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学专业论文)中国制造业产业内贸易发展的实证分析.pdf_第1页
(国际贸易学专业论文)中国制造业产业内贸易发展的实证分析.pdf_第2页
(国际贸易学专业论文)中国制造业产业内贸易发展的实证分析.pdf_第3页
(国际贸易学专业论文)中国制造业产业内贸易发展的实证分析.pdf_第4页
(国际贸易学专业论文)中国制造业产业内贸易发展的实证分析.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制造业产业内贸易发展的实证分析 周英 2 0 0 6 年4 月 中文摘要 产业内贸易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贸易形式。产业内 贸易在制造业对外贸易中发展迅速,已经成为制造业对外贸易的主要形式。在国 际经济活动中,产业内贸易可以提高贸易参加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对制造业 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技术水平提高及制造业产品国际竞争力的提高等都有着至 关重要的影响。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下,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产业 内贸易在我国制造业对外贸易总额中所占的比例逐年上升。 本文正是基于这种事实展开分析,在回顾了产业内贸易理论的学术渊源和发 展趋势的基础上,主要运用格鲁贝尔一劳埃德指数和由格林纳韦和米勒提出的产 业内贸易类型的度量方法,分别计算分析了在s i t c 分类下我国制造业各个行业 产业内贸易发展水平和产业内贸易的类型。通过对我国制造业产业内贸易进行实 证分析,来研究产业内贸易对我国制造业对外贸易的影响,得出发展以规模经济 为基础的产业内贸易是我国经济贸易发展的必然结果。最后,本文对如何更好地 促进我国制造业产业内贸易发展和对外贸易商品结构升级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 议。 中图分类号:f 7 5 2 关键词:制造业垂直型产业内贸易水平型产业内贸易 对外贸易商品结构 e m p i r i c a la n a l y s i so ni n t r a - i n d u s t r yt r a d e i nc h i n a sm a n u f a c t u r i n gi n d u s t r y z h o u y i n g a p r i l ,2 0 0 6 a b s t r a c t s i n c ew o r l dw a r i i ,i n t r a i n d u s t r yt r a d ea s an e wp a t t e r no ff o r e i g nt r a d eh a s b e e nd e v e l o p i n gv e r yq u i c k l y , e s p e c i a l l yi nm a n u f a c t u r i n gi n d u s t r y i ti si m p o r t a n tf o r u p d a t i n gt h es t r u c t u r e o fp r o d u c t i o ni nm a n u f a c t u r i n gi n d u s t r y , i m p r o v i n gt h e t e c h n o l o g y , r a i s i n gi n d u s t r i a lc o m p e t i t i v e n e s si nt h e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m a r k e t w i t ht h e r a p i dd e v e l o p m e n to fc h i n a se c o n o m y , i n t r a i n d u s t r yt r a d ei sb e c o m i n gm o r ea n d m o r ei m p o r t a n tf o r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c h i n a sm a n u f a c t u r i n gi n d u s t r y t h ep a p e r u s e sg r u b e l l l o y di n d e xt oc a l c u l a t ei n t r a i n d u s t r yt r a d ei n d e xo fc h i n a 。s m a n u f a c t u r i n gi n d u s t r yb a s e do nt h eg e n e r a lc l a s s i f i c a t i o no fs i t cf r o m1 9 9 4t o2 0 0 4 , a n di ta l s oa n a l y z e st h et y p eo fi n t r a i n d u s t r yt r a d ei nc h i n a sm a n u f a c t u r i n gi n d u s t r y b a s e do nt h ee m p k i c a la n a l y s i so ni n t r a i n d u s t r yt r a d ei nc h i n a sm a n u f a c t u r i n g i n d n s t r y ,t h ep a p e rg e t ss o m ec o n c l u s i o n s a sf o l l o w i n g :( 1 ) t h ed i v i s i o nb e t w e e nc h i n a a n di t s m a j o rt r a d ep a r t n e r s i s m a i n l yv e r t i c a l ;( 2 ) t h ei n t r a - i n d u s t r y t r a d ei n m a n u f a c t u r i n gi n d u s t r yh a so n l yas m a l lp e r c e n t a g e ;0 ) t h ei n t r a i n d u s t r yt r a d eo f c a p i t o l - i n t e n s i v ea n dt e c h n o l o g y i n t e n s i v eg o o d si si n c r e a s i n gm o r er a p i d l yt h a nt h a t o fl a b o r - i n t e n s i v eg o o d s f i n m l y ,t h i sp a p e rm a k e ss o m es u g g e s t i o n sf o r t h e d e v e l o p m e n to fi n t r a i n d u s t r yt r a d ei nc h i n a sm a n u f a c t u r i n gi n d u s t r y j e l c l a s s i f i c a t i o n :f 7 5 2 k e yw o r d s :m a n u f a c t u r i n gi n d u s t r y ;v e r t i c a li n t r a - i n d u s t r yt r a d e ; h o r i z o n t a li n t r a i n d u s t r yt r a d e ;c o m p o s i t i o no ff o r e i g nt r a d e h 翮嚣 律髓我爨经济裹逮增长,我国铡造姓对孙贸易褒改孳开放压获摄了迅速发 鼹。t 9 8 0 年,中国制造业产晶遴出翻总鬏为3 1 8 亿美元,2 0 0 4 年已达到9 9 4 0 9 7 亿美元,增长了3 8 。3 偿,制造业产品戆净是口已成为孛强终汇款主要宋源。髅 疆罄制造渣遴出日援模快速增长,产韭是贸褰佟为制造业对外贸爨载重要形式, 英在我国慰辨贸翕中静重要性正在不断提离。 在国际缀济活动中,产业肉贸赫可以提高贸易参加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堍位, 也是一国对外贸翳竞争力的重要体现。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睡制造渣产盈 内贸易仍处于较低水平。因此,分析我阕制造业产业内贸易的现状和特征,对掇 高我国制造业产业内贸易水平、推动我黼产北结构优化升级,从而提高中国对外 贸易竞争力,促进我国对外贸萄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 产业内贸弱理论概述 ( 一) 产业内贸易的概念与分类 产渡内贸易( i n t r a i n d u s t r yt r a d e ,l i t ) 指一个潜家氍出瞄又避蜀阂一夺产 业内同类产品的行为。在这里,相同类疆的产品楚指按联合鬣国际贸易标准分 类1 ( s t a n d a r d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t r a d ec l a s s i f i c a t i o n ,s 1 t c ) 统计时,至少翦3 位数 都桶同鹋产赫。 产业内贸易可以分为同质产品产业内贸易和异质产品产业内贸易,而异质产 品产业内贸易又可以区分为水平懿异产品产业内贸易和整直差异产品产业内贸 易两种2 。大多数产业内贸易表现为异质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熬异产品产业内 圈际贸耪标准分类第三次修订敝把所有的赞易商品划分为从0 - 9 的卜犬类、6 3 章、2 3 3 嫩、7 6 6 分组。 其中4 3 5 个分缮又懿分为1 , 5 7 3 巾辩属甏,共有l ,9 2 4 壤基本统计磺嚣。“t - 粪亵品努瓣为:0 类:食鑫袋 活动物;1 类:饮料及烟类;2 类:燃料以外的非食用粗原料;3 类:矿物燃料、润滑油及有燕原料 4 娄: 动禧物油、膳及媾;5 类:铯学成螽及霄关产赫;6 类:接蘼辩分类静制戒鼎;7 类:撬壤爱运输设蔷;8 类:杂项翻品;9 类:朱分类的商品。联合园在统计中,一般将0 - 4 类商晶列为初级产品把5 - 8 类列 为镧成品。 2 g r u b e l ,h g l l o y d ,p j ( 1 9 7 5 ) , “i n t t a w i n d u s t r yt r a d e ;t h et h e o r ya n dm e a s u r e m e n to f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t r a d ei n d i f f e r e n t i a t e dp r o d u c t s ”,t h em a c m 瓣h np r e s sl t d ,1 9 7 5 近年采聪产监蠹鬟爨豹研究多鞋这秘分类为起点 贸易是指进行双向贸易的是质量相同的物品,只是在特性或属性上不同。这种差 异是由消费和生产两方面的因素引起的。水平型产业内贸易主要发生在经济技术 水平相似的国家之间,它不仅可以满足贸易国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更带动了产 业技术的进步,有利于贸易结构的优化。 垂直差异产品产业内贸易是指不同质量的相似性物品同时出口和进口。这 种差异是由技术发展水平不同引起的。这种类型的产业内贸易主要发生于工业发 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垂直型的产业内分工下的产业内贸易可以延长产品的 生命周期,增加发展中国家的贸易额和溢出技术,但长期来看,它不利于发展中 国家转变相对劣势,培育相对竞争优势并改善其贸易结构。 ( 二) 产业内贸易理论的学术渊源及发展趋势 产业内贸易理论的发展从2 0 世纪6 0 年代开始。1 9 6 0 年沃顿( v e r d o o m ) 3 在考察 “比荷卢经济联盟”内部的贸易形式变化时,首次关注了这种贸易形式。之后, 西方许多经济学家都从不同的角度对产业内贸易这一现象进行了解释。其中最有 影响的是格鲁贝尔( g r u b e l ) 、劳埃德( l l o y d ) 、法尔维( e r f a l v e y ) 、巴拉萨 ( b a l a s s a ) 、兰卡斯特( l a n c a s t e r ) 、克鲁格曼( p k r u g m a n ) 、戴维斯( d a v i s ) 等人的观点。其中巴拉萨( 1 9 6 6 ) 4 的研究表明,以完全竞争假设为前提,不考虑 规模经济的传统国际贸易理论很难解释欧洲国家之间的贸易情况,欧洲国家之间 的大部分贸易并非反映了各国资源禀赋的产业间贸易,而是产业内贸易。格鲁贝 尔和劳埃德( 1 9 7 5 ) 在其著作产业内贸易:异质产品国际贸易理论与测量中建 立了著名的g l 指数,开始对产业内贸易进行理论和实证研究,他们认为运输 成本、转口贸易、季节性贸易、消费者偏好等因素均会导致同质产品产业内贸易 的发生。兰卡斯特( 1 9 7 9 ) 5 提出了兰卡斯特模型,将消费者行为理论引入到对 产业内贸易的研究中,解释了水平型差异产品产业内贸易的发生。克鲁格曼 ( 1 9 8 0 ) 6 运用张伯伦( c h a m b e r l i n ) 对企业生产中的规模经济和垄断竞争市场的 分析构建新的贸易模型,解释水平性差异产品的贸易现象,该模型认为产品具有 3v e r d o o m p j ( 1 9 6 0 ) ,“t h ei n t r a - b l o c kt m d c o f b e n e l u x ”i ne d i t e db yr o b i n s o r 。e 丸ge c o n o m i c c o n s e q u e n c e so f t h e s i z eo f n a t i n l l $ ,l o n d o n ;m a c m i l l a n ,1 9 6 0 p p 2 9 1 3 2 9 4b a l a s s a ( 1 9 6 6 ) ,“伽i f f r e d u c t i o na n d 叶a d c i n m a n u f a c t u r c s a m o n g t h e i n d u s t r i a l c o u r t r l c s ”a m e r i c a n e c o n o m i cr e v i e w , v 0 1 5 6 ,p p4 6 6 - - 4 7 3 5l a n c a s t e r , k ,v a r i e t y , “e q u i t ya n d e f f i c i e n c y ”,o x f o t e l :b l a c k w e l l ,1 9 7 9 6p k r u g m a n ( 1 9 8 0 ) ,“s c a l e e c o n o m i c s ,p m d u c i i o nd i f f e r e n t i a t i n n a n dt h ep a t t e r no f t r a d e ”a m e r i c a ne c o n o m i c r e v i e w , v b l 7 0 ( 5 ) ,p p9 5 0 9 5 9 水平性差异并在产品生产成本递减的情况下,两个完全相同的国家之间也可以产 生贸易,并且这种贸易能使两国福利得到提高。法尔维( 1 9 8 7 ) 7 的新h 一0 模型以 两个国家的资本与劳动力的使用效率和成本的不同为前提,将产品的质量差别用 生产要素k l 的不同比率来表示,用成本分析的方法进行研究,解释垂直差异产品 的产业内贸易现象。结果表明,资本丰裕的国家生产质量高的产品具有比较优势 而劳动力丰裕的国家在生产质量较低的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在不同国家的相似 产业中,由于生产差异产品需要不同的要素存量比率,而人们的需求在相同或相 似的产品上又存在差别,所以贸易便有发生的可能。戴维斯( 1 9 9 5 ) 8 的赫克歇尔 一俄林一李嘉图模型在n 0 模型的基础上引入了李嘉图技术差异贸易理论,通过 设立参数矩阵从比较优势的角度解释了产业内贸易,提供了对产业问贸易和产业 内贸易的统一解释。 此外,我国学者也在产业内贸易领域进行了相关研究,如强永昌( 2 0 0 2 ) 9 对产业内贸易理论的学术渊源进行了较系统的总结,探讨了不同类型国家的产业 内贸易状况,最后着重讨论了我国产业内贸易格局、地位和从现有产业内贸易理 论中得到的启示。周凤珠( 2 0 0 3 ) ”通过对我国产业内贸易发展的实证分析,指 出促进水平型产业内贸易发展是提高我国外贸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岳意定、隆娟 洁( 2 0 0 5 ) “运用产业内贸易指数和竞争力指数对我国产业内贸易的发展现状进 行分析表明,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贸易商品结构的改变推动了我国产业内贸易 的发展,并且我国的产业内贸易主要集中在制成品领域。此外,岳昌君( 2 0 0 0 ) 、 苑涛( 2 0 0 3 ) 等人也对我国的产业内贸易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研究。 归纳而言,产业内贸易理论是由“国际产品异质性”、“需求偏好相似”、 “规模经济优势”三个原理作为支柱的。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产品异质性有可能 满足不同层次、不同习惯的消费者的需求,因而是产业内贸易的动因,需求偏好 相似使厂商有利于克服由于社会政治制度、文化不同而造成的市场隔离,便于产 品进入外国市场,因而是产业内贸易的保证;规模经济优势能让可进行大规模生 7f a l v e y ( 1 9 8 7 ) “p r o d u c tq u a l i t y ,i n t r a - l n d u s t r yt r a d ea n di m p e r f e c tc o m p e t i t i o n jh k i e r z k o w s k i ,( e d ) ,1 9 8 7 , p 。p 1 4 3 1 6 1 5 d a v i s ( 1 9 9 5 ) ,“i n t r a i n d u s t r y t r a d e :a h e c h s e h e r - o h l i n - r i c a r d o a p p r o a c h ”,j o u r n a lo f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e c o n o m i c s , v o d 9 ,p p 2 0 1 - 2 2 6 9 强永昌著:产业内贸易论一国际贸易摄新理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 0 0 2 年版 加周风珠:“水平型产业内贸易一中国外贸发展新取向”,云南财贸学院学报,2 0 0 3 第2 期 ”岳意定,隆娟沽:“关于我国产业内贸易的心考”,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 0 0 5 年3 期 3 产的国家在产品成本方面有竞争优势,有条件占领国外市场而获利,因而是产业 内贸易的利益来源。 总之,产业内贸易在给贸易各国带来贸易利益的同时,还促进了贸易国的技 术进步和产业升级。随着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产业内贸易取代产业间贸易成为 国际贸易的主要形式,这是国际贸易发展的必然趋势 三中国制造业产业内贸易发展的实证分析 ( 一) 产业内贸易水平的衡量方法 衡量产业内贸易有很多种方法,目前国际上通用的评价产业内贸易的指数是 由格鲁贝尔和劳埃德在1 9 7 5 年给出的“产业内贸易指数”即:格鲁贝尔一劳埃德 指数( g r u b e l l l o y di n d e x ) : 一国某一行业的产业内贸易指数: i i t ;= 卜lx m i i ( x i + m t ) x ,是一国家行业i 的出口额,m 。是行业i 的进口额。ix , - m i 是行业净贸易额, ( x ,+ 地) 是总贸易额,i = l ,2 n ,并且o 一 i i t ,l 。该指数越接近1 ,说明产业内 贸易比重越大;越接近于0 ,说明产业内贸易比重越小。一国所有行业的产业内 贸易指数是各个行业产业内贸易指数的加权平均数。 本文制造业行业分类法采用联合国国际贸易标准分类第三次修订标准 ( s i t c ,r e v # 3 ) 。国际贸易标准分类中制造业共有五大类,b n s i t c 5 9 。 其中s i t c 5 和s i t c 7 大多为资本或技术密集型制成品,s i t e 6 和s i t c 8 多为劳动密集 型制成品,s i t e 9 为未分类商品。按照国际国内研究惯例,本文仅对s i t c 5 8 类进 行分析。本文选取了我国从1 9 9 4 年至2 0 0 4 年共1 1 年的相关数据,对s i t c 5 8 这四 大类共1 6 6 个行业进行分析,产业内贸易指数均采用国际上通用的s i t c 三位数进 行计算,以便能准确地反映我国制造业产业内贸易的结构和发展趋势。 4 ( 二) 中国制造业产业内贸易发展的现状分析 1 中国制造业产业内贸易发展的总体水平 表l1 9 9 4 2 0 0 4 年中国制造业产业内贸易发展的总水平 1 9 9 41 9 9 61 9 9 82 0 0 02 0 0 22 0 0 4 制造业进出口总额 1 9 9 3 8 6 2 4 1 5 8 6 2 7 9 7 4 9 3 9 9 8 6 5 5 4 0 7 4 39 9 4 0 9 7 ( 亿美元) i i t 0 3 7 2 9 0 4 0 3 40 4 2 5 90 4 7 1 90 4 5 5 60 4 5 9 3 资料来源:由联台国统计司c o m t r a d e 数据库相关数据整理得出 从上表可以看出”,我国制造业产业内贸易总体水平基本上呈现曲折上升的 趋势,产业内贸易指数从1 9 9 4 年的0 3 7 2 9 上升到2 0 0 4 年的0 4 5 9 3 ,说明产业 内贸易在我国制造业对外贸易中所占的比重有所上升,但产业间贸易仍然是我国 制造业对外贸易的主要形式。由产业内贸易指数的变化可以看出,产业内贸易正 日益成为我国制造业对外贸易中的重要形式,这也反映了我国制造业产业结构的 优化升级,制造业商品国际竞争力的提高。但以美国为代表的许多发达国家产业 内贸易指数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起就基本保持在6 0 以上”,与各个发达国家产业 内贸易发展水平相比,我国制造业产业内贸易水平仍然较低,在制造业国际分工 中处于较低的位置。 2 中国制造业各个行业产业内贸易发展水平的比较分析 ( 1 ) 1 9 9 4 - - 2 0 0 4 年中国制造业四大行业s i t c 5 - 8 产业内贸易水平的比较分析 从图l 对制造业四大行业产业内贸易发展水平的比较分析中可以发现“:从 1 9 9 4 年到2 0 0 4 年,除化学成品及有关产品( s i t c 5 ) 外,我国制造业其它三个 行业产业内贸易水平总体上来看均有一定幅度的上升。但资本和技术密集型制造 品( s i t c 5 + 7 ) 产业内贸易指数增长幅度要大于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 s i t c 6 + 8 ) 。 其中,机械及运输设备( s i t c 7 ) 和按原料分类的制成品( s i t c 6 ) 产业内贸易发 展水平较高,杂项制品( s i t c 8 ) 产业内贸易水平最低。机械及运输设备产业内 1 2 参见附录中图1 ”岳昌君:“遵循动态比较优势一中荚两国产业内贸易对比实证分析”,国际贸易,2 0 0 0 第3 期,p p 2 6 - 2 8 1 4 具体数据参见附录中表2 贸易水平的上升和按原料分类的制成品产业内贸易的增速减慢,是与我国产业结 构优化升级的方向相一致的。 图11 9 9 4 - - 2 0 0 4 年我国制造业四大行业g - l 指数的比较分析 资料来源:由联合国统计司c o i g i r a d e 数据库相关数据整理得出 ( 2 ) 中国制造业各个具体行业产业内贸易发展水平的比较分析 为了更加全面准确地反映我国制造业产业内贸易的现状,本文按照s i t c 三 位数的标准对从1 9 9 4 年到2 0 0 4 年1 6 6 个行业的g l 指数进行了计算,由于所得 的数据很多,为了对比分析方便,这里只从2 0 0 4 年s i t c 5 8 这四大类里各选取 了产业内贸易水平最高的四种商品,并对应列出了这些产品1 9 9 4 年的g l 指数。 其它数据可参看附录中表3 。 表21 9 9 4 年和2 0 0 4 年中国制造业四大行业8 i t c 5 - 8 中部分商品的g _ l 指数 产品( s i t c ) 1 9 9 4 2 0 0 4产品( s i t c ) 1 9 9 4 2 0 0 4 5 1 5 0 7 8 9 6 1 20 9 5 2 9 17 4 60 7 1 5 2 3 7o 9 9 4 7 3 2 5 8 1o 7 6 0 9 7 50 9 5 1 5 1 97 4 50 1 8 3 2 6 70 9 8 5 4 0 8 5 1 4 0 9 5 9 1 8 40 8 8 3 8 8 37 1 60 6 2 0 9 9 5o 9 5 7 4 3 9 5 5 10 ,2 9 7 2 60 8 6 9 6 67 9 10 3 5 2 7 1 10 9 5 6 4 1 6 5 8 30 4 6 9 7 4 90 8 1 2 1 7 17 4 40 4 0 1 1 5 90 9 5 5 3 9 5 5 1 60 7 8 5 3 5 8 0 8 0 6 7 5 1 7 7 80 9 1 3 4 1 10 9 4 9 4 8 8 6 7 8o 6 5 0 2 1 80 9 9 5 0 0 68 8 20 6 2 8 8 5 90 9 7 1 3 3 4 6 7 7 0 1 2 0 4 5 70 9 8 9 3 1 3 8 9 8 0 5 6 8 9 3 20 9 4 1 1 3 2 续表2 1 9 9 4 年和2 0 0 4 年中国制造业四大行业s i t c 5 - 8 中部分商品的g - l 指数 产品( s i t c ) 1 9 9 42 0 0 4 产品( s i t c )1 9 9 42 0 0 4 6 5 10 9 5 2 1 5 70 9 5 8 6 68 8 4 0 7 5 0 7 8 50 8 5 4 8 3 5 6 5 70 4 6 5 3 7 90 9 5 5 3 7 18 7 20 9 2 8 0 3 30 8 3 9 6 7 3 6 8 4o 5 8 3 0 0 9 4 5 6 1 5 8 8 l0 8 3 2 2 8 7 0 7 8 1 7 5 9 6 6 4o 7 6 2 9 9 60 9 2 2 4 6 3 8 9 20 7 1 7 1 4 5o 7 6 0 8 6 5 资料来源:由联合国统计司c o m t r a d e 数据库相关数据整理得出 从对制造业四大行业共1 6 6 种商品的产业内贸易发展水平的比较分析中可 以发现”: 第一,机械及运输设备( s i t c 7 ) 产业内贸易水平从1 9 9 4 年的0 4 3 3 8 上升 到2 0 0 4 年的0 5 2 7 0 ,这表明产业内贸易已经取代产业间贸易而成为我国机械及 运输设备对外贸易的主要形式。在s i c t 7 中轴承( s i t c 7 4 6 ) 、非电动设备或工 具、机械装置及其零件( s i t c 7 4 5 ) 、旋转式电力装置及零件( s i t c 7 1 6 ) 产业内 贸易水平较高,并且保持了稳定的上升趋势。这些行业多具有技术含量不很高、 处于产业链中的生产环节的特点。而一些具有高技术含量、高利润的生产环节特 点的行业,如其它特种工业专用机器、设备及零件( s i t c 7 2 8 ) 、客车( s i t c 7 8 1 ) 等产业内贸易水平较低。 第二,化学成品及有关产品( s i t c 5 ) 产业内贸易总体水平不高,贸易仍以 产业间贸易为主,这与我国化工工业不发达,整体发展水平落后的情况是一致的。 但在s i t c 5 中包括有机或无机化合物( s i t c 5 1 5 ) 、氮功能化合物( s i t c s l 4 ) 、 精油、香膏及芳香料制品( s i t e 5 5 1 ) 等共1 6 种商品产业内贸易水平较高,g l 指数均高于0 5 ,这些商品的对外贸易以产业内贸易为主。 第三,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 s i t c 6 + 8 ) 中,按原料分类的制成品( 8 i t c 6 ) 产业内贸易比重较高,从1 9 9 4 年的0 4 7 9 0 曲折上升到2 0 0 0 年的0 5 2 7 9 后,又 逐渐下降到2 0 0 2 年的0 5 2 2 9 ,从2 0 0 3 年起,又有小幅回升。此外,从2 0 0 0 年 起按原料分类的制成品的贸易始终以产业内贸易为主要形式,这也反映了我国在 5 具体数据参看附录中表2 和表3 7 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其中铁或铜线( s i t c 6 7 8 ) 、铁道及 电车道轨道固定装置( s i t c 6 7 7 ) 、纺织纱( s i t c 6 5 1 ) 等商品的产业内贸易比重 较大: 第四,杂项制品( s i t c 8 ) 产业内贸易水平最低,其贸易以产业间贸易为主 要形式。但在s i t c 8 中包括照相、电影设备及其零部件( s i t c 8 8 2 ) 、乐器及其 零件、附件( s i t c 8 9 8 ) 、光学制品( s i t c 8 8 4 ) 、医疗设备( s i t c 8 7 2 ) 等共8 种商品产业内贸易水平较高,g - l 指数均高于0 5 ,这些商品的对外贸易以产业 内贸易为主。 3 中国制造业贸易类型分析 图21 9 9 4 中国制造业贸易形式图32 0 0 4 年中国伟9 造业贸易形式 资料来源:由联合国统计司c o m t r a d e 数据库相关数据整理得出 对外贸易的发生有两种形式:产业间贸易和产业内贸易。从图2 和图3 可以 看出,1 9 9 4 年产业间贸易是我国制造业对外贸易的主要形式,到了2 0 0 4 年尽管 产业内贸易在我国制造业对外贸易中所占的比重由3 7 上升到了4 6 ,但产业间 贸易仍然是我国制造业对外贸易的主要形式。 产业内贸易又可以分为水平型产业内贸易( h i i t ) 和垂赢型产业内贸易( v i i t ) 两种。一国各个行业产业内贸易的类型究竟是以水平型产业内贸易还是以垂直型 产业内贸易为主,体现了一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和参与国际分工的层次。为了弄 清我国制造业各个行业产业内贸易的类型和发展趋势,本文采用联合国统计司 c o 帆r a d e 数据库中1 9 9 4 年和2 0 0 3 年两年的相关数据,把s i t c 分类法下三位数 作为一个行业,采用目前国际上通用的由格林纳韦和米勒( 1 9 9 4 ) 1 6 提出的对水平 “g r e e n a w a y , a a n d m i l n e r , c r ,( 1 9 8 4 ) , “o n t h e m e a s u r e m e n t o f i n t t a - l n d u s t t y t r a d e i n u k ,e u r o p e a n e c o n o m i cr e v i e w p p 2 5 3 5 8 型产业内贸易和垂直型产业内贸易度量方法进行分析。即: 满足l 一6 u v 。u l + a 为水平型产鼗内燹爨; 满遵u v 。o r 。 l 十d 为垂矗型产韭内贸荔。 其中u v ,和u v 。分剐表示某贸易产品的单位带口价值和单位迸韶价值,n 通 常的取值为0 2 5 或0 1 5 。 根据格林纳韦和米勒( 1 9 9 4 ) 的度量办法,此处取d = o 2 5 , 在计算时,由于 所采用联合国统计司c o m t r a d e 数据库相关数据中部分产业s i t c 三位数没有标明 进出口数量,首先就去掉了这些数据。其次,结合前面得出的各个行渡的g l 作指数( 县体数据见附录中表3 和袭4 ) ,分析它是誉为产业内贸易, 产业内 贸易的不用再进行分析;最后对剩余数据按上面的公式计算,就可樽出产业内贸 易的类型。即0 7 5 u v ,u v n 1 2 5 时,该类产晶的贸易模式为水平型产业内贸 易;而当u v ;u v 。 1 2 5 则为燕直型产业内贸易。 表31 9 9 4 年和2 0 0 3 年中嗣制造业产业内贸易类型对比分析 1 9 9 4 年的个数2 0 0 3 年的个数 产监间贸翁为主的产妲1 0 08 9 产业内贸易为主的产娃6 67 7 水平型产业内贸易( 1 t l i t ) 1 2 9 垂盥型产业内贸易( v l i t ) 5 16 3 丢失瓣数据 6s 产业间贸易 1 91 9 s i t c 5 獯直型产业内贸易 1 31 3 承乎黧产数蠢贸易 ll 产业间贸易 2 82 2 s i t c 6 垂直型产业内贸易 1 42 3 永平黧产鼗内贸荔8 5 产她阆贸易3 2 2 6 s i t c 7 囊直型产业内贸易 1 62 l 承平黧产鼗内贸荔 23 产难闻贸易2 t2 2 s i t c 8 垂直型产业内贸易8 9 水平型产业内贸易l0 资糊来源:由联合豳统计司c o , t r a d e 数据库相关数据攘理褥出 从表3 可以糟出: 第一,黎壹型产业内贸易是我潮利造业产业内贸易的主要类裂。1 9 9 4 年以 9 产业内贸易为主的6 6 个行业中就有4 8 个是垂直型产业内贸易,所占比重达到 7 2 7 3 ,到2 0 0 3 年以产业内贸易为主的7 7 个行业中就有6 3 个是垂直型产业内 贸易,所占比重达到8 1 8 2 。 第二,按原料分类的制成品( s i t c 6 ) 水平型产业内贸易所占比重最大。1 9 9 4 年以水平型产业内贸易为主要形式的有1 2 个行业,按原料分类的制成品( s i t c 6 ) 就占了8 个;2 0 0 3 年以水平型产业内贸易为主要形式的有9 个行业,按原料分 类的制成品( s i t c 6 ) 占了5 个。 第三,资本和技术密集型行业( s i t c 5 + 7 ) 中水平型产业内贸易发展速度要 快于传统劳动密集型行业。1 9 9 4 年资本和技术密集型行业( s i t c 5 + 7 ) 中以水平 型产业内贸易为主的行业共有3 个,到2 0 0 3 年增加到4 个;但同期传统劳动密 集型行业中以水平型产业内贸易为主的行业却由9 个减少到5 个。 4 中国制造业贸易产业结构分析 表41 9 9 4 - 2 0 0 4 年我国制造业各个行业进出口总额在我国进出口总额中的比重 1 9 9 41 9 9 61 9 9 82 0 0 02 0 0 22 0 0 4 s i t c 57 7 69 3 l9 4 18 9 28 7 67 9 5 s i t c 6 2 1 6 82 0 6 6 1 9 6 1 1 7 7 81 6 3 4 1 5 1 3 s i t c 73 1 0 03 1 0 73 3 0 43 6 8 04 2 5 34 5 1 3 s 1 1 82 3 8 22 2 3 02 4 2 72 0 8 01 9 4 81 7 8 9 资料来源:由联合国统计司c o i d t r a i ) e 数据库相关数据整理得出 从表4 中可以看出”:在1 9 9 8 年以前,我国对外贸易中传统劳动密集型产 业( s i t c 6 + 8 ) 所占比重高于资本和技术密集型行业( s i t c 5 + 7 ) ;但从1 9 9 9 年起, 我国对外贸易中资本和技术密集型行业发展迅速,其在我国进出口总额中所占的 比重也远高于劳动密集型产业。结合附表2 - 3 中各行业的进出口总额数值可以看 出,尽管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在我国进出口总额中的比重有所下降,但其进出口 总额仍很高,在我国制造业对外贸易的发展中仍占有重要地位。 7 眭它各年数据见附录中表5 1 0 ( 三) 本节的结论 综合上述分析,可以看到: 第一,总体来看近十年来我国制造业产业内贸易水平大大提高,产业内贸易 比例和结构也发生了变化,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发展迅速,在 我国制造业对外贸易中所占的比重也逐渐提高到重要地位。这是与我国经济发展 和产业结构升级的发展方同相一致的。 第二,我国制造、i k 产业内贸易仍以由产品差异导致的垂直差异型产业内贸易 为主要形式,我国与发达国家制造业产业内贸易水平相比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第三,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在我国制成品对外贸易中仍占很大的比重,产 业间贸易在我国制造业对外贸易发展中还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第四,一些重点行业如机械设备制造业、电子及通讯产品制造业产业内贸易 水平较低,反映了我国这些行业的产品在国际上缺乏竞争优势。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产业内贸易对我国制造业对外贸易发展将起 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发展以规模经济为基础的产业内贸易是我国制造业 发展的必然方向。 四中国制造业产业内贸易发展的相关政策建议 综合e 述分析,我们町以看到: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和产业结构优 化升级,近年来我国制造业产业内贸易水平大大提高,赍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产 业内贸易水平发展迅速,以规模经济为基础的产业内贸易已经在我国制造业发展 中起到了非常重要作用。但我国制造业产业内贸易仍以垂直差异型产业内贸易为 主要形式,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从长期来看,这不利下我国转 变相对劣势,培育在未来主导行业的国际竞争优势。同时,从世界产业内贸易发 展的经验我们可以看到:产业内贸易的发展是制造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较高的产 业内贸易水平反映了一国在多变的贸易环境中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因此,我国要 更加积极有效地融入到世界制造业贸易发展中,提高我国制造业出口商品的国际 更加积极有效地融入到世界制造业贸易发腥中,提高我国制造业出口商品的国际 竞争力也必然要求我国加快产业内贸易的发展和发展高层次的产业内贸易。为 此,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政策建议: ( 一) 加强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升级,重点扶持一些主导产业 国际贸易的形式由产业间贸易到产业内贸易的转变,实际上反映了产业结构 在国际贸易理论中的演变。为了加快我国制造业产业内贸易的发展,只有进一步 加强产业结构升级,提高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在我国制造业中的地位和发展速 度,才能扩大产业内贸易的市场,为我国制造业产业内贸易的发展提供更加广阔 的空间。同时,产业内贸易的发展尤其与一国主导产业的发展密切相关,要改善 我国对外贸易商品结构和增强国际竞争优势,就应该重视主导产业竞争优势的创 造,选择如机械设备制造业、电子及通讯产品制造业等具有显著的规模经济特征 的资本或技术密集型产业进行投资以促进制造业结构升级,带动我国对外贸易商 品结构的优化,同时也为我国在这些代表制造业未来发展方向的产业创造出产业 竞争优势。 ( 二) 加强自主技术创新,推动技术进步 产业内贸易中各国的竞争优势则主要表现为企业的特定竞争优势,而目前我 国制造业企业缺乏自主技术和核心技术,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我国产业结构升级 和产业内贸易的发展。因此,作为参与国际分工的主角,企业在引进和吸收国外 先进技术的同时,也要培养不断促进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的学习机制,通过自主 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来增强企业竞争力,培育规模经济,进而加强产业内贸易的 发展。此外,国家要从产业发展的战略性角度,把发展资本或技术密集型产业作 为国际竞争的制高点,加强对这类企业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利用财政优惠、税 收优惠等政策鼓励大型企业集团建立技术开发中心,以技术进步增强高新技术产 品的国际竞争力,从而提高我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 ( 三) 进一步充分发挥传统优势产业的作用 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在我国制成品对外贸易中仍占很大的比重,在我国制造 业对外贸易发展中还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2 0 世纪9 0 年代以来,以劳动密集型为 主要特征的加工贸易发展迅速,这带动了我国产业内贸易发展。但加工贸易总体 发展水平较低,具体表现为加工程度不高,附加值和技术含量较低。而且由加工 贸易带动的产业内贸易,利用的仅仅是我国劳动力资源这传统比较优势,与我 国技术发展水平、规模经济等的关系不大。因此,要进一步促进我国制造业产业 内贸易的发展就必须对传统优势行业进行动态转型。一方面,继续以我国劳动力 低成本的优势为基础,积极介入技术含量较高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尤其是高新技 术产业的加工贸易,占领高新技术市场,并通过技术外溢促进我国比较优势产品 的动态转型。另一方面,利用高新技术改进传统的加工工艺,提高产品质量和附 加值,促进产品差异化,以满足不同国家消费者的需求,从而提高我国产品在国 际市场的竞争力和国际市场占有率,创造规模经济效益,进而推动产业内贸易的 发展。 ( 四) 积极实行“走出去”的战略,扩大对外宣接投资 产业内贸易的发展离不开跨国公司的存在与发展,但当前跨国公司对我国的 投资多以垂直型分工为主。要促进我国产业内贸易的发展,提高我国参与国际分 工的层次,就应该鼓励一些有实力的企业集团对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相当甚至更 高的国家进行对外直接投资,形成规模经济,促进我国产业内贸易的发展;同时, 可以通过对一些经济发展水平落后于我国的发展中国家进行垂直一体化投资,加 大我国产业内贸易份额,使我国的一些传统优势产业继续保持规模经济优势。 ( 五) 重视规模经济的作用,鼓励产业集聚 规模经济是产业内贸易理论的三大支柱之一,它在产业内贸易发展中的作用 是毋庸置疑的。产业集聚是发展规模经济的重要途径,我国苏州工业园区就是一 个成功的典范。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地区产业分工的变化,在鼓励产业集聚中 政府可以通过区域政策和产业政策,影响产业集聚的区位选择。一方面,国家加 大对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的投资,增强中西部地区对外商投资和东部产业的吸引 力,引导东部劳动密集型产业、加工业向西部转移;另一方面,通过对高新技术 产业倾斜的产业政策,鼓励高利润生产环节和高新技术产业在东部地区的集聚, 充分实现规模经济。 五结论 本文主要运用格鲁贝尔一劳埃德指数和由格林纳韦和米勒提出的产业内贸 易类型的度量方法,比较全面的计算分析了在s i t c 分类下我国制造业各个行业 产业内贸易发展水平和产业内贸易的类型,得出我国制造业产业内贸易的几个主 要特征为:垂直型产业内贸易是我国制造业产业内贸易的主要类型;资本和技术 密集型商品产业内贸易发展迅速。最后,本文对如何更好地促进我国制造业产业 内贸易发展和对外贸易商品结构升级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具体包括加强产业 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升级,重点扶持一些主导产业;加强自主技术创新,推动技术 进步;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