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管理专业论文)风险投资价值评估研究——基于国内半导体设计行业.pdf_第1页
(工商管理专业论文)风险投资价值评估研究——基于国内半导体设计行业.pdf_第2页
(工商管理专业论文)风险投资价值评估研究——基于国内半导体设计行业.pdf_第3页
(工商管理专业论文)风险投资价值评估研究——基于国内半导体设计行业.pdf_第4页
(工商管理专业论文)风险投资价值评估研究——基于国内半导体设计行业.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文摘要 i u ll llr l r l1 1 1 1 1 1i f l l lr i lr l l l iil y 19 6 4 3 2 3 中国有着全球最大的i c 市场,但国内的半导体企业却大多处于芯片制造和 封装测试等生产制造领域,大量的业务都来自于对国外芯片设计公司的代工业 务。代工企业一方面业务量蓬勃的发展,一方面利润却极度萎缩。要发展中国 的半导体行业,中国的企业必须进入到具有更多知识产权以及利润更为丰厚的 芯片设计领域。 本文通过回顾世界范围内半导体行业的发展过程,借鉴了与我们具有相似 发展环境的台湾半导体行业的发展历程,使用了波特五力分析模型对中国芯片 设计产业进行了分析。同时,本文也从风险投资的角度对半导体设计公司进行 筛选,并对风险投资企业如何投资半导体设计企业进行了评估和研究。1 文中指出半导体设计行业是中国半导体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采用了a h p 层次分析法对半导体设计企业进行筛选,用实物期权法对整个投资过程进行评 估和控制,并对风险投资对半导体设计行业的促进作用进行了相应的研究。 关键词:风险投资,半导体设计,高科技行业 a b s t r a c t c h i n ah a st h el a r g e s ti cm a r k e ti nt h ew o r l d h o w e v e r ,m o s tr e v e n u e o fc h i n as e m i c o n d u c t o ri n d u s t r yc o m e sf r o mi cm a n u f a c t u r es e c t o ra n d i ca s s e m b l ys e c t o r w eg o tal o to fo r d e r sf r o mw o r l d w i d ef a b l e s si c d e s i g nc o m p a n y ,b u tt h ep r o f i ti sg e t t i n gl e s s i no r d e rt od e v e l o p o u r o w ns e m i c o n d u c t o ri n d u s t r y , w eh a v et og r o wo u r o w ni cd e s i g n c a p a c i t y t h et h e s i sa n a l y z e ds e m i c o n d u c t o ri n d u s t r ya n dt a i w a ns e m i c o n d u c t o r i n d u s t r yd e v e l o p m e n te x p e r i e n c e ,r e s e a r c h e dc h i n ai cd e s i g ni n d u s t r y b yp o t t e r s “f i v ef o r c em o d e l m e a n w h i l e 。f o rt h ev e n t u r ec a p i t a l i n v e s t m e n ts i d e ,t h et h e s i sa l s oi n t r o d u c e da h pm e t h o df o rs e l e c t i n g i cd e s i g nc o m p a n y ,p r o v i d e dg u i d a n c ef o ri n v e s t i n gi cd e s i g nc o m p a n y t h et h e s i sp o i n t e do u tt h ei cd e s i g ni n d u s t r yi st h em o s ti m p o r t a n t t r e n do fd e v e l o p i n gc h i n as e m i c o n d u c t o ri n d u s t r y i ta l s om e n t i o n e d h o wt ou s e da h pm e t h o da n dr e a lo p t i o na n a l y s i st oe v a l u a t ea n d c o n t r o lt h ew h o l ei n v e s t m e n tp r o c e s s a n dt h et h e s i sa l s or e s e a r c h e d h o wt op r o m o t ec h i n ai cd e s i g ni n d u s t r yb yv e n t u r ec a p i t a li n v e s t m e n t k e yw o r d s :v e n t u r ec a p i t a l ,i cd e s i g n ,h i g h t e c hi n d u s t r y 2 前言 中国的集成电路产业起步于1 9 6 5 年,经过4 0 多年的发展,从无到有,从小 到大,不但初步形成了一定的产业规模,并且在基础研究、技术开发、人才培 养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大成绩,特别是最近几年,国内集成电路产业得到比以往 更为迅速的发展。到2 0 0 8 年底,中国国内的有超过5 0 家晶圆制造厂,约1 2 0 家封装测试企业,集成电路设计行业有近5 0 0 家 中国有着全球最大的i c 市场,2 0 0 8 年的市场规模达到8 5 0 亿美元左右, 但其中来自本土的供应商不足7 。中国虽然是世界上最大的电子产品生产基 地,但是接单和出货都是掌控在外资企业手中。中国的芯片设计公司很难进入 这个全球最大的市场。 从美国和台湾的发展经验来看,芯片设计产业的发展离不开风险投资基金 的介入与支持。在美国的硅谷,风险投资促进了大量的芯片设计企业的产生,在 企业从初创到发展的每一个环节,我们都可以看到风险投资的身影。在对我们最 有借鉴意义的台湾半导体行业的发展历程来看,风险投资企业也起了巨大的作 用。可以说风险投资伴随着高科技行业的快速发展,激发出了无穷的创造力。 作为国外发展的成功经验,我们在推动国内半导体行业发展的时候,也需要创 造出适合风险投资发展的土壤,用市场化的手段来促进国内的经济发展。 中国的半导体行业从芯片制造开始发展,随着生产能力的进步,中国逐渐 成为了全世界重要的芯片带工生产地,然而,在整个半导体产业链中,具有最 大回报的部分却在芯片设计领域,为了国内的半导体行业能够持续发展并能够 获得更高的附加值,我们迫切需要发展我们自己的芯片设计产业。 风险投资进入中国已有段时间,在国内芯片设计行业的投资规模逐渐增 大,然而由于国内芯片设计行业正处于特定的历史发展阶段,有别于美国等发 达国家的技术水平,同时国内具有不同于发达国家成熟的投资环境等自身特 点,通过对国内风险投资在芯片设计领域投资现状,投资过程以及发展方向的 研究,借鉴国外成熟的经验,为风险投资和芯片设计行业的有机结合提供参 考。促进风险投资和芯片设计行业的共同发展。 3 第一章半导体行业的发展历史和现状 1 1 世界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历程 1 9 5 8 年9 月1 2 同,世界第一块集成电路在美国德克萨斯仪器公司诞生。 在接下来的几十年中,半导体行业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而迅猛发展。信息技 术发展的不同阶段对半导体行业也提出了不同的需求。 信息技术的发展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 1 ) 大中型计算机时代( 1 9 7 5 1 9 8 5 ) 1 9 7 5 年以前,集成电路产业处于萌芽时期,小规模集成电路产品仅 初步在大中型计算机上得到应用。 1 9 6 8 年i n t e l 公司成立 1 9 7 0 年i n t e l 公司生产出6 4 b i t 存储器: 1 9 7 1 年i n t e l 公司生产出第一枚c p u :4 0 0 4 ,集成度为2 3 0 0 个 晶体管 1 9 7 2 年i n t e i 推出p 沟m o s 工艺的8 0 0 8 1 9 7 3 年i n t e l 推出8 0 8 0 ,采用6 微米工艺、主频达到2 m h z 、集成 度为6 0 0 0 个晶体管的8 0 8 0 。 1 9 7 8 年i n t e l 推出4 7 7 m h z 的8 0 8 8 微处理器,集成度为2 9 0 0 0 个晶体管,采用3 微米工艺 反观中国国内半导体行业的发展,直到1 9 8 6 年,电子部在厦门集 成电路发展战略研讨会上才提出了“七五 期间我国集成电路技术 “5 3 1 发展战略,即普及推广5 微米技术,开发3 微米技术,进行l 微米技术科技攻关。到1 9 8 2 年和1 9 8 5 年,推出了集成1 4 3 万个晶 体管的8 0 2 8 6 和集成度达到了2 7 5 万个晶体管的8 0 3 8 6 。 ( 2 ) 个人电脑时代( 1 9 8 5 - 1 9 9 5 ) 4 1 9 8 5 、1 9 9 5 年,集成电路产业进入成长时期,开始尝试担负起人类社 会信息化的重任。 1 9 7 5 年m i t s ( 微仪系统) 的小公司诞生了世界第一台在商业上获 得成功的、可供个人使用的微型计算机( a l t a i r8 8 0 0 ) , p a u la 1 l e n 和b i l lg a t e s 曾为a l t a i r 开发出b a s i c 语 言:同年,微软成立。 1 9 7 6 年 s t e v ew o z n i a k 和s t e v ej o b s 开发出微型计算机a p p l ei , a p p l e 计算机公司成立。 1 9 8 1 年i b m 成功地将采用8 0 8 8 微处理器和微软操作系统m s - d o s 的个人用计算机推向市场,由此开创了p c 时代。 1 9 8 5 年起以8 0 3 8 6 为代表的微处理器使得p c 迅速向国民经济各个 领域普及。在相应软件的同步支持下,p c 已由“计算 机” 向“信息处理机 的方向发展,它的文字和图形编辑以及 数据处理功能为办公自动化、计算机辅助设计( c a d ) 及信 息管理开拓出一片崭新的天地。 国内的p c 机使用大约落后5 年,1 9 8 5 1 9 9 0 年间,多数文字处理 还在采用“四通打字机 。1 9 8 5 1 9 9 5 年是p c 机迅速发展的1 0 年。 1 9 8 5 年,全球p c 出货量仅有百万台数量级( 中国p c 产量为l 万 台) 到1 9 9 5 年,全球p c 出货量已达到6 0 0 0 万台。 ( 3 ) 移动通讯时代( 1 9 9 5 2 0 0 5 ) 移动通信虽起源于2 0 世纪4 0 年代,但直到1 9 7 8 年,美国贝尔实验 室才研制成功先进移动电话系统( a m p s ) ,建成了蜂窝状移动通信 网。 8 0 年代末移动通信为模拟信号。 1 9 8 7 年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开始运营9 0 0 m h z 模拟移动电话业 务。 1 9 9 1 年g s m 开始投入商用,当时计划1 9 9 5 年覆盖欧洲主要城市、 机场和公路。 s 1 9 9 4 年中国建成第一个g s m 数字通信网络。 1 9 9 5 年数字手机开始进入家庭 2 0 0 5 年中国手机用户达到3 7 6 亿户,位居世界第一,中国手机普 达到2 5 7 ,首次超越世界平均水平。 ( 4 ) 网络时代( 2 0 0 5 - 2 0 1 5 ) i n t e r n e t 最早起源于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署( d a r p a ,o e f e n c e a d v a n c e dr e s e a r c hp r o j e c t sa g e n c y ) 的前身a r p a n e t ( 阿帕网) ,该 网于1 9 6 9 年投入使用。 1 9 7 4 年t c p ( 传输控制协议) 和i p ( i n t e r n e t 协议) 问世,合 c p i p 协议。这两个协议定义了一种在电脑网络间传送报 文( 文件或命令) 的方法。 1 9 9 1 年c e r n ( 欧洲量子物理试验室前身) 发布了w o r l d - w i d ew e b ( w w w ) i n t e r n e t 正式运行。 1 9 9 5 年p c 市场进入成熟阶段,开始逐步进入城市平民家庭,联 网计算机增长到6 6 4 万台。 2 0 0 4 年全球p c 保有量达到5 8 亿台,联网计算机超过l 亿台。 2 0 0 5 年联网计算机超过了8 亿台。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c n n i c ) 2 0 0 7 年1 月2 3 日发布的第 1 9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 0 0 6 年底,仅我国的 网民人数就达到了1 3 7 亿,占中国人口总数的1 0 5 。 1 2 集成电路技术的飞速进步促进了信息技术的发展 ( 1 ) 集成电路的技术进步迅速降低了成本的降低 在近3 0 年的过程中j 在考虑物价指数和收入变化的情况下,一只晶体 管的价格降低了约2 0 0 0 万5 0 0 0 万倍。价格的降低促使信息技术大规模普 及,计算机、移动电话、数字电视、数码相机、网络进入家庭。这又反过来提 高了集成电路产业的规模效应,降低了成本,形成了良性循环。 6 表卜1 :集成电路技术进步带来价格的降低 年份 1 9 6 21 9 7 82 0 0 62 0 0 62 0 0 6 高频晶体 a t h l o r l 二代证芯 产品名称 8 0 8 8m o n t e c il 0 管 f x 6 2片 j 。品价格( 人民 8 元 5 4 02 9 6 0 09 4 9 06 币) 晶体管个数 12 9b17 2 亿 2 2 7 4 亿3 0 万 1 8 6 x 1 0 一 侮晶体管价格 8 1 7 2 x 1 0 一4 1 7 x 1 0 2 x 1 0 1 当时每l 元人民 币可购晶体管数 1 2 5 x 1 0 15 3 7 x 1 0 15 8 1 x 1 0 12 4 x 1 0 15 x 1 0 4 量 普通白领工资可 6 2 5 x 1 0 03 0 1 x 1 0 32 9 l x l 0 81 2 0 x 1 ( ) 82 5 0 x 1 0 8 购晶体管数量 资料来源: 杂志 ( 2 ) 集成电路的发展大致以1 0 年为一个周期 集成电路产品研发一般要经过开发手段选择、确定基本工艺、工艺改 进、用户认证、批量生产到生产高峰几个必要阶段,这一过程大约也需要 l o 年左右。 图卜1 集成电路从研发到大量生产的1 0 年周期 圈圈圈 1 9 6 ( 1 l q ? f j ! 1 9 o l 南o ! 2 0 0 ) 2 0 i i t 圈函 豳豳豳 圈晋 :豳圈瑟;鏖 ( 3 ) 集成技术每1 0 年由新技术推动 集成电路的关键工艺是光刻曝光和刻蚀。考虑到光的折射、散射等效 应,曝光光源的波长应小于最小加工尺寸。随着加工尺寸的不断缩小,曝 光机所采用光的波长也在逐步缩短( 如表2 所示) 。随着光刻技术的进步和 加工尺寸的不断缩小,集成电路的集成度在沿着摩尔规律的方向不断攀升, c p u 的工作速度每1 0 年约增长了1 0 倍。同时,晶片( w a f e r ) 直径、设 计工具和封装形式也随之发生变化。 表1 - 2 :集成电路技术发展 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第p q 代第五代 时间( 每1 0 年) 1 9 7 5 、1 9 8 51 9 8 5 、1 9 9 5 19 9 5 、2 0 0 5 2 0 0 5 、2 0 1 52 0 1 5 、2 0 2 5 主要光刻技术 g 线 i 线准分子激光e u v + 浸渍 光源波长( a m ) 4 3 63 6 52 4 81 9 3 特征尺寸( u m ) 11 0 3 50 3 5 、0 0 9o 0 9 0 0 3 20 0 3 2 0 0 1 0 每代缩小约1 3 d r a m 1 m4 m 1 6 m6 4 m 2 5 6 ml g 4 g1 6 g 非主流产品b i t 数 多核架构 c p u 代表产品 8 0 8 6 3 8 6p e n t i u mp r op 4 突破功耗 c p u 晶体管数 l 矿1 0 51 0 ”1 0 71 0 r 、1 0 c p u 时钟频率姗z( 2 3 3 )( 3 3 2 0 0 )( 2 0 0 3 8 0 0 )非主频 每代增l o 倍l o ”1 0 11 0 1 1 0 l o 1 0 3衡量标准 w a f e r 直径( 英寸) 4 66 88 1 21 2 1 6 主流设计工具 l e p r p r s y n t h e s i ss y n t h e s is d f m 主要封装形式d i pq f p b g as i p 资料来源:中国半导体协会网站 1 3 我国集成电路行业发展现状 中国的集成电路产业起步于1 9 6 5 年,先后经历了自主创业( 1 9 6 5 - - 1 9 8 0 ) 、引进提高( 1 9 8 1 - - 1 9 8 9 ) 和重点建设( 1 9 9 0 - - 。1 9 9 9 ) 三个发展阶段。 8 经过4 0 多年的发展,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不但初步形成了一定的产业规模, 并且在基础研究、技术开发、人才培养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大成绩,特别是最近 几年,国内集成电路产业得到比以往更为迅速的发展。 到2 0 0 8 年底,中国国内的有超过5 0 家晶圆制造厂,约1 2 0 家封装测试企 业,集成电路设计行业有近5 0 0 家 图卜2 :2 0 0 8 年半导体行业销售数据 数据来源: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 根据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统计的数据,2 0 0 8 年国内集成电路产业规模为 1 2 4 6 8 2 亿元,同比下滑一0 4 。这是近2 0 年来国内集成电路产业首次出现年 度负增长的状况。 中国有着全球最大的i c 市场,2 0 0 8 年的市场规模达到8 5 0 亿美元左右, 但其中来自本土的供应商不足7 。中国虽然是世界上最大的电子产品生产基 地,但是接单和出货都是掌控在外资企业手中。中国的i c 设计公司很难进入这 个全球最大的市场。 在中国国内,真正市场化的i c 设计公司寥寥无几,只有晶门、炬力、展 讯、中星微等。晶门是摩托罗拉液晶显示部门蜕变而来,过分依赖大客户摩托 罗拉,产品单一,缺乏新品,该公司从最高点的近4 亿美元下降到2 0 0 8 年的不 足l 亿美元。炬力的背后是台湾的瑞昱半导体公司,瑞昱半导体公司是全球最 大的声卡公司,数字音频的佼佼者。展讯则在2 0 0 8 年4 季度环比大幅度下滑近 9 5 0 ,远高于同样类型的联发科,股价从上市的1 7 美元跌到最低不足1 美元。 中星微相对稳健,依靠p c 摄像头庞大的内需市场,收入没有大幅度下滑,不过 其人力成本过高,已经连续,1 个季度出王兕运营亏损。 表卜3 2 0 0 8 年幽内1 0 大i c 设计企业经营业绩 戮熏 l 深圳海,憾二卜导体订限公州 :3 0 9 4 2 中隧华大集成电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i 鬻ji f i ;i 一:参簿张篝爹i ? i 臻露 : 大唐微i l l 予技术有限公司 8 : 6 玎 工遵* t tt 。j 地m kr w :n 代f ,k _ 心珏h ,一嚣:m | i 赫。一? ,j 邈i 鍪;蠢叠i 麓i i 毒溅。# i 羲篆 i 41 7 k , i 一u v f ,l 一一 。 瓤乃戮土厶。薯一鬟,。鼍! i i i ;搿囊,麟” 炬力集成电路敬汁有限公司 6 7 80 6 。无锡华润矽科微眩予脊限公司| | 。 醚鹾;| ? 。 1 上海华虹集成| 乜路有限公司 6 14, 豢饔滋甏荔鬻缓鬻瀵翻溅蠲隧麓滋纛馥缀鬻纛鬻 9 北京同方微电了有限公司 3 9 7 一曩* 一 、州 i _i r j 鬻萋i 鬻oii i 一秘缀磨景( 囊霆) 搿麓愁司,j j ,镳瑟i j 蠹鬻荔纛嚣鬈磊j 蠹i ,簇8 戮滋鬟? 缓缓飘 数据来源: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 金融危机中,中国国内i c 设计产业也是整个产业链中此次受冲击最大的一 环。由于金融风暴的影响,相当多的初创型i c 设计企业资金链断裂,经营出现 问题。中国i c 产业在维持多年的高速成长后,已经开始进入调整期。风险投资 者对i c 设计公司的热度开始下降,a 轮投资从2 0 0 0 年到2 0 0 7 年下降了8 2 。 平均每个投资的规模也越来越小,缩小了大约6 0 。从g s a 的数据上得知,自 从1 0 月份以来已经有7 4 家公司倒闭,大多数都是小公司。 而中国国内的晶圆代工业依旧在高歌猛进,丝毫不理会经济危机的影响。 中芯国际从2 0 0 0 年成立就持续不断地通过或建,或收购,或托管的方式建立起 分布于上海、北京、天津、成都、武汉和广州的庞大的生产制造能力。2 0 0 9 年 深圳、成都、武汉的巨型工厂都要投产。另一方面,2 0 0 9 年伊始,上海政府主 导,华虹合并宏力,再投资2 2 亿美金新建1 2 寸厂,将规模扩充l 倍。但,热 火朝天的产能扩张随后而来的却是难以盈利的冰冷现实。中芯国际从2 0 0 0 年创 立以来一直处于大幅亏损状态,平均每年的亏损在数千万到数亿美金之间。 半导体生产制造的主要成本构成:机器折旧5 0 左右、材料2 0 左右、水电 5 左右、人力1 0 左右。中国企业可以把握的成本空间仅仅1 5 。而这1 5 也确 实早已被发挥到了极至。对规模两个字的片面理解束缚了中国国内半导体企业 的战略想象力,使半导体代工业深陷规模不当的困难境地。 另一方面,半导体产业始终在政府的襁褓中,不敢或不愿面对市场化的风 险。即使技术优秀也无能为力,特许就是例子,依靠新加坡主权基金淡马锡的 支持,特许毫不在乎,每年都巨额亏损,虽然其和i b m 合作,拥有足以比美台 积电的技术。 晶圆代工行业是一个强者恒强的产业,强大的企业拥有足够的资金去进行 大规模研发,研发出高利润的技术,从而形成良性循环,而弱小的企业则是恶 性循环。中国国内在半导体领域的建厂投资巨大,而在半导体基础科学方面投 资甚微,人才严重缺乏。 晶圆代工只有两条路可以走,一条是台积电路线,做出最好的技术,只做 高利润的业务。另一条是联电路线,大量投资i c 设计公司来填补自己的产能, 联电的投资非常高明,联发科、联咏、矽统都是非常成功的投资。联咏是台湾 第二大i c 设计公司,全球第二大t f t l c d 驱动i c 厂家。联发科是声名显赫的 手机霸主,全球第七大i c 设计公司,台湾第一大i c 设计公司。其余如矽统、 联笙、智原、盛群、图诚都是业界翘楚。 中国的晶圆市场已经饱和,但是受到优惠政策的刺激,仍然有大量的晶圆 项目在建设中。2 0 0 8 年底郑州精诚半导体8 英寸生产线建成投产;目前在建项 目有:i n t e l 大连、海力士无锡1 2 英寸生产线、中芯国际深圳和华润微电子8 英寸生产线等。 1 4 中国集成电路行业的发展方向 中国不仅是世界工厂,还是世界市场。中国庞大的ic 需求市场是ic 产 业发展的强大支撑力。中国是最大的家电、手机等终端产品的生产国,而消费 类电子、移动通讯等众多领域对ic 的庞大需求,使中国成为世界市场不容忽 视的部分。与i c 设计领域相比,i c 制造、封装测试,虽然也有相应的技术门 槛,但一般来讲,都划归制造行业。 国内ic 代工企业生产的产品大多是来自国外的设计与订单,8 0 的产品 出口;另一方面国产电子整机产品所用的芯片80 以上依赖进口,依然停留 在装配与仿制阶段。尽管国内电子行业整机产品产量很大,但很大一部分利润 被国外集成电路和元器件供应商截取,国内企业还要支付专利标准使用费,实 际利润很低。中国要成为i c 产业的强国,还要攻克三大壁垒:芯片设计壁 垒、制造工艺壁垒、知识产权和专利保护的壁垒。因此,具有政策环境、产业 资源、市场资源等多种有利因素支持的中国i c 产业,要把国内在产业研发领 域的低成本优势,转化为尖端产业的竞争优势,将是一个循序渐进且充满挑战 的艰苦过程。 1 2 第二章国内外i c 设计行业的发展经验 2 1 专业分工促进了无厂( f a b l e s s ) i c 设计行业的发展 全球化代工及信息产业专业分工是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趋势。全球化进程 影响到所有的科技产品,在集成电路行业,做任何产品一定会面临全球竞争。 由于顾客总是希望买到又便宜又好用的产品,制造者因此为满足顾客需求而寻 找更低成本的生产技术与材料,这种需求推动了半导体产业迈入全球化代工及 信息产业的专业分工。 “f a b l e s s 指主要负责芯片设计而没有自己的生产线,芯片的生产交由第 三方的芯片代工厂制造完成的半导体公司,这种模式已成为全球芯片业的主导模 式。就在1 0 年前,芯片设计行业还主要由硅谷一些企业所控制,如a l t e r a 、 c h i p s t e c h n o l o g i e s 和c - c u b em i c r o s y s t e m s 等。这些企业的诞生同时证明 了“没有自己的制造工厂,企业仍有可能成功地进军半导体市场”。到目前为 止。f a s ( 半导体设计商联盟) 成员已经从1 9 9 4 年的4 0 家企业发展至目前的近 4 0 0 家企业。虽然大部分企业仍来自美国,但相信这种情况在不久的未来将发生 重大改观。2 0 0 3 年2 月的电子行业商务杂志撰文评论了“f a b l e s s 模式, 认为随着f a b l e s s 的流行,美国在芯片设计业的垄断地位将受到挑战,亚洲尤其 是中国的地位将得到加强。由于专业芯片设计公司与代工企业最大区别在于不 需数十至百亿美元之庞大设备投资门槛,只要有人才与特殊技术便可以成立新 公司,这种分工的模式降低了芯片设计行业的进入门槛。 上世纪7 0 年代半导体产品是采用垂直整合上、中、下游为一封闭的生产体 系,单一公司完成整个生产过程。1 9 8 0 年至2 0 0 0 年半导体产业已分成为专用 集成电路制造商以及组装和测试、晶圆厂、铸造两个生产体系,2 0 0 0 年以后半 导体产业的专业分工愈来愈明显,由组装和测试、电子设计自动化工具i p 、芯 片设计、晶圆厂组成的上下游体系。最具特点的是台积电所独创的晶圆代工, 以拥有大规模晶圆生产设备及高良率技术为基础,成功地建立了晶圆代工的商 业模式,成为世界最大代工厂。 全球i c 设计产业1 9 9 5 年年度产值为5 3 亿美元,到2 0 0 6 年年度产值增为 4 9 0 亿美元,年复合成长率达2 2 。全球前1 0 大i c 设计公司,2 0 0 6 年年度营 运总值为2 4 3 亿美元,这1 0 家公司中有9 家均为美国公司,只有联发科技是亚 1 3 洲的公司。i c 设计公司中,排名居首的q u a l c o m r a ,其2 0 0 6 年度营业额为4 3 亿 美元,仍低于同时从事i c 设计和i c 制造排名第1 0 的n x p 公司年度营业额的 5 9 亿美元,由此可见,i c 设计行业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由于芯片设计商将芯片制造任务外包的做法取得了成功,因此该模式已在全 球范围内被采用。据f a s 透露,目前,至少有1 0 0 0 多家芯片制造商在全球2 4 个 国家内采用这种商业模式,其中有近1 2 的企业来自美国和加拿大以外的国家。 尽管如此,相比之下,美洲以外的芯片设计企业的市场份额仍然很小。据调 研公司i ci n s i g h t s 的调查显示,在全球前2 0 家芯片设计商中,有1 6 家来自美 洲。但值得一提的是,有四家中国台湾地区的企业进入了全球2 0 强之列。 除台湾地区之外,英国、以色列、韩国和西欧等地也是芯片设计行业蓬勃发 展的地区。另据业内官员透露,尽管目前中国的芯片设计市场还处在初级阶段, 但它将成为全球芯片行业最具潜力、发展速度最快的地区。尤其是上海地区,在 未来一段时间内,将陆续成立一批芯片设计工厂。 亚洲据调研公司d a t a q u e s t 预测,中国( 包括台湾地区和祖国国内) 、新加 坡、日本和印度的芯片设计商至少有2 0 0 家。另据f a s 预计,包括日本在内的亚 洲地区的的芯片设计商已经超过3 0 0 家,其中在中国的上海地区至少有5 0 家。 中国台湾地区是亚洲芯片设计业的中心。据当地政府称,台湾地区至少有 1 8 0 家芯片设计厂商,其2 0 0 2 年的销售额已达到4 1 亿美元,而2 0 0 3 年的销售额 有望超过5 6 亿美元,涨幅3 6 。 勿容置疑,台湾地区两大芯片商t s m c 和u m c 的强强联合,在一定程度上促进 了台湾芯片市场的迅猛发展。同时,芯片设计行业的发展也受到了芯片制造业的 推动。到目前为止,台湾地区共拥有4 5 家芯片封装公司、3 6 家测试工厂和至少 2 4 家硅晶圆供应商。占据了全球3 4 的芯片制造业务。 除台湾地区之外,英国、以色列、韩国和西欧等地也是芯片设计行业蓬勃发 展的地区。另据业内官员透露,尽管目前中国的芯片设计市场还处在初级阶段, 但它将成为全球芯片行业最具潜力、发展速度最快的地区。尤其是上海地区,在 未来一段时间内,将陆续成立一批芯片设计工厂。 对于中国台湾以外的其他亚洲国家,韩国最有可能发展成为该地区另一个芯 片设计中心。近年来,韩国陆续成立了f u t u r e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i c ( f c i ) 、m c s 1 4 l o g i c 和a w i nt e c h n o l o g y 等芯片工厂,尽管这些企业的规模相对较小,显得名 不经传,但其业务范围却相当广泛,包括通信、多媒体和计算芯片等。 目前全球大约有2 0 0 家较具规模的i c 设计公司,其中美国占了5 0 至1 0 0 家,台湾地区有5 0 至8 0 家公司,韩国、中国国内地区也有3 至1 0 家。全球的 i c 设计公司有2 0 0 0 家之多。 未来亚太i c 设计公司将面临四个不小的挑战:一是成长瓶颈和产品的多样 化;二是无法突破“舒适区,做出有领导性的市场产品;三是在许多特殊的 产品应用上,系统专业人才不够;四是在先进s o c ( 系统单芯片) 制程上有所 断层,因为长期以来亚洲地区的公司多以原始设计制造商为主,在e d a ( 电子 设计自动化) 、应用系统和技术上都有断层产生。主要原因是一向专精于生产 技术的改良,追求高良率、高质量的制造,因此一般工程师在创新研发能量上 与美国相较仍存有相当大的差距,当公司欲升级采用更先进的技术时便会面临 许多困难。虽然i c 设计公司仍面对不小的挑战,不过,这也是附加价值最高的 产业。打个比喻,纯金每克2 0 美元、b u r b e r r y 的领带每克2 5 美元、0 1 3 微 米制程的8 英寸晶圆每克2 5 美元,而i c 设计产品每克可达7 6 美元,这是知识 经济的高附加价值产业,值得大家更努力地投入。 2 2 台湾i c 设计行业的发展经验及借鉴意义 我国台湾半导体产业发展始于6 0 年代,在推行工业化进程中,1 9 6 6 年成 立的高雄电子开创台湾半导体产业先河。 到了7 0 年代,受当时国际经济衰退影响,台湾的工业生产成长迟缓,半导 体产业作为信息电子工业的代表,成为台湾积极发展策略性工业的焦点。 8 0 代,以信息业为主的电子产业在台湾渐露头角,1 9 8 7 年包括电子、电机 行业的电工器材业营收,取代长期盘据台湾第一大的石化、塑料行业,这意味 着台湾信息电子业时代的来临。 进入9 0 年代,台湾电子产业产值持续扩大,1 9 9 4 年信息硬件工业创造了 1 1 6 亿美元的产值,较1 9 9 0 年成长了9 0 以上,为台湾i c 产业提供了绝佳本 土市场的优势。1 9 9 7 年四月起台积电提出4 0 0 0 亿台币的“南科制造中 心一十年计划,随后其他厂商也都陆续宣布各自的未来投资计划,估计总投资 金额达二万亿台币,号称本世纪全球投资金额最高的投资案。 1 s 台湾i c 产业的发展历程可概分为下列三个阶段: 萌芽期( 1 9 6 4 年- - - 1 9 7 4 年) 1 9 6 4 年交通大学成立半导体实验室,将半导体课程列为主要教学重点,其 所培养出的人才,是日后半导体工业得以顺利发展的一个关键。1 9 6 6 年美商通 用仪器f 仪表( g i ) 在高雄设厂,从事晶体管装配业务,开启了封装技术的新里 程。1 9 6 7 1 9 7 0 年间陆续有外商如德州仪器、飞利浦建元电子等在台设厂,引 进i c 的封装、测试及品管技术,为半导体封装业奠定了初步的基础。不过此一 时期台湾的半导体工业全都停留在后工序的封装阶段。 技术引进期( 1 9 7 4 年- - - 1 9 7 9 年) 1 9 7 4 年,台湾为使电子工业的发展逐渐朝技术密集方向转型,在多方评估 研究与筹划后,成立了电子工业研究中心( 工研院电子工业研究所前身) ,开始 接受经济部委托,执行“设置i c 示范工厂计划 ,引进i c 制造技术并移转到 民间。电子所派人赴美国r c a 取经,引进7 o 微米c m o s 制造技术,并与美国 i m r (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m a t e r i a lr e s e a r c h ) 合作引进掩膜制版技术,开启台湾i c 自主技术研发的序幕。 这时台湾i c 工业正式跨足前工序工程,并开始涉足设计领域,不过这个阶 段技术仅局限在研发,尚未有正式商业化产品问世。 技术自立及扩散期( 1 9 7 9 年现在) 工研院电子所电子工业第一期i c 示范工厂设置计划( 1 9 7 5 1 9 7 9 年) 、电子 工业第二期发展计划( 1 9 7 9 1 9 8 3 年) 、及超大型i c 计划( 1 9 8 3 1 9 8 8 年) ,将台 湾的半导体技术推向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舞台。 1 9 8 0 年电子所正式衍生成立联华电子公司,成为台湾第一家i c 制造业 者,并以四英寸技术生产i c ,至此台湾正式跨足前段商业化制造工程阶段。七 年后电子所的第二个i c 衍生公司台积电诞生,采用六英寸技术,成为在台 商业化运作的先锋;更重要的是,由此,台湾开始进入到专业分工的阶段。 目前台湾产业界仍在积极不懈地开发下一带关键技术,以达成在人才、设 计、制程、封装、测试、材料及设备等领域全面的发展。而此一时期台湾半导 体产业重心已由劳力密集、附加价值较低的后段组装产业,开始移向更高智能 与价值的设计与制造业。 1 6 概括来说,台湾i c 产业的发展,在起始的前1 5 年是靠后工序的封装、测 试作为发展主轴;但之后的1 5 年则因陆续建立的晶圆厂,逐步向前工序发展。 至1 9 9 0 年初期,在众多六英寸厂陆续成立运转后,i c 工业开始蓬勃发展起 来,1 9 9 3 1 9 9 5 年间全球i c 市场在经济景气带动下,兴起了八英寸厂的投资 热潮,自1 9 9 4 年世界先进成为台湾八英寸厂的先锋后,又有2 2 座八英寸晶圆 厂陆续投入,而高获利又吸引了更多的i c 公司前赴后继地投入;同时在i c 制 造业的带动下,i c 外围相关产业亦如火如荼地参与盛会。 1 9 9 2 年,台湾i c 设计产业规模不足9 0 亿台币;2 0 0 0 年,i c 设计产业规 模增长到1 1 5 2 亿新台币;2 0 0 5 年台湾i c 设计产业产值达2 8 5 0 亿元新台币, 排名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2 0 0 7 年i c 设计产值为3 6 9 7 亿元新台币( 1 1 4 亿美元) ,规模较2 0 0 3 年增加一倍。从公司收入来看,台湾i c 设计公司平均收 入为1 1 1 0 力美元,远高于韩国及国内,位居全球第二的位置。 在2 0 0 7 年的台湾科技1 0 0 强榜单中,属于i c 设计类公司总共有9 家企 业,销售收入最高的为联发科,为5 6 4 亿新台币;销售收入低于5 0 亿新台币的 有4 家,其他5 家的销售收入也全部超过1 0 0 亿新台币。 从产业结构来看,2 0 0 1 至2 0 0 6 年期间,台湾i c 设计在台湾i c 产业中的 比重在2 3 至1 j2 5 的范围区间内。根据工研院统计数据显示,2 0 0 7 年第三季度 台湾i c 设计产业规模在i c 产业中的比重为2 7 ,要高于国际普遍的i c 设计产 业占i c 产业2 0 的比重。 同时,台湾i c 设计公司的发展还充分利用了集群效应。台湾主要的i c 公 司都集中在新竹科学园区西南角一带的几条路上,汇集了从设计到制造公司, 全都在五分钟车程内。例如联发科设计完产品,可以送到邻近的联电,或台积 电制造,然后由台湾光罩可以接着做后段光罩。 这几条密度很高的i c 大道,产值惊人。2 0 0 0 年,位于新竹园区的i c 设计 公司的产值占整个台湾i c 设计产值的7 5 9 5 。这一数字在2 0 0 6 年达到了 8 0 。从企业数量来看,2 0 0 0 年,台湾集成电路设计业的前1 0 大厂商中有9 家 在新竹园区。2 0 0 6 年,仅新竹园区的创新一路上,就有三家进入全球前十五大 i c 设计公司的排名,有四家进入台湾前十大i c 设计公司的行列。 2 3 国内i c 设计公司的现状 中国国内的i c 设计产业在政府的强力推动下从无到有,虽然整体产业现仍 处于萌芽阶段,产业规模仅约1 1 亿元人民币,但i c 设计公司已快速累积到 1 7 2 0 0 多家,未来如何与国外厂商竞争,不仅是国内发展半导体产业重要的方 向,也是全球厂商关注的焦点。 中国国内拥有广大的产品内需市场,是各类型系统产品的兵家必争之地, 虽然国内内部拥有不少的系统厂商,但系统厂商所使用的i c 芯片主要仍依靠外 商来支持与提供,这意味着系统产品的关键零组件技术仍掌握在外商手中。政 府为了提高芯片的自给率,积极地透过各种相关的政策优惠措施来发展关键i c 产业,同时在提高芯片自给率的目标之下,也积极地鼓励企业投入各类系统产 品所需的i c 设计技术的研究与开发。 据统计,中国国内i c 设计公司已超过2 0 0 家,但均属于中小型的设计公 司,即使是产业排名第一的杭州士兰微电子,2 0 0 1 年的销售金额也仅约2 3 亿 人民币,整体产业明显的仍处于萌芽阶段,因此未来中国的i c 设计产业怎样步 入成长期,将是一个较为值得观察的重点。 国内i c 设计行业有以下几个特点: 产官合作积极扩大半导体能量 透过政府的力量,目前已经扶植了一批极具国营色彩的i c 设计公司,例如 华大与上海华虹纷纷在政府的协助下取得中国智能卡芯片的供应权;透过各种 租税优惠措施,吸引台湾及海外资金投入中国i c 产业,海外归国学人与外资设 计公司的进驻,对于高阶i c 设计技术与经验相对不足的中国i c 设计产业而 言,无疑的将带来不少的帮助,因为外资企业或归国华人不但可以由国外引进 较为先进的设计技术,也可以协助中国国内训练出一批i c 设计人才。 政府对i c 产业的态度与政策将影响产业的发展方向,而至目前为止政府在 i c 产业所扮演的一直都是积极推手的角色,一方面设法吸引外资进入设点,一 面也扶植台湾特定的i c 设计公司,预期中国i c 设计产业将可持续吸引外资企 业投入,同时也可不断吸引海外华人归国创业。 市场广大具备制定规格能力 中国国内拥有广大的内需市场,尤其是在消费性产品与通信产品市场上。 而在这些市场上有许多大型的系统厂商均为国营企业,因此在政府提高芯片自 给率的号召下,未来势必会政策性的采用中国境内所设计的i c 芯片,因此这将 会迫使国外的i c 设计公司到中国境内寻求合作机会或设计研发据点。 1 8 由于系统公司本身拥有产品规格的制定权力,因此国内的大型系统公司也 可以凭借着中国广大的市场需求,透过新型规格的制定,影响i c 设计产业生态 的发展,因为透过特定规格的设定即可将外资设计公司排除在外,这尤其会发 生在低阶的芯片产品;在高阶的产品方面,国内本地的设计公司也因其掌握系 统厂商的订单,较易取得与外商合作的机会。 因此,预期未来掌握国内市场的系统厂商对芯片的采用态度与产品规格的 制定是否采取开放的态度,将会影响国内i c 设计产业的生态。 设计公司有助代工产业发展 由于i c 设计产业发展初期必须要有晶圆代工厂与设计服务团队的支持,因 此若要观察国内i c 设计产业未来的发展情况,本地的晶圆代工厂与设计服务部 门的发展情况将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尤其中国国内主要以中、小型规模的 i c 设计公司为主,有经验的设计服务部门所提供的s i p 、设计工具与设计环境 建构技巧,对当地的i c 设计产业的技术提升有很大的作用。 目前中国国内多数实际量产的晶圆厂制程技术仍以o 6h m 以上、4 6 英寸 晶圆为主,因此对高阶或大规模( 1 a r g e - s c a l e ) 的i c 产品设计的支持仍相当有 限,不过目前对中国国内内需市场而言,这样的制程水平其实就已经足够,因 为0 8 1 5 u r n 之间的主流设计对高阶的晶圆代工厂的需求也不大。但这样的情 况,却也造成致力于开发高阶产品或高技术水平的i c 设计公司的困扰,因为他 们无法就近取得晶圆厂的支持。 尽管上海中芯已有制造0 2 5 u m 制程、8 英寸晶圆产品的技术,但碍于目前 中国国内尚未发展出i c 设计服务产业,因此国内i c 设计外围支持环境的不成 熟,显然阻碍了本地i c 设计业的发展。 国内i c 设计目前仍处于萌芽期,未来国内i c 设计产业是否能进入快速成 长期将视政府支持程度是否能维持、与掌握国内市场的系统公司对产品规格制 定与芯片采用的态度,以及其相关支持产业的发展而定。 目前国内的i c 设计公司均为中、小型设计公司,因此相对需要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