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技术学专业论文)视觉素养培养网络课程设计.pdf_第1页
(教育技术学专业论文)视觉素养培养网络课程设计.pdf_第2页
(教育技术学专业论文)视觉素养培养网络课程设计.pdf_第3页
(教育技术学专业论文)视觉素养培养网络课程设计.pdf_第4页
(教育技术学专业论文)视觉素养培养网络课程设计.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摘要与关键词 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让人类进入了视觉文化时代,视觉素养成为2 1 世纪人类的基本素养 之一。一般来说,视觉素养是指一个人理解、创作和交流视觉信息的能力。视觉信息既包括 照片、绘画、图表等静态图像,也包括电影、电视等动态影像。报纸、电视、因特网等大众 传媒的迅猛发展给人们带来了海量的视觉信息。“看”的能力是人与生俱来的,但是“看懂” 的能力却需要后天培养。面对媒体传播的良莠不齐的视觉信息,大众必须具备批判解读的能 力,并利用视觉信息为自己的生活和工作服务。 本文从教育技术工作者的视角对视觉素养培养问题做了初步的尝试,力图通过网络课程 的建设在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中推进视觉素养的培养。在分析了视觉素养培养的重要性之后, 我们对网络教育在视觉素养培养中的特殊地位作了分析,认为网络可以为之提供丰富的资源、 独特的文化视角和多样的学习体验。我们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以学习者为中心进行 视觉素养培养网络课程的设计。构建了一个较为完善的学习内容体系,主要包括人类视觉能 力的生理和心理原理、视觉传播的规律以及对静态、动态视觉信息的具体分析,同时课程中 有机融入视觉信息的创作和交流技能的学习;课程以问题和任务为中心,创造丰富有趣的学 习情境,激励和引导学习者通过因特网开展探究式学习,通过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策略的有 效应用,帮助学习者主动获得知识和技能。我们通过采用开源系统的课程网站建设,为学习 者搭建了一个视觉界面美观、资源丰富、交互性强的学习平台,系统中除了b b s 、留言板、 f a q 等传统应用外,也包括b l o g 、w i k i 等新的知识管理工具,通过这些应用的有机结合, 学习者可以真正体会到求知的乐趣。在最后,本文给出了一个实例,展示了课程设计的风格。 关键词 视觉素养网络课程教学设计 a b s t r a c t k e yw o r d s r e s e a r c ho f v i s u a ll i t e r a c yt r a i n i n go nw e b a b s t r a c t 1 1 l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 e c o n o m ya n dt e c h n o l o g yl e tt h eh u m a n i t ye n t e rt h ev i s u a lc u l t u r et i m e ;t h e v i s u a l l i t e r a c yh a sb e c o m eo n eo ft h eh u m a n i t y sb a s i cc a p a b i l i t i e si n2 1 s tc e n t u r y t h ev i s u a l l i t e r a c yr e f e r st oap e r s o nt ou n d e r s t a n d 。c r e a t ea n de x c h a n g ev i s u a li n f o r m a t i o na b i l i 批1 1 l ev i s u a l i n f o r m a t i o nm a i n l yi n c l u d e ss t a t i ci m a g e sf o re x a m p l ep i c t u r e ,d r a w i n g , g r a p h , a l s oi n c l u d i n g d y n a m i cp h a n t o ml i k em o v i e t e l e v i s i o na n ds oo n n l em a g n a n i m o u sv i s u a li n f o r r n a t i o nh a sb e e n b r o u g h tt ot h ep e o p l eb yt h ev i o l e n td e v e l o p m e n to fm a s sm e d i as u c ha sn e w s p a p e r , t e l e v i s i o n , i l l t e m e t t b ea b i l i t yo f “t o o k ”i si n n a t e ,b u tt h ec a p a b i l 砖o f 4 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 ”a c t u a l l yn e e d s a c q u i r e dt r a i n i n g f a c i n gt h eg o o do re v i io f v i s u a li n f o r m a t i o nb yt h em a s sm e d i a ,t h ep u b l i cm u s t h a v et h ea b i l i t yo fa n i m a d v e r s i o na n de x p l a n a t i o n , u s i n gt h ev i s u a li n f o r m a t i o nt os o l r ef o rt h e i r o w nl i r ea n dw o r k t h i sa r t i c l ea t t e m p t sp r e l i m i n a r yt h ev i s u a ll i t e r a c yt r a i n i n g ,f r o mt h ee d u c a t i o n a lt e c h n o l o g y w o r k sa n g l e a n dt r y i n gh a r dt oa d v a n c et h ev i s u a ll i t e r a c yt r a i n i n gn l r o u g ht h ew e b - b a s e d c o a r s ec o n s t r u c t i o ni ns c h o o la n ds o c i a le d u c a t i o n g u i d i n gb yc o n s t r u c t i v i s m ss t u d yt h e o r y , w e t a k eo nt h ed e s i g no f v i s u a ll i t e r a c yt r a i n i n gw e b - b a s e dc o b r s cf o rl e a r n e r - c e n t e r e d i tc o n s t r u c t sa p e r f e c ts y s t e mo fs t u d y i n gc o n t e n t , m a i n l yi n e i n d i n gt h ep r i n c i p l eo fh u m a nv i s u a la b i l i t yi nt h e p h y s i o l o g ya n dp s y c h o l o g y , t h ev i s u a l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r o l ea sw e l la sc o n c r e t ea n a l y s i st os t a t i ca n d d y n a m i cv i s u a li n f o r m a t i o n ,m e a n w h i l et h ec r e a t i o na n de x c h a n g i n gs k i l l 咖d ,o ft h ev i s u a l m f o r m a t i o no r g a n i c a l l yi nt h ec o u r s e ;t h ec o u r s et a k et h eq u e s t i d na n dt h et a s ka st h ec 圩n t e r , c r e a t i n gr i c hi n t e r e s t i n gs t u d ys i t u a t i o n , d r o v i n ga n dg u i d i n gt h el e a r n e rt oc a r r yo u tt h ei n q u i s i t i o n s t u d yo nt h e i n t e m e t t h r o u g ht h ea p p l i c a t i o no fi n d e p e n d e n ta n dc o o p e r a t i o ns t u d ys t r a t e g y , i t h e l p st i l el c a r d e rt oo b t a i nt h ek n o w l e d g ea n dt h es k i l lo no w ni n i t i a t i v e ,u s i n gt h eo p e n $ o t l r c e s y s t e mt ob u i l dt h ec o u r s ew e b s i t e ,w eh a sa r t i s t i c a l l yb u i l tav i s u a lc o n t a c ts u r f a c e ,r i c hr e s o n r c e , a n di n t e r a c t i v es t r o n gs t u d yp l a t f o r mf o rt h el e a r n e r , i n t e g r a t i n go r g a n i c a l l yt h en e wa p p l i c a t i o n s u c ha sb l o ga n dw i k ii nt h es t u d yp r o c e s s ,h a sm a n i f e s t e dd e s i g ni d e at h a tt a k e st h el e a r n e ra st h e c e n t r a l k e yw o r d s v i s u a ll i t e r a c y , w e b - b a s e dc o u r s e ,i n s t r u c t i o n a ld e s i g n i i 果。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 1 、坚持以“求实、创新”的科学精神从事研究工作。 2 、本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和取得的研究成 3 、本论文中除引文外,所有实验、数据和有关材料均是真实的。 4 、本论文中除引文和致谢的内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其它机构已 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5 、其他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贡献均己在论文中作了声明并表示了 谢意。 作者签名: 日期: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南京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学 校有权保留学位论文并向国家主管部门或其指定机构送交论文的电子 版和纸质版;有权将学位论文用于非赢利目的的少量复制并允许论文 进入学校图书馆被查阅;有权将学位论文的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 检索;有权将学位论文的标题和摘要汇编出版。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 密后适用本规定。 作者签名: 日期: 前言 一、问题的提出 前言 很多人一定还记得中学的课本里有一篇鲁迅的散文( 阿长与( 山海经) 阿长是鲁迅的 保姆囡为一些原因,年幼的鲁迅开始并不太喜欢她。但是当阿长给鲁迅买来绘图本山海 经的时候,鲁迅彻底改变了对她的看法童年的鲁迅对山海经的渴望来自他的一个远 方叔祖鲁迅在散文中写到:“这渴慕是从一个远房的叔祖惹起来的。他是一个胖胖的,和蔼 的老人爱种一点花木,如珠兰、荣莉之类,还有极其少见的,据说飙北边带回去的马蝼花a ” “在我们聚族而居的宅子里,只有他书多,而且特别。制艺和试帖诗,自然也是有的;但我 却只在他的书斋里,看见过陆玑的毛诗草术鸟兽虫鱼疏,还有许多名目很生的书籍。我那 时最爱看的是花镜。上面有许多图。他说给我听,曾经有过一部绘图的山海经,画着 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三脚的鸟生着翅膀的入,没有头而以两乳当作鼹倩的怪物,_ 可 惜现在不知道放在那里了。”由此,鲁迅产生了对山海经的强烈渴望,这种渴望显然并非 针对艰涩难匿的内容,而是对其中有趣的图画。当鲁迅接过阿长给他的山海经的时候“我 似乎逞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椿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 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 宝书。”这些宝书“纸张很黄;图像也很坏甚至于几乎全用直线凑合,连动物的眼睛也都是 长方形的”。o 如今,没有人觉得绘图本( 山海经里的图画是什么宝贝了,大量精美的三维动态影像 取代了粗陋的手工制图( 见图0 1 ) 。我们已经生活在一个充满图像的时代,图像不仅有静态 的照片等还包括动态的影像。大量辅美或粗糙的、艺术或通俗的、高尚或下流的画面充斥在 报纸、杂志,书籍、电影、电视、因特网上人类的视觉体验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丰富过 这个充满图像的时代被称为。视觉文化时代”,也有人称为“读图时代乙 圜0 - i 山海经里的荆天( 左) 争电脑游戏里以刑天为原型的怪物( 右) 。 尽管人类最早是使用图像来传递信息的,但是在文字发明以后, 类已经习惯了用文字 作为承载知识和传播信息的主要手段,文字在人类的进步和发展中起到的重大作用怎么形窖 也不过分。但是图像借助现代科技的帮助让文字的地位受到了威胁和挑战比如找们更喜欢 。车段引文均出自鲁迅散文集 朝花夕拾 中的阿长与山海经) k o 左删图片来自h t 啦:l l w w , v c u l s t u d i e s c o i r d o l d b b s r e a d a s p ? a r d i d = 1 & b b s i d - - - 2 9 7 6 a ,潭出自乾隆问金闻书业 堂刻本山海经广注:右图来自h n d l l w w w h b b e a r c o 删出,2 0 0 5 0 ”1 2 ,2 0 0 5 0 ,1 2 1 4 0 加m 形象为盒山公司出 品的3 d 电脑游戏幻想春秋) 中以刑天为原型设计的怪物 前言 通过电视来了解最新的信息,报纸和杂志成为次要的选择,即使是报纸和杂志也越来越图像 化了,全彩印刷加上精美图片是它们吸引你的重要手段( 图o 2 ) 图0 - 2 生活中的图像 部分图片来源于h t t p :w w w s j 3 3 c 1 1 网站,这个拼图中包括了杂志封面、海报,网页设计动 漫设计书籍设计,标志设计还有右下角绚丽的苹果操作系统m a c o s x 的裁图 学会文字的读写是需要漫长过程的,每一个人必须接受专门的教育和训练才能够掌握。 而学会看图似乎不需要专门的训练,图像是直观可感的,绝大多数图像不需要专门的学习就 能够把握其表达的意义,这也是童年的鲁迅渴望看到图画的一个重要原因。所以,视觉文化 时代让人们更为轻松地享受学习知识和传递信息的快捷与方便而不自觉。已经有研究者对视 觉文化时代所带来的问题进行反思,认为“视觉文化的兴起带来了文化工业的蓬勃发展,影 像的生产、复制、流通和消费有力的将文化与社会大众联系在一起。传者与受众都在影像的 奇光异彩中达到了狂欢的顶点。而由此给文化工业和社会经济带来的数以亿计的利润则让人 们浸淫其中,无法自觉。这种对视觉文化盲目的、不自觉的状态使得人们,特别是社会大众 不断丧失对其批判的能力,逐渐放弃对深度意义及价值的思索。通过改变传统的人观察社会 的视角,通过对社会现实的超真实反映和通过对身体与空间意义的颠扭,视觉文化形成 对于传统的人类生活的全面压迫。它蚕食着大众的文化思考力,瓦解着人们心智的健全和精 神思索的深度,这必将影响社会精神价值的构成。川” 看来“读图”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对图像信息的解读、使用和表达的能力同样需要 加以培养,这种能力就是“视觉素养”。 视觉素养的培养显然是一个教育问题,而且是一个比较迫切的教育问题。通过笔者的文 献调研了解到,国外的研究者很早就关注视觉素养的研究和实践,但是国内尤其是大陆地区 对视觉素养的研究i i i i i i 起步。最近十年来,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即将迈入现代化国 2 前言 家行列。视觉文化时代的特征正在昌盏显现。目前在青少年中出现的很多闳题都表明了视觉 素养教育的缺乏,很多青少年患上了“图像依赖症”,“习惯于图像化故事化的叙事方式。只 有图像才能焕发他们的思想活力。与此同时,他们对富于内涵的视觉资源却难以解读,被浅 薄直白的图像迷惑了眼睛,相伴形成的思维无深度,对文字阅读的兴趣减弱,造成他们的审 美感知层次也往往处于较低层次的粗浅状态”【2 j 。 一样的童年,不一样的环境,从鲁迅对图像的渴望而不得到今天青少年的过度沉迷于图 像促使我们去探讨视觉素养的培养问题。作为一名教育技术工作者,应该认识到视觉素养培 养的重要性,并积极利用可能的技术手段开展税觉素养培养的研究和实践。从教育技术的发 展历史来看“教育技术的现代化经历了视觉教学、视听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到计算机多媒 体教学的发展历程。变革既体现在教育技术手段的物化层面上,也体现在观念进化的理论层 面上。戴尔经验之塔7 理论奠定了教学媒体分类与选择的研究基础,布鲁纳依据认知发展 按照动作式、图像式和符号式三个阶段持续前进提出发现教学法,二理论达成一种相当的 一致性,其中视觉经验和图像式认知都居于极其显要不可缺或的地位”1 3 j ,可见, 视觉信息在教育技术的发展过程中占据了极其重要的位置。本文就是从一个教育技术工作者 的视角利用网络课程进行视觉素养培养的一个实践研究。 笔者试图通过这一实践改变目前国内大陆地区缺乏视觉素养培养网络课程的现状,探索 通过网络教育培养视觉素养的途径和方法。本研究主要解决以下问题; 对于网络课程来说,视觉素养的内涵是什么? 在国内( 大陆地区) 开展视觉素养培养的主要途径有哪些? 网络课程在视觉素养培养中 的优势和特点何在? 视觉素养培养网络课程设计采用何种教学设计理论才能体现网络教育的优势地位2 课程的设计目标与开发模式如何确定? 确定培养对象后如何分析学习目标,为达到学习目标,将采用何种学习策略? 视觉素养培养网络课程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评价如何设计才能有效保证学习目标的达成? 采用何种技术手段来建设课程网站,以充分体现网络课程的优势,为学习者提供良好的 学习平台? 二、研究现状分析 从约翰戴伯斯( j o h nd e b e s ) 在1 9 6 9 年首先使用视觉素养一词以来,众多研究者在这 个领域不断开拓,从理论到实践都取得了重要的成绩。从上个世纪8 0 年代以来,在一些发达 国家的学校视觉素养教育已经逐步形成规模,视觉素养课程被纳入正式的课程序列,有些地 区甚至把视觉素养的培养纳入了终身教育体系。在英国,美国、加拿大的一些地区视觉系 养教育已经覆盖了从小学刭大学的全过程 4 1 。在因特嗣上,国外的视觉素养培养教学站点( 还 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网络课程) 也很多,“2 l 世纪素养网”( 图o 3 ) 就是一个例子。很多大字 的研究者也建设了很多相关网站,比如j o e l & i r e n eb e n e d i c tv i s u a ll i t e r a c yc o l l e c t i o n 。h t r p w w w a s uc d u l i b a r c h i v e s b e n e d i c t 前吉 图0 - 32 1 世纪素养礴屏幕截圈 与信息素养的受关注程度相比,视觉素养在国内尤其是大陆地区的研究非常少。香港和 台湾地区的视觉素养教育都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从视觉素养培养方面的教育网站来说,台湾 的视觉艺术欣赏与评析网站。和视觉素养学习网( 图0 - 4 ) 雪最具代表性,为本课程的设计提供 了很多有益的参考。 图0 4 台湾大学戏剧学系李贤辉副教授主持建设的“视觉素养学习网” 从中国知网。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的检索情况来看,大陆关于视觉素养方面的研究论文 数量还不多。这表明视觉素养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华南师范大学和南京师范大学的教育 。网址为:h t t p :c d t e c hn t u e , d ut w l c o u r s e c o m m o n 9 1 c o n t c m l t h g _ 2 0 7 1 。视觉素养学习网的网址;h t l p :h v r t h c a t r e n m c d u t w f i n c a r t 。 毒中嗣知网用址为:h t t p :w w w c n k in e t 4 前言 技术工作者走在了研究的前列。 南京师范大学的张舒予教授配合她开设的视觉文化课。建立了教学网站“视觉文化网”, 为视觉素养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开辟了一个专业水准平台( 图o 5 ) 。笔者在南京师范大学学习 期间参与了“视觉文化网“的开发和建设工作,对系统的架构和整合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在 一段时间内参与了网站的建设和维护。通过这些工作,笔者对视觉素养的认识达到了一个较 高的层面,也积累了很多网站建设的技术知识,为本课程的开发和建设奠定了良好的知识和 技能基础。 图0 - 5 视觉文化网屏幕截图。 在大陆地区的学校教育体系中还很少有专门的视觉素养培养课程,不过对视觉泵养的培 养也通过其他课程在进行,当然,这种培养基本上处于不自觉的状态,往往也只是某一方面 能力的培养大陆的新课程标准改革了中小学的美术和音乐教育,专门设立了艺术课程,强 调艺术教育的人文性。高等教育中也开始推进面向所有学生的艺术类选修课程。这些课程的 开设对培养视觉素养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但是这些课程的内容往往以视觉艺术为中心, 实践中还是注重视觉艺术知识的传授和视觉艺术能力的培养,对日常生活中的视觉信息的批 判解读能力的培养较为缺乏还没有达到比较全面的视觉素养培养的要求。 就笔者且前的调查和了解。在国内大陆地区还很少有专门开展视觉素养培养的网络课程。 台湾大学李贤辉副教授开发建设的“视觉素养学习网”是国内为数不多的专门培养视觉素养 的网络课程之一。在此以它为例对目前的视觉素养培养网络课程作一些简单的分析。通过对 “视觉素养学习网”的认真研究分析,笔者认为。作为严格意义上的网络课程,它还存在不 少缺陷。 首先是课程的教学内容基本局限在视觉艺术的范围内。笔者目前收集的国内外的材料中, 相当多的研究者都以视觉艺术作为培养视觉素养的切入点。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就是最初研 究视觉紊养的学者大都具有视觉艺术( 绘画、影视艺术) 学科背景。从视觉艺术角度来培养 。张舒予教授从2 0 0 1 年起在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专业的研究生中开设“视觉文化”课进行视觉素养培养实 践,后来又面向南京师范大学本科生开设视觉文化公选谋 。视觉文化网网址为:h 却洲w w w 矗口m c y g i 前言 视觉素养固然是一个有效而且必不可少的途径,但是显然无法涵盖视觉素养培养的所有内涵- 视觉艺术所包含的视觉信息并不能完全涵盏日常生活中复杂多样的视觉信息。有时候,对“不 艺术”的视觉信息的批判解读比对“艺术”的视觉信息的审美解读更为重要。 其次,课程内容侧重于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操练,缺乏让学习者主动探究的情境和以学 习者为中心的活动设计。这一点和网络课程从“传统课程”的转变不彻底有关系。也就是说, 网络课程仅仅是传统课程教学内容、教师教案的网络呈现。这种网络课程的设计方式并不能 够充分发挥网络的优势,无法让学习者通过符合现代学习理念的学 - j 力- 式开展更有效的学习 第三,课程的互动性不足。网站虽然设计了交流论坛等交互功能,但是在大多数情况下 并不可用。学习者或者浏览者无法和教师有效沟通,也无法相互之间进行交流。 第四,课程的页面设计显得有点简陋,页面制作技术也稍显落后。这些虽然不是衡量网 络课程优劣的主要指标,但是某种程度上也影响学 - - j 者的学习体验。“视觉素养学习网”的首 页就全部由图片构成,代码中没有一个文字,这是非常少见的一种设计。站点的大部分页面 都是静态页面,没有基于数据库进行设计,显然不利于后期的维护。- 当然,就一个或者数个站点来讲,造成以上不足的原因也许是可以原谅的,但是对于率 研究来说,就要力求避免这些问题,充分发挥网络教育的优势,构建优质的网络课程 三、研究方法 针对本文的研究内容。研究中主要采取了“文献调研法”和“行动研究法”。 文献调研法主要是通过图书馆以及电子期刊收集相关的书籍和论文等资料,在泛读和精 读的基础上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为自己的研究奠定知识和理论基础。通过文献调研,可以 了解视觉素养研究和实践的最新进展,了解网络课程的理论研究成果以及实践中成功的经验 和失败的教训,以求自己的研究和实践能站在一个较高的起点并尽量避免一些已经发现的错 误。 行动研究法即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的研究,就是要运用理论创造性的解决问题。这正 是本研究的目的所在,通过对视觉素养和网络课程理论研究的总结,将理论运用于网络课程 的建设实践中,力争开发出一个高质量的网络课程。 四、主要研究成果和结论 通过近一年的努力,研究在两个方面取得了进展,首先是建立了一个视觉素养培养的课 程内容框架并基本完成了课程内容的编选设计工作。本文提供的课程内容有以下几个特色: 1 注重对生活中的视觉信息、视觉形象的分析和解读丽不是局限在视觉艺术的范匿之兜, 对视觉艺术的学习有助于提高学习者的审美素养和人文素质,也是视觉素养培养的重要内容 和目的之一,但是如果忽略了对日常视觉生活的关注,视觉素养培养体系是不完整的。对于 大多数人来说,学会解读生活中的视觉信息更为实用和迫切。 2 更关注对视觉信息的批判解读能力。图像丰富了人类的感性生活,但是也带来台勺很多 的弊端。视觉信息和大众传媒的结合让图像的意义相当复杂,受商业利益的侵袭,媒体所传 达的图像信息良莠不齐、真假难辨,如果不能对这些信息做批判的解读,将对个人生活丰口社 会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图像本身的视觉化、形象化、表面化的特点所引发的思维是表象的、 肤浅的,它不可能完全替代语言和文字的理性思维方式,批判的认识图像传播的负面影像, 正确评估图像和文字的关系也是视觉素养教育需要关注的重要内容。 3 重视利用因特网获取和交流视觉信息能力的培养。目益普及的因特网是视觉文化传播 6 前言 的重要裁体和途径,通过网络,我们可以获取大量的视觉信息,从简单的图像、照片到高靖 晰的电影、电视节目都能够找到。因此,通过网络快速获取图像信息也是视觉素养的一个方 面。在获取信息的同时还要学会辨别和抵制虚假、不良的图像信息,正确评估图像的价值。 w e b 2 0 时代互联网变得可“写”,个人和组织通过网络展示自己、宣传自己。与别人更广泛、 深入的沟通成为可能,在互联网上发布图像和影像越来越方便,对于新的视觉交流技能的介 绍和学习也是本课程的一个特色。 其次本研宄以务实的原则建立了一个主要面向在校大学生同时面向社会大众的网络课 程。推进视觉紊养教育,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强理论研讨,引起各界关注和重视,一方面要积 极开展实践。在高等教育中面向大学生提供视觉素养培养的公共选修课是比较容易实现的培 养途径之一,利用网络开展大众的视觉素养宣传与教育也是切实可行的方法。在建构主义教 学理论和混合学习理念的指导下,网络课程采用“主导一主体相结合”的教学设计模式,努 力遵循网络课程设计的基本原则和要求,针对实际情况基本完成了网络课程的建设课程站 点提供了简洁美观的视觉界面,组织良好的学习资源适度而必要,全方位的交互功能为师生 和生生之间的多渠道沟通提供了可能,b l o g 和w i k i 等新的互联网应用也有效的应用在教学 过程中,形成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人性化学习环境。 五、本文的组织结构 本论文除前言外共分四章( 图0 - 6 ) 。 图0 - 6 论文主要内容结构图 第一章标题为“视觉文化时代的视觉素养培养”,主要内容是详细介绍视觉素养的内涵以 及研究者的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开展视觉素养培养的重要性做了论述,对开展视觉素养的途 径做了探讨。 第二章标题为“视觉素养培养网络课程设计的指导思想、目标、原则与模式”,主要内容 是对视觉素养培养网络课程设计的指导思想、建设目标、建设原则和建设模式傲了阐述,构 建了符合课程建设实际的设计与开发模式。 第三章“视觉素养培养网络课程设计”是本文的主体部分,在确定培葬对象分析学习目 标的基础上,从学习内容设计、学习策略设计、学习资源与学习环境设计、学习评价设计等 方面分别论述了视觉素养培养网络课程设计的主要环节和内容。 第四章“视觉素养培养网络课程站点设计”是具体落实第三章设计方案的实践研究,通 过对课程网站的设计和开发,真正体现课程设计的理念,建设一个较高质量的网络课程站点 本章主要从技术方案的选择、视觉界面设计、导航设计、交互设计等方面论述课程站点设计 的具体内容,最后给出了课程建设的一个实例。 7 第一章视觉文化时代的视觉素养培养 第一章视觉文化时代的视觉素养培养 第一节视觉文化时代的视觉素养 一,视觉文化时代的到来 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给人类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改革开放2 0 多年来,我国的经济飞 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很大提高,这种提高不仅体现在物质上,也体现在丰富多彩的精 神生活上。与此同时。世晃范围内的科技进步也迅猛发展,为人类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和 精神财富。仔细观察一下自己和周围人群的日常生活,你会发现一些显而易见的事实。比如, 人们更多通过电视来了解外部世界,无论你怎么评价电视,你都要承认,它是二十世纪人类 最伟大的发明之一,正是它深刻地改变了人类的日常生活。还有,你在书店或者街头的报摊 上会发现,越来越多的图书和杂志变得图文并茂,时尚类的杂志自不必说,全彩印刷,耩美 的照片比比皆是,就连一些经典的图书也推出了配有精美图片的图文版,而这些图文并茂的 杂志显然并非是为儿童准备的。你还会发现,最近十年越来越普及的因特网上也充斥着海量 的图像,最多的是照片,还有随着网络带宽的扩大臼益增多的动态影像,你可以在因特网上 看电影、电视,并且因特网是可以交互的,你可以选择你想看什么,而且,如果你愿意,你 也可以通过它发布你自己的照片和视频。 大量的事实表明,人类已经进入了“读图时代”,也有人称之为“视觉文化时代”。这里 的“图”是和“文”相对的概念,“文”指文字,是人类语言的书写形式,是符号化的语言, 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文字占据了人类信息传播的主要方面。成为人类文化的重要载体。“图” 指图像、影像。不仅指静态的图画、照片,也指动态的图像,比如电影、电视画面,虽然电 影和电视影像一般同时包括了音频信息,但它们主要是诉诸视觉的。海德格尔在二十世纪三 十年代发表了广为人知的预言:我们正在进入一个“世界图像时代世界图像并非意指一 幅关于世界的图像,而是指世界被把握为图像了”同。他的这番话也许包含了更深层次的哲 学思辨- 但他指出了图像的重要作用和影响。 简单回顾一下历史,我们会发现,1 9 世纪上半页摄影术的发明,是“图像时代”到来的 重要技术基础。在此之前,人类也使用图像来传达信息,甚至,图像是艺术的主要领域,因 为在这个阶段,图像的主要形式是绘画。在文字发明以前的漫长岁月里,人类就通过绘画来 记录生活、表达感情法国拉斯科洞穴的著名岩画就是一个重要的证明。甚至人类早期的文 字也大多是一种象形文字,是一种高度抽象化的图像。相对于人类的语言( 口语) ,早期绘画 的技法显然无法表达人类丰富的情感和意义,所以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人类处于“口传文化” 的时代。文字的发明是人类的巨大进步,它精确并富于理性的特点确立了语言尤其是书面语 言在人类生活和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印刷术的发明是现代大众传播的基点,它使文字进一步 扩大了影响,使人类进入“读写文化”时代。这一时代的绘画技巧尽管有了很多发展,但始 终是少数艺术家的专利,而且,绘画作品很难像文字一样被复制和传播,也极大地制约了它 的影响范围。摄影术的出现使文字的统治地位受到了威聃,人类终于掌握了能够逼真再现事 物的技术而不必去学习复杂且难于掌握的绘画技巧。海德格尔提出“世界被把握为图像”的 时代正是摄影术取得巨大发展的年代,它的预言也是基于摄影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基础上 的。 摄影术之后,电影和电视的发明和发展让“世界图像时代”真正到来,计算机和网络技 术的飞速发展,更使图像传播实现了质的飞跃。 8 第一章视觉文化时代的视觉素养培养 二、视觉素养的内涵 “视觉素养”是一个外来概念,译自英文“v i s u a l l i t e r a c y ”。国内有学者也翻译为。视像 教养”、“视觉教养” 6 1 等,笔者认为“视觉素养”一词更符合中文的习惯,这个翻译也得到了 大多数国内研究者的认可。“v i s u a l ”作为形容词时通常用来形容与“视觉”有关的事务,如 。v i s u a l l e a r n i n g ”指视觉学习,“v i s u a l t h i n k i n g ”指视觉思维等等。而当它作为名词时,则可 泛指各种视觉图像,且通常是复数形式。“l i t e r a c y ”一词可以解释为具有读、写或菜种知识能 力的状态或品质1 7 1 。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形成公认的有关视觉素养的定义。约翰戴伯斯( j o h nd e b e s ) 在 1 9 6 9 年最先使用视觉素养这一概念,他在1 9 6 9 年给视觉素养做了一个界定【8 】,国内学者翻译 为:“视觉素养指一个人通过看与此同时产生其他感觉,并将看与其他感觉经验整合起来的一 类视觉能力。发展这些能力对人类正常学 - 7 来说是根本的。当这些能力得到发展时,它们使 有视觉素养的人能区分和解释视觉行动、视觉物体以及自然的或人造的视觉符号。创造性地 运用这些能力,他能理解和享受视觉交流的杰作。”1 9 1 这个定义被国际视觉素养协会所采纳和推广,也是得到大多数人认可的定义。国际视觉 素养协会。是由致力于视觉素养研究的教育家、艺术家及研究者组成的一个非盈利性机构,宗 旨在于提供视觉素养的教育、指导和训练,并将视觉素养的观念普遍应用到个人、团体、组 织及大众。其成员涵盖了各个领域,包括艺术、科学、教育、传播、商业,电视录像、教育 技术、健康及计算机应用等。到目前为止,国际视觉素养协会已经召开了2 0 多次年会,并且 公开出舨了许多有关视觉素养的著作和论文f 1 0 1 。 戴伯斯提出视觉素养概念以后,对于视觉素养内涵的探讨,许多学者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平克尔( s h e b ap i n k e l ,1 9 7 8 ) 认为视觉素养是通过视觉基本要素理解形象的意义和成分的能 力i l l l :威尔曼( w i l e m a n ,1 9 8 0 ) 认为视觉素养是阅读并理解所看到的信息的能力以及创造出 能被看到并被理解的材料的能力【1 2 l ;霍顿( h o r t o n ,1 9 8 3 ) 认为视觉素养是理解和使用图像, 通过图像进行思考和学习的能力;莱萨贝克( r e z a b e k ,1 9 9 9 ) 认为视觉素养是正确解释和 刨造通过视觉传达的信息的能力【1 4 】。以上研究者从视觉素养是什么这一角度对视觉素养的内 涵做出了各自的阐释。 还有部分学者从具有视觉素养的人能做什么或有哪些特征、技能来探讨视觉素养。如克 里斯托弗逊( c h r i s t o p h e r s o n ,1 9 9 7 ) 在分析和综合前人的相关研究后认为,一个具有视觉素 养的人具备以下技能:( i ) 解释、理解和领会视觉信息的含义;( 2 ) 通过运用视觉设计的基 本原则和概念使交流更有效;( 3 ) 运用计算机和其他技术制作视觉信息;( 4 ) 运用视觉思维 形成问题解决的方法。 t s i 罗伯特布朗奇经过调查形成了一个较公认的定义,即视觉素养是通过解释和撰写视觉 信息而获得的一种能力。一个具有视觉素养的人能够敏锐地区分视觉信息,并赋予其意义: 在特定的时空里高效地创造静态和动态的视觉物体;理解和欣赏别人的视觉语言:在脑中想 象物体。1 1 6 1 分析学者们对视觉素养概念所做的插述,本文认为,视觉素养可以理解为人对视觉信息 的理解、创作和交流的能力。理解视觉素养概念必须把握以下几点: 1 视觉素养关注的主要认识对象是“视觉信息”。本文把“视觉信息”作为“图像”、“影 像”、“视觉形象”、“视觉物体”、“视觉行动”、“视觉符号”等概念的一个总括,至少在本文 中“视觉信息”这个概念取代了其他的类似概念。这些概念大同小异,其核心是指那些和“文 本信息”相区别的广泛的符号和实体。 。田际视觉素养协会的网址:h t t p :w w w i v l a o r g 9 第一章视觉文化时代的视觉素养培养 2 视觉素养关注的“视觉信息”的主体和核心是现代科技所刨造的图像和影像,具体地 说就是照片、图表、标志等静态图像信息和电影电视技术创造的融合视频和音频的动态影像 这是由视觉素养概念产生的时代背景决定的。 3 视觉素养关注的“视觉信息”和大众传媒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如果没有大众媒体的 发展,视觉文化时代不可能成为现实。视觉素养培养要时刻关注大众传媒所传达的视觉信息 并且作为理解、创作和交流的主要研究对象。 4 视觉素养是对“视觉信息”的批判解读和利用,要重视视觉信息本身和视觉传播的负 面影响。正确认识“视觉信息”和“文本信息”的关系,不能过分的夸大和强调视觉信思的 优势地位。 5 视觉素养是大众的国民素养之一,而不是高端的视觉艺术素养和专业的审美素养。视 觉素养培养更应该关注日常生活而不是把目光仅仅局限在视觉艺术的领域,不能以视觉艺术 专业的素养来界定视觉素养。培养较高的审美能力是需要的但不是必须的,有效区别、理 解、评估、运用生活中的各种视觉信息比学会艺术审美要重要得多。 第二节开展视觉素养培养的重要性和途径 视觉素养培养的重要性 1 培养视觉素养是人类适应视觉文化时代生活的必然要求。科技进步不可思议地拓展了_ 图像的表现空间和表现力,人们沉浸在摄影镜头呈现的“视觉真实”里。流连于被机械大量 复制的视觉艺术里。置身子充满欲望和暴力的视觉梦魇里,惊叹于脱离了视觉体验的视觉虚 拟里。在大众传媒的影响下。千姿百态的图像为了争夺观众的眼球而无所不用其极,良莠不 齐的视觉信息泥沙俱下,视觉文化时代的人们必须具备视觉素养才能更好地生活”“ 2 人类理解图像的能力是需要后天培养的。一个健康人从诞生开始就具备看的能力,但 是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一个人看到什么、看到多少、看的正确与否都需要通过后天的培养才 能获得。不同文化背景、知识层次的人对同样一副图像的理解是不同的。因此,全面准确的 把握视觉信息传达的意义需要学习和培养。 3 视觉素养可以帮助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视觉信息对青少年的影响尤为 巨大,因为缺乏理性的思维意识,青少年往往沉迷于视觉信息带来的感官快感中不能自扳 通过视觉素养的培养可以让青少年正确对待视觉信息,批判地接受视觉信息所传达的意义, 从而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4 视觉素养可以有效地促进学 - - j 者的学 - j 。视觉素养有利于开发学习者的右脑促进整 个大脑思维。研究表明,右脑主要负责形象、经验、直观等认识,因而创造性思维更多是右 脑的产物。视觉素养训练是开发右脑的最好方式之一,它包括多项内容,如视觉观察、视觉 感受、视觉思维、视觉理解、视觉沟通与传达等。视觉素养训练能帮助激活右脑细胞,促进 右脑思维,对于提高学习者的创造性思维有直接帮助”“。 5 视觉素养培养对可以有效促进个人审美能力的发展。视觉素养培养过程中内在的包含 了对美的追求,通过对视觉艺术的解读和学习可以提高个人的审美鉴赏能力对视觉信恩的 创作和交流能力的学习可以让学 - 3 者创造更多有审美价值的图像,这对于个人发展和社会进 步都是大有裨益的。 6 视觉素养培养与民族视觉资源相结合可以实现民族文化的传承。视觉素养总是和一定 的文化背景紧密相关的,“视觉素养教育的核心是文化自觉和文化尊重。文化自觉是让青 少年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性。培植对民族文化的理解与民族自尊感。文化尊重是让青少年 l o 第一章视觉文化时代的视觉紊莽培养 了解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学会尊重其他文化”【。 二、培养视觉素养的途径 开展视觉素养培养的主要的和最有效的方法是将其纳入学校教育的课程体系,因为学校 教育是现代人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的主要途径。理想的状态是从幼儿园甚至学龄前就有意识 的对儿童进行视觉素养的培养。在中小学和大学以及其他各类学校开设视觉素养培养课程作 为公共必修课。之所以说是理想状态,是因为在目前的教育状况下很难实现这一点。国外在 视觉素养培养研究和实践方面取得了很多成果,在有些国家和地区视觉素养培养课程已经在 中小学尤其是高等教育中实施。国内( 主要指大陆地区) 在视觉素养培养的研究上还刚刚开 始起步,教育界对视觉素养的了解还比较少,没有意识到视觉素养培养的重要性和意义因 此。把视觉素养课程列入学校教育课程体系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视觉素养的研究和推动者首先要对视觉素养培养的理论、内容、方法做细致深入的研讨 通过各种途径宣传视觉素养培养的意义,引起教育界的广泛重视;其次,在条件合适和允许 的情况下,开设专门的视觉素养培养课程进行实践探素。就国内当前的形势看,把视觉素养 课程列入中小学课程体系相当困难,一方面新一轮的中小学新课程改革方案刚刚确定并正在 积极推进,另一方面课程的规划和实施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而且中小学在无法摆脱的“应 试教育”阴影下学生的课业负担已经相当沉重。但是在高等教育中,课程的开设则有很大的 弹性,把视觉素养课程作为面向全体学生的公共选修课或者某些专业的必修课程是相当可能 的。南京师范大学的张舒予教授在这一方面做出了有益和有效的探索“。从2 0 0 1 年起张舒予 教授就在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系面向研究生开设“视觉文化”课程,培养研究生的视觉素 养,接着,又面向全校本科生开设了“视觉文化素养”公共选修课程。经过5 年的探索和积 累,已经形成了有个性特色的课程内容体系、教学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