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尔雅》原文与郭注同语素双音节词语义研究.pdf_第1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尔雅》原文与郭注同语素双音节词语义研究.pdf_第2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尔雅》原文与郭注同语素双音节词语义研究.pdf_第3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尔雅》原文与郭注同语素双音节词语义研究.pdf_第4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尔雅》原文与郭注同语素双音节词语义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 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 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科研成果。对本文的研 究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己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 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责任由本人承担。 论文作者签名:星整 目期:;三型 关于学位论文1 吏用授权的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山东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 校保留或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 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山东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 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 保存论文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 保密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 论文作者签名:逯整导师签名:6 墨i 连日期:兰! ! ! :兰:兰!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内容摘要 本文将郭注与尔雅原文作对照,研究其中的同语素双音节词。 郭注反映了西晋时代中古汉语的部分面貌。本论文通过对比发现了汉语双音化结合 的语义规律,发现了汉语双音化过程中语素义( 或词义) 的细微变化。 本论文主要采用尔雅原文与郭注比较法,数量统计法,语义比较法,义素分析 法。 本论文除绪论外,共分五章。 绪论部分主要论述了本文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等问题。 第一章“语义关系类型”,说明了判断语义类型的标准。对5 3 7 个词划分出9 种语 义类型:i 、同义连属2 、相关连用3 、语素义同中有异4 、蕴涵5 、上下义关系6 、反义 对举7 、联绵词8 、词根、词级关系9 、限制关系。 第二章“同义连属”,共分6 小节。第一节同义来源途径,观察两语素同义是通过什 么途径而来。通过考察发现了七种情况:l 、通过引申关系,一方与另一方的本义相同; 2 、通过引中关系,一方与另一方的引申义相同;3 、通过假借关系,方与另一方的本 义相同;4 、通过假借关系一方与另一方的引申义相同;5 、双方都通过假借关系,结 合到一起:6 、双方本义相同:7 、一实两名,属于这种情况的都是名词,可能各地称呼 有不同。第二节考察本义细微差别的方法。第三节考察引申义的辅助方法语源义的 利用,通过语源义探知事物命名之由,追索本义与引申义的联系。第四节对涉及词汇问 题的假借义的看法。第五节字形讹误与文字、词汇,第六节对古汉语词义结构的思考, 将字义结构分出8 种意义:i 、本义2 、引申义3 、语源义4 、词义聚合义5 、假借义6 、 形误义7 、文字联想义8 、姓氏文化义。前四种涉及词义结构。 第三章“郭注双音节词大量出现的原因”,通过观察郭注特点及对比尔雅原文, 发现了郭注双音节词大量出现涉及两类性质不同的原因:一、语言系统内部的原因:l 、 词汇系统本身的变化2 、语义系统的变化3 、语法系统的变化,二、语言系统外部的原 因:1 、尔雅体例的影响2 、文体修辞的影响。 第四章双音化对两语素语义的影响,共分三节。第一节对同义连属及相关连用的影 响,双音化往往造成两个单音节词词义的“相困生义”或“线形引申”;第二节语素义 同中有异,双音化中的变化:第三节语素义反义对举,双音化中的变化。 第五章双音节词词化的途径,通过考察郭注双音节词在文献中的使用情况发现,双 音词词化的主要标志是双音节词的词义大于两语索义之和。词化有四条途径:l 、引申 与语境2 、引申与语用3 、引申与语法4 、引申与语音。 关键词:尔雅郭注同语素双音节词语义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 a b s t r a c t c o n t r a s t i n g t h e o r i g i n a l o f e r y a ( 尔雅) w i t h t h ea n n o t a t i o n b y g u o p u ( 郭璞) ,w e f i n dt h ef o r m e r sm o n o s y l l a b i cw o r dw a st r a n s l a t e di n t od i s y l l a b i cw o r d t h i st h e s i si sa r e s e a r c ho nt h ew o r d sw i t ht h es a m em o r p h e m e t h ea n n o t a t i o n b yg u o p u r a i r r e r st h ef e a t u r e so fc h i n e s ei nt h em i d d l ea n c i e n t t i m e s t h eo r i g i n a lo f e r y a ( 尔雅1 m i r r o r st h ef e a t u r e si na n c i e n tt i m e s b yc o n t r a s t i n gt h i s t h e s i sf i n d st h er u l e so ft h em e a n i n gi nt h ec o m b i n a t i o nb yt w om o r p h e m e s ,a n df i n dt h e s u b t l ec h a n g ei nt h em e a n i n gw h i c ht h et w om o r p h e m e b e a r s t l l i st h e s i sc o n s i s t so f t h e p a r to f i n t r o d u c t i o n a n df i v ec h a p t e r s t h ei n t r o d u c t i o nd i s c u s s e st h eo b j e c to f t h es t u d y ,a n ds h o wt h ed i f f e r e n c eb e t w e e nw o r d a n dg r o u p w ce x p l a i nt h em e a n i n go fe x c h a n g ea te q u a lv a l u e s a n dt h e nm a k ec l e a rt h e m e t h o d so f s t u d y i n g c h a p t e ro n e ,i st h et i t l e o f t h es e m a n t i cr e l a t i o n s ”a c c o r d i n gt or e l a t i o no ft h et w o m o r p h e m e ,w ed i v i d et h ew o r d s i n t o9g r o u p s 1 t h e ya r es y n o n y m 2 t h e ya r ec l o s e 3 t h e y a r e s y n o n y m b u t i nt h e i r m e a n i n gt h e r e i sa i l i m p o r t a n t d i f f e r e n t p l e r e m e 4 t h e y a r e i m p l i c a t i o n a l 5 t h e ya r eh y p o n y m y 6 t h e y a r ea n t o n y m y 7 t h e ya r eo n l yo n e w o r d ,c o n s i s t i n g t w os y l l a b l ea n dc a r ln o tb ed i v i d e d 8 t h e r ei sa na f f i x i tc a ns h o wt h ew o r d - - c l a s s 9 t h e y h a v eaw h o l e m e a n i n g b u t t h i sm e a n i n gi sa c h i e v e d b y t h eg r a m m a t i c a lm e a n i n g c h a p t e rt w o ,u n d e rt h et i t l e “s y n o n y m ”,f a i l si n t os i xs e c t i o n s s e c t i o n1w ei n v e s t i g a t e h o wt h em o r p h e m e sb e c o m es y n o n y m s e c t i o ni it h em e t h o dt o d i s t i n g u i s h t h es u b t l e m e a n i n gb e t w e e nt h eo r i g i n a lm e a n i n g s e e t i o n l i i t h ea s s i s t i n gm e t h o dt oi n v e s t i g a t et h e e x t e n d e dm e a n i n g - u s i n ge t y m o l o g i c a lm e a n i n g s e c t i o n i vad i s c u s s i o no nt h ep h o n e t i c l o a nm e a n i n gw h i c hc o n c e r n i n gt h el e x i e a ls y s t e m s e c t i o n va d i s e u s s i o no nt h ee r r o ro f c h i n e s ec h a r a c t e rw h i c hi n f l u e n c et h ew o r dm e a n i n g s e c t i o nv ia p i e c eo ft h o u g h ta b o u t t h es t r u c t u r eo f l e x i c a lm e a n i n g 。 c h a p t e r t h r e e m et i t l ei s 、h er e a s o nf o rd i s y l l a b l e ”c o n t r a s t i n gt h eo r i g i n a lo fe r y a ( 尔 雅) w i t ht h ea n n o t a t i o nb yg u o p u ( 郭璞) ,w e f i n dt h ei m p o r t a n tr e a s o n sf o rd i s y l l a b l e :a 、 t h er e a s o n so fl a n g u a g es y s t e m ,s u c ha s l ,t h ec h a n g eo fl e x i c a ls y s t e m ;2 ,t h ec h a n g eo f s e m a n t i cs y s t e m ;3 ,t h ec h a n g eo fg r a m m a t i c a ls y s t e m ;b 、o t h e r r e a s o n s ts u c ha s l ,t h e 2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d e f e c t i v e e x p l a n a t i o n o f t h e o r i g i n a l ;2 ,t h er h e t o r i c a ls k i l lo f w r i t i n g c h a p t e rf o u r ,u n d e r t h et i t l e t h ei n f l u e n c eo nt h e m o r p h e m e e x e r t e d b yd i s y l l a b l e ”,f a l l s i n t ot h r e es e c t i o n s s e c t i o nii f t h e ya l es y n o n y mo rc l o s e , a sam o n o s y l l a b i cw o r d0 1 1 em i g h t c a t c ht h eo t h e r ss e m 蚴e s e c t i o ni ii ft h e ya r es y n o n y m ,a n dh a v ead i f f e r e n tp l e r e m e ,m e y c o u l dl o s et h ed i f f e r e n tp l e r e m ei nt h ed i s y l l a b l e s e c t i o n i i ft h e ya r ca n t o n y m y , t h e d i s y l l a b l ec o u l df o r m at r a n s f e r c h a p t e rf i v e , t h e t i t l ei s t h em e t h o dt os o l i d i f yt h ed i s y l l a b i cw o r d ”i na 渤雠l e x i c a l s y s t e m , w h e nj u s ta p p e a r i n g ,t h ed i s y l l a b i cw o r d i sag r o u po rs i m i l a rw i t hag r o u p w i t ha l o n gp e r i o d o f u s i n g ,a st h ew h o l em e a n i n g i sn o ta n a d d i n gm e a n i n go f t h et w om o r p h e m e s , i tb a m e saw o r d t h e r ei sf o u rw a y st os o l i d i f yt h ed i s y n a b i cw o r d :1t h ew o r dc a u g h tt h e c o n t e x t u a lm e a n i n g ;2t h ew o r dh a da l le x t e n d e dm e a n i n ga n dc o u l d n tb ei n c l u d e db yt h e m e a n i n go ft h et w om o r p h e m e s ;3t h eg r a m m a t i c a lf u n c t i o no rs t r u c t u r eo f t h ed i s y l l a b l e c h a n g e d ;4t h es o u n d o f t h ed i s y l l a b l ec h a n g e d k e yw o r d s :e r y a ( j k , 雅) t h ea n n o t a t i o nb yg u o p u ( 郭璞) d i s y l l a b l e s e m a n t i cs t u d y i n g 3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曼詈量量皇皇置暑! ! 皇詈量基毫量皇詈曼兽詈_ i i e 詈詈昌詈皇曼曼詈曼置皇曼量- 曼詈詈! 詈詈詈詈詈暑詈暑曼蔓鲁! ! 暑! 鼍詈詈曼暑量皇曼詈曼 绪论 一、关于尔雅 尔雅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按事类编排的词汇著作。“尔”是近的意思,“雅”是雅 言,用现代的话说大致相当于“普通话”。尔雅郭璞注序云:“夫尔雅者,所以通诂 训之指归,叙诗人之兴咏,总绝代之离词,辩同实而殊号者也。”可以明确的是,它既 关照历时层次的词义,又关照地域方言层次的词义。 这部书的编者众说纷纭,早的可以上推到西周,晚的可以属于两汉。比较稳妥的说 法是:它是战国末年编纂,汉以后可能有所增补,但是增补的分量不是很大。 尔雅全书共收词语四千三百多个,计两千多条,分列于十九篇中。这十九篇大 致可以归纳为两类。释诂罗列古今的同义词;释言解释的多为常用词;释训 解释描写事物情貌的词。以下十六篇为一类,多半解释名物。释亲解释亲属称谓, 定其名分:释宫解释房屋、道路;释器解释各种器物的名称:释乐解释与音 乐有关的词语:释天是关于天文方面的训释,包括的范霭很广,分类也细,分四时、 祥、灾、岁阳、岁名、月阳、月名、风雨、星名、祭名、讲武、旌旗等十二类;释地 是关于地理方面的训释,包括九州、十薮、八陵、九府、五方、野、四极,一共七类; 释丘解释自然形成的高地的名称,包括丘、崖岸两大类:释山解释各处名山, 说明各种形状的山的名称:释水解释泉源川流,包括水泉、水中、河曲、九河四类。 以上五篇解释天地t hj t l 等自然现象。释草解释草本植物:释木解释木本植物:释 虫主要解释昆虫类;释鸟是关于鸟类的训释;释兽是关于兽类的训释,主要包 括四类:寓属( 能够爬树的兽类) 、鼠属、齿益属( 反刍动物) 、须属( 解释动物的呼吸 名称) ;释畜解释家畜的名称,包括马、牛、羊、狗、鸡等。以上七篇解释动植物的 名称。 据清代学者的考订,尔雅全书解释五经的不到半数,解释诗经的不到十分 之一,其余占全书半数以上的是解释先秦的古籍。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卷4 0 ) 评价说: “今观其文,大抵采诸书训诂名物之同异,以广见闻,实自为一书,不附经义。”由于 文献不足,尔雅里面有不少解释还不知道它的确切来源。尽管如此仍可以毫不怀疑 地说尔雅是先秦词语的汇编,反映了上古时期汉语词汇的面貌。 二、关于“郭注” 郭璞( 2 7 6 3 2 4 ) 字景纯,河东闻喜( 今山西闻喜县) 人。史称:“璞好经术, 4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博学有高才,而讷于言论,词赋为中兴之冠。好古文奇字,妙于阴阳算历。”( 晋书 卷7 2 ) 郭璞一生著述丰富,其训诂著作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楚辞、山海经和穆 天子传,其中楚辞注已亡佚。第二类是三苍、尔雅和方言,其中三苍 解诂已亡佚。他对尔雅很有研究,写有尔雅注、尔雅音义、尔雅图,今 仅存尔雅注。第三类是注释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今己亡佚,只是在史 记汉书文选注中存有一部分。 从汉朝开始,尔雅就有注释。郭璞继承前人的研究成果,又有自己的创新,郭 注一出,从前的注本失去地位,先后亡佚。 郭璞注意疏通古训i ,以俗语释雅言,以今语释古语,因此郭注能极好地反映晋代汉 语词汇的面貌。郭注全书双音节词粗略估计至少7 0 0 个,利用郭注,对照尔雅原文 可以观察汉语词汇由单音节词到双音节词的变化,研究双音化规律。本论文试图对其中 一些双音节词的形成作一点探索。 三、关于研究对象 我们对照尔雅原文与郭注发现,许多原文中的单音节词被郭璞换作双音节词, 我们的研究对象就是这些同语素双音节词。之所以只选用同语素双音节词,是为了更清 楚地观察郭璞为什么把原文的单音节词换掉。即我们只考察a = a b 或b a 式的代换,再 者要确保两意义在单音节词与双音节词中均无变化。这就是我们说的等值代换。 1 、。词与词组的区分 我们从内容与形式两方面作出判定,内容上讲两个音节表示一个意义整体,而非意 义与意义的复合体:形式上讲两个音节中间没有停顿,它在句子中与其他词语清晰地靠 语法关系组合。 举个例子:“复为”( 释言:“狃,复也。”郭注:“狃伏,复为。”) 与“放火”( 释 天:“火田为狩。”郭注:“放火烧草猎,亦为狩。”) ,中间都可以有停顿,“复为”表示 “反反复复地作”,是一个意义的复合体。“放火”表示一种活动,它有意义的整体性。 前者为词组,后者为词。 2 、等值代换的说明 尔雅单音节词与郭注双音节词,在郭璞眼里词义没有发生变化。下面一些情况 不属于等值代换: i 声训。声训的目的是探源,说明事物命名的原由,一般的说这种情况前词与后词词 性都不同。如:释宫:“东西墙谓之序。”郭注:“所以序别内外。”前者“序”为名词,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后者“序”为动词。这样的例子,在郭注里可以找出1 6 条之多。 i l 说语音。如:释言:“剂,翦,齐也。”郭注:“南人呼翦刀为剂刀。”这条目的 是说语音,说明南人语音与通语有别,并不是解释“剂”与“翦”。 i 单音节词、双音节词中的语素义,意义有不同。如:释训:“俅俅,服也。”郭注: “谓戴弁服。”前后两个“服”,意义不同,前者为“服戴”,后者为“服装”。 为什么一定要加个前提在郭璞眼里,因为郭璞未必能正确理解尔雅原文。 举几个例子: a 、释诂上:“壑、院院、滕、徵、隍、濂,虚也。”郭璞认为“丘墟”义,郝懿行义 疏认为在“墟”出现之前,“虚”兼有二义,“空虚”“丘墟”。他说:“空者为壑”;“阮 肮”( 训诂学家认为“院院”衍一字) ,“盖亢( 院) 亦虚空之地”;“滕者,水之虚也”; “徵者,微之虚也”,“微训为隐,隐与虚近”;“隍”,“城池”,“有水日池,无水日隍”; “濂,水之空也”。这样这一组应训为“空虚”义。 b 、释言:“窕,肆也。”郭注:“轻窕者,好放肆。”王引之经义述闻尔雅上说: “予谓窕、肆皆深之极也。说文:窕,深肆极也。从穴兆声。是极深为窕也。”又 引左传注及高诱注淮南子兵略篇证“是极深为肆也”。 c 、释言:“将,资也。”郭注:“谓资装( 盘缠、行李义) 。”郝懿行义疏认为“将” “资”应训为“送”:“尔雅之资亦府之通借,郭训资装与将义远矣。” d 、释言:“矧,况也。”郭注:“譬况。”此条应训为“况且”。 以上所举并不是郭注失误的全部,虽然如此,这种失误并不影响我们对双音节词的 考察,这种词仍被我们用来解释一部分双音节词形成的规律性。 3 、关于统计数字与断句标准 断句标准与版本涉及到统计数字。断句以周祖谟尔雅校笺本为准,只有一个地 方有调整。如:释诂下:“孔、魄、哉、延、虚、无、之、言,间也”,与周本有异。 周祖谟先生认为当断句为“孔、魄、哉、延、虚、无,之言间也”,戴震及章太炎先生 认为“之”“言”是“语之间”义,此条是训诂学上说的“二义同条”。尔雅原文单 音节词,郭璞以多音词对译的共5 8 2 例,去掉1 4 个三音节及四音节语词,再去掉4 个 双音节词组:复为( 释言) 、助祭( 释训) 、至微( 释训) 、乱法( 释诂下) ,去 掉2 7 个同语素同序或异序的双音节词,共5 3 7 个双音节词。本论文主要讨论这5 3 7 个 词两语素之间的意义关系,在此基础上讨论一部分双音节词形成的规律及原因。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语义关系类型 单音节词义位很多,按照其在双音节词中对词义的贡献,确定其义位。对双音节词 两语素义之间的关系,我们总结出9 种语义类型: 一、两者同义,在组合中没有主次之分,2 9 6 词。我们将在第二章重点论述。 二、两者意义相关,有逻辑上的联系,在组合中没有主次之分,3 8 词。如双音节词 “高大”,“高”指“上下距离丈”,“大”指“体积、面积、数量等大”,但是单音节词 “高”并无“大”这个义位,“大”亦不专指“高”,这两个单音节词组合在一起,是因 为它们有联想上的关系。 三、两者同中有异,同属于一个上位概念,9 词( 胚胎、声音、切磋、脂膏、简札、 刻镂、堂室、切磨、布帛) 。它们在组合中要失去相异语素。将在第四章第二节详细论 述。 四、两者意义有蕴涵,一方的词义只能作另一方的义素,9 5 词。如:双音节词“循 行”,说文彳部:“循,行顺也。行”义本身是“循”义的重要义素。这种双音节 词对单音节的代换,目的是揭示原单音节词的重要义素,使词义的表义性更鲜明。如; 释诂上郭注以“案地”代“案”,“案”就是封建卿大夫的受封领地,语素“地” 将词义中的重要义素“土地”展示出来。 五、在原单音节词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表示上位概念的语素,3 5 词。这种词大致又 可分为两类:1 、以羡余形式出现的双音节词。汉字是一种表意体系文字,其形旁可以 表示其意义类属。如“鲂鱼”、“鲵鱼”、“楸树”、“羊原羊”、“芏草”等,原单音节词“鲂” “鲵”“楸羊原”“芏”都能显示其意义类属,之所以改称双音节词,只能说它们在顺 应汉语词汇系统的双音节化趋势。2 、专名与通名关系的双音节词。如“坫土斋”,“坫” 是个专名,指“屋里垒高的土台子,用以堆放物品”;“土嵩”( 同“垛”) 是个通名,指 “一切垒高的小型建筑物”,如草垛、墙垛。由此知,“坫”是“土嵩”中的一种。 六、两者属反义对举,3 词( 容止、夭挢、先后) 。它们在组合中往往发生词义转指。 我们将在后文详细论述。 七、联绵词,2 6 词。必须两个音节表示一个意义,不能拆开讲。詹人风先生在其所 著现代汉语语义学提到一种特殊的缩略语( 商务出版社1 9 9 7 年版2 0 2 3 页) ,“从 复音单纯词中取个字作为代表字来用”,他举了“骆驼”这个单纯词,说“驼”可以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代替“骆驼”组成以下词语:驼绒、驼毛、双驼峰、单驼峰、驼峰、驼色。笔者以为这 种情况有其历史渊源,我们在尔雅中发现很多联绵词只用一个字代表,它们多为名 词。“霹鼹”以“鹧”代,“鸬鹚”以“鹚”代,“鹪眇鸟”以“鹪”代,“镐鹅”以“镐” 代,等等共2 0 例。 八、加词缀,1 4 词。这种词所加词缀对词义的贡献是,它们规定了词的词类,如加 “然”( 1 1 个) 就规定了该词的形容词、副词身份,加“尔”( 1 个) 就规定了该词的副 词身份,加“予”词缀的就规定了该词的名词身份。这些词缀有的早已出现,如“然” “尔”:有的出现较晚,如“子”。王力先生在汉语语法史中认为“魏晋以后,到了 中古时代,词尾子字逐渐普遍应用起来了”( 商务出版社1 9 8 9 年版1 0 页 。而洪 诚先生认为“子字词尾化在西汉已经成熟,魏晋已盛行”( 洪诚文集雒诵庐论文集 江苏古籍出版社2 0 0 0 年版4 7 页) 。尔雅郭注确实能为洪诚先生的这一结论提供佐 助。郭注中带“子”的双音节词有9 例,有6 例“子”没有实义。 1 、释木:“扭,檬。”郭注:“似棣,细叶,叶新生可饲牛,材中车辋,关西呼杠 子,一名土裎。” 2 、释木:“刘,刘栈。”郭注:“刘子生山中,实如黎,酢甜,核坚,出交趾。” 3 、释虫:“蝻蛸,长跨。”郭注:“小蜘蛛长脚者,俗呼为喜子。” 4 、释鱼:“髂,赫鱼有。”郭注:“鱼有,鳇属也。大者名王鱼有,小者名觫鱼有。今宜 都郡自京门以上江中通出鱼覃鳇之鱼,有一鱼状似鳇丽小,建平人呼豁子,即此鱼也。” 5 、释鱼:“鳊鳄,鳜解。”郭注:“小鱼也。似鲋子而黑,俗呼为鱼婢,江东呼为 妾鱼。”从郝懿行义疏里可以判断此“子”无实义,其云:“广雅云:鱼责,鲋 也。鲋,今之鲫鱼,说文作鱼脊鲫鱼似小鲤,体促腹阔而脊隆,鳜黼形似之也。 今此鱼似鲫而狭长,黑色,细鳞,大者仅三寸也。” 6 、释鱼:“觞,鳟。”郭注:“似解子赤眼。”郝懿行义疏云:“前鲩注云:今 缚鱼似鳟而大。”足见“子”无实义。以上“予”都不是“幼子”义,但与小称有关,“子” 还没有完全虚化。 7 、释鸟:“生哺觳。”郭注:“鸟子须母食之。”8 、释畜:“未成毫,狗”郭注: “狗子未生斡毛者。”9 、又释畜:“蜀子箍。”郭注:“雏子名。”郝懿行义疏云: “锥者,释文音余方言云:鞋,雏。徐鲁之间谓之雒子。广雅云:键, 雏也。”此三“子”均为“初生幼子”义。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在尔雅郭注中带“予”的双音节词有9 例,有6 例“子”没有实义。这证 明西晋时,词缀“子”已盛行。洪诚先生的判断是正确的。 九、限制关系,两语素表示一个整体意义,但这个整体意义是靠两语素之间的语法关系 帮助实现的。如“浅青”,它表示一种颜色,不同于青,也不同于深青。单说“浅”与 “青”并没有意义上的联系,双音节词本身是靠偏正关系,让前一语素修饰、限制后一 语素实现其意义的。再如“供职”,为“任有职务”义。单说“供”与“职”也没有意 义上的联系,双音节词本身是靠述宾关系,让前一语素支配、控制后一语素实现其意义 的。这样的词有1 8 例,偏正关系的1 3 例,述宾关系的5 例。这说明双音节词的形成不 仅仅与意义有关,还与语法有重大关系。我们列出的“限制关系”类是个杂类,是为了 在研究方法上求取统一而实行的方便的做法。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 第二章双音化语义组合规律之一同义连属 第一节同义来源途径 汉语词汇双音节化发展最初得益于同义连属。笔者考察的5 3 7 词,此种类型有2 9 6 词,约占5 5 。依据它们同义来源的途径将它们分为7 小类:1 、通过引申关系,一方 与另一方的本义相同,1 0 1 词;2 、通过引申关系,方与另一方的引申义相同,8 7 词; 3 、通过假借关系,一方与另一方的本义相同,2 l 词:4 、通过假借关系。一方与另一方 的引中义相同,2 5 词;5 、双方都通过假借关系,结合到一起,4 词;6 、双方本义相同, 4 9 词;7 、一实两名,属于这种情况的都是名词,可能各地称呼有不同,7 词。 从上面的统计,我们可以看到:通过引申方式结合到一起的双音节词占了绝对的优 势,两种情况之和为1 8 8 个,占同义连属双音节词的6 9 ;通过假借方式结合到一起的 双音节词并不多,三种情况之和才5 1 个,这种词旦结合便不易分开。甚至有些词语 假借途径曲折,它们的结合就更紧密。比如双方都通过假借关系结合到一起的词,要考 察清楚两者为什么组合到一起就非常困难。例如:双音节词“阿阳”( 尔雅释诂上 “台、朕、赉、畀、b 、阳,予也。”郭注:“今巴濮之人自呼阿阳”) “庶几”( 尔雅释 言“庶,幸也。”郭注:“庶几,侥俸。”) “归遗”( 尔雅释言“贻,遗也。”郭注: “相归遗。”) ,要考察清楚其意义来源就颇费周折,因为假借的双方都因为声音关系而 组合到一起,假借的究竟是哪个词的意义是不易明确的。比如“庶”“几”为什么组合 在一起,为什么有“差不多”义,也是难以说清楚的。 说文广部:“庶,屋下众也。从广,荧。芡,古文光字。”于省吾甲骨文字 释林:“甲骨文庶字是从火石,石亦声的会意兼形声字,也即煮之本字庶 之本义乃以火燃石而煮,是根据古人实际生活而象意依声以造字的。但因古籍中每借 庶为众庶之庶,又别制煮字以代庶,庶之本义遂湮没无闻。”先 秦典籍中,“庶”的本义也使用过。周礼秋官司寇:“庶氏下士一人,徒四人。” 郑玄注:“庶,读如药煮之煮,驱除毒虫之言。”“庶”常见的还是其假借义“众多”,但 是这两种意义都不可能发展为“庶几”“侥幸”义。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豫部“庶” 字条下云:“假借为觑。”他举了诗抑及礼记檀公的例子,并加按语:“庶 几犹旅觊也。”今考说文见部:“靓,拘鼠,未致密也。”段本作:“觑,束兑觑也。 一日,拘觑,未致密也。”并注:“觑,古多假狙为之。”史记留侯世家:“汉狙击 秦皇帝。”应劭云:“狙,伏伺也。”这个词的本义是“伏在隐蔽处看”。“庶几”义与“殷” 0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义无联系,朱骏声说虽不可靠,却为我们的考察提供了线索。今考“觊”,说文见部 云:“觊,气欠幸也。”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见部:“觊气欠叠韵,古多作裳,又人或作 马蛊,亦作冀。”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履部“觊”条下云:“经传多以冀为之。”楚 辞宋玉( 九辨) :“事盛饔而觊进兮,蹇淹留而踌躇。”王逸注:“思想君命,幸复位 也。”可知“觊”有“希望、企图”义。诗桧风素冠:“庶见素冠兮。”毛传:“庶, 幸也。”玉篇广部:“庶,幸也,冀也。”可知诗借“庶”为“觊( 冀) ”。“庶” 上古音为鱼韵、书纽、去声;“冀”微韵、见纽、去声。鱼韵、微韵属通转,书纽、见 纽为邻纽。两者因声音相通而生假借义。 再说“几”,说文幺幺部:“袋,微也,殆也。从幺幺,从戍。”本义为“细微的 迹象”。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履部“袭”字条下云:“假借又为觊。”即“冀”字。 如:左传哀公十六年:“国人望君,如望岁焉,日日以畿。”杜预注:“冀君来。”陆 德明释文:“袋音冀,本或作冀。” 是否“庶几”同有“希冀”义,两者同义连属成为双音节词? 这是颇值得怀疑 的。因为“希冀”义如何发展为“差不多”义也是颇难说明的。“文献不足征”,我们不 能凭空猜想。 假借关系产生的双音节词较为紧密的原因是:不易从字形上破译其意义。 第二节考察本义细微差别的方法 我们发现郭注中的双音节词有些本义就相同,如:“问讯”( 释言) “壅障”( 释言) “恭敬”( 释训) 等。这并不能证明它们初产生时的意义没有丝毫差别。我们可以根 据后来两者引申义的不同,向前推知其i n l 日r j 出现时的细微差别。如:“讯”与“问”: 说文言部:“讯,问也。”说文口部:“问,讯也。”“讯”,引申义有“问 候”义,元大瓠浒墅留赠周玉凫仪部:“瓢笠飘然特讯君,连朝风雨惜离群。”有“音 信、消息”义,苟子赋:“行远疾速而不可托讯者与? ”“问”引申义有“论难、探 讨”义,易乾:“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辩之。”有“打听”义,礼记曲礼上:“入竞 而问禁,入国而问俗,入门而问讳。”可知“讯”重在“询问人”,“问”重在“不明白 而询问”。 又如“壅”障”,本义同为“阻塞”。广雅释诂一:“壅,隔也。”说文置部: “障,隔也。壅”引申有“堆积”义,春秋繁露- 五行顺逆:“赐予不当,则民病血 壅肿。目不明。障”日i 申义有“界限”,尔雅释言:“障,畛也。”郝懿行义疏: “障、畛皆有界限之义,界限所以隔别也。”可知:“壅”重在“阻塞”的方式堆积,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n i l “障”重在“阻塞”的结果分界,看不见对方。 再如“恭”“敬”,说文心部:“恭,肃也。”又苟部;“敬,肃也。恭”的引 申义为“事奉”,三国志吴志黄盖传:“初皆怖威,夙夜恭职。”另一引申义为“端正”, 礼记玉藻:“手容恭,耳容端。”“敬”引申义为“警惕”,诗- 大雅常武:“既敬既 戒,惠此南国。”另一引申义为“慎重”,书康诰:“敬明乃罚。”孔传:“凡行刑罚, 汝必敬明之,欲其重慎。”可知:“恭”重在“事奉人行为端正”,“敬”重在“办事有警 惕性、慎重”。 第三节考察引申义的辅助方法一语源义的利用 蒋绍愚先生在古汉语词汇纲要中强调:“一个词的引申义,不管有多么纷繁, 都是从本义引申出来的,所以,抓住了一个词的本义,就是抓住了这个词的诸多意义的 纲。”。 考察引申义是困难的,对有些词,特别是关于名物的词,我们了解它的本义及其诸 多意义,却很难将本义与其他意义联系起来。比如:“苞”( 说文帅部:“苞,帅也。 南阳以为粗履。”) 何以有“丛”义? “济”( 说文水部:“济,水也,出常山房子赞 皇山,东入 氏。”) 何以有“渡”义? “幅”( 说文巾部:“布帛广也。”) 何以有“边” 义? 不理解这些问题就无法弄清楚“苞丛”( 释诂上) “济渡”( 释水) 同义关系由 何渠道而来。 名物总有其得名的原由,这是释名的理论。因为其对声义的系联太过太滥,其 成果长期以来不被重视。近入章太炎、沈兼士、杨树达都探讨过语源义,但还不成系统, 当代学者殷寄明先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语源义”定义:“语源义是汉民族 在文字产生前的原始语言和后世口头语言中的语词,通过已有文字记录,曲折地显现在 书面语言词汇实词系统中的一种隐性语义。”。源义揭示了语言中语音载义的事实,有助 于人们认识新词新义增生的原动力,找到词义系统发生演变的内在根据。下面我们对以 上提到的问题,从语源义入手寻求本义与引申义之间的联系。 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孚部从“勺”得声2 6 字有“包裹、覆盖”意义的至少1 4 字。1 、勺,裹也:2 、勾,覆也;3 、勾,瓦器灶也;4 、包,象入裹妊也;5 、陶,再 成丘也,释名:“陶丘,于高山上一重作之,如陶灶然也”;6 、施,面生气也,如淮 南子说林:“溃小施而发痤疽”,是一种皮肤病i7 、胞,儿生裹也;8 、饱,厌也( 食 己裹腹) :9 、黍包,紊完已复察之,朱骏声按,“重漆也”:1 0 、匏,瓠也,朱骏声语, “取其可包藏也”:l l 、袍,种也,释名;“袍,苞也,苞内衣也”:1 2 、褒,怀也,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后作“抱”:1 3 、炮,毛炙肉也,朱骏声语,“以铁七贯肉,加于火炙之”( 以火包藏) ; 1 4 、色,覆车也( 捕鸟工具) 。所以从“勺”得声的词多有“包裹、覆盖”义,这就是 “苞”引申为“丛生”的原由,或者说是“苞帅”得名的原由。尔雅释言;“苞,稹 也。”郭注:“今人呼物丛缀者为稹。”邢_ 爵疏引孙炎日:“物丛生日苞,齐人名日稹。” 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履部从“齐”得声的2 l 字,去掉异体字,涉及2 0 词, 至少有8 个有“( 使) 齐整”“( 使) 齐等”义。1 、齐,禾麦吐穗上平也( 许慎依形说字, 经典所见为“齐整”义) :2 、脐。古人以为上下身齐等处;3 、禾齐,獯刈也;4 、侪, 等辈也;5 、嚣,缏也,朱骏声语,“谓常下缉”,义为“下衣的锁边”;6 、剂,齐也; 7 、蜜( 斋) ,戒洁也( 使身心整洁,以示虔诚) :8 、嚣,材也。马叙伦藏i 正认为 非本训,引广雅:“甯。好。”( 人材齐整) 。“济”声训朱骏声引用了风俗通山 泽:“济者,齐,齐其度量也。”这是“济水”得名的原由,也是“济”引申为“渡过” 的原由。 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颐部从吾”得声的1 6 字,剔除异体字,涉及1 4 词,依 本义联系分为四组:1 富,满也;2 福,祜也;3 菡,俗名“鼓子花”;4 富,备也, 一日厚也;5 塥,由也,即土块儿;6 幅,诚志也。这一组都有“满“高”“增益”义,“营” 园花特征凸出、饱满而得名。7 福,以木有所逼束也;8 黍哥,治黍、禾、豆下滇叶 也;9 匐,伏地也;l o - 辐,输禳也;1 1 塌,以火干肉也。这一组都有“逼束收敛”“整治” 义:匐伏地,伏地则需收敛身子;辐,辐条指向车毂,呈“收敛”集中状;蝠,火烤焙 食物,食物缩水则“收敛”卷缩。0 1 2 ,幅,雍帛广也;1 3 蝠,蝙蝠,服翼也。这一组都有 “宽广”义。蝙蝠因翅膀宽而得名。1 4 副,判也。有“分开”义。组义近,从“吾”得 声所载语源义大体分三组:“满”“高宽广“增益”、“收敛”“逼束”、“分开”义。“幅”发 展为“边幅幅带”“绑腿布界限”与“葺”声的“收敛”义有关,同一语源的词, 可能因语源义的影响,引申过程中沾染他词义素,而发展出与其本义大相径庭的义位。 蒋绍愚先生认为“甲义引申为乙义,两个意义之问必然有某种联系,或者说意义有 相关的部分。从义素分析的角度来说,就是甲乙两义的义素必然有共同的部分。”。 依据蒋先生的见解,我们得到如下的结论:“苞”有“丛”义,“济”有“渡”义, 中间存在引申关系,是本义的引申义;“幅”有“边”义,与本义没有关系,是语源义。 第四节对涉及词汇问题的假借义的看法 关于词汇与文字的关系,蒋绍愚先生在其古汉语词汇纲要中论述得很详细。这 里笔者只想对三种涉及词汇问题的假借说点看法a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对本无其字的假借的看法 造字阶段的假借,实际上是语言中的同音同形词。如:“易”,段玉裁说文解字注 易部:“易本蜥易。语言假借而难易之义出焉。郑氏赞易日:易之为名也,一言 而函三义。简易一也,变易二也,不易三也。“易”一字记录了三个同音词( 本义以 后起字“蜴”记录) 。所以“变易”( 释言) “易直”、“延易”( 释诂下) 之“易”不 是同一语素。 2 、对同源词假借情况的看法 同源词在其分化成形时,我们认定它表示不同的词。在其合并时,可以认为其为本 义的引申义。如:“差错”( 释言) 之“错”,说文金部:“错,金涂也。”本义为“用 金属涂饰”,引申为“镶嵌或绘绣花纹”,诗,j 、雅采芭:“约瓤错衡,八鸾瑭瑭。”毛 传:“错衡,文衡也。”再引申为“交锘差错”“措置”,也在情理之中。朱骏声说 文通训定声豫部“错”条,以为这些意义都为假借义:“假借为遭( “交错”义) ,又 为厝( “粗磨石”义) ,又为措( “措置”义) 。”三个与“错”同源的词语,其意义合于 “错”之下。朱骏声的意见没有错,但是不利于考察同源词意义之间的联系。从意义着 眼,将同源词的合并视之为引申未尝不可。 3 、对后起字的看法 字形的分化意味着词的增多。如:“戴”是“冥”的后起字。说文冥部:“戴, 分物得增益日戴。”林义光文源认为“此义经传无用者。戴相承训为头戴物,当即 本义。”今按:林说不确,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冥部:“释训日:蓁蓁、孽孽,戴 也。毛传:蓁蓁至盛貌。孽孽,盛饰。是皆谓加多也。”“戴”的“增益”义与“翼 ( 异) ”何以有关系,需要从甲骨文说起,字形作婚 。罗振玉认为是“冥”( 说文 冥部:“具,分也。”) ,借作“翼”,他说:“象人举手自翼蔽形”。李孝定认为“象人头 戴物”,“戴是昊的后起同义字”。这个字的发展线索,从词汇角度,我们作出如下的判 断:“具”,甲骨文中获得本义“头戴物”,引申为“增益”“以手翼蔽”,又由“增益” 引申为“分开”。义位“头戴物”,以后起字“戴”记录,“以手翼蔽”以后起字“翼” 记录,“分开”用原字“昊( 异) ”记录。随着字形的分化,一词成为三词。 第五节字形讹误与文字、词汇 汉字字形在发展过程中主要规律是顺化,但是也有一些字构字部件与它字比较相近 而发生讹化。如“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