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礼记》婚、丧二礼文化词语语义系统研究.pdf_第1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礼记》婚、丧二礼文化词语语义系统研究.pdf_第2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礼记》婚、丧二礼文化词语语义系统研究.pdf_第3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礼记》婚、丧二礼文化词语语义系统研究.pdf_第4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礼记》婚、丧二礼文化词语语义系统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 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 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科研成果。对本文的研究作出重要贡 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声明的法律责任由本人 承担。 论文作者签名:主2 蕴 日期:丝垦: 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山东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 留或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 和借阅;本人授权山东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 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和汇编本 学位论文。 ( 保密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 论文作者签名:赴导师签名:陋期:副上步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摘要 礼记是一部先秦至秦汉时期的礼学文献选编,共4 9 篇,记载了秦汉以 前以“冠、婚、丧、祭、乡、相见”六种古礼,即所渭“六礼”的礼制系统。作 为中国文化源头的古礼,实际是起源于母系氏族社会,中经五帝时代( 即父系氏 族社会) 和三代( 即奴隶社会) 两次整合而发展定型,以自然礼仪为源头,社会 礼仪为摹础,政治等级礼仪为毛干的原生文化系统。从五帝之礼到二王之礼,再 到直接继承三王之礼特别是周礼的儒学,形成了一个以礼文化为核心的源远流长 的连续性的发展系列。在这个系统中,儒学价值体系中的天人关系,实际是起源 于母系氏族社会的自然礼仪系统,五伦关系、大同理想、仁的思想、中庸思想等, 都是起源于五帝时代的社会礼仪系统,而严格的君臣等级关系,则是起源于三代 的政治等级礼仪系统。因此可以说,札记是一部内容丰富的上古文化史资料 集,本文旨在通过整理这些上古文化资料,考订各种礼制的内容及其产生、发展 变化的情况,从而对这些文化史料作出合乎历史发展规律的结论。 礼记所记载的六礼体系中,由于有的古礼已经失传,在现代社会影响甚 微,也由于本文的篇幅有限,因此只选择婚礼、丧礼两种古礼作为研究对象。本 文通过文化语言学的整合外因分析法、语义学的语义场理论和义位结构式分析 法,选择礼记中关于婚礼、丧礼的礼制文化词语8 0 条,分析它们的指称意 义和系统意义,从中发现它们的语义联系和区别。 本文的结构共分4 章: 第一章“总论”,包括4 方面内容:一,礼记的成节过程,即礼记部 分篇目在西汉时单篇出现,东汉时由经学家辑录成书的大体过程:二,礼记 部分篇目的著作年代,考证了2 l 篇成文的时间下限,即少部分作于秦汉,大部 分作于战国时期,即公元前3 5 0 年前2 0 0 年期间;三,汉至清代的礼记研 究,简单介绍了东汉至清末经学家为礼记作注的情况;四,札记的文化 语言学视角和本文的研究方法,主要介绍了礼记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从文化语 言学角度研究礼记的价值以及本文所运用的二种研究方法。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二、三章分别研究婚礼、丧礼文化词语的指称意义以及它们蕴涵的丰富的 文化内涵。婚礼文化词语按照婚前礼、正婚礼、成婚礼的进行时间顺序分三部分 介绍;丧礼文化词语则按照语义分类的原则分丧葬礼仪、丧服制度、居丧礼仪三 部分介绍。这两章都试图深入分析这些文化词语的深层内涵及其文化传承以及对 后世文化的影响。 第四章则是运用语义学的语义场理论和义位结构式分析法,将第二、三章描 述的文化词语分别纳入婚礼、丧 l 的语义系统,分别整理出它们的指称意义系统 和系统意义系统。义位结构式分析法有助于更直观地反映各义位之间的语义联系 和区别,而系统意义系统则是将各义位各自归入不同层级的语义场,显示各语义 场的层级性。文后附录“义位系统图”更形象的反映语义场的层次以及义位的分 布情况。 本文将文化语言学和语义学的研究方法结合,来分析礼记的文化词语, 具有一定的创新价值,对于文化词语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启发性。 2 关键词:礼记婚礼丧礼文化词语语义系统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a b s t r a c t 上u ii sac e r e m o n yt h e o r yd o c u m e n tc o l l e c t i o n i nh a nd y n a s t y i tc o n t a i n s6 c e r e m o n yi n c l u d i n g “g u a n ,h u n ,s a n g ,j i ,x i a n g ,x i a n g i a n f r o ms p r i n ga n d a u t u m n t oh a n d y n a s t yw i t h i n4 9p i e c e s a st h es o u r c eo f c h i n e s ec u l t u r e ,t h ea n c i e n tc e r e m o n y s y s t e mo r i g i n a t e d i nm a t r i l i n e a ls o c i e t y , i n t e g r a t e di np a t r i l i n e a ls o c i e t ya n ds l a v e s o c i e t y , a n dt h e nf e l li n t oap a t t e m i ti so r i g i n a lc u l t u r es y s t e mw i t hn a t u r a lc e r e m o n y a so r i g i n a t i o n ,s o c i a lc e r e m o n ya sb a s i ca n dp o l i t i c a ls t r a t u mc e r e m o n ya sm a i n s t a y t h ef i v em o n a r c h e sc e r e m o n y , t h r e ee m p o r o r sc e r e m o n ya n dc o n f u c i a n i s mf o r m e da d e v e l o p i n gs y s t e mw h i c hg o r ei sc e r e m o n y s ow ec a ns a y , l i f ti sa na n c i e n tc u l t u r e m a t e r i a lc o l l e t i o nw i t ha b u n d a n tc o n t e n t s it r yt os o r to u tt h e s em a t e r i a l s ,e x a m i n et h e o r i g i n a t i o na n dd e v e l o p i n go f t h ec e r e m o n ys y s t e m ,g e tt h er e a s o n a lc o n c l u s i o n ic h o s ew e d d i n gc e r e m o n ya n df u n e r a lc e r e m o n ya sr e s e a r c ho b j e c t s ,b e c a u s es o m e a n c i e n tc e r e m o n i e sh a sb e e nl o s ta n dt h ec o n t a i n i n go ft h ea r t i c l ei sl i m i t e d w i t ht h e o u t s i d ea n a l y s em e t h o do fc u l t u r a ll i n g u i s t i c s ,s e m a n t i cf i e l dm e t h o da n ds t r u c t u r e a n a l y s em e t h o do fs e m a n t i c s ,ic h o s e7 8c u l t u r a lw o r d sa b o u tw e d d i n gc e r e m o n ya n d f u n e r a lc e r e m o n yi nl i f t , a n a l y s et h e i rc o n c e p ta n ds y s t e m a t i cm e a n i n g s , a n n o u n c e d t h e i rs e m a n t i cr e l a t i o na n dd i f i e r e n c e t h ea r t i c l ec o n t a i n s4c h a p t e r s : c h a p t e rl :i tc o n t a i n s4p a r t s :i t h ef o r mc o u r s eo f l j i :t h ep r o c e s so f s o m es i n g l e p i e c e sa p p e a r i n gi nx i h a na n df o r m e di n t oab o o kb ys c h o l a r si nd o n g h a n ;2 t h e w r i t i n gt i m eo fs o m ep i e c e s ,e x a m i n e dt h el a t e s tt i m eo f2 1p i e c e s ;3 t h er e s e a r c ho f l i f tf r o mh a nd y n a s t yt oq i n gd y n a s t y :t h eb r i e fi n t r o d u c t i o no f a n n o t a t i o no f l i f tf r o m h a nd y n a s t yt oq i n gd y n a s t y 4 t h ec u l t u r a ll i n g u i s t i c sv i s u a la n g l eo fl i f ta n dt h e r e s e a r c hm e t h o d :t h ea b u n d a n tc u l t u r a lc o n n o t a t i o no f i f ,t h ev a l u eo fl i f tr e s e a r c hi n c u l t u r a ll i n g u i s t i c sa n dt h et h r e em e t h o d su s i n gi nt h i sa r t i c l e c h a p t e r2 3 :t h ec o n c e p t so fw o r d sa b o u tw e d d i n gc e r e m o n ya n df u n e r a l 3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c e r e m o n ya n dt h e i rc u l t u r a lc o n n o t a t i o n w e d d i n gc e r e m o n yw o r d sa r ei n3p a r t sa s p r e w e d d i n gc e r e m o n y , w e d d i n gc e r e m o n ya n dp o s t - w e d d i n gc e r e m o n y f u n e r a l c e r e m o n yw o r d sa r ea l s oi n3p a r t sa sf u n s a lp r o c e s s f u n e r a ld r e s ss y s t e ma n df u n e r a l r e g u l a t i o n s b o t ht h ec h a p t e r st h e r ea r ct h ed e e pa n dt h o r o u g hc u l t u r a lc o n n o t a t i o na n d t h e i ri n f l u e n c et ot h ep o s t c h a p t e r4 :t h ec o n c e p ts y s t e ma n ds y s t e m a t i cm e a n i n gs y s t e mo f t h e s ew o r d s p u t t h ew o r d si n t ot h es e m a n t i cs y s t e mu s i n gt h es e m a n t i cf i e l dt h e o r ya n ds t r u c t u r ea n a l y s e m e t h o d w ec a nc o n c l u d et h es e m a n t i cr e l a t i o na n dd i f f e r e n c eo ft h ew o r d sa n dt h e a r r a n g e m e n t o f t h es e m a n t i cf i e l d t h ea p p e n d i c e2s h o w st h ea r r a n g e m e n tb e t t e r t h i sa r t i c l ea n a l y s e dt h ec u l t u r a lw o r d si n 三t h r o u g hb o t hc u l t u r a ll i n g u i s t i c s a n ds e m a n t i c sm e t h o d i tc a r le n l i g h t e no t h e rr e s e a r c ho l lc u l t u r a lw o r d s 4 k e yw o r d s :l i j iw e d d i n gc e r e m o n y f u n e r a lc e r e m o n ys e m a n t i cs y s t e m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总论 第一节礼记的成书过程 先秦至秦汉典籍中的“记”是附在“经”后甲j 明经义、补充经义内容的文 章,戴德 大戴礼记和戴圣小戴礼记即是解释仪礼经1 7 篇的“记”。 凡“记”成节,大体都经历了附于经后,随篇注释,后来分立出来,独立成篇, 最后经人编辑成节的过程,大小戴礼记的成如过程也大致如此。 在大小戴礼记之前,曾有古文记一百三十一篇: 汉书艺文志:。礼古经五十六卷。经七十篇,记百二十一篇。” 经典释文叙录:“郑六艺论云:后得孔氏壁中,河问献王古文 礼五十六篇,记百三十一篇。”同样是在郑玄六艺论中,他第一次提 到了大小戴礼记:“六艺云:今礼行于世者,戴德、戴圣之学也。又云: 戴德传记八十五篇,则 大戴礼是也;戴圣传记四十九篇,1 4 0 小 戴礼是也。”( 见孔颖达礼记正义叙) f u 并未说明两本礼记辑自何 书。 上面提到的古文记一百三十一篇的篇目己不可考,但常有学者认为大 小戴袍记与古文记关系密切,是直接删选古文记而来。经典释文叙 录和隋书经籍志认为大戴删 古文记而成大戴礼记,小戴又删大 戴礼记而成小戴礼记;清代钱大听认为大戴取部分古文记而辑成大 戴札记八十五篇,小戴取部分古文记辑成小戴礼记四十六篇,合起 来正好是古文记一百三十一篇( 钱大昕( 二十二史考异卷七) :而王国 维则认为大小戴各自辑用古文记篇目,分别成大戴礼记和小戴礼记 ( 见王国维汉时古文本诸经传考) 。 清代学者毛奇龄直接批驳了这种认为大小戴 札记和古文记有关系 钧说法:“戴为宣、武时人,岂能删哀平间向、歆所校之书乎? 况前汉儒 林( 传) 不载删礼之文;东汉儒林传又无其事,则哀平无几,陡直莽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变,安能删之? ”西汉时古今文学派泾渭分明,壁牟森严, 古文记出自孔氏 壁中,属古文学派,大小戴是今文经学者,不可能辑取古文记成节 根据钱玄先生的观点,大小戴礼记部分篇目在西汉时已问世,因为史 记、汉节中有引到礼记的,1 9 7 3 年河北定县4 0 号西汉墓出土竹简有 大戴礼记中的哀公问五义、保傅,文辞与今文本基本相同;又同时出 土的竹简有引到大戴礼记中的曾了:大孝、曾子本义及礼记祭义 等篇文句( 钱玄1 9 8 1 ) 。这些都是西汉时已有大小戴礼记单篇的证据,但 当时有多少篇已不可考,大概数量不多,只是散篇,尚未成书。 到了东汉,古今经文学派之间的界限已不象西汉时那样牢不可破,学者们 出现了淡化界限,糅合古今的趋势,如后汉书章帝纪中记载了建初八年 “令群儒选高材生受学左氏、谷梁春秋、古文尚书、毛诗。”当时传大 小戴礼记者也在西汉原有的敞篇记的基础上广泛搜寻,编辑成节。有 的辑自礼古经。如奔丧、投壶等:有的辑自其他古书,如大戴礼记 中的五帝德、帝系等;有的辑自秦汉作者,如月令;应该也有辑自 古 文记的。传大小戴礼记的两派,所辑有异同,但仍以大小戴之名。名其 所辑之记。据王文锦先牛观点,从大戴、小戴到郑玄的二百多年问,礼学家 们附礼而传习的有关资料的汇辑本应当很多,到东汉中期,经过淘汰,逐 渐形成了八十五篇本和四十九篇本两种定本。这两部书只可以说是挂着西汉礼 学大师戴德、戴圣牌了的两部儒学资料汇编,它们既不是大戴、小戴所分别传 习的士礼,也不是二戴各自附士袍而传习的记的汇辑本的原貌( 王 鄂2 0 0 1 。2 3 0 ) 。据 后汉书曹褒传:“传礼记四十九篇,教授诸生千余人。” 曹褒是东汉和帝( 8 9 - - - 1 0 5 年) 时人,所以最迟至东汉和帝时,小戴礼记 已辑录成节,大戴礼记的成节也应该在东汉郑玄之前。这就是大小戴礼 记成书的大概过程。 6 第二节礼记部分篇目著作年代 礼记四十九篇,创作时代跨越了从战国到秦汉的漫长历史时期。 一少部分篇目作于秦汉时,如月令、王制等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礼记月令孔颖达疏引郑玄三礼目录云:“本吕氏春秋十二纪 之首章也,以礼家好事者抄合之。” 史记封禅书:“( 文帝) 使博士诸生刺六经中作王制。” 二大部分篇甘作于战国时期,由于文献资料有限,很难推断出具体时间, 只能以孔子弟子的传承为标记。 1 有的篇目成于孔子第三代弟予,如乐记、坊记、表记、缁衣、 中庸、曾予问、仲尼燕居等等。 乐记:隋书经籍志载沈约奏答云:“乐记取公孙尼了。” 按汉节艺文志儒家:。公孙尼了二十八篇”原注公孙尼了为“七十予之 弟子”,那么乐记的作者为孔子的再传弟了。 坊记、表记、缁衣三篇,文体相同,同样是仿孔子口吻写成,或 为同时作品。经典释文在缁衣下载:。刘璃云:公孙尼子所作也。” 那么这三篇与乐记是同时作品。 中庸孔颖达疏引郑玄三礼目录云:“孔子之孙子思儇作之。” 、 曾了问为曾子弟子所作。 仲尼燕居提及孔子的弟子予张、子贡、言游等,那么本篇应该是孔子 的第三代弟子所作。 2 有的篇目成于孔子第四代弟了或更远的弟子,如檀弓上、下,祭 义、 杂记等。 檀弓上、下提到孑l 了之孙子思;祭义、杂记提到公明仪。 三先秦古籍有摘引礼记文句的,可以说明这些被摘引篇目的下限。 孟了:公孙丑下:“景了曰:礼日:父召无诺。”“父召无诺” 见礼记曲礼上及玉藻。 孟子滕文公上:“礼日:诸侯耕助以供粢盛:夫人蚕缫,以为衣服, 惟士无田,则亦不祭。”见礼记祭统、曲礼下。 孟子离娄上:“故e l :为高必因丘陵,为下必因川泽。”见礼记礼 器。 荀子礼论。三年之丧”节摘自礼记三年问。 7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苟了乐论“吾观于乡”节摘自礼记乡饮酒义。 筒子法行“贵玉贱珉”节摘自礼记聘义。 四总结 礼记中除少数篇目如月令、王制作于秦汉外,大部分作品作于 战国时期,约公元前3 5 0 年至前2 0 0 年之间,即后于仪礼,早于孟子、 苟子的时代。 第三节汉至清代的礼记研究 东汉有马融、卢植、郑玄为礼记作注,礼记逐渐为人们所接受,并 与周礼、仪礼并称。三礼”。从汉至唐,郑玄的注占据着礼记阐 释的中心地位。魏晋南北朝时期有王肃、孙炎、刘世明的“注”,沈重、熊安生、 皇侃的“义疏”。唐代,礼记成为“经”,即朝廷开科取士的必读之书,孔颖 达等敕修礼记正义,其中有附会郑玄注之处。 宋代,治礼记者以卫浞 礼记集说为最佳。另外较著名的还有元代 吴澄礼记纂言,陈潞礼记集说。明代永乐年间,胡广等敕修礼记大全, 废弃郑注,袭用陈氏集说,使郑注几乎无人问津。清代是礼记研究的鼎 盛时期,出现了一批佳作,如纳喇性德的陈氏礼记集说补正,张廷玉等的日 讲礼记解义,江永的礼记训义择言,杭世骏的 礼记集说,汪绂的礼记 章句,孙希旦的礼记集解,朱彬的礼记训纂,郭嵩焘的礼记质疑等 书。其中孙希旦和朱彬的节最值得重视。而康有为的礼运注和皮锡瑞的王 制笺则一反历代治礼记者重在训诂的精神,大胆宣扬了孔子托古改制的 深义及儒家大同思想( 王鄂2 0 0 l ,2 3 1 ) 。 第四节礼记的文化语言学视角和本文的研究方法 一 礼记的文化语言学视角 文化语言学是研究文化与语言的交叉学科,是研究语言和文化的关系的学 科。它丰要研究语言与文化的对应关系。语言怎样记录文化,而文化又怎样影 3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响了语言。 文化是一个相当宽泛又极富争议的概念。1 9 2 0 年以前,关于文化有六种定 义,而到1 9 5 2 年便增加到1 6 0 余种。( 邢福义1 9 9 0 ,8 ) 现在我国学界通常认 为文化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心理文化三个层次:“( 文化) 是为社会成员 共同拥有的牛活方式和为满足这些方式而共同创造的事事物物,以及基于这些 方式而形成的心理和行为。”( 邢福义1 9 9 0 ,8 ) 礼记丰富的内容就是从物质、制度、心理三个层面充分反映了以周为 主的秦汉以前的中国社会的文化形态。从物质层面来看,礼记记载了当时社 会的饮食内容、服饰形制、车马房屋、日用器具以及日常生活、社会行为所需 要的各种物品;制度文化的反映就更加丰富也更系统化了,既有包括饮食宴享、 娱乐活动、建筑在内的生活制度,也包括诸侯分封、朝见拜谒、王侯会盟、爵 禄、选官、祭祀、军队等在内的政治制度,还有包括宗教、礼仪、风俗、法律、 养老、教育等内容在内的社会制度和婚姻形式、亲属关系在内的家庭制度以及 作为这些制度建立基础的理论思想体系。从心理文化的层面看,礼记主要记 载了秦汉以前的以儒家学说为中心的礼治思想、音乐教化、道德伦理、价值观 和社会观,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如以礼治国,尊老爱幼,尊师重教,孝敬长 辈等等,都在礼记中有所体现。可以说,礼记是先秦社会的文化总览。 文化词语是体现特定文化内涵的词和短语的总和。因为文化的丰富性和多 样性,每个词( 包括摹本词和常用词) 都体现着时人造词时的心理文化因素, 因此,我们这里所说的特定文化内涵,是指与基本词所体现的文化内涵相对, 能体现特定时代、特定社会的独特物质、制度、心理文化的内容。这里所谓的 “特定”、“独特”只能是相对而言,很难制定一个量化标准。“礼记文化词 语”是指礼记中体现了秦汉以前社会的独特文化内容的词语。礼记中的 文化词语是十分丰富的,分别体现了当时社会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心理文 化,本文重在对制度文化词语中的“礼制文化词语”进行研究。礼记重点记 载了冠,婚,丧祭,乡,相见六种礼制,本文选取了流传至今,在民间仍然很 有生命力的婚,丧两种礼制作为研究对象,选取了8 0 个体现婚,丧礼制文化的 词和短语进行研究。 9 山东大掌硕士学位论文 将词和短语并列研究,是摹于文化语言学研究语言是独特的视角。文化语 言学研究语言要素中体现出的历史文化内涵,以达到通过语言研究文化,通过 文化研究语言的目的。而丰富的文化内涵往往是语意含量有限的词所难以担负 的,因此短语成为体现这些文化内涵的另一支重要力量。如果只研究词而不研 究短语,往往会遗漏一些重要的文化因素而不能构成完整的文化系统。因此, 本文将词和短语同时列为研究对象。 二本文的研究方法 1 文化语言学的方法;整合外因分析法。相对于语言学的整合内因分析法 而言,整合外因分析法即把一个文化要素看作整体的部分,从而探求部分与部 分之间的联系的方法。任何一种文化或包含该文化的某种特定时空都是一个相 对自足的结构系统,这个系统由若干子系统组成,某个部分功能的实现依赖于 它相对部分的功能的整合。婚礼、丧礼两种古礼作为两种完整的表意系统,内 部各有其了系统,这些了系统既包括礼仪进行过程,也包括进行礼仪所需要的 物质条件,它们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发展的,它们的变化瓦为条件。本文在 充分考察、占有语料的基础上,尽可能充分地描写本文所选取的文化词语。 2 语义学的方法:主要是语义场理论和结构式分析法。语义场理论研究的 是词汇的系统性,结构式分析法则有助于分析同一语义场中情况复杂的义位。 礼记中的文化词语具有系统性和层次性,分属于不同的语义场。本文研究 文化词语,重在体现它们的系统性,将语义场理论贯彻始终,同时用结构式分 析法进行文化词语的语义分析,展现词语类聚的语义区别和联系。 3 语言学和考古学结合的方法:本文侧重于运用文化语言学和语义学的方 法对研究对象进行描述说明,同时广泛借鉴考古学的成果,以期增强文章的说 服力。 1 0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二章礼记婚礼文化词语研究 。婚礼”是礼记中记载的古代六礼之一,也是古礼中流传至当代的礼仪 之一。婚礼在古代礼仪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犬礼,始于冠,本于婚,重于丧 祭,尊于朝聘,和以射、乡,此礼之大体也。”( 礼记昏义) 可见,在上古 礼仪系统中,婚姻处于根本性的地位,正如礼记所言:“敬慎,重正,而后 亲之,礼之大体而所以成男女之别,而立夫妇之义也。男女有别,而后夫妇有 义;夫妇有义,而后父子有亲;父子有亲,而后军臣有正。故曰昏礼者,礼 之本也。” 婚礼是婚姻开始的标志。中国社会由母系氏族社会发展至父系氏族社会, 男女结合的方式经历了掠夺婚、买卖婚、交换婚、服役婚、聘娶婚等多种形式, “婚姻”的名称应产生于人类社会有了聘娶婚的事实之后。 “婚姻”本写作“昏姻”或“昏因”。其名称的意义,历来有三种主要观点: 一是指婚姻谓嫁娶仪式而言。郑玄明确说明:“婚姻之道,渭嫁娶之礼。”唐代 孔颖达进一步解释说:“男以昏时迎女,女因男而来,论其男女之身渭之嫁 娶,指其好合之际,谓其婚姻,其事是一,故云婚姻之道,谓嫁娶之礼也。”按 照孔颖达的观点,“婚姻”的名称是由婚礼行于昏时而来。第二种观点认为“婚 姻”是指夫妻称谓。郑玄礼记经解注中说:“婿称昏,妻曰姻。”孔颖达解 释说:“尔雅据男女父母,此据男女之身,婚则昏时而迎,妇则因而随之, 故云婿日昏,妻日姻。”第三种观点认为婚姻是指姻亲关系。尔雅释亲:“婿 之父为姻,妇之父为婚,妇之父母,婿之父母相谓为婚姻。妇之党为 婚兄弟,婿之党为姻兄弟。”即郑玄所谓。女氏称昏,婿氏称姻”。后世凡因 婚姻关系而结成的亲属,都统称为姻亲,而不再有妇党、婿党之别了 婚姻的意义历来也是众说纷纭,但综合各家观点,最重要的意义在于“别 男女”礼记乐记日:“婚姻冠笄,所以别男女也。男女无辨,则乱歼, 天地之情也。”郑玄日:“辨,别也,升,成也。”孔颖达日:“若男女杂乱无别, 则& l 成也此明礼之所以别男女也。经解日:婚姻之礼,所以明男女之别也,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故婚姻之礼废则大妇之道苦。而淫僻之罪多矣。”苟子富国篇:“男女之 合,夫妇之分,婚姻聘内,送逆无礼,则人有失合之忧,而有争色之祸矣,故 圣人为之分也。” 婚姻“别男女”的作用使得婚姻具有基础性的意义:。男女有别,然后父子 亲,父了亲,然后义生,义生,然后礼作,礼作,然后万物安。无别无义,禽 兽之道也。”( 礼记昏义) 按照儒家的观点,礼义纲常的维系和正常运转的 基础是家庭伦常的建立,而家庭伦常的建立则是开始于婚姻。 本着婚姻的意义,婚礼必繁其文,隆其节,严男女之别,然后才能得到稳 固的家庭关系和以之为基础的社会关系。因此韩诗外传日:“礼者因人情文, 亲结其缡,九十其仪,言多仪也。”汉志日:“帝王质文,世有损益,至周曲 为之防,事为之制,故日,礼经三百,威仪三千。” 按礼记的记载,先秦至秦汉婚礼共分为婚前礼、正婚礼、成婚礼三个 主要部分。这三部分礼仪各由一系列礼仪步骤组成。 第一节婚前礼仪文化词语 婚前礼由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六个步骤组成,俗称“六 礼”。“六礼”是确定婚姻的摹础和预备工作。 1 纳采:男方家长派使者向女方家长献礼求婚的仪式。“纳采”是求婚礼。 在纳采之前,已由媒人提亲,( 即仪礼所说的“下达”) ,女方允许,才可 行纳采礼。“而言纳者,以其始其采择,恐女方不许,故云。”( 陈顾远1 9 8 7 , 1 5 3 ) 在婚前六礼中,“媒人”一直是一个重要角色。媒人又称“媒妁”,即撮合 男女婚娶者。说文:。媒,谋也,谋合二姓者也。妁,酌也,斟酌二姓者也。” 郑玄e h “媒者,通二姓之言,定人家室之道。”在以家庭为单位的自然经济时 期,媒人不仅起到了介绍双方的作用,而是要将婚姻关系建立过程中一切环节 经办到底。至亲迎前,男方和女方不可见面,其中斡旋都由媒人进行。婚姻结 合必须有媒人的通合,这一点为古礼所重,我们从古代典籍中也可以看出其重 要程度。如 诗经齐风南t h e h “娶妻如之何? 匪媒不得。”符予形势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解日:“妇人之求夫家也,必用媒而后家可成。求夫家而不用媒,则丑耻 而不信也,故日,自媒之女,丑而不信。” 札记曲礼日:“男女非有行媒, 不相知名。”自媒而成的婚姻,为国人所痛绝,典籍中经常可见这样的例子鲁 桓公无媒而娶于齐,季姬无媒而自嫁于郜子,其父犹痛绝之。( 春秋桓公三 年) 声伯之母无媒而嫁,穆姜出之。( 左传成公十一年) 太史氏女自嫁于 齐渭王子法章,虽贵为王后,其父犹痛绝之。( 史记田敬仲完世家) 媒人为 何在婚娶中占有如此重要的地位昵? 礼记坊记解释说:“隔男女,防淫佚, 养廉耻也。” 纳采所用贽为雁。贾公彦日:“昏礼有六:五礼用雁,纳采,问名,纳吉, 请期,亲迎是也。唯纳征不用雁,以其白布币、帛可执故也。”( 仪礼贾公彦 疏) 以雁为贽的原因,班固认为是:“纳采、问名、纳吉、请期、亲迎,以雁贽, 用雁者,取其随时南北,不失其节,明不夺女子之时也。又取飞成行,止成列 也,明嫁娶之礼,长幼有序,不相逾越也。”( 白虎通嫁娶篇) 2 问名:纳采礼毕,使者出而复返,向女方家长问女方之姓名、排行、出 生年、月、日,以便归h 其吉凶。郑玄注日:。问名者,将归h 其吉凶。”所问 诸项中,出生年、月、日比姓名、排行更为重要,以辨别长幼,女方名字乃行 成人礼及笄礼时所取的名字。王国维女字说考彝器铭文数十例,认为女字 由四字组成:第一字为长幼排行,如孟仲叔季等,第二字为姓,如姬、妫等, 第三等四字为某母。女字之某母,犹男字之某甫。如“孟姬良母”等。卜得吉 兆则婚礼继续进行,h 得凶兆则婚事就此结束。 3 纳吉:如果问名后卜得吉兆,男方家长就派使者到女方家告之,婚姻之 事于是定下来。所以纳吉是正式订婚礼。“纳吉,用雁,如纳采礼”( 仪札士 昏礼) “此云纳者,仍恐女方家反悔,遂有再为申请之意耳”( 陈顾远1 9 8 7 , 1 5 4 ) 4 纳征:男方家长派使者到女方家中纳币,以定婚。郑玄日:“征,成也。 使使者纳币以成。”关于“纳币”与“纳征”两名称,陈顾远总结了三种看法: “或日春秋文质,故称纳币;或日士礼与诸侯礼不同,于士日纳征,于诸侯日 纳币;或又日纳币以物言,纳征以义言;诸侯纳征,以其币多,故指币云云。”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i _ - i _ _ - _ _ e 自l - l _ _ _ - i - i _ _ _ _ _ _ _ t e _ _ _ _ l - - - i l i l l l - _ l l l l _ _ l l i _ _ l 。以犹言纳者,纳币则昏礼成,复恐女家不受,更云纳也。经此仪注,婚约完 全成立,故日非受币不交不亲。币必诚t 无币不相亲云。”( 陈顾远l 9 8 7 , 1 5 4 ) 因为这是一道重要于续,所以聘礼比纳采、问名所用礼重得多。至于聘礼 的具体多少,则要根据男方的社会地位和经济条件而定。元明以后,这一礼俗 称“下财礼”。( 陈鹏1 9 9 0 ,2 0 6 ) 5 请期:男方家长将h 得的迎娶吉日派使者告诉女方家长。仪礼士昏 礼日:“请期,用雁。主人辞,宾许。告期,如纳征礼。”郑玄日:“主人辞者, 阳倡阴和,期日宜由夫家来也。夫家必先i - 2 _ ,得吉日,乃使使者往,辞,即 告之。”所以此礼名日“请期”。实为。告期”。为何名叫“请期”呢? 孔颖达解 释说:“由男家告于女家,何必请者? 男家不敢自专,执谦敬之辞,故云请也 女氏终听男家之命,乃告之。”“民间,则由男女双方共择日期,送一期帖于女 家正式通知而已! ”( 陈顾远1 9 8 7 。1 5 5 ) 6 亲迎:婚礼当天,新郎承父命亲自到女家迎娶新娘。通典日:“周制, 亲迎于户,六礼之仪始备。”盖“亲迎”为婚姻成立之必要条件,也是婚礼的重 要阶段除天子因至高无上的地位而不需亲迎外,所有人都要亲迎。亲迎时, 婿受绥于妇,并亲自御轮三周,班固日:。必亲迎受绥者何? 以阳下阴也。欲得 其欢心,示亲之心也。必亲迎御轮三周下车曲顾者,防淫佚也。”( 白虎通嫁 娶篇) 至于亲迎的原因,仪礼哀公问记载孔子曰:“大婚既至,冕而 亲迎,亲之也,是故君子兴敬为亲。”札记郊特牲日:“男子亲迎,男先于 女,刚柔之义也。天先乎地,君先乎臣,其义一也。婿亲御,授绥,亲之 也,亲之也者,亲之也。” 公羊传隐公元年注:“娶妻亲迎何法? 法日入阳 下阴也。”白虎通嫁娶篇日:。必亲迎授绥者何? 以阳下阴也,欲得其欢心, 示亲之心也。” 关于配偶的选择原则,主要体现在“问名”这一礼仪上。“问名”所问之出 生年、月、日及排行、姓名,正体现了上古礼仪对配偶选择提出的两条原则: “必当年德”和。同姓不婚”。 1 必当年德:结婚要在适当的年龄。在适当的年龄结婚是为了更好地繁衍 后代。至于适婚年龄。古籍多有记载,后儒争论不休,最通行的观点是男子三 厂, 、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十而娶,女子二十而嫁。如周礼地官媒氏:“媒氏掌万民之判,凡男女 自成名以上,皆书年月日名焉,令男子三十而娶,女了:二十而嫁。“仪礼内 则:“三十而有室,始理男事。女子十五而笄,二十而嫁,有故二十三而嫁。” 谷梁传文公十二年:“男子二十而冠,冠而列丈夫,三十而娶;女子十五 而许嫁,二十而嫁。”也有一些不同观点,墨子节用上和韩非子外储 说右下以为男子二十而娶,女子十五而嫁。这与男子行加冠礼,女子行及笄 礼的年龄正相同。有的说法是对这两种观点进行调和。如孔了家语本命解 载,鲁哀公问孔子:。男子十六精通,女子十四而化,是则可以生人矣。而礼, 男子三十而有室,女子二十而有丈夫,岂不晚哉? ”孔子答日:“夫礼言其极, 不是过也。男子二十而冠,有为人父之端,女子十五而嫁,有适人之道,于此 而往,则自婚矣。”据此,男子在二十至三十岁之间,女子在十五至二十岁之间, 都属适婚年龄。礼法对适婚年龄的规定也有灵活性,比如礼记内则中说 的。有故,二十三而嫁”,郑玄日:“有故,谓父母之丧。” 2 同姓不婚:古礼的同姓不婚制度始于周代。魏节孝文帝纪日:“夏 殷不嫌一姓之婚,周制始绝同姓之娶。”“同姓不婚”原则是周人对同姓婚配会 造成后代畸形和不育的后果有了较明确认识的产物。如国语郑语日:“和 实生物,同则不继。”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日:“男女同姓,其生不藩。”这 一认识对于中华民族的健康繁衍,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第二节正婚礼仪文化词语 正婚礼仪即婚礼当天新郎新娘所行之礼仪。正婚礼仪包括揖妇、沃盥、共 牢、合卺、撤馔、脱服、设衽、脱缨、酸余等步骤。 1 揖妇:新妇被新郎亲迎至家门口后,新郎向新妇行礼。礼记昏义 日:“妇至,郎揖妇以入。”而仪礼士昏礼则日:“妇至,主人揖妇以入。 至寝门,揖入,升自西阶。”比礼记所载多一次在寝门外的揖妇礼。郑玄注 日:“升自西阶,道妇入也。”妇人由西阶而入,可见此时的妇人在新郎家还是 宾客的身份。“揖妇礼”后来逐渐发展成现在所说的“拜堂礼0 即由新郎拜新 娘发展成“夫妻对拜”、“夫妻共拜”。“拜堂礼”一般分为三拜。拜天地,想用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自然神的力量来认可两性的结合;拜祖先,是要取得祖先神的认可和保佑;夫 妻对拜,表明男女两个个体通过婚姻结合在一起,通过交拜以示郑重其事,并 表明夫妻间平等、礼让的态度( 婚姻志,1 9 3 ) 。“拜堂”词最早见于唐代的 记载,如唐人演义封氏见闻录:“近代婚姻有障车、下婿、却扇及观花烛之 事,及有下地安帐并拜堂之仪。上自皇室,下至士庶,莫不皆然。”王建失钗 怨:“双杯行酒六亲喜,我家新妇宜拜堂。” 2 沃盥:沐浴以洁身的礼节,含有洗净污秽和厄运,一切从头开始之意。 仪礼对“沃盥”一节的描述比较简单:“布席于奥,夫入于室即席。妇尊西 南面。御沃盥交。”郑玄注日:“媵,送也,谓女从者也。御当为讶。讶,迎也。 谓婿从者也。媵沃婿盥于南洗,御沃妇盥于北洗。夫妇始接,情有廉耻,御交 道其志。” 3 共牢:又称。同牢”,即新婚夫妇共食一头牲畜,以表示此后夫妇二人 “体同为一”。相亲相爱。正如礼记昏义中所说:“共牢而食。所以合+ 体,同尊卑,以亲之也。”孔颖达疏日:“欲使婿之亲妇,妇亦亲婿,所以体同 为一,不使尊卑有殊也。”根据仪礼的记载,行共牢礼时“三饭卒食”,郑 玄认为之所以只吃三口饭,是为了“示亲不主为食起,三饭而成礼也。”贾公彦 疏日:“昏礼执匕、俎、举鼎各别人者,此吉礼尚威仪故也:少牢十一饭。 特牲九饭而礼成,此独三饭,故云同牢示亲不主为食起,三饭而礼成也。” 4 合卺:又称“合瓢”,指薪婚夫妇各用一半瓢喝酒漱口。魏书临淮王 传日:“又夫妇之始,王化所先,共食合瓢,足以成礼。”可见“合卺”在上 古婚礼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礼记昏义日:“合卺而醑。”郑玄注:“卺, 徐音谨,破瓢为卮。”又据仪礼士昏礼郑注日:“醑,漱也,酯之言演也, 安也。漱所以洁口,且演安其所食。”即食毕饮酒,演安其气。“合卺”这一习 俗基本为后代所沿袭,但内容逐渐变化,至宋代以后逐渐变为。交杯”( 陈鹏 1 9 9 0 ,2 1 7 ) 。 5 撤馔:将新婚夫妇所剩饭菜从洞房内撤出,以备双方侍从食用。仪礼士 昏礼载:“乃设于房中,如设于室,尊否。”据婚姻志,“房”指洞房外的 房间,“室”指洞房。郑玄日:“彻室中之馔,设于房中,为媵御莆之。彻尊不 1 6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设,有外尊也。”贾公彦疏e h “乃彻于房中,如设于室,虽据豆俎而言,理 兼于尊矣,故云彻尊不设,有外尊,明彻中兼尊也。云尊否者,唯尊不 设于房中而言也。知为媵御篙之,下文云媵莆主人之余以下是也。” 6 脱服:新郎、新娘分别在洞房外、洞房内脱去结婚礼服,交给双方侍从。 仪礼士昏礼日:。主人说服于房,媵受;妇说服于室,御受。姆受巾” 郑玄注日:“巾所以自洁清。”贾公彦日:。云主人说服于房,媵受;妇说服于 室,御受者,与沃盥文同,亦是交接有渐之义也。” 7 设衽:双方侍从为新婚夫妇设卧席于洞房仪礼士昏礼载:“御衽 于奥,衽良席在东,皆有枕,北止。”郑玄日:“衽,卧席也。妇人称夫日良。 孟子日:将见良人之所之。止,足也。”贾公彦日:“衽于奥,主于妇席, 使御布妇席,使媵布夫席,此示交接有渐之义也。云衽,卧席也者,案曲 礼云:。请席何乡,请衽何趾。郑云:啦问乡,卧问趾,因于阴阳。彼衽 何趾,明衽卧席也若然,前布同牢席,夫在西,妇在东;今乃夫在东,妇在 西。易处者,前者示有阴阳交会有渐,故男西女东;今取阳往就阴,故男女各 于其方也。” 8 脱缨:新郎自洞房外进入洞房,亲自为新娘脱掉头上所结的许婚之缨。 仪礼士昏礼曰:。主人入,亲说妇之缨。”郑玄日:“入者,从房还入 室也。妇人十五许嫁,笄而礼之,因著缨,明有系也。盖以五采为之,其制未 闻。”贾公彦日:“此缨虽用丝为之,当用五采,但无文,故云盖以疑之也。 云其制未闻者,此缨与男子冠缨异,彼缨垂之两傍结良绦,此女了缨不同 于彼。” 9 鹱余:双方侍从在洞房外的“房”中交相打扫新婚夫妇所剩的饭菜。仪 礼士昏礼日:“烛出,媵鲅主人之余,御鳆妇人余,赞酌外尊醑之。媵侍于 户外,呼则闻。”郑玄日:“昏礼毕,将卧息。( 媵鲮主人之余,御莆妇余) 亦有 阴阳交接之义。云酌外尊者,贱不敢与主人同酌内尊也不使御侍于 户外供承夫妇者,以女为主,故使媵侍于户外也。” 在上古婚礼进行的过程中,有两条原则需要遵循: 1 昏礼不用乐:婚礼进行时不奏乐。“不用乐”的原因,历来有两种说法: 1 7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一是婚礼属阴礼,而乐属阳,阴阳不相干。礼记郊特牲日:“昏礼不用乐, 幽阴之义也。乐,阳气也。”孔颖达解释说:“幽,深也。欲使其妇深思阴静之 义,以修妇道。乐,阳气也者,阳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