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论文)现代汉语反义词的对称与不对称研究.pdf_第1页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论文)现代汉语反义词的对称与不对称研究.pdf_第2页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论文)现代汉语反义词的对称与不对称研究.pdf_第3页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论文)现代汉语反义词的对称与不对称研究.pdf_第4页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论文)现代汉语反义词的对称与不对称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论文)现代汉语反义词的对称与不对称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容提要 现代汉语反义词是汉语词汇系统中最为复杂的一类,我们看到的不全是理想中的一对一 的反义组合,更多的情况下是一个错综复杂的反义网络。本文预设这样一个复杂的反义网络, 为其理清了三种类型由简入繁的“网络线条”,并主张为复杂的反义聚合设定最佳反义组合。 在“对称为美”的心理指导下,我们为这些最佳反义组合“预设对称”,详细地讨论了反义词 同现性对称的两种表现形式:反义复合词和对举结构,并且分析了反义诃的对称性在构造新 词上的表现。在对留学生的口头调查中我们发现,留学生在汉语学习时已经能够自觉地使用 对称性类推策路,并有效地促进学习,帮助记忆,但是不顾一切地使用对称性类推策略也会 带来一定的干扰和失误。我们认为造成这些失误的主要原因是反义词的不对称性。作为本文 的重点,我们分别从词中替换的缺损、句中替换的缺损以及反义表达方式的选择三方面详细 而全面地探讨了造成反义词不对称性的语法、语义、语用上的原因,以及对称缺损后的补偿 机制。 关键词:反义词对称不对称 i l a b s t r a c t c u r r e n tc h i n e s ea n t o n y mi so n eo ft h em o s tc o m p l e xo u s s a r yc a t e g o r yi nc h i n e s eg l o s s a r y s y s t e m w h a tp e o p l es e ei sn o tj u s to n l yt h eo n e - t o - o n ec o m b i n a t i o n ,b u ta na n f r a c t u o u sa n t o n y m n e t i nt h et h e s i sh e r e a f t e r , w cs u p p o s et h i sa n f r a c t o o u sa n t o n y mn e t , a n da r r a n g et h l _ e ok i n do f “s u c a l no fn e t f r o me a s yt oc o m p l i c a t e d , a n da d v o c a t ee n a c t i n gt h eb e s ta n t o n y mc o m b i n a t i o nf o r t h ec o m p l e xa n t o n y ma g g r e g a t i o n u n d e rt h ep s y c h o l o g i c a lg u i d eo f “b e a u t yo fs y m m e t r y ,w e s u p p o s et h es y m m e n y f o rt h e s e b e s ta n t o n y mc o m b i n a t i o na n dd 翘c a a st w ok i n d so f r e p r e s e n t a t i o ni nd e t a i lf o rt h e s eb e s t :a n t o n y m o u sc o m p o u n da n dd l i l i j u ,a n da n a l y s i st h eb e h a v e o fs y m m e t r yi nc o m p o s i n gn e ww o r d s a f t e rt h eo r a lr e s e a r c ho ff o r e i g ns t u d e n t s , w ef o u n dt h a t t h e yc a nu s ot h es y m m e t r ya n a l o g ys t r a t e g yt oh e l pt h e mf o rm e m o r ya n dp r o m o t et h e j rs t u d y e f f i c i e n t l y b u tu s i n gt h es y m m e t r ya n a l o g ys t r a t e g yw i t h o u tc o n s i d e r a t i o nm a yc a u s es o m ed i s t u r b a n dm i s p l a y w et h i n kt h em a i nr e a s o no ft h e s ei sc a u s e db yt h ea s y m m e t r yo fa n t o n y m a st h e m a i np o i n to ft h i st h e s i s ,w ed i s c u s st h er e a s o no fg r a m m a r , s e m a n t i ca n d p r a g m a t i c sw h i c hc a u s e t h ea s y m m e t r yo fa n t o n y mf r o mt h r e ea s p e c ti nd e t a i l :t h ed e f e c to fc h a n g ei nt h ew o r d , s e n t e n c e a n dt h ee x p r e s sw a yc h o , s e no fo p p o s i t em e a n i n ga n dt h ec o m p e n s a t em e c h a n i s ma f t e rt h e s y m m e t r yd e f e c t k e y w o r d s :a n t o n y ms y m m e t r ya s y m m e t r y i l l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 l 、坚持以“求实、创新”的科学精神从事研究工作。 2 、本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和取得的研究成果。 3 、本论文中除引文外,所有实验、数据和有关材料均是真实的。 4 、本论文中除引文和致谢的内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其它机构已经发 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5 、其他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声明并表示了谢意。 作者签名:紧日新t 作者签名:墨墨:兰! 兰 日 期:墨! ! :主:堡!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南京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学校有权保留 学位论文并向国家主管部门或其指定机构送交论文的电子版和纸质版;有权将 学位论文用于非赢利目的的少量复制并允许论文进入学校图书馆被查阅;有权 将学位论文的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有权将学位论文的标题和摘要汇 编出版。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规定。 作者签名: 日期: 哆牙准 盏q :主:立!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现代汉语反义词研究的历史回顾 每一种语言都有一套表达事物存在的矛盾对立关系的方法。汉语反义词就是这种矛盾对立关系在汉语 词汇中的反映。它在语言运用中鲜明而又深刻地揭示出事物的矛盾对立面,明显地加强了语言的表现力量, 同时也极大地丰富了汉语的词汇。 早在先秦诸子百家的著作中就已经采用了大量的反义词,“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 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老子) “一盛一衰,文武纶径;一清一浊,阴阳调和,流光其声”( 庄子) ) 这些短小易诵而又富于哲理的话语成为经典中的经典之言,至今也让我们受益匪浅。 然而古人们对反义词的了解及掌握只限于应用层面,并没有对其作出深入研究汉语反义词直到上世 纪五十年代下半叶才引起学者们的关注。1 9 5 6 年,孙长叙在汉语词汇( 吉林人民出舨社,1 9 5 6 年版) 一书中首先提出:“彼此涵义相反或相对的词是反义词。”并将反义词分为。可逆用”及“不可逆用”两类, 这个分类就成为后来“绝对反义词”和“相对反义词”分法的开端。自此。汉语反义词受到众多学者们的 关注,从上世纪五十年代至今,反义词研究经过了半个世纪的洗礼,己成功地完成了从传统语义学向现代 语义学上的转型。总的来说,汉语反义词研究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 反义词研究的探索期(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七十年代末) 这一时期,反义词作为汉语词汇学研究的一部分,刚剐起步很多学者主要围绕着反义词的界定展开 讨论。如讨论是否可将否定语素附加而组成的语法单位归为反义词,一组反义词词性、风格特点与音节的 多少是否一致。学者们有观点不同而引起的争论,也有趋向统一达成的一致。主要的研究成果只局限于本 体的研究。 反义词研究的拓展期( - - 十世纪八十年代) 这一时期,反义词的研究已不再局限于词本身,而是多渠道、多方向地进行开掘,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如以符淮青为代表的学者提出言语反义词现象,这无疑将词本身的研究拓展到词的运用中,使反义词研究 的道路更为宽广;石安石、詹人风等先生在传统语义学研究基础上提出了反义词聚的现象,并从多方面探 讨了反义词聚中的不均衡现象;朱星、李兆同等学者置疑反义词的定义,明确提出了“对义词”这个概念, 他们看n t 对义与反义的区别,然而遗憾的是没有深入研究反义词与对义词的关系。 反义词研究的跨越期(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至今) 】 这一时期是指反义词本体研究与先进的现代语义学知识、结构主义语言学的标记理论相结合的一时 期。标记理论是布拉格学派的两位大师n t r u b e t z k o y 和r j a k o b s o n 创立的。这种理论最先是被运用于音 位学的研究中,后来经考察发现它还可以阐释各种语言符号现象。其中,简单、普遍的一极为“无标记”, 复杂、特殊的一极为“有标记”。般来说,无标记项的分布范围要比有标记项的大。其实早在7 0 年代末, 我国学者伍铁平就陆续在外国语) 杂志上发表了模糊语初探) 、模糊语再探两篇文章,初次将标记 理论应用在反义词的研究中,只是文章篇幅有限,没有深入下去。在这之后,黄国营、石毓智发表了汉 语形容词的有标记和无标记现象 首次将汉语反义形容词与标记理论完美结合起来。这一时期,沈家煊等 学者也致力于标记论的研究,在传统标记理论的研究基础上,汲取当今语言类型学发现的一些跨语言的标 记模式,归纳出一种新的标记理论,用来描写和解释汉语语法中的种种不对称,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从上世纪9 0 年代至今,汉语词汇学研究上受标记理论的影响,对反义词的研究也不局限于本体上的 阐述,而是与先进的现代语义学标记理论相结合,开始注重起汉语反义词的不对称性特点来。段益民博士 论文写的就是关于单音节反义形容词的研究,其中有几个章节谈到了单音节反义词的句法失衡现象,试图 研究在静态中具有多元聚合特征的表度量的单音节反义形容词在句法组合上的总的非对应性,并解释形成 句法组合失街的多元动因。此外,还有不少学者在小范围内把握反义词对称与不对称性的特点。如:“多、 少”作定语( 陆俭明,1 9 8 5 ) ,r v 来去”与现代汉语动词的主观范畴( 马庆株,1 9 9 7 ) t 浅谈这那 的不对称性( 徐丹,1 9 8 8 ) ,浅议“上”“下”与人体器官词语搭配的不对称性( 范洁清,2 0 0 2 ) ,“上、 下”动词性组合的认知考察) ( 张华,2 0 0 2 ) ,t “上、下”隐喻映射的对称与不对称现象分析( 李文莉, 2 0 0 4 ) 等等。 第二节本文研究目的及所用的语料、工具书 一、本文研究的目的 “对称”和“不对称”是人们司空见惯的一类现象,凡是一一对应形成镜式反映的关系就是“对称”, 凡不是一一对应且由于一方的缺损而不能形成镜式反映关系的就是“不对称”,最初它们主要是作为一个 重要的美学原则而广泛应用于建筑、音乐、文学中。随着自然科学的产生、发展,对称与不对称性原理 也随之进入了数学、物理学、生物学、地质学等科学视野中,并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我们现在无从考证 语言学什么时候开始应用对称与不对称的概念。但可以肯定的是。人们一定很早就已经注意到这种有趣 且有意义的现象了,因为语言学中大量存在着这种现象,且越来越被人们关注。我们可以利用对称类关 系分析语音、词汇、句子,这有利于帮助学习者找到规律,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我们也可以利用不对称 。沈家煊,不对称与标记论,江西教育出版社,1 9 9 9 年, 第1 页 2 性原理发现新的语言现象,以推进语言学的研究。目前,语言学研究者们已将对称性与不对称性原理应 用到不同层次的语言单位的研究中,小至音步、音段,大到词汇、句子甚至语篇,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上文中,我们也提到了,随着标记理论的深入研究,学者们也已广泛地注意到反义词的对称与不对 称性来。但是从学者们目前的研究成果来看,关于反义词的对称与不对称性问题的研究仍然是零散的, 不系统的,前辈们仅研究某对反义词,或只谈及某一方面,更重要的是理论的研究与语言教学实践结合 得不紧,所以我们认为这个课题还有待深入研究下去。本文就是在传统词汇学研究基础上全面描述反义 词系统中的对称与不对称现象,究其原因并试图找出对称缺损后的补偿机制。 二、本文所用的语料及工具书 本文所用的语料来源多样,大多数语料是自编语料,其合法性均向他人或工具书求证过。还有一 些例句都是来自北大现代汉语语料库、人民日报标注语料库。 我们选用的辞典是上海辞书出版社2 0 0 3 年版的反义词大词典 此外,现代汉语词典 和当代 汉语新词词典 也是我们参考的工具书。 第二章反义网络 第一节反义词系统是一个纵横交错的反义网络 反义词这个表面涵义极为简单的名称其实涉及的范围非常宽泛,涵盖的内容也非常复杂,而且词的反 义关系一般也不是孤立的、静止的,而是和词的多义关系、同义关系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形成一个纵 横交错的反义网络。我们将这个反义网络梳理一下,发现了有三种类型由筒入繁的“网络线条”。 一、一一对应的反义组合 一一对应的反义组合是一个词有且仅有一个反义词与之对应这是反义网络中最单纯最清晰的线条, 线条两头反义词组合一一对应的关系也是我们最为理想的反义对称模式然而事实告诉我们,如果反义冈 络中都是这样单纯的单线条也构不成网络,所以在复杂的语言系统中,这样一一对应的反义词毕竟不多。 有如下几种情况: ( _ ) 单义词的反义词 汉语词汇中还有一些意义单纯的单义词,这些词对应一个同样意义单纯的反义词,同时这两个词通常 在风格、音节上保持一致,这就构成了一一对应的反义组合。如: ( 1 ) 安一危凹一凸矛一盾臭一香雌一雄 乾一坤 乐现悲观 闭卷一开卷褒义一贬义 干货一鲜货 阿姨叔叔父亲一母亲爱国者一卖国贼 可以发现,很大一部分一一对应的反义词在构词上实现了对称性,即不仅构词特点一致,而且有共同 的语素,这个问题我们将在下章中讨论。 o 多义词之间一一对应的反义关系 汉语词汇中有一部分多义词虽然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义项,但是所有义项的反义词都是统一的,这也 构成了一对应的反义关系。如: ( 2 ) 光明弋一光线充足没有光或光线缺乏7 黑暗 比喻正义的或非正义的或 有希望的没有希望的 ( 图2 1 ) ( 3 ) 升温r 温度升高温度降低7 降温 比喻热情上升或一 比喻热情下降或一一 事物发展的势头增强事物发展的势头减弱 4 ( 图2 2 ) 例子中,“光明”、“升温”虽然为多义词,但是它的基本义、比喻义的反义词都分别为“黑暗”与“降 温”,这对“光明”与“黑暗,、“升温”与“降温”就构成了一组一一对应的反义纽合。类似的还有如: ( 4 ) 负一正 甜一苦阴一阳 乾坤 开支一支出否定一肯定分散一集中好过一难过 积极一消极膨胀一收缩上坡路一下坡路 。专业术语中的反义词 无论是自然科学领域还是社会科学领域,其专业词汇中都有一部分是成对出现的反义词。它们表示相 互对立、相互区别、相互矛后的关系。但是由于专业术语词汇要求意义严密,不可造成岐义,所以这些专 业术语中的反义词汇往往都是对应的关系。如: ( 5 )唯物论一唯心论微观一宏现 同化一异化化合一分解 正数一负数奇数一偶数阴文一阳文败诉一胜诉 矮星一巨星离心力一向心力清音一浊音客观一主现 垂直或符合标准方向:i 孟)、斜j 正能量三 、大于零的或失去电子的负 。胡裕树,现代汉语,上海教育出版社,1 9 9 5 。第2 1 8 页 5 正面 嚣篙= 、:耋、 ( 7 ) 正面 或跟外界接触的一面 、 背面i 事情髓等直接显础铲腼j 好的、积极的一面z 二二:二= :负面, 引 ( 图2 7 ) 以“粗糙”为中心构建的“一对多”发散性反义网络线条中,粗糙的两个义项都分别有着若干个同义 词与之对应。 一个词根据不同的理解角度有不同的反义词与之对应: 这种类型不同于情况,因为它不是多义词,它只有一个义项;也不同于情况,因为它所对应的若 干词之间不构成同义关系。它的特点在于根据不同的理解角度或是侧重点,那么就有不同的词与之对应, 这也构成了一对多的反义组合。如: ( 9 ) 爱护:一伤害 、 、 破坏 6 、jl,t, - , 、甜射,、 、,一、一、, 摹 嚏、 不 滑 蜘 嘞 不 彳 酮 扭 缸 锻 黼 啡 驯 糙粗 ( 1 0 ) 凝目苫:融化 专:、熔解 、 j 熔化 、 溶化( 图2 9 ) “爱护”一词如果对象是人,那么其反义词为“伤害”;如果对象是物,那么其反义词为“破坏”、 “损坏”。再如:“凝固”一词的意思是由液体变成了固体,但是随着液体物质的不同,其反义词也有所不 同,如果是水“凝固”成冰、雪、霜,那么其反义词应该是“融化”,因为“融化”一词多指冰、雪、霜 变成水;如果是化学上的固体晶体经过高温加热,那么就应该说“熔解”;如果是脂油、蜡油、柏油等化 学物质“凝固”了,那么其反义词就是。熔化”;如果是糖、盐等固体颗粒物质遇水,则应该说“溶化”。 可以见得,虽然这些词不是多义词,但是却可以从多角度去理解,每个角度也有其不同的反义词与之对应, 这也就造成了一对多的现象。 n 毽慧封圳, ( 1 2 )陈 旧 老 长 大( 图2 1 1 ) 7 上述以“老”为中心构建的反义网络就较为复杂了,里面既有“老”不同义项的反义词,又牵涉到“老” 不同义项的同义词,而且同义词中又有反义词,反义词中又有同义词。虽然在反义词网络中这样一对多、 多对多的情况很多、很复杂,但是真正到运用中,就不那么复杂了。因为,在具体的上下文中,语境可以 帮你选择合适的与之匹配的反义词,这时,对多的复杂关系将会确定为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而且,表 面上看一个词可以与若干个词构成反义关系,其实这若干对反义词是需要分等级的,一般只有一对是比较 常用的、比较精确的。,我们下文将详细地探讨最佳反义组合的设定。 第二节最佳反义组合 一、最佳反义组合的设定 上文所述。反义词系统是一个纵横交错的阿络,一对一的反义组合仅占少数,更多的情况是一对多、 多对多的复杂情况。虽然一个词可以与若干个词构成反义关系,或是若干个词与若干个词之间也可以构成 反义关系,但是在这若干对反义组合中,并不都是最佳反义组合。所以,我们认为为一个反义聚合设定最 佳反义组合是很有必要的。 最佳反义组合受到下列诸多条件的限制:词的系统性、词的词汇意义、词的语法意义、词的音节形式、 词的使用频率等等。 h 词汇风格必须一致 汉语词汇非常丰富,它表现在可以用不同的词语来表达相同的意思,但是这不同的词语之间并不是完 全划等号的,它们的不同大多表现在语体风格上。所谓的“最佳组合”也就是要建立在语体风格一致的基 础之上。 现代汉语普通话语词和方言语词有着不同的语体风格,最佳反义组合中不允许出现方言词汇与普通话 词汇构成反义词的现象。如:“抠门儿”、“吝啬”都是表示小气,对自己财物过分爱惜的意思,但是“吝 啬”是现代汉语普通话语词,而“抠门儿”一词属于方言词汇。所以“慷慨”只能与“吝啬”构成最佳反 义组合。 古语词是指现代汉语中少用而多见于古代文献的词留,但是在语言实际运用过程中,应种种特殊的交 际需要,我们不得不承认有少量古词语和从古代经典著作中流传下来的词语至今也活跃在人们的口头,如: 弟子、草民、诞辰、铭记、衷诚等等,这些词也都被现代汉语词典、反义词大词典等收录。但是, 我们在选择最佳反义组合时,要尽量注意与现代汉语基本词汇区别开,不要文白交叉。如:“生一死”为 。谢文庆,现代汉语反义词的关系, 中根据最佳反义组合的要求选择出来的。虽然从语 法上,我们并不承认它们作为词的合法身份。但是从语义上看,它们完全可以构成反义对立因为在概念 域上这一组反义组合是两个面,而不是一个连续体,除了这两个面以外没有第三种可能。如“合法”意 为符合法律的,那么它的反面就是不符合法律的,也即是“不法( 非法) ”,在“合法”与“不法( 非法) ” 之外完全没有第三种可能,所以“合法”与“不法( 非法) ”是一对最佳反义组合。 由此看来,一部分词的前加否定式只要在语义上能够完全对立并且符合我们的习惯表达,我们是可以 把它们作为一词的最佳反义组合来补偿其反义词的缺损现象 第三章反义词的对称性 第一节汉民族的对称心理在反义词上的体现 “对称”和“不对称”最初是一对日常生活中的概念。凡是有一一对应的关系就是“对称”,凡不是 一一对应的关系就是“不对称”我们汉民族的祖先很久以前就已经具有了。对称之美”的心理了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有着辨正思维的民族,他们深受阴阳相对、刚柔并济的思想影响,不仅看 待问题、分析问题都用对立统一的思维方式,而且也将自己的审美情趣建立在对立统一的基础上。他们认 为,对称与和谐可以产生一种愉悦感,于是,对立统一的思想再加之对称整齐的审美情趣便催生了中华民 族在艺术上,语言上的简约、和谐、对称之美 有了这种。对称之美”的心理特点,汉民族在驾驭自己的语言一汉语时,多多少少也会将这种对称 为美的心理特点注入其中。所以我们可以发现,汉语结构处处表现出一种对称与平衡的特征,从语音内部 的结构到构词上再至句法修辞上都可以窥见一斑。更有甚者,有时为了实现形式上的对称之美,句法规则 还可以作出让步,这些都让不少初学汉语的外国人捉摸不透。由此可见,“对称之美”在汉语结构上的地 位之重。 我们带着这种“对称之美”的心理来看待反义词。反义网络的纷繁复杂似乎让我们看不到对称与和谐。 然而在一对多、多对多的复杂反义聚合中找出最佳反义组合,又使这个复杂的翔络立即变得清晰,展现在 眼前的全是一一对应的反义组合,在“对称为美”心理指导下我们为这些最佳反义组合“预设对称”所 谓“预设对称”就是指这些建立在语法意义相同基础之上的词汇意义的相反或相对的一组组词,形式上平 衡对称、语义内容上对立统一。可以说,汉语最佳反义组合是“对称之美”思想在汉语结构上的最完美体 现。我们为此可以预设两种对称: 可替换性对称 对反义词,它们词性相同、语法功能也相同。它们可以互相替换出现在句法结构中。这又可以分为 以下两种情况: 1 词中替换 对单音节反义词,作为构词语素分别与另一个固定语素或词组合,构成的复合词也互为反义。如: ( 2 8 ) 开幕一闭幕上级一下级美化一丑化得意一失意 1 2 男人一女人长处一短处 早婚一晚婚褒义一贬义 朝气一暮气买主一卖主 厚礼一薄利益处一害处 2 句中替换 一对反义词,它们的词性相同、语法功能也相同。它们可以互相替换出现在比词大的句法结构中。我 们将几组最佳反义组合置入句中进行替换: ( 2 9 ) 多不一定好少不一定不好( “多一少”在主语位置上替换) ( 3 0 ) 他很胖争他很瘦( “胖一瘦”在谓语位置上替换) ( 3 1 ) 这种职业是个冷门争这种职业是个热门( “冷门一热门”在宾语位置上替换) ( 3 2 ) 这是一个大苹果这是一个小苹果( “大一小”在定语位置上替换) ( 3 3 ) 车来早了争车来迟了( 。早一迟”在补语位王上替换) ( 3 4 ) 他很高兴地对我说他很难过地对我说( 。高兴一难过”在状语位置上替换) o 同现性对称 一对反义词,它们可以同时出现在一个句法结构中,且构成形式上的对称。我们将在下文中分同时出 现在词或对称的句法格式两种情况详细地讨论。 第二节反义词同现性对称的表现反义复合词 反义词的同现性对称是指一对反义词同时出现在一个句法结构中,且构成对称。这种对称的句法结构 我们叫做反义对举结构。 所谓反义对举结构就是它们多由两个并列的语言单位( 包括语素、短语或句子) 组成,这两个并列的 语言单位结构相同,字数相等或相近,其中至少有一对可构成反义关系的语素或词。它们彼此间关系密切, 必须同时出现。 这一节我们主要探讨由一对单音节反义词作为构词语素对举而成的语法结构,如: ( 3 5 ) 天地存亡大小多少优劣褒贬中西冷热雅俗表里 好歹夫妻教学开关买卖男女轻重深浅往返纵横 以上这些语法结构都由一对反义语素对举而成,可以发现这些反义语素意义上虽然矛盾对立,但形式 上却都走到了一起。我们在此称之为“语法结构”而非如某些语法书上那样称其为“反义复合词”是因为 我们发现这些反义对举组合的性质各有不同,我们不能笼而统之为其定性,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1 3 一、反义复合词与非反义复合词 由于汉语不是分词书写,且词与短语在结构上有较大的一致性,特别是遇上些由两单音节组成的结 构,区分它们到底是词还是短语,就有一定的困难。我们认为很有必要区分一下。一般来说,目前语法学 界一般从形式标准来区分词和短语,而词汇学界一般则从意义角度来区分词和短语。我们想对此综合一下: ( 一) 通过考察反义组合能否单用来确定反义复合词和非反义复合词 “词是一定的语音形式跟一定的词汇意义相结合,并且可以独立运用最小的语言单位”。反义复合 词作为词也必须能独立使用并可充当旬中的成分。如“买卖( m a i ) ”可以置于以下两个旬中: ( 3 6 ) 我可以出去做买卖啦( “买卖”独立使用,充当宾语) ( 3 7 ) 最近买卖不好做啊( “买卖”独立使用,充当主语) 但是又如:“中西”、“雅俗”、“嫁娶”、“赏罚”等组合,虽然我们也很熟悉,但是它们就不能在句中 “自由活动”。一般情况下它们只有与别的语素或词搭配才能充当句法成分。通过考察大量的语料,我们 分析这些组合所处的语言环境。可以得出它们的一般出现规律: 1 出现在“a b x ”式中( 注:a b 为一对单音节反义语素,x 为一个a b 都能与之搭配的语素或词) a ) 【和b x 经过“合并同类项”得出缩略词a b x ,这样使用起来既方便,又可以避免重复。但是 b 有时 并非是一个词,如:中西方、冷热水、凹凸镜。 2 出现在“不a 不b ”,“半a 半b ”等格式中 在汉语中有很多固定的四字格形式,a b 作为构词语素可以拆开嵌入这些固定的格式中。如:不中不西、 不薄不厚、半新半旧、忽冷忽热、若有若无。 3 出现在一些固定成语,俗语中 汉语的成语、俗语非常丰富,有时为了表达一种对立统一的思想,经常会使用一对反义语素。如:赏 罚分明、雅俗共赏、善恶有报、劳逸结合、表里如一。但是我们通过分析大量的现代汉语语料发现,脱离 了这些固定的格式,“赏罚”、“雅俗”、“善恶”、“表里”自身一般不能独立出现在句子中充当句法成分。 由此可以看出,这些成对的反义组合只有出现在上述语境中才可以充当句法成分,否则不能单独使用, 所以不能归为反义复合词;而真正的反义复合词就自由得多了,它们除了可以出现在上述语境或句法格式 中,也可以单独使用在语言中充当句法成分。 o 通过考察反义组合的意义是否等于它的成分的意义之和来确定反义复合词和非反义 复合词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当感觉元素聚合在起时,就会形成某种新的东西”。所以一般来说,整体意 。邵敬敏,现代汉语通论,上海教育出舨社,2 0 0 1 ,第1 1 3 页 。张志毅、张庆云,词汇语义学,商务印书馆,2 0 0 1 ,第2 1 2 页 1 4 义大于部分意义之和,词作为一个凝固的语言单位,它的意义不可能仅仅是各个语素意义的简单相加,而 是发生了意义的变化。或扩大或缩小或引申或完全产生与字面意义无关的第三义。但是如果一个由两个反 义语素组成的反义对举组合,它的意义仅是等于两个反义语素意义的简单加合而没有增加任何新的东西 时,我们不能一概而论,而是要将之分成几种不同的类型。 a 类如:冷热、美丑、雅俗、寒暑,这些反义对举组合的意义完全就是两个反义语素意义的简单相 加,且不能单独出现在句子中充当句法成分。我们一般认为它们是个对举短语。如:冷一热,冷一暖,这 两对反义词都可以成立,但是“冷暖”是反义复台词,“冷热”却是短语这是因为,“冷热”就是“冷” 和“热”意义的简单相加,并没有增加任何新的意义;而“冷暖”却可以引申为人的生活起居,“他向来 不关心家人的冷暖”,也可以引申为人世间的温情与冷漠,“他已经看透人世问的冷暖。”相比之下,“冷 暖”的意义较为“冷熟”的意义更凝聚、更为丰富。 b 类如:兄弟、夫妻、婆嬉、父子。这些相对的称谓词经常进行组合表示种对立的关系,组合后 虽然意义单纯,但是一直被人们习惯使用,并且可以单独作为句法成分,我们可以认定它为反义复合词。 c 类如:男女、问答、成败、功过,这些反义对举组合意义上虽然是两反义语素的简单相加,没有 融为体,也没有产生变化,但是我们找到了大量现代汉语语料可以证明它们能单独充当句法成分。在语 流中,停顿能够非常自然地出现在这些反义对举组合与邻词之间t 我们有理由认为这类词可以归为反义复 合词。 但是从语法角度看,利用这种方法来界定词与非词只有参考价值而没有决定作用因为有些词是否发 生了意义的变化,有很大的主观性,不同的语言学家有不同的看法。再者,有些词是否能单独充当句法 成分,查找语料时也受到一定的限制。所以我们可以认为划定反义复合词与非反义复合词正如划定汉语的 词与短语那样没有一条绝对的界限。 二、反义复合词内部的分类 上文我们已经发现反义对举组合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类,区分起来不是那么简单,其实就是已经被认定 的反义复合词自身也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类。根据意义特点,我们做了如下划分: ( 一) 加合式反义复合词 加合式反义复合词就是指正反两个反义语素意义加合在一起,包括加合本义和加合引伸义两种,如: ( 3 8 ) 雌雄一一本义为雌性和雄性,引申为胜负、高下 ( 3 9 ) 浮沉一一本义为在水中忽上忽下,引申为升降官职 。偏义式反义复合词 即正反两个反义语素,只保留其中一个语索的意义,另一个语素义已经消失,在构词上起对比和陪衬 。吕叔湘,汉语语法论文集,商务印书馆,2 0 0 2 ,第4 9 3 页 1 5 作用。偏义式反义复合词分为两类,一类如“窗户“忘记”、“衣裳”、“动静”、“国家”、“质量”等永久 性偏义复词,它们经过几千年的递相袭用已经固定成一个偏义复词,它们内部结构稳定,不会随语境的变 化而变化,我们理解时也不会出现偏差。另一类如“利害”、“安危”、“死活”、“缓急”、“好歹”、“得失” 等作为没有稳定的临时性偏义复词,它们要受语境的制约。在有的语境中它们的意义偏向一边,大多偏向 不好的、不利的那一边,如“不顾个人的安危”中“安危”意义明显偏向“危”;“他从不计较自己的得失” 中“得失”意义明显偏向“失”;“他们有什么根本利害冲突呢? ”中“利害”明显偏向“害”。这是因为 中国人说话讲究委婉,想说不好的一面,硬是要拉上好的一面一起说,这样显得话语委婉含蓄,“也可以 使表达者自身尽量保持一种超然、大度、公允的形象和气度”。但是有时,这些词在一定的语境中意义 也会没有任何的偏向,而成为加合式反义复合词的一种一本义加合反义复合词如:。你无疑是在权衡 利害得失。”在这旬中,我们可以体会蓟,“利害”、“得失”的意义没有任何的偏向,意义直接加合。 臼整合式反义复合词 即正反两个反义语素在本义基础上产生出一个整体意义,这个整体意义是“语义对立成分并列产生的 第三义”o ,理解时不能仅仅将正反语紊意义简单相加,它的意义还是应该根据语境从整体上把握根据 这个整体意义的变化程度,我们也可以给它分为如下几类: a 类借一对反义语素彼此对立的特点表示“无论如何”的意思,如:死活、好歹、横竖、左右、反 正。 b 类借一对反义语素的相对意义表示一个上位概念,如:大小、长短、多少、快慢、高矮、浓淡、 轻重、粗细、早晚、迟早、始终。 c 类在一对反义语素的相反意义基础之上加以引申,如:是非口舌、上下约数、买卖 生意、手足同胞、冷暖一人的生活起居、方圆地理范围。 三、反义复合词类型的辨别 汉语词汇意义如此丰富,大多数词都不止一个意义,同样,汉语复合词也是如此。所以以上所分的三 类复合词并不是截然分离的,它们彼此是有联系的。我们统计了1 7 5 个被现代汉语词典所收录的反义 复合词,发现有一半以上的反义复合词兼加合式、整合式,或加合式、临时偏义式两项,其中“好歹”一 词的意项竟然可以用加合式、整合式、偏义式三种方法理解。可见,这些由对单音节反义词作为构词语 素对举而成的语法结构并不是如表面那么简单,我们不仅要区分出词与短语,还要斟酌理解其正确的意义。 那么面对这三类不同类型的反义复合词,我们应该怎样区分? 面对一个反义复合词与由两个单音节反义词 组成的并列式短语,我们又该如何区分? 。苏新春,汉语语义学,广东教育出版社,1 9 9 2 第3 7 0 页 。潘文国,字本位与汉语研究,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 0 0 2 , 第2 4 9 负 可以根据轻声与重读辨类型 在古汉语中,至少在书面的文言中是不存在轻声问题的,轻声是随着现代汉语的发展而被人们重视的 。在现代汉语中,轻声与重读都是具有区别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的作用的。如: ( 4 0 ) r 买卖( m l im o i ) 买和卖( 并列式短语) ( 中读+ 重读) l 买卖( m 6 im c t i ) 生意( 整合式反叉复合词) ( 重读+ 轻声) ( 4 1 ) r 东西( d 6 n gx i ) 东边和西边( 并列式短语) ( 中读+ 重读) l 东西( d 6 n gx i ) 泛指具体抽象的事物( 整合式反义复合词) ( 重读+ 轻声) ( 4 2 ) r 兄弟( x i o n gd i ) 哥哥和弟弟( 加合式反叉复合词) ( 中读+ 重读) l 兄弟( x i 6 n gd i ) 弟弟或称呼比自己年龄小的男性( 偏义式反义复合词) f 重读+ 轻声) 可以看出,意义加合的时候,为了强调所说的是正反两面,读音较重,但没必要两字都用重音,这样 放在语流中会很不和谐,前一字中读,后一字重读,这样比较自然当意义凝聚成一个整体意或偏向一边 时,后字读轻声,音节短而弱。这样,可以起区别意义的作用。值得一提的是,反义复合词中很多意义凝 聚的较紧的词,后字声调虽然在写法上亦是有声调的,但是读起来读次轻声,发音的时间上也比前字短, 这样听起来很自然。如:“是非”( 重读+ 次轻音) ,“生死”( 重读+ 次轻音) 。 臼可以根据语境来辨类型 一个词语在进入语境之前,它的意义往往是不确定的,甚至是词是语还不能确切的断定。“但是一旦 这个词语进入语境。在具体的、实在的境况影响下,由于前后词语、上下文之问的相关语义成分的渗透干 涉及其境况信息的变化,致使原来词语内部的语义成分发生偏移,把原来概括、抽象、泛指的意义变为实 指、特指的语义”。 我们所知词是最小的能够独立活动的有意义的语言成分但汉语是以字为基本的书写单位,词语之 间没有明显的区分标记,特别是遇到如。早晚”这类可能造成组合歧义的词和短语同形式的情况,如果脱 离了具体的语境还真不大好说,只有放在具体的语境中来考察。 ( 43 ) 你看看,早晚我会和他离婚 ( 4 4 ) 可是,你们只要忍耐着点儿,早晚一定能接到的。 ( 4 5 ) 大家偏偏分头去上学,只有早晚才能见面 ( 4 6 ) 大家听着早晚在固定时间吹出的号声 不难发现,例( 4 3 ) 、( 4 4 ) 句中的“早晚”意义比较虚,。“早晚”已经凝结成一个词了,或早或晚的 意思。例( 4 5 ) 、( 4 6 ) 句中的“早晚”意义实在,就是指的是早晨和晚上,是一个短语,由“早”和“晚” 这一对单音节反义词构成。 。潘文国、叶步青、韩洋,汉语的构词法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 0 0 4 ,第2 1 3 页 。:f 占馥,境况语义学导论,福建人民出版社,2 0 0 0 ,第4 9 页 从以上对反义复合词和非反义复合词以及反义复合词自身的多种类型的界定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看似 简单的反义对举组合其实也是比较复杂的。我们不仅要区分出词与短语,还要在一个旬中通过对语境的分 析来理解一个反义复合词或是一个反义对举短语正确的意义,并根据意义判断出正确的读音。这在对外汉 语教学的词汇教学中十分有价值。通过一组单音节反义词带出一个反义复台词,可以起到“温故知新、以 旧带新、巩固词汇、扩大词汇”。的效果。同时也可以让学生通过学习这种意义上虽然矛盾、对立,但形 式上却走到一起的反义复合词来了解汉民族的民族心理和思维特点。 第三节反义词同现性对称的表现反义对举 这一节我们讨论对举现象的另外一种表现形式,一类对称式的语法结构,小至短语,大至句子,里面 包含了一对单音节反义词或单音节反义语素。如: ( 4 7 ) 没日没夜半新半旧一朝一夕不早不晚 功是功,过是过公是公,私是私 拆东墙,补西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 中国有句成语叫“无独有偶”,中国还有句古话叫“物生有两”,那么这些对举格式的一个重要特点就 是前后两部分缺一不可,很好地体现了一种中国人的“对称性思维”。下面我们分剐从语音、语法和语义 方面来讨论。 一、语音上的限制 汉语的一个最大特点就是无论音节复杂与否,音节与音节之闻的界限还是较为分明的,一个汉字对应 一个音节,这样就为创造形式上的对称美提供了很好的条件,所以我们在设定对举格式定义时,要加上一 条,字数相等或相近,这样就先从外在形式上给人以视觉上的对称之美。这在以英语为代表的印欧语中很 难做到,英语属拼音文字,每个单词有长有短,连成一个短语或句子时,很难表现出一种整齐划一的感觉, 如果单为了形式,而失去了意义,也大没有必要。 从节奏上说,汉语的基本节奏单位是双音节,节奏变化的最简单形式是四音节,即“2 + 2 拍”,如: “不好不坏”、“没大没小”、“聪明一世,胡涂一时”。这样“2 + 2 ”的节奏比较稳定、和谐,像在整 齐的节拍之中,有者富于变化的音调,听起来十分和谐,说起来十分上口。“语言的乐音性越强,越朗朗 上口,就越容易记忆”。,这是从心理学的认知角度上进行的理论阐释,所以这种语言格式也最易被人们 接受的。然而应表达的需要,有时也会出现一些三音节的短语,如:“风里来”、“前怕狼”、“走大街”,这 些三音节短语表现出一种不稳定性,因而不能单独成旬,这时我们可以通过加上个同样字数、同样结构 。胡炳忠,基础汉语的词汇教学载崔永华( 主编) 。刘振前、邢梅萍,四字格成语的音韵对称与认知 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 9 9 7 ,第2 9 8 页 语言教学与研究,2 0 0 3 ( 3 ) 1 8 的三音节短语让它从整体上得到平衡与稳定。如: ( 4 8 ) 风里来一一风里采,雨里去 前- 白狼一一前怕狼,后怕虎 走大街一走大街,窜小巷 二、汉语意合性语法的支持 王力先生曾经说过:“就句子的结构而论,西洋语言是法治的,中国语言是人治的”。“西洋语言的 法治”在于其语言严格遵守语法规则,有丰富的形态变化。而“中国语言的人治”,说的就是汉语是一种 意合性很强的语言。它不像印欧语那样有丰富的形态变化,所以汉语词语的结合也就不受形态成分的约束, 而是受语义因素的制约无论是语素组成词,词组成短语,还是短语组成句子,联系的手段往往不是语法 成分,而是语义的相配。只要是语义上合乎情理,能够搭配,就可以组成一个合法的句子。难怪学习汉语 的英语国家的人对这种“无视语法约束”o 的行为感到费解。这样的意合性使得汉语能够更加自由地表达 思想,传达情意,也能使汉语以更加简洁的方式来表现丰富的内容,所以说学汉语不仅要学会听、说、读、 写,更要学会去悟。 对举的生成也就是建立在这种汉语意合性的基础之上的。从语法角度看,“男不男”这样的短语是不 符合语法规则的,因为否定词“不”不能直接修饰名词,然而构成“男不男,女不女”这样“a 不a ,b 不 b ”的对举格式也就成立了。又如:“给张老师领带”,这个短语也不能单独成旬,这是因为在双宾语结构 中,远宾语通常要带数量成分,如“给张老师一根领带”,然而在对举格式中,“给张老师领带,给李老师 钱夹”也就成立了。再如,。这条河深”这样由形容词单独充当谓语的情况也很少见,如果一定要这样说, 必须有后半旬与之对举,“这条河深,那条河浅”。可见,汉语的意合性使汉语对举格式享有很大的灵活度, 为了实现形式上的平衡美,句法规则有时可以让步,使不成旬成分变为成句成分。 三、反义对举的语义功能 完型心理学家认为,人的知觉不是诸感觉相加的总和,而是对客体整体的感知。即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因此对举语句的意义并非是两个并列的语言单位语义的简单相加,整体语义往往大于部分语义之和。这是 因为对举结构是汉语一种特殊的结构形式,它本身就具有高度的凝练性,概括性,即用最简练的语言表达 最丰富的语义。再者,当词、短语、句子处在交际中,它们常常会衍生出超过其字面意义的深层语意,对 举语句多是老百姓口中的活语言,经常用于各种交际场合,在交际过程中由于交际环境、交际主体等超语 言条件的限制自然会使语义得到必要的增殖。我们在这里要谈的反义对举中的反义词在意义上其实是没 有真实的所指,而是为了表现一种泛化的虚指状态。一般来说,对举格式有如下几种语义功能。 。赵永新,汉外语言文化对比与对外汉语教学,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 9 9 7 ,第1 3 7 页 。王占馥,境况语义学导论,福建人民出版社,2 0 0 0 ,第1 2 7 页 1 9 h 语义的概括功能 “任何语言里的任何一句话,它的意义绝不等于一个一个字的意义的总和,而是还多些什么,按数学 上的道理,2 加2 只能等于4 ,不能等于5 ,语言里可不是这样。”吐文所说,对举格式有高度的概括性, 可用最凝练的语言表达丰富的语义。所以我们在理解对举语句时,不能局限于各部分的语义的简单相加, 而应当结合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