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毕业设计(论文)-某师范大学4号综合实验楼设计.doc_第1页
土木工程毕业设计(论文)-某师范大学4号综合实验楼设计.doc_第2页
土木工程毕业设计(论文)-某师范大学4号综合实验楼设计.doc_第3页
土木工程毕业设计(论文)-某师范大学4号综合实验楼设计.doc_第4页
土木工程毕业设计(论文)-某师范大学4号综合实验楼设计.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题 目:某师范大学某师范大学4号综合实验楼设计号综合实验楼设计 院(系):土木工程学院 专 业:土木工程 姓 名: 学 号: 指导教师: 日 期: 第 1 页 题目:某师范大学 4 号综合实验楼设计 一、工程概况: 1. 工程名称:某师范大学 4 号综合实验楼。 2. 建设场地:经上级主管部门审核批准,某师范大学拟在新校区修建一综合实验楼, 建设用地见附图。 3. 建设规模: 该 4 号实验楼建筑面积约 8400m2(5%),使用人数为 240 人左右, 层数 67 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要求工期为 12 个月,自 2008 年 7 月开始建设。 表 1 以实验功能为主房间组成及面积 序号房间名称房间个数每间建筑使用面积(m2)备注 1教室15304570 2各种专业实验室等12247585 3化学实验室487585 4综合实验室376075 5资料室484060 6办公8122040 7值班12030 注:表 1 中每种房间数量可根据面积做适当调整,“各种专业实验室等”可包括物理实 验室、电工实验室、光学仪器室、视频室、全息照相室、分拆天平室、植物实验 室、地质实验室、标本及模型室、水文试验室、地理演示室、土壤试验室,每一 种可设计 12 间。 二、设计原始资料 l. 工程地质条件 建筑场地位于河 II 级阶地上,地形较平坦,勘探表明,场地地层从上到下由素填土 和黄土状土构成,其中素填土层厚 1.42.5m,以下为黄土状土层,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 fak=150kPa,场地为 II 级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地下水位标高为-8.6m。在多雨季无显 第 2 页 著变化。水无侵蚀性,土壤冻结深度为 0.45m,冻冰期 35d,室内外计算温度 。 8 C32 Ct 2. 气象条件 最热月平均温度 27.3(绝对最高气温 41.7)最冷月平均温度-1.7(绝对最低气 温-20.6) ,空气相对湿度,最热月平均 72,最冷月平均 70。 主导风向:冬夏季为东北风 基本风压值:0.35kN/m2 基本雪压值:0.25kN/m2 三、设计任务及要求 1.建筑设计部分 要求通过毕业设计了解并掌握中小型民用建筑设计全过程,培养学生在具体条件下分 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在规定时间内,确定建筑方案,进行平面、立面及剖面设 计,选用内外装修材料,绘制有关施工图,写出建筑总说明及本人所作设计的有关依据及 思想。 2.结构设计部分 通过毕业设计,要求学生掌握多层房屋的结构选型、布置、计算及结构施工图绘制的 全过程,学习使用工程软件,利用计算机进行结构计算,了解计算机绘图方法,学习使用 各种设计规范及标准图,其有关内容如下: 1. 多层和高层房屋体型的选择,多层框架房屋的结构方案及布置; 2. 结构计算: (1)初拟构件截面尺寸、材料选用,荷载计算; (2)水平地震作用下,框架抗震变形验算; (3)用手算方法进行一榀框架的内力分析、计算及组合; (4)构件截面设计; (5)用工程软件计算框架内力及配筋,并与手算结果进行比较分析; (6)基础设计。 3.施工设计部分 熟悉招标程序中有关文件的撰写,掌握工程量清单的编制和计算。 第 3 页 四、参考设计参数: 1设计使用年限50 年 2抗震设防类别丙类 3抗震设防烈度78 4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0.1g0.15g0.2g 5多遇地震的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 max 0.080.120.16 类,第一组, 35 . 0 g T 类,第二组, 40 . 0 g T 6场地类别,设计地震分组,特征周期 类,第一组, 45 . 0 g T 7竖向承重结构体系,层数RC 框架, 层 小柱网: 8柱网尺寸:如大柱网(6.9+2.7+6.9)7.2 大柱网: 9混凝土强度等级 10现浇 RC 框架房屋(30m)的抗震等级三二 五、设计成果要求 1.设计计算说明书一份 其中主要包括目录、正文和参考文献等。正文部分包括:建筑设计、结构选型、方案 比较、施工招标文件的设计思路、设计依据,对设计中所遇到问题的分析及完整的结构计 算步骤、数据、表格和构件的截面设计。 2.建筑施工图:34 张,主要内容包括: 1. 底层平面图; 2. 标准层平面图; 3. 顶层平面图; 4. 主立面、侧立面、剖面图及节点详图。 3.结构施工图:3 张,主要内容包括: 第 4 页 1. 基础平面布置图和一根基础梁配筋图; 2. 顶、底层除外的某一层结构平面布置图; 3. 一榀框架配筋图。 4.施工设计: 1.公开招标公告; 2.资格预审文件; 3.招标文件。 五、国家标准及设计参考资料 1.建筑设计部分 1 国家标准. 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GB/T 500012001)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 2002 2 国家标准. 建筑制图标准(GB/T 501042001). 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2 3 国家标准. 高层民用建筑防火规范(GB500452005). 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5 4 国家标准. 办公建筑设计规范(JGJ6789).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9 5 同济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东南大学、重庆大学合编. 房屋建筑学. 北京:中国 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6 建筑设计资料集编委会. 建筑设计资料集(第二版)3、5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 2.结构设计部分 1 国家标准.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01).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1 2 国家标准.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2 3 国家标准.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1 4 国家标准. 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 502232004).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4 5 国家标准.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2 6 国家标准. 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 500252004).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 社,2004 第 5 页 7 国家行业标准.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02、J 1862002).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10 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 建筑物抗震构造详图(03G3291). 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 究院出版,2003 11 国家标准. 建筑结构制图标准(GB/T501052001). 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2 12 龚思礼主编. 建筑抗震设计手册(第二版).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13 中国有色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混凝土结构构造手册.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14 梁兴文、王社良、李晓文等编著.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15 梁兴文、史庆轩编著. 混凝土结构设计.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16 丰定国、王社良主编. 抗震结构设计(第 2 版). 武汉: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2003 17 霍达主编.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18 梁兴文、史庆轩主编. 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指导.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3.施工设计部分 1 国家标准. 建筑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5002003). 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 2003 2 王士川、李慧民、胡长明编. 施工技术M. 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1 3 建筑施工手册编写组编. 建筑施工手册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4 李自林. 工程量清单招标投标工作手册.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4 5 叶东文、马占福编. 招标投标法律实务.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6 何红锋,刘忠魁主编.招标投标文件范本汇编 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4 六、设计进度 三部分设计时间分别为:建筑设计 3 周、结构设计 9 周、施工设计 3 周,共 15 周。 各部分设计进度如下: 建筑设计进度 序号设计内容 设计时间 (天) 1布置设计任务、方案草图4 2工具草图、构造设计5 3正式图5 第 6 页 4整理1 合计15 结构设计进度 序号设计内容 设计时间 (天) 1查阅中外文资料2 2结构设计总说明4 3确定计算简图、计算结构刚度3 4重力荷载及横向水平地震作用计算4 5横向水平地震作用下结构内力分析及位移验算5 6重力荷载作用下框架内力分析6 7内力组合4 8截面设计4 9上机计算2 10绘图9 11整理2 合计45 施工设计进度 序号设计内容 设计时间 (天) 1收集并查阅资料2 2招标文件的编制13 第 7 页 合计15 第 8 页 附图: 75000 88000 N 具体要求:具体要求: 态度认真、遵守纪律,全面完成设计任务;说明书简练工整、程序清晰、依据准确、 计算部分尽量表格化;图纸整洁匀称、正确表达设计意图,构造合理,尺寸齐全,符合制 图标准。 设计总说明 本工程为某师范大学 4 号综合实验楼,主体结构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 结构,总长度为 74.7m,总宽度为 18m, 总高度为 22.05m,总建筑面积为 8108m2,共六层,各层层高均为 3.6 米。 本毕业设计主要完成以下内容: 一、建筑设计 根据建筑的使用功能进行建筑的平面布置及建筑造型设计,并确定建筑材 料及绘制建筑施工图。 二、结构设计 1.结构布置及结构计算简图; 2.确定梁、柱截面尺寸; 3.荷载计算,包括重力荷载、水平地震作用等; 4.荷载效应组合; 5.梁、柱配筋计算; 6.基础设计; 7.绘制结构施工图; 8.利用计算机程序进行结构分析。 三、招标文件制作 关键词:关键词:建筑设计,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设计,结构计算 General statement for design This engineering is the No.4 multiple-use building of a Normal University,and the form of the base structure of this building is frame structure of cast-in-place concrete,with the total length of 74.7m,with the total wedth of 18m,with the total height of 22.05m,and with the total built-up area of 8108m2.The building has six stories and the height of each story is 3.6m. The purpose of the graduation design including the following contents: I. Architecture Design according the building function to arrange the rooms of the building, determine the architectural style and the material of the building and draw the architectural working drawing. II. Strcture Design 1. Determine the construction arrangement and the calculate concise picture. 2.Determine beam、column cross-section size. 3. Load calculate. Including gravity load、horizontal earthquake load and so on. 4. Load effect combination. 5. Calculate the required reinforcing bar of the beam and column. 6. Foundation design 7. Draw the working drawing of building structure. 8. Strcture analysis by computer program. III. Draw up a public bidding documents of this engineering. Key words: architecture design, reinforced concrete, frame structure, anti- seismic design, structure calculation, 第 i 页 目录 第一篇 建筑设计 建筑设计说明建筑设计说明 .2 1.1 工程概况.2 1.2 设计依据.3 1.3 建筑总平面布置.3 1.4 建筑平面设计.4 1.5 筑剖面设计.5 1.6 建筑立面设计.7 第二篇 结构设计 1 结构设计技术条件结构设计技术条件 .9 1.1 工程概况.9 1.2 设计依据.9 1.3 荷载取值.11 1.4 结构总体布置.12 1.5 主要承重构件及墙体截面尺寸.13 1.6 基础.13 1.7 材料.13 1.8 结构计算原则和方法.14 2 结构方案结构方案 .15 2.1 结构体系.15 2.2 结构布置.15 2.3 计算简图.18 3 框架侧移刚度计算框架侧移刚度计算 .19 3.1 梁柱线刚度计算.19 3.2 柱侧移刚度 D 值计算 .19 4 重力荷载计算重力荷载计算 .22 4.1 屋面及楼面的永久荷载标准值.22 4.2 屋面及楼面可变荷载标准值.22 4.3 梁、柱、墙、门、窗重力荷载计算.23 第 ii 页 4.4 重力荷载代表值计算.24 5 横向水平地震作用下框架内力和侧移计算横向水平地震作用下框架内力和侧移计算 .27 5.1 横向自振周期计算.27 5.2 水平地震作用及楼层地震剪力计算.28 5.3 水平地震作用下的位移验算.29 5.4 水平地震作用下框架内力计算.31 6 竖向荷载作用下框架结构的内力计算竖向荷载作用下框架结构的内力计算 .36 6.1 计算单元.36 6.2 荷载计算.36 7 内力组合内力组合 .49 7.1 组合原则.49 7.2 框架梁内力组合.50 7.3 框架柱内力组合.54 8 截面设计截面设计 .60 8.1 框架梁截面设计.60 8.2 框架柱截面设计.64 8.3 框架梁柱节点设计.71 9 基础设计基础设计 .74 9.1 基础参数选取.74 9.2 地基土承载力验算.75 9.3 基础内力计算.76 9.4 基础配筋计算.78 第三篇 招标文件 招标公告招标公告 .84 资格预审文件资格预审文件 .86 第一章 申请人须知.87 第二章 资格审查办法(合格制).90 第三章 资格预审申请文件格式.93 招标文件招标文件 .94 第一章 投标人须知.95 第二章 合同条款及格式.98 第三章 工程量清单.99 第 iii 页 附 工程量计算表.115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131 致谢致谢 .132 第一篇 建筑设计 第 2 页 建筑设计说明 1 工程概况 1.1 项目名称: 某师范大学 4 号综合实验楼 1.2 建设场地: 本工程建设场地为某师范大学拟新校区,周围均为学校新建的行政办公楼 或教学楼,无特殊树木及文物古迹等,场地周围道路均为新建或待建校内道路。 1.3 建设规模: 该 4 号实验楼建筑面积约 8108m2,使用人数为 240 人左右,层数 6 层,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要求工期为 12 个月,自 2008 年 7 月开始建设。本项目 房间组成及规划使用面积如表 1 所示。 表 1 房间组成及面积 序号房间名称房间个数每间建筑使用面积(m2)备注 1教室1670.15 2各种专业实验室等1694.00 3化学实验室794.00 4综合实验室570.15 5资料室646.12 6办公1246.12 7值班122.27 第 3 页 注:表 1 中每种房间数量可根据面积做适当调整, “各种专业实验室等”包括物理实验室、 电工实验室、光学仪器室、视频室、全息照相室、分拆天平室、植物实验室、地质实验室、 标本及模型室、水文试验室、地理演示室、土壤试验室。 2 设计依据 2.1 设计原始资料 (1)工程所在地的气象资料: 最热月平均温度 27.3(绝对最高气温 41.7)最冷月平均温度-1.7 (绝对最低气温-20.6) ,空气相对湿度,最热月平均 72,最冷月平均 70。 主导风向:冬夏季为东北风 基本风压值:0.35kNm2 基本雪压值:0.25kNm2 (1)建筑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建筑场地位于河 II 级阶地上,地形较平坦,勘探表明,场地地层从上到 下由素填土和黄土状土构成,其中素填土层厚 1.42.5m,以下为黄土状土层, 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fak=150kPa,场地为 II 级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地下 水位标高为-8.6m。在多雨季无显著变化。水无侵蚀性,土壤冻结深度为 0.45m,冻冰期 35d,室内外计算温度。 8 C32 Ct 2.2 相关规范及标准: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GB 503522005) 办公建筑设计规范 (JGJ67200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162006) 建筑楼梯模数协调标准 (GBJ 10187) 城市道路和建筑无障碍设计规范 (JGJ 502001) 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 (GB/T500012001) 建筑制图标准 (GB/T501042001) 第 4 页 3 建筑总平面布置 基于教学实验楼建筑的使用功能和外观形式的要求,整个规划设计力求色 彩简洁,外型大方,形成具有简洁明快时代特征的建筑风格。首先根据给定的 房间的面积、个数、用途初步定出功能分区,分别处理好主用功能与次要功能 分区,静与闹的关系,建筑功能的对内对外的关系,同时注意人流分析,避免 发生不必要的人流交叉。考虑到拟建建筑与道路和原有建筑的对位关系,人流 疏散的问题和所给场地局限性,综合实验楼的入口方向朝北,与原有建筑对立。 该建筑耐火等级为二级,四周较空旷,房屋间距满足防火间距的要求,且 建筑周围绿化面积也满足绿化率要求。消防车道还可以利用建筑周边道路,消 防车可以到达建筑每个位置。另外,建筑的日照,通风,卫生等要求均能满足。 总平面设计图见 3 号建筑施工图。 4 建筑平面设计 4.1 柱网布置: 该建筑主要用于普通教室与实验室,还有部分办公室,房间使用面积相差 过大,所以取开间为 3.3m,进深 7.2m,采用柱距为 6.6m 的大柱网,大柱网建 筑布置灵活,使用方便,技术经济指标也比较高。在建筑中间部位因为门厅和 楼梯布置的要求采用了 8.1m 的柱距,柱网布置如图 1 所示。 图 1.1 柱网布置图 4.2 平面布局 第 5 页 首先,为能更好地满足使用功能的要求,把采光要求较高的教室和办公室 等房间置于朝向较好的位置即南面,而实验室等不宜受到阳光直射的房间则正 好布置在建筑的北面。而对于资料室,因其建筑荷载较大且数量不多,所以集 中将其布置于底层南面。 该建筑预计使用人数为 240 人左右,人员相对较少,故所需卫生间数量也 较少,每层只需男女各一个卫生间,分别布置在建筑东西两侧约二分之一处的 阴面(北面) ,卫生间都带有前室,且通风良好以减少异味,各层卫生间都上 下对齐布置,方便给排水管道穿管。 图 1.2 标准层建筑平面图 交通联系的布置,走廊考虑了柱子对于轴线的突出,取轴线尺寸为 3000mm,以满足走廊净宽和舒适的要求。根据办公建筑设计规范 (JGJ672006)第 4.1.3 条,五层及五层以上办公楼均应设置电梯,本工程在 建筑中部设置两部电梯。并且除在电梯附近设有一部主要楼梯外,还在建筑两 端各设有一部疏散楼梯,满足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162006)安全 疏散的要求。本工程建筑设计的标准层平面图如图 1.2 所示。 5 建筑剖面设计 5.1 房屋高度尺寸的确定 该建筑为 6 层,因为框架梁跨度较大,故而楼盖梁高相应地增大,为了满 足使用功能和舒适度的要求,各层层高均取 3.6m 。在门厅部位,因为门厅面 第 6 页 积较大,如果只有 3.6m 层高会使人感到有压抑感,故在门厅部位采用了部分 一二层通高的方案。 5.2 室内外高差的确定 外为了防止室外雨水流入室内,防止建筑物因为不均匀沉降使地面降低, 为了满足建筑使用的要求,取室内外高差为 450mm。建筑剖面图如图 1.3 所示。 第 7 页 图 1.3 建筑剖面图 6 建筑立面设计 建筑立面图见 1 号建筑施工图,本工程立面设计没有外加装饰,窗采用 2.1m1.8m 的推拉窗,局部窗型变化且呈对称布置,房间窗地比均大于 1/7, 第 8 页 满足采光要求。出入口大门均采用玻璃门,主出入口采用悬索型玻璃雨篷,雨 篷以上为整片隐框玻璃幕墙,其余墙面则采用不颜色面砖贴出均称线条做饰面。 另外,在主(南)立面的幕墙两侧及卫生间部位,因不影响内部房间使用而向 内凹进一定距离,使框架梁独立在外面而形成立体的错位组合,整体风格简洁 明快,朴实大方,体现出了科研建筑的性格特征。 图 1.4 建筑立面图 第二篇 结构设计 第 10 页 1 结构设计技术条件 1.1 工程概况 项目名称:某师范大学 4 号综合实验楼 建设地点:某师范大学新校区 建筑面积:8108m2 建筑高度:22.05m 层 高:3.6m 层 数:6 层 周围建筑:本建筑北边有一四层建筑,距本建筑 40m 1.2 设计依据 1.2.1 国家标准 (1)国家标准.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01)2006 (2)国家标准.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 (3)国家标准.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 502232004) (4)国家标准.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 (6)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 建筑物抗震构造详图(03G3291) (8)国家标准.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 (10)国家标准. 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 500252004) 1.2.2 地质勘察报告 建筑场地位于河 II 级阶地上,地形较平坦,勘探表明,场地地层从上到 下由素填土和黄土状土构成,其中素填土层厚 1.42.5m,以下为黄土状土层, 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fak=150kPa,场地为 II 级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地下 第 11 页 水位标高为-8.6m。在多雨季无显著变化。水无侵蚀性,土壤冻结深度为 0.45m,冻冰期 35d,室内外计算温度。8 C32 Ct 1.2.3 结构设计参数 技术指标技术条件取值依据 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二级 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第 1.0.8 条 设计使用年限50 年 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第 1.0.5 条 抗震设防烈度8 度建筑抗震设计规范3.2.4 条 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丙类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第 6.0.8 条 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0.20g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第 3.2.4 条 设计地震分组第一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第 3.2.4 条 场地类别类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第 4.1.6 条 房屋抗震等级二级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第 6.1.2 条 湿陷性黄土地基 的湿陷类型 非自重 湿陷型 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4.4.7 条 湿陷等级级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第 4.4.7 条 建筑物分类丙类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第 3.0.1 条 地基处理方式垫层法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第 6.2 节 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丙级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第 3.0.1 条 0.000 以 上 一类 混凝土 环境类别 0.000 以 下 二类 b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3.4.1 条 1.2.4 抗震设计参数 地震影响 水平地震影响 系数最大值 特征周期取值依据 第 12 页 多遇地震0.16 max 罕遇地震0.90 max 0.35 g T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第 5.1.4 条 1.3 荷载取值 1.3.1 风荷载、雪荷载 荷载类型取值(kN/m2)取值依据 基本风压0.35建筑结构荷载规范第 7.1.2 条 基本雪压0.25建筑结构荷载规范第 6.1.2 条 1.3.2 楼面、屋面活荷载标准值 荷载类型取值(kN/m2)取值依据 房间2.0 卫生间2.0 走廊、门厅、楼 梯 2.0 挑出阳台2.5 屋面(上人)2.0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第 4.1.1 条 1.3.3 电梯及机房设备重力荷载标准值: 50kN(估算) 1.3.4 结构重要性系数、荷载分项系数、可变荷载组合值系数等系数取值 非抗震设计 极限 状态 系数名称系数取值取值依据 结构重要性系数 0 1.0 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 统一标准第 7.0.3 条 承载 能力 永久 荷载 分项 当其效 应对结 构不利 由可变荷载效应 控制的组合 G 1.2 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 统一标准第 7.0.4 条 第 13 页 时 由永久荷载效应 控制的组合 G 1.35系数 当其效应对结构有利时 G 1.0 续表 极限 状态 系数名称系数取值取值依据 当其效应对结构不利时1.4 Q 承载 能力 可变荷 分项系 数 当其效应对结构有利时0 Q 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 统一标准第 7.0.4 条 楼面活荷载组合值系数0.5 i c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第 4.1.1 条 屋面活荷载组合值系数0 i c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第 4.3.2 条 正常 使用 风荷载组合值系数0 i c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第 7.1.4 条 抗震设计 系数名称系数取值取值依据 梁(受弯):0.75 轴压比小于 0.15 的柱:0.75 轴压比不小于 0.15 的柱: 0.8 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 各类构件(受剪):0.85 建筑抗震设计规 范第 5.4.2 条 重力荷载分项系数1.2 G 水平地震作用分项系数1.3 Eh 竖向地震作用分项系数0 Ev 建筑抗震设计规 范5.4.1 条 1.4 结构总体布置 第 14 页 (1)平面、立面布置 结构平面布置规则、对称,质量和刚度变化均匀。 (2)柱网布置 采用大柱网,柱网尺寸(7.2m+3.0m+7.2m)6.6m。 (3)变形缝设置 本工程结构规则、荷载及地基土质均匀,故不设变形缝,通过设置后浇带 来消除温度应力产生的结构变形。 1.5 主要承重构件及墙体截面尺寸 (1)柱:一层 600mm600mm,二六层 550mm550mm; (2)梁:AB(CD)跨横梁 300mm700mm,BC 跨横梁 300mm500mm, 纵梁 300mm600mm; (3)楼盖、屋盖:现浇混凝土楼(屋)盖,板厚 100mm; (4)墙体:外墙厚 240mm,内墙厚 240mm,电梯间墙厚 240mm,女儿 墙厚 120mm。 1.6 基础 (1)基础形式:柱下条形基础(纵向) ; (2)基础埋深:1.8m; (3)地基处理方式:灰土垫层法。 1.7 材料 混凝土强度等级 梁、板一六层:C30 柱一六层:C30 基础C30 钢筋 构件受力钢筋箍筋或构造钢筋 第 15 页 板HPB235HPB235 梁HRB400HPB235 柱HRB400HRB335 基础HRB400HPB235 1.8 结构计算原则和方法 1.8.1 手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