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学专业论文)我国钢铁产业集中度与财务竞争力的相关性研究.pdf_第1页
(会计学专业论文)我国钢铁产业集中度与财务竞争力的相关性研究.pdf_第2页
(会计学专业论文)我国钢铁产业集中度与财务竞争力的相关性研究.pdf_第3页
(会计学专业论文)我国钢铁产业集中度与财务竞争力的相关性研究.pdf_第4页
(会计学专业论文)我国钢铁产业集中度与财务竞争力的相关性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会计学专业论文)我国钢铁产业集中度与财务竞争力的相关性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 摘摘 要要 钢铁产业是一国的基础产业,一个国家钢铁产业发展不好,其他产业将无 从发展,目前,我国钢铁产业发展缓慢,存在着如产业结构不合理、产能过剩、 竞争力低等诸多问题。 为此, 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的措施刺激钢铁产业健康发展。 本文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探究我国钢铁产业集中度与财务竞争力的关系,拟回 答影响我国钢铁产业集中度提高的因素有那些?通过兼并重组政策提高产业集 中度可以增强企业的财务竞争力吗?如果可以增强, 应该如何提高产业集中度? 企业应当关注财务竞争力的那些方面?在提高兼并重组的背景下, 企业应当如何 提高自身的财务竞争力? 本文从财务的视角研究钢铁产业集中度与财务竞争力的关系, 探讨提高钢铁 企业财务竞争力的路径。在前人研究钢铁产业集中度与绩效关系的基础上,界定 了钢铁产业集中度的定义, 分析了影响我国钢铁产业集中度的因素, 并运用 swot 法对我国钢铁产业集中度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同时论述财务竞争力的定义、构成 要素,形成机理、评价体系,并重点分析了我国钢铁产业财务竞争力的现状。最 后将产业集中度与财务竞争力结合起来研究, 主要从实证角度研究了我国钢铁产 业集中度与财务竞争力之间的相关关系,通过研究得出的结论是:钢铁产业集中 度与财务竞争力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钢铁产业集中度的提高,有利于财务竞争 力的提高。 本文的主要贡献在于梳理了我国钢铁产业集中度与财务竞争力之间的 相关关系,到目前为止研究产业集中度与财务竞争力之间关系的文献很少,可以 说本文是初探,这仅是本文研究的局限性也是本文的价值体现。 关键词:关键词:钢铁产业集中度;财务竞争力;相关性 ii abstract steel industry is fundamental industry, steel industrys development is bad, other industries will not development, at present, chinas steel industry develops slowly, there exist such as irrational industrial structure, overproduction and competitiveness low many problems. therefore, the state council issued a series of measures to stimulat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steel industry.this article is in this context, explore of the relationship of steel industrial concentration and financial competitiveness, and answer that: what are influence factors of chinas steel industrial concentration? through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increasing industrial concentration can enhance the companys financial competitiveness? if you can enhance , how to improve industrial concentration? which aspects of financial competitiveness should enterprises focus on? in the context of increasing merger and reorganization, how should the enterprise improve their financial competitiveness? from financial perspective, this article research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rket concentration and financial competitiveness in chinas steel industry ,discusses the path to improve steel enterprise financial competitiveness. on the basis of research achievements, defines the market concentration of steel industry, analysis the influence factors, then use the swot method to analysi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hinas steel industry concentration; the analysis of financial competitiveness, the start with the standardized analysis method to focus on the definition, components, formation mechanism, evaluation system of financial competitiveness, and focuses on analysi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financial competitiveness competitiveness in chinas steel industry. finally, combining the two studies, from an empirical point of view, research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rket concentration and financial competitiveness in chinas steel industry, the conclusion is: steel industrial concentration and financial competitiveness exits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the improvement of steel industrial concentration, is helpful for the improvement of financial competitiveness. in this paper the main contribution is comb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rket concentration and financial competitiveness in chinas steel industry, so far the literature to research the relation of market concentration and financial competitiveness are rarely, can say this is fang-tsang, it is just the limitations of this study also the value of it. key words: industrial concentration; financial competitiveness; correlation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论文中除 了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 不包含其他人或其它机构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 研究成果。 其他同志对本研究的启发和所做的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声明 并表示了谢意。 作者签名: 日期: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南京财经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 保留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全部或部 分内容,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保密的论文在解密后遵 守此规定。 作者签名: 导师签名: 日期: 南京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第一章第一章 绪论绪论 1.1 选题背景选题背景 钢铁产业属于国家的基础产业,一个国家钢铁产业发展不好,其他产业将无 从发展。50 多年来,我国钢铁产业已经初具规模规模,已连续 10 年成为成为世 界第一钢产量大国,但这并不说明我国是一个钢铁强国。随着我国钢铁产业发展 政策逐渐与国际经济规则接轨,国内外市场逐步融合,我国钢铁产业发展中的问 题逐渐暴露出来,目前, 我国钢铁产业形成特有的竞争状态:产品结构不合理、 市场集中度低、企业平均规模小、数量多、产量分散,供大于有效需求,导致了 产业布局分散、成本高、效益差、规模小的局面。很多中小钢铁企业在产业内举 步维艰,但仍留在产业内,竞争激烈无序,钢铁产业经济效益普遍下降。 针对钢铁产业的现状,自党的十六大以来,国家针对钢铁行业的宏观调控政 策屡屡出台,如钢铁产业发展政策和六项振兴计划,帮助钢铁产业转型,对钢铁 产业及产业链产生了很大影响, 具有优势的企业将获得机会, 形成 “巨型” 企业。 在政府连续的产业政策调整下,我国钢铁企业如何应对危机,抓住机遇提高财务 竞争力,是本文研究的落脚点。 1.2 选题意义选题意义 首先,产业集中度低造成的产业内存在的大量企业,这不仅仅是导致了钢铁 资源的浪费, 还导致了资源配置的低效率。 而且, 对于钢铁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促进其他产业的平稳发展, 都有着不利作用。 因此, 有利必要结合产业结构理论, 对我国钢铁产业结构进行分析,找出印象我国钢铁产业竞争力的因素,和我国钢 铁产业集中度不高的因素,对症下药,促进其健康和良性的发展。 其次,提高钢铁产业集中度和财务竞争力是目前学界讨论的两大热点问题, 更是我国企业界所面临的,而且必须着力去解决的战略问题。种种迹象表明,提 高钢铁产业集中度是为了增强钢铁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基于财务竞争力是企业核 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的认识, 展开对提高企业财务竞争力的研究是企业管理 实践提出的必然要求。本文通过将产业集中度与企业财务竞争力结合起来研究, 论证产业集中度和财务竞争力的相关性, 探讨提高产业集中度来提高企业的财务 竞争力和核心竞争力的可行性以及在兼并重组时如何提高财务竞争力, 具有重要 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南京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1.3 文献综述文献综述 1.3.1 产业集中度的文献综述产业集中度的文献综述 产业集中度历来是受到经济学家的关注的重要指标, 它不仅用来衡量产业竞 争程度和市场结构,更是指导国家产业政策的重要依据,而钢铁产业作为国家的 支柱产业,钢铁产业集中度的研究更是学界研究的热点。目前国内外的研究主要 集中在:第一,产业集中度的界定和划分标准研究;第二,影响钢铁产业集中度 的因素研究,并均已经达成普遍共识。 1.3.1.1 产业集中度的定义 产业集中度表示某产业中的资源或者利润 (如产值、 销售量、 产量、 销售额、 职工人数、资产总额等指标)向特定的一个或者几个企业集中的程度,它通常用 产业最大的一个或者几家企业所占市场份额来表示, 表明企业在市场中所处的地 位与话语权。也就是说,产业集中度越高,企业的市场份额就越高,企业对市场 的控制力就越强,企业的经营、竞争能力也就越强,反之,产业集中度越低,企 业的市场份额就越低,企业对市场的控制力就越弱,企业的经营、竞争能力也就 越弱。也就是说,随着产业集中度的提高,排名前几位企业的市场份额的不断扩 大,可以获得某种形式的垄断,这种垄断既能带来超额利润又能获得一定的竞争 优势。 常用的有两种测算指标:行业集中度和 hii 指数。 1.行业集中度 以产业(行业)内规模最大的前 n 家企业的产量(或者以销售额、增加值、职 工人数、 资产总额等为标准)占整个产业(行业)的份额,来表示产业(行业)的集中程 度。 其计算公式为crn = n xi 1i = n i xi 1 式中: crn表示产业中前 n 位企业的集中度 xi表示产业中第 i 位企业的产量 n 表示产业中前 n 位企业,通常取 n=4 或 n8; n 表示产业内的企业总数 2.hhi 指数 hhi= 2 1 )100*( = n i x xi = = n i si 1 2 )100*( 南京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 式中:xi为第i位企业的产量 n表示产业中前n位企业 n为产业内的企业总数 hhi是指某特定行业(产业)市场上所有企业的产量(或者以销售额、增加 值、职工人数、资产总额等为标准)的市场份额的平方和。其特点在于给予每个 企业的市场份额一个权数,可以将市场的集中度特性进一步显著化。 1.3.1.2 我国钢铁产业集中度的影响因素 近年来, 国内学者基于市场结构理论从不同角度对我国钢铁产业集中度进行 了许多研究。 东南大学的徐康宁、韩剑(2005)研究了1992年-2004年的钢铁行业数据认 为,我国钢铁产业集中度非常低,并自2001年以来不断下降。空间集中度也非 常低,地域特征不明显。所以,建立资源依托型和临海型为特征的布局,并要积 极以市场为向导,调整我国产业集中度,是合理的,符合我国现状的。并应从总 体的产业集中度和空间布局去提高钢铁产业竞争力。 李拥军、仲海洋(2008)认为我国的国家政策对我国的钢铁产业具有重要的导 向作用。在国家产业发展政策之后,2007年以来国家钢铁产业政策导向突 出表现为加大淘汰落后产能、节能减排、控制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产业出口、鼓 励优势企业跨地区兼并重组,促进落后产能退出,以促进产业机构优化升级,整 个行业的自主创新,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仅仅2007年一年,就发生如宝钢、鞍 钢、武钢、马钢等17件重大兼并事件。 韩文宾、潘新雨(2009)认为进入壁垒低、退出壁垒高、政策壁垒失效、规模 经济不足是钢铁产业集中低原因之一。 他们以2008年11月份我国钢铁行业的生 铁生产量为依据,分析认为由于钢铁业存在一定利润空间,一些地方政府为了政 绩,促进经济发展,增加财政收入,纷纷建立中小型钢铁企业,这些企业缺少必 要的技术资金投入,规模有限,很多项目不具有可行性,同时,由于退出成本很 高,使许多低效的中小企业在“易进难出”的条件下维持,并与大型钢铁企业争 资源、原料、运输、市场等,妨碍了集中度的上升。 侯毅男、纪成君(2009)通过分析20002006年的数据得出期初集中度、 企业进入率、技术开发能力三方面对于提高产业集中度有正面的影响,技术开发 能力贡献最大, 可能是由于技术提高了进入的壁垒。 并得出规模经济无显著影响, 即规模的进入壁垒没有我们预测的大, 究其原因部分是可能由于不少地方政府的 行政干预,他们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没起到用政策壁垒的作用,企业在进入钢铁 行业的资本、法律、政策、绝对性费用等方面几乎不存在壁垒。 南京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4 佘元冠、杜立辉、崔巍(2009)则认为钢铁集中度的降低是伴随着经济转型而 产生的一种暂时现象,其主要原因,不是企业趋于分散化,而是生产总量的增长 速度超过了大企业的增长速度。同时通过对中国钢铁行业生命周期的界定的方 法,合理解释了当钢铁产业的规模、市场总量处于高速扩张时期,企业之间主要 是以价格手段开展竞争而导致了中国钢铁产业集中度下降。 1.3.2 财务竞争力的文献综述财务竞争力的文献综述 我国对于财务竞争力的研究刚刚开始,受核心竞争力理论的影响,主要是从 财务竞争力的内涵及其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系,评价体系的建立上展开的,一 部分研究从并购行为下讨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涵为我们从提高产业集中度的 背景下讨论与财务竞争力的关系提供了广阔的视角。 1.3.2.1 财务竞争力的定义 目前对我国对于财务竞争力的研究并不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财务竞争力 提出了自己看法,但普遍认为财务竞争力是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能力,是竞争力 的重要方面。 郝成林和叶志芬(2006)认为财务竞争力是一种获取财务竞争优势的能力, 它不仅要关注成本的降低更高要关注核心竞争力的提高,应从产业整体角度,整 合价值链或供应链企业群,使之资本投入最小,收益活动最大。 孙新宪和胡建琦(2006)认为财务竞争力是从企业特有的知识体系的基础 上形成的,能够最大程度发展、优化配置财务资源,发展财务战略,为企业可持 续竞争力提供竞争优势的能力。 刘真敏和魏顺泽(2009)形成了现在比较主流的观点,他们从财务竞争力的 评价体系的构建的基础上,认为财务竞争力是由财务能力(如偿债,营运,盈利 能力等)高效整合凝结形成的竞争力,它贯穿于企业财务能力之中,是增强企业 核心竞争力和维持企业长期稳定发展的财务综合能力。 1.3.2.2 财务竞争力的评价体系 国内外学者对企业财务竞争力的研究才刚刚开始,因此,尚未形成完整、系 统的财务竞争力理论分析及其评价方法的理论体系, 国内外的学者分别从不同的 视角对财务竞争力的构建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郭晓明(2005)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财务竞争力的内容将财务竞争力分 为能力资源、能力制度与机制、能力状态三个方面,并创新的从财务人力资源、 信息处理能力、资产规模、金融关系能力、财务组织、协调能力、财务控制能力、 南京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5 财务预警能力、投资能力、资金运用能力、分配能力等方面运用加权平均法对企 业的财务竞争力进行综合评价。并从深市选取了15家钢铁企业的数据进行了评 价和排序,证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李泽红、 杨宏伟 (2008) 创新的将财务竞争力分为价值型指标、 延展性指标、 异质性指标、缄默性指标,每个指标用一个财务指标表示,然后用专家打分法对 财务竞争力进行综合评价,鉴于取得的财务指标较少,不能完全代表企业整体财 务竞争力的情况,以及专家打分法中个人主观因素影响较大,该评价体系没有得 到广泛应用。 1.3.2.3 基于并购的企业竞争力研究 我国一部分学者鉴于目前兼并重组现象的频发, 站在并购角度对我国竞争力 进行了研究,这些研究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集中在并购动机类 型和程序规范的运作上,第二阶段集中在并购后的整合研究。王永长(2003)认 为并购的原始动力是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我国企业由于制度基础弱、缺乏核 心产品等原因,竞争力低下,所以我国企业进行兼并重组,应从提高核心竞争力 为目的展开,并将这一目的贯穿于企业兼并重组过程的始终。白玉等(2004)从 理论上和实践上证明了此项观点,首先从分析核心竞争力的形成规律入手,兼并 重组就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途径之一, 企业收购拥有所需要的具有某项专长 的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最后证明了当从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的目的为出发, 并购有利于企业发展。陈云华(2007)认为并购是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必然现 象,对于企业来说,并购是存在着风险的,但是它是构筑企业核心竞争力,让企 业做大做强的必由之路,他从并购前目标企业的选择、并购中实现的方式方法和 并购后对企业的整合来证明了自己的观点。何艳桃(2008)认为并购行为之所以 会失败, 是由于并购会对企业竞争力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和影响, 所以应从战略、 人力资源和企业文化等方面的进行管理整合, 重新培育或修复企业核心竞争力1。 1.3.3 产业集中度与绩效的国内外文献综述产业集中度与绩效的国内外文献综述 1.3.3.1 产业集中度与绩效的国外研究综述 自贝恩开创scp研究方法以来,市场结构与绩效的关系一直学界的关注的 重点,由于决定市场结构的首要因素是产业集中度,产业集中度与绩效的关系成 了半个世纪以来为国外产业组织学家的热点话题, 国内外学者对不同国家的不同 1欧谨豪.基于并购的企业财务竞争力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06:15-17 南京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6 产业的情况进行了大量的实证研究,以证明其观点。 20世纪60年代,mann采用贝恩的标准采用1950-1960年的数据,将9个 样本产业分为两组进行实证研究, 发现cr5大于70%的,5个产业利润率为13.3%, cr5小于70%的,产业利润率只有9%,进一步证明了贝恩早期的理论2。但mane 由于样本较少,后来证明其结论是非常不稳定的。 20世纪70年代以来,很多学者发现,在某种条件下,集中度与利润率之间 正相关。delnset经过实证研究后认为存在50%的临界点,当集中度大于50%, 集中度和利润率的正相关关系开始明显出现, 但集中度在低于50%时, 利润率不 随着集中度的上升而上升,有时很可能会下降,两者呈现非线性的、双s曲线。 white、bradburd和over认为当集中度超过门槛水平时,价格水平会随着集中度 的上升而上升,而在二者相反的区间,价格都不大可能随集中度上升,即利润率 不会上升。他们试图旋转这一门槛水平和关键水平,然而,对于这一水平的具体 位置,目前学界仍存在着争论。 cowling和waterson创造性的建立了严谨的cowling-waterson数学模型, 并 运用美国六十年代工业普查数据证明了该模型,即集中度与绩效正相关。这是历 史上的第一次用模型去证明集中度的理论。 1.3.3.2 钢铁产业集中度与绩效的国内研究综述 我国学者在借鉴国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对相关产业集中度与绩效的相关性 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多数集中在实证研究方面,对于钢铁专题讨论研究文献为数 并不多,尤其是理论研究方面,得出了与西方学者不完全相同的结果,这也是与 我国经济发展程度是紧密相关的, 这些研究对于我国在相关产业结构的调整的过 程中,进行产业政策的制定,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万岷(2006)针对2005年凸显的钢铁产业产能过剩的问题进行了研究,从产 业集中度的角度,对比了其他国家产业发展的历史和对产业自身进行纵向比较, 认为产业集中度直接导致了产能过剩:由于中国钢铁企业数量众多,而市场前几 名大型钢铁企业没有强大的市场力量对市场价格进行调整, 整个市场在不能进行 优胜劣汰的环境下,当市场需求增长强劲,大中小钢铁企业都要拼命扩大产能, 当市场需求相对稳定时,整个市场就会凸现产能过剩问题,从而影响整个钢铁产 业利润的提高。 戴魁早(2007)运用var模型,选取我国钢铁产业的时间序列数据,实证研 究得出:我国的炼铁、炼钢和铁合金冶炼业等三个钢铁亚产业的集中度和利润率 2毛晓龙.集中度制衡与公司绩效基于 2005-2007 年上市公司的经验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11-13 南京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7 之间均存在双向的非平稳的长期正向因果关系, 符合国内外研究的结论高产 业集中度会产生高利润率,高利润率会强化产业集中度,二者相互影响;而钢压 延加工业仅存在从利润率到集中度方向的长期正相关关系,即钢压延加工业的利 润率提高能引导产业集中度提高,但产业集中度的提高不是引导利润率提高,推 其原因是钢铁产业中可能存在过多的政府行为,驱使很多潜在企业进入,所以应 针对不同的亚产业采取不同的措施,后者需加强兼并整合效率。 吴利华、周勤、杨家兵(2009)从钢铁上市公司纵向整合程度与企业绩效的 实证分析入手,分析在纵向整合战略,延伸产业链和价值链战略主导下,上市公司 企业绩效与企业规模、空间布局的关系。研究结果发现: 纵向整合战略是钢铁上 市公司的理性选择,同时产业集中度低与行业利润高并存是我国钢铁产业在这一 发展时期的特征。企业纵向整合战略与企业绩效正相关;在企业纵向整合战略主 导下,钢铁企业的绩效与产业集中度负相关,而与企业规模无关,企业的空间布局 对企业绩效的相关性不显著。 蒋为清(2010)选取了2002-2008年在国际钢协排名中前20家的国际上市 钢铁公司(中国大陆的钢铁公司除外)的样本数据,实证检验证明了:世界行业 平均税前销售利润率与产业集中度与之间不显著相关, 二者之间可能存在一种非 线性的关系; 与国际钢铁公司的规模大小没有显著的关系; 与经营水平显著相关。 因此,钢铁企业自身的经营效率才是决定企业盈利能力的关键因素,以此得出企 业经营层面和政策层面的启示和建议。 1.4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试图在研究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 一方面运用产业组织市场结构理 论对我国钢铁产业集中度的影响因素和现状进行了分析, 得出我国钢铁产业集中 度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和矛盾; 另一方面运用产业竞争力理论对财务竞争力理论和 我国钢铁产业财务竞争力现状进行分析, 最后从实证分析我国钢铁产业集中度和 财务竞争力的相关性, 在此基础上提出提高我国钢铁产业集中度和财务竞争力的 途径,为我国钢铁产业的健康持续有效发展和组织创新提供理论和政策依据。本 文实证分析主要采用因子分析法以及线性回归等方法。 1.5 本文的结构安排本文的结构安排 第一章:绪论。主要包括本文的研究背景以及选题意义、文献综述、本文的 结构安排以及创新与不足。 南京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8 第二章:我国钢铁产业集中度分析。主要包括对我国钢铁产业集中度影响因 素和我国钢铁产业集中度的现状分析。 第三章:我国钢铁产业财务竞争力分析。主要包括钢铁产业财务竞争力的理 论研究和对我国钢铁产业财务竞争力的现状分析。 第四章:我国钢铁产业集中度与财务竞争力的实证研究。本章将运用因子分 析法、以及线性回归方法,使用excel、spss17.0等软件,证明钢铁产业集中 度与财务竞争力的是相关的,钢铁企业集中度越高,财务竞争力越高,并分析实 证检验的结果。 第五章:政策建议。结合本文的研究结果提出了提高我国钢铁产业上市公司 财务竞争力和产业集中度的政策建议。 图 1.1:研究框架 我国钢铁产业 集中度分析 我国钢铁产业 财务竞争力分 析 我国钢铁产业 集中度与财务 竞争力的相关 性研究 产业集中度与 财务竞争力的 相关性理论研 究 我国钢铁产业 集中度与财务 竞争力的实证 研究 实证结论与政 策建议 钢铁产业集中 度理论研究 我国钢铁产业 集中度现状分 析 财务竞争力理 论研究 我国钢铁产业 财务竞争力现 状分析 南京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9 图 1.2:实证部分研究路径 1.5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本文的创新与不足 1.5.1 本文的创新之处本文的创新之处 1.本文将对钢铁产业集中度与财务竞争力的单方向研究联系到一起,从实证 角度都证明了我国钢铁产业集中度与财务竞争力的关系是正相关的, 企业应在国 家产业政策的支持下,加快兼并重组,适时的提高财务竞争力,最后从政策角度 提出建议。 2.区别于以往用简单的一元一次回归模型研究产业集中度与绩效的关系, 本 文在研究钢铁产业集中度与财务竞争力的关系时,加入了控制变量,去排除了影 响财务竞争力的其他因素。 1.5.2 本文的局限性本文的局限性 由于知识和思考上的局限,本文还存在许多不足与缺点: 1.简单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有很大的局限性 影响钢铁产业集中度和财务竞争力的因素有很多, 本文简单的多元线性回归 模型只加入了两个控制变量,没有考虑到很多因素的影响。 2.钢铁产业的市场份额不能完全代表钢铁产业集中度 财 务 竞 争 力 财务生存力 财务发展力 财务潜力 钢铁产业 财务竞争 力指标的 量化 相关性 钢 铁 产 业 集 中 度 财务战略 财务资源 财务管理 能力 财务执行 力 表现 南京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0 因为这个指标都是其中一方面的典型指标,但不能代表全部因素。影响产业 集中度的因素有很多,如技术壁垒、进入壁垒、退出壁垒、规模经济、政策壁垒 等等,考虑到如果应用产业集中度指标,用产业中最大的几个企业的市场份额来 衡量,那么与企业财务竞争力指标就不具有可比性,为了方便实证研究,必须选 择有代表性又可以量化的指标,所以本文就选择市场份额这一指标,但这一指标 不能完全代表出产业集中度。 3.样本数据偏少 考虑到财务竞争力中一些定性因素在评价时的复杂性、不可操作性,本文在 设计财务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时,没能将这些定性因素纳入其中,这或多或少地 影响了实证的科学性和评价结果的精确性。 南京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1 第二章第二章 我国钢铁产业集中度分析我国钢铁产业集中度分析 2.1 钢铁产业集中度的理论研究钢铁产业集中度的理论研究 2.1.1 钢铁产业集中度的界定钢铁产业集中度的界定 通常所说的钢铁产业集中度是指以产量为标准, 钢铁产业中产量向最大的一 个或者几个企业集中的程度, 通常用钢铁产业中产量最大的一个或者几个企业的 市场份额来表示,表示为 cr,如 cr4表示为钢铁产业中产量排名前 4 家的企业产 量所占有的市场份额。 钢铁产业集中度的高低也就代表着前几家企业在钢铁市场 的竞争力, 也就是说, 如果钢铁产业集中度越高, 前几家企业的市场份额就越高, 企业对钢铁市场的控制力和话语权就越强,当它们达到一定的市场份额时,特别 是形成寡头垄断市场时,一方面可以通过规模效应,引进先进技术,提高管理水 平,整合价值链和供应链,使成本降至最低,另一方面通过控制市场,控制原材 料和产品的价格, 使之处于具有竞争优势的地位, 反之如果钢铁产业集中度越低, 代表着钢铁市场上小企业的数量越多,小企业不存在着企业的规模效应,同时由 于相互竞争,产品的价格就一直不会得到提升,同样小企业的数量很多,就不会 有与上游企业为如铁矿石这种主要原材料谈判的优势, 在企业内部不能整合价值 链,产业的竞争力就越低。 本文将根据近10年的钢铁工业年鉴分析我国钢铁工业集中度。钢铁工业可 以分为分成钢、生铁、金属制品、铁合金碳素制品、耐火材料、成品钢材、焦炭、 铁矿石及其加工产品这八大类主导产品。 本文研究的对象仅仅限于钢这一主导产 品,考虑到数据取材方便,和钢产品的直观性,本文提到的有关数据,如果不做 特别说明,均指粗钢产量部分。文中cr4、cr8表示钢铁产业中钢产量最大的前4 位或者8位企业的产业集中度, 目前的研究很难直观的说达到多少算是一个产业 集中度高,多少则是集中程度低,通常经济学研究者会有一些惯用的标准。本文 将不讨论这些标准,而是作为一个参考,当采用cr4作为测量方法时,通常是用 60%和40%将产业分成集中度高、中、低三类。即为如果规模最大的4 位企业 的市场份额之和高于60%,我们就认定产业集中度为高;如果介于40%和60% 之间,我们就认定产业集中度为中等;如果低于40%,我们就认定产业集中度为 低。 南京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2 2.2.2 我国钢铁产业集中度影响因素分析我国钢铁产业集中度影响因素分析 1.规模经济3。规模经济是指随着规模的扩大,投入资本的增加,收益增加的 比率会大于投入增加的比例的现象。这是由于当企业规模大到一定程度时,技术 和设备的规模效益,会引起长期平均成本曲线下降,当长期平均成本曲线降到最 低点时,就是具有最有效规模经济的规模曲线。也就是说,产业规模经济水平越 高,企业效率就越高,市场占有率就越高,则产业集中度就越高。钢铁产业就是 典型的规模经济产业, 规模经济水平与产业集中度存在着很强的依存关系。 目前, 我国钢铁虽然产量居世界第一,但按照钢铁企业最低经济规模为年产量300-500 万吨,最佳规模为8001000万吨的国际标准,截止2010年5月,我国钢铁企 业总数为7781家,而达到800万吨粗钢年产量规模的仅14家,而达到最低500 万吨产量规模的也仅25家,大量的中小规模的企业,整合程度较低,效率低下, 使整个产业难以达到规模经济的水平,更加难以提高产业的集中度。 2.进入壁垒。进入壁垒是同垄断相联系的,进入壁垒越高,产业保护程度越 高,市场竞争越低,会阻碍大量企业进入产业内部,在保护现有企业市场占有率 的前提下,大企业的控制力会增强,从而促进产业集中;反之,进入壁垒越低, 产业保护越低,市场竞争越强,大量企业会进入产业内部,现有企业市场占有率 会减小,整个市场结构分散,不利于产业集中。理论上钢铁产业是个“高进入、 专业化”的现代产业,大规模的投资使进入壁垒很高,而资产的专用性和对就业 的影响造成了很高的退出壁垒, 而我国相对于其他的工业国家, 却是另一种局面, 由于国家经济持续增长,钢铁市场供不应求,钢铁产业处于初级阶段,技术和设 备要求不高,加之政府作用,我国存在着“低进入”的进入壁垒失效现象。 (1)产品差别壁垒。产品差别壁垒的形成来自于消费者对产品的偏好,当消 费者对产品具有特殊的偏好时,消费者会选择这种产品,而放弃购买其他企业生 产的产品,当所有的企业生产的产品无差别时,对于所有的企业机会是均等的, 消费者购买那一家企业产品都一样, 这就导致了企业会为了争取客户形成恶性竞 争,同时也会吸引外部企业进入,不利于产业集中度的提高。目前我国产业就存 在着产品结构不合理的现象,一方面高端板材需要大量进口,供不应求,另一方 面由于钢铁产业集中度低,不少企业规模小,技术水平低,只能生产长线等低端 产品,导致低端产品竞争激烈,产品的无差别性导致了一些较好的企业不能从激 3杨正林.中国钢铁产业集中度的影响因素研究j ,当代经理人,2006,1:101-102 南京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3 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同时由于钢铁产业高利润而吸引了大量小企业的进入,不 利于产业集中度的提高。 (2)退出壁垒。钢铁产业是典型的资本密集型产业,巨额的初始投资等沉没 成本形成了一定程度的进入壁垒,同时也形成了一定程度的退出壁垒,巨额的设 备、 专业化的技术、 大量的制造工人, 致使当企业出现不适应市场而严重亏损时, 社会和政府都不愿意让企业退出市场,钢铁企业在产业内部度日如年,但又不能 顺利离开,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进入,钢铁产业内部企业数量越来越多,集中度 低也是顺理成章。 2.2 我国钢铁产业集中度的现状分析(我国钢铁产业集中度的现状分析(swot 法)法) 表 2.1:我国钢铁产业集中度现状 swot 分析 优势: 劣势: 政策支持为钢铁产业集中度的提高提供了环境 支持 存在大量产能低、分布广的中小钢铁企业,改 造难度大 钢铁产业基础好 我国钢铁产业集中度远远低于国外水平 机遇: 挑战: 上游和下游企业议价能力的增强 固定资产投资、汽车和家电产业的需求拉动, 迫使在竞争中提高产业集中度 技术创新的时代要求 优势:1.政策支持为钢铁产业集中度的提高提供了环境支持 自2005年以来,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调整政策,最重要的如钢铁产业发 展政策和钢铁行业调整和振兴规划 ,目的是为了重组的基础上,提高钢铁 产业技术水平,推动产业和产品的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 南京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4 表 2.2:近几年并购案例 年份 并购对象 并购方 2005 鞍钢本钢 鞍本 2005 鄂钢 武钢 2005 水钢 河钢 2006 淮钢 沙钢 2006 承钢、宣钢 河钢 2007 八一 宝钢 2007 昆钢 武钢 2007 永新 沙钢 2007 永钢 沙钢 2008 韶钢、广钢 宝钢 2008 柳钢 武钢 2008 唐钢、邯钢 河钢 2008 济钢、莱钢 山钢 2009 宝钢杭钢联合重组宁钢 宝钢 2009 山钢日照 山钢 2009 水钢 首钢 2009 长治 首钢 2009 贵阳特殊钢 首钢 资料来源:作者收集整理 近几年,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我国钢铁企业开始了新一轮的兼并浪潮,政 府通过无偿划拨, 省内并购等方式, 积极促成钢铁集团兼并重组。 企业通过重组, 设备增产等方式,加大对集团内部资源整合力度。根据 2009 年数据,在剔除企 业重组因素下,全国前 5 家钢铁企业粗钢产量占全国产量的 28.13%,前 10 家占 全国产量的 40.61%, 相比没有提出重组因素的集中度指标, 兼并重组对cr5提高 的贡献额度为 0.75%,对cr10提高的贡献度为 2.88%,对cr15提高的贡献额度为 3.32%。 由于钢铁行业兼并重组涉及的相关利益较多,随着重组的深入,遇到的阻力 会越来越大,从国家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来看,2010年,预计有关钢铁产业兼 并重组的细则条例会陆续出台,旨在努力消除影响企业重组过程中的如资产划 拨、 利益分配、 债务核定和处置等体制性障碍问题, 从而提高整个产业的集中度, 今后优势企业兼并重组的进程将会更加顺利。 2.钢铁产业基础好 我国是产钢大国,近几年来,我国钢铁产业迅速发展,以粗钢为例,1998年,我 国粗钢产量为11559万吨,至2008年以突破5亿吨大关,实现产量50049万吨,十 年之间,保持着高速增长,特别是在2002至2005年期间,平均增长率在均超过了 南京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5 20%,是钢铁产业的高速增长时期。2008年我国粗钢产量不仅稳居世界第一,并 且占到世界粗钢产量前十位的九个国家产量总和的94。 表2.2:我国1998-2009年钢铁产量 粗钢产量(单 位:万吨) 增减率(%) 1998 11,559 6.1 1999 12,426 7.5 2000 12,850 3.4 2001 15,163 18 2002 18,237 20.3 2003 22,234 21.9 2004 28,291 27.2 2005 35,324 24.9 2006 41,915 18.7 2007 48,990 17 2008 50,049 2 2009 56,784 13.5 数据来源 1998-2006 年数据来自中国钢铁工业年鉴,2007-2009 年数据来自世界钢铁工业年鉴 表 2.3:2008 年世界粗钢产量排行 国家 2008 中国 1 500.5 日本 2 118.7 美国 3 91.4 俄罗斯 4 68.5 印度 5 55.2 韩国 6 53.6 德国 7 45.8 乌克兰 8 37.1 巴西 9 33.7 意大利 10 30.6 数据来源:世界钢铁工业年鉴 单位:百万吨 中国经济的稳步增长要求增加钢铁产品的供应, 这也为我国钢铁产业的快速 发展提供了空间。在国家钢铁工业布局生产能力与市场需求配置、有效利用原材 料和可持续发展原则指引下,自改革开发以来,我国已形成资源依赖型的钢铁工 南京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6 业结构,如华东地区,由于地处沿海,交通便利,能充分便利的利用国外优质的 矿产资源;东北地区,铁矿石资源丰富,水资源、电力资源都较富裕,能满足本 区钢铁企业的需求。 劣势:1.我国钢铁产业集中度远远低于国外水平 现阶段,发达国家钢铁高产业集中度的现象十分突出。在 2006 年我国粗钢 产量 41915 万吨, 位列世界第一, 但在世界钢铁粗钢产量企业排名中, 达到 2000 万吨的就是八家,日本的新日铁和 jfe 钢铁达到了 6572 万吨,美国的美国钢铁 和纽柯钢铁达到了 4156 万吨,中国国内排名第一的宝钢仅以 2253 万吨,位列第 六,产钢量与世界第一的总产量十分不符。 我们再通过中美日三国的cr4的比较发现,到 2005 年,日本最大 4 家的钢 铁企业产量占日本钢产量的约 60%,美国的最大的 4 家钢铁企业产量占美国钢产 量的约 75%,而中国仅 18%,可以从中美日三国钢铁产业集中度的比较图中看出, 中国的cr4 远在美日之下的区间,约在 20%-30%徘徊,更低于国际上认同的 40% 以下为产业集中度低的标准。 图 2.1:中美日三国cr4 比较图 图 2.2:1992-2008 年我国钢铁产业cr4 cr8比较 南京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7 0% 10% 20% 30% 40% 50% 60% 1992 1994 1996 1998 2000 2002 2004 2006 2008 cr4 cr10 数据来源:卢伟,邓集林.对目前中国钢铁产业集中度分析j.中国商界,2008,5:94 2.存在大量产能低、分布广的中小钢铁企业,改造难度大 据中国钢铁协会统计,2005年我国钢铁企业6604家,500万t以上粗钢产 量的钢铁企业有18家,占全国总量的46%,600万t的企业有11家,占全国总 量的37%,全国最大的宝钢集团,排名世界第五,只占全国的8%,剩余的6593 家的产量占到了全国产量的63%。 另据国家统计局统计,至2010年5月,全国拥有具有炼铁、钢能力的生产 企业7781家,从业人员3125649人,按照09年产粗钢56784万吨计算,平均每 家粗钢产量仅7.32万吨,而按照全国钢铁企业总数7754家计算,也就意味着一 个中等发展城市可能就拥有几十家钢铁企业, 而像长三角这种钢铁企业发达的城 市,可能是一个城镇就会拥有几家钢铁企业。 在国际钢铁产业加快联合重组的同时,我国钢铁行业组织结构却在不断恶 化,大量的中小规模、工艺落后的小型钢厂的存在导致的无序竞争、重复建设加 重了调整结构的负担,钢铁产业联合重组进程缓慢,体制改革明显落后,总量扩 展仍在继续,淘汰落后企业、提高产业集中度的任务艰巨。 南京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8 表2.5:我国钢铁企业统计 企业数量 从业人员 2005 年 6604 2811320 2006 年 6959 2933933 2007 年 11 月 7373 3112074 2008 年 11 月 7392 3065754 2009 年 11 月 7754 3027416 2010 年 5 月 7781 3125649 数据来源:wind 数据库 机遇: :固定资产投资、汽车和家电产业的需求拉动,迫使在竞争中提高产业 集中度 目前,我国加大固定资产的投资、汽车产业和家电产业的需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