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论文)近代居住性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更新研究——以青岛“小鱼山历史街区”为例.pdf_第1页
(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论文)近代居住性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更新研究——以青岛“小鱼山历史街区”为例.pdf_第2页
(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论文)近代居住性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更新研究——以青岛“小鱼山历史街区”为例.pdf_第3页
(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论文)近代居住性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更新研究——以青岛“小鱼山历史街区”为例.pdf_第4页
(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论文)近代居住性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更新研究——以青岛“小鱼山历史街区”为例.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更新是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城市化进程 不断加快的背景下,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对历史街区的课题研究更具有现实意 义。 小鱼山历史街区是青岛老城区内仅存的八片近代居住街区之一,在相关政策 的控制下,小鱼山历史街区保持了较好的近代居住性街区尺度,空间布局、建筑 风格极具特色。但是近几年来,小鱼山历史街区基础设施落后,加、扩建使街区 遭到破坏,历史街区的生存面临严重问题。 论文在对居住性历史街区相关理论、概念认识基础之上,对国内外近代居住 性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的实践进行总结分析,从中汲取经验教训;然后基于可持 续发展理论和有机更新理论基础,提出近代居住性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的原则与 模式。 通过详尽的调研、研究和分析,在深入了解小鱼山历史街区历史文化、建筑 风格、环境特征及公众意愿等方面基础上,论文总结出小鱼山历史街区的主要特 征和存在问题,为小鱼山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更新提供现实依据。 论文在小鱼山历史街区现状基础上,尝试“和谐”理念与历史街区的保护与 更新相结合,提出小鱼山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的类型、指导思想和内容,并对历 史街区保护与更新的实旌中,具体的运作模式、相关政策、保障体系和注意问题 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居住;历史街区:保护;更新 s t u d yo nc o n s e r v a t i o na n dr e n e w a lo fm o d e r nr e s i d e n t h i s t o r i cd i s t r i c t 一一f o re x a m p l eb yq i n g d a ox i a o y u s h a nh i s t o r i cd i s t r i c t a b s t r a e t h i s t o r i cd i s t r i c tc o n s e r v a t i o na n dr e n e w a li so n eo ft h ei m p o r t a n tp a r to ft h e c o n s e r v a t i o no ft h ec u l t u r a lh e r i t a g eo fm a n k i n d ,w h i c hi sp a i dm o r ea t t e n t i o ni nt h e p r o c e s so fa c c e l e r a t e du r b a n i z a t i o n ,a n dh a si m p o r t a n ts i g n i f i c a n ta n dp r a c t i c a l v a l u e x i a o y u s h a nh i s t o r i cd i s t r i c ti so n eo fe i g h tr e m a i n i n gm o d e r nr e s i d e n t i a la r e a s i nq i n g d a oo l dt o w n u n d e rt h ec o n t r o lo ft h er e l e v a n tp o l i c i e s ,x i a o y u s h a nh i s t o r i c d i s t r i c tm a i n t a i n st h eb e t t e rs i z eo fm o d e r nr e s i d e n th i s t o r i cd i s t r i c tw i t hs p e c i a l l a y o u ta n db u i l d i n gs t y l e s h o w e v e r ,i nr e c e n ty e a r s ,t h eb a s i ci n f r a s t r u c t u r ei so l d a n db u i l d i n g sa r ed e s t r o y e dw i t ht h el a r g ei n c r e a s eo fa d d i t i o na n de x t e n s i o ni nt h e h i s t o r i cd i s t r i c t t h es u r v i v a lo fh i s t o r i cd i s t r i c ti sf a c i n gs e r i o u sc h a l l e n g e s t h ep a p e ri sb a s e do nt h er e l a t e dt h e o r i e sa n dr e s e a r c h ,w h i c hl e a r n st h e e x p e r i e n c ea n dl e s s o n s ,t h r o u g ha n a l y z i n gt h ee x p e r i e n c ea n dm e a s u r e so fa b r o a d t h e nt h ep a p e rs u m m a r i z e st h em a i np r i n c i p l e sa n dm o d e l so ft h ec o n s e r v a t i o na n d r e n e w a li nt h em o d e r nr e s i d e n t i a lh i s t o r i cd i s t r i c tb a s e do ns u s t a i n a b l et h e o r i e sa n d o r g a n i cr e n e w a lt h e o r i e s t h r o u g hd e t a i l e dr e s e a r c ha n da n a l y s i s ,i nt h ed e e p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o ft h e h i s t o r y ,c u l t u r e ,b u i l d i n gs t y l e s ,l i v i n gc o n d i t i o nf e a t u r e sa n dt h el o c a lr e s i d e n t s w i s h e so fx i a o y u s h a nh i s t o r i cd i s t r i c t ,t h ep a p e rs u m m e du pt h ev a l u e sa n de x i s t i n g p r o b l e m so f x i a o y u s h a nh i s t o r i cd i s t r i c t ,a st h er e a l i s t i cb a s e t h ep a p e r ,i nt h eb a s i so ft h ec o n d i t i o no fx i a o y u s h a nh i s t o r i cd i s t r i c t ,t r i e dt o a p p l y “h a r m o n i o u st h e o r i e s ”i nt h ec o n s e r v a t i o na n dr e n e w a lo fh i s t o r i cd i s t r i c t , s u m m a r i z e dt h es o r t s ,g u i d i n gi d e o l o g i e s ,a n dc o n t e n t so ft h ec o n s e r v a t i o na n d r e n e w a lo fx i a o y u s h a nh i s t o r i cd i s t r i c t ,d i s c u s s e dm o d e l s ,r e l a t e dp o l i c i e sa n d p r o b l e m sd u r i n gt h ep r o c e s so ft h ec o n s e r v a t i o na n dr e n e w a lo f h i s t o r i cd i s t r i c t k e yw o r d s :r e s i d e n c e ;h i s t o r i cd i s t r i c t ;c o n s e r v a t i o n ;r e n e w a l 本学位论文知识产权声明 本学位论文是在导师( 指导小组) 的指导下,由本人独立完成。 文中所引用他人的研究成果均已注明出处。对本论文研究有所帮助的 人士在致谢中均已说明。 基于本学位论文研究所获得的研究成果的知识产权属于南京林 业大学。对本学位论文,南京林业大学有权迸行交流、公开和使用。 研究生签名:翻、面 导师签名: 虿浅 日期o7 占;f 日期: o口一i 致谢 本论文是在王浩教授的悉心指导与关怀下完成的,导师务实高效的敬业 精神、渊博的知识、深邃的见解,严谨的治学态度深刻感悟,使笔者在思想 上、学业上受益匪浅。同时,本论文在立意、选题、实地调查、定稿过程中 都倾注了导师大量心血,使得论文得以顺利展开和进行,在此谨向导师多年 来的教诲和关心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本论文的研究、写作及完善过程中,青岛规划局总工陈艳丽给予作者 以热情帮助和支持;孙迎坤、梁红、王凯、王丹等同事;张卉卉、窦维维、 周利、李玲、孙化蓉、张丹等同学都给予了作者大力支持,在此表示由衷的 感谢! 谨此,向所有关心、支持和帮助过作者的老师、同学和朋友致以诚挚的 谢意1 2 0 0 7 年6 月于南京 孙丽 1 绪论 1 1 问题的提出和研究背景 1 1 1 问题的提出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发展迅速,人口规模、城市用地膨胀,原 有的城市空间结构和居住形态难以适应当j j 发展的要求,大规模的城市开发和旧 城改造热火朝天的展开。我国现有历史文化名城1 0 1 个,但由于我们对历史文化 遗产缺少足够的重视,大多数城市的整体风貌已经在| ;i 几年城市的快速发展中丧 失殆尽,只剩下为数不多的能反映城市风貌的历史街区。历史街区保存着大量优 秀的城市历史遗存,是反映城市、地区历史文化的窗口。在城市发展中如何处理 好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更新是当前比较热门的话题。2 0 世纪前的历史街区已为数 不多,这些街区已被相关专家认识、研究,恰恰被忽略的是保存有近代建筑的历 史街区,尤其是近代居住性历史街区,就保留的建筑单体而言,并不能反映近代 建筑的典型特征,整个街区也因年代不太久远,通常被视为普通老街区在我们的 视线中慢慢消失。如何保护好近代居住性街区,使居住在其中的居民生活水平得 到改善? 如何使近代历史街区调节自身功能适应现代城市的发展? 这些都是我 们急待解决的问题。 1 1 2 研究背景 ( 1 ) 相关研究 在上海,对近代居住性历史街区的研究主要体现在“里弄”这一独特的居住 形态上,卢济威教授关于上海里弄的保护与更新得到国家自然基金的资助,先后 出版了上海里弄( 罗小未主编) 、上海里弄民居( 沈华主编) 、里弄建筑 ( 王绍周、陈志敏) ,并且进行了一系列对里弄的保护与更新实践,上海“新天 地”的改造成功为我们提供了可借鉴的范例。 在天津,近代街区的保护与更新也是天津城市建设具有特色的一环,相继出 版了天津近代里弄建筑( 王绍周) 、天津近代城市建设等论著。 在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土木学院王晓鸣教授主持了武汉科技攻关项目武汉 市旧里弄住宅更新改造合作研究中,将武汉现有的里弄分为重点保护优秀里弄、 建筑风貌整体保护里弄等4 种基本保护类型,并提出了具体的保护方法。江汉区 如寿里改造是此理论的全面应用。 从上面关于各城市对近代居住性街区的研究中可以看出,对近代文化遗产的 保护与更新己成为一大趋势。 ( 2 ) 个别研究 在青岛,关于近代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更新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政府把保 护重点集中在沿海个别极具代表性的街区,近段时间内,“八大关风景区改造”、 “中山路改造”等工程相继完成。相关的硕士论文主要有青岛中山路的保护与 更新、青岛近代建筑价值评价和青岛八大关风景渡假区景观建筑研究。 对于保留的大片近代居住街区还没有采取积极的措施进行保护,有关“青岛近代 居住性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更新”的理论更是一片空白。 1 2 研究对象、目的和意义 1 2 1 研究对象 近代居住性历史街区是在近代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是由当时的社会、 经济、文化等因素共同作用而成,因此,近代居住性历史街区体现出近代一个地 区或民族的特色,它以真实的方式反映着城市的肌理和发展脉络。 青岛是我国第三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是近代入侵型城市的典型代表。它 凸现了近代中国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城市发展的轨迹,作为近代欧亚 文化的交汇区,青岛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和深厚的底蕴。在1 9 9 9 年被国务院批 准的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中有关“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城市风貌”一章,明 确规定“重点保护好有较高的近现代文化价值的城市格局和建筑风貌”,形成一 城、九区、八十八个点和文化遗产文物古迹组成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体系,其 中小鱼山历史街区为“九区”之一,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街区布局和中西合璧 的建筑,已经得到越来越多保护者的关注。 由于近代居住性历史街区建筑结构、材料老化,保护与修复资金缺乏,居民 认识的不足,对近代居住性历史街区的保护一直处于缓慢状态,因此本论文选择 “近代居住性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更新”为研究对象,并通过“小鱼山历史街区” 的个案研究作更加深入的探索。 1 2 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 ) 在我国,近代居住性街区具有典型性且较为集中的城市主要分布在沿江、 沿海地区,如上海、哈尔滨、青岛、武汉等。同济大学的卢济威教授为主的上 海里弄住宅的保护与更新,1 9 9 9 年已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其重要性 不言而喻:武汉近代里分住宅的保护与更新研究被列为湖北省教育厅项目, 也是武汉理工大学“十五”专项基金项目,而青岛对于近代居住性历史街区的研 究几乎空白,本论文可以丰富和完善青岛近代居住性历史街区研究这一空缺,也 为今后更为深入的研究打下基础。 ( 2 ) 青岛近代居住性历史街区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青岛小鱼 2 山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更新研究可以挖掘青岛近代居住性历史街区的历史和人文 价值,对于提高城市的形象品位,创造青岛城市文化特色,促进青岛旅游是必不 可少的。 ( 3 ) 通过调研分析青岛小鱼山历史街区现状和历史变迁过程,可以了解影响 其变迁发展的各方面因素,对于指导青岛的房地产开发和旧城改造,也具有理论 和现实意义。 ( 4 ) 通过探索小鱼山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的手段与方法,为青岛及全国其它 城市近代居住性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更新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1 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 3 1 研究方法 一个城市的历史街区,是经过长期演变的有机体,因此,我们不能把城 市街区环境简单划分或定义它的各种功能,而应该是为人类各种复杂行为营造一 个实在的空间实体,包括社会体制、意识形态、群体文化和生活方式。在历史街 区保护与更新的研究过程中,我们必须把街区的社会体制、意识形态、群体文化 和生活方式等方面作为研究背景,寻找其形态与发展的规律、建筑与环境的关系、 建筑本身各要素的关系,具体的研究方法包括:文献法、图表分析法、数据统计 法、调查问卷法。 ( 1 ) 文献法:通过研究国内外近代居住性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的理论与实 践,强化论文的理论基础,为下面小鱼山历史街区个例的研究提供借鉴。 ( 2 ) 图表分析法:利用调查统计的具体数据,绘制图表,使问题分析更加 清晰。: ( 3 ) 数据统计法:通过些具体数据的统计,使结论更加具有说服力。 ( 4 ) 调查问卷法:请教专家、学者、老住户等,使文章多方面获得第一手 资料。 1 3 2 技术路线 运用以上研究方法,参照国内外关于近代居住性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的实 践,总结出近代居住性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的原则与模式:再以“青岛小鱼山历 史街区”为具体调研对象,获得可信的第一手资料,完成“青岛小鱼山历史街 区的现状调查和分析”,提出初步的报告,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小鱼山历史街区保 护与更新的途径、方法、社会保障体系等。 1 4 研究内容和研究框架 1 4 1 研究内容 详细调查历史街区的居住形念、人口结构、建筑风格、居民意愿等方面是历 史街区保护与利用的基础和必要工作,由此得出的结论也具有一定现实意义,论 文从以下几个方面研究: 历史街区现状研究: 历史街区价值及存在问题分析; 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类型与思路: 历史街区运作手段与保障体系; 1 4 2 研究框架 4 一缝蝗蛰 l l 夸热i 协唑珏j k 孵姨!一 | 拭滗 灞 | 绱嘶啦测潞 l 鼙弑埘媲轻断 ;菇牙j ,辅t i i ,麓i i 矮拣谣; 。建竣墁捩和擀 舟 _ _ _ 一一 一小鹄瑷辘 蚺 j 璧辆砸瓠一 一蝇状蠲磁上 辑 程 墩秘城虢铀纽 啦尘逋广猩打歇滗 一纠l 屯1 溺玛境4 ,禳翔舒 坤呲结崩篡篡 、 u 魑域秘嚣持瓣 - i 僦护,型新纳霈辫 钟 - 4 徽护4 f 邂精的攥戎 躬竞0 兹嚣 次;f 希舻丽蹒翰戮f 礴f 一役扩4 i 也澌黝恐搦拍手投 h l 张妒,缎鞲i - - - ! 秣护,赴搿豹稼鼯体躐 曼j , - 4 稼扩j 也辅中i 盛鲥魅 5 2 近代居住性历史街区的理论 2 1 历史街区的基本理论 2 1 1 历史街区的分类 按历史街区所在地块的功能性质,可分为大体上三类:居住性历史街区、商 业性历史街区和文化性历史街区。 ( 1 ) 居住性历史街区:如北京的国子监街,佛山的东华里,苏州的平江历史 街区,福州的三坊七巷,绍兴的仓桥直街等。 ( 2 ) 商业性历史街区:北京的琉璃厂,泉州的中山路等。 ( 3 ) 文化性历史街区:北京的东郊民巷,广州的大小马站书院群等。 2 1 2 历史街区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历史街区至今并无明确的定义,现在普遍认为:历史街区是指城市( 或村镇) 历史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代表城市文脉发展和反映城市特色的地区,但必须同 时满足历史街区的三个标准:历史真实性、生活真实性与风貌完整性【3 们。基于 历史街区的概念,它具有以下特征: ( 1 ) 历史真实性 历史街区必须有真实的历史遗存,携带真实的历史信息。街区内建筑、街道、 院墙和古树等应是历史遗存的原物,不是仿古假造的。由于历史街区年代久远, 能成片保留至今是非常难得的,难免有现代建筑插入其中,但应该只占少部分, 并且风格与街区风格统一。 ( 2 ) 规模性 有一定规模的片区,以区别于“文物保护单位”,历史街区只有达到一定规 模,在一定范围内风貌一致,才能构成一种环境气氛,使人从中得到历史回归的 感受。 ( 3 ) 代表性 有比较完善和代表性的历史风貌,街区构成的实体具有类似的设计、材料、 建筑组成方式,具有历史典型性和鲜明的风貌特征,能反映城市的历史风貌,代 表城市的传统特色。 ( 4 ) 延续性 历史街区在时间跨度各阶段有着彼此的联系,历史街区特色之所以能保存下 来并认识到,正是因为这种属性。这种联系在于保存和利用环境演变中世世代代 传统遗产中某些重要部分。延续性是一种桥梁,将历史环境中包含的信息从过去 运送到现在以至将来。 6 ( 5 ) 多元性 历史街区在演变过程中具有一定复杂性,不仅包括构成环境的物质要素等 “显性含义”,还包括社会、文化等“隐性含义”,这种含义通过环境变化隐藏在 其中,更多的时候表现出联想的、象征的、多义的特征。 2 1 3 与历史街区相关的国际条约和宪章 国际上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有一个逐步深入的过程,开始仅对宫殿、官邸 等艺术珍品保护,后来发展到普通人的住宅t 作坊等一般历史性建筑,以后又从 单体建筑的保护发展到成片的历史街区。历史街区保护的概念是2 0 世纪6 0 年代 形成的,虽然到今天不到半个世纪的历史,但一系列有关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条 例和章程和历史街区不同程度的关联,也反映了人们对历史街区的认识历程。 雅典宪章1 9 3 3 年 雅典宪章是城市规划方面第一个公认的国际纲领性文件,其中提到了“有 历史价值的建筑和地区”保护问题,指出保护好一个历史时期的历史遗存在教育 后代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并且确定了一些保护原则,提出了一些保护措施。 宪章中写道:“有历史价值的古建筑均应妥善保存,不可以加以破坏。对于 古建筑保留有以下论述: 1 ) 真能代表某时期的建筑物,可引起普遍兴趣,可以教育人民者。 2 ) 保留其不妨碍居民健康者。 3 ) 在所有可能条件下,将所有干路避免穿行古建区,并使交通不增加拥挤, 亦不妨碍城市有机发展。 从雅典宪章中我们可以看出其中所指“地区”是有历史价值的建筑群或 遗址,与现代意义上的历史街区概念有所区别,但它首次明确提出了将多个单体 历史建筑所构成的历史区域作为整体进行保护。 威尼斯宪章1 9 6 4 年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晃各个国家百废待兴,城市建设高潮此起彼伏,致使 许多文物建筑和其环境遭到破坏,在城市发展和保护这种矛盾冲突下,联合国教 科文组织在威尼斯召开第三届历史古迹建筑师与技师国际会议,并通过了国际 古迹保护与修复宪章,又称威尼斯宪章。宪章扩大了文物古迹的概念,“不 仅包括单个建筑物,而且包括能够从中找出一种独特的文明、一种有意义的发展 或一个历史事件见证的城市或乡村环境。这不仅包括伟大的艺术品,而且亦适用 于随时光流逝而获得文化意义的过去一些较为朴实的艺术品【2 j 。” 由此可见,威尼斯宪章中关于历史地段的保护范围有所扩大,但仍局限 在单纯的保护上,没有将保护与社会的发展结合起来。 内罗毕会议1 9 7 6 年 该文件是在“注意到整个世界在扩展和现代化的借口之下,不合理、不适当 的重建工程正给这一历史遗产带来严重损害”背景的情况下产生的。文件扩展了 7 历史地段的概念并拓展了保护的内涵,即“鉴定、防护、保护、修缮、再生,维 护历史或传统地区及环境,并使它们重新获得活力f 3j 。” 建议认为,“由于历史地区是反映文化、宗教及社会多样性的最确实的见证, 并要使之传给后代,? ,所以“对它们的保护和复原以及和现代化生活的结合是城 市规划和国土开发的基本原则之一。”建议第一次提出了历史街区保护的整体性 原则,这一原则一直延续至今。总则第二条指出:“每一个历史的或传统的建筑 群和它们的环境应该作为一个有内聚力的整体而被当作整体来看待,它的平衡和 特点决定于组成它的各要素的组合,这些要素,包括最普通的人的活动,都对建 筑群有必须尊重的意义。”建议提出除了对建筑方面研究外,还必须进行更为全 面的研究,“研究应包括人口统计数据以及对经济、社会、文化活动的分析、生 活方式和社会关系、土地使用问题、城市基础设施、道路系统、通讯网络以及保 护区域与周围环境的相互关系。”建议强调把历史街区的保护修复与街区振兴活 动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因为这样既满足了居民的社会文化和经济需要,又没损 坏该地区的历史特征。” 内罗毕会议其内容实质是一部历史街区的保护宪章,它既是对6 0 年代 以来世界各国历史街区保护工作的较为全面深入的经验总结,又是对未来工作的 纲领性文件,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马丘比丘宪章1 9 7 7 年 关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范围的界定进一步扩大,“不仅要维护和保护好城市 的历史遗迹和古迹,而且要继承一般的文化传统。一切有价值的说明社会和民族 特征的文物必须保护起来1 4 l 。” 华盛顿宪章1 9 8 7 年 又称保护历史性城市和城市化地段的宪章。该宪章指出历史地段“在今 天已遍及一切社会的工业化时代所引起的那种城市化影响下,它们正面临没落、 颓败甚至破坏的危险。”提出要保持历史城市的地区活力,适应现代生活的需求, 悉心建设或改善城市基础设施,同时“当代生活所需求的新的功能和基础设施网 络应适应历史性城市的特点。”宪章第一次指出居民参与的重要性,“为了使保护 取得成功,必须使全城居民都参与进来,切切不要忘记,保护历史性城市或地区 首先关系到它们的居民h j 。” 华盛顿宪章实质上是一部关于历史街区保护的宪章,是对内罗毕会议 的概括和提炼,它对国际上历史街区的概念、保护原则和方法都进行了比较完善 的论述,并以宪章的形式明确下来。 以上一系列宪章虽然不全是针对历史街区的,但可以看出随着时间的推移, 对历史街区的关注越来越大,有关历史街区保护的原则和方法日益完善,为居住 性历史街区的保护和更新提供理论上的借鉴。 8 2 1 4 国内历史街区保护概念的形成及理论发展 我国历史街区保护体系的建立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随着我国历史文化遗 产体系的健全丽逐步完善,我国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经历了由单个文物古迹 的保护到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再到近年来对历史街区的保护,是一个由点到面的 发展过程。 2 0 世纪8 0 年代以后我国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在城市急剧变化的冲击下, 人们逐渐认识到城市历史保护的意义,除了文物建筑,历史地段和城镇的保护也 逐渐纳入人们关注的视野。1 9 8 2 年我国公布了首批2 4 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在它的保护内容上首次提到了要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的“传统风貌”。1 9 8 6 年国务 院在公布第二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时,正式提出了保护历史街区的概念,文件中 指出“对文物古迹比较集中,或能较完整地体现出某一历史时期传统风貌和民族 地方特色的街区、建筑群、小镇、村落等也应予以保护【6 j ,。 1 9 9 6 年6 月在屯溪召开了“历史街区保护研讨会”,确定历史街区保护的原 则、方法、标准,推广屯溪历史街区保护管理经验。1 9 9 7 年8 月,建设部转发 了黄山市屯溪老街的保护管理办法,对历史街区保护的原则方法给予行政法 规的确认,也为各地制定历史街区管理办法提供了范例,标志着我国历史街区的 保护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并使得我国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向着逐步成熟完 善的方向迈进【,j 。 对于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不仅是单体建筑的问题, 还涉及居民生活、资金的投入、建筑周围环境等问题;而重要的是街区如何承担 历史和现代生活两种职责,如何在真实记录历史时保持街区的生机和活力,这需 要我们明确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思想,以下是近年来我国有关“历史街区”的两 个重要理论。 。 ( 1 ) 可持续发展理论 1 9 9 2 年联合国在巴西召开“环境与发展”会议,通过了全球2 1 世纪议程, 为人类社会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指明了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方向,“可持续发 展”意思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 发展【1 8 】。”1 9 9 4 年,我国制定 2 1 世纪议程,明确指出“可持续发展”将成为 中国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长期计划的指导性原贝噍。 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是一种崭新的城市发展观,它强调在社会进步和经济增长 的同时,更应注重城市质量的不断提高。,包括城市的环境质量、城市的生态结构 质量、城市建筑的美学质量、城市的精神文化氛围质量等方面,最终实现社会、 经济、生态环境的均衡发展。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观反映在城市建设上丰富了城市 更新的内容,对城市更新提出了更深层次的要求。 可持续发展观点对于居住性历史街区来讲同样适用,有以下两个方面的体 现: 首先历史街区是动态的有活力的街区,我们应该对它们实施积极有效的保 9 护。以往很多居住性历史街区由于居民的资金有限,无法对其翻新改造,以至它 们自生自灭,虽然街区被很少改变原状的保留下来,但这是一种消极的保护,最 终结果是历史街区变为危房区。因此我们应在保留现有历史信息的荫提下,大力 改善街区的公共基础设施,改善居民生活条件,使之具有继续生存和发展能力。 保护更新的意义在于赋予街区新的生命力、活力,只有这样历史街区才能在城市 发展中再次焕发青春,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其次,历史街区保留有大量的历史信息,但因种种因素的限制,我们不可能 对其完全解读,所以在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更新中,应最大限度的保留原有的信息, 为后人进一步整治留下余地。如在建筑构件改造上,不轻易拆除原有构件,以便 资金和其它条件成熟时,原有构件得以恢复。 ( 2 ) 有机更新理论 历史街区作为居民日常生活的载体,处于不断的新陈代谢之中,因此,历史 街区的更新也是动态的持续的过程。 在北京旧城改造中,吴良镛院士提出“有机更新”理论,指出:“有机更新 即采用适当规模适当尺度,依据改造的内容和要求,妥善处理目前和将来的关 系”,主张“按照城市内在的发展规律,顺应城市肌理,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 探求城市的更新和发展。”这一理论在北京菊几胡同改造中应用成功。 历史街区保护的最终目标不是景观的冻结和固定化,是对保护对象在不破坏 其携带的真实历史信息情况下赋予颏的功能,这是历史街区有机更新理论的实质 和真正目标。 2 2 近代居住性历史街区的基本理论 2 2 1 近代居住性历史街区时期的界定 因我国近代社会生产力受西方影响较大,各城市划定有价值遗产的范围应具 体分析,中国近代史通常规定为1 8 4 0 年至1 9 1 9 年的历史,但中国近代建筑史与 中国近代史有所区别,它是从1 8 4 0 年鸦片战争开始至1 9 4 9 年中华入民共和国成 立前结束i s 。1 9 4 9 年以后,中国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社 会性质发生了本质性的变化,中国建筑事业无论在建设规模、管理体制、所有制、 资金来源及设计与施工队伍诸方面都有了本质的变化,所以1 9 4 9 年为中国近代 建筑史的下限。历史街区是建筑的聚合体,建筑风格的变化随之带来历史街区风 貌等方面变化,因此本论文中近代历史街区时间界隈以近代建筑史时间界限作为 参照,规定为1 8 4 0 年至1 9 4 9 年这段时期。 1 0 2 2 2 近代居住性历史街区的特征 近代居住性历史街区是近代以居住功能为主的历史街区,其主要特征包括以 下几个方面: ( 1 ) 历史延续性;具有鲜明的年代特征,在近代这一特定的历史时期形成, 反映了近代这一历史时期的文化特点,是联系传统与现代人历史文化生活的纽 带。 ( 2 ) 空间完整性:街区是有“一定规模的”和“真实的”近代建筑群构成, 具有较完整或可以整治的视觉环境。街区内物质要素,如总体格局、道路、河流 及其它历史遗存都保留完好,与近代建筑构成一个整体。 ( 3 ) 社区性:街区具有成熟的社区性,有着稳定的人际关系,正式或非正 式的社区组织,共同的道德观念和价值标准。 ( 4 ) 文化性:该街区具有较高的科学、社会、文化、历史、规划、建筑等 方面价值,通过对文化整理,将有助于所在城市乃至地域文化等方面的研究。 2 2 3 近代居住性历史街区的价值 近代居住性历史街区的主要物质载体是近代居住性建筑,由于人们对历史的 认识存在偏差,认为古代的比现代的有价值,而且有价值的历史遗存多为宫殿、 庙宇等公共建筑,近代居住建筑距今时间较短,风格也不具有代表性,没必要保 护,在城市改造的浪潮中,很多优秀的近代建筑尤其是近代居住建筑被人们毫不 留情的拆除,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无疑是一个破坏。孰不知任何一部历史,无 论年代远近,都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连,是某一特定历史时期的反映,都应适 当的保护。 ( 1 ) 承载着人类近代历史的记忆 城市化,城市现代化是对近代城市的一种“演进”,在表现形式上,现代有 别与近代,现代宽阔的马路取代了往日的寂静小巷,社会的变化日新月异。但这 是否可以说明我们可以和“近代决裂? 人类是无法摆脱历史影响的,希尔斯曾说过:“记忆是个贮藏器,它收藏着 人们过去的经历,以及人们从载入史册并被牢记的或死去的他人经历中获得的知 识【9 】。”中国近代史是中国人民受压迫受剥削,被帝国主义侵略的一部辛酸史, 是近代中国受列强凌辱的历史。那时期的居住性历史街区是城市生活的依托,是 居民生活作息的场所,世事沧桑,人情冷暖,无不在这里留下了不同程度的记忆。 ( 2 ) 是构成城市特色的重要要素 城市的特色是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在一定地域内的反映。美国学者 h l g a r n h a m 在维护场所精神一一城市特色的保护过程一书中阐述了构成城 市识别的主要因素:形体环境特征和丽貌可观察的活动和功能,含义和象征。 h l g a r n h a m 认为,城市的鲜明特色和强烈的地方j x l 格取决于建筑风格,气候, 独特的地理环境,记忆与隐喻,地方材料的使用与记忆,人的价值观,公共环境 等等【m l 。以近代民居为主要内容的近代居住性历史街区较为完整的体现了近代 的居住环境和承载其上的民风民俗,是构成城市特色的主要要素,它的风格特征 构成了城市建筑环境的基本体系,是城市历史变迁中不可缺少的环节。 正如中国近代殖民城市武汉、青岛、哈尔滨等地,它们的近代居住性历史街 区是城市特色体现的重要方面。意大利学者a l v i s ec a r u a r o 所说的:“威尼嘶不 仅有雄大的纪念性建筑物,工f 是无数的住房和民居构成了城市j 。”而民居不像 帝王宫殿等官式建筑,有一套城市化的营造则例,使建筑定型化,从而限制了建 筑的发展,而是自由发挥,因人而异,因材而建,最能体现地方特点和民族特色。 因此近代居住性历史街区对于人们认识、理解和研究城市、近代历史文化,塑造 选择未来有着重要的价值。 ( 3 ) 具有重要的社会生活价值 一个居住街区居民生活形态的形成有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它的存在、发展 和成熟必然有其内在的合理性。在这期间,人与人之问的关系、家庭观念、居住 生活空问的层次、人与自然的关系等等都在逐渐的形成。特别是人们在此长期居 住所建立起来的紧密的社会联系,这种无形的社会网络是人们生活的动力和依 靠。英国规划专家w 鲍尔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一书中谈到:“这些地区往往存 在着一种建立很久的工人阶层的文化,成为家庭与亲友之间相互依存的纽带,人 们与附近的商店、小酒店、俱乐部等有着密切而固定的关系,几乎成了生活中的 一部分。”因此,历史街区是一个城市文化的活化石,如果说城市的风貌构成了 它的形体,而城市的社会文化是流淌在其中的血液。 2 2 4 近代居住性历史街区保护的迫切性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文化遗产保护奖设立于2 0 0 0 年,旨在表彰民间组织 与个人,包括私人与公共的合作关系在内,在成功修护和保留亚太地区具有遗产 价值的建筑和结构上所做出的努力和贡献。亚太地区目前存有近代殖民文化的国 家和地区屈指可数,而中国沿海诸如大连、青岛等城市可以说是近代殖民城市的 代表。在我国城市化高速发展的情况下,大片的近代居住历史街区在城市改造的 呼声中被吞噬,保护近代居住历史街区的形势非常迫切。 ( 1 ) 有关近代居住性历史街区保护的法律法规尚不健全 一些地方政府尚未制定有效的法律法规对近代街区加以保护,对历史文化遗 产的保护还停留在“历史风貌保护区”上,究竟何谓“历史风貌保护区”,何谓 “历史街区”的概念认识不清楚,没有形成有针对性、有层次性的保护措施,我 国是一个有悠久历史的国家,起初对街区的保护也只是停留在古代距今较远的街 区,“近代街区”问滓者很少,“近代居住街区”不具有典型性,更不能引起足够 关注,关于“近代居住街区”的法规无从谈起。 ( 2 ) 建筑急待整修 近代居住性建筑因年代久远,普遍到了使用年限,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老化现 象,如:结构破损、设施陈旧,再加上各种无秩序的加建、改建,使得许多建筑 面目全飞,有的成为危房,甚至被毁弃,存在着无人居住的弃屋。同时,由于建 筑质量差,许多建筑被租赁,通常以前只供一家居住的小别墅,现在有至少四五 家合住,人口密度大,居住设施落后而陈旧,居民怨声载道,建筑环境和条件急 待改善。 ( 3 ) 盲目经济开发 随着城市改造步伐的加快,政府资金短缺,大量房地产开发商参与了历史街 区的改造。但房地产开发商是以经济利益的最大化为目的,加之政府领导对历史 遗产保护意识的缺乏,使得许多规划原则成为一纸空谈,其结果必然导致历史文 化遗产的丧失。 ( 4 ) 街区保护与资金投入的矛盾 文物保护单位决定了国家应对其履行的责任和义务,但作为历史街区钧保护 与文物保护的概念大不相同,在保护资金的投入、房主保护意识和保护积极性方 面等存在差异,极大的增加了实施的难度,并且居住性历史街区的受益不像商业 性历史街区能很快取得另各方满意的结果,令居民、开发商、政府都望而却步。 而政府对历史遗产的保护资金投入有限,对街区的保护与资金投入矛盾加大。 3 国内外居住性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的实践 3 1 国外居住性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的经验和措施 由于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和民众的环境观念、环境意识的觉醒,在发达国家, 历史街区的保护工作开展的较早,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成果,值得我们去借鉴, 这也是我们在对近代居住性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中取得成功的关键。 3 1 1 北欧 北欧地区人口稀少,1 9 世纪以来城市发展速度加快。城市入口集中在气候 条件优越,经济较为发达的城市,如:瑞典的斯德哥尔摩、丹麦的哥本哈根、挪 威的奥斯路等。与英、法等历史悠久的国家相比,北欧国家的工业化城市规模很 小,所以旧城更新的规模不算很大,但他们与英法等国家经历了城市更新的思潮, 并及时进行了经验教训总结。北欧国家在更新过程中十分注重社会效益,对保护 古城和历史街区做了大量探索,对于我国历史街区的保护有许多可借鉴之处。 2 0 世纪6 0 7 0 年代,北欧以英美为榜样,制定了清除贫民窟计划,这一阶 段改造的目标是铲除1 9 世纪遗留下来的低标准住宅,同时驱散这里的带来社会 问题的居民,改造方式往往是整个街区被拆除重建。 2 0 世纪7 0 年代末北欧国家的城市更新进入了第二阶段,采取以保护、改建、 插建为主的更新政策,在更新过程中,鼓励居民积极参与,政府给予经济支持和 指导。 从北欧国家的旧城更新和改造,我们认识到,在改造过程中,应保护旧城肌 理,注意社会效益和居民的公众参与。 3 1 2 美国 美国自6 0 年代复兴运动以来,就比较重视 城市中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更新,其观点比较务 实,重点在于寻找保护与发展过程中的平衡, “若保存的价值没有反映在为将来发展铺路的 地方政策上,这两者的效用将大打折扣,”其探 讨的范围也非常广泛,“将历史保存连接到社区 关注的议题上,更宽阔的包括住宅、经济发展、 扩展旅游和交通运输等。”在这其中,特别强调 了社区的概念,历史街区要“作为美国人民日 图3 - 1 美国f i q g - - - 。 b 5 史街区 常社区生活与社区发展上鲜活的一部分,以提 图片来源:城市历史街区的复兴 1 4 供大家一个未来的方向1 13 。”( 图3 。1 ) 3 1 3 日本 日本的传统建筑是以木结构低层建筑组成的院落,材料的耐潮、耐火、耐湿 等性能差,若不进行较大的调整难以适应现代生活的需要。因此,日本历史街区 的保护与更新思路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在日本,对于传统住区的保护主要从历史 性景观构成角度和传统房屋居住区的“现代化”配套设施等方面出发,提出了居 住空间的复苏和居住环境适应性的问题和改善方法。例如为解决历史街区内部人 口日益减少的问题,采取整顿附属建筑使之具有能居住二代人的必须条件。整顿 城市道路体系,在不超过一定限度的情况下,拓宽和开辟服务性道路,以实现商 业复活和街区内部居住环境的改善。( 图3 2 , 3 3 ) 图3 - 2 日本京都新桥历史街区图3 - 3 名古屋有松本历史街区 图片来源:张松日本的历史城镇和图片来源:张松日本的历史城镇和 传统街区保护实践小城镇建设传统街区保护实践小城镇建设 发达国家对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更新历程比我国要长,基本形成了自己的一套 保护思路。从其演变过程中可以看出,从过去传统的以技术取向为主的保护,转 向关心居民感受,从社区参与的角度出发,保护地方特色,塑造聚居形态,改善 生活品质,并深刻意识到对居住性历史街区的保护与其他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有 很大不同,作好居住性历史街区的保护是历史街区保护工作成功的前提。 3 2 国内居住性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的实践 3 2 1 上海新天地 上海新天地是将近代历史街区以居住功能向商业功能转化的成功范例。它的 成功说明了保护历史,取得文化和社会效益同时推动经济发展是一个可以实现的 思路。 新天地位于上海市中心区,中共一大会址位于其中。整个地块被兴业路分为 南北两部分,一大会址对面的南部为高度不大的现代建筑,中间点缀着一些保留 的传统建筑,与会址风格协调。会址北地块,保留了大量的里弄的格局,改造过 程中花了大量的力量和资金保留和恢复了石库门建筑的外观立面、细部和里弄空 阃的尺度,而建筑内酃做了大量改造,以适应办公、商业、居住、餐饮、娱乐等 现代生活形态。 由于“一大会址”等重点文物位于其中,保护区 建筑提出了三个保护层次:核心保护、协调性保护和 再开发性保护。在保护和更新过程中城市设计目标很 明确:一大会址为该区的核心保护对象,它附近的建 筑为协调保护对象,其余建筑为再开发性保护。根据 不同的保护对象采取不同的保护模式。核心建筑遵照 “整旧如旧”的原则,其他建筑若外观保存尚好的采 取立面保留,结构改造方式,外观破损的进行修复和 局部改造等方式。( 图3 4 ,3 - 5 ,3 - 6 ,3 - 7 ,3 - 8 ) 图3 - 4 改造后的石库门 分析: 图片来源:摄于上海 经过更新的上海新天地不仅使城市面貌焕然一 新,更重要的是保留了具有传统上海特色的石库门里弄的建筑形态,为海派建筑 文化特色的保护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城市的繁荣,激发了社会 活力。新天地的成功开发给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和老城区的更新,历史文化保护和 文化的开发利用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为中国城市探寻一条既能传承民族地域的历 史文化,又能满足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城市更新方法提供了大有裨益的启示 【l4 l 。 不足之处:不少老建筑在拆除时就由于坍塌损坏,使得新天地现在的老房子 用现代材料筑起老建筑的外壳,然后在其中镶嵌一些砖瓦、木制门窗,而且其中 一些建筑在立面翻新过程中过于强调新的感觉,使得很多旧材质和经过岁月蚀刻 的特殊肌理遭到破坏,对“新天地”的改造来讲无疑是一种遗憾。 图3 - 5 新天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