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园艺学专业论文)重庆市维管束植物区系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重庆市维管束植物区系研究 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申请人:易思荣 指导教师:梁国鲁研究员 申明亮研究员 摘要 重庆市野生植物资源较为丰富,为了掌握重庆市境内分布的野生维管束植物的资源及其分 布状况,笔者对本地区的野生植物进行了为期近十年的调查研究,包括大量野外调查、植物 标本采集和鉴定及对历史文献和标本的查阅。 研究表明重庆市蕨类植物区系具有以下特征:( 1 ) 植物种类及分布l 又:类剐 。分丰富,蕨 类植物区系成分具备了全国蕨类植物区系1 5 个分布类型的1 3 型,共计分布有野生蕨类植物4 7 科1 2 0 属6 0 4 种( 含变种及以一卜分类单位) ;( 2 ) 科属优势明显,其中蹄盖蕨科、金星蕨科、鳞毛 蕨科和水龙骨科四个科包含了4 9 属3 3 7 种,i ! i 重庆市蕨类植物属种总数的4 0 8 3 平1 1 5 5 7 9 :( 3 ) 特有现象明显,地方特有种十分丰富,其中中国特有种类和地方特有种类分别达到1 “种和3 3 种;( 4 ) 蕨类植物区系具有古老、孑遗和原始性等特点,分布区类型多样,温带性质明显并 具有一定的热带亲缘关系。 研究结果验证了鄂两一川东属于我国三大特有现象中心之一的观点,也证明了重庆地区 处于该中心内升为我国弧热带植物的自然分布和现代分化中心之一的观点。 重庆市种子植物区系具有以下特点:( 1 ) 植物种类和区系组成丰富,共分布有野生种子 植物1 7 7 科1 1 1 3 属4 7 6 4 种,其科包含1 1 种分布型和1 3 个变型,属包含1 5 种分布型和2 3 个变犁:( 2 ) 重庆地区植物区系处丁我国三人特有现象中心之一的鄂两一川东植物分布中心, 是我国热带植物区系的现代分化和分布中心之一:( 3 ) 本地区植物起源古老,古老孑遗成 分含量人,古老科属所占比例较大,表明重庆地区是我国古植物区系的重要“避难所”和亚热带 山地植物多样化最丰富的地区之一;( 4 ) 科的区系组成以热带成分占主要,总共包含7 5 科, 达到重庆地区种子植物总科数的4 2 3 7 ,这说明重庆种子植物区系带有一定的热带亲缘关系; ( 5 ) 属的区系组成以热带成分最多,占重庆市全部蕨类植物总属数的4 0 0 7 ,其次为温带成 分,占总属数的3 2 7 0 ,同样表明重庆地区种子植物区系的热带亲缘关系较强;( 6 ) 重庆种 子植物中资源植物十分丰富,有药用、观赏、指示、食用、化丁原料及杀虫植物等类型,生 活型也十分丰富,有十生、附生和水生等类型;( 8 ) 特有现象明显,虽然本地区分布的特有科 属相对较少,但分布的特有植物种类特别是地方特有植物却十分丰富。 研究结果表明重庆地区在维管束植物分布区类型及物种分布数量上都较为丰富,同时证 明了重庆地区地区为我国亚热带植物的自然分化和分布中心之一的观点。 关键词:重庆植被蕨类植物种子植物植物区系 a b s l k a c l r e s e a r c ho nv a s c u l a rb u n d l ef 1 0 r ao f c h o n g q i n gm u n i c i p a l c a n d i d a t e :y is i r o n g a d v i s o r :p r o fl i a n gg u o l u p r o f s h e nm i n g l i a n g a bs t r a c t c h o n g q i n gi ss i t 岫t e da t 2 8 0 l o l 3 2 0 1 2 n 1 a l i t t l | e ,1 0 5 0 1 7 l l l 0 0 1 2 它1 0 n g i n l d e 1 1 i et o t a l a 托ai sa b o u t8 2 4 0 0 k n l 2 t h ef e mf l o r ai sv e 巧a d u n d a n t 甜l dt l l e r ea 托6 0 4s p e c i e s ( i l l c l u d i n gv a r i e t i e s ) r e p 陀s 锄t1 2 0 鲈眦锄d4 7f 锄i l i e si i lc h o n g q i n g 1 1 1 e 帅e so fd i 矧b u t i o na r ev 撕o u sa n dt l l ed i s 鼬u t i o n p a t t e m sa r ec l 笛s m e di n t ol3t y p e s a tt 1 1 es 锄et i m e , t l l ef e mn o r ai sa r o t l a i c ,r e l i ca n dp r i s t i 鹏; e n d e m i s mi sn o t a b l e ,t h ee n d e m i cs p e c i e st 0c l l i ma n dc l 瑚l g q i i l ga r e4 8 锄d3 3 ;1 1 圮f c mh 勰c l o a 西i l i t ) ,w i m 仃叩i c a ln o m c h o n g q i n gi sr i c hi nn o m a i l dn l e r ei sf o u n dt 0h a 、r e4 7 6 4s p e c i e si n c l u d i n gv a r i e t i e so fl ll3 g e n e mi n1 7 7 陆n 订i e so fw i l ds e e dp l 锄t s i ti sm k e su p4 9 1 7 o f3 6 0 胁i l i i i e s 锄d3 5 2 2 o f 3 1 6 0g e n e ma n d1 5 1 8 o f 3 l o o os p e c i e si nc h i m a c c o r d i i l gt 0t 1 1 ec o m p a m t i v e 孤a l y s i so fs e e dp l a i i t s i nc i n 鹊i i l g ,1 5a a j t y p 璐觚d2 3 s u b t y p u so fg e n e r aa n dl la r e a l t y p u sa n d13s u b t y p u so ff a m i l yc 锄b er e c o 印i z e d 1 1 1 e 锄o u n to f 仰p i c a lg e n e r ai s4 4 6 ,b e i n g4 0 0 7 o ft l l et o t a l ; a n dt h et e m p e r a t eg e n e r ai s3 6 4 , b e i n g3 2 7 0 ; a n dt l l ee a s t 鹊i ag e n e mi s1 5 2 ,b e i i l g1 3 6 6 ;锄d 忙c o s m 叩o l i t 姐g e 蝴i s7 8 ,b e i n g7 o l ; t l l ee n d e r i l i cg e n e r at oc h i i l ai s7 3 ,b e i n g6 5 6 i na l lt h e17 7f a m i l i e so f s e e dp l a n t si nc h o n g q i n g ,i ti s 删嫩e su p4 9c o s m o p o l i t 锄i l i e s 锄d 5l 臼o p i c a lf 缸i l i l i e sa n d2 9t e m p e m t ef a m i l i e s ,a l lo c c u p y i 】唱7 2 8 8 o ft h et o t a l a n di i la l lt l l es e e d p l a n t sm e r ei s 1 1f a m i l i e si n c l u d i n gm o r em 锄1 0 1s p e c i e s ,1 3 胁1 l i l i e so f5 l 一1 0 0s p e c i e s ,3 0 细词i e so f 2 l - 5 0s p e c i e s ,9 5f a m i i i e so f 2 - 2 0s p e c i e sa i l d2 8 鼠嘶l i e so f o n l yo n es p e c i e s t h e 叩i i l i o n sa r ev 甜f i e dt m em a tm e “e 猫ts i c h 啪柚dw e s t e mh u b e i i so n eo f m e 鹏e e n d e i i l i cc e n t e r so fc h i n 肌s en o m 锄dc h 鹊i n gi so 舱o fm t u m ld i 虢m t i a t i o na i l dm o d 锄 d i s n i b u t i o nc e n t e i si nc h i n aa l s o k e yw o r d s :c h o n g q i l l gv e g e t a t i o n p t e r i d o p h y t e s dp l 锄t sf l o 豫 i 独创性声明 本人提交的学位论文是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 究成果。论文中引用他人已经发表或出版过的研究成果,文中已加了 标注。 学位论文作者:易露秉签字日期:洲名年彳月矽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西南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 定,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 许论文被杏阅和借阅。本人授权西南大学研究生部可以将学位论文的 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 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保密期限至年月止) 。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场,粤壕 签字日期:矽易年年月加日 导师签名: 本论文:砀保密, l 少峰。 签字日期:辟否月,日 口 第l 章文献综述 第1 章文献综述 重庆市处于我国东西及南北植物区系交错渗透的地带,同时该地区大部处于我国三大植 物自然分布中心之一的“鄂听川东植物分布中心”,且第四纪冰川时期本地区所受侵袭程度较为 轻微,加之本地区地形复杂而变化多样,适宜于众多野生植物的发育和繁衍,因此本地区植 物种类异常丰富,并历来受到众多植物学工作者的关注和重视。到重庆境内进行过野生植物 调查、采集和研究的不仅有众多的国内知名专家和植物学工作者,也有许多国外著名植物学 专家和学者。 根据历史年代重庆市的植物系统研究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始于1 9 世纪七十 年代,第二阶段始于二十世纪早期,第三阶段始于二十世纪中期。其中第一阶段工作基本主 要由国外学者完成,第二和第三阶段主要由国内学者完成和进行。 对重庆植物研究贡献较人的国外学者主要有s 眦l ( 英国,1 8 6 l 重庆) 、d a v i d ( 法国,1 8 6 8 重庆、1 8 7 3 城口) 、s w i n h o e ( 英国,1 8 6 9 重庆) 、b a b e r ( 英国,1 8 7 6 1 8 7 7 重庆) 、g i l l ( 英国, 1 8 7 7 重庆) 、p 矾【e “英国,1 8 8 0 1 8 8 1 重庆) 、d e l a v a y ( 法国,1 8 8 2 三峡) 、b o u m e ( 英国,1 8 8 5 重庆) 、f a b e r ( 英国,1 8 8 7 - t 庆) 、r o c l 【i l i l l ( 美国,1 8 8 8 重庆) 、h e n r y ( 英国,1 8 8 8 砚l i j 、奉 节) 、r o s t h o m ( 奥地利,1 8 9 1 1 8 9 2 金佛山、大巴山) 、g e s ( 法国,1 8 9 2 1 8 9 8 城口) 以及 s l l l i m ( 瑞典,1 9 3 4 重庆) 等。其中最为突出是奥地利外交官r d s t i l o m 和法国天主教神甫f a 唱e s , 前者1 8 9 1 1 8 9 2 年间在南川金佛山和城口大巴山进行了长时间的连续调查和采集,其所采标本 由著名植物分类学家l d i e l s 研究并发表在d i ef l o 豫d e rc c h i l l a 中,其中包括厂人量的新 种:后者1 8 9 2 1 8 9 8 年间在城口大巴山进行了人量采集工作,仅由胁n c h e t 研究的就有2 0 0 0 余种,发表数个新属和1 1 6 个新种,其标本保存在法国巴黎自然历史博物馆,其中包括被世界 保护联盟宣布已经灭绝而新近被重新发现的崖柏。 第二阶段以我国老一辈植物学家钟观光1 9 2 1 年在巫山和大巴山等地的采集工作为起点, 随后方文培( 1 9 2 7 年南川金佛山、忠县,1 9 2 8 年南川金佛山,1 9 3 2 年城口) 、曲桂龄( 1 9 3 5 一1 9 3 6 年南川、城口) 、郑万钧( 1 9 3 8 年重庆) 、杨衔晋( 1 9 3 8 年南川金佛山,发现并采得新属银杉 标本) 等先后对重庆各地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调查和采集,这一阶段是重庆植物乃至全国植物 研究的发展阶段,这一阶段的i :作使重庆植物研究得到了较好的发展并逐步活跃起来。 第三阶段主要以解放后各次全国性资源普查为起点,包括全国野生经济植物资源普查和 全国中草药资源普查。这期间重庆植物研究的主要代表人物和成果有:熊济华和周子林1 9 5 7 年在南川金佛山采集标本4 0 0 0 号;李国凤1 9 5 7 年在南川金佛山采集标本5 0 0 0 号;戴天伦1 9 5 8 年在城口开展调奄和采集,采得人量植物标本;1 9 5 9 年( 全国野生经济植物资源普查) 由四 川省科委组织省内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并邀请中科院植物研究所参加,进行了全范围的调 查和采集,标本主要保存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和昆明植物研究所,重庆中药研究院也保留 1 两南人学硕卜学位论文 有部分药川植物标本;陈心启和郎楷永1 9 6 4 年在南川金佛山采集7 0 0 号;1 9 7 6 1 9 8 0 年( 全 国中草药资源普查) 由四川省卫生厅等主持的调查片及全省各地,采集标本2 0 余万份,这也 是目前重庆中药研究院馆藏标本的主要来源;金佛山植物资源队( 张无休等) 1 9 8 6 年金佛山 采集2 6 0 0 号;7 0 年代以后谭仕贤、王俊华、王朝辉、刘正宁、李朝利等先生也连续在重庆市 进行了2 0 余年的调查和采集,共计采集了野生植物标本3 0 余万份。所有这些调查和研究工 作为重庆植物的后期研究提供大量的基础资料,如秦仁吕根据谭仕贤和刘正字等先生早期采 集的蕨类植物标本,与刘止宁合作进行金佛山蕨类植物研究,发表蕨类植物新种1 0 0 多个。 同时本阶段对重庆植物研究贡献较人的还有杨光辉、佘孟兰、汪发瓒、孔宪需、杜大华、朱 维明、吴鹏程、陈邦杰、傅德志、胡晓云、陈心启、姚仲吾、俞德俊等先生。 重庆市处于我国东西及南北植物区系交错渗透的地带,它既处于东西植物分布的交界地 带,也处丁南北植物分界的边缘地区,是众多野生植物的自然分化中心或分布中心;从气候 区域进行分析重庆的大部分地区处于中弧热带,同时根据我国植物区系地理的划分范嗣,该 地区大部处于我国三人植物1 1 然分布中心之一的“鄂两川尔植物分布中心”,且第四纪冰川时 期本地区所受侵袭程度较为轻微,加之本地区地形变化复杂而变化多样,适宜于众多野生植 物的生艮发育,冈此本地( x 植物种类异常丰富。我国蕨类植物分类奠基人秦t :昌先生对重庆 金佛山蕨类植物进行过较多研究,后来有张百誉、何海、李玉泉等先后对重庆地区的蕨类植 物种类作过报道,共计记载蕨类植物4 3 科1 0 9 属3 7 9 种( 含变种及以下分类单位) 。为了详 细了解和掌握重庆地区的野生植物资源状况,作者对重庆市进行了近十年的野生植物资源调 查,植物标本采集和鉴定,并根据调奄结果对重庆市地区分布的植物资源进行了较为系统的 整理,并根据中国植物忠相关卷册对其中存在的错误名称进行了初步修改,整理后增加蕨类 植物4 科l l 属2 2 5 种,从而使重庆市蕨类植物总数达到4 7 科1 2 0 属6 0 4 种,分别占全国蕨类 植物6 3 科2 3 l 属2 6 0 0 种的7 4 6 3 、5 1 9 5 和2 3 2 3 。其中我国特有种1 6 4 种,重庆市特有 种3 3 种。调查结果显示重庆市种子植物有2 9 4 科1 8 4 8 属5 8 0 0 余种,其中野生种子植物1 7 7 科l l l 3 属4 7 “种,分别占全国种子植物3 6 0 科3 1 6 0 属3 1 0 0 0 种的4 9 1 7 、3 5 2 2 和1 5 3 7 , 其中包含地方特有植物8 1 6 种,珍稀濒危及国家重点保护植物2 4 4 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 物1 0 种,属国家二级保护的3 0 种。 1 1 植物区系研究进展 1 1 1 基本概念 维管束植物是指植物体内含有维管束的_ 类植物,包括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种子植物 叉根据花被的有无等分为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被子植物根据其种子发芽时子叶的数量等分 为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两人类。 对于植物区系这一概念,在我国普遍采用吴征镒和王荷生的观点,即植物区系( n o m ) 是指 2 第1 章文献综述 在一定地区或国家所有植物种类的总和,是植物界在一定自然地理条什卜,特别是在自然历 史条件下,综合作用、发展、演化的结果( 吴征镒,王荷生,1 9 8 3 ;张光富,2 0 0 1 ) 。它的形成 与区域性的自然地理条件密切相关;它是植物界在长期的自然地理条件下,特别是古地理条 件影响下,尤其是物种和居群遗传与变异对立统一的综合作用下而发展、演化、繁育、不断 扩散的时空产物;它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多到少、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无数次演 变过程,最后形成各植物分类单位水平( 即地理) 与垂直分布、区系构成与组合,以及历史发展 过程中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既连续又间断的有机体或系统;它既是一个动态体系义是一 个静态体系( 张光富,2 0 0 1 ;王荷生,1 9 9 2 ) 。 1 1 2 植物区系研究进展 我国历史悠久,从记载的史料看,早在诗经、禹贡和山海经等著作中就有关 于植物种类和分布的记载,但植物区系和植物地理学的研究始于上世纪三十年代。之前还没 有真正意义上的有关对植物区系的研究。我国甲期植物区系研究的成果主要有中国尔南部 森林植物之观察( 1 9 2 6 ) 、中国小本植物区系与北美尔部区系之比较( 1 9 3 5 ) 、中国植物区 系之性质与关系( 1 9 3 6 ) 、中国北部和两部的植物地理概念( 1 9 3 4 ) 、云南植物地理( 1 9 4 2 ) 、 用五加科资料对中国植物地理ix 划( 1 9 4 4 ) 和尔i 哑植物分布之要义及问题( 1 9 5 0 ) 等。 5 0 年代以后是我国植物区系学研究蓬勃发展的时期,老一辈的专家纷纷深入到祖国各个 山区调查研究、采集标本,掌握了大量植物资源分布情况的资料。随着我国标本资料积累日 益丰富,分类定名i :作和专科0 属、地区性或全国植物区系地理的研究普遍展开,已为我国 开展植物区系地理学研究创造j 良好条件,并开始不断发表一些论文。如李惠林发表的中 国玄参科植物地理之替代现象( 1 9 5 0 ) 、郑勉发表的庐山植物的分布及与皖、浙诸山的关系 ( 1 9 5 7 ) 、吴征镒发表的云南热带、热带地区植物区系研究的初步报告( 1 9 5 7 ) 等。这些论 著为我国各地植物的组成、分布及迁移规律作了个较为深入的分析研究,对我国植物资源 有了初步的认识。 8 0 年代开始随着标本资料的急剧增多和大规模植物考察活动的不断进行,其它相关学科 的迅速发展以及数学、计算机住植物区系地理学研究领域中的广泛应用,植物地理与区系的 研究明显增多,向宏观和微观领域两个方向发展的趋势日益明显,统计处理、建立数学模型 等数学方法不断被引入剑植物区系地理学研究领域中。到9 0 年代我国植物区系方面的研究取 得了巨大的成果,在世界上走在领先地位。其中最为突出的是中国著名的植物分类区系学家 吴征镒的研究成果,他白5 0 年代以来,比较全面而系统地研究了中国植物区系。最初把大陆 板块学说和植物进化相联系起来研究,并丁1 9 7 9 年发表了论中国植物区系的分区问题, 将中国植物划分为泛北极植物区和古热带植物区、7 个亚区和2 2 个地区。1 9 8 3 年与王荷生合 著了中国自然地理( 植物地理) 专著,把植物区系地理成分和发生成分联系起来,把联系分 3 两南人学坝1 :学位论文 布和间断分布看成一个统一体进行研究。1 9 9 1 年止式发表了中国种子植物属的分布区类犁。 将中国有记录的3 1 1 6 属植物划分为1 5 个类型和3 1 个变型,该书已经成为植物区系1 :作者必 用的工具之一。1 9 9 8 年他又重新将全国种子植物区系划分为4 个植物区、7 个亚区、2 4 个地 区、4 9 个亚地区。1 9 9 3 年在中国植物属的分布区类型研究的增订和勘误中,将中国植物 3 2 4 6 属划分为1 5 个类型和3 5 个变型。1 9 9 0 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人项目一中国种子植物 区系研究正式启动,在吴征镒的主持下顺利完成并取得了巨人的成果,在该领域走在世界之 前列。期间发表了一系列著名论著,金沙江干热河植物区系特征的初探( 金振洲,1 9 9 4 ) 、独 龙江地区种子植物区系的性质和特征( 李恒,1 9 9 4 ) 、华两南干热河区系的特征、性质和起 源( 金振洲,1 9 9 5 ) 、横断山脉地区种子植物区系的初步研究( 李锡文,1 9 9 3 ) 、大兴安岭 植物区系地区种子植物区系研究( 傅沛云,1 9 9 5 ) 、东北植物区系地区种子植物研究( 1 9 9 5 ) 、 华中植物区种子植物区系的研究( 1 9 9 5 ) 、华东地区种子植物区系研究( 傅沛云,1 9 9 5 ) 以及滇黔桂热带亚热带( 滇黔桂地区和北部湾地区) 种子植物区系研究( 1 9 9 5 ) 等。 与此同时,也涌现了一批植物区系学家,他们也开展了人量的研究t 作,并发表了大量 的论文。比较典型的有:张宏达发表的华夏植物区系的起源与发展( 1 9 8 0 ) 、大陆漂移与 有花植物区系的发展( 1 9 8 6 ) ;手衙1 :编著的中国区系地理( 1 9 9 2 ) ,华北植物区系地理 ( 1 9 9 7 ) ,这两本书成为植物区系教学和科研的教材;应俊生、张玉龙合著的中国种子植物特 有属( 1 9 9 4 ) ,是第一部论述中国种f 植物特有属的著作,确定了特有的概念和类型,分析了 中国特有属的性质、特点、起源和分布规律,论述了中国三人自然地理区对特有属分布的影 响,并对划定的中国三人特有现缘r | l 心的形成原冈、性质以及各中心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在2 0 世纪以来,中国植物区系研究进入了活跃阶段,随着区系丁作的深入开展,一些大的关 键性区域的植物区系研究已经基本完成,一些特殊区域和重要科属的植物区系研究正日益受 到人们的重视和关注。这一时期发表的论菥有:贺礼学发表的中国岩黄耆属植物区系生态 地理分布( 2 0 0 6 ) 和岩黄耆属系统分类研究进展( 2 0 0 5 ) 、成明吴发表的横断山区苹果属 植物区系地理学研究( 2 0 0 4 ) 、张明理发表的黄耆属簇毛黄耆亚属生物地理学研究( 2 0 0 3 ) 等。 1 2 自然地理概况 1 2 1 地理位置 重庆市位于我国中西部结合区、长江中上游三峡库区中心点,东邻湖北省和湖南省,南 靠贵州省,西面和北面与四川省相连,东北角与陕西省交界。地理坐标为东经1 0 5 0 1 7 ,_ 1 1 0 0 1 2 , 北纬2 8 0 0 9 ,一3 2 。1 2 。东西长4 7 0 k m ,南北宽4 5 0 k m ,幅员面积为8 2 4 万k m 2 ,占全国陆地面 积的8 5 8 。 4 第l 章文献综述 1 2 2 地质 重庆市在地质构造上位于“新华夏系第三沉降带”内,其西部属四川向斜东南褶皱带,由二 十余条近于平行排列的隔档式构造组成,出露地层主要是三迭系和休罗系地层,背斜一般为 三迭系灰岩、泥岩和砂岩组成,向斜为侏罗系中上统红色砂泥岩组成。南部丘陵为背斜构造, 出露三迭系须家河组的地层;南部低山呈条形向北东延伸,出露三迭系的碳酸盐岩。北面为 秦岭地槽与四川向斜的过渡区,沉积层较盆地为厚,地层齐全,除泥盆、石碳系外,其余各 系地层均有分布。东南部和南部边缘山地多呈北北东转至近东两向,出露地层除缺失石炭系 外,自震旦纪至第四系均有分布;背斜多为古生界灰岩组成,向斜主要由中生界灰岩和红层 构成。 根据岩性的相似性,受岩性控制而形成土壤的相似性和对植物发育影响的相似性,我市 出露的地层可以分为5 个主要岩组类型:第四系松散堆积岩组、砂岩类岩组、泥岩类岩组、 碳酸盐岩类岩组和变质岩类岩纽。 1 2 3 地貌 重庆市北、东、南二面均为l i j ,地势东高两低,由南北两面向河谷倾斜。北有大巴山, 东及东南有巫山、七曜山、南有大娄山,大巴山山体海拔多在1 5 0 0 m 以上,巫山、大娄山主 体山峰多在海拔2 0 0 0 l l l l 以上。两部为起伏和缓的丘陵,除部分主体山峰海拔在l 以上外, 大部分地面均在海拔2 0 0 7 0 0 m 之间。西部处四川盆地底部,主要出露侏罗纪、白垩纪的红 色岩系,地表呈现一片紫红,其地貌特征与边缘山地迥然不同。长江自西向东流贯全境,乌 江、嘉陵江为南北两大支流。 根据我市地貌的具体特征,可以分为中山、低山、丘陵和平坝四个主要的类型。但由于 地形复杂多变,各种地形常有交错分布。 中山指绝对海拔高度在2 0 0 0 m 以上而相对高度大于5 0 0 m 的地区,如大巴山、巫山、七 曜山、武陵山及大娄山等地区的主要山体。大巴山横亘丁东北部边缘重庆最北端,山体庞大, 浑厚雄伟,地势由两向东逐渐升高,山脉呈西北一东南走向,海拔一般为2 0 0 0 m ,最高峰为 巫溪北面的川鄂岭,海拔2 7 9 6 8 m ,包括城口、巫溪及开县、奉节、巫山等县的全部或部分。 河流下切强烈,多形成深切峡谷,灰岩分布较广,岩溶作用强烈。巫山、七曜山、武陵山及 大娄山耸峙在重庆东部、东南部及南部边缘,山岭海拔1 0 0 0 _ _ 2 0 0 0 i i l l 左右,最高峰金佛山可 达2 2 5 l m ,地表为中度到深度切割。包括巫山、奉节、云阳、万州、丰都、武隆、彭水、石 柱、黔江、南川及綦江、江津等县的全部或部分。长江由西向东横切巫山,形成著名的“长江 三峡”;七曜山、武陵山在东南面形成连绵山地,岩溶地貌发育;大娄山主脉虽不在市内,但 其北侧支脉却成为南部江滓、綦江、南川以南一线的主要山地。在这些地区,页岩分布极广, 降水丰富,气温高,有利丁岩溶进行,各种岩溶地貌十分丰富。我市中山地区分布范围较j “, s 两南人学硕l j 学位论义 面积较大,约有3 8 万k m 2 ,约r j i 全市幅员面积的4 7 。 低山指绝对海拔高度在5 0 0 一1 0 0 0 恤,相对高度大于2 0 0 m 的山地,大致分布在荣吕、合 川一线以东,涪陵至万州长江河段以西的范围内,地貌顺应地质构造发育,背斜向斜相间, 呈东北一西南向排列,形成一系列平行的背斜低山和向斜丘陵谷地,成为著名的“川东平行岭 谷区”。岭谷内河流切过背斜山时形成峡谷。峡谷上下游落差大,水力资源丰富。我市低山区 分布范围亦较广泛,但整体面积分布不是很大,有1 8 万k m 2 ,约占全市幅员面积的2 2 。 丘陵是相对高度小于2 0 0 咖的起伏地面。包括潼南、大足、荣昌、铜梁及合川。为四川盆 地中心部分,即有名的“川中丘陵”,其地表岩层倾角一般小于6 0 ,格状水系颇为发育,方山 丘陵景观比较典型。面积为2 3 万l 锄2 ,占幅员面积的2 8 。 根据重庆的具体地貌特征和实际情况,将海拔小于8 0 0 m ,地表起伏不大的平坦地面归为 平坝。包括垫江、梁平、开县、长寿渡舟及秀山、酉阳的龙潭,其中梁平坝面积达1 3 8k m 2 , 为渝东第一人坝。此外,嘉陵江在合川一带,有广泛的冲积平原形成。平坝在我市的总面积 月有l 万k m 2 ,约占幅员面积的1 2 。 1 2 4 气候水文 重庆位于北半球副热带内陆地区。其特点是:气候温和,降水充沛,四季分明,热量丰 富,冬暖春早,夏热秋凉,春多夜雨,夏多伏旱或暴雨,秋季多绵雨,冬季多云雾;湿度大, 日照短缺,立体气候明显,水、热、光照同季。受海拔高度和地域分布的影响,各地气象要 素指标差异较人。春甲气温不稳定,夏k 酷热多伏旱,秋凉绵绵阴雨大,冬暖少雪云雾多。 重庆年平均气温为1 8 。1 月份气温最低,月平均气温为7 ,极端最低气温1 5 o 。7 月至 8 月份气温最高,多在2 7 一3 8 之间,极端最高气温4 4 1 ,曲的年积温3 0 0 0 6 9 0 0 , 甚o 的年积温1 9 3 0 6 0 0 0 。无霜期1 1 仁3 6 l d 。 重庆地区雨季多集中在夏秋两季,多年平均降雨量为8 8 0 一1 7 0 0 1 1 1 l 。重庆亦有“雾都”之称。 每年秋末至春初多雾,年均雾日为6 9 d 。每逢雾日,满城云缠雾绕,大街小巷缥缈迷离,恍若 仙境。重庆还是中国日照最少城市之一,年均日照时1 2 5 9 5 h 。7 月至8 月份略高,月均日照 约2 3 0 h 。其他月份在1 5 0 h 时以下。重庆三面环山,沟壑纵横,因此风速较小。但在夏季雷阵 雨天气时,又一反常态,常常伴有大风,风速每秒可达1 0 _ - 2 7 m 。重庆市主要气候要素见表 1 】。 6 第1 章文献综述 表1 1 重庆市各区域的气候要素表 1 曲l e1 1c l i m a t i cf j k t o r so fs e v e r a lc h o n g q i n ga r e 弱 重庆市位于长江上游、三峡库区中心点,水资源相当丰富。从总的地貌结构,火致分为 北面中山,东和东南面为低山,西面为浅丘,中间为平行岭谷区。重庆市的河流湖泊受地势 地貌制约均属长江水系。长江从西南部的汀津市羊石乡入境,旱两南一东北向流贯全境至巫 山县碚石乡出境,过境流程7 0 8 8 k m 。长江南北备一大支流:嘉陵江和乌江。 市境内流域面积在1 0 0 k m 2 以上的河流5 0 余条,流域面积在5 0 0k m 2 以上的河流4 0 条。 主要河流有k 江、嘉陵江、涪江、渠江、綦江、琼江、御临河、龙溪河、濑溪河、乌江、酉 水、人宁河和任河等。人中型水库湖泊4 3 个,其中大于1 0 0h m 2 的水库、湖泊2 4 个。重庆辖 区内平均水资源总量3 5 0 0 亿m 3 ,其中地表水约占7 0 。 水系在区域空间的组合形式,具有明显的受构造制约的四人水文网特点。 西部平行岭谷主要由次成河、顺向河、逆向河构成相互直交或近似直交的格网状水系。 各水系被严格地约束于丘陵中,呈彼此平行的羽状分布。主要为嘉陵江水系和长江干流左岸 水系。 东南部由于受大娄山和武陵山的影响,众多的倒置山雄距,海拔高差大,江河纵剖面的 比降大,地表的下切侵蚀和溯源侵蚀进行得异常活跃,支流短小,水系多呈钳夹形,主要是 乌江水系。 东北部中山丘陵区的河流由于受七曜山、方斗山、巫山的影响,多呈蛇曲状发育,构成 树枝状水系,长江干流水系。 北面受人巴山制约,大宁河、梅溪河、汤溪河、小江及任河均发源于大巴山南坡,年径 流深达6 0 0 1 2 0 0 i 姗,主要河流任河旱钳夹状向北进入汉水流域。 7 西南人学顾i j 学位论义 1 2 5 土壤 土壤是自然地理环境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深刻反映着气候和生物等自然地理要素的综 合作用。重庆属亚热带生物气候,受成土母质的影响,地带性土壤主要为黄、红壤和黄棕壤 等类型。 两部、中部和南部土壤的垦殖指数高,为重庆的农业土壤区。境内丘陵起伏,由背斜构 成的低山( 海拔5 0 0 一1 0 0 0 | 1 1 1 ) ,山上成土母岩呈侏罗纪硬砂岩和三迭纪薄层灰岩,在这些岩 石风化物上,在常绿阔叶林和针叶林下发育着自然黄壤。主要树种有栲树、四川大头茶、楠 木、樟树、竹类、马尾松、杉木等。山的下部在农业栽培条件下,发育成各种农业土壤一 黄泥田、黄泥土、冲积性水稻土等。此外,在森林破坏的地方,覆盖于石灰岩上的黄壤层冲 刷殆尽,在新风化的石灰性母质上发育着黑色石灰土。 分布于平行岭谷间的海拔6 0 0 m 以下广阔丘陵地为株罗纪紫色砂页岩发育成的紫色土,经 长期耕种熟化为紫泥十、紫泥田。在丘陵上部,冈冲刷强,主要是肥力低的紫色白骨子土, 多种植耐旱瘠的红苕、豌豆等作物。在丘陵中卜部,为肥力中上等的紫泥田、紫泥土,种植 水稻和小麦。 在东部和东南部的大娄山北麓,巫山西坡,山体较低,土壤垂直带组合是:山地黄壤( 海 拔7 0 0 一1 7 0 0 l i l l ) 一山地黄棕壤( 海拔1 7 0 0 一2 0 0 0 m ) 。 北部大巴山,海拔多在2 以上,母岩卡要有灰岩、硅质灰岩、板岩、页岩及砂岩等。 士壤难直带组合是山地黄壤( 海拔7 0 旺1 5 0 0 l m ) 一山地黄棕壤( 海拔1 5 0 旺2 1 0 0 m ) 一山地 棕壤( 海拔2 1 0 0 _ _ 2 5 0 0 | n 1 ) 一山地灰棕壤( 海拔2 2 0 0 _ _ 2 8 0 0 m ) 。 山地黄壤是我市分布最多的一类土壤,由灰岩、砂岩、泥岩、第四系沉积物等残积风化 壳经淋溶作川而形成的地带形土壤。j + 泛分布j i 海拔5 0 0 _ 一1 4 0 0 l i i l 的山地。带内还分布着受母 岩性质影响较人的紫色十和红色石灰土。山地黄壤带内绝大部分- 十地己开垦利用,除经营农 业外,还种植药材,栽培茶树、油桐、竹类等经济林和马尾松、杉木、柏木等用材林,是我 市主要的森林七壤。山地黄棕壤带分布在山体上部或上中部,土壤肥力较高,为经营林业的 良好基地,常见树种有桦、槭、水青冈、鹅耳枥、漆以及青杠、细叶青杠、石栎等。山地灰 棕壤分布在山体上部,我市不多,主要在城口,森林为亚高山针叶林,主要树种有铁杉、冷 杉及糙皮桦、槭树。 此外,在秀山盆地、涪江沿岸高阶地还分布有红壤。红壤成土的水热条件较黄壤好,经 熟化后一年可二熟至三熟,宜种作物广,是我市水稻、甘蔗、花生和经济林木的重要产区。 8 第l 苹文献综述 1 3 植物资源状况 1 3 1 植物区系特点 1 3 1 1 植物种类种类丰富 重庆市处于我国东西及南北植物区系交错渗透的地带,同时该地区大部处于我国三大植 物自然分布中心之一的“鄂两川东植物分布中心”( 应俊生,1 9 7 9 ) ,且第四纪冰川时期本地区所受 侵袭程度较为轻微( 李四光,1 9 4 0 ;郭令智,1 9 4 3 ) ,加之本地区地形复杂而变化多样,适 宜丁众多野生植物的发育和繁衍,因此本地区植物种类异常丰富。据不完全统计,全市有野 生维管束植物植物2 2 4 科1 2 3 3 属5 3 6 8 种,野生植物中蕨类植物4 7 科1 2 0 属6 0 4 种,裸子植 物7 科2 3 属3 9 种,被子植物1 7 0 科1 0 9 0 属4 7 2 5 种。 1 3 1 2 特有种及少种科属多 重庆市在第四纪冰川时期没囱直接受剑北方人陆冰川的严重侵袭和破坏,为植物提供了 良好的生存和演化条件。因此本地区植物种类特别是特有植物种类异常丰富,据不完全统计 本地区分布有中国特有植物3 6 1 3 种和地方特有植物8 4 9 种,如药用植物的黄连和红豆杉分别 采白城口和巫山,南川石杉胁掣理r z 胁刀口门幽“彻朗s 括、四川阴地威b d f 垆砌册s 甜f c “p 阿绷s p 、桂 龄鹅耳枥白,p 栩嬲 删,声刀口,幽“鲫口、樱叶楼梯草点- f 口西f 硎口p 袱玎咖砌肌等均为重庆的地 方特有植物。 同时本地区也分布有人量的单种或少种科属,单种科植物有连香树科的连香树 c e r c i d i p h y l t 姗l j 叩o n i c t l mw r s i n e n s e 、水青槐科的,k 南檄t e t r n c e n i r o ns i n e 惦e 、火血藤科的人 血藤勋馏删f i 口如搬c l f 以纽等,另外还有成片野生的银杏科的银杏g 加五g d6 如施,有活化石之 称,尤为突出。 重庆市单种属植物有钟萼木属曰旭8 c 砌p 娥朔、香果树属e m m e l l o p t i 器y s 、拐棍竹属 几r g 嚣缸、大包芹属d 地渤s 胁、串果藤属跏q 伽砌p 妇、金佛山兰属仡,秘伽缸、水青树属 死抛c p 7 幻疗、大血藤属勋r g 删f d 如搬、银杉属国f | i l q 矽、水杉属朋叠砌s 叼“d 缸、连香树属 q 卵砌p 朋切l 等,这些植物多数为我国西南地区所特有。少种科属在重庆也有很多分布,如 三尖杉科c e p h a l o t a x a c e a e 、三白草科s a u l l l m c e a e 、铁青树科o l a c a c e a e 、粟米草科m o l l u 舀n a c e 、 蜡梅科c a l y c a n m a c e a e 、蓝果树科n y s s a c e 等科以及金钱械属d 驴把r d 行胁、腊梅属 a 砌d 刀彻咖船、星果草属彳s 纪仰y 删聊、羌活属 厂d f 印纪馏f “肌、直瓣苣苔属爿刀钞f i 舻m 伽、金 盏苣苔属厶硎p 加l m 、鹭丝兰属d f “,口,l 肪p ,口、八角莲属脚d s 朋口、假贝母属占d ,6 傩f i 硎埘口、盾 果草属刀砂加以甲淞、四棱草属厅甩口6 p 砌、通脱木属乃舳p 口盯似、鞘柄木属乃,廊e 胁口、车前 紫草属跏咖j i i 刀s f d 刀缸、半蒴茂苔属砌”f 6 d 印、珊瑚茛苔属朋d 威,c 淞、动蕊花属鼢胛邯f 删伽 等属,这些植物也主要为我国两南地区所特有。 9 西南人学硕l :学位论文 1 3 1 3 区系起源古老,孑遗植物多 重庆位于我国两南腹地,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其自然条件复杂,地形复杂多样, 适于各类植物的生存与繁衍。虽然在第四纪有山岳冰j i i 的存在,但对重庆植物区系影响不大, 古老植物得以保存和发展。因此本地区第三纪及以前的的古老孑遗植物众多。在孑遗植物中, 蕨类植物有古生代的莲座蕨属彳啊鲥叩据协、松叶蕨属a f ,d f “m 以”也朋等,有中生代三迭纪的紫 萁属伪肌“疗妇、芒萁属d 记,口印f p 廊、里白属舭一栅,有株罗纪的桫椤属c 弦加以及金毛 狗属c f 6 够甩姗l 和白垩纪的瘤足蕨属科咖,妇等。此外还有许多第三纪植物,如蕨类植物 中有风尾厥属尸切由、石松属巧c 唧讲“m 及海金沙属珧口硪“肌等古老植物。裸子植物中有银 杏、银杉、水杉,都是有名的活化石;产于白垩纪的有松属砌搬、榧属乃m 驯和粗榧;产 于第三纪的有油杉属缸西比e ,地、冷杉属彳6 泌、铁杉属乃m 弘、柳杉属d 叨幻m p 砌、杉木属 c 锄,l f ,如咖口聊胁、竹柏属乃面节郴等。被子植物在白恶纪初期至晚期已出现的有昆栏树科 t r o c h o d e n d r a c e a e 、连香树科c e r i d i p h y l l a c e a e 、桑科m o 豫c e a e 、i l 矛科c e l 雒t r a c e a e 、鼠李科 l n a m n a c e a e 、槭树科a c e m c e a e 、小兰科m a g n o l i a c e a e 、樟科l a 啪c e a e 、毛莨科r h a m n a c e 、 金缕梅科h a 瑚a m e l i d a c e 、桦木科b e t u l a c e 、胡桃科j u 酉锄d a c e 、防已科m 喇s p e n l l e 及杜鹃花科e t i c a c e 北等5 0 个左右的科。此外还有许多在第三纪已建立的科,如杨梅科 m 州c a c e 、苦术科s i m a n l b a c e a e 、八角枫科a 1 a n g i a c e 、七叶树科h i p p o c 硒t a m c e a e 、山茶 科1 1 1 e a c e a e 、钟萼小科b r e t s c h i l e i d e r a c e a e 、安息香科s t y r a c e 、马鞭草科v e r b e n a c e 、珙桐 科d a v i d i a c e 、山矾科s y r n p l o c a c e 犹、紫葳科b i 印o i l i a c e a e 、清风藤科s a b i a c e a e 、大风子科 f l a c o u n i a c e a e 、旌:常花科s t a c h ”m c e a e 、远忠科p o y g a i a c e a e 、楝科m e l i a c e a e 、胡颓子科 e l a g n a c e 犹、腊梅科c a l y c a n 吐l a c e 扯等。以上这些科、属植物都是组成重庆植被的重要成分。 1 3 1 4 裸子植物种类多 重庆植物区系是在古地中海白垩纪植物群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属丁亚热带类型。重庆 又是著名的第三纪植物的避难所,松、杉、柏植物中的单种属和少种属也特别丰富。虽然这 些植物个体在植被外貌上不占有重要地位,但在系统上的孤立反映出区系上的古老性。著名 的植物如水杉朋p 细s p g “d 胁戚咿f i f d 6 d 埘甜、银杉、福建柏而七砌胁j i i d 妇彳,岱办、穗花杉 彳m p 甩f d f 烈淞口曙d 触绷细、崖柏刀l 咖s “f c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化肥行业节能减排合同协议
- 第2单元第3课《互联网的基本服务》说课稿 2024-2025学年青岛版(2010)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下册
- 关于内科护士个人工作总结
- 中医医师试题及答案
- 2025年环保型断桥铝合金门窗研发与生产合同
- 工地施工人员培训及技能考核协议
- 咖啡厅租赁合同及咖啡豆种植基地租赁管理协议
- 文化旅游工程款支付担保协议范本
- 高端车型全国销售总代理权许可合同
- 股东财务信息披露与管理合同
- GB/T 46239.1-2025物流企业数字化第1部分:通用要求
- 癌症患者生活质量量表EORTC-QLQ-C30
- 新疆地方史课件
- 一粒种子旅行
- GB/T 9124-2010钢制管法兰技术条件
- GB 4287-1992纺织染整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 FZ/T 07019-2021针织印染面料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
- 腰椎间盘突出症课件
- 桂阳县中小幼教师资格定期注册工作指南专家讲座
- 童装原型部分(课堂)课件
- 软件测试用例实例非常详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