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艺术学专业论文)日用陶瓷的人性化设计研究.pdf_第1页
(设计艺术学专业论文)日用陶瓷的人性化设计研究.pdf_第2页
(设计艺术学专业论文)日用陶瓷的人性化设计研究.pdf_第3页
(设计艺术学专业论文)日用陶瓷的人性化设计研究.pdf_第4页
(设计艺术学专业论文)日用陶瓷的人性化设计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摘要 本文通过对中国各大日用陶瓷产区的实地考察以及大量有关中国日用陶瓷进出口 数据的收集,分析总结了中国日用陶瓷产业的现状和存在问题。通过中国日用陶瓷与欧 洲和日本同类产品的比较研究,分析了中国日用陶瓷产品在国际陶瓷市场上所反映出来 的问题造型陈旧、装饰老套、整体配套性差。通过以上两方面的研究,总结出目前 中国日用陶瓷产品发展的瓶颈设计创新问题。说明中国必须解决这些问题才能在国 际陶瓷市场上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地,才有可能重振中国陶瓷产品往日的雄风。 通过对人性化及人性化设计理念的学习,研究其发展历程和当前人性化设计的必然 趋势,得出在日用陶瓷产品设计过程中必须实施人性化设计。结合日用陶瓷设计中的所 有影响因素以及人性化设计中需要考虑的因素,归纳总结在日用陶瓷设计中从环境方 面、造型方面、装饰方面和配套组合方面等四个方面考虑人性化因素,进行人性化的设 计研究。在研究的基础上,使设计理论上升到方法论的高度,为其设计实践提供理论方 面的指导。 通过研究中国日用陶瓷产品的现状和设计创新方面所存在的问题以及人性化的设 计理念,在日用陶瓷设计中应用人性化设计理念,并在人性化设计理念的指导下,考虑 多方面人性化影响因素,进行日用陶瓷产品的设计实践,为日用陶瓷产品的设计活动提 供一个例证。 关键词:日用陶瓷,消费者需求,人性化设计 a b s t r a c t t h r o u g hs e e i n ga b o u tc h i n e s em a j o rp r o d u c i n ga r e a so fc e r a m i c sf o rd a i l yu s ea n d c o l l e c t i n gt h ed a t ao f c h i n e s ei m p o r ta n de x p o r to fc e r a m i c sf o rd a i l yu s e ,t h i st h e s i sa n a l y s e s a n ds u m m a r i z e st h es l a t u sa n dp r o b l e mo fc h i n e s ec e r a m i c sf o rd a i l yu s e t h r o u g h c o m p a r i n gt h ec h i n e s ec e r a m i c sf o rd a i l yu s ea n ds i m i l a rp r o d u c t si ne u r o p ea n dj a p a n ,t h i s t l l e s i sa n a l y s e st h ep r o b l e mr e f l e c t e db y 也e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c e r a m i cm a r k e t - o u t m o d e dm o d e l , o l d - f a s h i o n e dd e c o r a t i o n s ,t h ep o o rm a t c h 。t h r o u g hs t u d y i n gt h et w of a c e t s ,t h i st h e s i s s u n l m 撕z e st h em o s ti m p o r t a n tp r o b l e mo f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t h ec h i n e s ec e r a m i c sf o rd a i l y u s e - - d e s i g ni n n o v a t i o n ,w h i c hc h i n am u s ts o l v et of i n dt h e i ro w np l a c et og oi nt h e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c e r a m i c sm a r k e t n oo t h e rt h a nt h i s ,c h i n aw i l lb cp o s s i b l et or e v i v et h ep a s t g l o r y o f t h ec h i n e s ec e r a m i c s b yl e a r n i n gt h eh u m a nn a t u r ea n dt h ec o n c e p to fh u m a n i z e dd e s i g n ,t h i st h e s i ss t u d i e s 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h u m a n i z ea n dt h ei n e v i t a b l et r e n do ft h eh u m a n i z e dd e s i g n , g e t st h e c o n c l u s i o nt h a tt h ed e s i g no fc h i n e s ec e r a m i c sf o rd a i l yu s em u s ti m p o r tt h ec o n c e p to f h u m a n i z e dd e s i g n 。c o m b i n i n ga l lt h ef a c t o r so ft h ec e r a m i cd e s i g nw i t ht h ef a c t o r sw h i c ha r e c a l c u l a t e di nt h eh u m a n i z e dd e s i g n ,t h i st h e s i sg e t sac o n c l u s i o n :t h ec e r a m i cd e s i g na n d r e s e a r c ho nh u m a n i z e d d e s i g n s h o u l dc a l c u l a t eh u m a n i z ef a c t o r sf r o mf o u r f a c e t s - e n v i r o n m e n t , s h a p e ,d e c o r a t i o na n dc o m b i n a t i o n b a s e do nt h ec o n c l u s i o no ft h e r e s e a r c h , t h i st h e s i sr a i s e sd e s i g nt h e o r e t i ct ot h eh e i g h to fm e t h o d o l o g ya st h eg u i d a n c eo ft h e p r a c t i c eo fd e s i g n t h r o u g hs t u d y i n gt h ea c t u a l i t yo fc h i n e s ec e r a m i c sf o rd a i l yu s ea n dt h ep r o b l e mo ft h e d e s i g ni n n o v a t i o na sw e l la st h ec o n c e p to fh u m a n i z e dd e s i g n ,t h i st h e s i si m p o r t st h ec o n c e p t o fh u m a n i z e dd e s i g nt ot h ed e s i g no fc e r a m i c sf o rd a i l yu s e a n d 舶mt h eg u i d a n c eo ft h e c o n c e p to fh u m a n i z e dd e s i g n ,t h i st h e s i sc a r r i e so u tap r a c t i c eo fd e s i g nc a l c u l a t i n gm a n y h u m a n i z ef a c t o r s i ti sav e r yi m p o r t a n te x a m p l ei nt h ed e s i g no fc e r a m i c sf o rd a i l yu s e k e yw o r d s :c e r a m i c sf o rd a i l yu s e ,c o n s u m e rd e m a n d ,h u m a n i z e dd e s i g n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 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剐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 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本人为获得江南 大学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 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 签名: 裂铷貉 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江南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 江南大学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 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 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并且本人电子文档的内容和纸质论文的内容相一致 签 名:场? 祷知则绎;目,旧 导师签名:rz 瓠日期:钞吁午害间印耐 第一章绪论 第一章绪论 1 1 研究背景 1 i 1 中国日用陶瓷近况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以及经济的快速发展,机器大工业和标准化生产逐步进入 各种类型的企业。中国的日用陶瓷产业也在机械化大生产过程中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个体户、小企业因经受不住市场竞争的压力而纷纷倒闭;大企业通过整合兼并逐渐壮大, 不断引进机械化、标准化的批量生产技术和配套机器。从某个角度来说,这样降低了生 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保证了生产质量,但大多数企业在设计方面进行资金和人力 投入比较少,模仿古代和抄袭近现代国内外的同类设计比较优秀产品的现象时有发生, 但是在模仿和抄袭过程中,缺乏相应的改变和创新。比如造型的模仿,其尺寸和国外的 产品完全相同,根本没有考虑中国人的手形与西方人的手形有很大的差异。在装饰方面 也是这样,颜色和装饰纹样基本不改,由于东方和西方的宗教信仰以及区域民族文化有 很大的出入,这样根本不能适应中国的市场需求。还有就是技术方面的问题,西方各国 日用陶瓷的设计生产是建立在西方科学技术支持的基础之上,中国的很多企业只是进行 的模仿,仅仅在造型和装饰上下功夫,不考虑技术这一基础问题,因此在后期的烧制过 程中出现预想不到但又不能良好解决的问题,如毛边、变形、表面开裂、脱釉等现象。 这些方面的问题不能系统的解决,就出现了中国的日用陶瓷产品外观雷同、缺少创新、 档次低、文化内涵不足等问题,最终使中国的日用陶瓷产品在世界陶瓷市场上成为“赝 品 的代名词。 1 1 2 社会背景 时代的进步和经济的飞速发展使得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日常生活中所 使用的各种类型产品的要求也逐渐升高,特别是对那些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日用陶瓷 产品因为人们每天的起居饮食都离不开这类产品。但是工业时代的物质文明是建立 在同样物品的大批量重复制造基础之上,个人的独特需求所要求的特殊产品和小团体所 要求的小批量生产的产品,因成本的居高不下大多被放弃,大批量生产的副作用在人造 环境中充满太多的共性,缺乏手工业时代的个性,人们所使用的日用陶瓷千篇一律。因 此人们对于市场上的那些造型陈旧、装饰老套、配套性极差的以次充好又毫无创新的产 品充满了不满,甚至是反感和厌恶,更不用说去喜欢这些产品并从中体验生活的乐趣。 目前社会已经进入所谓的知识经济时代,社会经济水平逐渐提高,国民收入不断增 加,人们的生活节奏显得快速而紧张。饮食与生活方式驶入了舒适、便捷、个性化和自 由化的快车道,人们在精神文化、人情韵味和艺术体验方面的追求更加强烈。家居环境 明显改善,住房的家具和装饰已摆上日程。消费人群的素质在提升,消费热点不断转移, 商品人性化、高档化的需求观念已经明朗化。生活行为意识逐渐渗透到对商品功能更高 层次的渴望。因此,日用陶瓷产品由传统日常用品向时尚鉴赏实用品的转变势在必行, 在日用陶瓷产品中体现自然美感和人文情趣比单一技术性实用功能更为重要。 江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1 3 中国日用陶瓷产品的世界地位 中国瓷器发明于公元i - - 2 世纪,比欧洲入学会制作瓷器早约1 5 个世纪,在近代文 明开创以前,她以独有的文化情意传播于东方和西方,成为人类历史文明上的一个亮点。 中国陶瓷是中国传统入文文化的产物,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升华。也就是说,中国古代陶 瓷产品,将人文文化和民族精神融为一身,并上升到一种理想的境界,人文文化和民族 精神通过陶瓷这一特定载体,得到了完美的再现。陶瓷器皿在中国人的眼中是一种最可 爱、最可亲的器物,在外国人看来,中国陶瓷是中国的象征。且不说“中国 一词英文 “c h i n a 的原意即瓷器,即使是现代陶瓷工业十分发达的欧美国家和日本,都要到中 国来寻觅陶瓷的源头,探究中国古代陶瓷所包容的文化精髓。 但是,我国现代陶瓷特别是日用陶瓷产品在世界上地位已是明日黄花,在世界一流 的陶瓷产品中几乎找不到中国陶瓷产品的影子。承载中国文化和精神的日用陶瓷产品在 世界大舞台上没有了立足之地,这对于有着灿烂陶瓷文化的中国日用陶瓷产业以及设计 师来说,设计创新是最需要解决的问题。 1 1 4 小结 基于前面所述的几种情况,由于中国日用陶瓷产品存在所述的多方面问题,对中国 的日用陶瓷产业必须进行相应的改革,加大投入力度和效率,特别是在设计创新方面, 必须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才能使中国的陶瓷产业不断发展壮大。 1 2 日用陶瓷人性化研究的现状及必要性 1 2 1 日用陶瓷人性化设计研究现状 国内对日用陶瓷研究的文献非常多,但是针对日用陶瓷产品的人性化设计方面进行 专门研究的还不是很丰富,大多数学者都是对古代陶瓷纹样或者日用陶瓷产品现状做相 应的分析和研究,或者是针对某一地区的区域产业振兴进行专门的研究,针对国内外日 用陶瓷产品的差别、关注中国日用陶瓷产业的现状和如何改变这种现状的研究却是寥寥 无几: 国外在人性化设计理论和实践方面的研究很多,要集中在工业产品和电子产品以及 人机操作界面方面,可以为日用陶瓷的人性化设计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针对日用陶瓷 产品进行研究的不是很多,主要是对传统与现代的比较研究,也有涉及到人性化的研究 与设计,但是还不够全面、系统。 1 2 2 日用陶瓷人性化设计研究的曲要性 一是由于人们与日用陶瓷产品接触的机会和时间都比较多,人的一日三餐基本都要 和日用陶瓷产品有联系;二是日用陶瓷产品在社会上的接触面比较广,处在社会中的任 何人基本都要和日用陶瓷产品打交道。三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人 们对日用陶瓷产品的要求也就不断提高,但是日用陶瓷产品的现状不能适应消费需求。 在日用陶瓷产品方面进行人性化设计的研究,不仅可以促进中国日用陶瓷产品在设计生 产方面进行巨大的改观,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而且可以促进中国日用陶瓷产业的改革, 提高陶瓷产品的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从新树立中国陶瓷的品牌形象。 第一章绪论 1 3 研究的创新点目的和意义 研究的创新点: 1 、在理论方面,将人性化的设计理念引入到日用陶瓷产品的设计中,以人性化设 计理念为指导,总结分析研究了设计的人性化影响因素以及怎样在日用陶瓷设计中运用 这些因素,为改进日用陶瓷产品的设计提供理论基础; 2 、在实践方面,通过理论分析和研究,进行日用陶瓷产品的设计实践,进而为如 何改变中国日用陶瓷产品款式陈旧、功能单一、缺少情感因素的现状给予实践上的启示。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 、在进行国内外有代表性的日用陶瓷产品全面的比较分析基础上,引入人性化的 设计理念,对日用陶瓷设计进行理论指导: 2 、通过对日用陶瓷产品现状和人性化影响因素的分析,把影响日用陶瓷人性化设 计的因素应用到设计实践中,促进日用陶瓷产业的创新设计,再续中国日用陶瓷在国际 上的辉煌历史。 1 4 研究方法 为达到理想的研究效果,本研究采用了五种研究方法: 1 、资料收集法通过查阅相关的资料,收集相关的图片和数据以及有关的理论 知识,浏览i n t e m e t 上有关日用陶瓷产品的信息,寻找国内外陶瓷造型的设计实例与新 的设计动态,作为书面资料的有力补充; 2 、查阅文献法一通过对大量相关理论文献资料( 特别是人性化设计方面) ,搜集 与陶瓷有关的产品造型和人性化设计的相关知识,并通过学习有关美学、人机工程学、 认知心理学、消费心理学、创造学、符号学等方面的参考书,为分析总结人性化设计理 念在日用陶瓷设计中应用做铺垫,查阅相关的学术论文并梳理分析论文的脉络,在前人 研究的基础上提炼自己的观点,并作为自己论文的佐证; 3 、数据分析法通过对调查所得和网络上的大量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汇 集成为与本文相关的论据,作为本研究某些观点的依据; 4 、图表分析法一通过相关数据的收集、规整、对比,反映在图表中,从而清晰 明了地论述自己的观点; 5 、实地考察法一主要通过对中国主要日用陶瓷产区( 景德镇、潮州和唐山) 和 日用陶瓷市场的考察分析,总结归纳出社会环境与消费审美等因素在日用陶瓷设计过程 中的应用情况。 1 5 研究思路争论文框架 研究思路: 本文是根据中国日用陶瓷现状,在研究人性化设计和分析中国日用陶瓷存在的问题 后,在日用陶瓷设计中引入人性化设计理念。通过日用陶瓷设计与人性化设计理论的结 合,总结人性化设计理论在日用陶瓷产品设计过程中所要考虑的不同因素,即总结从哪 些方面入手可以使得日用陶瓷产品反映出人性化特征。这样,不仅是在理论上引入日用 陶瓷人性化设计理念,而且在设计实践中应用这一理念,对中国日用陶瓷产业振兴有巨 辽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大的帮助。不但可以使陶瓷产业生产出优秀的产品,而且可以提升中国陶瓷在世界上的 声誉,重振中国陶瓷之雄风。 论文框架: 第一章绪论 本章节阐述了课题的相关背景、研究现状与必要性、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研究方法 及论文框架。 第二章人性化设计 本章节主要阐述人性化与人性化设计的发展和必要性以及人性化设计的影响因素。 第三章国内外日用陶瓷产品 本章节主要阐述国内外日用陶瓷产品的发展情况以及中国日用陶瓷产品与国外同 类产品之间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 第四章日用陶瓷的人性化设计 本章节主要论述日用陶瓷产品在人性化设计过程中所要注意的四个方面:环境、造 型、装饰和配套组合。 第五章理论应用与设计实践 本章节主要阐述人性化设计理论在日用陶瓷产品设计中的应用以及在此理论指导 下所进行的设计实践。 第二章人性化设计 第二章人性化设计 2 1 人性、人性化、人性化设计 2 1 1 人性与人性化 性,辞海中的解释为:( 1 ) 性质,指事物所具有的本质特点;( 2 ) 人物的自然质 性,通常指人性:( 3 ) 佛教名词,指事物内在和不可改变的本质;( 4 ) 生命、生机;( 5 ) 性情、脾气;( 6 ) 性别。l l j 柯林斯c o b u i l d 英语词典对人性和人性化的解释如下: h u m a nn a t u r ei st h en a t u r a lq u a l i t i e sa n dw a y so f b e h a v i o rt h a tm o s tp e o p l eh a v e ( 人性 是大多数人所具有的自然属性和行为方式。) h u m a n i z ei fy o uh u m a n i z eas i t u a t i o no rc o n d i t i o n , y o ui m p r o v ei tb yc h a n g i n gi ti na w a yw h i c hm a k e si tm o r es u i t a b l ea n dp l e a s a n tf o rp e o p l e ( 如果给某种情形赋予人性化, 就是通过改变一种方式来改善它,使人们更加舒适、愉快。) 2 1 马克思也在哲学上提出了人性,他对人性内涵的理解是:需要就是人性。 在以上这些国内外对于人性和人性化的定义中,可以看出:人性对人而言,是指人 类所具有的自然性质和本质特征;人性化是对物而言,是赋予物以人的某种属性,而马 克思提出的观点更进一步地解释了人性的根本特质。 人性包括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这两个重要方面,二者相互影响、缺一不可,是 产品人性化设计研究的重要内容。人的自然属性表现出人的自然性,引起人们对自然的 美好情怀,让人们在使用产品过程中获得精神愉悦。这就要求设计师以自然元素符号为 基础设计出了符合人的生理结构和心理特性的产品,满足人们生理和心理方面的需求。 而人的社会属性是在人类社会中所体现出来的属性,是相当复杂的,却是人性化研究及 体现人情味设计最为重要的因素。人的社会属性由于变量多且比较抽象,因此在设计之 前就要从社会的实际情况出发并在具体的社会环境中进行研究和分析。这就决定了不能 孤立片面地研究人性化的某些内容,必须把具体的问题放在具体的时间、空间中进行具 体的分析研究,否则研究结果是毫无意义的。 2 1 2 人性化设计 包豪斯宣言中曾经提到:“设计的目的是人,而不是产品。 【3 】设计是为人服务的, 人性化必然成为设计的核心要求。人性化设计理念包涵着“以人为本 的丰富哲理。人 性化的设计理念是艺术设计发展中所必然出现的一种设计思潮,是人类对人与物、人与 自然关系思考的结果。人性化设计不是单纯的个性化设计、功能设计、绿色设计,不是 设计的某一个方面,而是更高层次的设计追求;不仅是使用功能和审美功能的结合,还 包括人类的生存环境、民族传统、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宗教文化等因素,是科学技术、 社会经济、文化艺术等多个方面的综合体现。【4 】 【1 】辞海编辑委员会辞海( 中册) r m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 9 8 9 ,2 2 6 5 2 1 ( 英) 辛克莱尔柯林斯c o b u i l d 英语词典: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 0 0 0 ,8 2 3 f 3 】何人可工业设计史m 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 0 0 0 ,1 1 3 【4 】周光云人性化设计理念在日用陶瓷产品设计中的运用 j 中国包装装潢设计,2 0 0 7 年3 月 江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人性化是赋予物以人的某些属性,也就是说人性化设计使得物具有人的某些特性、 符合人的需求。人的这种需求不仅包括生理方面的需求,还要有心理方面的需求。因此, 产品设计只有生理和心理层面上都满足入的需求,才能真正达到人性化的高度。人性化 设计应当首先体现在对人自身的关注上,这种关注是全方位的,主要表现在人的生理和 心理两个方面。在生理方面,主要研究的是人的行为能力和行为方式以及强调周围环境 的舒适度,除了与人机工程学紧密联系外,还需要新的科学技术( 如材料科学、加工工 艺等) 给予技术支持。在心理方面,主要研究的是如何使产品具有近似有生命的语言, 从而使产品对人产生不可抗拒的亲和力,而这就更加倚重于对一种人文精神的体现。 人性化设计不仅强调对群体的关注和爱护外,还要求有对社会中个体人的关注;不 仅对当前产品使用者的关注,还要对未来使用者发展趋势的关注;不仅要使产品适应人, 还要使产品适应商品化而进行大批量生产。 人性化设计,就是在现有的物质和技术条件下,以保持设计结构科学和功能合理为 基础,使设计的产品符合人的生理结构( 包括正常和特殊人群的不同需求) 、适应人的 行为习惯,为人们提供良好的操作界面和使用环境;在满足人们基本功能需求的前提下, 在设计中注入人性化( 情感的、符号的、伦理道德的、历史文化的、宗教信仰的) 因素, 给人以想象的空间和韵味,引发人们对产品的回味,带给人们轻松愉悦、和谐温馨、幽 默风趣的心理感受和情感体验,满足人的情感需求,促进人类向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 人性化设计还体现在生产及包装运输的便利性方面,使设计的产品可以批量化生产,并 尽可能地节约生产成本和减小工人劳动的复杂程度,近而提高生产效率。 2 2 人性化设计的发展历程和出现的必然性 2 2 1 人性化设计的发展历程 人性化设计并不是从某个具体时间或时代开始的,其产生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和历 史渊源。自人类诞生以来,人就一直为自身的生存和生活奋斗、奔波。在日常生活和劳 动中,入发踢了各种各样的工具属于后来所谓的产品。这种利用、改进和创造工具 的能力被认为是区分人与动物的一个标准。也就是说自从人类出现,潜藏在人类心灵深 处的为人设计的意识就已经存在。 原始社会所存在的设计,就像人类所有的发明创造一样,总是抱着改天换地、方便 生活的目的产生的。每一件物品,每一个造物的过程,都是在无意的探询人性之根本, 体现一定的人性关怀。不管是旧石器时代还是新石器时代,人们的造物行为都是为了能 实现自我的保护和生存,我们的祖先将石头磨成锋利的刃,方便切割,而另一头打磨光 滑,易于手握,这可以说是对人性化的最早阐释。封建社会由于传承下来的神性情节和 礼仪制度以及封建严格的等级制度,使设计的力量和关怀对象发生偏移而失去平衡,忽 视了对人性的关注。当然,这种忽视不是完全的,只能说是对寻常百姓的忽视。在达官 贵族中,或多或少有些产品满足了他们的物质和精神需要,显示了他们的权威和地位, 这也体现了人性化设计的一个方面。 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工业产品的生产从手工业生产方式的小作坊中脱离,逐步实 现机械化、规模化、批量化的工业生产,这为产品能为更多百姓服务打下了基础。英国 第二章人性化设计 著名的评论家约翰拉斯金( j o h nr u s k i n ) 就强调设计的民主特性,强调设计为大众服 务,反对精英主义设计的理论。他指出:“以往的美术都被贵族的利己主义所控制,其 范围从来没有扩大过,从来不去使群众得到快乐,去利于他们。与其生产豪华的产品, 倒不如做些实实在在的产品为好。,1 5 j 这就使得设计向着正确的发展道路上走来,这是对 广大人民需要和利益的关注,是人性化设计的一种体现,象征设计活动迈上了一个新的 台阶。现代设计之父威廉莫里斯( w i l l i a mm o r r i s ) 于1 8 6 4 年领导的英国工艺美术运动, 希望赋予日用产品一些美感,给人民的生活带来更多的情趣,这就是人性化设计的一个 方面。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功能主义逐渐在设计师的血脉中生根发芽。功能主义对人 需求的满足成为人性化设计的开始,因为在理性、实用、大批量生产要求下,更多人能 拥有好用的产品。但是功能主义在产品功能方面考虑过多,忽视了市场的需求。社会中 的人不但需求实用的产品,还需要美丽多样、富有个性的东西,功能主义过于理性就压 倒了人的个性,也就逐渐偏离了人性的根本。在人性化设计发展的过程中,我们不能不 提的就是人机工程学的发展,设计师更多关心使用者的舒适度,在人机数据的指导下设 计很多优秀产品,大到飞机小到玻璃瓶,都体现了对人类自身的关注。这些方面的发展 都为人性化设计的真正出现打下良好的基础。 随着物质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产品的要求也逐渐提高。德国理性主义精神下的功能 主义产品不能在精神层面上起到作用。2 0 世纪3 0 年代出现并在4 0 年代中后期成熟的斯堪 的纳维亚设计风格摆脱了德国设计的严格和教条,擅于将多元的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理 念互相融合,利用自然的材料和富于弹性的曲线,造就了一种有机化的、更具人情味的 设计风格。在斯堪的纳维亚设计风格中既重视产品的经济法则又重视大众消费的需求, 生产价廉物美且具有民主化设计目标的产品,使工业设计的几大元素诸如批量生产、经 济法则、形式美等得到正确的考虑又充分传达了产品的情感因素。正如丹麦设计领袖 凯- 博杰森( k e yb a j e s e n ) 所说的那样,我们制造的东西应该是有生命的它们应该 是人性化的、有生机的和温暖的。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美国和英国政府开始关注战争设备 上进行的“适应人的设计 ,工程技术人员开始将研究的注意点转移到适应人需要的设 计上,新的设计从以前的“为适应的设计 开始转移到“为工作的人设计 。2 0 世纪 6 0 年代维克特巴巴纳克( v i c t o rp a p a n e k ) 出版了他最著名的为真实世界的设计 ( d e s i g nf o r 也er e a lw o r l d ) ,提出了自己对于设计的三个要求: ( 1 ) 设计为广大人民 群众服务;( 2 ) 设计不仅应该为健康人服务,同时还必须考虑为残疾人服务:( 3 ) 设 计应该认真考虑地球的有限资源使用问题,设计也应该为保护我们居住的地球的有限资 源服务。【6 】这三个观点真正体现了人性化设计所追求的目标,即为所有的人( 包括健康 人、残疾人、老年人、儿童等) 进行设计,让消费者使用既方便又安全的产品,并且在 这一过程中实现人与产品的交融。 随后,产品设计又向艺术化方向发展。当周围充满了黑、白、灰色的几何形功能主 义的产品时,包括设计师在内的人都试图创造出一种“温和友善 的物品,使生活艺术 5 1 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 m 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 0 0 2 ,5 4 6 1 董占军外国设计艺术文献选编 m 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 0 0 2 ,5 5 7 江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化。设计的艺术化发展道路无疑是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是人类本性的回归,是 人性化设计思想的进一步扩充和丰满。现代主义之后的设计风格,出现了更多的设计形 式,用不同的表现方式,如复古主义、隐喻、象征手法来传达设计的情感因素,希望在 情感上与使用者形成共鸣。除此之外,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设计重心已经不仅仅是那 些有形的物质产品,而且出现了越来越关注入与产品的抽象关系。这种关注,比起工业 社会中对人体工程学的研究更进了一步,这种人机的对话关系使人与产品融为一体,使 对人的关注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并在高技术的社会中赋予人以最大的自由。这是对人 的情感方面的考虑,属于人性化设计中满足人的高级需求方面。产品的人性化设计,符 合当今以信息化、数字化为基础的知识经济时代人们在精神上更渴望获得满足和愉悦的 诉求。 从以上几个方面来看,功能主义的发展、人机工程学的研究、人类情感需求的考虑、 以及生活艺术化的追求,是人性化设计发展的几个阶段,也是人性化设计所追求的不同 层面,这些方面的发展,为人性化设计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人性化设计是 以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基础的,是伴随着设计的出现、发展到成熟而逐步出现和完善的。 人性化设计不仅是使用功能和审美功能的完美结合,还包括人类的生存环境、民族 传统、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宗教文化等影响因素的考虑,是科学技术、社会经济、文 化艺术等方面的综合体现,提倡在产品设计中应该充分考虑设计对象人,真正地去关心 人的健康、安全、心理体验等方面。 2 2 2 人性化设计出现的必然性 任何事物的出现都有其必然性,人性化设计的出现也有其各方面的影响因素,可以 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1 、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社会大众的生活水平是随社会整体生产力的发展而渐次提升的。当社会经济发展处 于较低水平时,人们对设计物的要求只能是简单而实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并达到一 定程度,大众就会对产品就产生比较高的要求咆括除实用功能之外更多心理的、精 神的、文化的需求。欧洲1 8 世纪4 0 年代的工业革命,将大量机械制品以人们意想不到 的速度和数量源源不断推向市场时,尽管那些产品大多是粗制滥造的,但是大多数人还 是欣然接受。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四五十年代是世界经济的恢复期,经济相对落后,工 业产品设计遵循简洁、实用、耐用的原则,精简装饰。经过六七十年代经济的持续快速 发展,社会物质财富迅速增加,许多国家步入丰裕社会时期,于是人们心理的、精神的 需求便不断膨胀。人们对设计物的要求变得更加挑剔甚至苛刻不仅要满足人们生理 的需求,而且要满足人们心理的需求;设计不仅要实用,而且要适用,还要在设计中赋 予更多审美的、情感的、文化的精神因素。因而随着经济的发展,2 0 世纪8 0 年代人性 化设计的出现并渐成气候便是水到渠成、顺理成章的。 2 、人类需求层次的内在要求 需求是设计的原动力。设计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的生理和心理需求,需求不断推动 设计向前发展,影响和制约设计的内容和趋势。美国行为科学家马斯洛( a b r a h a mm a s l o w ) 第二章人性化设计 提出的需求层次理论,揭示了人性化设计的本质。马斯洛将人类需求划分为五个层次一 一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会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马斯洛认为人类需求的 五个层次是逐级上升的,当低一级需求获得满足后,高级需求才会产生,再要求得到满 足。工业产品由简单实用到除实用之外蕴含着各种精神文化因素的人性化设计正是这种 需求层次逐级上升的反映。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墨子所说的“衣必常暖,然后求丽;居 必常安,然后求乐。川7 】很早以前就阐述了人类需求的这种先后层次关系。作为人类生产 生活的主要载体产品,它在满足人类高级的精神需求、协调和平衡情感方面的作用 却是无庸置疑的。因而人性化设计,绝不是哪一个设计师“心血来潮 ,而是人类需求 层次的变化对设计的内在要求。 3 、对过度理性反思的要求 德国包豪斯学校倡导的现代主义设计风格在2 0 世纪四五十年代逐渐成熟,并成为 席卷全球的国际主义风格,在2 0 世纪7 0 年代更是达到一统天下的程度。以至于美国作 家汤姆沃尔夫( t o mw o l f e ) 在他的知名作品从包豪斯到我们的房子( f r o mb a u h a u s t oo u rh o u s e ) 中愤怒地说:“米斯凡德罗少就是多的减少主义原则改变了世 界大都会三分之二的天际线。,1 8 j 主要讲的虽是建筑,但相同的情形同样发生在产品设计 领域。现代主义设计以其高度理性化特征和冷漠的面孔征服了全世界人的眼球,在创造 巨大的社会财富的同时,也受到自我意识不断增强的新一代消费者的批评、指责和发难。 1 9 7 2 年7 月1 5 日美国圣路易( s tl o u i s ) 的“普鲁蒂一艾戈 ( p r u i t t i o g e ) 住宅区的 倒塌就是对国际主义风格否定的有力证据。这个由日本设计大师山崎宾( m i n o r u y a m a s a k i ) 设计、于1 9 5 4 年兴建、供低收入家庭居住的住宅区,采用典型的现代主义 建筑风格,精简装饰、预制构件,以钢筋、混凝土和玻璃为原材料,只强调功能而缺少 装饰,外观设计工整有致,但整个住宅区冷漠而毫无情感,如同监狱一般,“完工后,即 使低收入的穷人也因为设计非人情化的特点而不愿迁入”。【9 】直到7 0 年代初,这个住宅 区的居住率还不到1 3 ,市政府不得不将这个巨大的建筑群全部炸毁。这一事件给追求 理性的现代主义风格以迎头痛击。作为对过度理性化设计理念的反驳,强调装饰的人性 化设计理念便应运而生,不断激起消费者的兴趣,受到众多消费者的欢迎。 德国的著名设计师迪特拉姆斯( d i e t e rr a m s ) 是德国现代主义设计的领袖人物, 曾在五六十年代设计出一系列高度理性化、功能化、高质量而冷漠的经典德国产品。然 而拉姆斯的思想在8 0 年代初开始受到冲击:德国柏林的设计家组成的“新德国设计” 流派就公开反对以拉姆斯为代表的正统德国设计,强调人性化设计。其精神领袖克里斯 提安鲍恩格罗博( c h r i s t i a nb o m g r a b e r ) 公开宣称:“我反对的不是拉姆斯本人,而是 那种说德国设计必须像拉姆斯的刻板教条”。【l o 】他的理论对沉闷的、冷漠的、理性的德 国设计发起强烈攻击,反映了对极端理性化设计的厌恶情绪。一方面是自我意识不断增 强、消费口味不断变化的消费者,另一方面是过于刻板、冷峻、理性的千篇一律的设计 网墨子节用,墨子说:“诚然,则恶在事夫奢也。长无用,好末淫,非圣人之所急也。故食必常饱,然后求美: 衣必常暖,然后求丽;居必常安,然后求乐为可长,行可久,先质而后文,此圣人之务。” 【8 】董占军外国设计艺术文献选编 m 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 0 0 2 ,2 2 6 【9 】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m j 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 0 0 2 ,3 1 9 【1 0 】陈鸿俊设计人性化之思考 j 装饰,2 0 0 1 年第1 期 9 江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面孔,其结果必然是选择、变化、突破由理性化走向感性化、由非人性化走向人性 化,八九十年代的这种对理性化的反拨正是人类思想意识走向成熟、需求向人性化发展 的真实体现。 4 、高新科技发展的内在要求 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环境里,社会所呈现出的各种产品都是高科技和技 术的综合体,包含科技的高度理性,与人们心中需求的产品形象必然有一定的差别,因 此人们需求一种平衡高科技与高情感的平衡、高理性与高人性的平衡。科学技术越 进步,人们对这种平衡的需求就越强烈。这种情感和人性平衡的实现,作为与人类生活 息息相关的产品设计是责无旁贷的。许多有远见的设计家已经意识到了设计的这一重 任,1 9 9 5 年德国斯图加特市举办的“首届世界仿生设计学术研讨会”上,与会的设计师、 科学家和艺术家就呼吁重视设计对人类未来的影响力,为解决人性与技术之间日益尖锐 的矛盾发挥更大的作用,使人造物更加“自然化”、“人性化 ,因此人性化设计是高科 技与高情感的一种平衡剂,是高科技发展与人们需求矛盾的必然要求。 2 3 人性化设计的表达方式和特点 2 3 1 人性化设计的表达方式 人性化设计的表达方式归纳如下三种: 1 、通过改变设计中的形式要素( 造型、色彩、装饰、材料等) ,引发人们积极的情 感体验和心理感受,是设计中所谓的“以情动人 。设计的特征必须通过造型才能得以 明确化、具体化、实体化,也只有通过造型使其实体化。在设计中色彩和装饰必须借助 和依附于造型才能存在,必须通过形状的体现才具有具体的意义。另外,色彩一经与具 体的形相结合,便具有极强的表现力,具有强大的精神影响。当代美国视觉艺术心理学 家布鲁墨( c a r o l y nb l o o m e r ) 说:“色彩可以唤起人们的各种情绪、表达感情、甚至影 响正常的生理感受。 【l l 】因而色彩是一般审美中最普遍的形式,色彩成为人性化设计表 达的重要因素。适当的装饰可以增加设计的情趣和个性,使设计物灿烂生色。 现代设计师常在产品设计中采用或加进自然材料,通过材料的调整和改变以增加自 然情趣或温情脉脉的情调,使使用产品的人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造型设计与人机工程 学相结合带来的艺术文化气息和人机相宜的使用界面使产品更富于人性化。改变产品设 计中的形式要素,从情谊方面感动消费者,达到产品的人性化设计目的。 2 、通过运用产品符号学方面的理论知识,使设计物形象化,操作功能规范化、统 一化,使一件复杂的产品成为一件“自明之物 ,这就是产品符号学在产品设计中的应 用。在设计过程中运用产品符号学方面的理论知识,使产品的功能符号化,使消费者买 到产品之后不必阅读产品说明书,就可以方便快捷地使用产品。这样可以提高产品的操 作效率和使用的宜人性、安全性,使消费者感到亲切温馨,感受到设计所围绕的中心就 是消费者自身。 3 、通过对设计物功能的开发和挖掘,在日臻完善的功能中渗透人类伦理道德的优 秀思想,如平等、正直、关爱等,使使用者感到亲切,让人体会到人道主义的真情,是 1 l 】陈鸿俊设计人性化之思考 j 装饰,2 0 0 1 年第1 期 第二章人性化设计 设计所谓的“以义感人”。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只有用心去关注人和人性,才能以饱含 人道主义精神的设计作品打动消费者。日本设计界把工业设计称为“生活的学者”,认 为设计可沟通商家与消费者,满足消费者未被发觉的需求,弥补生活的缺陷,就是这方 面的范例。 2 3 2 人性化设计的特点 1 、人性化设计以结构科学和功能合理为前提 离开了科学的结构和合理的功能,人性化将走向 极端,最终将背离人性。现代设计是科学和艺术、技 术与人性的结合,科学技术为设计提供坚实的结构和 良好的功能,而艺术和人性使设计富于美感,充满情 趣和活力,成为人与设计和谐亲近的纽带。片面强调 一个方面,将使设计走向极端,与设计初衷背道而驰。 现代主义设计风格后期之所以受到人们的批判和责 难,就在于它过度强调理性和功能性,忽略了对人性 化、个性化的关注,而走入了过度理性化、冷漠化、 单一化和功能化的歧途。如德国设计。可以说是功能主 义的代表产品( 图2 一1 ) 。 而产生于2 0 世纪7 0 年代的后现代主义之所以赢得 大多数消费者的认同却在9 0 年代以后逐渐销声匿迹, 很大程度上在于它在追求个性化、人性化、多样性和装 饰性的同时,又走入了忽略、无视功能和结构的死胡同 很多后现代主义风格的产品根本就无法使用,成了 真正意义上的“概念设计”。意大利设计大师索特萨斯 于8 0 年代设计的书架( 图2 - 2 ) ,使用了塑料贴面材料, 颜色鲜艳跳跃,而造型夸张奇特几乎不具备使用功能, 图2 2 索特萨斯设计的书架 却更像一个抽象的雕塑作品。这样的设计虽也有着多样而生动的特点,甚至包含很深的 文化隐喻色彩,对消费者而言,却形同虚设,又何来人性化可言? 2 、人性化设计是“人化”与“物化”的统一 人类设计的产品总是体现了一定时期人们的审美意识、历史文化和情感需求等精神 因素,反映人的需求,这是产品的“人化”;而人类的意识、情感、文化等精神因素又 需借助于一定物质形态来表达,作为人类生活方式载体产品必然承担对人类精神 的承载,这便是人类精神的“物化”。“人化”和“物化”构成了人与设计物之间的互 动关系,人性化设计便是“人化”和“物化”的统一,两者相辅相成。完全脱离人的设 计和完全脱离设计的人是根本不存在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人性化设计绝不是什么 “新花招”,而是设计本应具备的特质,设计师所做的便是使这种? 人化”和“物化” 过程更通畅、更和谐,达到人与产品相对融洽的状态。中国古代哲人所宣扬的“天人合 一”、“物我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