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专业论文)城乡公交一体化客运网络规划方法研究.pdf_第1页
(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专业论文)城乡公交一体化客运网络规划方法研究.pdf_第2页
(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专业论文)城乡公交一体化客运网络规划方法研究.pdf_第3页
(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专业论文)城乡公交一体化客运网络规划方法研究.pdf_第4页
(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专业论文)城乡公交一体化客运网络规划方法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重庆交通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y 1902379rl rli i i ii i t ir l li j iii if f i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 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 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 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 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彳寸石极 日期:7 锣f d 年j2 ,月9 日 重庆交通大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 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 借阅。本人授权重庆交通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 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同时 授权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将本人学位论文收录到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 库,并进行信息服务( 包括但不限于汇编、复制、发行、信息网络传播等) , 同时本人保留在其他媒体发表论文的权利。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调茜松 日期:w l d 年f ) 月ge l 指导教师签名:丝海旋自7 岛 日期:沙f o 年2 月留日 本人同意将本学位论文提交至中国学术期刊( 光盘版) 电子杂志社c n k i 系 列数据库中全文发布,并按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出版章程规 定享受相关权益。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彳寸舀欲 日期:为i 口年眵月ge l 指导教师签名:丝遗发刹传 日期:加f ,年月缪日 摘要 随着城乡统筹的不断发展,城乡公交一体化作为城乡客运一种新的组织和运 营模式,为解决目前城乡客运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新的思路,在全国各地得到越来 越为广泛的推广和应用。论文在介绍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采用理论分析与 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提出了城乡公交一体化的客运网络规划方法,并探讨了 服务体系规划和运营管理保障机制与对策。 论文首先结合城乡一体化和城乡客运一体化的概念和内涵,诠释了城乡公交 一体化的定义、内涵及其特点,总结出城乡客流的时空分布特征,以此为基础建 立了基于城乡公交站点的客流需求预测方法模型。其次,结合城乡空间体系结构、 城乡人口分布情况和城乡道路条件等因素,根据客流预测结果,提出了分级分层、 同级中各层次线网采用不同布局的方法进行线网规划,运用分级优化的方法进行 城乡公交三级线网优化,建立了线网布局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模糊多层次综合 评价法进行综合评价。再次,从枢纽站场和车辆配置两个方面对城乡公交一体化 的服务体系进行了研究,并从运营管理保障机制、市场运作保障措施和基础设施 建设保障策略三个方面对城乡公交一体化的运营保障机制与对策进行了探讨。最 后,以重庆市九龙坡区为例,在对其现状城乡客运发展水平进行分析的基础上, 对城乡公交一体化规划中所涉及到的发展环境、客流预测、基础设施规划及优化 等方面作了应用性研究。 城乡公交一体化客运网络规划体系与方法可以为政府实施城乡公交一体化提 供决策、为城乡公交一体化的实施部门提供规划、设计、监督的应用工具,具有 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城乡一体化;城乡公交;线网规划;服务体系规划;运营管理 a b s t r a c t w i t ht h ec o n t i n u o u sd e v e l o p m e n to fu r b a na n dr u r a li n t e g r a t i o n , u r b a na n dr u r a l p u b l i ct r a n s p o r ti n t e g r a t i o na san e wo r g a n i z a t i o na n do p e r a t i o nm o d et os o l v et h e p r o b l e m se x i s t i n gi nt h ec u r r e n tp r o p o s e dn e wi d e a s ,i n c r e a s e dt oaw i d er a n g eo f p o p u l a r i z i n ga n da p p l y i n gt h r o u g h o u tt h ec o u n t r y b a s e do ni n t r o d u c t i o no ft h ep r e s e n t r e s e a r c ha th o m ea n da b r o a d ,t h i sp a p e ru s e dt h em e t h o do ft h e o r e t i c a la n a l y s i sa n d e m p i r i c a l r e s e a r c h c o m b i n e d ,p r o p o s e dt h ep a s s e n g e rt r a n s p o r t n e t w o r kp l a n n i n g m e t h o do fu r b a na n dr u r a lp u b l i ct r a n s p o r ti n t e g r a t i o n ,a n dd i s c u s s e dt h es e r v i c es y s t e m p l a n n i n ga n do p e r a t i o nm a n a g e m e n tg u a r a n t e em e c h a n i s ma n dc o u n t e r m e a s u r e s f i r s t l y , t h i sp a p e rc o m b i n e dt h ec o n c e p ta n dc o n n o t a t i o no fu r b a na n dr u r a l i n t e g r a t i o np a s s e n g e rt r a n s p o r t a t i o ni n t e g r a t i o n , e x p l a i n e dt h ed e f i n i t i o n , c o n n o t a t i o n a n d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o fu r b a na n dr u r a lp u b l i ct r a n s p o r t a t i o ni n t e g r a t i o n ,s u m m a r i z e dt h e t i m e - s p a c ed i s t r i b u t i o n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p a s s e n g e rf l o wi nu r b a na n dr u r a la r e a s ,b a s e d o nt h a te s t a b l i s h e dt h em e t h o dm o d e lo fa s s e n g e rd e m a n df o r e c a s t i n gw h i c hw a sb a s e d o nu r b a na n dr u r a lt r a n s i ts i t e s e c o n d l y , c o m b i n e dt h ef a c t e ro fs p a c es y s t e ms t r u c t u r e , p o p u l a t i o nd i s t r i b u t i o na n dr o a dc o n d i t i o n so fu r b a na n dr u r a la n ds oo n ,a c c o r d i n gt o t h er e s u l t so ff o r e c a s t i n g ,p r o p o s e dt h el a y o u tm e t h o do fc l a s s i f i c a t i o na n dl a y e r e d ,a l l l e v e l so fn e t w o r ku s i n gd i f f e r e n tl a y o u tm e t h o dt op l a nt h en e t w o r k ,u s e dg r a d i n g o p t i m i z a t i o nm e t h o d t oo p t i m i z et h r e e - l e v e lb u sn e t w o r ko fu r b a na n dr u r a l ,e s t a b l i s h e d t h en e t w o r kl a y o u te v a l u a t i o ni n d e xs y s t e m ,a n du s e df u z z ym u l t i - l e v e l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 e v a l u a t i o nm e t h o df o rt h e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e v a l u a t i o n a g a i n , f r o mt h et w oa s p e c t so f h u bs t a t i o na n dv e h i c l e st os t u d yt h es e r v i c es y s t e mo fu r b a na n dr u r a lp u b l i c t r a n s p o r t a t i o ni n t e g r a t i o n , a n d f r o mt h et h r e e a s p e c t s o fo p e r a t i o nm a n a g e m e n t g u a r a n t e em e c h a n i s m ,m a r k e to p e r a t i o ns a f e g u a r d m e a s u r e sa n di n f r a s t r u c t u r e c o n s t r u c t i o ng u a r a n t e es t r a t e g i e st od i s c u s st h eo p e r a t i o ns a f e g u a r dm e c h a n i s ma n d c o u n t e r m e a s u r e so fu r b a na n dr u r a lp u b l i c t r a n s p o r t a t i o ni n t e g r a t i o n f i n a l l y , t o o k c h o n g q i n gj i u l o n g p od i s t r i c ta st h ee x a m p l e ,o nt h eb a s i so fa n a l y z i n g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 l e v e lo fu r b a na n dr u r a lp a s s e n g e rt r a n s p o r t a t i o na tp r e s e n t , a p p l i c a b i l i t yr e s e a r c h e dt h e d e v e l o p m e n te n v i r o n m e n t ,t h ef o r e c a s t ,i n f r a s t r u c t u r ep l a n n i n ga n do p t i m i z a t i o nr e f e r e d t ou r b a na n dr u r a lp u b l i ct r a n s p o r ti n t e g r a t i o np l a n n i n g k e y w o r d s :u r b a na n dr u r a li n t e g r a t i o nu r b a na n dr u r a lp u b l i ct r a n s p o r t ;b u s n e t w o r kp l a n n i n g ;s e r v i c es y s t e mp l a n n i n g ;o p e r a t i o nm a n a g e m e n t 目录 第一章绪论1 1 1 研究背景1 1 2 国内外研究现状3 1 2 1 国外研究现状3 1 2 2 国内研究现状4 1 3 研究目标、意义和研究方法6 1 3 1 研究目标6 1 3 2 研究意义6 1 3 3 研究方法6 1 4 主要研究内容、技术路线6 1 4 1 主要研究内容6 1 4 2 技术路线8 第二章城乡一体化与城乡公交一体化9 2 1 城乡一体化9 2 1 1 城乡关系发展进程分析9 2 1 2 城乡一体化的内涵1 0 2 2 城乡客运一体化1 l 2 2 1 客运一体化1 l 2 2 2 城乡客运发展存在的问题一1 2 2 2 3 城乡客运一体化1 4 2 3 城乡公交一体化1 4 2 3 1 城乡公交的含义1 4 2 3 2 城乡公交一体化1 5 第三章城乡公交客流需求预测方法研究1 9 3 1 城乡客流特征分析1 9 3 1 1 客流客源特征1 9 3 1 2 客流集散特征2 0 3 1 3 时间分布特征2 l 3 1 4 空间分布特征2 4 3 1 5 人均出行次数2 6 3 1 6 出行方式特征2 7 3 1 7 出行时耗特征2 8 3 2 城乡公交客流需求预测2 9 3 2 1 预测基本思路2 9 3 2 2 小区公交客流o d 分布预测3 0 3 2 3 站点客流o d 分布预测3 2 3 2 4 客流分配及网络优化3 4 第四章城乡公交一体化线网布局优化与评价3 6 4 1 线网规划指导思想、原则及影响因素3 7 4 1 1 指导思想3 7 4 1 2 规划原则3 7 4 1 3 规划影响因素3 8 4 2 线网规划特征3 9 4 3 线路等级划分4 0 4 4 线网布局结构4 2 4 5 线网布局模型4 4 4 6 线网布局优化4 9 4 6 1 优化目标4 9 4 6 2 优化约束条件5 l 4 6 3 优化模型5 3 4 6 4 优化算法5 4 4 7 线网布局衔接5 6 4 8 线网布局评价5 8 4 8 1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5 8 4 8 2 评价方法6 4 第五章城乡公交一体化服务体系规划6 7 5 1 枢纽站场规划6 7 5 1 1 枢纽站场选址模型6 7 5 1 2 停靠站点间距布设模型6 9 5 1 3 乡镇客运站规划与建设7 4 5 2 车辆配置规划7 6 5 2 1 线路车型结构7 6 5 2 2 线路运力配置7 7 第六章城乡公交一体化运行保障机制与对策8 2 6 1 运行管理保障机制8 2 6 1 1 体制一体化8 2 6 1 2 政策一体化8 3 6 2 市场运作保障措施8 4 6 2 1 市场建设一体化8 4 6 2 2 运营机制一体化8 5 6 2 3 运营模式一体化8 5 6 3 基础设施建设保障策略8 8 6 3 1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8 8 6 3 2 提高城乡公交车辆档次8 8 6 3 3 加快信息一体化建设8 8 第七章实例分析9 0 7 1 规划背景与指导思想9 0 7 1 1 规划背景9 0 7 1 2 指导思想9 1 7 2 城乡客运发展现状9 1 7 3 公交客流需求预测9 2 7 4 城乡公交一体化实施方案9 3 7 4 1 线网规划9 3 7 4 2 枢纽站场规划9 6 第八章结论与展望9 9 8 1 主要研究成果与结论9 9 8 2 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1 0 0 致谢1 0 1 参考文献1 0 3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著及取得的科研成果1 0 5 第一章绪论 1 1 研究背景 第一章绪论 随着城市化战略的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及农村经济的发展,我国城市 化进程和小城镇建设的步伐逐渐加快,农村公路的等级逐渐提高,城乡之间、乡 镇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其间人员流动的规模和范围逐渐扩大,从而带来城乡之 间、乡镇之间客流量的增加,客流密度的增大。现阶段城乡客运的发展虽然在一 定程度上满足了城乡居民的出行需求,但在城市化进程和城镇建设的加快过程中 逐渐暴露了城乡客运的一些问题,如运力不足、严重超载、运营秩序混乱、居民 出行时无车可乘等。 为了更好的适应城镇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加快城乡统筹发展,合理利用已建 成的“村村通公路 等资源,有必要对城乡之间和乡镇之间的客运进行统一协调, 制定有效的规划方案,逐步在城乡之间、乡镇之间建立起合理的公共交通系统, 开辟直达乡镇( 农村) 的一体化公交线路,从而促进城乡一体化的发展。 城镇化及城乡一体化不断发展 近年来,在政策的指引下,我国的城镇化进程一直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据 中国城市发展报告( 2 0 0 8 ) 消息,中国城镇化水平从1 9 9 0 年的1 8 9 6 提高到 2 0 0 8 年的4 5 6 8 ,预计到2 0 1 0 年及2 1 世纪中叶将分别达到4 7 和6 5 i l 】。参考 中国统计年鉴( 2 0 0 8 版) ,我国城镇化进程如下图1 1 所示。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区域经济的迅猛发展,城镇经济发展已大幅度 地提高了城镇就业岗位数并加速了城乡之间的人1 2 流动,带来城镇空间及产业布 局的急剧变化,城乡之间的交通联系日益密切,这就迫切要求打破城乡二元经济 结构,建立整个区域的大公交体系,以此推动城乡一体化的发展。 第一章绪论 统一规划等。为了更好地满足城乡居民的出行需求,提高运行效率,必须进行城 乡公交一体化的规划、建设与管理。 国家政策导向 建设部建城 2 0 0 4 】3 8 号文件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意见指出,未 来我国的公共交通规划应将郊区城镇的客运交通纳入城市公共交通系统中,统筹 研究公共交通发展规划,提供必要的经济优惠政策,把城市的活力、城市的文明、 城市的舒适带给农村居民,带动农村的发展,进而消除城乡差距。 国办发 2 0 0 5 1 4 6 号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建设部等部门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 通意见的通知提出:“要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扶持城乡之间的公共交通发展,引导 城市公共交通向农村延伸服务,方便农村客运与城市公共交通的接驳换乘,解决 农民出行难问题。 国务院发( 2 0 0 9 ) 3 号国务院关于推进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 见中指出,加快重庆市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城乡发展能力,以更好地为城 乡一体化的公交运营提供先决条件。 经济发展,交通先行,实现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配置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基础, 也是缩小城乡差别,推动乡村发展和加快城市化进程的重要手段。因此对于我国 的特大城市,如重庆市,就迫切需要发展城乡公交一体化的客运运营模式来协调 解决目前城乡客运存在的诸多问题,同时,重庆市特大城市空间发展也需要城乡 一体化的客运网络作为支撑。 1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 2 1 国外研究现状 在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城乡关系所处的阶段与其社会经济发展阶段相一致, 农村在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同时实现了农业现代化,城际之间具有发达的公路网, 并采用高度机动化的交通工具,发展模式与城镇空间发展较为同步。 在美国,四通八达的公路网为人们的出行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全国旅客运输 9 0 以上都是通过公路运输来实现,而公路客运又绝大部分由私人轿车来完成,但 从总体看,美国的公路中长途客运处于逐渐萎缩状态,主要是由于私人汽车、民 航等方式的冲击及人们出行观念的变化。本世纪初,美国城市中依托公共交通线 开发的,位于城市边缘或郊区的集中式居民点曾经非常适合于公共交通服务。这 种居民点被现代美国学者称为“公共交通社区( t r a a s i tv i l l a g e ) 。典型的公共交通 社区是半径长度为步行距离的多用途混合用地,以公交车站为门户,公共广场及 4 。 第一章绪论 商业和服务设施围绕车站布置,形成社区中心,周围布置居住或其他建筑,整个 社区的建筑密度由中心向外围逐渐降低。方便舒适的步行系统以中心为起点通往 区内各处。临近中心设停车场,方便驾车人士使用中心的设施或换乘公交【3 1 。 在法国,城际间轨道交通比较发达,城乡间客流流动多采用轨道交通方式, 这些轨道交通构成了市区内、市区与郊区间的客运骨架,并通过换乘站点紧密衔 接城区内的公共汽车和长途汽车线路,联系着全国各地。除此以外,乡村居民还 可凭借完善的乡村道路网,自己驱车进城【4 】。 斯德哥尔摩1 9 4 5 年提出的城市中心城区与周边市镇统筹发展的构想,形成了 以轨道交通为引导的“中心城区+ 卫星城镇的发展模式。通过轨道交通将中心城 区与各镇相关联起来,统筹城乡发展,实现了“一个强大和繁荣的区域性中心, 周边环绕公共交通主导发展的新市镇”的发展愿景。 英国大城市官方协会( a s s o c i a t i o no f m e t r o p o l i t a na u t h o r i t i e s ) 于1 9 9 0 年提出 采用综合方法来改善交通现状,并概括交通一体化包含的4 个方面:各级管理部 门权限的一体化;不同运输方式发展策略的一体化;新建基础设施、管理既有设 备及调整基础设施价格等策略的一体化;交通规划与土地利用的一体化。主要目 标有:资源的有效利用,增强交通的可达性,提高交通安全性,增加社会效益和 经济效益1 5 j 。 国外对于城际间的公共交通研究,主要侧重于轨道交通以及枢纽点的衔接系 统,希望通过合理布局地铁网和公路网达到城乡交通一体化,其客运服务的主体 方式是私人小汽车和轨道交通。大部分的研究和实践是基于城市中心与近郊换乘 衔接模式的研究,即通常情况下城市与其边缘地区采用的是轨道交通的联系方式, 并通过该方式实现了对城郊的辐射和交通一体化,而且在衔接上采用了不同的交 通方式,把城区与郊区纳入统一的城市发展中来【6 】。 1 2 2 国内研究现状 不同的发展背景、发展历程造就了城乡客运发展模式的不一,发达国家的城 乡客运发展模式对我国现阶段并不适用。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城乡社会经 济差别较大,交通基础设施和交通工具的发展模式和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也 有很大的差距,因此在城乡公交一体化的建设问题研究中必须考虑到我国的具体 实情并体现出中国特色。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一些发达地区面临着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态势,中华人 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的颁布实施,迸一步促进了城乡公交一体化的发展进程。 在2 0 0 3 年3 月,交通部下发了关于加快发展农村客运和开展农村客运网络化试 第一章绪论 5 点工作的通知,分别在东部、中部和西部选择了7 个省的1 3 个地市和县作为全 国的试点地区,开展农村客运试点工作,以探索发展农村客运的经验。长三角、 珠三角地区农村工业化、城镇化水平较高,生产力的发展对农村客运服务提出了 高要求,在客运需求的促动下,产生了农村客运公交化的特殊发展模式。2 0 0 4 年 4 月,建设部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意见指出,未来我国的公共交通规 划应将郊区城镇的客运交通纳入城市公共交通系统中,统筹研究公共交通发展规 划,也指出了城镇客运的发展要求。对于重庆市而言,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 ( 2 0 0 7 2 0 2 0 年) 和国务院关于推进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的 颁布实施都对重庆市城乡统筹的客运交通发展提出了宝贵意见。 国内在城乡公交一体化发展方面发展较好的地区主要集中在城乡基础设施较 好的江浙一带。作为一个强大的城市群一长三角区域、江浙一带的区域经济和交 通的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得它们积极探寻城乡统筹的发展战略和城 乡交通的一体化。浙江省提出了“城乡一体化、区间网络化、镇村辐射化、布局 合理化等经营模式和方法,并对1 4 个地区开展了农村客运网络化试点工作,取 得了良好的成效,特别是在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模式、发展机制等方面的 理念越来越为成熟【7 j 。 随着各地城乡客运探索的开展,各交通部门和科研院校也进行了积极的探讨, 参与了城乡客运发展的研究工作。同济大学主持完成了中山市城乡一体化公共 汽车发展规划研究,探索出大城市可通过布设三级枢纽构建城乡公交网络;东 南大学在江苏吴江、宿迁、张家港,浙江海盐、宁海等城市的公交发展规划编制 工作中,分别对市、县域这两个范围的城乡公交进行了规划研究,对客流规律形 成了较深刻的认识,在线路组织、市场运管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南京交通规 划研究所、杭州市城市规划研究院等规划设计单位对江浙地区的城乡公交的相关 研究,以及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研究中心对深圳市公共交通总体规划( 1 9 9 9 1 2 ) 中规划的“特区外公交 ,这些对本文研究城乡公交一体化的客运网络规划具有一 定的参考价值i 引。 从全国来看,对包括城乡公交规划在内的城乡客运的学术性研究范围仍集中 在个别城市和地区的发展上,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发展政策、市场管理、经营模 式等方面,到目前为止尚未形成系统的、具有广泛指导意义的城乡公交一体化的 规划理论体系,尤其对城乡公交客运网络规划和服务体系规划的系统性研究属于 空白。 第一章绪论 1 3 研究目标、意义和研究方法 1 3 1 研究目标 通过对城乡统筹发展进程中的城乡客运发展环境的分析,提出城乡公交一体 化的客流需求预测方法模型、公交线网配置和线路分层优化模型,服务体系配置 和运营保障机制,从而建立起一套较为完整的城乡公交规划理论体系,为实现城 乡公交一体化运行提供技术支撑和政策建议。 1 3 2 研究意义 通过优化城乡一体化的客运网络配置,可以改善城乡交通出行状况,促进城 乡之间的经济、文化、物质和信息交流,有利于城乡和谐发展,有利于改善我国 城乡二元结构长期存在的矛盾,推动城乡的一体化发展。同时,推进城乡公交一 体化的发展模式也是城乡客运交通发展的必然趋势。 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是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的迫切需要,是“工业反哺农业, 城市支持乡村”的具体行动,它对于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城市公共服 务向农村覆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着力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 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1 3 3 研究方法 论文研究采用理论建模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根据目前我国东部地区城 乡公交一体化的发展经验,研究城乡客运出行特征,建立城乡公交一体化的客运 网络和服务体系配置方法模型,并简要探讨运营保障机制。 1 4 主要研究内容、技术路线 1 4 1 主要研究内容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分析城乡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和对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的需求。从城乡公交 战略发展角度出发,研究城乡一体化发展与城乡客运一体化之间的相互关系。分 析城乡客流的出行特征,构建基于城乡客运出行特征的客流需求预测方法模型。 第一章绪论 7 城乡公交一体化客运网络配置方法研究。从城乡一体化发展需求出发,研 究城乡公交线网布局影响因素和规划特征,从系统最优、营运最佳、出行者最便 捷等角度出发,充分考虑线路与容量及需求之间的关系,构建城乡公交线网的配 置模型,并不断调整优化,直至达到最优。 城乡公交一体化服务体系规划研究。从公交枢纽站场规划、车辆配置规划 和运营组织规划三个方面进行研究,根据各自的需求与特征,分别建立相应的配 置方法与模型。 城乡公交一体化运营保障机制研究。城乡公交一体化的发展和营运除了技 术上的保证外,还需要制度上和机制上的保障,保障机制的良好运转是城乡公交 一体化运营的前提条件。通过分析目前的城乡公交运行管理机制,提出有利于城 乡公交一体化运转的机制体制。 8 第一章绪论 1 4 2 技术路线 第二章城乡一体化与城乡公交一体化 9 第二章城乡一体化与城乡公交一体化 2 1 城乡一体化 2 1 1 城乡关系发展进程分析 与城市相区别,乡村是指城市以外的一切地域,严格地说是指城市建成区以 外的空间地域系统。城乡两个地域的人口分布、职能、景观、土地利用特征及相 对隔离程度等背景差异,引起了城乡之间的差异性发展。 从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来看,城乡关系必然要经历三个发展阶段【9 】。第一阶段, 乡村发展为城市发展提供资金和人力资源,这是乡村支援城市,城市的扩大再生 产有赖于乡村生产剩余的阶段;第二阶段,城市与乡村各自独立发展,这是城乡 矛盾已现端倪且日趋扩大的阶段;第三阶段,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城市化的 不断推进,社会经济活动开始超越城乡两个相对隔离的单元而相互渗透,人类社 会逐渐进入城乡界限模糊,城市与乡村融合的时代,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城乡一 体化 。因此,研究城乡关系发展阶段,可依次分为城乡依存阶段,城乡对立阶段, 城乡融合统一阶段。城乡一体化就是城乡关系的高级阶段,是区域内城乡关系演 化的终极目标。 从全球范围来看,发达国家的城乡关系已进入第三阶段。而我国,经过3 0 多 年的改革开放与工业化、城市化发展,目前多数地区已进入第二阶段( 少数地区 正在向城乡一体化方向迈进) ,即城乡关系的状况是二元格局,城乡矛盾日益成为 当今中国的社会问题之一。其一,城乡三大差别有重新扩大的趋势;其二,城乡 经济布局不合理,产业结构趋同化;其三,城乡建设无序,生态环境恶化;其四, 城乡人地关系日益紧张;其五,城乡基础设施发展不平衡;其六,城乡结合部矛 盾突出。 面对这些问题,只有借鉴发达国家城乡一体化的成功经验,充分发挥我国城 乡的不同优势与作用,突破城乡二元结构的束缚,通过城带乡、乡促城,促进城 乡经济社会共同、持续、稳定、协调发展,最终达到城乡融合、共同繁荣的目的。 在改革开放后,尤其是在2 0 世纪8 0 年代末期,由于历史上形成的城乡之间 隔离发展,各种经济社会矛盾出现,城乡一体化思想逐渐受到重视。尤其是党的 十六届三中全会强调,要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社会经济发展 的要求,逐步建立城乡一体化的社会经济体制,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中 1 0第二章城乡一体化与城乡公交一体化 央十一五规划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的战略目标和要求,使得对城乡的统 筹协调发展变得尤为重要。 2 1 2 城乡一体化的内涵 城市与乡村中国城乡矛盾与协调发展研究( 中国国情第三号报告, 中国科学院发) 中提出,城乡一体化是处理城乡发展和关系的一种指导思想或战 略,是改变城乡分割和城乡分治的做法以及重城轻乡的倾向,按城乡通开、城乡 结合的原则,把城市和乡村纳入统一的经济社会发展大系统,建立新型城乡协调 关系。目的在于改善城乡功能和结构,实现城乡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协调城乡 利益结构和利益再分配,从而加快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逐步削除 城乡二元结构,缩小城乡差别。其实质是通过调整城乡社会经济自然资源的配置 问题,形成城乡在职能和空间融为一体的经济结构。 可见,城乡一体化是一个内涵广泛的概念,是指城乡作为一个统一的自然一 社会一经济的复杂巨系统,通过城乡双方资源、经济、社会诸要素的自由交流, 形成城乡相互依赖、有机结合、分工协作的良好互动机制,呈现城乡相对稳定的、 融合的、发展协调的状态。城乡一体化的目标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保障、 空间组织安排的协调,是全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三大效益的统一。它是城乡关 系发展的高级阶段,也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国家福利达到较高程度的必 然结果【1 0 1 。 通过以上分析,本文简单概括城乡一体化的基本概念为:“以城市为中心,城 镇为纽带,乡村为基础,城乡互相依托、互利互惠、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共同 繁荣的新型城乡关系”。 从城乡一体化的基本概念来看,其所涵盖的内容是十分广泛的。对城乡一体 化基本内涵的理解主要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城乡经济发展的一体化 李同升( 2 0 0 0 年) 等认为,城乡经济发展的一体化是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核心, 通过市场机制,使资源、资金、技术在城乡地域空间上,在不同产业间有序流动 和优化组合,促进城乡经济持续发展。推动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农村 中介组织发展,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化经营、着力发展现代农业,积极推进新农 村建设、加强我国农业机械化建设等提案指出:要推进全国城乡统筹发展, 必须以产业发展为载体。随着市场化、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我国农业发展 面临的形势发生了一些重大的变化,既给农业发展带来了良好的机遇,也使农业 发展面临更大的挑战。但是我们应该清醒的看到,城乡经济的发展客观上存在着 第二章城乡一体化与城乡公交一体化 互为条件、互相依存的关系,这种互补关系必然要求城市和乡村的一体化发展。 随着中国乡村经济结构的变革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城乡间横向经济 联系将日趋紧密,城乡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将逐渐减小,经济体制也将向相互渗 透、协调运行的一体化轨道转变n 。 城乡交通发展的一体化 城乡交通一体化是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城乡群体时空演 变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交通引导模式( t o d ) 。沿海经济发达都市区近一个世纪的 发展历程证明城市发展的交通引导非常强烈。以交通规划为先导作好空间发展策 略性控制规划是保证城市空间发展战略按既定规划目标实施的必要保障【l 引。 城乡交通一体化,就是要打破城市交通和农村交通的界限,从城乡一体化发 展高度对城乡路网、运输、市场、管理等交通要素进行统筹考虑、统一规划、整 体布局、进行一体化建设和管理,实现城乡交通全衔接、全沟通、全畅达,使城 乡交通科学、公平、协调发展,让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享受同等优质、价廉、方 便、快捷的交通文明服务。 城乡生态发展的一体化 这是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关键,即从区域社会整体利益和公众的基本需求出发, 将城乡的生产和生活活动纳入区域影响,在空间上建立共建、共有、共享的城乡 生态系统。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 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 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 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加大节能环保投入,重点加强水、大气、 土壤等污染防治,改善城乡人居环境 。这为城乡统筹环境保护、建设生态文明指 明了方向,绘制了蓝图。因此在城乡发展的过程中,必须重视环境和生态保护, 以此推进城乡环保的一体化进程。 2 2 城乡客运一体化 2 2 1 客运一体化 客运是指当交通运输的对象为旅客时,由于其上下班、上学、出差、旅游等 目的进行的生产生活活动,称为旅客运输,简称客运。客运是现代交通运输体系 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为人们进行经济、文化等的社交活动和生活提供 必要的出行条件。 按出行方式划分,客运包括班车客运、包车客运、旅游客运、出租客运四种 1 2第二章城乡一体化与城乡公交一体化 类型。班车客运是指城市之间、城镇之间、乡镇之间定期开行的客运方式,具有 固定线路、固定班次( 时间) 、固定客运站点和停靠站点的特点;包车客运是指行 驶里程或包车时间计费的一种运输方式;旅游客运是指以运送旅游者游览观光为 目的的旅客运输方式;出租汽车客运是指以小型客车为主要运输工具,按乘客意 愿呼叫、停歇、上下、等待,按里程或时间计费的一种区域性旅客运输,是包车 客运的一种特殊形式。 “一体化一词源于拉丁文,意为将不同部分融合为一个整体。随着社会经 济的发展,“一体化 的内涵也在不断充实和丰富。“一体化 不仅含有系统集成 的概念,还有系统优化的内涵,即指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可以相互区别、相互联 系而又相互作用的要素或系统,以一定的阶层结构形式分布,在给定的环境约束 下,为达到整体的目的而形成的有机集合体【乃】。 通过对客运和一体化的分析可知,客运一体化是指居民出行的各种交通方式 在社会化的运输范围和统一的运输过程中,按其技术经济特点,组成分工协作、 有机结合、连接贯通、布局合理的综合客运交通体系。包括三层含义【1 4 】: 交通运行的协调。在综合客运交通体系中,各种运行方式并存,并在其适 用的范围内发挥特有的优势。保持运行协调,不仅表现为各种交通方式的合理分 工,更表现为各种交通方式之间的紧密衔接。 交通设施的平衡。交通设施的平衡是要充分发挥交通设施的整体效益,不 仅要考虑道路、轨道等设施的平衡,而且要重视枢纽、停车和管理措施的作用。 综合管理。通过综合管理将交通设施与交通运行紧密地整合,通过合理的 管理体制和法律保障体制达到综合管理的过程中整合目的的实现。 2 2 2 城乡客运发展存在的问题 从全国大多数地方来看,目前城市的公共交通仍然局限于城区,主要为城市 居民服务,在促进城乡交流方面做得还很不够。由于体制障碍和观念上的难以转 变,部分城市公交线路还存在同乡村客运线路恶性竞争的问题,导致城乡客运市 场失控,群众利益受损【1 5 】。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衔接问题 1 ) 管理体制上的衔接 我国一些城市目前在客运交通管理方面实行的是双重管理体制。一个是城市 公交,一个是公路客运,分别归属城建和交通两个部门独立管理。两种客运方式 都有自己的经营范围和行业规定,相应的管理部门也是各自为政,未能形成两者 的协调发展。同时,管理主体的不统一又引发政策、待遇上的不平等。其中市场 第二章城乡一体化与城乡公交一体化 准入和税费制度是表现较为突出的两个方面,见表2 1 。 表2 1 城市公交与公路客运生存环境分析 t a b 2 1s u r v i v a le n v i r o n m e n ta n a l y s i so fu r b a nb u s a n dh i g h w a yp a s s e n g e r 市场准入税费制度 城市公交由交警部门对线路、站点核准即可运营无须交养路费 由车管所验车,核定座位;征费部门复核座位,然后 公路客运须缴纳公路规费 再办理相关营运和进出城等手续方能上路营运 2 ) 客运网络上的衔接 管理主体的不统一以及行业发展的相对独立性,反映在技术层面上就是两者 在运输网络衔接上存在问题。客运线网和站点布局从各自内部来看是较为完善合 理的,但是在两者衔接或交界处往往难以做到无缝衔接,这样就造成了换乘不便 等一系列问题的出现,不利于城乡客运一体化的发展。 基础设施问题 公路、场站、车辆等基础设施的投资和建设的滞后是制约我国城乡公交一体 化发展的“硬件软肋。近年来我国农村公路的建设取得了很大成就,不少地区的 农村都实现了公路的“村村通”,但同时也应看到村与村之间的道路状况并不十分 理想,客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