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论文)王安忆“上海书写”中的布尔乔亚情结.pdf_第1页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论文)王安忆“上海书写”中的布尔乔亚情结.pdf_第2页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论文)王安忆“上海书写”中的布尔乔亚情结.pdf_第3页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论文)王安忆“上海书写”中的布尔乔亚情结.pdf_第4页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论文)王安忆“上海书写”中的布尔乔亚情结.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论文)王安忆“上海书写”中的布尔乔亚情结.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布尔乔亚( b u r g c n s i s ) 情结是伴随着物质财富的日益丰富而逐渐形成的,存在于市 民阶层中的一种文化心理。上海是滋生布尔乔亚情结的温床。海禁的洞开,欧风美雨的 浸润,大批中外移民的迁入,工商业的发展,使上海在2 0 世纪上半叶成为古中国废墟上 开出的一朵奇葩。在上海西化的都市消费空间中,布尔乔亚阶层孕育生成。布尔乔亚女 性是上海城市形象的代言人,她们时髦、精致、骄傲、现实、浪漫、高情商、高情调。 正是上海女性的这种独特气质支撑起了掩盖主流话语的女性历史言说,于是海派的女作 家们用敏锐的观察力和细腻的笔触,书写着上海的“传奇,成为“上海书写中一道 亮丽的风景线。 享有。张爱玲传人之称的王安忆承续了“传奇 书写的传统,探寻新的历史时期 上海布尔乔亚的生存状态和心理特征,一个个务实精明、追求精致生活、有着坚韧生活 态度的女性形象跃然纸上。全球化的冲击,商品经济的席卷,消费时代的到来,使上海 布尔乔亚们各种欲望膨胀,功利、势利、崇洋等各种人性的弱点一一呈现。王安忆理性 地审视布尔乔亚阶层,揭去了上海布尔乔亚者的神秘魅力光环,还原上海布尔乔亚真实 的生活面貌。在欲望合法化的今天,王安忆用温婉的语调娓娓道来,向人们传递着“有 理有节一的辩证思想,从而使王安忆的“上海书写 呈现出深刻而又多元的面貌。布尔 乔亚情结使王安忆热衷于展现市民文化,而城市的芯子是根植于日常生活的,是埋头于 一日一日的生计、从容不迫地三餐一宿以及享受着生活的乐趣。在这种审美情感下,作 家抛开了宏大叙事,转而代之以描写市民文化的人生百态。2 0 年的繁华旧梦积淀在上海 市民文化的血液里,因此无论是叙写逝去的王琦瑶还是今天的妹头,都让我们感到一种 浓浓的怀旧氛围。同时王安忆的怀旧背后有着深层的哲学意蕴,是以历史烛照今天,是 文化探源。 文化身份的认同危机、张爱玲的影响、“上海怀旧 热的推波助澜建构起了王安忆 “上海书写一中的布尔乔亚情结,共同托起了王安忆这一颗璀璨的明珠。在全球化浪潮 淹没搿上海特性一的情势下,王安忆没有随波逐流,始终坚持个人化的叙事策略,怀着 对故乡的深沉爱恋,执着地耕耘在“上海书写 的园地内,探寻着城市的文化和城市的 精神。 关键词:王安忆,布尔乔亚女性,日常生活意识,认同危机 a b s t r a c t b u r g e n s i sc o m p l e xi sg r a d u a l l ya c c o m p a n i e db yt h ei n c r e a s i n gm a t e r i a lw e a l t ha n di t i st h e c u l t u r a lp s y c h o l o g yw h i c he x i s t e si nt h eg e n e r a t i o no fr i c hc l a s s s h a n g h a ii sab r e e d i n gp l a c ef o r b u r g e n s i sc o m p l e x t h er e m o v a lo ft h eb a n0 1 1t h es e a , t h ei n v a s i o no f t h ee u r o p e a na n da m e r i c a na n d t h ef l o wo fal a r g en u m b e ro ff o r e i g ni m m i g r a n t sp r o m o t et h er a p i dd e v e l o p m e n to fs h a n g h a i sb u s i n e s s s b m g h a lb e c o m e s aw o n d e r f u lw o r ki nt h ef i r s th a l fo ft h e2 0 t hc e n t u r yo u to ft h er u i n so fa n c i e n tc h i n a i i li t sw e s t e m i z dc o n s u m p t i v es p a c eb u r g e n s i sc l a s sg e n e r a t i o na p p e a r e s b u r g e n s i sw o m e na r cs p o k e s m e n f o rt h ei m a g eo fs h a n g h a i 1 1 1 e ) ra r es t y l i s h , s o p h i s t i c a t e d , p r o u d , r e a l i s t i c ,r o m a n t i c ,a n do fh i g l le qa n d l l i 曲a t m o s p h e r e i ti s t h i su n i q u et e m p e r a m e n to fs h a n g h a i sw o m e nt h a ts u p p o r t st h ec o n c e a l i n g m a i n s t r e a md i s c o u r s eo fw o m e n sh i s t o r ys a y i n g s os h a n g h a i sw o m e nw r i t e r sw h op o s s e s st h es h a r p o b s e r v a t i o na n dd e l i c a t ep r a c t i c e sw r i t et h es h a a g h a i s ”l e g e n d ”i ti sab e a u t i f u ls c e i l i cr o u t eo f ”s h a n g h a i w r i t i n g “ e n j o y i n gt h en a n l eo r z h a n ga i l i n g s 飘l c c e s s o r “w a n ga n :c o n t i n u e st h et r a d i t i o no faw r i t t e n l e g e n da n ds h ee x p l o r e st h eb u r g e n s i s ss t a t eo fs u r v i v a la n dp s y c h o l o g yi nt h en e wh i s t o r i c a lp e e do f s h a n g h a i t h ei m a g e so fw o m e nw h oa r es m a r ta n dp r a g m a t i c ,w i t ht h ep u r s u i to fa ne x q u i s i t el i f ea n d t e n a c i o u sa t t i t u d et o w a r dl i f ea r es h o w di nf r o n to ft h er e a d e r t h ei m p a c to f 酉0 b a l i z a d o 玛t h es w e e p i n go f t h ec o m m o d i t ye c o n o m y , t h ec o m i n go fc 0 1 1 s u m e rt i m e sl e t a l lk i n d so fd e s i r e so fs h a n g h a ie x p a n da n d d e m o n s t r a t et h e i ru t i l i t a r i a n , s n o b b i s h , f o r e i g n - w o r s h i p p i n ga n do t h e rh u m a nw e a k n e s s e so n eb yo n e w a n ga n 妒r a t i o n a l l ye x a m i n e sb u r g e n s i sc l a s s ,r e m o v e st h e i rm y s t e r i o u sa n dc h a r m i n gh a l oa n ds h o w s t h er e a ll i f eo fs h a n g h a ib u r g e n s i s n o w a d a y sw h e nd e s i r ei sl e g a l i z e d , w a n ga 巧ic o n v e y s ”r a t i o n a la n d r e s t r a i n e d ”d i a l e c t i c a lt h i n k i n gt op e o p l ei nt h et a c t f u lt o n e s ot h e ”s h a n g h a iw r i t t i n g ”o fw a n ga n y i s h o w sad e e pa n dd i v e r s el a n d s c a p e b u r g e u s i sc o m p l e xm a k ew a n ga n y ik e e nt os h o wt h eu r b a nm i d d l e c l a s sc u l t u r ew h e r et h ec o r eo fc i t yl i f ei sr o o t e di ne v e r y d a ye x p e r i e n c ea n di m m e r s e di ne v e r y d a y l i v e l i h o o da sw e l la st h ec 蹴o ft h r e em e a l sad a ya n dt h ee n j o y m e n to ft h ej o y so fl i f e i nt h i sa e s t h e t i c e m o t i o n , t h ea u t h o rp u t st h eg r a n dn a r r a t i o na s i d ea n dr e p l a y si tw i t ht h ec u l t u r a ll i f eo f t h ep u b l i c t w e n t y y e a r s o l dp r o s p e r o u sd r e a m sa c c u m u l a t ei nt h eb l o o do fs h a n g h a i sc i t i z e nc u l t u r e t h e r e f o r e ,b o t ht h e d e p a r t e dd e s c r i p t i o no fw a n gq i y a oa n dt o d a y sm e it o ug i v eu sad e n s en o s t a l g i ca t m o s p h e r e a tt h e s a m et i m e ,b e h i n dw a n ga n 妒sn o s t a l g i ai sad e 印p h i l o s o p h i c a li m p l i c a t i o nw h i c hi sar e f l e c t i o no f h i s t o r yo nt o d a ya n di sac u l t u r a le x p l o r a t i o n t h ei d e n t i t yc r i s i so fc u l t u r a ls t a t u s ,t h ei n f l u e n c e so fz h a n ga i l i n ga n dt h e ”s h a n g h a in o s t a l g i a t o g e t h e rp r o m o t et h ec o n s t r u c t i o no fb u r g e n s i sc o m p l e xi nw a n ga n y i s ”s h a n g h a iw r i t i n g “a n dh o l du p t h eb r i g h tp e a r l - - - w a n ga n s i i nt h es r u a t i o no ft h ew a v eo fg i o b a l i z a t i o ns u b m e r g i n gt h e ”s h a n g h a i p e r s o r m l i t y ”,w a n ga n y id o n td r i f tw i t ht h et i d ea n da l w a y su p h o l dh e rp e r s o n a l i t yo ft h en a r r a t i v e s t r a t e g y ,w i n lt h ed e e pl o v ef o rh o m e l a n d , w a n ga n 妒d i l i g e n t l yp e r s i s t si nt h e ”s h a n g h a iw r i t i n g ”f i e l d , e x p l o r e st h ec i t l sc u l t u r ea n di t ss p i r i t k e y w o r d s :w a n ga n y i ,b u r g e n s i sw o m e n , d a i l yl i f ec o n s c i o u s n e s s ,i d e n t i t yc r i s i s i v 独创性声明和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独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 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 经发表或撰写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河南师范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 所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 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了帅髟6 易 本人完全了解河南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有权保留并向国 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河南师 范大学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 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签名:2 堡蛰抽导师签名:弘主巫日期:丕型壑:笪: 引言 引言 从1 9 7 6 年到今天,新时期文学已经走过t 2 0 多个春秋,当人们回头观望时,会发现,文学的潮 涨潮落,始终没有淹没王安亿这个响亮的名字o 王安忆 王安忆说封面语 王安忆是伴随着新时期中国文学一同成长并成熟起来的,她始终处在文学的前台, 散发出夺目的光彩。1 9 8 5 年发表的中篇小说小鲍庄被认为是寻根文学的经典之作, 评论家一致地称赞其对民族文化心理入木三分的揭示。1 9 8 6 年,以情爱、性爱及婚外恋 分别为母题的“三恋 ( 小城之恋、荒山之恋、锦绣谷之恋) 的发表,“一石激起 千层浪,作家的笔触大胆地伸向了“原始的伊甸园的乐园 ,用女性特有的浪漫和唯 美情怀把世间男女的生命本能写到了极致。进入2 0 世纪9 0 年代,王安忆的创作更加突出, 叔叔的故事、乌托邦诗篇、纪实与虚构等作品,不但使其本人的写作风格焕然 一新,而且还为中国文坛“展示了一种新的写作方式的可能性 ;之后,长恨歌、妹 头、桃之天天、富萍等一大批作品,以上海为故事的背景、以女性为关注的焦点, 笔触深入到了弄堂里的百姓生活,体现了她对上海人和上海文化的思索;1 9 9 5 年之后的 一些中短篇,如轮渡上、隐居的时代、喜宴、开会等,又体现了她对乡村纯 朴的精神家园的怀恋。北京大学教授洪子诚称赞道:“王安忆在女性作家群中,是被视 为视野颇为开阔,能够驾驭多种生活经验和文学题材的作家。她的创作表现出多变的风 格,并始终保持很强的创作活力。 其中,“上海书写 是王安忆文学创作中一个丰富的存在。刘俊曾对“上海书写 概念作了如下界定:“所谓上海书写,是指以上海为表现背景,展示2 0 世纪中国人在上 海这样一个现代化大都市中的生活习俗、情感方式、价值判断和生存形态,以及书写者 本身在这种书写过程中所体现出的对上海的认识、期待、回忆和想象。 上海是王安 忆成长、生活、工作的地方,这里有她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思想和素材,承载了王安 忆的理想、梦和追求,甚至现实的困境,因此王安忆用“纪实和虚构 的形式表达了对 王安忆王安忆说i m l 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 0 0 3 :封面 程培德当代小说艺术论i m 上海:学林出版社,1 9 9 0 :1 2 8 严锋现代话语 m 1 济南:山东友谊出版社,1 9 9 7 :6 8 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史f 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 9 9 9 :3 6 0 刘俊论二十世纪中围文学中的一卜海书写【j j 文学评论,2 u 0 2 ( 3 ) :3 8 王安忆“上海书写”中的布尔乔亚情结 上海的深情厚爱。 写于1 9 8 2 年的流逝是她写上海的第一次认真尝试,她开始寻觅更适合她生命 律动与审美情趣的创作方向。这部作品一经出版就得到了慧眼人的好评,谭解文指出: “王安忆善于将细小琐碎的题材组构成具有思想深度而又充满情趣的生活画面,初步形 成了她在创作上的独特风格。圆这部作品是真正具有王安忆写作风格的开端,代表着 她的写作开始走向成熟。此后,在一千零一弄、话说老秉、好姆妈、谢伯伯、 小妹阿姨和妮妮、鸠雀一战、流水三十章、好婆和李同志、米尼、“文 革 轶事、香港的情与爱、悲恸之地、逐鹿中街等作品中,王安忆从生活中 选取了大量丰富的民俗生活相,将弄堂生活写得琐碎却充满市民的生活气息。 真正代表王安忆“上海书写 走向成熟的是长恨歌。这部作品凝聚了王安忆对 上海所有的理解和领悟,她以一种鉴赏城市的眼光和趣味,用文字提供了一个个城市局 部的速写:弄堂、流言、闺阁、鸽子、王琦瑶式的女人。茅盾文学奖的评语是这样的: “长恨歌体现人间情怀,以委婉有致的笔调,深入上海市民文化的一方天地;从一 段易于忽略的、被人遗忘的历史出发,涉足东方都市缓缓流淌的生活长河。长恨歌 作者用自己独到的叙述方式,抒写了一位四十年代平民出身、美丽、善良而又柔弱的女 性的不幸的一生和悲剧的命运。其间,包含着对于历史和传统所形成的上海弄堂文化 的思考与开掘。 自此,王安忆用生花之笔尽情地驰骋在上海的角角落落里,挖掘城 市中永恒的、稳定的存在。妹头整个故事就是司空见惯的青梅竹马加移情别恋离婚 等上海市民的风俗生活。作者在平常而又无奇的故事中将上海、或者说她所熟悉的上海, 一点一点地描绘出来,这描绘是细致而精巧的,是娓娓道来的。富萍中,小说从不 同类型的上海移民的视角,极其细致地描写了上海底层市民的生活情状,而且在相当程 度上触及了上海市民的核心和基本的性格由来,上海的现实是由王琦瑶和妹头们支撑起 来的,但是上海的历代移民才是上海的生活源头和基础。而在后来的上种红菱下种藕 中,作者干脆直接以江浙小镇作为描述的背景,因为当代上海的移民大都来自于江浙一 代,探寻上海文化的“根 。上海大学教授王晓明说:“与十五年前相比,甚至与写长 恨歌的时候相比,她都明显是变了,我想说,她真是有一点大作家的气象了。 有关王安忆“上海书写的研究真可谓壮观,但在众多的评论中,人们对王安忆“上 2 o 金平她在不安和激动中与王安忆一席谈 j 青年作家,1 9 8 3 ( 8 ) :5 3 盛谭解文是自我超越,还是自我迷失? 王安忆创作历程透视 j 求索,1 9 9 1 ( 6 ) :9 7 转引自:陈忠芬想象上海的n 种方法l m 】上海:上海人民版社,2 0 0 6 :1 1 2 。王晓明从“淮海路”到“梅家桥”从王安忆小说创作的转变谈起【j 】文学评论,2 0 0 2 ( 3 ) :1 5 引言 海书写一中表现出的布尔乔亚情结却关注不够。就笔者目前所及的评论文章而言,只是 在一些侧重城市生态、精神以及生命力的审美把握的评论文章中,看到了与布尔乔亚情 结相关联的“都市写作 、“女性形象刀“世俗化“精致等的论述。如李泓构筑城市 日常生活的审美形式论述了王安忆城市小说的审美形式;罗岗在找寻消失的记忆 中力图寻找上海的城市精神;还有南帆的城市的肖像读王安忆的( 长恨歌) 等。 因此,笔者在有关王安忆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试图以布尔乔亚情结为切入点,探寻其对 王安忆文学创作的影响和价值。 3 第一章王安忆。上海书写”中的布尔乔亚情结的前台分析 第一章王安忆“上海书写 中的布尔乔亚情结的前台分析 布尔乔亚( b u r g e n s i s ) 是一个音译名,它的意思是资产阶级和中产阶级。而“资产 阶级 很容易让人与“无产阶级一( “雇佣劳动者阶级一,以后又改为“工人阶级 ) 作为资本主义生产中相对应的一极,成为一个政治术语,本文不关涉政治学,故不做考 虑。因此在这里布尔乔亚指的就是在同一个“想象的共同体 中的中产阶级,是相对于 上层阶级和下层阶级而言的一个社会学概念。而布尔乔亚情结则指向中产阶级的消费意 识,在外在形态上呈现为占有一定财富的中产阶级在长期生活、交往中形成的与日常生 活息息相关的生活习惯、行为规范、语言和艺术等的集合;另一方面又指向约定俗成的 价值观形态等深层次的、无形的心理内容。布尔乔亚及布尔乔亚情结是伴随着物质财富 的日益丰富而逐渐确立的,并且具有地域性、此时性的特点。 因此笔者认为对王安忆的“上海书写 中表现出的布尔乔亚情结不能做单纯的文学 研究,在进行文学研究之前,我们有必要首先对布尔乔亚的衍变过程及特征进行必要的 梳理和界定,进而考察布尔乔亚情结作为在古中国废墟上开出的一朵奇葩如何生根蔓 延,成为上海都市“民间文化 的主导意识形态,通过参照社会关系的总体地图,对布 尔乔亚情结生成的文学意义做个案分析。 1 1 布尔乔亚溯源 在西方,从历史的框架看,中世纪是布尔乔亚的酝酿期,大航海时代是它的发展期, 民主革命是关键期,至于1 9 世纪,则是迈向成熟的阶段。 “布尔乔亚一源自法文的“城市 一词,它是伴随着城市的发展而形成的。西方中 世纪时期,城市的雏形“城堡刀出现,城堡内部呈现出超稳定的结构,布尔乔亚就是“中 世纪的堡民一。人们在共同的社会经济活动中,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相同的价值观念和 相属的认同意识,形成了平等、自由、私有、私利等经济行为规范,又是他们在社区中 的共同行为规范,即在人际交往、社会活动上相互交流与联系时的处事原则。 1 4 世纪欧洲文艺复兴之初,随着工商业的繁荣与城市的兴起,搿布尔乔亚 逐渐成 为富裕市民的代称。此后,大航海时代到来,资本主义向外扩张,政治、经济和文化日 益强盛,受资本主义社会形成过程的影响,我们关于布尔乔亚人的习惯性想象主要在财 富、冒险、理智、谨慎、保险等方面。 。辜振丰欲望与消费的古典记忆【l 川长沙:岳麓书社,2 0 0 4 :1 5 5 王安忆“上海书写”中的布尔乔亚情结 1 8 世纪从英国开始的、随后蔓延至欧美大陆以至世界各地的工业革命使机器代替了 人工,乡村人口大量往都市迁移,资本家代替王公贵族掌管政权,城市完成了从古代到 现代的转变,进入了资本主义发展时期。可以这么说,现代城市是随着资本主义文明一 道崛起的。而另一方面,“工业革命则使城乡关系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城市形成了一 系列完全不同于农村的社会结构、制度体系、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人类社会开始 了以城市为生活聚居中心的城市化时代。 工业革命给西方社会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 化,现代交通工具的出现以及电能的使用使人们的生活条件发生了巨变。同时,资本社 会的流通本质必然使资本家强化民众的消费欲望。因此,至1 9 世纪,西方“公共空间 现身问世:百货公司、公园、博物馆、歌厅、小酒馆、游乐场等消费娱乐场所相继出现; 教育普及,文化兴盛,阅读风气高涨。中产阶级在民主时代开始模仿贵族的日常生活, 独立女性参与到消费群体中来,娱乐、休闲、享受生活。欲望的膨胀,消费热情的高涨, 布尔乔亚融汇而成了滚滚的历史洪流。 1 2 上海:滋生布尔乔亚情结的温床 在上海,布尔乔亚情结是伴随着中产阶级占据城市的主导文化形态而产生的一种 文化现象,是经济资本和文化资本累积到一定程度时人们对于高品质的生活方式的心理 欲求,是一个物质、消费和高品味、高情调的代名词,因此能够产生布尔乔亚阶层和布 尔乔亚的生活的,只能是一个开放的、经济发达的、文化繁荣的、人口素质高的所在, 是一个现代化的城市。而上海正是这样一个能够满足布尔乔亚者消费欲望、追求高品质 生活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因为上海是最早接受欧风美雨、最早步入现代化的中国城市, 关于中国人对西方世界的现代性想象只能在上海等少数沿海港口城市中产生。 1 2 1 上海中产阶级文化的酝酿生成 中国是一个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封建国家,虽然明清之际曾产生过所谓的资产阶级 萌芽,但是现代意义上的布尔乔亚则是近代以来,具体来说则是从上海开埠成为国际化 大都市之后开始形成的。 1 8 4 2 年,中国在中英鸦片战争中失败,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 条约规定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1 8 4 3 年1 1 月,上海正式开埠。 从此,大量外国侨民移入上海,来华经商淘金,他们在掠夺中国资源以及使用廉价劳动 。张钟汝等城市社会学【l 咽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 0 0 1 :5 6 第一章王安忆膏上海书写”中的布尔乔亚情结的前台分析 力的同时,也促进了上海经济的发展。同时,1 9 世纪5 0 年代,爆发太平天国起义,太平 军席卷东南诸省,战乱频仍,而上海因租界幸未遭战乱,造成租界人口激增,经商人口 大量涌入,上海经济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 上海在开埠前充其量只是一个三等县城,“亦如直隶之静海,浙江之临海,广东 之澄海,其名不著于中国十八行省,更何论五洲万国乎? 1 8 4 3 年,上海被辟为通商 口岸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用一串数字能更直接地表明上海的现代化进程: 银行于1 8 4 8 年传入中国,西式街道1 8 5 6 年,煤气灯1 8 6 5 年,电1 8 8 2 年,自来水1 8 8 4 年, 汽车1 9 0 1 年,有轨电车1 9 0 8 年。有人评价说,“海上一隅,弹丸之地,自华洋互市、中 外通商以还,遂成巨埠,繁华等于巴黎,蕃盛驾于伦敦。 回1 9 3 5 年出版的英文上海 指南中,对上海的描述是用三个排比句:“上海,世界第六大城市;上海,东方的巴 黎;上海,西方的纽约。一固 1 9 世纪末2 0 世纪初,伴随着近代上海工商业的发展以及移民队伍的不断壮大产生了 广大的中等人群,使众多财产、阶级、职业不同的上海人形成所谓“上海势力。张鸿 声认为:到2 0 世纪3 0 年代,工商业的极度繁荣,使上海人在职业、财产、教育、欲望等 等各方面形成定型化趋势,并逐渐形成一个以公司职员为主体,包括中小商人、公职人 员、医生、律师、记者、中小学教员在内的中等阶层。他们大都受到过良好的教育,拥 有稳定的职业和收入,并分布于社会主导领域。而工人群体,也由于大工业的确立,改 变了以往的传统手工业、个体劳动为主的非产业性。一些较多分布于电车、烟草、印刷、 棉纺行业的技术工人,也在观念、趣味上较多地被吸纳到市民生活方式之中,使这个阶 级更为庞大。应当说,旧上海中产阶级的文化已经构成上海城市人的“共享”空间与核 心精神特质。程乃珊在比较老香港与老上海“双城刀时认为:两座城市的最大区别即 在于。上海已有相当完整的中产文化,而“早年香港由英国贵族文化一统天下,中产 文化远不及老上海坚实。一。 海内外移民汇聚到一起,传统与现代、西方与中国等各种文化形态的碰撞交融,使 得上海城市文明具有极大的包容性。同时,颠沛流离的城市移民为了站稳脚跟,奋发进 。熊月之近代上海想象的历史变迁 e b o l 鲢鲤;塑:! 坠照翌鲢z ! i 些i q 曼q ! ! ! l 皇圣! 墨! :垫塑! , 2 0 0 6 i m l 1 6 。熊月之近代上海想象的历史变迁f e b o l 鲢鲤;红坚:i ! 堕熊塑! ! i 也i 鳗垒! ! 鱼! ! 墨璺呈! 墨! :垫地! , 2 0 0 6 勺l 1 6 熊月之近代上海想象的历史变迁 e 8 o l 一http:m,studanet1ishi06011611303131,一html, 2 0 0 6 - 0 1 - 1 6 由张鸿声。上海怀旧”与新的全球化想象川文艺争鸣。2 0 0 7 ( 1 0 ) - 7 9 程乃珊老香港嗍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 0 0 0 9 7 王安忆搿上海书写”中的布尔乔亚情结 取、求新求变,蓬勃的欲望使这个城市充满了活力和冒险的神话。社会化的大融合使得 新型市民观念首先在上海产生,他们“不再死守着中国传统的价值观念来看待事物,而 是开始同时采取中国、西方和一些不中不西的新价值观念来看待各种事物。特别是西方 功利主义价值观、享乐主义价值观、优胜劣汰价值观、个人主义价值观、自由平等价 值观等已逐渐渗入到上海人的实际生活中。一一枝独秀的上海在中国显得有些另类, 上海中产阶级文化无论在日常生活习俗和价值观等各方面都与内地其它城市形成了鲜 明的反差,为布尔乔亚情结的产生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人员保障。 1 2 2 “公共空间”构造的都市消费文化 近代上海的“公共空间 或者说“都市空间 为布尔乔亚的产生提供了坚实的欲望 想象和消费的基础。美国学者白鲁佝肯定了近代上海独特的“都会文化一。“许多人已 经忘记或者根本不知道,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上海乃是整个亚洲最繁华和国际化 的大都会。上海的显赫不仅在于国际金融和贸易;在艺术和文化领域,上海也远居一切 其它城市之上。当时东京被掌握在迷头迷脑的军国主义者手中;马尼拉像个美国乡村俱 乐部;巴塔维亚、河内、新加坡和仰光不过是些殖民地行政机构中心;只有加尔各答才 有一些文化气息,但却远远落后于上海。一他认为,“上海的杰出成就,正如香港战后 类似的惊人成就一样,可以说几乎全部由勤劳、有创造力和禀赋的中国中产阶级造成。 中国人在上海这样的沿海地区“发展了一个能从容自如地和西方打交道的现代中国人社 区,而这是中国人应该感到自豪的 。圆 所谓“公共空间 ,在社会学中,它并非指被政府和官方单方面制造和强加的所谓 “公共利益一,而是指以个人为信念基础,以民间团体为决策主体的新型公共社区。在 哈贝马斯看来,它应当是一种民主政治生活中的“公共领域 和民间社会,它原则上向 所有人开放,不隶属于国家官僚机构的法律规章,且人们无明确的责任去服从它 。李 欧梵在 上海摩登中认为,“我相信有必要在这些新的公共构造和空间基础上,结合 其对上海外国和本国居民日常生活的潜移默化的影响,重绘一张上海的文化地图 。而 我认为正是这些公共构造或者说搿公共空间一是布尔乔亚者产生的重要消费力量。 外国工业资本的入侵,最典型的标志是一幢幢高楼的拔地而起。十里洋场主要指的 8 。乐正近代上海人社会心态( 1 8 6 0 - - 1 9 1 0 ) 【m 1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 9 9 1 :1 8 3 。白鲁佝中国民族主义与现代化【j 】2 1 世纪( 香港) ,1 9 9 2 ( 9 ) :1 3 张鸿声文学中的上海想象【d 】杭州:浙江大学,2 0 0 5 :1 6 。李欧梵上海摩登种新都市文化在中国【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 0 0 1 :7 第一章王安忆“上海书写”中的布尔乔亚情结的前台分析 就是西式的外滩建筑,国际饭店、汇中饭店、沙逊大厦、海关大楼、汇丰银行、四行储 蓄会、大光明电影院、百乐门舞厅等,他们像巨人一样俯瞰着老城区那些两三层高的中 式民居,炫耀着他们的金钱和财富,他们的异域的奢华的生活方式诱惑着中国人。如果 说这些中国人还不能企及的话,那么随之而来的西方生活方式则渗透到了百姓的日常生 活当中。南京路上的四大百货公司吸引了大批的中国人,这些百货大楼安装了电梯、暖 气和空调,顾客们在这里可以买到衣服、各类食品、洗衣粉、保健品、药、香水、香烟、 相机、留声机、录音机等各种商品,这是受奴役下的中国其它地方的人们所不敢想象的。 消费还和闲暇和娱乐相联。从西方引进的电影院、咖啡馆、舞厅、公园、跑马场和 传统的戏院、饭馆和茶馆并存,构筑着上海人的休闲空间,是除百货大楼之外,提供给 布尔乔亚者另外的重要的公共空间。公园是约会和散步的好场所;到咖啡馆里喝下午茶, 与朋友谈天说地好不惬意;舞厅里可以放松紧张的神经,放纵自己的灵魂。从2 0 世纪2 0 年代晚期起,上海的电影业逐步发展起来,除了英美殖民者投资的像奥登、大光明这样 的豪华影院外,还有众多的像华美一样的二等影院,因此,好莱坞最新的电影和国产电 影轮番上映,“看电影 已经成为上海人一种时髦的消遣。同时,为了吸引上海观众, 电影院几乎用尽了所有的广告策略,广告的主要媒介是中外日报,在城市各处、电车和 公共汽车上张贴的海报和宣传画,霓虹灯以及其他的电招牌,新片预告邮件,再加上电 影院出售的一系列电影杂志。“城市现代性的方方面面进入文化母体后,会培养人们对 文学艺术的特殊的体认方式。一有声及有形的电影的出现,以及其孕育的众多的女影 星,她们的一举一动、服饰等成为“时髦的代名词,引领着新潮流。 本尼迪克特安德森在想象的共同体一民族主义的起源与散布中提出了“想 象的共同体的概念,他认为报纸和小说在民族想象的复杂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李欧梵则指出了民族性和公共领域的关系,他说“在中国,作为想象性社区的民 族之所以成为可能,不光是因为像梁启超这样的精英知识分子倡言了新概念和新价值, 更重要的还在于大众出版业的影响。一 上海这个文化地盘有了近代的开发,有了相当的基础。出版业、新闻业的兴旺,都 属全国前列。“据统计,1 8 9 9 年前的半个世纪,译成中文的西书共5 5 6 种,其中由上海 翻译出版的就有4 7 3 种,占8 5 以上,当时上海先后已有1 3 种蔼文报纸、1 4 种中文报纸 。李欧梵上海摩登一种新都市文化在中国嗍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 0 0 1 9 7 张鸿声文学中的上海想象f d 】杭州:浙江大学,2 0 0 5 :1 5 李欧梵上海摩登一种新都市文化在中国嗍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 0 0 1 :5 6 9 王安忆“上海书写”中的布尔乔亚情结 和3 5 种中文杂志。而到了2 0 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时候,且不说报刊种类的繁多以及铺 天盖地的商业月份牌和广告牌,单从报刊杂志或者译著涉及的内容就可看出当时上海文 化的兴盛,囊括了哲学、心理学、经济学、文学、艺术、军事、天文、医学、植物学、 物理学、生物学等等众多学科门类。 张旭东认为:“资产阶级生活方式作为一种模式,一个原版,一种理念 似是而非地为上海中等阶层平民生活提供了一种理想形态。 圆消费享乐、追求生活的滋 养,一个物质的都市自上而下的浸透在城市的角落角落,使整个城市都形成潜在的对财 富、文明、时尚的归依。1 9 4 9 年以后,由于特定的历史原因,这些理想的生存状态潜伏 于意识形态的控制下,等待着再一次辉煌时刻的到来。2 0 世纪8 0 年代改革开放号角的 吹响,特别是2 0 世纪9 0 年代初随着“开发浦东 而来的新一轮经济发展浪潮,重新确 立起了上海的经济文化地位及功能,上海作为“改革开放 的排头兵重又汇聚了人们的 现代化想象,林立的高楼、宽阔的道路、明亮的店堂、琳琅的商品、闪烁的霓虹灯 新旧上海暂时形成了互文性的存在。 1 2 3 自由女性的乐园 中国历史上,土地是生存的根本,崇尚的是男耕女织的生活,男性以其先天的性别 优势成为家庭经济的支柱,而女性要遵守“三从四德 、相夫教子,所以古代的女性是 作为男性的附庸而存在的,其所付出的劳动也并不被看重。而到了近代上海,工商业取 代了农业的地位而成为都市上海的主要产业,特别是上海的轻工业很发达,给女性提供 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工业文明的本质就是使人类日益摆脱对体力的依赖,充分发挥智力, 女性一旦摆脱土地,走进城市,就很大程度上摆脱了体力弱势。“女人在这个天地里, 原先为土地所不屑的能力却得到了认可和发挥。一 女性可以自力更生,有了一定的经 济能力后,就有了社会地位和家庭地位,有了支配消费的自由。 上海是消费主义的策源地,海禁的洞开,欧风美雨的浸润以及大批中外移民的聚居, 使这座城市处在了东西方政治、经济、文化交汇的前沿阵地,这给生活在这里的民众以 高度的城市文明和异常开阔的文化视野。城市文化氛围使这里的女性特别注重提高自身 素质,诚如玲珑杂志上一篇很有启示性的文章所讨论的,现代女性并不仅仅只体现 i o 。郑祖安上海史【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 9 8 9 :1 1 。张旭东上海的意象:城市偶像批判与现代神话的消解【j 】文学评论,2 0 0 2 ( 5 ) :9 8 王安忆男人和女人女人和城市嗍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 0 0 0 ;8 9 第一章王安忆“上海书写”中的布尔乔亚情结的前台分析 在时髦的外表上:“烫发、粉脸、涂唇、细眉 是远远不够的;一个真正的“现代 女 性必须具备下列品质:“丰富的学识,高超的思想,及坚强的意志 ,这些品质来源于 “多多读书 。 上海的女子教育特别发达。1 8 9 8 年创办的经正女塾,是中国人开办的第一所女子学 堂,由此吹开了办女学的风气。到2 0 世纪初,上海多层次多种类的新式结构教育形成。 其中,职业教育和女子教育自有特色。如当年张爱玲就读的圣马里亚女校,就是美国教 会所办的一所女子中学,这个学校的毕业生,不是成为交际花就是成为买办外交官太太。 装束入时,社交频繁,英语极为流利,再加上教会学校也在由贵族化向世俗化转化,上 海的知识女性越来越多了。同时,随着现代印刷业的发展,上海在2 0 世纪三四十年代 出现了许多适合女性审美趣味、迎合市民大众口味的文化娱乐类报刊,如妇女杂志、 良友画报等,它们主要向读者提供一些于日常生活有实用价值的知识,成为市民日 常生活的亲密伙伴。 上海从来不是一个有“血性 的城市,江南风韵与西方消费主义的交融,催生了追 求精致和享乐的上海女性,她们是这座城市的主宰,她们的思想感情、行为方式在很大 程度上左右着这座城市的精神品质。“上海的繁荣其实是女性风采的,风里传来的是女 用香水味,橱窗里的陈列,女装比男装多,那法国梧桐的树影是女性化的,院子里夹竹 桃丁香花也是也是女性的象征,梅雨季节潮黏的风,是女人在撒小性子,叽叽哝哝的沪 语,也是专供女人说体己话的,这城市本身就像是个大女人似的,羽衣霓裳,天空撒金 撤银,五彩云是飞上天的女人的衣袂。一 构成这座城市具象的人文景观都是女性化的。 因此,生活在上海的女作家们对这样的文化环境和氛围有着天然的认同感和归附感,女 性性别又意味着她们对周围的城市景观、风土人情、生活方式以及生活其间的人们的命 运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和细腻的笔触,所以海派女作家们把目光投向远离政治是非的世俗 生活也就不足为怪了。 总的说来,中产阶级“在政治上较少有对现行体制的暴力反抗( 循序而不为国家 生事为学生运动的准则) ,社会行为上带上了有益社会的实用理性与职业特征,日常 生活则注重实用功利性与西方式的消费享乐等需求。一而最能代表上海中产阶级市民 文化特征的,则是大量自由知识女性的出现,她们的行为方式、审美追求、观念形态、 转引自:李欧梵上海摩登一种新都市文化在中国f l 川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 0 0 1 :1 1 1 。刘志凌:城与女一都市文化发展中的上海女性小说【d 】武汉:湖北大学:2 0 0 3 :6 王安忆王安忆自选集之六长恨歌【m 】北京:作家出版社,1 9 9 6 :5 3 。张鸿声。上海怀旧”与新的全球化想象忉文艺争鸣,2 0 0 7 ( 1 0 ) :7 9 王安忆“上海书写一中的布尔乔亚情结 情感态度、心理特征等成为上海中产阶级文化的形象代言人。同时一部分知识女性,如 张爱玲、苏青、潘柳黛、王安忆、程乃珊、陈丹燕、王晓玉、卫慧、棉棉等,以文学创 作的形式把中产阶级文化体现在了叙事文本中,中产阶级叙事得以成型,构成了“海派 文学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形成了文学创作上的布尔乔亚情结现象。本文以王安忆为 例,来阐释布尔乔亚情结对作家创作产生的影响和意义。 1 2 第二章王安忆“上海书写”中的布尔乔亚情结的文学内涵 第二章王安忆“上海书写 中的布尔乔亚情结的文学内涵 在王安忆丰富的创作中,纵观其将近3 0 年的创作历程,以“上海怀旧”中的扛鼎 之作长恨歌为代表,她始终以上海及上海市民生活为关注的对象,对于弄堂平实琐 细的生活景致的不厌其烦的叙述,对于上海人性善恶美丑挖掘的深刻,对于城市文化精 神的探求,正构成了王安忆个人化的“上海书写模式。本部分笔者主要采用文本细读 的方法考察王安忆的“上海书写 中的布尔乔亚情结的具体体现,深入挖掘作品的文学 内涵。 2 1 城市女性的生命赞歌 一篇有关时尚的报道里是这样说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