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兰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中文摘要 曾巩散文在两宋的接受研究 本文主要从接受的角度来把握曾巩散文在两宋时期文坛的状况。曾巩虽然名 为“唐宋八大家”,但是,却是一个与其他“七家”有着不同经历的人。这主要 是因为曾巩的散文和思想比较特殊。也萨是因为他的特殊,才使得自己在古代文 学史上具有较高的地位。但是随着新时代的来临,曾巩的命运发生了从“煊赫两 宋,丐沾明清”到“晦于当今”的重要变化,曾巩的研究一度冷落,到了新世纪 有了新的变化,但是,这些研究还多是很集中,对于曾巩缺少全面的认识。这也 是我们现在要注意的问题。 本文主要分为四个部分: 一、曾巩研究综述,主要介绍了曾巩在二十世纪以来被研究的现状做出了一个梳 理,让大家看到曾巩研究存在的薄弱点以及本文研究方向的确立。 二、主要集中在曾巩的一生的介绍上,从曾巩的家世可以看出曾巩的思想、文学 方向,曾巩一生可谓偃蹇,但其精神却是值得称赞的,屡战屡败再战的精神 也是值得学习的。 三、本章主要从北宋开始到南宋朱熹之前,宋代人对曾巩散文的接受情况做一论 述,在这罩主要集中在王安石、欧阳修和吕祖谦等人对曾巩的认识上。王安 石、欧阳修和吕祖谦都是对曾巩有着重要影响和关系的人。从这几个人着手 来研究曾巩具有代表性。 四、这一章主要集中在对曾巩散文的宣传和命运都有着很大影响的朱熹。正是因 为朱熹的存在,曾巩才得以在古代文学史上立于不败之地。本章主要分两部 分:朱熹对曾巩的赞扬和曾巩对朱熹的影响。 五、结语,宋代人对曾巩的接受直接影响到元明清人对曾巩的接受。特别是吕祖 谦和朱熹的高度赞扬,使曾巩的影响得到权威化的流传 由于自己的水平的局限,篇幅的有限,以及各种条件的制约,对曾巩的研究 有许多的不足之处。曾巩的研究还有待于我们好好地认真的去把握,对曾巩的研 究应该全面、深入。给曾巩文学史上一个正确的评价。 关键词:曾巩两宋接受影响元明清 2 兰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e n g lis ha b s t r a c t 曾巩散文在两宋的接受研究 t h i sa r t i c l ef r o mt h ep e r s p e c t i v eo fa c c e p t e de s s a y sz e n gg o n gg r a s p t h es i t u a t i o no fl i t e r a t u r ei nt h es o n gd y n a s t y z e n gg o n ga l t h o u g h c a l l e d ”e i g h tt a n ga n ds o n g ,”b u ti ti s a no t h e r s e v e n h a v ed i f f e r e n t e x p e r i e n c e s t h i si sm a i n l yb e c a u s eo fz e n gg o n g sp r o s ea n di d e a sa r e s p e c i a l i sp r e c i s e l yb e c a u s eo fh i ss p e c i a l ,t h a tm a k e si t so w nh i s t o r yo f a n c i e n tl i t e r a t u r ew i t ht h eh i g h e rs t a t u s b u tw i t ht h ea d v e n to fan e we r a , z e n gg o n g sf a t et o o kp l a c ef r o m ”t h eh i g hs t a t u so fs o n g ,m i n ga n d q i n gj a m e sb e g g a r ”t o n i g h ti nt o d a y s i m p o r t a n tc h a n g e s ,z e n gg o n g o fat i m eo u t ,a n dt ot h en e wc e n t u r yw i t hn e wc h a n g e s ,b u tm o r et h a n t h e s es t u d i e si s v e r yc o n c e n t r a t e d ,f o r t h el a c ko f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 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o fz e n gg o n g t h i si sw h yw en o wh a v et op a ya t t e n t i o n t ot h ep r o b l e m t h i sp a p e ri sd i v i d e di n t of o u rp a r t s f r i s t ,r e v i e wo fz e n g g o n g ,z e n gg o n ga r ei n t r o d u c e di n t h e t w e n t i e t hc e n t u r yw a sm a d eo ft h es t a t u so fac o m b ,s ot h a tw ec a ns e e z e n gg o n go ft h ew e a kp o i n t s ,a n dt h ee s t a b l i s h m e n to ft h i sr e s e a r c h s e c o n d ,f o c u so nt h ei n t r o d u c t i o no fz e n g sl i f e ,f r o mz e n gg o n g s f a m i l yb a c k g r o u n dc a nb es e e nt h o u g h tt h ed i r e c t i o no fl i t e r a t u r eh a s i n d e e dz e n gg o n g 。sl i f ei sv e r yr o c k y , b u ti t s s p i r i t i sc o m m e n d a b l e , d e f e a t e da g a i nt h es p i r i to fw a ri sw o r t hl e a r n i n g t h i r d ,t h i sc h a p t e rf r o mt h eb e g i n n i n gt ot h es o u t h e r ns o n gz h ux i 3 兰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曾巩散文在两宋的接受研究 b e f o r et h es o n gd y n a s t yp e o p l ez e n gg o n gp r o s ead i s c u s s i o no f a c c e p t a n c e ,w h e r et h em a i nf o c u sw a n ga n s h ia n do u y a n gx i ua n dl v z u q i a no t h e rp e o p l e s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o fz e n g w a n g ,z e n gg o n go u y a n g x i ua n dl vz u q i a na l lh a v ea ni m p o r t a n ti m p a c to np e o p l ea n d r e l a t i o n s h i p s s o m ep e o p l es t a r tt os t u d yf r o mz e n gg o n gr e p r e s e n t a t i v e f o u r t h ,t h i sc h a p t e rf o c u s e so np r o s ez e n gg o n gp r o p a g a n d aa n da l l h a v eag r e a ti m p a c to nt h ef a t eo fz h ux i i ti sp r e c i s e l yb e c a u s et h e e x i s t e n c eo fz h ux i ,z e n gg o n gw a sa b l et or e m a i ni n v i n c i b l ei nt h e h i s t o r yo fa n c i e n tl i t e r a t u r e t h i sc h a p t e rm a i n l yo ft w op a r t s :at r i b u t et o z h u x ia n dz e n gg o n gz e n g g o n gz h ux i si n f l u e n c e f i v t hi nc o n c l u s i o n ,t h ea c c e p t a n c eo ft h es o n gp e o p l ed i r e c t l ya f f e c t e d z e n gg o n gy u a n ,m i n ga n dz e n gg o n g sa c c e p t a n c eo fp e o p l e z u q i a n a n dz h ux ii np a r t i c u l a r , t h eh i g hp r a i s et ot h ea u t h o r i t yo fz e n gg o n g s i n f l u e n c eo nt h es p r e a do f a st h el e v e lo ft h e i ro w nl i m i t a t i o n s ,t h el i m i t e ds p a c e ,a n dav a r i e t yo f c o n d i t i o n s ,o ft h ez e n gg o n g sr e s e a r c hh a sm a n ys h o r t c o m i n g s z e n g g o n g sr e s e a r c ha l s on e e dt ob ec a r e f u lw ea r ep r o p e r l yt og r a s p ,z e n g g o n g s r e s e a r c hs h o u l db e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 ,i n - d e p t h t oz e n gg o n g s e s s a y so nh i s t o r yo fac o r r e c te v a l u a t i o n k e y w o r d :z e n gg o n g t h es o n gd y n a s t y a c c e p t i n f l u e n c et h e d y n a s t yo f y u a nm i n gq i n g 4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本人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 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学位论文中凡引用他人已经发表或未发表的 成果、数据、观点等,均已明确注明出处。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 内容外,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科研成果。对 本文的研究成果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 明。 本声明的法律责任由本人承担。 论文作者签名:量亟蠹 日 论文作者签名:建型数 日 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 本人在导师指导下所完成的论文及相关的职务作品,知识产权归属兰州大 学。本人完全了解兰州大学有关保存、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存或 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纸质版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兰州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 索,可以采用任何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本人离校后发表、使用学 位论文或与该论文直接相关的学术论文或成果时,第一署名单位仍然为兰州大 学。 保密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 论文作者签名:翌五歪鞍导师签名:么纽日 兰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l j o 刖舌 曾巩散文在两宋的接受研究 曾巩作为“唐宋八大家 之一,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有着崇高的地位。从宋 代的欧阳修开始,一直到清代的桐城派,对曾巩的评价都很高。宋史曾巩传 说“曾巩立言于欧阳修、王安石之间,纡徐而不烦,简奥而不晦,卓然自称一家, 可谓难矣。评价可谓高矣! 一句话概括,曾巩的文学成就是“煊赫两宋,沾丐 明清。 圆就是这样一位在古代文学史上获得过很高赞誉的作家,自从“五四 运 动以后,对他的研究逐渐冷落。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之前,对他研究的文章寥寥无 几。近十几年来,虽然对曾巩的研究出现了不少,却都过于集中在一个方面,因 而缺少全面、正确的把握。本文试图对曾巩在两宋的接受情况作一个系统的整理, 让人们看到在宋、元、明、清都具有很高地位的曾巩,在两宋时期人们对他的接 受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况? 两宋人对曾巩的接受对于后来的元明清人对曾巩的接 受有何影响? 本文主要从接受的角度来把握曾巩散文在两宋时期文坛的状况。曾巩虽然名 为“唐宋八大家”,但是,却是一个与其他“七家”有着不同经历的人。这主要 是因为曾巩的散文和思想比较特殊。也正是因为他的特殊,才使得自己在古代文 学史上具有较高的地位。但是随着新时代的来临,曾巩的命运发生了从“煊赫两 宋,丐沾明清”到“晦于当今”的重要变化,曾巩的研究一度冷落,到了新世纪 有了新的变化,但是,这些研究还多是很集中,对于曾巩缺少全面的认识。这也 是我们现在要注意的问题。 本文主要分为四个部分: 一、曾巩研究综述,主要介绍了曾巩在二十世纪以来被研究的现状做出了一个梳 理,让大家看到曾巩研究存在的薄弱点以及本文研究方向的确立。 二、主要集中在曾巩的一生的介绍上,从曾巩的家世可以看出曾巩的思想、文学 方向,曾巩一生可谓偃蹇,但其精神却是值得称赞的,屡战屡败再战的精神 也是值得学习的。 三、本章主要从北宋开始到南宋朱熹之前,宋代人对曾巩散文的接受情况做一论 述,在这里主要集中在王安石、欧阳修和吕祖谦等人对曾巩的认识上。王安 石、欧阳修和吕祖谦都是对曾巩有着重要影响和关系的人。从这几个人着手 来研究曾巩具有代表性。 四、这一章主要集中在对曾巩散文的宣传和命运都有着很大影响的朱熹。正是因 为朱熹的存在,曾巩才得以在古代文学史上立于不败之地。本章主要分两部 分:朱熹对曾巩的赞扬和曾巩对朱熹的影响。 五、结语,宋代人对曾巩的接受直接影响到元明清人对曾巩的接受。特别是吕祖 谦和朱熹的高度赞扬,使曾巩的影响得到权威化的流传 宋史曾巩传四库全书电子舨卷三百一十九 圆王琦珍学术自应超董贾,文章元不让欧韩文学遗产1 9 8 4 年第4 期 5 兰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曾巩研究综述 曾巩散文在两宋的接受研究 曾巩,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和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宋代的欧阳修、苏 洵、苏轼、苏辙、王安石被后人合称为“唐宋八大家”。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获 得过很高的声誉:从北宋的欧阳修、王安石、苏轼,一直到清代的桐城派都对曾 巩做出高度的评价。但是二十世纪以来曾巩的研究出现很不平衡的趋势,二十世 纪五十年代至八十年代,曾巩的研究曾经出现过无人问津的地步,曾巩一度遭受 到冷落。这和他“唐宋八大家”的地位很不相称,和他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地 位相差很大。到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曾巩的研究状况开始出现扭转的局面。回 首一个多世纪以来的研究成果,可以将曾巩的研究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节,二十世纪前八十年的研究状况 曾巩的文章,从北宋一直到清代,盛誉不衰。但是,对曾巩的研究却晦于当 今。自从“五四运动 以后打倒孔家店,消灭桐城谬种的口号喊出以后,一直到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作为桐城派非常赞赏的曾巩也出现了研究冷落的命运。1 9 4 9 年以前,关于曾巩的文章寥寥无几,只有王焕镳先生于1 9 3 0 年1 1 月在江苏国 学图书馆馆刊第三卷撰写的曾南丰先生年谱和熊翘北先生于1 9 3 4 年1 1 月在江西图书馆馆刊第一期撰写的曾巩的生平及其文学。在教科书中, 只有陈柱在中国散文史中,提到过曾巩。和陈柱同时代的林传甲也提到过曾 巩,说曾巩和欧阳修,王安石齐名,并说曾王两人的文风相似,并提到朱熹对曾 巩的赞赏。 从1 9 4 9 年以后,到八十年代初,关于曾巩的文章几乎一篇也没有,相反, 在文学史中略略提到,却是一些贬抑的文字:比如:说“他既没有司马迁对历史 人物的批判精神”,“也很少韩愈那种针对现实鸣其不平的精神”,“儒学正统气味 较重”,“缺乏新鲜感或现实感”。曾巩在此期间遭受的冷落和他作为“唐宋八大 家”之一的地位极不相称。这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话题。 第二节,二十世纪后二十年的研究状况 到了八十年代,1 9 8 3 年,曾巩逝世九百周年。在江西省南丰举行了曾巩逝 世九百周年学术研讨会,学者们提出要求改变对曾巩研究冷落的状况。1 9 8 3 年 吴顺庚撰写宋代文学亟待加强一为纪念曾巩逝世九百周年而作呼吁对曾巩和 宋代文学的研究要像唐代那样深入,全面。 一时间,对曾巩的研究开始活跃起 来。抚州师专学报编辑部和南丰社联又联合出版了曾巩研究专辑,对曾巩进 行了多方面的深入探讨。王水照先生说:“总的看来,研究水平有所提高,研究 领域日趋拓展,这是可喜的新收获。这也有力的证明:曾巩的文化遗产在今天建 。陈柱中国散文史东方出版社1 9 9 6 年版,第2 4 6 页 。游国恩等主编中国文学史( 三) ,人民文学出版社1 9 6 4 年版,第2 5 页 亩吴顺庚宋代文学亟待加强一为纪念曾巩逝世九百周年而作曾巩研究论文集江西人民出版社1 9 8 6 年版 6 兰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构民族新文化的过程中,并没有失去它的意义和价值。 2 1 生平经历及作品辑佚 曾巩散文在两宋的接受研究 1 9 8 6 年刘云编写的散文名家一曾巩、1 9 9 0 年王琦珍撰写的曾巩评传 和1 9 9 3 年夏汉宁撰写的曾巩都是从传记的角度给人们展示了曾巩的一生的 坎坷经历,这几部书大致上都把曾巩的经历分为几个阶段,其中王琦珍先生的曾 巩评传不仅记述了曾巩的生平和经历,而且还较广泛的评价了曾巩文学理论、 散文风格、散文艺术、诗歌成就等问题。圆 1 9 8 4 年1 1 月由陈杏珍、晁继周点校的曾巩集由中华书局出版,这部书 比较详尽的收集了曾巩的文章,并且较为细致的校点传讹中的错误,给曾巩的作 品一个较为真实的面貌。为后人研究曾巩提供了最基本的依据。1 9 8 6 年中华书 局据金代中叶临汾刻本影印了南丰曾子固先生集。 2 2 文学、思想、及理论研究 1 9 8 6 年1 2 月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了江西省文学艺术研究所编辑的曾巩研 究论文集,较为全面的评价了曾巩的思想( 包括哲学思想、学术思想、文论思 想、史学观) 、散文、诗歌等。为曾巩的研究增添了生机。这部集子对曾巩的研 究还缺乏深入、全面,毕竟只是一个开头,但也为后来人们研究曾巩起到了带头 作用。 关于曾巩散文风格、内容及艺术特征的研究。1 9 8 3 年王琦珍先生的学术 自应超董贾,文章元不让欧韩一文,高度评价了曾巩的文学理论和创作,把曾 巩和欧阳修一起称为开文章“义法”的人物,曾巩比韩愈、欧阳修更强调“贯道 , “振文”,“经世”的关系,更强调儒学作为封建证统思想的地位与作用,十分重 视文章的写作艺术。他还把曾巩的文章的风格总结为“雍容典雅,行文纡徐婉曲, 语言平易灵活,气体峻洁爽静。” 1 9 8 4 年王水照先生的曾巩及其散文的评价 问题一文认为:“曾巩的散文成就虽然不及韩、柳、欧、苏,但他在风格、手 法、技巧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长处。 可以说是自称一家。1 9 9 5 年高克勤 曾巩及其散文述论一文把曾巩的散文创作分为五个时期:第一,求学和求仕 期,多模拟前人之作,但慷慨任气,纵横奔放己初露长于议论的特点。第二,耕 读时期。逐渐从奔放粗率向雍容典雅转变,日趋蕴藉深厚。第三,出入仕途时期。 此时散文布局谨严,说理透彻,行文迂曲,运笔柔婉,风格趋向稳定和成熟。第 四,转宦七州时期。是为其散文有一个丰收期,艺术上也达到纵笔自如,无意不 达的地步。第五,京官生活时期。晚年他不多的创作中也体现出概括精炼,议论 纵横,气势磅礴的特点。 1 9 9 7 年毕庶春试论曾巩散文的中和之美把曾巩的 散文特色总总结为:“含而不露,质而不俚,淡而实腴,怨而不怒”四个方面, 并说明了形成这种风格的原因是将儒术,文词和中和之美三者融为一体,互为表 抚州师学报1 9 8 8 年第4 期 二e 琦珍曾巩评传江西高校f f 版社1 9 9 0 年版 文学遗产1 9 8 3 年第4 期 复旦学报1 9 8 4 年第4 期 宁波大学学报1 9 9 5 年第8 卷第4 期 7 兰州大学硕:卜学位论文曾巩散文在两朱的接受研究 里,相辅相成。 1 9 8 4 年万陆曾巩散文理论和散文创作的特色一文,将曾巩的散文文风 总结为:“古雅而又平正,蕴藉而又自然”。1 9 8 4 年王水照曾巩及其散文的评 价问题将曾巩散文的思想内容总结为三点:“发扬民本思想,重视民生疾苦; 研讨治国之道,关心吏治,砥砺臣节;因时制宜,反对墨守经学陈规。 并将其 艺术特征归纳为:“1 敛气蓄势,藏锋不露;2 善于立意,精选文眼;3 议论与 叙事、写景、抒情的结合。 1 9 8 4 年唐厚纯、夏雨合写的曾巩散文艺术特色 漫议将曾巩散文的艺术归纳为:“舒缓回旋,气质内潜;剪裁得体,条理分明; 锻词炼句,语言洁净:文艺贯道,经世传久。 1 9 8 7 年鲍时祥曾巩和他的散 文认为:“曾巩是一个擅长议论的散文大家,他以文雅平正、绵密周详的风格 独立于韩、柳、欧、苏之中,抒情、记事难与欧阳修争先,说理议论则可以和王 安石并架。” 1 9 8 8 年熊礼汇论曾巩散文的艺术特色及其成因认为,曾巩散 文总的特点是:第一,因事作论,征古引经;第二,藏锋不露,婉曲达意;第三, 叙事周密,翔实明白;第四,构思入微,精于布置。 1 9 9 2 年梁静曾巩散文的 艺术特征论略一文总结曾巩散文的艺术特点为:“敛气蓄势又富有情韵”、“结 构严谨而又富有变化”、“融议论于叙事、写景、抒情之中”。这些评论大致是相 同的,总的来 兑曾巩的散文风格可以概括为:含蓄蕴藉、典雅平正、纡徐婉曲、 精于布局等特点。1 9 8 6 年李泽平试论唐宋派的师法特点一文,从理论、创 作和风格三个方面考察了唐宋派散文的特色,指出,“曾文最符合唐宋派对文风 的要求的 ,唐宋派诸人推崇曾巩,既是他们鲜明的个性特点,也在一定程度上 限制了他们的成就,成为一种缺陷。1 9 9 8 年邹自振从元明清评论看曾巩的历 史地位一文,从元明清三代对曾巩的评论出发,评价了曾巩的散文在中国古代 文学史上的地位,说他“综观前人的评论可知,曾巩对元明清三代散文的发展是 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固1 9 8 9 年邓韶玉论曾巩散文对明代唐宋派的影响认 为:曾巩散文在明代唐宋派作家的心目中高出韩、柳、王以及三苏几乎于欧阳修 并肩。曾巩的影响主要有:首先,在古文理论方法上,曾巩与韩、欧一致,比如 对文章“适世致用”的社会作用的认识,对文与质关系的认识等方面,唐宋派完 全受了韩愈、欧阳修与曾巩的影响;其次,曾巩是最早将“文统”之说从孔孟扬 韩延续至欧阳修的,影响到唐宋派“文以道相盛衰”的理论。三是,创作的影响。 曾巩在创作上借六经为本源,借圣人之学加强文章底蕴、追求一种雍容典雅的艺 术风格,都影响到了唐宋派。作者还认为:鉴于曾巩煊赫两宋、沾丐明清而晦于 当今的怪现状,加强对曾巩的认识和研究,具有特殊重要的现实意义。恸 关于曾巩思想的研究。1 9 8 5 年陈圣的论曾巩的哲学思想认为曾巩对世 界本质的认识基本上是唯心的,其思想的主要倾向是“主内,主张一种以抽象 人性论为基础的主观道德修养论,属于儒家正统的教化中心派,“虽则没什么创 造,只是对思孟学派观点的继承和运用,但形成了体系,也有一定的思辨力,从 社会科学战线1 9 9 7 年第5 期 江两大学学报1 9 8 3 年第4 期 复日学报1 9 8 4 年第4 期 争鸣1 9 8 4 年第1 期 文史知识1 9 8 7 年第1 2 期 武汉人学学报1 9 8 8 年第2 期 南京师人学报1 9 8 6 年第2 期 福州师专学报1 9 9 8 年1 2 月第1 8 卷第4 期 许昌师专学报1 9 8 9 年第4 期 8 兰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曾巩散文在两宋的接受研究 而在历史上产生过一定的影响,这是不能忽视的。”1 9 8 6 年傅义试论曾巩的 学术思想被收集在曾巩研究论文集中,这篇文章也指出:“曾巩的学术思 想是本原六经,而远绍正统的思孟学派的,他的哲学基础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认识 论和超阶级的人性论,他的学术研究是以大学之道为核心,始于致和,本于修身, 终于治平,是教化中心论,特别注重道德修养,也留意于经世致用,其道学气、 经生气虽然比较重,但还不很空疏。但在当时,不仅对诗文革新运动起了重要 的作用,而且对经学、理学也有一定影响, 固总的来说,曾巩的思想是唯心的, 但是他并不是简单的纯粹的唯心主义者,在他的文章中他也主张变革,但是要循 序渐进,不能突变,这一点和王安石是不同的。 关于曾巩遭受冷落的原因的研究。王琦珍学术自应超董贾,文章元不让欧 韩一文从思想史的角度,将曾巩遭受冷落归因于曾巩具有较为浓重的儒家思想, 并被后来的理学家和桐城派古文家所推崇,“白话文兴起,一班文学革命论者, 打倒桐城谬种,扫荡选学妖孽,那原被桐城派推崇过的曾巩,也就不再有 人问津了。 王水照曾巩及其散文的评价问题也同样认为对曾巩研究的冷落 是因为曾巩的“醇儒”奉儒家正统思想的原因,但是他也提出对曾巩思想的评价 存在着差异,并不符合他的原貌,要求改变过去评论所造成的曾巩的形象,应该 看到曾巩儒学的实践品格和要求变通的观点,新文学观念的引进,我们应该采取 多元化的态度,对传统进行准确的选择。 1 9 8 4 年刘扬忠从曾巩受冷落看古代散文研究一文认为,曾巩受到冷落, 除文学之外的原因,还有文学本身更为重要的原因,人们对曾巩这样有特殊创作 个性、创作j x l 格的作家缺乏认真的探索与了解。文章认为,当今人们多欣赏散文 的形象性与抒情性,而旧时代的人多注重曾巩“醇于儒”的思想特色,没有系统 的阐发其艺术成就,于是,今人囿于特定的文学观念,“甚而有意无意认为他不 是文学家”。 1 9 8 8 年朱安群从鼎鼎大名到世罕见知一论曾巩文学地位的变迁 一文,从历史、文化的角度,探讨了曾巩从盛名煊赫到遭受冷落的原因,指出了 曾巩文章的局限。文章认为北宋时期师友们高度评价曾巩的是他注重循舰蹈矩的 道德修养,随着人们价值观念的转变,曾巩的价值观失去了社会价值;南宋、元、 明、清人之所以重视曾巩,是因为他的思想接近道学,是因为曾巩的文章有法可 循;但理学家觉得他的哲理水平低,思想史,学术史不提他,文学家则觉得他的 文章道学气太重,缺乏形象性和抒情性,所以文学史冷落了他。作者认为,曾巩 文章善于吸取古人长处,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但着这风格恰恰是太平, 太实,太朴,太质”,缺乏形象性、抒情性、新奇性,感人之处比不上韩、柳、 欧、苏诸家。“前人说曾巩学术自应超董贾,文章元不让欧韩,捧得失当。 文章还认为,曾巩的教训就是在各方面都过于慎重了,“没有拼搏前进突破陈规 的勇气,人生便减却了光彩和价值 。 这些说法都有一定的道理,但是我们要对 曾巩做出客观的评价,就必须如刘阳忠所说要对曾巩及其作品做出认真的探索与 了解,就应该把曾巩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去研究,而不能凭主观臆断,人云亦 诗歌研究:曾巩诗歌一直是个有争议的问题,钱钟书先生说:“一场笔墨 o 抚州师专学报1 9 8 5 年第1 期 o 曾巩研究论文集江西人民出版社1 9 8 6 年版 王琦珍学术自j 畦超蒂贾,文章元不让欧韩文学遗产1 9 8 3 年第4 期 抚州师专学报1 9 8 8 年第4 期 o 光明日报1 9 8 4 年3 月2 0 日 朱安群从大名鼎鼎到世罕见知论曾巩文学地位的变迁光明日报1 9 8 4 年3 月2 0 日 9 兰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曾巩散文在两宋的接受研究 官司一直打到清朝,看来判他胜诉的批评家居多数。”从曾巩的学生秦观、陈师 道开始,曾巩到底能不能“作韵语 一直是评论家们争论不休的问题。1 9 8 4 年 熊大权曾南丰诗略探从总体上评价曾巩的诗歌:他的诗“既有清隽淳朴的一 面,又有壮峻雄拔的一面,而以清隽淳朴为基本风调。”1 9 8 4 年刘乃昌简谈 曾巩的诗歌说,曾巩的古体诗有时琢炼不精,有失于槎牙之嫌,而律诗有许多 精湛之作,长于写景,“技法较为精巧,“古诗平实质朴,近体晓畅清健” 1 9 8 5 年胡守仁论曾巩诗一文指出:“可以说子固诗不如文,不可以说子固不解诗 , 曾巩的诗“有一定的思想性 ,“也有一定高度的艺术性”,“有的造语雄伟奇崛, 这得力于韩退之”,也有“情韵不匮,风致绝佳”的。文章还分析了曾巩的若干 首诗歌。1 9 9 5 年高国藩论曾巩诗及其民本思想主要论证了曾巩诗的民本思 想在五个方面的表现和三点历史局限性,并指出曾巩写民的忧与乐,是其民本思 想主使下诗歌的主旋律。 总之,曾巩的诗歌成就不如其散文高,却也可以自称 一家。 另外还有1 9 9 8 年,朱东根撰写的曾巩文学创作观念初探对曾巩的文学 创作观念进行提挈:“绝去刀尺,浑然天质;词穷卷尽,含意未卒;文才观” 二十世纪的曾巩研究可以说从冷落走向了渐渐的繁荣,评论家们从各个方面 期望能够给曾巩一个客观公允的评价。还历史一个真实的曾巩。 第三节,近十年来的研究概况 到了二十一世纪,对曾巩的研究仍在继续。学者们对曾巩的研究更加全面, 深入,细致,有关曾巩的文章据粗略的统计大概达到了上百篇。 考证:随着对曾巩研究的深入,研究的细致,对于曾巩资料流传中的错误也 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精心的考证便应运而生:2 0 0 2 年,2 0 0 3 年,汤江浩的曾 巩及其主要亲属行实考略系列论文对曾巩的家世进行考察从而从家世的角度说 明了曾巩所受的影响。“曾巩经营家族经济与教养子弟的能力,也无疑与其先人 的教养与熏陶有关。 2 0 0 3 年龚重谟曾巩籍贯考辨认为“曾巩一贯被认作 南丰籍,可清代临川进士李绂曾提出质疑。据查史料表明,南丰仅为曾氏五世祖的 旧籍,曾巩与其父均出生于临川,临川有其田园庐舍。曾巩曾明言自己为临川人, 临川一直尊曾巩为乡贤进行祭祀。曾巩籍贯的归属不是南丰而是临川。 又为曾 巩的籍贯提出新的质疑。鲫2 0 0 3 年吴芹芳 版本考略以时代为序, 对从元丰类稿集结开始的北宋至今所流传的版本进行了全面考证,并条析其 源流关系唧;2 0 0 4 年金程宇新发现 残卷中的曾巩佚文和方艳、李 俊标 所收曾巩佚文考新发现的永乐大典残卷保存了曾巩在任 地方官时所作的1 4 封书信,经查考,其中1 3 封不见于他书,属新发现的曾巩佚 文。这是近年来曾巩佚文发现最多的一次,对曾巩研究有着重要意义。文章对信 。钱钟书宋诗选注三联出版社2 0 0 2 年第4 6 页 江西社会科学1 9 8 4 年第1 期 o 光明日报1 9 8 4 年1 月3 1 【| 回争鸣1 9 8 5 年第2 期 o 抚州师专学报1 9 9 5 年第3 期 镇江师专学报1 9 9 8 年第3 期 o 曾致尧母、妻、子考略一曾巩及其主要亲属行实考略福建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 0 0 2 年第3 期 龚重漠曾巩籍贯考辨抚州师专学报2 0 0 3 年3 月第1 期 吴芹芳 版奉考略江西图书馆学刊2 0 0 3 年第4 期 1 0 兰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曾巩散文在两宋的接受研究 中所涉及的时、地、人、事进行了初步的考说。曾巩的越州赵公救灾记流 传很广,也很被后人们所称道,那么曾巩和赵林的交游如何,2 0 0 6 年詹亚园赵 抹与曾巩交游事实略考从赵林与曾巩的现存诗文,对他们之间的交游作了大略 考察,从而大致勾勒出了赵、曾交游的基本轮廓。王安石和曾巩的友谊是从二人 进京科考开始的,但是,由于后来王安石的变法与曾巩的政见不甚相合,于是二 人便产生了隔阂,这也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2 0 0 7 年,杨璐王安石与曾巩交游 由亲到疏考认为:“王安石与曾巩一度相交甚为亲密,曾巩曾向欧阳修几度推 荐王安石,两唱和诗文亦不少。但在两人晚年却相交甚疏,其事一直为后人所关 注。究其间原因主要在于两人的政治见解、学术志趣的差异及王安石性执拗等方 面。 也为曾、王二人的友谊始末提供新的说法。 作品分析:对曾巩的作品进行分析尚不够全面,主要集中在其名篇墨池记 及醒心亭的分析及与欧阳修、王安石的同类作品比较上。这些评析多用于教 学中。如2 0 0 3 年山西教育第8 期范进敏墨池记简析;2 0 0 1 年黄毓任醒 心亭记赏析等。 思想研究:新世纪以来,曾巩思想研究渐趋繁荣,文章从不同的角度对曾巩 的思想进行探讨:2 0 0 2 年曾巩思想的理学特质;2 0 0 3 年姜国柱曾巩的军 事思想;2 0 0 3 年申夏曾巩的史学思想及其现代意义;2 0 0 4 年刘金柱曾 巩的儒释人才观;2 0 0 5 年闫树立曾巩道统思想的价值内涵;2 0 0 5 年李天 保曾巩文学思想研究;2 0 0 6 年李天保曾巩文学思想与其散文创作实践。 2 0 0 6 年马玉臣略论曾巩的经济思想:2 0 0 6 年朱东根试论曾巩的文道观。 2 0 0 7 年乐文华从洪范传看曾巩和王安石经学思想的异同。从这些文章中可 以看出,人们对曾巩思想的研究比较感兴趣,了解一个人的思想,那么其作品和 文学观也就不难理解了。 另外,关于曾巩文章的思想内容、艺术特征及其诗歌的研究也并没有停息, 对曾巩的研究呈现出越来越受人关注的地步,对曾巩研究的繁荣和全面呈现出新 世纪文化下对中国古代文化遗产的关注,也体现出新时期对不同的文学应该具有 的包容的态度。 第四节,本文研究方向的确立 从清末一直到现在,对曾巩的研究可以说是从冷落到全面、深入。综上可知, 我们对曾巩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是从现在所有的资料来看,我 们也应该看到对曾巩的研究还存在着过于狭窄的局面,过于集中于某些问题的研 究,比如对其散文的研究和对其思想的研究等方面,一个能被称为“唐宋八大家 之一的曾巩,他的研究不应该只是单方面的,对曾巩的研究仍需要继续。早在二 十世纪八十年代,就有人从宋代研究需要加强的角度,要求对曾巩进行深入的研 究。现在,这种要求还在继续。毕竟,对曾巩的研究和其他几家相比还是存在着 不足和浅薄的。对曾巩的研究不能和他的地位相冲突。并且,曾巩作为在古代能 够煊赫两宋,沾丐明清,毕竟有其存在的合理之处。在文学艺术百花齐放的今天, 我们不能把研究的目光放的过窄,或者过于狭隘,我们应该以开放的胸襟容纳各 种文化的合理发展。 o 金程宇新发现 残卷中的曾巩佚文学术月刊2 0 0 4 年9 月 方艳、李俊标 所收曾巩佚文考安庆师范学院学撤2 0 0 4 年9 月 。杨璐王安石与曾巩交游由亲到疏原凶考广西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 0 0 7 年1 0 月 兰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曾巩散文在西宋的接受研究 从前辈们的文章中,感觉到曾巩的研究还存在着问题:比如,曾巩在古代为 什么能够受到高度的赞扬? 虽然也有人试图做出过解释,但是至今仍然没有定 论;曾巩在宋、元、明、清各代的接受状况这一领域还没有开展。只有1 9 9 8 年 福州师专学报第4 期,邹自振从元明清评论看曾巩散文的历史地位一文, 涉及到了曾巩的接受问题。既然曾巩在元明清受到很高的赞誉,那么,古代人对 曾巩的接受毕竟是有其原因的。还感觉到对曾巩的研究虽然也不少,但是总的感 觉是比较散乱,不像对欧、苏、王一样系统,深入。这些都是我们改变曾巩冷落 地位的着眼点。因此本文着手从曾巩散文在两宋的接受状况入手,探究其地位的 形成。 1 2 兰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二章,生平简介 曾巩散文在两宋的接受研究 曾巩,字子固。宋神宗天禧三年( 公元一零一九年) 诞生于建昌军南丰县一 个世代书香的官宦家庭里。祖父曾至尧,宋太平兴国八年( 公元九八三年) 进士, 历任主簿,秘书丞转运使,右谏议大夫等,被封为密国公。曾巩的父亲曾易占, 宋天圣二年( 公元一零二四年) 进士,任过如皋,玉山二县知县,后被追封为鲁 国公。曾巩的家庭是一个文化素养很高,学习空气浓郁的家庭,这样的家庭为曾 巩的学习和成长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和环境。 在书香门第和官宦家庭中成长的曾巩,从小就在学习上勤奋刻苦,加上天资 聪颖,“生而警敏,不类章子。”“读书数百言,脱口辄诵。”十二岁的时候, 就曾试做六论,“援笔而成,其辞甚伟,未冠,名闻四方”固家世的影响,聪 慧过人,再加上努力刻苦,博览群书,使曾巩从小就为从事文学创作和学术研究 打下坚实的基础。科举求仕,是中国古代社会文人求取功名的一条非常重要的途 径,加上曾巩出身于仕宦之家,因此,走向科举的道路也成为曾巩光宗耀祖,展 宏图大志的必然选择。并且在科举考试中坚持不懈,为夺取功名屡战屡败的情况 下也不放弃,直到达到目的。 宋仁宗景佑三年( 公元一零三六年) ,十八岁的曾巩,满腹经纶,原以为在 科考场上施展自己的才华,夺取功名,然而,事与愿违,第一次科考,曾巩名落 孙山。正当落地痛苦不堪之时,曾巩却结实了来京游玩的王安石,两人一见如故, 成为亲密的好朋友。 宋仁宗庆历元年( 公元一零四一年) ,曾巩入太学,第二年( 公元一零四二 年) ,他又一次落榜而归,归乡后,里人对他的失败进行冷嘲热讽,有些与他不 和的人竞作打油诗来讽刺他和兄长曾晔的落第:“三年一度举场开,落杀曾家两 秀才。有似檐问双燕子,一双飞去一双来。 此时,曾巩并未气馁和消沉,他以 顽强的毅力和峰定的信念,在逆境中努力拼搏,在冷嘲热讽中发奋上进。科举的 陈腐和这种制度对人才的压抑,曾巩也感到不满与气愤,对于自己的怀才不遇, 报国无门的激愤都表现了这一时期的诗歌之中。如高松“高松高干云,众木 安可到? 汤汤鸣寒溪,偃偃倚翠纛,侧听心神醒,仰视目睛吒。风雨天地动,一 叶不敲倒。岂同涧中萍,上下逐流潦。岂同墙根槐,卷卷秋可扫。凤凰引众禽, 此木阴可焘。君求百常柱,星同此可造,般匠世无有,方锺野人好。 用高松比 喻自己清高纯洁的品格也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怨愤和不满。一鹗“酒酣 始闻壮士叹,丈夫试用何时遭? ” 抒发生不逢时,空怀抱负。 庆历二年,曾巩虽再次落榜,但却有幸结识了著名文学家欧阳修,欧阳修对 曾巩的科考屡次不中深表同情,对他的才华十分赞赏:送杨辟秀才“吾奇曾生 者,始得之太学,初谓独轩然,百鸟而一鹗。”嘉佑二年,欧阳修出任主考官, 他利用这次机会,对科举考试制度进行大胆改革,废除“太学体”使科举考场风 气为之一变,也就在这一年,三十九岁的曾巩重整旗鼓,率弟弟曾牟、曾布,从 弟曾阜和妹婿王无咨等人,离乡赶考。这一次,曾巩一行全部金榜题名,俱中进 国曾肇亡兄行状曾巩集陈杏珍晁继周校点中华书局2 0 0 4 年1 1 月版 。脱脱宋史本传曾巩传中华书局1 9 9 7 年版 国曾肇亡兄行状曾巩集陈杏珍晁继周校点中华书局2 0 0 4 年1 1 月版 丁传靖辑宋人轶事汇编卷十三 国曾巩曾巩集陈杏珍晁继周校点中华书局2 0 0 4 年1 1 月版 曾巩曾巩集陈杏珍晁继周校点中华书局2 0 0 4 年1 1 月版 1 3 兰州大学硕十学位论文 曾巩散文在两宋的接受研究 士。 如果说曾巩在求仕的道路上一波三折,痛苦与欢乐交织,那么他的早年的家 庭生活亦是如此。曾氏家族虽然是仕宦之家,经济生活并不富裕。特别是景佑三 年,曾巩之父曾易占落官而归之后,其家庭生活更见窘困。景佑四年,( 公元一 零三七年) 曾巩落第归来,科考失败的痛苦和生活的重担就这样落过早的在了曾 巩的肩上。“初,光禄仕不遂而归,无田以食,无屋以居,公时尚少,皇皂四方, 营甘粥之养。”就这样,曾巩一边学习,边操持家事。在上欧阳舍人书中, 他曾叙述了自己这段时期的生活:“然亲在忧患中,祖母同愈老,细弟妹多,无 以资衣食,恐不能就其学,况欲行其他耶? 由于家事艰辛,加上苦功学业, 曾巩积劳成疾。庆历六年,患肺病,几乎被病魔夺去生命。 父亲去世后,家庭生活的重便全部落到了曾巩的肩上,他既要更加周到的奉 养继母周夫人,又要为众弟妹求学婚嫁诸事操心,为支撑这个家,他任劳任怨, 勤勤恳恳。曾肇亡兄行状正是真是的记录了当时的情景:“广禄不幸蚤世, 太夫人在堂,阖门待哺者数十口,太夫人倚勤俭理其内,而教养四弟,相继得禄 仕,嫁九妹皆以时,且得所归,自委废单弱之中,振起而亢大之,实公是赖。 曾巩在政治事业上,曾经有过匡世济邦的大志向,但冷酷的现实却常常打破 他理想的梦幻,在政治舞台上,他并非一个出色的演员,虽然仁宗嘉佑二年进士 及第,也曾经历任太平州司法参军,馆阁校勘,集贤校理,英宗实录院检讨官, 出任过通判越州,历知齐襄洪福明毫等州。也曾编撰史书,整理古籍,在校经注 书上,成就突出有一定的影响。然而这一切都被其突出的文学事业所掩盖。尤其 是其散文成就,有着和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宋代的欧阳修、三苏、王安石合称为 “唐宋八大家”的美誉。“未冠,名闻四方,是时宋兴八十余年,海内无事,异 才问出。欧阳文忠公赫然特起,为学者宗师,公稍后出,遂与文忠公就、齐名。 自朝廷至闾巷海隅障塞,妇人孺子皆能道公姓字,其所为文,落纸辄为人传去, 不旬月而周天下。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供应链金融合同中担保资产范围及买卖双方风险分担
- 电力系统检修安全操作协议
- 高层管理人员内部股份转让及股权激励协议
- 2023年辅警招聘报名表
- 大学法学专业试题及答案
- 造价专业面试题目及答案
- 全球化与科技融合的新模式研究-洞察及研究
- 网媒专业考试题及答案
- 检验专业英语试题及答案
- 吊篮租赁公司半年工作总结
-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课件
- HY/T 080-2005滨海湿地生态监测技术规程
- GB/T 712-2011船舶及海洋工程用结构钢
- GB/T 20969.1-2021特殊环境条件高原机械第1部分:高原对内燃动力机械的要求
- GB/T 19868.4-2005基于预生产焊接试验的工艺评定
- GB/T 19633.1-2015最终灭菌医疗器械包装第1部分:材料、无菌屏障系统和包装系统的要求
- 吸附及吸附过程课件
- 羽毛球运动基础知识简介课件
- 设计美学研究课件
- 管道施工安全检查表
-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雨的四季》课件(定稿;校级公开课)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