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学专业论文)汉画家具与礼.pdf_第1页
(美术学专业论文)汉画家具与礼.pdf_第2页
(美术学专业论文)汉画家具与礼.pdf_第3页
(美术学专业论文)汉画家具与礼.pdf_第4页
(美术学专业论文)汉画家具与礼.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家具与人类联系紧密,是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一个时 代的社会习俗必然会影响到家具的使用,作为礼仪之邦,中国的礼仪 文化源远流长,从礼以文字形式确定开始,家具便有了礼的约束,在 文献资料中有大量关于家具使用规范的记载,家具使用的礼仪成为中 国礼仪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随着汉代家具的实物资料的出土及汉代 画像中大量家具形象的出现,以直观的形式展示出汉代时家具的使用 情形。本文用文献记载家具礼的内容与画像资料相对应的方法对汉画 中出现最多的席、榻、凭几、几案俎几类家具的形制及使用中展现出 来的汉代时等级礼制的状况进行研究。文章首先根据史料分析了汉代 时礼的发展情况,指出汉代仍是崇礼的时代。接下来以不同家具类型 为顺序,对这几类家具的相关礼仪文化记载作了分析归纳,然后与汉 画中同类家具的具体使用情形进行比较,发现汉代时家具的使用依然 存在着礼的规范,但与周代礼仪相比,已经存在着许多打破、僭越的 现象,家具的礼制意义有所改变。 关键词:汉画家具礼 a b s t r a c t a sa ni n d i s p e n s a b l ep a r to fd a i l yl i f e ,t h ef u r n i t u r ei s c l o s e l yr e l a t e dt o t h e h u m a n i t yr e l a t ec l o s e l y a st h es t a t eo fc e r e m o n i e s ,c h i n a se t i q u e t t eh a sal o n g h i s t o r y s i n c et h ee t i q u e t t ei se s t a b l i s h e dw i t ht h et e x tf o r m ,t h eu s eo ft h ef u r n i t u r ei s d e t e r m i n e db yt h ee t i q u e t t e t h e r ei sal a r g en u m b e ro fl i t e r a t u r eo nt h es t a n d a r d i z e d r e c o r d so ft h ef u m i t u r e f u r n i t u r eu s e di nc e r e m o n i a lr i t u a l sb e c a m ea ni m p o r t a n t a s p e c to fc u l t u r e w i t ht h eh a nd y n a s t yf u r n i t u r eu n e a r t h e da n dal a r g en u m b e ro f i m a g e so ff u r n i t u r ee x i s ti nt h eh a nd y n a s t ys t o n e c a r v e dp i c t u r e w eh a v et h e d i r e c t - v i e w i n gi m a g eo fh a nd y n a s t y i nt h i sp a p e r , 1w i l lr e s e a r c ht h em a i nf u r n i t u r e a p p e a r e di nt h es t o n e c a r v e do fh a nd y n a s t yi n c l u d i n gt h ex i 、t a 、p i n g j i 、j i ( i n c l u d i n g a na n dz u ) c o m b i n e dt h er e c o r d si nt h el i t e r a t u r ea n dt h ei m a g e t h e a r t i c l ef i r s ta n a l y z e d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t h ee t i q u e t t ei nt h eh a nd y n a s t y , p o i n tt h a t t h ee t i q u e t t ei ss t i l l e dr e s p e c t e di nh a nd y n a s t y t h e nc o m p a r e dt h el i t e r a t u r em a t e r i a l w i t hl i v i n gi m a g ei nt h eh a nd y n a s t yi nt h eo r d e ro fd i f f e r e n tf u r n i t u r ea n df o u n dt h a t t h eu s eo ft h ef u m i t u r eh a v eas u c c e s s i o nt oz h o ud y n a s t yi nt h eh a n d y n a s t y , a tt h e s a m et i m e ,t h e r ea r em a n y a s p e c t sh a v eb e e nb r o k e n k e y w o r d s :s t o n e - c a r v e dp i c t u r e ;f u r n i t u r e ;r i t u a l 原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 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发表 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参与同一工作的其他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 贡献均己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签名:茎垒艮。一e l 期:丝之:呈亟 本论文使用授权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上海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 校有权保留论文及送交论文复印件,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 以公布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 ( 保密的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 汉画家具与礼 绪论 一、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家具作为人类衣食住行中“住 的环节,在人们的日常起居中有着重要的地 位,而约束人类行为关系的礼从以文字确立就与家具产生了不可割裂的关系。 由于中国的传统家具多为木质,而因为木头多容易腐烂、燃烧的特性,两汉 时期使用的家具完整保存非常难得。除去少量明器家具外,目前我们可以见到的 多是画像中存在的家具形象。汉代事死如事生的厚葬观念,使得画像艺术非常兴 盛,这为家具的研究提供了充分的形象资料。文献记载显示,我国古代的家具使 用与礼的实施有着密切的关系,从周礼记载看,家具的形制、装饰、陈设、等各 方面都有严格的限制,需要根据场合、人物身份的不同使用不同家具。在礼崩乐 坏的春秋战国之后,中国的礼并没有完全消失,而是被儒学继承并继续发扬光大, 直到今天,家具使用上的一些礼仪文化依然存在。中国家具使用的规范礼制不是 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有所损益,周礼中家具使用的有关礼制同样不 可能被后代照单全收的继承。本文试图通过对两汉画像家具不同形制及使用场景 的分析,得出不同家具在陈设使用上与人物长幼尊卑的对应,并与周礼记载进行 对比,展现汉代家具自身在使用上的等级礼制。 中国的礼仪文化源远流长,家具是承载中国礼仪文化的重要载体,但文字的 描述毕竟抽象,且有很多古代家具的形象现在已经不复存在,人们无法得知其具 体形象,对其进行研究也只能是根据记载推测想象。尽管有少量家具实物出土, 但也只是杯水车薪,根据孤立家具实物虽可以看到家具的形象、展示家具的制作 工艺,却无法得知其使用的具体情形。汉代画像中丰富的家具形象的描绘,可以 弥补了文献资料、出土实物资料的不足,为家具的研究提供形象资料。通过对汉 画家具的研究,可以弥补对家具的研究从文献出发却无法得见家具形象、或从孤 立家具实物出土着手却只能依靠推测与文献相对应的种种不足。对汉画家具使用 的具体场景进行分析,可以展现家具使用者的人物关系,体现汉代家具使用上礼 制要素的新发展。 汉画家具与礼 二、研究对象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汉画像中家具使用的等级礼制。作为礼仪之邦,礼是中国 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而在阶级社会罩其核心就是等级制度。统治阶级通过制礼 约束人们生活交往的方方面面,从饮食起居到朝觐祭祀,对社会生活的每个角落 都有严格的规定。礼制产生最初,具有的是与法律一样的效力,违背礼制,就是 触犯法律。家具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人们的坐卧倚靠的行为 都会与家具产生联系,这样家具的使用很自然的被纳入到等级身份的辨别标准中 来。在周礼中,有大量关于家具使用的礼制礼仪规范,家具在作为实用器的同时 具备了礼器的含义。周礼中对家具使用的规定涉及到装饰、陈设、形制等各个方 面。在汉代的画像石中出现了种类多样的家具,这些家具因种类、形制、陈设的 不同而体现出使用者的尊卑长幼的等级身份,周代发挥重要作用的家具卒l a , j 在汉 代社会继续以等级制的面貌存在。本文所要做的就是从汉代大量画像石、画像砖、 墓室壁画的家具使用场面的描绘中,分析汉代不同家具使用的等级礼制。主要对 两汉时期画像中的家具的形制、陈设、主人身份等进行考证,归纳出其在礼仪规 范方面对周礼的继承或打破,分析两汉时家具使用的礼制发展状况。 三、前期研究综述 目前国内学者对家具承载的礼仪文化的研究著述颇丰,但大都从文献记载出 发探讨家具体现的礼仪文化,而对家具实物的研究则主要集中在对家具形制的分 析上。虽然汉画的研究几乎已经涉及到各个领域,其中也包括礼仪文化的研究, 但对汉画中家具使用所体现的礼仪文化的研究相对薄弱。 目前学界所作的相关的研究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第一,对家具的礼仪制度的研究。目前对家具与礼的关系的研究主要从文献 材料出发研究其中记载的家具之礼。专门著述主要有胡文彦:家具与礼一书, 分别对几、俎、席、黼依、禁、掀等家具各方面的礼的意义作了分析,著作最后 一部分专门对周代作为礼器的家具的政治特性及中国周代“道器一体”观念的确 立进行专门论述。作者的对象是文献记载有关家具之礼的部分,虽然引用到汉画 材料展示文献记载的家具形制,但并不是专门针对汉画家具本身分析其礼仪因 2 汉i 田j 家具与礼 素。1 研究文章主要有2 0 0 6 年王丽艳的我国古代的榻及相关礼仪制度2 ,作者 从坐具榻的字形角度考证榻的命名的来源,对各个历史时期榻的形制的变化进行 分析,并介绍了文献记载中榻的使用的礼仪规范。姚志国发表在中原文物1 9 9 9 年第4 期的中国古代家具与人生礼仪3 ,文章对中国古代各个时期家具的发 展与礼仪的关系进行分析,认为一个时期的礼节受到家具的影响和制约,作者在 论述“举案齐眉”这一案例过程中,利用出土文物及汉代画像的资料对文献记载 的汉代习俗进行补充,并且将这种方法贯通于研究整个家具发展史。胡俊红2 0 0 8 年发表的中国传统家具与礼4 认为礼制观念对家具的影响具体表现在两个方 面,一是“礼 观念直接导致了在一系列“礼 的要求下产生的“礼仪家具”; 另一方面是用礼观念直接或间接影响到家具的设计行为。根据文献记载,对早期 几、俎、庋物类家具及屏风的礼制功用进行分析说明。并归纳指出通过家具阐释 用礼原则,包括数的约定、体的约定、型的约定、质的约定、文的约定、位的约 定、和的约定等七个方面。1 9 9 0 年出版的崔永雪著中国家具史坐具篇5 认为汉至魏晋的画像中家具表现并不具体,因此作者也主要通过文献记载对家具 形制及使用进行分析。杜小钰发表在东南文化2 0 0 8 年第2 期的一篇考古 所见先秦两汉的床及其礼俗初探6 文章对考古发现所见床的形制及使用状况 的发展作了梳理,并分析了文献记载中床的相关礼俗。 第二,针对汉画像中家具的研究 针对汉画像家具的研究比较丰富,但多是对家具形制的考辨。孙机的汉 代物质资料图说一书中,汉代家具为其中一目,作者对汉画中出现的各种类型 的家具进行了考证、介绍、并作绘图说明,是目前对汉画家具形制分析较为全面 的一部论著,但作者侧重于家具类型及功能的研究,对家具使用中的等级礼仪没 有涉及。7 李宗山中国家具史图说在“汉代画像中的家具形态荟萃 一部分, 对汉画像中出现的主要家具形象进行分析,但侧重点同样是家具的形制考辨。8 主 1 胡文彦,于淑岩:家具与礼,石家序,河北美术 i ;版社,2 0 0 2 年6 月。 2 干丽艳:我国古代的榻及相关礼仪制度,文化学刊,2 0 0 6 年第1 期。 3 姚忐国:中国古代家具与人生礼仪,中原文物1 9 9 9 年第4 期。 4 胡俊红:中困传统家具j 礼,中原文物2 0 0 8 年第2 期 5 棒水q 著:中固家具史坐具篇,明文_ f ;版 ,1 9 9 0 年。 6 杜小钰:考古所见先秦两汉床及j e 礼俗初探,东南义化2 0 0 8 年第2 期。 7 孙机:汉代物质文化资料图说,北京,文物i l 版社,1 9 9 1 年。 8 李宗山:中国家具史图说,武汉,湖北美术h j 版社,2 0 0 1 年6 月,1 6 1 - 1 6 7 页。 汉画家具与礼 要文章有:邵晓峰2 0 0 5 年的博士学位论文中国传统家具和绘画的关系研究 在“汉代绘画中的特色家具 一部分对汉代画像中出现的特色家具形象:长连席、 特殊的几、叠案和高足案、连俎等家具形象进行探讨说明,但作者的研究对象只 是汉画中出现的少数具有特色的家具,侧重点在于对这些家具的形态及设计工艺 方面的研究1 。聂菲、姚湘君发表在南方文物2 0 0 2 年第3 期的从汉画看汉 代家具及陈设,文章通过汉画家具分析汉代时家具在种类、式样、陈设上的发 展状况,指出汉代家具及陈设是王侯权贵显示地位的重要标志。2 陈增弼发表在 文物1 9 7 9 年第9 期的汉、魏、晋独坐式小榻初论依据出土实物、文献 记载及画像材料对汉至魏晋时期小榻的历史形象及形制进行考证。3 第三,对汉画像石的礼仪文化的研究。谢丽萍:汉代“礼 的思想对画像 石艺术的影响认为汉画像石艺术在“礼 的影响下产生,是礼器艺术的延续, 是礼教的一部分,按照儒家* l n 和当时人对宇宙秩序、人间秩序的认识刻画,是 礼制艺术4 。李卫星2 0 0 1 年发表于中原文物的汉画像石所见周礼遗俗5 认 为汉代画像石中有“献俘礼”、“投壶礼”的周礼遗俗。 第四,其他对汉代家具的研究。此外,胡德生的中国古代家具,胡文彦 的中国历代家具都对汉代家具进行过研究,并利用到了汉画像资料,但着眼 点都是汉代家具的形制,对文献记载中家具作为礼器的情形作了分析,但并未探 究汉代画像中家具使用的礼仪文化。另外有很多学者对考古出土的家具作了大量 的研究,如商春芳:洛阳汉代家具考略6 ,王育成的楚“几 研究从包 山二号楚墓拱形足几谈起7 ,聂非的楚系墓葬出土漆木几研究8 、楚系墓葬 出土漆案略论9 、楚式漆木豆研究旧、陆锡兴的凭几源流、安小丽的几 案类家具1 2 等对家具各个方面的研究考证文章,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 料,限于篇幅限制不一一列举。 1 邵晓峰:中国传统家具和绘i 母的关系研究,南京林业大学博j :学位论文,2 0 0 5 年。 2 聂菲姚湘君:从汉i 田j 看汉代家具及陈设,南方文物2 0 0 2 年第3 期。 3 陈增弼:汉、魏、晋独坐式小榻初论,文物1 9 7 9 年第9 期。 4 谢呵萍: 汉代“礼”的思想对画像石艺术的影响,美与时代2 0 0 8 年第7 期。 5 李。p 星:汉i 田j 像石所见周礼遗俗,中原文物2 0 0 1 年第1 期。 6 尚春芳:洛1 5 n 汉代家具考略,中州今古,2 0 0 0 年第2 期。 7 工育成:楚“几”研究从包山二号楚垡拱形足几谈起,中国历史文物,1 9 9 3 年第l 期 8 聂非:楚系垡葬十漆小儿研究,中固历史义物,2 0 0 4 年第5 期 9 聂非:楚系垡葬:l :士漆案略论,南方义物,1 9 9 6 年第l 期。 m 聂非:楚式漆术豆研究,南方文物,2 0 0 4 年第2 期。 陆锡兴:凭几源流,中国典籍与文化,2 0 0 0 年第l 期。 坛安小咂:几案类家具,收藏家,2 0 0 2 年第4 期。 4 汉画家具与礼 综上所述,目前对汉画家具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形制的考辨、工艺的分析,而 家具使用上体现人物尊卑的等级关系的礼的因素的研究少有涉及,尚有研究的空 间。 四、本文研究方法 周礼中对家具使用的方方面面都有严格的限定,从形制、装饰、到陈设位置 几乎面面俱到,有的家具甚至作为礼器,承载了浓厚的卒l aj j 意义。文献的描述毕 竟简略抽象,在没有家具实物发现的情况下,很多家具的形象只能依靠想象去推 知,更不用说其使用的具体情形,即使在有家具实物出土的情况下,把它置入文 献中,还原当时人们的活动场景也绝非易事。汉画就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便捷 的途径,在汉画的形象资料面前,人们大可以减少面对文献咬文嚼字的时间,家 具的形制、大小、陈设、使用者的身份一目了然。但是画像本身也存在一定的缺 陷,首先在石上刻画或壁上作画,家具的具体构造不能刻画的细致,如果研究家 具的制作工艺,就存在很大的缺陷。其次汉画像多数没有色彩,无法看到当时家 具装饰上的色彩,虽然有彩色壁画存在,但因为年代久远的缘故色彩多己模糊不 清,同样无法得知家具的具体色彩,因此本文在对家具的构造、色彩等方面进行 分析时需要利用到出土的家具实物资料作为补充,以期更好的说明问题。 礼是通过人与人的交往关系来体现,单个的家具实物只能单纯反映家具的形 制、工艺等,不能展现不同家具使用的礼的相关内容,因此本文选择从汉画人物 活动场面出发,力求通过对汉代画像中家具的种类、形制、陈设使用场合、使用 者身份等观察分析,掌握大量的家具形象资料,在此基础上结合文献进行辨析, 整理出汉代时家具的形制与使用者身份的对应关系,呈现出汉画家具使用中体现 出的长幼尊卑的# l n 关系,并分析其原因。 汉i 田i 家具与礼 第一章汉代家具与礼 第一节礼的含义及作用 辞海相关本文“礼”的解释有三条:“1 本谓敬神,引申为表示敬意的 通称;2 为表敬意或表隆重而举行的仪式;3 泛指奴隶社会或封建社会贵族等级 制的社会规范和道德规范。1 依据这三种解释可以把“礼 理解为包括对人的尊 敬;表达尊敬的仪式及人们的行为规范三部分的内容。中国古代的典籍中,“礼 字包含有多种意义,概括地说,见之于行为活动或仪态态度的多称为“礼仪”, 见之于名物制度或典章条文的多称为“礼制”,见之于理性活动或思想观念的多 称为“礼义 。由此,中国古代的礼即可概括为行为之礼、制度之礼、观念之礼 三个方面,本文所述之礼,应为行为之礼的含义。 礼的诞生是维持人的关系的需要,而在推广之后,起到了使社会安定的效果。 礼在产生之初,是为了强调人们亲疏远近的差异,分辨这种差异的过程中,礼就 具有了名分跟秩序的观念,而名分秩序的内涵被扩大之后就延伸到国家、社会的 大背景中去,成为国家的治国张本,被历代统治者所利用。礼在治理国家上方面, 被看作维持社会秩序不可或缺的工具,左传僖公十一年“礼,国之干也。敬, 礼之舆也。不敬则礼不行;礼不行,则上下昏2 礼被当作国家的主干支撑。礼 记经解说:“礼之于正国也,犹衡之于轻重也,绳墨之于曲直也,规矩之于 方圆也。 3 这里礼与国家的关系,被比喻为衡与轻重、绳墨与曲直、规矩与方圆, 极其形象的描绘出礼对于国家的作用,无礼则无以治国。左传昭公二十六年 也说:“礼之可以为国也久矣,与天地并。君令,臣恭、父慈、子孝、兄爱弟敬、 夫和、妻柔、妇听,礼也。4 认为以礼治国可以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关系,使国家 呈现和谐的状态。将礼的作用被扩大到社会关系的各方面,礼记曲礼“道德 仁义,- :i f 享l 不成。教训正俗,- :i i 替l 不备。分争辨讼,- :i i 辞l 不决。君臣、上下、父 子、兄弟、- :i i 姊l 不定。宦学事师,非礼不亲。班朝治军,莅官行法,非礼威严不 1 辞海编辑委员会编:辞海,1 9 7 9 年版, :海辞书 l i 版社,1 9 8 0 年8 月,1 5 7 6 页 2 左传,辽阳,辽宁教育 l i 版社,2 0 0 0 年3 月,6 8 页。 3 礼记,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 0 0 0 年3 月,1 7 1 页。 4 左传,辽阳,辽宁教育f | i 版社,2 0 0 0 年3 月,3 8 0 页。 6 汉画家具与礼 行。祷祠祭祀,供给鬼神,非礼不成不庄。1 至于礼是如何发挥作用,礼记坊 记解释说:“夫礼者,所以章疑别微以为民坊者也。故贵贱有等,衣服有别, 朝廷有位,则民有所让。2 ,苟子富国也说:“礼者,贵贱有等,长幼有差, 贫富轻重皆有称者也。”3 可见“礼”是通过规定人们的行为、相互之间的关系来 达到目的。礼被看作是客观存在的真理,是自然法则,礼记仲尼燕居说“礼 也者,理也。”4 礼记乐记说“礼也者,理之不可易者也。”5 既然是不可改 变的真理,那么人民的行为遵从礼的约束就是必须的。最初是作为强制性的制度 规范存在的,如果不遵从礼制就是违反法律。由于长期的遵从,人们的生活习惯 必然会潜移默化的受到影响,礼已经不再是一种教条的规定,而成为人们共同遵 守的生活习俗,人们生活中的很多器具也被纳入礼的规范之内而与礼有了紧密的 联系,家具即是其中一个方面。在阶级社会中,家具不仅仅具有实用的功能,更 是等级伦理观念的标志。 第二节汉代家具的礼制背景 一、汉代礼制的发展 各个时代的礼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或损或益。从周 礼、仪礼、礼记三礼的记载看,周朝时礼作为规章制度存在,可以看作是 体现等级制度的法律法规。春秋战国礼崩乐坏,僭越礼制的事情频频发生,n :l 子时,周礼已式微,虽然仍有不少贵族家庭奉行古礼,但奉守礼节的人已经不多。 汉代时儒家思想占统治地位,儒家思想的核心便是“礼 。作为儒家代表, 孔子在回答鲁哀公“大礼何如 的提问时说:“非礼无以节事天地之神也,非礼 无以辨君臣、上下、长幼之位也,:i i e # l 无以别男女、父子、兄弟之亲、昏姻、疏 数之交也。君子以此之为尊敬然。然后以其所能教百姓,不废其会节。有成事, 然后治其雕镂文章黼黻以嗣。其顺之,然后言其丧箅,备其鼎俎,设其豕腊,修 其宗庙,岁时以敬祭祀,以序宗族。即安其居,节丑其衣服,卑其宫室。车不雕 1 礼记,沈阳,辽宁教育:| :版社,2 0 0 0 年3 月,1 页。 2 礼记,沈阳,辽宁教育i l ;版社,2 0 0 0 年3 月,1 8 i 页。 3 邬恩波、吴文亮:苟了全详,海u ,三环f i ;版社,1 9 9 1 年,1 6 1 页。 4 礼记,沈阳,辽宁教育 版社,2 0 0 0 年3 月,1 7 7 页。 5 札记,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 0 0 0 年3 月,1 3 0 页。 7 汉画家具与礼 几,器不刻镂,食不贰味,以与民同利。昔之君子之行礼者如此。 1 可见孔子 高度赞扬礼的作用,对周礼推崇备至,因此经过孔子等人的努力,礼制成为儒家 文化的核心,儒家很自然地将礼纳入自己的思想体系之内。西汉以后,仪礼、 周礼、礼记被列入官学,设五经博士,有专门的学者在学官中讲授礼经, 周礼逐渐成为后来历代王朝制礼的依据。到汉代时,汉武帝独尊儒术,整个汉代, 儒家思想是占统治地位的,周代的礼乐文明就在儒家的推崇下继承延续下来。 司马迁也崇尚礼的威力,并指出礼是缘于人情而治的,而非人力治理群众, 认为:“洋洋美德乎! 宰割万物,役使群众,岂人力也哉? 余至大行礼官,观三 代损益,乃知缘人情而之礼,依人性而作仪,其所由来尚矣, 2 他指出礼的缘起 是人的欲望的,当人的各种欲望得不到满足时就会争斗,就会有骚乱,而治礼是 为了满足人的各种需求:“礼由人起。人生有欲,欲不得则不能无忿,忿而无度 量则争,争则乱。故礼者,养也。稻粱五味,所以养口也;疏房床第几 席,所以养体也。 3 作为家具的“床第几席 就是礼用来“养体”的一个方面。 从司马迁的叙述不难看出汉代时礼的政治性已经冲淡了,而人情人性的社会意义 加重。 因此整体而言汉代仍然是一个崇礼的时代,礼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并且被广泛重视的。如汉书礼乐志:“人性有男女之情,妒忌之别,为制婚 姻之礼;有交接长幼之序,为制乡饮之礼;有哀死思远之情,为制丧祭之礼;有 尊敬上之心,为制朝觐之礼婚姻之化废。则夫妇之道苦而淫辟之罪多;乡饮 之礼废,则长幼之序乱而争斗之狱蕃;丧祭之礼废则骨肉之恩薄而背死忘先者众, 朝聘之礼废,则君臣之位失而侵陵之渐起。 4 从婚姻,乡饮、丧祭、朝觐都为之 制礼,礼废,就会导致社会秩序的混乱。由此可见汉代人们对礼的遵守是非常重 视的,只是到汉代时,礼仪的约束已没有那么严格,更人性化,更倾向于向习惯 风俗的方向发展,汉代之礼因儒家的努力继承礼制,而孔子力推周礼,即使有所 损益,汉代卒l s j j 应沿袭了周礼的一些内容,然而无论哪个时代,产生于阶级社会 的礼制的中心思想都是等级秩序、长幼尊卑。 在崇礼的社会背景下产生,汉代的家具势必也体现着等级礼制的意义,尤其 1 棒i 话维校点:礼记哀公问第二十七,沈阳,辽宁教育版社,2 0 0 0 年3 月,1 7 3 贞。 2 【汉】寸马迁:史记礼书,郑州,中州古籍; j 版社,1 9 9 6 年l o 月,2 7 3 页。 3 【汉】司马迁:史记礼书,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 9 9 6 年l o 月,2 7 3 页。 4 【东汉】班固:汉书,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 9 9 1 年 8 汉画家具与礼 是汉画中的家具,无疑可以直观地反映当时礼的发展情况,成为“礼的形象化 承载者。 二、汉代主要家具形制 目前可见汉代出土家具主要存在于画像中,从汉画像来看,汉代家具坐具主 要为席、床榻。席的形象最为常见,但因为的形制简单,多用长方形或正方形的 平面方块表达,如羊子山汉墓的车马宴饮图,都是以方块代表席的存在。对席的 细节描绘上偶见刻画出席的边缘,如许阿瞿墓志画像墓主所坐的席、沂南汉墓乐 舞表演人所用的席。在很多画像画面席的形象中人物呈跪坐的姿态,但席的形象 是被省略的。汉代床榻形象也多有出现,1 9 5 8 年河南郸城就有榻的实物出土, 榻长8 7 5 厘米、宽7 2 厘米、高1 9 厘米,榻面刻有“汉故博士常山大傅王君坐 榻”1 。汉墓等画像中有多种形制的床榻出土。除去坐具,汉代的置物用具主要 有几、案、俎三种,这三种家具在形制上差别较小,主要因承放物品不同而有不 同的名称,在山东沂南画像、河南密县打虎亭等画像画面中可见这几种置物用具。 除去承放物品的几,汉画中还多见一种特殊形制与用途的几,主要供人物倚靠。 另外孙机在汉代物质文化资料图说中所列汉代家具还有裰、阁,桌,匮,厨、 枰、镇、衣杆、承尘、屏风、帷幔、幄帐、步障,壁要几种,孙机分析指出裰是 圆案,阁是案的叠放形式,枰是方形的榻。凭几属于几的一种形式2 。在这些家 具中镇、承尘、帷幔、幄帐、步障是作为家具的附属物存在的,而衣杆、桌、匮、 厨的形象未见有实物出土,同时在汉画像中出现也较少。汉画描绘汉代家具对象 。 就主要有席、床榻( 含枰) 、几( 凭几) 、几案俎四类,并且这些家具在使用上体 现出明显的规律性,因使用者身份的不同,而在形制、装饰、陈设方位等方面存 在不同,体现出身份等级、长幼尊卑的区别。 1 营桂岑:河南郸城发现汉代石坐榻, ,北京,中华书局,2 0 0 8 年6 月,1 9 5 页。 攫i 家具与礼 二、汉画中凭几的凭坐方式分析 凭几主要为人所倚靠,实用功能就是缓解人久坐的疲劳。从与其相关的礼仪 制度的记载来看,这种凭依用具,承载着众多的礼制的意义,其不同装饰、不同 场合、不同使用者的身份有着严格限制,它的设与不设,倚或不倚,更多的是体 现着使用者的尊卑长幼。从画像来看几的凭坐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凭坐者端坐, 两肘伏几面上,就是所谓的“膝纳于几下,肘伏于几匕”而坐,还有一种是将凭 几置于腋下,从画面只可看到几之一足。从出现场合看,两者都集中发现于拜谒 画面中,为受拜者所凭依。 凭几的出现画面主要有以下几种:首先是参拜西王母耐面中,西王母凭几端 坐,几设前方,两肘伏于几上。( 图1 4 ) 作为神仙世界的至上神,西王母凭儿而 坐,周围是一派仙境场景,众羽人及神兽环绕参拜的。凭几出现在西王母仙界中, 图1 4 西王母正面凭几采自中国画像石全集第二卷 与对西王母 形象的描绘 有关,山海 经描述西 王母是梯儿 戴胜的,梯 几与戴胜是 西王母形象 分辨的两个 主要依据, 胜是西王母 的发饰郭 璞注山海 经日:“胜,玉胜也。玉”在古代是神圣之物,周礼记载五几中的玉几也 只能为王所凭,那么可以戴玉胜者自然是权威之士。西王母的另外一个重要形象 特征是“梯几”,郭璞注日:“梯谓冯也。”2 冯同凭,那么“梯几”之意即为“凭 几”,依据西王母在神仙系统中的地位,凭几是为尊者所凭倚无疑。西王母凭几 割:i ;慧燃i 鬻器;默;i 爱i 省9 9 :薹:勰 汉i 家具与札 的画面比较常见。西王母凭儿方式多数为n 一面端坐,双肘伏几的方式。江苏的一 幅西土母画像中是身侧凭几。 图1 5 身侧凭几采自中国画像石全 集第二卷 赫纛渊 图1 6 正面凭几采自中国画像 石全集第六卷 图1 7 坐凭几来自中国画像石牟集第六卷 除去西王母凭几而坐,凭几的形象也出现在拜谒及宴饮场面中,受拜者都以 凭几的形象出现。山东济宁地区的一幅凭几坐画面,t 人在啦内,正面凭几而坐, 左一人持戟立,其右一人持笏立,凭坐方式与西王母t f 面凭坐的方式相同。而在 山东地区的- 。幅胡汉交战场面中,都是一人身侧凭儿而坐,前人跪拜的形象。 ( 图15 ) 河南地区的拜谒面面巾也出现凭几的方式,( 图1 6 ) 我们从陕西绥德出 l 的一幅拜谒画像,丰人为侧身凭几。除去凭依的方式,在l 咀| 像中还出现了坐于 几卜的画面,d 垌南南阳及唐河出土的两幅“聂政自屠”i 四j 像韩相都足坐于几上 蒸委沆辩。甑滴罐曩璃睡鑫 溺 鬻一一熬 汉画家具与礼 的方式。( 图1 7 ) 描绘的是聂政刺杀韩王之后持剑自杀,韩相坐于几上,身体后 仰,快要倒下去。两幅面中韩相都坐于几上。据战国策记载,聂政刺杀韩相 之时,恰逢韩东孟之会,韩王与韩相皆在,至于东孟之会是怎样一种集会不得而 知,既然韩王与韩相都出现的话,毫无疑问应是一种大型而庄重的集会活动。在 这样的场合中,在自己的国君面前,韩相坐于凭几上,可见在刻画者眼中,坐几 在当时是被普遍接受的,并非“无礼”的举动。这从一个侧面也反应出汉代时垂 足坐的方式已经产生并被接受。 经上文分析,画像中出现的凭几的使用者主要有四类,仙界西王母、拜谒画 面中的受拜者、胡汉交战场面的首领、坐于几上的韩相。在前三类画面中,主人 以凭几而坐显示身份尊贵,从凭几之前人虔敬跪拜的姿态来看,可见凭几使用是 使用规格较高的家具。在画像中无法得知凭几的装饰,也就无从得知凭几装饰的 地位高低,但只从凭几的使用者来看,尊者不设的规制应是存在的,凭几依然为 尊者所用。至于韩相坐于凭几上的出现,是画像中凭几使用的一种特例,这两幅 画像属于西汉初期( 公元前2 0 6 年“公元8 年) ,或许从一个角度反映了在西汉 初期垂足坐起居方式已经产生。 三、几杖同出现象的存在 除去画像,在考古发掘中,凭几多与杖共出。1 9 7 2 年发掘山东临沂会雀山 西汉墓发现几杖,几长8 2 ,高2 7 5 ;杖髹黑漆,长1 6 0 c m ,顶径2 8 c m 、底径 1 4 ,二者相距仅几厘米;1 长沙马王堆汉墓1 号墓也出土也有杖出土,“出土时, 斜立于北边厢南壁的西段,与漆屏风、漆几和绣枕相邻。 2 几杖共出现象表明,几与杖在使用等级上是相等或接近的,虽然几的使用在 汉代没有相应的规制,但是杖在汉代是尊老之物,几与杖同出,显示几与杖一起 为尊老之用。礼记曲礼上:“大夫七十而致事,若不得谢,则必赐之几杖。 3 礼记月令:“是月也,养衰老,授几杖。4 常常“几杖 连文,二是皆为凭 靠依托人身体之物。几在周代养老之礼的地位可见一斑,而在汉代几的使用规制 1 临沂义物组:山东临沂会雀山一号汉墓发掘简报,考古集刊第1 辑,中国 i :会科学版i :1 9 8 1 年1 1 月。 2 湖南省博物馆、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马王堆一号汉墓,文物版社1 9 7 3 年l o 月。 3 崔高维校点:礼记沈阳,辽宁教育 f 版社,2 0 0 0 年3 月,第2 页。 4 崔高维校点:札记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 0 0 0 年3 月,第5 6 页。 汉l 母家具与礼 未见,但杖在汉代曾专门用作尊老之物,在崇尚孝悌的汉代社会,其等级之高自 不待言。尤其杖端饰鸠者,无论文献记载,还是画像表现中多有对鸠杖进行描述 或描绘,鸠杖甚至被用作老人的象征物。几与杖同出,从一个侧方面显示出其尊 老之用,展示其在汉代的老尊老之用。 第三节出土凭几的“五几一之制 从考古发掘资料来看,不少楚墓出土几的数量及陈设与文献记载大致相合。 虽然商周中原墓葬中几的发现较少,但从目前的考古发现来看,早期楚墓中所发 现的俎、案、禁等家具,在史前时期的中原地区就已出现,楚地的此类家具应是 起源于中原地区,或是受中原文化影响形成的。1 因此,楚墓出土家具可以作为 分析凭几的礼制文化的依据。楚墓出土漆几近乎完备地体现了中原文化中的的五 几之制。 关于楚墓出土几与“五几”的对应关系已有学者有过论述2 ,在此略作转述。 曾侯乙墓出土的漆木几,通体髹黑漆,在几面及立板的; i - n 用朱红彩漆绘卷云纹 和分割式的变形兽面纹,在几面的两长边和中间部位,画有一条较粗的朱红色彩 带。这与周礼司几筵所记“五几”的“彤几 正相符合。浏城1 号墓中出 土的一件漆几,在几面的边沿和内部的分割条形带上刻以单线卷云纹、两端雕有 简化的兽面纹,此几几面用整块木料雕制,木质坚硬,通体髹光亮的黑漆,应属 “五几中的“漆雕几”。信阳楚墓在2 号墓的侧室中,发现件“嵌玉凭几”, 通体髹黑漆,周边绘红色卷云纹,在两侧挡板外面和横板的两侧边上均匀得嵌有 2 0 块白玉。玉块颜色清白醒目,每块玉的体积约1 5 立方厘米,这种嵌玉的“玉 几 很可能就是周礼司几筵中所说的“玉几。但“玉几本为天子所用, 这似乎与墓主人的身份不相符。这可能是墓葬僭越礼制的表现。湖北荆门包山楚 墓出土两件形制不同的凭几。其中一件通体髹黑漆,从墓主的身份来看,应与“漆 几 相对应。另外一件几通体涂黑后又在显著部位用白粉绘出纹样。在先秦古文 献中素色即是白色。周礼春官中车有“素车”,郑玄注:“素车,以白土 1 李宗山:中国家具史图说,武汉,湖北美术出版社,2 0 0 1 年6 月,9 l 页。 2 王育成:楚“几研究从包山二号楚墓拱形足几淡起中国历史文物1 9 9 3 年第l 期,1 5 2 l 页。 3 5 汉i 画家具与礼 垩车也。1 由此可知这件几应与五几中的“素几”相对应。并且所画白粉容易脱 落,形体偏小,不像生活用器,并且出于墓葬之中,这正与“返丧事,设苇席, 右素几2 的记载相符。从出土实物资料看,从几的装饰出发的礼仪制度至少到 春秋时期是仍然存在的。由于凭几的使用者非长即尊,因此出土凭几的墓葬规模 一般也比较大,并且存在规格越高、规模越大的墓,所出之几越是精美。我们可 以通过对马王堆与金雀山出土物比较找到其中的对应关系。马王堆汉墓是西汉前 期长沙国丞相利仓及其妻、子的墓,墓主位居侯爵,因而出土的高低两用折叠漆 几,为金雀山汉墓所不见。马王堆1 、3 号墓各出一彩绘漆凭几。1 号墓的彩绘 漆凭几通体髹黑漆,并于黑漆之上以红彩和灰绿色油彩描绘花纹,几通高4 3 厘 米、长6 3 厘米。3 号墓的几配有一高一矮两套足几面长9 0 5 厘米,宽1 5 8 厘 米、通高约3 0 一4 0 厘米。这件可高可低的凭几无论在制作工艺上还是在装饰上都 达到了很高的水平。金雀山3 1 号墓所出土的凭几造型与马王堆l 号墓如出一辙, 大小也相当接近,但仅髹黑漆未施彩,不如马王堆汉墓精美华贵。显然墓的等级 越高,几就越精美。 西汉时,与五几之制不同,覆盖于几上的铺挚之物有了规定,西京杂记 卷一:“汉制,天子玉几,冬则加绨锦其上谓之绨几。公侯皆以竹木为几, 冬则以细厕为橐以凭之,不得加绨锦。 3 马王堆一号汉墓的遣册中记有“素长寿 绣机巾”,4 长寿绣比绨锦更高贵,可见汉代存在礼制被突破的现象。 从画像与出土实物资料看,汉代时凭几的使用与周礼所记相同,是显示地 位的一种标志,或老、或尊。几的凭坐与否、精美与否仍然体现着使用者的不同 身份等级。 1 剧礼沣疏十三经滓疏之阴,f :海,上海古籍f i ;版社,1 9 9 0 年1 2 月,4 1 6 页 2 崔商维:用礼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 0 0 0 年3 月,4 5 页 3 【晋】葛洪:两京杂记北京,中华书局,1 9 8 5 年,l 页。 4 湖南省博物馆、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马王堆一号汉墓,文物出版社,1 9 7 3 年。 汉画家具与礼 第五章几、案、俎与礼 第一节几、案、俎的形制、功能分析 在汉画像石中,多见的置物类家具有三种:几、案、俎。案分圆案、长方 形案两种,食案一般为圆案,有专门的名称,说文木部:“根,圆案也。 极 就专指圆形的案,其他置物案的案面多为长方形。艺文类聚:“燕太子日:太 子尝与荆轲等案而食 2 。这里用“等案而食”,即两人食案上陈设相同的饭菜, 强调燕太子优待荆轲,不与其在身份上分高下。这罩“案”用作饭菜的代称。几 包括庋物几与凭几两种形式,但两者在功能上有较大的差异,如第五章所述凭几 主要用于倚靠,而庋物几多用于置物。本章所述几主要为庋物几。之所以将庋物 几与案、俎同时进行论述,是因为三者在使用、形制上有颇多共同之处,在功能 没有细化之前,三者为同一种家具。 根据说文解字解释:“案,几属。 3 将案归入几类,广雅释器又有: “杭、橛、房、俎,几也 的说法,杭、橛、房都是俎的其中一种,因形状的不 同有了不同的名称,那么这罩就又将俎纳入几类。到了宋代事物纪原又文: 有虞三代有俎而无案,战国始有其称,燕太子丹与荆轲等案而食是也。案,盖俎 之遗也。 4 案被解释为俎的演变形式,到战国才有了案的称呼。根据这些记载 可以推知,几是作为大的器物类存在的,包含案与俎在内。而俎又早于案产生。 但无论差别如何,三者在形制上存在诸多相似之处是无疑的。根据孙机汉代物 质资料文化图说的分析,案的足是柱状或蹄状的,而几所装为曲栅足,并且在 最初阶段,几专用来陈设简册文书,案多用作陈举事物之用;但是到汉代时出现 一种摆在床前的长几,称作程,所装为曲栅足,但所置之物却为酒食,这样在置 物功能上,几与案的概念又出现交叉,置文书之几甚至有了“几案 的称呼5 。 至于俎,最初具有荐牲与切肉两种功能。说文解字:“俎,礼俎也,从半肉在 且上。 显然俎是作为礼器使用的,并且俎因所载物的不同,有等级区别;其二 1 根据l :文的分析,_ = 奉= 章的“几”专指“皮物之几”。 2 【唐】欧| 5 几洵:艺文类聚上海,上海古籍 f j 版 l ,1 9 6 5 年1 1 月,1 2 0 7 页。 3 【汉】许慎:说文解,上海:j :海古籍f i i 版社,2 0 0 7 年8 月第2 页。 4 【朱】高承传:事物纪原,北京,中华书局,1 9 8 5 年,2 8 8 页 5 孙机:汉代物质文化资料图说,北京,文物i j j 版社,1 9 9 1 年,2 1 8 页。 3 7 汉画家具与礼 是不同等级的人使用俎的数量有所限制。礼记燕义:“俎豆,牲体,荐羞, 皆有等差,所以明贵贱也。 1 以为俎上承置肉类的不同,俎就有了等级的意义。 同种肉类的不同部位也有不同的等级,礼记祭统中所载:“儿为俎者,以骨 为主。骨有贵贱。殷人贵髀。周人贵肩。凡前贵于后。2 关于俎的数量仪礼公 食大夫礼中明确规定:“上大夫八豆、八簋、六铡、九俎、鱼腊皆二俎。3 又 有“下大夫六豆、七俎”4 之说,可见俎的使用以多为尊,以多为贵。这里根据 身份地位的不同使用不同的装饰。俎的使用也同样因装饰的不同具有等级的意 义,广雅疏证卷八有:“杭长二尺四寸,广尺二寸,高一尺。诸臣饰以云气, 天子以牺饰之。”5 这里的“杭”为俎的一种。 第二节画像中几、案、俎的使用分析 汉画像石中所见几、案、俎的形象众多,上文所述,几、案、俎三者的形制 关系虽然仍存在模糊之处,在汉画像中三者在功能上也难以分辨。一般而言,几 承简册,案放生活之物,如书等,俎承放肉食。下面试从山东沂南汉墓的祭祀场 景中,对这三种家具的使用进行分析。山东沂南汉墓的画像中,有两幅祭祀场面, 其中出现不少庋物几、案、俎的形象,我们从这两幅画出发对这三种家具各自的 形制、使用、陈设状况进行分析。 这两幅画面分别出现于前室西壁横额与中室南壁横额。前室西壁横额画像前 室西壁横额的祭祀图。画面右端是一座门,两扇门上都有铺首衔环形象。门前有 一几,几上有类似简册之物。( 图1 8 ) 门前一人背对门双膝跪地,双手捧着祝文 之类的东西,在他的前面有一人面向他跪在地上,向身后之人招手,这两人可 能读祝文和领祭之人。再往后是祭祀之人,前两列,皆手持笏,伏地跪拜;后三 列同样手持笏,躬身站立。最后还有一人手持笏而跪。画的左端是陈设着的祭品 和两个布置祭品的人。根据发掘报告称,前排摆放祭品的是两个三足盘,中排有 两个案。但从形制看,前排两个器皿应是圆形案一极的形象,李宗山也将这种形 1 崔岛维校点:礼记沈阳,辽宁教育 l :版社,3 2 0 0 0 年3 月,2 3 6 页。 2 崔岛维:礼记祭统第二l 五沈阳,辽宁教育版 t ,2 0 0 0 年3 月,1 6 8 页。 3 仪礼注疏十三经注疏之五,上海,i :海古籍版社,1 9 9 0 年1 2 月,3 0 1 页。 4 仪礼注疏十三经注疏之五, :海,上海古籍i l ;版社,1 9 9 0 年1 2 月,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