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哲学专业论文)论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理论的形成和发展.pdf_第1页
(外国哲学专业论文)论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理论的形成和发展.pdf_第2页
(外国哲学专业论文)论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理论的形成和发展.pdf_第3页
(外国哲学专业论文)论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理论的形成和发展.pdf_第4页
(外国哲学专业论文)论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理论的形成和发展.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当前,由于世界共产主义运动遭到了重创,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受到阻碍。随之而来的一些 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形态的错误思想,严重影响着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影响着社会主义事业 的发展。另外,对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种社会形态,人们在思想上也有误区,在行动上 有错误。因此本文想通过了解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科学把握马克思主义 社会形态理论的内涵和实质,从而用正确的理论指导人们在现阶段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根据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社会形态的论述,认识到社会形态与生产力、经济基础和上层建 筑有着紧密的关系,社会形态是这些要素的有机总和,是反映人类社会发展阶段和社会类型的实 体。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理论的形成经历了一个过程,从最早在马克思恩格斯思想转变过程中的 萌芽,到后来形成的社会五形态论,最终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形态理论。要全面把握这一理 论,还要研究马克思主义两种社会三形态论和马克思晚年关于东方社会道路的思想。这些思想从 不同的角度分析了社会形态的演进,因而对历史进程及其阶段性做出了一些内容不尽相同的论 断,但它们研究历史的方法论和对历史发展总趋势的把握是一致的。特别是马克思对东方社会道 路的思考,对当前落后国家进行社会主义实践,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个自 然的历史过程,多样性和统一性的统一是社会形态更替的必然趋势和基本特征。马克思主义社会 形态理论不是公式,也不是教条,它不仅在前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中得到了发展,也在中国的社 会主义建设中得到了丰富,也必将在更多的社会主义国家以后的发展中得到完善和深化。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理论,形成,发展 a b s t r a c t a tp r e s c n t , o w i n gt ot h ew o r l dc o m m u n i s tm o v e m e n ts u f f e r e da b l o w , t h ew o r l ds o c i a l i s t d e v e l o p m e n th i n d e r e d c o n c o m i t a n ts o m ee n o n c o u si d e a so nt h es o c i a l i s ts o c i e t yp a t t e r n s ,s e r i o u s l y a f f e c t i n gp e o p l e l sb e f i e fi nm a r x i s m ,a f f e c t i n g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t h es o c i a l i s tc a a s e i na d d i t i o n ,o u r s o c i a lp a t t e r n so fb u i l d i n gs o c i a l i s mw i t hc h i n e s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s u c hp e o p l ea r ew r o n gi nt h i n k i n g ,i n a c t i o nf l a w e d s oh e r ew a n t st ou n d e m t a n dt h ef o r m a t i o no ft h em a r x i s tt h e o r yo fs o c i a lp a t t e r n sa n dt h e d e v e l o p m e n tp r o c e s s 血es c i e n t i f i ct h e o r yo fm a r x i s ms o c i a lf o r ma n ds u b s t a n c eo ft h ec o n t e n t ,t h u s g u i d i n g t h e p e o p l e w i t hc o r r e c t t h e o r ya t t h i ss t a g e o fs o c i a l i s t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a c c o r d i n g t ot h em a r x i s tc l a s s i c a le x p o s i t i o no ft h es o c i a lp a t t e r n s ,r e c o g n i z i n gt h a ts o c i a lp a t t e r n s a n dp r o d u c t i v i t y , t h ee c o n o m i cb a s ea n ds u p e r s t r u c t u r eh a v ec l o s er e l a t i o n s t h es o c i a lp a t t e r ni st h es u m o ft h e s ee l e m e n t so r g a n i c , ar e f l e c t i o no ft h es t a g eo fd e v e l o p m e n to fh u m a ns o c i e t ya n ds o c i a lt y p e so f e n t i t i e s m a r x i s tt h e 0 1 2 o fs o c i a lp a t t e r n sh a v eu n d e r g o n eap r o c e s so ff o 珊a t i o n f r o mt h ee a r l i e s ti nt h e p l e c e s so fc h a n g i n gt h et h i n k i n go fm a r xa n de n g e l st h e m s e l v e st ot h es u b s e q u e n tf o r m a t i o no ff i v e p a t t e r n so fs o c i a lt h e o r y , a n de v e n t u a l l yf o r m e dt h em a r x i s tt h e o r yo fs o c i a lp a t t e r n s t ob ef u l l yg r a s p t h i st h e o r y , w es h o u l da l s os t u d yt h et h e o r yo fm a r x i s ma n dm a t xb o t hs o c i a lp a t t e r n st h r e ey e a r so nt h e r o a da n do r i e n t a ls o c i e t i e s t h e s ei d e a sf r o mt h ed i f f e r e n tp e r s p e c t i v eo ft h ee v o l u t i o no fs o c i a lp a t t e r n s , w h i c hm a d es o m eo ft h eh i s t o r i c a lp r o c e s sa n di t sd i f f e r e n te l e m e n t so ft h et h e s i s b u tt h e ys t u d yt h e h i s t o r ya n dm e t h o d o l o g yo f 也eg e n e r a l 仃e n do fh i s t o r i c a ld e v e l o p m e n ti st h es a m e m a i xr o a dt o 山e e a s te s p e c i a l l ys o c i a lt h i n k i n gt ot h ec u r r e n tp r a c t i c eo fs o c i a l i s mi nb a c k w a r dc o u n t r i e si so fv i t a l s i g n i f i c a n c eo fe n l i 曲t e n m e n t s o c i a lp a t t e m so fd e v e l o p m e n ti san a t u r a lh i s t o r i c a lp r o c e s s ,d i v e r s i t y a n du n i t yi st h eu n i t yo ft h es o c i a lp a t t e r n so ft u r n o v e ri n e v i t a b l et r e n da n df u n d a m e n t a l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e s m a l x i s mi sn o tas o c i a lf o r m a t i o nt h e o r yf o r m u l an o rd o g m a t i c ,n o to n l yt h ef o r m e rs o v i e tu n i o nh a s b e e nt h ep r a c t i c eo fs o c i a l i s m ,t h es o c i a l i s tc o n s t r u c t i o ni nc h i n ah a sb e e ne n r i c h e d ,a n dw i l ls u r e l y i n c r e a s ei nt h es u b s e q u e n td e v e l o p m e n to ft h es o c i a l i s tc o u n t r i e sw e r ei m p r o v i n ga n dd e e p e n i n g k e y w o r d l s :m a r x i s m ,t h es o c i a lp a t t e r n st h e o r yf o r m a t i o n ,d e v e l o p m e n t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 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宁夏大学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 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 了谢意。 一潞廖司碉 帆矽诉渺五日 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宁夏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送交论 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 存、汇编学位论文。同意宁夏大学可以用不同方式在不同媒体上发表、传播学位论文的 全部或部分内容。 (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协议) 研究生签名 导师签名 :彩舯 髟豸氏 时间:移口莎年;月z 猸 时间:年? 月册 宁夏大学硕十学位论文 第一章绪论 第一章绪论 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理论是唯物主义历史观的重要内容之一这一理论描述了不同社会形态 的特点,正确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指导人们认识人类历史发展规律,进行社会变 革实践的重要理论。多年来它为我们了解社会历史发展,认识社会阶段的特点,起了重要的作用。 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理论在我国有重大的影响,在我国的哲学、历史学、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中一 直有明确的结论: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形态理论即是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 会和社会主义社会依次演进的理论,当代现实中的社会主义社会即是取代资本主义社会而后向共 产主义社会发展的社会。这样一个结论已被很多人所接受,大家认为已成定局,似乎已无必要再 研究了。实际上,任何理论都不该是静止不动的,而是要随着认识对象的发展而不断发展,这样 才能保持理论的生命力,保证它对实践指导的实效性。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理论也必须不断深化 和发展。只有科学正确地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理论,才能真正认识和把握社会发展规 律,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的本质,才能使当前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顺利发展。 当前,由于世界共产主义运动遭到了重创,一些社会主义国家的垮台,给世界社会主义的发 展带来极大的阻碍。有些人开始怀疑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形态理论,认为这些理论是一种虚构,社 会主义不能实现。有些人又宣扬趋同论,否认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区别。这些思想严重影响着 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影响着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在我国,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也存在着一些理论上的困惑和实践中回避不了的问题亟待解决。例如,有的人对我国初级阶段社 会主义的性质有所怀疑,认为说的是社会主义,干的是资本主义;也有的人对我国现阶段所处的 历史阶段认识不清,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命运担忧;许多人在理论上搞不明白社会主义初 级阶段和资本主义的关系,在理论上有误区,在实践中难免就出错误或无从下手。 理清理论上的误区,认清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理论的形成和发展,科学把握马克思主义社会 形态理论的内涵和实质,以期用科学的理论指导人们在现阶段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就是本论文的 写作目的和论文的实际意义所在。 宁夏大学硕十学位论文第二章秆会形态的内涵及其各冈素之间的关系 第二章社会形态的内涵及其各因素之间的关系 认识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中社会发展规律的关键是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的 范畴。因此,科学理解社会形态的内涵,全面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形态理论,在深入的社会实 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形态理论,才能搞好社会主义的建设,取得社会主义实践 的胜利。关于社会形态的内涵,从马克思、恩格斯到列宁,都有重要的论述,许多马克思主义者 也都表述过自己的观点,对它们做一个系统的归纳,从中可以发现社会形态的本质 2 1 经典作家关于社会形态概念的论述 2 1 1 社会形态与生产关系 在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著作中,社会形态是一个多义性的概念,在多数情况下是指“社 会经济结构”、“生产关系总和”、“生产关系体系”等。马克思在( 政治经济学批判) 序言中, 三处使用社会形态概念,都是指生产关系或生产关系总和。他在文中说:“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 在它们所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社会生产关系,在它 存在的物质条件在旧社会的胞胎里成熟以前,是绝不会出现的”。1 这里是把社会形态和它所容纳 的生产力直接联系起来,显然指的是生产关系。在文中还说:“大体说来,亚细亚的,古代的, 封建的和现代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可以看作是社会经济形态演进的几个时代”。2 从字面上看,这 里的社会经济形态指的应该是生产方式。在同一页里,马克思又用到了社会形态的名称,他说: “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过程的最后一个对抗形式,这里所说的对抗,不是指个人的对 抗,而是指从个人的社会生活条件中生长出来的对抗;但是,在资产阶级的胞胎里发展着的生产 力,同时,又创造着解决这种对抗的物质条件。因此,人类社会的史前时期就以这种社会形态而 告终”。3 这里的“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也就是现代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那么,这里的社会形 态还是指生产方式。 在恩格斯的论述中,也强调了社会形态和生产关系的联系。恩格斯在1 8 9 0 年8 月5 日致施密特 的信中说:“必须重新研究全部历史,必须详细研究各种社会形态存在的条件,然后设法从这些条件 中找出相应的政治,私法,美学,哲学,宗教等等的观点”。4 这里把社会形态看作是政治、私法、美 学、哲学、宗教等等的观点产生的根源,显然指的是社会经济基础,即生产关系的总和。 列宁在论述社会形态的内涵时,运用的概念是社会经济形态。列宁曾经讲过:。马克思第一 次把社会学置于科学的基础上,确定了社会经济形态是一定生产关系的总和,确定了这种形态的 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5 又说:“马克思主义者认为必须解释这些剥削现象,把它们联结成一定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 卷人民出版社1 9 7 2 年版第8 3 页。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 卷人民出版社1 9 7 2 年版第8 3 页。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 卷人民出版社1 9 7 2 年版第8 3 页。 马克思思格斯选集第4 卷人民出版社1 9 7 2 年版第4 7 5 页。 列宁全集第1 卷人民出版社1 9 5 7 年版第1 2 2 页。 2 宁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二章杼会形春的内涵及其备田素之间的关系 的生产关系体系,即特殊的社会经济形态,而这种经济形态的活动和发展的规律是需要客观研究 的”。1 在这两段话中,可以明确地看到列宁是把社会经济形态定义为“生产关系总和”、“生产关 系体系” 2 1 2 社会形态与生产力和上层建筑 在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著作中,社会形态概念有时也包括生产力和上层建筑,特别是在 论述社会形态发展时,总是下连生产力,上连上层建筑,从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的相互 作用中分析社会形态的发展过程。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到了生产力和社会形态的关系。他说:“动物遗骸对于判断已经绝 迹的机体有重要的意义,劳动资料的遗骸对于判断已经消亡的社会经济形态,也有同样重要的意 义。各种经济时代的区别,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于怎样生产,用什么劳动资料生产。劳动资料 不仅是人类劳动力发展的测量器,而且是劳动借以进行的社会关系的指示器”。2 在这里显然是把 劳动资料作为衡量和规定一个社会形态的重要因素。在( 资本论第三卷中,他指出:“这种生 产的承担者对自然的关系及他们互相之间的关系,他们借以进行生产的各种关系的总和,就是从 社会经济结构方面来看的社会”。3 这里所说的从经济结构方面来看的社会,就是社会形态;这里 所说的“生产的承担者对自然的关系”,指的是生产力;这里所说的生产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指 的是生产关系,这样,我们可以比较清楚的看到,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强调的社会形态,显把 生产力也包括在内的,指的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体。 除了把生产力和社会形态联系起来外,马克思还认为社会形态包括上层建筑。在他的文章剩 余价值理论中他写过这样一段话:“因为施托尔希不是历史地考察物质生产本身,他把物质生 产当作一般的物质财富的生产来考察,而不是当作这种生产的一定的、历史地发展的和特殊的形式 来考察,所以他就失去了理解的基础,而只有在这种基础上,才能够既理解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的 组成部分,也理解一定社会形态下自由的精神生产”。很明显,马克思在这里的论述,是把“意识 形态、“精神生产”都包括在社会形态范畴当中,把它们作为社会形态的一个基本结构要素。 在列宁的思想中则很明确地肯定了社会形态同上层建筑的关系。他在讲到资本主义社会形态 时指出:“马克思在资本论中,专门以生产关系来说明该社会形态的结构和发展,但又随时 随地探究适合于这种生产关系的上层建筑,使骨骼有血有肉。资本论所以大受欢迎,是由于 这一著作把整个资本主义社会形态作为活生生的东西面向读者表明出来,将它的生活习惯,将它 的生产关系所固有的阶级对抗的具体社会表现,将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的资产阶级政治上层建筑, 将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之类的思想,将资产阶级的家庭关系都和盘托出”。5 列宁的这段论述,很 清楚地说明社会形态的结构是以生产关系为基础,这是骨骼,而上层建筑以及社会意识和家庭关 系等则是社会形态的血肉。 列宁全集第1 卷人民出版社1 9 5 7 年版第4 2 0 页。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 3 卷人民出版社1 9 7 2 年版第2 0 4 页。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 5 卷人民出版社1 9 7 2 年版第9 2 5 页。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 6 卷第1 分册人民出版社1 9 7 2 年版第2 9 6 页。 列宁全集第1 卷人民出版社1 9 5 7 年版第1 2 1 页。 3 宁夏大学硕十学位论文第二章社会形态的内涵及其并田素之间的关系 2 1 3 社会形态与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 在马克思的有关著作中,他还把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联系在一起来论述社会形态的 马克思在1 8 5 7 年至1 8 5 8 年写的经济学手稿中说:“人的依赖关系( 起初完全是自然发生的) , 是最初的社会形态。在这种社会形态下,人的生产能力只是在狭窄的范围内和孤立的地点上发展 着。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是第二大形态,在这种形态下,才形成普遍的物质交换, 全面的关系,多方面的需求以及全面的能力的体系。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它的共同的生产能力 成为它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是第三阶段”。1 在这段论述中,马克思根据人的能 力的发展把人类社会分为三大社会形态。这里的社会形态和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有着密 切的关系。最能体现这四者关系的是马克思在1 8 5 9 年政治经济学批判) 一书的序言中对社会 历史理论所做的著名概括。“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 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这些社会生产关系 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与之 相适应的现实基础。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 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 展到一定的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活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 这只是生产关系的法律 用语) 发生矛盾。于是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 就到来了。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地发生变革”。2 这段论述是马 克思科学历史观的高度概括,完全可以让我们明确理解社会形态这个范畴的内涵。 列宁在论述社会形态发展的统一性时,说过这样一句话:“一分析物质的社会关系,立 即就有可能看出重复性和常规性,就有可能把各国制度概括为一个基本概念,即社会形态”。这 句话中,社会形态是指对社会制度的概括。一个社会制度,有它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要素, 应该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等因素。这是对社会形态的综合概述。 根据以上所引述经典作家的相关论述,可以发现社会形态概念既可以指称生产关系总和或生 产关系体系、社会经济结构;也可以指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即生产方式;还有时指经济基 础与其相适应的上层建筑;而在讲社会形态发展时。又把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看作一个 内在联系的统一整体,实际上是把社会形态看作所有这些社会要素的总和。 2 2 我国理论界对社会形态范畴的理解 多年来,我国马克思主义学者在研究社会形态理论时,对社会形态的内涵也提出了自己的理 解,主要有有以下三种看法:“( 1 ) 认为杜会形态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就是说社会形态 不包括生产力;( 2 ) 认为社会形态是社会经济结构或生产关系总和,就是说,社会形态既不包括生 产力,也不包括上层建筑;( 3 ) 认为社会形态是生产方式,即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统一,就是说杜 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4 6 卷上,人民出版社1 9 7 2 年版第1 0 4 页 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 卷,人民出版社1 9 7 2 年版第8 2 8 3 页 3 列宁全集第1 卷,人民出版社1 9 5 7 年版第1 2 0 页 4 宁夏大学硕+ 学位论文 第二章社会形夺的内涵及其各因素之间的关系 会形态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但不包括上层建筑。”1 在我国,对社会形态最流行的定 义,就是社会形态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这个定义撮早出现于苏联哲学家罗森塔尔和尤 金合编的简明哲学辞典( 1 9 3 9 年版) 上,该书中给社会形态下的定义就是“历史上一定的社 会经济制度以及跟它相适应的上层建筑”。2 这种看法,在后来很自然地被我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工作者所接受,而且还被写入我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中,具有很大的影响。这个定义在马 克思主义经典论述中可以找到一些根据,在前面所引述的经典论述中也有提到的。但从实际来看, 这个定义是不全面的。包括上面提到的我国理论界对社会形态内涵的三种看法,也都没能完整地 全面地认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社会形态的相关论述。而且用这样的理论来认识当前我国社会 形态的特点,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把握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就显 得苍白无力,理论不能令人信服地解释现实问题。 实际上,人类社会是一个复杂的实体,它由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三个基本层次构成。 社会形态和这三个因素都有关系。有鉴于社会形态与多种因素的复杂关系,近年来我国马克思主 义学者,对社会形态的定义,都给予了较宽泛、更科学地理解,把三个因素都考虑进去如在教 育部主编的唯物史观通论这本书中,认为社会形态是历史的具体存在现实和社会结构类型, 所谓社会形态,是指同生产力发展的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张秉民教 授主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给社会形态也下了相似的定义,认为社会形态就是社会各要素 按一定的内在联系构成的有机体系,而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则是构成这一体系的基本要素。因此, 所谓“社会形态,就是同生产力发展的一定阶段相联系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桂套形一 态是标志着人类社会不同质态的范畴。”3 赵家祥在其著作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形态理论简论当 中,是这样解释社会形态的,“社会形态是由历史上一定的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等全部 社会要素组成的统一的完整的社会体系,是按照本身特有的规律运动、变化、发展着的活的社会 机体。”4 还有的学者考虑到社会形态所反映对象的复杂性,认为用一个判断给社会形态下定义, 不能全面概括社会形态的内涵,他们提出要从不同的层次上去理解和把握社会形态的内涵。如孟 庆仁在他的著作现代唯物史观大纲中给予社会形态范畴两重含义的理解。另一位作者贾高建 在其著作当代社会形态问题导论中,把社会形态的内涵分层次理解,他认为社会形态的含义 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等等这些关于社会形态的含义,都是作者站在不同的角度对社会形态的一种 认识,不论全面与否,都为我们理解社会形态的内涵提供了一定的思路。 2 3 社会形态和社会经济形态 在理解社会形态范畴时,有必要明确社会形态和社会经济形态的关系。社会形态和社会经济 形态这两个词语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著作里均有出现,它们的关系问题,在目前我国的教科 书,专著、译著中,可以说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至今没有一个统一的、权威的说法。有的说 1 赵家祥: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形态理论简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 9 8 5 年版第3 页。 2 转引自赵家样: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形态理论简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 9 8 5 年版第1 5 页。 3 张秉民:马克思主义哲学,宁夏人民出版社2 0 0 0 年版第3 2 7 页。 4 赵家祥: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形态理论简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 9 8 5 年舨第1 5 页 5 宁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二章丰十会形容的内涵及茛符冈孝之间的关系 法认为两个概念是等同的,可合并使用,如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简要读本 第2 2 5 页中写道:“社会形态就是社会在其历史发展的一定阶段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 体因此,马克思也将社会形态叫做社会经济形态。”赵家祥在其书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形态 理论简论也说过:“社会形态和社会经济形态这两个术语,是同一概念的两种不同的表述,其 内涵和所包括的具体内容是相同的。马克思恩格斯,列宁都在同一意义上使用这两个术语的。社 会形态可以看作是社会经济形态的简称”有的学者模糊二者的关系,不加区分,互相使用,或 干脆用另外的术语将它们代替。这种状况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的理解,影 响了对社会主义社会发展阶段的科学认识,给社会主义的发展带来损失。有鉴于此,目前在我国, 有的学者则做了较深入的区分,他们认为,既然在马列原著中是两个不周的术语肯定有它们的区 别。在肖前、李秀林、王永祥主编的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张秉民主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教育部主编的唯物史观通论等书中,都对这两个概念做了区别。比较而言,本论文认为把两 个术语有所区别还是比较科学的。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对社会历史发展理论的研究,是从社会赖以存在的经济条件开始的。马克 思思格斯根据历史事实和材料,对各种社会形态的经济关系做了深刻的分析,比较典型地运用社 会形态这个概念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文中,“分工发展的各个不同阶段,同时也就是所有 制的各种不同形式”。在方法上,“必须详细研究各种社会形态存在的条件,然后从这些条件中找 出相应的政治、私法、美学、哲学、宗教等等的观点”。1 为此,他们全面、深入地考察了资本主 义生产方式,研究了从原始公有制度到资本主义以前的各种所有制形式的发展过程,探讨了资本 主义以前和以后的社会形态,希望寻找到社会发展的规律。但在说到社会发展规律时,运用的术 语则是社会经济形态,马克思在资本论中也表明,“我的观点是: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是一 种自然历史过程,不管个人在主观上怎样超脱各种关系,他在社会意义上总是这些关系的产物。” 2 在这段话里马克思指出,“自然历史过程”所指对象就是社会经济形态,它说明社会经济形态的 发展具有不可抗拒的客观规律性。后来的列宁在运用这两个词语时,有时也是不加区别的,如在 什么是“人民之友”以及他们如何攻击社会民主主义者一书中,同时使用这两个概念,并未 加以严格的区分。列宁在谈社会形态发展时,就是这样使用的。列宁在讲到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 种自然历史过程时说:“只有把社会关系归结于生产关系,把生产关系归结于生产力的高度,才 能有可靠的根据把社会形态的发展看作是自然历史过程”。3 列宁的这段话,不仅直接把马克思那 段话中的社会经济形态的说法用社会形态的说法代替,而且还正确地总结马克思思考问题的一个 方法一一就是在最具体的事物中抽象出最一般的规律。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提到的社会形态和社会经济形态之间有不可分割的联系,但它们毕竟是不 同的概念,各自有其质的规定性。马克思首先在1 8 4 5 1 8 4 6 年写作的(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制 定了“社会形态”这一概念,后来又于1 8 5 8 1 8 5 9 年写作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 中制定了 “社会经济形态”这一概念。“社会经济形态”是在“社会形态”形成之后进一步思索的产物, 它不包括上层建筑,是生产方式内部的范畴。社会形态是人类历史发展一定阶段的经济、政治、 1 马克思息格斯选集第4 卷,人民出版社1 9 7 2 年版,第4 7 5 页。 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2 卷,人民出版社1 9 7 2 年版,第2 0 8 页 3 列宁全集 第1 卷,人民出版社1 9 5 7 年版,第1 2 0 页 6 宁夏大学硕十学位论文第二章社会形杏的内涌及其各丙素之间的关系 思想文化等形态的总称,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社会经济形态是人 类社会发展的一定阶段占主要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它包括社会的经济结构、要素和功能,它 仅指社会的物质领域。社会经济形态和生产力有着直接的关系,它的发展是一个自然的历史过程。 社会形态是由社会的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要素组成的多层次,多方面,不断变化的复杂系统。 它受社会经济形态的制约并与自然环境密切相联,它也有自己运动形式和特殊的发展规律,其中 人的因素起着很大的作用。社会经济形态决定了社会形态,它是理解社会形态、划分不同时代的 根本依据。社会经济形态又由社会最根本的物质条件隹产力水平所决定。虽然有区别,但两 者的联系更为紧密,按照列宁的说法,社会经济形态同社会形态在本质上揭示的内容是一致的, 所反映的趋势是相同的。用经济关系,进而用生产力来说明社会发展规律,更具有直观性,更具 有说服力。本文论述的社会形态,就是和社会经济形态紧密联系的社会形态,是一个丰富内涵的 范畴。 2 4 社会形态的内涵及其和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生产力的关系 2 4 1 社会形态的内涵 综合以上分析,可以说社会形态的内涵是非常丰富的。本文认为首先明确的是,社会形态范 畴是反映社会发展阶段和社会类型的实体性范畴。其次要注意的是社会形态是一个综合性的范 畴,可以划分成不同层次来理解,还包括基本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生产力等要素。这样,我 们理解的社会形态就应该是:社会形态就是社会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等全部要素,在一 定内在联系中构成的社会体系,是反映人类社会发展的阶段和社会类型的实体,是按照特有的规 律运动、变化、发展的活的社会机体。 2 4 2 社会形态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 经济基础是由生产关系的总和形成的社会经济结构,是新旧生产关系的矛盾。这个经济基础 就是上层建筑的基础,也是整个社会的基础。树立在这个基础上的上层建筑是一个多方面综合的 矛盾体。社会经济结构作为基础,是社会形态的决定因素,它不但决定着整个社会形态的性质、 产生和发展,而且决定着上层建筑的性质、产生和发展。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表现在, 社会经济结构中处于压迫和剥削地位的阶级,既是整个社会的统治阶级,也是整个上层建筑的统 治阶级;上层建筑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主要是经济结构中的统治阶级提供的。所谓经济基础 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是指在旧的社会形态中新的生产关系决定新的上层建筑的产生,而不是一种 新的完整的经济基础在旧的社会形态中形成,再在其基础上建立起新的上层建筑。经济基础决定 上层建筑的发展,包括上层建筑的质的变化和量的扩张两个方面。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 用,大体说来,一种社会形态的以国家权力为主体的政治上层建筑,总是要对经济基础中的两种 生产关系发生明显的反作用,即在这种社会形态刚刚产生的时候,它必须促进旧的生产关系的灭 7 宁夏大学颐十学位论文第:节甘会形吝的内涵及其各因素之间的关系 亡,推动新的生产关系迅速发展起来;丽当这种社会形态临近灭亡的时候,它必须尽力维护占统 治地位的旧的生产关系的生存,压制新的生产关系的发展。这种反作用在社会历史的发展中是很 大的,也是能动的。思想上层建筑的反作用,在大体上和政治上层建筑的反作用是一致的,但起 作用的方式不同,有时的反作用也很大。 2 4 3 社会形态与生产力的关系 社会形态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有紧密的关系,它和生产力也有重要的联系。一定的社会形 态归根结底是由一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它虽然不是区分不同社会形态的直接标志,但却 是决定处于同一社会形态的不同国家的具体特点的最后根源。这既是因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经 济基础) 有着紧密的关系,也是因为生产力与上层建筑之间也有关系。这样,生产力或直接或间 接都与社会形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在社会形态理论中,要重视生产力因素的影响。生 产力这一范畴在马克思主义中占有绝对重要的地位,是马克思唯物史观中的关键因素。马克思主 义认为生产力是指人们在改造和征服自然的能力,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生产过程结成的人与人之 间的关系,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人们在生产活动中,形成的生产关系 构成了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关系,并且制约和影响着其它一切关系,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了社会的 经济基础,决定着社会的上层建筑,其中生产力是最重要的因素,它对生产关系起着决定性作用。 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化就是在这两对基本矛盾的推动下而发展变化的。马克思、恩格斯也曾多 次强调生产力在衡量和划分社会阶段时的重要性。比如马克思在研究东方社会的“跨越发展”时, 针对俄国赫尔岑等人提出的俄国农民天生就是共产主义者,俄国农村的跨越发展是无条件的,它 能够自发的跨越进入共产主义社会的说法,马克思提出“跨越”是有条件的,俄国农村社会必须 吸收和利用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的积极成果,继承其高度发达的生产力,这是俄国实现“跨越发展” 的一个必要条件。根据他这重要思想,在认识社会形态时,生产力是一个关键因素,特别是在 把握社会主义社会形态时,要重视生产力因素。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一个基本目标,是衡量社会 发展程度的一个基本标志,是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因此在社会主义认识与实践中, 应当把生产力的发展放在一个中心位置,以此为基础,来思考和推进社会全面进步。这也是有历 史经验教训的。从历史上看,中国共产党曾经在一个时期,忽视了这个基本原则,先是脱离生产 力实际水平,盲目追求高而纯的生产关系形式,之后又极力推行。以阶段斗争为纲”,企望以政 治斗争为主线来推动社会发展,给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带来了巨大的损失。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共 产党系统的总结了历史教训,认真反思了生产力在社会主义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深刻揭示了解 放和发展生产力与社会主义本质之间的关系,全面考察和分析了中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现状,提 出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在此基础上科学地指明我国现在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 段。理论的深化更符合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为中国的发展开创了新境界。实践证明,在马克思 主义社会形态理论中,不能抛开生产力因素去认识各个社会形态的特点和实现它们的规律,只有 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紧密结合才能正确全面把握社会形态的特点和发展规 律。 8 宁夏大学硕十学位论文第三章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理论的形成 第三章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理论的形成 3 1 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理论的形成过程 3 1 1 马克思恩格斯早期思想的转变及其中社会形态理论的萌芽 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理论是唯物史观的重要内容之一,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形成有一个发 展过程。这个发展过程伴随着马克思和恩格斯世界观的转变和哲学思想形成的过程。在这个过程 当中自然也就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理论的萌芽。 马克思和恩格斯刚开始不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者。他们成为马克思主义创始人, 也经历了从唯心主义到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到共产主义的转变的过程。马克思早期接受的 是黑格尔的哲学思想,是青年黑格尔派的追随者和佼佼者,他深入的研究了黑格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