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工程专业论文)新型镁铝尖晶石载体研究.pdf_第1页
(化学工程专业论文)新型镁铝尖晶石载体研究.pdf_第2页
(化学工程专业论文)新型镁铝尖晶石载体研究.pdf_第3页
(化学工程专业论文)新型镁铝尖晶石载体研究.pdf_第4页
(化学工程专业论文)新型镁铝尖晶石载体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化学工程专业论文)新型镁铝尖晶石载体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本文研究工作是适用于高压、高汽气比耐硫变换催化剂的新型 催化剂载体的合成研究。本研究为了克服现有工业耐硫变换催化剂 存在的耐水合能力差的问题,将纳米技术引入载体制备,制备出一 种性能优良的镁铝尖晶石载体,解决了现有工业催化剂应用过程中 存在的抗水合性能差,催化剂易失活的问题,同时该制备方法易于 实现工业化生产。本研究采用水热合成法,以拟薄水铝石、三水铝 石及氢氧化镁为原料,在1 8 09 c 较易工业化的条件下合成镁铝尖晶石 前驱物;用结构调变助剂尿素调节镁铝尖晶石前驱物粉体的结构, 使易于转化成镁铝尖晶石的复合羟基水合物的含量增加;用矿化剂 n h 4 f 调节粉体的形状,使粉体中薄水铝石针状晶的数目降低并形成 对调节载体孔结构有利的片状粉体;以表面活性剂常规干燥脱水, 制得粒度远小于原料粒度的超细镁铝尖晶石前驱物粉体。粉体经成 型、干燥及5 5 0 焙烧处理后,制备出具有尖晶石结构的镁铝尖晶石 载体。该载体以镁铝尖晶石为框架,明显消除了普通方法制备的镁 铝尖晶石载体结构中残留的游离态y - a 1 2 0 ,及具有较强吸水性的 m g o ,大大提高了载体的抗水合性能。采用该工艺制备的载体及耐 硫变换催化剂,强度超过1 5 0 n c m ,经长周期水热试验考核及原粒 度半水煤气评价试验,其耐水合性能及催化性能优于参比的k 8 1 l 及q c s 叭催化剂,可满足新型加压气化工艺流程变换工段的要求。 论文主题词:镁铝尖晶石,载体,水热,水合,耐硫变换,催化剂 d e v e l o p m e n to f an o v e lc a t a l y s tc a r r i e rf o rc o s u l f u r - t o l e r a n tc a t a l y s t s a b s t r a c t t h i s p a p e r d e s c r i b e dt h e h y d r o t h e r m a ls y n t h e s i s o fac a r r i e rf o r s u l f u r t o l e r a n tc os h i f tc a t a l y s tf o ra p p l i c a t i o na th i g hp r e s s u r ea n d h i g h e rs t e a m g a sr a t i o n a n o t e c h n o l o g yw a sa d o p t e di np r e p a r a t i o no f t h ec a r r i e rt oo v e r c o m et h ep r o b l e mw i t he x i s t i n gc a t a l y s t s ( i e ,p o o r a n t i r e h y d r a t i o np r o p e r t i e s a n d l i a b i l i t y t o d e a c t i v a t i o n ) p s e u d o b o h e m i t e ,g i b b s i t ea n dm a g n e s i u mh y d r o x i d ew e r e u s e dt o s y n t h e s i z em a g n e s i a - a l u m i n as p i n e lp r e c u r s o ra t18 0 :u r e aw a su s e d a st h es t r u c t u r a lm o d i f i e rt oa d j u s ts t r u c t u r eo ft h ep r e c u r s o rp o w d e r , s o a st oe n h a n c et h ec o n t e n to f c o m p o s i t eh y d r o x i d eh y d r a t e s ,w h i c ha r e m o r el i a b l et ob ec o n v e r t e dt om a g n e s i a - a l u m i n as p i n e l ;m i n e r a l i z a t i o n a g e n tn h 4 fw a su s e dt or e g u l a t es h a p eo ft h ep o w d e rs oa st ol o w e rt h e a m o u n to fb o h e m i t en e e d l ec r y s t a l sa n df o r mf l a k e - s h a p ep o w d e r ; s u r f a c t a n tw a si n t r o d u c e d b e f o r e d r y i n g t of o r m s u p e r f i n e m a g n e s i a - a l u m i n as p i n e lp o w d e rw i t hm u c hs m a l l e rp a r t i c l es i z et h a n t h er a wm a t e r i a l c a r r i e rw i t h s p i n e l s t r u c t u r ew a sp r e p a r e da f t e r f o r m i n g ,d r y i n ga n dc a l c i n a t i o n s 砒5 5 0 c ,w i t hc r u s hs t r e n g t hh i g h e r t h a nl5 0n c m w i t hf r a m e w o r ko fs p i n e l ,f r e e 十a 1 2 0 3a n d w a t e r - a b s o r b i n gm g ow e r eg r e a t l ye l i m i n a t e d ,a n dt h u si m p r o v et h e a n t i r e h 3 7 d r a t i o np r o p e r t i e s l o n g - t e r mh y d r o t h e r m a lt e s ta n d t e s t si nr a w c o a lg a ss h o w e dt h a ta n t i - r e h y d r a t i o na n dc a t a l y t i cp r o p e r t i e so ft h e c a t a l y s tb a s e du p o nt h i sc a r r i e rw e r es u p e r i o rt ot h a t o fr e f e r e n c e k 8 1 1a n d q c s 一01 a n dc a nm e e tt h e r e q u i r e m e n to fp r e s s u r i z e d g a s i f i c a t i o np r o c e s s e s k e yw o r d s :m a g n e s i a - a l u m i n as p i n e l ;c a r r i e r ;h y d r o t h e r m a lm e t h o d ; r e h y d r a t i o n ;s u l f u e t o l e r a n tc a t a l y s t 独创性声明 本人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 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 论文中不包括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括为获得 西北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 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 示致谢。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签字日期:年月 曰 第一章引言 1 前言 尖晶石是分子组成为a b 2 0 4 的等轴晶系的一系列化合物。在所 有的尖晶石类结构中,氧原子是等同的,以立方密堆积排列。在镁 铝尖晶石( m g a l 2 0 4 ) 中,由于氧原子比阳离子大得多,铝和镁的金属 离子分别按一定的规律插入在0 2 按最密堆积形成的八面体和四面 体空隙中( 见图1 ) ,并保持电中性。理想的镁铝尖晶石结构为 m g o a 1 2 0 3 ,但在一定的条件下,将合成时m g o 和a 1 2 0 3 的摩尔 = l ;0 n 以调整,就可合成富铝或富镁尖晶石,为镁铝尖晶石增加相当 数量的晶格缺陷。 固 o t 1m 帕i i l * 1 # 1 近年来,为满足能源转换的要求,我国新建或改扩建的化肥厂 多选用以煤为原料,采用技术先进的水煤浆加压气化或干粉煤加压 气化工艺流程。这种工艺流程的特点是所制的粗合成气具有高压、 高汽气比、高c o 、高硫等特点,且催化剂运行温度较低,仅在距露 点温度约2 0 。c ,即在接近饱和蒸汽压的苛刻条件下运行。要求变换 催化剂在高压、高汽气比、高c o 、高硫的条件下有较高的活性、高 的抗水合性能。在工业生产过程中,由于气化炉激冷室带灰带水, 导致变换工艺气中灰份含量增高,水气比波动严重,对所使用的变 1 赢1 换催化剂的活性和稳定性提出更高的要求。 c o - m o 系耐硫变换催化剂主要有两大类:一类为碱金属促进的 c o m o 系耐硫变换催化剂,以氧化铝为载体,此类催化剂低温活性 好,但在高温高压及高水汽分压下因易发生水合反应,导致载体结 构发生破坏,使催化剂活性严重衰退,水合后一些样品的宏观活性 只有新鲜样的2 0 左右;另一类为非碱金属促进的c o m o 系耐硫变 换催化剂,以镁铝尖晶石为载体,此类催化剂已应用于水煤浆加压 气化工艺,如德国b a s f 公司的k 8 11 ( c o - m o m g o - a 1 2 0 3 ) 催化剂和 国内齐鲁研究院的q c s 一01 ( c o - m o m g o - a 1 2 0 s ) 催化剂。 镁铝尖晶石是一种优良的催化剂载体,与y a 1 2 0 3 相比, m g a b 0 4 不仅能提高催化剂的强度,还能使载体具有碱性,提高催 化剂的变换活性,且m g a l 2 0 4 载体比较稳定,不会发生物性、物相 方面的变化,其抗水合性远高于氧化铝系载体。 现有工业应用的耐硫变换催化剂抗水合性能已有较大的提高, 但还存在一定的缺陷。在工业应用过程中,现有工业催化剂稳定性 较差,易失活,失活的主要原因是载体相变导致催化剂比表面积和 孔容变小,催化剂表面结构遭破坏,活性成份晶粒长大。载体相变 的原因还是由于存在“非稳态”的m g - a i 尖晶石,这是由制备条件 方面的所存在的问题造成的,由于形成载体的粒子尺寸较大或焙烧 不完全,在载体结构中留下游离态的y a 1 2 0 3 及具有较强吸水性的 m g o ,游离态的y a 1 2 0 3 极易发生水合反应,m g o 更易与水反应, 这两种物质都是引起载体相变的原因。 本研究在国内外率先将纳米粉体制备技术引入镁铝尖晶石载体 的制备工艺,通过水热合成法制备出粒度远小于原料的超细镁铝尖 晶石前驱物,用不同的助剂调节该前驱物的结构,使该粉体经成型 及焙烧后制各成的载体及后续制备催化荆结构中残留的游离态y a 1 2 0 3 及具有较强吸水性的m g o 含量大大降低。载体的有效框架由 镁铝尖晶石构成,增加了载体的抗水合性能,采用该载体制备的耐 硫变换催化剂可长期、稳定地应用于高温、高压及高汽气比工况。 同时,本研究的镁铝尖晶石载体除制备适用于高温、高压和高水汽 比条件下运行的催化剂外,还可用于f c c 装置中的硫转移剂和捕钒 剂等,随着对镁铝尖晶石载体的深入研究,必将发现其在催化领域 内具有更为广阔的应用前景。 2 国内外文献综述 2 1 a 1 2 0 3 的水合反应及a 1 2 0 3 载体制备方法的改进 氧化铝系载体的催化剂,基本上不管是什么样的形态,用于含 水或有水生成的催化过程时,均会发生再水合现象,从而造成催化 剂强度的下降,并导致其比表面大幅度下降,使催化剂不可逆失活。 李光辉等f 1 研究了氧化铝的水热化学,分别对拟薄水铝石、薄 水铝石脱水产物的再水合现象、q 三水铝石、湃铝石和诺水铝石脱 水产物的再水合现象以及q a 1 2 0 ,的再水合现象进行了研究,结果 表明,拟薄水铝石脱水产物y a 1 2 0 3 、6 一a 1 2 0 3 和0 a 1 2 0 3 ,q 三水 铝石和湃铝石的低温脱水产物x a 1 2 0 3 和f l a 1 2 0 3 及薄水铝石均可 发生再水合现象,还有a 三水铝石在常压和真空中1 0 0 0 。c 以下脱水 得到的所有过渡态氧化铝、湃铝石和诺水铝石,在常压1 0 0 0 * c 以下 脱水得到的所有过渡态氧化铝,都可以发生再水合现象,其在水热 反应条件下的最终产物都是薄水铝石,而非它们的原起始物,再水 合过程也并非原脱水相变过程的逆过程。对薄水铝石的再水合而言, 再水合产物的织构形态与前身物的织构形态有关,但不同于原织构 形态,因为水热处理条件对再水合产物的织构形态有很大的影响。 据报道,包括国外名牌产品在内的几种以y a 1 2 0 3 为载体的工 业低变催化剂,在距露点温度1 8 2 0 。c 苛刻条件下的抗水合性试 验中,都发生了明显的水合反应。新鲜催化剂物相谱图中的y - a 1 2 0 3 谱峰基本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大量的水合a 1 0 0 h 谱峰。高温焙烧也 不能提高y a 1 2 0 3 载体结构稳定性,v a 1 2 0 3 载体即使经过8 0 0 c 高 温焙烧处理,仍会发生再水合反应,即通过高温焙烧的办法并不能 阻止y a 1 2 0 3 的水合和相变。水合后某样品的宏观活性只有新鲜样 的2 0 左右,通过对水合前后样品的微观形貌观察表明,水合后样 品中有许多针状或条状a 1 0 0 h 水合物析出,大孔道基本上全部被析 出物堵死,这充分解释了为什么载体水合后能引起催化剂宏观活性 下降的原因。 常俊石等人研究了含水气氛下y a 1 2 0 3 的物性变化 5 1 ,y 。a 1 2 0 3 在一定的水蒸汽分压和2 0 0 - - - 4 0 0 c 温度范围,仅经过1 2 小时的反 应,就有可能产生y a 1 2 0 3 向一水软铝石的转变,而且随着温度的 降低和水气比( 或水蒸汽分压) 的升高,一水软铝石的生成量也明 显增加。已转型的氧化铝其比表面、孔容都有很大幅度的下降,只 有原来的1 4 1 5 ,水蒸汽处理后的样品经煅烧脱水后比表面和孔 容略有恢复,但也只有4 0 左右,而且最可几孔径明显减小。对于 硫化态的样品,y a 1 2 0 3 转变为一水软铝石的条件和规律是类同的。 俞芳等人1 6 l 用x r d 方法考察了以浸渍法负载不同金属离子后,这些 离子对y - a 1 2 0 3 载体在1 3 0 。c ,2 2 h 水热及自生压力条件下再水合性 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k + ,c a 2 + 离子对y a 1 2 0 3 载体的再水合几 乎无影响,其中k + 离子还稍有促进作用;f e ”离子有较小的抑制作 用;z r 4 + ,c u 2 + ,n i 2 十离子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m :9 2 + ,l i + ,c 0 2 + , c e 3 + ,z n 2 + 离子有很强的抑制作用。这表明在引入复杂的活性组分后, y a 1 2 0 3 的晶相转变有了一定抑制作用,可能是由于活性组分覆盖 在y a 1 2 0 3 上并发生相互作用而延缓了y - a 1 2 0 3 的晶相转变。 提高a 1 2 0 ,的水热稳定性主要采用在制备过程中加入结构稳定 添加剂进行表面修饰的方法。氧化铝在体相中存在很多四面体和八 面体的空位。同时,由于表面铝离子配位不饱和,在高温和水蒸汽 存在下,这些空位变得很活泼,a 1 2 0 3 粒子间羟基发生反应,导致表 面积降低并最终转化为q 相,改变制备方法或加入其它的物质可填 补这些缺陷,使a l :0 3 的表面活性被“钝化”,阻滞烧结和相交的发 生。 许多研究工作者探讨了添加剂对常规方法制各的a 1 2 0 3 热稳定 性的影响,研究表明,使用添加物如稀土、碱土金属及硅等元素对 氧化铝进行改性,能有效提高氧化铝的热稳定性f 7 。0 1 。廖巧丽等i 研究了l a 2 0 3 、c e 0 2 、m g o 对镍催化剂的n - a 1 2 0 3 载体表面的改性 效应,结果表明经镁氧化物对q - a 1 2 0 3 改性后,因a 1 2 0 3 与m g o 的 相互作用强,部分m g o 与a 1 2 0 3 结合成尖晶石m g a l 2 0 4 ,阻止了 n i a l 2 0 4 的生成。 2 2 镁铝尖晶石载体结构特点 m g a l 2 0 4 ( 镁铝尖晶石) 是一种很好的催化剂载体,与y a 1 2 0 3 相比,m g a l 2 0 4 不仅能提高催化剂的强度,还能使载体具有碱性, 提高催化剂的变换活性。一般认为,m g a l 2 0 4 载体比较稳定,不会 发生物性、物相方面的变化。由于催化剂常用的氧化铝载体y a 1 2 0 3 本身就是尖晶石型结构,且m g 离子与a l 离子的大小相近,在载体 的形成过程中,m g 离子可以很容易地进入由a i 离子及。离子形成 的a 1 o 四面体结构中,并形成比较稳固的“面心立方”结构,同时 在m g a l 2 0 4 的a i o 四面体中,0 2 。离子是按立方最密堆积,由于m 9 2 + 的填入,使得镁铝尖晶石结构体系保持电中性,从而形成了更加稳 定的结构体系。在这些a 1 o 四面体框架结构中,由于品格密度较大, 水分子难以进入m g a l 2 0 4 尖晶石的内部,只能在表面上与其结合, 直接增加了m g a i 2 0 。的抗水合性能。据报道,在相同的试验条件下, 以m g a l 2 0 4 为载体的工业催化剂,在距露点温度2 0 c 的苛刻条件下 运行后,其物相组成中只有少量水合a i o o h 谱峰出现,表明 m g a l 2 0 4 载体的抗水合性远高于y a 1 2 0 3 。 2 3 镁铝尖晶石粉体的制备 一般情况下,镁铝尖晶石载体的制备应由粉体成型后制得,粉 体的制备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2 3 1 固相法 李建平等1 2 1 用高铝矾土熟料和轻烧氧化镁粉作原料,采用二次 烧结的低温固相烧结方法,讨论了不同烧结条件及不同添加剂对合 成镁铝尖晶石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剂对合成镁铝尖晶石有促进 作用,烧结温度愈高,保温时间愈长,尖晶石的烧结愈好,对低温 烧结尖晶石,其最低温度应不低于1 4 0 0 。李华彬等【1 3 1 以 a 1 n i 玉( s 0 4 ) 2 1 2 h 2 0 和m g s 0 4 7 h a o 为原料,用焙烧法在1 0 8 0 。c 下保温2 h 左右制得m g a l 2 0 4 尖晶石微粉。 2 3 2 共沉淀法 镁铝尖晶石的制备大都采用共沉淀法。王金安等1 1 4 1 将 m g ( n 0 3 ) 2 6 h 2 0 和n a a l 0 2 配制成溶液,采用共沉淀法,经洗涤、 干燥和焙烧等步骤,最后制成不同组成的m g a l 2 0 4 x a l 2 0 3 y m g o ( 其中0 x 9 ,o 0 3 1 5 06 1 8 拟薄水铝石( 1 2 样) o 3 2 0 07 0 3 拟薄水铝石( 13 撑) o + 3 2 5 06 6 6 拟薄水铝石( 1 4 群) 0 3 1 5 06 8 2 拟薄水铝石( 1 5 撑) 0 5 2 5 07 2 0 拟薄水铝石( 1 6 却 o 7 2 5 07 0 2 拟薄水铝石( 1 7 群) 0 7 2 5 0 6 6 8 拟薄水铝石( 2 1 # ) 0 4 71 5 0 3 0 07 3 7 三水铝石( 2 2 # ) 0 4 21 5 0 - 3 0 0 6 3 7 拟薄水铝石( 3 1 样) o 3 1 5 06 8 2 三水铝5 ( 3 2 # 1 o 3 2 0 07 2 4 拟薄水铝石( 4 1 捍) o 4 51 4 0 1 8 0 6 5 2 拟薄水铝石( 4 2 样) 0 4 5 l o o 1 2 06 6 7 拟薄水铝石( 4 3 拌) 0 51 5 0 2 0 07 6 4 拟薄水铝石( 4 4 # ) o 61 5 0 2 0 0 6 1 o 拟薄水铝石( 5 1 柳 0 41 5 0 3 0 06 0 8 拟薄水铝石( 5 2 撑) o 41 5 0 - 3 0 07 2 4 三水铝石( 6 1 壮) 0 3 21 5 2 0 08 6 1 三水铝石( 6 2 抖) o 3 51 5 0 2 0 07 0 8 混合( 1 5 # 、2 2 却 8 2 0 混合( 1 5 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