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论文)解读格温朵琳·布鲁克斯的诗歌.pdf_第1页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论文)解读格温朵琳·布鲁克斯的诗歌.pdf_第2页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论文)解读格温朵琳·布鲁克斯的诗歌.pdf_第3页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论文)解读格温朵琳·布鲁克斯的诗歌.pdf_第4页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论文)解读格温朵琳·布鲁克斯的诗歌.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中文摘要 格温朵琳布鲁克斯( g w e n d o l y nb r o o k s ,1 9 1 7 2 0 0 0 ) 是美国著名的黑人女诗 人,一生创作了数量庞大的诗歌作品并获得了普利策文学奖。她的诗歌融合了多个 民族的文化和思想,也融合了传统与现代诗歌的形式和技巧,是超越了种族诗歌的 优秀作品。为了详细、全面地解读布鲁克斯的诗歌,本文选择从主题、人物、形式 和艺术特征四个切入点展开分析和论述,并辅以大量的诗歌作品为例,从宏观到具 体地进行解读。 她的诗歌反映了美国黑人对自由和平等的无限渴望,使我们深刻了解美国种族 歧视制度下,黑人们的悲惨命运和幽默、乐观的精神以及双重压迫下黑人女性的卑 微生活。她笔下的人物形象大多是生活在美国社会底层的美国黑人百姓,他们过着 贫穷卑贱的生活,忍受着巨大的种族歧视,即使奋斗终生也无法摆脱被侮辱的地位 与被歧视的身份,但是他们依然对未来充满了乐观,每天保持着良好的心态积极面 对生活。这些“反英雄式的 人物体现出美国黑人的普遍心理和性格特征,具有典 型性意义。布鲁克斯的诗歌形式可以分为传统格律诗和自由诗两种类型。传统格律 诗主要是指十四行诗和民谣,它们出现在她的早期创作,也即1 9 6 7 年以前的诗歌 作品中,具有整饬的结构和规范的韵律,并且吸收了很多日常口语简洁的词语和句 式。另外,布鲁克斯创造性地将十四行诗的形式与民谣的韵律融合起来,创造出“十 四行民谣”这种实验性的诗歌形式。在自由诗的使用中,布鲁克斯大量引入美国口 语和黑人口语,并且将句式简单化,使即使是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的美国黑人也能 轻易地读懂。她的格律诗与自由诗都有着黑人音乐明快、简洁的节奏以及浅显直白 的语言,是传统格律与现代语言相结合的产物。和大多数美国黑人诗人一样,布鲁 克斯也擅长用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来描写黑人的生活和思想,她巧妙地将日常口 语、黑人英语和布鲁斯音乐同直白的叙述方式结合起来,在达到叙述事件、塑造人 物的同时使诗歌凸显出鲜明的黑人民族特色。值得一提的是,她在表现黑人不平等 地位的时候,采用了强烈对比的手法,使种族歧视的黑暗现实得到更加鲜明的彰显。 关键词:布鲁克斯种族布鲁斯韵律现实主义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a b s t r a c t g w e n d o l y nb r o o k s ( 1917 - 2 0 0 0 ) i saf a m o u sa m e r i c a nb l a c kp o e t ,w h oh a sw r i t t e n t h o u s a n d so fp o e t r ya l lh e rl i f e s h ed i de n g a g et h er e a d e r sa n dc r i t i c s ,b o t hb l a c ka n d w h i t e ,a n de a r n e dt h ep u l i t z e rp r i z ef o rp o e t r yi n19 5 0f o rh e rw o r ko fa n n i ea h e n h e r p o e t r yf u s e st h ec u l t u r ea n di d e o l o g yo fm a n yr a c e s ,a sw e l la st h ep o e t i cf o r m sa n ds k i l l s u s e di nm e t r i c a lv e r s ea n df r e ev e r s e b r o o k s p o e t r yi so u to ft h eb l a c kp o e t sw h oa r e o n l yc o n c e r n e da b o u tr a c i s m s h eh a sa l s oe x p l o r e dt h en a t u r eo fs e x i s ma n dc l a s s i s mi n t h eu n i t e ds t a t e s t h i st h e s i sw i l ld i s c u s st h et h e m e ,c h a r a c t e r ,p o e t i cf o r ma n da r to f b r o o k s p o e t r y b r o o k sw r i t e st h ep o l i t eo fb l a c ki na m e r i c aa n de x p l o r e st h er e a s o n s h e rp o e t r yi s t h es o n gf o rb l a c kt os i n gf o rf r e e d o ma n d e q u a l i t y h e rc h a r a c t e r sa r ec o m m o na n dp o o r b l a c kp e o p l ew h ol i v eu n d e rt h eh u g er a c i s m t l l e ys t r u g g l ef o rh u m a n r i g h ta n dr a c e e q u a l i t y ,b u tn e v e rw i na n y o n ea l lt h e i rl i f e e v e ns o ,t h e ys t i l lh a v eo p t i m i s ma b o u tt h e f u t u r e t h e s e “a n t i h e r o i c c h a r a c t e r sa r et h et y p i c a lc h a r a c t e r ss t a n df o rb l a c ki nt h e u n i t e ds t a t e s b r o o k sd e m o n s t r a t e saw i d er a n g e :m e t r i c a lv e r s ea n df r e ev e r s e b e f o r e 19 6 7 ,s h ew r o t em a n ys o n n e t sa n db a l l a d s s h ec a nc o n t r o le v e r yf o r ma p p r o p r i a t e l y s h e u s e di d i o m a t i cl a n g u a g e ,o r d i n a r ys p e e c ha n ds h o r tl i n e ,e s p e c i a l l yt h ef u s i o nw i t ht h e r h y t h mo fs o n n e ta n db a l l a d i nh e rf r e ev e r s e ,s h eu s e sb l a c ke n g l i s ha n dc o l l o q u i a l s p e e c h s h ev i e sh e rb e s tt om a k eh e rp o e t r ye a s yt ou n d e r s t a n d ,e s p e c i a l l yf o rt h ep o o r b l a c kw h oh a v en e v e rh a dt h ec h a n c et og e ti n t oa c o l l e g e l i k em o s ta m e r i c a nb l a c k p o e t s ,b r o o k sp r e f e r sr e a l i s mt or o m a n t i c i s m s h ee x p e r i m e n t sw i t haw i d er a n g eo f n a r r a t i v ea n dp o e t i cs t r a t e g i e sa n dc r e a t e sa ni d i o mw h i c hf u s e sw i t hb o t ht h ec o l l o q u i a l a n da u s t e r er h y t h m s s h ei sa ne x p e r ti nl a n g u a g e ,e s p e c i a l l yi no r d i n a r ys p e e c h s h e 1 e a r n sf r o mt h eb l a c km u s i c ,b r u c e ,t oc o n t r o lt h er h y t h m ,a n ds t u d i e sf r o mb l a c kt ou s e o r d i n a r ys p e e c h ,e v e ns l a n gi nh e rp o e t r y a l lt h e s ec o m p o s eb r o o k s a r ta n dm a k eh e r p o e t r yv e r yd i f f e r e n tf r o mo t h e rp o e t si nt h eu n i t e ss t a t e s k e yw o r d s :b r o o k sr a c eb l u e sr h y t h mr e a l i s m h 硕士学位论文 i v l a s t e r s r h e s i s 华中师范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 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文中已经标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 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 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内莆 日期:z p p 产5 月z o e i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 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 阅。本人授权华中师范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 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同意华中 师范大学可以用不同方式在不同媒体上发表、传播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 作者签名:南青青 日期:z d 口午争箩月z 口日 本人已经认真阅读“c a l i s 高校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发布章程 ,同意将本人的 学位论文提交“c a l i s 高校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全文发布,并可按“章程 中的 规定享受相关权益。回垂迨塞握童卮溢卮;旦圭生;旦二生;旦三生筮查! 作者签名:尚青青 日期:zo 。譬午歹月zd 日 撕签名驯 帆即夕年r 月加1 日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引论 一、问题的提出与研究现状 格温朵琳布鲁克斯( g w e n d o l y nb r o o k s ,1 9 1 7 2 0 0 0 ) 是美国第一位荣获普利 策文学奖的黑人女诗人,也是最优秀的美国黑人诗人之一。她生于堪萨斯州,幼年 随全家迁往伊利诺州,并在芝加哥度过了大半生。她从1 3 岁开始写诗,在2 5 岁时 出版第一部诗集布朗兹维尔一条街( 彳s t r e e ti nb r o n z e v i l l e ,1 9 4 5 ) ,受到广泛的 好评。1 9 4 9 年她出版了第二部作品安妮阿伦( a n n i e a l l e n ) ,并因此获得1 9 5 0 年的普利策文学奖。布鲁克斯一生创作了非常多的诗歌,不仅得到了美国黑人的喜 爱,也赢得了白人读者和文学评论家们的肯定。她的诗歌主要表现了种族歧视制度 下美国黑人的不平等生活,描写的是生活在社会边缘地带的美国黑人,她的诗歌冷 静客观地揭露了他们生活的悲惨和造成这一现象的制度的不公平,这些令人看来触 目惊心的情景冷漠但却严厉地谴责了美国极端不公正的种族歧视制度。另外,她的 诗歌形式受到了欧洲传统格律诗和美国哈莱姆文艺复兴时期黑人诗歌的影响,具有 非常独特的韵律和节奏模式,词汇的运用也非常简单直白,将许多口语和俚语引进 诗歌,使许多黑人读者确实体会到了诗歌也是可以非常贴近生活、非常简单易懂的。 布鲁克斯拓宽了美国黑人诗歌的领域,也对美国诗歌语言和形式的创新做出了一些 贡献。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她的诗歌,不仅仅是黑人,主流评论家们也颇 为赞赏她的诗歌形式和语言,尤其是她简洁直白的自由诗语言,她的一首小诗耽 r e a lc o o l ( 1 9 6 6 ) 被收录进美国小学教材就从侧面反映了主流文坛对她诗歌成就的 止占 月疋o 2 0 世纪的美国诗歌呈现出多元化开放性的格局,充分体现了美国多民族融合的 社会文化背景,黑人诗歌作为美国边缘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2 0 世纪的美 国诗歌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有鉴于此,美国黑人诗歌的艺术也成为我们了解美 国诗歌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布鲁克斯是美国黑人诗人中起着桥梁作用的诗 人,她的作品继承了前辈诗人们的创作宗旨和诗歌技巧,也扩宽了黑人诗歌的表现 内容和表现方法,非常巧妙地融合了传统与现代的艺术手法以及各个种族的文化内 涵,充分地体现了当代美国诗歌多元化的特征。因此,解读布鲁克斯的诗歌,能够 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美国黑人的思想和文化,从而更全面地了解美国多民族共存的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社会文化。本文从内容到形式全面地对布鲁克斯的诗歌作品进行了解读,并通过对 具体诗歌作品的分析来进一步做出阐释。 目前国内外对布鲁克斯诗歌的研究成果并不多见,国外评论家们对布鲁克斯的 研究一般都集中在其黑人思想、民歌形式和诗歌语言上面,笔者看到了数量不多的 论文,但是还没有见到相关的专著。这些论文中有的是从布鲁克斯诗歌创作的总体 情况和诗歌成就方面来谈的,有:h a r r yb s h a w 的“g w e n d o l y nb r o o k s ”( 1 9 9 9 ) , k a t h r y n ev h a r r yb 的“w h o s ec a n o n ? g w e n d o l y nb r o o k s :f o u n d e ra tt h ec e n t e ro f t h e m a r g i n s ( 19 9 6 ) ,c h a r l e sl j a m e s 的“g w e n d o l y nb r o o k s :o v e r v i e w ( 19 9 6 ) 以及a r t f u ld o d g e 的 a ni n t e r v i e ww i t hg w e n d o l y nb r o o k s ”( 1 9 9 4 ) 等;有的是从具 体某一部诗集或某一首诗歌入手,从语言和思想方面进行分析:p a t r i c i ah 。l a t t i n 和 v e m o ne l a t t i n 的“d u a lv i s i o ni ng w e n d o l y nb r o o k s m a u dm a r t h a ”( 19 8 4 ) 和 c h e r y lc l a r k e 的“t h el o s so fl y f i es p a c ea n dt h ec r i t i q u eo ft r a d i t i o n si ng w e n d o l y n b r o o k s i nt h em e c c a ”( 1 9 9 5 ) 等;还有的是从诗人的思想出发,从文化背景和社会 思想方面入手来进行研究的,如:h e n r yt a y l o r 的“g w e n d o l y nb r o o k s :a ne s s e n t i a l s a n i t y ”( 1 9 9 1 ) ;以及针对诗歌形式与语言进行文本细读的论文,j o es a m o w s k i 的 “c r i t i c a le s s a yo n w er e a lc o o l ( 1 9 9 9 ) 等等。 目前国内对布鲁克斯诗歌的译介不多,没有系统、完整的译本,只是在一些外 国诗歌选集中有零星的收录。有的译者在翻译的同时对诗歌的内容做了一些简要的 说明和分析,如杨传纬编注的英语诗歌赏析、吴笛、李力的外国现代女诗人 诗选以及张讴编译的2 0 世纪世界女诗人作品选等等。在学术著作方面,对 2 0 世纪美国黑人诗歌的研究也不多,目前现有的大部分研究成果都集中在兰斯 顿休斯的研究上,还没有出版关于格温朵琳布鲁克斯诗歌的研究专著,但是学 术界对于布鲁克斯并不陌生,已经一些学者已经开始研究她的诗歌,并写出了相当 优秀的论文。如四川大学邱美英硕士的学位论文格温多琳布鲁克斯:为边缘化 的他者代言从后殖民主义的角度探讨了布鲁克斯诗歌是如何在文化和心理方面反 抗美国殖民主义的,王军教授的2 0 世纪美国黑人女性主义文学的发展与现状以 及陶洁教授的论2 0 世纪晚期的美国诗歌也都对布鲁克斯有所涉及。现有的大 多数论文都以介绍诗人的作品和生平为主,而没有对其诗歌作品做出具体、系统和 完整的分析。 2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f e r s1 he s i s 二、论文的研究方法与思路 布鲁克斯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诗歌,风格相似却又不尽相同,所以笔者选择纵向 的角度来解读她的诗歌作品。从主题、人物、形式和艺术特征这四个方面来进行全 面、详细的解读。 本文由四章组成,分别就布鲁克斯诗歌的主题、人物、形式以及艺术特征来展 开讨论。布鲁克斯的诗歌具有强烈的民族色彩,以表现黑人的自由和平等为主要主 题,通过对种族歧视制度下黑人的悲惨遭遇以及父权制压迫下黑人女性的不幸命运 的表现,凸显出文化融合的社会大趋势之下,种族和性别间平等共处的紧迫性和重 要性。她的诗歌塑造了栩栩如生的“反英雄式的 黑人形象,有别于传统诗歌中完 美、优雅的英雄形象,她的主人公生活贫困无助,即使拥有渺小的人生理想也无力 去实现,但是他们都有着黑入特有的乐观精神和积极心态,即使面对着黑暗的现实 也充满了对光明未来的渴望。就诗歌形式而言,她的诗歌既吸收了传统诗歌优雅整 饬的形式,又活用了俚语和黑人口语,无论在形式上还是语言上都具有了极高的造 诣。她对十四行诗和民谣的运用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她的自由诗也因为其出色的语 言组织能力而得到了评论家们的一致好评。她的诗歌具有非常鲜明的艺术特色,采 用冷静客观的现实主义表现手法来塑造人物和表现主题,并且巧妙地将日常语言和 布鲁斯音乐的节奏相结合,创造出明快、直白、幽默、活泼的诗风。不论是在白人 或是黑人诗人中,布鲁克斯都是非常独特的存在,她那融合的诗风和精湛的诗歌技 巧体现在她的每一首诗歌中,是融合了多个民族文化的语言精华的产物。经过正文 多方面的解读,本文在结语部分对布鲁克斯的诗歌成就和贡献做出了比较客观、公 正的评价。 本文在对布鲁克斯的诗歌展开分析的时候,主要采用文本细读的方法,对其诗 歌语言、音韵、句法和节奏都进行了详细的解读,为了达到全面详细解读其诗歌的 目的,在论述的过程中尽可能地把前后论点对照起来进行分析和说明。 3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第一章自由与平等的主题 格温朵琳布鲁克斯的创作生涯从1 3 岁时起一直持续了超过半个世纪,这期 间她创作了大量优秀的诗歌作品,也赢得了大量的荣誉。她是伊利诺斯州的“桂冠 诗人,也是第一个成为国会博物馆荣誉顾问的诗人,还是第一个获得普利策奖的 美国黑人女诗人。她的诗歌创作可以分为前、后两个时期:早期的作品继承了欧洲 诗歌优雅的形式,集中表现了现代美国人的生活和思想。1 9 6 7 年是布鲁克斯诗歌生 涯的分水岭。这一年,她参加了在费斯克大学( f i s ku n i v e r s i t y ) 举办的第二届黑人 作家大会。通过在会议上和黑人青年诗人们的交流,布鲁克斯的创作思想发生了变 化。黑人的身份提醒她更加重视自己作为边缘人群黑人的身份和社会责任,她 的诗歌创作对象应该是和自己来自同样黑色大陆的、现在正处在美国社会底层的、 同样拥有黑色皮肤的美国黑人们。对此她曾经在一篇杂志访谈的文章中这样讲到: 在1 9 6 7 年那次事件之后,“我现在关注着的很多事物,在过去我是完全无视的 从此她创作了大量以生活在社会边缘地带的美国黑人贫苦生活为主要内容的诗 歌,诗风也由优雅整饬转向了活泼自由。纵观布鲁克斯的诗歌创作,贯穿始终的主 题就是抨击不平等的社会制度,追求自由和平等。 第一节种族的自由与平等 美国黑人遍布整个国家,从都市贫民区到南部农场,都生活在根深蒂固的种族 歧视制度的深深压迫下,他们不被允许拥有和白人平等的社会地位和个人权利,即 使一生都勤劳诚恳地工作也无法得到社会的尊重。布鲁克斯对这样沉重的命运具有 切身体会,毕竟她也出生在一个看门人的家庭,而且从4 岁起就居住在芝加哥南郊 的贫民区中,亲眼目睹了太多黑人同胞在残酷的现实中苦苦挣扎的样子。这样的现 实在诗人的心中刻下了难以磨灭的痕迹,她非常同情这些贫苦的黑人,希望能够尽 自己可能地利用诗歌来帮助他们实现自由和平等的理想,她揭露这种极端不合理的 种族不平等现象的丑恶,描写黑人们的生活和思想,歌颂非洲的传统文化,并且号 召黑人们勇敢坚定地去争取自己应有的权利和地位。 布鲁克斯对种族不平等这个主题的表现是多方面的,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 w i l l i a mh h a n s e l l t h ep o e t - m i l i t a n ta n df o r e s h a d o w i n g so fab l a c km y s t i q u e :p o e m si nt h es e c o n dp e r i o do f g w e n d o l y nb r o o k s ,”i nc o n c e r n i n gp o e t r y , v o i 1 0 ,f a l l ,1 9 7 7 ,p 3 7 - 4 5 此处为笔者自译。 4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1 _ h e s l s 看: 一、种族不平等的现状 由于种族歧视制度太过根深蒂固,美国黑人完全得不到和白人平等的学习和工 作机会,他们大多数都挣扎着生活在温饱线上,居住在坏境恶劣的都市贫民区。布 鲁克斯自幼便生活在芝加哥南郊的贫民区,曾经亲身体验过底层人民的贫困生活, 因此她对黑人们的生活状况非常熟悉。她在诗歌里描写他们生活的贫困、无奈和忙 碌,描写他们肉体上的痛苦和精神上的压抑。她相当详细地描述了美国黑人的生活 现状,并集中表现了以下几个部分的内容:美国黑人的不幸生活和遭遇、黑人在困 境中的思想和追求、以及同样生活在边缘地带的其他种族的人们的贫苦生活。其中 对美国黑人不幸生活境况的描述最为触目惊心,比如前院之歌( 彳肋馏i nt h ef r o n t y a r d ) 这首诗就是一个破败家庭的剪影;在母亲( t h em o t h e r ) 这首诗中,可以 看到许多黑人妇女因为营养不良或生活贫困,只能看着孩子活活饿死,生了病也无 法得到医治。布鲁克斯对黑人贫困生活的描写是细腻生动的,她经常使用白描的手 法描写他们生活中的细节和片段,从细微的方面表现他们的生活环境。她有一首非 常著名的诗歌廉价公寓( k i t c h e n e t t eb u i l d i n g ) 就是这方面的代表作: 我们是一批物品,属于枯燥钟点和非自愿的计划, 被变成灰色,灰溜溜。“梦”发出晕眩的弱声, 比不上“房钱”,“养活老婆”,“满足男人欲望”响亮。 可是,难道梦能够穿过洋葱的臭气 发出纯白和紫色? 难道梦斗得过油炸土豆 以及昨天留在门厅里腐烂发酵的垃圾? 难道梦能够在这些房间里飘扬,引吭高唱? 这都做得到吗,即使我们愿意放梦进来, 有足够时间温暖着它,使它非常干净, 等待着一个信息,让梦开始活动? 我们正在沉思。但是不好了! 一分钟也不能想下去了! 现在五号房客刚从浴室里出来, 硕士学位论丈 m a s t e r st h e s l s 我们惦记着温吞水,希望快进去呢。 这首诗全景式地描写了住在廉价公寓里的黑人们的日常生活片段:贫穷的黑人每天 都为了“房钱 和“养活老婆”而忙碌,过着“枯燥的时光”,做着“非自愿的计 划”;他们的门厅堆满了垃圾,房屋里充斥着洋葱的臭气;他们的梦想敌不过忙碌 的工作和贫困的生活,只能够发出虚弱的、晕眩的声音;他们甚至为了争取到用定 时供应的温吞水洗澡的机会连做梦都彻底放弃了,他们必须分秒必争! 这个片段选 取得非常巧妙,不仅很有代表性,而且也很有象征性,诗人悲哀地感受到,在这样 的生活环境里,连保持住美丽的梦想都做不到,更谈不上实现它们了。全诗充满了 强烈的对比,在美丽的梦想和丑陋的现实之间、在气味和色彩上都形成了鲜明的对 比,这两种对比在最后一个诗节被烘托到了高潮。诗歌的结尾是非常耐人寻味的, 黑人们即使身处这种不堪的坏境中,却也不去做过多的反思,而只是将心思放在眼 前的浴室争夺上。这种行为与其说是无奈,不如说是适应。这是黑人们的乐观主义, 即便是郁郁寡欢也无法改变现状,倒不如干脆放开心胸接受这个现实。这就是美国 黑人生活现状的一个缩影,生活的重压已经使他们无暇顾及曾经的美丽梦想。布鲁 克斯在诗歌里充分表现出了他们生活的贫困、无奈、忙碌,以及他们肉体上的痛苦 和精神上的压抑。这首诗被很多人,尤其是白人读者所喜爱,是充分体现出布鲁克 斯细腻描写手法的代表作。 布鲁克斯的诗歌选材非常有特色,在表现黑人贫困生活的时候,她常常从细微 处入手,以小见大,通过对一些细小的生活片段的描写来烘托主题。比如老夫妻 ( t h eo l d - m a r r i e d s ) 这首诗: 在拥挤的黑暗中他们什么也没说, 尽管羽毛优美的鸟儿整日轻啭着。 他见过甬道边的情侣。 她听过早晨的甜蜜故事。 这是恋爱的时刻。这是午夜。这是五月。 但在拥挤的黑暗中他们什么也没说。 这首诗歌描绘出一对贫困的老夫妇相拥着在寒冷中默默地回忆着恋爱时刻的 。杨传纬:英语诗歌赏析当代美国诗人十四家,海口:南海出版社,1 9 9 6 年,第7 4 页。 。张讴:2 0 世纪世界女诗人作品选,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 9 8 7 年,第3 4 页。 6 硕士擘佐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温馨画面。他们虽然身处在“拥挤的黑暗中 ,但是却一点也没有感到不公平或者 气愤,他们将物质和环境彻底地无视了。现在是五月的夜晚,即使是在午夜,也不 应该如此的黑暗和冰冷。但是他们却无视了这一切,只是自顾自地回忆起了“甬道 边的情侣”和“早晨的甜蜜故事 。诗歌的最后一句:“但在拥挤的黑暗中他们什 么也没说。 如实地表现了老夫妇心中的漠然。他们对待现在和未来完全没有任何 的不满和贪念,他们只要不断地回味过去就能够得到满足。这种现实的贫困和精神 上的满足构成了鲜明的对比,使全诗笼罩上一层淡淡的悲哀,固然老夫妇的乐观心 态是非常难得的,但是他们对现状如此的无所谓确实令人心头一酸。可以看出,诗 人对待这种乐观的心态还是基本上持赞赏态度的,她用这样细腻的笔触将其表现出 来是为了使我们更深切地体会到那是无法抗争时不得不选择的妥协式的自我调节, 透着深深的无奈。诗人非常擅长用类似带有赞赏意味的笔调来描绘生活片段,尤其 是这类贫困而温馨的场景。其实不仅仅是对黑人,布鲁克斯的人道主义使她同情一 切受歧视和压迫的人们,不管他们属于哪个民族,豆食者( t h eb e a ne a t e r s ) 就 是这样的作品,诗人运用了白描的手法,把一对黄种人夫妇的民族习惯表现得栩栩 如生,写到他们喜欢吃豆食、收藏纪念品、储存杂物和在屋子里摆满念珠等等。 二、黑人的出路 通过这些表现黑人不平等地位和困苦生活的诗歌,可以看出造成这些现状的根 本原因就是种族歧视的社会制度,尽管黑人已经摆脱了奴隶、仆人的身份,但是他 们依然没有获得完全的自由,他们在选择职业、伴侣以及生活方式的时候依然受到 黑人身份及社会地位的诸多限制,究其根源,依然来自不平等的种族歧视制度,因 此,如果要获得真正的入生自由和平等,就必须改变种族不平等的现状。只有让更 多的人都关注这个问题,才能够为黑人争取到真正的自由和更多、更平等的权力。 这是美国黑人文学的一个母题,所有的黑人作家都曾发出过追求自由平等的呼声, 其中2 0 世纪2 0 年代的兴起的“哈莱姆文艺复兴运动”最为典型。期间以兰斯顿休 斯( l a n g s t o nh u g h e s ,1 9 0 2 1 9 6 7 ) 为代表的一大批黑人诗人纷纷涌现,他们采用黑 人的传统民族音乐布鲁斯( b l u e s ) 的节奏和韵律来创作诗歌,使用现实主义 的表现手法来表现黑人悲惨的生活现状并且对美国现存的种族歧视进行猛烈的抨 击。他们强烈地呼唤黑人同胞团结起来奋起反抗,用热血来打破令人窒息的种族歧 视制度。布鲁克斯的诗歌也非常强烈地凸显了对种族歧视制度的谴责,她认为黑人 。布鲁斯,又称蓝调,英文为b l u e s ,是一种基于五声音阶的声乐和乐器音乐,起源于过去美国黑人奴隶的灵魂 乐、赞美歌、劳动歌曲、n u 喊和圣歌,主要表达劳动者哀怨和无奈的心情,后多用来表达感伤的情绪,足最能 体现黑人音乐特征也最受欢迎的黑人音乐形式。这种音乐形式简朴又自由,根据语言、形式的变化町表达丰富 多样的涵义。 7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 1 1 h e s i s 们应该为自己黑色的皮肤感到骄傲,并且勇敢地去争取属于自己的权利。她曾经多 次用包含深情的诗句来赞美黑人的传统文化和美好高尚的心灵,她提醒黑人们要牢 记自己民族的优秀文化,不要彻底沦落为白人中心文化的附庸。她在t ot h ed i a s p o r a 这首诗中这样写道:“y o ud i dn o tk n o wy o uw e r ea f r i k a w h e ny o us e t o u tf o r a f r i k a y o ud i d n o tk n o wy o uw e r eg o i n g b e c a u s e y o ud i dn o tk n o wy o uw e r e a f r i k a y o ud i dn o tk n o wt h eb l a c kc o n t i n e n t t h a th a dt ob er e a c h e d w a sy o u 诗人借此 告诉居住在美国大陆上的黑人,不要忘记了生活在“t h eb l a c kc o n t i n e n t 之上的才 是你们本来的民族,只有牢牢记住自己的文化身份,才能够在白人统治的土地上争 取到个人和民族的尊严。布鲁克斯也同其他黑人诗人一样,呼吁黑人们正视自己的 权利,团结起来反抗不平等的社会制度,同样的,她也抱着非常激昂的热情来书写 这样的诗歌。在y o u n g a f r i k a n s 这首诗中,诗人就发出了这样的号召: t a k i n gt o d a y ( t oj e r ki to u to f j o i n t ) t h eh a r d h e r o i cm a i mt h e l e e c h l i k e a s u s u a lw h ou s e a d h e r et o ,c a r p ,a n dh a r m a n dt h e ya w a i t , a c r o s st h ec h a n g e sa n dt h es p i r a l i n gd e a d , o u rb l a c kr e v i v a l ,o u rb l a c kv i n e g a r , o u rh a n d s ,a n do u rh o tb l o o d 整首诗歌节奏非常明快,诗句也短小精悍,长短不一的诗行组成了鼓点一样的节奏, 如同疾风暴雨一般。诗人将几个关键词语“t o d a y ”、“c h a n g e s ”、“b a l c k 做首字母 大写的处理来强调突出其意义,并在最后两个诗行通过连续使用四个“o u r 构成的 重复来继续烘托出诗歌的主题:团结和抗争。 这样慷慨激昂的诗歌在美国黑人诗歌中并不少见,但是在布鲁克斯的诗歌中却 鲜少出现。这是因为她对黑人争取权利的形式有着独特的思考:首先,她并不赞同 暴力反抗的方式。她认为以暴抗暴只能陷入循环往复的悲剧中,种族不平等的制度 只有通过了解和沟通的方式才能够真正得到解决。她不止一次地在诗中讲述暴力反 抗的悲惨结局,例如鲁道夫里德之歌( t h eb a l l a d o f a u d o l p hr e e d ) 这首叙事 诗。它讲述了一个完整的故事:一个没有房子的黑人家庭好不容易求到了一个小小 的安身之处,却一直受到白人邻居的蔑视和侮辱,不堪忍受的父亲鲁道夫里德打 8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死打伤了几个白人之后死去了,但是情况并没有得到改善,自人依旧辱骂他、踢打 他的尸体、仇视他的家人,他的妻子却只能默默地忍受这一切。里德为了保护家人 选择了激烈的暴力反抗,不能够说他的行为不是出于正当的理由,也不能说他不够 勇敢,只是他选择了最错误的反抗方式。最后的结局就表明了诗人的立场,里德牺 牲自己所做的一切不但对解决根本的问题一点也没有帮助,而且连最初的目的 保护家人的安全也完全没有达到。其次,她认为诗歌不是要煽动黑人们的复仇热情, 而是应该提醒他们更加冷静地思考这个问题,既然这个不平等的制度是如此的根深 蒂固,那么彻底推翻它也不是能够一蹴而就的,所以不如暂时接受现实,细水长流 地去改变它。因此她的反抗主题就多了一份平和,她赞美宽容、乐天的人,并描写 他们怎样用充满宽容的态度来对待社会的不公平,并且一直保持着高尚的人品。从 t h eo l d - m a r r i e d s 这首诗中就可以看出来,诗人对温和、宽容的人充满了同情和赞 扬。最后,诗人对未来仍然充满信心,尽管现实很残酷,过程很曲折,理想很遥远, 但是各个种族和谐相处的日子一定会到来。这是诗人在最近出版的几部诗集和自传 中最常涉及到的主题,她以长辈的语气来向黑人青年们表达自己的信心,并鼓励他 们继续奋斗。 综合以上两点可以看出,布鲁克斯的诗歌从根本上抨击种族不平等的社会制 度,她希望将诗歌作为黑人与白人互相交流、互相理解的桥梁。这种思想同诗人本 身所具有的双重文化身份和意识是有直接关系的。文化身份的多重性是所有美国黑 人共同存在的困惑,早在2 0 世纪初杜波伊斯就提出了“双重意识”( d o u b l e c o n s c i o u s n e s s ) 的概念:“这种双重意识,这种永远通过别人的眼睛来看自己,用另 一个始终带着鄙薄和怜悯的感情观望着的世界的尺度来衡量自己的思想,是非常奇 特。它使一个人老感到自己的存在是双重的,是一个美国人,又是一个黑人; 两个灵魂,两种思想,两种彼此不能调和的斗争;两种并存于一个黑色身躯内的敌 对意识,这个身躯只是靠了它的百折不饶的毅力,才没有分裂。”这种意识从反面 提醒了布鲁克斯,并为她赢得了一个更广阔的视角,使她认识到如果打破了种族偏 见的话,黑人和白人两个种族、两种文化身份是可以融合的。于是她一面向白人讲 述种族歧视制度所造成的严重后果,一面也告诫黑人要理智地争取合理的权利,从 两个方面来寻找实现种族融合的道路。就这个意义上来说,布鲁克斯的诗歌具有了 非常重大的社会意义,康蒂卡伦( k a n d ic u l l e n ) 做了这样的肯定:“我刚刚阅读 了你的as t r e e ti nb r o n z e v i l l e ,并且希望你能够了解我十分喜爱它。毫无疑问你是一 名诗人,一名杰出的诗人,而且每一个迹象都表明你会变得更加优秀。我非常高兴 o 【美】威- 艾伯杜波伊斯:黑人的灵魂,维群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 9 5 7 年,第3 - 4 页。 9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1 h e s l s 能够对你说“欢迎”你加入到黑人诗人这个非常小的群体以及美国诗人这个相当大 的群体中来。没有人能够否认你的地位。( 1 9 4 5 年8 月2 4 日) 第二节女性的自由与平等 这个主题贯穿了布鲁克斯的整个创作生涯。作为一名黑人女性的身份使布鲁克 斯对女性和儿童格外的关注,她将女性的地位定位于“底层的底层 ,即她们生活 在种族歧视和男权中心的双重压迫下。相比与美国黑人男性而言,女性受到的压迫 更甚。但是非常不幸的是很多黑人女性心中的权利意识已经非常得淡薄了,她们已 经习惯于做男人们呼来唤去的奴仆,而且只认为黑人和白人的地位相比是不公平 的,忽视了来自男权中心的压迫。所以,布鲁克斯在自己的诗歌中呼吁女性重拾自 我意识、反抗父权制中心。她用诗歌来歌颂女性的伟大和博爱,告诫黑人女性要自 尊自爱、自立自强,这样才能得到应有的权利和尊重。布鲁克斯有一首诗歌沙娣 和茉德( s a d i ea n d m a u d ) ,这是她对美国黑人女性最常选择的两种人生道路的分 析。诗人塑造了沙娣和茉德这两个典型人物作为平凡黑人女孩的代表,描述了她们 截然相反的两种人生道路,非常具有典型性。 茉德上大学, 沙娣留在家。 沙娣用细齿梳来 把生活梳扒。 梳理得多光滑, 不留一个疙瘩。 沙娣是这一带 最活泼的小毛丫。 她生了两个孩子, 全都没有爸。 这可羞死了 。k a n d ic u l l e n ,c , w e n d o l y nb r o o k s _ s t r e e ti nb r o n z e v i l l e ,n e wy o r k :h a r p e r & b r o t h e r sp u b l i s h e r s ,1 9 6 9 ,e 7 6 笔者自译。 1 0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e s i s 茉德和爹妈。 当沙娣说完临终的话, 她的女儿也离开了家。 ( 沙娣留下的遗产 就是那细齿梳一把。) 上过大学的茉德 现在又黑又干巴。 她孤零零住在 叉老又旧的家。o 这是布鲁克斯早期的代表作之一,沙娣和茉德这两个人物是诗人精心选出的典型, 恰好代表了美国黑人女青年的两种真实出路:孤独的奋斗和无奈的堕落。但无论是 早夭的沙娣或是孤独的茉德最终都没有得到幸福,她们的人生悲剧揭示出这两种人 生道路显然都不是理想的出路。布鲁克斯对女性出路的思考体现在这首诗歌中,通 过沙娣和茉德的结局,可以看出她认为虽然孤独地奋斗不一定是完全正确的道路, 但是堕落却绝对不可能是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全诗运用了传统的格律,同时又很 口语化,虽然讲的是悲伤的故事,但是语气却很活泼,从语言可以感受到一种黑人 自我解嘲式的幽默。尽管黑人妇女的生活很艰辛,但是单纯的感伤显然已经过时了, 理智而带着幽默的态度才是现代女性的普遍心态。布鲁克斯喜欢在冲突中寻找作品 的平衡,这也是美国现代诗歌常用的叙述手法。 如果说布鲁克斯对待女性人生道路的选择还尚且带有犹疑态度的话,那么她对 待父权制的态度就明显坚定、直自得多。布鲁克斯不止一次地在她的诗歌中表现出 对男性以及父权制中心的强烈蔑视和抨击,她对自以为是的男性发出嗤之以鼻的嘲 笑,通过对他们价值观的批判来否定他们的优势意识,同时对父权制中心进行消解。 在独立自主的男人( t h ei n d e p e n d e n tm a n ) 这首诗中诗人这样写道: 如今有人要把你的人生缩小 关进一个房间,或者是两个、三个房间 飞快地用软木塞塞住,像塞住香槟瓶子一样。 。杨传纬:英语诗歌赏析一当代美国诗人十四家,海u :南海出版社,1 9 9 6 年,第7 1 7 2 页。 1 1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1 h e s i s 然而你是谁呢? 你不是女人,不是妻子。 你得容忍她纠缠你,并给她带来欢乐 还要向每个朋友炫耀你的红宝石戒指。 其实并没有软木塞,只有温顺的缠绕, 你忍了下来,为了这一点点自由。 所以如果你每星期只用拉铃来召唤她, 明智的女人也应该能够想得非常美妙 ( 笔者自译) 这首诗是对男性的讽刺,诗人选取了一个独特的视角,以作为男性代言人的身份来 讲述男性的自以为是。诗歌谈到了男人结婚后的种种不便以及“忍受”的原因,大 男子主义的口气模仿得惟妙惟肖,但是最后两行诗却突然话锋一转:男性认为既然 自己都能够忍受如此多的不便,那么女性就更没有理由不忍受,即使是要像仆人一 样被使唤。这两句是点睛之笔,诗人通过对男性中心的蔑视达到了消解父权制中心 的目的。诗歌首尾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男性完全以个人为中心的狭隘思想赤裸裸地 暴露在读者们的眼前,嘲讽的意味自然鲜明地得到彰显。 布鲁克斯在表现这一主题的时候,经常采用一种独特的视角,那就是“母亲的 视角:诗人选择母亲作为叙述者,通过她的视角进行叙述和抒发情感,这是很多女 诗人的共同特点之一。这种方式可以从侧面表现出黑人女性无路可走的人生困境, 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母亲的视角多了一份包容和亲切感,让人感觉诗中描写的人 物和事件如同发生在自己的身边一样,这份亲切感和熟悉感能够拉近读者和诗中人 物的距离,而且使用这种视角还可以看到人性中最纯粹、最本质的情感,很容易引 起读者的共鸣。这方面的诗歌作品有很多,j e s s i em i t c h e l l sm o t h e r 可以作为代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