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兼顾课标,教材及教学实情.doc_第1页
以人为本,兼顾课标,教材及教学实情.doc_第2页
以人为本,兼顾课标,教材及教学实情.doc_第3页
以人为本,兼顾课标,教材及教学实情.doc_第4页
以人为本,兼顾课标,教材及教学实情.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以人为本,兼顾课标、教材及教学实情2009年苏州市初中毕业暨升学考试化学试卷评析苏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毛 明 一、命题依据 2009年苏州市中考化学试卷命题依据: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化学课程标准;二是我市本届初三毕业生共同使用的上海教育出版社现行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上册和下册的内容。 今年数学和物理两科由江苏省统一命题,并且我市将化学从以往的第三天下午最后一场前移到开考的第一天下午。为了保证学生第二天能集中精力参加数学、物理的考试,化学科考试必须“以人为本”,把握好试卷的难易度。 二、统计分析 1试卷结构数据分析 2009年我市中考化学试卷字数约4500字,参考答案字数约450字。根据初中毕业和升学考试两种功能,试卷分为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 第一部分有第一大题即单项选择题共40分,包括20个小题;第二大题选填题(单选题),有3题,共20分。全部由机器自动阅卷。第一部分主要起到评价和检测学生学习水平性的功能。 第二部分共40分,包括三个大题5小题,分别由填空题、识图题、简答题、列式计算题等构成,在考查学生学业水平的基础上,考查学生运用化学基础原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概况统计数据分析 试卷的第一部分由机读卡自动阅卷,第二部分统一人工网上阅卷。由于是网上阅卷,电脑可以将全部数据按技术人员的编程要求进行处理,因此以下数据均为全体有效考生的成绩数据。经统计,最高分98分,最低分0分,大市平均分7646分,及格率8485,优秀率4161,详见下表1、表2和图1、图2所示。由上述图表数据和曲线,可以明显看出2009年及格率比2008年提高近8个百分点,优秀率提高达11个百分点;2009年比2008年低分段人数显著下降,最高峰分数段人数攀升突破2万;2008年底线止于10712人数,而2009年底线止于13335人数,数据结果验证了起初命题者要把握较为妥善、恰当的试题难易度及合理梯度的设想。 若07以上为易,0.69050为中,050以下为难,则试题难易分值比例约为:易:中:难:68:18:14,比较接近7:2:1的难易度布局要求。 选择题中第1、8题得分率较低,说明部分考生对时政常识和社会生活关注不够,阅读理解能力存在问题;第20题得分率偏低,表明相当部分考生对过滤装置图识别能力存在问题。 第二部分自第26题的填空、简答题开始,得分率呈现总体下降趋势,说明计算和实验一直是初中化学教学的制高点。尽管计算题的解题思路与曲线图示比较常规,但仍然使得部分学生无法顺利过关。那些得分率偏低的试题,警示我们平时的教学应适当拓宽学生视野,并关注动手实验和观察图示能力的培养。 三、题例分析 近几年我市中考化学试卷稳中有变,在命题方向和考查内容上逐渐与课程标准及其配套教材的目标要求无缝对接。经五年课改基础,通过教学和学生实验考查现状的调研,2009年苏州市中考化学试题主要体现以下理念:以课程标准理念为本,兼顾教材、教法和学力基础,即“标本兼顾”,引领我市初中化学教学及研究推向素质教育的轨道。 1以课标和教材为本,突出学科基础和学科特点 试题的编制以课程标准的要求为出发点,以师生共同使用的教材为素材源,强调初中化学的基础性、启蒙性和实验性的学科特色。如第5、10、12、14、16、19、21、23、24题,从化学式的读法、写法、物质的微粒组成、分子运动论、元素符号意义、元素分布、氧化物组成、溶液的特性、物质分类到完成基本的化学方程式,充分体现了基础性和概念的运用性,赋分值达34分之多。 又如第1、2、6、7、8、13、15、17等题,则对初中生彰显化学的社会实用价值和化学学科起到正面启蒙的引导作用,即化学本身是谈不上“毒性”的,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运用化学只会有助于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改善环境。赋分值16分。 再如第3、4、11、20、22、28、29、30题,涵盖基本实验仪器的辨认、基本仪器的作用、基本实验操作规范、实验过程现象分析、操作要领、装置组装原理等内容,着重突出了化学学科的实验特色,赋分值达34分之多。 2以学生和教师为本,强化核心知识和能力考查 为了促进师生课堂教学以加强课程标准及教材学习研究和探讨为本,从题海中解放出来,我市2009年中考化学试题着重考查学生初中化学核心知识和能力。初中化学核心知识的组成有:分子原子运动论、质量守恒定律、物质分类的思想方法、常见物质的性质及变化规律、基础实验操作规程和方法等。我市2009年中考化学卷试图将所谓“零散”的化学物质、抽象的化学概念、繁杂的化学现象等整合、归纳、提升为化学观念、观点,即引领化学课堂教学以艺术化、人文化来应对“题海战”,来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但是许多学生没有道明铜离子、铝原子分别得失电子的数目及其微粒性质的改变,这说明平时教学对图片、表格的教学仍然不够重视。初中化学核心能力的构成有:阅读文字、图表等信息有效输人的能力,信息筛选及甄别和实验动手操作能力即信息处理加工的能力,知识运用迁移能力和书写表达能力即信息有效输出的能力。我市2009年中考化学卷试图尝试探测考生信息输入、处理和输出的能力,以引领学校教学课程设置的多样化,因为学生的阅读、绘图、观察和表达等能力,与语言、美术、数理、生命、体育等学科密不可分。如第27题,取一定量的石灰石粉末与过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假设石灰石中的杂质既不和酸反应,也不溶于水),过滤、洗涤、干燥后称量滤渣质量的数据如下表:实验序号样品的质量/g滤渣的质量/g第一次3.40.3第二次3.60.4第三次5.00.5 先求该样品中含碳酸钙质量分数的平均值,这是试样分析的基本科学素养;再分析引起三次实验数据差异的实验操作可能原因,为第28题讨论误差打了伏笔;最后利用碳酸钙质量分数的平均值,要求计算煅烧100t这种石灰石理论上最多能得到多少吨氧化钙,结果还要精确到01t。这样既考虑了有效数字(表格里的都是小数点后1位),还考虑了计算结果仅仅是理论值。另外前面要求利用表格内数据的计算是以盐酸过量为前提的,保证了试样中碳酸钙的充分反应。 3以原创和实验为本,发挥地区特色及导向功能我市中考化学卷的命制的绝大多数题目均系原创。从文字组织到情景素材的组合,从图表设计到数据的采集,从试卷版面布局到阅卷题量的分配,都体现本地区特色:即突出学科真实性与实用性的有机结合,重视实验简捷性与实验探究性的有机结合。 若平时教学时没有开展实验活动,学生就会缺乏实验情景的迁移基础。另外有不少答案以为,反应放热是造成气体体积误差偏大的主要原因,其实初中气体制备实验中所用反应溶液均为稀溶液,加上使用溶液量较多,即使反应放热不会使混合体系温度抬升很高,所产生的气体体积膨胀量不是主导因素。因此造成量筒内液体体积(当做“气体体积”)偏大的主要因素与左图装置的原理所揭示的一致,由此造成的偏大误差甚至可达50左右。该题的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