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管理专业论文)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研究.pdf_第1页
(行政管理专业论文)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研究.pdf_第2页
(行政管理专业论文)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研究.pdf_第3页
(行政管理专业论文)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研究.pdf_第4页
(行政管理专业论文)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摘要 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研究是时代对我们提出的客观要求,也是我们面 临的紧迫任务。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民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农 村在社会结构中占很大的比重。从这个角度而言,中国问题就是农业、农 村和农民闯题,中国经济社会持续稳定的发展离不开农业与农村的发展。 而这其中的关键因素是“人”,从根本上讲,取决于农村人力资源的有效 开发,把农村丰富的人力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本,进而转化为生产力,将成 为今后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 设的必然要求,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也是全面建设小康 社会的关键任务。 本论文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背景,围绕农村经济跨越式发展和全 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主题,着眼于我国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将对这一领 域作深入地研究。 本论文通过研究人力资源和人力资本相关理论,分析农村人力资源开 发中存在的问题,为充分开发、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农村人力资源提供战 略思路,制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相应措 藏,从而加快我国传统农业改造和农村现代化的实现,改革与发展农村教 育,加强农村教育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使农村教育更好地适应社 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最后论文以湖北省这一中部农业大省作为典型 例证,全面、系统地论述了湖北省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意义,开发中存在的 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农村人力资源开发i 问题;战略;对策 燕山大学管理学硕士学位论文 a b s t r a c t i t i sa no b j e c t i v ed e m a n dt od os o m er e s e a r c ho nh u m a nr e s o u r c e d e v e l o p m e n ti nr u r a lr e g i o n sa n di ti sat o u g ht a s kf a c i n gn sn o w a g r i c u l t u r e i n d u s t r yi sab a s i ci n d u s t r yo f r t a t i o n a le c o n o m y 1 1 1 em a j o r i t yo f t h ep o p u l a t i o n s i nc h i n aa r el i v i n gi nr u r a lr e g i o n ;v i l l a g e st a k eah u g er a t ei ns o c i a ls t r u c t u r e s f r o mt h i sp o i n t a g r i c u l t u r e ,v i l l a g e sa n df a r m e r sa r et h em e a ni s s u e si nc h i n a , m e a n w h i l et os u s t a i na n ds t a b l ee c o n o m ya n ds o c i e t yd e v e l o p m e n tw i l ln o t d e p a r tf r o mr u r a la n da g r i c u l t u r a ld e v e l o p m e n ti nc h i n 乱a m o n ga l lt h ef a c t o r s , t h ek e yf a c t o ri sh u m a nb e i n g b a s i c a l l ys p e a k i n g , r u r a lh u m a nr e s o l l r c e e f f e c t i v ed e v e l o p m e n tw i l lb e c o m et h en e c e s s a r yw a yt od e v e l o pt h er u r a l e c o n o m yb yt h em e a n so ft r a n s f e rt h er i c h 九删h u m a n r e s o u r c ei n t oh u m a n c a p i t a la n dt h e np r o m o t e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 p r o d u c t i v ef o r c e t h ee x p l o i t a t i o n o fr u r a lh u m a nr e s o u r c ei st h en e c e s s a r yd e m a n dt ot h ec o n s t r u c t i o no fs o c i a l i a n e wv i l l a g e ,t h ef u n d a m e n t a lw a yt or e s o l v et h ep r o b l e m sf a c i n ga g r i c u l t u r e , r u r a la r e a sa n df a r m e r sa n dt h ek e yt a s kt ob u i l daw e l l - o f fs o c i e t yi na na l l a r o u n dw a y c e m e r i n g0 1 1t h em a j o rt h e m eo fl e a p i n gd e v e l o p m e n to fr u r a le c o n o m y a n db u i l d i n go faw e l l - o f fs o c i e t yi na na l la r o u n dw a y ,t h i st h e s i sw i l lf o c u so n r u r a lh u m a nr e s o u r c ee x p l o i t a t i o na n dm a k ead e 印s t u d yi nt h i sf i e l du n d e rt h e b a c k g r o u n do f s o c i a l i s tn e wv i l l a g ec o n s t r u c t i o n 1 1 l ct h e s i ss t u d i e dt h er e l a t e dt h e o r yo fh u m a nr e s o u r c ea n dh u m a n c a p i t a l , a n a l y z e st h ep r o b l e m si nr u r a lh u m a nl f e s o u r c ed e v e l o p m e n t i ts u p p l ys o m e s t r a t e g i e sf o rs u f f i c i e md e v e l o p m e n ta n dr e a s o n a b l eu t i l i z a t i o no fr u r a lh u m a n r e s o u r c e s ,p u tf o r w a r ds o m ed e t a i l e dc o a n t e r m e a s u r e ss o a st oa c c e l e r a t et h e r e f o r mo f t r a d i t i o n a la g r i c u l t u r a la n dr e a l i z ea g r i c u l t u r a la n dr u r a lm o d e r n i z a t i o n , r e f o r ma n dd e v e l o pr u r a le d u c a t i o n , s 灯e n g t hr u r a le d u c a t i o ns e r v i c ea b i l i t yt o s e r - v es o c i a la n de c o n o m i cd e v e l o p m e n t , a n dm a k er u r a le d u c a t i o nm a t c ha n d g u i l dt h ed e m a n do f s o c i a l i s tn e wv i l l a g ec o n s t r u c t i o n h u b e ip r o v i n c ei sac a s e f o r t he t h e s i st oa n a l y s i so i lt h es i g n i f i c a n c ea n dp r o b l e m so fr u r a lh u m a n a b s t r a e t r c s o u l c ed e v e l o p m e n ti nh u b e i a n dt h e ns o m ec o r r e s p o n d i n gc o u n t e r m e a s u r e s a r ep u tf o r w a r d k e y w o r d sn e wv i l l a g ec o n s t r u c t i o n ;r u r a l h u m a nr e s o u r c e d e v e l o p m e n t ; p r o b l e m ;s t r a t e g y ;c o u n t e r m e a s u r e i 燕山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此处所提交的硕士学位论文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我国农 村人力资源开发研究,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在燕山大学攻读硕士学位期 间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据本人所知,论文中除已注明部分外不 包含他人已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工作做出重要贡献的个 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注明。本声明的法律结果将完全由本人承 担。 、 作者签字妒二孑 日期:加f 年f 阴7 d 日 扎, 燕山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使用授权书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研究系本人在燕山大学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在导师指导下完成的硕士学位论文。本论文的研究成果归 燕山大学所有,本人如需发表将署名燕山大学为第一完成单位及相关人员。 本人完全了解燕山大学关于保存、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 有关部门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本,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 燕山大学,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可以公布论文的 全部或部分内容。 名:断 日期:z 卵f 硝月易日 新躲倦,醐移胡尸 书 权授本甩适后密解年在 。 n 0 吖 密 密打保内 保 不框 方 于 应 属 相 文 上 论 以 位 在 学 请 本 0 第1 章绪论 1 1 研究背景 第1 章绪论 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知识 经济正在崛起,并将逐渐取代工业经济;经济一体化趋势发展迅速,使全 球经济联系日益密切。这种经济格局不仅深亥0 改变着世界的经济结构、社 会结构,也彻底改变着传统的观念。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人力资源实 际上是一种特殊的资本性资源,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资源,是经济发展中 起决定作用的第一资源。因此,世界各国都加大了人力资源开发的力度, 有的国家甚至把人力资源开发作为主要施政内容予以规划和落实。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最艰巨、最繁重, 也是最关键的任务在农村,在农业,在农民问题上。从十六大到十六届三 中、四中全会,党中央迸一步深化了新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发展新阶段的指导思想和基本思路,形成了解决“三农”问题的总的思路、 措旌、目标和要求。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基于这一基本国情,从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全局出发,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任 务。我国是个农业大国,截至2 0 0 3 年底,1 3 3 7 5 4 亿多人口,除港澳台外,市 镇人口只有5 1 5 1 3 亿,乡村总人口8 2 2 4 1 亿,占总人口的6 9 7 l 。即使加上 县城和小镇,全国城镇化的水平也只有3 7 左右,比世界平均水平低1 0 个百 分点,比发达国家低4 0 个百分点【i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了巨大发 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从近几年来看,广大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速 度趋缓,农业收益下降,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城乡差距不断扩大。“三农” 问题成为当前困扰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主要障碍。可以说,我国能否 实现现代化,关键看农业是否实现现代化;我国能否实现全面小康,关键 在于农民是否实现全面小康。“三农”的核心是农民问题,而农民问题的关 键是农民素质教育问题,说到底是农民太多,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太大, 农村人力资源处于未充分开发和有效利用的问题。 燕山大学管理学硕士学位论文 长期以来,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不仅存在着人力资源配置不当的情况, 还存在着人才资源匮乏和人力资本投资不足的严重问题。随着经济全球化 的进程,经济社会和产业发展的高科技化、知识化,对各类专业技术人才 的争夺将更加激烈,在全球范围内的人力资源竞争和配置中,我国农村地 区面临极为严峻的挑战。我国有丰富的农村人力资源,这是一大优势,但 是广大农民素质低,从业、择业、创业能力差,只能算是潜在的人力资源 优势。为了与国际市场接轨,为了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我国必须培养多 类型、多层次、多规格的高素质农村人才,必须加大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 广度和深度,提高我国农村人力资源的整体素质,把潜在的人力资源优势 转变为现实的人力资源和人才资源优势。 早在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上,党中央就提出,要把培养、吸引和用好 人才作为一项重大的战略任务切实抓好,努力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的、高素 质的人才队伍。国家“十五”计划纲要专章列出“实施人才战略,壮大人 才队伍”,将人才规划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将人才战略确立为国家战略。2 0 0 3 年底,全国人才工作会议通过了中共 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为新世纪新阶段我国人才 工作提供了行动指南。2 0 0 6 年,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中又在专章明确 提出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国家对人才工作的重视对推动 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促进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基于以上的国际、国内背景,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问题引起了经济 学界的极大关注,本论文也正是在这种形势下进行研究选题的。 1 2 研究意义 舒尔茨在改造传统农业中提出:“在解释农业生产的增长量和增长 率的差别时,土地的差别是最不重要的,物质资本的质的差别是相当重要的, 而农民的能力的差别是最重要的”1 2 1 。相对于物质资本,入力资本对于经济 发展的作用更为重要,它从总体上和长期上具有收益递增的特点,随着人力 资本的增加,社会生产的可能性边界将会以越来越快的速度向外扩展。在 2 第1 章绪论 现代生产力系统中人力资本不再仅仅是一种生产要素,而是一种能支配和 调控其他要素,实现系统协调增值的能动性或本源性的资本要素。 基于我国的国情,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具有更为重要的战略意义。 首先,农村入力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关系到能否尽快消除农村贫入 口,减少返贫人口,巩固脱贫成果:关系到能否尽快提高农村经济效益, 推进农业现代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有了很大发展,贫困人口逐年 减少。但是由于贫困地区的农业基本生产条件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善,抵御 自然灾害的能力仍然很弱,脱贫后的农民返贫率较高。同时,我国农民素 质不高的现状仍未彻底改变,导致农村贫困人口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 如何使农村全面脱贫,如何防止返贫,关键在于长期坚持提高贫困人口的 科学文化素质、生产技能素质和创业能力。农业现代化对农业经营者的素 质有相当高的要求:美国的农场主多数有农科院校毕业文凭,瑞士等国的 农场经营主至少接受九年教育且须在从业前进行技术培训和实习等。而我 国农村9 年制基础教育尚未完全普及,根本谈不上现代化农业所需要的专 业技术素质。因此,只有进行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提高农民的素质,尽快 实现农业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创造出促进经济进步的社会 结构、价值体系,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农村经济效益,推进农业现代化, 才能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状况。 其次,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关系到能否尽快转变人口压力的包袱为人力 资源和人才资源的优势,实现农村人力资源在社会范围内的优化配置。开 发农村人力资源是加快农村城镇化发展的重要支撑【,j 。我国农村人口和人力 资源数量丰富,是农业发展的潜在优势,但由于农村人力资源素质的“四 低”,这种数量优势也成了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压力。在农村劳动者素质 全面提高的基础上,一部分农村人力资源可以在农业内部、产业之间、城 市寻找到适合自身特点的工作岗位,有利于实现劳动者在城乡之间、产业 之间和产业内部的衔接和协调,进而带动农村人力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的充 分就业和优化配置,从而变人口压力为现实的人力资源和人才资源优势。 再次,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和有效利用,对增强农业国际竞争力,促 进社会经济良性运行、协调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当前我国农村劳动力 3 燕山大学管理学硕士学位论文 素质低下,耕地等农用资源十分紧缺,是农村经济发展不快、后劲不足和 农业国际竞争力不高的主要原因。在知识经济时代,一国农业竞争优势的 取得将更多地依赖人力资源优势,因为人力资源不但决定物质资源的开发 利用程度,人力资源的充分开发还可以弥补物质资源的不足。现代经济发 展表明,经济发展的快慢,越来越取决于知识的积累、创新和应用能力。 而知识的创新和应用主要取决于人的素质,取决于人力资源开发的水平。 最后,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和产业化经营的客观 要求,是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关键环节。农业产业化的基本要 求是农业的专业化、社会化、市场化,要求劳动力具备一定的科技素质和 专业水平,要求有大量的经营人才、管理人才、科技人才等。而我国农村 人力资源数量多、素质低,长期以来没有通过有效的途径得以开发和利用, 并及时转化和提升为现实的高水平人力资本,致使农业难以实现集约化生 产和产业化经营及可持续发展,农业生产力长期在低水平徘徊【4 】。农村人力 资源的开发,不能有效地提高农业科技人员和劳动力的素质,就不能适应 农业产业化对劳动力素质和人才结构的要求,也不能有效地保护农业生态 环境,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必须充分发挥科学技术 是第一生产力的重要作用,注重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实施人 才强国战略也是以发挥各类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基础的。 1 3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 3 1 国外研究现状 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对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研究已有六、七十年的 历史。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工业心理学的发展使得人力资源逐渐受到重 视。由于利用心理学的考试方法,可以较快并较经济地从众多的申请人中 选出合格者,因而极大地增加产出和效益【5 】 人力资本是指除了基本的劳动能力之外,人类后天获得的有用的能力。 其本质就是知识积累和知识效应。人们花费在教育、健康、培训和移民等 方面的开支所形成的能力都是人力资本。之所以称为人力资本,是因为它 4 第1 章绪论 必须依附于作为主体的人而存在,当人去世时,依附于其身上的人力资本 也随之消失 6 j 。 一般认为,人力资本理论是美国经济学家西奥多舒尔茨在1 9 6 0 年首次 提出的,标志是其在美国经济学年会上关于“人力资本投资”的演讲,后 来发表在1 9 6 1 年的美国经济评论上【“。在他看来,人的知识、能力、 健康等人力资本的提高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远比物质资本、劳动力数量的 增加重要得多。实际上,人力资本理论诞生的标志是政治经济学杂志 1 9 6 2 年1 0 月号的增刊“人力资本增刊”。从而形成了人力资本理论,逐 渐发展成为现代经济学的重要内容。而作为里程碑的人力资本的教科书则 是1 9 6 3 年问世的舒尔茨撰写的教育的经济价值和加里贝克尔1 9 6 4 年 的专著人力资本。书中论述到:人力资本是体现在人身上的技能和生产 知识的存量,是文化教育水平、技能培训和有经济含义的经历特征等和人 口质量有关的要素在劳动者身上的凝固。人力资本投资是通过增加人的资 源而影响未来的货币和物资收入的各种活动 s j 。舒尔茨和贝克尔都获得了诺 贝尔经济学奖,这与他们在人力资本理论方面的研究是分不开的。他们的 人力资本理论,对经济增长的动力提出全新的解释。他们认为应当把人力 资本作为与实物资本同样的生产要素加以考虑,并且人力质量的改进是提 高劳动生产率的根本原因,经济增长大部分来自对人力资本的投资。 实际上,人力资本的思想早已存在。古典经济学家的理论中己包含了人 力资本理论的萌芽形式。如早期的古典经济学家威廉配第提出了“土地是 财富之母,劳动是财富之父”的著名论断,他认为:人力和物质资本对生 产起着同样重要的作用,人力的作用甚至比物质资本的作用更大1 9 1 。他的观 点被认为是首次严肃地运用了人力资本思想。布阿吉尔贝尔提出了关于劳 动时间决定价值的论述。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明确地论述了知识作为 投资结果的思想,并将所有社会成员“后天获得的有用习能”作为固定资 产的一部分。他认为:经由教育、自修或学徒方式取得的才能,通常必须 花费成本,对个人而言,这种投资后形成的才能可认为是固定资本【1 0 l 。 著名经济学家马歇尔明确指出:“所有的投资中,最有价值的是对人本 身的投资”。他把对入的投资看作是在学校教育和家庭培养上的总投资, 燕山大学管理学硕士学位论文 把对孩子的抚养和早期教育看作是父母的投资,认为这类投资具有经济效 应。马歇尔还强调人力资本投资的性质和家庭、政府在人力资本投资中的 作用,他指出,教育投资不足的问题无法由市场单独解决,必须依靠政府 投入保证教育投资,进而影响经济增长、提高工资水平和促进职业技术结 构的转变i l l j 1 9 世纪4 0 年代,德国历史学派先驱李斯特在考察教育在经济发展中的 作用时,将资本划分为“物质资本”与“精神资本”两类。他认为,人类 的“物质资本”是由物质财富的积累形成的。“精神资本”则来自智力方面 成果的积累,各国现在的状况是在我们以前许多世纪的一切发现、发明、 改进和努力等等积累的结果,这些就是现代人类的“精神资本”【1 2 1 。李斯 特所说的“精神资本”在某种程度上接近于人力资本的概念。 直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人力资本理论才真正兴起。舒尔茨关于“人 力资本理论”的演讲掀起了经济学家关于“人力资本理论”研究的高潮。 舒尔茨是在研究经济增长的原因时提出的人力资本理论,他发现单纯从自 然资源、实物资本和劳动力的角度,不能解释生产力提高的全部原因。战 后五六十年代,西方工业化国家经济增长呈现出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国民 收入的增长一直比国家投入资源的增长快得多。特别是德、日两个在战争 中遭到重创的国家奇迹般发展起来,而一些自然资源严重匮乏的国家( 如亚 洲四小龙) 也获得了经济上的成功。舒尔茨认为:这些现象说明,我们一定 漏掉了重要的生产要素,这个要素就是人力资本【h 】。 与舒尔茨一样,贝克尔对人力资本理论也做出了突出贡献。贝克尔在 人力资木一书中,分析了正规教育的成本和收益问题,重点讨论了在 职培训的经济意义。同时,还研究了入力资本和个入收入分配的关系。贝 克尔认为,人力资本投资的目的,既要考虑当前的经济收益,又要考虑未 来的经济收益。在职培训是人力资本的重要内容。收集信息、情报资料也 是人力资本的内容,同样具有经济价值。他还给出了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率 的计算公式【j 4 1 。 阿玛蒂亚森指出一个人创造收入的能力或机会的失去或被剥夺是导 致贫困的根本原因。s o l o w ( 1 9 5 6 ) 利用古典经济增长模型提出了技术进步与 6 第1 章绪论 经济增长之f 霹的关系之后,许多学者在此基础上把“技术进步”进行细分, 设法把人力资本引入经济增长模型,利用模型直接估计人力资本对经济增 长的作用。在这一领域具有代表性的学者有k e n n e t h a r r o w , h i r o f u m iu z a w a , p a u lr o m e r 和r o b e r tl u c 踮,他们从不同的角度研究了农村人力资源对经济 增长作用的理论并提出了相应的模型【l 5 。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阿罗于1 9 6 2 年提出了“干中学”模型,把从事 生产的人获得“知识”的过程内生于模型。阿罗假定对知识的获取或“学 习”是经验的产物,而经验的积累在生产率的提高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例 如在生产机器的过程中,随着生产机器总数的增加,生产成本将减少。实 际上,生产经验的积累也是生产过程的一种投入。阿罗认为企业在投资增 加资本存量的过程中提高了知识水平,他选择累积的总投资作为经验指数, 建立了一个增长模型。原先的投资,不管它们是否还存在,都对当前的生 产有所贡献,因为它们曾经提供过经验。阿罗的模型包含了学习过程的两 个效应,一是由于生产了更多的产品而积累了更多的知识,使下一代产品 所含的技术水平得以提高;二是所谓的“溢出效应”( s p i l l o v e re f f e c t ) 。阿罗 模型的重要性在于他突破了新古典增长理论魄研究框架,提出了第一个内 生增长模型,从而促进了新增长理论的产生。阿罗的模型被认为是现在许 多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和内生技术进步模型的根源【1 6 1 。 宇泽最早将人力资本用于研究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问题。在他的增长 模型中引进教育部门,假定社会配置一定的资源到非生产的教育部门,教 育部门对产出的贡献是通过提高生产部门技术水平而间接实现的。宇泽模 型提出了研究内生经济增长的另一条思路,即以人力资本为核心【1 7 1 。许多 人力资本模型都是在这一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是宇泽模型同阿罗模型一 样未能摆脱经济增长依赖于人口增长的结论。 1 9 8 6 年,罗默在他的收益递增与长期增长文中认为,知识是非 竞争性的产品,具有外部效应,这种效应不仅使其自身形成收益递增,而 且也使物质资本及劳动等其他投入的要素也具有收益递增的特性,而这种 收益递增会导致经济的长期增长【1 s l 。在罗默的模型中,知识被当作生产过 程中的一种特殊投入,能够提高投资的收益。因此,罗默的模型通常称为 7 燕山大学管理学硕士学位论文 知识积累模型或知识溢出模型。 1 9 8 8 年,卢卡斯在宇泽( 1 9 6 5 ) 模型的基础上构造了物质资本和人力资 本的两部门内生经济增长模型,卢卡斯模型其特征是:教育部门活动不仅 限于人力资本的生产与积累,而且其生产活动只使用人力资本,与物质资 本无关。由于卢卡斯模型与宇泽模型具有类似的结构,通常将卢卡斯模型 称为宇泽卢卡斯两部门内生经济增长模型。卢卡斯认为,人力资本既具 有内部效应也产生外部效应,人力资本的内部效应是指个人拥有的人力资 本可以给他带来收益。人力资本的外部效应是指个人的人力资本有助于提 高所有生产要素的生产率,但个人并不因此而获益【l ”。 在理论上,物质资本的短缺不应比人力资本的短缺对经济增长率产生 更大的影响。战争破坏了大量的物质资本,却相对保存了人力资本的完整。 理论预测这种情况下产出将以远高于稳态值的速度增长。经济可以很快从 战争中恢复而难于从流行病中恢复。二战后的日本和德国就是这种情况。 卢卡斯的模型对此给出了很好的解释1 2 0 。 除了前面提到的一些科学家之外,还有许多科学家对人力资本进行了 研究,并做出了突出贡献,其中爱德华丹尼森研究了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 献,修正了舒尔茨关于教育对美国经济增长率的研究结果,他的研究结果 是1 9 2 9 1 9 5 7 年间美国的经济增长中有2 3 的份额归属于教育,而非舒尔 茨的3 3 。j 明塞尔则首次将人力资本与收入分配联系起来,给出了完整 的人力资本收益模型,从而开创了人力资本研究的另一个分支。并且,明 塞尔还研究了在职培训对人力资本形成的影响【2 l 】。 最近的研究有:m u l l i g a n a n d s a l a - l - m a r t i n ( 1 9 9 3 ) 运用时间排除方法讨论 宇泽一卢卡斯两部门内生经济增长模型的动态性质;k j y o s h i o t a n i ( 1 9 9 6 ) 用人 力资本理论的术语表述并解释企业家的能力,讨论了企业家的能力与企业 的规模等问题圆。 s t e p h e nr e d d i n g ( 1 9 9 6 ) 在一个内生增长模型中,研究了在人力资本和 r & d 之间投资的关系。关于人力资本投资的研究a c e m - o g l u ( 1 9 9 4 ) ,s n o w e r 等嘲 i 第1 章绪论 1 3 2 国内研究现状 改革开放后,人力资本的相关理论被介绍到国内,并逐渐被接受,开 始在各个领域内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而后,人力资源理论更是得到了广 泛的研究和应用,纵观其研究领域和成果,主要有以下一些观点:吴文武 ( 1 9 9 6 ) 指出人力资源是指能够推动整个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具有智力劳动和 体力劳动的能力的人们的总和,它应包括数量和质量两个指标 2 4 1 。周坤 ( 1 9 9 7 ) 认为:人力资源分初级和高级两个层次,前者指健康人的体力、经验、 生产知识和技能;后者是指人的天赋、才能和资源被挖掘出来的潜能的集 中体现一智慧 2 5 1 。丁栋红( 1 9 9 9 ) 认为人力资源具有不同的生产力形态,从而 提出了异质型人力资本和同质型人力资源的概念i 2 6 。李建民( 1 9 9 9 ) 从个人和 群体角度对人力资源给出了定义。前者指存在于人体之中、后天获得的具 有经济价值的知识、技术、能力和健康等质量因素之和;后者指存在于一 个国家或地区人口群体每个人体之中,后天获得的具有经济价值的知识、 技术、能力和健康等质量因素之整和 2 7 1 。另有人认为,人力资源是指能够作 为生产要素投入社会经济活动的劳动人口。刘美平( 2 0 0 2 ) 从人口资源、人力 资源、劳动力资源、人才资源方面说明了人力资源的概念。还有的人认为: 人力资源是指一定社会区域内有劳动能力的适龄劳动人口和超过劳动年龄 人口的总和。经济学家厉以宁认为人本身并不等于资源,只有经过训练、 教育之后,在能够胜任生产性工作时,才成为一种资源 2 8 1 。 目前关于人力资源开发的研究多为全国性问题,并重点在企业领域, 关于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研究并未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尤其是在我国, 以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为研究核心的学者和专著极少。但是,关于农村人力 资源开发问题的研究已越来越受到重视和关注,出现了不少文章和见解, 主要有以下观点:在农村人力资源和开发的含义与内涵方面,余永德( 2 0 0 0 ) 认为农村人力资源是指农村范围内人口总体所具有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 包括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其总和是二者的乘积1 2 砑。冯天丽( 2 0 0 1 ) 认为农村 人力资源开发是把农村人力资本投资要素转化为人的生产能力的过程以及 人的生产能力得以有效释放的过程,即投资回报的过程 3 0 1 。李文政( 2 0 0 4 ) 9 燕山大学管理学硕士学位论文 提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内涵:就是要充分利用和发掘农村人群的生产力, 在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技术培训、医疗卫生、计划生育等方面加大人力 资本投资以提高农村人口的整体素质,促进农村社会经济的高效和优化发 展【3 l j 。王继平( 2 0 0 4 ) 指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含义是切实提高人力资源的质 量与科学调控,并充分利用人力资源以实现其最优化的过程,因而农村人 力资源开发也蕴涵科学调控和充分利用与提高质量两个方面0 2 1 。在农村人 力资源开发方面,仇建涛在论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 经济纵横,1 9 9 9 9 ) 中,分析了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意义,阐述了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整体 性思路”;王德海、张克云等在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现状及战略选 择( 农业经济问题,2 0 0 1 9 ) 中,从宏观层面论证了农村人力资源开发 战略的选择;郑晔、王艺等在我国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现状及其对策( 资 源开发与市场,2 0 0 3 ) 中,阐述了人力资源开发的理论,提出了加强农村 人力资源开发的对策:刘志明在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与教育培训( 农 业论坛,2 0 0 4 ) 中,阐述了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教育培训在农业发展中的地 位和作用,分析了开发培训的现状,并提出了相应的措施;李恺、李祟光 在农村劳动力收入水平与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实证研究( 经济问题探索, 2 0 0 5 ) 中,通过对我国农村劳动力受教育程度与其收入水平关系的实证分析, 指出农村劳动力受教育程度与其收入具有明显的正相关,提出要解决农村 经济发展中的现实问题,提高农民收入,当前最紧迫的任务就是通过各种形 式的教育,进行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提高劳动者素质;张雅光、田玉敏在 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现状及对策研究(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 0 0 6 ) 中,提出加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政府应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优先发展 农村教育,建立有效的人力资源激励机制。 综上所述,目前的研究都是从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某个方面或农村某 一地区的实证分析展开论述的,侧重于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意义和作用, 普遍认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是涉及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关键问题,是农业和 农村经济问题研究的重点部分。但从总体上来说,提出的开发农村人力资 源的建议和对策多是蜻蜓点水,点到为止,缺乏更加完整深入的研究;缺 少结合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现状及其中存在的问题来分析我国农村人力资 1 0 第1 章绪论 源开发思路、开发战略以及开发对策和措施的系统研究。 1 4 本文的研究结构和内容 第l 章:绪论部分,阐述了本研究的选题背景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 以及本论文的结构、内容、研究方法。 第2 章: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理论综述。首先阐述了人力资本和人力资 源开发的相关理论;然后对农村人力资源及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相关概念 进行了界定;最后综合分析了马克思的人力资源思想、西方人力资本理论 和二元发展理论。 、, 第3 章: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重点分析了我国农村 人力资源开发中存在的不容回避的几个问题:首先是政府及社会在思想观 念上对农村人力资源开发重视不够,从而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新农村 建设的进度;其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农村教育投资严重不足,造成了农村劳动 力整体文化素质较低;另外,农村人力资源结构也很不合理,农村也尚未形 成科学的教育体制及结构布局;在农村人力资源的配置和使用上,由于缺乏 有效的激励和社会保障机制,极大地限制了农村人力资源的有效开发。 第4 章:本章为本论文的核心章节之一,介绍了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我 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总体思路与战略。这里着重强调了新农村建设的背 景,以及在这一背景下提出了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总体思路和目标;在 总体目标和思路指导下,明确了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基本原则、内容和 主要任务:针对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难点,分析了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 发的战略重点;在此基础上,提出要实施农村人才战略和科教兴农战略。 第5 章:本论文的核心章节之一,是最终解决问题和提出观点的重点 章节。介绍了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现实对策与措施。 本章提出,政府和社会应当尽快转变思想观念,把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作为我 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加大政府在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中投入力度,从而大力提 高农村人力资源整体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创建学习型农村:为 了达到这一目的,必须改革现存的农村教育体制与结构,健全五教统筹的农 燕山大学管理学硕士学位论文 村教育体系;要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顺利转移,必须消除阻碍转移的城乡 之间的制度壁垒,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加快城镇化步伐;而 这些目标的实现,需要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提供可 靠的保障机制。 第6 章;对湖北省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意义、开发和配置中存在的问 题、开发的具体措施等进行了实例分析。 最后得出结论:第一,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存在着数量上供大于求、质量 上求大于供的矛盾。第二,人力资源开发已成为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泉和宝贵财富;第三,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应 放在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框架内进行。第四,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战略目标的 实现要通过多种途径。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在数量上就是要减少农村人 力资源的存量,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在质量上就是要提高农村人力资源 的科学文化素质、生产技能素质、身体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使农村人力 资源适合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需要,适应知识 经济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需要。 1 5 本文的研究方法 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这一工程中,内部的诸 多要素又是一种互动的关系,必须运用相关理论加以明晰。本论文主要通 过广泛的文献研究、理论梳理、数据整理和分析,在吸收已有研究成果的 基础上,以管理学为基础,以人力资本理论、农业经济学、发展经济学、 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在研究中坚持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专题 研究与系统研究相结合、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分析我国 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出发,简要阐述了农村人力资源开 发的意义,从理论上提出了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总体思路和开发战略, 最后探讨了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具体对策和措施。 1 2 第2 章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理论概述 第2 章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理论概述 2 1 人力资源开发的相关理论 2 1 1 人力资源相关概念分析 人力资源是与自然资源或物质资源相对应的、以人的生命力为载体的 社会资源,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能够推动整个国民经济和 社会发展的具有智力劳动能力和体力劳动能力的人们的总称。人力资源有 潜在人力资源和现实人力资源之分:所谓潜在人力资源是指一个国家或地 区在一定时间内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它包括劳动年龄内具有劳动能力的 适龄劳动人口,也包括劳动年龄之外实际参加劳动的非适龄劳动人口,但 不包括适龄劳动人口中丧失劳动能力的人。所谓现实人力资源是指一个国 家或地区在一定时间内拥有的实际从事社会劳动的全部人口,即经济活动 人口。 人力资本是指人们以某种代价获得并能在劳动力市场上具有一种价格 的能力或技能。当代发展经济学的研究表明,随着教育水平和医疗保健水 平的提高,人们的知识水准上升,知识结构合理化,体质不断增强,由此 提高了人力资源的质量,使劳动者的工作技能、熟练程度大大改观并带来 了生产率上升。这种对人力资源进行开发性投资所形成的、可以带来财富 增值的资本形式,即人力资本。 人才资源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具有较强的管理能力、研究能力、创造 能力和专门技术能力的人们的总称,根据国家人事部人才统计口径界定: 人才专指在机关、企事业单位中具有中专以上学历和初级以上职称的人员。 从以上概念可以看出,人才资源蕴含在人力资本、人力资源当中,人力资 源是人力资本的自然基础,人力资本是通过对人力资源进行开发性投资所 形成的“资本”,人力资本投资的最终结果会形成各种各样的人才资源。 燕山大学管理学硕士学位论文 2 1 2 人力资源开发与人力资本相关理论分析 2 1 2 1人力资源开发的内涵和特点 人力资源开发 u m a nr e s 0 1 u c e d e v e l o p m e n t ) ,简称( 如更d ) ,是2 0 世纪8 0 年代兴起的旨在提升组织人力资 源质量的管理战略和活动,也是正在不断发展的一个职业领域和学科。对 于什么是人力资源开发,人们的看法也各不相同,主要有以下观点: 创造“人力资源开发”这一概念的美国学者n a d l e r 认为,h r d 是“雇 主所提供的有组织的学习经验,在某一特定时间内,产生组织绩效与个人 成长的可能性”1 3 3 1 。 学者g i l l e y 和e g g l a n d 认为,h r d 是“组织中安排的有计划的学习活 动,经由提升绩效与个人成长,以改善工作内容、个人与组织”刚。 学者s m i t h 认为,h r d 是“决定发展和改善组织中人力资源最佳方法 的一种程序,以及经由训练、教育、发展,与领导等行为,有计划的改进 绩效和人员生产力,以同时达成组织与个人目标”的作法阴。 综合国外专家的观点,可以认为所谓h r d 是指:由组织提供的具备短 期绩效取向( p e r f o r m a n c e - o r i e n t e d ) 和长期战略取向( s 仃a t e g y o r i e n t e d ) l 拘学习 活动,其目的在于提升组织成员以及组织的整体绩效,同时配合个人和组 织的长期发展。如果用中国化的方式和语言来理解,我们认为,人力资源开 发是指国家或组织通过一系列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培训等活动,并经过 与开发对象的有机结合,使特定范围内的人力资源能够得以充分挖掘,有 效发挥和合理使用。理论界普遍认为,人力资源开发是一项涉及政府、组 织、市场、文化等因素的社会系统工程,以教育培训、保健、激励、组织 与协调为手段,目的是增加人力资源存量的智能资本、技能资本及健康资 本,提高配置效率,充分发掘人的潜能,发挥人的创造性,以提高各要素 综合效率,推动社会经济发展。人力资源开发的主体是国家、地区、组织, 客体是某一群体自身的能力与潜力,客体开发作用是能动的、自觉的、有 目的的。 人力资源开发是一种特殊的“资源”开发。由于人力资源本身的能动 性、时效性、再生性、高增值性等特点,主要是通过对人力资源的教育培 1 4 第2 章表村人力资源开发理论概述 训来增加入力资源存量的智能资本、技能资本及健康资本。可以说,人力 资源开发是一种投资少、见效快,替代性强、附加值高的实践活动。有人 曾估算美国从2 0 世纪5 0 年代末至7 0 年代初,由于大量引进工程师以上人 才而净节约教育投资4 0 0 多亿美元,如果将这批人才在此期间所创造的“价 值”再算进去,那将是数千亿美元,甚至更多。日本国小,人口密集,矿 产资源与生物资源相当不足,它主要是靠大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