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维彩超在乳腺癌中的应用毕业设计/论文课 题 名 称 三维彩超在乳腺癌中的应用 类 别 系 别 专 业 班 姓 名 评 分 指 导 教 师 20 年 月 日独创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本文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任何他人撰写或发表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许可的引用部分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以在论文中做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感谢和敬意。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签字日期: 年 月 日X大学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论文是本人在XXX大学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在导师指导下完成的论文。本论文的研究成果归XXX大学所有,本论文的研究内容不得以其他单位得名义发表。本人同意XXX大学有关保留、使用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论文,允许学位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采用复印、缩印或其他手段保留论文;学校可根据国家有关部门规定送交本论文。同意学校将论文加入中国优秀博硕士论文全文数据库,并按照中国优秀博硕士穴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出版章程规定享受相关权益,同意授权中国科学信息研究将本论文收录到中国论文全文数据库,并通过网络向社会龚总提供信息服务,对于涉密的沦为内容,解密后适用于该授权。作者签名: 导师签名 年 月 日 年 月 日目录三维彩超在乳腺癌中的应用4前言8临床资料91.1 一般资料91.2 三维彩超检查91.3 三维彩超手术引导101.4 术后检测101.5 统计学分析11结果122.1 三维彩超检出乳腺癌病理类型及病灶大小分布情况122.2 早期及中晚期乳腺癌在三维彩超下的表现132.3 三维彩超分别与传统诊断方法的检出率比较152.4 不同直径病灶检出率对比152.5 三维彩超手术引导作用意义对比162.6 术后监测复发例数情况检出情况对比172.7 术后辅助放疗放射量及放射面积的情况对比172.8 术后辅助放疗患者血液学相关检查指标对比分析183 讨论193.1 三维彩超203.2 三维彩超应用203.3 三维彩超的应用问题213.4 三维彩超在乳腺癌中的诊断应用213.5 三维彩超在手术引导中的应用223.6 三维彩超在乳腺癌术后复发预防监测中的应用23结论24参考文献25综述30三维彩超在乳腺癌中的应用进展301 三维彩超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进展312 三维彩超在乳腺癌治疗及疗效评估中的应用价值333 三维彩超的新技术34【参考文献】35致 谢38三维彩超在乳腺癌中的应用摘要目的:探讨三维彩超在乳腺癌中的诊断和治疗方面的应用价值,提高乳腺癌诊断的准确性以及治疗过程中临床应用优势和应用方法及意义进行分析,对三维彩超在乳腺癌应用进行综合性研究。方法:随机选取2013.5至2015.3期间某院收治的且经三维彩超诊断发现而入院触诊的乳腺癌肿瘤患者137例,对所有纳入研究患者的患者三维彩超诊断结果与手术过程中验证的后病理学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诊断准确性及应用价值;在分析三维彩超针对乳腺癌患者治疗中的应用,分析其治疗时的临床效用价值。结果:(1)诊断应用结果,诊断结果表明,患者年龄小于30岁的17(12.41%)例,30岁至50岁的41(29.93%)例,大于50岁的79(57.66%)例。病理类型情况:三维彩超检查结果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82(59.85%)例,小叶癌31(22.63%)例,导管内癌18(13.14%)例,髓样癌6(4.38%)例。病灶肿瘤体积最小直径0.3cm,最大直径3cm;其中病灶直径0.3-1cm的患者93(67.88%)例,病灶直径1-2cm的患者40(29.20%)例,病灶直径2-3cm的患者4(2.92%)。其中101(73.72%)例患者为一个肿瘤,36(26.28%)例患者为两个或两个以上肿瘤,诊断过程中发现112(81.75%)例患者为早期乳腺癌,25(18.25%)例患者为中晚期乳腺癌;对比分析检出率中,本研究中204例诊断为乳腺癌患者137例,手术验证病灶204个,其中三维彩超检出病灶196个,检出率为96.08%;B超检出病灶137个,检出率为67.16%;CT扫描检出病灶172个,检出率为84.31%;钼靶X射线摄影检出病灶183个,检出率89.71%。结果表明,B超检出率最低,且对比三维彩超检出率存在统计学意义(X2=3.125,P0.05)。在不同直径病灶检出率对比上,0.3-1cm直径病灶检出上,手术验证93个,其中B超检出6个,检出率6.45%,CT扫描检出51个,检出率54.84%,钼靶X线摄影检出73个,检出率78.49%,三维彩超检出90个,检出率96.77%;1cm-2cm直径病灶检出上,手术验证40个,其中B超检出31个,检出率77.50%,CT扫描检出35个,检出率87.50%,钼靶X线摄影检出39个,检出率97.50%,三维彩超检出39个,检出率97.50%;2cm-3cm直径病灶检出上,手术验证4个,四种诊断方法均检出4个,检出率100%。(2)治疗应用结果:三维彩超进行乳腺癌治疗手术对比未应用三维彩超乳腺癌治疗手术上,手术时间均值为97.578.69min、出血量均值为56.186.34ml、创口面积均值为6.170.39cm2,缝合难度评分均值为23.576.12、手术效果评分均值为82.399.21。并且在术后复发监测方面,三维彩超在术后发现复发的平均例数时间为1.560.37个月,最短例数时间为1.03个月,而B超在术后发现复发平均例数时间为5.790.41个月,最短例数时间为5.19个月,对比存在十分明显的差异性,(t=3.571,P=0.041)。结论:三维彩超在乳腺癌的诊断应用上,为手术准备提供了准确且清晰全面的诊断影像学资料,在治疗过程中,为手术方案的制定、临床疗效及复发监测方面均表现出十分优秀的临床效用价值。关键词:三维彩超;乳腺癌;诊断;手术引导;复发监测Application of three dimensional color Doppler ultrasound in breast cancer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three-dimensional color Doppler ultrasound in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breast cancer, improve the accuracy of breast cancer diagnosis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advantages and application methods and significance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breast cancer.Method Randomly selected 2013.5 to 2015.3 during a hospital and the three-dimensional color Doppler ultrasound diagnosis found and palpation of the admission of patients with breast cancer in 137 cases. Of all included studies in patients with three-dimensional color Doppler ultrasound diagnosis results and surgical process validation pathology results were compared, analysis and diagnosis accuracy and application value. In the analysis of three-dimensional color Doppler ultrasound for the applic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breast cancer and analysis the treatment of clinical utility value.Randomly selected 2013.5 to 2015.3 during a hospital and the three-dimensional color Doppler ultrasound diagnosis found and 137 cases of admission palpation of breast cancer patients, with three-dimensional color Doppler ultrasound diagnosis and surgery were compared with the pathological results, analysis diagnosis accuracy and application value. In the analysis of three-dimensional color ultra for applic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breast cancer, and to analyze its therapeutic clinical utility value.Result (1) diagnostic results showed that patients aged less than 17 years (12.41%), 41 (50), 30 (29.93%), 79 (57.66%), 82 (59.85%), 31 (13.14%), 6 (22.63%), 18 (4.38%), 30 (93). 40 (67.88%) patients, 4 (29.20%) patients with 1-2cm, 101 (73.72%) patients were two (2.92%), 36 (26.28%) patients were two (112) patients were 204 (81.75%) patients were 25 (18.25%) patients with advanced breast cancer; 137 cases were diagnosed as breast cancer, 204 cases were diagnosed as breast cancer. 196, the detection rate was 96.08%, the detection rate was 137, the detection rate was 67.16%, the detection rate was 172, the detection rate was 84.31%. The detection rate of X was the lowest. The detection rate of 0.3-1cm was 0.05. The detection rate was 93, the detection rate was 6.45%, CT scan was 51. , the detection rate was 73, the detection rate was 78.49%, the detection rate was 90, the detection rate was 96.77%, the detection rate was 40. The detection rate was 31, the detection rate was 77.50%, the detection rate was 87.50%, the detection rate was 97.50%, the detection rate was 100%. (2) treatment application results: three-dimensional color Doppler ultrasound for breast cancer surgery comparison without the application of three-dimensional color Doppler ultrasound of breast cancer surgery, the mean operation time was 97.57 + 8.69min, bleeding volume mean 56.18 + 6.34ml, mean wound area is 6.17 + 0.39cm2, the mean score of suture difficulty to 23.57 + 6.12, the mean score of surgery effect is 82.39 + 9.21. and in the postoperative recurrence of monitoring, three-dimensional color Doppler ultrasound in postoperative recurrence was found in the average case time for 1.56 + 0.37 months, the shortest number time to 103 months, while the B The average number of patients with recurrence was 5.79 + 0.41 months, the shortest time was 5.19 months, and the difference was very obvious, (t=3.571, P=0.041).Conclusion Three dimensional color Doppler ultrasound in the diagnosis of breast cancer, for the operation to provide accurate and clear and comprehensive diagnostic imaging data, in the treatment process, the formulation of the operation plan, clinical efficacy and recurrence monitoring have shown very good clinical utility value.Key words:Three dimensional color Doppler ultrasound; Breast cancer; Diagnosis; surgical guidance; Recurrence monitoring前言 在妇科疾病的临床研究过程中发现,乳腺癌是一种相对比较常见的肿瘤类型,并且在当前针对乳腺癌的诊断和检查过程中一、二维超声及多普勒超声应用具有十分广泛的应用范围和重要的临床作用1。但是在应用过程中也发现传统的超声诊断方案在成像角度、切面数量、观察方位以及病灶特征全面性等方面的诸多不足。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医疗诊断方法和水平也随之进步,其中三维彩超便是其中一种具有代表性的新型诊断方式2。在三维彩超的实际应用过程中,为乳腺癌诊断过程中提高诊断率,且诊断影像资料成像能够进行多角度、多切面、多方位的病灶部位影像学资料,为乳腺癌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十分有效且准确的临床影像学资料,并且能对乳腺癌提供丰富的临床参考资料内容,并且在很多关于乳腺癌的实际应用过程中均表现出明显的临床应用优势性3。所三维彩超在乳腺癌的应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诊断准确性和良好的应用前景均展现出其在乳腺癌的相关应用中明显的临床意义4。三维彩超技术在原理上主要为高清晰度的B超联合彩色多普勒结合在一起形成的一种彩色医用影像学资料检测技术。当前国内外对于三维彩超技术的应用大多数应用于产科检查中,由于其检查结果的影像学资料具有非常明显的组织结构与液体灰阶反差,可以对可疑及病理学异常情况的立体结构、表面特征、空间位置情况等内容及相关性关系5。国际上对于三维彩超的认知和研究主要认为其在空间多层次诊断及观察过程中具有十分明显的优势性,且在实际应用中逐渐取代一维、二维超声诊断方案,逐渐成为大多数医院及患者选用的主要超声诊断途径6-7。三维超声成像的概念:最初由Baun和Greewood在1961年提出,之后很多人进行了这方面的研究工作,20世纪80年代末,静态三维超声成像技术诞生,又相继出现了动态三维超声成像技术,近几年来有已经投入临床运用的实时三维超声成像技术,最近又提出了立体三维超声成像,是一种崭新的三维图象,观察者双眼戴以不同颜色的滤过镜时,能看到立体感极强、直观真切、远近结构对比清晰的立体声像图。目前乳腺疾病三维超声检查比较常用的是三维容积探头,又称“一体化探头”,即将一个二维探头和一个摆动机构封装在一起,操作者只要将其固定于体表并指向所需扫测部位,系统自动采集二维图像,不需要后处理即可获得三维立体速据库,并能立刻显像。这种方法使用简单,目前已广泛用于妇科、腹部、浅表等领域三维超声诊断中。采集完图像后在超声屏幕上可获得3个互相垂直的平面(横断面、矢状面及冠状面)及重建后冠状面的空间立体图像,通过调整旋转方向与角度等可获得不同方位组织或病变的空间立体形态、边缘、基底浸润深度、周围组织及血管结构等。二维超声成像测量某结构的体积时,须假设该结构的立 体形态接近某规则的几何模型,然后利用数学公式进行计算。三维超声成像测量体积时可将感兴趣结构分隔成若干层薄片,然后在每层切面上勾画出边沿并标记,由计算机将各层组织结构叠加,显示出该结构的容积或体积。孙晓岚等应用三维超声Vocal软件计算肿块体积,三维超声与二维超声技术相比,肿块的体积测量值小于二维测量值,结果更精确。与二维超声影像相比,三维超声成像可以为乳腺肿瘤诊断 提供更多的有用信息,白志勇报道某些乳腺恶性肿瘤可在三维冠状面上观察到汇聚征,表现为呈放射状向肿物聚集的中强回声,可出现在几个、多个甚至全部冠状断面上;某些良性肿块在三维冠状面表现为完整的界面回声,是指在由前至后的连续观察中,在所有冠状断面上,肿物和周围组织间均可见到一圈完整或基本完整的回声界面,此界面回声通常为中强回声。张渊等研究显示三维冠状面上“汇聚征”诊断恶性的敏感性为 56.8%、特异性为93.7%;完整界面回声诊断良性的敏感性为77.6%,特异性为90.4%。与顾继英等观察结果相似。孙晓岚等认为冠状切面提供的肿块与周围腺体层交界处的组织关系即汇聚或毛刺征使诊断正确率提高118。荣雪余认为汇聚征是浸润性癌的特征性表现,非浸润性癌较少出现此征。也有研究认为其存在交叉情况,良性肿瘤、炎症病变亦可出现“汇聚征”。周世崇提出了与汇聚征相类似的太阳征,并指出太阳征有一条重要的定义和标准,即肿块周边正常组织的扭曲和变形,从定义上可明显区分于已有的各种汇聚征。洪晓平等专门对三维超声冠状切面中的“太阳征”进行研究,结果“太阳征”在乳腺良恶性肿块鉴别诊断的准确性为86.0%、灵敏度为81.5%、特异度为92.7%,与前者报道相似。周世崇提出可能本身探头 大小原因,“太阳征”在较小肿块中敏感性较高,肿块大于3cm较难做出正确判断。在妇科疾病的临床研究过程中发现,乳腺癌是一种相对比较常见的肿瘤类型,并且在当前针对乳腺癌的诊断和检查过程中一、二维超声及多普勒超声应用具有十分广泛的应用范围和重要的临床作用1。但是在应用过程中也发现传统的超声诊断方案在成像角度、切面数量、观察方位以及病灶特征全面性等方面的诸多不足。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医疗诊断方法和水平也随之进步,其中三维彩超便是其中一种具有代表性的新型诊断方式2。在三维彩超的应用实践过程中发现,该项技术的应用为乳腺癌诊断的准确性以及诊出率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并且由于该技术的医疗影像的成像特性亦为治疗和手术过程提供了十分有参考意义的影像学资料信息,为乳腺癌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十分有效且准确的临床影像学资料,并且能对乳腺癌提供丰富的临床参考资料内容,并且在很多关于乳腺癌的实际应用过程中均表现出明显的临床应用优势性3。所三维彩超在乳腺癌的应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诊断准确性和良好的应用前景均展现出其在乳腺癌的相关应用中明显的临床意义4。三维彩超技术在原理上主要为高清晰度的B超联合彩色多普勒结合在一起形成的一种彩色医用影像学资料检测技术。当前国内外对于三维彩超技术的应用大多数应用于产科检查中,由于其检查结果的影像学资料具有非常明显的组织结构与液体灰阶反差,可以对可疑及病理学异常情况的立体结构、表面特征、空间位置情况等内容及相关性关系5。国际上对于三维彩超的认知和研究主要认为其在空间多层次诊断及观察过程中具有十分明显的优势性,且在实际应用中逐渐取代一维、二维超声诊断方案,逐渐成为大多数医院及患者选用的主要超声诊断途径6-7。三维彩超成像的概念提出在1961年,自该概念提出以后由于其独有的成像优势性得到了很多相关研究人员的认可和研究参与,并且在该技术逐渐取得成熟及相关研究成果的不断创新,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期诞生了静态三维彩超成像技术,并且在该项技术的基础上诞生了动态三维彩超成像技术,并且随着临床上对于该项技术的广泛应用和深入研究,近几年又出现了立体三维彩超成像技术,并且在实际应用中逐渐表现出十分优越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影像学资料优势。当前对于该项技术的应用,主要在妇科、腹部及浅表层创伤的临床诊断方面,且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成就及临床价值,在已有的应用领域中取得了广泛的认可。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随机选取2013.5至2015.3期间某院收治的且经三维彩超诊断发现而入院触诊的乳腺癌肿瘤患者137例,三维彩超检测结果共发现204个病灶,所有患者均为女性。其中患者年龄范围为23-71岁,年龄均值(45.1720.16)岁,病灶肿瘤体积最小直径0.3cm,最大直径3cm,且所有患者在入院进行进一步检查过程中发现,乳腺癌情况均未发现癌细胞转移和扩散现象,在乳腺内未发现淋巴结需要清扫现象,所有患者除年龄差异外,并未发现其他一般资料比对具有特殊性差别,研究资料具有比对意义。纳入标准:患者未进行过肿瘤活检、放疗、化疗及手术治疗;患者在诊断及术前检查均行三维彩超检查;所有病例乳腺肿块均可通过手动触及,病灶直径3.0cm,无窝腋淋巴结转移情况出现;所有患者情况均经手术病理验证。1.2 三维彩超检查本研究中使用仪器为徐州市大为电子设备有限公司生产的DW-C8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该仪器采用高集成数字式彩色多普勒技术;宽频探头,频率范围从2.0MHz到10.0MHz;适用于人体检查8。患者在进行三维彩超诊断时,手术采取体位为仰卧位,并要求患者上肢向上平举,保证乳房暴露充分便于检查。检查条件依照检查仪器的具体要求进行设定采取手术仰卧体位,双手向上平举,将双侧乳房充分暴露。选择本研究中选取的仪器中预设的乳腺检查条件,检查条件的设定严格依照仪器要求情况进行设定,使用直接检查方案,对患者左右乳房分别进行直接检查,检查过程中以乳头乳晕位置为中心,以放射向外进行扫描检查,检查至乳廓处后,在对乳腺各象限依次进行横向和纵向多切面检查。观察内容主要包括肿块的大小、位置、形状、边缘、密度等,钙化的性质及分布情况,对于结构紊乱,相关征象及特殊病理描述分类进行诊断9。诊断分类标准如下:依照1983年美国放射学会创立并推荐的“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的分类标准进行:(1) 直接征象:存在肿块阴影;肿块边缘为毛刺状或牛角状;肿瘤本身及周围结构紊乱,局限致密浸润;肿瘤中发现微小钙化灶。(2) 间接征象:肿块周围血管粗大造影;患者乳头及乳晕位置出现塌陷;肿块周围乳腺组织出现混乱;肿瘤位置局部皮肤出现增厚现象;同腋侧下淋巴结肿大10。三维彩超的诊断标准:具有两项或以上直接征象,或具有一项直接征象及两项或以上间接征象则可确诊为乳腺癌11。1.3 三维彩超手术引导患者进行乳腺癌肿瘤手术切除前,为了保证手术引导过程中的三维彩色超声定位的准确性,应在仪器检查探头及乳房皮肤之间设置金属丝,并且提前标记病灶位置,保证手术切口的准确性,将金属丝置于探头和乳房皮肤表面之间,保证超声检查位置定位准确,用十字交叉法确定病灶的中心位置,并用彩色标记笔在皮肤表面标记病灶中心位置。术中引导过程中,应将三维彩超探头使用无菌塑胶套包裹,以生理盐水作为耦合剂,置于乳腺皮肤表面或切开皮肤后的乳腺组织表面,实施动态引导及观察12。三维彩超的引导作用主要包括以下方面:肿瘤侵犯皮肤状况;肿瘤对胸肌的浸润情况;肿瘤对胸壁的影响作用;乳腺癌肿瘤内血管分布及走向情况;待切除肿瘤与周边组织相互关系。1.4 术后检测在乳腺癌的临床治疗过程中,由于手术切除后的乳腺癌患者均有一定的复发和癌细胞转移可能,所以应在术后康复和观察期对患者进行持续观测。三维彩超由于其检查结果的影像学资料具有非常明显的组织结构与液体灰阶反差,可以对可疑及病理学异常情况的立体结构、表面特征、空间位置情况等内容及相关性关系。国际上对于三维彩超的认知和研究主要认为其在空间多层次诊断及观察过程中具有十分明显的优势性,所以在术后检测上也具有十分明显的临床应用优势性。1.5 统计学分析使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研究过程中的计数数据以n/%表示,经X2检验,计量数据使用xs表示,经t检验,所有数据资料均以P0.05为差异具有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2.1 三维彩超检出乳腺癌病理类型及病灶大小分布情况本研究纳入研究样本的137例患者中。患者年龄小于30岁的17(12.41%)例,30岁至50岁的41(29.93%)例,大于50岁的79(57.66%)例。病理类型情况:三维彩超检查结果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82(59.85%)例,小叶癌31(22.63%)例,导管内癌18(13.14%)例,髓样癌6(4.38%)例。病灶肿瘤体积最小直径0.3cm,最大直径3cm;其中病灶直径0.3-1cm的患者93(67.88%)例,病灶直径1-2cm的患者40(29.20%)例,病灶直径2-3cm的患者4(2.92%)。其中101(73.72%)例患者为一个肿瘤,36(26.28%)例患者为两个或两个以上肿瘤;诊断过程中发现112(81.75%)例患者为早期乳腺癌,25(18.25%)例患者为中晚期乳腺癌;137例乳腺癌患者的病理类型及病灶大小分布情况见表1。表1 137例乳腺癌患者的病理类型及病灶大小分布情况病理类型例数病理期病灶直径患者年龄早期中晚期0.3-1cm1-2cm2-3cm3030-5050导管癌8265175129273045小叶癌3127428304720导管内癌1815310713312髓样癌651411312合计934041741792.2 早期及中晚期乳腺癌在三维彩超下的表现 204例经三维彩超诊断为乳腺癌患者137例,阳性率为67.16%。其中检出的137例乳腺癌患者中,发现病灶直径2cm的例数4例,阳性率2.92%,其中137例乳腺癌患者发现钙化影的为19例,阳性率13.87%,并且在应用三维彩超诊断过程中,肿瘤周边血管分布、组织关系、边缘表现等情况均有较高的清晰度和准确性表现,见图1、2、3、4。 图1 :乳腺癌三维彩超检查图像:肿瘤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呈“蟹足状”图2:部分肿瘤长径1cm的乳腺癌肿瘤不具备典型乳腺癌影像学资料特征图3 乳腺癌纵径14.5mm,横径10mm图4:乳腺纤维瘤,边界清晰,形状较为规则,内部血流信号明显。2.3 三维彩超分别与传统诊断方法的检出率比较一般诊断方法主要为B超、CT扫描、钼靶X线摄影、三维彩超、肿瘤标志物检测、病理学诊断,在作为初期影像学资料诊断较为常见的为B超、CT扫描、钼靶X线摄影及三维彩超。本研究中204例诊断为乳腺癌患者137例,手术验证病灶204个,其中三维彩超检出病灶196个,检出率为96.08%;B超检出病灶137个,检出率为67.16%;CT扫描检出病灶172个,检出率为84.31%;钼靶X射线摄影检出病灶183个,检出率89.71%。结果表明,B超检出率最低,且对比三维彩超检出率存在统计学意义(X2=3.125,P0.05),见表2。表2 三维彩超分别与传统诊断方法的检出率比较诊断方法检出病灶个数检出率%X2(对比三维彩超)PB超13767.163.1250.047CT扫描17284.311.1370.135钼靶X线摄影18389.710.0580.716三维彩超19696.08/2.4 不同直径病灶检出率对比病灶检出率随直径的下降而降低,四种影像学检查方案在不同直径病灶检出率上比对,0.3-1cm直径病灶检出上,手术验证93个,其中B超检出6个,检出率6.45%,CT扫描检出51个,检出率54.84%,钼靶X线摄影检出73个,检出率78.49%,三维彩超检出90个,检出率96.77%;1cm-2cm直径病灶检出上,手术验证40个,其中B超检出31个,检出率77.50%,CT扫描检出35个,检出率87.50%,钼靶X线摄影检出39个,检出率97.50%,三维彩超检出39个,检出率97.50%;2cm-3cm直径病灶检出上,手术验证4个,四种诊断方法均检出4个,检出率100%,见表3。表3 不同直径病灶检出率对比直径检验方法检出个数检出率X2P病灶直径0.3-1cm手术验证93/5.1670.012B超66.45%CT扫描5154.84%钼靶X线摄影7378.49%三维彩超9096.77%病灶直径1cm-2cm手术验证40/2.3160.631B超3177.50%CT扫描3587.50%钼靶X线摄影3997.50%三维彩超3997.50病灶直径2cm-3cm手术验证4/01B超4100%CT扫描4100%钼靶X线摄影4100%三维彩超4100%2.5 三维彩超手术引导作用意义对比在乳腺癌切除手术中,B超、CT扫描、钼靶X线摄影仅能作为术前诊断以及手术方案制定的影像学资料应用于乳腺癌治疗中,但是三维彩超可以通过使用摄像探头,作为引导手段,即时监控手术情况以及为手术提供积极的引导作用,应用于三维彩超进行乳腺癌治疗手术对比未应用三维彩超乳腺癌治疗手术上,在手术时间、出血量、创口面积,缝合难度评分、手术效果评分等方面均表现出明显的优势性,且与对照手术资料信息比较存在差异显著性,见表4。表4 三维彩超手术引导作用意义对比组别手术时间(min)出血量(ml)创口面积(cm2)缝合难度评分手术效果评分三维彩超组97.578.6956.186.346.170.3923.576.1282.399.21对照资料组167.5810.27109.769.2611.170.8646.388.1651.176.02t3.0174.2152.9713.1354.016P0.0420.0350.0480.0410.0372.6 术后监测复发例数情况检出情况对比乳腺癌在临床经验中具有30%-40%的复发概率,乳腺癌的彻底治愈需要辅助长期的持续观察监测及内分泌治疗,所以术后对乳腺癌患者的复发情况准确诊断显得十分重要,使用B超、CT扫描、钼靶X线摄影及三维彩超检测乳腺癌的复发情况。结果表明,由于复发初期病灶直径较小,并且在治疗过程中,复发发现越早,治疗干预效果越明显,对比复发诊出情况,三维彩超具有明显优势,见表5。表5 术后监测复发例数情况检出情况对比监测方案诊出最短复发时间(月)诊出复发时间均值(月)tPB超5.195.790.413.5710.041CT扫描4.214.570.39钼靶X线摄影2.573.010.38三维彩超1.031.560.372.7 术后辅助放疗放射量及放射面积的情况对比为保证乳腺癌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且避免癌细胞扩散以及复发情况的发生,乳腺癌患者在手术后应进行适当的化疗以及放疗,清除残余癌细胞及癌组织,针对残余癌组织的清除,主要依照诊断学依据。针对放疗来说,通过使用B超、CT扫描、钼靶X线摄影及三维彩超检作为诊断依据对患者选取不同的放疗面积以及放射剂量进行放射治疗,为满足临床治疗效果,对比根据不同检测方法制定的放疗面积及剂量差别,其中三维彩超检测结果进行的放疗治疗方案中放射剂量最低,且放射治疗面积最小,且对比放射剂量最多及放射面积最大的B超为检查依据的放疗方案有组间比较差异显著性,见表6。表6 术后辅助放疗放射量及放射面积的情况对比类别B超CT扫描钼靶X线三维彩超tP放疗面积(mm2)82.175.2473.684.1969.374.0148.713.253.1520.038放疗剂量(Gy/min)83.176.1579.585.1472.164.1360.193.192.9130.0462.8 术后辅助放疗患者血液学相关检查指标对比分析血液学相关检查对比结果表明,四种检查方式依据制定的化疗标准,血液学检查结果三维彩超检测结果最接近标准值,B超依据较标准值差别最大,且B超检查依据结果对比标准值存在明显的差异显著性,且三维彩超对比B超存在差异显著性,见表7。表7 术后辅助放疗患者血液学相关检查指标对比分析指标组别血红蛋白(g/l)白细胞(*1012/l)血小板(*109/l)中性粒细胞(*109/l)对比标准值tPB超83.761.292.360.2776.365.190.340.086.1520.009CT扫描84.011.312.380.3176.415.280.350.074.1350.021钼靶X线89.571.353.170.4692.175.390.470.093.1590.042三维彩超97.183.165.590.27132.586.980.510.112.0570.057标准值149.163.297.191.05207.319.160.670.16/3 讨论乳腺癌是妇女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已成为威胁妇女健康的主要疾病。在我国,乳腺癌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每年增加约 2.7,城区尤其明显,发病率以平均每年 4的幅度递增。然而早期乳腺癌因瘤体较小,密度及边缘常显示不清,不易被发现15。如何提高早期乳腺癌的诊断率是目前临床研究的热点16-17。彩超是我国目前最常用的乳腺疾病辅助检查方法,核素显像检查主要以细胞分子水平反应病灶位置组织的生理功能表现及代谢情况,在针对肿瘤或癌症的相关研究过程中发现,病灶位置的胜利功能表现及代谢情况往往是最为早期的病理学反应情况,该类信息对于相关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能从分子水平反应肿块的功能和代谢信息,而肿瘤的代谢变化通常早于解剖形态变化,因此大多数学者认为核素显像检查能较其它影像学检查更早地发现乳腺癌18。乳腺超声检查是诊断早期乳腺癌的重要方法19。乳腺恶性肿块多表现为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晰、无完整包膜、内部回声不均匀、后方回声衰减、内部及周围血流分级为级、肿块纵横径比值1 等20。该项标准在实际应用于乳腺癌的诊断中,相关报道均反映出其良好的应用价值。虽然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发现,该类标准确实对于标准化且典型的乳腺癌影像资料情况具有十分明显的临床效用价值,但是在实际临床观察过程中发现,乳腺癌早期表现的良性特征以及良性病变等情况均无明显且典型标准化的影像学资料特点,这也就导致其早期诊断和治疗的困难问题21。许多学者以此为标准诊断乳腺癌,取得了满意效果。对上述具有典型二维声像图表现的乳腺癌不难做出诊断,但是癌肿早期常常表现为良性特征如形态规则、边界清晰、内部回声均匀等,而良性病变如乳腺脓肿,可以表现为内部回声不均、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等21。提示了乳腺良恶性病变之间存在着许多重叠征像。 机械式扫描方式的超声探头运动被精确控制和记录,因此,这种方式得到的二维图像位置信息较为准确,并且由于扫描方式预先定义好,所以图像与图像之间一般不会存在大的未扫描区域,这对于得到高质量的三维图像是有利的22。3.1 三维彩超三维彩超是立体动态显示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它的作用和普通的彩超一样,彩超简单的说就是高清晰度的黑白B超再加上彩色多普勒23。当前对于三维彩超的影像学检查手段应用最为广泛的主要是妇科的产科检查中,该项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对于子宫内胎儿的生长发育及妊娠各阶段的产科检查,保证胎儿的健康及畸形和先天不足胎儿的筛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并且该项手段已经成为产前胎儿检查的首要方案24。具体应用原理位:由于胎儿身体结构与子宫内液体环境的灰阶反应差别明显,所以可以对于胎儿的立体结构、表面情况、身体结构情况均可提供明显且清晰的影像学资料25。三维彩超表面成像用于产科检查,不仅可观察到胎儿成长的过程,而且可以检查胎盘、羊水及脐带的变化,更重要的是可作为诊断胎儿畸形的主要手段24。由于组织结构与液体灰阶反差较大,可清晰显示可疑结构的立体形态、表面特征、空间位置关系,提供胎儿在宫内的立体图像25。三维重建包括表面成像、透明成像及多平面成像模式。三维重建包括表面成像、透明成像及多平面成像模式27。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该项技术以成像清晰,空间位置关系明显,诊断信息表现准确、检查结果的即时性、操作简便,成本低廉、无创伤性等优点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应用。当前应用该技术在妇科产前检查以及胎儿情况筛查方面均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应用意义。其优点是:(1)在保留二维成像的基础上增加冠状切面图像。(2)立体定位,轴位调整,ABC三个轴面可随意调整直至显示出最佳图像。(3)立体显像,动态直观;可实时动态观察胎儿头部、躯体表面及内脏活动,图像清晰精确可靠26。(4)切割功能,可保留图像重点;切去无用的部分,对可疑部位进行三维重建显示。(5)旋转功能,可多面观察;具有前后、左右、上下360旋转功能,对图像进行不同方位全面观察。(6)可给胎儿拍摄精美的照片,录下表情变化及刻录光盘作为资料保存,留做永久的纪念。(7)可显示不同层次病灶的立体关系及毗邻关系27。三维彩超在产科的应用为临床超声诊断提供了丰富的影像信息,胎儿在羊膜腔内被液体包绕是三维超声良好的成像条件,图像立体、形象直观,可任意调整角度,通过三个切面的旋转可观察到可疑结构,对胎儿大体结构的畸形可一目了然,极大地提高了诊疗质量,减少了误诊或漏诊。3.2 三维彩超应用3.2 三维彩超应用研究三维彩超当前的应用主要在于产前胎儿检查,但是在很多关注该项技术的相关研究人员提出,三维彩超可以作为多项组织病变早期诊断的一种重要技术,且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发现,具有十分优越的应用可能性及研究前景。当前对于三维彩超在其他方面的应用主要包括通过阴道探头应用于妇科子宫、卵巢、输卵管等位置的详细检查,并且在相关研究报道中表明,其具有十分明显的早期诊断和病理学分析准确性优势,且检查时长较短、抗干扰能力强、诊断内容全面等优势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应用前景。而在另一方面的应用研究中表明,该项技术对于体表组织的检查具有十分明显的应用可能,主要包括对于乳房、皮下组织、浅层器官的检查,并且在相关研究报道中对于三维彩超应用于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引导均表现出十分优越的临床效用价值。该方面的报道主要阐述了三维彩超在乳腺癌肿瘤的早期诊断及微小肿瘤的诊出以及肿瘤与周围组织的相关性及肿瘤位置的具体情况均表现出十分良好的研究结果和效用价值优势28。3.3 三维彩超的应用问题 运用阴道探头较腹部探查又具有一定的优势,它的优越性主要体现在对子宫动脉、卵巢血流敏感性、显示率高。缩短检查时间、获得准确的多普勒频谱。无需充盈膀胱。不受体型肥胖、腹部疤痕、肠腔充气等干扰。借助探头顶端的活动寻找盆腔脏器触痛部位判断盆腔有无粘连。三维彩超属于彩超的一种,三维彩超是立体动态显示的。彩超应用于妇产科主要优点在于对良恶性肿瘤鉴别及脐带疾病、胎儿先心病及胎盘功能的评估,对于滋养细胞疾病有较佳的辅助诊断价值,对不孕症、盆腔静脉曲张通过血流频谱观察,也可作出黑白超难下的诊断28。3.3 三维彩超的应用问题 对于三维彩超在临床应用的范围逐渐广泛,并且在实践中逐渐得到更多医务人员的认可,但是在应用中亦发现诸多不足和等待解决的问题。关于三维彩超的应用范围扩大过程中发现,最为重要的限制或者应用难题为成像干扰及内部情况分析困难。在该技术的应用过程中发现该技术提供的影像学资料对于检查组织或器官的表面性征,对于内部的具体结构情况及解剖学价值无明显意义29。并且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发现,该项技术对于待检器官、组织或胎儿的所处环境的灰阶差异要求较高,如果灰阶差异不明显或者环境液体较小,会对成像造成严重干扰或成像无参照意义。 虽然三维彩超存在诸多问题,但是我们都知道医疗诊断或检查手段并不存在十全十美的方案,而三维彩超在继承了二维彩超的全部功能的基础上,对于特殊位置立体成像、图像切割、图像旋转及高平面图像分析等方面的特异性功能均保证了其在临床应用上的优势性30。并且由于其成像效果的立体和动态实时性,对于胎儿在宫内的活动情况,对于畸形胎儿的早期筛选和发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31。并且应用该技术对小型器官及腹部背部皮肤扫描可以测量局部组织器官及体内器官容积和体液情况进行客观准确诊断32。并且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有细微差异及小型器官或组织病变在B超条件下是无法进行准确或有效诊断的,而三维彩超技术可以补充B超诊断的不足和疏漏之处33。 在实际应用中,三维彩超亦存在诸多的不足以及使用限制,其中最为突出的问题是成像干扰,导致三维彩超的成像干扰因素主要包括:(1)三维成像仅能提供可疑结构的表面信息、轮廓、形态、表面附着物及有无缺损,对实质脏器及病灶内部结构的显示不尽如人意。(2)对病灶体积的测量无法实现定量化。(3)当胎儿面部前方羊水过少或与子宫及胎盘相贴时难以拍照。(4)胎儿枕前位时,不能显示面部,胎动活跃时拍照呈虚影,胎头已入盆或母体过胖都难以显像29。 三维实时彩超不仅具有二维彩超全部功能,还具有其特殊功能立体成像、图像切割、图像旋转及高平面图像分析30。可以通过动态三维技术观察胎儿在子宫腔内的活动及形态,能及早发现婴儿畸形31。三维彩超实现了人体局部组织器官的立体成像,可用于腹部及小器官的容积扫描,准确测量局部组织器官,如通过检查胎儿颈背部皮肤及测量皮下组织的厚度,可以在怀孕913周期间发现遗传性(染色体)畸形32。三维彩超突出的特点是可拍摄到不同孕周的胎儿在宫内生长发育的局部立体图像,从三维画面中可清晰看到宫内沉睡胎儿的左耳和小拳头以及面部生动鲜明的表情。这些都是普通B超无法达到的,普通B超有些就照不出来33。三维彩超应用于超声造影技术中,其容积超声造影技术根据造影剂灌注的不同时相,运用多种采集方式获得造影灌注的空间模式,适用于不同血管相容积超声造影技术为临床提供了更全面的血管空间构象信息,运用容积超声造影技术对肝肿瘤射频消融术后的疗效进行评估,指出容积超声造影有助于肿瘤术后疗效的评估。3.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农业种植技术的工作计划与执行方案
- 中级攀岩指导员技能提升与职业发展
- 关于记忆障碍患者的行为疗法在中级养老护理中的应用
- 科技创新驱动下的企业融资计划含保代策略
- 声乐初学者入门指南歌唱技巧与演唱准备计划
- 生产主管周生产计划与质量控制安排
- 网约车市场分析及司机服务质量管理安排
- 供应链管理优化工作计划与安排
- 国际留学生人才资源整合策略
- 山西C类安全员安全监督指南
- EzCad2打标机使用说明书版
- 高速公路公司收费员招聘报名表参考模板范本
- GB/T 6974.1-2008起重机术语第1部分:通用术语
- 成品仓收发作业指导书
- 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的区别课件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课件
- 外研版九年级上册M10U1课件
- 人格心理学-重难点笔记-陈会昌译版
- 建标 198-2022 城市污水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
- 附件 《中级注册安全工程师注册证注销申请表》
- 支架现浇箱梁监理细则(超级全面)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