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学专业论文)木质的诗篇——论明式家具的文人气韵.pdf_第1页
(美术学专业论文)木质的诗篇——论明式家具的文人气韵.pdf_第2页
(美术学专业论文)木质的诗篇——论明式家具的文人气韵.pdf_第3页
(美术学专业论文)木质的诗篇——论明式家具的文人气韵.pdf_第4页
(美术学专业论文)木质的诗篇——论明式家具的文人气韵.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中国古典家具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历史悠久,自成体系,具 有强烈的民族风格和东方神韵。中国古典家具发展的进程就是一篇部分展现 中华民族文化的历史。明式家具发展到了前所未有的历史高峰,明式家具以 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浓厚的文化底蕴独步于世界家具艺术之林。明式家具线 条流畅、造型简练、结构严密、设计巧妙、朴实无华,具有独特的高雅格调, 浓郁的民族风格和极高的美学价值,实现了科学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结合,被 喻为“木质的诗篇”“东方艺术的一颗明珠”。明式家具与其它中围文化符号 一道,蕴涵着质朴自然、艨胧含蓄、雍容典雅、秀丽端庄、韵味浓郁、刚柔 相济、从容自然、落落大方中国传统文人气韵,构成东方独有的灿烂的上下 五千年中华文化。从明式家具天人合一、自然和谐的选材,气韵生动、行云 流水的线条,空灵飘逸、静谧深邃的造型,巧而得体、精而合宣的设计,高 雅委婉、超逸含蓄的装饰,精湛细致、巧夺天工的结构的方面体现了文人气 韵和传统文人文化的特有的追求。石涛提出“笔墨当随时代”,研究明式家 具,能感受到一种高贵典雅、空灵简朴、自然和谐的中华民族所独有的文人 设计理念。对比同代西式家具,我们必须继承和弘扬明式家具文化,而不是简 单的套用和照搬,更不能全盘西化。我们应将蕴含着民族文化的中国古典家 具的神韵融入我们现在的设计中去,用简洁的“形”蕴涵一个深刻的“神”, 并且将这种“神”“势”表现得淋漓尽致,这样将有利于现代家具 “形”“神”兼备的设计。 关键词:木质的诗篇气韵“形”“神”兼备 a b s tr a c t t h ec h i n e s ec l a s s i c a l f u r n i t u r eh a sp l a y e da ni m p o r t a n tp a r ti n + t h ec h i n e s ec u l t u r e i th a sl o n gh i s t o r y ,i t so w ns y s t e m ,n a t i o n a ls t y l e a n de a s t e r nr o m a n t i cc h a r m t h ep r o c e s so fd e v e l o p m e n to fc h i n e s e c l a s s i c a l f u r n i t u r ei sp a r t l yas h o wo fh i s t o r yo fc h i n e s ec u l t u r e f u r n i t u r eo fm i n gd y n a s t yh a sr e a c h e dt h ez e n i t hi nt h ec h i n e s eh i s t o r y a n di su n r i v a l l e di na l l t h ef u r n i t u r eo ft h ew o r l dw i t ht h e i ru n i q u e a r t i s t i cc h a r ma n ds t r o n gc u l t u r a lc o n t e n t s t h ef u r n i t u r ed y n a s t yh a s s m o o t hl i n e s ,c o n c i s em o d e l s ,t i g h ts t r u c t u r e ,i n g e n i o u sd e s i g n , s i m p l ea n du n a d o r n e da p p e a r a n c e sa n d t h es p e c i a l l yg r a c e f u ls t y l e , s t r o n gn a t i o n a ls t y l ea n de x t r e m e l yh i g ha e s t h e t i cv a l u e ,w h i c hh a v e r e a l i z e dt h ep e r f e c tc o m b i n a t i o no ft h es c i e n c ea n da r t i s t r y ,a n dk n o w n as“ap e a r lo fe a s t e r na r t ”a n d “w o o d e np o e m ”f u r n i t u r eo fm i n g d y n a s t yt o g e t h e rw i t ho t h e rc h i n e s ec u l t u r a ls y m b o l s ,c o n t a i nd i ma n d i m p l i c i t ,n a t u r a l ,g r a c e f u l a n dp o i s e da n dr e f i n e d ,b e a u t i f u la n d d i g n i f i e d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a n da p p e a lt oc h i n e s et r a d i t i o n a ls c h o l a r s f l a v o r ,t h u sf o r m i n gu n i q u ea n dm a g n i f i c e n tc h i n e s ec u l t u r ei nt h ee a s t a l lo ft h ef e a t u r e so ff u r n i t u r eo fm i n gd y n a s t yi n c l u d i n gh i g h l y s e l e c t e dr a wm a t e r i a l s ,e l e g a n td e c o r a t i o n s ,a n dd e f i n e dc o n s t r u c t i o n h a v er e f l e c t e ds c h o l a r s f l a v o ra n dt r a d i t i o n a l s c h o l a rp e c u l i a r p u r s u i to fc u l t u r e a ss h i t a os a y s , “p a i n t i n gs k i l l sa n dm e t h o d s s h o u l dd e v e l o pw i t ht h ea g e ”,s t u d yo ff u r n i t u r eo fm i n gd y n a s t yc a n b r i n gu sn o b l ea n dr e f i n e d ,s i m p l ea n du n a d o r n e d ,h a r m o n i o u sa n du n i q u e d e s i g ni d e a so fs c h o l a r s c o m p a r ew i t ht h ew e s t e r n s t y l ef u r n i t u r e , w em u s ti n h e r i ta n dc a r r yf o r w a r df u r n i t u r eo fm i n gd y n a s t y ,b u tn o t s i m p l yc o p ya n di m i t a t e ,o rp l a g i a r i z e w e s t e r n s t y l e w e s h o u l d a c c u m u l a t ea n di n c o r p o r a t et h es p i r i to fc h i n e s ec l a s s i c a lf u r n i t u r e t oo u rp r e s e n td e s i g n c o n t a i na “s p i r i t ”w i t hs u c c i n c t “s h a p e ”, a n de x p r e s st h e “g o d ”“t e n d e n c y ”t h o r o u g h l y b yw h i c hw o u l dw e i m p r o v et h em o d e r nd e s i g nw h i c hc o m b i n e s b o t hs p i r i t a n ds h a p e k e y w o r d s :w o o d e np o e m ,v e r v e ,c o m b i n a ti o no fs p i r i t a n ds h a p e i i 刖置 中国历代古典家具的特质,在于它不仅仅通过各历史时期的演变,完善其服 务于人类的使用价值,同时还凝集出在其特定环境里形成的不同的艺术风格,成 为了一种文化形态、文化载体和文化现象,成为了物质、精神、艺术文化的综合体。 家具所体现出来的历史信息与人文气息以及特殊的文化内涵说明,中国古典家具 发展的进程就是一篇部分展现中华民族文化的历史。中国古典家具蕴涵着中华民 族浓郁的历史和文化、品类丰富,文化内涵源远流长,到了明朝,我国家具艺术 已发展为高度科学性、艺术性和实用性相结合的优秀生活用具。它是一个国家和 民族经济文化发展的产物,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特点和文 化传统。明式家具种类繁多,用材考究,设计巧妙,做工精湛、造型典雅,纹饰 精致形成别具一格,空灵优雅的设计特色,被誉为我国家具设计史上的顶峰杰作。 明式家具充满了诗情画意,被后人称作“木质的诗篇”。明式家具除体现了儒家 入世的仁爱关怀外,又兼容道家的“素朴”“天然”和禅家的随意超脱精神,这是 一种富含美学思想的天人合一的境界。明式家具还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 “士”气与“风”度、“平”素与“节”度、“高”古与“雅”逸,体现出中国 古代传统文人文化所特有的追求自然、飘逸、含蓄、内向的气韵,散发出浓郁的 文人趣味和书卷气息,蕴涵了深刻的历史信息与人文气息以及特殊的文化内涵, 其设计思想也蕴涵着与环境相协调的中国古代哲学精神,实现了形式与功能的完 善统一,成为中华民族物质文明史中东方艺术的一颗无比灿烂的艺术明珠。 家具和人们的生活紧密相连,不同时代的家具,都从不同角度反映了不同时 代人们的生活习惯、审美情趣以及当时的时尚。中国古典家具是中国文化的重要 组成部分,其历史悠久,自成体系,具有强烈的民族风格和东方神韵。家具是实 用品与艺术品相结合的产物,使用性是其首要功能,由于家具和人们的生产、生 活紧密相连,所以不同时期的家具,都反映了不同时期人们的生活习惯、审美情 趣以及当时的时尚。中国古典家具用艺术的手法,用诗情画意的语言来表达它的 形式。是把两者成功结合起来的优秀典范。 从明代中期至清前期( 1 5 1 1 7 世纪) ,尤其是从明代的嘉靖、万历到清代的康 熙、雍正( 公元1 5 2 2 年1 7 3 5 年) ,无论是数量还是艺术价值均可称古典家具的 陈望衡著艺术设计美学武汉大学出版社2 0 0 0 年7 月版第7 7 页 黄金时代,中国古典家具发展到了顶峰,这一时期被称为“中国古典家具的黄金 时期”,这一时期的家具式样被称为明式家具。闪烁着东方古老文化魅力的明式 家具抛弃了几千年来中国传统家具一贯采用漆饰加工的制作方法,以木材自身的 高贵典雅材质,天然和谐的纹理,舒适光润的色泽和冼练流畅的造型,使家具产 生了简洁内秀、极少张扬、委婉含蓄、文气阴柔、气韵生动、线条流畅、素逸剔 透、风格典雅、朴实大方的气韵、品质。并运用精湛无比的工艺,使家具的构造 实现了科学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结合,给人以恬静的美感,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独 特的气度神韵和不俗的高雅格调和极高的美学价值。总之,无论从当时的制作工 艺还是艺术造诣来看,明式家具都达到了登峰造极的水平,甚至对西方的家具都 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从而在世界家具史上树起了一座光彩耀眼的丰碑,在世界 家具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明式家具美在于朴素的理念,它巧夺天工的结构,自然流畅的线条和材质本 身的纹理色泽,符合现代人追求自然、环保、健康的消费理念。它的美还在于它 沉淀的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和蕴含的丰富的设计理念,可以很好地凸显主人的人文 气质和个性趣味,明式家具最能体现中国作为东方文明古国和中华民族所具有的 雍容、典雅、从容、自然、简约和落落大方的气质,是现代社会中品质与时尚不 可缺少和替代的极品。 对明式家具进行探讨,会使我们从一个侧面了解当时的生产发展、生活习俗、 思想感情、特征气质、以及审美情趣等,对进一步研究当时社会的历史信息、人 文气息、文化内涵、设计思想、美学理念,对家具在理论方面的学习和研究,还是 实践方面的设计与制作,都有巨大的帮助。本文从1 古典家具的发展简史2 明 式家具风格的形成社会条件。3 明式家具蕴含文人气韵的表现。4 同期中西方家 具对比。5 明式家具对现代设计的启示五方面对明式家具的文人气韵进行探讨。 第一章古典家具的发展简史 中国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为我们留下了璀璨的古代文明,中国古典家具在其中 拥有非常辉煌的地位。中国古典家具的演变,由简入繁,重实用与观赏相结合, 陈易著建筑室内设计* 同济大学出版社2 0 0 1 年4 月版第6 2 页 其变化与中国人生活的方式,及政治经济文化的改变息息相关。古典家具的发展 表现为一种复杂的矛盾运动形式,贯穿于家具发展中相互矛盾的因素错综复杂地 交织在一起,对历代家具的发展进行纵向的对照和比较,横向的分析和辨别,从 古典家具散发出来的细腻感与艺术感染力中,可以更深层次地了解中国古典家具 的发展脉络,可以更深层次地理解明式家具的形成背景,会使我们从一个侧面了 解当时的生产、生活、思想、习俗、理念以及审美意识等。可以明显感受到那个 时期独特的历史文化特征,又可以认识家具的发展过程。 古典家具的发展的历史可分成楚式家具( 史前至南北朝) 、宋式家具( 隋唐 至元代及明朝早期) 、明式家具( 明中期至清早期) 和清式家具( 清中期以后) 。 由于中国的跪坐的礼俗制度,从商、周到汉魏人们的生活起居的方式,一直沿袭 席地而坐和择地而卧的方式,魏晋南北朝以后,由于外来文化的影响和佛教艺术 的传入,西方的高坐家具逐渐进入我国的家居领域。隋唐、五代时期,垂足而坐 的方式开始逐渐普及全国,与依然保留的席地而坐的习俗同时并存,出现了高低 型家具并用的局面。进入宋代以后,垂足坐才完全代替了席地坐的生活方式,高型 家具得到了大范围的普及。到了明代,明式家具大放异彩,明式家具显得格外隽 永古雅、优美舒适、纯朴大方,实现了形式和功能的完全统,被喻为我国家具 设计史上的顶峰杰作。明式家具不止是中国家具民族形式的典型和代表,在世界 家具史设计史上也独树一帜,自成体系,具有显赫的地位。下面分阶段介绍: 1 楚式家具 楚式风格家具实际上就是中国早期的漆木家具,延续的时间从史前至南北朝。 楚国一带是中国最重要的漆树种植地区,在战国时期,漆器在中国真正达到了普 及,楚崮的漆家具也大力发展。到_ :厂魏晋南北朝时期,人们端坐的方式由“席地而 坐”改为“垂足而坐”,“垂足而坐”的形式得益于高型家具的发展。垂足坐的 方式更方便、更舒适,这利- 坐姿的传入与佛教的影响,从域外传来了垂足坐的扶 手椅和方凳等家具有密切的联系。下面分开讨论: ( 1 ) 史前至春秋战国时期的家具 人类在远古时代,并没有家具,为了隔湿防寒,就用树i 咔,兽皮等为席,这是 原始家具的雏形。春秋时期,在诗经、礼记、左传的记载中,这一 时期的木家具已有床、儿、屏风和箱等,同时也出现青铜家具。战国时期,漆木 尹定邦著设计学概论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 0 2 年4 月版 第9 2 页 家具处于发展时期,青制家具也很大的进步。木家具如几、案、床类形体较大的 家具,多为框架结构,以榫卯连接,这为后来明式家具的出现开辟了先河。战国 时代,河南信阳长台关楚基曾出土经雕刻彩绘的大床以及长沙楚墓出土的木案、 木几,证实了我们祖先席地而坐,使用低矮家具的历史。 ( 2 ) 秦汉时期家具 秦代时期,在继承战国漆饰的基础e ,漆木家具进入渐盛时期,规模之大、 品种之多证实秦代早期的雄浑气魄,但秦代大多数家具均较低矮。汉代是我国历 史上的辉煌时期,由于汉代的厚葬之风,家具大量发展,制作家具的材料较为广 泛,家具品种种类繁多,雄浑质朴。除几、案、床等原有品种,还出现了柜、屏 风、衣架、床、塌等新兴家具。在木制家具上涂漆,并使用软垫春秋以后,西汉 时期非常流行。家具不仅在数量、种类上有所发展,而且装饰工艺也有长足的进 步。装饰图案以云气纹、几何纹为多,线条流畅、变化多端。从汉代开始,端坐 方式由席地坐向垂足坐演变,大量的汉代画像砖、画像石都体现了这样的场景。 由此可见由低矮型向高型演变的端倪。秦汉时期家具为明式家具的外型的确定奠 定了基础。 ( 3 ) 魏晋南北朝时期家具 魏晋南北朝时期,因房屋增高,居住面积加大,家具也相应加高,种类日益 繁多。西方的高桌、椅子、折凳等家具陆续传入中国,从此中国人的生活方式才 由双腿盘坐在地上而变成坐在椅子匕。新出现的家具主要有扶手椅、束腰圆凳、 方凳、圆案、橱,并有竹藤家具。床明显增高,可以垂足而坐,并增添了床顶、 床帐和可拆卸的多折叠围屏。座类家具品种的增多,反映垂足座已渐推广,促进 ,家具向高型发展。魏晋南北朝时期家具为明式家具的种类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2 宋式家具 宋式家具是占典家具承前启后的重要发展时期,延续的时问从隋唐至元代及 明朝早期。至宋代垂足坐的高型家具达到了普及,成为人们起居作息j l = j 家具的主 要形式。到元代家具种类更多,从品类到形制都1 :断完善和演进。宋式家具造型 淳朴纤秀,结构合理严谨,工艺精益求精,已经具备了明式家具的各种类型,为 中国古典家具在明清达到鼎盛打f 了基础。下面分开讨论: ( 1 ) 隋唐五代时期家具 唐式家具形成流畅柔美、浑厚丰满、宽大稳重、富丽华贵的风格。不论是出 土的三彩柜、案几,还是绘画上的雕花椅、雕花桌、月牙凳、立地山水屏风,或 4 是箱形床塌,都具有富贵华丽的造型,博大宽、的气势,平和稳定的感觉,表现 出盛唐时代那种气势宏伟、富丽堂皇的风格特征。至五代时,家具造型不大追求 花饰,崇尚完整简洁,朴实无华。这种朴素内在美取代】,唐代家具刻意追求繁缛 修饰的倾向,为中国历史家具的最完美阶段打下了基础。隋唐五代时期,高型家 具与矮型家具并存,家具进t 步向高型化发展,而且家具向成套化发展,种类增 多,品种日益丰富,并可按使用权用功能分类。由于当时的社会生活习俗,垂足 座已逐渐普遍。我们从具体的美术史图片中可以找到答案。 韩熙载夜宴图( 图卜1 ) 是五代画家顾闳中的名作,画面详细描绘了饮晚 宴活动场景,向我们清晰地展示了五代时期家具的使用状况,其中有直背靠背椅、 条案、屏风、床、塌、墩等等。韩是当时有名盼大官僚贵族,他家中的家具最具 代表性。这幅画中椅子式样简洁素雅,不作过多雕饰。再看重屏会棋图、勘 书图,在家具造型、装饰方面,不约而同地趋向一致。参看韩熙载夜宴图 和重屏会棋图中的床塌高度,与江苏蔡庄出土的木床对照,高度相差无几。 一改唐的浑圆、厚重之风,不作大的弧线弯曲,在家具腿部大都作直线处理,不 加花饰,素洁为主。另外从画卷中的桌、椅高度看,也与人体垂足坐的比例相应。 可见当时的社会生活习俗,垂足坐已逐渐普遍。从图中家具完整简洁的形式也向 我们预示了明式家具前期形态,为明式家具风格的定型树立了典范。 ( 2 ) 宋代家具 宋代是一个理性思考的年代,家具发展处于承前启后时期,宋代是中国家具 史中快速发展的时期,也是家具空前普及的时期。宋人崇尚倡导秩序,欣赏严谨 与条理。宋代开始重视木质材料的造型功能,出现了硬木家具制造工艺,而且垂 足而坐的椅、凳等高脚坐具己普及民间,结束了几干年来席地而坐的习俗。宋代 家具以造型淳朴纤秀、结构合理精细为主要特征。宋代高型家具品种齐备,高型 家具已定型,而且每个品种又是变化多端、形式多样。高型家具品种齐备,桌、 椅、案、几、床、塌、柜、箱、橱、凳、墩,以及架、台、屏风等等,可谓一应 俱全。室内陈设束、椅、几、案,工艺技术日臻成熟。在结构上,宋代家具开始 仿效建筑梁柱木架的构造方法,代替了隋唐流行的箱式壶门结构,确立了以框架结 构为基本形式。宋代家具还重视外形尺寸和结构与人体的关系,家具在室内的布 置有了一定的格局,注重椅桌成套配置与日常起居相适应。工艺严谨,造型优美, 使用方便。实现功能和外观形式的统一和谐,为明式家具结构的形成提供了经验。 ( 3 ) 元代家具 元代家具工艺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了很大的发展。元代家具形体厚重,造型 s 圆润饱满,装饰豪华繁复,给人以威武、雄壮、奔放、生动、富足之感。元代对 家具的生产、设计要求精益求精,其样式、体形方面都比宋代较为完美。元代家 具为明式家具的巧妙的设计提供了参考。 3 明式家具 明式家具是艺术上的概念,并非时间概念一l 明代制作的家具。从明代早期至 清前期( 约1 5 1 7 世纪) ,这一时期的家具式样被称为明式家具。这一时期的家 具作品代表中国古典最重要、最优秀的内涵,标志着中国古典家具艺术顶峰。明 式家具的出现是集以前古典家具之精华于一体,明式家具风格秀雅端庄,造型美 观别致,线条简明流畅,装饰朦胧含蓄,色泽沉着古朴,木料质优纹美,工艺精 雕细啄,格调清新典雅。从选材、结构、工艺到装饰气韵、品质和审美价值等方 面,都达到了历史的最高水准,从而在世界家具史上树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 4 清式家具 虽然清式家具早期也继承并发展了明式家具的传统与成就,但清式家具风格 与明式家具风格却大相径庭。如果说明式家具式样简练,那么清式家具式样繁琐; 明式家具以造型取胜,清式家具则以装饰夺人。清代家具分类详尽,功能明确, 造型庄重,雕饰繁重,体量宽大,气度宏伟,脱离了宋、明以来家具秀丽实用的 淳朴气质,形成了清代家具特有的风格。清式家具较明式家具在数量比例上都逐 渐占了优势。尤其是雍正以后,随着外来文化、装饰风格的影响,在用料、装饰、 造型及色彩方面则与明代形成了截然不同的风格。造型上浑厚庄重、豪华奔放, 雕琢细腻精美,装饰富贵华丽而形式夸张讲究。表现在清式家具用料宽绰,尺寸 加大,体态丰硕,通体装饰,没有空白。清代太师椅的造型,最能体现清式风格。 从以上介绍可以看出,中国历代家具的特质,在于它不仅仅通过各历史时期 的演变,完善其服务于人类的使用价值,同时还凝集出在其特定环境里形成的不 同的艺术风格。明式家具集中体现出精湛的工艺价值、极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和深 沉的历史文化底蕴令人回昧不尽,这就使家具文化成为中华民族值得骄傲并珍视 的宝贵的文化遗产。既使今天用美学观点去审视它,仍然可以说无懈可击。这就 是为什么要研究明式家具的目的。 第二章明式家具风格的形成社会条件 1 中华传统文化对明式家具的影响 明式家具包含和体现着中国传统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具有深厚的文化艺 术内涵,其独具特色的造型、精妙奇巧的结构,无不凝聚着中国历代文人工匠的 聪明才智和精湛技艺,是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 1 ) 古代哲学、道德思想对明式家具的影响 中国古代哲学主张“天人合一”的思想。“天人合一”学说的本质属性,是 “事各顺于名,名各顺于天,天人之际,合而为一”其意义就是将天意与人事相 等同。即认为人与世界是相关相通而不可分割的。主张自然的和谐、人与自然 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我身心内外的和谐等“普遍和谐”的观念。明式家具 深得该思想的精髓,具有严密的比例关系,舒适宜人的家具的外形尺度及宛若天 成的结构,做到了形式与功能的和谐统,成为现代家具设计的典范。 ( 2 ) 古代宗教、学术思想对明式家具的影响 中国历史自汉代以后,宗教和学术思想流派形成了主要以儒、佛、道三家并 举,“以儒治世,以佛治心,以道治身”的文化格局,三家共同维系着中国古代 社会心理结构的和谐与稳定。中国古代宗教学术思想的共同之处就在于;倡导顺 应自然、崇俭抑华的生活信条,不与物迁的处世原则和尊朴守真、寂空无为的价 值取向,因此自然也对中国传统家具的形成和发展产生过重要的影响。具体表现 在明式家具在选材、造型、结构、装饰卜的空灵、飘逸、婉约、沉穆的艺术风格。 2 宋代家具为明清家具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没有宋代家具的繁荣和发展,就不会 有完美、精湛的明式家具 宋代追求法理,宋人在哲早上选择了尊崇自然的道教和倡导秩序的儒教理性学 说。追求的是秩序和法度,欣赏的是严谨、规范、文雅、清秀简约美。明式家具 在宋代家具发展的基础上扬长避短、继承发展、去粗取精,不但继承了宋代家 具的模式,而且有了很大的发展和提高,因而使家具事业进入了科学化的阶 段。宋代我国已基本完成起居方式的转变,供垂足座的高形家具达到了普及,成 为人们起居作息用家具的主要形式。宋代家具品种有床、塌、桌、案、凳、箱、 柜、衣架、巾架、盆架等。还出现了琴桌、棋桌等专用家具。家具形式也多种多 黄朴民著天人合一( 董仲舒与汉代儒学思潮) 岳麓书社 19 9 9 年3 月版 第62 页 样,仪桌子一项已有正方、长方、长条、圆桌、半圆桌,还有炕桌、炕案等形式。 宋代的家具在形式上已经具备了明代家具的各种类型,有的家具上面还有雕刻的 饰件,从品类到形制都不断完善和演进。宋代开始仿效建筑梁柱木架的构造方法, 开始重视木质材料的造型功能,出现了硬木家具制造工艺。注重椅桌成套配置与 日常起居相适应。河北巨鹿出土的宋代桌子和椅子,就是较为完美的代表作品, 体现出宋代家具艺术的发展水平。宋代家具的发展为中国古典家具在明清达到鼎 盛打下了基础。 3 明代社会稳定,经济昌盛,明手工艺的繁荣,对家具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 明君主采取恢复经济的措施,使得南北地区经济交往的加强、商业资本的活 跃、市镇的复兴和新生以及传统城市的繁荣,使社会经济得以回暖,社会生产 得到发展。大大增加了家具的需求,工匠从“工奴”中,得到部分自由,在为官 方服役之外,可以个人从事手工艺活动,这就为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家具 手工作坊的大量兴起,家具制作技术和规模的迅速发展,在人才荟萃的南京、苏 州、扬州和广州作坊林立,百业兴旺,市场繁华,工艺要求也不断提高,使明代 的家具艺术进入一个辉煌的黄金时代,登上了世界范围内同时代家具工艺之巅。 4 繁荣兴旺的海外贸易为明式家具提供了物质条件 明代前期,明王朝在政治上推崇宋代理学,力图重振汉唐雄风。由于封建经 济的发展,东南沿海手工业的繁荣,加上当时罗盘针的发明与使用,造船技术的 不断提高,气象的观测,地图的绘制及航路的勘探,给海外贸易的发展创造了有 利条件。明政府开放海禁,明初自郑和七下西洋后,我国与东南亚各国的交往更 加密切,大量输入东南亚各国的坚硬细密,色彩幽雅,花纹精美的紫檀木、铁力 木、黄花梨木等优质热林雨林珍稀名贵木材,使工匠有可能制造出华美精致的超 越前代的家具,为明代家具生产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条件。 5 人们精神和审美意识的提高,住宅、园林的发展对家具提出功能和使用提出了 新的要求 明代前期,由于农业和手工业的高度发展,商品经济的繁荣,使得城市建设 也得到很大的发展。私家园林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城市的同林和宅第建设也随着 朱绍侯张海鹏齐涛主编中国古代史福建人民出版社2 0 0 3 年3 月版第2 1 1 页 兴旺起来,文人、学土、商贾、官僚崇尚室内家具陈设,使社会上对家具的需求 量剧增。在明代有一大批文化名人,热衷于家具工艺的研究和家具审美的探求, 对家具提出的功能和使用、精神和审美方面的要求。他们玩赏、收藏、著书和参 与设计家具之风,注重委婉含蓄,追寻古朴内致,体现了若有若无、若虚若实、 虚无空灵的禅意,给人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问。明式家具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前提下, 受审美思想观念的影响,将家具的每个部件施以不同艺术造型,或以各种手法对 构件表面装饰各类纹饰,使器物既具实用性,又具艺术性,在视觉效果上给人以 舒畅的感受。明式家具的美尽在不言中,这种含蓄、古朴美蔚然兴起于文化圈内。 这些文化名人的投入,无疑对于明代家具风格的成熟,起到一定作用。云间据 目抄里记载:隆万以来,虽奴隶快甲之家,皆用细器。虽是皂快之辈,也争仿 “细桌”、“书房”。可见争效文人,争购细木家具是当时的时尚。同时达官贵 人纷纷修建楼台殿阁,水榭园林,普通百姓也纷纷构筑各型的民居,随着明代的 园林建筑和民居建筑的发展和繁荣,带动了明代家具的发展。 6 相关专业书籍对明式家具的发展和形成起了重大的推动作用 明式家具在理论创新方面大放异彩。工艺方面百科全书有天工开物和园 冶、髹漆录、鲁班经等著作;木器家具方面的专著有鲁班经匠家镜 长物志遵生八笺装饰录等专业书籍;在家具审美方面,格古要论、 长物志、遵生八笺、考盘余事、博物要览、三才图绘和蝶 几图等,都是由明代文学家、戏曲家、画家和收藏家撰写的着眼于探讨家具审 美和风格的理论专著。这些书籍的出现指导了家具形式的设计和制作生产工艺的 提高,并丰富了家具制作的理论体系。如木器家具方面的专著鲁班经匠家镜, 分建筑和家具两部分,其中对家具作了详尽的分类。如椅凳灯、桌案类、床塌类、 橱柜类、台架类、屏座类等。每一类中又分别叙述4 i 同形式。对其他如选材、造 型、结构、尺寸以及装饰花纹和线脚等都作了详尽的规定和记述。这些专业书籍 对明式家具的发展和形成起了重大的推动作用。 7 中国传统建筑基本结构对明式家具的影响 家具与建筑、室内设计的关系是紧密相连的。中国古代建筑从原始的天然洞 穴到地面房屋,从简单的木结构建筑逐步发展为完整的粱柱框架体系,经历了漫 长的时间,直至宋代趋于完善,最终形成了抬梁式、穿斗式以及井干式等一些结 构形式。明式家具的结构源于建筑学的木梁架结构。明式家具以巧妙的构件、精 9 湛的技艺和独具匠心的设计,把建筑中木构工艺巧妙地运用到家具上,横者为梁, 竖者为架,有的家具如拔步床看上去房中套房,就好似缩小了房屋,有“粱”有 “柱”,构成一个相对封闭的母子空间。这种大空间中的小空间,类似我国传统 建筑中的楼中楼、屋中屋的作法。母子空问既能满足功能要求,又丰富了空闾层 次。明式家具做到了能与室内陈设布局的审美意趣相吻合,既有建筑艺术的连 接有序、穿插有度,又有壶门床、壶门案和须弥座的稳定牢固、平衡和谐、美观 通透,使家具造型方圆立脚如柱、横档枨子如梁,变化适宜。又如明式家具中的 花板、窗花等木雕挂件也深受中国传统建筑中的传统文化精神的影响,在简单中 求丰富,统一中求变化,与现代的装饰设计理念不谋而合。 事实证明了,明式家具结合自身特点在结构体系上与传统建筑相辅相成,不 断发展。中国建筑和家具,二者可谓是同根同源,一脉相承。从而形成了以框架 为主的将东方美学神韵发挥到极至的具有淳朴劲挺,婉约秀丽建筑特色三维造型 的杰作,形成了中国古典家具所特有的主旋律。 第三章 明式家具蕴含文人气韵的表现 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辉煌的自成体系的家具文化,其中明式家具更是以其独特 的艺术魅力和浓厚的文化底蕴独步于世界家具艺术之林。明式家具中,在明代有 一大批文化名人,热衷于家具工艺的研究和家具审美的探求。文人已参与了家具 的设计,这又是前朝后代的家具所无法拥有的。明式家具实际上是中国传统文人 士族文化物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它比较突出地体现了中国传统文人士族文化所特 有的追求自然、空灵、超逸、静谧、含蓄、内向的气韵。明式家具的文化内涵不 仅仅表现在中国古代的哲学观上,同时也与政治、经济、民俗以及区域文化有关。 因此,明式家具无论是在造型上、材料上、装饰_ 卜、工艺上都体现出传统文人文 化的特有的追求,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具有极高的美学欣赏价值,下面加以介绍。 3 i 天人合一、自然和谐的选材 吴骥良主编建筑装饰设计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i9 97 年7 月版 第4 i 页 中国占代哲学土张“大人合一”思想,在庄周哲学中提到:“天既人,人既天, 天与人相合的”。庄子说:“庸洹知吾所谓天之非人乎? 所谓人之非天乎”“ 老子第2 5 章中也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主张无为, 认为无为方可无不为,倘导无为而治,崇尚自然,道家以自然为最高范畴。强调 应对所处的自然环境持一种随遇而安的心态,整体平衡的观念。如注重自然、社 会、人等“普遍和谐”的观念。也许是受了数千年传统文化中的浪漫、高洁等情 操的熏陶,因而古人在制陶器、建园林、做家具、作书画的同时,其实是追求一 种清静的境界、保持朴素心态的写照。表现在家具一卜 ,祟尚先人的简约,追求大 自然本身的天然美。在材质上充分利用木材的本色和纹理而不加遮饰,发挥硬木 材料质地坚实致密,色泽沉穆雅静,花纹细腻瑰丽的自然美,明式家具充分利用 木材本身的色调,细腻的质感,纹理的特长,达到了稳定和调和的艺术要求,形 成特有的审美趣味和独特风格,反映了设计者忠实于材料、体现材料自身特点的 思想。由于材料考究,所以明式家具有充分条件追求本身质感和自然美,浸润着 浓郁的书卷气,达到硬、滑、素、净最佳的艺术效果。 苟子中讲:“刑范正,金锡美,工治巧,火得齐”,其中金锡美讲的材料 之美对于生产中选材的重要性,它各诉人们生产中选材要精益求精。同样明式家 具在选料时非常严格,凡纹理清晰、色泽幽雅、古朴雅致、润泽含蓄的“美材” 总是被放在家具的显著部位,显得格外隽永耐看。明式家具充分发挥所用材料的 天然色泽,本身的棕眼、纹理和木材本身的柔软、光滑的特性,甚至连木材的气 味,都精挑细选。例如黄花梨木的清淡芬芳、松柏的悦人幽香、樟木防虫的樟脑 凡是木材的特点,都被运用起来。而且明式家具选材宁缺毋滥,无论家具大小, 即使是小件文房用具,也决不惜使用质地坚硬、色泽幽雅、肌理华美的大料制作。 从官皮箱到圆角柜,凡成对的柜门、椅子的背板等,均用一块板制作,纹理对称、 优美,有的似曲径通幽,有的似层峦叠嶂。这些材料如紫檀木、鸡翅术、花梨木、 铁梨木、红木、楠木、乌木等木材,不仅坚实义富有弹性,而且棕眼细密、纹理 清晰、色泽柔和。其木质自身就有着优美的色泽和肌理,使明式家具天生具有一 种沉稳儒雅的文人气质。黄花梨木纹理生动、不静不喧、质密温润、纹理华美、 温文尔雅、内蕴暗香、既可入药,又是明式家具中的经典。博物要览说:”花 梨产交( 交趾) 广( 广东、广西) 溪峒,一名花榈树,叶如梨而无花实,术色红 杨荣国主编简明中国哲学史人民出版社l9 7 3 年7 月版第6 4 页 房列曙木华编“中国文化史纲科学出版社2 0 0 1 年2 月版第4 2 页 邬恩波吴文亮译荀子全译三环出版社,19 9 1 年版第2 9 5 页 紫,而肌理细腻,可作器具、桌、椅、文房诸具”。广州忐也记载:“花榈色 紫红,微香,其纹有若鬼面,亦类狸斑,又名花狸。老者纹拳曲,嫩者纹直, 其节花圆晕如钱,大小相错者佳”。黄花梨木的叫法显然也是文学称法,富于诗 情画意。古诗云:“千树万树梨花开”,可见首先其名称就被赋予文学意境,而 且黄花梨木( 图3 1 ) 呈琥珀色调,木质纹理稠密光滑,有的花纹委婉迂回,如行云 流水,变幻莫测;有的刚直不阿,大气呵成;有的环围点簇,五彩缤纷,色彩鲜 艳,晶莹明亮,散发出微微的香气。同时黄花梨在展示高贵华丽的同时,又展示 了一种其它木种没有的耐性。这种耐性是由不易开裂,不易变形,便于造型、利 于雕刻等优点构成的。黄花梨温润如玉的质感,行云流水的纹理,芳香四溢的香 气,不裂不翘的特性,给明式家具注入美的内涵,如同一个百媚千娇的少女令人 赏心悦目。黄花梨木制成的器物一般通体光素,不加雕饰,以突出木质纹理的自 然美。那缜密的纹理渗透着从前的生活气息,记载了数百年岁月的沧桑,用手抚 摩,你可以感觉到温润的人文气息。 由于黄花梨木这种木材纹理或隐或现,生动多变,颜色不静不喧,恰到好处, 渗入木纹里面的蜡使木质保持亮而不燥,呈现出润泽含蓄,古朴典雅的气质的特 性,黄花梨木家具也深受明代文人墨客的青眯和推崇。四出头官帽椅是正是黄花 梨木家具中的精品之作。因其靠背最上端的横构件像明代官帽上的双翅,故而得 名官帽椅。黄花梨木色泽秀润,坚硬细腻,棕眼细密,纹理变化无穷而又富有弹 性,这种材料对家具造型结构、艺术效果有很大的影响。利用木材本身的质感、 色泽、纹理,这就使这张官帽椅的各个零构件可采用较小的断面尺寸,同时又可 制作精密的榫卯结构,提供了力学匕的保障,从而避免了为了保证结构的要求而 牺牲表现手段的尴尬局面,使四出头宫帽椅华贵之中又带有素雅的美。所以四出 头官帽椅成功之处首先在于它选用了高贵雅致的材料。 紫檀( 图3 2 ,3 3 ,3 4 ) 坚硬致密,沉静静穆,它与黄花梨木一起被称为最“雅 静”的木材。紫檀在各种硬木中木纹自然优美,色泽深沉雅致,它质地最坚,份 量最重,纹理最密,有的红得发紫,有金属般的色泽和绸缎般的质感,微有芳香, 深沉古雅。有的黝黑如漆,几乎看不见纹理,浑然一色。但色泽无不静穆沉古, 肌理无不致密凝重,予人美玉琼瑶之感,是任何木材都不能比拟的。这不正体现 了文人高贵典雅的气质吗? 禽鸟般灿烂的鸡翅木( 图3 5 ) ,因其纹理酷似鸡翅面而得名。其子为红豆, 兼有“相思木”之名,亦直呼为“红豆木”。木质坚硬,纹理整洁,色彩优美,斜 锯木纹呈细花,老者肌理细腻,有紫褐色深浅相问的蟹爪形花纹,尤其是纵切开 1 面,纹理变化无穷,自然形成各种山水、风景图案。产生了天然艺术韵味。 这些硬木,不仅给人一种厚实凝重感觉,正附会于皇帝渴望江山永同、一劳 永逸,人民渴望安居乐业、幸福生活的理念。而且硬木自身的精致细腻的质地, 深沉雅致的色泽,清晰秀丽的花纹。充分展示了木材本色的质地、纹理、色泽自 然之美。这些木材经磨光打蜡,更显术质的纹理之美,更加显露出朴素的“肌理” 之美,有一种简朴、自然的美感呈现其中,明式家具也很讲究不同材质的搭配使 用,利用木材的质地和色泽对比,达到一定的装饰效果。利用本质肌理本色特有 的材料美,加之铜饰件等的衬托,更显得精妙绝伦,富有艺术感染力。木材上的 精品雕刻,把紫檀木纹路中细若游丝的精微、凝重沉穆的圆润、劲健浑厚的质地 发挥得淋漓尽致,又把黄花梨木温润似玉的情调、行云流水的纹理、不翘不裂的 特性以及乌木古朴深沉等运用得炉火纯青。这就是对“天”“道”的遵循,不以人 为而掩盖造物。明式家具的朴素无华的天然美,简约质朴的风格,这完全符合“ 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朴素的审美的观 点,用木材天生的纹理、色泽与质感,而不做过多的雕琢来显示家具木材本身和自 然质朴特色。它融入了大量的充满感情的中国文化的传统符号,做出来的家具质 朴而不俗,具有独特的美学个性和实用价值,使家具产生了一种崭新的意韵和独 特的审美价值,以蜡饰表现天然纹理和色泽,浸润了明代文人追求古朴雅致、自 然空灵、含蓄内向的审美趣味。明式家具质朴纯正、简洁明快的艺术禀性和优美 形式,使家具蕴涵古朴的文人气息。家具中注入的淳厚的文化内涵,使家具从木 材上实现了科学性、艺术性、人文性的完美结合,充分地展示出明式家具简洁、 明快、质朴的艺术风貌。这与现代人返璞归真的审美时尚是完全契合的。 3 2 气韵生动、行云流水的线条 如同诗歌、小说、戏曲、舞蹈、中国所有艺术一样,中国画艺术是伴随着人类 文明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中国绘画就非常注重形神兼备、气韵生动,积极探求创 作“真”与“似”在艺术中的地位作用与辩证关系。元代以后的文人画追求“画 中有诗”、“诗融于画”的境界,把画与涛文融为一体。追求“神似”而忽视“ 形似”,以意境和神韵的表达为主旨,同时文人画还运用委婉含蓄,干净简朴之 曲线,若有若无、若虚若实,给人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问,反映了文人偏爱含蓄、 不喜直露的高雅的气质,体现了虚无空灵的禅意。具有中华民族的气质、情感和 戴震考工记图商务印书馆19 55 年版第l2 页 文化特性。中国传统绘画中的“六法”理论首先就是“气韵生动”,这种“气”, 就是艺术形象中所呈现出来而感动人的一种力量,一种艺术造型上所表现出和谐 的节奏与韵律,一种赏心悦目的风致,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神韵、精神、 气质”。同样明式家具像中国画艺术一样,比较集中地体现了中国画艺术中对 “线条美”,对意境和神韵的追求。明式家具的线条是活生生的、流动舒畅的富有 生命、暗示表现力量和诗情画意的美,线条背后寓有虚无空灵的禅意和高妙深透 的境界,是中国古代以道家为代表的人文思想在古典家具上的体现,蕴涵简朴高 雅的文人气韵和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明式家具以线条为主要造型语言,极富动感的韵律,来塑造各种形体特征,体 现古朴、洗练、典雅、婉约、沉穆、大方的风采。明代工匠集前代之智慧、创造 之大成,在传统技法的基础上提炼成简洁、流畅、舒展、刚劲的线型变化。明式 家具在造型中多采用曲线与直线的对比与变化,集中了直线与曲线的优点,用线 的一气贯通而又有小的曲折变化,使其弯转有度,精巧流畅,线条柔中带剐,虚 中见实,雄劲而流利。如明式圈椅( 圈椅因其靠背与扶手如圈而得名,图( 3 6 ) 的 线条简洁明快,刚柔相济,挺而不僵,柔而不弱,表现出简练、质朴、典雅、大方 之美。明式透雕圈椅,圈椅四根直腿略向外倾斜,有着稳定的感觉,而椅腿的直 线与椅圈的曲线形成强烈对比,使各自的线型特征更为突出,但又通过腿的圆形 小圈截面与“c 型”大圈扶手相互映衬,圈椅的搭脑( 椅子上端的横梁,坐时脑袋 后仰能搭于其上而得名) 向两侧前方延伸,顺势而下,椅圈三接,圆中略呈扁状, 椅圈向前方两侧延伸,与扶手融为一体,合成一条独具特色的多圆心的婉转流畅的 优美曲线,至大曲率的椅圈轮廓突出地成为这件家具的主调,在流畅舒展的基础 上极大地体现其个性特征和艺术实用性。与中国书法的“一波三折”有着异曲同 工之妙。同时靠背板的s 形曲线及两侧联帮棍( 扶手与座面之间的竖枨,也叫镰 把棍,因其形如镰刀之柄) 的较大曲率的优美曲线都是主椅圈曲线在垂直方向的 衬托,显得主次分明,重点突出。这和文人画中线条有轻有重,有虚有实的用法如 出一辙。而且流畅的扶手曲线又下承挺拔鹅脖( 圈椅上支撑座面与扶手两端的竖木 条,即前腿的上半截,凶其形似鹅的脖子,俗称“鹅脖”。有圆形,亦有方形, 主要起支撑和加固作用。) 直线,圈椅后背的椅圈也白搭脑部位伸向两侧,然后又 向前顺势而下,延至前端形成扶手的曲线,与整体连成一气。形态各异的线型的 运用,如同国画中十八描一样,变化多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