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习题(含答案).doc_第1页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习题(含答案).doc_第2页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习题(含答案).doc_第3页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习题(含答案).doc_第4页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习题(含答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习题(含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0分)1.小亮同学在化学课上提出,可以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人体呼出气体中是否含有二氧化碳气体,就这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环节的() A.猜想与假设B.设计实验C.收集证据D.得出结论 2.对比实验是运用比较的方法来揭示事物的性质或变化规律的一种实验方法课本中设计的下列实验不属于对比实验的是() A.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B.鉴别硬水与软水C.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D.铁钉锈蚀实验 3.在对呼出气体进行探究前,甲同学根据生物学知识提出“呼出气体中的水蒸气可能比空气中的水蒸气多”这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猜想和假设B.提出问题C.制定计划D.结论 4.对比是化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下列图示实验中,没有体现对比方法的是() A. 比较二氧化碳的含量B. 探究分子的运动C. 研究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D. 区分硬水和软水 5.在“蜡烛燃烧”的探究实验中,“对问题的回答”属于“实验方案设计”的是() 选项问题对问题的回答A吹灭蜡烛时产生的白烟是什么?可能是石蜡蒸气B用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观察到什么?烧杯内壁有水雾C蜡烛燃烧后的产物是什么?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D蜡烛火焰温度哪层最高?将火柴梗平放在火焰中1s后取出,观察其炭化程度A.AB.BC.CD.D 6.实验桌上有一包黑色粉末,为验证该粉末是否为铁粉,有同学提出将磁铁放在黑色粉末上方这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猜想假设B.设计实验C.收集证据D.得出结论 7.小明同学在化学课上提出,可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人呼出的气体是否含二氧化碳,就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 A.猜想或假设B.提出问题C.设计实验D.结论 8.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实质是() A.分子间间隔发生了变化B.分子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C.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发生了变化D.分子破裂后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9.小丽同学以“我们所穿的衣服是什么面料“为题,进行了一系列探究活动: (1)找出自己穿过的几件衣服进行观察、对此,同时还做了一张表格,从衣服商标上摘录了面料的种类 (2)到服装场了解制造衣服常用的面料,并收集了几种面料的下脚料 (3)在空气中分别点燃几种不同的面料,观察并记录它们燃烧的现象 (4)归纳概括得出所穿衣服用的是什么面料 在以上探究活动中,没有涉及到的科学方法有() A.调查法B.观察法C.文献法D.实验法 10.在“22O2H2+O2”的化学变过中,最小粒子是() A.H2OB.H2C.O2D.H和O 11.在进行“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呼出的气体的探究时,小亮提:“人呼的体能比吸入的气含水蒸气多”就过程而言,科学探究环节中的() A.猜想与假设B.收集证据C.设计实验D.得出结论 12.将“跳跳糖放入中,无体产小军同提出以研此气体成分的设想,其中不可能获得正确结论是() A.收集气体并观察B.咨询生产厂家工程师C.送交食品检验部门检测D.查阅“跳跳糖”成分及制作原理 13.硬的外观有银白的金属光,一些同学认为它是由铁成的在讨论,有的学提出“我们可以拿磁铁来一下“拿磁铁吸一下”属于科学中的() A.实验B.假设C.观察D.做结论 14.下列个探究实例:探究影电阻小的因素/空/探究空气中氧的含量/格/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空格空格探的条其中主要研究方的是) A.B.C.D. 15.青色的虾熟后会变成红色一些同学认为物质可能就像酸碱指示剂样,遇到酸或碱会发生色就些同学的看言,应属于科学探究的) A.观察B.实验C.假设D.结论 二、双选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0分)16.关于化学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一定发生变化B.原子核一定不发生变化C.元素的种类一定发生变化D.元素的化合价一定发生变化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0分)17.小威望中发现一种白色,他认为“可能是对于可能是食盐,应科学探究的 _ 小华说“可尝尝”对于尝一这一过程,应是科学探究的 _ 题/格/空 B假设空格/空/ C实验/空格空格 D结论 18.呼出的气体中可能有二氧碳属科学探究的 _ 环节; 下是一学小组针对科探提的几个问题,请将列所述基环节补充完整 “出的气中一定有氧化碳”属科探究中的 _ 环节; “呼出的气什?”属于科学探究的 _ 环节; 上述各节的确顺序是 _ (填上数字号)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19.以下是有关氨气(NH3)性质的趣味实验 (1)如图圆底烧瓶中充满氨气,当挤压胶头滴管并打开止水夹时,烧杯中的水迅速进入烧瓶,形成“红色喷泉”,推测氨气具有哪些性质? (2)氨气与酸反应可生成铵盐将分别蘸有浓氨水和浓盐酸的玻璃棒接近(不接触),就有大量白烟产生,请解释白烟产生的原因 五、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20.化学活动周的一个项目为“喷泉喷喷喷”,各竞赛小组设计出了各种有趣的喷泉已知氨气(NH3)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且极易溶于水,实验室可加热氯化铵和消石灰的固体混合物制取氨气 (1)竞赛I组设计了图一A实验,在干燥的烧瓶内收集满纯净干燥的氨气,塞紧带有玻璃管和胶头滴管(预先吸满水)的胶塞,挤压胶头滴管,打开止水夹形成了喷泉该喷泉实验的原理是:溶解度极大的氨气溶于水后, _ ; (2)竞赛组设计了图一B实验,引发了喷泉竞赛组引发喷泉的方法是: _ ; (3)竞赛组设计了图一C实验,引发了喷泉玻璃套管中的固体可能是 _ ; (4)竞赛组的实验设计和过程与竞赛I组完全相同,但未能成功引发喷泉,原因可能是: _ (5)为了保证实验安全和环保,若选用图二甲、乙装置组合收集氨气,气体应从 _ (填a或b)端通入另一端接乙装置中的c,装置中漏斗的两个作用是 _ , _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习题(含答案)【答案】1.B2.A3.A4.B5.D6.B7.C8.D9.C10.D11.A12.A13.A14.C15.C16.AB17.B;C18.提出问题;获得结论;猜想与假设;收集证据;反思与评价;(1)、(3)、(4)、(2)、(5)19.解:(1)由于氨气易溶于水形成了氨水,瓶内压强减小,氨水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成红色,所以形成“红色喷泉” (2)浓盐酸易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能与氨气化合生成了氯化铵颗粒,所以,将分别蘸有浓氨水和浓盐酸的玻璃棒接近(不接触),就有大量白烟产生 故答为:(1)氨气易溶于水,溶液显碱性; (2)浓盐酸易挥发出氯化氢气体,氯化氢气体能与氨气化合生成了氯化铵颗粒20.烧瓶内的压强急剧减小,在大气压的作用下,水进入烧瓶,产生喷泉;打开止水夹,用热毛巾捂住圆底烧瓶;活性炭;装置漏气;a;防倒吸;增大吸收面积【解析】1.解:A、小亮同学在化学课上提出,可以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人体呼出气体中是否含有二氧化碳气体,属于科学探究中的设计实验,而不是猜想与假设,故选项错误 B、小亮同学在化学课上提出,可以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人体呼出气体中是否含有二氧化碳气体,属于科学探究中的设计实验,故选项正确 C、小亮同学在化学课上提出,可以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人体呼出气体中是否含有二氧化碳气体,属于科学探究中的设计实验,而不是收集证据,故选项错误 D、小亮同学在化学课上提出,可以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人体呼出气体中是否含有二氧化碳气体,属于科学探究中的设计实验,而不是得出结论,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或设计方案)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拓展与迁移,据此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的是科学探究的方法,是研究初中化学问题的重要方法,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解:A、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没有对比实验,故选项正确; B、鉴别硬水与软水选择了两组做对比,是对照实验,故选项错误; C、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选择了红磷、白磷做对比,是对照实验,故选项错误; D、铁钉锈蚀实验课本中选择了五组做对比,是对照实验,故选项错误; 故选A 本题考查了对比实验,对比实验可通过若干个装置同时探究一个或多个条件对同一事件的影响,其关键是必须至少有一组作为对照 探究实验方法很多,如对比实验、控制变量法、类比法等,要了解其原理和区别,这样在设计实验或评价实验时,才会有针对性 3.解:根据题意,甲同学根据生物学知识提出“呼出气体中的水蒸气可能比空气中的水蒸气多”,在猜想和假设、提出问题、制定计划、结论等基本环节中,应属猜想和假设的环节 故选:A 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或设计方案)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拓展与迁移,据此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的是科学探究方法,是研究初中化学问题的重要方法,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4.解:A、比较空气和人体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变量是两瓶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不同,然后分别向两集气瓶中滴入相同滴数的澄清石灰水,观察对比变浑浊的程度,由实验可知呼出气体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空气几乎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对比得出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多,所以利用了对比实验的原理; B、罩在容器中的两只烧杯中一个是酚酞试液,另一个是浓氨水;没有用于对比的酚酞试液,没有利用对比实验的原理; C、研究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是利用过氧化氢分解能否迅速生成氧气大量氧气,并利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氧气的量;两试管中放入的是相同的过氧化氢溶液,变量是一支试管中加入二氧化锰,另一支试管中未加入二氧化锰;未加入二氧化锰的试管中带火星的木条不能复燃,加入二氧化锰的试管内带火星的木条复燃,通过现象的对比说明二氧化锰加快了过氧化氢的反应速率,所以属于对比实验; D、区分硬水和软水,试管中水的量、加入的肥皂水等量,变量是试管中的水不同;由实验可知:浮渣较多,泡沫较少的是硬水,泡沫丰富的是软水,所以利用了对比实验的原理; 故选:B 对比实验是为了探究某一因素对实验的影响,而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对比实验的探究方法;解答时要根据实验目的分清实验中的定量和变量,其他条件相同且只有一个变量,出现不同的现象,才能达到对比实验的目的 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熟悉对比实验的设计思路,能够分析出变量和不变量,了解通过对比实验能验证出什么结论 5.解:A、可能是石蜡蒸气,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猜想与假设,故选项错误 B、烧杯内壁有水雾,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收集证据,故选项错误 C、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解释与结论,故选项错误 D、将火柴梗平放在火焰中1s后取出,观察其炭化程度,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实验方案设计,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或设计方案)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拓展与迁移,据此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的是科学探究方法,是研究初中化学问题的重要方法,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6.解:A、有同学提出将磁铁放在黑色粉末上方,属于科学探究中的设计实验,而不是猜想假设,故选项错误 B、有同学提出将磁铁放在黑色粉末上方,属于科学探究中的设计实验,故选项正确 C、有同学提出将磁铁放在黑色粉末上方,属于科学探究中的设计实验,而不是收集证据,故选项错误 D、有同学提出将磁铁放在黑色粉末上方,属于科学探究中的设计实验,而不是得出结论,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或设计方案)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拓展与迁移,据此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的是科学探究的方法,是研究初中化学问题的重要方法,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7.解:“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人呼出的气体是否是二氧化碳气体”这是在设计用澄清的石灰水来验证是否是二氧化碳,因此不属于做出假设、做出结论、提出问题的环节,而属于设计实验 故选:C 要验证二氧化碳的存在设计了用澄清石灰水来验证,应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设计实验 解答这类题的关键是明晰科学探究的环节,科学探究包括提出问题建立假设收集证据(包括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等)获得结论交流评价几个基本环节 8.解: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发生了破裂,重新组合生成了新的分子 故选D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本题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没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物理变化,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化学变化 9.解:从(1)找出自己穿过的几件衣服进行观察、对比,同时还做了一张表格,从衣服商标上摘录了面料的种类 (2)到服装厂了解制造衣服常用的面料,并收集了几种面料的下脚料 (3)到空气中分别点燃几种不同的面料,观察并记录他们燃烧的现象 这三方面可知小丽同学在以上探究活动中,没有涉及到的科学方法是文献法,故答案:C 根据题中的探究活动是通过实验法确定衣服的面料解答 探究方法包括:调查法、观察法、文献法、实验法等 10.解:电水的实质是:水成氢原子和氧子,每两个氢原组合成一分子每两个氧子结合成个氧分子,多个氢子组成氢气,多个氧子组成氧气,所以在反应过程中原子和原是变的小粒子 故D 根化学化过程分子分成原子,子再新组合成新的分 解本关是要知道子是化学变化的最小粒子 11.解:根据题意,小亮提:“的气体能比吸入的空气中含有水蒸气多”,猜想与假的过程,在猜想与假设、集据、设计实得结论等基本节中应属想与假设环节 小亮提出:人呼的气体可能比吸入的空含的水蒸气多”,这一程属于科探究环中的猜与假设,选项正确 小亮提出:“人体呼出的气可能吸入的空中有的水气多”这一过程属于科探环节中的与假设,不是收证,故项错误 小亮提:“人体呼出气体能比入的空中含有的水蒸气多”一程于科学探究环的猜想与设,不是设计实验,故选项错误 故选: 科探究主要环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制划(设计方案)进行实验收集证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拓展与迁移据此题意进行分析判 本题难不大,考查的是学探究方法,研中学问题的重要方法,了解科学探究基本环确解答本题的关 12.解:根据所学化学知中无色气有种,所要研究此体的成分,难度大,只有过如:送交食检验门检测、查阅跳糖成分及制作原理、询问产厂家工程师等方法来达到目的而收集气体观察,只能取面象,对是什么气体根无作出断 故选 将“跳跳糖”放入水中,有无气生,据学知识无色气体有并结合实际来回 题综合性试,既考查学生对知识的合能同时又考查了学生进行实验探究的能力 13.解:根据叙述可知“我们以先拿磁铁来吸一下”是设计操实验阶段,所以于验部假设对物质的成等提出可能之是针这能进行实验证阶细分为提出实验方案就是设阶段)、验操阶段两部分 故选: 学究的一般环节括出问,假设问题,设计分析,实验验验,表达与交流,用磁铁吸一是一个具的操作过程 题是对科学探究环节的考,解题的关键对采用过程分,并结科学探究的基本程决题 14.解:究影电阻大小的因素用的是控制变量法;/格 探究空气中气的含量采的是验法; 究铁的锈条件,采用的是控变法 选C 科学究的基方法有控制变量法、模型法、比较法类比法、法、逻推法、归纳和、实验法对照实验法等 题主要考查学对研究方的解掌握,属于基础识的考查 15.解:根据题,同学认为这种红物质能就像酸碱指示剂一样,遇到酸或碱会发生色变化,在观、验、结论等基本环节中应属猜的 一些学认为这红色物质可能就像酸碱剂一样,遇到酸或发色化,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设,选项确 一些同认为红色可能就像酸碱指剂一样遇到碱会发生颜色化,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环节假设不是观察,故选项错误 一些同学认为这种红物质能就酸碱指示一样,到酸或会发颜色变化,这一过程属于科学究环的假设不实验故选项错误 故选: 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有提出问猜想与假定计(或设计方进实验集解释与论反思与评价拓展与迁移,据此结合题意进行分判断 本题度不大,考查的是科探究法,是研究初中学问的重要方法,了科学探究的环节是正确解答题关 16.解: A、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故正确; B、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原子核一定不发生变化,故正确; C、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一定不发生变化,故错误; D、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可能变,也可能不发生变化,故错误 答案:AB 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去分析解答; 本题主要考查化学反应的实质,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难度不大,需要同学们平时多练习 17.解:小明在威望中发现一种白固体,他认为“可是食盐”可,一提出设的过程小华“可以尝尝”,对于“尝一尝”这一过,属于科学探环节中的验 故答案为BC 科学探究主要环有出问题猜假设制定划(或设计方)进行实验收集证据释与论思与评价展与迁移,据此结合题进行析断 题难度,查的科学探究方法,研究初中化学问题的重要方法了探究的基本环节是正确解答本题关键 18.解:“出的气什么?”对呼出的气体进行提问,属于科学究的出题环节; 依据科学的要环节知,正确的顺序为:、 获得论; 呼出的气体可能有二化碳产生了疑属于科学探究中的猜想与设环节; 故案为:提出问; 将出气澄清石水,现石灰水变浑浊,收到了石灰水变浑浊证据,这属于科学探中的收集证据环节; 猜与假设; “呼出的气定有二氧化碳”确定了该气体是么体属学探究中的获得结论环节; 反与评价;、 根据科学探究的要环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制定计划(或设计案)进实集证据释结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