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寄宿制初中生心理疾病分析及矫正策略.doc_第1页
乡镇寄宿制初中生心理疾病分析及矫正策略.doc_第2页
乡镇寄宿制初中生心理疾病分析及矫正策略.doc_第3页
乡镇寄宿制初中生心理疾病分析及矫正策略.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乡镇寄宿制初中生心理疾病分析及矫正策略顺德区均安文田中学 徐娟 我校是新建的均安文田中学,是一所全封闭式的乡镇寄宿制学校,崭新的宿舍楼和齐全的住宿设施给全校1800名学生提供了寄宿条件,学生每个星期要在学校住宿五个晚上。学校聘请黄埔军校的教官对学生住宿进行军事化管理,把学生吃得饱,睡得好,少生病作为生活的重点,为学生的学习和健康成长提供了优质的后勤保障。但是,离开了家、离开了父母的学生在学校住宿,他们身上出现了许多心理问题。2、个案观察法实验老师对寄宿制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进行全方位的科学了解,并进行科学的归纳,找出其发展变化的规律。3、行动研究法积极发挥寄宿制班级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针对寄宿制学生心理问题及时开展研究,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法。4、心理辅导法建立寄宿制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开展心理咨询,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发展中的疑难问题,克服心理障碍。5、追踪调查法利用家访,家长会,少先对活动等对寄宿制学生进行追踪调查,记录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在接触学生的过程中,许多我们认为品德低劣的所谓“双差生”,问题可能就出在心理健康上,一个心理有障碍的学生,往往表现为品德差、行为习惯不好。因此,我们的教育一定要与心理健康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只有学生的心理障碍清除了,个性心理健康了,学生才能够有良好的品德与行为习惯。在实际教育工作中发现有这几方面的表现,有的学生因为一点小小的失败,便被困难吓倒,灰心丧气,不思进取;有的学生抵制不住各种游乐场所的诱惑,痴迷其中,荒废学业,不能自拔;有的学生仅仅因为情绪不稳定,处理不好和同学老师的关系,教师如果批评他,他就会认为老师对他有看法,甚至产生逆返心理等等现象,这些都反映出在学生中存在着严重的心理问题。中学生处于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对他们进行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尤为重要,同时这也是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 通过研究寄宿制学生现状,我们发现学生中出现的常见心理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适应环境能力较弱。由于和父母生活在一起“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养成了娇生惯养的习惯。一旦离开父母羽翼的呵护,他们就不知所措。在120余名寄宿制学生当中有84名独生子女,这一点在独生子女身上更突出。在每学期的开始他们总不能安心学习,不能适应学校的生活环境。对策: 利用少先队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学校快乐学习,快乐成长。组织生活教师,班主任和学生结成互助对象。训练学生的自我生活适应能力,加强体育锻炼,在锻炼中训练吃苦耐劳的精神。1.强化心理健康教育意识 我们在走访调查的过程中发现,很多学校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识淡漠,在大多数学校,没有心理健康辅导室,也没有专职的心理健康辅导老师。有些学校虽然有心理健康辅导室,有经过短期培训的文化课兼职心理健康老师,但由于教育者自身观念的影响,往往用传统的教育思想和一般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只是流于形式,心理咨询师、心理健康老师并没有真正发挥作用,形同虚设。因此,要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首先应该强化心理教育的意识,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将心理问题和思想品德问题区别开来,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冯雪红要求全校教师绝不能把寄宿制理解为对学生的“圈养”,而是要积极挖掘寄宿制办学模式在教育中的独特育人功效,重视所有学生学习、生活、活动场所的文化建设,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的广泛兴趣和爱好。她还要求学校根据学生年龄和心理特点,构建主题宿舍文化,让学生踏进宿舍就有回家的感觉。第五、激励引导。激励是指由一定的刺激激发的动机,使人产生一种内趋力,朝所期望的目标发展的心理和行为过程。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激励可能由于场合、内容的不同而形式不同。激励是给学生积极向上的动力的最好方式。每个学生都有渴望进步的要求,一个学生在遭受失败时,最需要的是鼓励和帮助。如果一个遭受失败的学生得到的是老师严厉的批评、讽刺和嘲笑,那么他就会丧失信心;如果老师给他的是激励的语言、耐心的帮助,那么他就会继续努力,追求成功。老师一个赞许的目光、一个满意的笑容、一个手势的表达对于学生都是一次激励,或是成功的体验。老师要给学生的不仅仅是成功的激励,更应该在学生失败时给他们以激励,激励他们继续努力,发挥他们最大的潜能。老师几句真心的安慰,或许给学生带来了真心的感激;老师的激励,或许给学生带来十足的信念,改变学生的一生。激励,我们容易做到,却能给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带来一次次机会。第二,人际关系不够和谐。寄宿制学生的学生交往能力很差,由于“想家”或“离家”等原因使他们的人际关系受到影响。有些寄宿制学生爱三五成群的组成小集体,他们是希望在小集体的呵护下生活,“为朋友两肋插刀”的错误思想较普遍。到了五、六年级这种现象更为突出。06学年到07学年,高年级学生发生打架,斗殴事件13次,其中有11次发生在寄宿制学生身上。他们往往以同班、同村、同邻、同姓为前提组成这样的小集体。多让寄宿制学生参加集体活动,在活动中让他们感受成功的快乐。3.开展丰富有趣的课外活动对小学生来说,学习任务并不繁重,没有必要过度强调学习。但一般而言,寄宿生比走读生平均每天要多出34个小时在学校,大多数寄宿制学校在这个时间都是安排学生学习,这样使得小学生在寄宿学校的生活单调统一,很多学校是为了管理而管理,而不是从素质教育的角度考虑学生的成长。因此对寄宿在学校的学生,学校应该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兴趣小组活动,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兴趣开展,让学生习惯、适应并喜欢学校的寄宿生活。第三,幸福感不足。在他们身上大多都存在这种想法:畏惧本村的学生。农村的寄宿制学生都是出村上学,例如:我校的120余名寄宿制学生分别来自北楼村、菅村、东清、西清、毛寨、西范、舍落口、王盘等村。最近的学生也离学校有3公里,最远的离学有20多公里,所以由于安全感的缺失造成正常人格发展障碍。特别是在年龄小,学习成绩差的寄宿制学生身上更为突出。他们往往用自己的零用钱,玩具等来讨好本村学生,以获取他们的呵护。构建温馨和谐的师生关系寄宿制学校的学生远离父母,得到的直接亲情较少,他们更渴望得到老师在生活、学习上的关心爱护。而在寄宿制学校里,班主任和生活老师很少与学生进行思想和心理上的沟通,在成长教育方面对学生的关爱不足,使得寄宿学生因为情感缺失而产生心理困扰。寄宿制学校老师必须真诚地关怀,充分地理解学生,用真诚的情感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别是班主任老师,与寄宿生的心理距离最近,最了解他们的情况,最易与他们沟通,他们对寄宿生的关怀与关心,也最易于得到寄宿生的理解和接受。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受传统教育方式的影响,有的教师往往以权威者自居,训斥、讽刺学生,造成师生关系的紧张,既影响了教育效果又对学生的身心健康起到了负面影响。致使学生不愿意和老师交流,老师也无法把握他们的心理及思想动态。因此,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应以平等、大度的态度去对待学生,老师的一个微笑可能会使学生敞开心灵之门;老师几句真诚的话语可能会使学生感激不尽;老师的不断鼓励可能会使一个即将放弃拼搏的学生重新振作起来。老师,应该让学生崇拜而不惧怕;老师应该让学生爱戴而不是讨厌;老师应该做学生的好朋友;老师应该是学生遇到困惑时的倾诉者。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的引导和教育的第一步。也只有和学生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老师才有可能、有机会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及心理变化等。然而,这一切需要我们对学生付出一种投资感情投资。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活动及感受,拉近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尊重学生,营造和谐、民主、自由、宽松的气氛,老师以积极的人生态度去影响学生,让教师的一言一行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改变着学生,正所谓“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不容忽视的情感投资是不可以被任何形式所代替的。第四,存在性格柔弱内向、自卑心理、寂寞心理及反抗心理。小学生的年龄较小,社会适应能力较弱,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当学生遇到心理问题时更需要亲情的帮助。而在寄宿制学校学生每周只能回一次家,在他们的生活中缺少家教与亲情。所以,在许多寄宿制学生身上存在性格柔弱内向,不能很好的与老师同学交往。通过问卷调查有六成的学生多寂寞心理。这些都是亲情缺失的结果。2.进行形式多样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地区、不同年级、不同性别的学生呈现出了不同的心理矛盾和心理冲突,针对这些特点,学校老师应该进行分析,采取不同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辅导帮助,比如,针对四年级学生刚刚开始寄宿会出现人际交往困惑的孩子,可以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心理健康活动,让他们与同班同学、同宿舍同学尽快熟悉了解,建立友谊,适应寄宿生活;另一方面学校应该开设心理辅导课程,进行普及心理学常识的教育,在学生中广泛开展心理健康活动,比如说“悄悄话”的活动,让同龄人通过互相倾诉、互相沟通、共同分忧,达到心理疏通的目的;还可家校联手开展心理辅导,学校应利用家长会这个渠道作些宣传,让家长也对心理辅导有所了解,并协助学校开展工作。 树立信心。从心理学角度分析,青少年有很强的可塑性,老师应该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一个学习差生可以作到积极参加劳动,那么热爱劳动就是他的闪光点;一个学习较差但却能和同学友好相处的学生,团结同学就是他的闪光点学生只有看到了希望找到了成功才能树立信心,才能用健康的心理去迎接一次次的挑战。第五,存在攀比之风。人人都有虚荣心,寄宿制学生离开家庭吃住在学校,攀比之风很浓。有些贫困学生,家庭生活很困难,可是在学校他们不愿让人说自己家里穷。盲目攀比,比吃的,比穿的,比谁的零花钱多。在120多名寄宿制学生身上大都存在这种心理。有一名学生父母残疾,家中还有两个大伯年迈无妻,生活十分困难,学校免了她的学杂费,书费,并补助了生活费。由于自己的虚荣心和父母的娇惯花钱大手大脚,和家境好的学生攀比。不比学习比吃穿,这个问题在很多寄宿制学生身上都存在。因人而宜,对症下药。做人的工作是最复杂的工作。人的思想活动及心理活动千差万别,在工作中我们发现有的学生缺乏自信;有的学生内心自私;有的学生意志软弱老师应该研究分析学生的心理活动,将学生从性格、行为上进行分类,对不同的学生给以不同的教育方式,避免老师与同学之间由于老师教育方式的不正确而产生不必要的误会。本学期我校在班级里设了一个信箱,学生可以通过信箱向老师反映问题、提出看法等。其中有这样一封短信:老师,我对您的教学很佩服,但是您太严肃,我希望见到您更多的笑容。这封信对我触动很大,我感觉学生们需要的是积极向上、热情洋溢的老师,而不是一进教室便耷拉着脸、不苟言笑的老师。于是,我在工作中积极改变着自己,学生也更喜欢我了,他们更愿意和我接近,我也更加了解了他们。第六,责任感淡薄。宿舍每天都有值日任务,内务整理和卫生打扫,经过对比走读生,这个问题也较为普遍。无论在班集体还是在学校活动中,表现不积极,没有责任感。 开展良好的集体活动。开展集体活动,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主要方式之一。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同样也可以用这种方式。例如,针对一部分学生以自私的心理特点,让学生们开展讨论,讨论这种行为可能会给自己、给他人、给集体带来的影响,如果照此发展可能会带来的严重后果等。有时虚构一些故事让学生分析讨论,效果较好。又如,面对一部分学生在学习上缺乏恒心、毅力、惰性思想较为严重的现象,开展“你行我也行”活动,还进行学习优秀生的经验交流会等活动,使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得到极大提高,在活动中,同学们的心理发展得到正确引导,使他们思想境界也得到升华。自私心理.主要是指只顾自己个人的利益,不顾别人和班级集体的利益,自我中心主义占据优势的一种心理状态.主要表现为遇事先想到自己,斤斤计较,对班级集体的事情表现淡薄,助人为乐的思想缺乏等。这一类问题学生可通过取得家长的理解与配合,因为家长的言行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对学生个性的发展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建议家长在平时生活的一些小事上多一点爱心;建议家长多留心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以及所接触的人,让孩子多与身边一些为人慷慨,会为别人着想的人交往.建议家长多注意教育方法的科学性.其次,教育学生要有爱心,帮助学生培育爱心,促使学生实践爱心.学生王某有着明显这样的心理,他在值日打扫卫生,订正作业时处处考虑自己的方便,又有一次学校组织在看电影时,他应排在较后面而与同学发生争执受到老师的批评.个别谈话使其明确自私有损于个性发展,有碍于班级进步,最终会失去集体和同学的帮助,成为孤家寡人的道理.其次利用班级中有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