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矿工程毕业设计(论文)-开元煤矿1.8Mta新井设计【全套图纸】.doc_第1页
采矿工程毕业设计(论文)-开元煤矿1.8Mta新井设计【全套图纸】.doc_第2页
采矿工程毕业设计(论文)-开元煤矿1.8Mta新井设计【全套图纸】.doc_第3页
采矿工程毕业设计(论文)-开元煤矿1.8Mta新井设计【全套图纸】.doc_第4页
采矿工程毕业设计(论文)-开元煤矿1.8Mta新井设计【全套图纸】.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矿业大学 2008 届本科生毕业设计第 1 页 摘摘 要要 本设计包括三个部分:一般部分、专题部分和翻译部分。 全套图纸,加全套图纸,加 153893706 一般部分为开元煤矿 1.8 Mt/a 新井设计,共分 10 章:1.矿区概述及井 田地质特征;2.井田境界和储量;3.矿井工作制度、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 限;4.井田开拓;5.准备方式采区巷道布置;6.采煤方法;7.井下运输;8. 矿井提升;9.矿井通风与安全技术;10.矿井基本技术经济指标。 开元煤矿位于山西省晋中市境内,井田南部有石太铁路和太旧高速公 路,交通十分便利。井田走向(东西)长平均约 5 km,倾向(南北)长平 均约 5.5 km,井田水平面积为 27.5 km2。主采煤层两层,即 9 号和 15下号 煤层,平均倾角 8,厚约 3.78 m 和 1.82 m。井田地质资源/储量为 207.88 Mt,工业资源/储量为 205.80 Mt,设计资源/储量为 199.19 Mt,可采资源/储 量 156.13 Mt,矿井服务年限为 66.72 a。井田地质条件简单。表土层平均厚 度 40 m;矿井正常涌水量为 140 m3/h,最大涌水量为 220 m3/h;煤层硬度 系数 f=2.3,煤质为瘦煤、贫煤;矿井绝对瓦斯涌出量为 6.69 m3/min,属低 瓦斯矿井;煤层无自燃发火倾向,为 类不易自燃煤层;煤层无爆炸危险。 矿井采用双立井单水平开拓,采用中央分列式通风。一矿一面,采煤 方法为倾斜走向长壁采煤法。煤炭运输采用钢丝绳芯胶带,辅助运输采用 轨道运输。 矿井年工作日为 330 d,每天净提升时间 16 h。矿井工作制度为:实行 “三八”制。 专题部分题目是新元矿瓦斯抽放分析。 翻译部分是一篇关于矿井通风阻力与通风网络的论文,英文原文题目 为:Method of branch ariflow for calculatinga complicated mine ventilation networks。 中国矿业大学 2008 届本科生毕业设计第 2 页 关键词:立井开拓;采区;倾斜长壁采煤法;大采高; 中国矿业大学 2008 届本科生毕业设计第 3 页 ABSTRACT This design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sections: general design, monographic study and translation of an academic paper. The general design is about a 1.8 Mt/a new underground mine design of kaiyuan coal mine. It contains ten chapters: 1.overview and the geographical features of the mining field; 2.boundary and reserves of the mining field; 3.working system, designed mine capacity and mine life; 4.development of mining field; 5.preparation in strip district; 6.coal mining method; 7.underground conveying; 8.mine exaltation; 9.mine ventilation and safety technology; 10.the basic technical and economic index. Kaiyuan coal mine lies in Yangquan, Shangdong province. As shitai railway and taijiu highway run across the southern part of the mining field, the traffic is very convenient. Its about 5 km on the strike and 5.5 km on the dip,with the 27.5 km2 total horizontal area. The minable coal seams of this mine are 9 and 15 下 with the average thickness of 3.78 m and 1.82 m , the average dip of 8. The geological resources/reserves of this coal mine are 207.88 Mt, the proved resources/reserves are 205.79 Mt , the designed resources/reserves are 199.19 Mt and the minable resources/reserves are 156.13 Mt, with a mine life of 61.06 years.The geological condition of the mine is relatively simple. The normal mine inflow is 140 m3/h and the maximum mine inflow is 220 m3/h. It is lean coal with low mine gas emission rate and coal spontaneous combustion tendency, and its a coal that has no dust explosion. This mine adopts vertical shaft development with one mining level and centralized ventilation. The adopted coal winning method is longwall mining to the dip or to the rise. The belt conveyor is applied to transport coal and track transport, is used in the auxiliary conveying. The workers work 330 days per year ,and exaltate 16 hours one day .The “three-eight” working system is applied for coal mining . The monographic study is a thermal analysis of the gas pulling out in Xinyuan. The translated academic paper is about calculating complicated ventilation network methods. Its title is that Method of branch ariflow for calculatinga complicated mine ventilation networks Keywords:vertical shaft development; strip district ; longwall mining to the dip or to the rise; great mining height 中国矿业大学 2008 届本科生毕业设计第 1 页 目目 录录 第一篇第一篇 一般部分一般部分 1 1 井田概况及地质特征井田概况及地质特征.1 1.1 井田概况.1 1.2 地质特征.3 1.3 煤层特征.10 2 2 井田境界和储量井田境界和储量.13 2.1 井田境界.13 2.2 井田勘探.13 2.3 矿井各类储量的计算.18 3 3 矿井工作制度、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矿井工作制度、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27 3.1 矿井工作制度.27 3.2 矿井设计能力及服务年限.27 4 4 井田开拓井田开拓.30 4.1 井田开拓的基本问题.30 4.2 矿井基本巷道.39 5 5 准备方式准备方式采区巷道布置采区巷道布置.45 5.1 煤层地质特征.45 5.2 采区巷道布置及生产系统.46 5.3 采区车场及主要硐室.53 6 6 采煤方法采煤方法.57 6.1 采煤工艺方式.57 6.2 设备.61 6.3 顶板管理.64 6.4 回采巷道布置.71 7 井下运输井下运输.76 7.1 概述.76 7.2 采区运输设备的选择.77 8 8 矿井提升矿井提升.84 8.1 概述.84 中国矿业大学 2008 届本科生毕业设计第 2 页 8.2 主副井提升设备选型.84 9 9 矿井通风设计矿井通风设计.89 9.1 矿井概况.89 9.2 矿井通风系统和通风方式.90 9.3 风量计算及分配.97 9.4 全矿通风阻力的计算.102 9.5 通风机选型.106 9.6 矿井灾害防治措施.112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121 第二篇第二篇 专题部分专题部分 新元矿瓦斯抽放分析新元矿瓦斯抽放分析 1 1 绪论绪论.125 2 2 采动裂隙带中瓦斯的运移特征采动裂隙带中瓦斯的运移特征.127 3 3 采动裂隙带中瓦斯运移规律的现场应用分析采动裂隙带中瓦斯运移规律的现场应用分析.139 4.4.结论结论.157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158 第三篇第三篇 翻译部分翻译部分 Method of branch ariflow for calculating a complicated mine ventilation networks 1 BASIC LAW AND BASIC PRINCIPLE.161 2 THE ESTABLISHMENT OF MATHEMATICS MODEL.162 3 AIRFLOW VOLUME BALANCE OF THE VENTILATION NETWORK .166 4 CONCLUSIONS.166 1 1 基本定律与基本原理基本定律与基本原理.169 2 2 数学模型的建立数学模型的建立.170 3 3 风网的风量平衡风网的风量平衡.174 4 4 结论结论.174 中国矿业大学 2008 届本科生毕业设计第 3 页 一一 般 部 分 中国矿业大学 2008 届本科生毕业设计第 1 页 1 1 井田概况及地质特征井田概况及地质特征 1.11.1 井田概况井田概况 1.1.11.1.1 交通位置交通位置 开元煤矿现矿井工业广场东距寿阳县城约 14 km,井田中部有寿阳段 王运煤铁路专用线,井田南部有石太铁路线,经寿阳东站可达全国。寿阳 站通往全国各大城市里程见表 1-1。 表表 1-1 寿阳站通往全国各大城市里程表寿阳站通往全国各大城市里程表 地名石家庄北京秦皇岛连云港上海郑州西安 铁路1504338319881416562732里程 km公路16048575013501750570 307 国道从井田中部通过,太(原)-旧(关)高速公路从井田南部通 过,交通十分方便。交通位置图见图 1-1. 图 1-1 交通位置图 1.1.21.1.2 地形地貌地形地貌 井田位于寿阳、阳泉构造堆积盆地区的西北部,属黄土丘陵地貌,梁、 北阳 端山沟 洪子店 郭家铺 张庄 库黎 马山 巨城镇 王子沟 安卓 巴明 杜庄 闫庄 库城 老石 牛川 右拐村 马首 宗艾镇 开元公司 上门 松塔 太守镇 太原市 兰村 扬子镇 大成 多井 轩辕 于家村 李阳 孟县 阳西 西城 上社 娘子关 祁关 寿区 把牛 平定 昔阳 沾阑 郎梦 马坊 东阳 苑村 榆次 长与 笠花 白家庄 西阳镇 竹贴 阜平 积王 寿阳 旧街 阳泉市 中国矿业大学 2008 届本科生毕业设计第 2 页 峁比较发育且平坦,沟谷多呈“U”字形宽谷、井田内大面积为第四 系黄土及第三系红土所覆盖,冲沟中有基岩出露,为石炭系太原组及二叠 系上、下石盒子组地层。井田地势总的趋势为西高东低,北高南低,最高 点在井田西南的寺儿沟,标高为 1247.3 m;最低点在井田东南的寺庄,标 高为 1062.7 m,最大高差为 184.6 m,一般相对高差多在 40-100 m 之间。 1.1.31.1.3 气象气象 井田地处黄土高原,气候干燥,昼夜温差变化大。降水量:平均年降 水量为 505.41 mm,降水多集中在 6-9 月,7、8 两个月最多,多为暴雨常 夹冰雹;蒸发量:平均年蒸发量为 1754.16 mm,年最高达 2265.0 mm,年最 低为 1483.8 mm;气温:年平均气温为 7.60,一月份最冷,平均-8.80, 七月份最热,平均气温为 21.60 ;风向:风向夏季为东南、冬季为西北; 风速:年平均风速为 2.48 m/s,最大月平均为 3.9 m/s,最小月平均为 1.0 m/s;霜期:初霜期 9 月中旬,终霜期为次年的 4 月中旬,长达 7 个月之久, 全年无霜期为 148 天;冻土深度:最大冻土深度为 1.10 m。 1.1.41.1.4 地震地震 按山西省城市(县城)地震基本烈度区划图,该区属七级基本地震烈 度区。 1.1.51.1.5 电源条件电源条件 现矿井工业场地建有 35 kV 变电所,双回 35 kV 电源引自新元煤矿 110 kV 降压站。 风井工业场地两回 6 kV 供电电源,均引自开元矿 35 kV 变电所的 6 kV 不同母线段。当其中任一回路发生故障时,另一回能担负风井全部负荷用电。 1.1.61.1.6 水文情况水文情况 矿区内的河流属黄河流域汾河水系。较大的河为龙门河,自北西向南 东流经井田中部,为季节性河流。龙门河在白家庄与人字河汇合,向南东 至寿阳县折向南西入潇河,向西注入汾河。 1.1.71.1.7 水源条件水源条件 2000 年在矿井工业场地内已打一眼深井,通过抽水试验,各项指标均 满足国家生活及工业用水标准。 风井工业场地供水水源为水车送水或打浅井及利用矿井井下排水。 1.1.81.1.8 矿区工农业生产概况矿区工农业生产概况 该区以农业为主,农作物以玉米、谷子、豆类为主,此外种植一些经 中国矿业大学 2008 届本科生毕业设计第 3 页 济作物,如蔬菜、瓜果等。工业主要以是采矿、冶炼及建材为主。 中国矿业大学 2008 届本科生毕业设计第 4 页 图图 1-11-1 地质综合柱状图地质综合柱状图 下煤15 9 上煤 8 煤 6 煤 3 煤 2.00 2.85 1.90 2.40 1.20 4.60 1.70 7.60 1.50 2.81 2.62 5.60 2.12 5.78 2.98 1.96 2.33 7.80 5.06 7.76 5.98 1.36 0.98 1.49 3.25 4.66 1.24 0.76 9.46 1.15 0.90 2.25 6.61 3.00 5.20 2.70 6.20 5.90 3.10 3.60 2.70 0.80 2.50 4.20 10.80 6.80 1.32 2.30 4.60 3.70 2.10 5.90 6.70 4.40 5.30 1.03 205.05 207.90 208.80 211.20 212.40 217.00 218.70 226.30 227.80 230.61 233.23 238.83 240.95 246.73 249.71 251.67 254.00 261.80 266.86 274.62 280.60 281.96 282.94 284.43 287.68 292.34 293.58 294.34 303.80 304.95 305.85 308.10 314.71 317.71 322.91 325.61 347.11 347.91 365.41 375.83 380.43 384.13 386.23 392.13 403.23 408.53 409.56 398.83 373.53 372.21 354.61 350.41 344.41 340.81 337.71 331.81 9 下煤 灰白色粗砂岩 深灰色粉砂岩 灰色细砂岩 深灰色泥岩 灰色中砂岩 深灰色粘土泥岩 灰色粉砂岩 深灰色砂质泥岩 浅灰色细砂岩 灰色细砂岩 灰黑色泥岩 灰色深灰色砂质泥岩 灰白色细砂岩 灰白色中砂岩 灰黑色泥岩 灰色粉砂岩 灰黑色泥岩 深灰色砂质泥岩 灰色粉砂岩 灰色细砂岩 灰黑色砂质泥岩 灰黑色砂质泥岩 灰色细砂岩 灰黑色砂质泥岩 灰黑色泥岩 深灰色砂质泥岩 灰黑色砂质泥岩 灰黑色砂质泥岩 深灰色石灰岩 灰黑色砂质泥岩 灰色细砂岩 灰黑色砂质泥岩 灰色石灰岩 灰色砂质泥岩 灰色粉砂岩 黑色泥岩 黑色含炭泥岩 黑色泥岩 深灰色石灰岩 灰色细砂岩 灰黑色砂质泥岩 深灰色石灰岩 灰黑色钙质泥岩 15 煤 深灰色砂质泥岩 深灰色粉砂岩 黑色泥岩 灰色铝质泥岩 灰黑色泥岩 浅灰色细砂岩 (m)(m) 开元矿综合柱状图 灰色粉砂岩 灰绿色粉砂岩 黄色粉砂岩 黄色砂质泥岩 深灰色砂质泥岩 浅灰色中砂岩 灰深灰色砂质泥岩 深灰色粘土泥岩 灰色砂质泥岩 灰色泥岩 灰色细粒砂岩 灰色砂质泥岩 深灰色泥岩 灰色砂泥岩互层 灰色粉砂岩 深灰绿色砂质泥岩 紫色泥岩 浅灰色粗砂岩 杂色泥岩 浅灰色粉砂岩 浅灰色中粗砂岩 杂色铝质泥岩 灰绿色中砂岩 灰绿色细砂岩 杂色泥岩 黄色砂质泥岩 黄色粉砂岩 黄色泥岩 杂色砂质泥岩 杂色细砂岩 亚砂粘土 粘土 粉质粘土 粉土 203.05 198.30 194.90 191.90 190.20 182.45 178.25 168.50 167.50 165.40 161.71 159.41 152.81 142.51 140.51 138.41 108.91 108.01 102.31 97.71 89.21 81.36 79.36 72.21 67.41 57.61 56.21 50.61 48.21 44.21 40.01 34.01 30.51 23.71 岩石名称 4.75 3.40 3.00 1.70 7.75 4.20 9.05 1.00 2.10 3.69 2.30 6.60 10.30 2.00 2.10 29.50 0.90 5.70 4.60 8.50 7.85 2.00 7.15 3.80 9.80 1.40 5.60 2.40 4.00 4.20 6.00 3.50 6.80 13.15 10.56 1:500 状柱 中国矿业大学 2008 届本科生毕业设计第 5 页 1.21.2 地质特征地质特征 1.2.11.2.1 地层地层 井田位于沁水煤田西北隅,属掩盖半掩盖区,新生界地层广泛分 布,基岩零星出露于沟谷之内。地层由老到新依次为:奥陶系中统;石炭 系中、上统;二迭系;第三系;第四系。 (一)奥陶系(一)奥陶系(O) 1. 中统上马家沟组(中统上马家沟组(O2s) 厚度为 180.00325.00 m,平均厚度为 298.32 m。由浅灰、深灰色厚层 白云质灰岩,含泥岩,角砾状泥灰岩等组成,灰岩质纯致密,普遍具有不 均匀岩化现象。 2. 中统峰峰组:(中统峰峰组:(O2f) 厚度为 122.59238.30 m,平均厚度为 166.53 m,由灰、黑、浅灰色白云 质灰岩,花斑灰岩等组成,下部含石膏条带,局部含星状黄铁矿。 (二)石炭系(二)石炭系 (C) 1. 中统本溪组(中统本溪组(C2b) 厚度为 29.9468.62 m,平均厚度为 47.97 m。主要由浅灰、灰色粉砂岩、 砂质泥岩、泥岩、铝质泥岩及 2-4 层石灰岩组成,夹浅灰色细粒砂岩及 2-3 层煤线。底部为透镜状分布的山西式铁矿及 G 层铝土矿,与下伏地层平行 不整合接触。 2. 上统太原组(上统太原组(C3t) 厚度为 104.11-134.21 m,平均厚度为 120.78 m。以 K1砂岩连续沉积于 本溪组之上,由灰色、灰白色砂岩,灰黑色砂质泥岩、泥岩、深灰色石灰 岩及煤层组成。石灰岩一般有 4 层,自下而上依次为 K2下、K2、K3及 K4 石灰岩。含煤 11 层,编号依次为 8、9上、9、11、12、13、13下、15、15 下、16、17 号,其中 8、9、15、15下号 4 层可采。 (三)二叠系(三)二叠系(P) 1. 下统山西组(下统山西组(P1s) 厚度为 48.2270.00 m,平均厚度为 60.00 m。由灰、灰白色中细粒砂 岩,深灰、灰黑色砂质泥岩、泥岩和煤层组成。底部以 K7砂岩连续沉积于 太原组之上。本组含煤 6 层,编号依次为 1、2、3、4、5、6 号,其中 3、6 二层可采。 2. 下统下石盒子组(下统下石盒子组(P1x) 厚度为 111.60133.14 m,平均厚度为 122.60 m。以底部 K8砂岩连续沉 积于山西组之上,下部为灰黄、灰绿、灰黑色中细粒砂岩、砂质泥岩、泥 中国矿业大学 2008 届本科生毕业设计第 6 页 岩、铝质泥岩等。组成 K8砂岩为灰、灰白色粗-细粒砂岩。上部为灰、 灰绿色、灰黄色中粗粒长石,石英砂岩夹紫红色砂质泥岩、泥岩。顶部为 1-2 层铝质泥岩或含铝质泥岩,富含菱铁质鲕粒,风化后呈鲜艳的紫红色斑 块,俗称“桃花泥岩” ,可作为辅助标志层,与顶部的上石盒子组分界。 3. 上统上石盒子组上统上石盒子组(P2s) 厚度为 235.00438.45 m,平均厚度为 345.00 m,以 K12(狮脑峰砂岩) 为界分为上下两段。 (1)下段)下段(P2s) 自 K10砂岩底至 K12砂岩底。下部以黄绿色、灰绿色中细粒砂岩为主, 夹黄褐、黄绿、紫褐色泥岩及砂质泥岩。上部以灰褐、暗紫等杂色砂质泥 岩为主,夹黄绿色中细粒砂岩。 (2)上段)上段(P2s2) 自 K12砂岩底至 K13砂岩底。K12砂岩为灰白色厚层状含砾中粗砂岩、 泥质、硅质、硅质胶结。其上为黄绿色、暗紫色细粒长石、石英砂岩与暗 紫色、黄绿色砂质泥岩互层。 (四)第三、第四系(四)第三、第四系(R+Q) 1. 上第三系上新统上第三系上新统(N2) 厚度为 025 m,由鲜红、暗紫色粘土,紫红色细砂岩,浅灰色砾岩组 成,不整合覆于各不同时代基岩之上。 2. 下更新统下更新统(Q1) 厚度为 570 m,下部为黄土、淡红色细-粉砂土。中部为灰褐、黄灰色 粘土夹泥灰岩薄层。上部主橙红、深红色粘土、亚粘土、夹多层古土壤层。 3. 中更新统中更新统(Q2) 厚度为 1030 m,淡红、褐黄色亚粘土、粘土,夹古土壤层及 1-3 层钙 质结核,底部为淡红色砂砾石层。 4. 上更新统上更新统(Q3) 厚度为 015 m,井田内广泛分布,为淡灰黄、土黄色亚粘土、亚砂土、 含钙质结核垂直节理发育。 5. 全新统(全新统(Q4) 厚度为 020 m,分布于各大沟谷之内, 为近代冲洪积物、基岩风化砂 土层。 1.2.21.2.2 地质构造地质构造 (一)区域地质构造(一)区域地质构造 开元井田位于沁水煤田寿阳矿区西北部,阳曲一盂县纬向构造带南翼, 其东西两侧受太行经向构造带和新华夏系构造的控制,南部受寿阳西洛南 北向构造带的影响,整个矿区是在纬向与经向和新华夏系构造复合控制之 中国矿业大学 2008 届本科生毕业设计第 7 页 下。 (二)井田地质构造(二)井田地质构造 开元煤矿井田总体构造形态为一走向东西,向南倾斜的单斜构造,在 此单斜上发育有次级的宽缓褶曲,使井田呈舒缓的波状起伏,煤层倾角为 2-8,平均倾角为 6。 1. 褶曲褶曲 井田内发育较大褶曲二条。 放马沟向斜:位于井田中部,放马沟村南。走向近东西,北翼倾角 110,南翼倾角480。井田内延伸约2500 m。 上峪背斜:位于井田中部,放马沟向斜南。两翼倾角460。 2. 断层断层 该井田断层比较发育,断层走向大致成北东东向,主要受东西向区域 构造(即:放马沟向斜、上峪背斜)的影响,其中被钻探或巷道揭露、三 维地震探测的较典型的断层表述一下(见表1-2、1-3)。 (1)F12正断层正断层 位于井田西北部,放马沟村北。走向近东西,倾向南,倾角70800。 为209和H1号孔所揭露,209号孔缺失K3K2下地层,使太原组地层缩短35 m。H1号孔太原组缺失K3灰岩及其上、下部地层,使地层缩短17 m。故该 断层断距在1735 m间,井田内延伸长度约1200 m。 (2) Fll正断层正断层 位于F12断层南,属其分支断层。走向北东,倾向南东,倾角750,断 距20 m,延伸长度约160 m。 (3)F13正断层正断层 位于井田西北部,F12断层北,走向北东,倾向南东,倾角850,断距 15 m,延伸长度600 m。 表表 1-2 井田大型断裂构造统计表井田大型断裂构造统计表 断层序 号 断层性 质 落差 延伸长 度 钻孔或巷道 揭露 备注 1(F12)正 173 5 1200 209、H1 钻 孔 井田西北部放马沟村北 2(F11)正20160位于 F12断层南属其分支断层 3(F13)正15600 位于 F12断层北走向北走向北 东倾向南东 4(F14)正7430 位于 F13断层西与 F12断层基本 平行延伸 中国矿业大学 2008 届本科生毕业设计第 8 页 5(F19)正860023#孔揭露走向北东东倾向南 6(F53)正 163 0 1500 210#孔揭 露 位于 F12断层北走向近似东西倾向南 7(F54)正7.0500H2#孔揭露推断其走向北东东倾向南 8(F62)正12.0670巷道揭露位于井田西北角走向北东东倾向南 9(Fh1)正6.0115巷道揭露 位于井田北部 H5 号孔东走向东西倾向 北 10(Fh2 ) 正6.0110巷道揭露位于 Fh1断层南走向北西倾向南西 11(Fh3 ) 正8.0130位于 H5 号孔南走向北东倾向北西 12(Fh4 ) 正7.0380巷道揭露位于 P35 号孔南走向北东东倾向南 13(Fh5 ) 正5.0130巷道揭露位于 Fh4断层南走向近东西倾向南 根据 2002.6 山西省寿阳县地方国营黄丹沟煤矿矿产资源储量核实报告断层整 理 表表 1-3 5 m 以上落差断层特征一览表(三维地震带内)以上落差断层特征一览表(三维地震带内) 煤层 断层 序号 断层 性质 落差延伸长度备注 1正5.0125三维带内北西处走向近似东西 2正10.5240三维带内南西处走向近似东西 3正9.0300三维带内中部走向北东 4正7.0160三维带内中部走向北西 5正7.0250三维带内中东部走向北西 3# 6正30.0480三维带内中东部走向近似东西 1正8.0160三维带内北西部走向近似东西 9# 2正8.0300三维带中部走向北东 中国矿业大学 2008 届本科生毕业设计第 9 页 3正7.0130三维带中部走向北西 4正7.0180三维带中部走向北西 5正7.0130三维带中部走向北西 6正7.0250三维带中东部走向北西 7正30.0720三维带中东部走向近似东西 1正10.0200三维带西部走向近似东西 2正10.0300三维带中部走向北东 3正5.0200三维带中部走向北西 4正7.0150三维带中部走向北西 5正27.0720三维带中东部走向近似东西 15# 6正9.0170三维带中东部走向北西 1正10.0180 三维带西部走向近似东西 2正10.0280 三维带中部走向北东 3正5.0160 三维带中部走向北西 4正7.0120 三维带中部走向北西 5正27.0750 三维带中东部走向近似东西 15#下 6正9.0100 三维带中东部走向北西 (4)F14正断层正断层 位于井田西部,F13断层西,走向近东西,与F12断层基本平行延伸, 倾向北,断距7 m,延伸长度430 m。 (5)F19正断层正断层 为23号孔揭露,测井解释断点深度348.40 m,6号煤断失,推断其走向 北东东,倾向南,断距8 m,延伸长度600 m。 (6)F53正断层正断层 位于F12断层北,走向近东西,倾向南,倾角800,断距1630 m,延 伸长度1500 m。210号孔所遇即该断层。 (7)F54正断层正断层 为H2号孔揭露,测井解释断点位置431.20 m,推断其走向北东东,倾 向南,断距7 m,延伸长度500 m。 中国矿业大学 2008 届本科生毕业设计第 10 页 (8)F62正断层正断层 位于井田西北角,为生产矿井巷道中所见,走向北东东,倾向南,倾 角750,断距12 m,延伸长度约670 m。 (9)Fh1逆断层逆断层 位于井田北部,H5号孔东,巷道中所见,走向近东西,倾向北,倾角 750,断距6 m,延伸长度115 m。 (10)Fh2正断层正断层 位于Fh1断层南,巷道中所见,走向北西,倾向南西,倾角750,断距6 m,延伸长度110 m。 (11)Fh3正断层正断层 位于H5号孔南,走向北东,倾向北西,倾角750,断距8 m,延伸长度 130 m。 (12)Fh4正断层正断层 位于P35号孔南,巷道中所见,走向北东东,倾向南,倾角750 ,断距 7 m,延伸长度380 m。 (13)Fh5正断层正断层 位于Fh4断层南,巷道中所见,走向近东西,南倾,倾角750,断距5 m,延伸长度130 m。 另外,三维地震勘探中发现一条落差30 m的断层,小于15米断层36条; 开采过程尚见到几条断距23.5 m,延伸不长的层间小断层。 3. 陷落往陷落往 井田内陷落柱已证实的有35个,最大者长轴90 m,短者20 m;地表所 见陷落极少,隐伏较多;三维地震解释28个,最大者长轴254 m,短者20 m。 陷落柱其规模大小不等,形状以圆形和椭圆形为主。 4. 岩浆岩岩浆岩 井田内无岩浆岩侵入现象,故对煤层及煤质无影响。 1.2.31.2.3 水文地质水文地质 (一)含水层及隔水层(一)含水层及隔水层 井田主要含水层自下而上为奥陶系中统石灰岩含水层、石炭系上统太 原组石灰岩含水层、二迭系砂岩含水层、第四系砂石层等,各含水层分述 如下: 1. 奥陶系中统石灰岩岩溶含水层奥陶系中统石灰岩岩溶含水层 奥陶系中统埋深 130570 m,井田北部外围大面积出露,本统分上、下 马家沟组及峰峰组,以上马家沟组石灰岩含水层富水性最强。奥灰水位标 高为+630 m,井田内仅 15 号及 15下号煤层在井田南部低于该标高。 2. 石炭系上统太原组石灰岩溶蚀裂隙含水层石炭系上统太原组石灰岩溶蚀裂隙含水层 太原组含水层主要是 K2、K2、K3、K4层石灰岩层,石灰岩单层厚度为 中国矿业大学 2008 届本科生毕业设计第 11 页 2-3 m,一般富水性弱,单位涌水量为 0.0035 L/s.m,渗透系数为 0.0165 m/d,水位标高为 913.52 m。水质类型 HCO3C1-Na 型。 3. 二迭系砂岩裂隙含水层二迭系砂岩裂隙含水层 山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