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会计学专业论文)我国上市公司经营者财务激励机制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国内图书分类号:f275.1 国际图书分类号:658.321 管理学硕士学位论文 我国上市公司经营者财务激励机制研究 硕 士 研 究 生: 张旋 导师: 陶萍副教授 申 请 学 位: 管理学硕士 学 科 、 专 业: 会计学 所 在 单 位: 管理学院 答 辩 日 期: 2006 年 6 月 授予学位单位: 哈尔滨工业大学 classified index: f275.1 u.d.c.: 658.321 dissertation for the master degree of management a study on the managerial financial incentive mechanisms in listed companies of our country candidate: zhang xuan supervisor: associate prof. tao ping academic degree applied for: master of management specialty: accounting affiliation: school of management date of defence: june, 2006 degree-conferring-institution: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哈尔滨工业大学管理学硕士学位论文 摘 要 二十一世纪我们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这一时代最大的特征就是对人才 的重视。经营者作为最特殊的人才,他的积极性的发挥程度直接关系到企业 经营的好坏,他的行为方式和价值取向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发展方向。在所有 者与经营者存在天然的利益目标不一致的情况下,如何充分调动经营者的积 极性,使其自觉自愿地选择符合所有者利益的行为与决策,是研究经营者激 励机制应有的题中之意,对现实也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我国上市公司在财 务激励机制方面存在着很大的缺陷激励严重不足和约束疲软乏力。 本文从经济学和管理学角度出发,对上市公司经营者激励机制进行了探 讨性研究。通过对已有的国内外经营者激励的理论文献的回顾,总结了有关 经营者激励理论的研究成果,为论文随后的研究打下基础。在介绍了财务治 理与激励的相关理论之后,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激励机制中的年薪制与期权 激励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虽然这几个问题并不是上市公司的全部问题, 但是确实是常常出现的问题。本文在主体部分阐述了解决这些问题的相应路 径并加以论述。本文论述的重点是建立组合报酬契约,所谓组合报酬契约就 是将年薪制与期权激励相结合,构建了基于组合报酬契约的综合评价体系并 通过对海信电器上市公司的案例分析将其用于实践;通过对我国上市公司的 投融资的情况分析,提出加大负债融资,通过这种隐性激励的方式来激励上 市公司经营者,并通过实证分析对这种激励的方式进行了可行性分析。最后 在上述各单项分析的基础上,为了达到激励组合的最优或最佳状况,提出了 优化和完善显性激励机制与隐性激励机制的措施,以期为上市公司设计具体 的激励机制提供有益的帮助。 关键词 上市公司;激励机制;财务治理;显性激励;隐性激励 - - i 哈尔滨工业大学管理学硕士学位论文 abstract from the 21st century, we have stridden forward the knowledge-economy age. the most important characteristic for this age is to think highly of talent men. as the most unusual human resource, the operators activity will affect the operated condition, and whose behavior style and value concept will effect the developing direction of the enterprise directly. under the condition of existing benefit targe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owner and operator, how to arouse the activity of operator, make him choice the behavior and decision benefited to the owner is just the meaning when we research the incentive mechanism of operator, and which is also very important to reality. the listed companies of our country have prodigious disfigurement in finance incentive mechanism, which is incentive deficient and constrain weak. this dissert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and mainl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conomics, conducts an exploratory research on the managerial incentive and constraining mechanisms in listed companies. by reviewing the existing literatures on the managerial incentives and constraining at home and abroad, this dissertation summarizes the research findings of the relevant theories, evaluates the valuable viewpoints and issues requiring further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which constitutes the basis for the consequent researches of this dissertation. on the basis of introducing the interrelated theory of finance governance and incentive, this dissertation analyzes annual salary and stock option of listed companies. though such problems in listed companies are not all, it in fact appears frequently. in the following, the paper discusses ways of related questions. the key of this dissertation is design of combination salary model which combines the annual salary and stock option, and constitutes the financial evaluation system, which carries out in hisense electric-appliances company; through the analyzing of investment and financing of listed companies of our country and puts forward increase the proportion of debt in order to inspirit the managers of listed companies, at the same time, the dissertation indirectly prove that debt financing in our list - - ii 哈尔滨工业大学管理学硕士学位论文 companies play a incentive role. at last, based on the above analysis and for the purpose of achieving the optimal or the best state of incentive mix, the author of this dissertation puts forward the measures which perfect and optimize the obvious incentive and hidden incentive, helping the listed companies to explore specific models in compensation design. keywords listed companies; incentive mechanism; finance governance; obvious incentive; hidden incentive - - iii 哈尔滨工业大学管理学硕士学位论文 目 录 摘要 . i abstract.ii 第 1 章 绪论.1 1.1 本文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 1.1.1 本文研究的背景 .1 1.1.2 本文研究的意义 .2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3 1.2.1 国外研究现状 .3 1.2.2 国内研究现状 .5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6 1.3 本文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6 第 2 章 财务治理与激励的相关理论.8 2.1 财务治理的主体与客体 .8 2.1.1 财务治理的主体 .8 2.1.2 财务治理的客体 .9 2.2 激励理论.11 2.2.1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 .11 2.2.2 erg理论 .11 2.2.3 双因素理论 .12 2.2.4 博弈论.12 2.2.5 委托代理理论 .13 2.3 财务激励机制 .13 2.3.1 显性财务激励机制 .14 2.3.2 隐性财务激励机制 .16 2.4 本章小结.17 第 3 章 上市公司显性财务激励机制设计.18 3.1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激励现状与评析.18 3.1.1 年薪制的现状分析 .18 3.1.2 股票期权制度分析 .21 - - i 哈尔滨工业大学管理学硕士学位论文 3.2 组合报酬契约的理论模型的设计.23 3.2.1 模型假设.24 3.2.2 股票期权的设计 .24 3.2.3 组合报酬契约的设计 .25 3.3 基于组合报酬契约的财务评价体系.26 3.3.1 评价指标选择的原则 .26 3.3.2 评价指标的比较 .27 3.3.3 组合评价指标的优化 .28 3.3.4 上市公司会计指标评价体系设计.29 3.3.5 市场指标的筛选 .32 3.3.6 综合财务评价体系 .33 3.4 股票期权激励财务评价案例分析.33 3.5 本章小结.36 第 4 章 上市公司隐性财务激励机制设计.37 4.1 上市公司融资和投资的总体情况.37 4.1.1 我国上市公司融资的总体情况.37 4.1.2 我国上市公司投资的总体情况.38 4.2 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 .39 4.2.1 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现象.39 4.2.2 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的原因分析.39 4.3 上市公司非理性投资的原因 .41 4.3.1 同构化的治理机构 .42 4.3.2 非职业化的董事会 .43 4.3.3 缺乏激励约束力的治理机制.43 4.3.4 外部治理机制作用较小 .44 4.4 负债融资激励机制的可行性分析.45 4.4.1 模型构造.45 4.4.2 样本选择.46 4.4.3 描述性统计 .47 4.4.4 统计回归分析 .48 4.4.5 研究结论.50 4.5 本章小结.51 第 5 章 财务激励机制的运行环境完善.52 - - ii 哈尔滨工业大学管理学硕士学位论文 5.1 显性激励机制的运行环境完善.52 5.1.1 激励机制与评价体系运行循环过程.52 5.1.2 提高经营者激励机制有效性的途径.53 5.2 隐性激励机制的运行环境完善.54 5.2.1 减少政府行政干预 .54 5.2.2 建立一个好的破产程序 .54 5.3 本文研究的局限性 .55 5.4 本章小结.56 结论 .57 参考文献.58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61 哈尔滨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62 哈尔滨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使用授权书.62 哈尔滨工业大学硕士学位涉密论文管理.62 致谢 .63 - - iii 哈尔滨工业大学管理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1章 绪论 1.1 本文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1.1 本文研究的背景 现代社会瞬息万变,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地区经济一体化,国际市场的 竞争日益激烈。二十多年来的改革开放己经使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紧密地联 系在一起,加入wto更将使我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大潮。对于来自外部世 界特别是跨国公司的激烈竞争,国内企业面临着生死存亡的严峻挑战。国际 竞争首先是企业制度的竞争、公司治理结构的竞争。现实表明,我国企业财 务激励机制中存在的缺陷,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瓶颈”。周其仁认为, “我们有天下最便宜的企业家工资最低,同时又有天下最昂贵的企业制 度大量亏损”1。有些国有企业经营者在从企业直接获得较少利益的同 时,又能通过对企业的控制权而获得巨额的灰色收入和黑色收入。太多的教 训足以说明,我们的企业财务激励机制存在着致命的弱点:激励严重不足和 约束疲软乏力。 从财务角度分析,公司治理还存在着许多难以逾越的难题,例如货币 激励中如何设计财务评价体系;非货币激励中资本结构的作用;控制权分享 过程中债权人对股东监控的作用和机制;控制权在不同债权人和股东之间配 置时的机制设计。 由于出现股东与经营管理者之间的财务冲突,这一类财务冲突主要体 现为经营管理者的道德风险行为,包括以下几方面: (1)经营管理者的努力不足行为 一般地,从人力资本的角度来看,经 营管理者的努力水平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经营管理者为此多付出的成 本,另一方面是经营管理者得到的收益。这样最优的经营努力水平将取决于 二者的均衡。但是一般说来,经营管理者为达到企业财务绩效的提高而努 力,经营的成本是由经营管理者独自分担的,而经营管理者努力水平得到的 收益是由股东享有或由股东和经营管理者共同享有,这样在二者之间就存在 不对称。这种不对称就必然导致经营管理者努力不足。 (2)经营管理者的在职消费行为 经营管理者的在职消费主要是指那些 - - 1 哈尔滨工业大学管理学硕士学位论文 非生产性的消费,包括装修豪华办公室,乘坐高级轿车等。从经营管理者来 说,非生产性消费的成本是由股东负担的,而非生产性消费的收益则是归其 所有。因而这种收益和成本的不对称使得经营管理者在职消费的动机也容易 产生。 (3)经营管理者的短视行为 从财务角度来讲,经营管理者的收益更多 地取决于他们在职期间的财务绩效,所以,经营管理者更多地关心其在职期 间的财务绩效,而较少关心企业以后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经营管理者自 然就有牺牲股东长期利益,使其在职期间财务绩效增加的短视行为的动机。 (4)经营管理者的过度投资行为 一般说来,与股东相比,经营管理者 更多地关心企业的经营问题,特别是企业的规模扩大和业绩增长问题。规模 越大,业绩增长越快,经营管理者晋升的机会就越大,经营管理者的收益也 就越大。在这种利益驱使下,经营管理者就会有较大的动机去扩大企业规 模。当企业拥有大量闲余现金流量时,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就有动机将这部分 剩余现金流量投资到并非有利于股东利益的企业规模扩大的新项目上来,以 满足获取企业规模扩大的各种经营管理者自身收益的欲望。 1.1.2 本文研究的意义 在古典企业中投资者直接管理企业,不存在委托代理关系,也就不 存在对代理人的激励问题,当时,受激励主体主要是生产者,即投资者千方 百计激励生产者增加劳动贡献。而在现代企业中,主要受激励主体包括股 东、消费者、经营者和生产者,激励机制的核心是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和手 段来满足所有者(股东)的投资效益、消费者的购买效用、经营者的经营增殖 效益和生产者的劳动贡献效益。在这激励链中,经营者激励机制是中心环 节。这是因为没有对经营者的激励,对其他人的激励就无法很好实现。如上 所述,企业内如果没有建立有效的经营者激励机制,经营者就有可能产生偷 懒或其它机会主义行为,使经营者的目标函数背离委托人(股东)的目标函 数,从而使股东得不到应有的分红、股票升值等报酬,最终使股东得不到激 励而退出企业(转让股票)。消费者对企业的关系也十分密切,消费者的购买 行为是企业不断创新、努力生产出价廉物美产品的动力。消费者只有不断获 得价廉物美的产品才会产生对企业产品的“忠诚” ,而离开经营者的创新是 做不到的。我国改革前,就是由于缺乏对经营者的激励,经营者即没有创新 的动力,又没有市场竞争的压力,以至于产品几十年一贯之,不能满足消费 - - 2 哈尔滨工业大学管理学硕士学位论文 者不断增长的需要。企业内部职工激励机制的建立更是离不开经营者。无论 是工资、奖金制度的建立,还是福利计划的实施;无论是职工参与管理,还 是组织气氛营造、企业文化的优化,都离不开经营者。离开经营者激励,生 产者激励也就无从谈起。 在企业内部有不同的利益集团,如投资者和生产者等,这些利益集团 的利益有时是相互冲突和矛盾的。企业不能偏于一方面的利益而损害另一方 面的利益。只有建立经营者激励机制,才能使经营者为了自身利益的实现, 在各利益集团中达到平衡。如经营者为了保证投资者的利益,就不能一味迁 就职工的要求,随心所欲地提高职工的收入(以前,由于我们不承认经营者 有独立的经济利益,不注意对经营者的激励,经营者有与职工合谋追求职工 工资福利最大化的倾向),而为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更好地完成企业目 标,又不能只顾投资者的利益,不顾生产者的利益,千方百计地延长工作时 间,提高劳动强度和压低工资福利支出。总之,建立了经营者激励机制后, 经营者为了自己的利益,就能在企业利益制衡体系中求得平衡。 本文将基于现代公司财务治理学、经济学等多学科交叉研究,提出公 司财务激励机制,并做进一步探讨。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在理论上,国外对激励约束问题的研究是从1976年jensen和meckling提 出代理成本这一概念开始的。一大批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经营者激励问题进 行了研究,形成了以下一些观点: 1.2.1.1 委托代理理论激励约束学派 关于这个观点的主要代表人物有: jensen和meckling(1976);holmstrom(1979)。jensen和meckling的定义是: “一个人或一些(委托人)委托其他人(代理人)根据委托人利益从事某些活 动,并相应地授予代理人某些决策权的契约关系”2。holmstrom认为将激 励约束和业绩相联系,为解决代理问题提出了一些有效的措施,但是有些措 施却产生了不良的激励效果 3。 1.2.1.2 产权激励约束学派 这个学派的发展是在williomson强调资产专用 性的基础上,基于所谓ghm(grossman-hart-moore)理论的框架进行分析。 在不完全合同必然存在这一基本假设下,grossman和hart(1986)、hart和 - - 3 哈尔滨工业大学管理学硕士学位论文 moore(1990)发展了产权学派强调产权激励重要性的观点。grossman和hart 认为产权实质上是一套约束和激励机制,它决定和规范人们的行为4。hart 和moore认为如果契约是完全的,那么特定控制权包括了全部权力(这时己 经不存在剩余控制权);如果契约是不完全的,那些事前没有在契约中明确 界定如何使用的权力都是剩余控制权5。 1.2.1.3 企业治理结构激励约束学派 主要代表人物有:holmstrom(1982) 和青木昌彦(2000)等。holmstrom认为企业治理结构是影响和决定全部企业 家机制的重要制度前提,因此应以建立有效的企业治理机制为焦点来分析企 业家的激励、监督和选择问题6。青木昌彦认为内部人控制是转轨过程所固 有的一种潜在可能的现象,是从计划经济制度的遗产中演化而来的7。 1.2.1.4 声誉激励约束学派 dewatripont和tirole(1999)详尽地讨论了对经理 人的激励对声誉和职业的关注,认为经理们总是希望在公司内和经理人 市场上为自己树立良好的口碑。声誉是经营者激励约束的一种重要手段,但 是要发挥声誉激励的作用,首先必须有完善的市场8。 此外,经济学研究激励问题的突破性进展是近20年的事情。进入70年 代后,一方面由于williomson等人对交易费用理论的发展,另一方面由于信 息经济学、契约理论或委托代理理论在微观经济学领域的突破,始于koss、 ber1e和means的现代企业理论在近20年取得了迅速的发展,激励问题成为 其中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9。1972年,alchian和demsetz将企业研究的重点 从使用市场的交易费用转移到解释企业内部结构的激励问题上,提出团队生 产理论,认为企业实质上是一种“团队生产”方式,产品是由集团内若干成 员协同生产出来的,每个成员的贡献不可能精确测量,从而不能根据每个成 员的贡献去支付其真实努力的报酬,这就给偷懒者提供了机会10。为解决 这一问题,就需要监督者进行监督,并相应对监督者进行激励。由此提供的 激励模式,强调了剩余索取权在激励监督者中的重要性。holmstrom和 milgrom(1994)把企业作为一个激励装置来看待,认为最直接的激励就是基 于绩效计量之上的报酬支付,然而,由于监督的不完全,报酬支付效果有时 不明显,所以资产所有权则是第二个更有力的激励装置,它使所有者可以获 得剩余收益,增加谈判势力。第三个激励装置就是工作程序,包括工作描 述、禁止的活动、工作纪律等。3种激励装置只有平衡使用,才能创造出最 优的激励机制,这些组织的激励工资被设计出来11。holmstrom和tirole在 企业理论一文的综述中进一步强调了所有权在解决企业激励问题上的重 要性12。 - - 4 哈尔滨工业大学管理学硕士学位论文 由willson、ross、means、holmstrom以及grossman和hart等人开创的 委托代理理论,应用模型分析,主要解决委托代理关系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 问题。由于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代理人的行动不能直接让委 托人观察到,从而产生代理人不以委托人利益最大化为目标的“道德风险” 和“逆向选择”问题。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构成了现代企业激励理论的核心。 80年代以来,经济学将动态博弈论引入委托代理关系的研究当中,论证了在 多次重复代理关系情况下,竞争、声誉等隐性激励机制能够发挥激励代理人 的作用,充实了长期委托代理关系中的激励理论。 80年代末,在grossman和hart、harris和ravive的工作基础上发展的证 券设计理论,建立了有关投票和剩余索取权相匹配的模型,认为证券是一种 有效的公司控制手段 13。其主要观点是:投票权应该与剩余索取权正相 关,而无风险的“廉价选票”从不应该发行14。这种理论用到经营者激励 研究方面,就是经理激励的重要手段之一在于经理选择权的安排,把控制权 与企业绩效相联系是激励有控制权欲望的经理提高经营业绩的重要条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2.1 产权激励约束观 委托代理理论主张用给予经营者全部或大部分剩 余索取权的方法来解决经营者有效激励的问题。黄群慧(2000)赞成产权激励 促使经营者努力工作15;张维迎(1995)主张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的统一 16;钟朋荣(2001)认为经营者的工作应让其拥有剩余索取权17;但李垣等 (2002)认为有时候产权与代理人做出正确投资决策的联系较弱18。 1.2.2.2 业绩结合激励约束观 田志龙(1999)认为,研究发现目前总经理(经 营者)报酬的确定与企业业绩并无直接关系,要激励总经理提高公司业绩, 必须使总经理的报酬与公司业绩更紧密地联系起来,他还认为,激励是一种 “积极”的手段,激励约束主要讲激励机制19;刘海虹,郑渝(2002)认为业 绩评价制度设计的好坏,是激励约束是否有效的关键之一20;张涛,文新 三(2002)认为应逐步引人股票期权、高额退休金、金降落伞等长期激励方 式,构建多元化的企业经营者激励约束机制,同时,要逐步建立科学高效的 市场评价机制,完善经营者绩效指标考核体系,保障企业激励机制取得满意 的效果21。黄群慧(2002)认为经营者业绩评价与其激励约束之间的配合,经 过多年的研究也已经得出初步结论,管理者的收人必须与企业效益紧密联 系,而不是靠合约加以固定化22。即经营者业绩应该作为对其激励约束的 - - 5 哈尔滨工业大学管理学硕士学位论文 基础,而经营者的激励约束对业绩具有反作用,也就是说经营者业绩与其激 励约束相关要了解经营者业绩的状况,必须通过对经营者的业绩评价进行。 李苹莉、宁超(2000)认为已经将经营者业绩和企业绩效分开,经营者业绩评 价有时又被称为“经营业绩评价”或者“资源提供者对经营者的业绩评 价”,它是企业绩效评价的一个方面,是在企业绩效评价中的另一个方面 企业经营效益评价的基础上剔除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得出的23。由于作 为物质激励方式的报酬激励在经营者的整个激励结构中占很重要的地位,而 且经营者报酬激励和其业绩的关系研究起来比较方便,因此,对于经营者激 励约束和经营者业绩的配合关系,一般都是从经营者报酬激励人手来研究 的。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西方理论界对公司财务激励研究己经具有了研究的趋势,并有所发 展,产生了财务激励理论的萌芽,其研究成果必将对财务治理理论发展产生 重大影响。但同时,对于公司财务激励理论的独立研究还是没有能够深入, 重视不够,成果不多。据目前所掌握的资料显示,西方学者虽然意识到公司 财务激励理论研究具有内在关联性、依存性的方面,但并未充分展开深入研 究,没有正式提出财务激励概念,没有建立起完整的财务治理理论体系。这 一现状的产生应当说与西方理论研究范式有关,因为西方理论界更为注重、 擅长实证研究。 我国财务界虽较早提出“财务治理结构”等概念,对财务治理理论体 系进行初步探索,却未真正深入研究,对“财务治理”的认识还停留在治理 结构层面。前期研究中,虽有一些财务治理机制、治理行为规范方面的成 果,却未能纳入到财务治理体系中,未能全面系统地很好总结。我国国内学 者对财务激励的研究充分借鉴西方的相关理论,结合中国特色财务理论创新 成果,促进了财务治理理论的发展和实际应用。在财务激励方面还是定性多 于定量,定性与定量的结合比较少。 1.3 本文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本文首先分析了研究背景以及研究意义,并且就财务激励机制方面的 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阐述与评述,为本文以后的写作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其次本文在第二章对财务治理与激励的相关理论进行了阐述,本文从多个角 - - 6 哈尔滨工业大学管理学硕士学位论文 度分析并确立财务治理的主体以及财务治理的客体,介绍财务治理机制的涵 义以及相关的激励理论以便作为以后的分析的依据,最后提出本文将要进行 研究的财务激励机制的两方面,即显性财务激励机制与隐性财务激励机制, 并且分析各自的内容与意义。本文的主体部分是第三章和第四章。在显性激 励机制设计部分,首先阐述了当前经营者激励的手段年薪制与期权激励 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其次本文提出将年薪制与期权激励相结合,并且设计 组合报酬契约的模型和基于组合报酬契约的综合财务评价体系,在确定权重 的方法才用离差和最大化法,最后用海信电器公司的数据进行了评价分析。 在隐性激励机制部分,首先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投融资的情况及其偏好原 因,其次提出加大负债融资进行隐性激励,分析公司价值与资产负债率的关 系,公司价值与加权资本成本呈负相关关系,所以本文建立关于加权资本成 本与资产负债率的线性回归模型分析,通过实证分析加权资本成本与资产负 债率的关系。最后部分对主体部分进行综合评述并分析显性激励机制需要完 善的方面以及隐性激励机制需要加以完善的方面。 - - 7 哈尔滨工业大学管理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2章 财务治理与激励的相关理论 2.1 财务治理的主体与客体 2.1.1 财务治理的主体 从上面对财务治理的讨论来看,财务治理研究的起点主要是利益相关 者的财务冲突,那么就要提出一个简单的理论问题,究竟谁是利益相关者, 参与财务治理的利益相关者有哪些等等相关的问题。 利益相关者是一个较模糊的说法,按照杨瑞龙和周升业的归纳,共有 三类定义24。第一类是最宽泛的定义,即凡是能影响企业活动或被企业活 动影响的人或团体都是利益相关者。股东、债权人、雇员、供应商、消费 者、政府部门、相关的社会组织和社会团体,周边的社会成员等,全部列入 此范畴。第二类是指凡是与企业有直接关系的人或社会团体才是利益相关 者。该定义排除了政府部门、社会组织和社会团体、成员等。第三类定义最 窄,认为只有在企业中下了“赌注”的人或团体才是利益相关者。这样三类 看法如何协调统一,成为了研究的问题。为了决定参与财务治理的主体,需 要引入交易成本的概念。 2.1.1.1 从交易成本角度来看财务治理的主体 究竟哪些利益相关者参与财 务治理,本文将用交易成本的概念,引入一个简单的数理模型来解释。假设 利益相关者的参与数为,则对应的社会总效益如式(2-1)所示: n n s = n n dnnfnfs 0 21 )()( (2-1) 式中 治理收益函数; )( 1 nf )( 2 nf交易费用函数 式(2-1)中,当时,即只有股东一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昌吉吉木萨尔县中储粮2025秋招面试典型题目及答案
- 跟刀架供货合同7篇
- 赡养老人服务协议6篇
- 2025年渭南澄城县县内重点企业招聘(40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国粮武汉科学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招聘25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工程质量承诺书(集锦15篇)
- 婚礼宴席致辞9篇
- 影视剧电视剧制片人聘用合同6篇
- 煤矿主管聘用合同6篇
- 巨灾保险合同模板5篇
- 2025年“学宪法、讲宪法”主题活动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
- 2024年毕节威宁自治县招聘城市社区工作者真题
- 医院感染管理办法
- 智慧校园XXX学院总体解决方案
- 2025年电子专用设备制造行业研究报告及未来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 BIM 建模基础与应用教学教案
- 2025至2030年中国工艺美术品行业市场前景预测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钢结构施工工艺指导手册
- 国庆中秋课件
- 乡镇卫生院检验检查分级管理制度
- 大健康连锁店商业计划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