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学专业论文)中国电视知识分子发展现状研究.pdf_第1页
(新闻学专业论文)中国电视知识分子发展现状研究.pdf_第2页
(新闻学专业论文)中国电视知识分子发展现状研究.pdf_第3页
(新闻学专业论文)中国电视知识分子发展现状研究.pdf_第4页
(新闻学专业论文)中国电视知识分子发展现状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电视是当今社会最典型、最重要的一种大众媒介,在媒介市场化的进程中, 电视知识分子的出现引起了学界和业界的关注。早在上个世纪末,法国著名社会 学家皮埃尔布尔迪厄就将那些“依赖电视积累个人资本的知识分子”称为“电 视知识分子。这一概念的出场语境既是现代社会大众传媒占据霸权地位的一个 表征,也是知识分子在社会媒介化过程中角色两分化的一个突出表现。近几年围 绕这一话题,很多学者进行了讨论,对“电视知识分子 这一现象进行了肯定或 批判。 本文从界定知识分子的定义着手,介绍了布尔迪厄的“电视知识分子理论, 并通过梳理知识分子在中国社会变革和媒介发展中的变迁,论述了中国电视知识 分子的出场语境,指出中国电视知识分子存在的三种形态:“电视媒介专家 、“电 视节目主持人 、“电视节目嘉宾和主讲人 ,分析中国电视知识分子出现的意义, 并针对中国电视知识分子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以促使中国电视知识 分子良性发展,最后,探讨其他媒体知识分子对中国电视知识分子的启示,以期 共建和谐媒介生态环境。 中国电视知识分子的出现有其必然性,也有其必要性。电视文化的构建离不 开电视知识分子的积极参与,而电视知识分子的出现对重建中国知识分子的话语 空间有着重大的影响,电视知识分子在履行社会职责的同时也推动了社会的进 步。中国电视知识分子不仅要积极参与电视发言,也要善于与媒体结合而摒弃名 利的私心,做个“介入的旁观者 。只有形成电视知识分子、电视以及大众在文 化思想、交流沟通方面的良性互动,电视知识分子和其他媒体知识分子积极建设, 才能共建一个和谐的媒介生态环境。 关键词:电视知识分子介入媒体知识分子媒介生态 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s i t u a t i o ns t u d yo fc h i n e s et vi n t e l l e c t u a l s a b s t r a c t a tp r e s e n t ,t e l e v i s i o ni so n eo ft h em o s tt y p i c a la n di m p o r t a n tm e d i a i nt h e p r o c e s so fm e d i am a r k e t - o r i e n t e d ,t vi n t e l l e c t u a l s i sd r a w i n gt h ea t t e n t i o no f a c a d e m i ca n dp r a c t i c a lc i r c l e s e a r l yi nt h ee n do fl a s tc e n t u r y , f r e n c hf a m o u s s o c i o l o g i s tp i e r r eb o u r d i e ua d d r e s s e dt h o s ei n t e l l e c t u a l s w h od e p e n do nt e l e v i s i o n a c c u m u l a t i n gp e r s o n a lc a p i t a l a s t e l e v i s i o ni n t e l l e c t u a l s ”t h ea p p e a r a n c ec o n t e x t o ft h i sd e f i n i t i o nw a sn o to n l yas y m b o lo fm o d e r nm e d i a sh e g e m o n y , b u ta l s oa n o u t s t a n d i n gp e r f o r m a n c e o fd i f f e r e n t i a t i o ni nt h e p r o c e s s o fi n t e l l e c t u a l s m e d i a - o r i e n t e d i nr e c e n ty e a r s ,f o c u s i n go nt h i st o p i c ,m a n ys c h o l a r sh a v eb e e n d i s c u s s i n gi t ,a f f i r m i n go rc r i t i c i z i n gt h ep h e n o m e n o no f ,i l vi n t e l l e c t u a l s ” t h i sp a p e rt a k e st h ed e f i n i t i o no fi n t e l l e c t u a l sa st h ev e r yb e g i n n i n g ,i n t r o d u c e s t h e “t vi n t e l l e c t u a l s ”t h e o r yo fp i e r r eb o u r d i e u ,c o m b st h ec h a n g eo fi n t e l l e c t u a li n t h es o c i a lt r a n s f o r m a t i o na n dt h em e d i ad e v e l o p m e n t ,a n dd i s c u s s e st h ea p p e a r a n c e b a c k g r o u n do fc h i n e s et vi n t e l l e c t u a l s m o r e o v e r , i tp o i n t so u tt h et h r e ef o r m so f c h i n e s et vi n t e l l e c t u a l s : t e l e v i s i o nm e d i ae x p e r t s ,”叮vp r o g r a m m ep r e s e n t e r s ,” “t vp r o g r a m m eh o n o r e dg u e s t ,a n da r g u e st h es i g n i f i c a n c eo ft h ea p p e a r a n c eo f c h i n e s et vi n t e l l e c t u a l s a sw e l l ,i ta n a l y z e st h ep r o b l e m so fc h i n e s et v i n t e l l e c t u a l sp a r t i c i p a t i n gi nt e l e v i s i o na n dc o m e su pw i t hp r o p e rs u g g e s t i o nt om a k e c h i n e s et vi n t e l l e c t u a l sd e v e l o pb e t t e r f i n a l l y , i td i s c u s s e so t h e rm e d i ai n t e l l e c t u a l s e n l i g h t e n m e n tt ot vi n t e l l e c t u a l s ,s o a st ob u i l dah a r m o n i o u sm e d i ae c o l o g i c a l e n v i r o n m e n t t h ea p p e a r a n c eo fc h i n e s et vi n t e l l e c t u a l sh a si t si n e v i t a b i l i t ya n dn e c e s s i t y t h ee s t a b l i s h m e n to ft e l e v i s i o nc u l t u r ec a n tl a c ko ft h ep a r t i c i p a t i o no ft v i n t e l l e c t u a l s t vi n t e l l e c t u a l s a p p e a r a n c eh a sag r e a ta f f e c to nt h er e c o n s t r u c t i o no f c h i n ai n t e l l e c t u a l s d i s c o u r s e t vi n t e l l e c t u a l sf u l f i l ls o c i a lr e s p o n s i b i l i t yw h i l ea l s o p r o m o t es o c i a lp r o g r e s s c h i n e s et v i n t e l l e c t u a l ss h o u l db e c o m ea t h ep a r t i c i p a t i n g s p e c t a t o r a c t i v e l ya p p r o a c hi nt e l e v i s i o na n db eg o o da tc o m b i n i n gw i t ht e l e v i s i o n , b u tn o tt a k et va st h er o a dt og e tm o n e ya n dr e p u t e o n l yf o r mt h eb e n i g ni n t e r a c t i o n a m o n gi n t e l l e c t u a l s ,t e l e v i s i o n , a sw e l la sp u b l i ci nt h e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o fc u l t u r ea n d t h i n k i n g ,a tt h ee n d e a v o ro ft vi n t e l l e c t u a l sa n do t h e rm e d i ai n t e l l e c t u a l s ,c a nb u i l da h a r m o n i o u sm e d i ae c o l o g i c a le n v i r o n m e n t k e y w o r d s :t vi n t e l l e c t u a l s p a r t i c i p a t e m e d i ai n t e l l e c t u a l s m e d i a e c o l o g y 西北大学学位论文知识产权声明书 本人完全了解西北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 学校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 本人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西北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 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 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同时授权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 究所等机构将本学位论文收录到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或其它 相关数据库。 保密论文待解密后适用本声明。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刻趁 指导教 耐年石月r 日 l 6 竣露: 西北大学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 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本论文不包含其他人已经 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西北大学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 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 的说明并表示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刘铋 渊年石月je l 前言 对于“知识分子这个课题,许多学者都有研究。在西方,“知识分子 研 究一直是一门“显学 ,我们可以罗列一长串对这个问题发表过看法的学者:爱 德华w 萨义德( e d w a r dw s a i d ) 、让一保罗萨特( j e a n p a u ls a r t r e ) 、米歇 尔福柯( m i c h e lf o u c a u l t ) 、拉塞尔雅各比( r u s s e l lj a c o b y ) 、雷吉斯德布雷 ( r e d sd e b r a y ) 、安东尼奥葛兰西( a n t o m og r a m s c i ) 、朱利安班达( j u l i e n b a n d a ) 、齐格蒙特鲍曼( z y g m u n tb a u m a n ) 、雅克勒戈夫( j a c q u e sl eg o f f ) 、 雷蒙阿隆( r a y m o n da r o n ) 、爱德华希尔斯( e d w a r ds 1 1 i l s ) 、保罗约翰逊 ( p a u lj o h n s o n ) 、布鲁斯罗宾斯( b r a c e r o b b i n s ) 、保罗博维( p a u la b o v e ) 、 艾尔文古德纳( a l v i ng o u l d n e r ) 、卡尔博格斯( c a r lb o g g s ) 等等。而中国 的许纪霖、郑也夫、余英时、黄平、章清、林毓生等学者对这个问题也颇有研究。 许纪霖曾说:“在新世纪的背景下,知识分子研究有必要纳入到重新问题化 的框架中:研究知识分子在特定的社会语境和关系网络中如何产生知识分子共同 体,如何相互交往,并影响和建构社会公共空间和关系网络。 1 因笔者所学专业 之故,本文旨在研究电视知识分子这一新的知识分子类型。 一研究缘起 学者纪连海于2 0 0 8 年3 月初在上海电视台纪实频道文化中国栏目中讲 述了大禹和妻子女娇的浪漫爱情故事。对大禹婚后为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 这 一典故,纪连海讲述时称另有隐情:大禹生命中还有另外一个女人瑶姬。相 传瑶姬曾献有治水妙法的“红宝书 ( 丹玉之书) 给大禹,帮助大禹成功治水。 这番言论引起舆论强烈反弹,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禹羌文化研究所所长谢兴鹏认 为纪连海的说法是无稽之谈,写信对纪连海的观点提出四大质疑,并要求停播该 期节目。他认为:“大禹是历史上公认的没有可以挑易i j 之处的伟大人物,而纪 连海却别出心裁地拿大禹开涮,甚至把妇孺皆知的歌颂大禹无私奉献的三过家 门而不入的故事说成是受婚外情所困,这不是对华夏先祖的亵渎还能是什 么? ”专家称,学术明星不应该为了迎合一些人的口味,把历史人物娱乐化。而 1 许纪霖,都市空间视野中的知识分子研究,天津社会科学,2 0 0 4 年第3 期,p 1 2 3 。 这一事件再一次引发了人们对“电视知识分子的争议。 1 9 5 8 年5 月1 日,北京电视台试播,标志着中国电视事业的开始。二十世 界九十年代中期以后,电视谈话节目雨后春笋般在各地涌现,知识分子开始频频 出现在电视屏幕上,中国电视知识分子这一群体开始出现并逐渐壮大。“从余秋 雨到易中天、于丹的走红,其间差不多正好是十年。这十年,见证了我国知识分 子从开始介入电视媒介到如今让各种媒介形式为自己所用的全部过程。”2 近几年,中国电视知识分子在数量上呈明显的上升趋势,专业领城中的学者 们也开始通过电视承担传播知识和思想的责任,为电视节目制作水平和电视文化 内涵的提高提供了最为直接的帮助。电视知识分子群体的出现和壮大在构建电视 文化、促进社会进步上具有积极的意义,但是电视知识分子存在的一些问题也遭 到了人们的质疑和批判。笔者旨在从分析中国电视知识分子的出场语境和发展现 状,探讨中国电视知识分子出现的意义以及中国电视知识分子在新的媒介生态环 境中的发展策略。 二研究现状 在后现代主义3 时期,“电视知识分子”作为知识分子一种新的类型被反复 提及。“电视知识分子 是法国著名社会学家皮埃尔布尔迪厄( p i e r r eb o u r d i e u ) 在批评电视固有的弊端时提出来的。布尔迪厄在关于电视一书中,深刻地剖 析了媒介和知识分子“互搭梯子”的“双赢关系:媒介利用电视知识分子( 这 是布尔迪厄对那些依赖电视积聚个人资本的知识分子的称谓) 来提高媒体的收视 率,而电视知识分子则可以凭借电视露面提高自己的文化资本。“电视知识分子 这一概念的出场语境既是现代社会大众传媒占据霸权地位的一个表征,也是知识 分子在社会媒介化过程中角色两分化的一个突出表现。 2 0 0 3 年,郭五林发表了一篇名为教授走进电视直播间的学理思考的文 章,肯定了这种现象的出现。4 郭五林的论断引起了国内关于“电视知识分子 2 胡畔,解析电视知识分子现象,传媒观察,2 0 0 7 年第1 1 期,p 1 4 。 3 后现代主义( p o s t m o d e m i s m ) 是一场发生于欧美6 0 年代,并于7 0 与8 0 年代流行于西方 的艺术、社会文化与哲学思潮。其要旨在于放弃现代性的基本前提及其规范内容。在后现代 主义艺术中,这种放弃表现在拒绝现代主义艺术作为一个分化了文化领域的自主价值,并且 拒绝现代主义的形式限定原则与党派原则。其本质是一种知性上的反理性主义、道德上的犬 儒主义和感性上的快乐主义。 4 郭五林认为“电视知识分子”( 走进电视直播间的教授) 的出现是社会要求的必然和电视 自身发展的必然,电视成功地向知识分子借脑,知识分子借机玄得更广泛的社会认同。 郭 2 讨论的一个高峰,当时,陈力丹、李明伟等学者就提出了不同的看法。5 2 0 0 5 年 学术界又一次对其进行了讨论,黄顺铭针对2 0 0 3 年和2 0 0 4 年间理论界出现对电 视知识分子的肯定声音,详细介绍了布尔迪厄对于“电视知识分子”的批判观点 6 。在批判声潮中,也有许多学者对电视知识分子持肯定态度。俞虹认为,知识 分子应该给大众提供很多思想的“工具箱”,大众也会给知识分子不断的刺激、 不断的要求,以共同建设美好的精神家园。而百家讲坛的火爆,易中天、于 丹的毁誉参半,“学术明星”的褒贬不一,“电视知识分子”这一研究课题再次 被提及。从百度中输入“电视知识分子 进行搜索,可以找到相关网页约3 ,1 5 0 , 0 0 0 篇文章。 “电视知识分子”这一现象在学界和业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但对其做相关 论述的专著却并不多。在国外,只有少量的学者对“电视知识分子”进行了系统 的研究。布尔迪厄在关于电视一书中对电视知识分子进行了批判。这本书由 两部分组成:“正文”和“附录”。正文部分根据1 9 9 6 年3 月1 8 日布尔迪厄所 做的两次电视讲座的内容整理而成,包括台前幕后与无形的结构及其影响 两部分。台前幕后,揭示了电视运作奥秘,幕后预先的审查、筛选及电视图像、 电视话语的炮制工艺;无形的机构及其影响力则具体阐释了电视是如何控制 传媒又同时受收视率的掣肘,它的社会功用又是怎样受到经济效益的异化,致使 批判性沦丧而助长了“象征 的暴力。附录部分由新闻的影响、奥林匹克运 动会分析提纲、新闻与政治三篇短文组成。布尔迪厄在这本书中提出了 “新闻场”的理论,批判那些与电视台“互搭梯子”,充当“快思手 和“媒介 常客”,不断宣传“固有思想的“电视知识分子们。 此外,法国作家雷吉斯德布雷在教师、作家、名流:现代法国知识分子 五林,教授走进电视直播间的学理思考,当代传播,2 0 0 3 年第6 期,p 3 2 5 李明伟和陈力丹就教授走进电视直播间的学理思考中提出的一些观点进行了讨论,评 价郭五林所持看法“不无道理,但确实有些乐观了”,认为“教授在这里变成了一种电视台 的t 具性符号”,并提出“电视台的自救比他救更重要”。 李明伟,陈力丹,教授走进 电视直播间的学理追问,当代传播,2 0 0 4 年第2 期,p 3 1 3 2 。 6 黄顺铭对郭五林、李明伟和陈力丹的观点进行了比较评价,通过对布尔迪厄关于“电视知 识分子”的批判观点的介绍,批判了“当一个国家的各个电视台的电视屏幕上有教授频频出 现的时候,那我们的电视可能就真正的上水平上档次了”的观点,认为“这是典型的他救 心理、仰视心理。更合理的认识应是从根本上依赖自救。或许,作这样的改动 当新闻专业主义理念得到普及的时候,我们的电视可能就真正上水平上档次了”。 黄 顺铭,“教授走进电视直播间”与“布尔迪厄式批判”,当代传播,2 0 0 5 年第3 期,p 4 0 4 4 。 一书中提到:“只要看一看热门的电视节目中频频出现的知识分子,畅销书中作 家,或成功研究的学者,他们频繁地出现在屏幕上,又不断地被其他媒介反复提 及和再现,于是,他们便获得了向公众谈论公共事务的权力,并随着出镜率和收 视率的上升,其权力、地位和商业价值也不断上涨。”7 但德布雷更多论述的是法 国知识分子自法国大革命以来所走过的三个阶段及其所扮演的不同角色,而没有 太多地关注“电视知识分子”。萨义德在知识分子论的第四章专业人士与 业余者中写道:“知识分子成群结队走向大众媒体成为新闻从业人员、电 视电台访谈节目的来宾和主持人、顾问、经理等等。他们不但拥有广大的阅听大 众,而且他们身为知识分子毕生的工作都仰赖阅听大众,仰赖没有面目的消费大 众这些他者所给予的赞赏或漠视。 8 与德布雷一样,萨义德只是描述了知识 分子介入大众媒介,而没有单独提及和电视打交道的电视知识分子。美国学者波 朗研究了“知识分子传媒化 的问题。她认为:“在传媒时代,概念( 如后现代 主义) 和人( 如杰弗里梅森) 有着相似的命运:一举成名,一大堆突如其来的 创造性话语,然后又黯然淡去,那曾一度激烈过的争鸣又为另一个时髦的争鸣所 替代。”9 波朗还举出了2 0 世纪8 0 年代美国知识界的最重要的三次争鸣,让人们 更清楚地看到知识分子传媒化的过程。 我国学者对“电视知识分子 的论述也不多见,从c n k i 中国学术期刊全文 数据库中以检索项:主题;检索词:电视知识分子;匹配:精确;范围:全部期 刊:时间:1 9 9 7 - - 2 0 0 7 为检索内容,关于电视知识分子的文章仅有5 篇:“说 史还是“说书 兼论易中天的知识分子历史观( 宣炳善,学术界, 2 0 0 7 0 4 ) 、电视知识分子的传播逻辑( 黄宁,声屏世界,2 0 0 6 1 0 ) 、 “公共知识分子”、“传媒知识分子 与“节目专家”- 传媒时代知识分子与 大众传媒关系探析( 党生翠,当代传播,2 0 0 6 0 1 ) 、中国电视知识分 子状况浅析( 刘艳臣,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 0 0 5 0 1 ) 、试 论“电视知识分子 ( 时统宇,现代传播,2 0 0 3 0 2 ) 。另外,还有一些 学者也曾对“电视知识分子 这个问题发表过一些看法。总体来看,我国学者中 7 r e g i sd e b r a y , t e a c h e r s ,w r i t e s ,c e l e b r i t i e s :t h ei n t e l l e c t u a l so fm o d e mf r a n c e ( l o n d o n :n e w l e f tb o o k s 1 9 8 1 5e d w a r d w :s a i d ,r e p r e s e n t a t i o n so f t h ei n t e l l e c t u a l :t h e1 9 9 3r e i t hl e c t u r e s ( n e wy o r k : p a n t h e o nb o o k s ;o r i g i n a l l yp u b l i s h e di ng r e a tb r i t a i nb yv i n t a g eb o o k s ,19 9 4 ) 9 b r u c er o b b i n s ,i n t e l l e c t u a l s :a e s t h e t i c s ,p o l i t i c s ,a c a d e m i c s ,p i x ( 布鲁斯罗宾斯,知识 分子美学、政治与学术,王斌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 0 0 2 年。) 4 对电视知识分子更多地持批判反思的态度。比如,赵勇的知识分子和大众文化 1 0 和张国勋的混个脸熟的“知识分子”秉承的是布尔迪厄的批判态度;李明 伟、陈力丹的教授走进电视直播间的学理追问认为“教授是电视台的工具性 符号 ;黄顺铭的“教授走进直播间 与“布尔迪厄式批判比较分析了李 明伟、陈力丹和郭五林对电视知识分子的看法,并介绍了布尔迪厄的批判观点; 时统宇的试论“电视知识分子 首先概括了布尔迪厄关于电视中对于“电 视知识分子 的相关论述,然后结合中国的国情语境,论述了“本土化的制度安 排。郭五林对“电视知识分子”却是持乐观态度的:刘艳臣在中国电视知识 分子状况浅析中也认为:“电视知识分子群体的出现和壮大在资源的优化配置 上,是绝对有积极意义的。1 2 三论文框架 从知识界精英文化诉求统一的“文人办报 到“电视知识分子”的涌现,中 国知识分子在媒介的地位不断发生着变化。“上电视,还是不上 成为知识分子 众说纷纭的话题。是电视消解了学术还是学术建构了电视? 知识分子与电视的关 系不仅仅关系到知识分子对电视应采取的态度,还关系到电视如何运用知识分子 的参与进行自身建构。当前电视知识分子这一课题研究的重点在于对现有的电视 知识分子现象进行肯定或批判,本文通过分析中国知识分子在社会和媒介上的角 色和地位变迁,结合“电视知识分子 这一概念的出场语境,论述中国电视知识 分子的历史渊源与发展现状,将电视知识分子与介入网络的知识分子、介入报刊 的知识分子以及电视工作人员等其他媒体知识分子进行比较,进而探讨电视知识 分子如何与他者合作共同构建和谐媒介生态环境。 本文分为四部分内容: 第一章,中国电视知识分子的出场语境。在这章,简单界定知识分子的概念, 论述布尔迪厄的“电视知识分子 理论,通过梳理中国知识分子在社会变革中社 会角色的变迁以及介绍中国媒介的属性和运作机制探讨中国电视知识分子的本 土化问题,并通过梳理分析中国知识分子媒介角色的变迁探讨中国电视知识分子 1 0 赵勇,知识分子与大众文化,h t t p :w w w b n u e d u c n ( 北京师范大学) ,2 0 0 1 年3 月1 3 日。 张国勋,混个脸熟的“知识分子”,h t t p :w w w b o o k e r c o m c n ( 人民书城) 。 1 2 刘艳臣,中国电视知识分子状况浅析,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 0 0 5 年第1 期,p 7 9 。 的历史渊源和中国知识分子是如何介入到电视中来的。 第二章,中国电视知识分子的发展现状。随着电视媒介的迅猛发展,越来越 多的知识分子从书斋走向电视,参与电视的策划和评审,或者走向台前,“直接 面对发问的观众和主持人,直接面对纷繁复杂的各种社会问题,侃侃而谈,与在 场的和不在场的电视观众及时互动,反响强烈”。1 3 在媒介市场化的进程中,电 视知识分子的现象已引起多方,尤其是新闻学界的关注。电视与知识分子联姻已 成为当前电视银屏上的一种文化现象并在学术界引发了广泛的争议。这部分着重 论述中国电视知识分子的各种形态以及中国电视知识分子出现的意义。 第三章,中国电视知识分子的发展策略。电视是一种典型的大众传播媒介, 一些学者对电视持批判的态度,认为电视对社会和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消解 了知识分子的自律性和学术性。电视知识分子存在的一些问题遭到学者和大众的 批判和指责。电视知识分子如何在坚守学术理想和学术操守中与时俱进? 电视知 识分子如何在积极参与电视发言的过程中保持自身独立性? 这章简单论述中国 电视知识分子在介入电视的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探讨合理性 建议以促进中国电视知识分子良性发展。 第四章,其他媒体知识分子对电视知识分子的启示。当前,我国提出“构建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从根本上指明了我国社会发展的基本方向。实现社会的“和 谐局面需要社会各个子系统的协作配合。电视知识分子作为社会的一分子,要 积极传播先进文化,重建社会人文精神。本章通过将中国电视知识分子与介入报 刊的知识分子、介入网络的知识分子以及电视工作人员进行比较研究,向其他媒 体知识分子学习借鉴,以期共同构建一个和谐的媒介生态环境。 本论文不是简单地肯定或否定电视知识分子,而是将中国电视知识分子的出 现和发展放到中国的国情语境、社会的变迁、知识分子在媒介地位的演变背景下 进行考察,通过探讨中国电视知识分子的良性发展以期达到构建和谐媒介生态环 境的目的。 本文采用文献分析法、比较研究法等研究方法,从社会学和史学的视角对中 国电视知识分子的出场语境和发展进行了梳理和论述,对于丹、易中天等电视知 识分子以及百家讲坛、世纪大讲堂等电视知识分子参与的电视节目进行了 1 3 哈贝马斯,哈勒,作为未来的过去,浙江人民出版社,2 0 0 2 年,出版前言。 6 举例说明。此外,还用到了新闻学、传播学、媒介生态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 7 第一章中国电视知识分子的出场语境 国内外学术界对于“知识分子 的研究可谓是经久不衰、举不胜举,但到现 在为止,对知识分子概念的界定还是争执不休,对知识分子的发展变迁也是各执 己见。1 9 6 8 年,法国“五月风暴”失败渐渐隐去了知识分子的激情,致使法国 哲学家米歇尔福柯悲观地认为“知识分子”从此销声匿迹了。悲观色彩还没淡 去,美国社会学家艾尔文古德纳却发出了欢呼的声音:“2 0 世纪,在所有成为 正在形成的世界社会经济秩序组成部分的国家中,一个由人文知识分子和技术知 识分子( 这两者并不相同) 组成的新阶级,开始了与原先控制着社会经济领域的 集团竞争,这些集团由商人或政党领袖组成。1 4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 乐观主义刚抬头,悲观主义者又开始大肆宣扬知识分子已不复存在的观点。弗雷 德里克詹姆逊( f r e d r i cj a m e s o n ,1 9 8 6 年) 宣称:“在第三世界中,知识分子 往往都带有政治性。今天,对我们而言,现在最需要我们关注的问题,或者说目 前最为紧迫的问题,莫过于来自第三世界的教训。在这些国家中,知识分子 这个特定的名称已经逐渐消失,如同一种业已灭绝的物种的名称。让贝特 克埃尔席泰( j e a n - b e c k e t t ,1 9 8 7 年) 也说:“各高等学府吸纳了几乎所有的知 识活动,这标志着作为一个特殊社会群体的知识分子的衰落,尽管尚未完全 湮没。1 5 拉塞尔雅各比在此时写了一本轰动知识界且极具意味的书最后 的知识分子来说明知识分子的消亡。 随着知识分子的分化和电视媒介的发展,一部分知识分子介入电视成为电视 知识分子,然而,很多学者对电视知识分子持批判态度。究竟什么是知识分子? 电视知识分子的出场语境又是什么? 布尔迪厄的“电视知识分子”理论是否能够 解释我国的电视知识分子现象? 1 4 a l v i ng o u l d n e r , t h ef u t u r eo f i n t e l l e c t u a l sa n dt h er i s eo f t h en e wc l a s s ,p 1 ( 艾尔文古 德纳,知识分子的未来和新阶级的兴起,顾晓辉、蔡嵘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 0 0 2 年。) 1 5 b r u c er o b b i n s ,i n t e l l e c t u a l s :a e s t h e t i c s ,p o l i t i c s ,a c a d e m i c s ,p i x ( 布鲁斯罗宾斯,知识 分子美学、政治与学术,王斌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 0 0 2 年。) 第一节知识分子的定义 西方知识分子从起源到现在已经有很长的时间了,“知识分子这一研究问 题既是一种理论,也是一段历史。在这段历史中,知识分子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变迁而发生变化。鉴于“知识分子 这个概念的复杂性,我们 有必要从历史语境中来考察。对“知识分子 一词进行词源追溯,有两种比较常 见的说法。一种说法是,“知识分子一词出现在中世纪盛期,在1 2 世纪的 城市学校里传开来,从1 3 世纪起在大学中流行。它指的是以思想和传授其思想 为职业的人。1 6 这种说法倾向于将那些中世纪随着城市发展而兴起、从事精神 劳动、与教学为职业的教师视为知识分子。 另一种说法是,台湾大学社会系叶启政教授认为,欧洲的“知识分子 概念 来源俄国的“i n t e l l i g e n t s i a 和波兰的“i n t e l l e c t u a l 。俄国的“i n t e l l i g e n t s i a 一词最早由作家波波里金( b o b o r y k i n ) 在1 8 6 0 年提出,专指1 9 世纪3 0 年代到 4 0 年代把德国哲学引进俄国的一个小圈子里的人物。“当时,较之西方还很落后 的俄国社会里有这么一批人,他们本身属于上流社会,但接受的是西方教育,具 有西方的知识背景。以这样一种精神状态来观察俄国当时落后的专制制度,他们 便觉得所处的社会极为丑恶、不合理,产生了一种对现行秩序的强烈的疏离感和 背叛意识。这样一批与主流社会具有疏离感、具有强烈的批判精神、特别是道德 批判意识的群体,当时就被称为知识分子。1 7 后来这些俄国知识分子中产生出 不同的思想群体,如民粹主义、马克思主义、自由主义、新康德主义,等等。波 兰的“i n t e l l e c t u a l 一词于1 8 4 4 年由卡罗尔李贝尔特( k a r o ll i b e l t ) 首次提出。 当时波兰拥有土地的贵族在文化上具有很高的同质性,他们的心理特征、生活方 式、社会地位和价值体系都独具特色。为了维持这种独特性,这些贵族建立了自 己的教育体系以培养强烈的领导意识和社会责任。这种社会责任意识被后世波兰 受高等教育的人们所传承,他们勇于批判社会,以国家大事为己任。这两种知识 分子都比较符合萨义德所秉持的观念:知识分子应具有批判意识。 “知识分子 这一术语在1 8 9 4 年的德雷福斯事件1 8 后得到广泛传播。 1 6 j a c q u e sl eg o f f ,l e si n t e l l e c t u e l sa um o y e na g e ( p a r i s :e d i t i o n sd us e u i l ,1 9 5 7 1 9 8 5 ) , p 9 1 7 许纪霖,中国知识分子十论,上海:复旦人学山版社,2 0 0 3 年,p 2 3 。 1 8 德雷福斯( a l f r e dd r e y f u s ,1 8 5 9 1 9 3 5 ) 是一位犹太裔法国上尉,1 8 9 4 年因遭诬陷被军事 法庭以叛国罪判处终身监禁,掀起轩然人波,引起一批具有正义感与社会良知的人士,包括 9 “i n t e l l e c t u a l s ”一词就用来指代那些同情或主张为德雷福斯平反的作家、教授、 新闻记者。到1 9 世纪,法文“i n t e l l e c t u a l s ”就专指在科学或学术上杰出的作家、 教授及艺术家,他们讨论社会、批判政治,形成了一个尤尔根哈贝马斯( j u e r g e n h a b e r m a s ) 所说的“公共领域。 此后,出现了形形色色的关于知识分子的定义,本文并不想一一列举,并评 价他们的对错,只是想对知识分子的出场语境及他们的精神特征有一定的了解。 “知识分子”一词有广义,也有狭义,本文所指的知识分子是:掌握专业知识, 具有一定的学识修养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的人,包括作家、学者、专家、艺术 家和思想家等,接近于古德纳所说的“人文知识分子。1 9 第二节布尔迪厄的“电视知识分子力理论 “电视知识分子”这一概念是由法国著名的社会布尔迪厄提出来的,他将那 些“在电视上挖一段时间,得以靠媒介生存”的知识分子称为“电视知识分 二乙, 2 0 jo 布尔迪厄认为电视知识分子之所以出现是因为电视通过各种机制对艺术、文 学、科学、哲学和法律等文化生产领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传媒的力量,若 是要对科学界这样的领域施加影响,那它必须在它看重的场中找到同谋。借助社 会学,我们可以弄清这种同谋关系。记者们往往非常得意地看到,众学者纷纷投 奔传媒,希望自己的作品得到介绍,乞求传媒的邀请,抱怨自己被遗忘,听了他 们的那些有根有据的抱怨,相当让人吃惊,不禁真要怀疑那些作家、艺术家、学 者自己主观上是否想保持自主性。”2 1 为什么知识分子会想要借助传媒来介绍自 己的作品而不惜牺牲自己的自主性呢? 布尔迪厄认为这是因为“新闻场”对于其 它场采取的一种“特洛伊木马”2 2 式的侵入方式:“新闻业的操控力量也可以用 左拉、雨果等文人的义愤,他们站出来为德雷福斯辩护,于1 8 9 8 年1 月2 3 日在法国l a u r o r a 上发表了知识分子宣言,德雷福斯经重审后于1 9 0 6 年平反。 1 9 古德纳将知识分子分为:兴趣基本上是“技术性”的技术知识分子和兴趣主要在批判、 解放、解释并通常具有政治性的人文知识分子。 a l v i ng o u l d n e r , t h ef u t u r eo f i n t e l l e c t u a l s a n dt h er i s eo f t h en e wc l a s s ( 艾尔文古德纳,知识分子的未来和新阶级的兴起) ,顾晓 辉、蔡嵘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 0 0 2 年。1 2 0 法 皮埃尔布尔迪厄,关丁电视,许钧译,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 0 0 0 年,p 8 7 。 :1 法 皮埃尔布尔迪厄,关丁电视,许钧译,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 0 0 0 年,p 7 1 。 趋传说希腊人对特洛伊城久攻不下,于是想出一个计谋:让士兵藏匿于巨人的木马中。大部 队假装战败弃木马而退,让敌人将其作为战利品而拖入城中。夜晚,趁敌军庆贺胜利、放松 1 0 更为巧妙的方式,利用特洛伊木马的原理,发挥作用,那就是把他律的生产者引 入独立自治的领域,他们借助外部力量,可以得到无法从同行那儿得到的认可 , 因此,“传媒的评判越来越重要,因为一个人能否得到承认,有可能取决于他的知 名度,然而,现在人们已经弄不太清楚一个人的名气到底应归功于传媒的好评, 还是同行间的声誉”。2 3 一个文化生产者在面对电视等外部力量时,他们表现出 来的自主、抵抗或者屈从程度是不同的。布尔迪厄发现,他们遵循的是“伊达诺 瓦法则 “一个文化生产者越自主,专业资本越雄厚,只投身于除了竞争对 手就没有别的顾客的市场,那他就越倾向于抵抗。与之相反,越把自己的产品投 向大生产的市场( 如随笔作家、作家记者、循规蹈矩的小说家等) ,就越倾向于 与外部权力,如国家、教会、党派和今天的新闻业和电视等合作,屈从于他们的 要求和指挥。2 4 在这里,“传媒资本 和“专业资本”是相互矛盾的,“专业资 本 越雄厚的人越不可能成为电视知识分子,而通过成为电视知识分子而获得“传 媒资本的往往是在数学场、物理场、化学场之类的专业场之内“专业资本薄 弱者。 布尔迪厄在谈论“电视知识分子 这个话题时多次谈到“场 这个概念。所 谓“场 是指:“就是一个有结构的社会空间,一个实力场有统治者和被统 治者,有在此空间起作用的恒定、持久的不平等的关系同时也是一个为改变 或保存这一实力场而进行斗争的战场。”这大致有三层意思:场域这个社会空间 是有结构的;场域中有冲突的力量并存,而且构成了不平等的关系;这些力量并 非静止的,而是处在不停歇的争斗中。2 5 “场”这一概念是布尔迪厄社会学理论 中的一个核心概念。人类知识领域的总体被表述为“知识场 ,包括文化场、艺 术场、科学场、新闻场、哲学场、法律场、数学场换句话说,每一门科学或 学科领域都是“知识场 的一个外延。而“新闻场是一个独立的小世界,有着自 身的法则,但同时又为它在整个世界所处的位置所限定,受到其他小世界的牵制 与推动。说新闻场是独立的,具有自身的法则,那是指人们不可能直接从外部因 警惕之时,士兵爬出木马,打开城门,与城外的部队里应外合,一举攻下特洛伊城。 2 3 法 皮埃尔布尔迪厄,关于电视,许钧译,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 0 0 0 年,p 6 9 7 0 。 z 法 皮埃尔布尔迪厄,关- f 电视,许钧译,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 0 0 0 年,p 7 3 。 2 5 孙玮,王丽好,新闻场解密读布尔迪厄( 关于电视) ,新闻记者,2 0 0 6 年第5 期, p 6 8 。 素去了解新闻界内部发生的一切。”拍布尔迪厄特别强调,在新闻场中,商业性所 占的分量特别多。电视的发展在新闻场中,并通过新闻场对其它场产生影响 “新闻界是一个场,但却是一个被经济场通过收视率加以控制的场。这一自身难 以自主的、牢牢受制于商业化的场,同时又以其结构,对所有其他场施加控制力。 而电视通过新闻场对其它文化场产生的影响在强度上和广度上都比其它媒体要 大得多。“新闻场与政治场和经济场一样,远比科学场、艺术场甚至司法场更受 制于市场的裁决,始终经受着市场的考验,而这是通过顾客直接的认可或收视率 间接的认可来进行的。 2 7 随着电视在传播工具领域的相对力量不断扩大和商业因素对占有统治地位 的电视的控制不断加强,造成了另外一个更加难以控制的后果,那就是电视从追 求文化品位的文化行动策略转向了尽可能找来最广大的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