条阿。”交易,改移,移易。交易更盛, 消息相因。”日月,离坎。“易谓坎离者,乾坤二用舭。”“坎戊月精,离巳 日光,日月为易,刚柔相当8 2 。”“易行周流,屈伸反覆。”大象。“易 者,象也科。”易道。“乾坤者,易之门户,众卦之父母8 5 。”“天地设位,而 易行乎其中蹦。”“故易统天心,复卦建始萌,长子继父体,因母立兆基盯。” “火计不虚作,演易以明之髓。”“二八应一斤,易道正不倾明。”“故无常 位,为易宗祖帅。” ,大易,太易,为理想境界,又为易道的根本。“命五相 类,则太易之情性尽矣9 1 。”。太易性情,各如其度昵。”。歌叙大易,三圣遗 言,察其旨趣,一统共论9 3 。”可见周易参同契中“易”字含义已经集中 表述为“易谓坎离”,“日月为易”。在这种核心含义的宗旨下,其中大象就是 日月之象,易道就是日月运行之道,宇宙从太易演化而来它于今的存在状态集 复e l 大学哲学硕十学位论文 中体现在日月运行之上。在这种核心含义的宗旨下,“易一名而含三义”则指 的是日月“易一名而含三义”。具体而言,就是指“易”只指的是日月,故称 为“易者易也”,含义为简易;日月往来而生成一年四季的规律性变化,就是 “变易也”;而这种日月往来的变化规律是周而复始、永恒不变的,就是指 “不易也”。许慎9 4 说文解字解“易”为“易:蜥易,妪蜒,守宫也;秘 书”说,日月为易,象阴阳也。”“易”解释为蜥蜴是对周易思维体系 的部分理解,不能见其全貌,其实把“易”字解释为“日月”已经完全涵盖了 各种解释的意义了。蜥蜴是一种爬行动物,就是变色龙,解释为蜥蜴无非是讲 一种随时随地随条件变化性质,而这种性质完全可以通过天象的日月运行的随 时随地随条件变化的特性来体现。或谓“日月为易,象阴阳也”是许慎与魏伯 阳理解相同之处,但许慎并不确定“易”字就是指日月,而是作为一种旁注的 附加含义,这表明了对于“易”字的理解在准确性上许慎还有不足之处。周 易参同契之所以能够把周易“易”字的含义集中于日月,其根源在于其 宇宙观的变化。在浑天说的宇宙模式下,大地已经不再是无限延伸的平面,在 这种情况下如何解释八风的由来,如何解释一年气候规律性的变迁,魏伯阳对 此作了大胆的假设,它将八卦分布于天上,从而以“月体纳甲”说发展汉易学 的“卦气”说,从而以月相八卦在二十八星宿位置的变化即“八卦布列曜”来 解释八风以及气候的变迁。只有将“易”解释为“日月为易”才能反映出日、 月布八卦于天空具体因由,才能体现“易”与八卦的内在联系。另一方面, “日月为易”这种解释最符合周易古经文的思维体系。易传系辞下 传说:“古者庖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 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怪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 之情9 7 。”庖牺氏即伏羲,当他仰观象于天的时候,看到日、月、五星以及作为 大背景的恒星天图,可所见最大的天体就是日月,而日月的变化似乎又与大地 上万物的变化息息相关,庖牺氏如果把万物的变化理解为改变,那么他必然用 这种引起改变的根源来形象的表示这种改变,于是就把日月的形象叠加起来组 成“易”这个字,用以表示万物变化的本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方大炭素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招聘127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国网新源集团有限公司高校毕业生招聘(第二批)调剂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合肥公交集团有限公司驾驶员招聘180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中国烟草总公司辽宁省公司人员招聘168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危险运输安全培训
- 2025内蒙古中材科技(锡林郭勒)风电叶片有限公司招聘32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危险品安全管理培训
- 地球运动与气候
- 危化安全员培训记录课件
- 嘉兴油车港安全生产培训课件
- 上海市静安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数学试题(解析版)
- TPM管理知识培训
- 202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及答案解析(地市级)
- 关于无梁楼盖和梁板式楼盖经济性的比较
- 第十四杂环化合物
- RB/T 306-2017汽车维修服务认证技术要求
- 《数学软件》课程教学大纲
- 《细胞工程学》考试复习题库(带答案)
- 粤教花城版小学音乐歌曲《哈哩噜》课件
- 第六讲:RCEP服务贸易与投资解读课件
- 展筋丹-中医伤科学讲义-方剂加减变化汇总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