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所谓“比较”,主要有两种方法:对比和类比。对比强调异点探 讨,类比侧重同点归纳;前者可以使两物特点彰显突出,后者则可归 纳出通则和模式。本文运用平行研究的方法,把两位没有时空接触、 没有因袭关系的作家,大江健三郎和史铁生加以并置、双向对照,并 侧重于“类比”,着重考察两人文学世界里的类似点和亲和性,以期 发掘出文学艺术内在的审美特质与共性。两人虽没有外在的接触和因 袭,却具有内在的逻辑关联,他们的作品中都再现了人类困境中的不 安,都悲天悯人地深藏着对人的终极关怀,并试图超越困境为人类寻 求拯救之路。由此,他们的相互阐发就具备了可能性。文学不能被封 闭在某一个别民族文化体系之中,只有认识了他人,才能突破原有的 思维模式,进而得到了更广泛的美学理解,并更好地认识自己。这就 是本文所要达到的目的之一,“互识”。同时,尽管民族文学千差万别, 但总会有构成“人类”这一概念的许多共通之处,以不同文学为例证, 寻求对某些共通问题的相互应和,以达到进一步共识,这又是本文要 达到的目的之二,“互证”。 本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章从大江健三郎和史铁生共同遭遇的残 疾厄运入手,阐述了由于残疾事件的影响,残疾主题无以避免地介入 他们的写作,并从此成为各自终其一生的创作主线。而两位小说家的 过人之处,在于他们并不仅仅停留于个人不幸的体验之中,而是进而 感悟人类生存困境的普遍性。第二章主要阐述他们再现生存困境背后 的哲学思考。两人都不约而同接受了存在主义哲学的影响,但他们都 不是职业哲学家,他们是用各自的作品,把形而上的思考化作了具象 的文学表达。认识荒诞,并不等于认同荒诞而不作为。大江健三郎和 史铁生都试图通过个体的积极选择从而超越荒诞,为人类寻找拯救之 路。第三章论述他们把思维的触角再次延伸到非理性的宗教精神之 中。随着两人作品的深化发展,越来越浓厚的宗教意味呈现出来。但 是,两人皆非宗教信徒,他们探究的是一种无神的宗教精神,倡导人 的自我拯救,并为继续思考拯救之路何在提供了契机。 关键词:残缺的世界,存在主义哲学,宗教精神 a b s t r a c t t h es o - c a l l e dc o m p a r i s o n ,h a st w om a i nm e t h o d s :c o n t r a s ta n d a n a l o g y t h ec o n t r a s tm e t h o df o c u s e so nd i f f e r e n c e s ,b u tt h ea n a l o g yo n s i m i l a r i t i e s w i t ht h ec o n t r a s t m e t h o d ,t h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t w o c o m p a r e do b j e c t sa r ed e m o n s t r a t e dm o r ec l e a r l ya n do b v i o u s l y ,w i t ht h e a n a l o g y m e t h o d , s o m e g e n e r a l r u l e sa n d p a t t e r n s c a nb e c o n c l u d e d u s i n gt h em e t h o do fp a r a l l e lr e s e a r c hw i t ht h ef o c u so nt h e a n a l o g y ,j u x t a p o s i n g ac h i n e s ew r i t e rn a m e ds h i t i e s h e n ga n d a j a p a n e s ew r i t e rn a m e do h ek e n z a b u r o ,b o t ho fw h o h a sn oa n yc o n t a c t o ri n f l u e n t i a lr e l a t i o n s h i p ,t h ea r t i c l ee m p h a t i c a l l ym a k e sab i d i r e c t i o n a l 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o nt h es i m i l a r i t i e sa n di n o s c u l a t i o ni nt h e i rl i t e r a t u r ew o r k s i no r d e rt od i s c o v e rt h ei n t r i n s i c a l l ya e s t h e t i cn a t u r ea n dc o m m o n n e s s a l t h o u g h b o t hw r i t e r sh a v en o a n y c o n t a c to rd i r e c ti n f l u e n t i a l r e l a t i o n s h i p ,t h e r ei ss o m e t h i n go fi n n e rl o g i c a lr e l a t i o n sb e t w e e nt h e i r w o r k s f o re x a m p l e ,b o t ht h e i rw o r k sn o to n l yr e v e a lt h em i s e r ya n d a n x i e t yo fh u m a nb e i n gi np l i g h t ,b u ta l s os h o wm u c hs y m p a t h yt o w a r d s t h ef i n a lf a t eo fh u m a nb e i n ga n dt r yt of i n das o l u t i o nt os u c hp l i g h t s o i ti sr e a s o n a b l et om a k eab i d i r e c t i o n a li l l u s t r a t i o no ft h e i rl i t e r a r yw o r k s f o rl i t e r a t u r es h o u l d n tb el i m i t e di nas i n g l ec u l t u r es y s t e mo f j u s to n l y o n en a t i o n l i t e r a t u r em u s tb r e a kt h o u g hi t sp r e v i o u st h i n k i n gp a t t e r n a n dr e a l i z et h ee x i s t e n c eo ft h eo t h e r ,i t sa e s t h e t i cq u a l i t i e sc a nb em o r e e x t e n s i v e l yu n d e r s t o o d ,w h i c ha l s op r o m o t e ss e l f - 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 t h a ti s t h ef i r s t p u r p o s e o ft h e a r t i c l e ,n a m e l ym u t u a l - 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 m e a n w h i l e ,d e s p i t et h ev a r i e t yo fl i t e r a t u r e i nt h ew o r l d ,d i f f e r e n t l i t e r a t u r ei nd i f f e r e n tn a t i o n sh a v e s o m e t h i n g i nc o m m o ni nt h e 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t h ec o n c e p to fh u m a n s ow i t ht h ee x a m p l e so fd i f f e r e n t i i i l i t e r a t u r ew o r k s ,s e e k i n gf o rs i m i l a ra n s w e r st os o m eq u e s t i o n s ,t h e s e c o n dp u r p o s eo fm u t u a l - p r o v i n gi sp r o b a b l ya t t a i n e d t h i sa r t i c l ei sd i v i d e di n t ot h r e e c h a p t e r s c h a p t e r 1 m a i n l y d e m o n s t r a t e sh o wb o t hw r i t e r sa r ee n g a g e dw i t ht h et o p i co fd e f o r m i t y , w h i c h ,f u r t h e r m o r e ,b e c o m e st h el i f e t i m et o p i co ft h e i rl i t e r a r yw o r k s , b e c a u s eb o t ho ft h e mw e r es u f f e r i n gf r o mt h e i ro w n d i s a b i l i t i e s h o w e v e r , b o t hw r i t e r sd i d n t i n d u l g et h e m s e l v e sw i t ht h ed e p r e s s i o no ft h e i r p e r s o n a lm i s f o r t u n e o nt h ec o n t r a r y ,t h e yr e a l i z e di tw a sap l i g h tf o ra l l h u m a nb e i n g c h a p t e r2m a i n l yd e m o n s t r a t e st h e i rp h i l o s o p h i c a lt h i n k i n g o nt h ep l i g h to fh u m a n se x i s t e n c e a l t h o u g ht h e ya r en o tp r o f e s s i o n a l p h i l o s o p h e r s ,b o t ho ft h e mw e r ei n f l u e n c e db ye x i s t e n t i a l i s mp h i l o s o p h y t h e yb o t hi n g e n i o u s l yt r a n s f e rt h e i ra b s t r a c tp h i l o s o p h i c a lt h o u g h ti n t o c o n c r e t ea n dv i v i dl i t e r a r yi m a g e s k n o w i n gw h a ti sa b s u r dd o e s n tm e a n a c c e p t i n gi t o rt a k en oa n ym e a s u r e sf o ri t o h ek e n z a b u r oa n ds h i t i e s h e n gt r yt oo v e r c o m et h ea b s u r d i t yt h o u g h tt h e i ro w na c t i v ec h o i c e a n df i n das o l u t i o nt oh u m a nb e i n g c h a p t e r3d e m o n s t r a t e st 1 1 e ys h o w s o m ei n t e r e s ti nt h er e l i g i o u ss p i r i to fn o n l o g o s r e l i g i o u sa t m o s p h e r e p e n e t r a t ei n t h e i rl a t e rw o r k s ,h o w e v e r ,b o t ho ft h e mh o l dn of i r m r e l i g i o u sb e l i e f w h a tt h e ys e e kf o ri s ak i n do fr e l i g i o u ss p i r i tw i t h o u t a n yg o d s t h e ya d v o c a t eh u m a n ss e l f - s a l v a t i o na n dt h e i rw o r k sp r o v i d e s o m e g o o de x a m p l e s f o rl a t e rw r i t e r st ot h i n ka b o u th u m a n s s e l f - s a l v a t i o n k e yw o r d s :i n c o m p l e t ew o r l d ,e x i s t e n t i a l i s m ,r e l i g i o u ss p i r i t 湖南师范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 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 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 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 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f 麓、嵋夕 如o q 年b 月。日 湖南师范大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 研究生在校攻读学位期间论文工作的知识产权单位属湖南师范大学。 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 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湖南师范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 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 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本学位论文属于 1 、保密口,在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2 、不保密口。 作者 导师 聃孰抓一 划日芍 愀哆泐 小铳弋 残缺世界里的思想行者大江健三郎与史铁生超越困境的比较研究 引言 本文选取大江健三郎和史铁生,日本和中国两位杰出的小说家 进行平行研究。吸引我做出这种选择的最初动因,是两人的作品中都 再现了人类困境中的不安,都悲天悯人地深藏着对人类的终极关怀。 尤其是,更为巧合的类似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残缺世界、存在主 义、救赎理想”。首先是两人都对残疾有着直接、深切的体验。其次 都不约而同地接受了存在主义哲学思想的影响。另外两个人都在宗教 精神的怀抱中试图为人类寻求救赎之路。当然,随着阅读和思考的深 入,就会发现两位小说家的创作并非简单的类同关系,每位优秀的作 家都拥有自己独特的徽章与标识,大江健三郎和史铁生之间也存在着 难以混同的特殊性和差异性。 史铁生和大江健三郎之间并没有直接的因袭关系,因此本文不是 关于两者之间的影响研究。“影响研究的局限在于,它往往把不同国 家和民族的文学关系弄成了文学上的债权关系,过份强调实证、 强调事实联系而相对忽视了作品内在的文学性和审美价值。”不必考 虑一方对另一方有无影响或有多大影响,本文运用平行研究的方法, 旨在把大江健三郎与史铁生之间一些“相似”、“类似”或“明显可比”。 但又没有直接关系的文学现象纳入比较视野中,从而发掘出文学艺术 的特质与共性。史铁生和大江健三郎之间的类同是出自文学内部共通 的审美特质才呈现的,是不同国家与民族的文学审美过程的遥相呼应 与和谐共振。这些呼应和共振的文学现象,又验证了钱钟书所说的天 下文心之攸同。这是一个追求交往、对话的时代,对于任何一位重要 作家,我们都不能孤立地局限于本国范围来评估他的成就和意义,体 现了艺术审美真髓的文学现象是属于全人类的。我们可以从有意义的 文学现象和文学作品中发现它们之间的相互辉映,发现文学审美运动 的某些规律,并可能在世界文学的总体发展中为作家、为他们的文学 找到参照,找到一个恰如其分的位置。西方有句谚语“灯塔下面是黑 张弘:l 比较文学的理论与实践,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 0 0 4 年版,第3 9 页 1 硕士学位论文 暗的”,与此同理,我们的老子也有一句类似的话“自见者不明”, 认识“自我”需要“他者”作为参照。 有关大江健三郎研究的现有成果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社 会批评方面,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指出了大江创作中的“乌托邦一 一森林意识”,认为作家通过构想想象中的理想世界,与现有社会结 构形成对照,揭示了现代文明的危机,这方面的代表有四篇论文,分 别是何乃英的大江健三郎的创作意识论、朱素红的大江健三郎 的森林意识、曹巍的寻找失落的家园。此外,反战思想也是大江 作品中普遍存在的主题倾向,霍士富的大江反战意识的剖析和周 海林的评大江健三郎的战争反思录( 拔苗斩仔) 对此有过详 实地论证,两文指出大江是从儿童视角出发,暴露了战争的破坏性。 其次是哲学思想方面,沈慧君的论大江健三郎早期创作的存在主 义、牛伶俐的试论大江健- - n 对存在主义的超越着重论述了大 江早期创作中吸收萨特存在主义的过程和其小说思想对西方存在主 义的超越。再次是艺术成就和文体特征方面,主要探讨了大江小说的 叙述角度和空间特点,以及其用形象暗示思想,用历史烘托现实的博 大象征主义体系,这方面有王奕红的试析大江健三郎小说的文体特 色、兰立亮的大江文学与隐喻思维、麦永雄的论大江健三郎的 叙事视角与空间化小说等。 关于史铁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其一是宗教与神性方 面,石杰的史铁生小说的佛教色彩、张玉善的禅趣盎然话铁生、 严峻的心灵的神性境界浅析史铁生散文中的基督教哲学意蕴 等论文从宗教境界角度,或佛禅,或基督精神来解读史铁生,赵毅衡 的论文神性的证明,指出史铁生的作品是一个寻找神性却尚未企 及者的痛苦心灵的记录,其写作中的宗教思考实现了对中国传统文化 中实用理性的突破,得到了具有超越意义的领悟。其二是创作历程租 创作特点方面,陈顺馨的史铁生创作的精神历程、邢孔辉的重 复与超越_ 史铁生小说创作论纲等总结了史铁生代表一代从困境 中走过来的知青作家特有的心灵结构、忧患意识和思考高度,论述了 陈庆惠:老子庄子直解,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1 9 9 8 年版,第1 5 页 2 残缺世界里的思想行者大江健三郎与史铁生超越困境的比较研究 他顽强的个性和不断寻求自我突破的企望,使其创作逐渐厚重的升华 过程。此外黄忠顺的思索小说昆德拉小说学与史铁生的( 务虚 笔记) 、张柠的史铁生的文字般若等阐明了史铁生创作在文体上 的符号全息性,表达上的虚实互变的丰富性。 关于大江健三郎和史铁生各自的比较研究方面。在大江这一领域 的研究,麦永雄的日本艳情文学传统与大江文学的性着重论述了 日本艳情小说传统与大江文学的“性”表现的差异,霍士富的形似 神异的“私小说”论大江文学创作和日本“私小说”阐明了大 江对日本私小说的继承与叛逆等,两文都是关于日本文学传统在当代 的庚续与流变上的影响研究。还有则是对两位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日 本作家川端康成和大江健三郎进行的文化精神的比较,诸如孙颂军的 冷艳与奢华试比较川端康成与大江健三郎之死亡观、杨晓林 的美丽的日本与暖昧的日本川端康成与大江健三郎创作比较。 在史铁生的比较研究中,陈志平的基督教话语下的个体言说是关 于史铁生与刘小枫的比较,比较这两位神学思想的汉语传播者对个体 生存根基的求索;张继东的狂热的宗教与清醒的精神是关于张承 志、北村和史铁生三者宗教观方面的差异比较;还有李林荣的灵魂 的彰显与照亮兼论史铁生、余秋雨的散文则是关于史铁生与余 秋雨散文的文本价值比较。 从以上研究现状可以看出,关于大江健三郎作品中宗教理想的 研究成果还不多,有待挖掘深入。史铁生从人本困境而生的荒诞感, 在其哲学上的渊源还需要进一步梳理。此外,至今为止尚没有研究 者对这两位作家进行跨民族、跨文化上的比较研究。学术论文的价 值在于对已有课题的努力超越和对新课题点的执着探索,本文写作 的基础和动力源于此。 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洞察人类的广义残疾 大江健三郎和史铁生的平行研究有一个关键的枢纽,由此作为切 入点可以把两位作家的文学世界链接起来互为参照,那就是他们共同 遭遇的残疾厄运。由于残疾事件直接而深切的影响,残疾主题无可避 免地介入他们的写作,并从此成为各自终其一生的创作主线。然而, 两位小说家的过人之处,在于他们并不仅仅停留于个人不幸的体验之 中不可自拔,而是进而感悟到人类生存困境的普遍性。 1 1 残疾的厄运不期而遇 文学创作,作为社会人的存在方式之一,它所面对的是自身和他 人丰富多彩的生活,所以,创作主体的生活经验必然成为文学创作的 重要基础,其中个体生活经历中重大的突发事件,势必深深地影响作 家的心理过程和思维特征,成为左右其创作发展的一个核心环节。 这一核心环节体现大江健三郎和史铁生身上,就是他们在相近的 年龄阶段都遭逢了不期而遇的残疾命运。1 9 3 5 年大江健三郎出生在 日本四国一个森林村庄里,1 9 5 6 年考入东京大学文学部法国文学科, 随即以学生作家身份在日本文坛崭露头角。史铁生1 9 5 1 年生于北京, 1 9 6 9 年作为知青插队延安,插队期间他的写作还只是一些不够成熟 的习作。1 9 6 3 年大江健三郎2 8 岁时,他的长子大江光出生。和年轻 的大江夫妻所憧憬的完全不一样,他们的第一个孩子患有先天性头盖 骨缺陷,尚在襁褓就接受了脑部手术。望着正处于濒死状态,整天躺 在玻璃箱子里,看起来仿佛长着两个脑袋的儿子,大江一度“精神恍 惚”,产生过“颓废”的情绪,“必须坦言的是,其问自己曾多次想到 过要从那种体验中逃离开去如果有那种可能的话。”国弱智的儿子 给他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精神危机,家庭的灾难性遭遇,使他以直接的 经验去感悟和把握生存的真相。大江通过思付,在以后的写作中对曾 ( 日) 大江健三郎:大江健三郎随笔集,王中忱等译。海口,南海出版公司,2 0 0 5 年 版,第1 8 7 页 4 残缺世界里的思想行者大江健三郎与史铁生超越困境的比较研究 经拥有过上述想法的自己,进行了一番彻底的清算。史铁生1 9 7 2 年 因病返城,不久截瘫,1 9 9 8 年患尿毒症,靠透析维持生命。当然, 他最具特殊性的命运是2 l 岁时突然截瘫。这还是一个充满青春梦想 的年龄,而几乎所有的梦想都在轮椅上一破灭。这个从延安回来的 残疾知青,在北京找不到工作,也找不到出路。残疾就像一道魔咒, 让生活之门一扇一扇在他眼前合闭,后来只有一家街道小厂勉强收留 了他。他被命运逼到绝境上,命运在其不可知、不可预料又摧毁一切 的残酷中显露了真相,此刻就是史铁生对命运发出万般叩问的开始。 残障的生存造就了人与命运的抗争,体现在写作上就是它给大江 文学带来了新的转机,使史铁生走上了真正意义上的写作。大江光刚 出生时,医生认定生存的可能性只有3 0 ,即使手术成功后,智力 可能也会严重受损。刚出生的婴儿没有自我意识,要做出选择或承担 的是作为父亲的大江健三郎。精神恍惚过后他决定直面现实,承担自 己应尽责任。他坚持要全力以赴进行手术,并认为如果仅能活一个星 期的人生没有意义的话,自己2 8 岁的生命也同样没有意义。厄运的 不期而遇不但给予他精神上的重生,同样也给大江文学带来了新的转 机,他在创作中注入了对存在本质和边缘状态的独特理解。他说:“这 是深深扎根在我的现实生活中的课题,如果不去写它,那么对我来说, 小说就是毫无意义的东西。”o 残疾儿主题,从此在大江的整个创作中 占据着至关重要的位置。在一次访谈中,史铁生自己认可是残疾促使 他走上了真正的写作道路,因为至少在这以前他从来没想过要以写作 为生。文革开始的时候,史铁生上初二,刚满1 5 岁,没仔细想过以 后要干什么。在农村插队的生活也平淡无奇,没有多大憧憬,只是在 病了以后才想起写作这件事。在生存的绝境中,“活,还是不活” 的确构成了一个哈姆雷特式问题。经过紧张痛苦的精神熬炼,史铁生 选择了活。但活要活得明白,什么是活下去的理由和根据? 由此史铁 生开始了漫长的追闯“生之意义”的精神之旅。在这一过程中,写作 成了他最好的思考工具,当他结束了用腿行走的历史,很快便开始了 以心著述的行程。和大江健三郎一样,由残疾而生的独特生命体验和 ( 日】大江健三郎:大江健三郎随笔集,第1 2 页 5 硕士学位论文 人生思考,成为史铁生基本的文学主题之一。 “不管怎么说,给爱下定义是要惹上帝发笑的。”回爱是黯然内室 里投入的一缕阳光,在生命本身黑夜一般的疑难中,它拉起了跌倒的 灵魂。相濡以沫的爱是平凡也是崇高的,这种双向的情感交流,慰藉 了彼此柔弱的心灵。爱,温润而强大。大江健三郎与儿子、史铁生与 母亲心魂上的沟通和理解锻造他们人格的成长,也铸就了他们各自的 文学成就。 弱智的大江光在家庭温暖的呵护下,成长为日本小有名气的作曲 家。大江健三郎在光在普林斯顿中曾欣慰地说起他的长子。冬日 的一天,大江健三郎的家人从东京来看望独自生活在普林斯顿公寓里 的他。在机场和出租车里的时候,弱智的儿子在包围他左右的异国语 言中感到无比的无助和恐慌。但是到了傍晚时分,大江光在树影婆娑 的湖边树林里,听到加拿大野鸭的鸣声从湖面升起,一直低垂着头的 光像指挥家一样挺起胸膛,眼神中突然焕发出光泽。翌日清晨,他谱 了一曲e 大调加拿大野鸭。那天晚上,在普林斯顿大学老音 乐厅举办的音乐会上没有麦克风,只能看到演奏完后在舞台上致词的 大江光蠕动着嘴唇,音乐厅内掌声随即响起,全体听众的起立喝彩。 这时候,同样是诺贝尔奖获得者的经济学家约翰f 纳什,一位一 直在与神经症斗争的教授,拨开众人走到大江健三郎面前,激动地向 大江祝贺并说他和作曲家光同一天生日。从儿子的成长中,大江由衷 地感到了做父亲的幸福。“我强烈地认识到,除了和儿子共生,我别 无选择。也无法想像每次度过苦难后所感受到的生的喜悦。”o 大 江文学的巨大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与残疾儿共生”这一新的 逻辑起点,这可以在他的两部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品个人的体验、 万延元年的足球队上都可以得到明证。 史铁生在我与地坛中写道:“有一次与一个作家朋友聊天, 我问他学写作的最初动机是什么? 他想了一会说:为我母亲,为了 让她骄傲。我心里一惊,良久无语。” 纷纭的往事在史铁生眼前清 史铁生:病隙碎笔,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 0 0 3 年版,第3 8 页 o ( 日) 大江健三郎:大江健三郎随笔集,第1 2 页 0 史铁生:史铁生散文选,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 0 0 5 年版,第1 3 页 6 残缺世界里的思想行者大江健- - n 与史铁生超越困境的比较研究 晰起来,唯有他知道自己母亲的苦难和伟大。她的母亲不是那种光知 道疼爱儿子,而不知道理解儿子的母亲。当年轮椅上的史铁生整天呆 在荒芜的地坛里,曾经给她母亲出了一道怎样的难题,残疾不仅仅是 史铁生的个人问题,一起承担这一切的还有他的家人。母亲理解儿子 的苦闷,不会阻拦他出去走走,但又担心他一个人在那园子里会不会 出事。她料想她的儿子不会愿意同她一起去,所以也从未提过这样的 要求。年轻的史铁生被命运击昏了头,一心以为自己是最不幸的一个, 却不知道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里却是加倍的。这样的母亲注定是活得 最苦的母亲,她以自己的聪慧和坚忍,默默承受着。她在一次次绝望 后仍不放弃希望,医院确诊儿子的腿已经治不好了,母亲仍千方百计 寻找偏方;为给儿子谋一份工作,她一次次跑劳动局,赔笑脸受支使; 当发现儿子在尝试写作时,又对他用笔找到一条出路寄予希望。当史 铁生的第一篇小说发表,第一次获奖的时候,他多么希望自己的母亲 还活着。残缺生存中的爱,是史铁生写作的又一动力,也是助他成长、 壮大的精神支柱。在2 0 0 3 年史铁生荣获首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 杰出成就奖。授奖词如是说:“史铁生是当代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 他的写作与他的生命完全同构在了起,在自己的写作之夜,他 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富的思想”国。 1 2 残疾主题成为创作的主线 既然残疾的命运如影相随无法摆脱,那么与其消极逃避不如冷静 直面,记录下这一内省的历程。大江健三郎与史铁生都以文学的形式, 为病态的生存发出叹息,对康健的精神重生心存向往,坚持以小说为 载体来刻画他们所审视这个世界,并尝试对自身和社会不可理喻的困 境做出解答。但要找到答案,就如同在一个繁复的迷宫里一下就找到 出口似的不可能。残疾如一张多层而严密的网,大江健三郎和史铁生 陷入其中。他们都努力以挺立的姿态,依靠从身内看向身外,凭借自 身来确定人与社会的关系,从而寻找走出绝境包围的可能。残疾主题 。孙涛:文学之巅一一鉴证首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南方日报,2 0 0 3 年8 月1 1 日, 第1 版 硕士学位论文 有如环环相扣的链条,环结在他们的创作主线上,书写着生命历程中 心灵曾经经受的剧烈震荡的漫延性。 大江健- - n 说:“自从自己的家庭出生了一个智力有障碍的孩子, 和这个孩子共同生活,就成了我的小说世界的主线”,从此便开始“把 和自己家里的残疾儿共同生活这样的事情作为所有小说的主题”o 。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残疾儿主题也是作者主体内在心理结构的外 化。 个人的体验是大江第一部描写残疾儿主题的小说,一定程度 上可以将其视为作者本人那段痛苦的精神重生经历的直接的文学写 照。主人公乌本来就已经对自己那个差强人意的婚姻生活有些心灰意 冷,没想到他貌合神离的妻子又给他生下了一个头颅畸形的婴儿,这 等于一下子把鸟逼进了无望的陷阱之中。他现在不仅无法摆脱婚姻的 束缚,那残疾几更将成为他一辈子的累赘与枷锁。一向都生活得萎靡 不振的鸟,曾想把奶水换成糖水让自己的骨肉“自然”地衰竭而死, 然而,头颅残疾的婴儿偏偏极其顽强的存活着。鸟也曾想过逃避,去 非洲旅行。幻想中“非洲”意味着他对现实的逃离,但这并不能抹去 残疾儿存在的事实。鸟也作过放弃责任的打算,把残疾儿交给私人诊 所处理掉l l i i l l 最后还是他心灵深处的生命意识以及做父亲的义务,唤 醒了他最起码的作为人的责任感。鸟最后选择了让残疾儿继续生活下 去,并要与之永远地共生共存。鸟因此获得了精神上的新生,人的价 值体现在他的选择和承担上。在完成个人的体验的同一年,大江 还创作了另一部题材相同的小说空中怪物,这是两部相互对应的 作品,从中我们似乎可以看出当初大江本人灵魂里两种选择的激烈交 锋。两篇小说的主人公面临同样的问题:妻子产下残疾儿。但是,两 人最终的选择截然不同,鸟接受了婴儿,选择承担自己命运的生存方 式,从而也超越了自己的心灵地狱;相反,主人公d 逃避现实,他 借医生之手杀死了自己的骨肉,同时也毁灭了自己,永久陷入阴暗的 灵魂地狱,他疯了。大江借两部小说表达了一种人生态度:人在困境 ( 日) 大江健三郎:大江健三郎随笔集,第6 6 页 残缺世界里的思想行者大江健三郎与史铁生超越困境的比较研究 面前,应该正视现实,不欺瞒自己,于承担中体现人之意义。 随后,万延元年的足球队同样写到了残疾儿的主题。蜜三郎 也因家中生下一个残疾儿,而陷入了存在的困境,他的精神几近崩溃, 甚至连象征生命力的性功能也几乎丧失殆尽,无奈之中,他只好跟随 弟弟鹰四从东京返回四国老家的峡谷山庄。在那里,他不仅从贫瘠生 存环境中的村民们身上感到了旺盛的生命力,同时也在充满传奇色彩 的根所家族的历史先辈以及弟弟鹰四的壮烈举动中,找到自己亟需直 面现实的勇气和精神力量。蜜三郎走入当年曾祖父弟弟藏身的地窖, 重新对曾祖父弟弟、友人、鹰四三个死人进行了“复审”,当然,这 种重新审视和评判也包含着对自己的审判。他终于从曾祖父弟弟和鹰 四身上悟出了奋争的积极意义,从而否定了苟延残喘的人生。蜜三郎 勇敢地从地窖里走出来,作出了抚养残疾儿子、等待并接纳鹰四的婴 儿的决定。随后他要去动物采集队做一名翻译负责人,开始自己新的 生活。蜜三郎明白了,实际上自己的逃避才是一场真正的灾难。理解 了直面现实的意义,最终迈出了精神危机的泥坑,他也获得了新生。 个人的体验和万延元年的足球队这两部诺贝尔文学奖的 获奖作品都有一条相同的贯穿始终的情节线索:即主人公在现实困境 中苦苦挣扎,力图寻找一条自我解救的新生之路。值得注意的是,这 两部作品与他更早期的作品相比,主人公生存困境的性质和他们最后 的结局已经有了重大的变化。在奇妙的工作、死者的奢华等这 类大江早年的作品中,主人公们的生活一般没有遇上什么天大的灾 难,他们只是对自己所处的境况感到困惑,无从进行自我存在的确认。 他们虽然心犹不甘,拼命地狼奔豕突,作困兽犹斗,如性的人中 的j 和我们的时代中的“不幸的年轻人”们,但是最终的结局, 还是徘徊于一片茫然的困境里无从解脱,使人感到沉重的压抑,感到 更大的迷惘,而鸟和蜜三郎们则都能在看似彻底绝望的困境中,摇摇 晃晃地挺起身来,并在自我确认后从心底里滋生直面人生的信心和勇 气,进而获得了自我的新生,作品也因此有了一个鼓舞人心的光明结 局。产生这种光明结局的根本原因,可能并不在于主人公的自身性格, 而是由于鸟和蜜三郎们所面对的,是一个以与自己血肉相连的残疾儿 硕士学位论文 为具体表征的存在困境。为了充分挖掘残疾儿主题的审美价值,大江 健三郎对残疾儿形象有点锲而不舍的执着。这个残疾几有时以“迅儿” 的名字出现在洪水涌上我的灵魂,有时则以“义么”身份在新 人啊,醒来吧中登场,包括大江晚近创作的长篇巨制燃烧的绿树、 空翻中,他仍频繁现身。 和大江健三郎一样,残疾的生命体验在史铁生的意识中衍化为稳 定的心理原型,凡是与残疾有同构关系的物象,就特别能引发他的主 体感知和反映。在史铁生的创作中有一系列反复现身的残疾人形象, 他们都可视作作家心理原型的外化,并且从这些人物身上还可以考察 出史铁生创作意识的发展轨迹。 纵观史铁生的残疾主题创作,大致可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在第一 个阶段,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活到“最狂妄的年龄”却突然截瘫陷入 了人生的绝境,在肌体的折磨和社会的歧视中,史铁生意识到作为一 个残疾人,在失去健全身体的同时,也随之失去了正常生存的机会以 及其他各种美好的可能。因此,这一阶段的残疾主题作品里,作者更 多地沉浸在个人感受之中。突然残疾带来的伤害,使他难以超越对宿 命的哀怨,作品中总是不自觉地流露出与常规社会的抵触。这类作品 中有只能称为“半个人”的双腿瘫痪的小伙子,因为小缝纫加工厂有 “八个半人”,而他就是那不健全的“半个”( 午餐半小时) ,有在 城里卖风车为生的残疾老头儿( 夏天的玫瑰) ,有在山项上寻找明 显具有象征意义的鸽群、寻找朝思暮想的爱情的残疾青年( 山顶上 的传说) 等等。这类人物被宿命的浓雾所笼罩,残疾不期而遇,没 有理由没有根据。为什么就落到你身上? 一切都是偶然,无法左右的 偶然就这样造就了人的一生,命运面前休论公道。“残疾作为疾病小 说的一种,它在史铁生的小说中也鲜明地表现为与社会的冲突。这种 冲突主要是精神的和道德的,它直接渗入了残疾者的日常生活,形成 了他在任何时候都能感觉的紧张感、孤独感和不安全感,而这又使他 更加觉得生活中确实危机重重。”o o 吴俊:当代西绪福斯神话一一史铁生小说心理透视,文学评论,1 9 8 9 年,第1 期 1 0 残缺世界里的思想行者大江健三郎与史铁生超越困境的比较研究 没有太阳的角落、在一个冬天的晚上等小说都表现了残疾 人敏感的自尊心和强烈的自立意识,他们都难以忍受来自社会的偏见 和歧视,渴望得到公平的对待。史铁生在小说足球中又涉及了残 疾人的婚恋问题。寻求爱人、组成家庭是人渴望沟通、企盼呵护的本 能需求,但由于生理缺陷,残疾人在爱情和婚姻上屡屡受挫。在这个 问题上当时的史铁生自己也给不出答案,他只能用笔来表达残疾人对 爱的渴望和爱而不得的痛苦。夏天的玫瑰记述的是一位老头几和 一对年轻夫妇的故事,一个关于放弃的故事。老人年轻时截去了一条 腿后不愿再回家乡,怕见到心爱的姑娘,怕耽误她的幸福,于是就在 城里卖风车为生。对于年轻夫妇刚出生的残疾儿的去留问题,老人想 劝慰他们,与其成就一个残疾几不如放弃他,一个还没有社会意识、 没有自我感觉的残疾婴儿,让他尽快离开这个社会也就是尽快地离开 了痛苦。山顶上的传说中那极具史铁生自传色彩的瘸腿小伙子在 失去了爱情之后,便有了老人所说的那种想法:“有时候,你恨不得 所有的人都跟你一样,也是个残疾。”这是残疾人备受歧视后的无奈 申诉。小伙子日复一日在山顶寻找鸽子、寻找爱情,勿宁说他是在寻 找生存下去的希望。“马车从天上掉下来,把我带回我的家乡”圆 这是一首黑人灵歌,一首被歧视人的歌,小伙子在备受感情打击,社 会歧视之后不停地吟唱,渴望有一个幻想的家园来收容自己孤单、受 伤的心。仅有幻想是不够的,某种程度上它可以说又是一种精神逃避, 史铁生不会满足于这样的精神归宿。 后期残疾主题的创作以命若琴弦的发表为标志,代表作是我 与地坛、务虚笔记。它对前期残疾主题作品的超越,主要体现在 史铁生要为残缺的人生寻找一条切实的精神出路。尽管还是写残疾题 材,命若琴弦有了更多的象征意味,其意义超出了题材本身。一 老一少两位瞽者琴师以说书为生,跋涉在茫茫的群山之中,“群山” 这个意象应该就是人生坎坷的象征。老瞎子从二十岁起就被一个执着 的信念引导着,真正弹断一千根琴弦他就能复明,就能张开眼睛真切 史铁生:史铁生作品集( 第一卷)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 9 9 5 年版,第2 8 5 页 o 同上书,第2 5 5 页 1 1 硕士学位论文 打量这个朝夕相处的世界。弹断了千根琴弦后,他发现珍藏在琴槽里 的药方竟是一张白纸,原来它只是陪伴人生的一场梦,命运真像是一 场“骗局”。“老瞎子的心弦断了”o ,多么令人绝望的人生经验,但 正是因为绝望才逼人思量。当老瞎子目光由看重目的转向创造过程的 时刻,困境里就开出了新路,他领悟了弹断一千根琴弦作为过程的意 义。人生如同琴弦:两点一线( 开端、过程、结果) ,“拉紧了才能 弹好,弹好了就够了。”o 目的只是虚设,要看轻结果,最重要的是过 程。老瞎子又把无字的白纸封在徒弟的琴槽里,预示人的命运就在这 不断“弹奏”的过程之中。老瞎子一路走,便怀念起过去的日子,才 知道那些奔奔忙忙兴致勃勃的翻山、赶路、弹琴,乃至心焦、忧虑都 是多么欢乐。当然,这“过程”不独是残疾人的过程,也应该是所有 的“人”超越困境的路径。史铁生经过不断的思考,作品有了一些变 化。从另一层次来看残疾,他觉得残疾就像是常人难以看到的,所有 人类的残缺或不圆满的颇有象征意味的外在体现。残疾其实就是局 限,是人都有局限。从命若琴弦开始,史铁生将生命看作是体会 了残缺去创造精彩的过程。 1 3 超越个人的残疾体验 个体生命的感性经验,是作家创作思想形成的重要因素,也是作 家解释自身和世界的基础。大江健三郎和史铁生的相似之处,就是他 们并非那种吟花颂月式的感性作家,而是思辩气质极浓的探究型作 家。他们穷根究底的思考方式必然会跨越个人和家庭,上升到群体和 族类的高度来审视人的生存状况。 对大江健三郎来说,生活中发生了两件事情对其思想和创作产生 深远的影响。一是他的残疾儿子的降生,;另一件是他访问了广岛二 战核灾难中的幸存者。其实大江在三年前就曾访问过广岛,但这一次, 由于残疾儿子的降生,所以访问对他的心理震撼格外强烈。尽管他儿 子的残疾与原子弹爆炸并无任何关联,但是对“残疾”切身的受难体 史铁生:钟声:中国小说5 0 强( 史铁生卷) ,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2 0 0 1 年版,第 9 6 页 同上书,第9 6 页 1 2 残缺世界里的思想行者大江健三郎与史铁生超越困境的比较研究 验,使大江把个人家庭的不幸与民族的灾难联结在一起,他得以在个 人体验中感悟到人类生存困境的普遍性。在广岛大江不仅真切感受到 原子弹爆炸的惊心动魄、骇人听闻却又不被理解的痛苦,而且更深地 体会到现代社会里核武器的存在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威胁。由此而写作 的长篇小说摆脱危机者的调查书中,核威胁主题和大江所关心的 政治、经济、民族因素交织在一起,共同构成了现代人类的危机图景。 前面提到了史铁生后期创作对前期残疾主题有所超越的一个层面:要 为残缺的人生寻找一条切实的精神出路。这种超越还有另外一个层 面,他从对个体命运的关注出发,延伸到对人类整体的思索。这个时 期,史铁生笔下的残疾人不仅只是与自己类同的瘫痪者,还出现了诸 如盲人( 命若琴弦) 、侏儒( 在一个冬天的晚上) 、弱智者( 我 之舞) 等等。也就是说,在史铁生的观念中,残疾概念的内涵发生 了变化。它的外延在不断扩展,不仅是生理上的残疾,就是生理上的 缺陷诸如丑陋,心理上的弱点诸如自卑、懦弱等都属于残疾之列。甚 至,人的负面因素,人的负面体验,也是一种残疾。史铁生的苦难情 结和受难意识突破了个体范围,由对个人的关注和思考转向群体乃至 人类。 广岛之行后,大江健三郎把他由从对个体精神重生的关注,上升 到民族精神复活的思考记录在广岛札记之中。在广岛他看到了那 些曾经受了人类最残酷灾难、并仍生活“在那种没有确定的希望的地 方”的人们还“继续坚持着正气,继续怀抱着坚强的意志”,“清楚地 显示日本人做人的威严”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车辆保养培训课件
- 心理健康在创业教育中的重要性
- 智能课堂打造高效学习新模式
- 探索教育心理学与现代科技在提升学习效果中的应用
- 教育心理学与创意课程的结合实践探索
- 中考语文写作专题《最动听的声音》范文6篇
- 全球教育变革中2025年跨文化交流能力培养的创新模式研究
- 八大城市教育行业教育培训机构市场调研与消费者需求分析报告
- 遵义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四川省成都崇庆中学2024-2025学年九上化学期末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青年教师教学工作坊组织计划
- 中广核培训课件
- 百度公司环境管理制度
- 特殊工时制管理制度
- 驻非洲员工管理制度
-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同步高效课堂系列第一单元复习课件
- 2025年高考生物真题(安徽)含答案
- 2025年高考真题-政治(黑吉辽卷) 含答案(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
- 工程内业资料管理制度
- T/QX 004-2020工业清洗作业人员呼吸防护用品选择、管理、使用和维护指南
- 摩托车协议过户协议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