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现代汉语副词照应的历时考察.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文摘要 本文主要以现代汉语中存在照应关系的副词为考察对象,将共时 研究与历时研究相结合,静态描写与分析归纳相结合,共性研究与个 性研究相结合,以此来了解现代汉语副词照应发展演变的历史。 本文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 、绪论:主要交代本文的考察范围、意义、方法及汉语副词的 定义、分类等问题。 2 、本论:对现代汉语中存在照应关系的副词组分别从前照应、 后照应、既前照应又后照应以及搭配关系这四方面一一做了考察,以 此对现代汉语副词照应有一宏观认识。 3 、分论:选出现代汉语副词照应中典型的、有代表性的五个类 别作出个案分析,借此以窥副词历时演变的进程。 4 、结语:根据考察可知现代汉语副词照应的形成绝大多数在近 代汉语时期,而且是一个发展多于继承的阶段。并提出对关联副词的 理论性思考。 关键词:现代汉语;副词;照应;历时;演变 a b s t r a c t t h i st h e s i s m a i n l yt a k e s t h ea d v e r b e x i s t i n g i nt h e a n a p h o r a r e l a t i o n s h i pi nm o d e mc h i n e s ea st h er e s e a r c h f u ls u b je c t ,a n dm a k e s c o m b i n a t i o n s o fd i a c h r o n i c s t u d y w i t h s y n c h r o n i cs t u d y , s t a t i c d e s c r i p t i o nw i t hi n d u c t i v ea n a l y s i s ,g e n e r a l i t ys t u d y w i t hp e r s o n a l i t y s t u d y , h o p p i n gt ol e a r nt h eh i s t o r yo f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a n de v o l u t i o no f t h ea d v e r ba n a p h o r ai nm o d e mc h i n e s e t h i st h e s i si sd i v i d e di n t ot h ef o l l o w i n ga r e a s : 1 i n t r o d u c t i o n :t h em a i ne x p l a n a t i o no ft h ei n s p e c t i o no fa r e a , m e a n i n g ,m e t h o da n dt h ed e f i n i t i o na n dt h ec l a s s i f i c a t i o no fc h i n e s e a d v e r b 2 t h et h e o r y :t h et h e s i ss t u d i e st h ea n a p h o r ao ft h ea d v e r bf r o m f o u ra s p e c t s :t h ef r o n ta n a p h o r a ,t h eb a c ka n a p h o r a ,t h ef r o n ta n db a c k a n a p h o r aa n dt h em a t c h i n gr e l a t i o n s h i p 3 s u b o n :i tf i n d so u tt h ed i a c h r o n i ce v o l u t i o no ft h ea d v e r bi n m o d e mc h i n e s e t h r o u g hs t u d y i n gt h ef i v et y p i c a l ,r e p r e s e n t a t i v ea d v e r b 4 c o n c l u s i o n :t h ef o r m a t i o no ft h ea n a p h o r ao ft h em o d e m c h i n e s ea d v e r bm a i n l ya p p e a r e di nt h em o d e m c h i n e s ep e r i o d ,i nw h i c h 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e x c e e d e dt h ei n h e r i t a n c e i ta l s ob r i n g sf o r w a r dt h e t h e o r e t i c a lr e f l e t i o no ft h ec o r r e l a t i v ea d v e r b k e yw o r d s :m o d e mc h i n e s e ;a d v e r b ;a n a p h o r a ;d i a c h r o n i c ; e v o l u t i o n 湖南师范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 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 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 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 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彳孑歹、耐年多月j 日 湖南师范大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 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 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湖南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 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 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本学位论文属于 1 、保密口,在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2 、不保密口。 作者签名:天岁、日期:肼多月l1 日 导师签名:易批甘期:游多月f 1 日 现代汉语副词照应的历时考察 第一章绪论昴一早殖 1 = 匕 1 1现代汉语副词照应考察的依据和目的。 本文中所用的存在照应关系的现代汉语副词词条以俞士汶等编 著的现代汉语语法信息词典详解( 以下简称详解) 为参照系, 增补现代汉语词典( 第5 版) 中有照应关系的副词,肯定详解 的成绩,弥补详解的缺失。 1 2 现代汉语副词照应考察的意义及方法 1 2 1 意义 在传统的虚词领域,副词是最有研究价值的一类词,是比较复杂 而又研究得很不充分的一个词类。无论是古代汉语还是现代汉语的语 法研究,对什么是副词、副词的语法特征、副词与其他词类的区分原 则、副词的分类等问题,目前还没有公认的一致的意见;至于汉语副 词的历时研究,值得探讨的问题更多,尤其是有照应关系的副词。对 现代汉语中有照应关系的副词做出系统性的研究,给以理论上的支 撑:考察这些副词的照应、搭配是如何形成的,这些照应的副词是如 何由上古、中古到近代一步步发生历时演变的,最早发生在什么时间; 副词的发展演变是怎样与整个汉语的发展演变相适应的等等:就这些 问题展开全面深入的探讨,对汉语副词的研究,从共时和历时的角度 分别做平面的描写和动态的考察,是非常重要而又极具理论意义的口 1 2 2 方法 硕士学位论文 ( 1 ) 利用北京大学汉语研究中心的古代、现代汉语语料库,对 详解、现代汉语词典( 第5 版) 中的存在照应关系的副词一一 加以验证,发现其中的特点,力求语言研究的科学性。 ( 2 ) 把定量统计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由于语言成分的演变大凡 都有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因此就副词的形成和新旧副词的兴替 来说,要做到分析准确,对语言事实的定量统计是很有必要的。 ( 3 ) 共时与历时相结合,顾及到现代汉语副词在古代的情况。 共时描写是基础,历时考察才是主要目标。只有通过历时考察,才能 看出特点并且认识其规律。 ( 4 ) 静态描写与解释分析相结合,在描写的基础上,力图对有 照应关系的副词的发展变化以及其特点的形成过程做出合理的解释。 ( 5 ) 共性研究与个性研究相结合,既有现代汉语副词的宏观把 握,又有典型语料、代表性副词的个案分析。 1 2 3 需要指出的是,由于篇幅及写作目的限制,本文在写作过 程中己排除那些照应关系不都是副词的,如连词与副词的对应、副词 与语气词的搭配等都不在本文考察之列。本文考察仅限副词与副词之 间的照应、搭配。还有,搭配在汉语的使用过程中已约定俗成,因此 我们把搭配看作一种比较特殊的照应,计算在照应的范围之内。 1 3 现代汉语副词照应考察的现状 就笔者目力所及,目前关于副词照应的研究不是太多,除了少数 著作如吕叔湘主编现代汉语八百词( 以下简称八百词) 、北京 大学中文系1 9 5 5 、1 9 5 7 级语言班编的现代汉语虚词例释( 以下简 现代汉语副词照应的历时考察 称例释) 、邢福义汉语复句研究、古代汉语虚词词典、洪成 玉古汉语复音虚词和固定结构等,论文如刘坚、张谊生等的相关 论文及学位论文如段轶娜的现代汉语关联副词研究等曾经零星提 及外,迄今未见专门的研究及专著问世。本文试图在广泛考证的基础 上,从共时与历时等方面对副词照应做出考察与分析,以期进而对副 词照应的研究做出有益的探索。 1 4 现代汉语副词的定义与分类 1 4 1定义 研究副词不可避免地要牵涉到副词的定性,由于汉语缺乏形态变 化,故对于词类的划分历来都是学界争论的焦点之一。其中对副词的 j 定性更是首当其冲。学界中有从语义出发来认识副词的,与传统训诂 学和逻辑学的理论影响有很大关系;亦有从功能出发来认识副词的, 与结构主义语言理论的影响有很大的关系。表述方式可谓众说纷纭, 如朱德熙、吕叔湘、陆俭明、马真、邢福义、郭锐、杨荣祥、唐贤清 师、张谊生、张亚军等,但万变不离其宗,即都是在句中充当状语。 诚然,词类是根据词的语法属性作出的分类,认识一个词类,语法功 能方面的特征才是本质的,最重要的。故关于副词定义,从唐贤清师 ( 2 0 0 4 ) 之说,将功能和语义两项标准互为参照,认为副词是对谓词 起修饰限制或补充说明作用的虚词。 1 4 2 分类 学界对汉语副词的分类,各家多寡不一,名目亦复不同。朱德熙 ( 1 9 8 2 ) 只分为程度、范围、时间、否定四类副词,但却是大家公认 硕士学位论文 的副词内部的基本小类。从唐贤清师( 2 0 0 4 ) 之体系,根据语义和功 能特征相结合的原则,我们把汉语的副词分为6 大类:程度副词、范 围副词、时间副词、否定副词、情状方式副词、语气副词。 1 5 现代汉语副词照应考察所使用的语料界定 文中所用语料,大多来自北京大学汉语语言中心网站语料库,同 时参用尹小林研制的“国学宝典 、袁林研制的“汉籍全文检索系统 ( 第二版) ,并根据纸质文献进行校对,以达准确无误。 1 6 汉语史的分期 关于汉语史的分期,在学界颇有争议。王力( 1 9 8 0 ) 、吕叔湘( 1 9 8 3 、 1 9 8 4 ) 、杨耐思( 1 9 8 7 ) 、蒋冀骋( 1 9 9 1 ) 、胡明扬( 1 9 9 1 ) 、蒋绍愚( 1 9 9 4 ) 等都有论述。综合各家之说,对汉语史分期如下: ( 1 ) 先秦两汉时期为上古汉语时期。 ( 2 ) 魏晋南北朝时期为中古汉语时期。 ( 3 ) 晚唐五代至清末为近代汉语时期。 ( 4 ) 清末以后为现代汉语时期。 现代汉语副词照应的历时考察 第二章本论 以详解为依据,现代汉语中有照应( 含搭配) 关系的副词 组大约有1 4 2 组,另外我们认为也是照应关系但详解未收的副词 组大约有2 5 组。我们按照存在的照应关系将其归类,每类内部又按 副词语义与功能两方面的特点进行细分,具体如下: 2 1存在前照应关系的副词组 所谓前照应,就是以本副词为参照,此副词的前面一定有在语义 上呼应它的词、短语和句子( 包括子句) 。现代汉语中存在前照应关 系的副词组有6 组,全部是和时间副词的照应,分述如下: 一o o o 0 0 0 便一 说文解字( 以下简称说文) :“一,惟初太始,道立于一, 造分天地,化成万物。段注:“汉书日:元元本本,数一之形。 于六书为指事。 本指“最小的正整数。副词“一 是本义的引申义, 先秦已见用例,一直沿用至今。表示动作行为刚一发生,就随即产生 了某种结果等,相当于“刚一 义。如: ( 1 ) 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 史记平原君列 传) 说文:“便,安也。”本义为“安适 ,后引申用作虚词。助 字辨略:“便,即也。”词诠:“便,本为就便之类,引申用之, 。凡行文中所提到的现代汉语照应关系皆包含搭配,下同 硕士学位论文 则与即字义同。可用作副词、连词。先秦始见副词用例,但较 少,汉代以后多见;后沿用至今。用于承接复句或假设复句的后一分 句前,表示已经出现了前面的情况,就可以有后面的情况,相当于 “就 。如: ( 1 ) 若不即降,便可执之。( 后汉书班超传) “一便 的照应至少在汉代形成,表示两件事情紧接着 发生,现代汉语中相沿习用。如: ( 2 ) 凡人一饮酒令醉,狂脉便作,买卖失职,更相斗死,或伤 贼;或早到市,反宜乃归。( 太平经丁部) 一才刚就 “一就的照应至迟产生于元代,表示两件事情紧接着 发生,一直延续到现代汉语。如: ( 1 ) ( 正末云) 小生一登此楼,就想老母在堂,久阙奉养,何以 为人! ( 全元杂剧郑光祖醉思乡王粲登楼) “才就”的照应至迟产生于明代,表示一事紧接另一事 发生,现代汉语中相沿习用。如: ( 1 ) 我才拾得回来,就被老娘逼我出门,寻访原主还他。( 喻 世明言第二卷) “刚就”的照应至迟产生于明代,表示两件事情紧接着 发生,后一直沿用至今。如: ( 1 ) 刚开口哝将一句,就有一个蓝面鬼手里拿着一根降魔杵来, 照头就打将来。( 三宝太监西洋记第四十九回) 现代汉语副词照应的历时考察 既却又 说文:“既,小食也。段注:“引伸之义为尽也、已也。 “既 的虚词用法由其实词义引申而来,可作副词和连词。先秦已有用例, 后沿用至今。副词“既 用于谓语前,表示动作行为或状况已经出现 或已经完结,相当于“已 、“已经。如: ( 1 ) 九族既睦,平章百姓。( 尚书尧典) “又本义为“右手,虚词“又 与本义无关,假借而来。说 文通训定声:“又,假借为再。刀助字辨略:“又,复也,更也。 先秦时已用作副词,后一直沿用至今。既可以表示几种动作同时施行 或几种情况同时存在,又可以表示动作的重复或继续,可仍译作“又 。 如: ( 2 ) 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 论语颜渊) “既0 0 00 0 0 又刀的照应在先秦已经形成,表示同时具有两个方 面的性质或情况,兼有进层意味。如: ( 3 ) 既有利权,又执民柄,将何惧焉? ( 左传襄公二十三年) 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繁。 “却刀本义为“节制”、“退却,副词“却”由其实词义引申虚 化而来,六朝时始产生,唐宋以后大量使用,至今沿用。表示前后两 种情况相反的转折或动作行为再次发生、出现等,相当于“却 、“再 等义,现代汉语中只保留了其表转折的义项,且同时具有强调的作用。 如: ( 1 ) 汉儿尽作胡儿语,却向城头骂汉人。( 全唐诗第六三三 7 硕士学位论文 卷,司空图河湟有感) “却0 000 0 0 又的照应至少在宋代形成,表并列关系的同时暗 含了轻微的转折。现代汉语中仍旧使用。如: ( 2 ) 却见故人阎婆惜又与吴伟打暖,更不采着。( 大宋宣和遗 事元集) 2 2 存在后照应关系的副词组 所谓后照应,就是以本副词为参照,此副词的后面一定有在语义 上呼应它的词、短语和句子( 包括子句) 。现代汉语中存在后照应关 系的副词组有1 2 组,根据副词语义和功能的特点细分如下: 2 2 1 程度副词 差点儿就 “差点儿”用作副词,始见于清代,表示某种事情接近现实或勉 强实现。如: ( 1 ) 黄天霸听说,暗道:“上了路咧! 即跟着说下去:“办 是办了,但是还差点儿。”( 施公案第二百十七回) “差点儿0 00000 就”的照应现代汉语中始见用例,如: ( 2 ) 这个续弦问题倒真不容易解决了:有一回差点儿就成功了, 不知是谁多嘴爱说话,说马则仁先生好吃懒作没出息,于是女的那头 儿打了退堂鼓。( 老舍二马) 2 2 2时间副词 既o o oo o o 也 o 统计副词组时和前照应及分论部分重复的副词组不再另计,下同 8 现代汉语副词照应的历时考察 “既也的照应最早在唐五代时形成,连接两个结构相 同或相似的词语,后一部分表示进一步补充说明。后一直沿用至今。 如: ( 1 ) 既强圣人心里事,也兼皇后乐咳咳。( 敦煌变文集新书 卷四) 一即。 说文:“即,即食也。由本义引申为“就、“接近”、“靠近 诸义。副词“即”由其实词义引申而来,用法同“就 ,先秦时已产 生,自古至今变化不大。用于谓语前,作状语,表示后一动作行为或 情况紧接前一动作行为或情况发生、出现,在时间上具有相承性。相 当于“立刻 、“马上义。如: ( 1 ) 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 战国策燕策三) “一即 的照应至少在晚唐已经形成,表示后一事情紧 接前一事发生,如: ( 2 ) 从灵床上起来,具说委由,向侯光父母兄弟,遂即将侯周 送县,一问即口承如法。( 敦煌变文集新书卷八) 现代汉语中习用,且多为四字格式。吕叔湘( 2 0 0 0 :6 1 ) 称之为 “熟语。如:一触即发、一拍即合。 一旦就 “一旦由数词“一和时间副词“旦 复合而成,用于谓语前 或句首,表示动作行为或情况将会在某一时突然发生,可仍译为“一 。上标带。”的是我们认为也是照应( 含搭配) 关系但详解未收的对应,下同 硕士学位论文 旦”。先秦已有用例。如: ( 1 ) 然而田成子一旦杀齐君而盗其国,所盗者岂独其国邪? ( 庄 子肤箧) “一旦0 0 0 0 00 就的照应至少在明代已经形成,用于未然,表 示假如有这么一天,后一直沿用至今。如: ( 2 ) 今日一旦承祖师的号令,他就顷刻间施逞手段,卖弄威风, 把个九江八河、五湖四海的水,一张涨起来,白浪滔天,红潮浸日。 ( 三宝太监西洋记第四十三回) 2 2 3 语气副词 反正就 “反正 由“反 和“正”复合而成。其中“反 :说文:“反, 覆也。 本义为“翻转 、“颠倒 。“反”的副词义是由其实词义引申 而来的。先秦已有用例,后一直沿用至今。“正”:说文:“正,是 也。刀又:“是,直也。”“正”用作副词,为其本义之引申。先秦已见 用例,后一直沿用至今。“反正最初用为动宾结构,“复归于正道 之义,虚化为副词最晚见于清代,表示情况虽然不同而结果并无区别, 强调在任何情况下都不改变结论或结果,可仍译为“反正”。如: ( 1 ) 反正不能活命,不如与他拚了罢。( 七剑十三侠第九十 九回) “反正就”的照应同期形成,强调可以推论出结果的理 由或原因,现代汉语中沿用。如: ( 3 ) 大爷不便生气,反正不给他就完了。( 彭公案第一百五 现代汉语副词照应的历时考察 十二回) 固。却 说文:“固,四塞也。引申为“坚固。玉篇:“固,坚固 也。 再引申为“坚持 、“确实 诸义。先秦已有副词用例,既可以 表示事情或情况本应如此或本已如此,相当于“本来、“原来 等义; 又可以表示让步,相当于“固然 。如: ( 1 ) 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 ( 战国策齐策二) ( 2 ) 今日之事,臣固伏诛,然愿请君之衣而击之。( 史记刺 客列传) “固0 0 00 6 0 却”的照应至少在宋代已经形成,表示承认某个事 实,引起下文转折,主要用于书面语,且文言意味较重。现代汉语中 习用。如: ( 3 ) 仁固有安静意思,然施行却有运用之意。( 朱子语类卷 三十二论语十四) 恐怕0 0 00 1 0 才。 “恐怕 由近义的“恐 和“怕构成,用作副词表示对动作行 为或即将发生的情况的揣测、估计,至迟在唐代已经出现,后沿用至 今。如: ( 1 ) 昨来新拜右丞相,恐怕泥涂污马蹄。( 全唐诗第四二七 卷,自居易官牛一讽执政也) “恐怕才的照应至少在清代已经形成,表示估计,兼 有担心义,现代汉语中沿用。如: 硕士学位论文 ( 2 ) 现如今此人,又是神刀将李刚的徒弟,恐怕又引出是非来, 所以我才与大家合议。( 三侠剑第二回) 幸而幸好幸亏o o oo o o 才 “幸而 、“幸好、“幸亏 用作副词,始现时间不同。“幸而 最早,先秦时已见用例,“幸好 至宋代始见用例,而“幸亏最晚, 但至少在明代已有用例。都表示所述事实是在常情、常理以外发生的 意外好事,相当于“侥幸”、“幸亏 义。如: ( 1 ) 韩简退日:“吾幸而得囚。 ( 左传僖公十五年) ( 2 ) 幸好一盘饭,不可糁椒姜。( 五灯会元卷十) ( 3 ) 幸亏后官审明释放,得官此邑。( 醒世恒言第三十卷) “幸而幸亏0 00000 才的照应都是至少在清代已经形成,“幸 好0 00000 才 的照应略晚一些,民国时始见用例,三者都表示由于 某种有利条件而侥幸避免了不良的后果。如: ( 1 ) 幸而得见黄榜,才能寻访到此。( 镜花缘第六十六回) ( 2 ) _ 次,他乘船过扬子江时,差点要掉到江里,幸好有左右 人挽扶,这才得以免祸。( 曹绣君古今情海) ( 3 ) 此事幸亏和事的天子,才化为乌有。( 七侠五义第二十 二回) 现代汉语中习用,三者之间略有不同的是,“幸而”多用于书面 语,而“幸好 多用于口语。 需要说明的是,存在后照应关系的副词组中还有“一就” ( 见上文第6 页) 、“才o o 000o 就”( 见上文第6 页) 、“既ooo0oo 又 现代汉语副词照应的历时考察 ( 见上文第7 页) 和“不就才( 见分论7 9 页) 这5 组, 因是重复出现,故不再赘述。 2 3 既存在前照应又存在后照应关系的副词组 现代汉语中既存在前照应又存在后照应关系的副词组有1 6 组, 根据副词语义和功能的特点细分如下: 2 3 1时间副词 、 忽 0 0 0o o o 忽;忽而忽而。 说文:“忽,忘也。,副词“忽 与本义无关,而是“艇 的 假借字。说文通训定声:“忽,假借为超”。先秦时已见用例,汉代 以后逐渐多见,后一直沿用至今。表示情况来得突然、出人意料或某 种现象、动作出现迅速,相当于“忽然 、“迅速 等义。如: ( 1 ) 计子勋者,不知何郡县人,皆谓数百岁,行来于人间。一 旦忽言日中当死,至日中果死。( 后汉书计子勋传) “忽忽 的照应至少在六朝已经出现,表示一会儿这样, 一会儿那样,“忽 后限用单音节,且多为四字格结构。如: ( 2 ) 丧乱以来,事物屡变,冠履衣服,袖袂财制,日月改易, 无复一定,乍长乍短,一广一狭,忽高忽卑,或粗或细,所饰无常, 以同为快。( 抱朴子讥惑篇) , 现代汉语中习用,仍为四字格结构。如:声音忽高忽低、天气忽 i 。 冷忽热。 “忽而”整体用作副词最晚在唐代出现,表示事件发生得异常迅 速、出人意料,意思跟“忽然”相当,后一直沿用至今。如: 硕士学位论文 ( 1 ) 片言苟会心,掩卷忽而笑。( 全唐诗第一八三卷,李白 翰林读书言怀,呈集贤诸学士) “忽而o o a ooo 忽而刀的照应形成较晚,至迟在清代出现,表示 一会儿这样,一会儿那样,且“忽而后不限单、双音节,现代汉语 中沿用。如: ( 2 ) 公子在排插后面炕里边守着那个黄包袱,听得东间忽而杀 了一个人,忽而救了一个人,哭一阵,笑一阵,骂一阵,拜一阵,听 得呆了。( 儿女英雄传第八回) 这两组照应中“忽”、“忽而”后面的成分,在意义上经常是相对 的,同时也都暗含了表交替、更迭的意味。 时q o o oo m o 时。:时而时而;一时 u l k o o ee o e 一时 说文:“时,四时也。”段玉裁注:“本春秋冬夏之称。引伸之 为凡岁月日刻之用。”“时 本为时间名词,后引申虚化为时间副词, 用于谓语前或句首,作状语,既可以表示动作行为是不定时发生或经 常发生,相当于“有时、“经常 ,又可以表示动作行为的发生是适 时的或发生在过去的某一时间,相当于“按时 、“那时”。先秦已有 用例,后一直沿用至今。如: ( 1 ) 如彼飞虫,时亦弋获。( 诗大雅桑柔) “时o o do i i ;o 时”的照应在先秦已经形成,表示时而这样,时而 那样,相当于“有时o ooo oo 有时 。如: ( 2 ) 时疾时徐,灭腥去臊除膻,必以其胜,无失其理。( 吕氏 春秋本味) 现代汉语副词照应的历时考察 ( 3 ) 往来转徙,时至时去。( 汉书晁错传) 从以上二例可以看出,“时0 0 0000 时的照应为四字格结构。 四字格是副词照应中的一种特殊的形态结构,可以分为三类:一是同 一个副词连用,二是两个不同的副词搭配使用,三是副词同连词搭配 使用。“时时一的照应属于四字格中的同一个副词连用,即 相同的副词出现在相应的位置上,中间嵌入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动词 或动词性语素、形容词或形容词性语素,前后词性成分可以相同,也 可以不同。嵌入成分在意义上可以是相似的,也可以是相对的。如上 例中的“疾 与“徐既是形容词又是反义词,“至刀与“去”既是 动词又是反义词。 现代汉语中习用,仍为四字格结构。如:时断时续、时快时慢。 “时而最早是由时间名词“时”和连词“而 组合而成,随着 “时”虚化为时间副词,“而”的连词性同时消失,变成了一个没有 实际意义的词尾,“时而也就凝固虚化为了时间副词。至迟在清代 已出现,后一直沿用至今。如: ( 1 ) 艾道爷犹旋风一般,时而东面,时而西面,僧人有向前进 者,辄被艾道爷的宝刃削折兵刃,于是众僧不敢前进。( 三侠剑 第六回) “时而0 000 0 0 时而 的照应同期形成,表示不同的现象或事情 在一定时间内交替发生,例同上。现代汉语中沿用。 “一时 最先用作偏正短语,虚化的过程中“时 的意思占据了 主导地位,这种主导地位表现在即使没有“一 的帮助,“时单独 硕士学位论文 也可以表示不同的现象或事情在一定时间内交替发生。似乎在东汉时 期,副词“一时的凝固虚化已完成,义同“时而 ,如: ( 1 ) 噫,诸真人学,何一时昭昭、时时暗昧哉? ( 太平经戊 部) “一时0 0 0000 一时 的照应形成的较晚,至迟在明代出现,表 示不同行为交替发生,现代汉语中习用。如: ( 2 ) 一时又寻不见巾儿,一时又换不着袍儿,一时又穿不着靴, 一时又寻不着笔,一时又寻不到文簿。( 三宝太监西洋记第九十回) 以上几组照应中都暗含了选择的意味。 渐渐。 说文:“渐,渐水。 段注:“按,走部有艘字,训进也。今则 皆用渐字,而艘- 废矣。 说文通训定声:“渐,进也,从走,斩声, 徐进也。 可见副词“渐”与本义无关,而是“撕 的假借字,“徐进 、 “渐进之意。先秦已有用例,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前,表示情况的逐 渐变化或程度的逐渐增减,相当于“逐渐”、“渐渐”义,后来一直沿 用至今。如: ( 1 ) 此其为可褒奈何? 渐进也。( 公羊传隐公元年) “渐渐 的照应至少在东汉已经出现,表示动作或状况 的变化是缓慢的,随着动作或状况的连续进行结果越来越加深。如: ( 2 ) 其次霸治,不详择其臣,民多冤而乱生焉,去治渐远,去 乱渐近,不可复制也。( 太平经乙部) 现代汉语中习用,多为四字格结构。如渐离渐远、渐行渐近。 现代汉语副词照应的历时考察 又又 “又0 0 0000 又的照应在先秦已经形成,表示并列的事实或状 态,把几个动作、状态、情况累积在一起,且有强烈的强调语气。后 一直沿用至今。如: ( 1 ) 导渭自鸟鼠同穴,东会于沣,又东会于泾,又东过漆沮, 入于河。( 尚书禹贡) 2 3 2 否定副词 不。不 说文:“不,鸟飞上翔不下来也。副词“不”假借而来,先 秦已有用例,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仍译作 “不”,后一直沿用至今。如: ( 1 ) 厩焚。子退朝,日:“伤人乎? ”不问马。( 论语乡党) “不不的照应在先秦已出现,大多数为四字格结构, 有多种用法。 其一:前后并列,在句中作谓语,表示否定两个点,藉以全面概 述人物、事件的状态、实质,可仍译作“不不。如: ( 1 ) 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应之于心。( 庄子天道) 其二:表示若否定前面谓语所举的情况,就会导致后面所述不能 实现,可仍译作“不不。如: ( 2 ) 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子封日:“可矣。厚将得 众。”公日:“不义不昵,厚将崩。 ( 左传隐公元年) 其三:多与表能愿、认知一类的动词连用,两个“不”构成双重 硕士学位论文 否定,即作出正面的肯定。如: ( 3 ) 士不可以不弘毅。( 论语泰伯) 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繁。主要用法有: 其一:用在意思相同或相近的词或词素的前面,表示否定且稍有 强调的意味,如:不干不净、不明不白、不闻不问、不言不语。 其二:用在同类而意思相对的词或词素的前面: a 、表示“既不也不,如:不多不少、不上不下。 b 、表示“如果不就不 ,如:不见不散、不破不立。 2 3 3 情状方式副词 互互。;互相。互相 说文新附:“互,篁或省。 说文:“笸,可以收绳也。中象 人手所推握也。 段注:“今绞绳者尚有此器。本义是绞绳器。其副 词义由其本义引申而来,用在动词前,表示动作行为是在交错中进行 的,可译为“互相”、“交互”。约自汉代起已有用例,后一直沿用至 今。如: ( 1 ) 长啸哀鸣,翩幡互经。(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互相由副词“互 和“相”构成。“互 表示动作行为交错 进行;“相表示所述事情关联着两个不同的主体。约自汉代起有副 词用例,沿用至今。用在动词前,表示动作行为是交错进行的和彼此 对待的关系。与今语义同。如: ( 2 ) 故匹夫抗愤,处士横议,遂乃激扬名声,互相题拂。( 后 汉书党锢列传序) 现代汉语副词照应的历时考察 “互相o ooooo 互相”的照应在六朝时期已经形成,但“互 互”的照应可能至明代才形成,如: ( 3 ) 是故彼因缘十二支法,互相为因,互相为缘,非常、非无 常、非有为、非无为、非无因、非无缘、非有受、非尽法、非坏法、 非灭法。( 失译佛说大乘稻秆经,t 1 6 p 8 2 5 b 5 ) ( 4 ) 五条龙向空中乱舞,正按着金、木、水、火、土五行,互 生互克,搅做一团。( 水浒传第九十六回) 现代汉语中都相沿习用。且“互”一般修饰单音节动词,且多用 四字格。如:互敬互爱、互惠互利。 2 3 4 语气副词 或许或许;也许o o o0 0 0 也许 “或许由副词“或和“许 连用而成,可能最晚至清代凝固 虚化为副词,表示对某种情况的揣测,相当于“也许”。现代汉语中 习用,多用于书面语。如: ( 1 ) 但天上神仙,未必会得你好处,或许是花木鸟兽之精,曾 经得你救援,前来报德,也未可料。( 八仙得道第十回) “或许o oo oo0 或许一的照应形成很晚,现代汉语中始见用例。 如: ( 2 ) 这或许是出于对宗教的敬畏,或许是出于对消愁逗乐的需 要,或许是出于众多牧民的压力,0 e00e0 ( 冯苓植雪驹) “也许”的形成类似于“或许,至少在明代已经凝固虚化为副 。佛典内容来自日本1 9 3 4 年大正新修大藏经,引用大正新修大藏经出处是依册数、 页数、栏数之顺序纪录下同 硕士学位论文 词,表示猜测估计,语气上更加不肯定且猜测的意味更重一些。现代 汉语中习用。如: ( 1 ) 因见先生不善教诲,故此怠慢他也许有的。( 包公案第 六卷) “也许0 000 0 0 也许”的照应至少在清代已形成,现代汉语中习 用。例如: ( 2 ) 若见名山胜境,也许住一年半载,也许住把月起程;若要 山水不好,转头就走,连舟也不停。( 小五义第二十二回) 需要说明的是,既存在前照应又存在后照应关系的副词组中还有 “愈愈”( 见分论6 2 页) 、“越越”( 见分论6 6 页) 、 “越是越是”( 见分论6 8 页) 和“也+ 也( 见分论 6 9 页) 这4 组,因是重复出现,故不再赘述。 2 4 存在搭配关系的副词组 现代汉语中存在搭配关系的副词组有1 0 8 组,根据副词语义和功 能的特点细分如下: 2 4 1 程度副词 刚刚2 就 “刚刚2 就一的搭配至少在清代已经形成,表示两件事 紧接,且勉强达到某种程度。现代汉语中沿用。如: 、 ( 1 ) 三个人赤着手,刚刚敌得住,就是防他的刀便了。( 七侠 五义第八回) 极极其极度极为不 现代汉语副词照应的历时考察 说文:“极,栋也。”徐锴说文解字系传:“极,屋脊之栋 也。今人谓高及甚为极,义出于此。 说文段注:“引伸之义凡至 高至远皆谓之极。力本义是房屋最高处的栋梁,其副词义由其本义引 申而来,用于谓词前,表示程度之高或达到最高极限,可译为“非常 、 “极其”、“最 等义。先秦已有用例,后一直沿用至今。如: ( 1 ) 洪泉极深,何以填之? ( 楚辞天问) “极其 演变为副词在晚唐已经形成( 见唐贤清师,2 0 0 4 :2 6 ) , 用于谓语前,表示动作行为的极限,相当于“非常”、“极端 义。现 代汉语中使用频繁。如: ( 1 ) 使者晏子,极其丑陋,面目青黑。( 敦煌变文集晏子赋) “极度”至少在明代已经用作副词,用于谓语前,表示程度极深, 发展到现代汉语中多半用来修饰“困难、疲乏、恐怖、痛苦 之类含 有贬意的词;“极为则至少在东汉已经用作副词,用于谓语前,表 示程度达到极点,后一直沿用至今,常用于书面,语气较庄重。如: ( 1 ) 晚觅菖蒲、雄黄服之,遂大委顿极度疲困,盖蕴热之极而 又服此温热之药,其性悍烈,宜其及此。( 徐霞客游记粤西游日记 二) ( 2 ) 王阳虽儒生,自寒贱,然好车马衣服,极为鲜好,而无金 银文绣之物。( 风俗通义正失第二) “极为不的搭配至少在唐代已经形成,“极极其 不”的搭配至少在宋代已经形成,“极度0 0 00 0 0 不一的搭配形 成很晚,在民国时期才见用例,都表示对程度之高的强烈否定,后一 硕士学位论文 直沿用至今。如: ( 1 ) 此言极为简要,更不须多语。( 北齐书卷二三魏兰根 列传) ( 2 ) 此极不祥之梦。( 太平广记卷二七九) ( 3 ) 道理要见得真,须是表里首末,极其透彻,无有不尽;真 见得是如此,决然不可移易,始得。( 朱子语类卷一百一十七朱 子十四) ( 4 ) 翠娥秀二十五岁时,薛彻都死了,她极度悲哀;便不再剪 指甲,来表示没有再嫁的意思。( 曹绣君古今情海) 需要说明的是,现代汉语中能进入“极不格式的谓语是有限 的,只限于积极意义的词语。如极不安全( 木极不危险) 。 。 甚至也都 八百词和例释既收为连词又收为副词,而现代汉语词 典仅收为连词,似为不确,我们认为“甚至 既可用作连词又可用 作副词,用作副词至少在北宋已出现,表示强调,说明即使在这种情 况下也不例外,感情色彩较浓。如: ( 1 ) 其蝻之盛也,流引无数,甚至浮河越岭,逾池渡堑,如履 平地。( 太平广记卷四七九) “甚至也 的搭配至少在明代已形成,“甚至 都的搭配形成略晚,清代才形成,后一直沿用至今。如: ( 2 ) 进了学,拜也不拜一拜,甚至撞见揖也不作一个的。( 醒 世姻缘传第二十六回) 哆 现代汉语副词照应的历时考察 ( 3 ) 动身就跑过来找二奶奶,不知唧唧咕咕的说些什么,甚至 弄的二奶奶都不理他了。( 红楼梦第一一。回) 有点不 详解收录为“有点,而现代汉语词典和八百词收 为“有点儿 ,我们认为应为二者皆可。“有点儿 本为动词“有力加 数量短语“一点儿 ,至少在明代已演变为副词,表示程度不高、稍 微。如: ( 1 ) 碧峰长老看见他说个飞锡乘杯,都是些实事,心上也有点 儿生欢生喜,说道:“你也思慕着南国北溟么? 力( 三宝太监西洋记 第六回) “有点不 的搭配在清代形成,多用于口语及不如意的 事情,意义同上。后一直沿用至今。如: ( 2 ) 魏头儿道:“你只管这么说,我总有点不放心。倘或闹出乱 子,那可不是玩的。一( 七侠五义第五十二回) 最就也 说文:“最,犯而取也。本义为“攻取。副词“最 与本义 无关,而是“取”的误字。说文:“取,积也。“最”的副词义即 由“取一的“积义引申而来,积聚必由低而高,故可引申为程度之 高。先秦已有用例,后一直沿用至今。常用于动词或形容词前,表示 程度达到极点,超过所有的同类,可仍译为“最 。如: ( 1 ) 然惠施之口谈,自以为最贤。( 庄子天下) “最就也的搭配都是至少在明代已经形成,现代汉 硕士学位论文 语中相沿习用。如: ( 2 ) 烟火还不打紧,只是黄沙最毒,若钻入人鼻孔,就伤了性 命。( 西游记第七十回) ( 3 ) 我们撺掇朱三家那话儿去告争,分得他一股,最少也有几 万之数,我们帮的也有小富贵了。( 二刻拍案惊奇卷十) 2 4 2 范围副词 并不非 说文:“并,相从也。”象两人相并形,为其本义。由本义引 申为“合并”、“兼并义。广雅释言:“并,兼也。 副词“并 是由本义引申而来的,先秦时已有用例,一直沿用至今。用于动词前, 表示某一动作行为同时涉及两个以上的对象,或者表示动作行为是由 几个主体共同发出的,相当于“同时”、“一起”、“一同”等义。如: ( 1 ) 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 战国策燕策二) “并不刀的搭配在东汉形成,“并非的搭配 则在六朝形成,二者都是“并用在否定词前面加强否定的语气,略 带反驳和说明真实情况的意味。后代沿用。如: ( 2 ) 俱以圣才,并不幸偶。( 论衡幸偶) ( 3 ) 七八年间,而复货年七十者,且七十奴婢及癃疾残病,并 非可售之物,而鬻之于市,此皆事之难解。( 三国志魏书三少帝 纪裴松之注) 单单单就 “单就 的搭配在明代形成,“单单就 的搭 现代汉语副词照应的历时考察 配可能同期形成,但至少在清初已经形成,都是表示动作行为仅限于 某一范围,现代汉语中相沿习用。如: ( 1 ) 一日,三月春光明媚时分,金莲打扮光鲜,单等武大出门, 就在门前帘下站立。( 金瓶梅词话第二回) ( 2 ) 追究起来再没有别人,单单的就是狄希陈一个,告诉了狄 员外。( 醒世姻缘传第三十三回) 都全;全o o oo l o 都 说文:“仝,完也。全,篆文仝,从王。纯玉日全。本 义是指纯色而精工完美的玉器。由此而分离出与“杂 相对的“全 ( 纯粹) 义,以及与“残 相对的“全 ( 完整) 义。“完整 义的“全 后来成为“全 的基本含义,常用为实词。修饰动词之后,它的词义 也相应起了一些变化,或指动词相关的对象,或指动作行为的彻底性。 先秦时己用为副词,典型用例汉以后多见。表示动作行为的彻底性或 行为所涉及的对象的整体都是被陈述的主体,相当于“完全、“全部” 义,如: ( 1 ) 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故能白 保而全胜也。( 孙子兵法军形篇) “都全 、“全都力的搭配都是至少在北宋已 经形成,都表示所指范围内无一例外。如: ( 2 ) 差过那边去,便都无些子着身己,都是要将去附合人,都 是为别人,全不为自家身己。( 朱子语类卷一百一十四朱子十一) ( 3 ) 红则昧甘,熬膏则全断涩味,都失本性。( 梦溪笔谈卷 硕士学位论文 二十六药议) 现代汉语中沿用。且随着语法化的进行,“全都已演变为一个 副词被现代汉语词典收录,意义和用法与“全 基本相同,表概 括,所起的概括作用比“全 更强,表程度,语气上比“全刀更重一 些。比如:你们全都上当了。 都惟独 “惟独 由近义副词“惟”和“独 并列连用构成,至少在西汉 已用作副词。用于谓语前,表示对范围的限定,相当于“只”、“仅”、 “单单 义。如: ( 1 ) 至明年春,吴王北会诸侯於黄池,吴国精兵从王,惟独老 弱与太子留守。(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都惟独”的搭配形成较晚,可能在清代才形成,用来 限制事物的范围,表示独一无二,现代汉语中习用。如: ( 2 ) 昨日老方丈前来,众徒孙俱都与祖师爷磕头行礼,惟独你 在后头,以手触地,不与祖师爷行大礼,藐视祖师爷。( 三侠剑第 六回) 多半不。 “多半 至少在北宋已经用作副词,表示对情况的估计,含有揣 测的意思,相当于“大概 义,常与表否定的“不 连用。如: ( 1 ) 今人往往过严者,多半是自家不晓,又虑人欺己,又怕人 慢己,遂将大拍头去拍他,要他畏服。( 朱子语类卷一百八朱 子五) 现代汉语副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上海纽约大学《语言学与语文教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海南卫生健康职业学院《中学思想政治学科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北京工业大学耿丹学院《童装设计》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青岛大学《分析型大数据系统》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机器人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山东华宇工学院《供应商质量管理》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2025年高中信息技术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卷四套(含答案详解)
- 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系统设计与分析》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江西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公共事业管理案例分析》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2024年坤泰胶囊投资申请报告代可行性研究报告
- 《车载充电器》课件
- 区块链赋能金融提升交易透明度
- 2024年沈阳市三支一扶考试真题
- wps表格考试试题及答案
- 《绝经后出血》课件
- 食品合作商合同协议
- 2025年吉林省四平市梨树县中考二模历史试题(含答案)
- 生物柴油项目申报材料范文模板 (一)
- 私人店铺用工合同协议
- 猪保价合同协议
- 玉石代理销售合同协议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