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文化比较 辜正坤.doc_第1页
中西文化比较 辜正坤.doc_第2页
中西文化比较 辜正坤.doc_第3页
中西文化比较 辜正坤.doc_第4页
中西文化比较 辜正坤.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人类文化演进九大律 1.第七律:审美递增递减经济学上叫边际效应2.第八律:阴阳二级对立转化律:中国文化的兴旺往往伴随着西方文化的相对衰弱,中国文化的衰弱往往伴随着西方文化的兴盛。互补喜新厌旧喜旧厌新 世界文化是阴阳循环(尤其是东西文化),互进互退,相互作用的。东西文化是互根互构互证互抗互补互彰阴阳循环互进律(1995)西方在数方面较好,中国在象方面好。易经基本原理:阴阳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近取诸身,远取诸物。远取日月,近取身体器官同性相斥(多凶),异性相吸(多吉)易经与计算机原理一致 3.第九律:万物五相选择律(事物发展往往五个方向) 文化变迁也遵循此规律 二中西地理对比 中西地理与文化关系环境三要素:地形,气候,资源。环境三要素的影响:循环与生灭,挑战与迎战 1.文化的兴衰与地理气候的变迁距今5000-4000年前后,多种文明相继壮大。古代中国气候与文化温度暖,文明辉煌中国近5000年的气温变化曲线和中华文化本身的发展有某种程度的对应关系。文化大循环2.辜正坤观点:中国文化历史不仅5000年前,我的推测是7000-9000,至少8500年左右。中国的阴历和天文地理现象相契合。宇宙银河系太阳系地球月亮:交相影响,互根互构互补互彰互抗互合。地形,气候,资源。山,水,平原(北纬30度40度之间的地区是环境变迁最敏感的地带)中国隔绝机制(有利有弊)西方开放机制(有利有弊)环境与心态同构趋势。 内陆性气候:夏季湿润,雨季丰沛。中原拥有大量的森林,耕地,属于阔叶林文化中西资源及文化取向比较1.中国:阔叶林,森林文明,土地肥沃。顺应自然农耕+畜牧业+家庭小工业+内陆贸易农业文化倾向强。西方:硬叶林,草场文明,土地贫瘠:征服自然畜牧业+农耕+商贸(海上)商业文明倾向性强。(征服性,破坏性)中国农业文化倾向强:静态,稳定性,安居乐业,追求天下太平,重血缘关系,家族主义。2.西方商业文化倾向强:动态,流动性,冒险性,进取尚武,掠夺性,好战好斗,重个人主义,帮派主义。中国:家族主义反对帮派(孔子)礼教国家主义(强化王权)中式民主(民本)。西方:半拍主义主张党派契约分权制(限制王权)西式民主(大帮择主)3.中原文化:重农抑商价值观系统:儒家(仁义礼智信)与道教(道法自然能,反人智)礼治(德治,人治)为主,法治为辅。地中海文化:重商抑农价值观系统:重商主义与耶教(勇敢,智慧,节制,正义,谨慎),法治为主,宗教为辅。4.儒家价值系统: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忠孝廉耻勇。5.文化先进的民族往往被文化落后的民族打败。 6.辜正坤观点:在通常情况下,文化与武化往往成反比关系。文化落后,武化相对先进;武化先进,文化相对落后,文化先进就容易挨打,武化先进就容易打人。7.鸦片战争失败原因:道德文化太先进,武化太落后。8.中国如何不受西方列强欺负:增强武化,技术至上,同时降低道德文化的先进性。途径:向西方寻求真理。9.中国不受列强欺负的方法应该强调临时性,节制性,拼合性。10.中国社会本身存在一种抗奴隶制机制,它来源于大家族的社会结构。11.伏尔泰说:跟中国人的文化行为,文化规范相比,我们还是野兽。12.官府体现了角色认定。13.西方的上帝和中国的天子在功能上是相似的。14.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中的道是指“规范”。15.中国古代的官服采用的材料,颜色,纹路都不同,形成了独特的官服文化,来规范官员行为。16.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是科举制度下特殊的社会价值取向。17.辜正坤自定律:技术发展应该和人类的正常需要同步:超过人类正常生活需要的技术发展通常与德行的发展成反比关系。18.技术发展过强可能会成为有害的发文明现象。19.人口数量与文化先进程度成梭型关系。20.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宝贵最多的人类财富。因此,中国应该得到最大的保护,人类最伟大的资源保护与人权保护。 三中西语言比较 1.研究一个民族的文化,往往要从它的语言文字入手。2.语言最关键的四个方面:语音,字形,语法,语义。3.中西文字比较:中:象形综合性结构西:完全符号化,平面流线型结构。4.中西文化效应(字形比较)(1)形象思维与理性思维(2)华丽性与叙事性(3)整体综合思维(中庸)与偏颇极端性(二元对立)5.在各项条件均等的情况下,阅读用汉字印刷的书的效率要高于用印欧语系文字印刷的书的效率。6中西语音比较中:单音节,一韵一字,但大部分是开音节,每字都有韵调,规律性,响亮。音义象构性强。西:单音节,多音节,闭音节,成音节,一字单音或多音,多向性,轻重音表语调。音义象构性弱。7.与汉语相比,西方语音的调子变化相对较少,音乐感也弱。8.中西语义比较中:一音多义,多义字多,模糊义,一字多用,笼统,简洁,综合义。 西:多义字相对少些,如对清晰义,可选择达义,分类义。9.中西文化效应(语义比较)中国:(1)诗无达诂,模糊美,不定义,综合性。(2)新义自我孽生法:旧义叠加出新义。(3)意义自解:电灯,飞机,月份,星期,数字(百千万亿兆)。西方:(1)哲理性,清晰美,定义性,分类/分析性。(2)新义新拼法:新造词汇日益增多,英语词汇已近100万。10.中西语法比较中:在词法上无性,数,格,时态,语态,前缀,后缀。西:在词汇上比较严谨,有性,格,数,时态,语态,前缀,后缀。11.中西文化效应(语法比较)中:活用功能;直观综合,一语 中的:中式科学外衣。西:定位功能:比类条分,词达理清:西式科学外衣。12.各民族研究真理和发现真理的方法的不同,是由于他们的语言文字形式的不同。13.各个民族都有各自独特的发现真理和验证真理的方法。14.体察,体会,体认,体证,体验。15.中西语言文字比较小结:中:多向建筑型象形味自然性艺术型直观型多向综合型情理型艺术发达画面感强视觉型 语形为主文字学文字中心文化。西:平面流线型符号化人工性逻辑型抽象型单向推理型理智型科学发达思维轨迹感强听觉型语法为主语法学语音中心文化16.幼儿机械性记忆强。17.西方盛行的学习方法:创新型;中国盛行的学习方法:死记硬背型。18.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仁,义,礼,智,信19.西方语言本身的挑战:语法。20.中西语文与中西民族对应关系:中:文字规范语言中华民族长存之谜西:语言规范文字欧人四分五裂之谜21.中西语言与中西思维模式对应通约中:立体型阴阳互补型内向性西:流线型二元对立型外向性中:由远到近由宏观到微观西:由近到远由微观到宏观中:由整体到个别直观的综合型西:由个别到整体分析性 四中西语言,文字学比较 1.小学:文字,音韵,训诂之学 2.汉学:乾嘉学派因其治学谨严,学风质朴又称为“朴学”。它推崇汉代古文经学的朴实学风,以复兴汉代经学为口号,提倡“实事求是,无征不信”,故称“汉学”。3.乾嘉学派大学者:惠栋,戴震,胡渭,阎若躆4.乾嘉学派基本学术特点专心致志于名物训诂,典章制度的考订,整理,归纳方法:比较对校比较文献学之滥觞在中国比较文学滥觞5.格里姆定律:日耳曼语辅音转移的规律主要涉及三套塞辅音的变化T型辅音M型辅音A型辅音 6.请想想你们今晚从那条路回宿舍?(形象思维)请想想你们打算如何回宿舍?(语言思维)7.Saussure提出了言语和语言的区别及言语的语言学和语言的语言学。8.Saussure提出了对书写形式的批判,他认为语言优于文字。9.Saussure把文字体系分为两种:表意体系:例如汉语表音体系:例如英语,法语。10.Saussure符合学概念所指:概念,观念。能指:音响形象,符合。11.Saussure(索绪尔)认为语言符号具有任意性。 12.辜正坤认为语言符号既有任意性也有必然性。13.音义阴阳同构现象;音义级阶同构现象;音译色度同构现象;音义空间同构现象;音义人际关系同构现象;音义象声全同构现象14.辜正坤认为汉语音义之间存在阴阳同构的规律。15.音转学16.辜正坤:汉语音义阴阳同构律在汉字中,i,e,ei,u,ou,之类开口小的发音多与阴性字搭配;开口度大的发音如a,ang,an,o,ong之类则多于阳性字搭配。17.汉语语言艺术三美:(1)语形阴阳对称美(2)语言阴阳对称美(3)语义阴阳对称美18.索绪尔认为:集体惰性对一切语言创新的抗拒,在一切社会机制中,语言是最不适宜于创制的。19.乔姆斯基提出描写语言学的缺陷:描写无止境。20.乔姆斯基认为,短语结构规则+词汇组成了所有的句子。21.西方学者黑格尔曾说:“中国文字很不完善”,中国的“文字对于科的发展,便是一个很大障碍。22.1978年3月,吕叔湘先生在人民日报上批评我国中小学语文教学少,慢,差,费。 五中西哲学比较 1.一切其他学科是学,而哲学是学之学;一切其它学科是理,而哲学是理智理。2.中国人特别强调德行,追求长生不老。3.西方人和中国人对哲学看法的区别西方:首先是对外部世界的看法,然后才是对人生的看法。中国:首先是对人生的看法,其次是对外部客观世界的看法。4.中西方人对人生对世界的看法是错综复杂的,是程度不同的。5.西方人研究哲学的三大课题(1)认识论问题(2)形而上学问题(3)伦理学问题6.人的三大欲望:食,性,权。7.西方悲剧最发达8.人要用平常心去看待物质财富。9.西方哲学与智性科学同源。10.不懂中国气功就难以懂得真正懂得中国古代的哲学。 六中西政治对比 1.荷马认为多数人统治不好。2.苏格拉底说:知识即美德。3.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都反对民主。4.中西民主内涵比较中:基于血亲关系及天性的宗法式民主以性善论为主流思想。5.西方主流文化逻辑:得武力者得天下。中国主流文化逻辑:得人心者得天下。6.中西政治的实施路径(1)西方:民主(帮主)党政:强者与强者的协定手段:竞选,普选,推举。(2)中国:德主(圣人政治)用贤人是中国政治理念的核心手段:科举+荐举7.中国太民主,才产生皇权专制,以便约束太强的平等心态;西方太专制,太争强好胜,才产生了帮主制(民主制)以便约束太强的专制心态。8.万物自协调理论:一切政体若能抑制其弊端,均可成为较好的政体。9.一个国家应该采用什么政体应该符合它的历史积淀,政体需要,现实状况。10.辜正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