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朱敦儒词研究.pdf_第1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朱敦儒词研究.pdf_第2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朱敦儒词研究.pdf_第3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朱敦儒词研究.pdf_第4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朱敦儒词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朱敦儒,字希真,是南北宋之交的一位重要词人,也是南宋初期词人中存词最多的名 家,有词集樵歌传世。他出生于太平之世的官宦之家。青少年时代,他基本上过着诗 酒风流的纨绔子弟生活,以清高狂放自许。北宋覆亡,敦儒开始了万里飘零南越的流亡生 活,饱经丧国之痛、离乱之苦。南宋高宗时朝廷曾两次征召敦儒,不得已开始了仕宦生涯。 晚年致仕隐居嘉禾。其人生历程阶段分明,故其创作道路也相应分为洛阳、漂泊、仕宦、 嘉禾四个时期。 朱敦儒词的整体风格归于苏轼一派,风格清旷飘逸。希真作词多不采用层深曲折的抒 情方式,而是直抒己怀;不堆砌典故章句,故语言自然舒展,通俗流畅。同时他喜欢选取 梅、月、渔父、酒等高洁的意象,来寄托自己旷远高古的审美理想和审美情趣。作者笔下 的“梅 是词人的知己,亦是其生命历程的见证人。希真词中的月亮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 涵,承载了词人一生的情感。“渔夫”不仅仅是一种生存方式,还是一种人生哲学,更是 一种文化心理。“酒 则如“梅”一样,贯穿了词人一生的生命追寻和情感纠葛。 学界关于“希真体”的内涵至今众说纷纭,笔者在此对其进行新辨,希真人生的重要 阶段都在词中有所体现,其词对日常生活类题材作了全面的开拓,后世词人对“希真体 多仿效和追和之作及其词评,笔者从以上几点总结认为希真词继承和发展了苏轼抒情自我 化的词风,具有鲜明的自传性特点,旷放超逸、闲适自然是其主导风格,且在宋、金词人 中自成一体即为“希真体。 希真词在历代词坛上的地位及影响重大,特别是对南宋词人及金人元好问等人的影响 更为明显。清代由于清词的中兴和清人对词学史的探求,使得朱敦儒其人其词都得到了学 界前所未有的关注。 关键词:朱敦儒;创作分期;艺术特色;意象;希真体;新辨;影响 a b s t r a c t z h ud u i r u ,t h ec h a r a c t e rx iz h e n ,i sa ni m p o r t a n te x c e l l e n tp o e ti ns o u t hj u n c t i o no fa n o r t h e r ns o n gd y n a s t y , i sa l s oa ne x c e l l e n tp o e ti nt h es o u t h e r ns o n gd y n a s t yi n i t i a lp e r i o d h eh a st h ew o r dc o l l e c t i o n “q i a og e ”d i s s e m i n a t e si nt h ew o r l d i ns o n g s h e nz o n gy u a n f e n g f o u ry e a r s ( 10 81 ) h ew a sb o r ni nao f f i c i a l sf a m i l y t h ey o u n gt i m e ,h eb a s i c a l l yc r o s s e st h e p o e ml i q u o rl o o s ep l a y b o y st ol i v e t h en o r t h e r ns o n gd y n a s t yd e s t r o y s ,h ea l s os t a r t e dt e n t h o u s a n dm i l ef a d e da n df a l l e ns o u t hv i e t n a m sg o i n gi n t oe x i l ei nl i v e s s o u t hw h e ns o n g g a o z o n gt i m e sh eq u i c k l ys t a r t e dt ob eap u b l i co f f i c i a li nt h el i f e t h eo l da g es e n d sh i mt o l i v ei ns e c l u s i o nj i a h e i t sf o u rs t a g el i f ec o u r s e sa r ed i s t i n c t ,t h e r e f o r ei t sw o r kc r e a t i o na l s o c o r r e s p o n d i n g l yd i v i d e si n t ol u o y a n g ,d r i f t s ,p u b l i co f f i c i a la n dj i a h ef o u rt i m e s a ss o o na st h ei t sw o r do v e r a l ls t y l eb e l o n g st os us h ic l e a rt h ef a c t i o n ,t h es t y l es p a c i o u s e l e g a n t h ew r i t e sw o r d sn o tt ou s et h el e v e ld e p t hm a n yr e a l l yw i n d i n g l yt oe x p r e s sf e e l i n g s t h ew a y , b u te x p r e s s e so n e s e l fs t r a i g h t ,d o e sn o tb u i l dt h el i t e r a r yr e f e r e n c es e l e c t e ds e n t e n c e s , t h e r e f o r et h el a n g u a g es g e t c h e sn a t u r a l l y m o r e o v e rs e l e c t st h ep l u m ,t h em o n t h ,t h eo l d f i s h e r m a n ,t h el i q u o ra n ds oo nn o b l ea n dp u r ei m a g et or e p o s eo w ns p a c i o u sf a re s t h e t i ci d e a l a n dt h ee s t h e t i ca p p e a l t h ea u t h o rw r i t i n g “t h ep l u m ”i se x c e l l e n tp o e t sf r i e n d ,i sa l s oh i sl i f e c o u r s ew i t n e s s t h em o o n c o n t a i n sc h i n a st h e a n c i e n tl i t e r a t u r em a n yt r a d i t i o nc u l t u r a l c o n n o t a t i o n s t h ef i s h e r m a n i sn o to n l yo n es u r v i v a lw a y , b h ta l s oi so n ek i n do fp h i l o s o p h y o fl i f ea n do n ec u l t u r a lp s y c h o l o g y “l i q u o r p a s s e dt h r o u g ht h ee x c e l l e n tp o e t z h ud u i r u s l i f et ot r a c kd o w n 、析t ht h ee m o t i o ne n t a n g l e m e n t t h ee d u c a t i o n a lw o r l da b o u t “x i z h e np o e mb o d y ”h a sw i d ed i v i d e do p i n i o n su n t i ln o w , t h e a u t h o rc a r r i e so nd i s t i n g u i s h e sn e w l yi nt h ew o r dc r u c i a ls t a g em a n i f e s t s ,i t sw o r dm a d et h e 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d e v e l o p m e n tt ot h ed a i l yl i f e :t h el a t e rg e n e r a t i o ne x c e l l e n tp o e t sh a sb e e n u s e d x i z h e np o e mb o d y ”t oi m i t a t em u c ha n dt op u r s u ec o m m e n t sw i t hw o r ka n dt h ew o r d 1 1 1 ea u t h o rf r o mt h ea b o v es e v e r a ls u m m a r i e st h o u g h tt h a tt h ew r i t e ri n h e r i t sa n dd e v e l o p ss u s h it oe x p r e s sf e e l i n g st h es e l f - w o r dw i n d ,h a dt h eb r i g h ta u t o b i o g r a p h i c a l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 s p a c i o u su n c o n v e n t i o n a l l yg r a c e f u l c o m f o r t a b l ei si t sl e a d i n gs t y l en a t u r a l l y , a n dl a t e r b e c a m eab o d y ,n a m e df o r x i z h e np o e mb o d y ” x i z h e np o e m sw o r l ds t a t u sa n dt h ei n f l u e n c ei s s i g n i f i c a n t ,s p e c i a l l yi t si n q u i s i t i v e i n f l u e n c e st ot h ee x c e l l e n tp o e ti ns o u t h e r ns o n gd y n a s t ya n de l s e b e c a u s eo ft h el a t t e rq i n g d y n a s t yt h ec l e a rw o r d sr e s u r g e n c ea n d t h ec l e a rp e r s o n ,m a k i n gas p e c i a lp o i n to ft h es e a r c h t ot h ew o r ds t u d yh i s t o r y , e n a b l e dz h ud u i r ua n di t sw o r dt oo b t a i nt h ee d u c a t i o n a lw o r l d u n p r e c e d e n t e da t t e n t i o n k e yw o r d s :z h ud u i m c r e a t i o nb ys t a g e s a r t i s t i cf e a t u r e i m a g e x i z h e np o e mb o d y n e w l yd i s c e r n m e n ti n f l u e n c e 曲阜师范大学博士硕士学位论文原创性说明 ( 在口划“4 ”) 本人郑重声明:此处所提交的博士口硕士曰论文朱敦儒词研究,是 本人在导师指导下,在曲阜师范大学攻读博士口硕士留学位期间独立进行研究 工作所取得的成果。论文中除注明部分外不包含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的研究成 果。对本文的研究工作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已明确的方式注 明。本声明的法律结果将完全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曾j 权净 日期:如驴7 - h 巧 曲阜师范大学博士硕士学位论文使用授权书 ( 在口划“ ) 朱敦儒词研究系本人在曲阜师范大学攻读博士口硕士日学位期间,在 导师指导下完成的博士口硕士目学位论文。本论文的研究成果归曲阜师范大学 所有,本论文的研究内容不得以其他单位的名义发表。本人完全了解曲阜师范大 学关于保存、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有关部门送交论文的复印 件和电子版本,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曲阜师范大学,可以采用影印 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可以公开发表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 作者签名:曾数孝 导师签名: ) 珈谚, 日期:如p 巧 醐:卅j 7 1 朱敦儒词研究 己i 言 j - 口 朱敦儒( 1 0 8 1 一l1 5 9 ) 字希真,号岩壑,又称洛川先生、伊水老人,河南洛阳人,他 是南北宋之交的一位重要的词人,也是南宋初期词人中存词最多的名家,有词集樵歌 传世。宋人汪莘在方壶诗余自序中云:“唐宋以来词人多矣,其词主乎淫,谓不淫非 词也。余谓词何必淫,顾所寓何如耳! 余于词所爱者三人焉。盖至东坡而一变,其豪妙之 气,隐隐然流出言外,天然绝世,不假振作。二变而为朱希真,多尘外之想,虽杂以微尘, 而其清气自不可没。三变而为辛稼轩,乃写其胸中事,尤好称陶渊明。此词之三变也。” 他把苏轼、朱敦儒、辛弃疾看作是宋词三次重大变革的标志,认为朱敦儒是能于苏、辛之 间别开生面的大家,可谓独具慧眼,颇有见地。其实这不仅仅是汪莘自己的看法,在两宋 时期希真的词名远远超乎我们的想象。北宋时,朱敦儒即在“洛阳八俊 中号为“词俊 , “南渡以词得名,“以词章擅名”瞳3 ,“诗词独步一世”1 。在上世纪三十年代,陆侃如、 冯沅君在中国诗史中更认为“在南北宋之交的词人中,朱敦儒应是个巨擘 h 1 。这些 评价足以证明他在宋代词史乃至整个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但实际情形却是朱词长期得不 到学界的重视,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希真守节不终,首鼠两端,遗讥国史 。晦1 不能终节在古代尤其是宋以后的文人士大夫眼里是很不光彩的,而中国古代的批评家们常 常因人论文,知人论诗。当代的研究者对古人的定位又是以古人的评价为依据的,且以人 论文的批评思想在今天的研究者中也广泛存在,故希真词品因人品受累。又由于其晚节颓 唐,多消极遁世之作,自然在同期多数慷慨啸傲的爱国词比较下黯然失色。今人对其词的 研究多从思想艺术风格流变等角度着眼,深度不够;且对于“希真体的内涵,学界至今 仍异见歧出。所以,笔者在对其思想艺术进行研究时,把希真词中意象的深刻内涵及对“希 真体 的考辨作为研究的重点,当是有一定学术意义的。 朱敦儒既非朝廷重臣,诗文又多佚失,因而史传述其生平十分简略,见于正史的材料 仅宋史本传数百字,其他文献资料虽也有所记录,但多只言片语的零散评价。历史上对朱 敦儒及其词的研究很少,虽然宋史等众多文献资料对其有所记载,但多是支离破碎的 简短评点之语。二十世纪以来是朱敦儒研究成果最丰硕的时期。关于朱敦儒生平的研究, 张而今朱敦儒事迹编年属较早的研究著作。张希清朱敦儒生年卒年确考对其生年、 月、日进行了详细的考证。张叔宁著有朱敦儒年谱,结合宋史等文献资料对其生 平进行了详细的考证。 对于其词的研究,胡适的“三期说 对于希真词创作分期的研究影响较大。葛兆光在 朱敦儒及其词中结合其生平,对希真词做了更加详细的分期研究。张而今在朱敦儒 词古今评释复议、朱敦儒 审美特征、朱敦儒词综观和( 樵歌 主流探论 等文章中,主张把希真词分为四个时期进行研究;并将樵歌按题材内容、风格特色分 为四大类:感伤、风情、隐逸和咏物,对每类作品都进行了具体的阐述。沙灵娜、邓子勉 分别给樵歌作注,邓子勉在注中还对其互见词、词的版本等进行了考证。杨海明著有 论朱敦儒的词,详述了朱敦儒词对南渡初年词风转变的意义。综上所述,对希真词的 研究多从创作分期、风格流变、思想艺术等方面着眼,而对于樵歌中意象的研究或语 焉不详,或不够系统;同时对于“希真体”内涵的界定,学界也是众说纷纭,异见歧出。 有鉴于此,笔者在充分参考、借鉴希真词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拟在本文中略陈管见。 一、朱敦儒生平简介及作品流传情况 宋神宗元丰四年( 1 0 8 1 ) ,朱敦儒出生于一个官宦家庭。青少年时代,他基本上过着 诗酒风流的纨绔子弟生活。他自称“青罗包髻白行缠,不是凡人不是仙。家在洛阳城里住, 卧吹铁笛过伊川。”( 绝句) 其诗文词都很出色,得到时人赞许。据宋史本传“志行 高洁虽为布衣,而有朝野之望靖康中,召至京师,将处以学官,敦儒辞日:麇鹿之性, 自乐闲旷,爵禄非所愿也。固辞还山。”哺1 他隐居洛阳而不仕,以此来证明自己的清高之 举。北宋末年举世混浊,朱敦儒不贪恋富贵而甘当“清都山水郎”,实属难能可贵。1 1 2 7 年,北宋覆亡,敦儒也开始了万里飘零南越的流亡生活。他自洛阳经淮西、金陵、江西, “南走炎荒”( 雨中花) ,辗转幽州两广,客居于粤西泷州一带。南宋高宗时朝廷曾两次 征召敦儒,都被他婉言谢绝了。不过,他最终还是选择了仕宦生活。但是南宋小朝廷奉行 屈辱求和的卖国投降主义政策,朱敦儒作为中下级官吏,非但不可能有所作为,反而以“专 立异论,与李光交通 订,的罪名被黜,后隐居嘉禾,今浙江嘉兴。 绍兴二十五年冬,奸相秦桧在病危之际,曾授令敦儒教其子孙学诗为名,“先任敦儒 子为删定官,复除敦儒鸿胪少卿。桧死,敦儒亦废。谈者- n - 敦儒老怀舐犊之爱,而畏 避窜逐,故其节不终云砸1 。鸿胪少卿这个官职竟成为他一生抹不去的污点,后人也因此 对他颇有微词:“希真守节不终,首鼠两端,贻讥国史,视魏了翁、徐仲车诸人,相距远 矣。”1 晚节不保,悲哉! 哀哉! 但纵观敦儒一生,他不曾谄媚权贵,现存词中没有一首是 写给达官显贵的。 绍兴二十九年( 1 1 5 9 ) 正月,敦儒死于嘉兴,享年七十八岁。 朱敦儒才华横溢,能书绘画,亦精通乐器。其诗、文、词在宋代就得到很高的评价。 诗文集有岩壑老人诗文集岩壑小集猎较集陈渊集等,均已佚。词集有太 平樵唱和樵歌,前者至晚在清康熙年间尚存,以后不见记载。樵歌则自宋以来以 抄本形式流传。从清光绪年间至民国初年,先后出现了古梅里许氏刻本、王鹏运四印斋 刻本和朱祖谋疆村语业本,这样樵歌方得以流传于世。樵歌现存词2 4 5 首, 加上后人辑佚,共2 5 0 首左右。今人沙灵娜、邓子勉曾分别给樵歌作注。本文对希真 词的研究采用的即是邓子勉校注的樵歌本( 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9 8 ,下文引用樵歌 只标篇名,不再注明出处) 。此书以王鹏运四印斋刻本为底本,并参照其他本子,是 2 学界公认的比较权威的版本。 作品的创作分期 以往的词评家对朱敦儒词风的转折多析为三段,胡适在北新书局版的樵歌“朱敦 儒小传 中说:“第一是南渡以前的少年时期,轻红遍写鸳鸯带,浓碧争斟翡翠卮的时 期。第二是南渡时期,颇多家国的感慨,身世的悲哀,南北东西处处愁,独倚栏干遍 的时期。第三是他晚年闲居时期。”陆侃如、冯沅君所编中国诗史也采用三段法,认 为朱词风格在各个阶段是大不相同的:早年多袱妍,中年多沉咽,晚年多闲澹。新时期以 来又出现“四期的划分方法。像邓子勉即主张“四期说”,具体分为南渡前、南奔、仕 宦期和致仕后。张而今在朱敦儒词纵观一文中亦主张“四期说 ,较之前者,张的分 期更为合理,也更为符合作家的创作实际。故笔者采用张而今先生的“四期说”。 ( 一) 洛阳时期( 1 0 8 1 1 1 2 6 ) :诗万首,酒千觞,几曾着眼看侯王 希真在北宋生活了四十五年,一直隐居洛阳,早年家境殷实,经常狎妓冶游,登山临 水,诗酒唱酬,过着诗酒美人的轻狂日子。此期的作品着重表现出无拘无束、啸傲山林、 风流惬意的隐士生活。这样的作品虽不脱北宋基调,但苏轼式的“逸怀浩气 已渗透其间, 表明希真早期创作开始走“以诗为词 一路,但他亦受当时“浅吟低唱 风气的束缚。 上述种种作风决定了其词作内容,不外在两个方面。一是写男欢女爱,离情别绪的传 统题材,如满庭芳: 花满金盆,香凝碧帐,小楼晓e l 飞光。有人相伴,开镜点新妆。脸嫩琼肌著粉,眉峰 秀、波眼宜长。云鬟就,玉纤溅水,轻笑换明挡。檀郎。犹恣意,高凤枕,慵下银床。问 今日何处,斗草寻芳。不管馀醒未解,扶头酒、亲捧瑶觞。催人起,雕鞍翠,乘露看姚黄。 词描写了一个春晨闺房的场景,却浸透着纸醉金迷、寻欢作乐的味道。金香、琼玉、翠瑶 等字眼的组合运用,不仅使之显示出一种雍容富贵的气象,而且增加了镂金错彩的色泽。 虽然种种风月脂粉意象充斥字里行间,却也写得柔情旖旎,格调婉丽。在固守花问词派、 大晟词派传统的同时,又表现出笔致清新的个性特点。 二是否定富贵功名之作,毫无忌惮地宣泄着对功名利禄的蔑视和对王侯将相的睥睨。 此类作品真正代表其前期主导风格,即狂放超逸。且看代表作鹧鸪天: 我是清都山水郎,天教懒慢带疏狂。曾批给露支风敕,累奏留云借月章。 诗万首,酒千觞,几曾著眼看侯王。玉楼金阙慵归去,且插梅花醉洛阳。 他自称是天上管理山水的郎官,既可给露支风,又可留云借月。粪土王侯,浮云富贵。作 万诗,饮千酒,何等潇洒! 连天国的玉楼金阙他都懒得去,一心想做的就是“且插梅花醉 洛阳”,词中字里行间浸透了鄙夷富贵,傲视王侯的狂傲精神,跟李白“天子呼来不上船, 自称臣是酒中仙 ( 杜甫饮中八仙歌。) 的格调一致。这支黄钟大吕给词坛吹入了一阵清 凉的气息,因而脍炙人口,他本人也获得了“词俊的美称。前期词作无论是描写男女恋 情,风花雪月,还是蔑视功名富贵,都能从侧面反映出词人衣食富贵,安枕无忧的生活状 态,然而太平时日没有长久,他偏偏遇到了历史的巨大浩劫,这种平稳的创作心态和怡然 自得的心境势必将成为明日黄花,一去而不返。 ( 二) 漂泊时期( 1 12 7 113 3 ) :旅雁向南飞,风雨群初失 金人入主中原,宋室南渡,作者度过了七年的漂泊生涯,身丁忧患,蒿目时艰,“国 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 赵翼题遗山诗) ,此期他写了不少忧国事叹飘零的 词篇。虮陇时念乱,忠愤之致,感触而发,拟之于诗,前似白乐天,后似陆务观。”n 伽这是 其一生最为悲痛的时期,也是其创作的黄金时代,笔调沉郁苍凉。词人思想摆脱早年轻狂 之气,转入深沉之境,词风因而变为悲慨苍凉。以相见欢为例: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 试倩悲风 吹泪,过扬州。 此词气势庞大,境界宽阔,气宇非凡。词人登上西楼,遥望万里暮景,大江奔流,在这苍 茫的自然背景中,词人笔锋一转而写中原离乱的现实,直指人的内心深处,笔法力度堪称 上乘,难怪陈廷焯对这首词有评语如下:“二帝蒙尘,偷安南渡,苟有人心者,未有不拔 剑斫地也。南渡诸词如朱敦儒相见欢云:中原乱,簪缨散此类皆慷慨激 烈,发欲上指,词境虽不高,然足以使懦夫有立志。”n 再有雨中花岭南作: 故国当年得意,射麋上苑,走马长楸。对葱葱佳气,赤县神州,好景何曾虚过。 胜友是处想留,向伊川雪夜,洛浦花朝,占断狂游。胡尘卷地,南走蛮荒,曳裾强 学应刘。空漫说螭蟠龙卧,谁取封侯。塞雁年年北去,蛮江日日西流,此生老矣,除 非春梦,重到东周。 词的上阕追思当年射麇走马的狂游生活,下阕笔锋一转,写居于岭南蛮荒之地的漂流生活。 “曳裾”指寄食王侯门下,“应刘 即建安七子中依附曹操的应场、刘桢,“螭蟠 即卧龙, 指隐居的豪杰,此处为作者自喻,以抒发怀才不遇之情。雁北去,水西流,自己返回故土 的希望却无法实现,四处漂泊的生活使他倍尝生活的艰辛,国破家亡的罹乱让他苦刻骨铭 心。南渡时的敦儒一改原先潇洒隐居的生活方式,决心在国难当头之际,发挥自己的绵薄 之力,终于在1 1 3 4 年应征出山,开始了1 5 年的仕宦生涯。 ( 三) 仕宦时期( 113 4 114 9 ) :奇谋报国,可怜无用,尘昏白羽 此期,他志在中兴,一心治国平天下。随着政治参与意识的增强和在实际从政过程中 与抗战派的声气相通,他的词不再单纯的感伤时事,而是日益增加了呼吁杀敌报国的政治 内容。这些词与岳飞、宋代四名臣( 李纲、李光、赵鼎、胡铨) 等人的词桴鼓相应,属于 人们常说的“时代最强音”一类。但以高宗、秦桧为代表的统治者“躲进小楼成一统”, 偏安一隅并实行妥协求和的屈辱政策,根本无心北伐,收复失地,作为与主战派交好的朱 敦儒不能不感到悲哀。故作者此期词作主要抒发在高宗赵构、秦桧投降路线统治下,对于 恢复大业耿耿于怀但又不得实现的苦闷。笔致清疏,格调悲抑。代表作水龙吟感事: 4 放船千里凌波去,略为吴山留顾。云屯水府,涛随神女,九江东注。北客翩然, 壮心偏感,年华将暮。念伊嵩旧隐,巢由故友,南柯梦,遽如许。 回首妖氛未扫, 问人间英雄何处? 奇谋报国,可怜无用,尘昏白羽。铁锁横江,锦帆冲浪,孙郎良苦。 但愁敲桂掉,悲吟梁父,泪流如雨。 词的上片感叹往昔与友人游山玩水的隐居生活,但这样的日子已经“逝者如斯 梦一般的 消失了。下片中,妖氛指不祥之气,此指金国侵宋。拯救人世间的救世主在那里呢? 作者 一心报国,可惜才无用处。尘昏白羽,尘埃使箭羽发光,比喻才能不被重用。“铁索横江 三句借三国的孙吴被晋军攻破,吴主孙皓投降一事,来比喻金军大举入侵,南宋朝廷一味 投降的可耻局面。“孙郎良苦 反语,是对高宗的辛辣讽刺。敦儒有文武之才满怀报国热 忱受诏入朝,想做一番惊天地泣鬼神的大事业,结果却旷日持久,壮志难酬。 另有念奴娇杨子安侍郎寿一词感叹子安忠贞有才而不被长期任用,借以申诉以 鸣自己的不得志。此期奸相秦桧一手执掌朝廷,打击异己,这样的情势决定了敦儒非但不 能作出一番丰功伟绩来,反而却以与李光交通的罪名被黜。 在朱敦儒漫长一生的创作中,此期这种主观心灵与时代风云撞击而爆发的耀眼火花燃 烧的不太长久,因而并不代表他的主流和本色,而避世之思与清超放旷之调乃是他的主流 和本色。他南渡之前就自得于懒慢疏狂的“清都山水郎 的生活。靖康难起,激起了他的 一点忧患意识和报国热情。随着政治形势的恶化和“中兴”大业的式微,连那些一度叱咤 风云的英雄人物都急流勇退、超然出世了。朱敦儒这位原非功业场中的遁世者就更只能回 归他南渡前就走过的“潇洒出尘 之路。词人绍兴十九年退居嘉禾“正在小圃 为界,他 的人生道路进入第四个阶段,其词风衍变也进入“多尘外之想 的清旷颓放阶段。 ( 四) 嘉禾时期( 115 卜1 15 9 ) :闲人行李,羽扇芒鞋尘世外 词人被迫隐退,隐居嘉禾十年,厉鹗宋诗纪事引澄怀录:“陆放翁云:朱希 真居嘉禾,欲朋侪诣之。闻笛声自烟波间起,顷之,橙小舟而至。则与俱归。室中悬琴、 筑、阮咸之类。檐间有珍禽,皆目所未睹,室中篮缶贮果实、脯醢,客至,挑以奉客。 n 2 1 词人置身世外,随缘自适,期间其词主要写淡忘尘世,知命自乐的闲适情怀,风格偏 于疏放闲逸。代表作如西江月:“世事短如春梦,人情薄似秋云。不许计较苦劳心,万 事原来有命。幸遇三杯酒好,况逢一朵花新。片时欢笑且相亲,明日阴晴未定。西江 月:“日日深杯酒满,朝朝小圃花开,自歌自舞自开怀,且喜无拘无碍。 青史几番春梦, 红尘多少奇才。不须计较与安排,领取而今现在。”词人“在感情里削掉了憎爱,作品 便不再有家国之感,剩下的便只有风月了n 3 1 词章表面闲疏旷放,但我们仍能听到作者内 心深处的激愤心声。前首上阕写江湖险恶,人情淡薄,“不须计较苦劳心,万事原来有命” 是作者不得志而被迫归隐后无可奈何的抑郁之词,后首下阕写从古至今英雄尽被埋没,并 非自己一人,只能听取命运的安排了。此类归隐闲适词是他后期的主要词作,也是最能体 现其词特色的部分。他归隐后又任鸿胪少卿一职,虽然仅1 8 天的时问,却因为晚节不保 而遗讥国史,回想自己的一生,既未能功成名就,亦未能守住隐士的高洁情操,懊恼悔恨 5 使他走向否定一切的虚无之中,其念奴娇: 老来可喜,是历遍人间,谙知物外,看透虚空。将恨海愁山,一时捋碎。免被花 迷,不为酒困,到处惺惺地。饱来觅睡,睡起逢场作戏。休说古往今来,乃翁心 里,没计许多般事。也不祈仙,不佞佛,不学栖栖孔子。懒共贤争,从教他笑,如此 只如此。杂剧打了,戏衫脱与呆的。 他看透了世俗的一切,扪天下仇恨而笑之,不祈仙佞佛,不像孔子那样为求有所作为 闻达天下而惴惴不安。栖栖:不安貌,后汉书苏竟传:“仲尼栖栖,墨子遑遑。孔子 墨子都为有所作为而终日不安。但对词人来说,追求功名利禄没有太大的吸引力,人生不 过是一场游戏罢了,你方唱罢我登场,让那些追求功名利禄的“呆的”们继续插科打诨, 唱下去吧! 由于这时词人过的是迟暮的养老生活,加上失节以事权奸一事召来若干朝野的纷纷物 议,自身被弄得灰溜溜的,因此词中更充满了浮生若梦的幻灭感和颓废情调。他早年养成 的那种自乐闲旷的“麇鹿之性”,在经历中原丧乱和宦海浮沉之后,非但没有收敛,反而 因老庄和禅宗思想的侵染而进一步发展成“万事转头皆空 ( 西江月) 的虚无观念和“风 景争来趁游戏( 感皇恩) 的享乐哲学。这时他的词风,早已不是评论家所说的“自是 豪放 n 4 1 ,而完全是旷适颓放了。他的若干“于明理禅机均有悟入 n 朝的颓废寂灭之作, 可以说将苏轼旷达词风中消极的一面发展到了极致。 以上就朱敦儒词作的创作分期了作了简单的介绍,词人一生创作分期明显,但需要作 出说明的是,这种分期不过是大体上的分类,因为希真在洛阳时期是否仕宦,学界至今说 法不一,这需要进一步的考证;在隐居嘉禾时期,他还一度出山任鸿胪少卿。上述的分类 方法不过是为了研究其词的方便。他走的这条词创道路只不过是两宋之交大多数词人所走 的道路。类似希真的向子惩,就是很好的例子。向子莲( 1 0 8 5 - - 1 1 5 2 ) ,他在北宋时期作 采桑子云:“人如濯濯春杨柳。脱体湿柔,牵子多情尽未休”,词多带有风月脂粉气息。 而南渡初年所做的阮郎归则曰:“江南江北雪漫及,遥知易水寒! 同云深处望三关, 断肠山又山”,却变为极为悲切伤怨的忧国之音。但是“既而大臣( 按:指秦桧) 专权, 以峻刑箝天下口。非曲意阿附,鲜有免者。公言一不和,见机而作,超然物外,自适其适 n 6 1 ,向公辞官以后,隐居芗林,词风转向清旷一路。其蓦山溪云:“蓑衣箬笠,更着 些儿雨”。朱、向走的这条人生创作道路并非是自身情愿的,而是社会为他们设计的,是 无法逃脱的。虽然他们都有各自的禀赋才情,或许也都规划好了自己的人生蓝图,但终究 逃脱不掉社会这个牢笼对他们的筘制。马克思说过,人是社会的动物,人是自然属性和社 会属性的结合,离开了社会的人不能称其为人,同一般的动物没有两样。他还说过“人的 本质在其社会性上是整个社会关系的总和”n 7 1 。故以希真为代表的此类词人所经历的创作 道路是在当时两宋易代这个时代社会大环境中别无选择的道路。 6 三、艺术风格特色 ( 一) 风格清旷飘逸 司空图在二十四诗品中所述“飘逸”为:“高人画中,令色氤氲,御风蓬叶,泛彼 无垠”。希真词整体风格归于苏轼一派,清旷飘逸。王鹏运在樵歌拾遗跋中评朱词“清 俊谐婉,犹是北宋风度”,希真词中创作主体绝尘去氛的胸襟和清净高洁的情怀流于笔端, 便创造出一种清远澄净的艺术境界。以念奴娇为例: 放船纵棹,趁吴江风露,平分秋色。帆卷垂虹波面冷,初落萧萧枫叶。万顷琉璃, 一轮金鉴,与我成三客。碧空寥廓,瑞星银汉争白。 深夜悄悄鱼龙,灵旗收暮霭, 天光相接。莹澈乾坤,全放出叠玉层冰宫阙。洗尽凡心,相忘尘世,梦想都销歇。胸 中云海,浩然犹浸明月。 上词勾勒了一幅秋夜江月图。上片着笔就写在词人垂虹亭下清冷的江面上,放舟纵波, 大气包举,动感十足。此时落叶萧萧,壮美与优美在此并呈,给人一种清旷超逸的境界。 万顷琉璃:苏轼虞美人:“唯有一江明月碧琉璃”,形容江上水月交辉,晶莹澄澈。“一 轮金鉴,与我成三客”,“金鉴”:铜镜,指月亮,用李白诗“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 下独酌) 之意,“万顷 三句,极写主体的孤寂与清高,与天地共存,与江月无间。此时 晴空万里寥廓,星星在银河里争辉相映,好一幅旷逸高远的秋江月夜图! 下片写得更是超 然尘外。深夜里鱼龙不在游动,灵旗星现,晚霞尽收,“秋水共长天一色 ( 王勃滕王阁 序) 。月光使整个世界变得晶莹澄澈,好像是玉石、水晶砌成的宫殿。在这样的情景中, 一切尘俗的念头都被洗净,人仿佛都净化了,超然于物外,心怀也象大自然一样澄澈明净。 梁启勋在词学下编概论中指出:“在南宋与北宋之间则有朱希真,作品多自 然意趣,不假修饰而丰腴天成,即汪叔耕所谓多尘外之想是也。”n 8 1 胸中无尘,下笔方能 清绝,故词徵( 卷五) 云:“朱希真词品高洁,殆类储光羲体,读其词,可见其人。 1 9 】 ( 二) 词笔通俗流畅 希真作词多不采用层深曲折的抒情方式,而是直抒己怀,故语言自然舒展,平易清切。 如:“知音少,人间何处寻芳草”( 渔家傲) ;“有奇才,无用处,壮节飘零,受尽人间苦” ( 苏幕遮) ;“想伊绣枕无眠,记行客如今去也,心下难拼,眼前难觅,口头难说”。( 柳 梢青) 用力不深,如家常语。词人不堆砌典故章句,较少熔前人诗文中的成语入词,远 离密丽的风格。但这并不表明他忌用典故,如“莫听古人闲话语,终归失马之举”( 临江 仙) 之用塞翁失马之典;“今正梅晚,懒趁寿阳钗上燕 ( 减字木兰花) 之用宋武帝女 寿阳公主事;“北客相逢弹泪坐,合恨分愁( 浪淘沙) 之用新亭事。词人用典但不像苏 子瞻、辛稼轩那样的频繁。 希真还多运用口语,不加修饰。“休说古今来,乃翁心里,没计许多般事”( 念奴娇) ; “真个先生爱睡,睡里百般滋味,转面又翻身,随意十方游戏”( 如梦令) ;“我不是神 7 仙,不会炼丹烧药”( 好事近) ;“闭着门儿,不管人间事”( 苏幕遮) 一切如口语,明 白如话。“一个小园儿,两三亩地”( 感皇恩) ;“两顿家餐三睡觉”( 苏幕遮) 两句之 中有四个数字,语气自然,脱口而出,不假思索。再如朝中措,更具代表性。 先生馋病老难医,赤米餍晨炊。自种畦中白菜,腌成雍里黄齑。肥葱细点,香油 慢炒,汤饼如丝。早晚一杯无害,神仙久转休痴 整首词讲自己饮食,如数家常,语气自然,娓娓而谈,清新宜人。 希真词出现口语化倾向,俚俗平淡的语言代替了雅致的、形象化的语言,甚至略显油 滑之味道。但朱希真词的俗化倾向,与北宋的柳永,黄庭坚等人有所差异:黄、柳之“俗” 在于内容接近市井歌唱和大量的俚俗之语的使用,如“可可 “怎怎“咱 等鄙俗字眼常 见;希真词之“俗 在于语言不假修饰,运用自然,以至流于游戏。“北宋有俚词,南宋 多游词”锄1 便是对这种区别的绝好概括,朱敦儒可以说是开南宋游词之风的重要人物,这 种词风也影响到以后的辛弃疾。 ( 三) 词之高洁的意象 意象是我国首创的一个审美范畴。首先讨论“意 “象 关系的是周易系辞。其 云:“子日: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然则圣人之意,其不见可乎? 子日:圣人立象以尽 意。”此处“象”的本义是“卦象 ,由此引申出来、具有了与“意”相对应的含义, 即为表意之象。“意象”作为一个概念,最早出现于汉代王充的论衡乱龙里。其云: “夫画布为熊麇之象,名布为侯,礼贵意象,示义取名也。 这里的“意象 是指以“熊 麇之象”来象征某侯爵威严的、具有象征意义的画面形象。在我国汉代以前,意象说已经 名实俱备,十分成熟,把意象理解为“表意之象”,理解为象征。 意象是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必不可少的元素之一,它是物象和情思的有机结合,通常 情况下采用那些富有文化意味的意象更能使诗歌包含深意。比如使用杨柳比单纯的述说离 别更能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使用月亮比只写思念更能表达绵绵相思的愁苦。意象的选择 与诗人的心理和思维联系密切。韦勒克和沃伦在文学原理中说:“人们总是过分的重 视意象的感觉性,使意象具有功用的不是它作为一个意象的生动性,而是它作为一个心理 事件与感觉奇特结合的特征”f 2 1 1 。这种论断表明意象是诗人思维活动的产物,它能明显地 显示出诗人在创作过程中心理和情感的状态。因此为了探析朱敦儒词作中的深刻意蕴,有 必要对其词作中的意象作宏观大致的审视,从这些意象中去领略希真的生存空间,感受着 作为易代词人独有的审美体验。 追求超逸高洁的传统道德理想和旷远高古的审美情趣,成为左右希真创作的审美心理 定势,从而形成了他选择题材、创造词境和意境以及选取意象的特色。他多选取梅、月、 渔父、酒等高洁的意象来寄托自己的审美理想。下文就其词中出现频率较高又极具代表性 的四种意象分别论述之。 1 收香藏白梅花意象 中国传统文化素喜托物言志,以物喻人,如称梅兰竹菊为“四君子”,松竹梅为“岁寒 8 三友”等。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更有许多优秀的咏物之作深刻传神地展示着人的精神品格。 袁行霈先生在李杜诗歌的风格与意象中说过:“诗的意象带有强烈的个性特点,最能 见出诗人的风格。诗人有没有独特的风格,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建立了他个人的意象 群。一个意象成功的创造出来以后,虽然可以被别的诗人沿用,但往往只在一个或者几个 诗人笔下才最有生命力。以致这种意象便和一个或几个诗人联系在一起,甚至成为诗人的 化身。 2 2 】陶渊明笔下之菊,周敦颐笔下之荷,郑板桥笔下之竹无不体现诗人的人格 理想与审美趣味。而梅犹可视为宋代文人心中之最爱。林逋以“梅妻鹤子”而闻名;苏轼 “偶作小红桃杏色,闲雅,尚余孤瘦雪霜枝”( 定风波红梅) ;刘克庄的“幸然不识桃 与柳,却被梅花误十年”( 病后访梅九绝) ;陆游“何方可化梅干亿,一树梅花一放翁 ( 梅花绝旬其三) ,以梅自喻等等,都可以看出宋人所特有的梅花情结。文人对梅情有 独钟,梅在文人笔下成为自我气质的升华,映现着文人雅士的人格品味和文化品格:“驿 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 成泥捻作尘,只有香如故 ( 陆游b 算子咏梅) ,这就是梅,古代文人雅士精神境界 的写照,亦是品节高尚的代名词。 作为两宋之交词人的朱敦儒,对梅的热爱和吟咏也是首屈一指的。他南渡前后不同的 生活和环境,造成了他复杂多变的心态并真切地反应在其词作中,尤其是他对梅这一意象 的着意描写更能反应他复杂多变的心路历程。词人在作品中对梅意象以特别的关注,词人 善写梅,“无一习见语扰其笔端,情隽处可夺梅魂”。 2 3 】词人亦爱写梅,“希真作梅词最多, 以其性之所近也。1 2 4 】作者笔下之“梅”是词人寄托内心情愫的具体意象,是词人人格的 象征。在他这里,梅花己不是一个单纯的物象,而是一个有血脉、有灵气的知音、知己, 亦是其生命历程的见证人。且以南渡前的梅词为例,此期的咏梅词不是很多,且大都是三 言两语笔带过。如行香子( 宝篆香沉) :“看梅花过,梨花谢,柳花新 。在这首思妇 念夫词中,此句描写了从早春到暮春的三种景色,以意象的叠置、转换,反映出思妇盼望 远方丈夫归家的漫长期待,刻画了思妇连绵不断、刻骨铭心的相思。“梅在这里是“早 春”时令的的代表,或许“梅花过 还蕴含着思妇感叹岁月无情,芳容凋谢,美人迟暮的 悲哀吧! 桃源忆故人:“今夜月明如昼,人共梅花瘦。 此处的“梅花”意象,不过是“清 瘦”的物化形态,可视为“清瘦 之代名词,意蕴不是很深,可与李清照笔下“帘卷西风, 人比黄花瘦 中的“黄花”意象相提并论。鹧鸪天西都作:“玉楼金阙慵归去,且插梅 花醉洛阳。此处的梅花不再是瘦梅而是富贵安乐生活的象征,也是词人潇洒狂放生活的 体现,他蔑视富贵,睥睨王侯,“插梅花醉洛阳 清高与倨傲心态可见一斑。词作中梅之 高洁清寒,遗世独立,成为词人自身隐逸不仕而不居功邀名,鄙视权贵而不屈膝奉承的象 征。另:“曾为梅花醉不归,佳人挽袖乞新词。( 鹧鸪天) ,南渡前的梅花多为词人疏狂 生活的表象和点缀。 “文变染乎世情”( 文心雕龙时序) ,金人的声声鼙鼓剥夺了词人踏雪寻梅、倚花 醉酒的清淡生活和闲逸情怀,取而代之的是漂泊无依的孤零生活和满纸呜咽的凄苦心境。 9 此时的“梅花”便是另一番景象、另一番情致。亡国之痛、飘零之苦无不投影到其咏梅词 中,清雅超逸的梅花也被深深打上了时代的烙印。梅不仅是时序更迭、山河破碎的见证人, 更是今昔凄凉繁华沧桑巨变的目睹者。以忆秦娥为例: 霜风急,江南路上梅花白。梅花白,寒溪残月,冷村深雪。洛阳醉里曾同摘, 水溪竹外常相忆。常相忆。宝钗双凤,鬓边春色。 此时的梅似乎“一夜之间,白了头发,换了人生。 乜朝冷月映照下、江南路边的梅花惨白 无欢,被霜风雨雪打落到寒冷的溪水中,往昔与雪花争白夺香的雅兴清致荡然不存,这难 道不是被金人铁蹄践踏过的中原地区生灵涂炭、人们流离失所的象征吗? 这同样也是词人 凄苦心境的表征,此时洁白的梅花只是映照词人这种凄冷心境的一个冷色意象而已。 词人中年以后,写梅词较之以前更为频繁,特别是他应征出山以后,常以梅花自比。 此时壮志难酬的压抑、报国无门的苦闷占据了词人的心头,这种情绪也折射到其咏梅词中。 “念底梅花总是愁,酒尽人归去 ( 卜算子除夕) ;“回首昭阳天样远,销魂。又过梅 花一番春( 南乡子) ”;“东风吹尽江梅,菊花开 ( 相见欢) 。江梅被东风吹尽而菊花 却开得正艳,已不仅是节序变化引起植物变化的一种自然现象,更隐约象征了词人自身被 奸诈小人排挤的命运。他咏梅的警句“横枝消瘦影如无,但风里空想数点”,本自林逋的 山园小梅“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张端义的贵耳集( 上卷) 评为:“如 不食人间烟火语。横枝消瘦影如无,但风里空想数点,语意奇绝。”d 此期梅花的形象 就是在主和派占上风的朝廷中词人自身境况的写照。在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