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本文对黑龙江省带岭地区的生态旅游开发进行了研究和设计,针对该地区生态 旅游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及当前国内外生态旅游的发展,提出了对该 地区进行生态旅游的“保护性开发”、“绿色开发”以及“系统化管理”三个模式, 以期为带岭的生态旅游开发提供新的思路和参考,促进带岭生态旅游业的健康持续 发展。 关键词:生态旅游开发模式 a b s t r a c t t h i sp a p e rs t u d i e dh o wt o d e v e l o pt h ee c o t o u r i s mi nd a i l i n g ,af o r e s ta r e ai n h e i l o n g j i a n gp r o v i n c eo f c h i n a o nt h eb a s e so f p r e s e n te c o t o u r i s ms t a t u sa n dp r o b l e m s o c c u r r e di nd a i l i n g ,b yr e f e r e n c eo fc u r r e n te c o - t o u r i s md e v e l o p m e n ti nt h ew o r l d ,t h e p a p e rd e s i g n e dt h r e em o d e l sf o rd a i l i n gt oc o n s i d e r :c o n s e r v a t i v e ,g r e e na n ds y s t e m a t i c a d m i n i s t r a t i o n t h ep u r p o s eo f t h es t u d yi s j u s tt r yt op r o v i d ean e w t h i n k i n g t oi m p r o v e t h es u s t a i n a b l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 e c o - t o u r i s mi nc h i n a k e y w o r d s :e c o - t u u r i s m d e v e l o p m e n t m o d e l 黑龙江省带岭旅游区生态旅游开发模式的设计与研究 日u百 旅游业是现代人类重要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经济活动之一。据世界旅游组织统计,1 9 9 8 年全世界境外旅游的人数达到了6 2 5 亿,已经取代石油业和汽车业成为国际贸易的第一 大支柱产业“。然而,伴随着旅游业的繁荣,也有一些消极的负面影响,如旅游资源破 坏和环境污染等,这些现象制约着旅游业的健康、协调和持续发展。于是,生态旅游作 为一种对生态和文化都有着特别感受和责任的旅游”,受到了世界各地越来越多的关注, 众多的自然保护区、国家公园、森林公园、风景区等成为生态旅游的主要场所。 从事生态旅游的地方一般都是自然生态比较敏感的地区,开展旅游极易对环境造成 破坏。因此,研究科学的生态旅游模式,是促进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达到人与自然乖l 谐统一的重要课题。本文通过调查和对生态旅游区的分析与区划,从生态旅游资源开发、 供给能力建设、组织管理建设三个方面入手,对黑龙江省带岭旅游区生态旅游开发的模 式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条适合于带岭林区可持续发展生态旅游的道路,旨在为全国尤 其是北方林区的生态旅游提供参考与借鉴。 东北林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绪论 生态旅游是可持续发展的具体化,是旅游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种策略”。生态旅 游关注的主要问题是如何使旅游发展与环保相协调,这是出发点,也是最终目的。因此, 作为一种新的旅游形式,生态旅游与传统观光旅游、度假旅游等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1 1 生态旅游的概念及发展 生态旅游的理念最早是由西方环保主义者提出的,旨在抨击传统旅游对生态环境的 破坏、以及对当地居民价值观和传统文化的影响。这一理念实际上是对传统旅游的反思 和矫正,经出现便马上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认可”。 生态旅游作为新的专有词汇,是由世界自然保护联盟( 1 u c n ) 特别顾问c e b a l l o s 和 l a s c u r a i n1 9 8 3 年首先在文献中使用的4 。他们给生态旅游下的定义为:在欣赏和游览古 今文化遗产的同时,置身于相对古朴、原始的自然区域,尽情考究和享受迤俪的风光和 野生动植物。认为生态旅游是“回归大自然之旅”2 和“绿色旅游”。由于当时的认识 还仅仅停留在利用生态环境方面,强调考察与享受自然环境,因此与传统的观光旅游并 无实质上的区别。 2 0 世纪9 0 年代中期,人们开始重视生态旅游的保护功能,提出了环境保护和可持 续发展的概念,认为生态旅游是在利用自然资源供人们观赏的同时,又对自然环境进行 保护的一种活动7 ;是按生态学要求实现环境优化,使物质、能量良性循环,经济和社 会优良高效及和谐发展,并有丰富的、值得观赏的生态项目,是以不破坏环境为特征的 旅游活动8 。这些论述,使环境保护上升为生态旅游的核心内容之一。这一点是生态旅 游与传统的自然观光旅游的本质区别,也就是说生态旅游成为一种带有责任的旅游6 。 2 0 世纪末,人们对生态旅游又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认为生态旅游是一种以教育和 研究为主的旅游行为,其功能是保护环境、发展旅游,以及维系当地人民生活”。国际 的生态旅游学会提出:生态旅游在尽量不改变生态系统完整的同时,还要创造经济发展 的机会,让自然资源保护在财政上使当地居民受益1 1 , 6 0 生态旅游应该是既能获得社会 经济效益,又能促进生态保护的边缘性生态工程和旅游活动”;生态旅游只有在为当地 创造足够的经济效益进而防止生态环境遭受破坏的情况下,才能真正显示出它的意义”。 纵观以上发展历程,本文认为生态旅游的核心内涵可以概括为四点:生态旅游的 基本地点是相对未受干扰的自然区域;生态旅游的过程始终以自然保护为前提”; 生态旅游能满足旅游者享受自然的精神需求,能发挥环境教育的功能;生态旅游可以 改善当地的经济和社会环境,促进经济的持续发展。因此,从概念上说,当前的生态旅 游是以观赏和感受自然生态环境为目的,以提高生态意识、加强环境教育为内容,以生 - 2 黑龙江省带岭旅游区生态旅游开发模式的设计与研究 态环境保护为核心,以获取社会经济效益为最终目标的一项边缘性生态工程和旅游活动。 1 2 生态旅游的特征 相对于传统大众旅游来说,生态旅游在旅游者行为、经营者观念、旅游管理方式等 诸多方面都有着与众不同的显著特点。对此,不同学者有不同的归纳和总结。 w i g h t ( 1 9 9 3 ) 认为,生态旅游的特征有8 点:不损坏资源;提供参与性和启迪 性的体验;提供对游人的教育;提高人们对资源价值的认识;增强人们资源意识; 促进各方面对生态保护的理解和支持;树立人类对自然的道德责任感并约束人们的 行为:对资源、当地社区和行业有长期益处1 5 , 6 3 , 7 4 。 卢云亭( 1 9 9 6 ) 从旅游概念出发,认为生态旅游具有3 大特征:地域上的自然性, 即生态旅游活动是在那些纯自然或受人为影响较小的环境中进行的;层次上的高品位 性,即无论是旅游知识和资源观赏,还是旅游者素质,都具有较高的品位;内容上的 专业性,即生态旅游属于专业旅游活动,游人观察的是具有不同生态学特征的自然景观 2 2 马乃喜( 1 9 9 7 ) 从宏观可持续发展角度,认为生态旅游也有3 个特点:以回归大 自然为基调:以保护自然资源与环境、促进区域社会经济持续发展为目的;游人在 享受大自然的同时,要尽到保护自然的职责和义务”。 郭来喜( 1 9 9 7 ) 认为生态旅游具有6 大特征;以大自然为舞台;蕴涵着科学文 化高雅品质;以生态学思想为依据:形式多样;参与性强;增强人类环境意识 1 1 王献溥( 1 9 9 5 ) 从生态旅游与生态旅游区的关系指出,生态旅游是一种以生态学 为观点的活动:通过教育、立法、科研等措施,在最大限度满足旅游者对大自然享受 的同时,增强游人对民族文化的了解与生态意识的提高;促进区域环境保护与经济发 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1 3 生态旅游与大众旅游的区别 从生态旅游的概念和特征上看,生态旅游的确与传统的大众旅游不同,其主要区别 可归纳为表1 1 所列的7 个方面。 1 4 世界各地的生态旅游活动 生态旅游早在2 0 世纪6 0 年代就出现在巴西,只是没能很好的总结。巴西人在生态 旅游中增强了对自然的了解,提高了保护自然的意识。在巴西,游客可以根据自己的兴 趣和意愿,徒步或乘小船进入风景秀丽的大自然。同时每位游客还能获得一本生态旅 游教育手册,从中学到如何尊重和走进大自然“。 哥斯达黎加是开展生态旅游颇有成效的国家。为发展农业而砍伐森林,曾使这个美 丽的国家水土流失,土壤贫瘠。为改变这一状况,哥斯达黎加开展了以保护森林资源为 目的的森林生态旅游,1 9 7 0 年还成立了国家旅游区局,先后建立了3 4 个国家旅游区和 3 东北林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保护区,并制定了严格的生态旅游法规,成立了专门的监督机构。到8 0 年代中期,旅游 业的外汇收入成为这个国家外汇的最大来源,取代了传统咖啡和香蕉的创汇地位。据调 查,到这个国家来旅游的人大约3 6 是看中了生态旅游”。 表l 。1生态旅游与传统大众旅游的区别1 6 传统大众旅游生态旅游 城市风光生态环境优越的原野、自然保护区 旅游目的地 风景名胜区森林旅游区、种植园区 游乐园等风景名胜区 经过一般训练的员工训练有素的员工 旅游经营者环保意识一般较强的环保意识 常规宣传教育旅游者 游客第一,有求必应生态环境安全,有选择地满足游客的要求 无计划的空间拓展有计划的空间安排 管理方式 分片分散的项目功能导向的景观生态控制 交通方式不加限制有选择的交通方式 收益最大化适宜的利润与持续维护环境资源的价值 价格导向价值导向 目标 享乐为基础以自然为基础的享乐 文化与景观资源的展览环境资源和文化完整性展示与教育 开发商与游客开发商、当地社医和居民、游人永久受益 受益者当地社区和居民,但环境代价高,当地不能 持续受益 普通的大众游客具有较高素质的游客 旅游者 很少考虑对环境的保护环境意识较高 创造就业机会创造持续的就业机会 刺激区域经济增长,但注重短期利益促进经济持续增长 促进基础设旅和旅游服务设旆的改善交通、娱乐和基础设施的改善与环境资源 保护相协调 追求经济效益 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融合 高密度的基础设施和土地利用问题短期内旅游数量较少,但趋于增加 机动车拥挤、停车场占用空间和机动车产生 交通受到管制( 多数情况下,不允许使用 影响 的大气污染问题 机动车) 乱扔垃圾引起地面污染 要求游客将垃圾分类收集,游客行为受到 约柬 水边开发导致水污染 水边景观轮廓建设阻碍了水边的进一步开 发 旅游活动打扰当地居民和生物的生活规律 游客的活动必须以不打扰当地居民和生物 的生活为前提 美国最早成立了国家旅游区体系,包括国家旅游区、国家保护区、国家纪念地、国 家游憩区等2 2 种类型。全国拥有的6 6 9 个自然保护区和3 5 7 个国家旅游区,己占国土面 积的1 0 。美国1 9 9 0 年发表的爱,勿置于死地宣言,被有关报刊称为“揭开了生 态旅游取代大众游乐园式旅游的新纪元”7 4o 在美国黄石国家旅游区,每年有上千万人 到专门开辟的公共地域从事生态旅游。最著名的旅游胜地夏威夷,正在筹划以独特的社 4 - 黑龙江省带岭旅游区生态旅游开发模式的设计与研究 会文化和生态环境新形象,来取代“沙滩,浪花,棕榈树”的传统形式。1 9 9 4 年夏威夷 制定了生态旅游发展规划,举行了全州生态旅游会议,并由饭店市场促销会举办了有关 培训活动”。 在欧洲,西班牙近年内有5 0 的人从海滩转向生态旅游;法国巴黎市郊的森林旅游 区每年接待游客达9 0 0 万人次,为参观卢浮宫人数的9 倍1 91 9 8 0 年至1 9 8 1 年,到尼 泊尔进行徒步旅行的国际生态旅游者从2 74 7 8 人次,增加到7 00 0 0 人次,增长了2 5 5 ”。此外,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的生态旅游也搞得有声有色,纷纷制定了保 证生态旅游发展的法规、条例和规则,培养出一批又一批从事生态旅游产品开发、经营 的专业机构和企业。 据统计,中国到2 0 0 1 年底已建立1 2 7 6 个各种类型的自然保护区“,其中1 4 个被纳 入国际生物圈网络,6 个被列入国际湿地公约重要湿地名录。1 9 9 8 年全国有2 3 处风 景名胜被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5 , 3 0 , 5 01 1 9 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2 8 7 个国家 森林旅游区,9 9 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1 0 0 多个国家和省级旅游度假区,以及数以万 计的各类型景点( 包括主题旅游区) 遍及全国各地”。中国的森林国际旅行社己与2 0 多个国家建立了联营合作关系,并建立了一支开展生态旅游的专业队伍。到北京郊区进 行生态旅游的旅客,已达百万人次。 据世界旅游组织估算,1 9 9 3 年以前的五年中,全世界生态旅游增进率达到2 5 ,是 旅游业中增长最快的部分。1 9 9 7 年全世界6 亿多国家旅游者中,有2 0 参加了生态旅游 ”。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的统计说明,1 9 8 8 年发展中国家旅游收入为5 5 0 亿美元,其中 生态旅游达1 2 0 亿美元”。据前不久召开的世界生态旅游大会介绍,生态旅游已成为当 今世界旅游发展的潮流,给全球带来了至少2 0 0 亿美元的年产值。在中国的自然保护区, 生态旅游年人数已近2 5 0 0 万,年收入近5 2 亿元人民币8 。 1 5 生态旅游开发的原则 生态旅游开发虽然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固定的理论体系,但围绕可持续发展和生态 学理念,人们在开发原则的确立上已经达成了某些共识和相似观点”。 w i g h t ( 1 9 9 3 ) 对生态旅游开发原则的确定比较有代表性,他认为开发生态旅游应该 符合8 点原则:生态旅游开发不应损害资源,要始终坚持对环境的保护;能为旅游 者提供亲自参与和具有启迪性的经历;能使所有人包括当地居民、政府、非政府机构、 企业和旅游者从生态旅游中受到教育;能让游人认识到旅游资源的内在价值:能让 人们真正理解资源的含义,认识到自然资源的有限性;能增进政府、非政府组织、企 业管理者和地方社会各界在开发前和经营中的相互理解和相互协作;能增强生态旅游 参与者道义和行为上的责任感;能给资源、当地居民和企业带来长远的利益”。 王国新( 2 0 0 1 ) 把生态旅游开发遵循的原则归纳为3 条:有利于美化环境,保护 生态系统平衡;各项建设项目既要与自然环境相协调,又能为旅游者提供必要服务: 能给当地居民带来一定利益”。 杨桂华和王跃华( 2 0 0 0 ) 认为,与传统大众旅游开发相比,生态旅游的关键差异在 东北林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于“保护”二字。传统的旅游开发和保护是分离的,而生态旅游开发和保护是融为一体 的,且保护是开发的根本前提,即“保护性开发”。他们认为生态旅游保护性开发应遵循 十大原则:承载力控制原则;原汁原味原则;社区居民参与原则;环境教育原 则;依法开发原则;资源和知识有价原则;清洁生产、节约资源原则;资金回 投原则;技术培训原则;保护游客原则”。 从中国生态旅游开发的现状来看,以上这些原则虽然能够被政府管理部门和旅游者 所多数接受,但真正理解还很不够,按这些原则进行管理的旅游地也不多。生态旅游带 来的后果往往有悖于这些原则。因此,按这些原则制定切实可行的生态旅游开发模式, 显得尤为重要。 1 6 生态旅游开发的模式 关于生态旅游开发的模式,虽然系统深入的研究还不多,但杨桂华和王跃华( 2 0 0 0 ) 在总结传统旅游开发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以下3 种生态旅游开发模式的设想“。 1 综合开发导向模式。传统旅游开发般以“资源”、“客源”或“资源一客源” 为导向,但成功的后面潜在着一个危机,即没有考虑到进一步发展的后劲问题。生态旅 游与传统旅游不同,要考虑可持续发展。因此,生态旅游开发的导向,应该在传统旅游 业的资源型、客源型或是二源型后面加上保护的内容,形成“保护+ 资源”、“保护+ 客源” 或“保护+ 资源+ 客源”的综合开发导向模式。 2 综合开发投入模式。传统的旅游开发只考虑资金投入,看不到旅游资源和科学知 识的价值,把旅游业看作为“低投入、高产出”。对资源的不尊重,使不少风景名胜区出 现了资源及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对科学知识的忽略,使旅游规划设计不“精”,开发过程 变成了破坏过程。因此,生态旅游要实现教育的目标,开发投入就不能单单是资金,资 源和知识的投入也应一并考虑,形成生态旅游“资源+ 知识+ 资金”的综合开发投入模式。 3 循环开发过程模式。传统旅游开发的过程是直线型的( 图卜1 ) ,建设者不能左右 规划者,管理者又不能左右建设者,开发过程中的后一环节受到前一环节的影响较大。 这种模式,显然不利于环境和资源的保护。生态旅游的开发过程应该增加具有反馈功能 的检测环节,使开发过程变成环状模式( 图卜2 ) 。检测者可以不断向其它三个环节反馈 信息和问题,使规划、建设与管理能够首尾相顾,不断调整和纠正整个开发过程中的问 题,实现对资源和环境的保护。 图1 - 1 传统旅游开发过程 - 6 - 黑龙江省带岭旅游区生态旅游开发模式的设计与研究 图卜2 生态旅游业开发过程 除了以上三种理论模式外,有人还提出了生态旅游开发的“限游模式”。这一模式要 求生态旅游并发的内容、深度、广度、时间、空间等都要限定在一定的范围内,适度开 发,以保证资源、景观、环境不受或少受有害影响。限游模式的合理范围规模,要根据 环境的承载力来确定,包括生态承载力、心理承载力、社会承载力以及经济承载力。这 些承载力往往随着季节而变化,还与旅游者行为、设施的设计与管理、环境的动态特点、 社区的态度等因素有关。所以,每开发一个生态旅游区,必须认真研究分析环境特点, 进行环境影响预测评价,最终才能决定其承载力的恰当规模,然后进行规划”。应用限 游模式设计生态旅游开发,已有成功的实例”。 7 东北林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研究地区及资源 本文研究选择的带岭地区,是一个山峦起伏、林海浩瀚、水草茂密、河流纵横、特 产丰富的林区,也是对国内外开放的旅游胜地。 2 1 地理位置 带岭地处黑龙江省小兴安岭南麓( 东经1 2 9 。,北纬4 7 。) ,伊春市西南,总面积9 7 4 2 7h m 2 ,境内有铁路横跨,南北有公路贯通,交通十分便利( 见附录示意地图) 。 2 2 地质、土壤 带岭地质构造多为折皱,横断剖面折曲线多是北东一西南走向,西南局部地区有 微型断层。全区分为永翠河流域北部山地和大青山流域南部山地。按地貌成因类型可分 为剥蚀一堆积地形、坡积群和堆积地形、河漫滩。本地均为第四纪地层覆盖。 带岭地处小兴安岭南坡,境内土壤分为四个类型:即山地暗棕色森林土、草甸土、 沼泽土、石质土。暗棕色森林土为分布最广、面积最大的地带性土壤,分布在海拔2 0 0 - - - 7 0 0 m 之间的山地;草甸土多分布在河流两岸、冲击平原、河成阶地和山问低平处;沼泽土 多分布在山前洼地、沟谷盆地、冲击扇等地点,土层中有季节冻层或永冻层,水分不能 下渗;石质土分布在海拔较高的山顶沉积母质或石塘地带。 2 3 气候条件 带岭地处中温带,属大陆性湿润季风气候。受西伯利亚冷空气和太平洋季风的双重 影响,冬季漫长寒冷,少风多雪;夏季湿润温暖。年气温变化较大,全年平均气温为摄 氏1 4 。c ;1 月份气温最低,月平均气温为2 0 4 。c ,7 月份最高气温可达3 7 。c 。全年无 霜期为1 1 5 天左右。年平均降水量为6 6 1m m ,年降水量最大值为8 3 65m m 。降水期全 年为1 3 0 天左右,多集中在7 、8 、9 三个月份,占全年降水量的一半以上。带岭冬季多 刮西北风,春夏多刮西南风,平均风速为1 3 8m s 。这里的日照充足,年日照时间为21 5 6 小时,6 月份日照时间最长,1 月份日照时间最短。 2 4 社会经济状况 带岭地区有永翠、东方红、黎明等1 3 个林场,林业总经营面积9 67 4 2h m 2 ,人口4 万。带岭镇是局机关和区政府所在地,为全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堪称为一座清 新幽雅和风光秀丽的现代化小城。截止1 9 8 5 年末,带岭镇内有75 2 4 户人家,人口2 70 0 0 多人。镇内有百货、食品、五金商店、邮局、银行、饭店、蔬菜部、钟表社等各种商业 和饮食服务店铺,建有木材加工厂、机修厂、发电厂、汽运处、木材综合利用厂等一批 骨干企业,还有服装、木器、石场、食品、饮料等一批地方工厂。文教、卫生及福利设 8 黑龙江省带岭旅游区生态旅游开发模式的设计与研究 施包括黑龙江省林业干部学院、森林资源馆、职工医院、中小学校等机构。 2 5 生态旅游资源 按照国家旅游局资源开发司和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编制的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 范( 1 9 9 4 ) ,带岭地区能够进行开发的现有旅游资源可归纳为以下5 类。 2 5 1 地文景观 1 山峰。带岭地区四面群山环抱,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岗脊宽平,平坡面积为7 1 5 4 6h m 2 ,有海拔10 0 0m 以上的高山有5 座。该地区的北部山地,河深沟窄,地势平缓, 有一座海拔10 9 0r n 的芦吹山;南部山地沟宽河浅,地势高低相差悬殊,海拔10 0 0m 以上的有大青山、老荒山等4 座高山;其中大青山巍峨耸立,海拔13 0 1m ,为小兴安 岭的第二高峰,顶峰设有电视转播台和了望塔,是观赏价值较大的山峰。 2 象形山石。由于地质切割作用,带岭区内的象形山石随处可见。它们或拟物、或 拟人,使人产生无限遐想。石帽顶子山,形状似一顶帽子;庙山又名骆驼山,山峰似驼 峰。游人在旅游过程中,可以随意驻足观望,欣赏自然界的鬼斧神工。 2 5 2 水域风光 带岭地区位于黑龙江流域汤旺河水系中,雨量充沛,溪流众多,地下水资源丰富。 流经和发源于境内较大的河流有永翠河、西南岔河、大青河,还有月牙泡、榆树泡等河 道变迁形成的天然水泡。这里河水碧波荡漾,清澈见底。河床或宽或窄,河沙纯洁如玉。 河两岸树奇草绿。有的河段巨石林立,浪拍水击,水花飞溅,响声震耳。夏季可以在河 中游泳、漂流、划船,日光浴;冬季可以开展雪塑、溜冰等活动。河中盛产的河蚌味道 鲜美,品尝之时可能还会意外得到一颗珍珠。永翠河漂流是带岭正在开展的旅游项目, 游客乘坐在俄式游艇内,可沿永翠河1 5 公里河段尽情感受北国山水风光。 2 5 3 生物景观 1 森林与植被。带岭林区属于长白植物区系、小兴安岭亚区,森林植物科属较多, 林地面积较大,蓄积量丰富。本区的野生植物( 不包括真菌) 共有1 3 9 科7 3 7 种,2 1 个 变种6 个变形。天然林主要有5 种林分类型:红松纯林、阔叶红松林、云杉、冷杉混交 林、杨桦柞为主的次生林。其中凉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覆盖率为9 5 以上,总蓄积 量为1 4 万m 3 ,这里森林类型多,物种丰富,尤以天然红松比重居多,素有“小红松故 乡”之称。带岭林区内野生经济植物十分丰富,包括人参、刺五加、五味子、三棵针、 蕨菜、黄瓜香、猴头、木耳、菌类和藓类。其中真菌4 9 7 种,分属于2 1 个目5 8 科。由 丁保护良好,带岭尚有较大面积原始森林,其中许多树木的树龄都在1 0 0 年以上,堪称 古树,有很大的欣赏价值。 2 野生动物。带岭地区在野生动物地理区划上属于古北界、东北亚界、东北区、长 白山亚区。本区的鸟类共有1 7 个目4 7 个科、2 4 4 种另1 0 个亚种;兽类共有6 个目1 5 个科,5 0 余种;森林昆虫有4 8 8 种,分属于1 1 个目6 8 个科。区内国家一类保护动物有 一9 东北林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中华秋沙鸭,二级保护动物有白鹳、黑鹳、白头鹳、丹顶鹤、鸳鸯、紫貂、黑熊、棕熊、 马鹿、花尾榛鸡等。水生动物包括有细鳞鱼、鲫鱼、柳根、狗鱼、鲇鱼、白漂子鱼等十 余种。 3 自然保护区。带岭林区虽有5 0 多年的开发历史,但主要自然资源保护良好,自然 景观大部分没有受到破坏,尤其是自然保护区。省级碧水中华秋沙鸭自然保护区,占地 47 0 0h m 2 ,有8 0 0m 2 别墅式建筑、游艇、娱乐室等设施,总投资4 5 万元,主要旅游项 目为森林观鸟。凉水国家级红松原始森林自然保护区,占地面积52 0 0h m 2 ,是我国目前 保存最为典型和完整的北温带针阔叶混交林生态系统。它晟大限度的保存了第三纪植物 群落的结构特征,具有古老的区系和群落发生历史。区内原始森林古树参天,郁郁苍苍。 这二个保护区,都是开展生态旅游的理想之地。 2 5 4 人文景观 i 少奇塔。黑龙江省是最早接待国内外专家、学者和游客的旅游基地,许多国家领 导人如刘少奇、朱德、董必武、赵紫阳、王任重、孙健、江华等先后到带岭参观考察; 许多知名人士如刘蓝涛、毛岸青夫妇及毛新宇等人也多次来带岭搞调查、写作和观光; 摄影工作者还在带岭拍摄了多部影视作品。1 9 6 1 年,国家主席刘少奇来带岭视察,登上 了原始森林中4 0m 高的了望塔,此塔从此被命名为“少奇塔”。登上铁塔举目远眺,林 海浩瀚,松涛万顷,是人们接触自然和了解自然的理想之所。 2 带岭森林资源馆。座落在带岭镇北山坡,面积20 0 0m 2 。馆内展示了小兴安岭林 区的动植物资源、森林经营、木材采运、加工、综合利用、多种经营及科学研究等成果, 记述了林业发展的历史和现状,是带岭林区资源和发展的浓缩,也是游人学习历史和自 然知识的理想场所。 3 碧水滑雪场。冬季是小兴安岭最美的季节,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冰 琼雪莹的银色世界,每年都吸引着全国各地的游人。在这一季节,西南岔河和永翠河变 成了滑雪和溜冰的乐园。现有的碧水滑雪场,占地1 5 0 亩,辟有4 条滑雪道,游人在这 里可以滑雪橇和坐雪爬犁。观赏雪景,常使游人流连忘返。 4 带岭宾馆。带岭林区现有一定规模的旅游基础设施,其中带岭宾馆占地面积4 7 万m 2 ,建筑面积56 0 0m 2 ,室外游泳池面积9 0 0m 2 ,有标准客房2 4 间,1 0 5 张床位。 面积1 6 0m 2 的音乐餐厅,可接待4 0 0 人同时用餐。宾馆还备有客车和旅游车各一辆,俄 式漂流游艇4 0 多条;食宿、洗浴、娱乐、通讯设备齐全。宾馆主楼是三层欧式建筑,风 格独特,设有可容纳3 0 0 人的会议大厅和面积8 0i y l 2 的小会客厅。主楼前是面积15 0 0m 2 的停车场和占地1 万多m 2 的小兴安岭林区植物园,园中有近百种树木花草。带岭宾馆 还设有黑龙江省带岭中国旅行社,专职从事旅游工作管理的人员7 人,服务人员3 2 人。 1 9 9 9 年该旅行社接待国内外游客10 3 6 人次,其中港澳游客8 6 人,国内游客9 5 0 人,年 旅游经营收入1 7 万元。 带岭有很多野生动植物山特产品,具有较高的地方特色。如能规模开发,可创造很 - 1 0 - 墨垄竖堂堂坚塑塑垦兰查堑塑茎茎堡苎塑垡盐兰塑至 高的旅游效益。林中少量的居民房屋,建筑极具北方林区特点,能使人了解到许多森林 生活,极富吸引力。 东北林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 研究方法 3 1 资料摘录 通过查阅生态、旅游、园林、管理等专业的文献,以及其它一些相关报刊和网络资 料,本文获取和掌握了生态旅游方面的大量信息。了解了生态旅游发展的现状和开发中 存在的问题,熟悉了生态旅游未来发展的趋势,为笔者在生态旅游开发设计中提供了丰 足的材料。 3 2 实地调查 本文在收集野外数据期间,曾多次在带岭地区采用座谈访问和收集资料相结合的方 式,获取带岭地区自然地理、社会经济、风俗文化、旅游基础设旌、游客需求等方面的 第手资料,为开发模式的建立提供了依据。几年来,共发放问卷i o o 分,回收有效问 卷8 7 份。 3 3 生态容量测算方法 根据带岭地区资源状况,生态容量的测算采用面积法进行3 , 3 4 ) 使用公式为 c :i a d ( 公式3 1 ) b 。 式中,c :基本旅游空间旅游生态容量( 人日) ;a :可利用基本旅游空间规模( m 2 ) ; b :人均最低空间标准( 1 3 3 2 人) ;d :周转率。周转率的计算公式为: d = ;_( 公式3 - 2 ) n 1 式中,t :每日开放时间( 小时日) ;n :人均利用时间( 小时人) 。 3 4 生态旅游资源质量等级评价方法 按照中国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给出的标准,本文对带岭地区生态旅游资源进 行了定量综合性评价。通过对评价因子评分值的加权计算,来获得生态旅游资源基本质 量分值,再结合资源组合状况评分值和特色附加分评分值,最终获得生态旅游资源质量 的评价结果。具体计算公式为: b :骅 c 。, 一1 2 黑龙江省带岭旅游区生态旅游开发模式的设计与研究 式中,b :风景资源基本质量评价分值;x :风景资源类型评分值:f :风景资源类 型权数。 m = b + z + t ( 公式3 _ 4 ) 式中,m :生态旅游资源质量评价分值:b :风景资源基本质量评价分值;z :风景 资源组合状况评分值;t :特色附加分。 在生态旅游资源质量的综合评价中( 表3 - 1 ,表3 2 ) ,满分为3 0 分,划分为三级。 一级为2 4 3 0 分,二级为1 6 , - - 2 4 分( 不含2 49 - ) ,三级为8 1 6 ( 不含1 6 分) 。 表3 - 1 带岭林区生态旅游资源质量综合评价参数表 资源基本质量 资源类型评价因子评分值权数 资源质量评价值 加权值 典型度 5 地文资源 自然度5 吸引度 4 2 0 x f l 多样度3 科学度 3 典型度 5 水文资源 自然度 5 吸引度 4 2 0 x 2f 2 多样度 3 科学度 3 地带度1 0 生物资源 珍稀度 1 0 多样度8 4 0 2 6 5 x ,f 3b j i 吸引度 6 科学度6 珍稀度 4 人文资源 典型度 4 多样度3 1 5 x f 吸引度 2 科学度 2 多样度 l 天象资源 珍稀度 l 5 典型度 1 x 5f 5 吸引度 l 利用度 1 资源组合z组合度 151 5 特色附加分t 22 注: b = x f 。f m = b + z + t 1 3 查! ! 整些查堂堡主兰竺笙壅 表2 - 2 带岭林区生态旅游资源综合评价记分标准表 评价等级 评价因子 极强强较强 弱 典型度54 321 - 4 ) 自然度 54 32 1 - 0 地文资源吸引度422l 0 多样度32 1卜一o 科学度 32 11 0 典型度 54 32 1 0 自然度54 321 0 水文资源吸引度422l - 0 多样度32 ll 0 科学度32 l1 0 地带度1 肛87 65 32 o 珍稀度 1 87 65 q 2 加 资源基本质 生物资源多样度8 65 , 43 21 0 量 吸引度6 - - 543 2l 0 科学度6 543 2l 0 珍稀度44 321 0 典型度44 32l 0 人文资源多样度322 - 11 - 4 3 吸引度 22 一】l - 4 ) 505 加 科学度22 一l1 枷505 0 多样度 i 加80 7 0 5 0 4 - q ) 302 。 珍稀度 1 加80 7 - , - 050 4 - 4 ) 302 0 天象资源典型度1 0807 0504 o302 - 4 3 吸引度1 0807 050 4 - 0302 0 利用度 l 0807 - - 0504 - - 0302 0 资源组合状况组合度 i 5 1 21 1 0807 0403 0 特色附加分2 151 4 1009 050 4 0 1 4 黑龙江省带岭旅游区生态旅游开发模式的设计与研究 4 研究结果 4 1 带岭生态旅游资源评价的结果 依据生态旅游资源质量综合评价参数表和记分表( 表2 - 1 ,表2 2 ) ,采用访问和问 卷调查法,请有关专家、旅游界人士、政府人士、部分游客为带岭林区旅游资源进行逐 项打分( 表4 - 1 ) 。经过综合评定,带岭地区生态旅游资源得分为2 3 3 5 分,质量为二级, 具有较高的资源价值和旅游价值。因此,在开发过程中,应注意充分挖掘自身优势,突 出特色,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增强吸引力。 表4 - 1 带岭生态旅游资源评价结果 各项 资源基本质资源质量 资源类型评价因子评价得分权数 总分 量加权值评价值 典型度 16 地文资源 自然度42 吸引度2 4 1 22 2 0 x lf i 多样度 15 科学度 25 典型度 l1 水文资源 自然度 45 吸引度291 03 2 0 x 2f 2 多样度 08 科学度 i 地带度 85 生物资源 珍稀度89 多样度783 5 9 4 0 1 98 5 x 3rb 2 33 5 吸引度49 m 科学度58 珍稀度1 8 人文资源 典型度 0 6 多样度 i59 1 5 f f 吸引度 1 科学度 15 多样度 02 天象资源 珍稀度02 典型度 0 62 l 5 x i f 吸引度 05 利用度 06 资源组合 组合度 09t 5 z 特色附加分t 0 92 1 5 东北林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4 2 带岭旅游区区划设计 根据带岭地区的生态旅游资源、已有旅游项目景点及人文社会条件的现状,本文认 为带岭地区从事生态旅游,必须对该地区进行三级区划划分,分述如下: 4 2 1 大区区划 为了便于旅游经营管理和生态旅游开发,带岭地区应划分成四个不同大区( 图4 - 1 ) 。 4 2 1 1 绝对保护区 这一区域是指保护珍贵自然景观和濒危物种的地方,目前主要包括凉水自然保护区 和碧水中华秋沙鸭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域。这些区域应该严禁开展生态旅游活动,游客 绝对不准进入。 4 2 1 2 生态旅游区 这一区域是指允许游人进入从事生态旅游活动的地方,一般森林覆盖率都比较高, 景观资源丰富,人为干扰少,是旅游风景资源荟萃、景观和地域空间相对完整的区域。 区中可修建简易的旅馆等设施,交通上只允许游人和非机动车进入。 4 2 1 3 生活管理区 是指带岭行政管理、旅游服务接待和娱乐活动的地方,主要是带岭镇。这一区域要负责 游客的食宿、娱乐和购物。因此应该具有完善的基础建设、旅游服务设施和接待能力, 能便捷地到达各旅游景区,有较好的交通条件,集行政管理、服务接待、商贸会议、以 及游人的食、住、娱、购为一体。 4 2 1 4 生产经营区 是指除以上区域以外的、从事生产经营的地方。 图4 - 1 带岭旅游区大区区划示意 4 2 2 生态旅游区区划 从带岭生态旅游区的现状来看,可以将该生态旅游区进行二级区划,分成5 个二级 - 1 6 - 黑龙江省带岭旅游区生态旅游开发模式的设计与研究 区( 表4 - 2 ) ,并在二级区之下设立1 8 个三级区划的生态旅游景区( 表4 2 ) 。 表4 - 2 生态旅游区区划设计 生态旅游区生态旅游景区景点及活动 水上娱乐区永翠河漂流、钓鱼台、水上荡桥 河滨娱乐区沙滩排球、林中遛马 永翠河水上 娱乐区 野餐区野外就餐 中心露营区野外宿营 森林树屋区篝火晚会 原始森林景区少奇塔、铁塔揽胜、野外观鸟、植物大观园 凉水原始林景区 人工湖景区仙人垂钓、球类运动、游憩草坪 科普区科学研究、生态观测、标本展览 植物科普园学习植物科学知识 生态保健园视觉类、听觉类、嗅觉类、休疗类、味觉类保健园 天保工程展示园 多种经营园区真菌园、蔬菜园、野果栽培基地和山鸡养殖场 小兴安岭生产竞技场参观林业生产过程和比赛 碧水森林公园月牙岛、森林浴场、林问别墅区、 碧水休闲度假区 碧水滑雪场冬季滑雪、坐雪橇、雪爬犁、溜冰 森林游乐区空中溜索、弓箭射击、飞镖、攀岩、赛马、荡绳 大青山登山 森林游憩区沐阳坪、鸟鸣谷、松雨筛月、森林迷宫等 健身区 登山野营区登山健身、铁塔揽胜、森林野营、野餐 森林度假区药浴、药膳、球类休闲运动 4 3 带岭生态旅游的保护性开发设计 生态旅游是高级的新兴旅游活动,但搞得不好则会对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带岭林区目前具有我国保存下来的最典型、最完整的北温带针阔混交林生态系统和第三 纪植物群落特征,因此在带岭搞生态旅游开发必须采用“保护性”的模式,以保证生态 旅游资源的永续利用和生态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4 3 1 生态容量的估算和控制 生态旅游资源及环境都有一定的承载力,超出就会受到破坏。这一承载力通常可由 1 7 - 东北林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生态容量来确定。生态容量是指某一生态旅游地区,在不破坏生态平衡、产生环境严重 污染、保持环境质量、又满足生态旅游者最低游览要求的条件下,所能容纳的游客量。 经对带岭5 个生态旅游区生态容量的分别测算( 表4 - 3 ) ,本文认为带岭地区目前每 天的游人量应不超过7 25 0 0 人,否则会造成生态资源与环境的破坏。 表4 - 3 带岭地区生态旅游容量估算结果单位:人次日 容量 分区 可游览面积m 2 每人指标一人周转率 人日 永翠河休闲度假区 2 0 0 0 0 0 04 0 0l5 0 0 0 凉水原始林科普休闲区 3 0 0 0 0 0 08 0 027 5 0 0 碧水休闲度假区2 0 0 0 0 0 0 4 0 02 1 0 0 0 0 大青山登山健身区 3 0 0 0 0 0 0 08 0 013 7 5 0 0 天保工程展示园 1 0 0 0 0 0 0 08 0 021 2 5 0 0 总计7 2 5 0 0 4 3 2 生态资源保护体系的建立 根据带岭生态环境的实际情况,本文认为在这一地区开展生态旅游,可以考虑建立 6 大保护体系( 图4 - 2 ) 。这些体系之间如果能做到相互协调、密切合作,就能够实现在 生态旅游开发中对资源和环境的保护。现将各体系的建设内容分述如下: 4 3 2 1 教育体系 1 研究探索生态旅游开发与保护的规律。生态旅游开发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矛盾, 如经济效益增长与环境恶化加剧、增加旅游项目与地方特色消失、开辟旅游景点与生态 旅游资源耗损等等,这些现象和矛盾都是对生态旅游内在规律缺乏认识的结果。事实上, 生态旅游应该是对环境保护的促进,而不是“杀鸡取卵,竭泽而渔”,不能片面追求高速 度、高效益,更不能旅游越发展环境污染越严重。因此,尊重和保护生态旅游资源和环 境,不断改善环境质量,促进人类与环境和谐共处,才是生态旅游发展的根本目的。而 实现这一目的,就要求各级管理部门和人员认真研究生态旅游开发与环境保护的相互关 系,从中探寻内在规律,采取适当的方针政策和措施,促进生态旅游的健康发展。 2 开展保护意识教育。生态旅游保护意识的培养和提高,可以通过自然学校、生态 博物馆、环保导游等方式对游人开展,尤其是对青少年。环境保护教育,可以使游人增 加环境意识,懂得必须履行的环保义务,奉行环保道德和文明。 对旅游管理者进行环保教育,也是生态旅游教育体系中的内容之一。它将有助于树 立管理者的生态环境意识,使其重视生态旅游科学普查与评价,合理制定发展纲要与规 划,确立生态旅游发展的基本策略、方向、目标、重点、实施步骤及相应措施,建立生 态旅游保护与协调机制,为旅游企业与旅游者传递有关保护信息。 墨垄坚塑堂坚壁塑堕生查整塑茎垄堡苎堕堡生皇旦塞 图4 - 2 带岭生态旅游开发中资源与环境保护体现系设计 3 技术引导措施。对生态旅游活动中的保护教育,可以采取以下6 项技术引导措施: ( 1 ) 内设立具有教育功能的基础设施,如位于景观旁的科学解说系统、提醒游人注 意环境卫生的指示牌等; ( 2 ) 利用多种媒体手段,让游人接受多渠道的环保意识教育,如门票、导游图、导 游手册上添加环保知识和注意事项等; ( 3 ) 增加旅游环保产品,让游人在购物消费中学习环保知识: ( 4 ) 增加具有环保宣传内容的交通工具,如在车体上涂画宣称内容、车内讲解和散 1 9 东北林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发环保知识等: ( 5 ) 采取一定的奖惩手段,增强人们环保意识和自觉性; ( 6 ) 提倡“带走的是照片,留下的是脚印”思想,并设立废品收集器等。 4 3 2 2 发展体系 1 制定相关政策。政策是发展的先导,是管理的前提和条件。发展生态旅游,必须 首先制定正确的政策。 ( 1 ) 经济政策。为维护“原汁原味”的森林生态系统,对环境有破坏作用的产业, 即使经济效益再高也不应引进。而对于虽然短期经济效益不高,但其发展有利于提高生 物多样性、能增强地方特色、可更多吸引生态旅游者的产业,则应重点给予支持。 ( 2 ) 环境政策。生态旅游的基础在于良好的生态环境,任何生态旅游发展规划,都 要设法预防可能引发的环境退化、污染和破坏等潜在影响。对拟开发的每个生态旅游 项目或产品,都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不符合环境标准的要坚决予以取缔;对正在建成 运营的项目,应根据国家和地方环境法规,征收“环境税”或颁发“无污染奖金”,将环 境影响降到最低限度。 ( 3 ) 技术政策。生态旅游追求的目的是回归自然、欣赏自然和享受自然,具有地方 特色的生产工艺和产品对游人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具有浓郁林区特色的古老民间生产技 术常使来自现代城市的游人留连忘返。因此,一些民间工艺和产品,虽然技术含量不高, 但很值得保留,应给予扶持。 ( 4 ) 社会政策。生态旅游不仅要使当代人受益,也要使后代人能继续分享。生态旅 游的受益者不只是旅游者和当地居民,也包括社会各界。从生态旅游中受益的人,不能 以牺牲他人利益为代价。因此,生态旅游的开展,要照顾到社会各界人群,还有与生态 旅游资源的结构、功能及价值相协调,同时不损害当地的社会文化和民族习俗。 2 做好开发和发展规划。生态旅游规划要应用生态学原理和方法,将旅游活动与环 境有机结合,合理布局。规划时要充分考虑很多因素,包括资源状况及分布、旅游者类 别及需求、生态旅游环境容量大小、旅游区生物多样性程度、保护条件及资源可持续利 用条件、旅游区各方面的公平发展与利益等。在不破坏生态环境原则的指导下,规划中 还要分析生态旅游各小区的功能,针对动物栖息、植物生长、旅游者和居民需求、河、 湖、山、绿地和气候等条件,来制定各种规划方案。 4 3 2 3 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互联网项目总监岗位聘用及绩效管理合同
- 知识产权研发团队试用期及转正知识产权保护合同
- 黄姑鱼苗种育种技术研发与应用合作合同
- 酒精酿造工作业指导书
- 2025年发酵虫草菌粉行业研究报告及未来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 酒吧服务员劳动合同制员工社会保险缴纳规定
- 高端人才薪资保密协议及竞业禁止合同
- 代谢性疾病与肠道菌群生态学-洞察及研究
- 北亚集团云计算服务优化-洞察及研究
- 卡络磺钠联合抗病毒药物的疗效研究-洞察及研究
- 健康体检信息系统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
- 微生物组与卵巢癌关联-全面剖析
- 2025中国新型储能行业发展白皮书
- 《投标文件产品质量保证措施:方案与实施》
- 五金零售行业O2O模式研究-全面剖析
- 2025年乡村医生考试题库:常见疾病诊疗与社区医疗管理试题试卷
- 2024年鲁科版三年级英语上册单词表
- 《抗日战争课件》课件
- 儿童心理健康的饮食疗法探索
- 安宁疗护知到智慧树章节测试课后答案2024年秋沧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 动火作业消防安全管理制度(4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